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磁辐射安全8篇

时间:2023-10-12 09:32:16

电磁辐射安全

电磁辐射安全篇1

据国外资料显示,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

电磁辐射可使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为此,我们选取了一些常用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路由器等进行了电磁辐射测试,通过测试,我们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我们常用的家用无线路由器无线辐射信号很小,远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手机也不想人们说的那么耸人听闻,正常使用在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二、我国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及安全值估算

2.1我国电磁辐射的安全标准

我国对电磁辐射防护问题一直十分重视,质量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军队等都制定了相应的电磁辐射标准,其中卫生部的标准最为严格。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以电磁波辐射强度及其频段特性对人体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影响的阈下值为界,将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

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辐射强度分级安全范围见表1所示。

2.2电磁辐射安全值估算及测试仪表选取

根据GB9175-1988标准,微波的一级安全值为E

在我们所测的电子产品中,智能手机发出的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是在0.8GHz到2GHz的范围内(通信制式不同会有区别,1GHz是10 9 Hz)。微波炉里的微波为2.45GHz左右,上述电子产品的电子辐射的一级安全值为E

电吹风机、电饭煲工作时,周围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属于低频电磁场,一级安全值为E

本次测试我们采用德国WG公司的EMR300射频电磁分析仪,测试单位为V/m,分辨率为0.01v/m。该测试仪表可用于3KHz-60GHz超宽带范围测试,满足不同测试需求的全频率覆盖。

三、常用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测试及分析

本次测试中我们主要选取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进行电磁辐射测试,主要包括:智能手机、无线路由器、微波炉、电吹风机等。

3.1智能手机

在智能手机的电磁辐射测试中,我们首先测试了待机时的电磁辐射数据,因为待机是手机最常用的状态。然后我们还测试了来电时的电磁辐射值、正常通话时的电磁辐射值、呼出时的电磁辐射值,还有平时听音乐的电磁辐射值,等等,并将测试数据记录于表中。

通过测试:

智能手机在来电时及呼出时,电磁辐射值较大,由此说明手机在搜寻基站的过程中瞬时功率较大,此时的辐射也最强。测试中约一半测试的手机在1厘米近距离时,电磁辐射值超过或接近一级安全限值。

通话时电磁辐射值比来电时降低,表明正常通话状态下,只要维持较小的功率即可,但近距离电磁辐射值比待机时大,有些手机接近一级安全限值。

平时待机时电磁辐射值最小,表明手机处于平时待机状态时,信号强度较小。

听音乐和充电时与待机时基本相同,大部分机型在安全范围值内。

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磁辐射值大大降低。

新手机比旧手机电磁辐射小,表明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器件老化,电磁辐射增大。

正牌手机比水货电磁辐射小。

3.2微波炉

微波炉是利用微波具有的热效应,通过振动食物内水分子的过程,达到加热或煮熟食物的目的。我们本次测试时,将微波炉设置为中火状态为食物加热,在微波炉正前方2厘米、50厘米、1米处,分别测试,测试数据从10V/m降至2V/m。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微波炉在2厘米的近距离时,电磁辐射值较大,但电磁辐射随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在离微波炉1米之外,辐射大幅降低,处于安全范围。

3.3无线路由器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无线路由器TP-LINK在1厘米近距离时电磁辐射值大于1V/m,不过也处于安全范围内,距离稍有增加,电磁辐射值很快就大大降低,20厘米后即可达到0.3V/m左右。

3.4一些家用电器

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对于家庭中常用的电器,如电饭煲、电吹风等,经过测量,电磁辐射值也在安全范围内,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大也显著降低。

四、主要结论及防护方法

4.1研究结论

使用通过实地测试,对测试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会随着使用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家用电子产品周围的电磁场强度远远小于安全范围值。

2.电饭煲、电吹风、无线路由器电磁辐射不大。

电饭煲、电吹风、无线路由器在正常使用距离情况下,电磁辐射远远小于安全标准值。

3.使用微波炉时保持一定距离。

使用微波炉时距离在1米外,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手机的电磁辐射比其它电子产品要高一些。

手机在来电时和呼出时,电磁辐射比其它日常电器要高一些,通话时电磁辐射大大降低,待机时和听音乐时电磁辐射较小。

4.2主要防护方法

对于不同的电磁辐射污染源,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

1.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来电时和呼出时,释放的电磁辐射量很大。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电磁辐射强度大大降低。因此,我们最好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再接电话。在接电话时,要尽量使头部离手机远一点,或采用分离耳机与话筒来接听电话,同时,尽量缩短通话时长。

2.尽量在正规专卖店购买手机。

在对同款的某智能手机进行辐射值测试时,我们发现辐射值较大的手机是在网上商店购买的(疑似水货),而辐射值较小的手机是在实体店购买的。应尽量在正规专卖店购买手机。

3.电器摆放不能过于集中。

由于电磁场的能量具有叠加效应,在卧室中,要尽量少放、甚至不放电器。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并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台电器。

4.注意人与电器的距离,能远则远。

在使用电吹风机、微波炉等产品时,尽量与设备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5.定期更新设备。

新产品的电磁辐射值相比较要小一些,对手机、微波炉等电子产品可考虑定期更换。

电磁辐射安全篇2

【关键词】电视电磁辐射;产生;危害;防护举措

1.引言

电视,让我们博览天际,纵观宇宙,思接千载,神通万里,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广泛最为群体所接受的综合、现场传播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然而,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电磁辐射污染的担忧。怎样让人们科学面对电视的电磁辐射污染?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普遍而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2.电磁辐射的产生

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我们周围有各种带电体。物理学告诉我们:有电荷就有电场。电荷的有序运动形成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磁场在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如图1所示。图中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当电流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时,在导体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和电场。这种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场和磁场不断的交互变化,使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形成了电磁辐射。所以,电磁辐射就是电磁波向空间传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或者说,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向空间传播(发射)或泄漏而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携带着能量,因此电磁辐射也可以说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的传播。

图1 电流变化时在导体周围产生电场和磁场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人们熟知的光速,即3×105千米/秒。

电磁辐射可以按其波长或频率分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X射线、r射线等。其中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r射线波长最短。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种。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频率较高的X射线和r射线可产生较大的能量,以至大到足以令原子和分子电离,破坏合成人体组织的分子,被列为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射频装置所产生的电磁能量由于频率较低,不能破解把分子紧扣在一起的化学健,故被列为非电离辐射。

当电磁辐射为人们提供许多便捷和乐趣的同时,也在给你的身心带来危害。这种危害就是电磁辐射污染,或者称电磁污染。电磁辐射源也就是电磁辐射污染源,或者说,电磁辐射污染产生于电磁辐射源。

3.电视电磁辐射的产生

普通电视机的电磁辐射原理类似于CRT电脑显示器电磁辐射原理,当电视机的显像管在启用时,它的负极会通过内部的“电子枪’发射出高速电子,即高能量的电子束,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猛烈撞击屏幕内壁的荧光物质,使荧光屏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各种图像和文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近三万伏高电压的作用,会产生具有穿透力的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而且在显示器周围还会产生低频电磁场,形成电磁辐射。电视屏幕显示影像时,也会放出大量的正离子,它们像磁石一样吸附空气周围里的负氧离子,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量减少。长期处于缺少负氧离子的状态中,人体会出现不正常症状。

尽管目前有许多CRT电视产品在处理辐射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把辐射量降到最低,但要彻底消除是困难的。相对来说,液晶电视在电磁波的防范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采用了严格的密封技术将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封闭在显示屏中,理论上是不存在辐射的。而普通显示屏为了散发热量的需要,必须尽可能地让内部的电路与空气接触,这样内部电路产生的电磁波也就可能会大量地向外“泄漏”了,

4.电视电磁辐射的强度

电磁辐射强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功率密度、磁感应强度等。

功率密度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射频与微波)电磁能量。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的功率密度常用单位为微瓦/平方厘米(μw/cm2),用S表示。

功率密度S与辐射源的功率P成正比,而与发射点跟测量点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以下式表示:

式中P的单位为微瓦(μw),r的单位为cm,则S的单位为微瓦/平方厘米(μw/cm2)。

磁感应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的磁通量,用于描述工频段磁场能量的强度,以B表示,其常用单位为高斯(G)或特斯拉(T)。在这里,我们用更小的单位毫高斯(mG)或微特斯拉(μT)表示。

功率密度S与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对应关系:10μw/cm2相当于1mG或0.1μT。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体长期接受功率密度S小于20μw/cm2或磁感应强度B小于2mG(0.2μT)的电磁辐射是安全的。

我国环保、卫生等部门制定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规定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的安全标准(一级标准)是:高频辐射小于10μw/cm2(相当于磁感应强度B为1mG或0.1μT)。这个值比科学家普遍认为的安全值还小,因而是更安全的安全值。

电磁辐射安全篇3

影响家电辐射危害的因素

在探讨那些有关家电辐射的流言之前,咱们必须搞清楚家电辐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应该澄清一点,家电辐射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如果你的中学物理学得不太差,就应该知道,只要电器通电,就一定会有电场和磁场的存在,再加上我们使用电器的时候电压和电流常常变化,因此一定会向外辐射出电磁波。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以及前两者的累积效应。热效应很好理解,就是电磁波的加热效果,比如在阳光照射下会感觉到发热;非加热效应就是外界电磁场对人体的器官和组织自身的电磁场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影响是人类无法直接感知的。那么我们要探讨的关键问题就是,这些家电的辐射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明显损害?把问题进一步细化,并结合基本的电磁学知识,可以发现实际上家电辐射对我们造成的损害大小并不完全等同于电磁场强度的大小,还跟辐射的波段、功率、影响范围,以及人体的吸收剂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至于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请看下文分解。

流言1:

“电动剃须刀打开时,辐射值达到19.59μT,远超微波炉、电磁炉等电器。”

真相:电动剃须刀的额定频率一般为50Hz左右,额定功率一般也不超过5W,这么一个小玩意儿威力当然有限,属于典型的低频辐射。至于该流言所提到的19.59μT(微特斯拉)是指电动剃须刀工作时周围小范围内的电磁场强度,人体的吸收剂量也相当有限。再者且不说测量方法有没有问题,单是把“电磁场强度”等同于“辐射值”显然就属于偷换概念的行为,而这一类低频辐射的安全电磁场强度远大于19.59μT(对比:在赤道0°纬度上的地磁场强度就达到了31μT)。

结论:完全用数值和前提模糊的对比来忽悠,电动剃须刀的使用对人体没什么危害。

流言2:

“长时间近距离作用于头部的电吹风危害巨大,辐射值竟达18.49μT,连续三次使用家用电吹风的辐射累积量等于照一次X光的辐射量!”

真相:这条流言的误导性很强,然而仔细想想根本经不起推敲,只是话放得比较狠而已。没错,电吹风的确威力不小,功率可以达到1000W,然而它的额定频率一般也就50Hz,仍然只能产生低频的电磁场,18.49μT的强度也远低于低频辐射的安全电磁场强度。至于和X光的辐射相比,则纯属扯淡,因为X光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完全不跟电吹风的低频电磁辐射在一个层级上。

结论:把电吹风说得再狠,它也只是电吹风而已,即便加上“长时间近距离作用于头部”等描述也只是壮壮声势而已。当然了,要是你因为没把头发吹干而睡得头痛,千万别以为是辐射所为。

流言3:

“电磁炉的电磁波容易泄漏,在工作的时候距离40cm以内都超出了安全辐射标准,10cm处为19.74μT,最大泄漏值达到了2000μW/cm2!”

真相:该流言中所谓的“超出安全辐射标准”其实是混淆了电磁场强度和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这两种辐射度量值的安全标准。电磁炉的工作频率是20KHz~30KHz,虽然看起来比小家电的频率大了很多,但仍然属于低频辐射,所以它的电磁场强度并没有大到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电磁炉发出的电磁波除去对锅体的作用外还有部分辐射至锅外,也就是所谓“漏能”,但即使是2000μW/cm2的辐射功率密度,比起10mW/cm2的安全值还是要低不少,所以质量合格的电磁炉还是安全的。

结论:电磁炉也不会直接对身体造成多大损害,主要由于产品良莠不齐,产品本身质量的影响很大,总的来说使用的时候只需保持50cm以上的距离即可。

Tips:

杜绝辐射?Mission Impossible!

电磁辐射安全篇4

关键词:信息安全;电磁辐射;TEMPES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information device and elimination

LIANG Xiao-yan,WANG Jun-li,YANG Jian,WANG Ru-long

(Beijing Trace an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9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afety technique,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d been paid to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comput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track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typical protection method is brief lyintroduced.

Key words:Information safety;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TEMPEST

当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给我们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泄密的途径很多,其中电磁辐射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泄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它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TEMPEST技术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在工作时通过电磁波将有用信息泄漏出去的过程称为计算机电磁泄漏。和其它电子设备一样,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包括主机、显示终端、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磁盘机、磁带机、打印机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如主机中各种数字电路电流的电磁泄漏、键盘按键开关引起的电磁泄漏、显示器视频信号的电磁泄漏、打印机的低频电磁泄漏等等。这些辐射出去的电磁波,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收到它,尤其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准确、清晰地获取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信息辐射防护技术,就是针对计算机的信号辐射特性,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不让窃收方接受到计算机辐射的信号和复原出有关的真实信息。对电磁泄漏信号中所携带的敏感信息进行分析、测试、接收、还原以及防护的一系列技术构成了信息安全保密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这种技术在国外称为TEMPEST技术,即“瞬时电磁脉冲发射监测技术”(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Pulse Emanation Surveillance Tech-nology)。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任何交变电磁场都会向四周空间辐射电磁信号,任何载有交变电磁信号的导体都可作为发射天线。计算机是采用高速脉冲数字电路工作的,因此,只要处于工作状态就会向机器外辐射含有信息的电磁波。

TEMPEST技术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始于美国。随后,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都开始积极研究和发展TEMPEST技术。1985年荷兰人W.van Eck在“Computer&Security”上发表文章,首次详细披露了通过简单改装电视机实现侦收并还原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信息的可行性技术细节,并声称最远距离可达1000m,引起很大轰动。根据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资料,英国人也称可以在1600m外对计算机视频信息进行还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恐怖的逐步升级,各国对TEMPEST技术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而美国TEMPEST市场规模更是有增无减。几十年来,美国多次修订和补充TEMPEST技术标准和规定,TEMPEST的内涵也在逐渐扩大,已经从原来的通信安全领域扩展到信息安全的范围。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TEMPEST问题。90年代初,在国家相关单位牵头和组织下,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实验测试以及产品开发,已经在信息设备的电磁泄漏发射机理、安全评估、技术产品测评、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红黑信号识别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TEMPEST防护技术方面,已经具有屏蔽室、低泄漏发射产品、电磁干扰产品3大类不同等级的防护产品。但是我国的接收机设计水平和数字信号后处理能力还不高。

2 TEMPEST技术中电磁泄漏的途径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内的信息,通常通过两种途径泄漏出去: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称为辐射泄漏,这主要是指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是由计算机内部的各种传输线(包括印制板上的走线)、信号处理电路、逻辑电路、显示器、开关元件和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电路产生的;另一种是通过各种线路和金属管道传导出去的称为传导泄漏。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线、机房内的电话线、上下水管道和暖气管道以及地线等,都可能成为传导媒界,产生传导泄漏。传导泄漏往往伴随着辐射泄漏。

3 TEMPEST技术中电磁泄漏的防护

对于电磁泄漏,目前可以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使用低辐射设备、利用噪声干扰源、电磁屏蔽、滤波技术和光纤传输[2]。

(1)使用低辐射设备。低辐射设备即TEMPEST设备。这是防辐射泄漏的根本措施。这些设备在设计和生产时就采取了防辐射措施,把设备的电磁泄漏抑制到最低限度。显示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显示器的内容进行窃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因此选用低辐射显示器十分重要。单色显示器的辐射比彩色显示器低得多,使用等离子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也能进一步降低辐射。

(2)利用噪声干扰源。电磁辐射干扰技术就是采用干扰器对计算机辐射进行电磁干扰,使窃收方难以提取视屏信息。利用噪声干扰源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一台能产生噪声的干扰器放在计算机设备旁边,干扰器产生的噪声与计算机设备产生的信息辐射一起向外辐射,使计算机设备产生的辐射不易被接受复现。干扰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应超过EMI(电磁干扰)标准;二是将处理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在中间,四周放一些处理一般信息的设备,让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泄漏一起向外辐射。

(3)电磁屏蔽。屏蔽技术是将计算机设备置于屏蔽室中,达到防止电磁辐射的目的。该技术是所有防辐射技术手段中最为可靠的一种。屏蔽技术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防信息泄漏玻璃。防信息泄漏玻璃装在电子设备显示窗上,可以解决显示窗信息泄漏问题。有统计测试表明,如果电磁波辐射量是100%,那么防信息泄漏玻璃可以将89%的信息通过地线导入地下,再将10%的信息反射掉,剩下的漏网信号不足1%,这就无法还原成清晰完整的信息,从而达到保密的目的。

(4)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对屏蔽技术的一种补充。被屏蔽的设备和元器件并不能完全密封在屏蔽体内,仍有电源线、信号线和公共地线需要与外界连接。因此,电磁波还是可以通过传导或辐射从外部传到屏蔽体内,或从屏蔽体内传到外部。采用滤波技术,只允许某些频率的信号通过,而阻止其它频率范围的信号,从而起到滤波作用,有效地抑制传导干扰和传导泄漏。

(5)光纤传输。光纤传输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光纤为非导体,可直接穿过屏蔽体,不附加滤波器也不会引起信息泄漏。光纤内传输的是光信号,不仅能量损耗小,而且不存在电磁信息泄漏的问题。若干年内还不可能从光纤外部窃取并还原信号。同其它传输方式相比,光纤具有容量大、安全、可靠、传输信息量大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4 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任何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安全保密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保密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磁辐射泄漏也一样,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都不是万无一失的。要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最佳防护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参考文献

电磁辐射安全篇5

关键词:信息安全;电磁辐射;TEMPEST

Electromagneticradiationofinformationdeviceandelimination

LIANGXiao-yan,WANGJun-li,YANGJian,WANGRu-long

(BeijingTraceandCommunicationTechniqueResearchInstitute,Beijing100094,China)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informationsafetytechnique,moreandmoreattentionhadbeenpaidtotheelectromagneticradiationofcomputer.Basedontheanalysisonthetrackofelectromagneticradiationof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typicalprotectionmethodisbrieflyintroduced.

Keywords:Informationsafety;electromagneticradiation;TEMPEST

当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给我们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泄密的途径很多,其中电磁辐射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泄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它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TEMPEST技术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在工作时通过电磁波将有用信息泄漏出去的过程称为计算机电磁泄漏。和其它电子设备一样,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包括主机、显示终端、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磁盘机、磁带机、打印机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泄漏,如主机中各种数字电路电流的电磁泄漏、键盘按键开关引起的电磁泄漏、显示器视频信号的电磁泄漏、打印机的低频电磁泄漏等等。这些辐射出去的电磁波,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收到它,尤其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准确、清晰地获取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信息辐射防护技术,就是针对计算机的信号辐射特性,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不让窃收方接受到计算机辐射的信号和复原出有关的真实信息。对电磁泄漏信号中所携带的敏感信息进行分析、测试、接收、还原以及防护的一系列技术构成了信息安全保密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这种技术在国外称为TEMPEST技术,即“瞬时电磁脉冲发射监测技术”(TransientElectromagneticPulseEmanationSurveillanceTech-nology)。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任何交变电磁场都会向四周空间辐射电磁信号,任何载有交变电磁信号的导体都可作为发射天线。计算机是采用高速脉冲数字电路工作的,因此,只要处于工作状态就会向机器外辐射含有信息的电磁波。

TEMPEST技术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始于美国。随后,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都开始积极研究和发展TEMPEST技术。1985年荷兰人W.vanEck在“Computer&Security”上发表文章,首次详细披露了通过简单改装电视机实现侦收并还原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信息的可行性技术细节,并声称最远距离可达1000m,引起很大轰动。根据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资料,英国人也称可以在1600m外对计算机视频信息进行还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恐怖的逐步升级,各国对TEMPEST技术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而美国TEMPEST市场规模更是有增无减。几十年来,美国多次修订和补充TEMPEST技术标准和规定,TEMPEST的内涵也在逐渐扩大,已经从原来的通信安全领域扩展到信息安全的范围。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TEMPEST问题。90年代初,在国家相关单位牵头和组织下,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实验测试以及产品开发,已经在信息设备的电磁泄漏发射机理、安全评估、技术产品测评、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红黑信号识别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在TEMPEST防护技术方面,已经具有屏蔽室、低泄漏发射产品、电磁干扰产品3大类不同等级的防护产品。但是我国的接收机设计水平和数字信号后处理能力还不高。

2TEMPEST技术中电磁泄漏的途径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内的信息,通常通过两种途径泄漏出去: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称为辐射泄漏,这主要是指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是由计算机内部的各种传输线(包括印制板上的走线)、信号处理电路、逻辑电路、显示器、开关元件和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电路产生的;另一种是通过各种线路和金属管道传导出去的称为传导泄漏。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线、机房内的电话线、上下水管道和暖气管道以及地线等,都可能成为传导媒界,产生传导泄漏。传导泄漏往往伴随着辐射泄漏。

3TEMPEST技术中电磁泄漏的防护

对于电磁泄漏,目前可以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使用低辐射设备、利用噪声干扰源、电磁屏蔽、滤波技术和光纤传输[2]。

(1)使用低辐射设备。低辐射设备即TEMPEST设备。这是防辐射泄漏的根本措施。这些设备在设计和生产时就采取了防辐射措施,把设备的电磁泄漏抑制到最低限度。显示器是计算机安全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显示器的内容进行窃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因此选用低辐射显示器十分重要。单色显示器的辐射比彩色显示器低得多,使用等离子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也能进一步降低辐射。

(2)利用噪声干扰源。电磁辐射干扰技术就是采用干扰器对计算机辐射进行电磁干扰,使窃收方难以提取视屏信息。利用噪声干扰源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一台能产生噪声的干扰器放在计算机设备旁边,干扰器产生的噪声与计算机设备产生的信息辐射一起向外辐射,使计算机设备产生的辐射不易被接受复现。干扰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应超过EMI(电磁干扰)标准;二是将处理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在中间,四周放一些处理一般信息的设备,让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泄漏一起向外辐射。

(3)电磁屏蔽。屏蔽技术是将计算机设备置于屏蔽室中,达到防止电磁辐射的目的。该技术是所有防辐射技术手段中最为可靠的一种。屏蔽技术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防信息泄漏玻璃。防信息泄漏玻璃装在电子设备显示窗上,可以解决显示窗信息泄漏问题。有统计测试表明,如果电磁波辐射量是100%,那么防信息泄漏玻璃可以将89%的信息通过地线导入地下,再将10%的信息反射掉,剩下的漏网信号不足1%,这就无法还原成清晰完整的信息,从而达到保密的目的。

(4)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对屏蔽技术的一种补充。被屏蔽的设备和元器件并不能完全密封在屏蔽体内,仍有电源线、信号线和公共地线需要与外界连接。因此,电磁波还是可以通过传导或辐射从外部传到屏蔽体内,或从屏蔽体内传到外部。采用滤波技术,只允许某些频率的信号通过,而阻止其它频率范围的信号,从而起到滤波作用,有效地抑制传导干扰和传导泄漏。

(5)光纤传输。光纤传输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光纤为非导体,可直接穿过屏蔽体,不附加滤波器也不会引起信息泄漏。光纤内传输的是光信号,不仅能量损耗小,而且不存在电磁信息泄漏的问题。若干年内还不可能从光纤外部窃取并还原信号。同其它传输方式相比,光纤具有容量大、安全、可靠、传输信息量大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4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任何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安全保密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保密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磁辐射泄漏也一样,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都不是万无一失的。要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最佳防护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参考文献

电磁辐射安全篇6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 电磁辐射 信息安全 TEMPEST

论文摘要:利用电磁学的方法分析了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的原理?引入偶极子分析计算了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场的频谱与场强;研究了计算机电磁信息辐射接收机的接收原理?进一步定量分析了辐射场强与接收机带宽、噪声系数、接收天线定向性和增益之间的数值关系;阐述了计算机电磁信息泄露的方式和途径?概括了基于实际的军队计算机应用中电磁信息安全与防护的主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要处理、传输、存储的军事机密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用?计算机已成为目前最关键、应用最广泛的信息处威胁?给国家和军队造成重大损失。理、传输和存储的电子设备。军队指挥自动化、国防为了确保涉及军事机密的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工程的通讯与指挥、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以及智能化储更安全有效?就必须重视军用计算机的电磁信息的信息技术产品等无不与计算机有关。由于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研制、开发和使用防信息泄漏的计算的特殊构造方式?它在工作时?会向周围空间辐射电机。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电磁信息辐射的研究磁波?这些电磁辐射信号包含丰富的频谱资源?携带属于TEMPEST(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Pluse Em-大量有用信息?一旦被敌方接收并破译?就对计算机anationStandard)的研究范围。

1电磁信息泄露原理

1。1计算机辐射原理

麦克斯韦于1846年归纳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方程组(1))可知?电路中只要有电流的变化就会有电磁波的产生?任何时变电磁场都会向四周空间辐射电磁信号?任何载有时变电磁信号的导体都可作为发射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信号。

由公式(2)、()3可以看出?偶极子所载信号幅度越大?频率越高;功率越大?辐射场强越强;信号波形越尖锐?其频谱越宽;高频分量越丰富?其辐射场强越强。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硬件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和其他外设备?电源线、主机与外设备间的互连线缆(信号线、数据线和控制线)?连接主机、外设备与互连线缆的连接器。计算机电路组成复杂?各个部件以及各种时钟电路都存在电磁辐射?产生携带大量信息的辐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就通过计算机的主机、外设备、线缆和连接器向周围空间辐射?产生的电磁信息泄漏伴随计算机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发送的全过程。

从信息种类来分?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包括视频信息、键盘输人信息、磁盘读写信息等。从辐射部件来分?计算机的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处理器的辐射、通信线路的辐射、转换设备的辐射、输出设备的辐射等。

从辐射方式来分?还可以分为一次泄漏和二次泄漏。对于处于复杂电磁环境中的计算机?周围的电磁波接收和发射装置有可能成为计算机二次泄漏辐射的载体。如果计算机辐射信号以某种形式藕合到计算机周围的发射电路中?它以两种形式二次发射出去:辐射信号藕合在放大器的前级?被放大器直接放大发射出去;辐射信号藕合在混频器前级?与发射机内的本振经混频器混频再经放大器发射出去。二次泄露辐射的强度可能超过一次泄漏的辐射强度?降低了计算机设备的防护等级?增加了信号泄露的危险。

1.2计算机辐射信息的接收

计算机工作时产生的极其丰富的谐波资源可达兆赫兹(GHz)以上?电磁辐射最强的频带范围一般在20~so Hz之间?计算机的串口、并口、线缆和连接器?其信息泄露的带宽一般较低?约在01 MH:?只要接收机的带宽大于01 MHz?就能有效地接收计算机的辐射信息。计算机视频信息的电磁辐射较为严重?随着显示器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辐射的频率范围也越来越宽?辐射强度也不断增加?被接收还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1958年?vna.Eck在论文中提出?可以在1仪x〕m处接收还原视频信息?20世纪90年代英国人称可以在160 m接收还原视频信号。其余部件的辐射?在满足接收机条件的情况下?

当确定了接收机的带宽B、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凡、接收机天线的定向性D(或者增益G)?便可以确定接收机能接收到的最低场强?只要大于最低接收场强的计算机电磁辐射信号均可以被接收机接收。

2安全与防护

为了降低计算机电磁辐射信息泄露的危险?确保涉及军事机密的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更安全有效?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目前的计算机防电磁信息泄露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3种?即信号干扰技术、电磁屏蔽技术和TEMPEST技术。

2.1信号千扰技术

信号干扰技术是指利用相关原理?将能够产生噪声的干扰机放在计算机旁?把干扰机发射出来的噪声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信息电磁波混在一起?通过不同技术途径实现与计算机辐射信息的相关联?并产生了大量与计算机相同频谱特性的伪随机干扰信号?使干扰信号与计算机设备的信息辐射混合在一起向外辐射?所以能破坏原辐射信号的形态?降低辐射信息被接收后还原的可能。它具有造价低廉、移动方便、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泄漏措施。

信号干扰技术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的视频辐射信息泄漏采取的一种防护措施?缺点是干扰机的干扰噪声(白噪声)和计算机的辐射信号(主要是视频信号)的特性是不同的?可以被接收者区分开?提取到其中的有用信息。而且?信号干扰技术多采用覆盖式干扰信号?容易造成电磁污染和防护对象单一。

2.2电磁屏蔽技术

电磁屏蔽技术是利用电磁屏蔽原理?将计算机关键部分用特殊材料包起来?抑制近场感应和远场辐射、中断电磁辐射沿空间的传播途径?是解决电磁信息泄漏的重要手段。

电磁屏蔽有双重作用:减小电磁辐射泄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屏蔽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需要可以采用整体屏蔽、部件屏蔽和元器件屏蔽。如:屏蔽电缆、屏蔽电路、屏蔽机柜、屏蔽室等。屏蔽效果与材料性能、辐射频率、屏蔽体结构和辐射源的距离等有关。屏蔽体都需与大地相连?为屏蔽体上的电荷提供一条低阻抗的电气泄放通路。电磁屏蔽的效果与屏蔽体接地的好坏密切相关?一般屏蔽体的接地电阻都要求。从使用的效果来看?屏蔽室更理想?好的屏蔽室可使信号衰减60一140dB?缺点是造价高。采用电磁屏蔽的方法防止电磁辐射泄漏时?并不是所有的设备和元器件都能完全封闭在屏蔽室?内。比如?电源线、信号线等均与外界有联系?辐射电磁波可以通过传导方式传到屏蔽室外造成信息泄漏。

2.3 TEMPEST技术

TEMPEST技术即低辐射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漏的目的。前景较好的是红、黑设备分离技术。采用红黑分离技术制造红黑分离式计算机?是指在系统设计中引人红黑工程概念?将计算机设备上的信号分为红黑两种信号?红信号是指能被接收破译?并复现出有用信息的信号;黑信号是指即使被接收到?也不能复现出有用信息的信号。把红信号与黑信号完全隔离开来?然后对隔离后的红信号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使其达到防电磁信息泄漏极限值的要求。在计算机设备中?相应地也定义了红设备、黑设备等概念。红设备是处理保密数据信息的设备?黑设备是处理非保密数据信息的设备。

红黑设备之间是不允许进行数据传输的。通常是在两者之间建立红黑隔离界面?仅仅实现黑到红设备之间的单向信息传输。

软件TEMPEST技术191是国外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电磁防护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给视频字符添加高频“噪声”并伴随发射伪字符?使敌方无法正确还原真实信息?而我方可正常显示。它替代了过去由硬件完成的抑制干扰功能?成本较低。采用TEM-PEST技术的防护型TEMPEST计算机?使用软件来控制计算机辐射信号的发射?同时加入了专用的攻击程序?当有人企图截获信息时系统能自动保护并进行自卫反击。

电磁辐射安全篇7

关键词:电器; 电磁辐射; 人类; 危害; 防护

中图分类号:TN9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20-0140-07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rom Home Electrical Equipment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CUI Ben-lia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473061, China)

Abstract: Any electric equipment has electric field around it. The periodic change electric field produces the periodic change magnetic field, and has electromagnetic wave 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lectromagnetic pollution is caused by excessiv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enerat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harmful to human beings, espetially microwaves, short waves and ultrashort waves. The wave ty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domestic appliance are analyzed.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electrical equipmen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human; hazard; 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11-05-26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B140011)

0 引 言

数字社会,你无法抗拒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数字社会,你面对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却始终挥散不去对电磁辐射的心理阴影。生活中你仔细一看,不难发现这样的情景:对着电脑害怕“射”伤身体,就穿上了售价高昂的防辐射服;拿着手机担心“煮”熟大脑,不厌其烦地戴着耳麦说话;看完电视脸上生怕残留“辐射物”,便匆匆忙忙跑去洗脸做面膜……也许你并不清楚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但似乎只有这样,才有个心理安慰。

有些调查报告指出:经常接触电磁辐射的人,若再受到高温作用,则他们体内发生乳腺癌变的危险就更大;长期担任电气工程师的人,若再经常接触汽油、农药或杀虫剂,则他们患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就增大。

不少调查报告还指出,从事“电气职业”者,儿童以及不适当使用家庭电器者(常玩视频游戏的儿童,常使用电热毯和其他电加热器的妇女与儿童等)受低频磁场损害的危险较大。一些国家对怀孕的妇女还有这样的规定:婴儿未出生前3~6个月内不能使用电脑。

低频磁场辐射的强度和累积量都会影响致病的概率。并且,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以后才发病的。国际卫生标准中规定,可以容许的磁感应强度上限为100 μT。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你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接受紫外线的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知,因此其危害就显得尤为隐秘。

从电子闹钟、吹风机、微波炉、电熨斗,到计算机、传真机、电话机,大家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电磁的“抚慰”。走出门外,电力线、各种电机设备又使我们十分容易地处于电磁场中。21世纪电磁环境恶化已成定局。

所谓的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即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的传播速度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速。电磁辐射可按其波长、频率排列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频率越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学作用也越强。

从电话、广播、电视、通信、卫星、信息、网络、计算机、微波、医疗技术,到国家安全、军事上广泛采用的监督、控制、报警干扰系统和导弹、宇航系统,再到市内超高压输送电网,它们无一不为人类的物质文明、科技进步和社会安全保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电磁污染日益严重。

电磁辐射会造成所谓的“电磁波污染”,即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人体或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产生的危害现象。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各种电子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等,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电磁波,超量的电磁波辐射能引起人体的大脑、神经、生殖、心血管、血液和免疫等系统和组织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1 对人体的危害

近年来,电磁波对人体危害的例子多有发现,只不过其影响程度与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及积累的时间长短有关,目前尚未较大范围地反映出来,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研究表明,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着磁场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0 kHz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过久,电磁波的干扰,使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给组成脑细胞的各种生物分子以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等有害代谢物,甚至使脑细胞的DHA密码排列错乱,制造出一些非生理性的神经递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一些受到较强或较久电磁波辐射的人,已有了病态表现,主要反映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头痛,心悸,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容易激动,失眠等。

(3) 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使眼球晶体混浊,严重时造成白内障,是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影响视力;

(4)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男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5) 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诱发癌症,以及糖尿病,遗传性疾病等病症,对儿童还可能诱发白血病的产生。

(6)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2 其他危害

(1) 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破坏建筑物和电气设备;

(2) 在长期存在电磁辐射的区域,如微波发射站所面向的山坡,会造成植物的大面积死亡。

(3) 电磁辐射有可能泄露电脑上机密,电磁波向外泄漏的途径有:电脑本身、电源线、连接到电脑的电缆(包括网络电缆)、电脑的设备。它们所起的作用就跟发射天线一样。电源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泄漏渠道,因为它连接到公共的电网上,因此就会跟有线电缆有一样把电脑里头的信号交连传送出去。

电磁辐存在危害的一些依据如下:

2.1 事实依据

(1) 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受到严重电磁污染所致。

(2) 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

(3) 电磁辐射对孕妇的危害更大,据最新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年出生的约35万残缺儿童中,有25万为智力残缺。

(4) 中国内陆某省对某专业系统16名女性电脑操作员追踪调查发现,接触组月经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8人10次怀孕中就有4人6次出现异常妊娠。

(5)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孕妇每周使用计算机超过20 h,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畸形儿出生率也有所上升。

(6) 几年前,在风景名胜峨眉山发生过一起微波污染事件,在面向微波发射站的坡面上,由于长期遭受辐射,松树等自然植被全部枯萎而死,而山的另一面,植被却郁郁葱葱。

(7) 1995 年 4 月,日本冈山红十字医院一位患者的自动点滴器突然停止,经多方调查,最后发现事故的真正“凶手”是同病房病友打手机时产生的电磁波。

(8) 1997 年 8 月 13 日在深圳机场发生的我国第一起因无线电干扰航空通信导致机场关闭两个小时的严重事件,系深圳机场附近的山头上无线寻呼台的发射功率过高所致。

2.2 实验依据(白鼠试验)

900 MHz微波辐射对小白鼠脂质过氧化作用及神经递质含量影响射频微波辐射,特别是高强度的辐射,能引起机体致热效应,造成健康危害。但也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微波照射后,体温虽无上升,但也能造成机体的健康危害。

为探讨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健康影响,对900 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小白鼠脑神经递质含量及全血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对人的心血管有所影响)、丙二醛(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含量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

(1)GSH-Px活性: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 mW/cm2实验组全血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2)MDA含量: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 mW/cm2实验组全血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3)全血GSH-Px和MDA比值:由表1可见,辐射强度为1 mW/cm2实验组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4)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由表2可见,辐射强度为1实验组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有研究发现,采用915 MHz照射小白鼠,使其腹腔温度升高36.4℃,结果表明,小白鼠在功率密度为1 mW/cm2的900 MHz的电磁辐射暴露下,全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增加,但暴露的功率密度增加(2 mW/cm2,5 mW/cm2)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

在强度为0.05~0.5 mW/cm2时,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而1 mW/cm2时未见改变,作者认为这是机体的代偿反应所致。并经过一系列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免疫实验证实,短期微波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长期微波作用,其免疫效应可以转向抑制,呈现代偿-适应-代偿不全的动力学过程。

3 移动电话手机影响调查

随着无线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健康影响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某导弹基地的一次演习中,就因为导弹指令系统的频率和试验场区附近加油站自动门的控制信号辐射的电磁波频率完全一致,以致形成误触发,使导弹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自动”弹出发射架,飞向天空。20年后的1993年3月,美国有人状告电力公司,高压线的电磁波导致在附近生活的人长了肿瘤。而瑞典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承认强度在0.2 μT以上的低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害的国家。

最早状告NEC公司的移动电话用户也是一个美国公民,诉其夫人因长期使用移动电话而致癌,并要求赔偿。以后类似的报导日渐增多,争论也日趋激烈。

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噪音、固体废弃物等污染要素之后的又一新的污染物。人类也从此背负上移动电话这一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喜与忧。

(2) 飞机拒绝“大哥大”恐怕已是尽人皆知。1997年初,中国民航总局针对民航旅客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的情况发出通知:在飞行中,严禁旅客在机舱内使用“大哥大”等电子设备。坐过中国民航班机的乘客也都有这样的经验:飞机未起飞时、飞行中、降落前广播都会告诫乘客别使用移动电话。这个通知太重要了,它不仅关系到飞机的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机上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专家们认为,移动电话是高频无线通信,其发射频率多在800 MHz以上,而飞机上的导航系统又最怕高频干扰,飞行中若有人用移动电话,就极有可能导致飞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出现误动,使飞机失控,发生重大事故。边样的惨痛教训已屡见不鲜。

1991年英国劳达航空公司的那次触目惊心的空难至今令人难忘,有223人死于这次空难。据有关部门分析,这次空难极有可能是机上有人使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它释放的频率信号启动了飞机的反向推动器,致使机毁人亡。

1996年10月巴西TAM航空公司的一架“霍克-100”飞机也莫名其妙地坠毁了,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甚至地面上的市民也有数名惨遭不幸,这是巴西历史上第二大空难事件。专家们调查事故原因后认为,机上有乘客使用移动电话极有可能是造成飞机坠毁的元凶。也就是源于这次空难,巴西空军部民航局(DAC)研拟了一项关于严格限制旅客在飞机飞行时使用移动电话的法案。

1998年初,台湾华航一班机坠毁,参与调查的法国专家怀疑有人在飞机坠毁前打移动电话,导致通信受到干扰,致使飞机与控制塔失去联络,最后坠毁。

我国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某年某月,由上海飞往广州的CZ3504航班的南航2566号飞机准备降落时,由于有四五名旅客在使用移动电话致使飞机一度偏离正常航迹;也是在这一年,一架南航2564号飞机执行CZ3502航班从杭州飞回广州时,在着陆前4分钟,发现飞机偏离正常航道6°,据查当时也是有人在使用移动电话。这两起事例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但让人想起来就后怕,如果偏离的不是6°而是更大,其后果不堪设想。

从对以上几次比较典型的空难事故的分析来看,事故原因都极有可能与使用移动电话等便携电子设备有关。于是,世界各国都相继制定了限制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的规定。

移动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除对飞机上的仪器有影响之外,对汽车上的电动装置也有一定影响,甚至会使行驶中的汽车电动装置“自动跳闸”。英国有关专家告诫人们尽量少在汽车内使用移动电话,英国政府也因此决定要求汽车生产厂家提高汽车内部电子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4 医疗设备远离“大哥大”

医院里由于使用移动电话而干扰医疗设备工作、导致患者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的报导也经常见诸报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美国、荷兰、德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早就开始了,并已有报导。

从第2、第3节的叙述不难看出,使用移动电话对人体本身造成的间接危害已被认可,并理所当然地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有着巨大的危害表现如下:

移动电话尚处于发展阶段,移动电话手机使用者随使用时间的增长可能造成进一步的健康危害,所以应加强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必要的手段,降低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强度。

(1)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原理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人体是一个导电体,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弱电磁场。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对生物肌体细胞的“加热”作用。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使肌体升温,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胀、失眠、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

非热效应: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后,体温并为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能导致婴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役、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累积效应:是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2)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眼睛的原理

电磁辐射对人和动物眼睛的伤害是微波热作用的一个明显例证。眼睛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构造,主要由晶状体和玻璃体等构成,眼睛内存在大量水分和少量血液脉管,其介电常数和导电率很高。也就是进入眼球的微波会被迅速衰减,表明眼球对微波有很好的吸收特性。电磁辐射作为一种能量传递方式,会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原子和分子,使其运动加速,进而在体内形成热效应。当微波作用于人的眼睛,眼睛晶状体水分较多,易吸收较多的能量,从而损伤眼睛的房水细胞,晶状体内无血管成分,代谢率低,很难将损伤或死亡的细胞吸收掉,日积月累在晶状体内形成晶核,导致视力下降,白内障产生,甚至失明。

(3) 电脑电视等产生辐射的原理

视频终端显示器(电脑)和家用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电子扫描。电子计算机的终端设备-阴极射线管视屏终端显示器(VDT)的电子枪需要在30 kV的高压下将电子流射向并撞击荧光屏,由此产生电磁辐射,电子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射击、碰撞荧光屏,从而产生电磁辐射,其主要成为X射线与光辐射。

(4) 电磁辐射伤害的敏感人群和症候

各类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正日益严重,电磁波辐射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比如普遍感到头痛、头晕、周身不适、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体检发现,少部分人员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感觉低下、心动过缓或过速、心电图窦性不律不齐等,且发现少数人还有脱发现象。

① 电磁波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磁场发生异变。这会干扰人体的生态钟,导致生态平衡出现混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脑部神经系统,使脑下松果体生产褪黑色素的速度放慢,影响了正常睡眠。

② 长时间的电磁辐射污染可能诱发诸多疾病:电磁辐射可能破坏老年人免疫系统,诱发白血病、癌症、脑肿瘤,加速机体衰老。电磁辐射可以伤害细胞膜,干扰激素,对少年儿童可造成发育不良、性早熟、记忆力衰退、视力受损,甚至引发儿童白血病。电磁辐射会使面部皮肤变厚、干涩,出现斑,痤疮、色斑,甚至有演变成皮肤癌的危险,脸上的化妆品在电脑在电脑辐射的作用下,会生成带有放射性的、结构复杂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对皮肤造成长时间的,永久性的损害。这些损害一旦形成,是不可逆转的。电磁辐射会对男女产生影响。经常使用电脑的女性,有排卵异常、月经紊乱、阴道干涩、性冷淡的现象发生。男性的也是对辐射非常敏感的器官,过量的电脑辐射会造成畸形、减少、低下、阳痿等男性疾病。电磁辐射还能破坏人的染色体,造成卵子和异常,产生畸形儿和弱智儿。有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每年2 000多万新生儿当中,有25万智力缺陷者,导致缺陷的原因,在已知的30%因素里有20%是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

电磁辐射有如此巨大的危害,那它的来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量电视塔、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带有电磁辐射的设备和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电磁波也是一个环境污染要素。社会发展愈是进步,电磁污染环境状况也越严重。所以,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有害于人类生活的污染要素,其危害已受到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因此,既要把电磁能作为一种资源,充分地利用;又要加强管理,将电磁辐射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专家介绍,从专业角度说,电磁辐射一般是指频率在100 kHz以上的电磁波。电磁场的来源有自然和人工两类。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本身也是电磁波的一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都是自然产生的,而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过来的,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所以,自然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然而,自从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明了很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问题。产生电磁辐射的设施大致可分为5类: 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如电视发射塔、广播转播台站; 无线通信发射系统,如手机基站; 高压送变电系统,如高压线、变电站; 电气化铁道,如磁悬浮列车; 工业、科学、医疗用电磁能设施,如高频冶炼炉。

以下是如何防止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危害:

4.1 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 屏蔽室:由金属(片、网)所构成,多用于对大型机械组或控制室的主动场屏蔽;

(2) 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镜:这些均是个人防护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磁辐射强度,以保护从事接触电磁辐射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 屏蔽罩:这是对小型仪器的主动场屏蔽的主要方法,屏蔽所用的材料一般要求是电阻率小的导电性材料,如铜、铝等;

(4) 对于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可以戴耳机来减小电磁辐射,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泰尔实验室的实验证明使用耳机通话时头部受到的辐射量处在直接用手机通话辐射量的 1/100 到 1/200 之间。4.2 防止电磁辐射泄露你的电脑机密的方法

(1) 被动模式:进行电磁屏蔽,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屏蔽不能彻底,高灵敏度的电磁接收设备还是可以获取信息。

(2) 主动模式:发射电磁波,使得用于窃密的电磁接收设备接收到扰了的信号。单一使用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如果使用设计得非常好的软件对接收到的扰了的信号进行分析,还是有可能和还原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同时混合使用这两种模式。

因此,采取被动模式防止电磁波向外泄漏,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单一对显示器进行屏蔽,还不足够。当要在保密情况下使用电脑的时候,应当把所有不必要的电缆和设备除去。

使用电池供电的手提电脑就能够免除这种连接。但如果非得要使用公共电源的话,被动模式的滤波设备或者再加上主动模式的干扰信号注入电源线就成,是可考虑采用的措施。

当然,人们不要一听电磁辐射就恐慌。人类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电磁辐射无所不在,所以电磁辐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电磁辐射只有超过一定的数值时,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电场强度如果低于每米40 V应该就是安全的。即使超过这个数值也不一定产生危害,这根据个人的抵抗力和接触的时间、距离等情况而定。另外,专家还指出,电磁波无所不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应该正确对待,合理利用,完全没有必要过份担忧,只要进行适当的屏蔽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影响。

那么,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可怕呢?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 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辐射的危害真这么耸人听闻吗?

如前所述,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他星球也自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但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产生的电磁辐射。

早在168年以前,英国人法拉第就发现了一种奇妙现象:电流通过媒体时可产生电场和磁场,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为电磁感应的现象。19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从此,人类大步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

从1901年首次开始的全球通信,到如今移动通信的大面积使用,以及家家必备的彩电、冰箱,电磁辐射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人们也日渐感受到它的负面效应。如电磁兼容中的电磁辐射曾造成导航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工业过程控制和信息传输系统的失控,干扰了人们对广播、电视的收听……

听说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又听说电磁辐射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有人因此将产品电磁辐射产生的污染比喻为“隐形杀手”。那么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有为此采访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赵玉峰。

赵教授说:“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是两个概念,电磁辐射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才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症状。如在电磁辐射超强度的环境下长期作业,严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员流产、白内障,甚至诱发致癌……”

赵玉峰坦言,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虽普遍存在,却并不可怕。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当然,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患措施。

针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电器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危及健康,中国消费者协会8月6日发出警示:生活中须防电磁辐射。

“其实,电磁辐射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李天麟告诉记者,“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及评论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条件(接触电磁辐射源的距离、时间、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和观点也不尽一致。因此,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及危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过,李天麟认为,作为一个大国,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尽快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便生产企业能遵循这一标准研制、开发超低电磁辐射的电器、设备,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同时将电磁辐射的管理纳入正常的社会环境保护范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就制定电磁辐射标准问题采访了几个有关部门,了解到,过去卫生部、电子工业部(现合并到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军队等部门,都分别制定过本行业电磁辐射安全的标准,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电磁辐射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据悉,目前我国正在着手制定电磁辐射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今年年底前有望出台。

据国家环保总局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电磁辐射环境是比较好的,相当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我国面临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情况,有苗头出现,远未到严重的地步。但从现在就要从严管理,未雨绸缪。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电磁辐射的应用。若电磁污染到了环境无法忍受的地步,再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就举步维艰了。

也就是说电磁辐射并不是对人类只有负面作用,它仍然有其特殊的功用,如:

(1) 工农业:如测厚、探伤等;

(2) 医学:X射线,CAT扫描。

5 结 语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是一种潜在的积累型危害。如不重视,不仅对这一代人,而且对后代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除了宣传、普及电磁辐射及防护知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外,从劳防用品这一方面入手,以“防微杜渐”,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尽快制定有关法规和制度并加以实施,这确实已是不容等待。

但是人们对电磁辐射不应该过度的恐慌,要在对电磁辐射有完整、清醒的前提下避开一些不必要的电磁辐射对自己的伤害。要正确对待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春生.众说纷纭:VDT综合症是电脑引起的吗\.中国健康月刊,1997(1):45-46.

[2]纪朋.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应用科技,1999(1):63-65.

[3]严玉平,任少华.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预防\.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7,17(6):50-51.

[4] 王宏全.集成电路静电损伤的失效分析[J].航天工艺,1995(5):28-29,32.

[5]马恕.电脑维护与故障排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查志琴.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刘小伟.电脑故障排除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陈淑平,臧海峰.电子产品静电放电的危害、测试及其对策[J].今日科苑,2009(4):65-67.

[9]丁毅.电子产品防静电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4(1):80-81.

[10]沈颐宁.电磁场与电磁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杨玉民.电磁污染[J].农村电工,2003(11):43-45.

[12]盛振华.电磁微波技术与天线[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电磁辐射安全篇8

辐射是“神马”

说到辐射,我们首先要从电磁场讲起,所谓电磁场,顾名思义就是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的电场和磁场的统一体的总称。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同样的,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电磁场可由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引起,也可由强弱变化的电流引起,不管是哪种,电磁场总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的,最后形成电磁波。

我们身边的“辐射”

接下来我们说说我们的手机、电脑等平时我们身边的“大件儿”的电磁场。首先,一般电器产生的随着时间变化的电磁场是极低频电磁场(ELF)。极低频电磁场的频率通常小于300Hz。其次,其他一些设备可以产生300 Hz到10 MHz的中频电磁场和10 MHz到300 GHz的射频电磁场。另外,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它们的强度,也取决于它们的频率和能量。我们的电源和各种电器是极低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计算机显示屏、防盗设备和安全检查系统是中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收音机、电视、雷达、手机天线和微波炉是射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这些电磁场可以在人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流足够强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效应,比如加热和电击,这取决于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范围。然而要产生这些效应,人体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必须非常的强,远远大于正常环境下的电磁场强度。

此辐射非彼辐射

波长和频率决定了电磁场的另外一个特性:电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为载体的。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的能量。一些电磁波的每个光子携带的能量可以大到拥有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能力。在电磁波谱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X光具有这种特性,被称作“电离性辐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分子化学键的电磁场称作“非电离性辐射”。组成我们现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电磁场的人造来源,像电力、微波、无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处于相对长的波长和低的频率一端,它们的光子没有能力破坏化学键,都是非电离性辐射。

辐射的国际标准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作为一个非政府的独立组织,由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这个组织根据最新科研进展,评估各种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ICNIRP提出的辐射安全标准已经被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纳。我国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标准也参考了ICNIRP的标准,对公共人群制定了电磁场安全参考水平:50Hz的电磁场其中电场限值为250/f,频率f=0.05kHz;因此限值为5000V/m;磁场限值为5/f,同理计算可得限值为100μT。

家电辐射,从手机说起

手机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物件儿了,因此,对于手机的安全使用也是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于是各种与手机安全使用有关的流言层出不穷,下面我们就跟着专家来――破解吧!某些应用程序可以测辐射吗?

A 手机下载的某些应用程序完全无法准确的测量到手机辐射大小,奔跑的小人事实上只和手机屏幕的分辨率有关,分辨率越高,小人跑得越快。小人跑得快慢不代表辐射大小,或许可以反映手机的性能好坏。

那么对于手机辐射是如何测量的呢?一般在实验室中,测量手机辐射大小需要把手机放在一个专用屏蔽实验室里,保证手机附近的辐射大小不受外界影响,绝非简简单单手机上的一个小程序就可以完成。手机里的辐射会通过耳机传到人身上吗?

A 印象中,大家普遍认为手机辐射出的电磁波是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扩散的,那么电磁波可不可以被困在一根线或者一根管子里呢?答案是完全可以的,有线电视线就是一条电磁波传输线,拆开电视线一看,会发现线的外壳有一层金属,中心有根细铜线,电磁波就在这正负两极之间的空气里传递,不会跑到线的外面。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随便找根线,电磁波就能在里面传递,电磁波只能在特定频率的波导或者传输线中传播,耳机的音频线只有传递声音信号的电流流过,无法传导手机辐射出的电磁波,就连有线电视线也只能传递电视频段的电磁波,对于手机频段的电磁波就无能为力。

同样,发射和接收手机电磁波的天线的长度和形状都要量身订造,并不是随便一根线都能接收手机辐射,例如,比较常见的鱼骨天线,每根“鱼刺”的长度都不同,分别用来接收相应频率的电磁波。耳机线不会作为一根天线把空气中的电磁波接收过来。耳机天线既没有作为接收手机信号的电磁波的天线本领,也不会是把电磁波从手机那里传递到耳朵的“绿色通道”,经常用耳机听音乐的朋友不必担心辐射的问题。

手机一格电。辐射大千倍吗?

A 对于手机一格电的传言由来已久,大家普遍相信的是手机一格电是有害的,这个害处就来源于辐射。但很少有人探究电量和辐射到底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今天,小编就来彻底的辟辟这个谣言吧!

辐射大小和电量没有关系:其实辐射大小和电量是没有关系的。手机辐射的大小与手机发射信号的功率大小成正比,虽然手机信号功率越强,消耗的电量也一定越大,但是手机大叔不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发射多大的功率不是主要取决于电池里还剩多少电量,在只剩一格电、电池快没电的时候,手机反而会加速耗电,让主人赶紧去充电?显然不合逻辑。

辐射大小影响因素多:手机发射功率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手机自身的设置,还有手机所处的位置、距离手机基站的远近,主要是由手机基站控制的。手机每次发出信号的强弱都会被智能地控制,保证信号功率足够大,让基站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可以和基站之间保持顺畅的通信,同时自己发出的信号也别太大了,不要干扰到同一个区域内的其他手机,当然节省电量也是一个考虑。 信号越弱。辐射越强:那手机辐射是不是和几格信号有关系呢,四格信号就意味着手机辐射大,一格信号就意味着手机辐射很小,事实出乎大家所料,手机在一格信号(不是一格电)时候的辐射常常会比四格信号的时候大很多。这是因为,手机上显示的几格信号不是手机向外发的信号强弱,而是手机从基站接受到的信号强弱。手机上的信号如果只剩一格了,要么手机距离基站很远,要么手机和基站之间有障碍物的阻挡(像在电梯里),基站的信号到达手机的一端已经很微弱,那么作为手机来说,按照正常的发射功率,让基站听到自己也很难,此时唯有“加大嗓门”,提高自己发出的信号功率,以便更好发送信息给手机基站,此时辐射就会比较大。相反,如果手机信号满格,说明手机可以轻松的接收到基站的信号,两者之间畅通无阻,手机一端自然可以把自己发出的信号调小,此时手机的辐射反而会比较小。

手机的信号的辐射大小是因情况而变的,最大的时候是最小的时候的几十倍、上百倍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手机在信号最差的地方(比如地下室,信号只剩一格)接通电话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一定会比在信号最好的地方(比如基站旁边,信号满格)接通电话时电磁辐射大很多。 一格信号。辐射也达标:不过,质量合格的手机本身都会有一个辐射的上限,无论手机怎么样需要加大发射功率,也不能超过这个上限,而辐射的上限一定是在安全标准以内的,一格信号的时候手机辐射一般也不会超标,只是相对大一些而已。

手机刚接通。辐射的确大:手机除了在一格微弱信号的时候辐射大,微博上还有传言认为手机在刚刚接通的瞬间辐射会比较大,这是有道理的。手机在接通电话之前需要发射大功率的信号,搜索周围的基站,辐射较大,电话接通,与一个基站建立上了联系之后,手机就会在基站的控制下调低发射功率。不过还是那句话,手机自身发射的功率会有上限,手机接通瞬间的辐射只是相对大,不会无限大。大家也不能为了减少辐射,在电话接通的前几秒就把电话放到一边离自己远远的地方,对方恐怕要挂电话了。手机能消磁?歇菜吧!

A 如今大家钱包里的各种卡越来越多,没了它们,我们在每天生活中恐怕真的要“卡”住了。有人担心起手机辐射的魔爪会不会伸向卡族们,给出了“银行卡、公交卡、电话卡都不能和手机放在一起,因为手机工作时的电磁波会把卡消磁”的温馨提示。对此,我想先吐个小槽,别忘了手机里还有手机卡呢,手机要是能让卡失灵,里面的手机卡怎么办呢?

这货不是磁卡:手机的那个小小的缺个角的SIM卡,IP电话卡,公交卡,饭卡等很多卡,其实都不是磁卡,它们的共同点是薄薄的卡内部藏着一块小的IC集成电路,像一个微缩版的电脑一样储存数据和完成各种功能,在磁场之下工作并没有多少鸭梨。手机SIM卡上面有几块小铜片,“接触式”地与外界传递信息,而公交卡一类的“非接触式”IC卡体型会稍微大一些,剪开之后可以看到塑料片中间夹着铜线围成的圆圈,这些铜线作为天线可以短距离无线传递信息。

磁卡是这样工作的:不管接触式还是非接触式的lC卡,本身就不是依靠磁性材料工作的,自然不用担心消磁的问题。真正需要担心消磁问题的是大多数的银行卡,信用卡,这些卡储存信息的地方不在卡肚子里的IC电路里,而是在卡背面那条黑色的带子里。这条带子叫磁条,上面有很多非常小的金属颗粒,这些小颗粒可以像士兵一样,让整个磁条的每个队列组成不同的队形,有的队形可能产生像磁铁一样比较强的磁性,有的队形磁性很弱。这些士兵会听从写卡器磁头的发号施令,通过改变磁条上每个队列的磁性,卡号用户名信息就可以“写进”磁条里,提款机可以通过探测磁条各个部分的磁性把信息再复原出来。

手机对磁卡没有威胁:如果把一块大磁铁放在这类磁卡的旁边,外加磁场就会乱对上面的小颗粒发号施令,让磁卡磁条失效。而手机发出的辐射是电磁场,里面既包括了电场也包括了磁场,手机的磁场对于这些磁卡有没有威胁呢?

其实,磁场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除了众所周知的地磁场以外,很多电器的周围都有一定程度的磁场,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工作,磁卡自然有一定生产标准,保证在大多数的磁场强度下不会失灵。要想让磁卡失灵,往往需要0.1到1特斯拉左右的磁场强度,可是手机的磁场强度的单位是微特斯拉,一微等于10-6,所以手机辐射出的那点磁场实在是太弱了。虽然手机的电磁场对磁卡不会有什么影响,不过这不代表所有的可以产生磁场的家伙都这么“懦弱”,有人做过实验,用一块大磁铁与磁卡摩擦几下,磁卡立刻死无葬身之地了……

防电脑辐射高招靠谱不?

电脑辐射应该是上班族们最头疼的事情,也是不少IT男们关注的焦点。于是,很多防电脑辐射的高招就诞生了,现在跟着小编一起去见招拆招吧!

第一招:电脑旁放一盆仙人掌 NO

这只是一个无厘头的做法,要问仙人掌为哈能防辐射,摆仙人掌的人似乎没一个能说清。有人说仙人掌含水多,所以就能吸收电脑辐射,有人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的严苛环境里,能在强烈的阳光下生存,具有抵抗太阳光辐射的能力,那么它估计、也许、可能、很有可能、多少可以抵抗电脑的辐射吧?还有人觉着,原因是仙人掌全身是刺的样子很酷很霸气。

其实电磁辐射不像空气中飘扬的灰尘一样,如果被街边的树木吸收了,路上的行人就可以少吸入些灰尘了。辐射在哪个位置强,哪个位置弱,只由辐射的源头电脑决定,仙人掌从电脑那里接收到的辐射与你从电脑那里接收到的辐射并没有多大关系,仙人掌没办法帮你分担、吸走或者屏蔽辐射量。

第二招:洗脸 NO

“电脑使用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因此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因此,用完电脑后一定要洗脸,而且一定要使用我们XX牌皮肤护理霜……”其实颗粒根本不存在。电磁辐射是一种看不尽摸不着的电磁场,不会“落”到你身上,它的“微粒”是光子,永远以光速运动,不会静止。电磁辐射不会哪天高兴了停在你的脸上成为“残余的微粒”,洗脸自然是多此一举了。电脑显示器会因为静电而吸附一些灰尘,但这些灰尘本身不会产生电磁辐射,落到脸上也不会造成辐射损害。第三招:在电脑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

强。反之越小。 NO

首先电脑各个部件都会产生辐射,显示屏只是一部分。即使对于显示屏的辐射来说,滤色板主要能过滤出一些可见光和紫外线,对于电磁辐射作用不大,至于屏幕的亮度主要是指可见光大小的亮度,未必会和电磁辐射一样成正比。第四招: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

绿茶等等。 NO

没有什么研究证明吃某些食物有利于人的身体抵御电磁辐射,大家应当平衡饮食,如果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多,本来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也会起反作用。

第五招:在电脑房间安装换气扇 NO

网上有段子说,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事实上,溴化二苯并呋喃主要是在塑料燃烧的时候,里面的一些耐燃剂氧化产生的,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生得很少(咱就玩玩电脑,也没烧塑料)。这种物质确实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废弃了之后降解比较缓慢,可能污染水源食物,不过它存在于很多产品中,不单单是电脑的专利。这种物质主要警惕我们要正确处理塑料垃圾,跟上网通风没半点关系。

第六招:身体上涂上一层防护霜。穿孕妇服。 NO

涂防护霜的方法对于太阳光、可见光、紫外线有抵挡作用,但是对于电脑的辐射就行不通了,因为电脑的电磁辐射的波长比紫外线要低很多,有更强的穿透力,不会被那一层薄薄的霜阻挡住。

孕妇辐射服是在衣服里中加入一些金属,可以像法拉第笼子一样屏蔽掉一些电磁辐射,但孕妇服毕竟是一件衣服,起码要能穿,防辐射的作用在舒适性面前就要让三分,衣服纤维的孔隙、领口、袖口等地方“漏洞百出”,电磁波可轻易侵入人体,最后屏蔽效果往往有限。要想彻底挡住电磁辐射,全身上下都要用厚厚的金属包裹得严严实实,像钢铁侠一般才可以,不知道各位想不想尝试一下?

第七招:这些办法可以用吗? YES

首先再次重申,电脑辐射一般是在安全标准之内的,完全可以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对于重度辐射恐惧症人士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离电脑远一点,当然,我不是说不要用电脑,而是要保持好的坐姿,身体不要贴在电脑上,如果是台式机,可以把机箱、音箱那些东西放的离身体远一些。

另外,要抵挡住“穿着暴露”电脑的诱惑,有外壳保护的机箱辐射会比像“Antec骷髅”全开放式的机箱小一些。

还有,如果少使用无线鼠标、无线键盘,不用的时候关闭蓝牙和wifi无线上网功能,可以把射频频段那一块的辐射降低一些。对于一个危险被夸大很多倍,实际却很安全的“杀手”来说,我想这几条措施已经足够了。

路由器――放在家里的不定时炸弹?

关于路由器的流言,版本是这样的,“家里的无线路由器离得睡觉的地方比较近,又常年开着,其辐射很可能比手机都大。”那么到底大不大,看看专家的说法吧!

无线路由器天线直挺挺的立在外面,非常显眼,难免让有辐射恐惧症的人看后浮想联翩,心生疑云。但事实上,对于wifi使用者来说,无线上网辐射的主要来源并不是那些外表看起来“很专业很辐射”的路由器,而是自己手上的笔记本电脑。因为无线上网的时候,用户笔记本电脑里的天线和路由器上的天线之间互相接收和发送信息,笔记本电脑里面的天线发出的辐射并不比路由器的辐射小多少,而电磁波辐射的功率大小是和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一般情况下无线路由器可能在几米的距离之外,而笔记本电脑就在眼前,不过几十厘米,这样一来,往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才是真正的辐射源。

那么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功能和手机的辐射大小相比较又如何呢?根据英国健康保护局的研究,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的辐射吸收比率SAR值只有使用手机接听电话的时候的1%,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上面提到的距离远近。因为手机可以紧贴着大脑,而笔记本电脑离身体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我们无线上网时一次就要使用几个小时,手机通话一次机会几分钟,考虑时间长短,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的辐射量与手机辐射量应该大概在一个数量级上。

电吹风辐射最大?

电吹风是现在女性的一个必备武器,洗完头发后吹一吹就可以很快出门或者入睡了,方便是肯定的,但由于其在使用时是与脑袋很贴近的,就滋生了这样的流言,“连续三次使用家用电吹风的辐射累积量等于医院照一次X光的辐射量。”

电吹风辐射出的电磁场强度大一些,并不能说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大。此辐射、彼辐射之间,差别很大。首先和X光比较。X光是一种电离性的辐射,而家用电器辐射出的电磁场都是非电离性的辐射。X光辐射类似于核辐射,可以造成人体内细胞的分子键断裂,有致癌的可能,绝对不能小视,运用中对剂量的控制非常重要。而非电离性的辐射却没有这般本领。衡量X光辐射强弱的单位是伦琴,表示身体单位质量接受到的电荷数,而衡量家用电器的辐射强弱通常是电磁场的强度。可以看出,电吹风的辐射量和拍X光片的辐射量之间无法换算,也就无从进行直接比较。

低频的电磁场(也就是像电吹风一类的)不会有射频的电磁场的那种加热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可能的威胁主要在于:低频电场和低频磁场会在人体内产生出或者感应出电流,电流如果足够大,可对神经和肌肉产生刺激。不过要产生这种刺激,电磁场本身的能量要足够大才可以(100 u T)。而一般电吹风的辐射值还远低于安全的最大磁感应强度100μ T,实在不需要惊慌。

微波炉加热致癌吗?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