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土地信息管理8篇

时间:2023-09-27 09:24:16

土地信息管理

土地信息管理篇1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土地管理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包含多种数据,这些数据都具有图形和属性特征。其中,图形数据涉及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以及各种应不同要求而制作的专题图等图件资料,它们描述了大量图形目标的空间位置和相邻关系;属性数据则是与这些图形数据相关的说明信息,按不同的实体类型可以分为宗地属性、界址点属性、界址线属性。

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而这种空间特性,恰恰就为GIS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首先,利用GIS的数据采集与编辑、信息查询、数据库管理、统计制图、空间分析等功能,土地工作者可将已编码的空间数据结合起来,确定其地理位置,并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和运算;其次,GIS在建立和分析地理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上具有极其强大的功能,可以对各类地物的属性和它们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分析和最优决策;再者,GIS的图形用户界面大方直观、简单易用,用户能够快速熟练地掌握其操作技能,并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地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属性信息。此外,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改善土地管理系统中基础数据的收集及管理运行方式,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

1 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1地籍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籍信息的管理体现在其信息直接反映每一块宗地的特征,它包括宗地的基本信息(位置、面积、利用类别、等级等),权属管理(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等),附着物信息(地上、地下建筑及各种设施情况),文档信息(调查原始资料、法律、条例等)和图形信息(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完成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为地籍管理提供依据,为土地法律咨询提供手段。在城乡地籍管理领域,建立地籍管理系统、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域地籍信息系统、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日常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2土地评价与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起着对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使得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状态。从内容上说, 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的评价和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土地评价方面,可以进行土地资源清查、土地生产潜力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1.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由于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分析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土地利用状况信息,因此需要一套完整和科学的实时更新机制,既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现势性,又能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土地利用调查以及动态监测中,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结合,获取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以及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的土地评价分析,利用专家们的知识与学问研究,建立土地利用决策模型,辅助土地利用决策。

1.4土地政策的模拟

政策是支配为既定目标而操去行动的各重原则,是为解Q在土地上所发生的有关法规、程序、体制、效率或权益等问题,提出有系y、有程序解决问题的方式或作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模拟土地政策在土地管理的预先应用原则和效果,为制作完善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和平台。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有具体落实土地利用总量平衡分解指标的数量与分布,土地生产潜力等级与土地质量等级的划分和图形的编制,土地开发、整治、复垦规划项目的落实与实施,土地用途管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反馈等等。

1.6城市地价评估

通过动态制定和监测城市地价,可以调查城市地价的水平及变化趋势,及时向社会提供客观、公正、合理的地价信息,为政府加强地价管理和宏观调控土地市场提供决策依据。

1.7在地质矿产资源管理领域,有助于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的预防。

1.8测绘与地图制图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源于机助制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测绘界的广泛应用,为测绘与地图制图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地图数据获取与成图的技术流程发生的根本的改变;地图的成图周期大大缩短;地图成图精度大幅度提高;地图的品种大大丰富。数字地图、网络地图、电子地图等一批崭新的地图形式为广大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应用便利。测绘与地图制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特别是地形图、地籍图与房产图,在城市基础地理数据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地籍图与房产图增加了地籍与房产的专题内容(如宗地、丘、房屋栋号),而城市中的宗地和丘是一致,反映土地的权属范围和界线。建立GIS以后,完全有条件实现三图的统一。

1.9服务窗口的运用

把窗口收件初审,办事程序、办事指南和办件进度,查询;审批等统一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实施限时办公制度,明确窗口、各科室和信息中心的职责,提高透明度;使机关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制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解决应用困难的问题。

2 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进步与快速发展。GI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在未来,GIS不仅将成为土地管理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对土地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促进土地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而且将与GPS、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RS(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一起促使自动化土地管理(ALM)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目前,遥感(R6)、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结合,其功能更为强大,尤其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再者Internet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给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也都将会在土地管理领域得到长足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近年发展迅速,其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变化,最初的地理信息系统都是一些具体的应用系统,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门技术,现在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这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地球信息科学从理论上讲是解决地球信息问题,它的范围包括从卫星航空遥感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受信息。变换和校正后进人空间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可以方便地检索、查询,在此数据库和相关知识库的基础上能够定义和生成各种领域专用模型,如城市规划模型、灾害评价模型等:运用这些模型对地理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把分析结果或是决策咨询建议以直观、清晰的形式输出。这一范围包括了计算机科学、地图学、航测、遥感等多种学科的交叉。

3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土地管理要充分利用高技术,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达到最佳的社会、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GIS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日趋成熟,逐步由静态数据的管理发展为具备辅助日常业务办公等管理功能的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基于GIS的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效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土地信息管理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36—1

基金项目:科技部行业公益性项目(201111015—3)资助。

土地管理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包含多种数据,这些数据都具有图形和属性特征。土地管理涉及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诸多因素,需要处理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多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以图纸、文字或表格表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把土地管理涉及的不同时间、类型的资源与环境数据存储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准确分析。还可对结果进行直观显示,精确、快速、美观的打印输出各种专题图。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动态监测

美国、西班牙、希腊等国都曾应用GIS进行大范围土壤调查。把GIS结合到农学专业的大学课程中,指导学生怎样把GIS和数字土壤调查作为土地利用决策的工具来使用。Ted K Bradshaw等将GIS与土地利用模型结合起来,预测了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乡村2040年农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面积和与之相关联的农村人口增长。

我国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庞治国等应用“3S”技术对吉林省西部大安市盐碱化土地资源进行现状调查和监测,并提出防治发展措施。张海玲等详细论述了利用遥感与GIS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研究方法。

2 土地资源评价

利用GIS在美国密西西比州识别哪些含氢的农田适合转变为沼泽地,并分析了转换的私人和社会经济可能性。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菲尼县土地进行评估。Cochrane等把世界土壤和地形数据库(SOTER)作为基本数据库与GIS结合在一起,对巴西亚马逊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评价。Rajendra等将遥感图像解译生成土地利用图,与地形数据、土壤数据输入GIS,再结合实地调查收集的社会经济数据,选择32个指标测定泰国Sakaekrang地区的土地利用承载力。并指出土地质量、农场收入来源、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等11个解释承载力水平的优秀指标。

我国学者对GIS在土地资源评价上的研究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在理论方法探讨中,卢远等论述了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对城镇土地定级的评价方法和过程。吴次芳等探讨了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城镇土地动态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模型设计。在土地自动化评价和系统模型建立方面,许多学者在GIS的支持下,进行了农用土地定量化、自动化评价方法研究。一些学者还将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如模糊评价、物元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应用到土地资源评价中。

3 展望

(1)与专家模型结合 尽管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主要放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管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和简单空间分析上,模型和模型管理系统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难以解决土地管理中的复杂问题。因此将专家长期积累的知识溶入系统,建立专家模型,使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与土地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结合 开发出适用性强、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各种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向广大土地管理和科研人员普及GIS知识是把GIS由科研推广到实际应用中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Ted K Bradshaw、Brian Muller.Impacts of Rapid Urban Growth on Farmland Conversion:Application of New Regional Land Use Policy Model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J] Rural Sociology.College Station,1998,63(1):1—25.

[2] 庞治国、吕宪国、李取生.3S技术支持下的盐碱化土地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西部大安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42—45.

[3] TTCochrane,TACochrane.The worlds soils and terrain digital database applied to Amazonian Land studies[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01:30:62—71.

[4] Rajendra P Shrestha. Developing indicators for assessing land—use sustainability in a tropical agro—ecosystem: The case of Sakaekrang watershed, Thai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2004,11(1):86—99.

[5] 卢远、杨小雄.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2):73~77.

[6] 吴次芳、许红卫、唐根年.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城镇土地动态评价[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5.

土地信息管理篇3

关键词: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

随着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地上、地下空间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利用,土地上所需要记载的信息也日益复杂化。因此,通过信息化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土地地籍管理。

一、土地地籍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一)缺少充足的地籍管理资金

目前,在行政事业收费项目中已经列入了土地登记,但是却只有工本费收取,再加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措施,使得土地登记被逐渐地忽视。虽然部分项目进行了预算编制,但是却得不到批准,缺少资金方面的支持,如此在筹措土地登记所需的资金时,就会面临重重困难。

(二)欠缺数据标准规范

由于地籍信息化标准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也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规范,但是站在实践的角度分析,却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发展产生了制约。

(三)地籍管理立法不具备较高的效力层级

目前,地籍管理法律制度的主体还是部门的规章制度,但是《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在规定中非常注重原则,甚至是还没有相应的规定。而土地登记、土地评价、土地统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确定基本上都是由部门规章来确定的。由于部门规章本身的法律效力层级偏低,就会出现规章制度得不到法律法规授权以及规章缺少执行力的情况。

二、土地地籍管理中信息化应用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管理信息交互检索

只有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系统得以建立,才能够确保信息化管理覆盖整个地籍管理工作环节,才能有利于管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例如,地籍档案能够实现自动化编号,这样也可以提升批量查询的方便性。

(二)有利于为地籍档案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在土地地籍管理中应用信息化,也能够实现快速检索,这样对于地籍档案编研效率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能够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另外,可视化的管理功能,也能够量化分析其统计和空间,通过信息窗口,还可以将整编、汇总的地籍信息进行分层次的显示,如此就能够快速地提取所需要的专题信息,为土地规划做好服务工作。

(三)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功能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管理信息、地籍属性以及空间信息进行储存,并且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地到网络之上,这样方便信息查询者的检索,无论是对于社会公众服务,还是提升信息利用效率,都有着帮助作用。

三、加强信息化在土地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一)重视地籍管理信息化

第一,作为系统化工程,地籍信息化建设需要各级领导将其放置在重要位置上,选派优秀人员充实地籍工作队伍,并且制定出近期与远期发展目标。第二,全体地籍工作人员应该统一思想,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认识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备的意义,才能够将其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从而为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工作而努力。

(二)推进土地地籍信息化建设

第一,完善国土资源政务系统,构建出统一的政务系统平台。为了将应用系统当中相互独立,不成一体的问题加以解决,还可以指定一套GIS支持下,做好主要业务模块的涵盖,能够适应国土资源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系统,并且对当前的系统也需要做好部署与升级。第二,做好综合信息监管网络系统的完善,将业务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中包含了用地审批、土地权属、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等信息,都应该纳入到监管平台中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将其作为基础信息资料,做好相互的比对分析,然后提供给宏观调控使用。

(三)加强专业技术方面的运用

第一,在现有的技术上,为了地籍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应该加快数字化测绘、航测以及遥感技术的利用,将调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在地籍管理的土地登记中需要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档案、资料以及图件的一体化。第二,对土地登记持证上岗与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持证上岗制度来保证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人员拥有较高的业务能力。通过制度的利用,也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提升土地登记工作效率与技术,如此,也能够让地籍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四)实现地籍资料现势性,加强地籍管理队伍建设

目前,人才的匮乏是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所以,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关键,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兼顾的复合型人才。详细而言,就是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对信息化建设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电脑知识与综合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再配合上必要的考核,等待考核之后方可上岗工作。另外,通过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可以将国土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统计、土地的登记以及土地汇总都会面临全新的挑战。因此,技术标准统一、分类体系统一、平台统一的地籍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第一,完善已有的农村地籍调查制度,并且与城镇地籍调查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完善地籍调查制度的目的。第二,补充调查,及时更新原本的农村地籍数据,尤其是宅基地以及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的信息。第三,全力解决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融合当中存在新问题,加强城镇、农村地籍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中数据分类体系、数据网络关系体系、数据共享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和农村地籍数据的关系等方面技术的研究。

(六)信息化应用需注重南北差异

在土地地籍管理当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还应该考虑到南北两方存在的差异,就整体而言,南方地块相对破碎,不容易管理,而北方地块平整,有利于管理。所以,在地籍管理中,还是要考虑到因地制宜的因素,制定出符合地方差异的政策方案,才能够做到区别化对待。

四、结语

在土地地籍管理中合理的应用信息化,还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与研究,才能够让信息化推动土地地籍的深入管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爱弟.对乡镇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09(01):56-57.

土地信息管理篇4

[关键词]土地;信息系统;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60-01

随着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土地规划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水平。所以,为了保障大量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使用,土地信息系统被人们所采用。现如今,GIS技术已经变得十分成熟,它具备着描述、存储和输出的强大的功能。因此,土地规划系统被应用到土地资源的控制上,对其进行着操控和管理。

1. 土地规划系统实施的必要条件

1.1 国家政策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土地规划和开发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主要是针对于土地的整体规划问题。土地要不定期的修编,而这种模式也是一种信息变化的过程。建立土地规划的信息系统,对于土地的整体利用和规划是一种保障,它能够监控着土地的使用。也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对于国家来说,政策的调整就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去适应,在这一方面,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发挥它的优势。

1.2 土地调查的落后

在土地的规划中,涉及到对土地利用的现状的调查。传统的调查方法很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去现场考察、测量,选用合适的比例尺,把土地的使用情况呈现在图纸上,并且要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过程,并且咋调查途中会耗费很大的人力以及物力,时间上也很漫长。这种传统的调查手段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土地使用,所以,土地规划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一现状,并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1.3 信息管理的要求

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使得管理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对于土地管理而言,土地的变化频率很快,所以土地的规划使用都需要借助于信息化的管理,以计算机为依托,应用现代的高科技,实现自动化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省去了大量的劳动力,还能让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如果要查找相应的数据的时候,只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很快的得出想知道的结果。土地规划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水平。

2. 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议

2.1 数据库的建设要加强

土地规划的信息系统主要是靠数字转化来实现的。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数据库的科学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设定适合的比例尺,将土地的使用状况清晰的呈现在图纸上。另外,各个地方的土地信息系统也需要加强和完善,使数据库所涵盖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完善,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最后,由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速度很快,数据库一定要赶上土地开发的步伐,实时更新,能够及时的反应土地的使用状况。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所有技术人员付出努力,不断的去完善我们的土地信息系统,让它能够更好的造福于人类,为人们合理的利用土地提供科学的依据。

2.2 制定科学的建设标准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上,我们需要制定的是一个统一的,有层次的管理方式。比如,从全国来看,土地资源的管理应该是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层次化的管理。每个区域的差别都不一样,土地资源的用途也不同。但是从整体来看,各个区域又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因此,每个地方都要以自身的实际为依托,根据自身的变化来做出适当的信息调整。以确保在应用到信息的时候的时效性。这样也会减少在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而且,文本、图库等的统一,也能够让各个级别的土地资源的数据实现共享。这样不仅减少了建设数据库的时间,还能有效的避免了过多重复的现象。

2.3 建设健全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能够全面的对各个级别的土地进行监测报告,并且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土地的规划、土地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土地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让人们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使数据库的信息更加完整。这样的信息系统才能够更好的为土地资源的使用作保障,充当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的科学依据。因此,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这项工作,定时的去检测系统内的状况,遇到漏洞及时解决,各个阶层的土地资源的数据做到真正的共享,为以后的土地资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3. 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建立的可能条件

3.1 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部门中将GIS应用在管理和规划方面的情况很多。土地管理部门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更应该加大投入,它基于土地信息系统,能够更好的为土地资源的动态做好监控工作,相信在未来这一技术能够更大限度的应用在土地管理之中,为国家的土地规划及管理做出一份力量。

3.2 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GIS的应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这项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单独靠企业本身是不能够达成的。并且其中的技术要求也是很高的,需要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操控。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硬件和软件都具备的前提之下,才能让其顺利的运行。因此,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领导的支持、政府的支持、资金的具备这些条件都是必备的条件。

3.3 基础工作的准备

目前来看,各个部门对土地的监控管理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个县的土地规划管理部门已经对本县内的土地使用情况作了调查和了解。这些实际的调查也为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数据保障。甚至有的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本地区的土地使用数据库,这些数据也能为建立信息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方法

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是土地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为了实现最终建立土地信息系统这样的大目标,我们可以从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着手,为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首先我们要做好调研工作,然后作目标的设计,设定将要达成的效果。其次是功能设计,然后是标准化和规范化设计,当这些设计都完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建立信息数据库和系统开发了。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运行调试环节,如果通过就可以启用信息系统,如果有问题,就要进行意见反馈,回到上一个步骤,重新设计或者纠正。

总结: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在土地的规划和利用上,我们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利用已经变得很迫切。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才能对土地合理利用进行保障,才能实时的监控土地的使用状态。因此,面对现有的土地管理状况,一定要用科学的手段去管理,做到对系统漏洞的及时修复,对土地数据的全面掌握,各个地方的土地资源数据能够达到真正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石岩. 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1:65.

[2] 尚玲. 分析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J]. 民营科技,2015,02:83.

土地信息管理篇5

【关键词】土地测绘;信息化;土地管理;要求;应用

引言

从现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上来看,想要更好的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就需要将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土地的质量,有效的增加我国耕地的面积,这样做能够更好的改善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加强,来对土地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这样就可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以利用的土地。土地测绘技术就是能够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测绘技术支持的一种技术,为我国土地的合理利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对于土地开发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凸显出来的土地的供求矛盾,这样就导致了现在的各级国土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加准确的土地数量、质量以及对于土地的利用现状等信息。随着土地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土地测绘技术已经逐渐的进入了信息化,信息化的测绘技术是现在土地开发管理应用领域当中的最高形式,为我国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个条件。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办公效率,并且信息化的土地测绘技术还能够帮助土地开发管理解决其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帮助土地开发管理的决策提出更加科学的基础信息,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的质量,而且对于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提供十分有效的信息帮助与约束。

二、土地开发管理对土地测绘技术的要求

(一)合理的确定测图的比例尺

进行测图比例尺的合理确定是保证测绘工作的工作质量,保证完成测绘工作要求的首要条件。对于大部分的地势起伏比较小、相对来说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一般都是采取的以米作为网格测试就可以满足现在大多的部门对于土地测绘的要求。但是对于那些地势起伏比较大、地貌相对来说比较的破碎、通视非常困难的地区来说,就需要布置合理的高程网点,应该注意的是测试高层点网格间距应该小于米最为合适。

(二)注重关键点的测量

所谓的关键点指的就是高层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以及标高,沟、窑等的面积的量注以及比高等信息。在进行土地测绘的时候,应该对上面提到的这几个要点进行具体明确的标注。除此之外在进行土地测绘的时候还需要在测绘图中将表示反映居民田地、林地、园地、沟、渠、电等地方的信息,还需要将这些物品的地方的使用时间在测绘图中进行详细的标注,另外对于图中的旧村复垦、旧城改造地区的园地以及林地中的树木种类、林地的面积以及树木的年龄、坟穴的位置以及数量等都需要在测绘图中进行详细的标注。居民房屋的面积、居住的人口密集程度、建筑的新旧程度、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容积率等信息也需要在测绘图中进行标注,方便土地开发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在完成了土地测绘之后还需要埋设足够高的标石标注高程以及坐标,这样可以方便后期土地施工工程的项目使用。

三、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在土地开发管理当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土地测绘技术方面的应用,使得土地测绘技术逐渐的开始进入了信息化,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下面主要介绍了一些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在土地开发管理当中的几点具体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S,这项技术是土地测绘技术在信息化进程当中发展出来的一项新的技术,这一项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以十分快的速度确定出测量点之间的物理坐标,保证进行土地测绘技术的精准度。而且因为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静态工作的模式来完成测量的,也就是说全球定位系统在进行高精度的测量的时候并不需要通过点与点之间的可视条件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并且如果采用的是GPS―RTK技术的话,这样在测绘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及时的对定位的相关结果进行掌握,还能够保证厘米级的测绘精度,这也就意味着测绘精度以及速度的一种飞速提升。并且在目前;GPS―RTK技术主要就是应用在工程放样、地形测图以及地籍测量等多个领域之中,现在的GPS―RTK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在活得土地空间数据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GPS技术的优点在大比例尺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当中体现的更加的淋漓尽致,运用GPS技术能够实时的获取地物信息以及地界或者权界等信息的准确定位以及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且GPS技术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得到的测量结果是三维的地理数据,也就是说在进行一定的坐标转换以及数据的格式转换之后就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的共享以及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无缝结合,这也就能够很好的避免传统的测绘技术当中多次进行清绘或者转绘过程当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误差。

(二)遥感技术

我们常说的遥感技术―RS实际上包含了传感器技术,信息的传输技术、信息的处理、提取以及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以及测量技术等技术,是多种技术的一种集合,并不是单纯的指一种技术。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信息内容十分丰富、获取信息的速度快以及多光谱特征等十分显著的优势。并且现在的遥感技术已经在土地资源的调查等工作当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三)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形成的一种测绘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顺序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应用在建立于土地管理以及土地开发规划有关工程测绘当中。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已经越来越快,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土地测绘当中的应用实现了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给测绘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土地测绘的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时间得到了极大的节约。并且促进了给予土地测绘技术的土地开发管理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兴叶. 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105.

[2]赵伟伟. 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J]. 价值工程,2013,34:188-189.

[3]张婷. 土地测绘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132.

[4]李奇骏. 浅谈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 经纬天地,2014,05:49-51.

土地信息管理篇6

关键字:测绘地理信息;国土资源管理

引言: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主要包括:测绘、地质、矿山、水利水电、建筑、铁路和公路建设、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关企事业的工程测量、地理信息应用与维护。国土资源管理是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它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地理信息系统

1.1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引入到测绘数据管理之中,对各种数据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包括输入、存储、分析、更新等操作,为决策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

1.2系统建设的内容

整个管理系统可针对不同情况分成三个基础类别:大地测量数据系统、城市测绘数据系统、海洋测绘数据系统。各分系统之间又可相互支持、互相调用。大地测量数据系统主要存放国家大地测量的基础数据,首先应包括国家大地水准网和控制网的数据,满足大地测量成果资料管理和对外提供数据的需要。城市测绘数据系统功能是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直观、准确的相关信息。所存储数据应包括该城市的大比例尺地图、地籍图、遥感影像图、人口绿化等专题图,以进行叠加、统计等操作,以为空间决策提供支持。海洋测绘数据系统应包含海洋测量的控制网、水深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情况等,同时要包括洋流、潮汐、海洋气象等专题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可以为导航、变化监测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2.土地资源管理

2.1土地资源管理的含义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一般而言,国家把土地管理权授予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土地管理也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运用法定职权,对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过程或者行为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2.2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较其它国家更为紧缺,人多地少问题突出。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但是如果按人均面积来算我国不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人均耕地量远小于世界人均耕地。其次我国土地结构不平衡,农地和建设用地矛盾突出。为了实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以牺牲农用地,牺牲农民的生存之本,以及更甚者牺牲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前提,那么这样的推进将没有了其最初意义。另外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而不严问题突出。许多地方政府由于受经济发展指导的偏差,只注重有利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在此过程中造成危害。

2.3我国实行土地管理的客观必要性

首先土地总量较大,人均耕地少且土地资源数量不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持18亿亩耕地不减少。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建设用地与农地的矛盾将愈加突出,致使耕地面积减少速度过快,土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的退化,以致土地资源不堪重负,所以在此情况下查清我国土地资源数量,保持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了土地管理工作重中之重。

其次水土资源不协调,土地资源质量不明。我国是土资源不协调,处于土地西多东少,而水资源为南多北少,此因我国西部地区有大量耕地却因无水而土地质量低下,南方地区虽有较好耕地资源却也有限。且近年来我国土地退化严重,纠其原因:一是受土地沙化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已占国土面积的27%。二是土壤盐碱化影响:土土壤含盐量太高,只是农作物地产或不能生长。三是受人工影响:工业污染日趋严重,绿色人越来越少,因此只有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及其原因,才能进行相应的改良措施,从而更好的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还存在土地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土地权属混乱。我国耕地资源后备约为2亿亩,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却不足40%。全国农业耕地普遍处于低等和中等级别,因此很多耕地都不可用。而由于《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前的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里, 土地资源的管理使用多由行政领导口头批准, 行政随意性较大, 且没有办理正式的用地手续或行政调拨手续过于简单,用地管理资料不全, 导致土地权属紊乱。不仅如此我国土地纠纷多且复杂。引起土地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人口自然增减、征地补偿、利益驱动、地界不清、权属不明。在土地承包中,过去是按家庭人口数发包,并要求“30 年不变”, “生不增地、死不减地”的政策导致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甚者全家都无土地。在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时,对参与分配的具体人群未作明确界定,导致各村社分配方案不一致而引发纠纷。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 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土地征用增多,土地价值凸显,农民对 土地渴求的增强,成了土地纠纷增多的现实诱因。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中没有平面图或当时工作不细,登记承包地块、面积与实际地块、面积不符,造成部分农民土地承包权属不明,引发纠纷。此外盲目用地严重,城镇村用地超标,土地浪费大,违法用地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力开发招商成为了许多乡镇发家致富的法宝,其中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不经批准就进行大肆开发,盲目摆设摊点,对马路进行扩建,扩建广场与公园,开发工业园区的等,因而许多乡镇企业及开发区、工业园等像雨后春笋般飞快的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之中。其中有一些企业盲目圈地占地,建造花园式工厂,闲置仓库、厂房等,而一些开发商也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利益,进行恶意圈地与随意转换土地用途。

2.4.关于土地管理的相关对策

保护耕地,要大力推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非农业建设占用农地,占地者必须开垦同量同质的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本地不能开垦的实行异地开垦。同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完善和建立一系列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土地有偿期限使用制度。国有土地供给实行有偿和划拨两种方式。划拨方式有限定的条件。有偿使用的土地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使用期限。有偿使用的方式主要有出让、租赁、出资作价入股。新增建设用地要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适时加强土地监查制度,提高人民耕地保护意识。法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部门行使土地监察权。对土地违法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增强人民的土地法律意识,是人民依法行使土地权利。

3.总结

测绘地理信息应建立起基本统一、主体合法、职能落实、事权清晰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工具,掌握好这门技术,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中要求的去做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好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保持我国的国之根本不会动摇。

参考文献

土地信息管理篇7

【关键词】土地信息化;管理;策略

1土地信息化管理时代必然性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带动了各项基础行业的发展进程,地理信息技术以及书库技术和农业、工业等基础行业项目的融合机制越发突出。在土地管理项目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既能有效的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繁杂工作,也能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1]。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提取,有效减少工作时间的同时,也实现了工作准确率的提升。另外,在实际土地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中审定和调研,通过信息化管理机制,能建立高效科学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使相关部门管控措施运行的更加便利,并且能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高效规划以及整治建议,实现开发利用一体化,在海量准确数据支撑下,进行科学化系统管理。

2土地信息化管理运行结构

2.1土地信息化管理之执法结构信息化在执法管理过程中,巡检人员利用便携式手持GPS数据采集终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并且利用手持PDA进行地块位置数据收集,并对土地利用情况以及规划信息进行技术收集,利用三级联网系统对数据分析和应用[2]。2.2土地信息化管理之利用机制信息化管理人员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中定位系统结构、遥感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措施,在提升土地服务化的同时,健全数据收取结构的实时化,并且确保信息服务社会化以及信息共享的法制化。2.3土地信息化管理之管理结构信息化在对土地进行测图过程中,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比例尺结构,进行合理化测绘,并且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土地测绘关键点、高程趋势变化点以及坎顶结构进行测绘,对大量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从而确保数据稳定。

3土地信息化管理现实问题

3.1政府监管机制缺失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技术升级,也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因此,政府的监管体制缺失会对其产生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信息运行结构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的注意。3.2区域信息化管理失衡我国土地项目一直处于二元结构,在实际土地管理业务中,将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实际利用数据分开管理,这就会导致城镇由于经济发达,对应数据较为全面,使用技术精度较高,但是农村地区土地发展落后,粗放型数据处理机制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区域信息管理失衡现象,甚至出现土地权属以及面积核算偏差等问题[3]。3.3信息化技术偏低人工采集土地信息的时代,由于信息采集工作不能和信息资源变化相符,就导致信息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缺失,我国信息技术在应用中也发生了更新速度滞缓的问题,土地资源管理结构的系统化受到破坏,也降低了信息技术管理效率[4]。

4加强土地信息化管理策略

4.1优化社会认知在推进土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有充分的认知,提升行政部门管理能力。政府要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积极完善国土资源财务系统的优化发展,从根本上促进管理结构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集中构建统一化的财务系统平台,另外,管理人员要利用最优化措施促进信息监督网络系统的合理化建构,有效扩大信息化业务覆盖面积,针对区域内土地供应和利用数据、土地权属结构、采矿权、探矿权等进行全面升级[5]。以资源收益以及管理行为作为基础信息,强化对于平台监控机制和平台监督行为的调控,从而优化数据库综合信息分析以及对比研究策略。4.2优化统一管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要针对不同进行土地资源审定需要集中思路进行升级,对于复杂土地资源结构要进行多样化管理。在资源信息统计和监控过程中,正是由于复杂土地数据较多,导致收集整理过程困难。但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能最大限度保证对其数据进行集中整合,通过构建统一管理模型从而实现集中管理统筹规划的项目处理机制,并且助力政府根据实际土地资源管理情况建立对应规划,以全局角度明确土地管理任务,实现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共同进步。4.3优化设施建设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结构项目,就要针对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设施进行集中优化,建立统一领导和统一规划的管理策略,并且确保实际操作技术方便实用。在对软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市场比对,从而确定最佳配置结构,集中填置对统计项目有帮助的软件[6]。且有效整合设施资金投入结构,减少盲目投资以及重复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4.4优化人才培养任何项目的发展都不能离开操作人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强化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关注和培养。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提升整个工作的工作效率,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强度,但前提是工作人员具备优良的工作素质。因此,对于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政府要加大培训力度,针对其工作进行定期检测以及不定期抽查,确保其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得到双向提高。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土地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各级政府强化人员培养、设施建设、管理结构,也要提升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知,在降低工作强度的同时,促进土地管理工作效率的跨越式发展。只有建立优化的信息管控机制,才能推进我国土地信息化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敏.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测绘技术的运用与提升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5,29(03):253~253,254.

[2]武琳,支瑞峰,白利军等.3S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以包头市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为例[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28(17):119.

[3]刘文强,冯跃洲.现代物流信息化管理对军用土地管理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1(04):56~57,77.

[4]黄征,蒋铁峰.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管理在土地开发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2,29(04):1062~1063.

[5]张志斌.对地籍管理工作的思考[C].2013年第十六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第五届北京青年土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68~70.

土地信息管理篇8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sites will be more and more, will become more complex, related to land use approval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so to protectland resources, the tas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nerous, and traditional land management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land resources will b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se, the better to achiev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use of IT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which not only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land resources in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o analyze and put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用地范围越来越大,土地管理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调查等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过去那种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为了实现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一种高效的和现代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土地管理,这同时也是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所要面临的一项艰巨紧迫的任务。下面文章将就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一、实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实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行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现代管理模式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面对信息化革命的浪潮,土地管理也不可能例外。因此,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合乎时势。

第二,土地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需要信息化的帮助和支持。土地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比如由土地资源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所得到的大量有关土地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事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以必须要得到科学有效地管理,而过去传统的手工处理效率低下,纸质存储的方式容易出现差错,在土地信息的保存、更新、传递和共享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实现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自身工作之所需。

第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会不断完善现有的土地管理技术体系。传统的土地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由测量、遥感和土地勘查网络等组成,如今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LIS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IS技术,将会与传统的土地管理技术以及GPS技术等一起构成不断完善的土地管理技术体系,这种以LIS技术为主的现代化土地管理模式将会是未来土地管理的主导,同时LIS技术也将成为土地管理技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第四,实行土地信息化管理具有多种优势。实行土地信息化管理在资料保存、数据反映、建设维护和应用等反面,与传统的土地管理方法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传统的土地管理方法,资料保存方式以纸质为主,容易损坏,不能长久保存,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差,使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在建设维护反面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用不方便,而信息化管理方法,易存储,可以及时更新共享,误差小,维护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少,使用起来很方便快捷,提供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实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

实行土地管理信息化,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和人力条件作支撑,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数据库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GIS和LIS技术日趋成熟,并不断被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都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

第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经济条件。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所以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济上保障。

第三,土地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证。近些年来,随着不断加强对土地管理部门职工干部的培训以及一些高校陆续开设土地管理及相关专业,从而提高了我国整个土地管理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这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人力支持。

二、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