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8篇

时间:2023-10-13 09:34:24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1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优势浅析

1.给师生带来真实感的教学体验

平面的景观设计碰撞上虚拟现实技术,便诞生了具有三维渲染的景观设计方案。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即运用相关技术对景观设计工程项目进行三维建模,按照景观规划方案对项目建模进行各项设计和施工。将原本平面的规划设计3D化,可以实地模拟各种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在一次次模拟中对比,以确定最适合此次景观设计的方案和程序、确定施工工程中具体的施工计划和注意事项。当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问,而老师又顾及不上的时候,容易陷入思维的误区,个人发展停滞不前。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设计方面确实需要一个能大量获取信息的渠道,而虚拟现实技术基本满足了师生发展的需要。三维建模的操作和展示更加真实、具有知觉的直观性,能有效提高师生沟通的效率,节约交流成本,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设计的精准度和计算效率

虚拟现实系统在数据表达上的关键技术是三维实时数据库技术。庞大的数据库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度量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时间,衡量工程的成本、费用、收益,进而提升项目预算的精准度和效率。虚拟现实数据库为现实系统提供了诸如工程实料、材料样板、环境设施、构造做法等后台数据支持,针对建模对象提供详细的图片、文字、模型等全面信息,学生通过数据库可以随时调查到类似的设计案例和设计技巧,对景观设计的效果、材料、用法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虚拟数据库资料翔实、精度令人惊艳,可以快速为各项管理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虚拟现实技术把握项目成本、造价,以挑选合适的用工材料。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可靠、准确的依据,将虚拟和现实很好地交融,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

3.增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起师生之间可视化交流的广阔平台,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因为这个平台的存在而变得异常便捷流畅。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沟通,因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优势,而变得清晰明朗,师生之间沟通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有效提升。当学生需要完成一项景观设计的规划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示范搭建3D模型,由学生借鉴参考。在此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参考前人的设计案例和个人对建筑基地的主观考量,根据建筑基地的主要环境考察资料,去创作能够发挥自己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作品。设计过程中,当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困惑时,可以随时咨询代课老师,交流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老师也可以针对3D模型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无甚障碍。师生彼此之间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磨合之下诞生了更具有创意和思想的景观设计作品。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难点浅析

1.课程程序设计难

虚拟现实技术只有渗透在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模式,使之达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的发展。但虚拟现实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沟通应用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为了更好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景观设计专业,首先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程序设计。图形的虚拟环境搭建是程序设计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完成三维模型的构建。三维建模十分复杂,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享受前人千万次失败后的成果,没有真实体会个中艰辛。三维建模是图形渲染技术向真实化过渡的必要过程,真实世界的几何何其复杂,要一点一滴还原为立体的模型。现如今的模型建构基本是人工绘制,如此便需要高薪聘请行业精英人才前来为课程进行专业设计,程序设计和模型构建的费用自然是惊人的,却是必要的产前投入。就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一年四季园林景观的风景面貌大相径庭,为了便于我们更人性化地设计景观,就需要录入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信息。如何编写VR程序以体现景观的季节性,是VR程序设计的重难点。

2.教学硬件支持难

有程序,也得硬件支持。各种外部设备,都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应用专业不可或缺的道具,比如戴在头上的立体显示器、立体投影仪、空间定位器、高精度的数据手套,这些每一样都价格不菲。为了完成复杂的三维模型展示,更是需要高性能的图形软件,高校若是提供全套的虚拟现实技术硬件支持,前期必定是投入大于产出,一定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收益。这样的经济投入对于任何高校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在教学初期这样的设备安装也是较大的工作量,经济与人力的消耗性支出不可小觑。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专业中的运用,需要大量翔实的数据作为支撑。虚拟现实技术与Internet结合,搭建起信息沟通的平台,才能获得信息资源最大化。这样的巨型数据库是教学的知识库,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更是软件支持的重头戏。进行精确数据分析的前提便是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在景观设计中,必须搭建3D模型,而各3D模型需要多个面去丰满,诸如侧面图、俯视图、仰视图等。为达到接近理想化的模拟效果,需要计算机有很强大的计算功能,这对计算机的硬件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综合分析,普通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需要高昂的费用投入、需要人力物力的各项支持,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不可轻易计量。

3.技术教学推广难

技术的推广从来都是需要人力的大量投入。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尚属于高端的阳春白雪般的技术,故而对专业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但综合目前各高校的教师能力分析来看,各高校老师只能简单操作计算机,对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时,由于自身能力受限,很难较好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于课堂教学中,无法倾力传授学生。无形中课堂的授课质量也会下降,课堂气氛必然不甚活跃,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另外,当老师不甚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时,就会在实际教学中,减少三维建模的课堂教学与体验,影响课堂原有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对教学课件和教具的极大资源浪费。除此之外,更是极大程度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各高校的应用推广和发展进程。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课程项目分析

事必躬亲,方得深浅。景观设计虚拟项目的第一步便是项目设计。这就要求学生实地考察项目的原始地貌、周围环境,认真分析项目进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做出尽可能具体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但现实生活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施工现场实地考察的机会,只能通过老师的描述和前人的案例自由发挥,颇有点随心所欲、不切实际的感觉。这般脱离实际的思维跳跃,严重影响学生对于项目可行性的判断和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给予了学生这样的“实地考察”的机会,类似3D游戏般,有一个交互式的界面,启发学生设计的创意、构思。学生可以近距离仿真般接触想知道的点点滴滴,可以借此考察项目基地的实地环境、进行环境分析、项目评判,了解项目周围的地域文化、交通情况、聚居人群、风土人情,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对课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

2.设计方案规划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项目进行中的关键便是设计方案规划。在此阶段,需要确定景观项目的定位和定量,需得学生细致准确地描述景观项目的布局。诸如,景观项目的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每一处小景、每一处大景,都有着细致全面的展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景观项目场地空间内部,在3D模型中体验实际操控景观布局的。学生不断调整景观布局设置,大到整体布局框架、小到内部装饰摆设、具体到颜色造型的调整,细致观察每一次布局,再进行精密的视觉效果对比分析,可以观察到最适合整体设计方向的规划方案。长此以往的虚拟现实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对于靠山别水的别墅,在景观设计上追求品位和质感,就可以根据3D建模规划别致的美感,在视觉上突破创新,以迎合客户的喜好,为以后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便是将粗放的方案规划落于细节。如果说方案规划考虑的是布局,那么施工图设计便是考虑如何达到这样的布局。虚拟现实技术将原本二维、平面的施工图升级为三维、立体的实体。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感受VR在设计绘图上的无限魅力。在景观设计施工中,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高度仿真景观植物的空间组合,对景观植物的种类和植株大小、种植位置进行周密计划,确定景观范围,以此完成整个3D规划里的纵面景观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美学观念和客户的需求偏好,不断调整景观的整体布局、扩大或缩小植物的种植范围,变换种植物种的品类组合、调整植物种植的适当间距,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美化景观设计的空间形态。不同的施工对象,需要考虑不同的施工效果,这些在平面上较为抽象的事物,3D化之后,在视觉上呈现出异常清晰的效果,对于施工设计百利而无一弊。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景观设计专业,丰富了景观设计教学内容,使景观设计教学更加生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真实的建筑、景点还原至教学课堂,使学生心生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了师生沟通的距离,提升了教学质量,凸显了虚拟现实技术强烈的交互性。但在各大高校实际教学中,囿于虚拟现实程序设计、硬件支持和技术推广的难度,无法最大限度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此,呼吁各大高校增大对于虚拟现实教育的投入,积极培训教职工,以期景观设计专业蓬勃发展。

作者:林崇华 刘曌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郭雨.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2.杨萍.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解析.城市地理,2016,22

3.文铮.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中外建筑,2006.5

4.王宏信,赵月宁.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河南科技,2011.15

5.胡海辉,陈旭,龚束芳.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2

关键词:电力通信 综合网管系统 发展前景

一、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综合网管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网络复杂业务及电力通信苛刻管理为目的的网络管理系统,其具有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两大功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大屏幕投影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光缆检测系统,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完成远程电力网络通信机房的视频监控与照明设备的遥控;监控系统主要完成辖区内变电站各部分(调度系统、运动系统等)的监控与实时汇报;大屏幕投影系统主要完成各管理系统状况的投影显示;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各种资源状况(如备品备件、电路资源等)的监管;运维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工程流程(如值班日志、通信运行报表等)的管理;光缆检测系统主要完成光缆资源、光缆情况及备纤情况的实时监控。

二、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现状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水平存在地区性差异,尽管不同地区的综合网管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但地区间依然存有诸多共同的难题,其中包括设备管理问题、专业通信网关联问题、标准不一问题等。

(一)设备管理问题。建网初期对综合网管技术较低的要求致使诸多通信设备(如配线架、光缆等)未设置标准的资源管理接口或未设置接口,进而影响到电力的正常调度、通信及管理。

(二)专业通信网关联问题。电力通信网络内包含有若干专业通信网,其中网间存有复杂的关联问题,若某专业通信网突发故障,其势必对相关专业通信网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必须尽快建成综合分析能力更强的分析平台,以确保网络利用率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标准不一问题。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致使诸多新技术被引入电力网络(如SDH/PDH传输网、光缆网、ATM宽带业务网等),进而实现电力通信网规模的扩大及设备种类与数量的增加。不同的开发商往往采用不同的研发标准及网管系统,因此管理信息互通及兼容等问题必然不可避免。

三、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业务量随之增加,因此建立起功能齐全的管理调度平台已成为提高电力通信网络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与其他系统相比较,综合网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更广。基于此,本章节主要从下列方面对我国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展开论述。

(一)网络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发展

网络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目前已成为众多学术组织与标准机构普遍关注的焦点。现阶段,基于TMN的开放分布式管理技术已成为众多管理体系的典型代表,其甚至引领着综合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TNM旨在通过建立组织性较强的网络结构来解决不同操作系统间及通信设备与操作系统间的连接问题。现阶段,我国多数设备开发商制订网管项目的技术规范时开始逐步引入TMN原则的5层与5大功能,其中5层主要包括网元管理层(EML)、网元层(NEL)、事务管理层(BML)、业务管理层(SML)、网络管理层(NML);5大功能主要包括故障管理功能、计费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已逐步朝向开放式及分布式方向发展,但TMN未涉及网络管理的分布问题,受此影响基于TMN的系统必然无法有效应对电力通信业务及网络分布式的情况。

CORBA、J2EE、MicrosoftCOM/DCOM技术皆为应用效果较好的分布式管理技术,其中CORBA技术可支持若干种编程语言,由此提升同一分布式系统内多种语言的互通性,若把TMN管理思想与CORBA的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合为一体,其便可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由此可见,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必然是以适应多种通信设备及多种通信协议的客观情况为前提,基于TMN网络思想及CORBA技术而监理的平台。

(二)综合网络管理需求空间的增大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体制的改革、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及各专业管理系统的实施,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空间也随之增大,其具体包括下列三大方面的内容:

1.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各专业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建立,由此电力网络初步形成集监视、控制、调度、管理及分析功能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2.结合电力生产、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电力系统体制先后经历过多次改革,以期实现电网运行成本的降低、全网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实现电力网的快速发展。

3.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迅速,受此影响网络已日渐朝着网络交换技术的IP化、分组化、网络功能结构扁平化及三网融合一体化等方向发展,此外各种专业网络业务的逐步融合也促使各种网管技术逐步朝着一体化、集中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快速发展。

(三)软件技术的成熟对综合网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前软件技术已逐步发展成熟,其对综合网管发展的促进作用越累越明显,具体包括下列方面:

1. 分布计算技术与软件粘合剂技术的发展是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高度集成的基础,其中网络空间内SERCICES、XML、Web技术对各系统的有效集成发挥着有效的粘合作用,此外NET、J2EE技术对应对分布式跨平台意义重大。总体而言,上述技术对专业网络管理及线性异构网络等问题的处理可有效引导综合网络系统的健康发展。

2.基于规则判断的专家系统技术能够有效应对故障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此实现全网警告的端到端与多层次性。由此可见,基于规则判断的专家系统技术为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开辟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3.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综合网系统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工作流是指同一工作群的人以平行工作或循序工作的形式共同实现某一目的。国内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已初见成效,且相关产品已研发成功。总体而言,工作流技术对综合网络管理的交换数据核对流程、作业计划管理流程及设备警告处理流程的自动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网管系统对电力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即综合网管系统已成为全网不同专业资源集中运行的重要途径。随着综合网管系统业务需求量的增加及软件技术的发展,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日趋成熟。由此可见,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伊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J].机电信息,2011,(36)

[2]谢雪婷.浅析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J].广东科技,2008,(12)

[3]安吉妥.电力系统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0)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 信息技术 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因此,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当今时代,3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完全被4G移动通信技术取代,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述

总的来说,移动通信技术总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是现在移动通信的起步时期。在这个阶段,移动通信具有系统专用和工作频率较低的特点。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带六十年代出这个阶段,移动通信开始出现了公共通信的业务,这个时期的移动通信采取的是人工接续的方式且网容量比较小。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是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时期,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公共电话自动连接以及自动选择频道的,还开始使用了更高的频段。此阶段的移动通信已经开始采用中小容量的和大区制,并且也开始使用了四百五十赫兹的频段。移动通信技术得到繁荣发展的时期是上个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期间,这时期,美国建成了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网络和系统的容量实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今天,是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第五个时期。这个阶段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成熟,通过数字化的传输手段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容量的大小,并且开始增加了多种多媒体服务功能。

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朝着4G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IMAM技术、WLAN技术以及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且移动通信技术的系统呈现出多元化、一体化的趋势。

2 在专利方面,中国的4G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分析和统计中国在4G移动通信方面的专利申请具体数额,可以得出我国的4G移动通信领域大致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的前景。我国在4G移动通信领域中申请专利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阶段。

2.1 开始进行4G领域的专利申请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期间,我国开始了4G领域的专利申请,这个时期的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还不多,并且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在十年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只有四十二件。不难看出,在整个4G移动通信领域我国的起步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晚,并且起点较低。

2.2 专利申请迅速增长

从2006年一直到今天,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4G通信技术已经在我国开始得到推广和普及。从2006年到2012年期间,据统计得出,我国的专利申请总数已经将近五千件。这从侧面可以看出,我国的4G移动通信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将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与美国相比,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上得到了很好的成果并且在技术迅猛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的专利申请上保持较好的优势。

3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3.1 良好的市场前景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4G技术在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4G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和运用。很明显,4G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服务,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不断向前发展的4G 技术,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2 应用障碍分析

如果说4G技术中存在什么缺陷,那无疑就是技术的高成本。高成本也反映出高消费,不论在高速传输速度方面还是在视频通话的使用方面都不是目前的用户在生活中必须的。用户在花费较高的费用之后并不能得到所需要的服务,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落差,这也是人们探讨的一个关键点。

3.3 在4G发展道路上的问题解决

只有明确了4G服务的具体目的,才能有效的解决4G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关于费用和服务不对等的情况,供应商应当对用户群体进行一个仔细的划分,对每个群体的提供特定的服务,只有做到服务好群众,才能真正解决4G的发展的具体问题。

4 结论

想要发展移动通信技术,除了运用各种手段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综合管理和布局,还要采用一体化的网络建设和规划,解决不同群体的用户和不同区域的用户具体要求。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要求供应商推行符合人群市场的移动通信技术,这要求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要保持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这对我国的通信行业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通信技术系统中涉及了很多的内容,只有思想上有一个好的服务理念,才能促进我国的移动信息产业的高效发展,才能提高移动通信的综合能力,展现移动通信的的总体实力,早日建成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系统。在激烈的市场条件下,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本文对4G技术的运用展开了探讨,旨在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杰.专利信息分析下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3):180-181.

[2]王广增.关于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分析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19):56.

[3]丁疆辉,刘卫东.信息技术应用对农村居民行为空间的影响――以河北省无极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2(04):733-744.

[4]赵法彬.移动互联造就精彩生活,无线融合开创美好未来――“2011中国无线网络融合大会暨第二届无线通信及卫星应用设备展”在京成功举办[J].数字通信世界,2011(05):22-56.

[5]史炜,马聪卉,王建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融合类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探讨“两化融合”的发展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0(02):16-49.

作者介

曾宥铭(1994-),男,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工程技术应用。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4

关键词:通信工程;工程特点;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13-02

1 通信工程概述

现代通信技术产生于19世纪,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通信工程也被称为是电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该工程关注的是在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的原理及应用。具体地说,通信工程主要就是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以及其在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个人通信、蜂窝通信、平流层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问题。通信工程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不仅是表现在网络通信技术上,还表现在国防、工业等部门,近年来我国对于通信工程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使得人们在传递信息以及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可见,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 通信工程的主要特点

通信工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工种之间协同产生的。因此,通信工程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程位置不固定。通信工程的区域分布通常比较分散,因为通信工程规划要从容量与覆盖面这两点出发。比如,为了保证通信容量,需要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集中设置大量的基站,而为了保证覆盖面,则需要到一些交通不便、硬件实施不齐全的偏远地区设置基站。

二是通信工程的制约因素较多。比如在设置基站时可能需要租用民宅,但这些民宅的图纸一般很难寻找,这就为搭建信号塔或者摆放通信设备等方面带来困难;或者一些用户担心辐射而阻挠基站的建设等等,都制约着通信工程的施工。

三是通信运输线路较长。通信工程中的传输光缆总量是非常长的,但是组成传输网的光缆间的距离却比较短,而且很可能会出现同时在多个地段铺设光缆的情况。

3 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整个通信行业的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通信行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通信设备的制造开发、通信的服务行业。就目前我国而言,通信的服务行业就是通过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实现的。

(2)通信工程的另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以及普及3G时代的过程中,也会给通信的制造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需求。要对通信的制造业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完善,争取将一些跨国际的先进通信产品引入到国内的通信制造中来。

(3)通信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就是电信行业的发展。我国电信行业近几年迅速发展主要是依靠3G时代的发展,因此我国要为能够更好地促进3G时代的发展做更多的努力,从而达到普及扩大通信工程的目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技术或者资金相对不足的现象。

(4)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通信人才的缺失。由于通信工程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相当专业的人才。而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的配备却没有到位,这直接导致我国的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通信技术的重视也加大了相应的投资,各个高校都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或者是与之相近的专业,一大批实验室也在高校校园投入使用,为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对于高速发展的通信行业,人才的发展还没有跟上通信工程发展的步伐。

4 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它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了很重要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未来我国的通信工程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努力创新、开拓进取,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接下来,笔者就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运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技术,实现人们对于通信服务的要求。比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观看电视直播、参加临时的手机会议、玩互动的手机游戏等等,将无线网络技术运用到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提高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促进了我国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笔者认为,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逐渐实现利用光来进行通讯的技术。光通信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要实现通过光的高速传播、节点转换以及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网络技术在今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这需要更强大的网络技术才能实现,我们要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实现信息高速传输的功能,而且要对通信工程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提高通信工程的服务质量,从而使得光通讯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运用,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要充分运用通信工程来完善IT服务。IT技术作为基础设施的使用和交付模式,目前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使用。通过IT可以实现在网络上的交易与服务,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全面运营与推广,发挥通信工程独特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注意,目前通信工程的建设中还出现了一个新型的概念―“物联网”,其实质就是要通过相关仪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等设备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提高我国的网络化进程。这个新型概念在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中是值得进行研究的。

针对我国通信工程人才稀缺的情况,笔者认为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培养人才。我们可以通过高校教育来逐步实现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专科、本科教育都可以为其培养现代化的通信工程人才。比如,专科可以采取职业教育的形式,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而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教育,可以把重点放在以专业学习为主,培养一批理论研究性以及应用实践型的全方位发展的通信工程人才。而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健全的人才机构体系,这种未来致力于通信工程研究的人才才是满足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是相当广阔的。笔者认为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对通信工程这个行业有全方位的了解,抓住目前我国通信市场的良好发展形势,从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稳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姬长城.浅谈通信工程发展前景[J].通信技术,2012,4(1).

[2] 刘海波.简论通信工程现状与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向导,2013,(14).

[3] 杨迁迁,孙芳芳.浅析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科技资讯,2011,(12).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5

关键词:三网融合;市场融合;技术创新;标准化

1、前言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2、三网融合的市场前景

三网融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全方位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通信行业中,最有市场和应用前景的是物联网和无线城市化信息服务。

三网融合物联网是一个新兴产业。从终端用户中提取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将信息传递到目的终端用户,这个终端用户可以不限制于我们个人,还可以是动物,甚至是其他物体。

无线城市化信息服务。目前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而且城市化进程不断在推进,未来城市化信息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城市化信息服务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效率和质量,有效的调配资源。

3、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专业学生该如何发展

通信专业的学生,所学最终都是为了投入到社会中去应用,因此要对通信岗位也要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三网融合后,通信岗位变得更加灵活和复杂。

3.1 通信基本知识和素质

在目前三网融合的趋势下,通信专业的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入到融合后的信息市场中。通信专业的毕业生应当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掌握计算机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学科交叉技术。

具有在通信领域中研究开发、应用高科技通信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通信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与基本方针政策。

三网融合最终目的应该是:在政策的指导下,达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市场融合和技术创新、标准化。产业结构调整后的管理对于通信专业学生的直接联系不大,主要是技术和市场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有很到的启发。

3.2 市场融合

目前国家对三网融合后的市场发展持乐观的态度,并且做了一系列规划和措施来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三网融合后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可以在市场方向有更好的发展。三网融合后的市场,对于各运营商来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市场,而对于客户来说一个更加简单的市场。

由于三网融合后,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加广泛和完备,同时能够将产品或服务打包成一个需求,最好能开发出三网的融合产品,这样才能满足三网融合要求。

对于客户来说,最直接的受益方式是:只需要从运营商处买来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就可以满足所有需求,而不用考虑产品是来自哪个运营商。

对于通信专业的学生,三网融合后的市场无疑是一个很大挑战。学生需要对电信、广电和互联网各自的产品和服务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清楚这三个产业的关系和管理方法。市场岗位包括售前市场分析和售后产品服务支持,学生无论在哪个方面发展,都需要对三网融合后行业深度和广度有更全面了解。因此,对于热衷于市场的通信专业学生来说,更应该关心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把握三网融合后的行业发展动向,认真分析用户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可行性。

3.3 技术创新

三网融合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格局和发展,自然对技术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除了三大产业各自的技术外,三网融合后,需要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提供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机遇。三网融合后,而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融合带来的将是革命性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调整,传统软件工程师面临转型,掌握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专业软件人才成为各大企业追捧的对象。因此,移动通信软件工程师缺口巨大。

通信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一个机遇。希望能够在研发方面有所建树的学生,需要打好通信专业基础,还要重点掌握一种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做一位“两栖”专家。通信专业的学生要成为通信软件工程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扎实的通信专业背景。不然,公司要招软件工程师,就可以直接找对编程熟悉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这就是为什么通信专业的学生那么抢手。因此通信专业的学生需要打好坚实的通信背景。

作为通信软件工程师,需要对通信网络结构熟悉,而且要深入了解通信协议和架构,有一套解决故障的方法。

三网融合后,技术也需要创新,学生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切入,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不能单一学习通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编程,要开阔自身的知识范围,包括软件和硬件知识。因为开发可能只是某一产品的某一个小模块,而小模块之间需要互相通信,不能孤立的开发,需要技术创新。

关注三网融合后的市场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找到市场需求的突破口,把市场需求转化为技术创新,用新技术满足市场。

3.4 技术标准化

三网融合后,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技术标准化。尽管三网融合后,对技术创新要求比较高,但是原来三个网络的技术还是融合的基石,并且融合后的技术也需要标准化。例如手机电视业务,这也是未来广电在推进三网融合时最为看好的业务之一。以前手机电视业务地面广播标准一直存在着国家标准TMMB和广电行业标准CMMB之争。类似于这样的标准纷争,在三网融合后肯定会有很多。

行业内,任何设备商研发的产品都需要遵守标准接口,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上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技术标准化是三网融合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三网完全融合前,还有很多技术标准化的工作要做,对于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技术标准化,需要对各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要有很深的理解,并且能够找到这些技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才能做好技术标准化的工作。在三网融合后,技术标准化工作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且这个工作量会成倍增长。可见,技术标准化会需要更多通信专业学生加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6

“数字地球”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地球”的构想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其实质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与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地理虚拟系统,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自由地链接、调用地理信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3S集成技术。3S包括GPS、RS和GIS。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可通过坐标系统进行全天候精确定位、定性和定时,在导航、测绘、军事、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RS即遥感技术,各类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对地表实时监测,深入、准确地监测地表景观的状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数据库平台,能够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演变分析与三维成像。GIS、RS与GPS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具有共通性,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中分析、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能力。

二、空间信息技术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变革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技能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空间数据、景观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效率化方面。风景园林研究、规划和设计均涉及各类空间数据。对于规划设计人员来说,获取、处理有效的数据是重要的专业技能。针对基础数据内容庞杂、种类繁多且尺度不一的特点,我国已经着手建设地图数据库、测绘档案等数据基础设施。各类商业遥感影像也是重要的数据源,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有针对性的调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在GIS平台上,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基地的地表状况,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貌景观进行广域、实时、高精度的监测,并通过GIS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RS和GIS技术,规划师可以定量地掌握绿地植被分布状态,在GIS中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演变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热岛分析、空间分析(包括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景观指数分析等,为绿地规划、城乡与区域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引入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空间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数据与软件的无缝兼容,推动了园林设计的自动化进程。设计自动化包括办公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输入输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办公电子设备与软件集成化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效率,国家大力推动的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化也有力提升了规划设计人员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风景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围绕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而展开的。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对于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的格式与转换、数据的来源缺少科学的认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各类空间数据的特征、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表达、了解数据的来源途径和获取方法,熟练运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技能,为识别有效数据、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空间数据来源广泛、质量混杂,初学者往往难以理清数据的来源渠道。比如有学生在课题中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绿化地解析,所采用的数据为网络下载的栅格数据,这类数据失真性较大,并不能用于绿地定量研究。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有效数据的获取途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家和省市等相关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各类空间数据范围及其特性,以及这些数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用途,使学生具有识别有效数据,掌握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

深入、正确的空间分析是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也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因此,应使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利用GIS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表面分析、计量统计等功能,可进行时间序列演变与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也可以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各类景观指数的演算,并制作相应的主题图,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掌握数据库能力

数据库是对各类工作数据的管理平台。对于景观规划、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的学生来说,需要收集、管理各类园林资源、植物和地理空间数据。而现实状况中,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据库构建技能,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效率,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而空间信息技术本身是系统性的科学,因此需要以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提炼,建立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与设计两大类型,成系列的规划设计课程为教学体系的中心,相关理论知识点是围绕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这个目标来设置的。因此,空间信息技术课程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技能达到提高规划设计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高校园林专业所设置的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园林设计与园林规划两大内容。园林设计是针对中小尺度的场地,包括庭园设计、专类公园设计、综合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街旁绿地设计、带状公园设计等课程,园林规划是在大尺度的场地上实施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度假区景观规划、滨水区景观规划等。设计的尺度越大,与城市、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并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可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且与相应的园林教学课程相对应。三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基础模块是理论教学,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是实践教学。基础模块以学生认知空间数据为基本目的,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格式与分类、空间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学基本知识、3S技术原理、数据库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与常用空间数据源等教学内容。数据处理模块与园林设计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获取、处理基地环境数据为目的,教学内容包括DEM高程数据处理、GPS数据获取与转换、CAD文件格式转换、RS地物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块与园林规划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地空间分析为根本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等,并使学生能够制作主题图,作为规划的依据。基础模块、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依次进行,只有掌握前一个模块内容,方能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教学。基础模块必须开设独立的课程,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既可以是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组成单元,或者采用连续性的讲座形式。

五、难点与展望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7

就业前景好的理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数字逻辑、数字分析、通信原理概论、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信号处理原理等。

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替代人脑的一些脑力运算工作,还成为了信息时代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至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

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等方面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从事通讯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与决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适合邮电部所属各邮电管理局及公司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经营及管理工作,也可到军队、铁路、电力等部门从事相应的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绘图、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等。

就业前景:该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

建筑设计专业

培养方向:培养能在设计机构、科研单位与专业院校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与设计研究,具有人文精神、艺术自觉的创新型建筑专业人才,以美术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学科的综合教学资源为依托,强调以实践的精神展开对建筑现象的深度思考与设计创新实践。

就业方向:建筑设计单位、企业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建筑装饰公司从事装饰设计、装修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建筑公司、房地产企业从事设计咨询、技术与管理工作;胜任室内外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制图、虚拟现实制作、建模模型制作等岗位。

1、考虑自己的兴趣。在选择专业时既要考虑是否感兴趣,又不能仅凭兴趣。虽然未来就业不一定会专业对口,但大学所学的专业与将来从事的工作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2、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大多数人都把是否容易就业、将来工作的工资多少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虽然这些是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但是也不能绝对化。一来容易就业、工资高的行业必然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再者就业形势也会经常变化。

通信技术专业前景篇8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通讯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

毕业生应掌握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及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讯、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具有各类通讯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开发的工作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面向新的世纪,通信工程专业将会迎来其发展的广阔天地。随着通信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和信息化社会的逐渐发展,这势必会给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间竞争的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因此,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势必会更加重视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说就业面非常宽泛,炙手可热的都去了华为等公司,也有去移动、联通及电信等通信公司,还可以去很多大国企负责,当然也可以进政府,考公务员,可以说这个专业的就业面非常广,同时,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薪水也是非常令人咂舌的,估计除了财经类专业,工科的通信工程类专业就算刚毕业的起薪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通信、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2 新能源;

3 计算机软件;

4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通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工程师;

2 硬件工程师;

3 项目经理;

4 网络工程师;

5 无线通信工程师;

6 技术支持工程师;

7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