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8篇

时间:2023-09-28 15:27:22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1

一、“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释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越渴求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任务,深刻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四为”新人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里,首次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四为”方向,科学回答了我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全面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高等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四为”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及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内在地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其次,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德育摆在教育方针的首位。“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专门培养高级人才的学府,更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最后,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必然要求。“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就明确回答了我国高校是为党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最后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二、“讲话”从规律性认识出发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大学生的工作。所以,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讲话”从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的高度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一,大学生成长规律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讲话”正是基于这一规律性?J识,提出了四个“正确认识”: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树立和增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二是正确看待外部世界,在比较鉴别中坚定四个自信;三是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梦同国家梦、民族梦紧密结合起来;四是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既要仰望星空、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远大抱负,又要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使然。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第三,教书育人规律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委要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学的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讲话”从实践出发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举措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加强改进工作能力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的新形势下,提到更多的更受重视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而言,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合理的定位,重要性被忽视。一方面,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队伍建设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仍沿用传统的模式和方法。仅仅是依托教材和讲义进行授课,通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不够深化,内容较为陈旧枯燥,形式比较单一的以课堂教学的灌输法为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较少。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革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由此需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 伍的工作创新能力,强化队伍对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理念、内容实际、方法载体的创新能力。 指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高校意识形 态工作队伍要深刻把握时代环境的变化,始终坚持“因势而新”,紧跟时代步伐和中央号召, 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更有成效。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工作创新能力,强化思维创新能力、强化理论创新能力和强化方法创新能力。

其次,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体制一般是国家通过行政命令规定高校对学生开展宣传思想教育,以期通过系统的意识形态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思想品德。但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现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缺乏对各高校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考核机制,国家对学生是否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接受程度的多少缺乏科学准确的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党和政府高校宣教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进行动态管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崇高使命,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以及成效、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强化组织协调、信仰引领、意识形态传播和工作创新能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组织协调、信仰引领、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创新能力。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要面临着市场化冲击和西方价值渗透两个层面的冲击。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调节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并影响到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形式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等不良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高校学生身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中的阴暗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在领域和程度上的不断扩展,西方国家积极向我国进行价值观念的渗透,从而使得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中国青年学生的影响益愈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传入中国的西方价值观念有合理的成分,也有落后的成分,其本身需要有一个甄别和判断的过程。但由于青年学生的判断能力尚待发展和西方国家对西方腐朽文化价值进行“包装”后渗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弘扬主旋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外环境复杂化。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剔除思想杂质,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崇高使命,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以及成效、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锻造思想政治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锻造铸造队伍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等内在品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四个意识”为思想引领和首要遵循,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12-0017-0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新时期,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发展变化了的实际来实现自身的飞跃,不断探寻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一)教育环境的新变化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我们在广泛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也遭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趁机涌入大学校园,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环境的新变化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教育对象的新变化

当社会热点还在争论“90后”优缺点的时候、当“非主流”还是他们代名词的时候,“90后”已悄然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成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众的主流。种种调查显示,当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思想解放、积极求知,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事业心强,富于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高的理想和道德追求。但是也有一些消极的时代特点,如责任意识、辨识能力、自制能力和践行能力欠缺以及集体观念淡漠等。市场经济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使得价值多元化这一时代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必须根据受教育者新的思想特点来进行,否则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育内容的新变化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内容单一,过分突出政治性,而忽视学生品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僵化,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巩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同时,逐渐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四)教育手段的新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特别是网络在高校应用的普及,网络已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体,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娱乐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得不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黯然失色,收效甚微。如何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对原有方法的发展、完善和创新,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选择

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和管理思想在高等学校的最新体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健康人格统一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统一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

2.增强服务意识,开展工作做到“三深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有关学习、生活、工作、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春风化雨式的细致工作,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服务之中。主要做到“三深入”,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大学生思想、深入情感实际、深入生活实际。

(二)创新机制,优化育人环境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领导机制,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中共中央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高校党委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校长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建立起这种健全的领导管理机制的高校并不多,只有党委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组织实施。这种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形成两条平行线,相互独立,难以渗透、融合,难以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要想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就必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机制,真正形成党、政、工、团、学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过程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主要包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具体运行过程中,承担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组织结构、行为主体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本文主要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意识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结合前文所述,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大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双向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以平等的姿态与大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意见,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个学生,坦诚相待,双向交流,主客体互动,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通过沟通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第二,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教育活动,就是教育主体自觉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认识和行为的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着眼点由“外灌”转移到“内塑”上,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上,增加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一切教育活动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保障基础之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活动,同样需要这种保障机制,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就目前情况来说,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应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第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工作运行。第三,营造优良环境,优化工作氛围。

(三)改进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为了适应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调整不适应人们思想变化的工作方式,适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

1.不断拓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领域侧重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善于用阶级的观点、国家的观点、政权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在新时期,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和工作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符合时展的潮流和要求。

2.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时期,我们固然不能放松对这个主阵地的建设,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大众传播载体、网络载体、社会实践载体、文化载体和典型人物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当前,网络载体日益受到重视。网络现在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校园BBS,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南京大学的“小百合”等,这些都是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高校在今后应该不断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

3.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偏重于理论灌输法,在新时期,面对新的受教育群体,这样的方法已很难发挥理想的效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既要继承优良传统方法,也要探索新的适应新情况、新条件的方式方法。如情感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心理咨询方法、矛盾冲突与缓解方法、社会控制方法等。这些新方法的吸收和引入,既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学生思想实际变化的需求。

(四)优化组合,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结合其工作特点,在功能、知识结构和年龄上进行组合与搭配,实现优势互补,保持队伍稳定性和开放度,使其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梯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专兼结合。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鼓励业务骨干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加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二是畅通人才流通机制,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间、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校专业教师及行政管理者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各司其职,覆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环节。三是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其积极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3

[内容提要] 在分析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手段、方式、制度等方面,努力寻求新世纪加强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强调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正常、有序、有效运转。为此,需要全方位的体制保证,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维发展,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

高等院校是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是派和党外干部的“人才源头”。当前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等都和以往有显著的不同。因此,有必要研究高校派面临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准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以促使派更好地担当参政党这一重要政治角色,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面临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政党理念等意识形态的冲击,面临改革开放和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的增加,面临党派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变化,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面临严峻挑战。

(一)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更具艰巨性和迫切性。进入新世纪,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既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与挑战。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样,参政的派也面临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等严峻考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同时也给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提供了便捷的传播渠道。新一代派成员易受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心力有所减弱,对多党合作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好新一代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派面临的新课题。

(二)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地位虚化,缺乏战略思维。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既包括党委对派的思想政治引导,也包括党派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教育,还包括党派成员自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从政治关系上讲,高校派成员隶属于本党派的基层组织,但人事关系、行政管理则属于业务工作单位,党派工作和专业工作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高校派成员这种特有的社会从属关系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派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领导和干部缺乏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责任感,对高校派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上来认识。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着眼于学生和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教职工,忽视校内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派成员的统战工作侧重于听取意见建议和发挥特长优势,对其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足,导致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地位虚化,缺乏战略思维。

(三)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形式,内容弱化。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注重形式、内容弱化和效果虚化的现象。内容流于空泛,往往仅满足于会议布置和文件落实,停留在宣传口号上或落实在纸面上,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实,缺乏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一些党派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化、庸俗化,以聚餐、郊游等来代替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伴随改革开放的拓展和深入,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大批“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高校派成员。他们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兼职,流动性强。一些党派成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重业务,轻政治,党派意识淡漠,缺乏履行参政党党员义务的责任感,对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缺乏热情或无暇顾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困难。

(四)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缺乏新思路和实效性。数十年来,派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摸索出了一套特有的方式方法。从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定期的骨干培训班、学习班的系统培训,到党派成员入党之初的教育和入党后的组织活动,从“两会”、大政方针出台后的专题报告、座谈到日常的集中学习、谈心交流,从学习文件、自我教育到走向社会进行调研、考察,从严肃的政治学习到生动活泼的联谊和公益活动,派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灵活多样,但缺乏新思路和实效性。派一般强调以自我教育为主,比较多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工作形式,缺乏创意。高校派成员文化水平较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较强,派提出“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三自”原则以及“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的“三不”方针。通过自我教育发挥主动性,将自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坚持自觉、自愿并不等于自发或放任自流,还需要一定的启发、引导和有序的组织。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应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提高实效性,而非单纯依靠理论学习与说服教育。高校派是知识密集型群体,极为反感教条僵化的理论说教和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面对这群具有现代意识的工作客体,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创新显得尤为必要。

(五)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弹性较大,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派发展并进,是一项长抓不懈、常讲常新的工作,既需有长远规划,又要突出重点,把长期思想政治工作与集中思想政治教育辩证统一起来。但从目前的运作机制上看,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还不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存在效果不佳、切入不准等问题,缺乏稳定、规范、可操作、健全的工作机制,弹性较大,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高校派还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对象变化的需求,缺乏有较高理论素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一些高校机关干部没有接受过党派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专门训练,基础理论薄弱,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兼职过多,精力分散,往往顾此失彼,对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建设重视不够。

二、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既有一般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又独具个性。必须针对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制度、方式、方法,努力寻求加强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和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一)把握新世纪派思想的新动态,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以市场化改革为基础的全方位的改革使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迁,新世纪派的思想出现新的动态。派成员价值取向多样化,主体意识增强,更加趋利务实。社会组织结构由原来单一的纵向垂直管理结构变成多元的纵横互动结构,派成员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普遍增强,参政议政意识明显提高。知识阶层分化使派成员的界别分布更加广泛,政党意识差异性较大,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拓宽了派组织发展资源,也增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派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应放在提高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发挥派整体功能作用上。无论是从新世纪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来看,还是从派自身的发展变化来看,增强派广大成员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共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都是当前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校的派具有党派齐全、人数众多、思维活跃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尤其应注重适应派成员思想多样的特点,坚持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异的理念,从维护人民的总体利益出发,立足各派共同的政治诉求及其根本利益,允许不同的主张、理念及利益诉求的存在。

(二)坚持以人为本,因人制宜,推进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维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维发展。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应抓住重点,因人制宜,结合党派成员岗位、职业、年龄层次、知识层次等实际情况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对领导班子成员,侧重围绕提高政治理论和道德素养开展工作;对在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党派成员,侧重围绕认真履行职责,搞好合作共事开展工作;对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派成员,侧重围绕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水平开展工作;对政治阅历不深的派新成员,侧重围绕近代史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统一战线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派历史、章程等方面的教育,深化其对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使新一代成员树立正确的参政观念;对党派老成员重点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组织他们言传身教,宣讲党派历史、传统和自身经验与体会。同时,高校派应把基层组织生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推动基层支部学习活动制度化。对基层组织中那些始终将党派宗旨放在心头,热心党派事务,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积极分子,应不拘一格选拔、任用。

(三)突出党派特点和界别特色,充实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高校派成员文化层次高、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研究特长,富于独立思考精神、洞察事物能力强。高校知识分子的共性特点使得派成员观察问题的视角、逻辑思维方式、参政议政的兴奋点和暴露出的思想问题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而其党派间的差异性则相对模糊。因此,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更应注重体现教育界的界别特点,增加知识含量、科技含量,突出强调理性的认知和政治的认同,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注重加强政治引导,尤其要把政治交接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的主线。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要审视世界政党政治格局,把握中国政党制度特色,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强化政党意识,提高整体政治素质,明确作为参政党的政党责任与使命,并自觉地落实到参政兴国的行动中,努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在实践的锤炼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加深对我国国情的了解以及对世界和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了解,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强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改进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介质,增强网络媒体功效,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方法、手段,增强工作的渗透性、艺术性和实效性。报刊、书籍、电视等媒体和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是开展派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介质。其中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承担着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定期办学习班、培训班和不定期的专题讲座等,对不同层次、类别的党派成员进行直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要不断提高师资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提高培训质量。报刊、电视等社会主流媒体宣传功能的优化和提升,也可给予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以相应的帮助与支持。新世纪派已开始运用现代信息系统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形成网络化、社会化的思想工作新局面。各派中央建立的网站以及一些地方党组织建立的网站或网页,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平台。要做好文化层次较高的高校派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利用党派论坛等交流思想、答疑解惑,增强互动性,努力把派的网站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教材,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五)优化显性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开发隐性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目前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过培训、座谈、调研、考察、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其主题和目标都是明确的,方法是直接的。这些显性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要坚持并不断优化,学习、培训、报告等要有思想、有内容、有说服力,还要不失生动和感染力;讨论、座谈要不走过场,畅所欲言,善加引导;调研、考察要有的放矢、深入实际;举办公益活动不单是慰问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还应尽可能发挥党派成员的专业所长和知识技能为更多民众服务;把重大的纪念活动作为对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抓好重大事件的教育引导工作,对重大是非、重大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立场。同时,进一步开发更倾向人文关怀,以诚待人、以情感人的隐性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浸润在党派成员的工作、生活、文娱等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活、做实,真正做到得人心、暖人心。

(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完善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制度建设作为根本保证,逐步建立与参政党的使命、任务及实际工作相适应,目标明确,责权分明,关系协调,渠道畅通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高校派要自上而下构建起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和执行的组织机构,打造一支专兼职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为主的精干的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优化派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创新机制,继续坚持精神鼓励为主,同时要使派思想政治工作的业绩与荣誉、贡献与报酬有机结合,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派思想政治工作纵深推进、横向拓展有切实物质保障。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全面考评制度,不单考察党派成员的主观态度,还要考察其客观实践;不单考评党派领导层面、骨干力量的情况,还要考评基层广大党派成员的情况,从而全面检验工作绩效。建立健全派思想政治工作的反馈与督导机制。形成对党派成员思想状态的调研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党派成员的思想轨迹和变化动向;通过抽样调查、追踪调查、问卷调查,对典型事件、党派成员的特定群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出评估报告,反馈、检验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形式和方法,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总之,新世纪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正常、有序、有效的运转,需要全方位的体制保证,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手段、方式、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维发展,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高校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杜玉银.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210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4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59-0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高校教师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生活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准确把握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现状,理性判断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发展方向,客观总结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与经验,深入研究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发展规律与特点,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对于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师的群体特点及思想状况

高校教师是我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思想上进,思维活跃,而且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全面,勇于开拓,富于创新。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有公共知识分子独立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关注社会热点和政治发展等敏感问题。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热情,拥护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党和国家近年来大政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高校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努力进取,力求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个人与集体的统一、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具有符合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理想信仰和奋斗目标。他们在肯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尤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阶层固化、社会分层、腐败滋生、分配不公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比较关注,期望国家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与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充分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收入分配公正、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和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等。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思想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成长的时代恰逢我国社会变革、转型与各种思潮的活跃期。加之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变过程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党风廉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凸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屡禁不止。在利益多元化和经济行为自由化、开放化等市场经济因素作用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少数高校教师出现了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为:一是少数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缺失、理想目标功利化、价值理念实惠化和道德观念自我化的不良倾向;二是不少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申报课题困难、科研能力薄弱和教学任务繁重的困难。青年教师由于经济收入偏低、购房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状态与敬业精神;三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与健全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比较而言,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略显薄弱,没有形成科学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影响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三、加强与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实施高校教师理论武装工程,保证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教师是关键。从一定程度上讲,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做好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要、更有意义,影响也更久远。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是要对高校教师实施理论武装工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帮助和教育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信心,不断巩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政治基础。理性地观察与分析国际上各种意识形态与思想流派,提高他们求是辨伪、去伪存真的能力,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通过对高校教师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加深他们对世情、国情、民情的了解,全面深入地了解现阶段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并支持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要举措与部署。

(二)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性

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高校的不懈努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和健全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得以建立健全。但与健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相比较,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尚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学生、轻教师”的局面,影响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重学生、轻教师”的状况,将两者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视。要研究和制定符合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体系,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强化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精深专业知识与良好道德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制定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引导全体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通过表彰在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激励高校教师更加爱岗敬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引导教师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极大乐趣,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教师人格的升华;要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对高校教师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做到学术水平与品格修养同步提升。

(四)解决高校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教师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中坚力量,具有良好的学术水平与道德素养。随着国家尊师重教氛围的日渐浓厚,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得到了空前提高。但现实生活中,高校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与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部分教师存在子女上学与就业、收入待遇低与生活压力大、教学科研任务偏重与进修深造机会偏少等不同困难与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特别是高物价时代带来的高房价已成为青年教师不堪承受的沉重负担。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和解决,使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实践中去。

(五)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当前,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日益凸显,各种思想文化交锋日趋频繁,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高校师生身处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已成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进行渗透的重点对象。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高校内有所蔓延,抢占意识形态阵地,对做好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高校要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投入,组建研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争取在高校教师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尤其要加强对当前困扰广大民众的各种社会思潮的研究,帮助教师解疑释惑,解决理论上的疑惑和问题。使他们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遵循“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做到理论研究上百家争鸣,教书育人中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张荣华.时代的中坚——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杨泉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陈雁.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4).

[4]彭焕彬.政治立场?人文关怀?制度建设——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探索,2010,(1).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5

近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秉承“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公安部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以忠诚教育和警察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严格警务化管理为保障、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校园文化和公安实践为重要载体,具有鲜明公安大学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力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高举旗帜、树立标准,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公安院校的政治属性更加凸显学校着眼公安院校特殊办学性质对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广大师生始终高举旗帜、站稳立场、守住方向。1. 牢固树立“党校”标准,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聚焦公安部党委对学校提出的“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党委认真学习关于党校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全校师生智慧,凝炼提出“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党校”标准,并以“党校”标准统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始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 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和制度建设,夯实了思想政治工作根基。学校先后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党代会,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系统部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系统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3. 高举理想信念旗帜,不断坚定“四个意识”。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党建研究所,组建政治理论宣讲团,建设党建专题网站,在全校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讲党性、讲宗旨、讲传统、讲作风,引领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发挥优势、因势而新,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学校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全面加强思政课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1. 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全课程育人。通过制定《2016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核心、大学生基本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支撑、经典选读和网络通识选修课为补充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学校统一协调、多部门联动、校内和校外、课上和课下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与实训、实习、实战的结合中展现了生机和活力。2.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突出时代特点和公安特色。全面采用教育部推荐教材,紧密结合社会及公安工作热点,编写具有公安特色、适合各层次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警察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常讲常新。加强理论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思政教育规律和“90 后”学生成长规律,丰富思政课程内涵、创新讲授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3. 全面规范课堂教学,设定纪律红线。要求每一名教师时刻牢记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师特殊身份,杜绝一切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4. 加强理论研究,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全校师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博士马克思主义讲师团、校团委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及各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小组等,在青年师生中唱响了马克思主义主旋律。

(三)更新理念、突出特色,探索警务化管理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学校紧紧围绕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要求,将警务化管理与塑造学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深入探索警务化管理新特点、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模式。1. 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将学生管理模式由学生工作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调整为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学院直接管理,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责任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2. 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提升警务化管理的育人效果。坚持宽严相济、共性与个性并存原则,完善警务化管理、综合素质测评、学生违纪处分等规定,形成了与警务化管理要求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并通过新生“引航工程”、日常管理等抓好实施,做到了日常生活条令化、行为举止规范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政治教育常态化。3. 大力开展梯次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以入学和毕业教育为重点,以适应性教育、奉献养成教育、成才立业教育为主线,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不同阶段转变,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公安工作的艰苦性和复杂性,增强投身公安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凝聚特色、塑造品牌,努力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1. 凝练总结核心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作用。全面推进以“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德行、引领校园风尚。拓展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开展专题培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民、爱警、爱校情怀。2.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将公安部党委重大部署和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以标语、书法等形式展示在教学、训练、办公及生活场所,积极推进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和空间。3. 打造文化精品,不断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把传承与创新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翼,重点打造书画名家进校园、读书交流会等文化品牌。

(五)把握脉搏、抢占阵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主动占领互联网新阵地,积极回应广大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期待。深入研究网上舆论传播特点,创办“公大官微”、党建专题网、理论学习教育数字阅读平台,牢牢掌握校园网络舆论话语权。一批干部教师运用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积极发声,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2.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有实效。开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信箱,及时了解师生诉求,解决实际问题。3. 丰富实践育人形式和内容,有力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公安见习实习,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加深了学生对国情、社情、警情的了解。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深刻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在总结近年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要深刻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境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日益激烈。高等院校是知识、人才密集的地方,是意识形态工作最受关注的地方,更是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党的十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全面发展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新论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上看做的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将影响一代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我们一定要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公安教育在公安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事关公安院校办学方向,事关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孟建柱同志、郭声琨部长对加强公安院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学校作为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的龙头院校,肩负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地位、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前沿阵地。面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期待,我们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坚决贯彻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三)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着力解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紧迫要求现在,学校在校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变化、追求个性、注重创新,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对象的时代特质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6 年,学校组织力量对学生思想状况作了问卷调查,从结果看,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信赖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淡薄、个人功利主义较强、心理素质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公安队伍建设对人才的期盼相比,与网络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应对需要相比,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 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严峻性和复杂性的把握还不到位,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要性、现实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化,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极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2.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理论性问题探索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了解得不够及时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特色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3. 一些教职工教书育人思想不够牢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还不够完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教师在各门课程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和水平、服务育人质量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4.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主阵地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5.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师生双向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网上交流学习平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敏感网络舆情研判预知、应对引导能力亟待加强。6. 对警务化发展战略和警务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内涵认识还不够系统全面,以警务化管理铸就学生忠诚警魂、实现全面发展的管理育人效果有待进一步拓展提升。上述问题有些是长期形成的,有些是新形势下产生的,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解决。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和举措

贯彻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根本,深入推进科学理论武装,牢牢把握“忠诚可靠”的人才培养首要目标指出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郭声琨部长也强调 :“公安院校的育人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方向性、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坚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 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科研立项,大力倡导鼓励师生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读书会等,常态性开展“我的中国梦”“让理想信念旗帜高高飘扬”“党在我心中”等专题教育,培养大批立场坚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高尚道德。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教育学生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把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在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中。结合公安工作的要求和警察职业的特点,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始终,全面提升道德素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3. 强化警察职业精神教育,确保忠诚本色。根据学生在校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系统开展招生宣传教育、入学引航教育、警察职业教育、毕业廉政教育,塑造学生的忠诚意识和宗旨意识,打牢学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公安的要求转化为全面加强法治精神和执法能力培养的具体行动和措施,让学生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深入开展廉洁从警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公安部警示教育基地,精心开展优秀校友、公安英模、道德模范校园巡讲活动,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筑牢拒腐防线。

(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强调 :“高校要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首先教师要回归课堂、用足用好课堂。”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落实总书记要求,热爱讲台、珍惜讲台、敬畏讲台,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1. 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党建研究所建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入回答师生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将公安文化、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好每一堂课,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专家教授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2. 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安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警察职业意识。加强各门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加强不同课程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衔接的探讨,加强教材建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努力形成一批精品教材、精彩教案、精良课件,打造一批经典课堂。加强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文献共享资源库和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完善校园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使各门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发挥社会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功效。要大力加强实战化教育,运用场景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手段,把公安实战搬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把理论教学搬到公安实战一线。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完善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加深学生对国情、社情、警情的认识。完善公安实习见习,充分利用大型活动安保,在公安实战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4. 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学管干部要在直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兼职做好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理论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学管干部为主力,成立公安思政教育研究中心(非在编科研机构),打造开放兼容、专兼结合的研究团队,深化理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三)坚持以警务化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育人,不断提高管理育人成效警务化是公安院校办学的基本制度,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校的发展战略之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警务化建设,将严格管理与全程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的治理作用和育人功能,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公安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1. 加强警务化的系统研究。要根据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人民警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系统研究。2. 完善校院两级警务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学管体制改革的优势,不断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警务化管理体系。3. 深入挖掘警务化管理的育人功能。在严格警务化管理的同时,要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让学生在警务化管理的塑造中收获身心的成长和思想政治上的成熟。

(四)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着力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全面营造具有警营特色的文化育人环境郭声琨部长强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要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要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在公安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深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校园文化阵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与“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大学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1. 突 出 抓 好 校 园 文 化 建 设的顶层设计。要牢固树立“文化育人、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理念,根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大力推进以“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健康向上的学院文化、中队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 ;要重视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美化校园,为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2. 进 一 步 打 造 校 园 文 化 品牌。各单位特别是学院要从庆祝部成立 60 周年和建校 70 周年为契机,按照一院一特色,出精品、树品牌的要求,整合各类文化活动,认真组织好学术科技节、社团文化节、校史校情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和大型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制度,集中打造一批具有浓厚学术文化底蕴、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精品。要充分激发学院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院发扬传统、立足实际、比学赶帮、百花齐放,打造各具特色和优势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3. 进 一 步 丰 富 师 生 文 体 活动。要紧紧围绕公安院校特色,大力扶植学生艺术团,使之成为学校的形象品牌。积极推进高雅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认真做好校园歌曲创作活动,进一步提炼和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公大特色的校园精神。

(五)坚持以网络新技术为载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全力打造“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1. 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在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拒绝“网路”就拒绝了出路,就要被时代淘汰。要充分认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网络从工具手段上升到战略举措来定位,从一般运用上升到全局谋划来对待,大胆探索“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要注重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规律,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2. 加强课堂阵地建设。要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思政理论教育教学,将真理真实真情的力量融入视觉语言和技术元素,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送好思想、传递真心话、传播正能量。3. 严格校内各类思想阵地管理。要严格落实学校《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学校文化活动审批管理制度,加强校内哲学社会科学汇报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等的引导和管理。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落实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加强网络舆情搜集研判,规范学生自媒体管理,牢牢把握网上斗争话语权,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传递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能“网”住人心。要盯死不当言论、盯住噪音杂音,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切实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守土责任“扛”起来。

(六)坚持以后勤服务为保障,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切实发挥服务育人功能1.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育人效果。要大力推进后勤管理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理顺运行机制,确保后勤、财务部门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攻坚战的“后方支援部队”。2. 完善工作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心理健康教学与科研、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素质教育队伍,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聘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投入,尽快建设适应工作需要的服务场所,配备服务设施。3. 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校、院两级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体制机制。根据各学院推荐和志愿者征集,建立校级学业指导教师库和优秀学生志愿者库,学业指导时间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建立校级学业指导网站,依托校园网和官微平台开展学业指导服务与管理。4. 加强精确指导,突出抓好就业服务工作。要完善以“优生优分”“就业工作五公开”“就业咨询指导”等为基础的导向性就业工作办法。加强精确指导,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特别突出对贫困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帮助。

(七)坚持以团学组织改革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 着 力 推 进 学 校 共 青 团 改革。将团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团干部队伍体系,校团委以专职干部为主体,各学院结合实际推行由党委副书记任学院团委书记、青年干部教师兼职挂职团干部,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2. 健全团学组织领导体系。校团委要切实承担起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职责,理顺团学组织关系,进一步明晰学生组织的基本定位和职能,重点从政治方向、组织机制、骨干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监督。3. 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建设。要努力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学生会组织,强化组织职责,充分发挥联系、代表、服务学生和维护学生权益的职能作用。

(八)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打造与一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匹配的干部教师队伍,进一步构建全员育人生动局面1. 进一步加强全校教职工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目标,结合 2017 年正在深入推进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和业务“双过硬”要求,落实每一位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切实形成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2.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优化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师生比,落实思政课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坚持新任专职教师岗前必训、全体专职教师每年必训,积极安排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有序推动专职教师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全力打造一支思想境界高、政治素质优、理论修养好、奉献精神和育人能力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3. 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整合学管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6

一、现代化视野中的高校文化力关于文化力,学术界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由国民素质、科技教育、意识形态、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多种要素构成。各要素有其独特的作用并相互制约,构成文化力的整体力量。‘文化力’是一个物质力和精神力结合而成的显示出历史继承性和现实变动性、隐含性和外显性等复杂特征的综合概念。”【lI有的学者认为,“文化因素是世界性流动的因素,它构成的软实力难以垄断”,但“文化可以通过跨国界传播成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基本价值或主流文化,发源这种文化的社会自然就获得巨大的软实力”,“总的软实力态势对谁有利,谁在国际社会中就占据有利地位”『2]48。大体上来说,所谓文化力,就是指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局限于精神方面,而且在实实在在的物质方面也可以体现出来。在精神方面,主要是指文化对社会的精神文明、道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力,能够影响、感染社会大众,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的、先进的道德要求或社会行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在物质方面,文化力实际上指的是文化工业所产生的物质生产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远远不再是局限于人们思想领域的东西了,而是可以通过工业化的生产,产出各种各样的、大量的文化产品,创造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文化产品的大量生产和传播,文化通过文化产品能够更深远、更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社会认识和道德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在教育领域,“‘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全社会广泛的认同,而学校文化力的构建也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_3_。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其文化力在社会文化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构建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高校文化,提高高校文化力的影响,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所谓高校文化力,是指高校文化所产生的力量,它同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精神领域,高校文化引领了社会精神道德发展的前沿,具有社会道德文化风向标的重要地位;在物质方面,高校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各种专利、技术等,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高校文化力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高占祥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力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厚悠久,如果仅仅依靠个人来传承,很容易失传。如果试图依靠社会商业运作来延续,必然会出现一切服务于商业利益需求,从而扭曲传统文化的现象。高校既是文化生产和传播机构,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地带。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当成为展示高校文化力的一个基础构件。

第二,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高校是研究学问之地,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地方。只有具备了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才有可能具备挣脱教条和权威的束缚,激发创新潜能,突破陈规旧矩,探寻真理、坚持真理,并推动真理的广泛传播,从而启发民智,促进社会科学意识的发展,提升社会文化凝聚力,强化社会文化力的作用。

第三,严谨、客观、规范、科学的学术风格。如前所述,高校是知识生产之地,如果没有了严谨、严肃以及严格的学术风气,要产生真正有质量、有文化内涵的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严格的学术训练中,培育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和严肃的学术态度,使之成为高校校园学术文化的主流,进而形成高校文化力核心,才能充分地发挥高校文化力引领社会文化道德风向的作用。第四,严肃、认真、活泼、向上的校园风气。高校既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地方。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可以使得学校教育透过隐性教育的渠道,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高校文化力的生力军。第五,良好的硬件设施、突出的文化产品、有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等,这些都可以视作高校文化力的物质力的构成部分。硬件设施是办学的基础和前提,很难想象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的高校如何能够形成高校固有的文化力。同时,高校文化力也不是通过自吹自擂就可以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它还必须具有突出的文化产品和有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文化产品和科学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实现高校文化力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引领作用。

二、高校文化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将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两种属性——政治性与文化性剥离开来的现象,特别是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单一化和教育形式的呆板化”。而恰恰是由于文化力量的缺失,“将对人的文化素质的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割裂开来;将育人的职责,从极其广泛的文化领域卸将下来;将具有丰富育人力量的文化资源,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排除出去”l5l。这就使得本应该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时变得空洞而枯燥,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和吸引力。事实上,高校文化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渗透,高校文化力对文化素养、精神激励、制度安排等软实力的重视和强调,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试图强化和推进的。在某种程度上讲,高校文化力几乎涵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关注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一,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文化素养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政治性和文化性,肩负着传承、光大民族精神,促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因此在遵循政治教育规律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文化教育的规律,注重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不断拓展文化资源、充实文化内涵。“如果以为不必领会共产主义本身借以产生的全部知识,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领会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足够了,那是错误的”I6]獬。因而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真正深入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的文化成果,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强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承担起民族精神的传承重任。目前,尽管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辨别事物的能力。然而他们对社会现实以及民族传统的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固有的缺陷,如肤浅、偏激、多变、极端等。这既是青年学生思想发展必经阶段的基本特征,也与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社会生活体验不足、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课堂外事物的关心不足有着密切关系。这就导致其文化素养相当有限,需要恶补。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正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资源,解决学生文化素养严重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文化力的形成将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适时地引导学生从高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自觉地提高文化素养和社会见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辨别复杂事物的能力,这就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足够的文化素养基础,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第二,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发展,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艺术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巨大,历来被视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尺”『7J。高校文化艺术的发展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关键因素。高校文化力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创建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文化场”,“以文化传承、文化熏染、文化渗透、文化自觉等方式表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使社会准则和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质”。这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也充分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文化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与此同时,高校文化力通过“文化所营造的氛围丰富人的精神境界,陶冶人的心灵,净化并激发人的高尚情操,以促进主体的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人格的形成、稳定与提升,促进社会组织的内部功能优化以及文化环境的建设,从而孵化出新的文化人、新型的社会组织和新的文化场域”,也有助于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功能。

第三,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将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价值。高校文化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的文化艺术领域,它对学生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着深刻、深远、深层的影响。如学校的传统和精神,将无形地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举止,使之带有各个学校的深刻的烙印。诸如哈佛大学崇尚真理、平等、自由、科学的大学精神,广泛地影响了哈佛学子;普林斯顿大学推崇“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的理念,其学生在世界各地出类拔萃,不同凡响;耶鲁大学在“真理与光明”的精神鼓舞下,出现了许多真理卫士;北京大学对形而上的命题进行思考和辩论的传统,影响了学生们对宏大的社会叙事的浓厚兴趣。类似这种在大学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言行举止,从而潜移默化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事实上,高校文化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教育资源还有学术精神、文化产品、科研成果的影响、学术骨干和带头人的人格魅力等,这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素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女h学生在追求学术理想时,不可避免地会为其所崇拜的学术名师、大师所影响,学术名师、学术大师的人格魅力和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所展示的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将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老师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将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气概。一旦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获得积极、正面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内容,积极进取的社会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心中的信念,并将在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下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这将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精神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第四,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将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载体立体体系的构造,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丰富多样,面向学生群体的载体有课堂、社团、校报、校园网等等。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种载体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只是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面图,无法凸显各种载体的综合力量,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高校文化力的生成和提升,正是在综合各种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相互作用和互动,形成紧密联系的载体空间,从而实现文化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正因为如此,高校文化力充当了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联合起来,使之立体化、系统化的纽带。一旦有意识地融人文化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就将形成立体化的、系统化的文化空间,产生出非同寻常的作用,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文化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的发挥,不能仅仅靠理论论证,还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采取适当的对策,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重视对高校文化精髓的凝炼,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构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家园。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承是高校文化力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传统文化而言,高校是理想的传承之地。对于高校自身而言,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身也会逐渐融入各个高校日常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多样的高校文化现象,久而久之构成各个高校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准则,进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赖以发展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会随着时代变化、实践发展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高校所拥有的这种独特的内在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赖以进行、发展的最根本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要重视对高校文化精髓的高度凝炼,形成高校所特有的文化传统,构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家园。

第二,尊重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制度安排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高校文化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学、理性的精神。失去了科学精神的支持,任何“力”都将成为无用功,甚至成为反作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是具有高度主观意志的群体,人的思想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究竟该如何展开呢?如何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呢?归根结底就是要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的制度安排等,都是我们在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观规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否则,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将成为无稽之谈,更遑论按其客观规律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高校文化力强调对科学、理性的尊重,将积极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整合高校所拥有的良好的文化元素,打造特色的高校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育德的小“宇宙”。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的文化元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形成强大的文化合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促进。只有对高校所拥有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地组织、调配和整合,“使大学文化的各层次相互交融,各形态互动,并真正形成系统整体性的良性运转,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才能使学校真正形成良好的文化力,最终实现大学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对不同高校而言,这种“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表现为各个高校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这也是一所大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识’,也是大学文化具有无限魅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20这种特色的高校文化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使学生对其所在学校产生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感,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利于顺利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第四,结合高校文化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促进教育方式的转变,发挥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显性教育途径来实现,如课堂、党校教育、日常谈心交心、社团活动等带有明确目的的教育活动,都是显性教育的一种体现和手段。然而文化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高校文化也同样具有这种潜在性和隐匿性的影响力。高校文化力的形成和发展,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转变,即从过去注重显性教育、忽略隐性教育转变到注重隐性教育,淡化学生对空洞说教的对抗情绪,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于无形之中。这就消除了课堂教学的空洞化以及社团活动的功利性倾向对学生思想发展的负面影响,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深入。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7

for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ao Jinxing

(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China)

摘要: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确保我们任何一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它指引着我们的行动方向,确定着我们奋斗目标的正确航向,在推进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尤其是民办高教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培育中的主导作用,推进民办高校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Abstract: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uccess for any career. It guides the direction of our actions, determines the right course of our goal, and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harmoniou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major issue that must attract our attention.

关键词:思政教育 民办高校 办学特色 作用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hool characteristics;role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02-03

0引言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高校发展中的道德教育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技术高度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培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自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16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高校的党建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日益加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多年的总体发展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适应时代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高规格要求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同学科专业的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很好地坚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从而也形成了具有各自不同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强化办学特色中发挥了有力的保证作用。

要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政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培育中的优势地位,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探讨成功之道,总结成功经验;查找缺陷不足,谋求改进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也才有利发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办学特色培育中的优势作用。就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情况而言,既有突出的特色优势,也存在诸多的缺陷不足。

1.1 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

1.1.1 各校党组织的建立建设保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机构,并逐步加强完善了党的各基层组织,有些民办高校还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完善了各分院、各部门的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有些还面向团学组织、学生社团设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学校党委、行政的精神、决策,往往会自上而下得以切实贯彻,且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而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向民办高校派驻党委书记、政府督导员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明确和端正了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

1.1.2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了三个显著的“深刻变化”: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民办高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改进了以往工作中的盲目、被动甚至忽视、不闻不理的弊端,能够紧贴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变被动为主动,细致规划,扎实推进,全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纵深发展。二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民办高校尤其是颇具规模且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的民办高校,不惜代价,不拘一格,大力引进高素质的政工人才,壮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像西安翻译学院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上,较早就建设完善了以专职政工管理人员、两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及校卫、三产后勤人员为主体的五支思政工作队伍,全方位、多层次地保障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与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一起成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亮点。三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下,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向先进学习,向模范看齐,几乎成了这些学校学生共同的心声,他们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政治观念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干标兵、优秀学生党员标兵等。勤学守纪、旨在报国的优秀青年学生更是层出不穷。

1.1.3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助推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连续多年来,在受高校普遍扩招的严重影响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下,许多民办高校却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生源数量质量保持稳定,毕业生就业市场保持稳定,而且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依旧保持了良好的态势。这其中固然有诸多的因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有力保障和积极推动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办学方向,坚定办学信念,强化育人特色,升华管理水平等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正因为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基,有先进科学的思想导航和大无畏的实践探索,不断创新,才有效推动了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1.1.4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应对市场的竞争力。在办学中,民办高校普遍认识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切感受到了坚定的思想政治保障在应对市场经济挑战中的优势作用。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越来越扎实的工作部署和实施策略,其明显成效集中地体现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学校的总体规划、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格局上,集中地体现了明确的政策指引、政治导向、思想领航,确保了发展的纯洁性。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教育、质量品牌打造上,集中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感召性、激励性。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上,集中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固本厚基作用。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了办学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感召激励了民办高校师生团结进取、创新奉献、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坚定信念和甘愿为民学大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壮志,大大提升了民办高校迎接市场经济严峻挑战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培育中,思想政治工作尽管发挥了其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也推进了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整体优势,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2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最主要地体现在三大方面:

1.2.1 思想政治工作者水准及其工作方法有待改进。民办高校由于种种因素,师资力量整体比较薄弱,多数是以专兼结合的组成模式,稳定性不强,水准参差不齐。高规格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更是难以健全,即使勉强组建也是很难奏效,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与此相应,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机制和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明显滞后,加之多数民办高校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一味只顾教学教改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良思潮,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或是虚以应付,往往迫于形势不得不由一贯的被动稍稍变得主动,“假、大、空”的套式、章法随处可见,如此的工作成效可想而知。

1.2.2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素质及其思想认识亟需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相较而言,大多数学习功底薄弱,整体素质欠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的影响下,思想易受影响,情绪易于波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易受扭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的“四信”,在自身前景深感困惑、社会就业压力日趋加大的影响下也越来越显缺乏;中华民族的“诚信”美德,在各种挫折、心理难以调适的困顿中也越来越显缺失。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民办高校学生思想认识的深化,政治觉悟的提高,自信自立、自强不息、传承创新、科学发展的精神养成越来越成为思政工作的关键。

1.2.3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及其现实处境尚需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在民办高校的地位及现实处境不容乐观,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也存在好多盲点。对于民办高校要不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些人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一些管理人员思想中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有些学者将其概括为:一是“无用论”。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自费上学,自谋职业,就业竞争激烈,德育无关紧要,重在专业知识。二是“无必要论”。一些人把民办高校与私营企业进行简单的类比,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无此必要。三是“无条件论”。认为一些民办高校没有足够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所以,一些民办高校不具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师资条件。受此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一些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当薄弱。当然,也不可否认教师队伍的松散性,学校机构的不健全性、趋利性,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商品化思想意识,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而且不利于学校的全盘工作的系统化,尤其是学校难以组成一支稳定的政工队伍,这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体制。[1]

2加强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迫切性

民办高校面临的头绪多,问题杂,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性强,因此,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培育,就必须突出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已成为当前民办高校共同面对的一种迫切性任务。

2.1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了必须加强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思想政治工作理应成为民办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要求,民办高校同样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于民办高校经费全部自筹,按市场化模式运作,很容易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偏离正确轨道。因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民办高校要想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坚持这个目标。西安翻译学院一贯坚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做学商”、“呼吁高尚教育,维护教育公平与正义,秉承教育公益性”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了学院始终沿着正确轨道的稳步发展。

2.2 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决定了必须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的保障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调节功能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控制情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办学起点较低,资金相对紧缺,在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要在这种条件下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只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奋力拼搏,狠抓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积极上进好学成才的良好氛围,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2.3 意识形态决定了必须加强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从国际国内的发展总趋势来看,依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譬如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一些无时不在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分子时时蠢蠢欲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宗教迅速发展特别是非法宗教、的抬头泛滥;封建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的沉渣泛起;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严重污染;党风不正和干部腐败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方式的冲击等等,都给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民办高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这是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2]

2.4 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的大多数学生,严格地说他们还是政治上要求进步,关心国家大事及时事动态,但多浮于表面,不能深层次理解社会现象和国际问题,历史使命感强而社会责任感弱。同时,他们思想活跃、新鲜事物接受较快,但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道德是非标准模糊,求知欲强而辨析能力弱。有些学生热衷于标新立异、追逐时尚,崇尚理想人格,鄙视不道德行为,也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的热情,但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却缺乏理性,往往在诱惑和现实中难以把握方向,跟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有些学生虽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社会道德、个人进取观念强而集体主义观念弱,自主意识强而自律意识弱。尤其在市场经济的挑战下,学生的就业观易于发生偏移,如果不抓紧开展思想工作,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民办高校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压力会更大。

3强化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中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

3.1 坚持正确思政方向,突出民办高校思政特色

3.1.1 坚持正确方向是构建符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向问题就是为什么目标服务的问题,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向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才有灵魂,才会充满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管哪一类人才、哪一层次的人才都应该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方向。民办高校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普遍低下的生源质量,要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3.1.2 体现民办特色是构建符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的出发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民办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服务,为特色教育服务,理所当然地要体现出与公办高校的差异性。一是要适应民办高校办学体制。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不同于公办高校,因而在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民办高校必须注意适应自身的办学体制,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贴近民办高校学生实际。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有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注重教育实效。注重教育实效是摆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出发点。[3]

3.2 确立党组织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民办高校一般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以校长负责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民办高校党组织要发挥好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确立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求,也是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决定,无疑是使民办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于人民,实现办学的公益性和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性条件。确立党组织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还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提高质量的需要。更是提高师生素质,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保证各项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要件。

3.3 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举措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社会发展的视角、高校改革的视角、时代要求及家长期望的视角,紧密结合民办高校的自身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努力探索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办学特色培育中的优势作用,就必须坚持“六原则”。

3.3.1 必须坚持载体创新的原则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从争夺思想舆论阵地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高度出发,运用现代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网,增强网上宣传力度,及时输送、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围绕热点问题开展网上讨论,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网络平台,以便及时了解动态,及时作出部署,及时应对讯情,增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3.2 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要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善于抓住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将民族精神内化为师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各民办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学风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积极进取、健康高雅、秩序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职工乐业敬业,奉献进取。

3.3.3 必须坚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要像西安翻译学院那样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服务”,这是西安翻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也是其之所以颇负盛名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教育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根据学生的内在需要,积极稳妥地开展教育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要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3.3.4 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应是切合实际的有的放矢,绝非主观臆断的盲目迎合,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立足社会现实,立足时展,洞察时势,明辨是非,树立正义。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在校内有良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综合素养。要正确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正视自我发展,冷静思考人生,沉着应对挑战。对一些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不遮掩,不搪塞,讲明事理,正确剖析。争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社会现实而展开,尽量圆满解释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现象,有力地分析社会种种不合理的价值取向。否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实生活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4]

3.3.5 必须坚持情理交融的原则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感情过滤和催化后才能接受教育的内容。俗话说:“通情达理”,只有感情相通,心心相印,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为此,我们必须对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抱有深厚的感情,实施人性化教育,用真诚使人信服。

3.3.6 必须坚持榜样示范的原则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楷模,给学生做榜样,以此之法教育引导学生往往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样,也可以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一手资料,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伟大,魅力的无穷,榜样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起到细雨润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忠庆,李春霞.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综述[J].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2(4).

[2]李忠庆,李春霞.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综述[J].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2(4).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篇8

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

1、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性要求建立高校思政教研室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大学文化最生动最直观的部分,积极开展群众性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积极生动、浓郁热烈、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当前高职院校文化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员众多、管理复杂,寓教于乐的形式和特点,出现了校园文化活动过度形式化、娱乐化,而忽视了文化活动的思想性、育人性。

2、高校学生工作的政治性要求建立高校思政教研室

高校学生工作是集教育、管理、服务、研究于一体的复杂劳动。辅导员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一般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具体由学生辅导员策划、组织、实施。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还担负着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责任。对此,教社政[2005]2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职责进一步明确,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数少、专业多样、入职门槛低,与国家规定有相当差距。繁杂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已经让辅导员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比较欠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尚未形成。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切实凸显学生工作的政治性、理论性,明确学生辅导员身份的政治性、专业性,提高学生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高校思政教研室能够发挥思政课教师、学生政治辅导员、政工干部等三支队伍的合力。

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充分发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的基本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研室是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组成、在各二级学院建立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和辅导员的管理优势,互为补充、相互借鉴、密切合作、共同成长。思政教研室的本质是打破学生工作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教师之间各自为阵、互不往来的工作局面,实现深度融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的工作机制

思政教研室由院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学工部与思政部协商决策,二级学院党总支具体负责,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组成。一名思政课教师负责联系一个二级学院,在党总支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二级院部思政教研室是院部党总支领导下的研究和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机构,重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其主要的职责是解决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具体职责是:学工办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体。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者、指导者,为院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上、思想上和专业上的指导。思政课教师组织、业务关系不变,仍隶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之余深入二级院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为院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策划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调研学生日常思想状况、团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事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校园文化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凸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普世价值”、虚无主义、指导思想多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交融、渗透更加深入。因此,在“四个全面”战略格局下,不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必须明确:社会思潮、文化形态和价值观越是多样化、多元化,就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要以高校思政教研室为载体,强化主体意识,凝聚和培养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根本在于教师。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的责任,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通过思政教研室开展理论学习、队伍培训,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加强党史国史的学习,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从而担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全面素质、致力民族复兴的正能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