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职教育培训8篇

时间:2023-11-07 10:00:44

中职教育培训

中职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县域中职;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师资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深入应用,使得远程教育技术成为可能。远程教育技术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断推进了我国县域中职教育的现代化。同时,由于社会各界近年来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从多个方面都为县域中职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得中职教育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所以,相关人员要不断明确当前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培训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建设成效,推动其发展。

一、县域中职现代远程培训中心建设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县域中职现代远程培训中心建设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县域中职教育资源的现代化,使学有所教。在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资源整合成为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在教育中也是一样。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发达,信息不通畅,导致同等级别的学生所达到的教学资源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而严重限制了学校的教育功能。[1]但在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下,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能够及时和充分地收集网络资源,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满足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学生学习的资源需要。

2.有利于实现教育和学习公平。在现代化远程教育中,由于都是以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使得同等学校的师生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细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远程教育为传统教学中很多不符合精英教育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可能,促使教育逐渐公平化。

3.有利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实现。终身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倡导,也是正在贯彻的学习理念。在现代化远程教育背景下,更有助于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而促进人们的终身发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培训中心建设的实际作用

首先,能够使相关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师生的教学效率;其次,真正实现自由学习。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教育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会受制于课堂,只要人们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最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改变了传统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网络通讯请教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学者,提高学习效果。

二、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由于建设理念、建设方式的不恰当,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的限制,导致在建设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资源的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相应完善的师资力量,以及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多媒体功能教室建设不完整,等等。

(一)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在新时期背景下,县域中职显然已经充分意识到县域中职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过度建设、重复建设等状况,导致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资源的浪费。注重表面工程,没有注重实际的需求,更没有针对实际的需要进行统一的、科学的规划。[3]除此之外,现代远程培训中心建设还存在重开发、轻应用的状况。即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资源,但却没有将其实际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严重相悖。

(二)缺乏完备的师资力量

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毕竟是新世纪背景下的新的教学措施和手段,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才能够实现远程教育的功用,达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进行教育的目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县域中职中严重缺乏相对应的师资力量,没有专业的、高素质现代远程教育从业人员,从而导致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不能够发挥其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领域中,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同时,很多学校也没有充分意识到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现代教育培训教师建设的作用,而更加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从而导致重硬轻软的现象,缺乏完善的师资力量。

(三)相应的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代化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应用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复杂、繁琐的整体。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作战”,以及相关硬件设施的相互搭配,才能够有效地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但是,就目前来说,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的支助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互动性,使得各个硬件之间不能够建立起完善和有效的互动联系,个性化不足。[4]除此之外,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专门的场所,即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和有效终端,保障远程协作教育的有效开展。然而,当前恰好远程协作教室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的实施要求。

三、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丰富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工程体系

要想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发挥作用,就应该构建一个拥有丰富教学资源的网络学习平台,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5]这个网络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题库、资料课件库及网络结构的建设。同时,包括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共同组成完善的、系统的远程教育资源,建立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

(二)加强对教育协作学习平台工程的建设

协作学习平台是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一个重要配套设施,能够实现网络环境的互通,打破区域地理的限制。远程协作教室是写作学习平台的主要体现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远程教育教室的设计。[6]在远程教室中,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视频通话,交互电子白板,实现更好的教学。但在当前的建设标准下,需要利用“AVCON”建立远程教室。包括PC终端、交互电子白板、投影设备、编译码器以及扩音设备等,同时,还需要数据协作服务器、软件、MCU、有效IP等。

(三)构建完善和健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践行者和引导者。在现代化远程教育背景下,需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高的教师队伍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操作。因此,现有的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转变观念,不断深入学习,更快地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掌握现代化科技和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同时,作为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健全的、符合时展规律的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不断激发教师踊跃学习远程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多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改变和开发各种实训类课程,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7]除此之外,将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技术的使用纳入职称考核中,督促教师时时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共同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的教师队伍,不断促进现代化远程教育及时的实施和发展,提高县域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之,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的建设,不仅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需求,是提高县域中职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新时期背景下保障教育公平、贯彻终身学习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当前县域中职学生学习迫切需求。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丰富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工程体系、加强对教育协作学习平台工程的建设,以及构建完善和健全的师资队伍,多方面、多角度、多平台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增强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全面推动县域中职教育的发展。

作者:马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粮食行业远程教育研究”课题组.新时期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跨越式发展研究——粮食行业现代远程教育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6(1):41-44.

[2]郝丹,刘莉.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7):5-9.

[3]曹凤余,邓幸涛.远程教育与学习型行业建设——第16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1):5-19.

[4]郭炯,黄荣怀,陈庚.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运行现状及质量保证措施——基于“在京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40-46.

[5]席东梅.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召开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0):15-27.

中职教育培训篇2

关键词:军事;中级任职;培训;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21-02

感恩,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情感意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施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是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实施感恩教育,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军事中级任职培训对象将要在军队各个岗位上担任副团职及相应的领导职务,承担一定的指挥与管理的职能,作为中级任职培训学员,感恩不仅是一种心理要求,而且是一种基本素质;不仅应当常怀感恩之心,而且应当学会感恩。

一、军事中级任职培训中的感恩教育的内涵

1.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质。“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一种应尽的社会义务、一种传统美德、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思源”,这些经典话语都是感恩思想的凝聚和升华,透射出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所谓的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品性教育。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指受教育者能洞察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得以肯定;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受教育者生发出愉悦和温暖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体验;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1]。感恩教育就其实质来说,它是一种道德教育、一种情感教育、一种生活教育、一种人文教育。

2.军事中级任职培训中感恩教育的内涵。在军事中级任职培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员的感恩意识,对学员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高。军事中级任职培训的对象一般是拟提拔到军队各种岗位上担任副团职及相应的领导职务的正营职及相当职务的干部。他们的进步虽然与个人的素质与努力密切相关,但更多的与党和国家、组织及领导的关心培养密不可分。这其中就包括了组织的培养之恩、国家的关爱之恩、人民的支持之恩、领导与战友的关心之恩等等。对于军事中级任职培训学员来讲,知恩感恩更是一种政治要求,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激发工作动力,排除非分之想。学员应该算好政治地位账、党和人民培育账、领导关怀账、战友部属支持账、生活待遇账、家庭付出账。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执著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军事中级任职培训学员来说,感恩之中蕴涵着一份做人的谦虚与真诚,一种对组织、对领导、对战友的感谢和尊重。懂得感恩的人,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国家、军队的发展。他们总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充满感激,并且将这种感激转化成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回报组织、服务群众、奉献军队的实际行动。从最初的报答之情,到责任之感,再到奉献之举,一颗感恩的心,成就了自己的业绩。因此,在军事中级任职培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感恩教育,使学员做到时刻不忘党的培养之恩,以奉献回报组织;时刻不忘国家的关爱之恩,以忠诚回报祖国;时刻不忘人民的支持之恩,以行动回报社会;时刻不忘领导与战友的支持之恩,以关心回报领导与战友。

感恩祖国与军队。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军事中级任职培训学员要回报于社会和军队,感恩于祖国,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为学员个人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的实践中,为学员提供了实现自己事业与抱负的平台。

要感恩于党组织的培养。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管干部是基本原则。任何一个军事中级任职培训学员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军队党组织的培养与关怀。因此,感恩于党就要坚定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和用好权力服务官兵的意识。军事中级任职培训学员要铭记党组织的培育之恩,它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实质上是一个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境界的过程[2]。通过感恩教育,坚定学员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同时,通过感恩教育,使学员们在以后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报恩之心,从而更好用好手中的权力服务官兵。

要感恩于领导、战友的信任。领导、战友信任在一个中级干部成长进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每一个学员理应对领导、战友的信任常怀感恩之心,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感恩国家,增强精忠报国意识;感恩改革开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感恩领导与战友,增强融洽官兵关系,建设和谐军营意识;感恩军队,强化战斗精神、献身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意识。

通过感恩教育,使学员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之后图报,感恩之后思进,感恩之后明责,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自觉培养践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二、军事中级任职培训中的感恩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把感恩教育纳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把感恩教育纳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感恩教育纳入人民军队性质教育,感恩党。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根本的建军原则,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党的旗帜就是军队的旗帜,党的方向就是军队的方向。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国家长治久安。二是把感恩教育纳入人民军队宗旨教育,感恩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唯一的宗旨,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一切奋斗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把感恩教育纳入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四是把感恩教育纳入历史使命教育,坚定学员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使命感与责任感。

2.多途径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铸牢学员感恩意识、强化感恩行为。一是搞好感恩系列专题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育内容紧贴时代的特点,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强化教育效果。如邀请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现身宣讲、交流的互动式活动;开展 “感恩组织、回报社会和军队”的主题征文、主旨演讲的自我启发式活动等。培养学员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二是在年度主题教育中融入感恩元素。如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建党建军周年纪念等活动中,通过回顾光辉的历程和业绩,激发学员感恩情感,增强感恩意识。三是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学员队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比如,在每周班务会中融入感恩教育内容。四是积极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实现学员感恩意识到感恩行为的转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实行感恩教育。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感恩军队,就要增强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刻苦学习、增强素质,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3]。

3.创建感恩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所谓感恩校园文化是指一种将感恩教育渗透进以学员为主体的课外文化活动中,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感恩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创建感思校园文化,对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要充分发挥军营文化凝聚军心、陶冶情操、育人成才的特殊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建设,使之成为学员接受感恩教育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B版,2006,(7):117-119.

中职教育培训篇3

关键词:继续教育 培训模式 反思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84-02

一、中职继续教育概述

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促使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高等教育活动。而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就是指以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为教育对象,以新观念、新知识、新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非学历补偿教育。是以提高职业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也是建立职业教师资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

二、常用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以下四种主要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被学校广泛使用:

1.工匠模式

工匠模式又称“学徒式”模式,是一种比较早的专业教育模式。它好比是师傅将技术传授给徒弟。师傅必须是富有经验的行家,通过实际操作、言传身教来指导徒弟,而徒弟通过模仿训练来学习师傅的技术技能。通过这种程序,专业技术被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在职业院校,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规的实训操作,一直沿用传帮带的方式由老教师传授给新教师。这种模式将教师的培养当成对教师技艺的训练,重视实践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提高了培养专业人才的效率。但它最终被历史淘汰说明这种模式弊大于利,如它的静止性不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知识膨胀与迅速更新,指导教师传给学生的只能是陈旧、落后的东西。假设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那么这种模式忽视了理论的重要作用性。

2.应用科学模式

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还应有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人们有一个共识,低水平的技巧可以通过练习而获得,高水平的技巧则需要大量的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来培养教师技能的应用科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模式以自己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实践知识仅与要实现目标的方式紧密相连,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使实践更加合理化,有利于教师更加科学、广泛适用的教学技能的形成。但这种理论――实践的单向过程最终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当前,教师专业教育模式的弊端在于,专家、学者躲在大学、学院中,几乎不到实际的课堂中,大学的教育系和师范学院与中小学也是分离的。许多实践中的教师看不懂学术论文,理论家瞧不起实践的教师,认为他们从不学理论,实践者又认为理论家是“教室的逃兵”。于是人们又期待一种新的专业教育模式。

3.校本教师培训

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教师培训与其他培训的区别在于,校本培训是以本校为基地,以伙伴关系为保障,以实践为导向的。校本教师培训实施应着重培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并按教师的不同类型组织培训。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3.1按专业发展期组织培训。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可以将教师发展划分若干阶段,可按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实施培训。

3.2选择式或菜单式培训。通过调查研究,获得每个教师的培训意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按照培训专题,分别实施相关培训。

3.3按教师特点进行培训。可以将教师划分为实践性、研究型、反思型等类别,根据教师的性格、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发展意愿等因素进行多元化的培训,提出最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专业能力发展。

4.反思模式

反思性教学可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反思性教学常见的操作方法有:

4.1提问。教学反思产生于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它遮蔽了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线索,使教师在某一阶段停步不前。而要解除这些困惑,方法就是通过提供一系列供教师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使困惑在教师面前变得清晰。

4.2写反思。教师可以将自己授课、工作后的心得体会以反思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改进教学工作的材料。写日记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不断升华的过程,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今后教学的提高。

4.3交流。单个的主体内省反思,难免模糊、狭隘和不够深入,而在团体内与他人进行集体反思时,则可以启发个人的思维,激起多维而又深层的思考。

4.4课堂观察。学校的听课制度可以督促教师的相互学习提高。通过听公开课或常规课,教师反思自己有关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学生互动是否积极,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4.5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最为常见的反思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它更加遵循研究规范、更重视理论在研究中的价值,更强调合作在研究中的作用。

这种模式是针对应用科学模式提出的。应用科学模式重视培养未来教师的具体操作和模仿能力,反思模式重视培养未来教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形成未来教师观察、分析、解释和决策等反思能力。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和反思型判断的培养是同时进行的。“反思”模式用实践――理论――实践替代了理论――实践的逻辑。教师能够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分析,能够解决问题,创造教学策略,研究工作为归纳演绎型。这一模式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是目前看来比较合理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三、对提高培训效果的建议

1.挑选授课教师

教师是授课的主导者,培训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讲得不好。授课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责任心、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掌控能力等大相径庭。优秀的授课教师使人敬重,使人学有所得;而有的教师的授课简直就是浪费学员的时间。不同的授课教师会使培训效果有天壤之别。培训管理人员需要用心掌握授课教师的情况,通过网络、业界人士介绍、咨询学生、旁听等形式联系到一批较优秀的教师作为资源。如果本单位有教师,还要增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平。

2.增加考核项目

培训学员呈现出对培训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目的性明确,因为培训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有帮助而非常重视;有的是被迫接受培训,视培训为形式。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组织者除了严格要求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员。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签到保证听课率,另外还可考虑添加其他方式。

中职教育培训篇4

(一)农民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度明显,土地农转非增速,土地征占规模不断增大。相应地,农村失地农民人数激增,这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问题。然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平均接受教育年限却较短,他们较低的文化素质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或者城市生存的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农民严重缺乏职业技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即使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其职业技能也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民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农民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即使在政府扶持下,一部分农民勉强实现就业,但大多也是从事脏、累、苦、险和低收入的行业,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工资待遇低且工作稳定性差。因此,农民亟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创造和把握再就业机会。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职业培训现状

1、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基础条件差。目前,农民职业培训主要是政策导向性,一些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简陋,培训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象征性地完成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虽然国家对于农民培训方面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设施建设需求经费巨大,这些费用远远低于实际需求。

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目前,大部分农民培训教师缺乏相关信息技能培训,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不够,缺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所需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政府部门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上农民培训教师工资拖欠严重,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

3、网络培训资源分散且不足。目前,针对农民培训的网络信息体系还不完善,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少。目前,农民培训对象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在家务农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是新农村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二是打算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户籍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打工为主要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四是从事农、林、渔业、种养殖为生的农村居民。在对农民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和已有技能基础等个体特征而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培训课程也没有根据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分类,导致农民培训项目基本雷同,均是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烹饪等脱离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与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

在农民培训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新的探索,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应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安排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用到的相关硬件环境、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问题。政府对农民培训要统筹规划,省农、林、渔业等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同时,整合农业职业院校、乡镇成人学校、农民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在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农民培训机构中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农民培训班。应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农民培训效果建立奖励与考核制度。强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农民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跟踪工作,加强培训的督查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二)建立农民培训专项基金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需要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设施,而这些设施配备需花费较多的经费。参加培训的教师也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这些都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家对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所以,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地市级政府部门以及个人参与到农民培训项目中来,从而保障稳定的经费来源。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可根据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资金投入。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进一步鼓励企业、民间团体作为培训主体,参与培训实施的全过程,以保障农民培训中现代教育技术人力、物力的充足供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河南的农民培训主体除公办培训机构外,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按国家规定也可参与农民培训,因此,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培训教师包括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总的来看,教师层次良莠不齐。因此,应该加强培训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以及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应多渠道广泛吸收培训师资,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等兼任培训教师,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

(四)重视农民培训教学资源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民培训课程的有机整合离不开农民培训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农民培训内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农民工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培训内容,并不断调整。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针对培训内容开发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此外,还应开发适用于小组协作学习及个人探究学习的教学资源。

(五)加强农民培训的个性化与互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网络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对农民进行培训是农民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对农民进行培训,应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体现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参加培训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以及培训需求来选择相应的网络培训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农民学员还应树立较强的社会合作意识,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相互配合,不断调整合作方式以改善合作关系,以适应社会化职业需求。另外,网络培训平台还应开发网络辅导答疑系统,鼓励农民应用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博客等进行聊天、文件共享、文件传输等,随时与其他农民进行广泛交流,让农民通过电脑网络或手机网络随时都能方便接受到专业的答疑。

(六)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中职教育培训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技能培养;政策法规

什么是职业教育?周济院士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因此职业教育是为想成为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群体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在我国和绝大多数国家,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并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因此避免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重叠,但是它必须在一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具有层次性,有初等、中等、高等之分,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既被称为技术和职业教育,又被称为技术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教学改革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一、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要与课程相衔接

根据职业核心技能来定位课程,确保专业课程围绕核心技能展开。现在的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不是本科课程的紧缩,就是中职教育的重复,缺乏高职特色。职业核心课程对专业课程重新整合,有可能要打乱原来的课程体系,也有可能是原来多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程,甚至连课程名称都没有变动,但是课程的实质已经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的基本原则是高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指导思想,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效果。我认为课程应该分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和专业选修,并且应该在职业技能课程当中选取与核心技能关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因此,为了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应当删除一些不相关的理论课,将职业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应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得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实、目的明确。

二、依托行业,实现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德国的新《职业教育法》中允许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无论是在选择内容上还是在安排时间上,都是多样化的。他们规定:在多家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中,职业学校可以成为主办方。联合培训将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平衡区域企业培训位置的缺失,可以使那些至今未参加培训的企业更加容易参加职业教育;当企业的培训能力不够时,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满足新出现的行业或者职业提出的新的资格要求,可以适应一些新兴职业在就业资质上对职业人才逐渐提升的技能要求。产学合作也是日本职业教育的典型特点,日本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大批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对经济恢复和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企业为获得技术人才和科研服务,会 积极地与学校合作,而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也会较强与企业联系,从而形成了校企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企业也会选派员工到学校参加进修和培训,再回到企业工作,企业人员可以受聘于学校,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兼任企业的相关职位,对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实行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遇到了较多的困难。从整体上看,我国行业独立发展的水平有限,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不足,不能像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行会那样具有指定标准、主持考试、颁发证书的权利和能力。职业院校方面也缺乏现代学校制度理念,资源整合能力不够,专业水平和技术技能积累也不足,难以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而且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产业需求。学生的定岗实习和实训内容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不太相符,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内容、场地安全、工作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国家应当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为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宏观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指定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规,对职业教育制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完善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制度。

作者简介:张莉(1982.1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参考文献:

[1]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2]桑凤平,日本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极其借鉴[J].教育研究,2012.6

中职教育培训篇6

关键词: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

一、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导致重视不够职工教育是为职工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内在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技能的一种主要途径,开展职工教育既是企业发展需求,又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基本要求。目前,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职工,都存在对学习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2.教育培训内容功利化和不切实际只注重对生产任务完成有效的、应急性质的培训,对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系统的学习不重视,对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培训有兴趣,对产生隐形的、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学习不重视。由于存在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有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相符,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根本不切单位发展的实际或需要。3.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教育方法不灵活存在重形式不重结果现象,只求完成培训任务就行,指令性的做法较多,全面开展各类岗位的针对性培训不到位。培训方式多为“填鸭式”、“灌输式”,利用新技术手段不足。4.教育培训制度不全面职工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筹划;未能建立培训评价考核制度规范,不能对职工教育培训效果进行合理评价,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纠正偏差,进行控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虽然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能力素质,但没有通过学习培训使报酬得到一定的提高或得到其他奖励,知识的增加与实际利益挂钩结合不紧密。

二、职工教育培训应突出的重点内容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侧重政治理论教育,是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的政治倾向、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以此确立职工的政治信念,使他们树立崇高政治觉悟和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定期深入细致地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基本政策理论,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保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也是促进做好本职工作、打牢政治觉悟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何提高职工的职业水平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总和。切实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及时调整职工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使职工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项,专一项。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引导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引导职工遵守一定职业范围内普遍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和特殊的道德要求,在用各项规定制度规范自身言行的同时,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自我约束。3.加强干部管理能力培训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有时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发展,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以政治理论、管理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设方面,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能力水平、管理方法直接决定单位整体建设和发展,领导干部不是只会干,主要的是会管,会带领大家发展,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会给广大职工以工作的动力和激情。4.加强技术性岗位技能培训当前,中小企事业单位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中小企事业单位各自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突飞猛进,这些新知识,新方法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技术岗位不同于一般性工作岗位,攻克关键性技术,突破技术难题,普及应用新技术,通过科技引领自身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人才,因此,加强技术性人才的培训,非常重要,没有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一个单位将失去前进的动力或能力。5.加强和谐人际关系的培训,构建和谐工作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是保证单位内部人人心情舒畅安心工作的前提。一个单位中,假如有部分人经常不讲诚信和友善,不讲团结互助,见了利益就抢,看见工作就推,自私自利,见有好处就争,有困难推给别人,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个单位的机体受到不良的侵蚀,造成没有友善、没有互助、没有团结,一盘散沙的局面,单位建设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所以,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是单位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对策

1.方法灵活多样中小企事业单位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法的选择,当前,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要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方法,需要考虑到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对象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讲授法:指老师通过语言系统讲授知识。二是交换工作岗位法:指员工不定期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技能,达到一专多能。三是拜师学艺法:由技术能手一对一、一对几的师带徒培训。四是现代科技培训法,利用新的视听技术,如投影仪、录像、电脑或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更应是当前和今后推广应用的学习方法,更适合参加工作后的在岗培训。五是这些年流行的体验式培训,如公开课、拓展训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等。2.内容切实新颖培训按内容可以分为四种:技能培训、素质培训、新科技知识培训和工作态度培训。一是技能培训:是企业针对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就像驾驶车辆,基本的起步、停车、加减档、交通规则要会做。而技巧则是在技能的基础上,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提高,才熟能生巧,达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或水平。高层领导的培训在于企业长远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重点是会用人。中层干部的培训在于执行力的学习提高,是领导能力、方法的训练。一般员工技能的培训是按计划、按流程、按标准进行实际操作,要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二是员工素质培训:主要有文化素质、作风养成、心理素质、工作生活习惯等,重点在于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有好的作风和素质。三是新科技知识培训:要适应行业发展转型的需要,对与本行业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解跟踪,掌握行业动态,不断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技术,适时更新产品、新工艺,使本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对企业的转型及产品更新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四是工作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再好也没有用。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这方面的培训,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3.模式、目的明确职工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例如,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考核结合起来;本着按需施教,缺什么学什么原则,创新模式方法;培训工作还有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力型和实用型的结合,以便做到学以致用。要加大培养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年轻创新人才力度;把培训重心从一般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不断转移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参与市场竞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来。

小结

中职教育培训篇7

一、水利职工教育培训中对水利施工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人,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第一要素,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是以人为基础进行开展施工和监督;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施工技能水平是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智能因素和不易控制的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需要我们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为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人员培训中,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并完善责任制,使得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监管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

二、水利职工教育培训中水利施工人员的培训内容

根据不同的工种要求,水利施工人员的培训也不同,但大致都包括以下几部分:水利工程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培训、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培训、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培训、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除培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现场施工技术的培训和现场管理的培训,在熟悉了施工标准和法律法规之后,需要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提升施工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三、水利职工教育培训中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分析

在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步骤的培训,从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要求、现场施工要求开始,到施工中的安全培训、现场监管培训,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和培训过程,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对水利工程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培训的分析。首先,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我们需要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具体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明确责任范围和法律要求。在培训这项时,要使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明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依法承担水利工程安全施工建设责任。要坚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的分析。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使培训人员明确安全的概念和发生缘由;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由施工人员、设备、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的因素即是指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重要致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忽视生产安全、忽视安全警告、进行危险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施工操作或违章操作等。物的因素,指设备、工具、器具、原料、制品、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基础,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发生危险和危害视乎的源泉,当某一条件达到时就会转化为事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安全防护装置失灵、材料强度或质量不达标、设备工具零部件磨损和老化、物品的堆放有缺陷等。环境的因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指的是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采光等因素的不正常。管理的因素,管理不当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管理导致事故发生条件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不正确、劳动安排不合理、技术管理缺陷,指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问题。明确了这些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后,就要针对其各自的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首先,要使项目部每个施工成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和任务,树立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其次,要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教育。

(三)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技术培训的分析。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施工人员能否掌握科学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我们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水利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一般包括:要求能熟练掌握水利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地土质与土力学、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水力学与水文学、CAD辅助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下面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工种的施工技术人员,我们进行不同的专业技能培训;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来说,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配置、钢筋捆扎、模板支护施工、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混凝土施工人员能够建造高质量的混凝土结构,这是水利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工程挂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预算编制培训和施工监管培训,在预算编制培训时,要求能够从水利工程原料、机械设备、人员、管理、环境、地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预算编制,在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培训时,要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根据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和严格监督,保证工程质量。

中职教育培训篇8

一、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理解评课的重大作用

师范生十分重视讲课、说课训练,但对于评课,他们并不十分明白它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认为评课就是一种考核,是指导教师和领导的事情。个别指导试讲的教师也往往忽略通过评课来调动学生从教的热情,激发学生教学研究的意识。这些都导致学生不重视评课,或届时被动地参与评课。鉴于此,必须让学生明白,评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与讲课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教师提高自 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评课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共同的发展而非考核,不是褒贬某人的教学行为,而是通过评课发现优势和改进不足,共同解决其中的难题,探求教好课的方法,因此评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本着促进自己和他人发展目的积极参与。

二、熟悉评课的基本内容,理解内容的复杂性与标准的多样性[HS)]

明白了评课的意义并不一定就能评好课。现实中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是高师生将评课落 不到实处,大都是将评课停留在评价教师的基本功方面,其实质是不明白评课的内容和标准。 由于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有不同的评课内容和标准,对同一评课内容,针对不同的课题和不同的评课对象也会存在不同的评价标准等,因此导致了评课内容的复杂性和评课标准的多样性。

1.评课的基本内容及其复杂性

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可使学生明白评课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复杂性。

1)视角不同,评价的内容就有所不同。如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去评课;评教学思想、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法的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又是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评课。2)每一个评价的内容的下面又包含较多的层次,如教学过程就包括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等。3)评价的内容往往存在交叉之处,如教师素质往往又包含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4)评课的具体目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又因不同的对象和课题而有所不同。比如,针对学生的评课重点要评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知识的讲解是否清楚,是否有层次及启发性如何等。如果是观摩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应该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1]。

2.评课标准的多样牲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确定的具体评价内容,也会因学科、教学内容、课型或依据的理论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因此,不可能有统一的评课标准。为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评课标准学习时,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具体学科的评价标准来理解标准的多样性,如中学教学研究活动中的观课、评课标准以及区、县、市等不同的教学讲课比赛的标准,一些教材、专著上提供的评课标准等。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标准去学习评课的相关理论,就能明确一般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多方面地检验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及时确定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三、掌握评课的相关方法和基本技巧

确定了评课的内容和标准以后,评课还应关注以什么视角去评价,从何处下 手,先评哪一项,后评哪一项,应按怎样的顺序去评等,这既是评课的方法问题,也是体现评课思路的问题。

1.评课视角的确定

评课要以一个视角为主,结合其他视角综合进行评价。如,从教育学的角度去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时,又要结合实施新课程改革视角去进行评价,即结合评教学目标的“三维”性、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与学生主动参与的状况、方法和对学习方法的促进等,评价的项目中要全面体现学生的学 习。

2.评课主线索的确定

线索一:教学进程。按照教学进程从前往后与评价内容和标准相对照,指出优缺点,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等。由于某个环节的情况与评价内容也不是一一对应的,某环节的情况可能既与目标有关,又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项目有关,因此可以以教学进程为主线索按照评价标准本来的排列顺序从前往后辐射、排查,防止漏掉项目或走弯路。

线索二:评课的内容。按照评价内容的本来排列顺序,逐项对照检查课堂的有关情况,判断课堂教学在这些方面的优劣,提出改进方法、建议等。由于评价某个项目或方面时,其要求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或位置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是很难确定的,因此也可以以评课内容为主线索,按照教学程序从前往后辐射、排查,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3.评课观测点的确定

要全面客观地进行评课,必须确定好观测点,才能全面如实地评价。一般情况下,观测 点的确定应该是通过关注教学目标,评议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评议教师业务水平;关注教学方式,评议教学能力;关注学生反映,评议教学效果。

四、抓好评课实践训练,形成评课初步技能

一方面,训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实践性知识的保障,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2]。实践智慧是默会的,隐含于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它又是情境性和个性化的,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所以只有通过在行动中的体验才能达到学会和提高的目的[3]。教育心理学认为,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要掌握评课的技能,就必须应用评课的基本理论进行实践的训练。

另一方面,评课训练是从教者健康心理发展的需要。高师生健康心理素质是其以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评课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认识而磨灭个性的过程,而是以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为基础进行的。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交流中各自的差异,整个过程在开诚布公中进行,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培养谦虚谨慎的品质,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合作分享、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过程,这些都有利于高师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1.训练方法

教学观摩中的训练。在教学观摩活动中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评课的训练:1)观课前的准备。事先公布观摩课的内容及相关事宜,然后分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写出该课题的比较详细的教学方案,确定观课评课的重点,使观摩时有重点、有比较。2)认真观察课堂。既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又要从教学研究的视角出发,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以便在评课时有依据地进行分析。3)观课后的讨论交流。如果是现场观摩,在条件许可时,可以组织学生现场参与任课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现场感受、学习教师之间的评课。如果是教学录像观摩,在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后,可分小组讨论,形成书面评课材料,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4)改良再评。综合各小组的评价以及一线教师的评价,重新修改小组或自己的评课,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等。

试讲练习中的训练。将一般教法课的试讲与微格训练结合进行评课训练。传统试讲中的评课是课后将观察到的和笔录下的情况反馈给讲课者,评价的意见比较笼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讲课者的自评更会因为讲课时的紧张和激动导致自己不能清楚地记得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难以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也缺乏直观的感受,反馈环节较弱,控制调节作用小。将之与微格训练方式结合,在讲课结束后,教师组织重放教学实况录像,讲课学生首先可以进行自我反馈评课,然后再由听课的学生进行评课,最后由指导教师对讲课者和评课者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中根据评价的需要可以多次进行录像回放。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以及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和鉴别能力,同时还能加强评价意识,训练学生的评课能力。

当然,仅靠以上两种方式的训练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加强训练。。

2.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在评课训练的过程中,不管讲课效果如何,都应在评课现场对讲课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调动从教的热情和教学研究意识,以号召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培训实践中要做到:1)创设一种探讨、切磋问题的氛围,允许各抒己见,提倡互相商讨。教师一定要避免过早地下结论,因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权威性或影响性,可能导致探讨无法深入,体现不出不同意见,影响评课的效果。2)教师要对评课情况作简洁的归纳,以保证评课既发挥过程的作用,又有结果。

评课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比较复杂的事情,如评课线索确定时,除了要有明确的评课线索,还需要深入分析各种线索本身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评价时评价方法的选择等。因此,高师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职前培训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反思,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才能提高评课的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自己更快地成为一 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先荣.视导归来谈评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