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土地供应管理8篇

时间:2023-10-07 08:47:22

土地供应管理

土地供应管理篇1

【关键词】土地供应;模式;管理

1.土地供应模式特征

我国土地供应模式相对复杂,其包含多重利益关系,并承担重要作用。通常包括规划管理、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征用模式、储备收购管理、市场机制以及调控管理模式等。规划管理需依据政府发展建设标准,土地资源水平、应用土地状况等,进行协调管控,进行土地应用的科学规划制定并完善供应模式。计划制定则主要在充分的研究评估基础上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土地增量供应进行有效的土地征用,并作出合理补偿。该模式需要做好政府、各组织机构与农民等利益关系的调节。收购储备管理将征用、收购以及置换土地进行全面储备,进而达到垄断与资产经营的发展目标。基于市场经济发展原理,市场管理模式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调配,提升其核心应用价值与效率。在一级市场,主体应用招标、拍卖挂牌模式实现资源配置。而二级市场,则将由一级市场获取相关应用期限的土地资源通过租赁、转让方式,实现应用权位于主体中的流动,进而利用合理的配置提升实践效率水平。当资源配置无法发挥良好的效用价值,出现失灵问题时,政府单位应作出宏观调控,采用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履行合理有效的调控模式,通常包括直接以及间接调控模式两类。

2.土地供应模式包含的相关问题

当前,我国土地供应管理模式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深远影响,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包含一些弊端问题。首要问题在于供应量存在失控状况,一些地方政府相关管理规划的制定存在一定滞后性,管控力度需进一步提升,因此令供应模式缺乏时段以及空间性,总量则欠缺规范限制标准。土地资源较为稀缺,尤其是农用地,当转变成建设用地则较难再进行农用。为此应有效的降低城市用地增量供应,扩充其存量。然而,由于建设用地没有实现全面的市场化配置,导致应用结构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应用效率不高,且存在闲置问题。同时,由于一些发达区域土地供应相对紧张,令存量用地的盘活成为应对供需矛盾的首选方式。加之土地政策不全面,进而对市场预期形成一定影响。进行存量盘活需实施增量供应的管控,同时需健全市场管理与应用体制,提升存量供应。当前土地紧缩政策主体应对增量供应较多且低效应用问题。怎样确保增量以及存量资源的规范供应,提升管理政策可靠性,则应是供应管理规划工作应进一步应对的重要问题。

土地供应管理模式中还存在操作不透明进而引发的违规与腐败行为,将对土地市场发展形成负面影响。虽然,土地经营借助市场竞争完成出让,然而仍旧包含不规范行为,对市场运行模式将形成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主体运行市场配置土地管理模式,令其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由整体层面来讲,土地管理市场化水平仍旧不高。由于土地资源供应、转让以及出让没有形成真正的规范化与合理化,令市场建设仍旧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整体系统的创建形成了一定制约影响。而行政划拨以及协议出让模式,则令市场呈现出不透明竞争的问题,令其管控难度显著提升。

低价土地的供应,还将令房地产建设单位呈快速发展趋势,开发商品房总量将大于购买能力,进而令社会资金形成了不良沉淀问题。

3.优化土地供应模式科学策略

3.1强化源头管控,规范增量用地管理

为优化土地供应,全面促进安全用地与可持续发展,应强化源头管控,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完善农田设施建设。同时,应做好农用地的规范征用调控,创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产权模式,预防过分发展房地产,对农民利益造成不良损害。应抑制农用土地大面积向城市用地转变。同时,应提升用地转换门槛,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应用。应切实履行招标管理、挂牌拍卖等模式,做好登记把关,杜绝非法转化行为。

3.2创建收购储备管理体制,优化供应模式

为实现一级市场的垄断,应创建收购储备以及基金管理体制,有效更新供应管理模式,转变直接供应为政府部门主导管理的统筹收购管理、全面开发与储备,合理出让的供应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集中调节管控。该模式特征在于土地收购以及出让环节分开履行,政府则发挥了主导管理作用。可借助征收、购置、收购、转换等模式,令出让土地控制在政府供应的有效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土地流入市场环节受到全面监督管控,将对其市场调节极为有利。同时,将有效更新直接令土地资源流入市场的模式。经过储备以及开发,将土地资源推入市场,对规模化建设配套、综合开发应用极为有利。同时,对土地出让,资产增值、明确产权关系形成了积极影响。

3.3创建土地供应资讯模式,完善市场管理

创建土地供应资讯管理体制,是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土地资源应用效益的重要方式。应实现供应信息的有效公开,营造公平、公开的竞争服务环境。土地管理单位应令供给总量、市场交易、预测管理以及政府供地资料目录等资讯面向社会公开。杜绝暗箱操作、违规运行行为。应事先多方有效配合,做到廉政高效,统一认识,提升人性化服务意识,完善责任管理机制建设,制定科学管控策略,明确岗位职责,方能确保土地供应管理的优质、科学。

发展改革阶段中,应促进供应市场管理模式的健全完善,创设储备管理机制。针对城市商品房施工建设用地,应丰富供应模式,在储备资源基础上,应为公用设施配设定量用地。同时,应实现商业储备同公益储备模式的良好结合,进而为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供应良好的土地资源,符合市场综合需求。针对炒房、房价快速增长以及虚高问题,则应加快履行税务征收管理模式。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已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对炒卖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控,为城市土地资源应用开创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并全面保障公众利益,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完善市场管理模式,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4.结语

总之,针对我国土地供应模式特征,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强化政府管控调节,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高效、优质管理,方能优化供应模式,杜绝违规操作行为,抑制房价虚高问题,保障大众利益,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土地供应管理篇2

在此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供给总量稳步上升。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2010年娄底市中心城区土地供给总量为265.75万平方米,2011年供给总量为343.56万平方米,与上年相比增加了将近30%的比例。土地供给总量的增加有效缓解了房地产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

1.居住用地供给不足,地价高涨

近几年来娄底市商品房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居住用地供给量,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供不应求,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拿地时极其不易,竞争相当激烈,土地成交价也不断飙升。拿到地的开发商为了挽回之前的成本,不断提高商品房销售价格。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又刺激了地价的上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地价和房价都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

2.供给结构比例失衡,住房困难问题难以解决

娄底市商品房市场出现中低价位的商品住房供不应求,高价位的商品房空置率高的现象。从长远出发的角度来看,娄底市政府应对商品住宅用地规模进行合理调控,适当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3.土地供给管理不到位,囤地、炒地刺激房价上涨

由于缺乏强而有力的土地供给后续监管,房地产商非法囤地、炒地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一些开发商在招标得到土地使用权后,不是马上开始建设项目,而是待价而沽,将土地闲置在那,卖出高价。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上半年娄底市中心城区土地均价为103万元/亩,比2009年同期上涨了40%,有几宗地已卖到了十分惊人的高价。这种价格的非正常高涨与政府部门在管理上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娄底市土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协调机制的构建

1.完善土地供给计划

土地供给计划是保障土地供需平衡的重要一环。娄底市在制定土地供给计划时,需要将住宅用地严格控制在计划中,把握土地供给节奏。与此同时,要根据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合理预测市场需求,根据房地产市场状况科学地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合理安排供地时序。

2.创新土地供给模式

娄底市需要尽快改变由政府单一集中性供地的方式,增加土地供应的来源,丰富土地供给的形式,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并最终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例如可通过变土地供应“双轨制”为“一轨制”,改批租模式为年租模式,改革、完善地价税等方式,有效实现土地增值,促进土地市场发展。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方式,通过加强对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等供应方式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土地流失。

3.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娄底市在发展房地产市场过程中,要注重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变化,根据市场供需来从总量、布局、结构上作出调整,以保障正常土地需求,抑制不合理需求。对于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及其他用地,要合理进行供应。

4.加强土地供给管理

要将土地供给对娄底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控制在实现两个市场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娄底市政府需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管理机制。一方面,娄底市需要对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改革,实现土地产权管理和土地经营分离,构建土地管理、经营、监督三权分立的体制。另一方面,需要规范土地使用管理,加强对土地供给管理的监督。严厉打击土地投机行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使用管理及监管机制。

土地供应管理篇3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93-01

土地测绘是指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光学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相关技术,以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上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的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以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也可以说,土地测绘实际上是一种以高新的科学技术,对土地进行详细的考查和分析的技术,其中包括了对城镇的地籍调查以及对耕地的动态调查等等。

土地测绘通常在土地开发工程的前期和后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也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同时,它与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这么说,土地测绘是一切土地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

土地开发管理所指的是一定区域内, 根据土地利用的城市规划、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目标与用途进行确定,并采用经济、行政、工程技术与法律等方法,对土地运用状况给予调查、改造与治理,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效率,改善人们居住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的过程。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 开发管理内容在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下不断发生变化,应根据当地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土地开发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全面分析比较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土地开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可用耕地的总量维持在动态平衡下,实现土地结构的合理化运用,并合理控制用地建设,把开发整理出来的耕地弥补建设占用耕地, 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增强土地的可利用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我国土地发展的现状来看, 保护耕地面积是我国日后土地管理最重要的目标, 在控制建筑、工厂等非耕地的前提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更大地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效益,合理调整土地用地结构,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前提下,适当地发展建筑用地,禁止以建筑用地为借口,侵占耕地面积。为了保护耕地面积,确保人民的粮食安全,土地管理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个有关部门要充分积极地配合土地管理工作的进行, 发挥各自的职能,保证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

一、土地开发管理

土地开发管理,是只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资源的建筑工程开发规划方案、城市总规划方案,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总规划方案,科学的运用多个学科的技术支撑,比如经济、法律、管理、行政等等,来进行土地使用、应用情况调研和改造、整治和改进,以此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产出效率的一个过程。

加强土地开发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的土地开发管理规划能够节省大量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和乡镇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村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第二,有效的控制城市向郊区扩张,合理有规划的进行土地占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土地开发管理工作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着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做好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土地测绘技术对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意义重大,所以,在很多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中,都是用土地测绘的方法来进行开展的。

二、土地测绘与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分析

(一)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近年来,土地测绘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土地详查、耕地动态跟踪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等领域。其广泛的应用,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通过对土地测绘结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定制出科学的、合理的土地开发管理规划,以此,来确定城镇、乡村等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资料。

(二)土地测绘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土地测绘在土地的管理过程中,是以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为基础,并且应用了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为核心技术,同时,还广泛的使用了计算机相关技术、光学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相关技术。因此,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也称为准备阶段。我们可以应用土地测绘,充分了解认识待开发地区的相关数据。同时,在进行土地测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城市与乡村的规模情况,对我国土地资源、地理环境等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其次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应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土地测绘技术提供的大量信息,对土地的开发管理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应用阶段,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全面的帮助解决在土地开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信息依据,充分的保证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质量。最后是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审查阶段。在这个阶段,应用土地测绘技术,与大量的信息化数据相结合,能够对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的大量土地信息进行动态的、事实的检测与审查。及时有效的探测并审查出合理以及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情况。对非法使用土地、非法占地起到了有效的监管作用,同时,为我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可靠的工作依据。

(三)土地测绘保障了土地开发管理的顺利进行。土地

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对土地开发管理提供了大量的可靠数据,同时土地测绘也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土地测绘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测绘产品质量的因素,如人的因素、仪器设备的因素、测绘方法手段的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因素等等,以此来保障土地开发管理整个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土地测绘作为一种高新的科学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测绘不仅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同时,在土地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如初级阶段、应用阶段、审查阶段等,都为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保障了土地开发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说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对土地开发管理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一男.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2).

土地供应管理篇4

关键词:建设用地 土地供应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243-0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指标争取、轻土地供应,重用地审批、轻批后监管”的问题,导致土地批后闲置或低效利用,这种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存在,使违法违规用地现象常有发生,并致使土地利用率低和闲置浪费,不利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要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土地利用新路子,除了严把土地供应审批关,从源头上节约利用土地外,加强批后监管,建立土地供应长效机制,促使土地使用者依法合理利用土地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是我们面临的客观国情。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关系到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事,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根本方针。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节约集约用地,200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等文件。国土资源部为落实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先后出台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等政策。这些政策和规定的出台,为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奠定了政策基础。从现在的土地供应情况看,无论是建设用地预审或是具体项目供地,大部分地方都能按照法定程序,依据国家出台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实行集体决策,严格把关。

为了做好土地供应工作,国土资源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强调对建设用地“批、管、用、补、查”等有关情况实行全面监管。

1 加强项目用地预审

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工作,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建设用地定额标准的用地不予办理土地预审手续,从源头上从严把关、从严控制来保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2 进一步完善供地审批制度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政策要求,严格把好土地供应审批关,从源头上保障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无论是出让供地或是划拨供地,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用地文件必须严格约定建设项目开竣工时间、投资总额、规划条件、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对非经营性用地改变为经营性用地的,应当约定或明确政府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依法出让。

建立土地供应管理台帐。不管是出让土地或是划拨土地,都要把宗地出让或划拨时间、面积、坐落、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投资总额、投资强度、规划条件、违约责任等内容反映在台帐上,为批后监管打好基础。

3 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部门合力

土地供应长效机制建设涉及国土、规划、发改、监察等多个部门,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也涉及多个处室,因此必须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才能抓好土地供应畅销机制的建设。要做好批后监管工作,国土资源部门的各职能机构必须树立部门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各内设机构必须密切配合,严格各个关口,发现问题及时互通情况。负责土地供应审批的机构要及时把宗地审批情况或台帐及时移交给执法监察机构,为监督检查提供依据;执法监察机构也要及时将监督检查情况反馈给供地审批机构,以便及时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在执法监管上只有国土部门内部齐心协力,用地单位和个人才无空子可钻,节约集约用地的各种措施才能落到实处。发改、规划、监察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

4 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现在,不少地方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国土资源部门都未参与,项目竣工时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约定的土地使用情况究竟是否落实或落实到什么程度,国土资源部门并不知道,甚至有的项目超过了原批准的面积使用土地,也是到用地单位或个人申请办理土地权利证书时才通知。要避免这种被动情况,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积极与发改委、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协调,参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建设项目竣工检查验收时,必须重点对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约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凡是检查不合格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出具检查核验意见,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用地单位或个人以及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察机构。同时,国土资源部门要将参与项目竣工验收时发现的问题向社会进行公开,发挥社会对用地情况的监督作用。

5 发挥土地登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管作用

土地登记是土地权利人取得合法土地权利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批后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土资源部门不仅要按“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程序合法”的要求履行好土地登记的职责,而且在土地登记权属来源审核过程中要对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凡是审查时发现用地者未缴清土地出让价款、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超过批准面积用地或未按批准位置使用土地,以及违反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约定的条件违法违规用地,一律不予办理土地权利证书,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土地利用、执法监察等相关职能机构,便于相关职能机构依法进行查处。

6 转变土地管理理念

要搞好批后监管,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部门首先必须转变土地管理理念,扩大土地执法范围。土地管理理念要实现从重视供地审批到实行用地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上的转变;执法范围要从重视非法占地行为的查处扩大到“合法”用地的全过程跟踪检查。

7 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用地

建立健全“批、管、用全程监管”的政府共同责任机制、土地违法问责制,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把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上升到政府层面,变国土资源部门负主要责任为政府负主要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动管、部门共同管”的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建立健全“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的执法工作机制,做到群众参与、关口前移,全程监管、防惩并举。

结论:批后监管工作对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现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初步显现。通过开展批后监管工作,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者履行合同的自觉性。土地使用者的任何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都可以在竣工检查核验时一并处理。在土地供应中,要以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为突破日,逐步建立土地供应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土地供应管理篇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3号),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部统一整合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和建设用地供应备案系统,建立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监管系统)。现就部署运行监测监管系统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监测监管系统是构建统一的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部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主要负责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编制,开展实地核查和政策执行情况评估,负责中国土地市场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部信息中心主要负责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数据传输、存储、管理并提供使用等相关工作。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负总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监测监管系统的全面有效运行,并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管、核查和定期评价分析。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关键,负责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负责相关信息采集和录入,对于土地供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并实时更新监测监管信息,定期对当地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统筹人员和经费安排,做到“专人、专线、专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监测监管系统操作运行、数据审核、分析报告评审、保密安全、人员上岗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监测监管系统高效、安全、规范运行。

二、全面实施,规范运行

2009年1月1日起,全国县级以上各级国上资源管理部门要全面运行监测监管系统。凡已开通国土资源主干网的市、县,通过主干网录入相关信息;尚未开通国土资源主干网的市、县,通过互联网录入相关信息。对于坐标等涉及保密的信息,只可通过国土资源主干网进行传输。在国土资源主干网全面开通之后,全部转由国土资源主干网运行。不同网络环境的数据整合处理后相关指标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上公开。原有建设用地供应备案系统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同时废止。历史数据经过技术处理直接导入监测监管系统。对于各地已经开发并运行的相关管理系统,要在保证监测监管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做好与数据库对接及数据转换工作。

监测监管系统的内容涵盖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市场交易、收购储备、集体建设用地等多项业务。实现了由土地来源到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和市场交易等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各地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搜集、整理、录入、分析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信息,确保监测监管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一)供地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地结果等信息必须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公开;

(二)土地储备信息应在纳入土地储备后7个工作日内录入;

(三)土地供应信息通过监测监管系统填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后,由系统自动提取;

(四)对交地、开工、竣工、土地闲置认定及处置、竣工验收等开发利用情况的监管信息,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实际监测的结果实时录入;

(五)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信息和集体建设用地信息等应在实际发生后7个工作日内录入。

三、突出重点,加强分析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邵门要充分运用监测监管系统,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期对供地总量、结构、价格、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实时跟踪研究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形成对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报告,提出应对市场供求变化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省级和84个重点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编写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报告,并于次季度10日前报部。

四、强化监管,确保落实

土地供应管理篇6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探索

土地的开发与管理与人们生活的长治久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土地测绘对土地开发管理起着基础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最好土地测绘的相关工作,从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一、土地测绘与土地开发管理

1.土地开发管理

土地开发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进行重新规划和管理以后,能够实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土地耕种面积,并且提高土地耕种的质量,这样就能够对土地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以后,还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设置。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要坚持控制城市扩张,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目前对土地的开发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在未来土地的开发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过程。

2.土地测绘

土地测绘是目前应用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城镇地籍勘测、耕地的动态测量中都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与土地有关的工作都需要用到土地测绘基础。目前在土地开发管理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地测绘技术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作用

将土地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开发管理中的时候,首先就需要认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来使用土地测绘技术。

1.土地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

在进行土地开发管理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进行选址,而选址的时候需要根据地形、地籍等条件来确定城市、城镇以及农村之间的关系,然后最初开发管理的计划,而这些都需要土地测绘的数据来作为支持。

2.土地测绘为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

在土地开发管理中,从勘测、耕地占补平衡划地,以及到最后工程的竣工,土地测绘技术都是进行这些工作的基础,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只有通过土地测绘技术的支持,才能够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顺利进行。

三、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前期的应用

在对土地开发管理之前,首先需要对开发区域内的地貌进行地调查,然后才能够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规划,然后为下一步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来提供依据。而土地测绘技术是整个前期工作顺利进行的依据,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性,还能够提供一系列的补测工作,这样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施工中的应用

通过土地测绘技术,可以对不同时段的测绘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判断土地规划是否合理,土地开发方案是否合理。为了保证土地开发管理过程的合理性,还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土地的数据进行获取,对于城镇的扩展状况和速度进行分析,根据土地、环境等具体的状况来制定出可供实施的管理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土地测绘技术应用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地情况来应用具体的测绘技术,比如对农村的集体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由于测绘范围、操作难度都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将正射影像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获得土地的准确数据,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能够有效利用。

3.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监管中的应用

在对土地开发监管的时候,为了能够对违法占用土地的情况及时进行清理,就需要将土地测绘中的正射影像技术和卫星影像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土地占用信息,比如占用地点、占用时间以及占用面积等,这样就能够给监管部门的监管 过程提供依据。在工程竣工阶段,土地测绘也是评价土地项目完成状况的重要技术,对测绘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才具有说服力。对测土地测绘结果的数据进行整理存档,这样就能够方便土地管理的过程。

4.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审批过程中的应用

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审查和勘测过程中,由于审查过程工作量大,因此就需要将土地测绘技术中的RS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对国土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动态分析,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土地利用的信息,这样使得国土检查的过程就更加的有效。在土地资源审批过程中,可以利用土地测绘技术获得的数据和土地利用图来对比,然后评价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还可以对土地测绘获得的土地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这样对能够对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人口分布、环境和土地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了解,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开发方案,这样就能够协调好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5.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们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这样就能够对土地开发系统提供充分的土地信息,主要包括地籍信息、土地管理系统以及土地数据库等,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统计以及登记,就能够为地籍管理的过程提供依据。

6.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有时候要对土地坐标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时就需要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进来。通过GPS技术,就能够对快速定位各个控制点的坐标,能够快速对相对静止的点进行测量。GPS技术还能够对地形、地籍进行测量,并且获得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目前已经成为了土地开发管理过程的重要技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也越来越迅速,这样就使得土地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而测绘技术就能够为土地开发管理过程提供依据,能够实现每一寸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我国目前的土地使用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志丽,于精杰.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专题研究,2012,19(9).

[2]王艳春.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传播,2012(4).

土地供应管理篇7

关键字: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监管技术

1土地利用监管现状

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将是未来土地管理工作的趋势与方向。节约集约用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就必须强化土地利用监管,对土地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监督。

目前土地利用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需要加强监管:

(1)违法违规用地。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局部经济利益需要,违法、违规搞开发,由此产生的与违法用地相关的社会矛盾也日渐突出。

(2)改头换面,违规审批。一些地方为了项目审批的需要,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变相处理,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合法手续。

(3)数据失真。一些地方刻意虚构、隐瞒数据,无法反映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蒙混过关。

(4)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的要求,不利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而目前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1)监管的技术手段跟不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上,主要依靠执法人员的巡查和违法用地举报,监管质量和时效性得不到保障,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土地基础数据库尚未完全建立,土地基础数据库是整个土地利用监管的基础,没有现势性的数据,就无法为土地利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3)监管方法不系统、不全面,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不配套,难以实现土地利用的全程跟踪。

提高土地利用监管水平就要改变目前的监管模式,不仅要从组织和制度上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制度建设,还要从技术层面上为土地利用监管提供高效、质高的技术手段。本文将重点对土地利用监管的技术层面进行探讨,并摸索和总结一套符合当前业务发展和土地利用监管要求的新的土地利用监管技术模式。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也为构建土地利用监管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研究路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监管业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依靠纸质材料的监管模式无法实现业务数据的有效互动,难以提升基础数据的应用效益,各项技术手段融合集成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种模式从技术层面上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土地利用监管的要求。

要解决土地利用监管问题,除了完善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外,还必须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技术问题:(1)完备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土地基础数据是土地管理的核心,是整个土地利用监管的基础,通过基础数据库,可以更好的实现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动,可以为建立科学的供地机制提供基础,也可以为批后跟踪与违法用地查处提供可视化手段;(2)进行土地利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如果土地基础数据是核心,那么土地利用监管信息系统则是对核心数据的集成融合与复合利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解决土地利用监管这个难题提供业务和技术上的准备。

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二次调查最终将形成相关基础数据成果,相关的成果均采用了最新的数据标准,有利于多项业务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应用。利用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影像数据(dom)和土地登记数据、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土地开发整理数据和土地交易数据等国土资源基础??的更新与完善,从而可以解决基础数据库的问题。

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建设用地供地信息、建设用地利用信息、建设用地发证信息、土地开发复垦信息和土地交易信息的拓展,从而为土地监管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因此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整合基础数据资源,复合应用业务数据,实现土地管理业务的信息化,进而再利用土地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推动以图管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与监管水平。

根据现状和未来土地利用监管的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技术研究内容与目标:

(1)结合二次调查和金土工程,完成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并建设完成各类基础数据库。

(2)设计开发基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土地利用监管系统,为土地利用监管提供信息系统支持。

(3)提供分析手段,把握数量变化的趋势,提高土地利用的决策支持水平。针对建设用地、地政地籍、执法监察等业务,能够直观地查询、统计,并可以形成相应的柱状图、饼状图。

(4)结合空间数据提供图形浏览和定位。在业务数据结果基础上提供属性查图形、图形查属性等功能,通过专题图层获取业务办理信息和流程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制定区域分析该区域内地块信息和关联业务办理信息。

(5)提供空间数据专题地图显示。针对业务专题图层如建设用地、开发复垦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提供多种分类的专题地图显示并且允许叠加影像图层显示。

(6)空间分析和对比。提供辅助业务审查和违法用地查处的图形分析功能,同时可以将不同专题和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显示。

3解决方案

各类国土资源业务及其依赖的相关数据构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国土资源业务实体,通过现有业务梳理,对信息化成果进行整合和优化,充分利用和发掘业务管理中的自动化内容,发挥土地利用监管系统的功效,实现监管流程的程序化、监管数据的实时化、监管业务的电子化、数据报表的统一化,让监管数据能够按照需要进行自动、实时、有序地传输。

土地利用监管技术建立在现势性运行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基础上,具有自动化信息传输与控制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信息综合分析和信息提取功能,以及图形、图像等显示输出功能,将支持土地利用监管业务全过程,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全面实现土地利用监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并最终实现土地的节约化和集约化利用。

项目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计划指标数据、开发整理数据等为数据基础,构建土地利用监管系统,把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土地利用监管业务中,实现土地利用监管的电子化、流程化、图形化,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与业务支持。

3.1制定并完善土地利用监管制度与规范

制定并完善土地利用监管制度,从业务上对土地利用监管进行完善与规范,为土地利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2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建设和优化内部局域网,配置必要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设备,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为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3.3数据库建设

(1)根据部和省厅统一制定的数据库标准和数据建库指南,开展各类数据库的建设整合。

(2)结合二次调查工作,开展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的建设。

(3)对于已经完成数字化建库的数据库,或通过专项调查、日常监测获取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数据整合、格式转换、数据抽取,在数据库和arcgis平台上建立满足金土工程需要的数据库。

(4)对于纸质资料,按照标准进行数字化处理,在数据库和arcgis平台上建立满足金土工程需要的数据库。

(5)对于业务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按照数据库标准,直接进入业务数据库。

3.4业务应用系统整合

项目以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为依托,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开发复垦项目数据、建设用地项目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等基础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局域网,应用基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搭建的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完成土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供地管理、执法监察、在线分析等业务的流程运转与业务审查;通过国土资源专用网上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下连所辖市县区国土部门,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完成项目申报和项目接收。

系统功能如下:

(1)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子系统

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子系统完成预审项目的流程审批与业务数据管理,业务审查以流程为主线,实现协同办公,在审查过程中,结合基础oman"gis技术。

(2)建设用地管理子系统

建设用地报批实现对报国务院批准和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的组卷、初审和上报的过程管理,包括建设项目用地申请的受理、辅助审查、一书四方案组卷、督办管理、信息、网上接收批复与申报上报等功能。

(3)供地管理子系统

供地管理子系统完成供地项目的流程审批与业务数据管理,业务审查以流程为主线,实现协同办公,供地数据与建设用地分批次或者单独选址报件数据实现无缝衔接,并可以实现对供地项目的动态跟踪。

(4)执法监察子系统

主要实现土地违法案件的违法线索、立案信息、案件查处信息、结案归档等案件信息录入、查询统计、从网上报送和接收重大违法案件备案信息功能。

(5)在线分析子系统

根据建设用地管理子系统、供地管理子系统、预审管理子系统等业务系统运行结果,自动建立土地转、征用数据库、建设供地数据库、土地开发复垦数据库等业务数据库,建立地政数据在线分析展示系统。对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建设占用耕地数据、土地供应数据、农用地转用数据、耕地占补数据、违法用地数据等信息按时间点、时间段、区域等条件进行分类、关联、汇总、统计,掌握相关耕地变化信息,以空间图形和图表的方式,实时监控全辖区或某一区域内已批准建设用地、已供的建设用地、耕地的补充情况、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行业分布等信息,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

土地供应管理篇8

关键字: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监管技术

1土地利用监管现状

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将是未来土地管理工作的趋势与方向。节约集约用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就必须强化土地利用监管,对土地利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监督。

目前土地利用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需要加强监管:

(1)违法违规用地。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局部经济利益需要,违法、违规搞开发,由此产生的与违法用地相关的社会矛盾也日渐突出。

(2)改头换面,违规审批。一些地方为了项目审批的需要,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变相处理,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合法手续。

(3)数据失真。一些地方刻意虚构、隐瞒数据,无法反映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蒙混过关。

(4)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的要求,不利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而目前加强土地利用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1)监管的技术手段跟不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监管模式上,主要依靠执法人员的巡查和违法用地举报,监管质量和时效性得不到保障,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土地基础数据库尚未完全建立,土地基础数据库是整个土地利用监管的基础,没有现势性的数据,就无法为土地利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3)监管方法不系统、不全面,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不配套,难以实现土地利用的全程跟踪。

提高土地利用监管水平就要改变目前的监管模式,不仅要从组织和制度上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制度建设,还要从技术层面上为土地利用监管提供高效、质高的技术手段。本文将重点对土地利用监管的技术层面进行探讨,并摸索和总结一套符合当前业务发展和土地利用监管要求的新的土地利用监管技术模式。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也为构建土地利用监管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研究路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监管业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依靠纸质材料的监管模式无法实现业务数据的有效互动,难以提升基础数据的应用效益,各项技术手段融合集成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种模式从技术层面上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土地利用监管的要求。

要解决土地利用监管问题,除了完善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外,还必须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技术问题:(1)完备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土地基础数据是土地管理的核心,是整个土地利用监管的基础,通过基础数据库,可以更好的实现业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动,可以为建立科学的供地机制提供基础,也可以为批后跟踪与违法用地查处提供可视化手段;(2)进行土地利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如果土地基础数据是核心,那么土地利用监管信息系统则是对核心数据的集成融合与复合利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解决土地利用监管这个难题提供业务和技术上的准备。

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二次调查最终将形成相关基础数据成果,相关的成果均采用了最新的数据标准,有利于多项业务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应用。利用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影像数据(dom)和土地登记数据、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土地开发整理数据和土地交易数据等国土资源基础??的更新与完善,从而可以解决基础数据库的问题。

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建设用地供地信息、建设用地利用信息、建设用地发证信息、土地开发复垦信息和土地交易信息的拓展,从而为土地监管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因此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整合基础数据资源,复合应用业务数据,实现土地管理业务的信息化,进而再利用土地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推动以图管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与监管水平。

根据现状和未来土地利用监管的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技术研究内容与目标:

(1)结合二次调查和金土工程,完成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并建设完成各类基础数据库。

(2)设计开发基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土地利用监管系统,为土地利用监管提供信息系统支持。

(3)提供分析手段,把握数量变化的趋势,提高土地利用的决策支持水平。针对建设用地、地政地籍、执法监察等业务,能够直观地查询、统计,并可以形成相应的柱状图、饼状图。

(4)结合空间数据提供图形浏览和定位。在业务数据结果基础上提供属性查图形、图形查属性等功能,通过专题图层获取业务办理信息和流程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制定区域分析该区域内地块信息和关联业务办理信息。

(5)提供空间数据专题地图显示。针对业务专题图层如建设用地、开发复垦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提供多种分类的专题地图显示并且允许叠加影像图层显示。

(6)空间分析和对比。提供辅助业务审查和违法用地查处的图形分析功能,同时可以将不同专题和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显示。

3解决方案

各类国土资源业务及其依赖的相关数据构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国土资源业务实体,通过现有业务梳理,对信息化成果进行整合和优化,充分利用和发掘业务管理中的自动化内容,发挥土地利用监管系统的功效,实现监管流程的程序化、监管数据的实时化、监管业务的电子化、数据报表的统一化,让监管数据能够按照需要进行自动、实时、有序地传输。

土地利用监管技术建立在现势性运行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基础上,具有自动化信息传输与控制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信息综合分析和信息提取功能,以及图形、图像等显示输出功能,将支持土地利用监管业务全过程,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全面实现土地利用监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并最终实现土地的节约化和集约化利用。

项目的最终目标就是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计划指标数据、开发整理数据等为数据基础,构建土地利用监管系统,把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土地利用监管业务中,实现土地利用监管的电子化、流程化、图形化,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与业务支持。

3.1制定并完善土地利用监管制度与规范

制定并完善土地利用监管制度,从业务上对土地利用监管进行完善与规范,为土地利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2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建设和优化内部局域网,配置必要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设备,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为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3.3数据库建设

(1)根据部和省厅统一制定的数据库标准和数据建库指南,开展各类数据库的建设整合。

(2)结合二次调查工作,开展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的建设。

(3)对于已经完成数字化建库的数据库,或通过专项调查、日常监测获取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数据整合、格式转换、数据抽取,在数据库和arcgis平台上建立满足金土工程需要的数据库。

(4)对于纸质资料,按照标准进行数字化处理,在数据库和arcgis平台上建立满足金土工程需要的数据库。

(5)对于业务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按照数据库标准,直接进入业务数据库。

3.4业务应用系统整合

项目以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为依托,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开发复垦项目数据、建设用地项目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等基础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局域网,应用基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搭建的土地利用管理系统,完成土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供地管理、执法监察、在线分析等业务的流程运转与业务审查;通过国土资源专用网上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下连所辖市县区国土部门,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完成项目申报和项目接收。

系统功能如下:

(1)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子系统

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子系统完成预审项目的流程审批与业务数据管理,业务审查以流程为主线,实现协同办公,在审查过程中,结合基础oman"gis技术。

(2)建设用地管理子系统

建设用地报批实现对报国务院批准和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的组卷、初审和上报的过程管理,包括建设项目用地申请的受理、辅助审查、一书四方案组卷、督办管理、信息、网上接收批复与申报上报等功能。

(3)供地管理子系统

供地管理子系统完成供地项目的流程审批与业务数据管理,业务审查以流程为主线,实现协同办公,供地数据与建设用地分批次或者单独选址报件数据实现无缝衔接,并可以实现对供地项目的动态跟踪。

(4)执法监察子系统

主要实现土地违法案件的违法线索、立案信息、案件查处信息、结案归档等案件信息录入、查询统计、从网上报送和接收重大违法案件备案信息功能。

(5)在线分析子系统

根据建设用地管理子系统、供地管理子系统、预审管理子系统等业务系统运行结果,自动建立土地转、征用数据库、建设供地数据库、土地开发复垦数据库等业务数据库,建立地政数据在线分析展示系统。对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建设占用耕地数据、土地供应数据、农用地转用数据、耕地占补数据、违法用地数据等信息按时间点、时间段、区域等条件进行分类、关联、汇总、统计,掌握相关耕地变化信息,以空间图形和图表的方式,实时监控全辖区或某一区域内已批准建设用地、已供的建设用地、耕地的补充情况、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行业分布等信息,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