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8篇

时间:2023-10-11 09:58:05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1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大数据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管理公共事务和发挥国家行政职能的公益性单位,其固定资产是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属于国家财产,因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国家财产安全、避免国家财产流失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扶持力度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随着各类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沿用陈旧保守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管理目标。在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大数据是网络时代下多种网络数据的集合,能在海量数据信息中发现数据的相互关联性,利用常规软件进行捕捉、集中整理,形成正确的判断结果。

1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应用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介入,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便捷。固定资产管理的采购、配置、折旧、报废等流程,均需按照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执行,这样才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现阶段,如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不到及时更新,就难以与时俱进,会对固定资产管理造成极大困扰。在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已经发生改变,需重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保驾护航[1]。1.2固定资产管理的应用流程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单位负责人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存在不重视甚至不管理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都是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固定资产无人看管、任意处置、随意购置的现象非常常见。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处置、报废等环节没有执行相关程序,损耗严重,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在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网络传送,经过整合后,能够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界面上全部显示出来。如果有不按流程操作的环节,将难以通过财政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核,需执行正规的操作流程,使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变得规范、完整。1.3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核算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放置地点零散、留存时间长等特点。大批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个部门,使用人员不负责保管,专职管理人员不能兼顾每一台设备的运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审批权限不分离,固定资产的保管和账务记录不分离,使固定资产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记账金额与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不符。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仅根据单位领导意愿在年底编制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没有结合财政制度和实际需要上报来年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金额,出现了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使用平均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造成每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固定资产在最初开始使用时期的磨损和最后使用时期的磨损程度不同。若每年按相同的折旧金额计提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剩余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2]。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计算机软件能够全程监测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存放地点等数据信息,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供更直观的依据,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管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账实不符问题。每年的损耗折旧程度不尽相同,需按照每年真实的折旧额计提折旧,从而有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1.4固定资产的监督审查与管理问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没有实行零基预算,为了完成上年度的购置计划,用固定资产剩余金额集中购置,这样容易造成超标以及重复购置,浪费资源。第二,在固定资产购置时贪图便利,没有选择价格合适的商品。大宗商品交易应该由单位领导签字并报上级机关审批,但部分单位领导往往自行作出决策,或者财务人员为了工作便利而没有上报处置。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仅关注总账与明细账金额是否相符,没有去现场勘查,不了解是否足额计提折旧,是否达到报废年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跟踪记录、固定资产存放、损毁等实际情况。做不到每月、每季度、每年盘点核查和日常监管及定期盘点[3]。

2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建立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指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入库、领用、转移、折旧、清理、报废等过程中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制度能正确执行政府的规定,把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高效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每个环节能安全顺畅运行。第一,利用大数据对固定资产的各项资料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类别、存放地点等信息通过软件集中归集,进而清晰显示在系统中。第二,加强对固定资产内容的管理,管理权限、设备购置、人员配备、资料存储等按模块进行区分。第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通过资产综合报表、资产折旧明细表、资产报废毁损报表、资产减少报表、资产明细查询报表、资产功能分类表等系统查询模块,对数据进行整合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人员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正确无误地完成数据统计,使大数据功能及技术得到有效应用。2.2改进固定资产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大、金额多、种类杂,需要完整明确的管理操作流程,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成本,合理降低固定资产损耗,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度。第一,购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录入信息库,每个固定资产对应一张卡片,卡片上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型号、购买年限、金额、用途、存放地点、使用人等,对相应的固定资产形成影像资料,登记录入数据库,减少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第二,通过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周转明细账、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账、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明细账,在计算机软件上形成基础数据。第三,在软件上升级管理职能,在月末、季末、年底自动生成数据报表,记录出库和入库信息,使管理人员明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折旧和提前报废的原因,降低管理成本,及时处置管理损耗,为规避管理风险提供便利,使管理结果更加直观。2.3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折旧、转移、报废等过程的操作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将固定资产每个流程的运行数据都记录到数据库中,管理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监测到所有数据的变动情况,保证数据完整无缺,继而提升固定资产的整体效益。第二,提高领导的责任意识,避免部分领导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严格按照财会制度执行政府采购任务,掌控每个环节,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利用大数据技术,把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实现全员管理、齐心协力、人人有责。第四,利用大数据技术,参照使用年限、磨损程度及时调整折旧率,确保每年的折旧额与具体的折旧值相符,折旧金额正确。第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监管,集中调配,降低固定资产的闲置率,严格监管员工调离时疏于盘点、清查、交接导致的固定资产流失现象,降低整体风险。2.4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大数据网络平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第一,基建、财务、监督、审计部门各有一套监管系统,并设有系统权限,设立相关管理员的密码,整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但是每个人的执行权限不同,操作流程也不相同,不利于数据共享。所以各部门应该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每一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二,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转移、报废等相关工作需取得相关凭证,手续齐全,各部门协同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把控各个环节,避免出现疏漏。第三,培养利用大数据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人才,建立大数据管理理念,熟练掌握系统操作界面和录入、核对、审核、报批等实际工作,关键岗位职责不同,责任人不同。第四,实行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信息流通,及时传递。在数据化建立过程中保护数据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妥善保管密码,避免非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入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固定资产管理的各责任人和各环节的经手人要签字确认,环环紧扣,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不得随意更改。

3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应尽快完善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调整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建立固定资产监督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家财产安全,让固定资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小清.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20(23):169-170.

[2]程志强,徐洁琳.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75-276.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统计;系统设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218-01

1 引言

资产管理系统在设计时也遵从了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将数据库操作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其他部分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时通过数据库操作模块完成。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等工作。通过对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功能的详细调查,大量资料的搜集,指导老师的帮助,从系统结构的组织,功能的实现,技术的要求以及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本系统的设计需采用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目标是实现一个C/S体系结构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了解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及参考相关的资产管理软件,完成对资产管理系统操作的相关模块设计与实现,包括用户登录、用户管理、相关模块设计和实现等功能。

2 系统需求分析

作为资产管理系统,首先要能够记录企业的资产状况,并且通常一部定的部门使用的,开发的资产管理系统除了记录资产本身的一些属性之外,还需要记录该资产隶属哪一个部门信息。

(1)开发的资产管理系统除了记录资产本身的一些属性之外,还需要记录该资产隶属哪一个部门信息;

(2)提供对资产进行分类的功能,即对一项资产系统应该标识其类别;

(3)提供资产管理功能,管理功能应包含对录入资产的审核功能;

(4)资产在部门之间被转移的情况,对资产的变更也应当在系统功能中;

(5)同时,对于各项资产,可以进行折旧计算,这有利于统计当前该资产的价值;

(6)资产中的一些设备会出现一些故障,工作人员及时报修与维修情况都要有记录。

对于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尤其是对像资产管理系统这样的数据的流量特别比较大的管理系统,必须满足使用方便、操作灵活等设计需求。本系统在设计满足以下几个目标:采用人机对话框方式,信息查询灵活、方便、快捷、准确、数据存储安全可靠。系统准确的标识录入的每一项资产之后,系统提供资产管理功能。管理功能一方面应包含对录入资产的审核的功能。 实现资产管理功能。实现资产在不同部门被转移的情况。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系统进行严格的数据检查,尽可能排除认为的错误。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易维护性和操作性。对一些价值较高的资产,它们的成本并不是直接计入当前月份的。实现资产的折旧功能。通过对一些典型的资产管理系统的考察,要求本系统有以下的功能:资产管理,资产变更,资产折旧,资产维修和资产统计功能。

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资产管理系统在设计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原则,整个系统由四模块构成,即系统设置,用户登录,资产管理,资产统计。其主要模块用例图如下:

4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表的关联

根据需求分析,系统中存在是实体应当包含有企业的部门,资产的类别及资产本身,此外,还应有维修记录及系统用户。通过需求分析也很容易了解到这些实体所具有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属性而言,资产是本系统的核心,所以在设计数据库时,资产被抽象出了许多属性,数据库中表之间也是以资产为核心展开的。

通过分析实体之间联系,我们知道:资产类型Type与资产Assets是一对多的关系;资产Assets与部门Departments是多对多的关系;资产维修信息Repair与资产Assets是多对多的关系。

4.2 数据表设计

对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环节。有效的数据取决于数据库的设计,而有效的数据管理则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选择。在进行数据设计时要注意一下原则:

* 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应有层次结构,数据自下而上逐层归纳、汇总。

* 数据结构必须规范化,必须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 必须保证对数据的安全性,对故障应有预防能力、保护能力和恢复能力以及对数据的保密能力。

本系统的数据库为SQL2000,定义数据库名称为:“Assets”。根据需求分析将论坛分为五个基本的对象:用户,企业的部门,资产的类别及资产本身分别用五章表来表示基本的数据实体,然后进行一些功能的扩展和完善,产生数据库中的其他表。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资产维护变的越来越困难,是在手工管理方式下,企业的资产管理会变的越来越困难,所以开发资产管理系统是必要的,这对于企业对自己的资产可以及时进行管理统计,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引性。

参考文献

[1] 宋坤,邹天思.明日科技Delphi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459-486.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3

关键词:国有资产;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构成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与日俱增。资产管理方式日新月盛,经历了从手工管理、单机系统管理、网络化系统管理的变化,如今,大数据的横行、数据共享的出现更是让管理模式踵事增华,本文就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的数据共享和对接管理进行讨论研究。

一、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对接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的资产管理者,统筹学校资产管理,业务通常包含了资产购置、资产入账、资产使用和资产查询四个方面,而资产购置与资产入账环节需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与财务管理部门密切关联。

(一)资产购置

在高校内,资产的购置涉及预算编制、购置申请,前者在财务管理部门、后者在资产管理部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普及与应用,这两个部门都有了日趋完善的管理系统,但不同部门间管理系统标准不统一,相互间自成体系,互不关联,导致数据信息差异。

目前,资产购置时,经办人员一般先到财务平台查询确认预算、然后到国资系统中申请购置。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物资购置完成后经费不足,无力支付的尴尬局面。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时间差导致,购置前查询预算充足,但申购过程中,财务平台预算发生变化,国资平台未及时获取更新,购置结束后才发现预算已超支;二是经费本不一致导致,经办人在查询时确认了财务平台上A经费本有预算,但在国资平台上申购时错填成了预算不足的B经费本。

这两类原因,本质上都是由于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上数据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两平台间建立密切的藕合关系,进行动态互动,实现数据共享、同步,迫在眉捷。

跨平台间实现数据迁移,消息中间件是一个很好的工具,鉴于业务系统常常使用Oracle数据库存储数据,自身拥有完善消息传递机制的ActiveMQ消息中间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财务部门管理的各项目明细预算数据作为数据源信息,发送到ActiveMQ中间件,当某项目明细预算发生变动时,数据源上的触发器将数据变动信息通过JMSSender发送给ActiveMQ。然后目标数据库即国资平台关联的数据库,从数据源列表中订阅需要同步的同构数据,通过JMSReceiver接受来自ActiveMQ更新信息,实现同步。(见图1)

就资产购置而言,将与资产相关的财务预算信息与国资处共享,在国资平台上进行物资购置申请时,可以对关联项目的财务资金预审,预算满足需要,同时符合国资管理部门其他审核要求,则审核通过,并根据预扣机制,对采购资金进行冻结,保留经费额度,防止采购过程中资金被其他经济活动占用。冻结的“专款”保留,直至物资采购完成,资产入库并在财务报账完成生成凭证后,冻结的经费额度自动取消,转换为实际支出。

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的对接管理,让国资管理部门能严格按照项目资金情况对购置过程进行精细的财务预算控制,有效避免物资采购验收完成等待付款时才发现预算超支的情况发生,提高管理水平。

(二)资产入账

1.报销

物资设备购买完成后,通常会在资产管理部门打印固定资产卡片,然后到财务部门报销。如今财务相关的各类软件发展日益成熟,多数高校都引入了网上预约报销系统,将国资管理部门软件平台上的资产入库信息如购买的物资名称、型号、金额等,自动及时的传送到财务平台上的网上预约报销系统成为形势所需。利用前文所述同一套平台同步机制,即可达到同步数据的目的。资产入库信息进入财务网上预约系统后,完善相关负责人、管理单位签字盖章等手续。财务人员根据收到的材料,从后台核算软件调取具体内容,自动生成智能凭证,对该笔业务进行预处理。

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在此处的对接管理减少了两部门协同工作中资产信息的二次录入,既减轻了工作量,又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对账

资产管理部门关注资产、财务部门关注账务,但对于学校而言,二者皆重,且需达到账帐相符的要求。传统方式下,通常需要定期将来自两个独立系统的数据手工对比,时效慢,效率低,易出错,难以保证账帐相符。若将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对接管理,则可以在两系统间建立中间库,同时保存来自两部门的信息,再利用软件自动进行核对比较,及时,高效,准确率高。

使用中间库的模式通常会选择ETL (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ing)工具来对数据进行抽取、交换和同步。ETL处理数据源时可根据时间戳和效验码先筛选目的数据,有效提高效率,且对平台和数据源的支持都相对较高。(见图2)

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的中间库对接管理中,国资部门完成入库手续时,将入库信息如物资名称、型号、金额、关联项目代码等信息传送至中间库,接下来财务部门报销做凭时,财务核算系统从中间库调取对应入库信息,做账后,凭证信息如科目、金额等返回中间库,两部门数据在系统进一步完成实时核对,达到账帐相符。

中间库自动对账系统代替传统手工对账模式,能极大提高对账效率,减少人员工作压力,有力的促进账帐相符。

二、面临的问题

高校财务一般都是物理隔绝的内网,然而平台对接势必涉及与其他平台的联通,系统安全管理的风险与压力必然大大增加,网络病毒、软件故障、操作失误等都极易导致财务信息的泄漏、被篡改。因此,提高安全技防水平事关重大,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系统在设计开发时应注重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病毒破坏或黑客攻击,另一方面还应加强日常防护,如:身份认证、通信安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病毒防范、权限管理、硬件防护、及时备份等。同时,对系统管理员专业的计算机维护经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资产管理除了房屋建筑、设备、软件、动植物,还涉及到低值易耗品,若管理部门对低值易耗品的申购、入库未纳入国资平台,那势必导致与财务平台数据不一致。对此,可先采取将低值易耗品独立出来,单独对账的方式,或批量导入国资平台,保持与财务平台一致。

三、结语

高校的国有资产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平台与国资平台的对接,有利于优化资产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管理水平,使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资产的使用涉及到各归口管理部门,如学院、部处、场馆、后勤等,将国资平台与协同部门间进一步建立对接,有机整合,对建立高校统一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平台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黄小敬.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J].学术论坛,2012(5):196-199.

[2]拾以婵.财务软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5(8):160-161.

[3]王君德.大连医科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

[4]张亘铸.天翼高校资产管理平台的分析与设计[D].复旦大学,2011.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4

【关键词】 ERP系统 固定资产 准确性 核算

前言

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将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现有的浪费现象,并提升资产利用率,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1. ERP系统的含义

ERP系统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Material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目前,企业使用的ERP系统主要包括五大模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资金管理(FI/CO/TR)、大型项目系统(PS )、物料管理(MM)、销售分销管理(SD)和物资供应管理(MRO),其中财务模块包括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资金管理(TR)以及大型项目系统(PS)4个子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是财务会计子模块下的一个三级模块。

2. ERP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优势

ERP系统是一套以生产、计划、物流为核心的集成性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核心的经营管理系统,是企业主要经营业务集成的信息平台。固定资产管理是其中一个分支模块,通过ERP强大的系统工具,可以实现以下固定资产管理功能:

2.1能够自动生成凭证和主要报表,提高工作效率

ERP系统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无缝集成一体,达到了物流信息与资金流信息的集成,使得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在ERP系统中,固定资产的凭证是通过在系统中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操作触发系统自动生成的,同时可以自动生成系统中已经设计好的报表。相对于传统的记账方式,实现了实时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仅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大减少了人为错误和遗漏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事后记账造成的数据信息的滞后。

2.2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流程管理

ERP系统是一套集成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业务流程设计实现了资产业务的全流程管理。ERP系统通过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与出库、计提折旧、内部调拨、报废、出售处置等各环节的及时跟踪处理,实现了资产从购入开始到资产退出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

2.3实现了全面的固定资产信息查询

ERP系统为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提供了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存储了庞大的数据信息,涵盖了固定资产的全部信息。从广度上看,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主数据均录入了系统,真正实现了一级核算。从深度上看,每一条固定资产主数据囊括了其所有的管理信息。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成本中心(决定折旧费用的归属)、所在地点、经济用途、技术状态、资产类别、主要技术参数、使用单位、制造商、使用年限、折旧码等,通过资产主数据还可以查询其发生的任何业务变动。这些信息的集成,可以帮助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方便快捷地查询固定资产信息,实现了数据共享。

2.4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码保证折旧计提的准确性

ERP系统能够根据维护好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码和使用年限、资本化日期,准确地计算出每条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资产管理人员每月运行计提折旧的事务代码,系统会自动计提每条固定资产的折旧,并根据固定资产分类、成本中心生成折旧计提的会计凭证,将生成的费用分摊到每条固定资产对应的成本中心,完成了费用的归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ERP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折旧预测功能,能够快速地模拟下月甚至下年度的资产折旧,为企业成本预算提供了准确的测算信息。

2.5实现固定资产购置费用的控制

ERP系统通过投资订单功能和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将固定资产购置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投资订单功能是对每项在建工程实施投资定单管理,通过对投资订单下达预算额,达到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部门对在建工程费用支出设定上限,在费用支出达到设定的上限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信息,提示操作者预算快耗尽;当费用支出超过预算时,系统不再允许会计凭证过账。项目管理模块是对投资订单功能进行了深化和细化,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下达项目的明细预算,实时控制项目的进展实施情况,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严格控制在批准的项目预算范围内。

3. ERP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局限

现行的ERP系统已经实现了线上固定资产数据的增加、减少和修改等信息的录入和核算功能。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与现场管理职能所需的数据信息大多数仍在线下手工采集,且ERP系统中的资产主数据未能与事物资产建立有效关联,因此,难以实现ERP系统数据根据实物资产的变动进行及时更新,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4. 完善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建议

为完善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功能,实现ERP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4.1集成固定资产主数据与设备主数据,实施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

将固定资产模块与设备维护模块关联起来,使固定资产与设备主数据一一对应。通过两模块的关联可以方便使用者清楚地查看到该固定资产由哪些设备组成,以及设备的性能、位置、功能信息等,让企业各级资产管理人员从中找到可利用的固定资产信息资源,进一步实现企业资产、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

4.2利用条形码技术,真正实现帐实相符

采用条形码技术中已成熟的方案,将条形码识别、数据传递、处理、输出与ERP系统进行实时交互对接。取消手工书写或普通打印机打印的固定资产标签,在原有固定资产编码的基础上,用条码符号把固定资产编号表现出来。使用专门的条码打印机打印出特殊介质的标签,作为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借助具备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终端,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ERP系统中,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将系统中更新以后的数据下载到手持终端中,以便在现场进行查询和调用。条形码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实时维护ERP系统内的资产主数据,及时发现错误,避免设备漏检、错检,将错误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财产清查时盘点效率低、盘点时间长等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账实一致。提高管理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好ERP系统,不断完善ERP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功能,使ERP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更好地相结合,必将促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J]. 特钢技术, 2006, (01) .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5

关键词: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物联网 二维码 RFID 应用设计

1前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二维码及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将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应用到IT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建设一个对IT固定资产管理自动识别、智能管理的先进、可靠、实用的数字化平台,高效地实现对IT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和存在状态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资产的使用效率, 能有效的提高漯河卷烟厂对IT固定资产管理实时动态管理的能力,并为管理者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势在必行。

2 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现有的IT固定资产管理错误率高、周期长、效率低、管理技术落后,相关部门无法及时进行信息化设备的优化调配,领导无法及时准备获取设备信息必要支持,这就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管理水平。

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搭建物理设备与设备信息化系统的桥梁,借助无线互联网络传输的功能,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协作资产监控管理环境,提高企业对IT固定资产监管水平,实现资产监控管理的设备智能化、内容全面化、流程规范化、操作痕迹化、监控实时化,是进行IT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解决方案。

3 系统总体设计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使用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具有远距离快速识别、高可靠性、高保密性、易操作、易扩展等特点,可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系统。

建立安全可靠地注册资产档案,通过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资产监管,合理调配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防止资产流失。有效、准确地对在线和库存设备资产的数据进行信息识别、采集、记录、跟踪,保证资产的合理利用。

利用二维码及RFID技术采集和GPRS无线传输功能,实现资产变动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一致,由后台系统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所有资产数据一次行输入,系统根据不同部门及区域RFID读写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资产状态分类存储(如新增、故障、调拨、闲置、报废等),最终用户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资产数据的统计、查询等操作。

4 系统设计方案

4.1系统整体架构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由前端数据采集层、前端数据处理层、数据持久层、Web应用层和客户层等共五个层次组成。

前端数据采集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由二维码和RFID读写器读取其射频辐射范围内的固定资产上相应电子标签的ID,并将读取结果送往前端数据处理层;前端数据处理层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该层读取数据采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经过过滤与处理以后通过TCP/IP网络发给数据库服务器,更新服务器数据库里的数据;数据持久层即数据库服务器,里面存储着所有的资产信息,在本系统中,该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Server2008负责维护。该层既为Web应用层提供数据查询与更新服务,也为数据处理层提供数据查询与更新服务;Web应用层主要完成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在本系统中,资产管理工作由后台Web服务器上的Web应用程序来完成。该Web应用程序一方面为客户层提供Web浏览服务,另一方面实现资产的各项管理功能;客户层面向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各种资产管理操作。

4.2硬件架构设计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硬件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各部门联网计算机、手持式读写器、固定式位置读写器、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资产定位管理机、固定式出入库读写器、资产报警管理机、报警装置等。本系统的资产信息、个人信息和部门信息等数据统一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它是整个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部署在Web服务器上,各部门联网计算机通过IE浏览器进行管理,如资产采购、分配、出库、归库、维修、报废登记等管理。

手持式读写器主要完成资产盘点工作,并把盘点结果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固定式位置读写器实时检测和记录资产存放的位置,它通过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与资产定位管理机相连,资产定位管理机获取相应的资产位置信息并实时更新数据库里的数据。固定式出入库读写器实时检测资产出入库情况,并控制报警装置,同时它也通过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与资产报警管理机相连,资产报警管理机记录资产报警情况并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

4.3系统平台架构

系统平台采用B/S结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所用到的资产信息数据库、部门信息数据库、资产知识库等数据均存放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维护,各用户所能进行操作的功能根据用户的权限而定。平台采用B/S结构的优势在于更加方便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对固定资产软件系统的修改只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即可,区域管理计算机上不做任何修改,大大减轻和系统的维护工作量。数据集中在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上,也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从服务器上随时取出的数据即是当前最新的数据,避免了以往的分散管理方式在不同计算机上可能保留着不同版本的数据,容易出现统计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4.4系统平台模块组成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照总体功能可划分为八个模块:个人信息管理、资产日常管理,资产盘点管理,资产定位管理,资产报警管理,资产查询管理,资产报表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

其中个人信息管理主要功能为:用户登录或注册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后都应有一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来登记和修改个人基本资料,如姓名、所属部门、职务等,存入用户信息表,系统管理员会根据此表来分配该用户的管理权限,资产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此表来为其分配个人固定资产。资产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资产采购管理、资产登记、资产分配、资产变更、资产调拨、资产出库管理、资产归库、资产维修、资产折旧、资产报废管理等十项管理操作,涉及资产从购入投入使用到报废退出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变化和状态。资产盘点管理主要功能是为了清查实际资产与帐面资产是否一致,对资产进行盘点,盘点任务管理由手持式读写器完成。资产定位管理主要功能是定位资产的去向。资产报警管理主要功能是防止资产非法出库导致资产流失,儿对资产进行监控。资产查询管理功能可以查询的信息包括登记资产、空闲资产、出库资产、维修资产、报废资产等。

5结束语

通过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漯河卷烟厂建立起统一的、有效的、实时的和流程电子化的资产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了IT固定资产管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大大缩短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时间,提高整个业务操作效率,大大降低人员管理成本,特有的大批量数据实时采集能力,缩短了统计和清查时间,增强了盘点的准确性,实现了在整个流通环节的跟踪,明确出错环节,实现了对资产的高效准确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项益民.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方案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

[2]孟晓明,基于RFID 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6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财务共享中心; 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2;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2-0130-04

一、引言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 1 ]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让许多企业在思考如何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与变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就是要打破传统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用业务流程取而代之,建立新的企业管理过程,从而能够在宏观上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当前,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应用是大型(跨地域的、多层级的)企业集团和国际企业集团正在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将集团内部所有财务活动全部实现共享服务,完全取消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二是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只将部分关键的财务业务分离出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于存在部分企业集团仍处于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与资产相关的信息要素分散在财务、计划、生产、物流运输等各个完全独立的系统,成为了信息孤岛,所以很难达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更加广泛,资产信息化更容易达成。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资产信息化,成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前提。

目前大部分集团企业的分、子公司以及智能部门所采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存在数据交换壁垒,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不能够精准交流,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现今应用较广的ERP系统主要是将财务系统与采购物流进行了整合,还没有达到企业对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的需求。所以,特别需要整合现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源,通过建设企业财务共享中心[ 2 ]对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对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实现监控和实时分析,提高公司资产的综合创效能力。

近年来,资产管理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都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学者的关注。刘俊勇等[ 3 ]对主营影院建设的DD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通过其实践得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同时取得管理层的支持非常重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落脚点不在管控上而在服务上等。钱大益等[ 4 ]从资产采购与管理等层面入手,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数据共享为目标,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整体构想与设计,并付诸实施,最终建立了包括资产采购、仪器设备管理、大型设备共享、房地产管理以及实验室管理的数据统一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并对每一个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描述。郎玲燕等[ 5 ]结合浙江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总线与服务总线渐进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总结了系统的建设特点。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资产管理的流程优化进行研究,还鲜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资产管理研究文献,而现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型、跨国集团企业对于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的需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借助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能够破除集团企业总部和子、分公司信息流交换壁垒,实现信息流无缝联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集团企业资产管理控制流程,可以强化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能力,提高资产的综合创效能力。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理流程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已经完成由陌生到认识、再到认可接受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由个体信息化向云信息化转型,既能提高对集团企业的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的效率,又能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图1是基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控框架模型,它包含云会计和大数据的技术特征,自上而下包括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业务层和基础设施层6个层次。

用户层主要是集团企业的决策者,还包括集团公司以及它们的子、分公司和相关的公司等,需要从应用层的财务决策方案中结合自身集团企业实际状况,按照最优原则进行选择。

服务层其主要任务是:对来自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利用、整合、分类(门户整理)和传递(基础服务),面向用户层集团企业的决策者及其子、分公司和相关干系者,根据他们的资产管理控制决策需求,构建如内部资产调拨决策、资产服务决策等方面的决策应用平台。

数据层其主要任务是:把与下游业务层关联的DBMS、File、HDFS、NOSQL等ODS业务由ETL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如Hadoop、HPCC和Storm等)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处理。以资产管理为框架体系,建立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多维度的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仓库。

基础设施层主要是软件和硬件环境支撑,基于云会计技术条件下,将传统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和安全等设备连接到云端,微观上可以为业务层各环节提供管理系统(采购、销售、生产和资产),宏观上可以从云端获得关联行业的数据,为上游的数据层、应用层收集所需资产管理控制数据。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理流程――以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例

资产管理一般包括存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企业的存货管理控制主要是存货需求与采购控制、存货入库与保管控制、存货领用与发出控制、存货盘点和处置控制四个方面。无形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使用与保护的无形资产处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构建控制,二是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控制,三是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控制。由于资产管理的内容范围较广,选择以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例进行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同时也是企业能够实现再生产和持续经营的保障。强化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挖掘其深层潜力提高利用效率,不仅对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必要的,而且是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路线与准则是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因此,流程的合理性是固定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纵观我国大中型企业大多使用ERP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其固定资产的流程与传统流程没有较大差异,o法满足大数据时代下追求流程创新、模式创新的现代化集团企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再造就十分必要。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购置流程如图2所示。

图2为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下面将详细阐述集团企业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包括购置申请、固定资产审批与购置以及档案管理等在内的核心环节。

(一)购置申请和供应商的确定

固定资产占比的提升是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固定资产购置的步骤之一是需要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在这一环节,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首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采购制度,选择正确的采购类别。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固定资产采购类别将与费用预算的项目直接进行关联。

分子公司的总经理首先根据固定资产采购要求,对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提交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进行确认。其次,由分子公司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人员填写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需要注意的是,请购部门可以利用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预算信息、公司实际需求情况和国家相应的政策,在筹资能力、投资回收期、净现值以及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合理的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在考虑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的财务与技术可行性方面,借助云平台可以获取相关数据,通过财务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结构;最后,结合获取的企业和市场情况以及综合类比,分析供应商的物流情况、信用程度、质量保障等要素,选择固定资产购置方式并确定供应商。

(二)固定资产审批与购置

分子公司的业务领导,即部门主管和总经理需要审核分子公司使用部门人员提交的购置固定资产申请,评估固定资产现有的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战略目标的实现;评估购置固定资产的风险。最后,再对是否购置固定资产进行决策。基于云会计平台,分子公司的业务领导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审批,其批量审批功能可以提高审批的效率。

集团企业可以借助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获取自身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历史数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和决策。另外,由于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是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在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固定资产请购流程下,需要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进行区分。如果请购的固定资产在预算范围之内,集团企业分子公司的部门主管将按照企业的相关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批。如果请购的固定资产超过了预算范围,需要通过分子公司的总经理室进行申请、审批。

通过分子公司审批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会进入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基于云平台数据对企业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合同的确定、推送合理交货时间、投保事宜和选择最优的付款方式等),对分子公司提交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批。然后,采购部会根据已经通过财务部审核的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利用云平台实现与供应商的采购信息对接,实时了解固定资产采购的物流、进程等信息,保障固定资产采购的效率和安全。在固定资产采购完毕后,将提交的固定资产验收单和相关单据至财务部进行采购确认。在固定资产购置的全过程,财务部会利用财务共享中心与银行互联,对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进行监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最后通过相关使用部门的反馈,对集团购置固定资产的配置效率进行评价。

(三)档案管理

固定资产档案是指作为固定资产的设备、仪器、仪表以及房屋建筑物等从规划、计划、制造(建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全过程,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字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签字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资产档案。其中设备维修技术资料是指设备安装、调整、试车、使用、维护、修理等所需的图纸、规程、技术标准、维修记录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固定资产购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档案管理,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当具备包括票据表单、影像和手写体的电子识别功能。同时,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感知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将上述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活动相关的数据,如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信息、采购合同、使用和维护信息、处置决策等,上传归档至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

四、结语

随着云会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集团企业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强化企业资产管理管控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将多余的、闲置的设备进行合理区分,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视为竞争力的杠杆。集团企业本身具有庞大的资产数量,分别在各个分子公司、基层单位使用,现实情况是很多资产的利用率并不高,资产闲置和资产处置不规范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管理弱化,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基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资产管控框架模型,可以把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的各类数据(如报告、质量监控、流程控制等相关信息)集中收集到统一的平台上,各个环节各取所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障资产安全和完整,优化和控制资产配置,防止超编、超标以及促进资产整合、调剂和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平,温艳好.基于云会计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24-31.

[2]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20-22,85.

[3] 刘俊勇,韩琦,杨笑玉.DD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5(6):32-35.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7302

1 资产信息数据治理现状

1.1 成立专项小组,明确责任

公司高度重视资产设备信息管理情况,成立专项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财务资产部、运检部、营销部、办公室、安监部、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专责及其负责人,采用集中办公的形式进行资产数据信息治理。

财务资产部职责:建立固定资产账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定期查核;会同实物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维护ERP中AM模块信息;指导县公司做好上述工作;

实物管理部门职责组织建立健全设备台帐、建立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维护ERP中PM模块设备台账信息;维护本专业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及ERP中PM模块信息的一致性(如运检部维护PMS系统设备信息,并保证两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指导县公司对口专业做好上述工作。

1.2 梳理业务数据信息,分析问题原因

从2009年成熟套装软件上线开始,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赣州公司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发现了业务部门设备实物台账与财务账卡信息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财务资产部组织运检部、营销部等主要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变电设备资产价值高、数量多,是影响赣州公司资产数据质量的主要设备类型,故以变电设备为例进行问题原因分析:

(1)设备创建时,未分主附设备。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一张资产卡片应与一台主设备对应,附属设备在主设备下的“附属设备”创建,不需对应资产卡片。但运检部之前在PMS创建设备时,有部分设备未分主、附设备创建。ERP中出显示的“一卡多物”中,已查出563条附属设备在“主设备”中创建。

(2)PMS与ERP的PM(即设备模块)模块数据不一致。其原因,一是PMS中数据传入ERP失败;二是在PMS中删除重复创建设备后,未在ERP中删除。而资产卡片必须与PM模块中设备对应,两个系统数据不一致,导致对应错误。

(3)资产与设备对应错误。即使在ERP中显示“一一对应”的部分,对应情况仍不理想,如避雷器的资产卡片与开关柜对应。

(4)用户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运检部有设备台账录入及时性的规定,用户工程完成验收送电后,须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设备台账的录入。由于实物已完成移交,运检部按规定必须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录入设备台账,且在“资产性质”一栏必须选择“局属”。如果运检部在设备台账录入时,“资产性质”一栏选“用户”,一旦出现故障,运检部无法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开具工作票。

(5)未及时拆分暂估大卡片。由于设备投运时,财务资产部预转资,创建暂估大卡片,但由于工程尚未决算,财务资产部无完整设备清单,只能根据设备管理部门需要零星创建明细卡片,但无法添加价值。

(6)设备“有物无账”,即实物管理部门有设备,但财务无资产卡片。由于历史原因或者通过大修等方式购入设备,有部分设备在运检部PMS系统中已创建设备,但财务资产部无法创建卡片与之对应。

(7)设备“有账无物”,即财务有资产卡片,但实物管理部门没有设备。原因有,其一,有部分设备,运检部在拆除设备后,并未对其进行报废流程处理,财务资产部与物资部未收到报废申请,导致PMS中已无设备,而ERP中仍有资产卡片;其二,运检部更换设备时,并未在PMS中重新创建设备,而是通过修改旧设备的参数使之变成新的设备信息,其结果是旧的资产卡片对新设备对应。

1.3 制定方案、规范业务数据

财务资产部根据分析出的问题及其原因,制定出业务部门数据规范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财务资产部对应的工作,协同联动将不规范数据逐个整改完善。

1.4 市县一体化管理,提升县公司资产数据质量

市公司总结经验,同质化推进县公司管理,主要措施有:

(1)组织业务部门对口培训。财务资产部组织运检部、营销部等部门对口培训资产数据清理的相关工作,对口讲解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及操作演示。

(2)按月对此工作进行评价考核。为提高资产设备对应质量,加强资产管理,市公司财务资产部每月抽取某个小分类,手工查看资产设备匹配情况,在市公司对县公司定性评价中另设一个指标――资产设备对应质量。对以前抽查过的类别,市公司会再抽查对应情况,以查看其整改情况。对未整改的单位,重复进行考核。

(3)对困难县公司帮扶。困难县公司的帮扶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到困难县公司现场帮扶,有针对性的查看资产数据;二是对口专责到市公司跟岗学习,学习市公司资产数据治理模式。

2 主要成效

2.1 资产设备对应率考核指标达到100%

通过对各业务部门设备台账系统与ERP系统数据之间的关系,及资产设备对应率指标的学习,公司各部门协同努力,确保资产设备对应率指标每月考核中达到100%。

2.2 市公司本部数据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匹配PMS与PM模块的设备数据,删除ERP中无效的设备台账1480条;梳理设备台账,在PMS设备中“附属设备”一栏中重新创建附属设备563条,并传递至ERP的PM模块;经逐条核对,已梳理出对应错误的变电类设备与卡片2569张,并正确对应。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本部资产设备实际对应率由2014年年初的51%提升到年末的87%。

2.3 县公司对应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通过培训、评价考核、帮扶等工作,县公司对应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例如再后续抽查开关柜时及配电变压器时,对应质量均提高到90%以上。

3 下一步工作措施或思路拓展

3.1 完善固定资产转资流程

对于已有固定资产数据治理,赣州公司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方法。为了防止“边清边乱”现象,财务资科部将对新增资产,特别是工程项目,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转资流程。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财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部门)提供的经现场盘点确认的资产清单和估计价值转增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根据决算金额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3.2 关注业务部门数据更新情况

目前,运检部的PMS系统因需升级为PMS2.0系统,其正处于原始数据录入中。赣州公司将继续跟踪其设备录入对ERP中对财务资产信息的影响,防止PMS在升级过程中打乱已整改的数据对应信息。

4 管理建议

4.1 完善业务部门设备台账系统与ERP数据传输接口

公司在治理数据时,因PMS系统与ERP系统信息无法顺利传输,而加大了工作量,虽然指定专人负责传输工作,但还是因数据传输不畅而影响了该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由省公司维护设备台账系统与ERP数据传输接口,以保证数据传输正确。

4.2 建立实物盘点信息系统

大数据与资产管理篇8

关键词:ERP系统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效率

一、引言

固定资产在各种经济体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经济体立足与发展的基础,又是保证该集体上层意识与集体文化得以升华和传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在不同性质的经济体中固定资产发挥的具体功能与权重不尽相同。如高校与企业虽都具有经济属性,保证日常收支与稳步提高员工收入都是二者的基本工作,但二者不同的社会作用决定了其固定资产的权重。企业是为了生产,高校是为了教育。二者向社会输出的分别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因此固定资产的权重在企业中明显高于高校。

然而,物质是精神的基石与支柱,对于目前社会环境下的高校而言,尽管其固定资产的价值虽低于大型上市公司的动辄上百亿元,而其固定资产所服务、影响的群体范围则超过企业。高校以教化一方为己任,因师生群体庞大,其内部也具有类似于社会的结构与属性。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为教学、管理、科研乃至师生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与核算,采用便捷、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使用效率,保护其功能上的完整性,实现保值增值。从而保障教学效率、提高科研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高校综合实力。本文以高职院校为例,探讨借鉴企业ERP系统细化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二、基于固定资产主数据的详细管理信息

2.1高校固定资产主数据的创建

ERP系统中固定资产的主数据即每一项具体的固定资产都是一条固定资产主数据,其中包括该项资产的所有管理信息。条目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计量单位、生产装置、成本中心、所在地点、用途、技术状态、技术参数、使用单位、产权归属、制造商、使用年限、折旧码等[1]。

因此,建立主数据之后,只要适时更新和维护,即可保证随时监控和查询全部资产数据。如,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可随时从ERP系统中查询实验实训设备属性、技术状态、是否闲置,以便合理安排学生实训实验、以及教师从事科学试验等,及时维护待修设备、更换报废设备等。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2]。

2.2 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

在ERP系统中,为便于管理,高校可按照固定资产性质将其归类如:房屋建筑物、公共教学设备、实验实训机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对外维修及检测设备、其它设备等。创建资产主数据时选择类别,后按时间顺序系统生成唯一性编码,使之与固定资产一一对应。同时设定折旧标准及输入项(必填与选填),从而保证数据完整。

另外,在现行的折旧方法中,ERP系统可通过每条固定资产主数据中“折旧码”来选择,以保证折旧码的广泛适用性。

2.3高校ERP管理与会计账目的自动集成

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如设立国资处等部门)和会计核体系。二者体系相对独立,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对固定资产明细所作的任何变动均需在会计系统中另行手工制作会计凭证。而ERP系统将旧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无缝对接整合,达到了物流信息与资金流信息的集成,使得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实时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仅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人为的错误和遗漏,还能对固定资产资金的来龙去脉进行掌握、追踪。财务人员通过对明细资产编号的购置、报废、计提折旧、转移等操作就能轻松实现总账科目金额的实时更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三、ERP管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业务及拓展

3.1 购置费用的控制

ERP系统具有控制预算的两大有效手段,即投资订单功能和项目管理模块。利用投资订单功能,在固定资产转资以前的投资可研阶段,为每项投资定一个投资定单号。通过对投资订单下达预算额,从而达到对固定资产项目的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控。

在支出达到预算的一定比例时(如90%),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信息,提示操作者预算快耗尽;当费用支出超过预算时,系统不再停止会计凭证过账。

而项目管理模块可对投资订单的功能进行了深化和细化,更适合管理大型支出项目。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下达项目的明细预算,实时控制项目的进展实施情况,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严格控制在批准的项目预算范围内。

3.2固定资产变动业务的操作

如前文所述,根据主数据的折旧码,在ERP系统中,资产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地完成固定资产的变动业务处理,包括新增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资产的合并拆分等。既可以针对单条的固定资产主数据进行购置、部分报废、全部报废,将资产价值部分或全部传输到其他资产上,也可进行批量处理,一次性完成数条资产的价值变动,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3.3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及预测

ERP系统能够根据维护好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码(即确定的折旧方法)和使用年限、资本化日期准确地计算出每条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资产管理人员月底运行计提折旧的事务代码,系统就会自动计提每条固定资产的折旧,并根据固定资产分类,生成折旧计提的会计凭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的准确率。

3.4 固定资产变动的全方位多角度追踪查询功能

固定资产管理在ERP系统中实现的目标是把传统的账务处理同发生账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反映账务的原值、净值、累计折旧等资金现状,而且可以追踪查询到资金的来龙去脉,全方位反映固定资产资金的变动明细。

四、利用ERP系统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展望

ERP系统的研发主要针对企业用户,且在国内上线时间不长,一些功能尚处在探索实施阶段。而高校在此类技术应用上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因此我们可参考企业对ERP的应用进行初步的展望:

1.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为了减少人为判断固定资产类别出现的偏差,按照生产装置、设备性质制订固定资产目录,规范固定资产类别是必要的。

2.实现固定资产主数据与设备主数据的关联,将固定资产与设备主数据一一对应。

即可以清楚地查看到该固定资产由哪些设备组成,以及设备的性能、位置、功能信息等,进一步实现高校资产、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让高校各级资产管理人员从中找到可利用的固定资产信息资源。

综上所述,为保障教学科研效率,提高教学科研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高校综合实力,探索ERP系统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与道路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杨雅婷,朱坚. 利用ERP系统强化固定资产管理[J].金山企业管理,2008(3):16-18.

[2] 娄策群.企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3] 马费成,李 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5.

[4] 陈 庄,刘加伶,成 卫.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