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对待生命的态度8篇

时间:2023-11-06 10:07:09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1

我不能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它像什么。生命像一面镜子,我们若是对他皱眉,他只会回我们以皱眉,我们若是对他微笑,他同样会回我们以微笑。许多人在为生命而奋斗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要是能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去对待他,他会变的更加精彩,更加绚丽多姿。要是以消极颓废的态度对待他,他只会变得更加黯淡,更加坎坷。

然而,我不能说生命中的种种磨难就是痛苦的,有时候,痛苦也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只要能够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命,去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生命像一缕温暖的阳光,在寒冷的冬天给予我们温暖,为我们提供前进的力量。在饥寒交迫给予我们慰藉,满足我们心灵的祈求。在遇到艰难险阻时给予我们希望,鼓舞我们努力奋斗。然而,这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去对待生命,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2

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例如,人类一旦失去五分之一的水分就会死亡,而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五分之三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度过了120年,居然过水还能照样成活。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几乎所有最高等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等待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等待者永远醒着。这是一种伺机而发的等待,一种充满生命张力的等待。可以有失去生命的种子,但决不会有睡过头、唤不醒的种子,也没有怠惰懒散、迷离惝恍的种子。它们个个清醒,对温度、湿度等重要环境因素保持高度警觉,时刻都在捕捉春天的信息。更令人不解的是,萌发的种子凭着什么感觉器官,竟然能够知觉地球引力方向,它会让先钻出来的胚根向“下”生长,而让随后长出的胚芽向“上”伸张。它们有时还得惠于母本的高级知觉,例如常春藤和彩雀花,母体茎干会带着蒴果避开亮光,爬到更适宜种子发芽的阴湿墙角处爆开种子,竟然能对子代出世体现出一种充满母爱的关怀。

生命既要擅长发展又要学会等待,两者相辅相成,交替轮回,形成了生命特有的律动周期。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3

【关键词】核电厂;生产待命;管理

【Abstract】On-callrefers tothe state about in non-work hours,when the units occurred a serious accident and thetechnicians gave some supportas soon as possible.On-call manag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in runn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technicalstaffprovidingsupport immediately or not in emergency state,even to the nuclear safet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issubject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Nuclear Power Plant(NPP); On-call; Management

1 课题研究背景

核安全是核电厂的生命线,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核电厂运行机组及公众的安全。核电厂运行值班人员实行三班轮值,对机组安全负有直接的责任,但是,他们并不能解决机组所有的技术问题。在正常工作时间,电厂所有人员都在岗,可随时对机组的异常进行支持性响应;但在非正常工作时间,除运行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都已不在岗,如何确保充足的技术力量在机组发生异常时提供快速有效 的支持是运行核电厂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分析与论证

机组的异常是不可预测的,也没有规律可循,而且任何系统和设备都可能发生运行人员解决不了的异常,因此,需要技术支持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发生这类事件的概率并不高,而且大部分都由运行值班人员自己解决,真正需要技术人员支持的并不多;因此,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异常状况可能需要任何生产人员,但机会却很小。因此,电厂所有生产人员全部实行倒班制,是完全没必要也非常不现实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为此,我们需要做一些分析、论证工作。

由于核安全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一切活动都围绕它展开。根据对核安全的影响程度,可以把生产人员分为三类,响应要求也不同:

(1)安全系统和设备相关的仪控人员。由于安全系统和设备是保证核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必须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处理,因此,可安排相关仪控人员实行三班轮值(同运行人员),随时进行响应;

(2)其他重要生产岗位人员。这类人不需要实行三班轮值,只要被召唤时,能以较快的速度到达现场提供支持即可;

(3)非重要生产岗位人员或生产辅助人员。由于这些岗位没有直接牵涉到安全相关系统和设备,因此可不作要求。

本文重点探讨“其他重要生产岗位”人员如何快速响应的问题。这就要求这类人员轮流进行生产待命以满足要求。

3 生产待命的组织与管理

3.1 生产待命的组织

一般情况下,核电厂生产待命的管理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首先要确定待命的岗位。既要考虑岗位的重要性、该岗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概率,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待命,又要充分考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不给大家增加更多的负担。其次是确定各岗位待命的人员,要保证人员有足够的资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真正能起到作用。因此,生产待命岗位和人员的确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建议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

3.1.1 生产待命岗位的确定

1)生产待命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初步拟定生产待命岗位清单。该清单以生产一线人员为主,主要包括运行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维修各班组、技术领域专业工程师等;另外,配置部分管理岗位负责召集或协调本处室/科室/合适的工作人员(包括非生产待命人员)及时提供各类支持,主要包括各生产部门负责人、维修各专业的科队长等;

2)生产待命岗位设置以能够满足现场的最小技术支持力量为原则;

3)待命岗位清单经运行部门审查、确定后,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

4)各部门如有调整生产待命岗位的需求,须由公司主管生产运行的领导批准后方能调整。

3.1.2 生产待命人员的确定

1) 生产待命相关部门筛选满足岗位资质要求的人员(一般每个岗位不少于3人);

2)生产待命人员须能独立履行本岗位职责,并且是公司的正式员工;

3)运行部门审查上述人员的待命能力,确定后的清单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

4)待命人员信息(电话等)录入“生产待命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以备随时调用;

5)各部门如有调整生产待命人员库的需求,须由该部门领导批准后方能调整。

3.1.3 生产待命人员应遵守的纪律

1)应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待命期间不得饮酒,保持24小时快速响应能力;

2)任何时候被召集,都必须无条件地立即响应,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核电厂相应主控室;

3)待命期间应保证通讯工具一直处于畅通状态。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4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生命 无奈与逍遥

生死,是伴随着人生命过程始与终的话题。对于有生命的人而言,生死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开始和结束。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生已经可以不再神秘:我们可以借助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再创造出一个有生的生命,也可以通过安乐死等方法选择没有痛苦与恐惧地死亡,但是即便这样借助于技术,生活于俗世繁杂的社会中的我们,又应当怎样在从生到死这样一个必然有限的过程中去发挥自己生命的本质力量呢?古老的华夏民族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年代,漫长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庄子无疑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具分量的坐标,我试图从庄子的生死观中探寻到能够给予我们生命以力量以便更从容地生活的生命活力因子。

司马迁的《史记》是最早记述庄子相关事迹的史证资料。“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箧》,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已,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从《史记》中我们可以判断庄子大概生于战国中期,当时中国古代社会处在大变革大动荡的环境里,周天子的权威丧失殆尽,各国诸侯相继称王称霸。“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①,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而处在这种困顿不安环境下的庄子,又是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残酷的现实呢。纵观庄子一生,始终处于贫穷的环境,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②;但是贫穷对他而言却不是沉重的压力,贫穷在他的身上变成了一种催化剂,净化、高洁着他的精神与灵魂。庄子感叹生不逢时却并不因为生活的贫困而哀怨不已。《史记》中记叙了庄子基本的生平事迹,但是庄子作为中国哲人启发我们、给予我们最多的感悟仍然是他对于死生的态度。“庄子作为中国哲人,奉行的是从生到死的悲观主义进程的选择,不过,庄子本人对生死并没有做物理的解释,而更多地把生死作为欣赏的艺术产品,因此,在我们眼里的庄子生死思想,仿佛艺术博物馆里陈列的艺术品。”③

一、直面生死:“死生,命也”的坦然

死生并不能由人随意的支配与选择,在面对无法回避地死生无奈之境时,有人以敬畏之心面对而生活的从容不迫;有人以忧惧之心处之而生活的小心翼翼,死生乃人之常情,命之常规。在庄子看来:“(黄帝曰)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生死其实相随相依,乃是气之聚散罢了;生命的开始“本无生”“本无形”“本无气”,经过一系列变化以后而达到“有气”“有形”“有生”,最后形成人生的生命历程,直至“变而之死”,死不过是一种休息于“巨室”的方式,这一生命过程就如四季循环变化一样平常。

庄子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大宗师》)死生是命,它像日夜更替一样规律平常,乃天定而不由人自己决定,而人却念念不得,其实乃是寄情于物所致,即留恋于外物。庄子看到了这点,所以在他将死之时,“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齑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正是这份看到“死生,命也”的坦然态度,才能让庄子在生之时不为物役、寄情于物;在死时以天地为棺,星辰为珠玑,把万物当做他陪葬的礼物,才能有直面生死历程的坦然平静之情。在当今社会之中,不少人慨叹生不逢时,从而郁郁寡欢,把生命视为一个紧张催促的历程,而不能在这一过程中处之泰然。在承认“死生,命也”之时,庄子同时也拥有着一份“安时而处顺”的豁达之方。

二、善待生死:“安时而处顺”的豁达

只是对于生命死生的承认与接受是不够的,在面对死生时,我们还应做到不哀惧而能够“安时而处顺”。“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之谓

是帝之县解。”(《庄子・养生主》)(老子)生下来时,是应时而生;死之时,是顺时而去的。安于时而处顺这样才不至于悲伤,这正如“人之生,如物悬空中,备受痛苦,死则犹解其悬,而得到解脱,故云‘帝之县解’。”④庄子把死视为“帝之县解”的一种解脱,既然死都无所畏,那么生就更无惧了。正是以这样的一种豁达态度,所以庄子才会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庄子看到了生的有限性,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善恶两忘,不以物为事,从而能够虚怀若谷,因循天然之道作为常法,这样便可以保身全生,不至于伤命辱身,可以赡养双亲,享尽天年。

庄子认为应该安时而处顺,顺应自然之道而安排生命,这样才能够对生死抱有一份豁达的态度,所以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天地自然赋予人以具体的形体,但是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却充满着劳役;生就是“劳”,生的过程是由“劳”而不断向死亡“息”发展变化的过程,死是休息的一种方式。人应该良善地对待生,这是良善地对待死的理由和需要,而不应该“悦生而恶死”,因为死是人必然所要面对的。庄子亡妻时,一反用哭来表达悲痛之情的常态,采用“方萁踞”和“鼓盆而歌”的方式,这便是他在洞悉生命始终而善待死生后而得出的自然选择。

对于有生命体而言,死亡无疑是一种悲凉,但是庄子采用“安时而处顺”的自然方式来面对生的历程,透出一种善生善死的豁达态度,同时,死在休息安逸的意义上,更表现出的是瞬间的死和过程的生的一种延续,这也给人提供了一种以瞬间安逸来消解持续劳役的一种方法,最终的结点是安逸。既然终点是永恒的安逸,那么在生的过程中我们也就更应善待自己有生的生命过程,以便展示出自我主体的本质力量。庄子以冷峻的态度面对生死的必然,以“安时而处顺”的豁达来善待死生的必须,但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更进一步,让生命去体悟生之逍遥与游的超脱之境。

三、无谓生死:游与逍遥的超脱之境

庄子并非一味地悦生恶死。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发,是个杀伐竞争的时代,他也有着对于生之无奈的慨叹:“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庄子・大宗师》)正是对“命”定里的这一份无法选择的无奈,于是他转而看到物我为一、生死同一。在生这一过程中,我们是有所待的:“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庄子・齐物论》)万物皆依赖于外物而处于“有待”的关系链条之中,所以才会为“物役”。在面对生的无奈之时,唯有改变主体对于生死的态度才能达生,在无奈之世里收获逍遥与自由。“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患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庄子・大宗师》)这样的人把生命当做是附着的毒瘤,把死亡看做是毒瘤的溃败,如若这样又哪里会知道死生先后的区别呢?把生死看做是一种自然为一体的循环过程,也就不区别生死先后了。庄子以万物齐于“一”,所以生死固一也的态度来面对生死。“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齐物论》)万物皆为一体,生死乃是一体,认清“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之时,也就不会再固执于生命的一端而会把它看成是一点抑或是一个过程。

那么要想达到无待而逍遥自由之境,则应:“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庄子・齐物论》)《寓言》篇:“天钧者,天倪也。”辩论中的是非就像空谷中的不同声音那样对立,假若使其不对立,就要用自然天平去调和,任其变化发展,这样便可以享尽天年。自由的境界本身便是“无竟”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从而游,便要忘年忘义即能够忘掉岁月和义理,逍遥于无物之境。庄子为我们能够达到无竟之境提供了方法:“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如若为维持简单的性命而相互依附,不如在“道”这样的环境之中再去寻求另外一种求生之途。这样的思维对于人而言也具有特殊意义:人不能因生而固执于一物,从而让生命的过程变得盲目;反而应当另寻他法来让自己的生命更赋予力量与意义。

庄子的生命哲学是一种思辨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人们冲破现实生活的泥淖而获得精神的力量。生命是自然之中的一种自然存在,于是便先天规定了它的自然性和客观性。在人生命历练的这一过程中,人生总是会处在无奈之况中,我们便是要在这种客观必然里找到逍遥之境,以善待我们的生命,而旷达地面对于死亡;这些也便是庄子生死观中所折射出来的生命光彩。

注释:

①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202.

②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810.

③许建良.庄子的生命哲学.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Vol21,3.

④庄周著.陆永品选注.庄子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47.

参考文献:

[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5

在这段痛苦的卖艺生活中,他和维泰利斯遇到了许多的艰辛与危险。然而无论环境多么险恶,雷米始终抱着自己能与家人团聚的信念,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愿望达成。

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跌宕起伏,被翻译成英、德、俄等多种文字,且也多次被搬上荧幕。它的特殊魅力影响着一代有一代读者,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怎样对待命运与态度。

人的命运是怎样也改变不了的,但是人们对待命运的态度却不同,态度决定了一切。就拿雷米来说吧,他的命运真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相信大家的命运都比雷米好吧。但雷米最后为什么还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活下来,并且找到家人,于他们团聚呢?就是一个态度。雷米一直坚信着他的生活会好起来,一直都没有放弃追求和等待,不论环境怎样,不论命运如何。他这样坚韧的意志是什么都打不倒的,也不是容易得到的。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6

新课程在强调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还突出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学生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列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选的大多篇目都充满了人文关怀。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不但积累了知识,增长了智慧,陶冶了情操,情感还得到了熏陶、升华,进而与自身生活、生命联系起来,使其呈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态。而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文章精彩的词句,空灵曼妙的意境,感悟生命传递的神圣,生命价值的可贵,使学生珍惜唯一一次的生命,并懂得要敬畏生命。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敬畏生命》(选自人教版教材试用本第一册)一文中描写到:湖边的那几棵树日夜不停地飘散着白色纤维,在这千千万万的投入中,也许只有一棵能够成活。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像林黛玉那样感叹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但作者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一种震撼、一份感动,“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生命的创造之初都投入了高昂的代价,而形成生命的数量则是少之又少,这就尤其显得生命的可贵了。

敬畏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命中的挫折、乃至苦难。冰心在《谈生命》中写道,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归依大海;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冲破重重的阻力,终于破土而出。文章又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既然不敢信有来生,那就珍惜今生吧。在快乐中我们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是美丽。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清丽的语言、如诗的情怀、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联系已经学过的杰克·伦敦文章《热爱生命》(主人公历尽艰辛,在死亡的边缘扼住了狼的喉咙,让那充满腥味、令人难以下咽的狼血浇灌自己即将枯萎的生命之树,他活下来了),让这具体的事例来诠释冰心的“生命”内涵,主人公经历的磨难又何尝不是生命的美丽?善待生命,当然还包括善待他人生命,善待大自然中一切的生命。《珍珠鸟》、《斑羚飞渡》等课文都体现了这个主题。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康发展。 转贴于

有生命当然就有死亡,该如何正确看待死亡呢?就文化传统而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忌讳谈死的民族,认为说这个话题是不吉利,更不要说在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了。而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则早有先例:英国教育部已经在学校开设了“死亡课”,英国教育部门认为,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而我国学者郑晓江认为落实死亡教育应注意“出发点与落脚点皆在‘生’而非‘死’”,并且还要注意引导的方法。

剧本《泰坦尼克号》认为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因为有了死亡。因死亡的存在,才告诫我们要珍惜这唯一一次生命、珍惜生活、珍惜自己。剧中的女主人公罗斯在面对杰克死亡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与心爱的人一同结束生命,她答应杰克会勇敢地活下去,她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在于爱,在于爱自己、爱别人。让学生在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的伴奏下,品位文中精彩对话:“答应我,罗斯,活下去啊,不要放弃……”再让学生谈谈怎样对待死亡(如革命烈士的慷慨就义与社会上某些人的自杀有什么区别等)。讨论发言之后,教师给予正面引导。课后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落基山的雪》。明白了死,才知道如何的生。生得充实,生得有尊严,生得有意义,生得像个实实在在的人,以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灵、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7

关键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解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86

0前言

米兰・昆德拉是法籍作家,其生活的背景年代与小说主人公相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主要以托马斯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民生存现状,完美的诠释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重的意义。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压抑又让人们追求自由,托马斯通过思想的转变,在生命的“轻”与“重”之间徘徊,在经历中懂得,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幸福,最后又回到政治环境,选择面对困难与痛苦。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简介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成名之作,讲述了苏俄侵略捷克时期外科医生托马斯的爱情故事。托马斯的职业是一名外科医生,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与正义感的人,他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特丽莎,夫妻两人虽时有冲突但还算情投意合。在一场中,托马斯惹怒了执政当局,失去了身份地位,一度陷入绝望,加上妻子占优势的爱情,让他感到压抑和不能承受之“重”。他认为爱与性是分开的,所以选择跟情妇萨宾娜开始了不正当的关系。托马斯深陷于爱与性的纠结之中,是忠于婚姻还是选择激情,曾让他一度迷茫。然而命运的交错和对妻子的爱,最终让托马斯回到婚姻,回归属于自己的生活,在生活走上正轨后不久,一场车祸带走了夫妻二人的生命。综上,该部作品向人们讲述了:生命中有太多事情发生,太多的责任和负担,看似轻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小说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矛盾,在欲望的诱惑下,是否可以坚持信念,守护最初的幸福。

2现实批判意义上生命的轻重选择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具有现实批判意义,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命运、感情的描写,展现人性中的美与丑,突出生命不能承受的轻重。小说对主人公托马斯与其妻子特丽莎进行描写,记录他们从相遇到结婚到婚变再到死亡的过程。通过他们的经历,反映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对人生的解读,对生命的无法承受。托马斯的人生是可悲的,他是一个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最后s工作失败,思想受阻,在感情生活中无比痛苦。托马斯对生活美好期盼,最后变成了幻想,突出生命的重要与轻贱。作者对特丽莎是赞美的,她是忠贞的代表,坚持爱情选择隐忍,誓死守护自己的爱情。托马斯为特丽莎付出很多,也伤害很多,在背叛与选择中,渐渐明白生命、爱情和婚姻的意义。作者对托马斯的情妇萨宾娜持讽刺态度,萨宾娜的爱情一直在追求刺激,她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生活,看似活的丰富多彩,实则空虚孤独。莎宾娜的背叛是一种习惯,选择生命之轻的活着,从而陷入无尽的孤独之中,作者在讽刺之余又流露出无限的悲悯。

文章情节的变化,人物情感也在发生变化,对生命轻重的体现也不尽相同。托马斯的爱情一直摇摆在婚姻与激情之中,他想要摆脱生活的沉重、婚姻的束缚,将生活倾向于轻,却终究无法逃脱社会的责任与生活的折磨。人物的情感与时代环境密不可分,不同时代对感情有不同的标准,而不同的道德标准,又决定着人们的感情选择。故事中每位人物都对选择进行思考,对情感以及幸福进行定义,在道德与良知之间徘徊。而如何得到幸福,成功的活出自己是需要读者思考的问题。在经历挫折痛苦后,主人公找到了幸福,但生活的痛苦折磨还在继续,仿佛死亡才是痛苦的终结,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重,最后以死亡作为最终的归宿。

3对生命“轻”与“重”的思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是作者对生命的“轻”与“重”的哲学思考,是人生态度和生命哲学的真实反映。在该部作品中,托马斯是探求生命维度之“轻”的典型代表,他无法相信生命的永恒存在,而固执地认为生命仅有一次,是单向度的,无法复制的。与之相对应的,他认为人的一生,只能做出一种选择,所以不存在比较,一切都没有意义;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他一贯持逃避的态度,不愿受到任何束缚,更不愿承担责任;在婚姻生活中,他更无法承受妻子特丽莎加诸于他的生命之“重”。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萨宾娜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她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的生活,不想受任何形式的束缚。

而那些追求生命维度之“重”的人更愿意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生活,他们习惯了生命的重量,无法容忍以轻薄的态度对待生命。特丽莎与弗兰兹就是这类人的代表。特丽莎在婚姻生活中非常看重感情,她没办法理解,也无法接受托马斯对待生命的轻薄和游戏人生的态度(即生命之轻),因而感到非常痛苦;而弗兰兹对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看得非常重要,为生命之重所羁绊,最终却踏上了不必要的死亡之路。

小说中托马斯和特丽莎的感情碰撞和对生命“轻”与“重”的激烈冲突,反映了不同生活态度的人对生命会有不同的选择。托马斯生命中重充满了“轻”与“重”的二元对立,成了难以解决的生命悖论。他的一生一直在生命的轻与重之间徘徊,苦苦追寻着生命的意义。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着或轻或重的责任,面临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生的选择,同托马斯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生命的“轻”与“重”时,因人生态度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选择。当然,人的本性使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重压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往往会认为人的承压能力是有限的,过量的“重”是无法承受的,因而把精力放在了减压上。但在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生命之“轻”同样无法诠释生命的意义。每个人的一生都在生命的“轻”与“重”之间不断徘徊转换,这种转换也是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米兰・昆德拉的这部作品让我们从哲学的层面去深度思考,从心灵深处去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生活,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生命“轻”和“重”,更自信、更理性地做出生命的选择。

参考文献

对待生命的态度篇8

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生存能力,是大自然的奇迹,而生命同样能创造奇迹。正因如此,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力量的赞颂便成了文学永恒的主题。

当你置身于熙攘的人流中,从他们的脸上、眼睛中读到了所流露出的哀伤、喜悦、恐惧、满足,那是生命的表情;当你置身于自然中,竹影、鸟鸣、虫唱、草舞,那是生命在释放;当你面向大海,看着潮涨潮落,海浪奔腾汹涌,那是生命的张扬。生命,一种伟大的力量,让我们叹服,让我们感动。生命的意义也许并不是它的悠久历程,而是它悠久历程中的闪光点。充满了闪光点的生命是美好而永不磨灭的!

美文扫描一

感动生命

听 风

那天,我正准备喂我那几条小金鱼时,却吃惊地发现其中一条小金鱼正一动不动地匐在鱼缸底部。我靠近它仔细查看,发现除了它的鳃很长时间才翕合一下之外,其他器官都一动不动。我试探性地用手指弹了弹鱼缸壁,它却没有任何反应,我马上意识到残酷的事情即将发生。我慌张地去取捞网,准备伸下去把它捞上来看个究竟。

可就在我刚把捞网探进水里的一刹那,令我吃惊的事发生了。本来还在四周悠闲地游来游去的其他几条小金鱼突然间全部迅速地游到那条奄奄一息的小金鱼旁边,并把它围在了中间。它们紧张着,躁动地、快速地摆动着自己的鳍,频率很快地来回游动着,却始终警惕地围在一起。我愣住了,这种伟大的力量震慑住了我,我不敢再采取任何的动作,只是愣愣地、好奇地待在那儿。

很明显,我的捞网对这些小灵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它们的眼球一直不安地转动着,目光却很坚毅。它们时刻监视着周围的动静。这时,我的手不经意地轻微地动了一下,它们就迅速地做出了反应:它们一边保持着队形迅速游动着,一边不断用身体摩擦着那条奄奄一息的小金鱼的身体。原来它们试图用身体把它带动起来。

就这样摩擦了一阵子,奇迹发生了。原本还奄奄一息的小金鱼竟活跃地动起来了!它随着其他几条小金鱼一起游动,它们把它夹在中间排成一条线,围着鱼缸一个劲儿地转。它们想摆脱捞网给它们带来的危险和恐惧。我把捞网拿出来,静静地欣赏着这动人的一刻。

对于生命的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大箩筐的思想,我们也目睹过生命的瞬间带给我们的无限的光彩和震撼的力量,我们常常为此而感动。

个人的生命只有和团队的生命融入到一起,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个人的生命只有和团队的生命融入到一起,才能体现出更深远的价值。脱离了团队和集体,我们的生命就如同鸿毛一样飘浮无助;而一旦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团队的生命中的时候,它将爆发出泰山般的力量!

快乐训练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奄奄一息:_______②震慑:_______ ③震撼:_______ ④绚丽:_______

2.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这种伟大的力量震慑住了我,我不敢再采取任何的动作”中“这种伟大的力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4.为什么说“我的捞网对这些小灵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个人的生命只有和团队的生命融入到一起,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个人的生命只有和团队的生命融入到一起,才能体现出更深远的价值;个人的生命只有和团队的生命融入到一起,才能_______。

6.由小金鱼的生命奇迹,作者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美文扫描二

生命的问句

田彩虹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于是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能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他会说:“哦,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不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

“从小我看着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她的答案。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

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的。”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等待遇时的怅惘,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

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的不同的态度,才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

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了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

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婚前还是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

“人生永远是朝向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节选自《让身心安顿》)

快乐训练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①矗立() ②绕路()

③篱笆() ④诠释()

⑤赚钱() ⑥擅长()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吊儿郎当:_____________

②愁眉不展:_____________

③怅惘:_____________

④宁为鸡口,不为牛后: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以______为载体,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对“_____”问题进行了探索,内容大胆而有吸引力,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襟。

4.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态度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

6.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四种人对“毒树”的态度?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

8.文章中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美文扫描三

生命需要等待

詹克明

①生命体是当今已知物质形态中有序程度最高的体系,它拥有最_____结构,最_____的联系,最_____的配合,以及最_____的功能。

②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生命体系越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是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刻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挨过难关,待到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③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其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例如,最高级的人类,其身体一旦失去五分之一的水分就会死亡,而较它低级的蚯蚓,即使失去自身体液的五分之三也还没有达到受伤害的程度。对于一些更为低级的“隐生生物”(如小麦中的线虫),即使失去自身水分的99%,一旦得到合适的水分补充也还能恢复生命。低等级的植物也有同样的例证。据说一块干燥的苔藓在博物馆中度过了120年,过水以后居然还能照样成活。可见,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④几乎所有最高等级的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存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程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但它们是生命的真正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决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纤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又全都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颗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⑤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贮存了历史,也孕育着未来。

⑥等待也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许多沙漠植物的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能在下雨过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一次生命全程。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立即发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滩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⑦当然,在植物界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就是古莲子。它们才是真正做到了“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⑧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⑨生命的等待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交替轮回,形成了生命特有的律动周期。对生命而言,等待永远是一支瞄向“发展”的满弓弦箭,它时时都在屏息静听,候望天命信号。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快乐训练

1.请将“协调”“复杂”“完美”“精确”填入第①段中的横线上,并与其他词语形成最佳搭配。

2.“生命需要等待”中的“等待”具体是指什么?(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

3.第③段中黑体的“一般说来”能否去掉?为什么?

4.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是用来解析文中哪一句话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