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少儿教育心理8篇

时间:2023-10-02 08:55:39

少儿教育心理

少儿教育心理篇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作用。同时,社会和学校要合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转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导作用。

一、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我们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村寄宿制九年制学校,我现在任教的九年级,学生有34人,其中28人的父母或外出打工或在离家二三百公里以外的牧场放牧。留守儿童较多,监护得不到落实。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监护,由此产生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缺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34名儿童平时与父母联系很少,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只有六七个,同时,父母也缺乏必要的教育意识,只有极少数家长在期中或期末关心一下孩子的考试成绩,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情。而现实情况是,4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60%的留守儿童明显学习成绩不好。部分留守儿童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很想学好却没有相应的条件。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应有的情感缺失双重作用下,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很大,表现为:60%以上的留守儿童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25%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往往也对孩子产生负疚感,但大多采取给予物质、金钱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然而这一方式并没有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上的问题,反而使留守儿童养成胡乱花钱、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渐渐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二)心理孤僻、抑郁

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他们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敏感、抑郁,甚至是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反映在孩子的行为上,就是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有的行为甚至超越了道德和法律底线。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村总体教育水平不高,很多出门务工的父母自己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这些地区盛行“读书无用论”。受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加上社会家庭对教育的偏见,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普遍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具体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该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观念的养成。

二、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长的物质补偿方法,造成孩子金钱至上的认知

马蹄藏族乡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放牧,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十分慷慨,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因此,很多孩子花钱无计划、无节制,并且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二)祖辈的教育方法缺失,造成孩子骄横跋扈

隔代抚养的一个弊端就是,祖辈对孩子管教不严、一味纵容,甚至不辨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无形中滋长了留守儿童骄横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严重。有的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靠学校,认为“孩子在学校,父母出钱学校管,教育不关自己的事”。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难度。

(三)缺乏亲情抚慰,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落感、无助感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就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相关的烦恼。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及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

总的说来,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更加少之又少。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子女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重。此外,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即父母没上过什么学,照样在外打工挣钱,并形成“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的错误认识,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如此一来,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极大地偏差。

三、加强马蹄藏族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三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应从实际入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办法。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第二,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校讯通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第三,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第四,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第五,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学校要担当起育人职责,落实相关帮扶制度,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解答他们的困惑。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并协调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

少儿教育心理篇2

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1法制观念缺乏

1985年中共中央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但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分数,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引导,导致相当多的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法制观念,很多青少年在实施犯罪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当被公安机关逮捕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但此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1.2生活方式不健康

青少年时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外界不良信息和诱惑缺乏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和人员的影响,沾染上不良的嗜好和习惯,再加上现在信息时代网络泛滥,很多孩子整天沉浸在上网聊天、玩游戏和收看一些低俗、暴力的视频,生活上没有积极的目标,一味追求新鲜和刺激,久而久之,很容易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北京在一次针对本市6个城区、53所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的上网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上网的学生达到总数的84%,其中上网聊天的占34%,玩游戏的占28%,查资料的30%,其他的占8%,可见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网上都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2]。

1.3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呈正比,父母之间经常使用暴力解决日常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高达44.4%,父母从不使用暴力行为,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的仅占14.2%,前者是后者的3倍还多。同时浙江省少管所对在押的150名少年犯的调查结果也显示,51%的家庭有剧烈冲突,21%有一般冲突。所以德国犯罪学家西格尔指出:在一个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家庭暴力和冲突、家长感情上的不和谐以及社会上的冲突等,其犯罪的驱动力要比其他的青少年要大得多。

1.4享受自私心理严重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6个大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辈们大多存在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苦的想法,孩子们有任何的要求,都是不顾一切极力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过分依赖、为我独尊、孤僻、自私、冷漠、脆弱的缺陷性格,走向社会我行我素、玩世不恭,对于家庭和社会缺乏起码的感恩和付出思想,一门心思想着自己如何享受,当自身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候,就去抢劫、偷盗实施犯罪,根本无法承受社会上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有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3%的小学生、15%的中学生、19%的高中生都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孩子们很很容易就会走向犯罪道路。

2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1犯罪的初犯年龄年轻化

据调查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年龄要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提前了2―3岁,而且以14岁以下的犯罪年龄居多,青少年犯罪正在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这些问题少年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中途辍学的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以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为例,2009年以前,该院一年受理的“90后”未成年人案件仅有10余件,而到了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受理的“90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竞上升为745件。

2.2暴力倾向严重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由于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年龄较小,思想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很多人在看到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的带有暴力情节的消极视频时,盲目模仿,把这些暴力情节还原到生活中,在实施犯罪时不顾忌后果,施暴手段由原来的仅仅口头威胁、拳脚施暴等,转向使用棍棒、匕首、砍刀、枪支等暴力武器。施暴手段逐步朝着暴力性、残忍性方向发展。

2.3犯罪反复性

据调查,很多青少年在第一次成功作案成功以后,在物质和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满足,犯罪动机得到了强化,会产生连续作案的冲动,继续实施犯罪行为。还有相当多的人群在劳教解除或刑满释放以后,由于年龄较小、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再次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2.4团伙犯罪

据统计在青少年实施的犯罪中75%都是团伙犯罪,这些问题少年大多学习较差、缺乏家庭约束、辍学较早,整天无所事事,闲逛在街头巷尾,久而久之就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狐朋狗友,他们在一起吸烟、喝酒、上网、打架滋事,有的甚至学习电视上的黑社会拉帮结派,创立自己的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犯罪。从目前逮捕的一些犯罪团伙来看,他们很多还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作案前有计划、有预谋,作案中有明确分工,作案后破坏现场,组织严密,手段越来日趋成熟。

3.儿童图书馆针对青少年犯罪开展教育引导的方式

3.1丰富馆藏,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

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故图书馆应组织专门的人员对相关人群进行调研,只有准确的掌握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需求,才能为阅读服务的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同时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应加大青少年犯罪引导、犯罪心理学、人际交往主题的图书配置,也可以引进一些相关的音频、视频、电子资源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此外,少儿图书馆的读者多是家长陪同到馆阅览,儿童图书馆应适当增加一些适合家长阅读的教育读物,如《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给陪同孩子来馆的家长提供正确引导孩子的素材与方法,以补充家庭教育的内存。例如: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通过为每个0-4岁的孩子发放阅读包拓展图书馆服务,不仅孩子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升,参与家庭的父母也能从中受益,从而更加重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与讨论中,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深入人心[3]。

3.2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榜样引导

根据调查,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导致,针对这一共性,图书馆可以定期、多次的开展青少年法律普及讲座,加大对到馆孩子的违法宣传教育,使孩子们了解到相关的法律规定,认识到哪些是违法行为、触犯法律有哪些严重后果等,这样在客观上就可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再者,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与人员的影响,走向犯罪的道路。对于此类情况,儿童图书馆则可以邀请一些儿童教育专家或者当地的标杆人物到馆,开展一些红色教育讲座或者就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交流,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3.3注重青少年的交流,培养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是儿童图书馆的重要责任,国际图联在《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中曾多次指出儿童图书馆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个人才艺展示的平台,如作品、才艺展示(录像、短剧、出版物等)或者辩论等展示机会,促进他们个性的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把自己的业余生活都安排在家里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缺乏与他人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很多孩子都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对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社会实践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尽可能的创造孩子与他人交流的环境,调节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形成自信、乐观、独立、豁达的个性,以减少人际交往的障碍。广州图书馆少儿部开展的周末亲子读书会,给孩子预留时间供孩子登台表演,展示他们个人的风采,孩子通过自己与大家的交流学会了如何交际。斯蒂芬中央图书馆则在馆外专门为青少年设置了交流空间,PoterHenderson图书馆在馆内划分大量的格子,每个格子内容纳6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孩子们的交流[4]。

3.4开展儿童心理咨询服务,减少负面情绪影响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故图书馆应在平时普及健康心理知识的同时,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专家为到馆儿童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为不能亲临馆内的用户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这样孩子不用露面就可以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宣泄过程中心理专家结合实际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和引导,使其可以认识到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

3.5开展家长培训,强化孩子的家庭教育

要想青少年的教育实施达到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对此,图书馆可以依托馆内人才、儿童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等组建一个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讲师团,针对家庭教育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组织讲师团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家庭教育辅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家长的素质,从而减少儿童犯罪的发生。2010年广州图书馆少儿部,就通过邀请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协会会长、首席家庭治疗师廖新华先生来馆为家长开展主题为《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的教育讲座,图书馆少儿部主任王蓉也开展了主题《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5],搭建了图书馆与家庭教育的桥梁,通过这些讲座不仅大大拓宽了家长的教育思路,同时也推动了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少儿教育心理篇3

[关键词]儿童图书馆;犯罪心理;矫正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青少年犯罪总数达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左右[1],并且朝着年轻化、暴力型、团伙犯罪等方向发展,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儿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应该时刻关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把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矫正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正面的心理引导,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1法制观念缺乏

1985年中共中央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但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分数,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引导,导致相当多的孩子在生活中没有法制观念,很多青少年在实施犯罪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当被公安机关逮捕时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但此时后悔已经为时已晚。

1.2生活方式不健康

青少年时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外界不良信息和诱惑缺乏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和人员的影响,沾染上不良的嗜好和习惯,再加上现在信息时代网络泛滥,很多孩子整天沉浸在上网聊天、玩游戏和收看一些低俗、暴力的视频,生活上没有积极的目标,一味追求新鲜和刺激,久而久之,很容易就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北京在一次针对本市6个城区、53所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的上网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上网的学生达到总数的84%,其中上网聊天的占34%,玩游戏的占28%,查资料的30%,其他的占8%,可见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网上都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2]。

1.3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呈正比,父母之间经常使用暴力解决日常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高达44.4%,父母从不使用暴力行为,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暴力的仅占14.2%,前者是后者的3倍还多。同时浙江省少管所对在押的150名少年犯的调查结果也显示,51%的家庭有剧烈冲突,21%有一般冲突。所以德国犯罪学家西格尔指出:在一个病态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家庭暴力和冲突、家长感情上的不和谐以及社会上的冲突等,其犯罪的驱动力要比其他的青少年要大得多。

1.4享受自私心理严重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6个大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辈们大多存在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能让下一代再吃苦的想法,孩子们有任何的要求,都是不顾一切极力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过分依赖、为我独尊、孤僻、自私、冷漠、脆弱的缺陷性格,走向社会我行我素、玩世不恭,对于家庭和社会缺乏起码的感恩和付出思想,一门心思想着自己如何享受,当自身欲望无法满足的时候,就去抢劫、偷盗实施犯罪,根本无法承受社会上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有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3%的小学生、15%的中学生、19%的高中生都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孩子们很很容易就会走向犯罪道路。

2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1犯罪的初犯年龄年轻化

据调查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年龄要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遍提前了2―3岁,而且以14岁以下的犯罪年龄居多,青少年犯罪正在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这些问题少年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中途辍学的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以河南省新密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为例,2009年以前,该院一年受理的“90后”未成年人案件仅有10余件,而到了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受理的“90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竞上升为745件。

2.2暴力倾向严重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由于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年龄较小,思想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很多人在看到电影、电视、网络等传播的带有暴力情节的消极视频时,盲目模仿,把这些暴力情节还原到生活中,在实施犯罪时不顾忌后果,施暴手段由原来的仅仅口头威胁、拳脚施暴等,转向使用棍棒、匕首、砍刀、枪支等暴力武器。施暴手段逐步朝着暴力性、残忍性方向发展。

2.3犯罪反复性

据调查,很多青少年在第一次成功作案成功以后,在物质和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满足,犯罪动机得到了强化,会产生连续作案的冲动,继续实施犯罪行为。还有相当多的人群在劳教解除或刑满释放以后,由于年龄较小、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再次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2.4团伙犯罪

据统计在青少年实施的犯罪中75%都是团伙犯罪,这些问题少年大多学习较差、缺乏家庭约束、辍学较早,整天无所事事,闲逛在街头巷尾,久而久之就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狐朋狗友,他们在一起吸烟、喝酒、上网、打架滋事,有的甚至学习电视上的黑社会拉帮结派,创立自己的犯罪团伙,共同实施犯罪。从目前逮捕的一些犯罪团伙来看,他们很多还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作案前有计划、有预谋,作案中有明确分工,作案后破坏现场,组织严密,手段越来日趋成熟。

3.儿童图书馆针对青少年犯罪开展教育引导的方式

3.1丰富馆藏,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

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故图书馆应组织专门的人员对相关人群进行调研,只有准确的掌握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需求,才能为阅读服务的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同时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应加大青少年犯罪引导、犯罪心理学、人际交往主题的图书配置,也可以引进一些相关的音频、视频、电子资源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此外,少儿图书馆的读者多是家长陪同到馆阅览,儿童图书馆应适当增加一些适合家长阅读的教育读物,如《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给陪同孩子来馆的家长提供正确引导孩子的素材与方法,以补充家庭教育的内存。例如: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通过为每个0-4岁的孩子发放阅读包拓展图书馆服务,不仅孩子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升,参与家庭的父母也能从中受益,从而更加重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与讨论中,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深入人心[3]。

3.2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榜样引导

根据调查,很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导致,针对这一共性,图书馆可以定期、多次的开展青少年法律普及讲座,加大对到馆孩子的违法宣传教育,使孩子们了解到相关的法律规定,认识到哪些是违法行为、触犯法律有哪些严重后果等,这样在客观上就可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再者,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与人员的影响,走向犯罪的道路。对于此类情况,儿童图书馆则可以邀请一些儿童教育专家或者当地的标杆人物到馆,开展一些红色教育讲座或者就个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交流,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3.3注重青少年的交流,培养独立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是儿童图书馆的重要责任,国际图联在《青少年图书馆服务指南》中曾多次指出儿童图书馆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个人才艺展示的平台,如作品、才艺展示(录像、短剧、出版物等)或者辩论等展示机会,促进他们个性的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把自己的业余生活都安排在家里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缺乏与他人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很多孩子都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对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社会实践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尽可能的创造孩子与他人交流的环境,调节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形成自信、乐观、独立、豁达的个性,以减少人际交往的障碍。广州图书馆少儿部开展的周末亲子读书会,给孩子预留时间供孩子登台表演,展示他们个人的风采,孩子通过自己与大家的交流学会了如何交际。斯蒂芬中央图书馆则在馆外专门为青少年设置了交流空间,PoterHenderson图书馆在馆内划分大量的格子,每个格子内容纳6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孩子们的交流[4]。

3.4开展儿童心理咨询服务,减少负面情绪影响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故图书馆应在平时普及健康心理知识的同时,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专家为到馆儿童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为不能亲临馆内的用户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一系列贴心服务,这样孩子不用露面就可以敞开心扉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宣泄过程中心理专家结合实际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和引导,使其可以认识到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

3.5开展家长培训,强化孩子的家庭教育

要想青少年的教育实施达到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对此,图书馆可以依托馆内人才、儿童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等组建一个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讲师团,针对家庭教育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组织讲师团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家庭教育辅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家长的素质,从而减少儿童犯罪的发生。2010年广州图书馆少儿部,就通过邀请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协会会长、首席家庭治疗师廖新华先生来馆为家长开展主题为《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的教育讲座,图书馆少儿部主任王蓉也开展了主题《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知识讲座等一系列活动[5],搭建了图书馆与家庭教育的桥梁,通过这些讲座不仅大大拓宽了家长的教育思路,同时也推动了家庭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6开展延伸服务,完善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读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用户的要求,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儿童图书馆的作用,让更多的问题儿童愿意走进图书馆,是每个儿童图书馆人值得思考的问题。香港中央图书馆中的玩具图书馆模式充分利用游戏发挥儿童的阅读才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喜欢模仿的特点,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阅读活动。北京平谷区少儿图书馆开展“请进来”“送出去”的延伸服务宣传图书馆,首先,“请进来”是把小读者请图书馆,感知图书馆的氛围、学习利用图书馆;另外“送出去”是通过开展“书香溢校园”、“快乐阅读下基层”的送书下乡活动,为偏远山区的学校建立图书流动点和捐赠图书室,将流通图书车开进校园,长期坚持提供流动借阅服务[6],通过这些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盛宴,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这些落后地区的孩子以积极的影响,从而减少这些地区青少年犯罪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法制日报http://.cn/.

[2]谷艳锋,钱超.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图书馆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9):97-98.

[3]王琳.婴幼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基于英国“阅读起跑线计划”案例[J].图书馆建设,2013(3):39―42.

[4]李彬.国际儿童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121-123.

少儿教育心理篇4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建设未来的栋梁之才,因此,少儿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目前的学习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素质教育。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已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如何加强少儿舞蹈训练与素质教育作相关论述。

关键词:少儿舞蹈;重要性;训练;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74-01

少儿处在身体、智力等发育时期,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对少儿的身体协调性、一般的节奏感及相关创造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少儿的身体成长、道德品行及智力发展的提高。舞蹈在少儿的素质教育中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其所发挥出的功能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少儿舞蹈训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让大家对少儿舞蹈教育有深入了解,从而为学校舞蹈教育的开展及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1、少儿舞蹈教育重要性

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的舞蹈教育不仅不会对少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反而对少儿产生有利的方面。加强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儿的身心素质,培养少儿良好而健康的性格。由于少儿此时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没有目的性,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故加强对少儿的舞蹈教育,能够激发起少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那么少儿就会变得好动及活跃。据相关人员调查,有过规律舞蹈教育的少儿,其心理素质及生理素质均比没受过舞蹈教育的少儿强。少儿通过舞蹈等方面的形体训练,不仅有助于自身气质、健康、体质的提高,而且更能很好的塑造少儿开朗的性格,增强少儿的自信心。少儿所处的特殊时期,对各类事物都变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幻想,求知欲特别强,故此时对少儿进行适当而科学的舞蹈教育,能够激发少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学校和家长对少儿的舞蹈教育应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2]。

2、加强少儿舞蹈训练与素质教育

2.1、舞蹈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是舞蹈教育的基础,其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少儿的身体节奏规律,使少儿领略到舞蹈中的特有韵味以及舞蹈中的姿态美,纠正少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不良的走路习惯,不良体型以及先天性肥胖症等。因为不良的体型或肥胖都会影响到周围少儿对之的消极评价,从而导致少儿自卑心理的产生。因此,对少儿进行科学而规范的形体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少儿的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自身模仿能力,对外界节奏感和乐感在舞蹈训练中得到完美提升。此外,少儿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还可以接受不同民族的舞蹈,从而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内涵,加强少儿对各民族的了解,使少儿体态上的训练与舞蹈的美融合成为一体。

2.2、舞蹈训练与智力开发

舞蹈是一种动感艺术,舞蹈训练能够使少儿的身体得到协调,能够将少儿的思维、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因此,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提升他们的反应能力,加强他们的记忆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首先,舞蹈训练能提升少儿的反应能力。由于少儿正处于对外界各事物的感知阶段,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能够激起少儿的好奇心及好动心,一旦少儿参与到舞蹈的训练中,少儿的身体协调性就会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少儿的反应能力。其次,舞蹈训练能加强少儿的记忆力。舞蹈训练主要是在音乐的流动下要求跳舞者不停的旋转及跳跃,其期间的节奏快慢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这就需要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记住这些节奏,丰富这些节拍,进而就加强了自身记忆力。最后,舞蹈训练能增强少儿的想象力。因为舞蹈的训练需要少儿全身各部位的的相互调动和配合,这样就极易引起少儿的想象,并且通过教师科学适当的指导,会使少儿的思维得到开启,进而会引起少儿自发的区联想和回忆,增强少儿的想象力。因此,可以说,加强少儿舞蹈训练,让少儿融合到其中,对少儿早期智力的锻炼及形体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舞蹈训练在少儿心理素质教育上的作用

少儿心理素质教育在现在表现出明显的重要性,少儿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少儿今后的成长发育、学习就业等,因此,必须对少儿的心理素质教育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而作为舞蹈训练,其独特的特点也为少儿在心理素质上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舞蹈训练中,少儿表演意识与自身心理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少儿心理素质好的,其思维反应就较为敏捷,那么其对舞蹈的表演意识就较为强烈,反之则亦然。因此,学校在舞蹈教学及舞蹈创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少儿自身特点,尽量创编出适合少儿思维及心理能力接受的舞蹈,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有民族风格的,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对之进行训练,从而加强少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都参与到其中来,进而在少儿的心理上促使他们顺利完成树立自身形象,以及自身的独立意识,最终培养出少儿自尊、自爱、自强以及自信的良好的、健康的性格[3]。

加强少儿舞蹈的训练及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少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记忆力,对少儿的智力开发以及良好健康性格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少儿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在养育他们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他们为国家效力的能力,使之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和开拓。因此,我们学校和家长应该更好关注和重视少儿在舞蹈方面的训练,使之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培养出更优秀的一代代青年和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玉娟. 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硕士论文]. 2009,5(20): 1-62.

少儿教育心理篇5

关键词:少儿舞蹈;素质教育;德育;智育;美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Abstract: children dance education in the moral, intellectual, aesthetic education quality, psychological such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 effect is imperceptible. Children dance education's rapid development, enrich and rich content of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to broaden the path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children dance;education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aesthetic;psychological;diathesis of intellectual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是塑造少儿真、善、美的心灵,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具有“辅德、启智、怡情、健身”等作用,因此,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艺术培训班学习。就少儿舞蹈来说,大家意识到舞蹈除了可以锻炼身体、培养气质,还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变得更美丽。特别是中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少儿舞蹈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展少儿舞蹈教育的学校越来越多,具有了相当的广泛性。少儿舞蹈教育的水平迅速提高,涌现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少儿舞蹈教育业余学校、业余演出团体,创编了不少深受中小学生及家长欢迎的少儿舞蹈精品节目。少儿舞蹈教育的长足发展,充实和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推动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目前,少儿舞蹈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少儿舞蹈教育与少儿道德教育

少儿舞蹈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形势诸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少儿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少儿高尚的情操,培养少儿对美的追求。少儿舞蹈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节奏、优美的旋律、优美的舞蹈动作及组合,塑出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少儿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受到了美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健康向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都具有十分丰富而且符合少儿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内容。少儿通过训练、表演,教育了别人,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教育。二是少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少儿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少儿舞蹈是一种集教学、训练、排练、表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等方面有严格的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这种统一性、规范性、强制性有助于培养少儿严格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培养少儿的团结意识、协作配合意识、荣誉观念及培养少儿的团队意识。三是少儿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少儿的吃苦精神,磨练少儿的坚强意志。少儿舞蹈教育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艰苦的。对于受教育的少儿,她们正是可以通过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坚强意志的教育。四是少儿舞蹈教育的德育教育是通过少儿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符合少儿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少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少儿舞蹈 《蓝天蓝》表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在蓝天下自由快乐的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通过少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我们要爱护动物、注意环保,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曲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少儿理解的基础上,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同时通过舞蹈《闪闪的红星》培养少年儿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勇敢、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所以,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道德教育的培养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二、少儿舞蹈教育与少儿智育教育

随着科学发展,科学教育应运而生。科学教育一方面是指高新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指儿童潜能的开发。有研究表明,三岁儿童的脑重量可达1011克,七岁则达到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的重量,整个大脑皮质也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这就为学前儿童智力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智力开发仅仅理解为知识教育,它偏重于开发左脑。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开发右脑的许多功能,如分析、记数、推理等,而且更快速精确;而“分管”音乐欣赏、空间识别、动作协调等的右脑,其功能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是电脑无法替代的。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跟右脑的“不解之缘”。少儿舞蹈教育的智育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少儿可以进行知识教育。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教育内容,少儿舞蹈教育的过程首先是进行舞蹈知识教学的过程。通过教学,少儿可以学习舞蹈方面的专门知识,这些专业门知识是少儿知识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舞蹈教育无知识的看法是极其片面的,也是极其错误的。还应看到,一段好的舞蹈音乐,一部好的少儿舞蹈作品,就是一本好书,少儿从中可以学到自然、人文、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对少儿的要求兼有音乐欣赏、动作协调及空间识别等诸多方面。所以说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它对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再次,少儿舞蹈教育的实践表明,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就为人提供了发展丰富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的广阔天地,因为艺术教育给孩子们的“知觉促动”会促使孩子们以其自身的能力对艺术进行把握、阐释、解疑和改进。遵循这一原理,少儿的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让孩子机械模仿的陈旧模式,而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少儿自主的探索活动。比如教《好一朵小兰花》这一舞蹈,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先带孩子们去公园看看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各种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然后提出问题:“公园里的花漂亮吗?怎样用动作表示出花朵最美的姿态呢?”小朋友们想出了踮脚的高枝上的花,跪着的花,俯身的花等等,想象力之丰富足以证明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理解能力、表现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少儿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是智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少儿舞蹈教育与少儿美育教育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少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身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训练,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诸如站立、半脚尖、手位、舞步等动作,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使他们对肌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通过各种舞蹈的姿态的训练使少儿四肢动作协调,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优雅的举止,舞蹈训练使少儿具备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是舞蹈对少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

四、少儿舞蹈教育与少儿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曾一再强调他的教学法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小提琴,培养能力之芽,同时打好品德修养的基础。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心灵美的人。这种观念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说舞蹈教育也不是为培养几个舞蹈家,而是借此培养少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成为“心灵美”的人。

首先,鼓励少儿表达,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基础上,积极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个体不断奋斗的动力。舞蹈教育中培养少儿的自信心应结合舞蹈教育内容进行,可以通过鼓励少儿大胆表达的方法得到展现。我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形成舞蹈欣赏的活动。“自信心训练法”是在心理学家格恩里的对抗性条件作用原理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行为矫正法。该法主要通过训练使对象直接表达思想,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来培养其自信心的结合“自信心训练法”,我在舞蹈欣赏活动中鼓励少儿大胆地自评或互评,评议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少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自信心。比如他们评议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上台表演是一种很自豪的事而不再惧怕表演。认识到自己能上台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这样自信心随之产生并发展。同时,我们应尽可能为少儿创造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如开展小小联欢会、汇报表演、学术交流、舞蹈比赛等活动。孩子在集体中表演的机会多了,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还易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其次,确立成就目标,培养坚持性。坚持性是指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坚持性可以通过确定成就目标而得到增强。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少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的对少儿来说是直观的,理解的。而且他们上台表演,就必须要使自己的舞蹈水平有进步,还要能与别人竞争。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过程中坚持性能得到明显增强,这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综上所述,舞蹈的训练对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培养都是大有好处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舞蹈的韵律美,也让舞蹈艺术美的殿堂能真正向每一个孩子敞开欢迎的大门。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儿舞蹈的发展,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鲁•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瞿灿译.《艺术心理学新论》.

少儿教育心理篇6

关键词:新形势;少儿艺术教育;建议

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越发感到艺术教育在少儿成长中的作用。纵观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艺术教育仍然是教育的薄弱环节。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端正和提高。笔者在群众艺术馆从事少儿艺术培训工作,有责任、有义务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儿艺术教育,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

一、应以战略思维面对少儿艺术教育工作

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今天的少儿,明天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少儿艺术教育、少儿文化事业是造就人才的千秋大业。”“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了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长远的战略思维理念面对少儿艺术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立志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一代新人。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艺术课程教育,而且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业余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活动。文化(艺术)馆,应抓住有利契机,大力开展少儿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一是审美功能。艺术教育能培养少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使正处在成长期的少儿直观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事物。二是教化功能。艺术教育对培养少儿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教育,产生正能量,直接影响其今后世界观的形成。三是认知功能。艺术教育可以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发展少儿智力。使渴望求知的少儿,通过艺术教育开发智力潜能,丰富形象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更多的了解社会认知世界。所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环节、基础内容和主要途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促进少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高。这是任何教育途径所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馆、站应主动作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全力抓好少儿艺术教育工作。

二、当前少儿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是少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当前,一些人错误的认为少儿艺术教育就只是学唱歌、跳舞、画画。怕孩子“玩乐”多了影响主科成绩;另一些人则狭隘的把少儿艺术教育当做日后谋生手段,强制学习,孩子负担太重。二是少儿艺术教育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少儿艺术教育“成人化”缺少或没有注重区别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教学。在教育方法上图简单、省事,受利益驱动而缺少责任心。三是少儿艺术教育缺少特色。在教学内容上有的追求形式忽略深度和质量;在活动规模上追求声势,忽略活动的经常性和灵活性,缺乏脚踏实地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的良好实效。四是有的学校艺术教育被忽略或与社会少儿艺术教育脱节。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教育没有形成紧密联系而“单打独斗”,缺乏教育工作的社会合力。五是少儿艺术教育“市场化”倾向严重。社会办学五花八门,资质参差不齐,有关部门管理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现象。这些亟待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进一步抓好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指导思想,遵循教育宗旨

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指导思想是:提高广大少儿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少儿艺术教育要从全面培养少儿的综合素质出发。不仅要通过艺术教育给予少儿以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能知识,更要重视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少儿的良好品德。寓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于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培养少儿从小就要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不怕困难、勇于创造、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为“百年树人”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化”教育

少儿艺术教育必须有利于少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符合少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我们需要的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为少儿所喜爱,并易于接受的艺术教育。它要有民族的、时代的特色,和符合不同年龄段少儿的心理特征和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克服“成人化”的作法,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同时开展活动要适量,避免给少儿造成过重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实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少儿艺术教育要正确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学校要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合理安排艺术教育课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机构和文化等有关部门在开展阵地性的艺术教育活动的同时,还要为学校开展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既要对多数有各种艺术兴趣的少儿加以辅导做好普及工作,又要对少数有艺术特长的少儿加强培养做好提高的工作。开展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加强少儿艺术教育一个重要途径。文化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要积极配合学校在校内的艺术教育活动,抽出一定力量走进校园进行辅导,送文化艺术到学校。组织艺术表演,美术采风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实行校内校外联手,形成对少儿艺术教育的强大合力。

(四)艺术教育要讲求实效,办出特色

少儿艺术教育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扎扎实实。提倡以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活动为主,避免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讲实效的倾向。要根据本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特长和不同文化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搞出自己的特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五)加强市场化管理,创造健康的少儿艺术教育环境

新形势下,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艺术培训业的文化市场,满足了一些少儿学习艺术的需要。但也有一些现象,扰乱了培训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加强对少儿艺术培训业的市场管理势在必行。建议对社会上从事少儿艺术培训的师资实行培训考核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民办的少儿艺术培训单位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为少儿艺术教育事业创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少儿教育心理篇7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少儿教育 分析 阐述

目前,全球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们早已经跨入了数字信息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出现,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领域在不同层次上的创新与变革。随着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少儿教育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诸多方便捷来发展少儿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少儿教育的基本内容

就目前来说少儿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1 少儿教育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

为了满足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少儿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当在对于少儿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少儿个性的发展主要有基础教育与心理教育两方面的内容。

1.1.1 基础教育

少儿的基础教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品格方面:对于少儿的品格教育主要有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自尊心的教育,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观念等。

(2)文化方面:在文化方面对少儿进行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少儿的语言知识以及语言能力进行提高,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工具,对语言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之后,应当对少儿的基础文化知识进行教育,在这之中就包括了科学性的以及文化性的知识。

(3)体格方面:未来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基本条件必然是需要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灵活的大脑。对于少儿的体格教育应当将重点放在对少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思考的习惯。

(4)能力方面:对于少儿的能力教育主要有生存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两个方面。在这两种能力之中又包括了少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劳动能力、对于行为的辨识能力以及抗压和应变的能力等。

1.1.2 心理教育

对于少儿的心理教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对少儿智力的开发:包括了少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

(2)对于少儿情感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对于少儿的理智、道德感、美感以及其他的高级情感进行培养。

(3)树立少儿坚强的意志:一定要重视对于少儿的自觉性以及对于事物作出决断的能力进行指导和教育。

(4)发展少儿的个性: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有意识地对少儿作出行为的动机进行纠正,使其形成良好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开朗的性格等,使少儿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健全。

1.2 少儿在具体活动上的内容

随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五自能力”的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少儿的生存与发展意识和能力教育的具体化措施[1]。

1.2.1 自学的能力

要让少儿有自学的观念和意识,从而使少儿养成自学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少儿自学能力的目的。让少儿在如此早的情况下就拥有学习的能力,这对少儿未来发展必然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2.2 自理的能力

对少儿的自理观念意识进行培养,并且对少儿的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在进行自理能力教育的时候,应当指导少儿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遇到难题不要轻易退缩,要积极思考解决难题的办法。

1.2.3 自我保护的能力

对少儿进行一些浅显易懂的基础法律知识的教育,从而使得少儿能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少儿对法律、社会规范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能让少儿在遇见危险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教导少儿遇见危险需要冷静勇敢。

1.2.4 自律的能力

要求少儿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行为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从而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要求,使其对自我行为能有一定的调控以及约束。

1.2.5 自强的能力

对于少儿自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了自强意识和自强能力,从而使其能够具备顽强的思想意志,能够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2 新媒体时代下少儿教育的应对措施

在新媒体时代下,对于少儿的教育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在少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之中,既要对少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新的境遇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还需要对新媒体时代对于少儿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认真深刻的分析,从而凸显出新媒体时代下少儿教育的特点。

2.1 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信息飞速的更新,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对于少儿的教育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多利用新媒体的便捷和互动的特点,从掌握新媒体技术开始,逐步对少儿教育的方法以及规律进行总结和创新,从多方面加深对少儿以及少儿教育工作的理解,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2.2 创建新的教育载体,满足少儿获取知识的需求

少儿处于智力成长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进行少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少儿获取知识的需求,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出版物等严格筛选内容,主流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传统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地向少儿传播知识,培养其好奇心,并通过多种多样性的活动,满足少儿对于娱乐的需求,还能够在少儿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构建人际关系方面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使传统教育的单向传播过程走向互动过程,使单纯灌输知识的方式走向科学方法的综合实践方式,使少儿教育更正面、更广泛、更有效。

2.3 建立新媒体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互联网现如今已经是一种最为便捷,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沟通交流的渠道,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论坛的形式,参与到少儿教育相关话题的讨论之中,并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采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从而实现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少儿教育做出保障[2]。

3 结语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灵活性、便捷性、虚拟性等在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少儿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的同时,还使得教学手段变得更为丰富。因此希望广大的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能够对新媒体时代下少儿教育的教学手段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更好地做好少儿教育。

参考文献:

少儿教育心理篇8

关键词:少儿 舞蹈教育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44-01

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随着国家教育的全面发展,少儿的课堂之中出现了舞蹈教学。本文分析了少儿舞蹈教学的现状,针对此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1.违背了少儿的发展规律

少儿舞蹈教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少儿阶段的舞蹈教学主要集中在腿和腰的训练上,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少儿的舞蹈教育逐步提升。而有些教育机构为了显示教育质量,就过早的开始少儿的腰腿训练,这严重违背了舞蹈的教学阶段以及少儿的发展阶段。有些教师还强行让学生进行训练,一味追求成果忽视了舞蹈本身的发展规律,在前两年的一则新闻报道中显示了舞蹈规律被忽视的后果。

2.舞蹈中的功利观念较强

舞蹈中的功利观念主要表现在少儿的家长上。现今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多才多艺,就为孩子报了许多的学习班,有舞蹈班、钢琴班、学习补习班等等,全面地促进少儿的发展。但是少儿的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少儿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不强,但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少儿只能认真学习。家长的攀比心理导致孩子成为攀比的对象,如果少儿的舞蹈学习能力较差,就会遭受父母的训斥,家长时刻关注着少儿的学习效果,每日进行检查。家长促使少儿的学习带有超强的功利性,进而影响少儿的思想观念。

3.机构及学校的舞蹈教育理念有误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少儿的舞蹈教育也不再只是一种技能的学习,而是能力的提升。许多少儿舞蹈教育机构,将少儿学习舞蹈的目的定为舞蹈等级的考核,在学校或者家长眼里,舞蹈等级证书就是舞蹈能力高低最好的证明。少儿的天性是玩,好动活泼,但是应试教育理念导致少儿失去了玩耍的时间,禁锢着少儿的思维。小孩不能持有自己的看法和目标,只能听从安排,其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被应试教育所压制,不得释放。

4.少儿舞蹈教育模式单一

在少儿的舞蹈教学中,许多教师一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展开舞蹈教学。但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学资源的更新使得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舞蹈教育。教师在展开教学时,无法激发少儿的学习欲望,使得整节课堂处于低压的状态,少儿的舞蹈学习兴趣被逐渐抹灭。

二、少儿舞蹈教育的解决对策

陶行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想要释放少儿的头脑,首先得让少儿从道德、幻想、成见中走出来;想要释放少儿的双手,就要打破对少儿的一切约束条框;想要释放少儿的嘴巴,就要允许少儿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要释放少儿的空间,就必须将少儿从学校教育中解放出来;应该给少儿留有够大的空间,培养少儿的自觉性,对阵下药,因材施教。当今社会提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少儿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针对当前的少儿舞蹈教育现状,提出几点改善性的意见:

1.培养少儿的舞蹈学习兴趣

少儿的自我控制力较差,不能够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所以舞蹈教师在展开舞蹈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吸引学生,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开少儿舞蹈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要求要有所降低,不能要求少儿做到完美。教师在设计舞蹈动作时,可以将正规的动作简约化,充满活泼性以及形象性,能够有效激发少儿舞蹈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舞蹈中隐含的思想及意义编成一则小故事,运用小故事将舞蹈背后的意义传达出来,学生结合想象展开动作的具体学习。教师还要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少儿的舞蹈学习兴趣,组织少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为舞蹈教学提供基础。

2.教师、家长要积极转变功利学习观念

首先,教师、家长要学会尊重少儿的思想,尤其是家长,如果少儿对于舞蹈学习没有任何的天分及兴趣,家长不能勉强少儿学习舞蹈。家长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发展,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优势,进行有效地培训。教师要尊重少儿的个性发展特征,立足于少儿的认知规律及发展规律,强化少儿的舞蹈教学理念,不能为追求教学效果而违背少儿的发展规律。其次,教师、家长不能将应试作为舞蹈教学或舞蹈学习的重点,应该全面培养少儿的舞蹈兴趣,让少儿充分享受舞蹈学习的乐趣。最后,少儿的舞蹈学习只是一种精神娱乐的方式,教师、家长要认识到舞蹈教学的目标,以少儿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理念,积极发展少儿的兴趣爱好。

3.突出少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少儿学习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及少儿的素质教育为目标,认真探索符合少儿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为少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式的教学方式来充分舞蹈教学;给少儿充分的练习时间,来增强少儿的实践训练能力,突出少儿在舞蹈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少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结合少儿的实际舞蹈基础,展开有效的舞蹈教学;以少儿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加强与少儿的情感交流,提高少儿的舞蹈学习能力,帮助少儿克服心理障碍,让少儿在舞蹈学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少儿是舞蹈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展开舞蹈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少儿的需求,在满足少儿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少儿展开有效的舞蹈教学。

结语

少儿舞蹈属于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应该把少儿的舞蹈学习当做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之一,不能逼迫少儿进行舞蹈学习,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少儿的成长规律,不能让少儿过早地承受考试压力、学习压力,少儿应该享受玩耍的时光,舞蹈教学应该以培养其兴趣爱好为目标。家长及教师要注重培养少儿完善的人格,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少儿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连靖.少儿舞蹈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少儿舞蹈教育为例[J].黄河之声,2012(07)

[2]许伊娜.少儿舞蹈教育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发展[J].大众文艺,2012(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