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盆底肌康复锻炼8篇

时间:2023-11-14 10:19:53

盆底肌康复锻炼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1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康复;疗效观察

正常期刊下盆底肌肉富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但是,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胎儿逐步增大,盆底肌肉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盆底肌张力减退,肌纤维变形,另外在生产时,产道扩张、产道损伤及会阴侧切等导致肌张力的损失和减退,影响了正常性生活和排尿,因此,开展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保证妇女的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我们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地肌锻炼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分娩的产后42天复查的妇女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存活婴儿的初产妇。其中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4岁,孕周(39.3±1.4)周,其中自然分娩59例,剖宫产41例,新生儿体重为(3.43±0.26)kg;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6.8岁,孕周(39.2±1.4)周,其中自然分娩58例,剖宫产42例,新生儿体重为(3.51±0.28)kg;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部进行任何治疗。观察组利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通过阴道电极收集生物反馈电流,令患者按照仪器屏幕指令进行阴道交替收缩、放松训练。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有刺激感觉而无疼痛感受为准,20min/次,2次/周,共治疗10次。每次治疗结束后使用不同重量的盆底康复器置入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夹持住进行训练,训练时从轻量开始,通过逐渐增加康复器重量以增加患者阴道的收缩力,20min/次,2-3次/周。电刺激治疗结束后,康复器训练仍持续直至足够3个月。对照组330例不进行任何治疗。

2 结 果

2.1 治疗3个月后两组产妇阴道肌张力比较 观察组阴道肌张力≤1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2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3有14例,占14.0%,对照组阴道肌张力≤1有68例,占68.0%,阴道肌张力≤2有25例,占25.0%,阴道肌张力≤3有7例,占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盆底肌肉锻炼的Kegel法是1940年美国妇产科医生Kegel针对产后妇女尿失禁,子宫、膀胱、直肠脱垂和阴道紧缩度降低等问题所创建的一种方法[1],此法通过指导患者交替收缩)放松及阴道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生物反馈法(BF)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人们意识不到的身体生物信号,如肌电、脑电等转变为可以被人察觉到的信号,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有意识调控内脏器官的活动,纠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活动的治疗和训练方法。电刺激是一种较早且被国内外用于临床的防治盆底肌肉损伤及萎缩的方法。目前研究[2]发现,电刺激的可能机制为:通过诱发肌肉被动性收缩,激活一些活性分子,一定程度上促进肌细胞数量增加,诱发肌肉的被动性收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防止肌肉有害代谢产物堆积;间接影响萎缩肌肉细胞的代谢过程。与其他保守疗法相配合,盆底电刺激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阴道肌张力≤1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2有43例,占43.0%,阴道肌张力≤3有14例,占14.0%,对照组阴道肌张力≤1有68例,占68.0%,阴道肌张力≤2有25例,占25.0%,阴道肌张力≤3有7例,占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尿失禁2例,对照组3个月后尿失禁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2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尿潴留;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88-02

doi:10.14033/ki.cfmr.2016.28.047

通常情况下,产妇生产之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已经成为医学产科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之一,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产后尿潴留容易造成产妇膀胱肿胀难忍,较为严重的疼痛感,影响产妇的产后正常生活[1]。近年来,将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生产中,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2]。本次试验选取90例产妇,对其中45例产妇应用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产妇90例为试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45)和参照组(n=45)。观察组的45例产妇中,年龄最大35岁,最小22岁,平均(28.5±1.3)岁;参照组的45例产妇中,年龄最大37岁,最小22岁,平均(29.5±1.5)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本次试验两组产妇及家属均知晓,并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的45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产妇,安排产妇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将检查数据详细准确记录。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沟通,向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机制、临床症状表现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和临床效果等,使产妇对产后尿潴留相关知识内容更加了解。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予以详细全面的解答,解除产妇的疑虑。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嘱咐产妇保持个人卫生,勤加更换内衣裤,同时嘱咐产妇每天定点清洗会,并且保证水温不要太热或者太凉,这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3]。护理人员还可以辅助产妇排尿,主要是通过播放水流录音或者是播放音乐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辅助排尿方式能够对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作用,促进产妇顺利排尿,缓解膀胱肿胀疼痛的不适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45例产妇的常规护理操作与参照组产妇相同,同时再加行盆底肌锻炼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安抚产妇的情绪,以免产妇出现过度紧张、害怕的心理,影响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帮助产妇处于正确接受护理,嘱咐产妇进行有节奏的吸气、呼气,并且在吸气的过程中进行收缩,保证每次吸气过程中收缩最少不低于3次,最多不能够超过5次,同时产妇无论心理还是心理都需要放轻松,没有压力的接受护理操作。盆底肌训练护理需要产妇掌握训练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具体的练习时间,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和产妇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初期护理人员嘱咐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30 min即可,随着产妇身体恢复逐渐好转,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增加锻炼的时间,以此达到预期的临床护理效果。

1.3 评价标准

(1)90例产妇经临床治疗后,产妇在生产之后最少6 h内或者最多8 h需要进行排尿,患者能够正常自行排尿,并且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尿量处于规定值范围内,即可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有效。(2)产妇接受临床治疗后,在6~8 h内不能够自行排尿,或者是通过医护人员辅助排尿,患者的尿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可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无效[4]。

护理满意度调查方法:采用医院自制的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本次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有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45/45),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904,P

2.2 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95.56%,其中非常满意24例,满意12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2例;参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77.78%,其中非常满意16例,满意11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10例;可见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54,P

3 讨论

根据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对产妇的产后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较大影响。引起尿潴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留置导尿管,一般这类产妇以行剖宫产产妇为主,生产后,产妇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感与不适感,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一般护理人员多会为产妇应用镇痛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妇排尿负担。同时,留置管能够将产妇的尿液予以引流排除,影响产妇膀胱功能。其次,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宫缩乏力的情况,容易引起产妇盆神经麻痹,造成产妇膀胱处充血,最终引起产妇产后尿潴留[5]。第三,产妇在生产之后,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在鼓励产妇排尿过程中,疼痛感会为产妇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担心排尿会损坏自己的会,很多产妇不愿意、害怕排尿,长时间容易引起产妇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6]。最后,通常情况下,初产妇在经历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并且对生产过程相关内容了解的较少,生产前宫缩的疼痛感或者是分娩中产生的疼痛感,都容易造成产妇出现神经紧张、恐惧害怕的情况,严重的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导致产妇不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心理变化,影响产妇的睡眠质量,身体恢复较差最终引起产妇出现尿潴留[7]。

近年来,将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生产中,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讲解和指导,根据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和承受能力等,为产妇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在锻炼过程中增加产妇的子宫收缩频率,能够有效帮助产妇排尿,从根本上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概率[8]。

本次试验选取90例产妇,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84.44%;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应用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能够增加产妇子宫收缩频率,有利于恢复产妇的盆底肌张力,辅助产妇排尿,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预防和改善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的情况,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入款.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探究及康复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115-116.

[2]郭毅.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26,28.

[3]廖文梅.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92-794.

[4]林小美.全子宫切除术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妇性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4498-4500.

[5]邢岩.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职业技术,2012,11(5):140.

[6]吴阿侠.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3,56(30):6335-6336.

[7]黄建桃.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3):513-516.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3

关键词:盆底功能;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

妊娠和分泌过程中,胎儿和手术因素均可导致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降低、盆底肌肉损伤,进而影响盆底功能。有研究[1]指出,孕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极高,极大的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后及时给予康复措施对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实际效果,笔者于2011年4月~2013年12月选取了260例产妇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的260例住院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130例,年龄20~33岁,平均(25.1±3.7)岁,孕周39~41w,平均(39.3±1.3)w,其中顺产97例,剖宫产33例;对照组产妇130例,年龄21~33岁,平均(24.8±3.5)岁,孕周38~41w,平均(39.5±1.2)w,其中顺产94例,剖宫产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不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产妇首先采用phenix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法国)进行治疗,电流强度以产妇无疼痛感为上限,嘱咐产妇按指示进行训练,20min/次,3次/w。电刺激治疗后,将盆底康复器放入阴道,进行夹持训练,逐渐增加重量,同样20min/次,3次/w。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记录产妇盆底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和尿失禁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比较 两组患者42d时盆底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2d时两组患者较42d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阴道肌电压和尿失禁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42d时尿失禁发生率和阴道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2d时实验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和阴道肌电压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盆底肌肉在维持阴道紧缩度、尿液排放等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生产过程中,产道扩张和胎儿压迫等因素往往导致产妇盆地组织遭受不同程度损伤,严重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有研究[2]指出,产后及时的纠正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降低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等严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

生物反馈法通过将人体无法感知的生物信号输出,使患者可以根据信号指示调节自身内脏器官的活动[3]。而电刺激可激活患者盆底组织活性因子,增加肌细胞数量,改善盆底肌力。有研究[4]证实,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增强了电刺激的目的性,针对性的调控肌肉收缩活动,提高了治疗效果。盆底肌锻炼则是指导患者交替收缩阴道和肌肉,以达到增进肌力的目的。

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联合应用,结果发现132d时两组患者较42d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生物电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恢复产妇盆底功能,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兰,郎景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策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793-794.

[2]罗新,李瑞满.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4(6):8-11.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盆底肌肉功能评估 主要包括盆底肌力、阴道收缩压力。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直肠检查用于评价在休息状态及自主收缩状态下的括约肌有无受损。阴道收缩压表示阴道浅深肌层的综合肌力水平。医师对各种检查结果,应进行个体化分析和判断,为个体化治疗做准备。

1.2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法 电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法国PHENIX 电生物反馈仪通过测定盆底肌和腹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肌电图(EMG)的形式通过图像反映出来。EMG是肌肉生物电活动的记录,与运动单位活动相关,将其探头置入阴道或直肠内,以检测盆底肌肉电信号活动,并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使患者根据这些信号训练,学会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而治疗者可通过反馈的信息找到正确的锻炼方法。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可发现和纠正患者不正确的Kegel锻炼方法,并且通过生物反馈的个体化场景方案治疗,更有利与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治疗时间及疗程:20min/次,2~3次/w,10~15次为1个疗程,如做第2个疗程,期间须间隔3个月。

1.2.1 Kegel盆底肌锻炼方法 盆底肌肉自主性收缩锻炼的方法,又称凯格尔锻炼(Kegel锻炼), 有4个阶段的训练:①检查者用指检鉴别患者耻骨、尾骨肌有无收缩,当耻骨、尾骨肌收缩时,检查者放置阴道后壁中段的手指尖能向前向上抬举;②指导患者体会耻骨、尾骨肌收缩的感觉。也可以让患者尝试在排尿过程中,中断排尿,放松后再继续排尿的训练,使患者能体会耻骨、尾骨肌收缩的部位,达到具有主动控制排尿的功能;③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盆底肌收缩,这比收缩强度更为重要。在盆底肌收缩时,应避免腹肌和臂大肌的收缩。另外,训练过程强调个体化及收缩频率的调整,收缩1~2s后放松,逐步增加至5~10s后放松;④当症状改善后仍应坚持训练,直至完全建立场景反射为止。即在腹压增加时能主动地收缩盆底肌,以预防突然的腹压增加引起的尿失禁。另外,在Kegel锻炼过程中联合阴道哑铃康复器的使用,可提高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增加盆底肌收缩强度的训练。

1.3盆底康复治疗有效的标准 ①阴道内压力检查;②盆底肌肉与腹部肌肉协调运动;③电诊断:⑴肌电位图上的最大电压值(自身对比)提高50%;⑵测定深层及浅层的I类和Ⅱ类肌力值(4~5级为正常收缩);⑶疲劳度(-10-0);④必要时结合护垫试验和尿动力学检查等综合评价。

1.4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①适应症: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各种尿失禁;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松弛、下垂;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术后疤痕疼痛;②禁忌症:孕妇的腹部;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恶性肿瘤区;手术疤痕裂开;神经系统疾病。

1.5盆底肌肉康复要点 ①产后超过42d、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及治疗;②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③在医生或治疗师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④做完10~15次盆底肌锻炼后,可进行自我锻炼;⑤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2 小结

运用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康复技术方法,针对个体病情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更有效地达到盆底康复的目的。个体化治疗极为重要,如果医师的指导有误或家属求治心切,没有按照病情的实际需要治疗,而是采用统一的方案进行治疗,就可能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过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临床医生或治疗师根据病情,不要盲目于提高EMG的绝对参数值,治疗师应给予密切的关注,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指导,多鼓励,结合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给予每个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尽可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

3 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电刺激结合Kegel锻炼有效率达56%~91%,并有40%的患者能达正常尿控,对年轻的女性尿失禁患者效果较好;对POP患者中、重度10%症状能得到一定的控制;阴道壁膨出的患者70%~92%效果较好。国外资料提示:Kegel锻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对于盆底康复都是有效的,可以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收缩力量,有助于改善SUI、POP、阴道松弛症状,且有利于获得满意的性生活,为部分患者避免手术。研究资料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Kegel训练是治疗女性PFD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2]。

参考文献: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5

客观评估方法有尿垫试验和排尿日记,同时还可通过标准问卷获得对症状的主观评估。尿垫试验可了解患者漏尿量,主要用于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的评估,常用的有24小时尿垫试验,增重2 g以下为正常。排尿日记可获得排尿频率、尿量、尿失禁发作等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尿失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尿失禁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问卷可反映尿失禁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困扰,不仅可评估症状,也可用于疗效的对比。

宣教

尿失禁对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包括自理能力的减退。尽管如此,这一慢性疾病仍存在“高患病率、低就诊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患者误认为该病不可治疗,或者认为和尿失禁相比“其他疾病更重要”,甚至抱有对尿失禁“认识它、轻视它”的思想。因此,宣教应该从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该病入手。同时,由于康复者的愿望和有效配合对康复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展尿失禁的健康教育,以获得早期诊断治疗。

康复锻炼方法

康复的目的是改善盆底肌肉张力和收缩性,以支持盆腔器官和膀胱颈、增加尿道括约肌力量、抵抗盆腔内压力的增加。康复锻炼方法目前包括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锤及膀胱训练等。

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指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便加强控尿能力。首先明确锻炼的目的肌肉是盆底肌,要避免使邻近的肌肉群出现收缩,方法是将两指伸入阴道内,让患者做缩紧、阻止大便排出的动作,正确的收缩对手指有夹紧感。锻炼时要对患者详细说明锻炼的细节,要求患者每次收缩盆底肌10秒以上,然后进行相等时问的放松,每天锻炼45~50次。体弱患者开始时每天锻炼次数可少一些,接下来的几周可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1周2次的电话随访,督促患者记录锻炼日志,利于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坚持锻炼,达到目标,通常经过2~4周锻炼后可看出进步。

生物反馈生物反馈是利用电子仪器准确评估患者神经、肌肉及自主神经正常或异常的活动,将其放大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并反馈给患者和治疗者,使病人确实感觉到肌肉的运动,并学会如何改变和控制基本的生理过程。生物反馈为枯燥的锻炼过程带来兴趣和挑战,有利于患者正确掌握盆底肌收缩方法,并可自主性地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正常收缩。实际临床中,生物反馈治疗多联合盆底肌锻炼共同进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盆底肌锻炼的效果。

阴道锤 阴道锤是用于盆底肌锻炼的器具,由一系列大小、直径不同,可变换重量的阴道重力锤组成,使用时将不同重量的锤体放置在阴道内,通过自身重力作用促使患者自主收缩盆底肌,每天2次,每次15分钟,适合于压力性、急迫性尿失禁及尿频、尿急患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生物反馈治疗。使用中,操作阴道重力锤和放置时的双手应保持清洁,防止泌尿生殖系感染。

电刺激 电刺激是采用仪器进行生物电兴奋的治疗方法,增强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提高尿道关闭压,同时反射性抑制膀胱兴奋,使尿失禁得到部分或完全控制。电刺激治疗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有限,但对急迫性尿失禁或混合性尿失禁是有效的,但是治疗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证实。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主要用于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是使病人学会通过抑制尿急而延迟排尿,进而延长排尿间隔提高膀胱容量,减少尿失禁的次数,增强患者的控尿自信。即指导患者按照规定时间排尿,开始时可以30~60分钟为间隔,之后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以逐步增加膀胱容量,最终恢复正常的排尿方式,次数为2.5~3小时排尿1次。一般经过2~3周的膀胱训练,患者症状可得到改善。

疗效评价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6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对于产后有盆底功能障碍的63例患者给以盆底康复训练(采用Phenix产后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仪),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产次1.5次,50例为Ⅰ度子宫脱垂,7例压力性尿失禁,1例粪失禁,5例性生活障碍。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估盆腔脱垂情况及手测检查盆底肌力。

1.2评估标准①子宫脱垂分三度。Ⅰ度:子宫颈下移至处女膜阴道口内,但不越出阴道口;Ⅱ度A:子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Ⅱ度B:子宫颈及部分宫体、大部分阴道前壁脱出阴道口外;Ⅲ度:整个宫体脱出阴道口外,全部阴道壁外翻。②盆底肌力测定:分为6级,当肌肉收缩持续0s为0级;持续1s并重复1次为Ⅰ级;持续2s重复2次为Ⅱ级;持续3s重复3次为Ⅲ级;持续4s重复4次为Ⅳ级;持续5s重复5次为Ⅴ级。检查者用食指和中指按压阴道后壁与盆底肌肉接触,评估质量。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宣教指导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培训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孕妇应以休息、减少活动、增加营养为主,如果孕期运动会导致流产、早产的发生,产生不良妊娠结局。国外有研究认为,孕妇可以进行适当运动从而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美国妇产学院(ACOG)委员会认为,在没有禁忌症情况下,应鼓励孕妇参加规律的盆底肌肉锻炼。通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可以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压迫,有利于自然分娩,减少难产发生,有利降低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有利孕妇身心健康,对于保证女性生育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孕妇建册产检、参加孕妇学校开始,宣教盆底肌肉锻炼知识教育,指导孕妇做产前体操,进行不断收缩和放松阴道加强生殖器官肌肉收缩力的培训。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制定妊娠期个体化锻炼计划,适合做多长时间,运动量的大小。孕期训练不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对于有早产及习惯性流产史者、羊水异常者、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前置胎盘者不适宜行盆底训练。如果在训练中出现有出血、液体流出,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诊。

1.3.2盆底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盆底损伤、盆底康复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产妇产后康复体操,自然分娩后24h开始训练,以晨起前和晚上临睡前为好,运动前排空膀胱,禁止饭后运动,注意室内温度,保持空气新鲜,每次持续约20min,运动强度根据各自身体情况进行调整,循序渐进。剖腹产患者以腹部切口愈合后开始训练。宣教产褥期避免感染,1个月内不参加体力劳动,2个月内不宜性生活,避免产后负重,让产妇了解盆底康复的意义,不要因为注意力在宝宝而忽略了自身的休养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1.3.3产后进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

产后42d回访时进行常规盆底功能检查,对于有盆底功能障碍者,给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具体方法为:患者排空膀胱后,将盆底训练治疗头缓慢置入阴道内,以产妇自觉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最大限度的收缩及最大限度的放松为准置为零标准,给以产妇生物电刺激,再根据生物反馈训练模块,给以生物反馈训练2次/周,10~15次为1个疗程。在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力训练的同时让患者回家自行盆底肌肉锻炼,3次/d,20min/次,同时可以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训练间断排尿以达到膀胱收缩训练,改善尿失禁症状。期间宣教盆底肌肉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正确掌握配合治疗及训练方法,给以技术指导,定时电话随访产妇康复锻炼情况,以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2结果

2.12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改善总有效55例,有效率87.3%;对照组总有效26例,有效率41.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9.07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54例,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42例,有效率6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3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国内大量研究调查资料显示,我国45%已育的女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表现,故对于女性盆底疾病的防治,我们应该给以高度重视和关爱。应该向广大妇女宣教健康保健知识,加强广大妇女自身重视更为重要,才能有效积极防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盆底肌肉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和治疗疗效早已获得肯定。通过对产妇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个性化康复宣教指导,让产妇了解盆底康复的意义,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有效增加其锻炼依从性,孕期就可以开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产后42d正确盆底肌肉锻炼疗效更好,能有效降低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利孕妇身心健康,对于保证女性生育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生物反馈设备的帮助下利用生物信息原理,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不同频率的电刺激,盆底肌肉产生被动地收缩,指导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有效改善盆底组织肌力,取得效果后,可转为个体自身行为治疗。故在康复治疗前,对患者要进行专业性指导和教育,有助于患者准确的定位和有效的盆底肌肉收缩,对于提高疗效有重大的意义。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行剖宫产术的患者200例,年龄平均为30岁,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两组在文化背景、信仰、年龄、孕产次、病情及手术方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后患者200例,设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康复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剖宫产前后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的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keg尔运动:即患者可取站位、仰卧及坐位;呼吸保持深而缓,吸气时收缩,再收缩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盆底肌收缩时意念要集中,应持续3至5秒,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15至20分钟,每天2到3次。出院前一天由护理组长再次评估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嘱咐产后42天回院由专科医生采用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由专科医生采用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的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采用不同的程序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A3反射、场景反射、松弛反射等。循环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即每周2次每次之间至少间隔一天,每个疗程10到15次。科室咨询热线电话24小时保持通畅,护理组长有计划地进行电话跟踪,使患者在家能正确有效落实kegel盆底肌肉训练。3个月后由专科医生对两组患者应用阴道指检法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检查。

1.2.2 评价标准:剖宫产术后8小时恢复排气情况,3个月后两组由同一专科医生专人应用阴道指诊进行盆底功能肌张力检查,将趾骨、尾骨肌(pc)肌收缩力分为3度。1度即检查时手指在挤压阴道时感到肌肉松软如海绵,且在肌肉松弛和收缩时,施压的手指未感到阻力;2度在肌肉收缩时施压手指可感到一定的阻力,但在肌肉松弛时无阻力;3度在收缩或松弛时均能对施压手指产生相当的阻力,犹如手指触及一坚韧的组织块[2]。压力性尿失禁评价是应用指压试验,指压试验是指检查者把中食指放入阴道前壁的尿道两侧,指尖位于膀胱与尿道交接处,向前上抬高膀胱颈,再行诱发压力试验,如压力性尿失禁现象消失,则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用Eoxplus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χ2

检验。。

2 结果

表1 剖宫产术后8小时恢复排气情况比较

表2 3个月后患者盆底PC肌力检测

表3 3个月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盆底功能可以通过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进行诊断是否正常。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的改变要较症状出现早,而且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指标改变与症状出现严重程度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的检查指标可用于对盆底功能诊断、程度评价、预后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还可以用于早诊断和早预防。从表1可知,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keg尔运动,剖宫产术后8小时恢复排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

参考文献

[1]郎景和,马乐等,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培训教材,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组,2009年12月

盆底肌康复锻炼篇8

[关键词] 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317-1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临床上对于女性生活质量、社交活动、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常见疾病,也被称为张力性尿失禁,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尿道由于骨盆肌肉变弱而被迫脱离正常的位置,其主动关闭膀胱流出口的技能变弱,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压力性尿失禁。据调查,中老年妇女发病率为30%-40%,而年轻女性发病率为10%-2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通常采用外科手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外科手术会损伤到患者的机体,进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一些临床实践证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40例门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年龄21-40岁,均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产后阵咳打喷嚏漏尿伴阴道松弛,产后6周来我院进行产后复查的患者,进行基本问卷调查,并结合医生阴道触诊情况和盆底肌功能检测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本组患者均自愿接受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设为观察组,肌电检测一类,二类肌纤维,肌力差,肌肉疲劳度均为负数。另外选取同期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但不愿意接受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1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病情程度、年龄、生育次数、肌电检测结果都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定时排尿、室外锻炼、心理疏导,并嘱咐她们要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治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USB4肌电探头,初始刺激电流强度为0mA,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逐渐增加电流强度,可以达到60~100mA,切记:增加标准为无疼痛感、但有刺激感。基于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的操作屏幕所反馈出来的信息给予相应适当的指导,以便能够让患者采取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方式,治疗时间每次30-40min,10-15次为一疗程,每周2次。治疗间隔时间嘱咐患者在家配合治疗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每日都应该至少训练2次,做收缩会阴、、尿道的动作不少于3s后放松,在放松4s后又对上述动作进行重复循环,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min,可在1d当中的任何时间取坐位、仰卧位、站立位等多种训练,训练时要先排空膀胱。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1)无效:尿失禁程度有所加重,或者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2)有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尿失禁程度,在突然增加腹压时,漏尿次数降低了50%以上。(3)治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尿垫试验呈阴性,无论是否增加腹压,都不会出现尿液漏出的现象。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表1 临床疗效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治愈80例(57.14%),有效56例(40%),无效4例(2.86%),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愈40例(28.57%),有效50例(35.72%),无效50例(35.71%),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盆底康复治疗只要是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是生物电刺激的主要设备,就是让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通过电刺激来进行提高,强制唤醒人体内部分因受压后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进行肌力锻炼,既加快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又能够较好地避免出现肌肉萎缩。榆次同时,由于肌肉和神经能够被生物电刺激刺激,那么就会抑制副交感通路及膀胱收缩功能,产生冲动、兴奋的交感通路,进而增强储尿能力及膀胱容量,提高患者的控尿能力。

总之,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而言,采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具有无损伤、简便、安全等一系列的优点,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醒华,石少权,王建英.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37(15):102-104.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