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8篇

时间:2023-11-11 08:20:23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1

首诊负责制度

1、门诊首诊负责制度

(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谁首诊,谁负责”,不得相互推诿。

(2)首诊医师经检查、诊断,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3)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4)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

(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同时上报医务科同意后与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

(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首诊医师的责任。

2、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

(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

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3)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逐级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

员参与抢救。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中职务或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对不服从安排的人员,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

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

(1)查房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危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

(2)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3)利用典型、特殊病历、进行教学查房,提高教学水平。

(4)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情况,并全面查体。

(5)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科室工作管理水平。

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

(1)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本院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查房完毕。

(2)对所分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错事、了解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

(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叫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夜查房。

(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入院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

(5)对急危重、疑难病例或特别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主任医师查房。

(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7)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不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都要予以纠正。同时还应检查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8)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问题,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

(9)注意听取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3、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住院医师查房每日查房一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夜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医

师。

(2)对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完成病历及病程记录,危重、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别病例,除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外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化验检查、会诊申请单等医疗文件。

(4)向实习医师传授疾病诊断、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

(6)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

分级护理制度

一、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

)标记。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水平。

术前讨论制度

一、所有住院手术病例(急诊入院手术除外)均应进行术前讨论,特殊病例应报医务科备案或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

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织(主持),手术医师、护士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特殊情况可邀请家属或单位领导参加。

三、讨论内容: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如特殊检查、血源等;重新开展手术应订出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意外,以及防范措施;麻醉选

择;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手术人员、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的组织和安排。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四、术前讨论要做好记录,并随同病历归档。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病人住院10天内未能明确诊断或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无效且住院时间超过3天的患者,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由科主任组织院内

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二、若经院内专家会诊后仍未能明确诊断的,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邀请并组织院外专家进行会诊。

三、讨论前,主管医师应积极准备有关病历资料,明确提出讨论目的;讨论时,应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于讨论完成后,将相关内容在病历中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住院死亡病例,要求在死亡后1周内进行讨论;如为特殊病例,科室则应及时组织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讨论,但不得超过2周。

二、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及有关人员参加,如遇疑难问题,可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三、主要讨论内容: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检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适当;死亡原因或性质;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死亡讨论应记入病历,留档备案。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抢救工作应由经治(或值班)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

二、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如需会诊者,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的原则,及时组织会诊,院内大会诊应报医务科协

助组织,各类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后应随请随到。一切抢救工作要作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三、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医师的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

查对。

五、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六、新入院或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科,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

七、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科和科主任。

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审批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我院和各级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结合医院分级管理和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

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

(一)甲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乙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

重大手术。

(三)丙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四)丁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

业,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临床博士生毕业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丁类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丁类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丙类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丙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乙类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乙类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甲类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乙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甲类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甲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甲类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科

研项目手术。(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甲类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

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各类手术的审批权限,是控制手术质量的关键。

(一)正常手术

1、甲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

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科备案。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2、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3、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4、丁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5、开展重大的新手术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术项目,需提交专题报告至医院经专家委员会讨论后,由医院上报市卫生局经卫生厅指定的学术团体论证,并经医学伦理委员

会评审后方能在医院实施。对重大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复。

(二)特殊手术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为特殊手术: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

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如高级干部、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派负责人。

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4、可能引起司法纠纷的。

5、同一病人24小时内需再次手术的。

6、高风险手术。

7、应邀到外院会诊参加手术者或邀请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

8、器官切除及大器官移植。

以上手术,须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报医务科审批,由业务院长或院长审批,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执业医师,异单位,异地行医手术,需按《执业医师法》及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外籍医师的执业手续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此外,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员生命,经治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五、管理要求

1、各科室和各级医师要严格执行“手术范围”,开展规定范围外的手术由所在科室根据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书面报告,上报医院医务科审核,经分管院长签发并上报市卫生

局批准后执行。对连续两年发生两起以上医疗事故的人员降一级执行,直至取消手术资格,并报市卫生局备案;重新恢复手术级别,须经医院和市卫生局考核后裁定。

2、超范围手术需根据医护人员结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现场操作等综合考评合格后,经市卫生局审批同意方可进行。若遇紧急特殊情况,科室或医师超范围开展与

职、级不相称的手术,需应邀请上级医院会诊并电话报请市卫生局批准后进行,术毕一周内补办书面手续。科研性项目手术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

3、超范围手术的审批程序: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同意后,由医务科汇总材料,上报市卫生局批准。申请批准时需提供以下材料: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原

件和复印件;②医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学历、职称、技术开展情况,设备、基础设施条件及日常技术质量考核情况;③近二年本科室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

故发生情况统计;④开展新手术的可行性论证报告;⑤人员进修学习情况;⑥是否有上级指导医师;⑦其它需要提供的资料。

4、各科室、各级医师未按本规范执行的,一经查实,将追究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由此而造成医疗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2

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手术室,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临床效用。方法 依照不同的手术室护理形式将72例做手术的病人分组:手术患者组(36例)与对照患者组(36例),对照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之后,比较手术患者组与对照患者组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反应状况。结果 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结果,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患者组高,P<0.05,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反应情况比对照患者组好,P<0.05。结论 将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护理之中,是对护理质量的一种提升与优化,能有效辅助患者于手术室中的诊治,提升手术质量、治疗满意度。

[ http://

关键词 ] 人文关怀;手术室护理;护理形式;护理方法;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28-02

人文关怀即为对患者生存状况所给予的一种关怀,是对人性、尊严的一种肯定[1]。2011年4月25日—2013年4月25日,我院接收72例医治形式为手术的病人,为了探讨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临床效用,将72例做手术病者分组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5日—2013年4月25日,我院接收72例医治形式为手术的病人,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15~58岁,平均:(38.40±10.19)岁。72例病人手术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法。依照不同的手术室护理形式将72例做手术的病者分组:手术患者组(36例)与对照患者组(36例)。在对照患者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7~58岁,平均:(38.42±10.19)岁,为对照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在手术患者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5~57岁,平均:(38.38±10.19)岁。为手术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无论对照患者组,还是手术患者组,所有做手术病者的麻醉状况、年龄及意识状况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之后,比较手术患者组与对照患者组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反应状况。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患者组 为对照患者组提供手术室常规护理,即为遵循手术室护理的一般程序展开相应护理。

1.2.2手术患者组 为手术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护理:①术前护理。在术前护理程序中,护士的职责就是要做好术前访视。在手术的全期护理之中,术前访视属于核心环节。护士要仔细翻阅病人资料,例如:病历等,进而深入了解病人手术方案、诊治需求以及病史等相关信息。在对病人的术前访视中,护士在自我介绍之后,当简要说明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室缓降以及手术人员等,并将术前禁忌事项告知病人,例如:饮水、吸烟、进食等禁忌事项。此时倘若病人有问题提出,要予以耐心、详细解答,使病人内心压力、负担可以减轻。另外,对于术中存在体位要求、麻醉方式要求的病人,要说明要求,并加以练习,进而使患者对手术需要、麻醉体位等得以详细了解,提高术中配合度[2-3]。②术中护理。入手术室以后,巡回护士当热情、亲切接待病人,与此同时,要进行自我介绍,使手术室内可以有一种尊重病人、爱护病人、关怀病人的氛围,使病人的恐慌感、紧张感、陌生感得以消除。手术室温度当于22~25℃间,并注意术中保暖。在手术操作中,要避免身体不必要或者过分暴露,尊重患者。此外,保护受压部位,规避压疮的出现,使患者肢体功能得以保持,依照情况使肢体可以适当活动,避免体位损伤,要适时询问病人感受,并予以安抚、心理支持。另外,护士当严谨要求自己,不可玩手机、嬉笑,要尽一切可能创造一个充满信任、愉快、放松、安全的氛围[4]。③术后护理。观察切口情况、病情,是否存在水疱、压疮等,并评测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状况[5]。

1.3观察指标

评估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病人对护理质量的反应状况、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护理质量测评:测评分值最高是100分,分为:优、良、劣。护理质量优:90分之上;护理质量良:70~90分;护理质量劣:70分以下。护理满意评价:患者根据自身要求的满足情况、内心感受情况予以判断。护理满意情况分: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6]。

1.4统计方法

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均经软件包:spss 16.0处理,并予以t检验、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测评结果对比

对比护理前状况,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之后,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状况皆大幅度改善,P<0.05。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测评情况,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反应情况比对照患者组好,P<0.05。详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测评结果对比

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情况,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患者组高,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当前,医学护理学取得了质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涌现出新的护理方法、护理技术以及护理知识。人文关怀即为对患者生存状况所给予的一种关怀,是对人性、尊严的一种肯定。在护理中,基本的护理原则即为以人为本,依据病人要求、感受给予护理。通常手术所需时间为数小时,相对较短,但是在手术的数小时之中,病人所承载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是巨大的,所以病人比以往更需要鼓励、心理安慰、心理支持。在临床中,手术诊治往往比较特殊,尤其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患者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因此内心难免恐惧、担忧、紧张。另外,手术中的场景、陌生面孔、手术氛围等,都会使病人的无助感、茫然感增重,所以护理人员要懂得心理学知识、掌握护理技术,及时给予病人情感安慰、精神鼓励、心理开导,使病人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力量[7]。本文,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结果,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患者组高,P<0.05,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反应情况比对照患者组好,P<0.05。可见将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护理之中,是对护理质量的一种提升与优化,能有效辅助患者于手术室中的诊治,提升手术质量、治疗满意度。

[ http://

参考文献]

[1] 陈秀芳,张继勇,王竹栗.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82-83,96-97.

[2] 杨敏利,王宇.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文集,2009,19(30):1064-1069.

[3] 倪丽虹,王秀梅,周海玉.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124-126.

[4] 尤彩琼,李建山,汪东兴.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05-106,214-216.

[5] 洪琳,钟秀学,郭黎明,等.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2,37(18):192-195.

[6] 钟传弟,罗玉华.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5):77-78.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3

1、严格实行首科首诊医师负责制,接诊医师应做到热情接待病人,认真询问病史,详细进行体格检查,病历记录完整,不推委病人。

2、对急危重病人,如诊断不清又不能转诊,应及时就地进行抢救,如遇特殊情况应请示上级医师或医务科。

3、首诊医师接诊病人牵涉到他科情况者需请有关科会诊,并有详细记录,涉及到多科疾病要请示上级医师或医务科。

4、对急危病人收治入院,首诊医师应随同值班护士一起将病人送入病房,以防发生意外。

5、首诊医师连续三次未能确诊或治疗无效及危重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复诊、签字,如遇下班,应向接班医师交代病情。

6、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结合具体病情分别为:

(1)颌面部眉弓以上外伤者,归属脑外科。

(2)颌面部眉弓以下外伤者,分别归属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

(3)其他部位外伤者属外科。

(4)药物中毒者归属内科。

(5)自缢病人,根据病情归属外科或耳鼻喉科。

(6)触电、溺水病人归属内科。

抢救病人争分夺秒,各科必须团结协作.

医生查房制度

1、住院医生每天上午查房一次,根据病人情况,开好医嘱,作好各种小治疗,下午重点巡视病人,整理病历,做好病情记录,晚间应巡视病房一次,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做完。上级医生查房时要做好准备,并报告病历。

2、科主任对本区病人的诊治全面负责,主治医生协助科主任搞好医疗质量的管理。

3、科主任每周大查房,检查医疗护理质量,解决疑难问题,指导下级医生工作。

4、各级医生对危重、大手术前后及特殊检查的病人应随时巡视、掌握病情变化,遇有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5、急诊科查房时间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各当班医生对查房中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写好交班报告,并向下班医生床边交班。

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讨论:入院7-10天未能确诊者要组织专科或科外专家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主持,经治医师必须做好记录。

2、术前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生主持,全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订出手术方案,研究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术后观察、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并报请医务科或者院长批准。

3、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检查报告后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大科室主任、医护有关人员参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并认真填写《死亡病例讨论摘要》后和病例一道存档。

4、死亡病案的归档:凡死亡病案,由统计室当天收办归档手续,次日送回科室,由负责医生或经治医生书写借条,经讨论后,一周内归还病案室,否则按违规记载处理。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各科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出院(或死亡)的病例,每月举行一次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如临床科室与病理联合举行时,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3)每次医院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应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主持人作总结。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6.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和记录本中。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一般在24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科间会诊,原则上由专科高年资医师承担,进修医师和无资质医师不能独立执行会诊。

3、急诊会诊:被邀人员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7天不能确诊的,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10天不能确诊的,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收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病情需要申请医技科室急诊检查者,主管医师填写申请单需经上级医师签名后送出,非急诊病例或病情需要者,一般不作急诊申请和床边检查。

9、门诊必须执行首诊科室、医师负责制。连续三次未能确诊者、危重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复诊签字,涉及两个或多个科室,一时不能确诊者,应由挂号第一科和第一个接诊医师负责,确诊后方能转入另一科。

1 0、凡遇疑难门诊病例,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先院内、后院外的原则分别办妥会诊手续进行会诊。必要时门诊办公室可以出面组织会诊,协商责成科室收入院。

附:转诊制度

1、转院病种:对结核病(开放型)、麻疯病等特殊病种,因病房条件和病人管理问题,有关科室可提出转院申请。

2、转院程序:由经治医师提出,科内讨论或科主任审核,门诊病人经门办、住院病人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任何个人或科室不得自行决定转院,不得借故推诿病人,更不得为谋取私利向兄弟医院介绍病人。

3、对危急、重病人转院时,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转院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

4、病人如需要专科治疗,须经转入科同意,转出科写转科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5、兼有两种疾病或不易判断是哪种疾病时,应按主要疾病(或原收治科)确定收治科室,严防互相推委,延误治疗。

急诊抢救制度

1、抢救室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做到随时投入急救工作,在抢救当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及时、积极地给予支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容,严禁推拖,抢救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

2、一切急救用品施行“四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及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避免抢救时出现故障,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接班交班,并作记录。

3、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要的医师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合作。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工作帽,非参加抢救的人员,未经负责人允许,不得进入抢救室。

5、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求作好记录,要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6、医护密切配合,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药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补开处方。

7、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8、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抢救室继续观察与治疗,确定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9.对已住院治疗的急诊病人要定期进行追踪随访。

10.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11.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病历书写制度

1、病历记录应用钢笔书写,语句要简练、通顺;病史要准确、真实;字迹要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倒填,医生应签全名。

2、门诊病历封面的一般项目要求由患者本人或近亲属填写,医师书写主诉、重点病史、体检、初步诊断及处理意见。

3、住院病历的书写要求:

(1)新入院病人的病历在24小时内完成,并由本院执业医师书写入院录。对于实习、进修生书写的病历,带教老师应在72小时内完成修改任务。对急症、危重病人要及时书写入院录,情况许可时,随时完成病历。

(2)病历书写应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女性应包括月经、生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等。

(3)实习医生或进修医生书写的病历由带教医生审查并用红墨水笔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并签名。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修改过多应重抄。

(4)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5)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新入院病人三天内每天一次病程记录;第三天的记录要反应上级医生查房意见和三日诊断。凡施行特殊处理的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危患者随时记录病情及抢救情况,每天至少记录一次,抢救记录具体到分钟,来不及记录时,应在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病重患者至少每二天记录一次,病情稳定后可3天一次病程记录;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上级医师应及时冠签。住院满30天的病人应书写阶段小结。

(6)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要求每周两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记录要求每周一次。

(7)科间会诊由会诊医师填写会诊意见单并签字,集体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应做详细记录。

(8)手术病人的术前小结、术 前讨论、手术同意书、手术记录等,均应详细填写。

(9)医生轮换时,应书写交、接班记录。

(10)凡决定转科或转院必须书写记录,转科记录由经管医生书写;转院记录由主治医生书写,科主任审查签字。

(11)出院记录于病人出院前完成,内容包括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各项检查要求,出院情况和出院后建议。死亡记录当日完成,除书写病历摘要、治疗经过,还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填写好死亡小结,死亡讨论在7天内完成。

(12)各种知情同意书(包括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等)均应在医疗活动前完成。

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

2、值班医师每日下班前到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

3、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值班医师对危重病员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4、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5、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6、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

7、值班医师不得脱离工作岗位,如因抢救病员而未得到休息时,科主任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休。

8、每日晨,值班医师应将值班中病房情况在晨会交待,重点病员向主治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9、急诊值班人员(含药房、检验、放射、记账等)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应诊急诊病人,以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如离开须标明去向;值班医师应搞好交接班,特殊病人重点交班,观察室病人床边交接;接班医师未到位,交班医师不得擅自离岗;遇有疑难病人,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

10、各科不得安排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单独上岗。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上午转抄医嘱后,须经2-3人查对。

2.查对医嘱者均应在查对登记本簿上登记签全名。

3.临时医嘱应记录执行时间,签全名。若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空瓶,经俩人核对后,再弃去。

5.整理医嘱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后执行。

6.护士长每周应总查对医嘱2-3次。

(二) 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处置前必须严格三查七对;三查:备药处置前查;备药处置中查;备药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隙,有效期及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药卡上写药品、剂量、用法。

5.发药或注射时如,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查血袋有否破损。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瓶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的报告有无凝集。

3.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要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完毕,报告单应贴在病历上。

4.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送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抄写饮食单并填写饮食通知单后查对床号、姓名、饮食种类是否相符(普食除外),将饮食通知交配餐员,护士与配餐员均应在饮食单上签全名。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上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前,在病人床头再次核对。

(五)手术室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时,接手术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病历及X线片等。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准备体位和消毒皮肤前。再次核对手术通知单、病历、X光片、诊断报告单等,防止手术错误;

4.查无菌包的消毒日期是否全符要求,包内器械是否齐全;

5.手术台上一切用物均应点数,由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对点,无洗手护士时,由医生与巡回护士对点,并记录备查。

6.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不允许用小纱块,一定要用尾巾,同时必须清点数目并登记,待术毕,数目相符才弃之。

7.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关腹或缝合前,须经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两人核对用物,用时术者清理腹腔完毕后,方能关腹或缝合切口。

8.凡属于手术清点范围内的物品,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不得随意拿出手术间。术中增减物品,应当时作详细记录。

9.术中急救用药,应将用过安瓿、血袋保留以备查对,手术后再丢弃。

10.关完体腔,再次清点手术中所有物品,在记录本上签名。

11.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特检单送检。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及清洁度,各种器械包必须经护士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包装灭菌,并标明器械包的名称、打包者姓名、消毒日期。

2.发无菌物品者,应认真清点品名、数量、物品灭菌日期。3.定期清点过期包及灭菌物品,及时处理重新灭菌。

4.回收物品时,要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状况,若发现物品短少、损坏,则按赔偿制度处理。

5.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灭菌效果指示剂、温度计及有无湿包情况。达到要求后方可发出使用。

分级护理制度

(一) 特别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各种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器官移植;

(3)各种严重外伤,如大面积烧伤等;

2、护理要求

(1)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液体出入量并做好记录。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诊疗安全。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病危、各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热、昏迷、肝功能衰竭、休克、极度衰竭者;

(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肿病人、早产婴儿;

2、护理要求

(1)严格卧床休息,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需要;

(2)注意心理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并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

(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2、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情许可,可在床上坐起;

(2)注意观察病情和特殊治疗或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

(3)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病人、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者。

2、护理要求

(1)按常规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掌握病人的病情、心理状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3—4次;

(3)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4)进行卫生宣教。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医师分级

1.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2.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3.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后的医师。

二、手术分级;手术根据复杂程度分为

1.一级手术:普通常见的基本手术。

2.二级手术:中等手术。

3.三级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

4.四级手术:新开展的重大手术、残废性手术、科研项目。

三、各级医师参加手术的范围

医生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施行不同级别手术。原则上一、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主持,住院医师参加,禁止低级别医师做高级别手术。

四、手术批准权限:决定手术治疗方式、参加人员及具体分工

1.一、二、三级择期手术由科主任批准。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源于医务部专项收集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审批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7个科室提出34例“非计划再次手术申请”(排除因为治疗或诊断需要而预设的贯序手术),其中肝胆外科6例,急诊科3例,脊柱外科6例,泌尿外科4例,胃肠外科5例,胸外科6例,眼科4例,见图1。

1.2方法:对34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针对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发生原因主要有术后出血、病理检查不准确、手术医师技术、术后感染和切口裂开等五大因素。约三分之一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为多因素所致再次手术,其中术后出血是发生非计划重返手术的主要原因,列入分析的34例病例中20例存在术后出血,占全部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原因的40%,主要与术中止血不彻底,关闭切口时检查不仔细相关;其次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不准确占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原因的30%,尤其部分原位癌、交界性肿瘤、少见肿瘤快速病理诊断难,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与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不一致,须再次进行手术;手术医师手术操作不当占全部发生原因13%;术后感染占9%,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时有抗菌药物使用过于谨慎,预防感染不力,医院感染管理资料提示有时术者无菌观念不强也是导致术后感染的原因;切口裂开占8%,切口裂开主要与患者存在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等自身因素,术前评估不恰当造成。除以上五大因素外,还存在院科两级监管不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不可量化的原因。见图2。

3讨论

分析上述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始资料,可知非计划再次手术主要由以上五大原因引起。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必须积极做好医院和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专项监管,采用PDCA管理模式,深入分析发生原因,制定整改计划,逐个落实整改,持续改进。强化以下五大主体职责,参与者各司其职,履职尽责,以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

3.1加强医院管理层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重视:医院应将“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手术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纳入科室绩效管理定期考核,积极鼓励上报;严格处理漏报瞒报。医务部每月定期统计全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情况,定期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分析发生原因,制定并下达整改任务,督促落实整改到位。

3.2加强临床科室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临床科室应将“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科室内部各医疗小组医疗质量考核指标,积极配合医务部和科室医务人员开展“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组织学习并落实手术相关核心制度,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前必须由业务主任组织全科进行再次手术术前讨论。必须分析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对再次手术病情评估、围手术期管理、术式选择、并发症预防、感染控制等全面分析讨论;必要时要求医务部组织全院相关专家参与讨论,务必吸取第一次手术的教训,确保再次手术安全。科室指定专人定期统计分析本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情况,结合医院下达的整改任务制定本科室整改计划,逐项整改,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

3.3规范手术科室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行为: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疾病的诊疗、护理能力,强化对患者管理的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术前认真做好病情评估、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麻醉及手术风险评估;术中严格按照医学手术操作基本规程进行无菌操作,术中仔细检查止血务必彻底;术后医护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免疫支持,注重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要求预防感染、抗感染。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要求开展手术,避免越权手术。

3.4提高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正确率:病理医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病理诊断能力,保障病理诊断质量。遇到诊断困难时,不盲目下病理诊断,争取短时间内组织科室内部讨论后再提出统一诊断意见,提供手术医生参考;加强与手术科室医务人员相互沟通,共同促进对疾病的诊治水平。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5

【关键词】手术室;围术期;系列化;心理护理

3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74-01

每个手术病人都会对手术产生一定的惧怕心理,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怎样充分考虑患者作为“人”的精神意志,将病人作为中心,在较短的时间里与病人增进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围术期的病人的心理护理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护理界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通过对100例普外科病患的围术期心理护理,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普外科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1至69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胆结石28例,阑尾炎20例,胃出血19例,肠梗阻16例,乳腺增生10例,疝气7例。

1.2方法

1.2.1转变对待病人的观念在旧的观念的中,手术室工作与其他科室的工作相比较为封闭,对手术室工作的要求就是做好隔离和消毒的管理,保证能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但是随着医学模式不断进步,应该转变这样的观念,更加考虑人性化。医护人员应该与病人换位思考,多了解病人的心理和感受,还可以通过病人的亲朋好友去了解病人的想法和需求。

1.2.2了解病人的需求在手术前一日,负责手术的巡回护士要访视病人。根据手术室的护理记录单,护士先向病人自我介绍,然后再顺次介绍进入手术室的须知、手术室的环境、麻醉的方法和、手术的流程和花费的时间、皮肤准备、个人卫生等注意事项。还要向病人说明为了使病人的麻醉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证,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前不能佩戴首饰、手表、假牙等,请病人积极配合手术室安全措施。在访视病人的时候,护士还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以了解和重视,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做相应的指导解释和安慰,缓解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并逐条记录,做出评估。

1.2.3舒缓病人的情绪为了舒缓病人在等待手术和手术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可以配合播放舒缓、轻柔、轻松的背景音乐,并且要注意控制音量,配合病人的意愿进行播放,给病人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和环境,缓解病人情绪。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手术室里安装一台总控制台,总控制台包含切换机、收录机、CD机各一台,将线连接到每间手术室,每间手术室都安装两个挂壁式的微型喇叭和开关、音量控制器各一个。

1.2.4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始终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可以在手术室外的指定地点,用连接电脑的电视屏幕实时向家属传送手术的进程,并播放麻醉之后以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健康指导。

2结果

2.1术前的调查结果对病人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之后,经过评估,有73例病患表示情绪明显好转,占比73%;19例表示情绪没有明显变化,占比19%;8例表示依然紧张,占比8%。调查反馈率达到98%,具有参考价值。

2.2术后的随访结果事先做好调查表,以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资料搜集。通过调查表的反馈,病患对手术室护理的反馈中,有3例患者表示术中的室温较低,其余都表示满意。而对术前心理护理的调查反映患者对背景音乐的播放满意度达到96.3%,总体满意度达到100%,需求率也为100%。

3讨论

3.1转变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改变传统观念和模式,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是当前的大势所趋,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对100例普外科病人的护理实践,我们认识到缓解病人焦虑和恐惧心理的重要性,加强围术期心理的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医护人员应该更加意识到手术台上的是一个有感情有想法的人,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如何对病人进行手术,更要重视病人在心理方面的变化和承受能力,缓解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而术后的随访也表明100%的病人都表示需要术前心理护理,应该推广和坚持。

3.2加强护患关系人们以往对手术室的想法就是感觉既神秘又害怕,有些病人家属甚至会在术前设法请人招呼医护人员多给病人安慰。而现在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在术前巡回护士要与病人接触认识,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二天病人进手术室的时候,面对这位已经熟悉的护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得到稳定。而在术中,医护人员也应该换位思考,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

3.3通过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音乐疗法在古今中外都应有。我国古代就有“以戏辅药”的疗法,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部的口腔科也在拔牙的时候用音乐的疗法,日本还有用音乐治疗失眠的例子。音乐以其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很容易缓解病人焦躁恐惧的情绪,营造出平和舒适的良好氛围。在术后的随访中也有高达96.3%的病人对这种音乐疗法感到满意。

3.4增进与病患家属的沟通病人家属对于面临手术的病人来说是最大的心理支柱,因此,应该让家属实时了解病人在手术时的情况。我院在指定的地点给病人家属提供了可以实时观看手术过程和对家属提供指导建议的平台,增进了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让家属对手术更加放心,并可以更加有效地协助病人术后的恢复。

3.5认真随访不断整改提高在出手术室后,也不能怠慢对病人康复的随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工作的不足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建议。随访中有病人表示手术室室温低,我们就可以多准备两床,解决病人怕冷的问题。

4结论

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要求护理人员术前积极访视,术中配合音乐的播放关心病人,并加强与家属沟通,术后勤于随访。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病人更好的恢复带来积极影响。手术室开展围术期病人系列化心理护理应该积极推广并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贺泽英.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4(04):21-24.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手术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即设置设备精细化管理、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结果: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得到患者、麻醉医师、手术专家的认可。结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法,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安全优质高效。

[关键词]

精细化;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管理精细化

管理是我国目前护理工作者比较关注的先进理念,其实质是对科学执着追求,是一种上下共同追求极致的精细化思维方式[1]。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是术后在手术室内的重要的护理环节,时患者术后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做好麻醉后复苏护理,值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300余张,年手术例数20000余例。全麻实施患者3000余例。

1.2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体会

①麻醉恢复室(复苏室)精细化管理。麻醉恢复室亦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PACU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利用配备的各种设备和监测仪器,观察病人麻醉恢复过程,预防并早期发现手术和麻醉后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返回病房[2]。本院麻醉后复苏室配置合理,管理措施到位。复苏室位置合理,符合三级医院手术室布局管理要求,床位设置与手术间相匹配,能满足全麻术后病人复苏需求。室内环境相对无菌,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环境要求。室内设备、和监测仪、抢救药品齐全。专人负责设备仪器功能完好的监测和抢救药品(定位、定量、定类,班班交接并做好记录)的管理。②复苏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精细化管理。本院麻醉后复苏护理由手术室N3级专科护士承担。麻醉复苏专科护士应具有一定麻醉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能力,能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3]。选择业务素质高、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5~10年以上的护师,派送到上级三甲医院进修或短时间内学习培训,以提高其麻醉业务素质,熟悉麻醉和复苏专业知识和理论,熟练掌握急救复苏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操作麻醉监测仪和生命体征监测仪及急救用物等操作技术,并知晓各项监测数据的含义和其正常值范围,对出现监测“危急值”时立即报告并积极处理。通过多种途径如参加学说会议或优秀杂志刊物或网络学习掌握麻醉方面护理相关知识,经严格的考核合格才可负责复苏护理工作,同时具备判断各大全麻手术术后复苏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用评判性思维动态、客观判断病情变化,在异常情况出现后第一时间内发现,并给予(同医师)准确及时的救治。③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制定转入转出标准和流程,科室拟定,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以“头脑风暴”形式讨论拟定,报医务科审查下发执行。每半年或1年修改1次。护士长组织培训学习和掌握标准和流程,同时制定出执行措施和考核细则,以提高标准和流程的执行力。严格掌握转出指征,密切观察复苏过程中病人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特别关注:自主呼吸良好的临床体征、血液动力学指标稳定、病人能准确定位、物代谢至安全要求再转入ICU或病房,手术室负责麻醉后复苏的护师亲自送病人到相应科室,并与他科责任护师床旁交接病人术中情况、复苏情况、现治疗护理内容等,并于次日探访病人。④复苏护理质量管理考核精细化。护士长负责考核。考核明确目的、意义、标准、内容比重、扣分分值。每周1次,考核结果汇总科内通报,存在问题明确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并循环执行考核流程: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实施整改—评价—持续改进。

2结果

2013年1月~2015年1月,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复苏观察治疗的病人安全转出,得到麻醉医师和临床专家的认可,同时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水平。

3讨论

麻醉后复苏护理,是对手术麻醉后病人进行严格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到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做后复苏室护理管理,是护士长的重要职责,精与细的管理模式是加强复苏室环境、设备、仪器、药品、护师、质量和流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夯实复苏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精益求精的全程(过程与结果)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模式,可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增效提质。

[参考文献]

[1]蒋联群,朱迎阳.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好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6):406-408.

[2]谢岚,张粉玲.麻醉复苏专科护士的构建[J],全科护理2012,10(7):1987-1988.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7

为了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的临床效果,我院随机对2013年1月~12月和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相关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12月泌尿外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56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包括179例男性和7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3岁,平均为(52.47±6.38)岁。其中有117例行全身麻醉,剩余139例行椎管内麻醉,均为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腔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5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包括182例男性和7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78岁,平均为(52.58±6.49)岁。其中有113例行全身麻醉,剩余143例行椎管内麻醉,均为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和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品管圈小组 由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7名护士等10人组成,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带领其他成员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策划。其中组长主要负责和其他科室和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共同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名称和主题,致力于解决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1.2.2制定实施计划 集中品管圈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在考虑到手术室工作的独特性基础上,提出多个具有可行性的主题,并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主题,致力于提高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配合程度。

1.2.3具体实施方法 小组成员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影响手术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定期召开会议,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并相互和监督[2]。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对比,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器械装卸、传递准确、设备故障排查、特殊物品准备和衔接速度等。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之前,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为70.31%,实施后上升到92.19%,前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3 讨论

当代医学在科技的推动下获得了巨大发展,所以微创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尤其是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器官解剖特点,使得微创手术在该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成为主要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式手术[3]。在该系统疾病中,结石的发生率最高[4]。随着腔镜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绝大部分结石患者都能在很小的创伤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泌尿外科的手术量较大,而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以科室护士将此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确定为提升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能力,改进科室手术质量。在应用品管圈活动期间,我们对影响手术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提高手术室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主要目标,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同时,我们还针对现阶段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篇8

[关键词]手术室病人;舒适护理;应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护理模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术室护理工作已由以往的单一护理模式转变为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即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

1 临床资料

本组所选对象来自我院2009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9―70岁,平均42岁。40例行普外科手术,28例行腹外科手术,17例胸外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12例妇产科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120例患者手术期间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2 方法

2.1 术前舒适护理 术前舒适护理一般在患者术前1天由参加手术的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和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介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并针对不同病例,讲解手术成功的实例,语言上注意礼貌用语,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说明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告知患者我们对此手术技术成熟程度,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取得病人在手术中的配合。尽量鼓励病人讲出心里话,尊重其隐私,通过医护沟通,语言的安抚,消除其术前紧张、焦虑情绪,达到心理舒适的作用。

2.2 术中舒适护理

2.2.1 术中心理舒适护理 手术病人在进人手术室时,由于环境陌生,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病人心里较脆弱,对周围环境和声音较敏感,因此,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人反映,了解病人需要,尽量给予满足。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语言好和蔼,尽量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舒缓紧张情绪,使之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2.2.2 术中生理舒适护理 首先要保持手术室内清洁、安静,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在40%~50%。由于术前药物作用,患者常感干渴不适,可用湿棉签湿润口唇,减轻其不适感,在作穿刺、推车或搬动患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颠簸、碰撞,从而减少因疼痛刺激而引起的不适。手术平卧时,上肢不宜过度外展,一般以上肢与身体成7080°为宜,并将用来维持的臂撑、头架加上布类衬垫,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手术时注意遮盖,尽量减少病人身体的暴露,保护病人隐私。同时护理人员要熟悉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医生习惯,术中积极配合,注意力集中,认真执行各项操作,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

2.3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立即用温盐水擦去病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并为病人穿好衣裤,盖好被褥,告诉患者手术很顺利。搬动病人时对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应严格注意,避免在回房过程中导管脱出,平稳、缓慢的将病人送回病房中。及时向病房护士及病人家属讲述手术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术后指导。回访时间于术后2―3天,主要了解病人术后基本情况,如伤口恢复情况、术后有无不适感、有无并发症等。通过护患交流,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总结护理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并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对我们的护理进行评价。

3 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通过舒适护理程序,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回访满意率为98%。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