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8篇

时间:2023-10-11 10:03:38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1

【关键词】普通高师;教师教育;困惑;一体化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nfusions that engag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ion in their development, and offers fundamental approaches and solutions therewith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make it sustainable.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ion;Puzzle;Integration

教师教育是融教师职前培养、入职任用、在职进修的一体化教育。履行这种教育的体系是教师教育体系,它是当今普通高师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普通高师除传统的教师职前培养外,正愈来愈多的承担教育硕士培养和教师在职进修的各类培训工作,教师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普通高师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尤其是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普通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如何优化、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增强其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使教师教育尽快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则应成为普通高师教育决策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所面临的困惑

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普通高师也由传统的“师范教育”这单一的教师培养模式向教师职前培养、教育硕士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等多层次的教师培养模式转变。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普通高师所承担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各类培训工作愈来愈多,尤其是2010年起我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的实施,使普通高师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1.1 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淡漠

由于历史原因,人们认识的普通高师只是“师范教育”,这单一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和思维在普通高师根深蒂固。虽然现在也承担教育硕士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但这仅仅是从单层次到多层次、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变化。终身教育思想、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和意识并未在普通高师领导和教师头脑中形成,也未真正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育”更多的是表现在口头上和形式上,教师教育机构并未真正建立或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教育的实施仍限于学校层面。观念的淡漠带来教师教育工作定位模糊,绝大多数地方高师在性质上把教师教育机构定位为培训或实践基地,这种偏移造成了教师教育机构的职能与工作任务上漂忽不定,工作方向偏离教师教育轨道,工作内容和教学功能上除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这一教师职前培养外只是完成某项教师在职培训任务而已。

定位模糊带来体制混乱,职能含糊不清自然形成了一种多头并行管理体制,学校教务、教师培训基地、教育科学院系、各教学院系等部门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使得教师教育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利益上的分配,教师教育工作又被人为肢解,诸如单设教师教育中心、教师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教师教育研究与应用无法全方位展开。

1.2 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缺失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教育机构缺乏自上而下的宏观指导与统一规划,致使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不确定性,即培养和培训教师应由什么机构和组织来实施。许多普通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没有设置专门实施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机构,教师教育资源仍分散在从事各相关学科专业活动的院系中。由于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缺失,相对独立的各部门就形成了多头并行的管理,致使课程设置不科学,教育教学内容重叠交叉,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只是教师职前培养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与上级部门的规划不力有关。由于宏观管理不力,微观管理不畅,教师教育机构缺失,组织分散、效率低下,使普通高师教师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也使得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成效不高。

1.3 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普通高师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基本上以本校学科专业教师为主,他们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培训者)。由于长期在高师院校工作或硕、博士毕业刚入职,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上主要还是倾向于封闭式的学科专业教学。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所限,他们没有,也无法深入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因此缺乏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直观的、全面的了解,更缺少与培训对象(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沟通。由于教师教育专业教师紧缺,只能用学科专业教师来代替,导致校内外一些教育专家、教育专业教师重复聘任,资源浪费,甚至竞争资源。

普通高师正因缺少既能进行职前培养又能进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师资,导致因人设置培训课程、在职培训脱离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培训内容是大学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内容的补遗等等。还有不少因为“运动式”的培训任务重,虽然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不同,但聘任同一培训者使用相同培训内容。单纯地完成培训任务,使得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2 推进普通高师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针对目前普通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教师教育发展的困惑,分析教师教育体系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可知,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2.1 在观念上树立教师教育的一体观

教师教育是对教育者本身实施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性表现在使受教时段延伸即终生教育,使从教素养提高即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也就是要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一体观,其核心“在于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养和培训,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受到连贯的、符合其阶段发展特点的教育。”[1]一体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可持续性,表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阶段相互衔接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动态性。

教师教育一体观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普通高师首先要正确树立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和完善一个体系完备、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管理得当、培养培训衔接连贯、运行有序的教师教育体系。[2]

2.2 在体制上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

“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教师教育机构的一体化。”[3]普通高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设置专门实施教师教育的机构,并不意味着学校层面领导的削弱,而只是学校领导方式的转变。应结合本校的现状,正确定位教师教育机构的性质和机构的归属,对原教师教育中心、教师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教育科学院系、继续教育学院等职能管理和教学资源部门进行整合。同时,建立与校外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优化、整合校内外教师教育资源,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

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机构应建立起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和支持体系,要把提高教师职后培训质量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条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应符合各阶段教师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要显示教育的阶段性,又能体现终身教育的整体性。

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机构更应主动融入国家教师职业制度中,积极参与国家教师资格的认证。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面对的是教师人才市场,必须加强教师教育研究,打造自身的教师教育品牌,以品牌和特色在教师人才市场中立足。

2.3 在师资上建设既能进行职前培养又能进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既能进行职前培养,又能进行职后培训的师资队伍是关系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成败。普通高师应高度重视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建立以本校教师为基础的教师职后培训团队。在职称晋级、课时待遇、职后教育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并给予充分保障,鼓励学科专业教师深入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和定期支教,使之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有直观的、全面的了解,以弥补在教师教育研究和职后培训方面的经验不足。同时,注重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参与教师职后培训,形成动态更新的职后培训团队。通过对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教师教育进人一个历史性转折和改革发展新时期,建立学习型社会要求教师教育加快一体化进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普通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培养基地,应更新观念,突破体制上的障碍,建设教师教育一体化师资,努力构建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普通高师的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模式,逐渐由“师范”学历教育转向教师资格教育,完成向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战略性转变,尽快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董吉贺,穆国华.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6(3).

[2]任少静.中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学园,2009(3).

[3]管培俊.为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准备高素质教师[J].人民教育,2003(17).

[4]朱旭东.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当代教师教育,2012,9.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2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ion;Puzzle;Integration

教师教育是融教师职前培养、入职任用、在职进修的一体化教育。履行这种教育的体系是教师教育体系,它是当今普通高师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普通高师除传统的教师职前培养外,正愈来愈多的承担教育硕士培养和教师在职进修的各类培训工作,教师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普通高师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尤其是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普通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如何优化、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增强其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使教师教育尽快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则应成为普通高师教育决策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所面临的困惑

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普通高师也由传统的“师范教育”这单一的教师培养模式向教师职前培养、教育硕士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等多层次的教师培养模式转变。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普通高师所承担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各类培训工作愈来愈多,尤其是2010年起我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的实施,使普通高师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1.1 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淡漠

由于历史原因,人们认识的普通高师只是“师范教育”,这单一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和思维在普通高师根深蒂固。虽然现在也承担教育硕士培养和教师在职培训,但这仅仅是从单层次到多层次、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变化。终身教育思想、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和意识并未在普通高师领导和教师头脑中形成,也未真正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育”更多的是表现在口头上和形式上,教师教育机构并未真正建立或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教育的实施仍限于学校层面。观念的淡漠带来教师教育工作定位模糊,绝大多数地方高师在性质上把教师教育机构定位为培训或实践基地,这种偏移造成了教师教育机构的职能与工作任务上漂忽不定,工作方向偏离教师教育轨道,工作内容和教学功能上除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这一教师职前培养外只是完成某项教师在职培训任务而已。

定位模糊带来体制混乱,职能含糊不清自然形成了一种多头并行管理体制,学校教务、教师培训基地、教育科学院系、各教学院系等部门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使得教师教育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利益上的分配,教师教育工作又被人为肢解,诸如单设教师教育中心、教师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教师教育研究与应用无法全方位展开。

1.2 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缺失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但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教育机构缺乏自上而下的宏观指导与统一规划,致使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不确定性,即培养和培训教师应由什么机构和组织来实施。许多普通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没有设置专门实施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机构,教师教育资源仍分散在从事各相关学科专业活动的院系中。由于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缺失,相对独立的各部门就形成了多头并行的管理,致使课程设置不科学,教育教学内容重叠交叉,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方法、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只是教师职前培养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与上级部门的规划不力有关。由于宏观管理不力,微观管理不畅,教师教育机构缺失,组织分散、效率低下,使普通高师教师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也使得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成效不高。

1.3 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普通高师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基本上以本校学科专业教师为主,他们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培训者)。由于长期在高师院校工作或硕、博士毕业刚入职,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上主要还是倾向于封闭式的学科专业教学。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所限,他们没有,也无法深入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因此缺乏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直观的、全面的了解,更缺少与培训对象(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沟通。由于教师教育专业教师紧缺,只能用学科专业教师来代替,导致校内外一些教育专家、教育专业教师重复聘任,资源浪费,甚至竞争资源。

普通高师正因缺少既能进行职前培养又能进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师资,导致因人设置培训课程、在职培训脱离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培训内容是大学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内容的补遗等等。还有不少因为“运动式”的培训任务重,虽然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不同,但聘任同一培训者使用相同培训内容。单纯地完成培训任务,使得教师在职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2 推进普通高师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针对目前普通高师尤其是地方高师教师教育发展的困惑,分析教师教育体系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可知,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2.1 在观念上树立教师教育的一体观

教师教育是对教育者本身实施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性表现在使受教时段延伸即终生教育,使从教素养提高即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也就是要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一体观,其核心“在于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养和培训,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受到连贯的、符合其阶段发展特点的教育。”[1]一体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可持续性,表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阶段相互衔接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动态性。

教师教育一体观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体化的进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普通高师首先要正确树立教师教育一体化观念,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和完善一个体系完备、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管理得当、培养培训衔接连贯、运行有序的教师教育体系。[2]

2.2 在体制上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

“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教师教育机构的一体化。”[3]普通高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设置专门实施教师教育的机构,并不意味着学校层面领导的削弱,而只是学校领导方式的转变。应结合本校的现状,正确定位教师教育机构的性质和机构的归属,对原教师教育中心、教师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教育科学院系、继续教育学院等职能管理和教学资源部门进行整合。同时,建立与校外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优化、整合校内外教师教育资源,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机构。

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机构应建立起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和支持体系,要把提高教师职后培训质量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重要条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应符合各阶段教师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要显示教育的阶段性,又能体现终身教育的整体性。

普通高师教师教育机构更应主动融入国家教师职业制度中,积极参与国家教师资格的认证。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面对的是教师人才市场,必须加强教师教育研究,打造自身的教师教育品牌,以品牌和特色在教师人才市场中立足。

2.3 在师资上建设既能进行职前培养又能进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训需求;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42-02

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有别于普通教育,即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实际技能水平为出发点,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国家相继出台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水平息息相关。而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偏向“年轻化”,青年教师队伍对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举足轻重,因此,这无疑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青年教师调查概述

笔者通过阅读国内外教师培训研究方面的文献,在了解相关培训理论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设计调查问卷,深入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培训情况及培训需求,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79份,实际回收75份。

二、青年教师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具有以下特征:①年龄较小,30岁及以下的占56.7%;②学历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8.3%(其中研究生占18.3%);③.“双师型”教师较少,33.3%的教师无职称,46.7%的教师无职业资格;④教龄较短,2年及以下的占48.3%,3~5年的占20%;⑤普通教师居多,占76.7%;⑥来源单一,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40%无企业工作经验;⑦进校时间较短,2年及以下的占48.3%。这些基本信息为培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二)培训现状分析

1.参加过的培训与学习。被调查者曾参加过的培训与学习有:教学方法的培训(70%);对学校政策、上级文件的学习(43.3%);深入企业学习(41.7%);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培训(41.7%);计算机培训(40%);技能培训(36.7%);课程开发方法培训(33.3%);管理知识培训(30%);外语知识培训(11.7%);其他(1.7%),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的培训普及性最大,这是教师最常参加的培训。

2.参加培训的原因。被调查者以往参加培训主要是学校要求(占78.33%),其次是领导指派(占43.33%),自己主动要求的只占36.67%,由此可知,被调查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培训效果。

3.参加培训的效果。通过调查显示,38.33%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为60%~80%,3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实用性为40%~60%,1/6的被调查者认为实用性在40%以下。可见,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学习的内容实用性并不理想。

4.参加培训的评价。被调查者认为之前的培训实践训练少的占55%,不能按需选择内容的占40%,内容单调、针对性差的占35%,由此可知,被调查者对参加过的培训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这对负责培训的部门如何确定培训内容提出了要求。

三、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

针对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培训现状,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是提高培训项目实用性、适用性、有效性的关键。经过调查,青年教师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师资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一)培训内容

笔者从学历、岗位、职务三个角度了解青年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

1.不同学历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

由表1可知,大专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的侧重点排前三的依次是:专业技能、学习方法与能力、职业发展与规划;而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被调查者观点是一致的,认为培训的侧重点排前三的依次是:专业技能、职业发展与规划、学习方法与能力。其中“专业技能”在所有调查者中均排第一,这与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联系。

2.不同岗位和职务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情况。通过SPSS统计结果,从岗位的不同来看,理论教师认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的侧重点排前三的依次是:专业技能、学习方法与能力、职业发展与规划;理实一体化教师认为排前三的依次是:专业技能、职业发展与规划、学习方法与能力。从职务的不同来看,普通教师与理论教师的观点一致,骨干及以上教师与理实一体化教师的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的侧重点排前三的基本是一致的,尤其将“专业技能”排在首位,可见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对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

(二)培训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普遍希望将培训安排在暑假(占71.67%),这可能与平时工作繁忙,尤其是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平时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培训有一定关系。

(三)培训师资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最希望选择的培训老师是一线教育能手(47%),这与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密切联系,一线教育能手符合既精通理论又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其次是企业家(31%),因为企业家了解企业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了解工作岗位,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再次是知名教育家(15%)。

(四)培训方法

由表2可看出,被调查者希望采取的培训方法首选是观摩教学,其次是名师引领,再次是专题讲座。

(五)培训考核方式

通过SPSS统计可知,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合适的考核方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综合考评、平时观察、上一节被认可的好课,排名最后的是卷面测试。由此可见,被调查者理想中的考核方式均比较实际,无论是全面的综合考评、随机的平时观察还是上一节被认可的好课,都体现了将培训的最终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培训内容:以专业技能、学习方法与能力、职业发展与规划为主,尤其专业技能重要性显著;(2)培训时间:以暑假为主;(3)培训师资:以一线教育能手和企业家为主;(4)培训方法:以观摩教学、名师引领、专题讲座为主;(5)培训考核方式:以综合考评为主。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是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训需求的一个缩影,各职业院校间因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目标等的不同,在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法等方面有所区别,但因为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殊性,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大体一致。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高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王宣承.关于多选题和排序题的SPSS处理[J].市场研究,2009,(11).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目标,以新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宣传和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全区卫生系统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卫生系统干部职工遵章守法的意识和素质,为推进我区卫生系统法制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宣传和教育培训重点

根据市卫生局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卫生系统实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新修订《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1)、省《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省行政程序规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等作为本次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的重点。局属各单位、科室应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增加宣传和教育培训的内容。

三、活动主要内容

围绕此次宣传教育培训重点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将于2011年10月17日至12月15日两个月时间内,组织开展“六个一”系列普法宣教活动,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加一期法律讲座

活动内容:组织局属各单位、科室负责人参加市举办的《行政强制法》内容及应用的讲座;

主办单位:区卫生局;

时间安排:2011年11月上旬。

(二)组织一期普法培训

活动内容:根据此次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在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范围内组织一次集中培训。

主办单位:区卫生局;

时间安排:10月17-11月20日。

(三)安排一次普法考试

活动内容:根据此次集中教育培训内容,组织局机关各单位、科室开展一次以《行政强制法》、《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省《2011—2015年依法治省规划》、《省行政程序规定》《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为重点的普法考试;组织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一次以《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普法考试;

主办单位:区卫生局;

时间安排:11月20-11月30日。

(四)开展一次主题宣传

活动内容:围绕此次集中宣传教育重点内容,筹备并于《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开展一次主题宣传活动,并联系媒体正面报道;

主办单位:区卫生局;

承办单位: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时间安排:12月上旬。

(五)印发一套普法宣传材料

活动内容:根据此次宣传培训教育重点内容,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印发浅显易懂、形式新颖的普法宣传材料,向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及广大市民群众发放,广泛普及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主办单位:区卫生局;

承办单位: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时间安排:10月15日-11月30日。

(六)开展一系列送法服务

活动内容:结合实际,采用培训、讲座、咨询宣传,发放普法宣传材料,开通普法咨询电话,通过网站开设普法宣传专题或专栏等多种形式,组织一系列面向管理相对人和广大市民群众的送法服务,推进“六个一”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主办单位: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时间安排:10月15-12月15日。

上述各项活动具体方案将另行通知。局属有关单位要按照“六个一”普法活动方案要求积极参与市卫生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并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围绕本次活动的重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集中开展“六个一”普法活动是加强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局属各单位、科室要高度重视,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格式见附件),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力争把集中宣传和教育培训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扎实有效。要根据各自实际,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实施。局属各单位活动计划请于2011年10月15日前报送局办公室。

(二)创新形式,强化措施。要以“六个一”普法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和普法工作,全面推进卫生系统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5

1.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含义。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学的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所使用的方式。

所有教学方法同任何原理、法则和规律一样,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师资水平,不同的学生素质,不同的环境氛围,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可能有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因此,只有适宜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普惠制就业培训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其培训对象有与其他教育培养对象不同的特殊性,所以普惠制就业培训有适宜于普惠制工作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

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员为实现使学员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这一培训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传授基本就业技能与必要专业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员掌握和形成基本就业技能与必要专业知识的方法。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是为使普惠制就业培训学员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这一目的服务的,由于实现就业的行业和岗位不同,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在形式上也会有所区别,这里研究的是第三产业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2.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的现状调查,发现各地区、各培训机构,虽然重视这项工作,但对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不够,忽视了方法研究的重要作用。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当一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的确定以后,能否达到预想的工作目的,方法就是决定的因素。由此可知,方法和目的任务同样重要。同志曾用过河必须架桥或乘船这个形象的例子谈过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

研究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意义和重要性就在于通过研究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探索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更好地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任务,提高培训质量。

二、服务要素教学法和设计思想

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三产教学法的名称为:普惠制就业培训服务要素教学法。其设计思想是:技能培训的教学场景,等同于就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培训内容和形式,既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形式,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的“一体化,和“零对接”。服务要素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培训的教学场景设置。服务要素教学法要求和强调技能培训的教学场景等同于就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实现技能培训场景与就业岗位场景的“一体化”和“零对接”。

技能培训的场景可直接选择在面向社会服务的真实的各种场店,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现场进行技能培训;也可以建立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模仿和再现就业岗位工作现场的场景,除真实场景外,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的场景越接近真实场景越好,实现服务功能等效化,既如果利用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来进行真正的社会服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与真实的各种服务场店是等效的。

服务要素教学法场景设置的最大优点是:第一,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或再现真实的场景,给学生和学员直观、深刻的印象,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眼、耳、鼻等全身各个感觉器官的接收各种信息,感染力强,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和学员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场景的认知程度,熟悉程度和适宜程度,培训效果好;第二,在真实的场景中讲解,事半功倍,学生和学员一目了然,比讲授法要具说服力,利于学以致用;第三,学生和学员在真实或再现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中,随时随地接触到“就业岗位”利于培养职业感情逐步自然进入“工作角色”热爱本职工作;第四,利于培养学生和学员在就业岗位,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在真实或再现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中,利于培养和养成学生和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熟悉和了解服务过程,保证服务质量利于就业。

2.《操作手册》。《操作手册》是服务要素教学法的有形化的教学材料。《操作手册》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具体的服务项目,起到了模块式操作技能培训教材的作用,而在真正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操作手册》起到了服务规范手册和质量保证手册的作用,这样通过建立《操作手册》就实现了普惠制就业培训具体服务项目的培训内容和就业岗位真实服务内容的“一体化"和“零对接”。

服务要素教学法创设的培训环境要完全等同于真实的服务环境,可在实际服务店面培训,也可模拟真实的服务环境创建实操培训场店,实现培训环境和就业岗位服务环境的“零对接”。

通过普惠制就业培训具体服务项目培训内容和就业岗位真实服务内容的“零对接”,培训环境和就业岗位服务环境的“零对接”,就实现了三产工种(专业)普惠制就业培训与就业岗位基本服务技能的“零对接”,从而保证了学员的服务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利于就业。

由于具体服务行业和服务项目的不同,《操作手册》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会有所不同,但服务过程的控制,服务质量的全过程把握的宗旨是一致的。

在进行普惠制就业培训三产教学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中式烹调、美容美发和保健按摩三个工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各工种中若干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学员学习和掌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服务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操作手册》。

3.服务要素教学法的特点。由于服务要素教学法在进行服务技能培训时主要依据《操作手册》这一有形的教学资料,《操作手册》的制定过程、设计思想和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决定了服务要素教学法具有如下显著特点:⑴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服务项目的安全服务要求和注意事项,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服务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这在服务行业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问题,通过《操作手册》提高人们对安全服务的认识,培养学员安全服务观念和基本素质。⑵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每个服务项目文明服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把文明服务教育和文明服务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利于培养学员文明服务的观念和基本素质。⑶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服务项目的服务程序与质量标准,利于培养学员服务质量意识和规范的服务技能。⑷《操作手册》在设计思想上和制定过程中,是从服务实际出发,有机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使普惠制就业培训基本技能的培训内容和服务操作的内容“一体化”,实现“零对接”,利于培养学员就业岗位的真实服务能力。⑸《操作手册》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技能培训中起到服务项目技能培训教材的作用,对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学员学习和掌握基本服务技能起到“扶上马”的作用;在学员就业后,在实际服务工作中,《操作手册》可作为服务操作指导书,起到“送一程”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要素教学法的运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6

一、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法研究的意义

1.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含义。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学的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所使用的方式。

所有教学方法同任何原理、法则和规律一样,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师资水平,不同的学生素质,不同的环境氛围,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可能有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因此,只有适宜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普惠制就业培训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其培训对象有与其他教育培养对象不同的特殊性,所以普惠制就业培训有适宜于普惠制工作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

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员为实现使学员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这一培训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传授基本就业技能与必要专业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员掌握和形成基本就业技能与必要专业知识的方法。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是为使普惠制就业培训学员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实现就业这一目的服务的,由于实现就业的行业和岗位不同,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在形式上也会有所区别,这里研究的是第三产业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2.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的现状调查,发现各地区、各培训机构,虽然重视这项工作,但对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不够,忽视了方法研究的重要作用。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当一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的确定以后,能否达到预想的工作目的,方法就是决定的因素。由此可知,方法和目的任务同样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用过河必须架桥或乘船这个形象的例子谈过方法的重要性,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

研究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的意义和重要性就在于通过研究普惠制就业培训教学方法,探索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更好地完成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教学任务,提高培训质量。

二、服务要素教学法和设计思想

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三产教学法的名称为:普惠制就业培训服务要素教学法。其设计思想是:技能培训的教学场景,等同于就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培训内容和形式,既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形式,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的“一体化,和“零对接”。服务要素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1.培训的教学场景设置。服务要素教学法要求和强调技能培训的教学场景等同于就业岗位的真实场景,实现技能培训场景与就业岗位场景的“一体化”和“零对接”。

技能培训的场景可直接选择在面向社会服务的真实的各种场店,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现场进行技能培训;也可以建立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模仿和再现就业岗位工作现场的场景,除真实场景外,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的场景越接近真实场景越好,实现服务功能等效化,既如果利用实训基地或教学服务基地来进行真正的社会服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与真实的各种服务场店是等效的。

服务要素教学法场景设置的最大优点是:第一,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真实的或再现真实的场景,给学生和学员直观、深刻的印象,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眼、耳、鼻等全身各个感觉器官的接收各种信息,感染力强,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和学员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场景的认知程度,熟悉程度和适宜程度,培训效果好;第二,在真实的场景中讲解,事半功倍,学生和学员一目了然,比讲授法要具说服力,利于学以致用;第三,学生和学员在真实或再现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中,随时随地接触到“就业岗位”利于培养职业感情逐步自然进入“工作角色”热爱本职工作;第四,利于培养学生和学员在就业岗位,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在真实或再现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中,利于培养和养成学生和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端正服务态度,保证服务质量,熟悉和了解服务过程,保证服务质量利于就业。

2.《操作手册》。《操作手册》是服务要素教学法的有形化的教学材料。《操作手册》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具体的服务项目,起到了模块式操作技能培训教材的作用,而在真正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操作手册》起到了服务规范手册和质量保证手册的作用,这样通过建立《操作手册》就实现了普惠制就业培训具体服务项目的培训内容和就业岗位真实服务内容的“一体化"和“零对接”。

服务要素教学法创设的培训环境要完全等同于真实的服务环境,可在实际服务店面培训,也可模拟真实的服务环境创建实操培训场店,实现培训环境和就业岗位服务环境的“零对接”。

通过普惠制就业培训具体服务项目培训内容和就业岗位真实服务内容的“零对接”,培训环境和就业岗位服务环境的“零对接”,就实现了三产工种(专业)普惠制就业培训与就业岗位基本服务技能的“零对接”,从而保证了学员的服务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利于就业。

由于具体服务行业和服务项目的不同,《操作手册》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会有所不同,但服务过程的控制,服务质量的全过程把握的宗旨是一致的。

在进行普惠制就业培训三产教学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中式烹调、美容美发和保健按摩三个工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各工种中若干适宜于普惠制就业培训学员学习和掌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服务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操作手册》。

3.服务要素教学法的特点。由于服务要素教学法在进行服务技能培训时主要依据《操作手册》这一有形的教学资料,《操作手册》的制定过程、设计思想和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决定了服务要素教学法具有如下显著特点:⑴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服务项目的安全服务要求和注意事项,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服务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这在服务行业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问题,通过《操作手册》提高人们对安全服务的认识,培养学员安全服务观念和基本素质。⑵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每个服务项目文明服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把文明服务教育和文明服务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利于培养学员文明服务的观念和基本素质。⑶每个《操作手册》都具体注明服务项目的服务程序与质量标准,利于培养学员服务质量意识和规范的服务技能。⑷《操作手册》在设计思想上和制定过程中,是从服务实际出发,有机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使普惠制就业培训基本技能的培训内容和服务操作的内容“一体化”,实现“零对接”,利于培养学员就业岗位的真实服务能力。⑸《操作手册》在普惠制就业培训的技能培训中起到服务项目技能培训教材的作用,对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学员学习和掌握基本服务技能起到“扶上马”的作用;在学员就业后,在实际服务工作中,《操作手册》可作为服务操作指导书,起到“送一程”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要素教学法的运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7

俄罗斯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国防教育法》,更没有专门为院校制订的学校国防教育法,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丰富和完备,使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能做到有法可依和依法实施。同时,俄罗斯还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修订现行的法律、法规,或制订新的规章、决议和补充说明,进一步促进了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我国历来重视国防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防教育在立法中被鲜明地提出,《宪法》、《兵役法》、《国防法》都有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更是明确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国防教育。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审议通过,它是针对国防教育领域的专门法律。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军事训练。”“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同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转发的《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文)规定:“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2002年6月教育部等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这是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以国办48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标志,军事课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事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中俄两国都十分重视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并为之提供了法律层面的保证。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由于有对前苏联国防教育立法基础的传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具体实施与操作有多层面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而在我国,由于法制观念薄弱,法制建设进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立法还很不完备,许多问题如高校军训机构的设置、国防教育课程的地位、国防教育基础建设的内容和标准等还需要制定专门的法规予以明确。

关于施训机构的比较

在俄罗斯,普通高校学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完全纳入了国家动员体制,正式作为军队训练现役和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完善的领导管理体系,并且形成了由国防部、军兵种部和普通高校所在军区和兵役委员会的统一管理和指挥的机构。在国防部,由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和组织动员总局局长领导,各军兵种部和军区均设有组织动员局负责管理国防教育。并且各管理层次的职责很明确。比如,国防部的职责是:参与制订培养预备役军官的国家教学标准、训练大纲和教学法等;兵役委员会的职责是:在预备役人员中进行国防教育,代管普通高校军事教研室等。在普通高校内部,一般设有军事教研室。例如国立乌里扬诺夫斯克技术大学里就设有军事教研室。另外,部分高校还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具有本校特色专业的军事系,“主要是为军队培养具有高等军事专业知识的国防人才。如医科大学的军事医学系、经济学院的军事财会系等。设有军事系的地方高校,其他系和教研室也要为军事系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3]这些军事教研室和军事系在行政和业务方面受到学校和学校所在地区兵役委员会的双重领导,负责学生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军事系和军事教研室的领导和军事课教员一般由军队选派,这些人都是现役军官,受过正规的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贯彻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我国自1985年普通高校实施试点军训以来,全国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由教育部、国防部具体负责,在普通高校内部,都成立了军事教研室,军事教研室一般与校武装部合署办公。但在随后的高等院校机构改革中,除部分高校保留了武装部(军事教研室)以外,很多高校对军事教学机构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出现了武装部与学生工作部(处)合并成为学生工作部(处)或者两者合署办公;武装部与保卫处合并,成立武保部;武装部与体育部合并,成立军体教学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人文学院,武装部合并到其他部门等情况。”[4]这些院校对机构的合并调整可能都有一定的原因,但都忽视了武装部作为国防机构的特殊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在部分保留武装部的院校里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构有名无实,缺乏专职的军事教员、具体的教学和训练无法保证等等。2002年6月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规定:“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的军事教师。”应该说,目前的情况和这一规定还有不小的差距。与俄罗斯相比较,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机构设置还很不科学,没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无论是普通高校自身,还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军队的组织,仍没有达到从机构上设立专门有效的领导、组织机关来负责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要求。

关于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包括发达的欧美国家,都把爱国主义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俄罗斯的国防教育遵循了国际惯例的同时,又继承了前苏联突出军事的传统,将军事爱国主义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核心开展院校的国防教育。《俄罗斯联邦国防法》第七条明确规定:“俄罗斯联邦主体执行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与军事指挥机关相互配合,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对俄罗斯公民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5]这一规定奠定了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的法律基础。所谓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旨在培养俄罗斯公民为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应具备的精神素质和军事素质。俄罗斯国立乌里扬诺夫斯克技术大学军事教研室对普通高校的军事爱国主义是这样的界定的:“军事爱国主义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事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履行宪法职责,保卫祖国。”[6]为了加强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普通高校的教科书中突出了军事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普京当选总统后的第一批政府令中,就明确计划在大学增加民防课程。除了理论教育,在军事训练上,大学生平时的军事训练由军事教研室根据国防部制定的大学生预备役军官训练大纲组织实施;军事集训在当地军事院校的训练中心或当地驻军的野外训练基地进行。按照有关规定,当地驻军师一级单位和军事院校要将大学生的训练列入其军官训练计划或教学计划,并提供施训人员、训练设施、武器装备及训练器材。在我国普通高校,传统的国防教育有两种基本形式: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和军事训练教育。按照2002年6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以及高技术战争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现行大纲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各高校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课时长短不一,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军事训练教育,基本上各个高校都采用了集中时间进行训练的方式进行,训练的内容也不是很严格。可见,我国当前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较单一,国防教育基本上是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孤立对待的,远没有达到在其他学科中进行国防教育的渗透和交叉,所以,当学生修完军事理论课程和参加军训完毕以后就基本没有再接受正式的学校国防教育了。相比俄罗斯而言,我们必须在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下工夫,积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切实把国防教育融入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国防教育成为普通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p#分页标题#e#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

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前苏联在普通高校中设立军事系和军事教研室培养预备役军官和现役军官的传统,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部分军事教研室因盲目扩大规模,导致师资力量和配套训练设施匮乏,学生训练计划难以落实,训练质量难以保证,致使俄军从地方大学生中直接任命的军官大部分胜任不了军官职务。为此,俄国防部根据《2010年前军事教育系统改革联邦专项纲要》,决定大幅度压缩军事教研室的数量,并改革在军事教研室学习的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的方式。根据纲要规定的措施,2006年俄国防部与国家管理部门和地方大学进行了协商,在部分普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军事训练中心。目前,已确定29所普通高校设立军事训练中心,选定了1450名大学生准备入训练中心学习的大学生,并制定了教学大纲和训练计划。为此,俄国防部将向相应高校派驻军官从事教学任务。在整个大学期间,这些受训学生除学习地方大学规定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一定数量的军事课程,并参加每周训练日组织的军事训练,而且训练时要着军装。参加军事训练的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颁发同样的地方高校毕业文凭,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毕业后必须到现役军官岗位上至少服5年合同制兵役,而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却可因此获得比普通大学生多3-4倍的助学金。俄国防部认为,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军官可降低培训费用,同时又可提高未来军官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素养。过去,中国军队主要立足于自身培养军事干部和技术人才。建国以来,经过几次院校调整改革,目前尚有军事院校60多所,但是军事院校体系不够合理,教育资源分散,这些现状已经无法满足21世纪国防建设的需要了。所以,依托普通高校提高国防队伍的素质显得非常必要。目前,全国开展军训试点的普通高校有100多所,大学生在学校的国防教育和训练中初步掌握了军事技能和知识,了解了军队,不少人在毕业后自愿加入到军队中去。近年来,加入军队献身国防的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同时,国家也逐渐依托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的军队干部,如国家在一些重点普通高校进行的“强军计划”培养硕士研究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同俄罗斯相比,我国国防队伍建设依托普通高校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军队军官科学文化素质整体不高,科技强军的道路还很漫长,所以必须加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并依托普通高校提高军队科技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普法教育培训内容篇8

一、培训目标

立足甘肃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逐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完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各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内容与对象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各学科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有关重要内容的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有关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学评价方法的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等。

(三)培训对象:2010年我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分学科参加)、省市县高中学科教研员,共计约1.5万人。

三、培训时间

(一)准备阶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各项准备。

(二)培训阶段:7月28日—8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三)总结阶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训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培训工作总结报告(电子版)报送至“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

四、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本次远程培训工作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小组,由分管副厅长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由省教育厅基教处、师范处、财务处、民教处、督导室,省教科所、省电教中心负责人以及十四个市(州)教育局负责人。省教育厅成立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执行办公室),执行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项目执行办公室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项目管理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组织培训者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省教育厅成立巡视督查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督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网络培训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通过招标机制遴选有关专门网培训机构提供远程培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具体任务分配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训者培训的实施,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区呈报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并对本地区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各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县(市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县(市区)集中学习点(以下称为“学习中心”);做好本县(市区)各“学习中心”班主任、指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县(市区)班主任、指导教师、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县(市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学习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县(市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长、“学习中心”配备的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全面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同时,要切实发挥教研部门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门积极总结和利用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教师教学远程研修”平台中开展的两次研修经验,保证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网络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五、培训原则及方式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组班方式以县为单位,分学科组班(网上虚拟班级)。每个班不超过100人,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学员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集中参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学习中心”,组织学员集中培训。

各市(州)、县(市区)高中学科教研员、各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相应学科组班进行学习。

(三)学习方式:由市(州)、县(市区)集中安排学员在“学习中心”学习。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六、培训实施及流程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2010年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进。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应负责将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含高中学科教研员、各高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邮箱。另外,各市(州)对各县(市区)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xx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确定学习中心负责人与技术保障人员。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厅将通过视频会议方式,组织进行对管理者进行培训,一是部署我省“国培计划——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工作;二是对各市(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习中心”负责人、技术保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流程,各级培训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报要求(相关表格请在省科所网站下载:),完成统计参加培训相关信息:

1.将各县(市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

2.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帐号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辅导教师、班主任的注册报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学员注册报名工作,以便学员及早体验网络平台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学校校长的配合下完成审核确认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将确认信息(线下)上报给平台,7月25日完成用户调整工作。

(五)7月 15日前,省教育厅将组织全省培训者培训,届时邀请国家学科课程专家及网络平台教学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班主任与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培训组织流程、培训辅导者工作职责、课程主要内容、讲解课程特点、组织交流研讨与辅导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教务管理与技术操作办法与流程、学习简报内容与编制、与课程专家组交流沟通及信息反馈形式与办法。期间,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在此期间网络服务平台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市(州)教育局送达各学科网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各市(州)教育局根据县区上报的“学习中心(学校)”数向各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送,最终逐级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10天内,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七、培训考核与发证

对成绩合格的学员,省教育厅颁发由教育部监制的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省教育厅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项目执行办公室,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各地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当地的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管理、辅导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长要特别重视本次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教师完整参加培训全过程,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

(二)质量保障。培训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人员分赴各地检查、督促培训工作。省教科所要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培训结束时要提交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三)应急保障。各地要认真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对突况要做到快速有效应对。对黑客、病毒攻击等导致培训无法进行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尽快恢复正常;对培训过程中出现停电、设备故障及其他突况等,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

(四)经费保障。

本次活动经费采用分级负担:

1.本次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组织、网络平台支持服务及管理等费用由教育部安排专项经费;

2.省教育厅负担本次培训中管理者培训费用,班主任与指导教师培训费用(不含交通费),督查指导工作、省级管理组织费用以及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工作补助等费用;对于在培训中获得优秀的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3.各市(州)承担本次活动中各县(市区)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集中培训费用,市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工作等费用;

4.各县(市区)及各校承担本次活动中对各“学习中心”班主任与指导教师集中培训费用,县级管理组织以及督查指导,场地、设备使用维护及其它费用(上网费、电费等)。

本次活动不向培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九、其他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试验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如需咨询相关问题请与办公室联系。

联 系 人:俞雪山 张会曼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