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8篇

时间:2023-11-11 08:20:25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1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中学生物;创新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强调时代性,新课标生物课程理念强调针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倡探究性学习,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中的培养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人认为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数字化实验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得到统一和发展。

目前大部分中学生物实验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模式常常是以验证式的教学为主,学生的操作几乎就是重复课本上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中几乎没有设计让学生思考分析的东西,这种实验教学被一种固定的模式所束缚。这种“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些时候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对实验的理性思考,更谈不上对实验的拓展以及改进。

数字化实验的建设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及时地弥补这些不足。目前,数字化实验结合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了中学课堂,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很好的提高和补充,也为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生物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实验是在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上开创了一条新路,在课堂教学感受方面与教学方式多样化方面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教学创新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数字化实验能精确地将一些实验现象展示出来,并且能将一些传统实验中完成不了的实验项目操作出来,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靠想象的现象转化为学生实际能看到的数据,从而使一些生硬的、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用数据图像直观表达出来,使复杂枯燥的认知活动变成简单轻松的操作过程,增强了教学感染力。

现将一常规实验利用数字化实验操作,让大家感受数字化实验的应用价值。(我实验室用的是朗威DISLabV7.0生物专用软件,以下实验使用此软件操作)

实验:探究生物体体液的缓冲能力

实验目的:

探究生物体体液、水和化学缓冲试剂的缓冲能力。

实验原理:

体液由细胞内液和外液组成,其化学成分和理化特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器材及试剂:

朗威DISLab7.0数据采集器、pH传感器、50 ml小烧杯、50 ml量筒、玻璃棒、0.5%HCl、0.5%NaOH、5%的柠檬酸钠、新鲜鸡血、饮用纯净水、新鲜梨汁、pH=6.86的混合磷酸盐缓冲试剂。

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1.用5%的柠檬酸钠做抗凝剂,以抗凝剂:鸡血=1:5的比例加入新鲜鸡血,轻轻搅拌,过夜待用。

2.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及pH传感器。打开计算机,进入V7.0“通用软件”。

3.点击“计算表格”,添加变量“D”表示加入HCl或NaOH的滴数。

4.向盛有3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依次滴入HCl溶液(共计5滴),记录数据。

5.绘制溶液随HCl滴入的pH变化曲线。

6.将血浆、梨汁及化学缓冲试剂代替蒸馏水重复实验。绘制溶液随HCl滴入的pH变化曲线。

7.将NaOH溶液代替HCl溶液重复实验,绘制溶液随NaOH滴入的pH变化曲线。

结果如图:

在传统的此实验操作过程中,虽能观察到实验过程及现象,但很难进行定量化处理。我们利用电脑绘图曲线直观地表现出缓冲能力的大小。另外,这个实验传统操作至少需要20到30分钟,才能操作完成并分析结果,而利用电子实验操作,10分钟即可完成操作以及分析,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大大发挥,比如,计算机软件的创新应用或者实验的改造等。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2

[关键词] 导入 生物化学教学 应用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化学基础,是中专医学教育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中专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低,因此要学好这门基础课比较困难。如果课堂上教师只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导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导入的安排

1.根据学校教学时间安排

中专学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时间安排以两节课(即两个学时)为一个单位,共90分钟。导入就安排在课堂教学开始的前约5~10分钟。

2.根据生物化学章节内容安排

中专的生物化学教材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导入就安排在上每一章的第一次课,让学生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了解,有意识地把各章节内容相互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对前后知识相互贯通。例如,“糖代谢”一章的教学,一般计划安排6学时,共3次课,导入就安排在上这一章的第一次课即可。

3.根据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安排

中专的生物化学教材内容结构是总分结构,即绪论部分是总,各章节内容是分。在上生物化学绪论部分时可安排一次导入。由于绪论部分的内容理论性太强,涉及的内容多,学生不容易读懂,通过导入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生物化学,包括的内容有哪些,与医学又有哪些关系。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生物化学课时就对整本教材的内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产生好奇心和揭迷的学习欲望。

二、导入的设计

1.目标导入

根据中专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再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把各章节内容设计成具体的单元目标或者课堂目标,而在上每一章的第一次课或者每一堂课的开始时把这些目标展示给学生。首先让学生明确整个章节和这次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让学生明白这一章或这一次课需要掌握哪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这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很深的了解。才能有目的地学习。而教师通过导入的方式展示教学目标,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展示教学目标的方法可以采用板书或课件的形式。而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目标课件时,可以穿插一些声像效果,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教学目标,更家努力地投入学习。

2.PBL法导入

PBL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几个问题,然后把问题提出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自学,再组织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在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领着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就是在每一次课开始时,教师通过复习相关旧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这种导入方式既可以根据章节内容来安排,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来安排。前者比如讲“第九章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一章,可以在这一章第一次课时安排一次导入,复习前面“第二章蛋白质与核酸化学”里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使学生将前后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后者比如讲第四章维生素,这一章的内容总共安排4学时(既2次课),第一次课不安排复习,而在上第二次课时先复习第一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这样对上一次课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在设计复习导入时采用的方式是多种的,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全班学生回答,或者教师叫出一两个学生,要求个人作答,又或者是教师自己陈述旧课的知识来导入。

4.归纳导入

对生物化学教材中一些知识点结构相似的内容,可以采用归纳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新内容,理解新知识。比如讲第二章的“第四节核酸化学”,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带着学生一起对第二章前三节蛋白质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用板书或者课件把蛋白质知识点的脉络图列出来,让学生清楚蛋白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三个,即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和分子结构。而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生物体内的两大主要有机大分子,教材中对核酸知识点的阐述在内容的结构安排上存在大同小异,从而引出这次课的新内容――核酸的组成成分、基本单位和分子结构。学生在学习了蛋白质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知识结构与它相似的核酸内容,就显得比较容易和简单,也能够迅速“消化”核酸这节内容。

5.病例导入

生物化学有些章节的内容其实与临床联系非常紧密,在讲授这些章节内容时,可以用一个具体的病例来导入新课。比如,讲第十一章的“第四节胆色素代谢”,教师可以用一个13岁黄疸患儿的临床症状作为引子来导入这节课,围绕病例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学会用胆色素代谢的知识去探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和病理机理。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使很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教学活动也变得有针对性,内容也显得更有趣,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

6.习题导入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笔者把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课堂教学联系了起来,采用了习题导入的方式引入新课。教师在备课时先筛选出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难易适中的几道习题,在课前与学生一起探讨答案。教师借习题的形式把前后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大串联,使重点难点内容更加突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教师既引出了新课,又教给了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7.直接导入

生物化学中有些章节内容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不多,而要求学生记忆的知识偏多,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比如,“第十二章水和无机盐代谢”这一章,教师通过直截了当的讲解把水的含量、分布、摄入、排出和生理功能以及无机盐的生理功能、代谢和调节等重点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讲解不拐弯抹角,内容显得简明扼要,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

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但它却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而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这门技术和艺术,做到精心设计,恰当运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提高教师对生物化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3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成为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双语教学逐渐普及。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主要目标是要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该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引进原版外语教材,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①双语教学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目前很多医药类和理科类的专业都把生物化学作为基础课程来开设,双语教学也逐步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本文对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优化双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1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应用现状

目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已经应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师范类院校,医药类院校等,②③涉及生物专业、化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等,④⑤⑥做过的一些相关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各个院校的师资还有学生素质情况参差不齐,所以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选定问题。每个专业对生化有不同的侧重点,教材有很多种,选择适合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关键。中文教材中,王镜岩版的生化教材是生物专业的教材,医药类专业则选择人卫版的生化教材,双语教学还应该配合相关国外教材,很多学校采用了科学出版社的Hames和Hooper编著的影印版Biochemistry,但是这本教材内容过于宽泛,很多生化的学科重点没有涉及,选择合适中英文结合的教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教师的素质问题。双语教学需要任课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英语,而且要有过硬的口语表达能力。目前,年轻教师虽然有良好的理论和英语基础,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造成他们口语表达相对较弱;而一些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年代原因,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他们都无法很好的胜任双语教学的工作,培养专业和英语交叉融合的双语教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学生的素质问题。因为中国式的传统教育,让学生们已经适应了高中式的教育模式,要接受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们有良好的理解和英语听说能力,生物化学本来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学习的模式,这样很难达到互动的效果。

2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策略

2.1 教材选择

针对教材选择的问题,应该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层次选择合适本校的教材,另外网络资源也是急待开发的重要的教学资源,网络上的一些动画专题可以更加直观地解释相关的抽象概念,或者通过学习网站的方式让学生们可以课后访问国外的网站,直接上网看相关国外教材,不仅解决了国外教材打印精美费用高的问题,而且也更加灵活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2.2 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相关教师应该首先在备课这个环节上做充足的准备,现在大多是多媒体教学,因此高质量的PPT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同时还应该加强口语的锻炼,不仅仅是在专业词汇这方面还应该包括串联词的运用等等。另外,还应该选择一些重点培养的教师去培训,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双语教学的人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教学形式的改进

对于生物化学这种抽象概念的基础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接受效率也相对较低,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多样化了,也活跃了教学气氛,双语教学可以仿照英语口语课的模式,在语音教室上课,这样的教室使教师和学生们的交流更加便利,互动也会增多。教学形式改进的同时考核手段也可以进行相应改进,比如文献汇报的形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归纳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

另外,学科之间存在渗透交叉,结合其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能事半功倍,如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开展双语教学,把知识串起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也是一个关键点;结合实验课的双语教学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书本上难以理解的相关原理。

3 总结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促进我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改革的路还要走很久,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摸索、优化教学模式。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

注释

① 王颖,岳娟娟.推进双语教学拓展国际视野U1.中国高等育,2005(23):32-33.

② 李新征.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2010(3):16-19.

③ 赖小伟,付瑞敏.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河南教育(中旬),2010(9):42.

④ 李延兰,李小英,张会勇,等.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高教探索,2007(S1):43-44.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4

关键字: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

所谓生物课,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的具有生命的一系列事物,这些生物内容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正是由于这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很多学生不会注意这些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对此,老师就要根据自己的教材,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现象,让高中生物课变得充满乐趣。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的学习中,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什么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可以让学生多多举例子,还可以用时事来讲蛋白质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老师可以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讲本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一系列贴近生活的实例中,学习高中生物,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感知

现如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的课堂前,已经因为社会上的点点滴滴形成了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他们的生活阅历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说,在学习课程前,我们可以适当的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将生活与学习的知识充分的联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能感觉到学习到的东西能用到实处,而不是学无所用,真正感觉到和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另外,创设学习的情境,能有效的增加学生的感知力。例如在学习“染色体变色”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在课下找有关这一课的时事,然后运用到上课中,比如,我们可以引入这样的情境: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西瓜,有的有籽,但是有的却是无籽西瓜,这是怎么回事呢?无籽西瓜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另外,还有在教授“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想到有关SARS的知识,SARS大家都知道,并且都很了解他,我们可以问学生,SARS是一种病毒,那么病毒是否也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结构吗?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能很快的对课堂要讲的内容感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中。

三、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知识的用途就在与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知识,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将学到的生物知识放在生活中,老师的工作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都要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比如说在学习抗性有关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来做引子,因为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时经常要进行骨髓的移植,然而骨髓的移植要进行配对,只有配对成功才能进行移植手术,那么我们怎样能获得可以移植的骨髓呢?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为了能够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懂得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说,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拉近距离,会使学生觉得知识是可以运用到现实的,那么,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强大动力。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下作业

课下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有效方法,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懂得从生活中给学生留作业,比如,小小的一滴水为什么能折射出太阳的五彩光辉呢?彩虹的七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呢?等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生物知识去试着解释这个现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加深印象,还能让他们充分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当他们真正能够用自己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们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们的这种成就感就会带给他们学习的信心,以至于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生物学习中。另外比如在生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课时,我们在带领学生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自主研究一下植物其他的向性运动,并且可以让学生课下寻找一些具有向光性的植物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五、组织做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他在教学中起到了补充和强化的作用,老师课堂上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更加清楚的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知识。另外,除了这些,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自己制作细胞模型,不仅加深了印象,还加深了理解。再比如,在学习人类的遗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或者结组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并且将取得的调查资料做出总结,然后互相交流,总结从事件中得到的东西。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将生活化运用到教学的例子,生活处处有生物,生物处处来源于生活,生物知识其实就是一个生活中处处都能碰到的知识,说简单不简单,说难其实并不难,只要老师们懂得如何将生物知识还原回生活中,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生活的环境中去享受生物知识的乐趣,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明;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周树奇;探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郭敏;“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24期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5

[关键词]生物化学技术 中医药 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61-01

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为研究人类疾病的产生原因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研究生命科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医药学历史悠久,中医治疗许多疑难病症往往比西医效果更佳。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中药在治疗疾病的机理、方法、疗效等方面可获得科学客观的指标。既可对中医中药诊断治疗疾病的疗效作出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新型转基因中草药,还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现有的中药进行改造,创造出新的高效、低毒、高产、更利于种植和推广的中草药。

1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

生物化学技术是在医学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同样在中医药领域也取得了相当大的作用,在现代大多数医疗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生物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明了胰岛素以来,有许多的生物技术产品相继问世,基因工程技术逐渐的成熟。从本世纪初开始,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明了许多关于“肤”“蛋白质”的新药物,在各种激素、氨基酸、基因等等领域上也在积极的探索。靶向制剂技术就是现如今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之一,世界范围内都在加快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这也扩大了中医药的使用范围。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动物或者植物的一段基因进行切片、重组、剪接,生产出具有全新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造,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特殊疾病的目的。因为我国涉及此领域的时间相比一些西方国家还比较短,所以在技术和设备上都不能够很好的赶超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此种前提之下,我国的相关部门制动了“863计划”,积极推动我国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尝试在新领域进行一些医学上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我国生物工程学会的成立,就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化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相当的突破。

2 利用生化的转基因技术开发新的中草药

中草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它含有某些有效的化学成分。比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有机酸以及一些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等化学物质。一种中草药往往含有许多种化学成分,但不是所有的化学成分都有医疗效用,而其中能够决定中药疗效的某种化学物质就是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而与疗效无关的化学成分称无效成分。有些无效成分还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用生物化学技术来分析植物基因组,最终找出某种中草药中产生有效化学成分的植物基因,将该植物基因转移到其它植物、微生物或海洋生物体内,创造出新型转基因植物药物,新的转基因植物药物具有安全、高效、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不需提纯,可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且成本低等优势。获得的新型转基因中草药经分析鉴定、临床实验后可大范围推广。

3 生物化学技术是中医药的开放空间更加的广泛

不能够明确的了解中医药的治病机理是限制其使用范围的最大因素,因此,让人了解传统中医学的调控和活性成分是将中医药应用到更多领域的有效措施。参考免疫调节、通筋活血、治疗肿瘤以及缓解衰老速度的相关资料,探索中医药与基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胞的新旧交替是中医药的主要治病机理,了解这一点,就可以将中医药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联系起来。心血管、神经、免疫、泌尿、外科等等系统的疾病都可能与细胞的新旧更替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中医药内融人生物技术元素的重要条件就是,可以通过生物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基本的调控机制,在中医药治病机理影响下,将细胞的新旧更替发生某些转变,达到中医药治病的目的。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领域之中,生产新药主要是依靠化学方法、从自然界物质提取、改变药物的配比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在工作效率和质量上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之中,生产新药的主流方向就是利用基因技术和微生物,对各种物质进行基因重组,从而得到全新的药物。

4 生物化学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研究

随着近年来自然环境破坏的加重,野生中药材面临着逐年减少甚至灭绝的严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的发展,临床和药物制造等等都受到药材不足的限制。生物化学技术可以提高中医药材的培育速度,对生物体内的碱类、蛋白质等等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复制和批量制造,除此之外,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可以培养某些稀有的药材,这对药材的保存和中医研究的正常进行都具有这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培育出的植株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医院获取富含某些所需物质的药材植株。此项研究,极大程度上保护了濒危药材植株,为生物多样性的延续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除此之外,使临床和药物制造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从而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中医学上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也成立了相当多的技术体制。生物化学技术在中医学领域上进行应用的时候,可以与基因技术、蛋白质制造技术等等技术进行结合,这次前提之下,中医逐渐的在于世界进行接轨,在应用范围、中药材的选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等等都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在此方面投人的力度,是生物化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之中能够取得更加广发的成就。现代化的生物化学技术应用于中医中药的研究,不仅会促进中医中药的发展,也同时会促进了生物化学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熊蕊,郭凤柳,张全宝,刘晓慧,范亚飞,赵同欣,王娜,颜红.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材道地性鉴定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9)

[2]吕迪,李伟平,熊明星,潘平,蒋福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开拓中药研究开发的新空间[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08)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6

关键词:生活化元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展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情,有针对性地合理引入生活化元素,为顺利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并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生活化元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将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引入课堂,在提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构建生动、形象、有趣的物理实验课堂,为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1]。

(二)有助于巩固学生物理知识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有助于初中生巩固物理知识,提升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物理知识的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意识。例如,在“相互作用力”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小组拔河比赛活动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当一方穿上滑冰鞋进行比赛时,为什么会输掉比赛,还可以鼓励学生穿上滑冰鞋亲身体验[2]。在引入这一生活化元素的背景下,学生会对摩擦力等物理知识产生深刻认知,对于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设计生活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一。通常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应从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角度出发,才能够合理设计生活化探究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浮力”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鸡蛋作为实验对象引入课堂,将鸡蛋放入一杯水中,引导学生观察鸡蛋是否会沉到水底。然而,在另一杯水中,鸡蛋却处于悬浮状态[3]。这一现象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此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食盐和鸡蛋等材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并思考物体浮沉等知识。在这一生活化实验中,学生可以对“浮力”相关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物理知识讲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并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保障。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引入生活化元素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为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热学》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验,对比热水壶的壶底,观察铝壶底同普通壶底的区别,思考同心圆在铝壶底中的作用等。在知识探索以及资料搜索中,学生会意识到,这样的壶底设计对于提高吸热效率、扩大受热面积等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7

关键词:多媒体;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070-02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由于内容抽象、复杂,学生学习时对学科知识难以理解和记忆。并且,随着生物化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加。尽管教师讲授时花了较多的精力加以启发、诱导,但教学效果常常不太理想。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针对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笔者在原有板书教学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新颖形象、多功能、多变化的特点,为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有效教学手段。[1]

一、生物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的必然性

生物化学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授课形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教材内容为主,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主要以班级甚至合班上课的形式为主,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对生物体进行研究,其中的许多概念及反应过程非常抽象,学生无法用肉眼看到生物化学涉及的一些代谢反应过程,而某些反应过程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也根本无法完成;在教学内容上,由于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新的理论不断出现,也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课前,教师把所要讲授的知识输入计算机,存储在光盘中,上课时应用投影仪投放出来,避免在黑板上书写速度慢、浪费时间的弊端,还可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记忆和理解,又不打断教学思维,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又不影响授课的连贯性。在同等的时间内,多媒体传授的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的内容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信息量。[2]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将单一的文字转化成为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逼真的三维图像和动画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大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给予学生多感官刺激,变抽象为直观、复杂为简明、枯燥为生动活泼。可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激发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应用多媒体教学,将DNA复制的详细过程制作成动画并配以音乐背景加以播放,生动的彩色动态图像将抽象的DNA复制过程生动活泼地显示出来,教师再借助这些媒体素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附以讲解答疑,学生就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全部内容。

3. 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

多媒体技术可将图像、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集成起来,形成多种媒体信息形态的组合体,授课内容动静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每隔一段时间的光影变化,都能让学生重新兴奋起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注意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如有关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内容,十分抽象,教师难以讲授清楚,而学生通过观看二维、三维的彩色图片,就可以轻易地理解有关的复杂问题,自然地掌握了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等有关概念。

4. 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在制作生物化学课件时,需要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体现科学化的、生动的、动态的、少而精的版面设计。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责任心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以不断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必须进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研究,掌握宽广深厚的生物化学理论,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要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3]

虽然制作多媒体课件话费的时间较多,但因多媒体课件修改、充实、完善方便,可以减少重复备课的时间,因此,可减轻教师课堂教学的劳动强度,有助于授课时讲授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更生动。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 授课方式程序化,注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基于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在对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序作前瞻性的判断后制作课件,因此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在课堂上很难进行即时修改。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符合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的规律性,要对课件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文字脚本和媒体素材有机整合,做到布局得当,条理清晰。

2. 授课内容量大,避免新的现代化式的填鸭式教学

由于纯粹的多媒体教学幻灯片信息量大大超过纯粹板书的内容,使得某些学生在课堂上单纯地抄写笔记,个别学生甚至很少或根本不听教师讲解,因而失去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为了避免教师是播放员、学生是记录员的现象,教师讲授时应讲解重点突出,[4]尽可能地精炼内容,注意把握节奏,为学生留一点思考的空间。同时,注意和学生互动、交流和沟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必须遵循的原则。

3. 授课多样化,避免喧宾夺主

在多媒体教学中,经常会应用一些动画,既有图像又有声音。文字与图片有机的结合,容易使学生理解记忆。但是,动画运用的副作用容易使学生过分注意多媒体本身带来的视觉效果,结果往往是多媒体喧宾夺主,失去应有的效果。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于图片资料典型性要强,量要适中。除非必要,动画部分尽量少用,以达到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不失严肃的目的。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而对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合理的思想、有效的成分,创立一套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户业丽等.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议[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

[2]高观月.浅谈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体会[J].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4).

化学在生物中的应用篇8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完善生活化情境非常的重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整个教学充满乐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很大。

一、初中物理传统教学的局限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的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并不是特别紧密,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并不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的枯燥,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样长此以往下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产生阻碍的作用。导致学生在生活中也不能留心各类物理现象,在学习中不能构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二、将富有生活化的故事融入到教学中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其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探索的精神,学生一般都很喜欢聆听故事。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伴随着故事的展开,为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些故事中蕴含着物理原理,然后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课堂具有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在讲授液体沸腾这一内容中,学生通过对生活常识的分析,可以了解液体要沸腾必须达到沸点,但是在对这一方面的概念理解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普遍不能对吸热的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话题引入。在故事中,奶奶让贪玩的孙子在家烧水,孙子将厨房里的两口锅的水都装满,然后想要烧开其中一个锅里的水,但是直到奶奶回家,锅里的水也没有烧开。老师通过讲述这个生活化的故事,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带动,大家在讨论水为什么不开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原理讲述给学生,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大锅里的水不能达到沸点,然后将温度传递到另一个锅里,所以,一个锅的水烧不干,但是另一个锅里的水也不会沸腾,因为锅里的水达不到沸点。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要想使水沸腾,就要达到一定的条件,这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液体沸腾要达到两个条件,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自主的思考,强化对理论的认识。

三、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各类物理现象非常常见,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的方式,讲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班级内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例如,人们在游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压力,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学生例举出这些例子后,老师要及时的对这些例子进行理论分析,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老师和学生在讨论这一现象中,老师要解释原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目标深化。

四、将生活化的实验作为引导

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全班同学伸出双手,然后在空气中来回的摆动,然后让学生伸出双手在桌面上摆动,问学生两次动作的不同。学生普遍会感觉到第一次摆动比较顺利,而第二次摆动则比较吃力。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摩擦力。通过生活化的实验的方式,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道具,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提升教学的质量。

五、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非常重要,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融入到生活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教学的内容,在课后构建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声音这一课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制作发生器,让学生感受发声的条件等。在学习密度这一课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各类材料的质量,然后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密度。在这种物理教学方式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还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中更可以获得满足感,在课堂上会更加的专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可以使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完善自身,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学科,其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的广泛。

六、结语

在初中的各类学科中,物理是一门重点学科,这门学科并不是学生想象中的那么枯燥,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融入生活情境。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各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掌握,使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学习中获得趣味,使学生真正喜欢物理这门学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龙长发 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施秀英.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5,(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