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命科学的魅力8篇

时间:2023-10-08 10:16:23

生命科学的魅力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快速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为目标,围绕魅力校长、魅力教师、魅力课堂、魅力学生、魅力校园的创建,倾力打造教育品牌,为建设实力、秀美、和谐的现代化新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魅力教育创建活动的开展,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出经验,出品牌,出模式,出成果,彰显教育魅力,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教育特色。

(二)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挂职锻炼、专家指导等各种途径铸造魅力校长,使校长成为学校科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者。

(三)通过有效开展“三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和师表形象,努力打造一支由魅力教师引领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实际,大胆创新,有目标、有步骤、有突破地创建适合本学校实际的课堂模式,创建更有活力的魅力课堂。

(五)通过深入推进“十个一”进课堂和“双爱好”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魅力学生。

(六)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让学校成为最美丽、最和谐、最育人的学生乐园,创出独具特色的魅力校园,形成全市的亮点学校。

三、工作内容及方法

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具体工作内容及方法为:

(一)打造魅力校长,实现校长思路大转变

1、进一步加大对校长的培养力度。完善校长培训机制,激发校长队伍活力,营造校长魅力展示空间,重点实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开展校长外出学习培训、挂职锻炼活动。让校长有机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逐步开创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二是坚持开展校长“练兵”活动。定期进行校长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考试和业务能力测试,另外,通过教育教学质量评比等方式评选魅力校长,加快校长队伍素质建设。三是坚持开展校长“进课堂”活动。要求校长深入课堂一线,开展教学研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兼好课、上好课,听好课、评好课,巡好课、导好课,增强课堂研究力,提升对创新课堂的领导力,发挥管理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坚持开展校长读书征文活动。有条件的校长要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记录工作动态、管理心得及学校发展规划;成立校长书库,每两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做好学习记录、心得体会,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和征文活动。五是坚持开展校长教学、才艺、技能展示活动。每学期举办校长教学展示,才艺比拼、技能大赛活动,为校长施展才能、释放才华、互动交流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大力度提升校长自身魅力素养。

2、进一步明确校长的责任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要坚定“育好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成就一所名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工作理念,争当一个学习型校长、理论型校长、敬业型校长、创新型校长,做到“四个必须”:一是校长必须熟知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文社会知识。为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包括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向领导、专家学,向老师、同行、社会人士学。二是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善于将先进思想、经验、做法有机整合,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管理思路,以学校的长远规划、管理措施、工作计划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用思想指导工作,做到融会贯通,促使学校管理协调、有序发展。三是校长必须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要深入一线,鼓舞教师干劲,指点教师迷津,积极引导教师享受职业乐趣。四是校长必须做好表率,当好标杆。无论是学习上、纪律上还是工作创新上都要有让教师佩服的地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公开透明、科学规范,保证学校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做到依法执教、以法治校。

3、进一步加强对校长的督导考核。完善校长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督导管理。一是加强对校长的跟踪管理和考核监督,对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量化标准、科学考核,校长考核直接与魅力教育创建相挂钩。特别是魅力校长创建,绝不能流于形式,要让每项活动都成为提升校长素质、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二是在校长选拔任用上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坚持民主评议和公开竞聘上岗制度,促进校长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反思。

(二)造就魅力教师,实现教师素质大提高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做到:一是遵纪守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言行。一切从大局出发,要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维护学校。二是充满爱心,要热爱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差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三是乐于奉献。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忠于职守,甘于奉献,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四是廉洁从教。广大教师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格自律,廉洁从教。学校要定期就师德建设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师德建设的重点难点,适时召开师德建设专题研讨会,学习先进经验,探索师德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水平。坚持做好每日巡查,每周总结。每月、每学期的师德考核工作,坚持由学校考核与学生、教师、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把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提干评优、绩效工资分配等结合起来。

2、提高师能水平,实施名师培养带动工程。从知识结构考虑,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四方面知识:一是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教学段的知识结构,还要了解本学科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发展动向与前沿研究成果,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二是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教师应当以自己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兴趣。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综合渗透的趋势,教师只有了解相邻学科的发展情况,才能做好教学工作。三是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情景性。教师面对一些不可预测的教学现象,要及时做出明确的决定,要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教学的机智和艺术。四是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必须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然后才能逐步培养起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技巧。要建设这样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一是必须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新课堂驾驭能力;二是实施学科名师发展计划,举办“名师发展研修班”,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专家讲座、新课堂研讨沙龙、自主课堂实践、外出学习、新课堂大比武等方式,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三是组建创建新课堂专家团,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传、帮、带,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四是各学校要立足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让每一位教师既有终身职业发展的蓝图,又有具体的问题研究促进发展,形成一个实践---研究---学习的良性循环,成为发展于研究中、快乐在学习里的新型教师。

3、树立师表形象,开发出每位教师的魅力。在魅力教育创建实践中,每一个教师都要确立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努力开发自身强项,开展自身素养大反思,自觉挖特色、提内涵、展魅力。一是教师要勇于接受最新潮的思想、最前沿的理论,并积极实践,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教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修炼自己的气质美,并把美的气质、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三是教师要积极培树自己的“魅力点”,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优美准确,可以是文字描述上的才思敏捷,可以是才艺表演上的技惊四座,也可以是接人待物上朴实无华。四是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尽量完备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做一个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同事佩服、领导认可的魅力教师。

(三)创建魅力课堂,实现课堂效率大提升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展示教师魅力和学生魅力的重要平台,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作的付出,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因此,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应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魅力的课堂。各学校班子成员、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认真学习《“打造魅力教育,构建魅力课堂”学习材料汇编》,带头实践,深入课堂,参与教研,引领、指导、推动魅力课堂创建持续高效开展。创建魅力课堂,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把握“五个要素”(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氛围、自主地学习、自信地展示、有效地训练)。教师组织的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有为达成这个目标所做的预设;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勇气和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重课堂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训练,通过练习训练巩固提高。二是要树立一个理念。魅力课堂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和代替,而是通过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使笑声、掌声、欢呼声贯穿始终、精彩瞬间不断涌现的课堂。为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魅力课堂要创设美的情境。通过挖掘课程美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中、实践中、展示中锤炼教学策略,在“激情课堂”、“趣味课堂”、“动态课堂”“诗意课堂”、“智慧课堂”和“创新课堂”的活动中,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四)培育魅力学生,实现学生个性大发展

全面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双爱好”教育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十个一”进课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培育魅力学生为目标,扎实开展“六爱塑魂”、“双爱好”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特长发展,使之具备四项基本素质:一是良好的道德行为。高尚的品德是魅力学生的灵魂,学生应有理想,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父母;有责任感,能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学刻苦、勤劳俭朴、自律慎独。二是丰富的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是成为魅力学生的保证,要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善于探索,勇于创新;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意志;有持久的注意力、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三是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是魅力学生的基础,有了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行为敏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阳光开朗,对未来充满热情,充满希望;心态平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压力;善于与人相处,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四是高雅的才艺。创新是魅力学生成长的翅膀,高雅的才艺是学生人生的升华。让学生拥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书法、一项好才艺、一种好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培育魅力学生,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课堂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引导青少年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二是积极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阳光体育、阳光口语、阳光随笔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使每名学生都能具备一至二项体育和艺术特长。三是深入开展三年爱县教育活动,通过“文明小标兵”评选、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爱,爱家乡。

(五)塑造魅力校园,实现校园环境大变样

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魅力教育的开展,积极推动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和评价革命的开展,构建学校特色发展体系。各学校要在全面落实“十个一”和“社团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特色”项目的打造,通过学校的环境氛围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等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创新,建构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凝炼独特的学校文化,创建魅力校园。

1、凝炼学校的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各学校要充分挖掘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学校的传统,准确定位学校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学生特长培养等方面鲜活的、独特的经验或做法,选择具有校本特点并优于他校的特色领域。各学校要将传统与创新充分融合,形成特点突出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特色,凝炼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2、构建学校的静态文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的设计、命名做到有创意,整体和谐而保持特色;学校墙上要镌刻校训与学校精神;校园内设置橱窗、板报、宣传栏,将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思想,包括特色教育活动、师生个人典型事迹、优秀教学成果等进行集中展示;制定具有个性魅力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报,并解读其内涵;设计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人文性标语、宣传画;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介绍标志,提醒学生爱护花草,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之,要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弥漫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

3、激活学校的动态文化。在全面开展“十个一”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组建如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剪纸、科技、文学等社团,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积极推进校园集体舞和大课间活动,办好每学年一度的艺术节和运动会;适时开展元旦、春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联欢活动、报告活动、讨论活动、参观活动、演讲活动、制作活动、公益活动等,使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再造氛围

1、各学校要及时召开推进魅力教育创建工作动员会,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推进魅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动全体教师,强力推进,唱响魅力教育主旋律,迅速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2、各学区、各中小学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推进魅力教育创建活动具体方案,做到有思路、有内容、有创新、求实效。通过推进魅力教育创建促进实际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展现教育魅力。各学区、学校把魅力教育创建情况及时报局推进魅力教育办公室备案,作为对各单位创建活动考核的主要依据。

3、开通魅力教育网站,印发《魅力教育》专刊,利用现代媒体构建交流平台,加强对学校魅力教育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通报;建立魅力教育积分排名榜,大力营造声势,让全社会都关注魅力教育。

(二)严格督导,突出实效

1、建立合理考评机制。制定魅力教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实施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考评机制,对于各单位开展的魅力教育创建情况,做到月月有评价、有考核,形成过程性台帐。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2

【关键词】魅力课堂文化建设 民主 合作 生动 高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37-05

“魅力”(char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礼物”,其最早被应用在基督教的《圣经》之中,表示一种圣灵、神秘的精神。我国知名学者李建忠认为,魅力是由人的综合素质产生的,并能够吸引他人主动完成任务的一种感召力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者首次提出了“教师魅力”(charm of teachers)(Dunham,1965;Swanson,1974),但中外学者对教师魅力的概念并未达成一致。

针对魅力课堂的研究越来越多。课堂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范围内,以达成一定的学科素养为目标,以相关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孩子智慧发展的场所。而魅力课堂需要智慧师生在民主、合作、生动的环境中营造生成。

目前学界对“魅力课堂文化建设”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我们研究的空间较大。笔者认为魅力课堂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堂环境、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取向、师生魅力、课堂魅力和教学魅力等。学生热爱学习是基于内在兴趣和需求的推动,形成内驱力,成为一种生命成长的需要,这为教师实现高效教学指明了方向。

“魅力课堂文化”的打造,要从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思考入手。校长的引领、先进理念的学习、教师的综合素质等,都对打造“魅力课堂文化”有较大的影响。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目前进行的“魅力课堂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去发现、唤醒和开发人的内心世界巨大的、无限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引导和培养他们向着人生的目标前行。

一、民主是魅力课堂文化建设的前提

课堂教学离不开民主,民主可以促进平等与和谐。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宽容学生,鼓励和欣赏学生多元化的见解。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拘谨,积极主动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激发灵感,得到智慧。魅力课堂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具有个人魅力,这是一个魅力生命去引领更多魅力生命的过程。民主具体体现在学校领导与中层管理者之间、中层管理者之间、中层管理者与教研组之间、教研组与备课组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个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彰显了魅力,上述多个层面的民主会促成系统智慧和系统魅力的形成。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一所学校的校长就相当于“车头”,车头起引领作用,一个好校长是成就一所好学校的重要因素。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管理者,也是教师之师。校长教学领导是校长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系统,通过规划教学发展目标、制订课程标准、管理课程和教学、视导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督促学生进步、提供教学支持系统和发展教学文化等领导行为,在结合民主与合作、开放与交流的基础上,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动态过程。[1]校长民主治校,引领魅力课堂文化建设,体现校长的领导力和魅力,提升中层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执行力和魅力。

(一)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各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体现了民主的意识和团队魅力,对同一个课题共同进行探讨,在备课过程中各位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最后形成统一的教案。统一的教案里面吸收了各位教师的想法和建议,体现了各位教师的智慧。教师参加赛课准备阶段,学科组教师都会对参赛教师的教案、课程设计、试讲课堂进行认真评价,提出建议,让参赛教师对教案、教学设计和课堂环节进行完善,学科组教师再对完善后的教案、教学设计和课堂环节提出中肯意见,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在民主的氛围中帮助了参赛教师,也提升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和评价能力。

比如高中语文教研组正在实践的模块合作教学模式,每位语文教师负责一个模块教学,专攻模块,上完所有班级,改变了传统的一个教师只带某几个班级的授课模式。每位语文教师的研究专长不同,通过这样的民主分工,可以更好地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闪光点。模块合作教学充分体现了高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和魅力。

(二)教学过程彰显民主

尊重是民主的前提,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首先要给予他们起码的尊重,要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认知倾向、人格和意志、个体差异等。[2]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分享收获和心得,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讨论问题和交流意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课前会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课堂中展示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小组之间相互辩论,激发出思想的火花,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提出来,即问题生成。教师在学生辩论后进行点评,这一过程既有生生合作,又有师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彰显了民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能够进行愉快的情感和智慧交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做到教学相长。[3]

〖教学案例〗

××政治教师:请各学习小组展示自己对就业问题的探究。

A学习小组代表:展示就业容易。

B学习小组代表:展示就业艰难。

C学习小组代表:就业容易的原因分析。

D学习小组代表:就业艰难的原因分析。

各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再认识就业问题,得出各自的结论(生成)。

政治教师:进行点拨,要做好就业的准备。各小组最后形成共识:就业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实践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等。

(三)学科教研组集体评课

学科教研组会对每位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进行民主评议,由全体教师对课堂进行评价,指出教学中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即生成团队智慧,体现了团队魅力。

〖教学案例〗

××高三历史教师上工业革命的复习课。

××老师评课:优点是教学导入自然,教学过程顺畅,讲练结合。有待改进之处是注重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忽视了知识的横向联系,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没有关注别的国家和地区。

××老师评课:优点是知识归纳较好,用表格的形式对三次科技革命进行了梳理,比较关注学情。有待改进之处是在评价工业革命时视野偏窄,用多元史观进行多角度分析更好。可以用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多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老师评课:优点是语言简洁,课堂互动充分。有待改进之处是要适当增加材料分析,突出史料教学。

二、合作是魅力课堂文化建设的形式

合作是打造魅力课堂文化的形式和策略。合作表现有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合作学习开拓了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教学互动理论,创新了教学组织形式,凸显了教学的功能,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4]

(一)师师合作

1.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评课。各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评课是师师合作的表现形式之一,在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过程中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合作可以让教师对课堂进行全面思考,进行探究。教师合作展现了团队意识,在合作中集思广益,相互提升。学校各个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在每个学期或者每个学年度都要上一节公开课,这个活动让每位教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集学科组的智慧去上好公开课。语文教研组模块教学加强了师师合作,只有教师之间合作才能顺利开展知识模块教学。语文教研组、备课组根据语文教师的兴趣和优势进行模块分工,从宏观角度看,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从微观角度看,有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等。一位教师负责一个模块,负责全年级的这一模块教学。这既可以让学生接受平等教育和优质教育,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数量。师师合作可以促进学科教研组的和谐和进步。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历史教研组等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教研组。

2.教师课堂文化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包括课堂文化研究、课堂策略研究、课堂合作与课堂效果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既有具体分工,又有合作。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科研水平,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学习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科研意识,为以后到高校进行学习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课堂文化建设需要同一学科教师甚至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3.师徒结对子。学校对师徒结对子活动非常重视,已经成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师徒结对子促进了学科教研组的学习氛围,也继承了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传统。通过师徒结对子促进了教学相长。通过师徒共同探究学科组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师傅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徒弟虚心向师傅学习请教,教学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近几年师徒结对子活动中涌现出多对优秀对子。

学科组的师徒结对子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对子,一类是班主任管理对子。通过师徒签订协议,规定了师徒各自的义务。青年教师拜教学经验丰富和班主任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师,师傅毫不保留地与徒弟分享教学经验,经常去听徒弟的课并及时进行点评,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学校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师徒结对子仪式和优秀师徒对子表彰活动。师徒结对子活动对于教师之间合作和学科组合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年轻教师对此项活动感触很深,经过教学师傅或者班主任师傅的指导,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师傅们之间和徒弟们之间还会形成良性竞争,这项活动促发的良性竞争对学校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师徒结对子活动对加强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4.“青蓝杯”教学竞赛活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每年举行一次“青蓝杯”教学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打造了教学水平提升的平台,也考验了教学师傅的指导水平。为了比赛,师徒在选课、备课、磨课、评课、赛课一系列过程中集中了他们的智慧、凝聚了他们的汗水,加强了他们间的联系,加深了师徒间的友谊。合作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学科组教师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教学竞赛的好成绩。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很难打赢一场战役,同样,教师没有合作意识,很难在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青蓝杯”教学竞赛活动反映了教师之间的合作魅力,也为青年教师们参加市级、自治区级、部级教学竞赛取得较好成绩、展现个人魅力奠定了基础。

5.“沛鸿名师”展示课活动。“沛鸿名师”是学校各个学科组的精英,有的是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有的是南宁市教学骨干。学校定期邀请“沛鸿名师”上展示课,传授教学经验。“沛鸿名师”也在上课之前集思广益,让学科组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提出意见,并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这项活动也体现加强了学科组内的师师合作,也洋溢着名师的魅力。

6.校际课堂教学视导。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每年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南宁市教育局、南宁市教科所组织的全市中学课堂视导活动。校长等校级领导亲自带队参加视导活动,到被视导学校听课、上课、评课。这项视导活动以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为主,被视导学校含市区学校和县城学校、农村学校。参加视导活动让本校教师既学习了别的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领略这些教师的教学魅力,又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二)师生合作

1.学生课堂吟诵。学校语文教研组高度重视学生课堂合作学习,多次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诗词诵读。比如,秦中慧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多次参加中华经典和诗词吟诵比赛。她到江南校区任教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吟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带领学生参加南宁市经典诵读比赛并获一等奖,展现了师生的集体魅力。师生课堂吟诵的效果激发了语文教研组其他教师去组织学生进行吟诵的积极性,学校还组织了冬至古诗吟诵比赛。南宁市教科所领导对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富有魅力的课堂吟诵文化予以高度评价。

2.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学生把课堂中展现的魅力凝聚起来,进行课题研究,把合作探究延伸到课外。课外研究成果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也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把综合实践课与学生的课题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合作意识、学术研究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课题研究内容比较丰富,有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学生不良行为研究、广西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现状、南宁市气温变化、南宁市交通拥挤原因、南宁市弱势群体分类、南宁市民消费现状、南宁市区少数民族分布状况、广西世居民族语言的现状等。学生们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带到课堂学习中去,让课堂贴近了社会生活。

(三)生生合作

生生合作可分为学生学习小组的组内合作、学生学习小组之间的组组合作、班级全员合作等。

1.组内合作。组内合作是指学生学习小组内的组员合作,组内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组内合作锻炼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分工意识和合作意识,为组组合作和全员合作奠定基础。这种合作既可以体现个人的魅力,也可以彰显了团队的魅力。

2.组组合作。组组合作是指学生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为了完成任务,学习小组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也要协助别的学习小组完成任务。这培养了学生们明确分工和协同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全员合作。全员合作是指班级所有学生的合作,在课堂学习中需要学生进行全员合作,没有学生的全员合作,整个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合作平台,培养了自己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争优意识。学生学习小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对教学也有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当堂解释时,会查阅资料或者与学科组其他教师交流探讨,然后才给学生讲解,这种生生合作同时也促进了师师合作,促进教学相长。

三、生动是魅力课堂文化建设的特征

教师要重视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个环节有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导入为例,一个精彩、有趣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奠基石,它可以安定学生的兴奋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便于师生更好地沟通互动。[5]生动建立在民主和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民主和合作,生动是很难实现的。沉闷的课堂会给学生产生压抑感,教师也会失去激情。生动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进行良性互动,实现高效教学。生动能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心灵相约的域所,使学生展现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在课堂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动活泼地发展。[6]教师的魅力和学生的魅力进行融合共生,教学相悦,课堂自然生动,生动的课堂必然蕴含魅力。

(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富有生命力和魅力

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如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师生的课堂生活变得鲜活、富有生机,课堂文化变得富有生命力和魅力。生动的课堂让师生感觉不到疲惫,学生把学习和探究当成了乐趣。师师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对智慧课堂文化的特征――生动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教师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凸显其鲜明特征――生动,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氛围中不再拘谨,而是大胆地表达、质疑、争辩。表达需要积累,质疑需要探究,争辩需要口才,学生在表达、质疑、争辩中生成了智慧,释放了能量。每节课堂都熔铸着教师和学生的魅力,闪耀着魅力之光。比如我们学校,针对“攘外与安内”这个问题,由历史教师和政治教师共同组织了一堂辩论课,题目叫《攘外与安内》。正方认为先攘外,反方则认为先安内。双方辩论代表都引用了大量的例子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精彩的辩论给出席辩论课的教师和学生们很大的震撼。最后历史教师和政治教师对“攘外与安内”进行了各自的解读和透析。这实际上又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深层次辩论,给学生展示了研究历史现象的多元视角,让学生耳目一新,收获很大。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课堂的生命力和魅力自然显现出来。

(二)动态生成的课堂富有魅力和活力

动态生成是新课改的重要概念,也是魅力课堂的重要体现。魅力课堂以民主为前提、合作为形式,使其更生动,更容易激发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要认真预设生成,面对学生的动态生成,积极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具有偶发性,稍纵即逝,教师需要进行及时捕捉,理性认识生成、睿智分析生成、巧妙升华生成。用教师的智慧引燃学生的智慧,启发学生挖掘智慧,诱导学生创造智慧,鼓励学生生成智慧,推动学生发展智慧,引导学生运用智慧。这一系列过程是生动的,要让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智慧交融在一起,使课堂变得富有魅力和活力。比如,历史教师谈到造纸术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探究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的生活。有的学生就提出在没有发明纸之前用什么写字,有学生提出在没有发明纸之前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这就是智慧,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历史自然变得有趣和生动起来。

(三)综合实践课程让课堂教学富有生动性和学术性

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认为教育不能脱离开社会和时代,学生要了解社会形势,把自己融入民族生活中。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助老敬老、助残扶贫、保护环境等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先生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和正确看待社会。[7]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魅力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实践,如进社区、敬老院调研、服务,到自治区博物馆参观学习,对雷沛鸿先生等名人故居的考察,进行南宁气象研究,进行南宁交通堵车现象调查研究,进行班服设计和民族服饰研究,开展民族语言研究,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举办“道德讲堂”主体班会活动等。通过以上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拓展了魅力课堂文化的外延。对雷沛鸿先生的研究体现了纪念性,对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民族艺术、民族现状的研究体现了民族性,其他各类实践体现了实验性、综合性、开放性。

四、高效是魅力课堂文化建设的目的

任何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最终追求的是高效,没有效果的课堂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会被淘汰。民主、合作、生动的目的是追求高效。高效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而进行的课程与教学的优化与创新。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在高效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是高效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8]魅力课堂的高效体现在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分层的知识建构和智慧的创新。具体而言,达成教学目标方面,重视了生成性与层次性;运用教学策略方面,重视了合作性与探究性;选择教学资源方面,重视了目的性与拓展性。

(一)通过魅力课堂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魅力课堂文化是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已经得到了广西教科所、南宁市教科所的认可和肯定。这极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通过魅力课堂文化建设,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幸福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魅力课堂文化建设中得以提高,多名教师荣获广西特级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园丁工程”A类学员、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教学骨干等荣誉称号。教师们在部级、自治区级、南宁市级各类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得奖项。教师在魅力课堂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魅力课堂文化建设有力推动着教师们去继续探索,追求课堂文化的更高境界。

(三)通过魅力课堂文化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育。魅力课堂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正确的理想信念、健康的心理、高超的技能,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魅力。魅力课堂文化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化。

(四)通过魅力课堂文化建设,中高考成绩进步喜人。近几年中高考成绩呈持续上升趋势,连续十五年荣获南宁市高考优秀奖。不少在学校初中部就读的学生考入南宁二中、三中后,经过努力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不可否认这些学生在初中学段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高考成绩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势头喜人,本科上线率已达90%以上。

(五)通过魅力课堂文化建设,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领导高度重视科研,积极组织申报课题。学校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了科研处。自科研处成立以来,学校科研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多项课题获得不同层次的立项,2013年获得立项的自治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共8项,其中4项为重点课题,1项为自治区级专项课题。其中宋宏宜老师主持的重点课题《南宁市政协“同心育才”工程实践研究――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为视角》得到了南宁市政协领导、爱心企业领导、南宁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当代生活报(教育・关注)栏目(2014年6月30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教师们在魅力课堂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校学生参加的机器人比赛表现突出,机器人团队赴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参加比赛并获得金奖。这项活动让南宁沛鸿民族中学走出了国门,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一所民族学校,非常注重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鸿舞团”艺术课堂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魅力课堂。温智淞老师悉心指导的“鸿舞团”参加部级、自治区级、市级演出并多次获得金奖,鸿舞团成员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自治区领导、南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这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广西中学新课改样本校,魅力课堂文化建设已成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魅力课堂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功能,展现了教学内容的深(下转第49页)(上接第40页)度和广度,体现了课程实施的适度和效度。魅力课堂文化建设让魅力型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立体三维目标,引起了兄弟学校的兴趣并前来观摩。不断优化和完善的魅力课堂文化建设,把学校的课堂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赵鑫.校长教学领导:职责、挑战与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8(2)

[2]刘云,夏勇.生命课堂源于尊重[J].教学研究 2008(24)

[3]黄立云.民族特色课堂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呼和浩特蒙古族初级中学为个案[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4]潘晓光.课堂合作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王贺文.如何营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J].学周刊 2011(4)

[6]宋瑜静.生本・生机・生动[D].西南大学,2009

[7]张少洁.雷沛鸿德育思想在当今教育中的现实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8

[8]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3B069)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3

学习是通过教授或体验而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或价值的过程,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精神结构的过程。“精神结构”,就是灵魂吧。通过学习,让自己原有的灵魂得以不断地在顿悟中推陈,不断地在洗涤中出新。生本,应该还是为学生“灵魂”即心灵成长而设计的教育吧。

一、没有灵魂的教育,“好学”会不会最终干涸?

纵观我们的教学设计,停留在“知识”与“技术”层面的痕迹占很大篇幅,教师们在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眼里关注的其实还是那些“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的孩子们,很少通过静态的知识呈现及动态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动手操作”等去关注所有学生最为本质的“灵魂”,那就是孩子的心灵是否真正走进这一学科的灵魂,从而真正地爱上它,达到与该学科“相看两不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境界。

有一个理想的教育境界:教师变一厢情愿的教学设计为“两相情愿”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生的灵魂因需要而“桃之夭夭”,因真爱而“灼灼其华”。

反观我们的教学课堂,我们的教学设计框架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吗?我们的教学设计之“装潢样本”符合学生智力需求吗?

当我们为学生设计一份“前置作业单”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这个“前置研究”的内涵与根本是什么?能否回答出“我是谁”的问题。它的根在哪儿?它的生命发展点在哪儿?它是不是真的让学生主动地去思维跳跃摘“桃子”,满足了学生发现欲与探究欲?

其二,这个“前置研究”准备让学生到哪里去?没有它,课前的起点是什么?有了它,课前的起点又是什么?

其三,“前置作业”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什么?是否能回答“前置研究”与“课时目标达成”的关系?

前置作业应该是充满新奇的,充满挑战的,里面应该藏着满满的发现与期待,里面应该含着浓浓的兴趣与疑惑,这份作业的魅力值是否该由学生说了算。

在二胎政策放开之际,当孩子们发现“孕”“育”“胎”等充满趣味与文化味的汉字故事时;当孩子们在阅读中发现了情节铺设的“悬念点”“矛盾点”“波折点”,发现了作者的情感、人物的心理和时代背景有着关联时;当孩子们因细腻与敏锐地观察,发现了旁人没有发现的现象与细节时;当孩子们因课本剧的排练着急地编写“台词”、熟悉台词时;当孩子们因“辩论会”上的唇枪舌战积极地收集论据时;怎会不琢磨语文丰厚的文化魅力,怎会不投入语文学科丰富的实践力?

当孩子们用直观的导图分析出几种解题思路时;当孩子们遇到障碍,百思不得其解时;当孩子们发现了数学里面的化归思想、优化思想、函数思想、极限思想时;当孩子们集思广益,整理出“条条道路”,课堂上准备“齐通罗马”时;想想看,他们又是带着怎样的欣喜与期待走进数学课堂?

所以,设计方案如果学生不买账,我们花尽多少心思也不会赢得“芳心”。当这套方案给足了学生“玩”“演”“斗”的空间时,我们发现,孩子们会在玩闹中爱上这门学科,会在“读书”“辩论”“观察”“访问”“听评书”“说相声”“演剧本”中慢慢体验语文学科的本质与魅力,会在“斗智”“斗勇”中推陈出新,常学常新,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价值与魅力度。

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爱的教学,“好学”是不是只是“形”的策略库?会不会勾勒出“魂”与“神”的智慧图。“好学”的设计会不会干涸呢?

二、没有情感的教育,“好学”会不会走样?

教师应提升学科魅力与自身魅力的双指数,应亲近学科之根本、亲近学生之生命,这是最真最美的情语。学生的灵魂因亲近学科根本而生智,因亲近生命脉搏而跃动。

教师找到教材知识中学生的重难点、兴趣点、发现点、探究点、链接点、拓宽点、障碍点,找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倾听点、表达点、思辨点,找到其魅力点、亲近点与学生的渴求点等,让学生因亲近学科根本而生智,因亲近学科的生命脉搏而跃动。

学生不爱本学科的根便是不知道这门学科的真正魅力!故上课走神,课下懒得写作业……提升学科魅力的指数就提高了教师的魅力指数!

体育学科因技能动作的规范娴熟、赛场上的健美身姿而魅力无穷,生命因健康而魅力四射;数学学科则因数感、空间、时间、直观、模型、推理、分析、运用、创新等意识走进数学思维的灵魂而博大精深;美术学科因设计美、想象美、创造美的养眼与灵动而让课堂流淌着别样的光彩……

学生因为喜欢才会真实地靠近,主动与积极地“放光”,因为仰望,才会自觉自愿地走进学科深处,探索其深邃、博大与神奇。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4

关键词:魅力课堂;研究背景;创新点

我们应该知道,教育应面对两个世界,一个是科学的世界,一个是生活的世界。从理性出发,教育必然走向科学的世界;从生命出发,教育必然走向生活世界。生活是生命的基础和展开形式,离开了生活就没有生命生长的基础,所以教育的生活构建不是否定科学世界的教育价值,而是为科学世界寻找生命的根基,使科学世界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基于此,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为受教育者生命价值的实现和精神的自我超越搭建多维的桥梁。

教育的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专业化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存在价值观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它赋予人以价值,并不断提高这种价值,使受教育者的生命更具有意义,更能为他人、为社会所接纳、所需要、所尊重。

一、“魅力课堂”研究的背景

毫无疑问,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分数论大行其道,从而使教育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轨道和学以致用的本质,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落到了“以考定学”“以考定教”“一考定成败”上来,从而忽视了教学在生命成长中的作用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体现“教学相长”的思想,难以落实“寓教于乐”的期望,也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理想。

(一)返璞归真:回归教学的原点

当今的课堂教学,多了一些浮躁,少了一些深刻,多了一些表演,少了一些朴实,多了一些形式,少了一些内涵,是虽然好看但不中用的课,如何使课堂既好看,又实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回归原点,为生命的健康成长输血打气,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从而打造出真正意义的“魅力课堂”。

1、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即“五重四化”:重基础,重个性,重能力,重创新,重品德;课程合理化,教法科学化,管理人文化,手段现代化。

2、“魅力课堂”应做到课堂教学中有三声,即笑声、赞扬声、惊叹声。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竞争,是从孩子开始的。老师的心要与学生的心融在一起。优秀的老师应该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课堂是学生进行人生实验,知识积累,经验交流的场所,所以老师应鼓励成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最终成为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的人。课堂则应该成为融生本课堂、生态课堂、生成课堂和生活课堂于一体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灵动的课堂。

3、要树立欢乐课堂观念:老师改变传统上课严厉、严肃的形象,要和善慈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氛围,力争做到每节课都有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声(至少一次)。为教师精彩而笑,为教学情境设置而笑。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智,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高。学生只有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才会更主动,接受知识才会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4、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一味批评纠错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中要有美声。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老师要用激励之声来促进学生使学生进入教学的积极兴奋状态。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进步、学习创新和取得的成绩予以真诚地赞美,学生要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能赞美。这些赞美声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发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味。这样的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更为融洽,教学效果会更好。

5、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恹恹欲睡的感觉”,让学生时时处于兴奋中,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要有“惊讶声”。老师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有惊讶之举,这样课堂教学中就有“惊讶之声”。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孩子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发孩子的兴奋点,让他们发出发自内心的惊叹。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为此,教学回归原点,就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多一些实用价值,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生活乐趣,少一些枯燥乏味;多一些民主和谐,少一些话语霸权,思想灌输;多一些原汁原味的朴素,少一些人为设计的痕迹;多一些自然的生成,少一些机械的模仿;总之,课堂原本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该出错的出错,该出丑的出丑,该出彩的出彩。该出洋相的出洋相,不必刻意回避“缺陷”,不必过度美化“亮点”,从而,让课堂教学具有原生态的美,体现“遗憾艺术”的“遗憾”,能看到生命成长的轨迹,能体验生命完善的快乐,而不是让学习变得功利,让学习过程变成“摧残孩子身心”的苦差事。

(二)革新除弊:直面课堂教学的现实

在几年的研究中,虽然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广外人进一步去探索、实践、研究和完善,主要有:

1、认识不到位。第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不能搞模式化,这样易于束缚教师的手足。第二,一些教师对“导学议练悟”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也不准确。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5

    1.物理学彰显出科学给人类带来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目前人类可以把宇宙飞船开进太空,去探寻更多、更深、更远的领域,人这无不彰显出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人类能把宇宙飞船开入太空的基础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空气动力学知识,都属于物理学知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物理学领域的纳米技术开始发展起来,人类便可以根据需要对原子或原子团进行重新排列,制造出纳米材料,使人类文明有了质的提高。物理学的发展彰显出科学给人类带来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物理学魅力的有力体现,在人类社会中表现出巨大意义。

    2.物理学使人们能揭示出物质本质的奇妙特征。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运动规律的自热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可以小到原子、粒子,也可以大到整个宇宙,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物化成果使人们了解到物质的本质特性,认识到物质许多奇妙的特征。另外,物理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科学体现在它的研究对象上。从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再到今天的信息时代,无一不体现出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的地位。

    3.物理学的最大魅力在于魅力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发现。物理学魅力除体现在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史上外,物理学最大的魅力在于需要人们去探索,也就是说物理学的真正魅力在于物理学的探索性,人们在探索物理学知识和探索物理学魅力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体验才是物理学最根本的魅力所在。物理学的理论具有简洁性、抽象性等特征,连同他结论的奇异性可以把人们带入一种奇妙的境界。物理学理论的简洁性、抽象性和物理学结论的奇异性,能让人们在研习物理知识和实践物理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妙感觉[2]。

    二、物理学魅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能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角度分析,没有人愿意去学习那些没有用的知识,也没有人愿意去钻研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然而物理学的理论的简洁性、抽象性特征,结合其结论的奇异性可以把中学生引入一种奇妙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地钻研习物理知识。所以,物理学魅力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2.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印迹的人物,都是为物理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中学生在研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能受到他们精神的影响[3]。人们的内心都有成为有用的人的愿望,只是缺少引发它的条件因素。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物理学魅力,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做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

    三、如何打造物理魅力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具有巨大魅力的自然科学,物理学魅力对中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那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物理学魅力的作用呢?笔者基于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前提下,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很好地发挥物理魅力作用的建议。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活力;学习兴趣;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54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38

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程参与与全面发展。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能只是让学生从字词句段、主题思想等来分析优美的文章,而是要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互动与情感沟通,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富有生命的活力,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圣地。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焕生命的活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展现教师的魅力,吸引学生

教师就是学科的代言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与形象就是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与形象。因此,要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快乐学习,就必须要改变教师的形象,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1.展现教学的魅力。教学不是照本宣科,教师不是教材的复制者,而是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理组,开发生本课程教学资源,善于运用音频、视频等来向学生展现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形成独特的教学魅力,以此吸引学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对语文学科的喜爱。

2.展现人格的魅力。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形势下的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心理品质与情感水平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智慧型教师,更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展现特有的人格魅力,这样更能从心里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敬爱,从而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

二、发挥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

音乐是一门诉诸于人类听觉的艺术,不同于有声的语言,更有旋律感、韵律感,更有艺术的感染力,更能直击心灵,带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与体验。将音乐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能以音乐的艺术效果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为学生更好地阅读与理解文本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效。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来选取不同的音乐,用音乐来渲染教学,感染学生,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运用直观的画面,带动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初级认知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感受主要自于对直观事物与活动场景的直观感受。而语文学习中情感、意境并不是直接附属于文字,而是渗透于字里行间,学生往往难以从文字的阅读中体会到。这是此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为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阅读,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运用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图片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这样更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学生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7

关键词:祛魅 返魅 教师身份

今天,一股后现代思潮正迅速崛起,引发了人们对那些早已习以为常的诸多事物与观念的解构与重构。在这场解构与重构的运动中,西方的教育科学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钟启泉,张华,1999)。如果把探究普适性教育规律的范式的本质特征表述为“祛魅”的话,则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范式意味着教育开始“返魅”了。库恩指出:“科学范式的转换实质上是科学共同体世界观的革命”(库恩,1962),则教育范式的转换也将意味着这一共同体所共享的世界观的革命。世界观的变革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因而,需要思考的是:在这“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们该怎样定义自己的身份?

一、自然科学的“祛魅”与“返魅”:科学世界观的变革

“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前提直接促成了所有当代社会科学(杰弗里·史密斯,2000)”,所以问题必须首先从自然科学的“祛魅”与“返魅”谈起。

“科学在起源之时便与叙事发生冲突。用科学自身的标准衡量,大部分叙事其实只是寓言”(利奥塔尔,1984)。自康德将经验同理性分离起,现代科学走上的是以客观理性和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标志的道路。其目的在于从宇宙在自然法则的运动中了解宇宙的秩序,以造福人类。而秩序意味着确定性、条理性和不会出错的行为。于是,现代科学采用了一种“二元论”式的哲学观,将自然贬为不具有任何主体性经验与感觉的外在于人这一主体的附属物。于是自然“祛魅”了,继而关于自然的现代科学也“祛魅”了。

“祛魅”的现代科学导致的是一种机械论式的世界观:世界是由大量的彼此独立的终极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不具有任何形式的自决。由此,一切精神、价值和道德因素都被排斥在外,所导致的是今日人类社会业已泛滥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这些堪称现代社会的最大隐忧(查尔斯·泰勒,2001)。昔日和谐的家园正渐露她狰狞的面目:世界大战、核武器、物种灭绝、全球变暖、土地大规模沙化等等就是最好的表征。

要解决人类社会今日的诸多问题,并防止其继续恶化,我们必须摒弃这种“祛魅”的世界观。而途径之一便是试着从与复杂性和多元性有着不解之缘的后现代主义这一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这其中,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从科学的层面探讨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机械论的世界观──后现代的整体有机论(格里芬,1995):(1)一切事物都是主体,都有内在的联系;(2)所有的生物都是生命的核心,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3)整体包含于部分之中,部分被展开为整体。这种世界观重又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人同自然、整个宇宙的其它部分融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一种“返魅”的世界观,当自然科学以这种眼观去审视宇宙时,我们看到的将是“返魅”的科学,它能容忍复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和自然的神秘性。由此可见,从“祛魅”到“返魅”,标志着科学世界观的革命。

二、教育的“袪魅”与教师的身份

“祛魅”的现代科学寻求的是一种恒定的秩序,这种秩序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驾驭自然。移植到教育领域,则导致了教育对普适性教育规律的探寻,以使学校能以一种最有效益的方式为工业化社会提供大量技术型的劳动力。当教育把人当作一种工具、资源的时候,教育便“祛魅”了。典型的表现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吸取了行为主义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形成的曾风靡美国教育领域,后又波及到全球的“泰勒模式”──一种关于课程的普适性模式在教育领域根深蒂固的应用。

在这种大气候下,教育于是不再肩负其内在的价值,它只不过是一个工厂,一个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批量生产符合市场经济的“人才”的工厂。教育的意义消解了,个体的身份消解了,人们只有一个共同目的──掌握驾驭自然的本领,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曾经以“培养出掌握好宽容和理解艺术的国家公民这个开明、民主教育的传统目标,正让位于各种形式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惜一切代价争输赢。(杰弗里·史密斯,2000)”公共教育越来越产业化,造就的文明只是一个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畸形儿。

教育祛魅了,于是教学沦为了一种简单而又机械的“传递”工作,学生被看成了一个僵死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别人规定的知识按照别人规定的程序不假思索地灌进这个容器中。昔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在“祛魅”的教育中沦为了管理“教育空间”的干事,他们只需要掌握一点点计划和组织的技巧,像工厂里操作机器的工人,除此之外,再也无需其它的才干。

“祛魅”的教育观念大大简化了教育的价值,也大大简化了教师的工作。现代教育在一个以市场为逻辑的时代背景里陷入了两个极端的误区。极端之一是,无视学生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特征,把教学简化为传递确定的、不容置疑的一套脱离情境而必然是乏味的原理、原则、公式;极端之二便是,把学生当作“消费者”,教育则提供服务,教育工作者则是具体的服务者。前者之弊端早已成陈词滥调,但现代教育的具体实践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它的统治。而后者则是当前市场经济与所谓现代教育理念结合的怪胎,它直接导致的则是“个人主义”的盛行、教师的自我放任以及道德的沦丧。

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教师的身份本质上没有变化。如果的确存在某些变化的话,则是在后一种极端中他们曾经拥有的“权威”被消解了。在前一种极端中,他们是“管理者”,而在后一种极端中,他们成为了“服务者”。但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服务者,他们的工作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异,不同的可能是“灌输”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同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有很大的关系,借助这种信息技术,教师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简化为提供关于某一问题的网址集锦,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总之,正是由于现代教育的“祛魅”才导致了今天教育的诸多问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们在这种体制下,丧失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可能对学校负责,但他们不再对自己和社会理想负责。在这个经济利益主导的时代里,现代教育成为了市场的奴隶,继而人类都成了市场的奴隶。然而“教育应该服从于一种伟大的世界秩序,而不是个别人或集团的眼前利益。任何教育企业化,教育产业化的念头都只会让这个世界继续以它现有的方式恶化下去(杰弗里·史密斯,2000)”。我想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新的学习理论的促使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以及在后现代思潮的引领下,人们对于“现代教育科学”的反思使得教育正逐步走上“返魅”的道路。

三、教育的“返魅”与教师应有的身份

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阐述的那样,自然科学的“返魅”导致了人们世界观的变革。对于现代性的“祛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与不和谐的反思以及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们对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反思,促使了教育不得不质疑其过去所依赖的观念和实际的教育行为。这种反思在后现代思潮的引领下,使得教育的传统的内在价值得以凸显。正如怀特海所所言:“技术效率自身只能导向平庸和乏味。一个人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的知识,但却看不到‘日落的光辉’。为此,人所需要的是‘能够欣赏有机体在适当环境中获得无限多样的生动价值’”(怀特海,1925)。“这是一种超越技术理性而引入艺术的描述的、直觉的和隐喻的领域的各种智力价值观。(E.多尔,2000)”因而,返魅的教育重又肯定了那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价值观,那个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之时,其承载的价值观。

另外,教育的“返魅”还表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崛起上。建构主义虽然流派纷呈,但“他们都试图采用超越二元论的方式重新看待知识,认为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高文,2001a)”基于这种“新认识论”,教育开始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个人经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凸显个体的主体性地位,这是“返魅”的教育所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如果说8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具有浓烈的“皮亚杰式”的认知建构的特征的话,则于90年代主要受苏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的启示以及网络时代所提供的技术支撑而形成的有关学习的“情境认知”理论则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了学习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性研究上(高文,2001b)。正是把学习的“认知-建构”的本质纳入到社会和文化情境中,才使得个体的主体性身份必须在自然、社会以及文化情境中来界定的这种带有后现代整体有机论意味的观念凸显出来,这是“返魅”的教育最为核心的特征要素。

其三,教育的“返魅”最突出的表现还在于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宏观而言,课程研究的“返魅”表现为“课程理解范式”取代了“课程开发范式”,教学研究的“返魅”则表现为“平等对话”范式取代了“传递-接受”范式。微观而言,在以复杂性、多元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和神秘性为特征的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一股在后现代状况中去阐释课程与教学的热潮。“返魅”的课程与教学所呈现的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生态的、阐释的局面。在这里,课程不再是那一堆等待着被人去识记的“在那儿的事实”,成人的经验与孩子的经验、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社区文化与传统都将以一种复杂的关联性被真实地纳入到课程里。这是一种注重“课程质的丰富性的后现代课程观”(E.多尔,2000)。

以上文字简单阐述了教育从“祛魅”转向“返魅”的脉络,以及返魅的教育可能具有的关键特征。这些特征正使得教师的身份受到挑战。“现近的师资培训愈发围绕交互主体性、建构主义和生态学来组织教学(杰弗里·史密斯,2000)”就是最好的一种回应。

要解决“现代性”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必须依赖于教育,而教育能否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看教师能否从“现代性”的困境中走出,找回自己的身份:

首先,“返魅”的教育重又肯定了教师的那个古老的身份──传道、受业、解惑。因而教师必须是品性高尚、学识渊博之人,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使教育坚定地服务于一种更高的秩序,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其次,要求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课程以及教学决策中去。“返魅”的教育探寻的是情境化的教育意义。情境化意味着历史的观点、社区的文化传统以及关联性的成人与儿童的经验。因而教师的经验必须被纳入到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只有这样,教学就是对课程的基于理解之上的阐释学式的对话才可能实现。

其三,要求教师作为“教育鉴赏家(Educational Connoisseurship)(Andrew R.J.Yeaman ,Denis Hlynka & Jane H.Anderson,1996)”。在现代教育技术空前繁荣的今天,在提倡多元化和情境化的今天,可供教师选择用以对教学进行设计和实施的方案与理论已越来越多。没有一种普适性的方案与理论,因而教师必须能基于自身的经验,基于对特定环境的洞察,选择一种对于该特定情境而言是最佳的方案与理论。

其四,要求教师作为“阐释者”。“返魅”的教育确认了这样一种观点:“好的教学远不能被简化为技术,她扎根于教师的整体性与同一性身份(Parker.J.Palmer,2004)”。在今天的这种状况中,教学的艺术性本质已越来越被凸显,因而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是基于师生对话之上的对课程的创造性“阐释”。

总之,“返魅”的教育预示了教师的身份将越来越复杂化,但这种复杂性正是教师古老的身份价值的再现。然而,仅仅是理论上的趋势而已。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教师面临的是一个尴尬的处境。既如此,则教师如何应对?

四、一点建议:给夹缝中的教师们

今天的教育领域,理论同实践的分离日趋严重,尤其在我们国家,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实际之课堂并未见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或责怪于“体制”,或责怪于“教师”。怪于体制者,认为体制束缚了学校、教师的实际行为;而怪于教师者,认为教师不具备走出传统困境,实施新方案之能力。而事实上,体制扼杀了一批带着美好的教育理想走上讲台的教师的想象力,同时也为一大批得过且过的人提供了一个寄生的空间。对于这些经受了现实的熏陶而早已失去了身份的教师而言,如今他们正面临着双重的职责:治愈自身与世界的隔离感以便有能力去引导别人回家(杰弗里·史密斯,2000)。而治愈的良药通常是苦的。

首先,在这“祛魅”与“返魅”的夹缝中,教师应努力地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尽管在实践上仍然不得不遵循传统的规则,但理想、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它们赋予人类潜移默化地冲破体制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积极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教育鉴赏家,成为一个阐释者。

最后,教师还必须忍受现实与理想的不协调,忍受那些来自目光短浅的、粗鄙的“现代性”的诱惑。教师的天职在于奉献,好的教师通常是那些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课堂,愿意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成长的人。

所以,愿每一个教师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1999). 在东西方对话中寻求教育意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主编寄语. 1999.12.22.

[2][美]托马斯.库恩(1962). 科学革命的结构[M]. 金吾伦,胡新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1-122.

[3][加]杰弗里.斯密斯(2000).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 郭洋生.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1-149.

[4][法]让.弗郎索瓦.利奥塔尔(1984). 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 车槿山. 三联书店,1997:引言1-4.

[5][美]查尔斯.泰勒(2001). 现代性之隐忧[M]. 程炼.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14.

[6][美]大卫.格里芬(1995). 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 马季方.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1-43.

[7][美]怀特海(1925).转引自[美]小威廉姆.E多尔(2000).后现代课程观[M]. 王红宇.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2.

[8][美]小威廉姆.E多尔(2000).后现代课程观[M]. 王红宇.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0-214.

[9]高文(2001a).教育中的若干建构主义范型[J]. 全球教育展望,2001(10):3-9.

[10]高文(2001b).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 教育发展研究,2001(8):30-35.

生命科学的魅力篇8

读者可通过信件(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铜路3号课堂内外杂志社初中版・魅力评选收邮编:400013)、电话(023-63658969)、邮件()、传真(023-63659749)、网络(省略)进行投票,也可推荐新的候选人物和事件。

评选截止日期:2008年5月30日。魅力主角:邱实,男,15岁。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中隆中学原初二学生。

魅力事件:邱实因患肥厚性心脏病,自愿提出捐献自己所有完好的器官,他的感人梦想深深地震撼了本刊读者。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同学致电编辑部索取邱实的联系方式,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他创造生命的奇迹!

欢迎参阅:2007年1F号《直击花季少年邱实身体事件》。

魅力主角:广东省华立技工学校学生江敏等11名中学生(年龄均未超过18岁)

魅力事件:报名加入共青团广东省委关于制订《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立法小组,与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的法学专家一起共商法律。这也是我国首例未成年中学生参与立法。

欢迎参阅:2007年2日号《十八岁以前:我参与了立法》。

魅力主角:湖北武汉吴家山第三中学童灵馨、韩昕迪、张佳萌、王文英等92名同学。

魅力事件:92名同学共申请科技发明专利101件,其中15件己获国家授权。吴家山第三中学同时已为同学们专门开设“科技与发明”校本课,并在初一、初:年级中开设了选修课。

欢迎参阅:2007年3日号《一群中学生的发明“狂想曲”》。

魅力主角:“第三代青春文学第一偶像”郭妮

魅力事件:著有《麻雀要革命》、《天使街23号》、《恶魔的法则》、《壁花小姐奇遇记》等书的郭妮,是中国80后中第一位被国际出版界和世界读者认可的青春偶像作家。2007年4月,郭妮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她展现出了作为初中生读者们的知心姐姐最为亲和温婉的一面。

欢迎参阅:2007年4月号《邻家有“妮”初长成》。魅力主角:周琳,女,14岁,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

魅力事件:2003年,周琳因家庭火灾事故被严重烧伤,绝望的父母带她到北京乞讨以救治身体,乞讨中受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女博士陈瑞博的关注。2006年,陈瑞博将周琳带到美国波士顿治疗身体,一段在陌生人之间产生的不寻常的跨国感人亲情就此产生。周琳也用她的乐观与上进,开始适应起美国的全新生活。

欢迎参阅:2007年5月号《洋博士妈妈为我疗伤》。魅力主角:丁立人,男,15岁,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魅力事件:国际象棋棋协大师、国家一级运动员丁立人,参加第15届“李成智杯”全国少儿国际象棋赛,第4次荣膺该项赛事冠军。他同时还拿过学校数学、科学竞赛的一、二等奖,得过学校硬笔书法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获学校“阳光少年”的称号。

欢迎参阅:2007年5月号《把荣誉藏在书包里的棋坛④连冠》。

魅力主角:杨成兴,重庆复旦中学初二(7)班学生。

魅力事件:杨成兴从小最爱胡思乱想,一写科幻作文就拿全国大奖;从小梦想改造一切,曾把DVD毁了,把家里的阳台给烧了,极尽“破坏之能事”。他让父母头痛不已,但在老师、同学们眼里,其发明作品已获国家专利的他。是一位不折不扣、充满激情的“发明小狂人”

欢迎参阅:2007年6月号《杨成兴:16岁的发明家》。魅力主角:杭州市青春中学初三(1)班全体同学

魅力事件:在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周慧的指导下,全班同学集体创作校园青春励志小说《第33个同学》,以一个农村转学生的视角来讲述初三(1)班每一个人的故事。小说同时也响应了杭州鼓励“同在一片蓝天下,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构建和谐杭州、“做新杭州人”的倡导。该小说已由本刊面向全国独家连载,

欢迎参阅:2007年6月号《三十二位同学的(第33个同学)》。

魅力主角:陈韵正,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 Lange学校学生。

魅力事件:因为父母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所以陈韵正从中国转学去了美国。她的“留学’’生活非常丰富,初中没有期末考试,还去市长家做客,与老师一起在网上设计职业生涯,连经济课都是开“餐厅”、贷款“买”汽车!

欢迎参阅:2007年9月号《我在美国市长家傲客》,11月号《老师教袁“买”了辆雷克萨斯》。魅力主角:唐洁雯、尚本威郎(香港)、张曼月、董纪松、曹羽婷、张怡年、濮愫、陈逸轩、许逸骥等20名同学。

魅力事件:2007年8月26日,通过南京三中校业余电台的努力,唐洁雯、尚本威郎(香港)、张曼月等20名来自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地区的大中小学生。终于实现了ARISS,与宇航员克莱顿-安德森对话9分19秒,这也是中国青少年与国际空间站的首次对话,

欢迎参阅:2007年10目号《9分19秒:中国学生首次对话国际空间站》

魅力主角:李沐天,北京四中学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