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8篇

时间:2023-11-06 10:07:08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从阶级性出发定义,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治统治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思想的意识形态理论教育,它反映的是阶级社会思想教育的普遍特征。从目的出发定义,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现阶段,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民,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

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各专家学者对此研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研究也是如此,综合多位学者意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据网络本质,运用一定是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网民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影响的一种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按照一定规范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制作、传播和控制以至反馈,是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网民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信息素养的虚拟互动活动。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的重视程度仍相对不足。当前很多高校未能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将重点放在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上,在已经建立的相关机制中,更多的反映为简单、粗暴的“善后”处理即应急预案;删帖、关闭网站、追究人和责任单位、封堵内外媒体,却没有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认识问题,从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方法改进等方面上建立长效机制。

(二)网络载体建设滞后。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中不断有新的载体出现,广大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对于新载体的接受度非常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创新教育载体。调查中显示,在大学生看来,建立和完善宣教网站、规范和引导各种论坛是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部分。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必须紧跟网络时代变化,不断利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对其的知晓度、参与度、接受度,在网络环境中取得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教育者的网络素养普遍偏低。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素养普遍偏低,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对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淡薄;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缺乏了解。对国家现行网络法规缺乏了解,对网络道德未能从理论层面深刻把握,就难以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遵守法规和道德。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对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的认识。

网络条件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和造就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能够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是俱进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利用网络多媒体优势,采用电视、图片、动画、等形式让思想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将网络内容的个性化呈现,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迎合大学生猎奇、活跃的特性,吸引感化大学生。高等学校之间,要合作建立庞大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库;打破网络屏障,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享,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对培训方法、培训内容、经费安排等作出相关规定,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提供制度保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由上级教育部门专项管理,负责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综合调配有效资源,选择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交通便利的单位具体承担培训工作;把网络培训制度化、长期化、系统化,凡是进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者必须通过相应培训并取得有关资格认证,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作者: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制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2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 在线学习 探索与实践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高校要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培养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而且要有一支懂教育、善管理、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造就需要现代化的干部教育模式和方法予以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网络环境下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和途径,对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十二五”时期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干部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目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比较缺乏。

综观全国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资源缺乏是高校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高校在干部培训方面加大了经费支持,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的要求。二是作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基地的高校党校发展建设滞后,人员编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规模较小与专业性较强的高校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三是缺乏科学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培训教材,导致教育培训的创新性、时效性、实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和新需要。

2.缺乏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缺乏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是各高校存在的共性问题。从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没有将中央的要求与学校的实际结合作认真的分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仅停留在完成上级要求上,培训方式的选择通常只是单纯地请领导和学者作一两次专题报告,或以开展读书活动的方式,开出一大堆经典作家和当代领导人的原著,让干部自由阅读。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往往比较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而忽视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由于培训方式单一,内容缺乏实用性,难以调动和激发学员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干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预期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干部工学矛盾突出,学习动力不足。

从目前我国高校干部队伍的构成分析,高校中绝大多数干部都来自教学与科研一线,除了担负管理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普遍存在双肩挑、多肩挑情况,这样致使很多干部工作较为繁重,对于学习培训安排相当大一部分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导致干部学习浮于表面,理论与实践脱节,把学习当成硬性的任务、沉重的负担,归结到一点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缺失。

二、云南农业大学干部在线教育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网络化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2009年1月,引进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资源,建立了“云南农业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到2011年12月,累计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在线学习1035人次,学员在线学习时间近4万h,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主要做法与措施

1.引进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建设高端学习平台。

学校依托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搭建,与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对接,与主站同步运行,由核心主站实时最新课程资源,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干部在线学习中心。该平台课程体系科学完整,内容包括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教育管理领域知名专家学术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理论探索,全国知名高校管理干部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治校、依法治校的经验介绍等。为规范在线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制订了《云南农业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管理办法》、《云南农业大学干部在线学习暂行规定》等制度。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负责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及开发课程资源,学校网络中心负责下载更新主站的课程资源和校内网站平台的管理与维护,党委组织部负责干部在线教育培训的安排、管理及考核工作。

2.突出重点与针对性,实施分类别、分层次培训。

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思路,将学校科级以上干部分成“党团处级、行政处级、党团科级、行政科级”四类,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合理设计班次、内容和方法。分类别层次明确具体要求,党团干部以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拓宽发展思路、增强党性修养来培训,提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行政干部以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知识为重点,围绕加强管理服务意识,增强业务工作能力来培训,提高干部依法治校、驾驭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建立干部在线学习档案,强化管理考核。

建立干部在线学习培训档案,记录干部学习、培训、考核情况。在日常管理上,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成立由职能部门及学院党务工作人员共同构成的管理员队伍,负责做好干部在线学习的管理服务工作,适时解答干部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考核上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要求按年度完成规定的学时及必修内容,并在线提交学习心得体会。组织部通过管理后台对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不定期通报学员的学习情况,给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云南农业大学干部在线学习证书”,填入干部培训档案。在奖惩与激励措施上,将干部培训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考核内容,对未能如期完成培训任务的干部暂不予提拔,如特殊需要提拔后则要求在试用期内完成培训任务,否则将延长其试用期。

(二)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1.提升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政策水平。

时事政治与政策法规是学习平台核心课程,学校始终将政治理论及教育政策列为重点,突出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精神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干部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的重大方针政策,把握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走向,政治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得到加强与提高,依法治学、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强化,为保证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思想保证。

2.提高了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能力。

干部的理论素养与思维模式决定干部的眼界、胆识与观念。高校管理者培训平台内容既注重宏观上的理论解读,又注重实践经验的概括与交流,囊括了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前沿性、高端性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高等学校管理到具体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内容系统完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干部在理论提升、开阔眼界的同时,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锻炼,把握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从战略和全局层面思考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3.加强了干部的能力建设,提高了管理水平。

能力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工程,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繁重的任务和不断增大的困难,对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着眼于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综合管理等工作水平,围绕干部的决策力、执行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干部在线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分类别设置培训课程,力求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干部实际,使干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通过学习获得到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提升,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干部在线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近年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化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省、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已建设或正筹备建设本地区干部在线教育平台,引进针对性强、质量高的课件资源,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在线教育培训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逐步在各级各类干部中推开。干部在线教育培训以网络信息独特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将培训内容移进网络,将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时间安排等自最大限度的交还给干部,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在组织要求、岗位需求及干部需求上的有机结合,拓展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时空,正在获得强劲生命力。干部在线教育培训是顺应网络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学习培训方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受众面,提高培训的效率;二是优化组合教育培训内容,实现干部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激发干部学习的动力,提高教育培训实效;三是充分利用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平台,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方便广大干部在职学习,增进干部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干部的自主学习技能,形成干部教育长效机制。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相比,在线学习使得学员能够主动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只要有上互联网的条件,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听喜爱的老师讲课,与发达地区的干部同步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课程也可以根据高校干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增强了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对于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工学矛盾突出的高校干部队伍而言,干部在线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不仅能有效缓解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而且明显降低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干部培训的效率。为此,建议从事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将干部在线学习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和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来落实,积极为干部进行在线学习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干部在线学习健康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努力。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高校的干部在线学习,并加强对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及教育培训规律的研究,不断完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模式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3

关键词:干部网络教育;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河南濮阳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干部队伍,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适应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大力发展网络化、大规模、广覆盖、低成本干部培训工作,破除制约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是落实中央部署的必然要求。干部网络教育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也受到河南省濮阳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市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干部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濮阳市可供干部自主选择的培训机构、培训师资都比较少。除市委党校外,只有濮阳职业技术学院1家,况且它也几乎没有承担过干部培训任务。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干部8.9万,其中科级以下干部超过8.7万,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10〕18号)、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河南省《2013年-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系列文件精神中提出的“科级以下干部每年累计脱产培训不少于12天或不少于100学时”的要求,全市8万多名科级以下干部仅靠举办培训班来完成培训任务,5年轮训一遍的目标,无论从经费保障、还是时间安排上都难以完成。从濮阳市实际条件和培训状况基础出发,以满足全市8万余名干部全部得到培训和提高的需求为目的,市委组织部协同市人社局、市公务员培训中心大量调查和实地考察,于2010年底成立了濮阳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成为了全省首家组织系统的网络学院,并且成为开展网上干部自主选学的地市。自网络学院投入使用以来,受到广大学员一致好评,尤其是基层干部,平时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可供学习的材料和素材比较匮乏。网上干部自主选学的开展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解决全市大多数干部因为不能进入党校、培训中心学习而不能接触到优秀培训资源的问题。

二、干部网络教育现存的问题

随着干部学员的不断增加,干部自主性的提高和用户体验感需求的增强,对目前的网络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学院的一些问题也慢慢浮现。

1.业务化培训没有完全实现。目前的培训内容仍然是以政治、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为主,能很好地完成干部教育培训的纲领性要求,但网络学院的价值远远不止如此,它可以帮助缓解各系统专题班的难题,可以大幅度、有针对性地培训各个系统干部。网络学院虽然目前已经开设了包含全市各大行业的专业类别,但基本是徒有框架,即使有内容的也并未投入使用,网络学院在业务培训方面的专业化培训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交互模式待改进。基本是以“人—机”交互为主,即使已经设置了互动交流模块和论坛这些环节,也仍然是“人—机—人”的交互模式,交流的及时性和速效性欠缺,“人—人”交互模式明显弱化,可适当增加即时通信交流技术。

3.人的主体作用过分突出,少了约束力。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教育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强调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又不能失去“教师”这一主导的约束力。但在濮阳市目前的网络干部教育培训中,基本不存在类似“教师”这样一个主导者,完全是靠学员自觉,从培训效果上分析,存在应付现象。

4.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目前濮阳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共有课程515门,但大都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优秀课程,本土化、濮阳特色的课程数量很少,偏政治,轻专业,偏理论,轻实践,偏宏观,轻微观。仍然存在优秀课程堆积、挂靠的现象,没有与本市发展切实有效整合。

三、加快和提升濮阳市干部网络教育发展的思考

2014年濮阳市委组织部、市公务员培训中心再次对提高网络学院质量、实现网络学院价值最大化做出了重大决策,通过工作人员多方查阅相关理论和借鉴其他优秀案例,经过与杭州精英在线公司多次洽谈商议,对网络学院进行了升级改造,无论是课件内容还是交互方式都比之前有了改进,但干部网络教育需要富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干部网络教育的成效,仍需我们继续学习并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干部网络教育既具有打破地域限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鲜明特点,又具有投入较少、能够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和培训对象全覆盖的优势,是满足干部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一种全新的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是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有组织、有投入、有考核。全体党员、干部要将参加在线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2.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课程体系。针对网络学院业务课件欠缺的情况,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录音设备,建立专门录音授课室,邀请各系统专家讲解专业业务知识,为濮阳干部量身定做课件。在丰富政治理论的同时,提高全市干部业务水平,优化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因需施培、因材施教。

3.网上网下结合,完善考核机制。干部网络教育覆盖面广,培训对象层次多,组织管理难度大,必须将网上的学习成果与网下的考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与年终考核、晋升、提拔等挂钩。要通过制度管学、组织督学、服务助学、评学考学等多个途径,完善干部网络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优秀学员评比办法、先进单位评比办法等制度。同时开发建立干部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将包括干部网络教育在内的干部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计入干部信息库,把学习成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职称晋级等重要依据。

4.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合理、科学、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干部网络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部培训模式,需要有新的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干部网络教育虽然可借鉴网络教育相关理论,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网络教育培训,干部年龄差别大、学历悬殊、工作背景不同等差异性因素客观存在。和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主阵地的干部教育培训不同,干部网络教育由于远距离、虚拟性等特点,课程资源建设重在整合。但是课程资源整合不仅是简单的引进、购买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应该以中央政策为导向,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为指针,致力于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在保证政治素养过硬的同时,不断优化业务水平。整合要兼顾系统性、实用性、差异性、时代性的原则,自建特色课程资源应紧密结合我市的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回应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对领导干部能力的新要求。

5.建立县区网络学院。建立县区网络学院,将管理权限下放,便于管理并充分发挥各县区特色。首先,县区网络学院的建立,能与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对接,有效缓解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平台压力,防止网络拥堵和学员“扎堆”学习的困扰,共享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县区干部的学习需求。其次,县区网络学院建立后,在市级监管下,各县区拥有自,可依据各自需要,科学有序安排各单位学习,并可以自主添加本县区特色的视频和课程,更好地实现按需施培、因材施教。最后,县区分院的建立,也有利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可持续性发展。

6.加强网络规范和信息安全建设。做好网络安全备案,做好学员信息保密管理,保证网络内容规范,遵纪守法和合乎道德。网络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隐患的是信息安全。濮阳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服务对象是全市8万余名干部,信息安全尤为重要。根据我国关于信息保密和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按照程序,在市公安局、市网通公司等部门进行了备案,购买专业的防火墙设备和服务器杀毒软件,建立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多措并举,确保学员信息的安全性,为广大学员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为濮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5

[2]何斌.推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模式转型的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3(2)

[3]林存华.干部教育培训研究的制约因素与改进策略[J].领导讲堂,2013(4)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4

学风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只有严肃学风,才能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不跑调、不走样、不变味。加强学风建设是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的有力抓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加强学风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员干部的学风体现着党的作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加强学风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应有之义。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同志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纪律建设。”领导干部的学风事关党的形象。形象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政党形象成为政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也成为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课题。网络媒介多次曝光党员领导干部参学参训期间行为不当、部分干部培训机构场馆奢华装修,导致了一种片面的社会认知将干部教育培训视同公费旅游休闲,将党校(学院)视同交友平台。这种现象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要通过肃清学习风气,重塑学员形象、党员形象。

(二)加强学风建设是梳正社会风气的应有之义

党风,即是“政党的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党的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促进社会风气进步,必须首先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党风端正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前提,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要教化民风;欲化民风,须导社风;欲导社风,必肃政风;欲肃政风,先严党风。干部教育培训是正式的组织活动,学风直接体现党的组织纪律和执行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组织行为和党的性质的认知,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社会主流意识的信任度和接受度。所以,严肃学风是端正社风、教化民风的应有之义。

(三)加强学风建设是干部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强大的干部队伍是党的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人力资本。党员干部要成长为符合事业要求、满足组织期望的骨干力量,就要不断加强宗旨意识培养、理想信念教育、能力素质提升、作风纪律淬炼。对于学员而言,参学参训是成长进步的宝贵机会,是组织的关怀与信任,自当重视与珍惜。绝大部分学员在参学参训期间希望能够潜心学习,不为俗务所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同等智力水平上,学习效果主要由学习态度、动机、毅力等主观因素决定。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打造纯净的学习环境,营造尚学尚教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员实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身份角色转变、从决策指挥到听教受训的工作性质转变、从分身乏术到心无旁骛的生活状态转变,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果。

(四)加强学风建设是院校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

学员是党校(学院)的教育对象、管理对象,学员管理工作是党校(学院)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党校(学院)是“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能力培训的重要阵地,要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大力弘扬清正、务实、俭朴之风”。治院、治教、治学,涵盖了学院管理的各个方面,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治院是治教、治学的保障,治教是治院的重点、治学的前提,治学是治院、治教的根本目的。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教学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教育培训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学院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治院、治教、治学必须从严从紧。

(五)加强学风建设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抓手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坚定信念、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严格的党内生活是思想和作风的“清洁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道德品行教育不同于知识技能教育,没有“习得”节点,没有“达标”设定,是终生必修,靠细节淬炼。在认知教育过程中,某些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严肃氛围为前提(如缅怀先烈、祭奠英雄、宣誓等等),就必须营造庄重、肃穆的仪式感。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学形式就是教学内容。通过庄重的、严肃的仪式,引发学员对自身的反省,唤醒学员心中的信仰,激发学员对工作的思考,就是教学的直接目的和效果。

二、加强学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

(一)外部诱惑渗透干扰

在生活目标物质化、行为动机功利化的追逐中,人们逐渐疏于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物化,被抛弃。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在现代化浪潮中泛起。在这种精神失序的时代环境中,学员在培训期间很难独善其身。作为领导干部,学员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对某种社会资源的支配权,正是这种权力,吸引各类资源消费者纷至沓来,以拜望之名行请托之实。“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这种外部干扰使学员疲于应付,轻则影响学习,重则诱发犯罪。

(二)网络媒介信息浸染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信息爆炸的生活世界,信息网络正以某种“强迫性的方式”进入个人生活。舆论环境高度自由、开放而相对无序,层出不穷的负面信息,极易侵蚀人们的价值观念。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信息网络,也可能受到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而各级党校(学院)应重视对信息媒介的管控,不但要克服技术困难,还要面对“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伦理困难。

(三)培训考核奖惩乏力

加强学风建设的前提是对学员管理具有强制力量,即“考核有权威、评价有分量、奖惩有力度”。但实际上,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学习表现评价权重不足,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学习汇报流于形式的情况普遍存在。另外,干部学习培训结果与其考核使用相脱节,对于违反学风建设相关规定的学员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情况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缺乏震撼性和警示性,学员表现及学习效果与其“进退留转”不相关。这些现实问题削弱了学习培训本该具有积极促进和消极警示作用,导致“学与不学无差别,学好学坏无差别”的错误认识。

(四)学员自身认识不足

在《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考核使用相脱节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学员对学习产生认知偏差,部分学员将参学参训视同休假疗养,视同休闲旅游,视同交友联谊,视同“走秀”“镀金”。很多领导干部热衷于参加“天价培训”“奢侈培训”,为的是拓展人脉资源。这些错误认识使得学员在学习培训期间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而热衷交友。部分学员在主观上缺乏敬畏,过度放松,客观上无视学风,轻视教师,造成纪律没有约束力,党校(学院)管不住。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几条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制度保障、环境优化、形式创新、文化建设、队伍打造等诸多方面,需要统一认识,多方协同,才能取得成效。

(一)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健全制度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依法管党,一切管理行为都要于法有据,只有以“管理有据”为前提,“管理有力”才能落到实处。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学风建设也需要制度依据。各级党校(学院)的培训对象可谓级别高、权力大、自我意识强,从严管理这些高中级领导干部,必须有相关制度为依据,才能确保在操作中“不缺位、不越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章对干部培训作出专门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2009年)则对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后,党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管理约束。中央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和要求,既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依据。纪律的生命在于遵守,制度的价值在于执行。在纪律面前,所有学员不管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一律平等。

(二)加强学风建设需要优化环境

教学管理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网络环境,围绕加强学风建设这个目标,这两种环境都需要进行优化。有序的物理环境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各级党校(学院)应高度重视教学物理环境建设,包括加强门岗安保力量,严格执行出入报告制度、访客登记制度,禁止外出聚餐,禁止学员家属及工作人员陪读,等等。纯净的网络环境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党校(学院)应重视学院信息网络净化工作,应对学员宿舍电脑浏览痕迹动态监控,对不良网站进行隔离屏蔽。另外,从思想宣传的角度上看,“网络作为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所以,还应重视开发利用新型社交媒体工具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如创建“班级微博”“班级微信”等。这些新型社交工具有利于突破传统管理方式上的时间制约和空间障碍,加强舆情监控和正向引导,以主动进攻的方式保护网络阵地。

(三)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培育文化

文化的功能在于濡化,是对心灵的镌刻。文化的力量具有非强制性、易受性、长效性的优点。良好的文化环境如细雨随风,润物无声,清文敏识,懿德茂行。党校(学院)文化体系是永不下课的课堂,学员时刻熏陶其中。自我净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党校(学院)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用文化因素激活学员的自我净化基因,在学习生活中营造庄严、自律氛围,使严肃的学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发挥文化的濡养功能,就要培育党校(学院)的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为统领抓好课堂文化和生活文化建设,尤其是要重视生活文化建设,因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要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以“庄严崇高的理想信念、尊师重道的学员意识、纯净高雅的生活情趣、崇学自律的学习风气”为主要内容,以“硬化思想基础、亮化精神风貌、净化生活风气、强化学员自律”为主要目标,建设充满活力的党校(学院)文化体系。

(四)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创新形式

当前,学员群体逐渐呈现出“学历高、经历多、思想独立、思维成熟”的特征,对于这样的群体进行管理,不能简单地依靠言语说教灌输,不仅要不卑不亢地“敢管”,还要善于创新地“会管”,才能“管得住”“管得好”。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在学员管理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流程管理”“预案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以“准军事管理”贯穿始终、全面覆盖。作息上,早晨起床响军号,晚间出入有门禁;就餐时,分区就餐,禁止饮酒;现场教学中规范标识、队列整齐,专题教学时关闭手机,缺席必究。当然,“从严管理”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对学员行为进行“堵、阻、捂”,而是因势利导、转化补偿。党校(学院)要注重对学员的课余时间进行规划,可以通过专门电视频道播放主题教育片,根据学员年龄、健康状况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等。此外,党校(学院)还应积极开发信息管理工具,如创建“班级交流平台”,开通“网络课堂”“掌上党校(学院)”等,通过网络或手机推送教学注意事项等。这些管理形式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习生活,增进同学友谊;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管理上“时间不断档,空间无死角”,使学员的课余生活始终在“红线”以内。

(五)加强学风建设需要打造队伍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党校(学院)的带班组织员(联络员)是学员管理的实施者,是学员的第一教师,是班级学风建设的责任人,是学员了解学院的窗口,是行为教育的榜样。组织员(联络员)的能力素质折射出学院的办学能力,塑造着学院形象。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对于加强学风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打造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要加强培训。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对组织员(联络员)开展业务培训:一方面,应邀请管理学专家传授管理知识、管理技巧和管理艺术;邀请心理学家、医疗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心理学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急救知识,以应对教学中的突发状况;邀请学员代表回访,交流“被管理者”的体会。另一方面,抽调组织员(联络员)赴国内外一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学习经验;选派组织员(联络员)挂职锻炼或参加社会实践,走进学员的工作实地,了解学员期望;鼓励支持组织员(联络员)脱产进修,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打造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要加强监督。党校(学院)应成立“学风督查小组”,对各班次学风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要从严从细从深并覆盖全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形成预案。督查结果应计入组织员(联络员)工作绩效考核,并制定奖惩措施。打造高素质的组织员(联络员)队伍,要强化师德。组织员(联络员)要在教学过程中作表率,期望学员信仰的,自己必须坚定信仰;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高尚师德和严肃教风引领端正学风。组织员(联络员)要不断强化大局观念、淡化个人得失,树立为学员服务的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

(六)加强学风建设需要激发自觉

纪律要通过自觉起作用,“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的,但同时,它又必须是建立在党员与干部的自觉性上面,绝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在学员管理工作中,一切管理措施,都要落实到学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上来。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领导对于群体成员的行为起到主导性、权威性、示范性影响。所以,加强学风建设要注重班委(学员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学员内部管理、班委示范的作用。班委(学员支部)是学员的临时基层组织,是从严自我管理的榜样。打造坚强的班委(学员支部)集体,要明确“严肃学风、促进学习”的目标,细化班级(支部)委员工作标准,明确责任,以自觉强化自律,以自律促进自学。

四、总结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5

近年来,广电网络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讲求实效,在保证履行党和政府的喉舌职能、民生服务职能、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工作效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随着广电网络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产权结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职工队伍构成等方面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引发了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变化,职工的思想观念变得错综复杂,多元交织,展示出了独立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呈现了新形势,带来了新困难,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有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发展中是务虚部门,政治工作可有可无,有人从事已经很不错了,经济创收是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第二等等,;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缺乏深度和吸引力,难以引起职工的主观兴趣;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中不够深入细致,覆盖不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淡薄,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四是与职工的交流沟通少、谈心少、座谈少,职工的思想动态情况得不到全面了解和掌握,针对性和及时性教育引导工作实效差,队伍中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淡化,爱岗敬业精神有所减退,在“深入”和“贴近”方面也有差距。此外,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具体工作计划,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持续性,无法循序渐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以及广电网络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干部职工的社会经济关系、生活方式、思想活动、生活内容、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多元化复杂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政治思想工作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职工在目标上同向、在思想上同心、在行动上同步。

二、创新广电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思考

1.强化政治意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强化广电网络职工队伍的政治意识,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保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其次要抓好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和“三观”教育,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努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对党的广电网络喉舌宣传职能的理解,确保舆论导向与党和政府高度一致,不出偏差、不犯错误;第三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在重大方针政策的宣传中,必须按照中央精神进行宣传,唱响主旋律,真正起到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作用;要强化正面宣传教育,要教育广大职工时刻不忘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把弘扬社会正气、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放在第一位,要在全社会宣扬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和谐社会新理念,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要增强广电网络职工的学习意识,引导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宣传服务水平和舆论导向能力,树立服务意识,打造文明、优质服务窗口,创建人民满意的、群众认可的、政府放心的服务品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岗位培训是目前提高职工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岗位培训要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培训。比如围绕提高服务理念这个主题,组织礼仪培训、服务意识培训,可组织营业厅一线服务窗口、呼叫中心职工参加,提高他们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围绕提高业务水平、专业技能这个主题,可组织维护人员、技术人员参加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应用技巧培训等;对新聘用或新进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对于内部调整岗位的工作人员,要进行转岗培训,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对于老职工要进行业务提升培训,培训后参加级别职称考试;培训要坚持“工作需求、专业对口”的原则,积极支持鼓励职工参加自学、进修和函授,鼓励他们利用非工作时间学习充电,参加学历继续学习,在提高学识水平上下真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训要采取专题讲座、脱产培训等多种方式,包括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重点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3.针对不同特点,力争做到因人施教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因人施教,就是思想教育要区分对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量体裁衣。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是各种矛盾的综合体。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也是千差万别的,做人的思想工作更是如此。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思想工作才能感人之心,激人之志,收到应有效果。同时,职工的年龄层次不同、用工性质不同,也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性。广电网络是重要的宣传舆论单位,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工作相对比较分散,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复杂多样和任务艰巨。因此,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个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广电网络的职业特点入手,不能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方法,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工作实际的,通过循循善诱的工作,让他们树立方向和目标、坚定理想和信念、感受前途和希望,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才能极大的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只有针对不同的职工,进行不同的教育、引导和激励,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注重情理结合,做到以情感人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原因 对策

[作者简介]李晓艳(1971- ),女,重庆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贵州贵阳 55000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54-02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网络”最早用于电学,后泛指互联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人们可以交流、学习和工作的虚拟世界,是当代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实践的,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是利用网络载体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者和社会网络工作者结合高职院校的特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高职院校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当代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网络教育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既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又要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划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政治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等几方面。

二、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校园网络设施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硬件设施不齐全,亟待完善。在我国尤其是西部许多高职院校,学校机房的电脑陈旧落后;而对于大学生来讲,手机网络环境又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学生不会也不愿意利用手机来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在学生群体中普及,主要原因如下:

1.高职院校的财政、师资和生源导致高职院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由于在财政、师资、生源方面与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

2.学校对网络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高职院校财政紧张,对校园网建设经费投入有限。二是我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开发、阵地建设等方面刚刚起步,由于高职院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使得有些高职院校特别是在西部省市的某些学校,尚未建立最基本的网络主干。三是高职学校没有无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覆盖面积小,学生不愿意使用手机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二)教育队伍中复合型人才不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这涉及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领域。网络领域包含了网络技术、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和网络安全维护等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人才既要精通网络相关技术,还要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擅网络,很难掌控和监督学生的思想,其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1.经费不足。高职院校财政较为紧张,难以维持教师培训,更不能满足教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经费的需求。

2.学校重视不足。现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学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够重视,保持传统的填鸭式、讲座、谈话等枯燥乏味的方式进行教学。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原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观念,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观念僵化。

(三)网站及平台建设滞后

在网站建设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乏味,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知识,而对学生感兴趣的休闲娱乐内容涉及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学校网站的新闻、时事和教育等信息更新滞后,信息收集渠道狭窄,学生只能求助外部网站获取信息;三是网站对信息敏锐度不够,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在平台建设方面:第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管理问题频发,很多网上舆情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不能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学生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失去信任。第二,最知名的交流平台的BBS为学生提供公共电子白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也有情绪宣泄,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下原因:

1.网站建设内容理想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和形式化,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此外,在当代信息大爆炸的网络环境中,众多信息无孔不入,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出现内容混杂、信息价值低、新闻敏感性不足。

2.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一是校园网络平台过于开放,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具有不可控性,在信息选择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二是学校BBS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不足,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三是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自我约束力较差,会在有意或无意识中浏览一些不良网站。

3.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缺乏复合型人才。网站不仅需要有先进硬件设备,还需要有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现在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或网络人才都是单一专业,复合型人才较少,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人才缺口。

(四)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人们认为网络是“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自由平等的世界”②。网络制度建设包括了法律法规建设、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和网络监督管理制度建设等。在缺乏完善的网络行为准则和法律规范的情况下,网络不文明现象与网络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如下:首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方面,尚未建设起一个完善的规范法规条例。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只注重技术的管理层面,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层面。最后,网络的自由性和隐蔽性使得一般的道德难以调控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

三、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设施建设

1.增加高职院校对校园网络硬件建设维护的资金投入。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网络硬件设施落后,学生不想也不能便利地使用校园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增加校园网硬件设施建设和后期维护资金投入,将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提上日程。

2.扩大手机网络教育平台。手机具有携带方便、功能多样等特点。手机的教育功能需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而网络环境的实现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手机网络设施建设一是提高手机本身的性能,二是加大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

(二)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1.增加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数量。当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备网络应用能力,又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高职院校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教育效果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加强对教育队伍的重视程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经费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

2.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政治素质和网络技术水平。二是学校应大力培养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又有网络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办计算机培训班或者专业能力学习班等形式,进行网络知识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

(三)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首先制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要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其次在内容上可设置“思政园地”“党建之窗”“理论建设”等频道和栏目,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新闻动态类频道包括新闻、时事和教育信息等实时资讯,主要体现网站的教育性和导向性;教育特色类频道包括思政园地、组织建设、党建之窗、团建工作等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特色;校园文化类频道包括校园文化等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内容;服务类频道包括创建平安校园、心理健康、在线留言等,更好地为实践育人工作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最后,加强网站工作者的敏锐度,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并结合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分析。

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学生工作信息平台。包括学校活动安排、学生工作奖惩政策、学生工作活动、社会热门话题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尝试将网络学习平台分为思想政治知识板块和考核平台。最后,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和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四)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

1.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判断能力,即提高学生辨明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二是制订并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准则,规范学生行为。三是分清网络与现实。很多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便沉迷网络中寻找安慰,与现实社会脱离。

2.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学生网上行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学习,通过开展培训、召开讲座和课外活动的方式,把网络的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净化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络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对网上的信息收集、分析和筛选,加大信息更新力度,及时发现并辅导学生的心理动向。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信息监控机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加强信息监控和审查,并将信息监控与管理措施有力地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管理措施来确保网站内容健康积极,净化校园网络。

[注释]

①陈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②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33.

[参考文献]

[1]安英红.净化网络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J].科协论坛,2009(3).

[2]邓燕,王永周.我国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出国与就业,2009(19).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7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网络

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与渠道,这是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更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网络研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针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设和运行辅导员博客平台,正是辅导员运用网络技术和手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1 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意义

据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对学校144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活动,从大学生上网时间地点、上网花费、偏好、网上交友、网上游戏、网络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网络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了了解。调查显示,学生存在上网时间较长、花费较大、偏好娱乐型上网、网络安全意识较低、网络文明程度不高的缺点。50.9%的学生将精力主要放在娱乐上,只有16.2%的学生经常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从未浏览过的占29.5%,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互动性差、不够灵活的占24.5%。者充分说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不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调查还发现,“每天上网”的学生人数约占20.7%,大部分学生(70.7%)被网络“现代化的信息”深深吸引,10.3%的学生认可网络可以“任意发表见解”的优点,可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空间,辅导员博客网所能发挥的作用将很巨大。

首先,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大的任务。如果能借助网络平等性、透明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势,积极建设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博客网平台,就可以弥补常规教育工作的不足,还能够使辅导员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得到梳理、公开,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甚至是领导的认同,不仅能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更能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次,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是管理人性化的需要。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引导,把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着眼于不同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必须有效利用网络等为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新兴载体,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有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事务性的工作很多。网站开通后,辅导员通过在博客上纪录工作、公布制度、普及知识、抒发感受、引发讨论等方式,既能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同学,又能有效地梳理工作,还可以对本职工作进行展示,引发理解和共鸣……总之,借助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实现了个人化的“政务公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辅导员博客建设,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博客,辅导员相互间不仅能看到工作开展情况和教育方法、手段,更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使网站成为辅导员之间交流借鉴的园地。同时,学校针对“学辅博园”的使用和辅导员应具备的网络素质专门对辅导员进行了培训,使辅导员的网络技术知识、个人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等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素质不断增强。目前,网站建设情况已经成为学校考核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参数,很好地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2 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对策

2.1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的保障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保证。辅导员博客建设领导工作,是辅导员开展博客工作的组织保障。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其次,健全网络功能是基本条件。网站内容健康实用,紧密围绕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内容,涵盖了评奖评优、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生资助、党建与团建等诸多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为学生有序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网站栏目、板块设计合理,层次结构明晰,链接构造正确,便于浏览查找。个人博客种类繁多、立意新颖、实时更新、美观大方。网站技术可靠、保障有力。依托学校校园网,有专用域名、透明IP、服务器、机房等,并设有专人负责网站的信息维护、安全维护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对不安全和不文明的信息及时剔除, 从而保障了网站的安全有效运行。同时,网站将根据运行情况和时事热点、学生特点不断进行更新,确保建设与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2.2进一步加强导员博客建设管理工作

首先,各级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博客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大对辅导员博客网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更新硬件设施,为辅导员工作创设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辅导员优秀博文评选、辅导员博客大赛等活动,提升辅导员上博客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推动工作开展。

其次,建立健全辅导员博客建设管理办法。一方面,建立囊括工作原则、博客内容、博客属性、博客形式等在内的辅导员博客建设管理办法,对辅导员上博客工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对辅导员博客的量化考核制度和学生民主测评工作制度,对在该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辅导员树立典型、广泛宣传,对不合格人员及时教育整改。

第三,进一步开展与辅导员博客相关的专题培训。主要是不定期召开以辅导员博客建设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交流经验,互助学习;有针对性地探讨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的辅导员博客建设新方法、新思路;邀请专业教师举办包括网络应用技术培训、网络语言应用、网页制作、美工设计培训等在内的专题培训活动,提升辅导员的网络运用能力;择优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知名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博客的专项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第四,进一步理顺网上网下的互动与呼应机制。主要是将辅导员上博客工作与日常工作中的谈心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归纳总结,将网上形成的成果灵活运用到网下的具体工作中;积极促进qq、msn、短信飞信平台和email等网络技术手段与辅导员博客的融合;积极在辅导员博客网中添加校内网等网站链接,吸引学生眼球;积极建立辅导员博客圈、博客群组等博客群,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扩大辅导员博客的影响面等等。

第五,网站主题鲜明。注重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性和进步性。辅导员老师的博文和日志,无不高举党的伟大旗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最新时事、社会热点与学生实时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李承明.辅导员博客的“经营”实践与思考.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网络法治教育培训心得篇8

【关键词】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独立地获得资讯并对事物作出判断,继而产生和传播信息。新媒体信息已经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在教思政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号)文件中明确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作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知识之一。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重视自身的新媒体素养,研究和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新媒体的思想教育阵地。

1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界定

媒体素养是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包括获得、分析、交流、批判、创造等,是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对媒体内容、形式、策略等进行意识形态的、历史的、社会的、性别种族等的综合批判能力[1]。新媒体素养是对于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媒体而言的。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因职业定位的特殊性,辅导员新媒体素养还应包含对学生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的能力、网络舆情的研判及引导能力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2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现状分析

为了对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展开分析,我们选取了5所高校①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88.33%。其中,男性辅导员69名,女性辅导员90名,25岁至35岁的辅导员人数达79.25%。

2.1 辅导员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

2.1.1 使用的新媒体工具种类多,QQ与微信的使用频率最高

辅导员在工作中主动采用多种新媒体工具与平台,比如QQ、微信、易班等。在使用频率的调查中,有84.28%的辅导员每天使用QQ,80%的辅导员每天使用微信。QQ的覆盖面、即时性和群功能使得它成为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使用最频繁的新媒体。微信的公众平台拥有自媒体功能,部分辅导员已经尝试建立公众平台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2.1.2 实现事务型工作的便捷高效是辅导员使用新媒体的首要目的

新媒体使师生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实现与学生的快速沟通,使事务型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是辅导员使用新媒体的首要目的。81.76%的辅导员表示在使用新媒体时,有一半及以上的时间是用来“转发各类通知和文件,保证信息的上传下达”。52.2%的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发送自己撰写的指导性文章、博客、微博等”,然而使用时间仅占10%以下。就工作类型而言,辅导员依托新媒体便捷事务性工作的比例较高,例如评优评奖、就业工作、党团建设和社区管理等占一半以上,用于进行思想引导工作的辅导员比例仅占28.30%。

2.2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现状分析

2.2.1 辅导员擅于从新媒体获取信息,但新媒体素养偏弱

辅导员擅于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获取信息,具备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在“使用新媒体的目的”调查中,有75.47%的辅导员选择了“工作”。对于“偶然中接触到的,自己不熟悉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85.5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做精读分析。可见,辅导员能自觉养成从新媒体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能自觉、敏锐地捕捉有用信息,积极参与新媒体活动,然而49.0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媒体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内涵。

2.2.2 辅导员对新媒体素养培训的需求迫切

辅导员对新媒体知识素养知识缺乏,表示有必要参加相关培训。调查显示,“比较了解新媒体信息的制作过程”的辅导员仅占6.92%,“认为自己在认识和使用新媒体方面的能力比较好”的辅导员也只有24.53%。76.1%的辅导员觉得很有必要参加培训,已经参加过相关培训的辅导员仅有11.95%。已参加的培训的辅导员表示,曾接受培训的主题为“网络素养培训”、“新媒体认识学习”等,时间多为1周。

2.2.3 辅导员具备新媒体的常规运用能力

在新媒体运用素养的调查中,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引领学生思潮的比例不高,只占34.81%。辅导员对于新媒体运用技能的掌握情况基本能算合格,最常用的如“文献检索”、“课件制作”、“易班平台”等掌握比例较高,分别占79.87%、81.13%和67.92%。在熟练程度的排序中,“文献检索”与“课件制作”也名列前两位。掌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和”的超过半数,达到51.57%。辅导员在“网页制作”和“视频拍摄与编辑”方面的能力不足。

2.2.4 辅导员具有一定的新媒体批判素养,但行动力不足

辅导员们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新媒体批判素养。如“当媒体呈现的观点与您自己的已有观点相矛盾时”,81.13%的辅导员选择“要多方面考察一下该事件”。对新获得的信息,53.8%的辅导员有时会进行真实性验证,25.32%的会经常进行真实性验证。但是辅导员在批判素养方面表现出的行动力远远不足,调查中,“如果发现新媒体报道的某些信息有错误或偏差”,只有8.18%的辅导员“要跟媒介联系,要求纠正”,甚至有6.92%的辅导员认为“无所谓,不会有什么想法”。

2.2.5 多数辅导员能遵守新媒体使用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对搜集到的所需信息,54.14%的辅导员会“整理变为自己的信息后再使用”,35.67%会“完全理解并编辑后再使用”。这也体现了大多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新媒体道德素养。所有的辅导员在“上网时如果遇到诸如反动、迷信、暴力、色情等信息时”都能选择“批判遏制”或“保持自律”。但能主动“批判遏制”的比例是38.99%,低于选择“保持自律”的比例。对于“学术上滥用新媒体信息的行为”,有80.38%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应予坚决反对”,但仍有近两成的辅导员觉得无所谓。

2.2.6 辅导员重视网络舆论引导

在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调查中,71.07%的辅导员“经常浏览学生论坛、人人网、微信等,关注普遍性和群体性的话题”,42.77%“依托党员干部或学生干部建立网络舆情管理团队,在重大事件或敏感话题上进行引导”。仅有6.29%的辅导员“主要依靠学校宣传部、信息办等部门力量,目前个人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辅导员群体普遍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能力,但大多仍未建立高效的网络舆论管理团队。

3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现存问题

新媒体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新媒体的特性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一是自创信息呈现上的被动局面,二是话语权上的被动局面。新媒体平台上各类信息传播迅速,受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辩证分析能力,容易被不良行为和言论影响,形成歪曲的认知。辅导员的思想引领工作通常是一个“发现后再引导”的过程,是滞后和被动的。要改变这种被动的态势要从提升辅导员的新媒体素养入手,着力解决如下现存问题:

3.1 新媒体工具和平台纷杂阻碍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提升

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工具以高用户黏度为目标,注重娱乐性、新奇性和私密性,学生选择这些工具可以自由而私密地与同辈和朋友们交流互动,这些互动模式大多是一对一或一对多,而这里的“多”指具有非行政属性的群体。辅导员能够主动选择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工具与学生互动,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正如我们调查显示,辅导员使用新媒体工具主要的功能是实现上传下达各类信息或开展事务型工作。由于新媒体工具和平台纷杂,每天在这些平台进行信息上传下达的工作量很大,辅导员缺少系统提升新媒体素养的时间和精力。

3.2 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缺乏是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不足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显示,辅导员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5岁以下,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学科背景分散,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上明显不足,即缺少意识形态理论、中外意识形态辨析、意识形态发展规律、意识形态工作范畴、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在社会热点和难点的辨别、判断和说服能力方面较弱,难以掌握引导大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侵袭的话语权。显然,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缺乏直接导致辅导员对新媒体信息的综合批判能弱,对新媒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能力不足。

3.3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培训机制欠缺

经调查,只有24.53%的辅导员认为自己能较好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75.1%的辅导员认为有必要参加新媒体素养相关的培训,以获得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的能力、制作或加工新媒体信息的能力、新媒体的批判能力等。以上海为例,仅有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宣传处和德育处举办的“辅导员网络素养轮训班”的培训是以提升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为目的。

3.4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大学生是当今受新媒体影响程度最深的群体。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新媒体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掌握新媒体技术,建设性地使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与资源,具备信息批判和运用能力,遵循新媒体使用规范和道德,以能充分地利用新媒体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未开设媒体素养相关的课程,导致大学生缺少媒体素养相关的普及教育,在使用新媒体工具时不遵循相关规范和道德要求。

3.5 辅导员新媒体创作能力弱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声,成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现行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挑战。调查显示,仅有34.81%的辅导员会利用新媒体经常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效果与辅导员新媒体创作能力密切相关。新媒体创作能力是在对新媒体信息广泛阅读、分析、批判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个人观点进行创作(写作、录制、编辑等)的过程,是辅导员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的全面体现。这不仅与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有关,也与辅导员的培训和实践密切相关。

3.6 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能力不足

辅导员对新媒体舆情引导的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普遍重视新媒体舆情,71.07%的辅导员经常浏览学生论坛等关注敏感话题,42.77%的辅导员建立了舆情监管团队。由于网络舆情具有传播爆炸性和影响显著性的特点,辅导员应明确其重要性和严肃性,意识到单靠个人力量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控是远远不够的,应围绕上级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网络应舆情监管机制及应对措施,确保能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

4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策略

为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应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它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一样,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包含保障机制、学习培训、研究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升体系急需建立。

4.1 建立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培训机制是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专题培训是目前辅导员比较赞同的培训方式,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整合新媒体素养提升上的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培训保障机制,依托辅导员培训基地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培训方案应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各能力模块进行设置,着力提高辅导员在信息分析处理、应用、创作及制作方面的能力,具备新媒体应用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方法的整合的方法与模式,训练辅导员的媒体公关艺术网络舆情处理技巧和网络语言表达艺术等。

4.2 加强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培养

加强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培养能增强辅导员在新媒体中跟学生沟通的能力,将沟通交流由单向传播、单纯灌输、控制为主变为双向传播、互动交流和引导为主。从传播学角度看来,高校德育就是一个以信息传播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精神行为状态的过程[3]。随着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提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科特色和思想特点,打造有吸引力、有针对性和有影响力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4.3 创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

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传统教育活动相比具有参与性低、材料与新媒体技术整合难度大、活动素材制作复杂、活动效果难以保证等劣势,目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热情不高。要突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亟待建立辅导员开展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作为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培训的进一步推进,也作为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实践检验。

4.4 鼓励辅导员成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骨干

在我国,除北大、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开设有传媒素养教育的课程外,绝大多数学校相对而言还是空白 。在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开设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有难度的情况下,应鼓励辅导员通过选修课、讲座等形式将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推进。具备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能力也是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体现。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研究,建立研究团队,定期开展新媒体素养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完善大学生新媒体教育的教学资源。

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不是单一的能力模块,而是与辅导员的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表达能力、思想观念密切相连的综合修养。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的提升能促进辅导员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教育引导,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备研判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翔.媒体素养的理论了内涵、核心观念及其跨学科性[J].北方论丛,2012(4):56-58.

[2]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Z].

[3]曾海艳.高校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学术论坛,2012(5):20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