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药行业增长率8篇

时间:2023-10-11 09:58:19

医药行业增长率

篇1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山西 医药产业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60-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及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山西经济传统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必然面临着因需求增长放缓而带来的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山西经济当前面临着转型发展和培养接续产业的重要任务。而医药产业作为一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污染高回报的产业,成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可能选择的重要接续产业之一。山西发展医药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山西医药产业当前已形成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医疗器械、中药药材等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医药生产体系,涌现出了亚宝、振东、威奇达、康宝、普德、安特、太行、博康等20多户制药优势企业;拥有1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西医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料显示,近20年间(1990—2011)山西省医药产业保持了年均15.33%的增速,远高于同期山西经济的11.3%的GDP平均增长速度。鉴于以上背景,本文对山西医药产业的全要素增长率进行分析,以便从更深层次了解推动山西医药产业增长的动力,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和接续产业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理论方法与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研究投入产出中劳动和资本投入所没有解释的增值部分,它是产出价值剔除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贡献后的残差部分,表示经济因为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出增值。全要素生产率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1957年计算得出,因此也被称为“索洛残差”。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当前已经发展出了以索洛残差法为代表的参数法和以数据包络分析为代表的非参数法等多种方法。本文在分析山西医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时,采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索洛残差法进行分析。

假设山西医药产业的生产函数为:

Yt=AtKtαkLtαL (1)

其中,Yt表示山西医药产业t年的总产出,At表示t年的技术水平,Kt和Lt分别表示t年资本和劳动的投入,αk和αL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如下:

InYt=InAt+αkInKt+αLInLt) (2)

再假设山西医药产业为规模报酬不变,即有αk+αL=1,(2)式可以进一步变形得出:

In(Yt/Lt)=InAt+αkIn(Kt/Lt) (3)

对方程(2)或(3)进行回归,我们可以得到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αk和αL。则此时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TFPt=■ (4)

第t年的TFP的增长率为:

tfpt=■-1 (5)

三、数据说明及回归分析

1.数据说明。计算TFP及其增长率所需要的数据包括产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一定年限的时间序列数据,这些数据的获取介绍如下。首先,产出数据,选用山西省医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作为产出数据,并用山西医药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按1990年不变价格进行换算。其次,劳动投入数据选用山西医药产业劳动力年末从业人数数据进行度量。再次,资本投入数据使用戈登史密斯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核算。其中在确定基年资本存量时直接用杨格(Young,2000)采用的10%的比例去除1990年山西医药工业的投资数据得出;折旧率也采用杨格(2000)所假定的6%的折旧率;当年投资选取山西医药产业各年的固定投资数据,并用1990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不变价换算。最后,上述全部数据全部取自公开出版的《山西省统计年鉴》及各年的山西省统计公报,时间区间选择为1990年—2011年。

2.回归分析。对1990年—2011年山西医药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整理,并对InY、Ink和InL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解释变量Ink和InL的单整阶数不相等,因此,转而对数据In(Yt/Lt)和In(Kt/Lt)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后发现,以上两个数据序列为一阶单整的,并通过了协整检验。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的数据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

In(Yt/Lt)=-0.046InAt+0.86In(Yt/Lt)+0.93ut-1

(-1.76) (10.94) (10.77)

R2=0.96 F=247.38 DW=1.36

其中,括号中数值为系数的t检验值。根据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回归结果比较理想,R2值达到了0.96,可见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拟合效果较好。回归得出的αk值为0.86,则αL=1-αk=0.14,从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大小可以看出山西医药产业的发展更依赖于资本投入的增长。

四、TFP及增长率分析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将资本的产出弹性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带入公式(4)和公式(5),可以计算出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第t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表1(见162页)中给出了1990年—2011年山西省医药产业的TFP指数和TFP增长率,其中1990年的TFP指数为100。

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医药产业的TFP指数在1990年—2011年这22年间整体来看是稳步上升的,但在1998年—2004年这几年有一个先快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大幅波动过程。与此相应,山西医药产业的TFP的增长率在这22年间是不断波动的,在1998年到2002年有个大幅波动过程。图1(见162页)给出了1991年到2011年的TFP增长率曲线,从中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山西医药产业TF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根据TFP增长率的变动特征,我们可以将1991—2011年细分为三个时期,来具体的分析山西医药产业的TFP增长率及其对总产出的贡献率。首先,从1991—2011年这短时间整体来看,山西医药产业TFP的平均增长率为2.53%,而医药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5.33%,TFP的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16.5%,也就是这段时间山西医药产业的增长中大概有16.5%是生产率水平提高的结果。其次,从细分时期来(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60页)看。1991年到199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TFP的平均增长率为9.99%,医药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2.92%,TFP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77.32%;这一时期较高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与诸多技术水平较高的医药企业的进入有关,山西一些著名医药企业集团,如安特制药、振东制药及同星制药等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开始生产。1996年到2007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山西医药产业的TFP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率为9.45%。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山西医药产业TFP增长率大幅波动的时期,1998年到2002年出现大幅波动。这种波动应该与1995—1998年末实施的GMP认证有关,同时也可能与1998年山西亚宝药业集团的建立与之后几年的快速发展有关系。2008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山西医药产业的TFP增长率为-8.13%,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78.27%;这种TFP增长率下降的情况可能与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有关。从这三个细分阶段来看,山西医药产业TFP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是在不断下降的,这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点。

五、结论

通过对山西医药产业1990年—2011年的相关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本文计算了山西医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医药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笔者发现,山西医药产业的TFP是在波动中向前发展的,波动主要集中在1998年到2002年间;但就整体而言山西医药产业的TFP是稳定增长的,这21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53%。从TFP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来看,1991年—2011年者21年间,山西医药产业的TFP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16.5%;说明在全部的产出增长中,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但是一个不好的趋势是,从三个细分阶段的数据来看,山西医药产业的TFP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地下降。最后,本文分析发现,山西医药产业的TFP的增长率及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与山西医药产业重要企业的进入关系密切,似乎对山西医药产业这样产出规模较小的分析对象而言,技术较高的、大规模企业的进入对TFP的提高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该假说正确,创造条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技术先进的大企业集团的进入就是提高山西医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佳途径。但鉴于文章的分析目的,本文对此并没有作相应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5)

[2]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摘,2003(2)

[3] 刘艳君,李慧茹.河北省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篇2

而利润增长弱势更加明显。2003年我国医药工业共实现利润273.95亿元,比2002年增长25.8%。今年前4个月,我国医药工业共实现利润90.31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70%,利润增长幅度几乎为去年全年利润增幅的一半,这显示我国医药工业可能进入弱势调整。

原料药拖累影响大

今年前4个月,化学制药业完成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16%和1.47%。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销售收入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但是利润增长却大幅下滑,增长幅度为近年来的最低点。化学制药的销售利润率仅为8.0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利润下滑最为突出的当属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总额由上年同期的19.56亿元下降到16.71亿元,同比下降14.57%,为近年来十分罕见的高幅回落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青霉素原料药物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0%以上,维生素C的价格也有一定的回落。由于化学原料药物占据我国化学制药产业的半壁江山,而化学制药的销售收入又占据我国医药产业的55%左右,因此原料药物产业的利润下滑直接拖累了整个化学制药产业乃至整个医药工业的利润增长。

其它方面,今年前4个月,我国中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97%和15.45%,产值、效益基本保持同步增长,销售利润率保持为9.51%,与去年同期持平;生物制药产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7.20%和43.31%,销售利润率为11.54%,在子行业中表现最为出色。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34.10%和54.44%,销售利润率为9.35%,在各子行业中表现也相当突出。

上市公司与行业相似

上市公司整体情况与行业比较类似。

第一,与行业销售利润率下滑一样,各子行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二,与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增幅下滑最快一样,化学制药上市公司利润增幅滑坡最为明显,200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增幅为10.26%,增幅同比回落了26.69个百分点,主要也是受到化学原料药物上市公司的拖累;第三,虽然8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代表性不够强,但基本反映了2004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最快和销售净利润最高的行业特点;第四,中药上市公司整体经营变化不大。医药商业上市公司虽然平均主营业务收入最大,但销售净利润率最低,同样呈下滑态势。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规模最小,但销售净利润最高。

不利因素仍在蔓延

首先是抗感染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药品降价频繁,且幅度较大。2001年4月,69种化学药品降价,平均降幅为20%;同年7月49种中成药平均降价15%;12月,383种药品价格下降,平均降价幅度为20%。2002年,199种西药价格降价,降幅为15%。2003年,267种中药降价,平均降幅14%。今年5月,部分抗感染类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30%,最高降价幅度达到56%。

其次是药品招标采购。近年来随着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的不断推广,药品价格明显降低,严重挤压了医药企业尤其是医药商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医药商业企业的亏损面正在不断扩大。医药商业企业亏损面扩大反过来又影响了医药工业企业的利润,导致整个医药行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进一步降低。

再次是抗生素“限售令”实施。从今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生素,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目前抗生素销售占我国零售药店销售额的三成左右,“限售令”的实施无疑将对抗生素生产企业和零售药店的销售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最后是出口退税政策。降低出口退税政策自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西药原料药退税率从15-17%降到13%,但紫杉醇原料药的退税率从原来的17%降为0,不过目前增值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的西药制剂和退税率为17%的医疗仪器及器械退税政策保持不变。我国是西药原料药物出口大国,每年出口金额约占我国医药保健产品出口额50%以上,因此这对我国医药原料产业无疑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

两大趋势已经形成

一是利润增长预期降低。我国医药产业能够生产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达1300多个品种,年产总量超过80万吨,其中近1/2出口,占全球化学原料药贸易额1/4左右。由于医药原料药物产业基本占据了我国化学制药行业的半壁江山,受上述多个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业绩增长大大降低,其中影响最大的将是抗生素行业。

我国抗生素原料药物四大家族中除石家庄制药为港股上市公司外,其余三家均为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第一季度华北制药净利润为3371万元,同比下降了58.4%,鲁抗医药落入亏损边缘,净利润仅为291万元,同比大幅减少了88.4%,哈药集团虽然净利润同比增长6.0%,达到1.20亿元,但与去年一季度同比增幅51.9%相比,回落十分明显。受前述不利因素影响,不少化学制药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预期将进一步降低,像鲁抗医药极有可能陷入中期亏损。

二是收购兼并加速。当陷入亏损或利润大幅下滑时,不少企业会选择重组来摆脱困境。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选择重组做强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一批购并优势企业脱颖而出,如中国华源、复星实业、东盛科技、健康元和上海医药等等。

篇3

关键词:医药产业;发展过程;成长轨迹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52-03

引言

描述一个产业的成长过程,常常采用对一国该产业若干年来的发展数据加以观察的纵向研究方法。但这有两个不足:(1)所采用的足够长的历史数据无法得到,无法描述一个产业长期的成长发展过程,尤其是医药产业。(2)即使能够得到某个国家较长时期内的历史数据,一个国家的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也未必能典型地代表大多数国家医药产业所应遵守的规律。因此,产业成长发展的过程通常不适于采用纵向数据进行描述,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横向研究方法,即截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复数国家同一时点医药产业发展的截面数据,来拟合该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成长轨迹[1]。

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经验表明,截面数据的结果反映了经济结构的长期调整趋势;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20世纪50年代跨国截面模型与历史增长模型间存在相似性;系统分析理论中的遍历性原理,则从统计理论上对横截面比较分析的可行性给予支持,借鉴该理论,如果产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对一个国家某产业充分长的时间发展轨迹研究与对足够多国家该产业的横向截面比较研究结论是可以互相借鉴的[2]。

医药产品由于其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特殊作用,很多国家都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在大多数国家,由政府控制医药行业准入,因此,各国医药产业受其他国家的影响较一般消费品行业要小[3]。此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显示,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原动力,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医药产品市场需求的最基本决定因素。因此,医药产业与多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4]。

一、医药产业成长与经济发展

1.医药市场销售与GDP总量

根据《世界医药通鉴》(2000―2003年,上海数图医药科技公司编制)相关数据,本文选择世界35个国家或地区2002年的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数据,采用横截面研究方法,分别研究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医药市场销售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美国和日本的总量数据数值很大,为了得到更好的拟合效果,分析中将这两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剔除。EXCEL表格软件分析的观测性结果如图1所示,医药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呈近似线性关系,可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假定GDP以外的其他因素为随机干扰项,以医药市场销售额(用Y表示)为被解释变量,GDP为解释变量,建立医药市场规模随GDP变动的回归方程,描述医药产业发展状况。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5]:

用方程表示:Y= 1.981+0.010X

用方程表示:Y=1.981+0.010X

分析结果表明,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之间存在着高度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8。其中,R 2为0.918,调整后的R 2为0.916,方程较好地解释了变量之间的关系。t值较大,方程通过了显著水平1%的t检验,具有统计意义。

根据回归方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GDP每增加1 000亿美元,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增加10亿美元。医药市场销售额与GDP总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体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趋势,变量之间正相关表明,医药产业是一个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医药产业将以一个接近直线斜率的比率进行扩张[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与其经济增量之间的比例明显小于样本国家中的总体水平,2002年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占GDP总量的0.493%,远低于1%的样本平均水平,中国的医药市场远未得到应有的发展[7]。

2.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指标是相对指标,它较敏感反映了各种因素影响。为尽可能减弱短期波动性影响,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对医药消费的滞后影响,下面分别选择2002―2003年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2000―2003年GDP平均增长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参见表2)。

根据上述数据,分别计算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医药市场平均增长率和GDP平均增长率,其中,阿根廷和埃及两个国家的数据异常,将其剔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趋势图显示,医药市场的增长明显高于GDP经济增长。大多数样本都显示出这样的特征。其中,阿根廷由于2000―2002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医药市场销售大幅度下降。埃及镑在2001和2002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贬值,使得其对美元的汇率一度下跌了40%,因此用美元衡量的埃及医药市场表现为大幅度负增长(参见图2)。

医药产业关系到人们防病治病,是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基本上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医药产业是一个兼具防御性和成长性的行业[9]。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和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在国家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反之亦然。医药产业受经济经济波动影响较小而表现出的稳定增长特征与产业增长总体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特征同时并存[10]。

二、医药产业的成长轨迹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揭示:特定产业由于经济增长、社会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技术上为新的产业技术所代替等原因,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特征主要通过市场中厂商数量的变化、产业增长速度变化、市场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11]。

人均GDP常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35个国家人均GDP数据的顺序排列形成了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序列变量。医药市场增长率可以作为一国或地区医药产业增长速度的替代变量,因此,医药市场增长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特征可以用来描述一定时期内医药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轨迹[12]。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医药产业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当人均GDP低于2 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以上,科技的开始腾飞和广泛应用,加之人们健康意识和理念开始普遍确立,医药产业又将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13]。

医药市场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医药产品作为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产品,具有很低的价格弹性和较小的波动性特征,同时,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保健基础差、疾病防治手段有限,人们观念陈旧落后,人口普遍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些因素都会刺激医药保健方面的需求,推动医药产业高速增长[14]。

但是,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的结论可能会令人费解。其中可能有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所至,但是其间的一些必然方面也是值得深究的。

经济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人们的基本保障得到较好满足以后,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开始迅速上升,从而促进医药产业高速增长。但是,具体样本分析发现,部分国家如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2年人均GDP达到31 313美元,其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很低,1990―2000年,当美国以年均12.2%的增幅增长时,日本的年增长仅为1.3%。可见医药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不同,经济发展对其影响比其它市场要小得多。

高增长性是全球医药产业概貌的主线,因此,医药产业进入了世界众多国家的政府、资本家和实业界人士的战略视野。从产业成长的过程看,医药产业与经济发展在总量上存在长期稳定趋势,从而决定了医药产业是一个随经济发展处于不断上升的朝阳产业。数据研究并未发现医药产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医药产业总体上以明显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增长的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以经济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形成的近似时间序列与医药产业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医药产业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并不完全相同的特征:当人均GDP低于2 500美元时,医药产业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征,而当人均GDP处于2 500美元~5 000美元之间时,医药产业发展将会放缓,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医药产业又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曾昭宁.公平与效率[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2][美]霍利斯・B.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王松宝,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陈波,王浣尘.中国药业:竞争特点、市场状况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2,(5):260.

[4]罗伯特・W.福格尔.对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中国未来卫生服务需求的预测[J].中国经济问题,2001,(6):1-4.

[5]余建英,等.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Feng Jianhu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llenged [J]. Beijing Review, 2003-02-20,Vol.46 Issue 8:2-24.

[7]N. A. China Speeds Up Industrialization of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N]. Xinhua (China),2001-03-16.

[8]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9]桑卫国.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近况[J].齐鲁药事,2005,(1):17-22.

[10]N. A.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eizes Larger Market Share [N].Xinhua (China),2001-10-26.

[11]Bardouniotis E,Huddleston W,Ceri H,Olson ME.Characterization of biofilm growth and biocid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ycobac

terium phlei using the MBEC assay system[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FEMS Microbiol Lett],2001 Sep 25,Vol. 203 (2): 263-269.

[12]袁松范,杜蕾.当今世界医药跨国公司发展的轨迹[J].上海医药,1998,(6):11-12.

篇4

受药品价格不断下滑的影响,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长乏力。2005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剔除马应龙(没有披露2004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和重组股三精制药(数据前后不可比)后,114家医药上市公司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61万元,同比增长了12%,而2004年和2003年同期98只医药股票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分别为23.24%和27.20%,收入增幅逐年缩小。三年来医药上市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增幅呈现下滑态势。从子行业来看,化学药的收入增长幅度处于一种波动状态;中药的收入增幅逐年增大;而生物药公司数目少规模小,收入增幅的波动很大,震荡向下;医药商业收入的增幅也处在波动状态,但增幅都在12%以上。

净利出现萎缩趋势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价格下跌和费用增长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中期以来,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今年第一季度依然是负增长:114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1,270万元,同比下降了6.47%。而2004年和2003年同期98家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2.13%和14.20%,净利润增幅也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仅中药行业的净利润增幅逐年增大,200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增幅高达26.27%;其它如化学制药的净利润增幅处于下滑状态;生物药的净利润增幅则震荡向下;而医药商业的净利润增幅相对比较稳定,处于小幅增长状态。

盈利空间不断挤压

毛利空间变小。2005年第一季度114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7,892万元,同比小幅增长了7.41%,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12%的增幅。加权平均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从2004年第一季度的26.49%下降到2005年第一季度的25.41%,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了1.0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到4.08%。近三年来医药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趋势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比较类似,不过主营业务利润增幅的下降速度更快,增幅从2003年的25.79%下降到2005年的7.41%。从子行业来看,化学药和医药商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增幅震荡向下;中药板块的主营业务利润增幅处于水平波动状态,而生物制药的主营业务利润增幅明显逐年下滑。

销售净利润率不断走低。2005年第一季度,114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净利率为4.0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53%。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的销售净利率逐年下滑,中药的销售净利率则震荡向下,而医药商业的销售净利率相对稳定。

整体净利预降6%-10%

从医药上市公司销售净利润率和净利润下滑的态势来看,今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由于第二季度医药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环境并没有明显变化,我们估计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仍将延续第一季度的运行态势,整体净利润预计可能下降6%-10%左右。

在子行业中,中药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可能相对乐观一些,化学药和生物药上市公司相对悲观,医药商业波动幅度可能不大。近期药品降价传闻不断,可能由于降幅过大导致该降价政策难产。从药品降价的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可能依次会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实施全面降价,不过专利药品和品牌药品可望通过申请单独定价来躲过“一劫”。

篇5

关键词:SCP范式医药制造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仿制药多,产品创新性差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研究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医药制造业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建议。

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医药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市场规模:15年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5,5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2)利润水平:2016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4%,1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2.6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5.3%;整体上,1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达28.1%,销售利润率达10.1%(3)终端市场: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3万亿元,10年至15年复合增长率15.41%。

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达到7116个,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10%,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年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为0.236万亿元,增长15.5%。整体上说,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维持“一降一升”趋势,即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利润规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鼋峁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反映产业集中状况,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绝对集中度(CRn)对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销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业,N表示行业中所有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以及相关企业年报计算2011年到2015年5年医药制造业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数据:

按照贝恩法可知,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CR4

(2)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根据日本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的分类标准,规模市场比重的公式为:(S为总产量,N为行业内企业数。)2015年我国共有7116家医药制造业,d=1/7116=0.014%

(二)市场行为

(1)定价策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属于竞争激烈产业,横向合谋不易产生。但是,目前医药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药品渠道不畅通等使企业选择高定价高让利的营销手段,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产生产销纵向合谋的定价机制。

(2)广告行为:医药制造企业的广告投放一直较多,近年来始终保持整体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亿元,药品广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长8.5%。由于受众对电视媒体信赖度最高,因此企业多选择此类渠道。而医药电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时性等原因尚未发展良好,因此投放较少。但是医药电商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几年来搜索、导航和联盟网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扩张能力。处于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利润、满足经营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来的政策改革,医药制造企业并购整合不断展开,2015年上半年,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企业并购案就高达47起。

(三)市场绩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净利润(万亿元)和资产报酬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来,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呈增加态势。15年的净利润是06年的7.81倍,资产报酬率较平缓,但相较于06-10年有较大增长,表明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处于总体上升趋势,绩效不断改善。

(2)偿付能力: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偿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间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意味行业财务杠杆逐渐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逐年减小。同时,行业产权比率呈现下降的态势,资产结构趋向合理化,长期负债能力不断改善。

四、建议

(1)鼓励企业间并购: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完善、技术先进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其他规模小、竞争力弱和有互补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利于进行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等壁垒,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增加市场占有率。

(2)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革:我国医药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引进国际技术加以更新改进,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创新性产品。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荆何夜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低,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之中,造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局面;而行业退出壁垒高,众多亏损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导致资产流动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正确调整进出壁垒,改善市场竞争坏境。

(4)发挥我国医药潜在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医药企业需要加快中药研究,提高中药产品技术与品质控制,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

五、结语

医药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朝阳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伴随医疗体系改革,医改政策出台并稳健落地,我国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动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此外,医药电商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莹.基于SCP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09.

[3]张洁.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

篇6

医改是2008年三大投资主题之一,医改受益品种将惠及所有的国家医保目录药物。我国医药行业从07年开始步入新一轮健康的、快速增长新时期,销售增速走出了04年底以来的低谷,预计08年医药行业销售增长将不低于25%。

进入2008年,医改话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老百姓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无非在于希望借助医改,能真正解决大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还有部分人热切关注医改却是希望找寻财富机会,比如医药公司,投资者。

观察近期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大盘在一二月出现深幅回调,但医药板块表现出极佳的抗跌性,如双鹭药业、天士力、华兰生物等在伴随大盘调整的同时,迅速以凌厉的攻势收复失地,成为相对弱势的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张明芳,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曾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工作了六年,4年证券从业经验,目前为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曾挖掘东阿阿胶、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机会,于2007年9月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佳明星分析师”。现在不妨来听听她对目前医药行业的看法,或许对我们理清投资思路有所启发。

其实早在08年1月2日,张明芳在其研究报告《行业巨变和医改迎来医药行业黄金投资时期――2008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医改是2008年三大投资主题之一,医改受益品种将惠及所有的国家医保目录药物。她预计医改实施方案将于全国人大之后出台。由于十七大报告确立了“以预防为主的医药方针”,因此,张明芳建议继续高度关注预防和保健消费升级类品种的投资机会。她在这则报告中谈到,“我国医药行业从07年开始步入新一轮健康的、快速增长新时期,销售增速走出了04年底以来的低谷,07年1―8月同比增长了24.7%”。因此张明芳大胆预计,08年医药行业销售增长将不低于25%。她分析有两大因素综合推动医药板块黄金投资时期来临:1、医药行业已完成了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积极巨变;2、医改框架性方案近日已提交到全国人大,医改方案出台在即,全民医保将于2010年初步完成,将大大扩容我国药品消费的市场需求。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所以张明芳乐观预计,龙头上市公司迎来全所未有的有利的竞争环境,医药工业和商业集中度将获得重大提升,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集中。

在该报告中,张明芳推荐的主要投资主题有三:首先,消费升级,疫苗消费受益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血液制品受益于全面批签发制度伊始、品牌中药向高端保健消费品延伸,重点推荐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东阿阿胶和中牧股份;其次,产业升级,治疗性中西药在医院主流市场升级换代驱动快速增长,重点推荐恒瑞医药和天士力;再次,医改受益企业:1、受益于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医药商业龙头,重点推荐国药股份。2、受益于全民医保、国家基本药物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大众化中西普药,重点关注白云山、三精制药、华北制药等。我们知道,在今年一月大盘曾出现大幅下挫,但医药板块成为抵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避风港,而张明芳曾强烈推荐的兰华生物、天士力、恒瑞医药、国药股份等不但规避了市场下跌所带来的风险还在逆市飘红,如今这几只医药股已经在近期创出新高。

于是很多投资者不禁要问,医改到底能给行业能带来多大的影响?医药股已经高高在上,其价值是否有高估的嫌疑?现在是不是配备医药股的时候?

医药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要给出现在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就不能不分析2007年行业实际。张明芳在分析2007年医药行业的各项数据后认为,医药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她认为首先是,医药类上市公司销售增长强劲、费用下降、投资收益增加。医药行业125家上市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6.5%,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0%和61%,创下了自200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剔除投资收益大幅增长354%后,实际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9.55%。张明芳分析: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明显加速的推动力来自三方面:1、行业龙头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大市值的亏损公司如三九医药等,经营改善,业绩扭亏为盈;3、06年受反商业贿赂影响,销售收入和利润基数较低。

其次,张明芳认为医药全行业销售快速增长、已经走出持续两年的低迷。中经网的数据显示:07年1―8月,受药品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4.7%,而06年8月销售收入同比仅增长了5.3%;医药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突破了04年以来的低迷。销售毛利率平稳、费用率下降、利润增长创历史新高。医药行业消化能源原材料涨价、药品降价不利影响,通过调整产品内部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07年医药行业销售毛利率略微上升了0.2个百分点,保持在30%的水平;由于商业贿赂自2006年以来受到一定遏制,药品销售费用投入有所下降,营业费用率和期间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了0.83和1.47个百分点,同时,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了354%,因此,利润增长率达到了48.9%,创下历史新高,而06年8月利润同比仅增长了18.9%。从利润率来看,医药行业07年8月利润率攀升了1.59个百分点,化学制剂药子行业和中成药子行业贡献显著。其中,中成药子行业利润率攀升了2.45个百分点,化学制剂药子行业利润率攀升了2.33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子行业利润率攀升了0.91个百分点,生物制品子行业和中药饮片子行业分别同比上升了0.54和0.07个百分点。

最后张明芳还特别提到,化学制剂药是医院主流市场的主角,受益于降价拉动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她认为研究我国医药行业07以来的快速增长,首当其冲应该来观察医院主流市场的增长,这是因为:在我国总共3600亿元的药品消费市场中,医院市场占据了其中的58.3%,达到了2099亿元。进一步来看,进入医院主流市场的国产高端药占据了医院市场份额的46.5%,市场规模达到了976亿元。OTC零售药店第二终端经过几年的市场扩容,已是全球OTC比重最大的国家,占据我国药品市场25.4%,第三终端(城市社区和农村市场)市场份额

在16.3%,过去几年增长较快。

国家发改委07年已经完成了对医保目录中2400个药品的规模性降价的行政干预,今后预计每两年再调整一次药价,原则是“有升有降”。药品降价对“低成本生产、低价销售”的劣势企业当然是坏事,但对于“疗效突出、质优价高”的优势企业的一线用药的优势产品,降价反倒有利于市场用药需求的急剧放大,伴随降价的是销量快速增长。以恒瑞医药“多西他赛”为例,07年6月价格下调20%,其价格仅相当于安万特公司的40%,销量同比增长了30%多,市场份额上升到了70%,而跨国巨头安万特公司和国内其他4家生产企业合占30%的市场份额。可见,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带来了“市场寡占优势”。与医改框架“大病进医院、小病和康复进社区”相呼应,国产高端药进医院,低端药品(大众化的中西药)进农村和社区。进入医院主流市场的药品以高毛利率的化学制剂药和治疗性中药为主。张明芳坚持看好进入壁垒高企的的领头羊产品:注射剂、疫苗、血制品、创新西药和创新中药等在医院主流市场的增长前景。

医药行业巨变和医改将迎来黄金投资时期

张明芳认为,与以前种种情况相比,如今医药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有:1、规范新药研制、审批和定价,新药盈利模式与国际接轨。2、全面批签发制度从疫苗扩大到所有血液制品,药品质量监管与国际接轨。3、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与国际接轨,动态GMP监管,驻厂监督员制度。4、《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引致化学原料药行业重新洗牌。同时,张明芳认为,医改将推动全民医保,大大扩容药品市场需求。她还提示这将对医药企业带来重大利好。她测算:全民医保将使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扩容1000亿元。其中,新农合每人80元,7.5亿人,共600亿元;城镇居民每人300元,4亿人,共1200亿元;城乡医疗救助200亿元,四项合计2000亿元。我们按照门诊和住院的药品费用占整个医药费的53%来测算,全民医保实施将带来我国药品市场需求增加1000亿元。

张明芳认为,由于药品消费快速增长、医药行业诸多龙头上市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所以医药行业估值水平一直以来都高于大盘,享受估值溢价。她还判断在2008年,将有三大因素推动医药板块继续超越大盘。主要包括:

1、医药行业历来都是受政策影响重大的行业,08年初要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环保新标准引发原料药重新洗牌和产业结构调整;血液制品全面批签发、计划内疫苗大扩容、GMP生产实施新标准等等,都会引发相关受益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2、医改方案出台的脚步渐行渐进。张明芳认为,医保目录品种都将受益于全民医保,拥有较多医保药物公司将受益最大。

篇7

买入理由:

1、随着医药流通行业的规模扩大和集中度提高,公司的成长机会更为确定。从医药流通行业规模来看,医药商业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2227亿元到2010年的70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而伴随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新医改的推动,医药流通业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16%左右的年增速。

行业集中度低的状况也将在未来继续改善。我国医药分销业前三和前十的市场份额分别由2003年的12.7%和26.1%逐步提高至2010年的21%和38%左右,未来医药商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而商业企业业务模式的升级(包括引入增值服务),将助推医药商业的整体转型。国药一致依靠大股东国药集团的渠道和流通优势,有望充分受益。

2、国药一致的商业规模已具,为未来继续实现细致化布局构筑好了基础和条件。截止到目前,公司旗下拥有11家商业子公司,分布在深圳、广州、东莞等两广区域,主要扎根于医院、连锁药店、社康中心等医药消费终端,其中在广西区域的网点达2000家。2011年年底,公司收购广西华梧和肇庆和信,将促进公司深耕于两广医药流通领域,其商业布局意义大于实际利润贡献,而利润贡献将体现在未来的财年中。总的来看,公司在二三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并购布局空间还较大,这将是未来几年公司业务的增长点。

3、公司的制药产品有竞争优势,业务扩张远景宏大,值得期待。公司旗下的制药产品在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有7个单品销售额过亿,并且基本都进入了基药目录。

目前公司制药工业由全资子公司深圳致君制药完成,目前的致君制药年销售额近14亿元,利润超过1亿元。致君制药观澜二期正在有序推进,按照公司十二五规划,医药工业要实现100亿规模,按照2010年15.7亿元计算,年复合增长率需达45%。待新增产能投产后,业绩增速可观。

4、业绩增速长期保持平稳。国药一致的收入和经营性净利润增速长期保持在20%和30%以上,2011年收入和经营性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81%和26.94%至151.3亿元和3.12亿元,稍显逊色,主要原因是2011年3月开始医院为提前应对国家即将出台限制抗菌类药物使用的政策而减少抗菌类药物的采购。

5、营利和费用水平较为稳定,相对同业公司具有明显优势。受制于医药流通环节的的行业特点,公司毛利率相对较低,但较为稳定,近年来都保持在9%左右的水平,较其他流通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国药一致近4年的平均值超过23%,而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广州药业等均不到17%。

6、国药一致的估值优势明显。公司目前股价处于回调阶段,以最新股价21.7元计算,国药一致对应的市盈率为19倍,显著低于当前医药行业约30倍的平均市盈率,PEG在0.7左右,估值颇低。

风险提示:

1、抗生素的限制使用对公司医药商业的收入影响,该影响亦可能超乎市场预期;2、基药药价受限可能影响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篇8

[关键词] 亚宝药业;财务风险控制;宏观环境;波士顿矩阵;战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医药行业新政的推行引导行业向更高效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是医药行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放缓。因此,中国医药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背景下,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何把握机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长久发展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

2016年,国家出台并施行一揽子新政。《关于落实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有关规定的公告》要求不具备中药、中成药生产能力的企业停止中药提取委托加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未通过药品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全部停止生产;《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要求除麻醉、第一类之外,其余药品取消政府定价;药品无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不能上市等。随着新政的到来,医药行业的标准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1]。

目前,“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为儿童健康市场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医药上升到战略层面,对中药企业的长足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健康中国”的使命也为医药企业进入大健康产业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互联网与传统医药企业的嫁接释放出更多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开疆拓土。

(二)经济环境

2015年,由于国内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较大,医药行业的增长明显放缓,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保控费、药品招投标、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改革措施的推行,带动医药行业的结构化调整。而医药商业也呈现增长放缓、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化的趋势。但是,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药品消费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的加大,医药的总体需求将增长,进而拉动医药行业的发展。

(三)社会和文化环境

近年来,我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人口比例日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改善,加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因此,医疗保健支出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

随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食用增加,长期如此会引发慢性病。目前,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呈现出较快上涨的趋势。这种局势会带动中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四)技术环境

医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技术水平高低是医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升级,新药品研发、生物制药等发展速度迅猛。近几年,药企对医药研发技术的重视度日益加深,加大研发支出与新产品的开发力度,这势必会促进医药行业向前跨进一大步。

二、波士顿矩阵分析

亚宝药业是一家中西药生产销售综合性企业,公司产品包括中西药制剂等共计300多个品种,旗下具有儿童腹泻药(丁桂儿脐贴)、止痛贴膏药(消肿止痛贴)等为主的创新中成药,及以心血管系统药(珍菊降压片、硝苯地平缓释片)为代表的仿制药。

(一)产品市场增长率

根据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2015年年度报告,计算得出亚宝药业产品的市场增长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亚宝药业2015年产品市场增长率计算表

数据来源:根据亚宝药业2014至2015年年报的相关数据整理。

报告期内,止痛贴膏药因销售势头良好,为保证市场供应,增加了生产量,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73.50%;心血管系统药由于大省份市场销售萎缩,销售量有所下降。

(二)相对市场份额

根据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产品最大竞争对手2015年年度报告,计算得出亚宝药业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亚宝药业2015年产品相对市场份额计算表

数据来源:根据表内各企业2015年年报的相关数据整理。

(三)绘制波士顿矩阵图

图1 亚宝药业2015年波士顿矩阵图

数据来源:根据表3.1、表3.2的相关数据整理。

(四)业务发展分析

1.明星业务。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止痛贴膏药的销售收入为21333.43万元,市场增长率高达373.50%,相对市场份额大于1.0。2015年止痛贴膏药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84.8%,它作为亚宝药业主打产品之一,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亚宝药业应优先供给资源,拓宽止痛贴膏药的市场,提高相对市场占有率,促使其向现金牛类产品转变。

2.问题业务。消化系统药与营养补充剂属于问题业务,这两者市场增长率都大于10%,但相对市场份额低,分别为0.1和0.09。对于问题业务,亚宝药业应采取选择性投资战略,改进有潜力的业务,提高其相对市场份额,使其转变为明星业务。

3.现金牛业务。儿童腹泻药是亚宝药业的现金牛业务,其2015年毛利率为79.03%,是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丁桂儿脐贴作为儿童腹泻药类产品的销售冠军,在我国的儿童药市场中赫赫有名。对于该类业务,亚宝药业应通过开拓销售渠道,进军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销售。

4.瘦狗业务。由于大省份市场销售萎缩,心血管系统药2015年的销量下降,市场增长率为-7.62%,它的相对市场份额与最大竞争对手华润双鹤相比,只有0.28。由于该类业务市场近乎饱和,企业难以获利。因此,企业应淘汰市场增长率与相对市场份额均极低的业务,将剩余资源向其他产品转移。

三、企业财务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表3 亚宝药业2013-2015年财务指标表

数据来源:根据亚宝药业2013至2015年年报的相关数据整理。

(一)企业财务分析

1.盈利能力。近三年,亚宝药业的净利率逐年上升,由2013年的6.97%上升到2015年的10.56%,上升3.59%。2013-2014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上升2.37%,而2014-2015年略有下降。表明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2.营运能力。2013-2015年,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存货周转天数上升幅度明显,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与收款速度下降,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发生坏账损失与收款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增大。

3.偿债能力。2014年企业的流动比率有所下降,但2015年上升且超过2013年水平,说明企业变现能力增强,短期偿债能力提升。其资产负债率由2013年的47.03%下降到2015年的37.01%,下降10%左右,体现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变强。

4.发展能力。近三年,亚宝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2015年低于10%,其应关注并提升主营业务收入,避免企业走下坡路。其净利润增长率于2015年度下跌13.71%,企业应引起重视。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上述分析,发现亚宝药业的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存在一些问题。该公司应收账款收款速度与存货周转速度双双下降,降幅明显。企业应收账款的帐龄越长,坏账就越大;存货周转时间越长,企业可以利用的流动资金越少。长此以往,会对企业的营运造成极大的打击。另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2015年度净利润增长率的情况也并不良好,二者若持续下滑会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四、财务风险控制与公司战略建议

(一)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无效或存在漏洞是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该体系属于事前活动,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2]。

针对企业应收账款收回速度慢,账龄长,易导致坏账发生的问题。亚宝药业应实施严格的信用政策与收账政策。根据客户信誉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适当紧缩,降低应收账款的规模。同时,树立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重视收账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

存货管理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存货周转天数长,占用货币资金过多,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6]。亚宝药业应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时刻关注企业销售的变化情况,定期更新产品的销售政策,扩大产品销售渠道[3]。

亚宝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为持续盈利,企业应改进消化系统药、营养补充剂与心血管系统药;大力支持止痛贴膏药的发展,优先提供资源,促使其转变为现金牛类产品。而丁桂儿脐贴作为企业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亚宝药业应致力于新兴市场的挖掘,多方位开拓销售渠道。

(二)公司战略建议

目前,在我国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中医药事业被鼓励发展,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上涨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亚宝药业应坚持中西药销售与研发齐头并进,继续聚焦儿科、老年慢性病制药领域。

医药研发技术对药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亚宝药业应加深同国内外知名制药公司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并加大研发支出与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培育核心竞争力。

五、小结

本文对企业的宏观环境和业务发展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识别财务风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与公司战略建议。希望亚宝药业能在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处于变革期的背景下,抓住机会,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与战略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郑国强.医药产业升级背景下的YB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