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8篇

时间:2023-10-07 08:47:48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1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电子商务资料库!1;5+*96*)15%)"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

    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

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电子商务资料库(.44,1+06&1".-(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由上可见电子政务培训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主要 《中国电子政务 领导干部读本》 王位光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汪玉凯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技能与应用》 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政府导论》罗元镜 焦宝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陈庆云 王明杰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读本》周宏仁 唐铁汉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2

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前提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开展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第三,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个,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由上可见电子政务培训在模拟环境下进行,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电子政务 领导干部读本》 王位光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读本》汪玉凯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技能与应用》 天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 天津人民出版社

《电子政府导论》罗元镜 焦宝文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陈庆云 王明杰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政务知识读本》周宏仁 唐铁汉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3

关键词: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

开展教育干部培训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干部培训在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多年来,接受培训的大批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事实证明,培训是继续教育和提高校长素质的有力手段。但培训面积大、人数多、形式多样、人员调离与转岗、学校合并等原因也给培训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培训电子档案,探索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特点

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既有电子档案的共同特点,也有别于其他电子档案的特性。

1.共性

依赖性。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转移、输出等均须借助计算机、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才能够完成,一旦离开计算机等设备,电子档案就无从谈起。电子档案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数字编码、硬件、软件、技术设备更新和安全加密等。

数字性。电子档案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物,其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人们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由文字、图形等构成的电子文件形态只不过是电子文件的某种输出形式,电子档案均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所有的操作处理实质上都是数字信号的相互转化。

共享性。电子档案容易复制,便于传播,发达的网络技术平台能够实现电子档案资源的共享。

2.个性

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电子档案产生之初,由于培训工作任务的突击性和时间安排的局限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培训,同一时期可以有不同类别的培训,基本上不按照学期或者学年规划,具有任意性,电子档案的形成时间出现延迟,从形成时间上来看具有分散性、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二是由于受载体寿命、保存环境、管理手段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容易遭到损坏,从而影响到电子档案的安全。

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电子档案的归档整理过程中,是由教育干部培训类型的多样性和电子档案载体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具体体现在档案类型和档案形式上。根据培训形式,可分为常规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各种专题培训、异地办班培训、网络培训、远程培训等;根据培训学习方式,可分为学分制、脱产、半脱产等;根据培训目的,可分为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研修培训等;根据档案形式,可分为文件、培训方案、领导讲话、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讲义、科研课题、教学质量评估等。培训的内容广泛,种类繁多,目标不一,对象参差有别,直接造成电子培训档案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立卷归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系统性。主要体现在电子培训档案归档和检索的过程中。从办班开始到结束,每期培训都有一系列有序的组织实施过程,如确定办班意向、上报领导审批、制定培训方案、组织报名注册、组织课堂教学、资料录入、证书审批、证书发放等。在归档时需要广泛收集各个环节中的相关资料,经过精心的整理、组卷、编目,成为一套完整的培训档案,方便今后检索查询。

二、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分类

培训档案主要分为学员培训档案、培训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储备档案三个大类。

1.学员培训档案

学员培训档案是培训管理部门为受训者建立的体现受训者在一定时期内参加培训项目的记录性文件。档案的主要内容涉及个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职称、单位、参加培训的名称、培训日期、培训学时、培训机构、授课人、培训结果、培训费用等。

2.培训班管理档案

培训班管理档案是培训管理人员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过程性文件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建议书、培训项目评估报告,培训中心及外聘培训师资档案、培训证书打印发放和继续教育档案、培训业务定点联系机构档案等。

3.培训知识储备档案

培训知识储备档案是由培训管理部门负责积累和不断完善的、在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数据档案,主要包括以专业类别划分的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培训课程、各种介质形态的培训书籍和讲义、培训实况影像记录光盘,另外还包括以发生时间为分段的同一培训课程的版本修订、知识补充与变更情况档案等。

三、建立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的必要性

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保存及开发利用是培训档案管理要面对的新课题。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是数字化, 文档处理需要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是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又是多样化,造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保存轻利用的现象。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档案保存的目的都是利用,存而不用只会失去档案的价值,造成档案的浪费。时代在发展,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为适应校长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培训,必须建立培训电子档案。

四、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措施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训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提高培训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实现相关信息和数据共享,从而节约人力物力给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电子档案存储信息量大,便于归档整理和编目,有利于信息整合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培训对象足不出户就能够接受培训,方便各类人员的检索查阅,使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更加人性化、公开化和方便化。

1.收集整理归档

培训档案内容很多,从培训班前期准备时就应着手资料的采集、整理、加工、归档和档案的电子化。自培训班筹办之日起就开始建立培训班档案和学员档案,培训班的档案包含培训班通知,培训班学员报名表,培训班实施方案,培训班教学讲义、提纲,培训班教材、课件、参考资料,培训班音像资料,培训班照片,领导讲话,学员名册,考勤表,研讨交流论文,研讨交流会议记录,考试试卷及成绩,教学效果测评表,培训班教学意见、建议表,教学质量评估资料,培训班总结,宣传报道等内容。

学员档案包含学员培训情况登记卡,个人信息,培训班名称及培训时间,培训科目、课时及考核成绩,考勤情况,班主任鉴定,培训机构意见,人事部门意见,学员考试成绩、参训学员花名册等。以班次为单位建档,凡属培训班档案的基本内容均逐项录入电子档案。

每期培训结束后,都要及时做好培训电子培训系统的电子报送工作,将培训的办班计划、课程表、校长培训审核表、学员成绩等报送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审批,待审批合格加盖省教育厅公章后及时做好计算机证书的打印及发放留档工作。

2.载体的管理

培训档案的载体主要是只读光盘、一次性可写光盘、可擦写光盘、磁带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归档后的培训电子文件需要集中存放,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一式三份,一份封存保管,一份供查阅使用,另一份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存储培训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标明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等;归档的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存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要远离强磁场,与有害气体隔离。

3.制度上如何规范

培训电子档案从形成、归档到开发利用,中间经过许多环节,培训的电子文件类型包括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多媒体文件,还有学员成绩数据库、学籍管理数据库等。将如此复杂、数量众多的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必须有规范的制度约束,因此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归档工作有章可循。可根据《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结合各类培训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电子文件归档细则》《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文件,以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

4.人员的培训管理

《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培训,努力探索干部培训管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现代化的成果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和计算机业务水平。

培训中心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注重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教育及职业引导,爱岗敬业,勇于探索。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上广泛的教学资源,结合工作实际以多种形式按需施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能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5.建立与其他高校培训机构的联系

此外,培训部门要注意加强沟通,建立与其他高校培训机构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培训部门要主动走出去,加强沟通,建立与其他高校培训机构的横向联合,打破各个高校培训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培训档案一体化管理,通过建立局域网、培训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网站等,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面对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的现状,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干部培训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朱燕.“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新视点[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隋春玲,刘晖,罗发奋.“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应凸显网络优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

[3]王伟平.试论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J].科技档案,2004,(3).

[4]白莉,张莉英.论学校电子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0,(3).

[5]屈秀红.成人教育培训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云南档案,2008,(5).

[6]梁秋英.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22).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4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

近年来,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培训记录不全面、不准确,培训档案功能开发不够、利用率低等矛盾困扰着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成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档案不仅有记录功能,而且有系统检索、分类统计等管理功能,在干部数量众多、参加培训类型复杂的情况下,要想准确掌握每个干部、不同类型干部的受训情况,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低,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应用。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质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对立卷标准的掌握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势必影响到案卷质量,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所管干部的参训情况,还可以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干部的培训需要,增强调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减轻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二、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不完整。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缺乏刚性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设计确定建档内容,特别是信息编码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电子档案的规格不同、内容详略不一;由于所管干部数量大,工作任务重等原因,一些参训信息不能及时录入,致使一些个性化培训情况不能全部反映在档案中;由于过分依赖计算机,对机储信息不及时备份,容易因计算机出现故障造成信息意外丢失;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断升级,电子档案因为所用编码和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无法读取原有信息,导致数据丢失;由于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遭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不可读或读取不完整的情况。二是功能不健全。多数电子档案还停留在记录、存储等传统档案功能上,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统计功能、分析功能、传输功能等还没有有效开发和应用;对电子档案中可能出现随意复制、修改、删除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科学的制约办法,很难保证电子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三是使用不到位。多数部门满足于详细记载培训信息,形成了比较好的个体档案。但电子档案的统计、分析、传输等优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四是管理不规范。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的处理随意性大,使用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不备份、登记,随意放置,挎贝的技术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档案的管理。对录入档案的培训信息标准不清,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确定收录范围,随意性大。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之中,使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展开,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当地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干部管理工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电子档案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按职尽责,认真信息收集、整理、维护等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总体思路,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电子档案建设。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因此,要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电子档案的制度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运行程序,保密办法、后勤保障等,从宏观和物质层面保证电子档案建设的顺畅有序;另一方面是技术规范,主要包括收集归档的范围、形式、规格、编码等技术指标,要实现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能够方便使用和信息共享,从微观和技术层面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可用。

三是强化数据库建设。要根据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使用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加强目录数据库建设,形成档案目录中心,并通过网络与各部门、各单位实现交换与共享。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推进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全面、高效、快捷、准确的档案检索数据库。

四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负责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人员,不仅需要熟悉干部教育培训的业务工作,而且要懂得档案工作,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需要分类统计、检索分析时,还要明白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专业知识,才能进行二次加工,形成新的信息产品,提高电子档案的利用率。因此,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开发与使用相结合,一方面,要广开渠道,招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另一方面,要舍得投入,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电子档案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5

*市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还比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根据四年来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的情况,*共有1200多名公务员,其中有20%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说明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提高*市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水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训

要使*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公务员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必须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在思想提高和具备应用电子政务的基础上使用好公务员。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在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水平,推动电子政务顺利有序地发展,强化各级干部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意义重大。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是指学习和掌握与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与传统的公务员培养相比,*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务员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培养的主要内容是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培养内容具有特定性;二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具有部门性。为了解决信息化人才匮乏这一关键性的制约问题,*市委、市政府及党校给与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努力,于2004年初成立*市行政学校,行政学校与市委党校实行一个领导班子、两块培训牌子,其主要职能就是为*的广大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接受思想政治培训、信息化技能培训、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截至目前,*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培训人数已超过万余人次,其中接受了信息化技能培训的公务员人数约占15%。三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具有多样性。为了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工作力度,*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与市委、政府各部门紧密联系,加大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多样:第一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信息化技能方面的培训;第二是在党校、行政学校的各类培训班上都开展了信息化技能培训,例如行政学校的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班、党校乡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理论培训班、南疆挂职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以及其他单位委托办理的计算机培训班;第三是组织各类培训班学员利用单位、学校的公共网络自学电子政务方面的知识。

电子政务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践应用,以应用为目的,是培养的基本特征;根据培训期间的抽样调查,*市70%——80%的公务员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电脑操作。但问及这些公务员的学习方式接受脱产培训的很少。目前90%的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许多公务员都拥有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有些公务员是在自学和同事指导下逐步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因此,从总体上看,公务员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具有分散性、局部性、随机性的特点。

(二)*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统一订购高质量、实用的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纳入党校、乡镇党校以及行政学校的教学计划,举办各个短期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等级考试制度,将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

(三)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训工作

针对以上公务员电子政务培养的特点和现状,本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养工作,为*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公务员对信息化技能知识学习的思想认识,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加大*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公务员学习信息化技能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前都进行12个课时的学前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安排相关的理论专题课,比如,现代科技应用、信息安全等课程,以此提高公务员对学习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信息及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政府的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当公务员认识到信息在现代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价值和作用时,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将信息适时地转化为社会财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2、加强对公务员信息能力的培训。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伴随着政府信息化的推进,我国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代之以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全新管理模式。因此,*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在公务员培训中开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具体安排了如下培训内容:Internet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资源的搜索、网络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传输、网络的协同办公等,培养他们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赋予他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进行现代管理、提供全新服务、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3、加强公务员信息道德的培训。在信息化的电子政府中,公务员既是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信息传播者、使用者,他们是否严格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信息安全等都事关政府的正常运行,事关社会的安定,因此只有强化公务员的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信息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使用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公务员的合理使用。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应紧紧抓住公务员的招、选、用、留等关键环节,精心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各种人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励鞭策公务员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用贤任能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亲,不唯顺,不唯全。要不唯文凭论水平,不唯年龄看本领,不唯资历看实绩。要以德举贤,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知人善任,大胆选拔和启用素质高、政绩突出、群众满意、有管理能力、有发展潜力的杰出人才。特别是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中青年人才要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让中青年人才担重任,挑大梁,增才干,出成果,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6

**市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还比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根据四年来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的情况,**共有1200多名公务员,其中有20%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说明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提高**市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水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训

要使**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公务员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必须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在思想提高和具备应用电子政务的基础上使用好公务员。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在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工作水平,推动电子政务顺利有序地发展,强化各级干部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意义重大。

(一)**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是指学习和掌握与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与传统的公务员培养相比,**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公务员培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培养的主要内容是电子政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培养内容具有特定性;二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具有部门性。为了解决信息化人才匮乏这一关键性的制约问题,**市委、市政府及党校给与高度重视,经过多方努力,于**年初成立**市行政学校,行政学校与市委党校实行一个领导班子、两块培训牌子,其主要职能就是为**的广大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接受思想政治培训、信息化技能培训、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截至目前,**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培训人数已超过万余人次,其中接受了信息化技能培训的公务员人数约占15%。三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培养具有多样性。为了加强**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工作力度,**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与市委、政府各部门紧密联系,加大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多样:第一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信息化技能方面的培训;第二是在党校、行政学校的各类培训班上都开展了信息化技能培训,例如行政学校的公务员计算机培训班、党校乡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理论培训班、南疆挂职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以及其他单位委托办理的计算机培训班;第三是组织各类培训班学员利用单位、学校的公共网络自学电子政务方面的知识。

电子政务是一门系统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践应用,以应用为目的,是培养的基本特征;根据培训期间的抽样调查,**市70%——80%的公务员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电脑操作。但问及这些公务员的学习方式接受脱产培训的很少。目前90%的办公室都配备有电脑,许多公务员都拥有了便利的学习条件,有些公务员是在自学和同事指导下逐步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因此,从总体上看,公务员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具有分散性、局部性、随机性的特点。

(二)**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

**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度、统一标准和培训大纲,统一订购高质量、实用的培训教材;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纳入党校、乡镇党校以及行政学校的教学计划,举办各个短期培训班,对公务员进行在岗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相关培训;制定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等级考试制度,将公务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纳入公务员业务考核范畴。

(三)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训工作

针对以上公务员电子政务培养的特点和现状,本人认为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公务员培养工作,为**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公务员对信息化技能知识学习的思想认识,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加大**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学习,提高公务员学习信息化技能的自觉性、主动性。为此,在每期培训班开班前都进行12个课时的学前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安排相关的理论专题课,比如,现代科技应用、信息安全等课程,以此提高公务员对学习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信息及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政府的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公务员信息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力量”。当公务员认识到信息在现代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价值和作用时,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将信息适时地转化为社会财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2、加强对公务员信息能力的培训。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伴随着政府信息化的推进,我国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代之以一种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基础之上的全新管理模式。因此,**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在公务员培训中开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具体安排了如下培训内容:Internet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资源的搜索、网络信息的处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传输、网络的协同办公等,培养他们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赋予他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本领,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进行现代管理、提供全新服务、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3、加强公务员信息道德的培训。在信息化的电子政府中,公务员既是信息生产者、加工者,又是信息传播者、使用者,他们是否严格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保守商业秘密、维护信息安全等都事关政府的正常运行,事关社会的安定,因此只有强化公务员的信息道德教育,使信息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信息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义务,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使用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公务员的合理使用。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应紧紧抓住公务员的招、选、用、留等关键环节,精心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各种人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励鞭策公务员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用贤任能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亲,不唯顺,不唯全。要不唯文凭论水平,不唯年龄看本领,不唯资历看实绩。要以德举贤,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知人善任,大胆选拔和启用素质高、政绩突出、群众满意、有管理能力、有发展潜力的杰出人才。特别是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中青年人才要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让中青年人才担重任,挑大梁,增才干,出成果,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7

关键词:电信信息;下一代网络;三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59—02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企业的发展为风向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逐步优化专业布局、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需求。

一、专业发展及背景分析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于2001年,是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群。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1年专业开设初期定位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方向;2008年专业转向为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方向;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三网融合、企业信息化应用、下一代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基于此,2010年电子信息专业定位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方向。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将带动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条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今天的企业网中不仅只有纯粹的文本信息数据,还包括音频、视频和多媒体信息的数据,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IPTV和VOIP,在这个融合的网络中,下一代网络的地位尤为重要;天津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是其主导产业,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进入海河教育院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浪潮中,肩负着培养与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掌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应用技术、从事现代电子信息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

二、专业建设思路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据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议,以及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和天津“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信息检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经过多次论证、研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专业准确定位。电子信息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熟悉下一代网络技术,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网络、终端和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业务开通、维护及其相关领域从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信息化网络或专用电子信息系统的规划、优化维护、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构建

在明确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对电子信息行业典型岗位和与之相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分别从电子信息工程、维护、销售等职业领域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获得每个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再将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难易排序,总结出典型核心工作任务,从中提取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提炼出专业核心能力:接入技术应用能力、承载技术应用能力、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下一代接入网EPON技术与应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与应用、光传输SDH技术、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VOIP、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多媒体业务信息化应用IPTV。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形成电子信息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由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核心业务技术平台、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构成,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为基础知识、技能培养阶段,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电路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等课程;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为单项能力训练阶段,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应用、通信系统原理、电信工程制图与概预算等课程;核心业务技术平台是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包括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与应用、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下一代接入网EPON技术与应用、光传输SDH技术等课程;统一业务信息化应用平台是综合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包括数据业务信息化应用、语音业务信息化应用VOIP、多媒体业务信息化应用IPTV、电信工程项目实施、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提高职业竞争力为目标,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依据信息化应用平台在编写课程标准、教材、实训指导书、建设教学网站、实训基地、完成课程素材库等方面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完善专业教学资源,以实现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平台能力、电子信息工程规划、设计平台能力、核心业务技术平台能力、统一业务平台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逐步递进的人才技能培养模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大力推进“将岗位任务融入学习领域,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的教学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下一代承载网、接入网、综合业务统一应用等与现网一致的实训平台。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为支撑,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场所,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改扩建程控交换实训室、数据通信实训室,新建宽带接入实训室、IPTV实训室、VOIP实训室等。构建具有企业场景的校内实训平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强化实训室内涵建设;密切与行业企业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在现有11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签约校外实训基地6—8家,并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

(四)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培养1名具有电子信息工程、运维管理、销售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专业骨干教师,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识渊博、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聘请15名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生产一线精英来校任教,建立校企教师混编团队。到2014年年底,使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兼职教师数之比达到1:1,兼职教师每学期教学达到1000学时以上。

同时,在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技术类人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等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基于“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电子信息专业建设将对天津高职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为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模式提供依据和经验;为电子信息行业群提供实习和实训条件;使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专业规范。

电子信息工程培训篇8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档案不仅有记录功能,而且有系统检索、分类统计等管理功能,在干部数量众多、参加培训类型复杂的情况下,要想准确掌握每个干部、不同类型干部的受训情况,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率低,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保证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应用。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质立卷,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对立卷标准的掌握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势必影响到案卷质量,从而给使用带来不便。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所管干部的参训情况,还可以梳理分析不同类型干部的培训需要,增强调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电子档案有利于减轻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劳动强度。

二、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一是内容不完整。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缺乏刚性的标准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管理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设计确定建档内容,特别是信息编码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电子档案的规格不同、内容详略不一;由于所管干部数量大,工作任务重等原因,一些参训信息不能及时录入,致使一些个性化培训情况不能全部反映在档案中;由于过分依赖计算机,对机储信息不及时备份,容易因计算机出现故障造成信息意外丢失;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不断升级,电子档案因为所用编码和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无法读取原有信息,导致数据丢失;由于温度、湿度、机械应力等外部环境和工作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的存储介质遭到破坏,也会导致信息不可读或读取不完整的情况。二是功能不健全。多数电子档案还停留在记录、存储等传统档案功能上,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统计功能、分析功能、传输功能等还没有有效开发和应用;对电子档案中可能出现随意复制、修改、删除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科学的制约办法,很难保证电子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三是使用不到位。多数部门满足于详细记载培训信息,形成了比较好的个体档案。但电子档案的统计、分析、传输等优势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重建设轻使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四是管理不规范。缺乏配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档案的处理随意性大,使用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不备份、登记,随意放置,挎贝的技术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档案的管理。对录入档案的培训信息标准不清,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认识确定收录范围,随意性大。

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健全运行机制。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之中,使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展开,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步推进。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信息化建设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积极参与当地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干部管理工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电子档案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矛盾;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统筹谋划、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按职尽责,认真信息收集、整理、维护等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总体思路,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电子档案建设。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因此,要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电子档案的制度规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运行程序,保密办法、后勤保障等,从宏观和物质层面保证电子档案建设的顺畅有序;另一方面是技术规范,主要包括收集归档的范围、形式、规格、编码等技术指标,要实现统一规范、统一标准,能够方便使用和信息共享,从微观和技术层面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可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