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本综合素质8篇

时间:2023-11-15 10:09:01

基本综合素质

基本综合素质篇1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 质量管理 基本原则

ISO9000标准是国际化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诞生于工业行业,在吸收各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做了多番修改,形成最新的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1.2指明了其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①然而综合档案馆的质量问题一直被忽视,档案工作者更多的是关注档案这一客体的质量,对于其他各方面,如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还未关心。作为党和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储备力量,综合档案馆更应该适时地引进先进理念完善自身发展,但是在引进先进理念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标准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及基本原则,秉承“吸收、引进、借鉴、发展”的原则,制定适合综合档案馆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确定

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要素,即组织、产品、顾客。这三大基本要素是任何一个组织所具备的,但是综合档案馆是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其在组织管理、输出产品及服务用户上与企业略有不同。

(一)关于组织的分析

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同一目标、按照一定的形式、分工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档案法》第八条已明确指出了档案馆的性质、目的、组织形式、职责。“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②可见,综合档案馆是具有自身服务职能及管理权限的组织,同样存在着“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接收、收集各归档单位形成的文件,经过一系列的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宣传等工作,最终形成有序的、方便利用的案卷,以达到最终为其他组织和个人利用的目的,是完全符合ISO9000标准所明示的组织体系。

(二)关于产品的分析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并非有形的实物产品,而是为用户提供具有凭证及参考价值的信息及服务,二者都是无形的。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③从文件到档案本身就是一组输出的过程,档案信息也就是这个过程的产品,档案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存在形式,档案信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取决于不同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服务是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另一产品。档案馆所提供的服务由三个要素组成:档案馆、用户及档案馆与用户之间完成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与服务过程都是在与用户的接触中发生的,不同的档案用户对档案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价值形态及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档案馆也要及时更新服务观念、服务方式,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关于顾客的分析

顾客是指享受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档案馆的顾客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档案信息服务的各层次、各类型的利用者。综合档案馆的顾客主要有以下四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查找先前的记录,从中得到依据及参考信息,以保证各项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术研究者,寻找古今中外可借鉴的信息以填充学术材料,以传承历史文化;影视、新闻工作者,借助档案馆丰富的资源制作回首往事、展现地方特色的剧作、记录片、报道材料等;其他个体,个人利用档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借助原始档案以提供凭证,解决争端及棘手事件。

二、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0 标准的精华思想,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的理念与经验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精炼准确的语言所表述的、具有一般通用性质管理准则,是建立与实施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结合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把握八项基本原则,是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严格遵循的准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点

以顾客为关注点是ISO9000标准成功运行的指导思想,也是综合档案馆存在的动力,只 有用户有效利用档案,才能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档案馆的发展依赖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一切工作围绕用户的需求展开,了解用户眼前的及长远的需求,明确用户潜在的、隐含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综合档案馆保存的大多是党政机关形成的档案,相对于企业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来说,综合档案馆的用户相对分散,且具有不确定性,有组织,也有个人,对档案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综合档案馆在实施本原则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不同方法调查、识别不同类型档案用户现行的及潜在的需求与期望

档案利用群体不同,档案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而言,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治作用;对于专家学者而言,档案具有文化、教育作用;对于个人而言,档案具有凭证、参考作用等等”,档案用户的期望主要体现为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实用性。分析档案用户各群体的比例、查档方式,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2.确保档案馆的质量目标与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相一致

最高管理者在制定质量目标时要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宗旨,以实现用户满意为最高目标,并在全馆范围内建立沟通与理解的平台,确保用户的利益为档案馆工作的方向。档案用户的需求是具有时效性的、是不断变化的,综合档案馆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要时刻与用户保持联系,了解用户需求动态,及时更新服务方式方法,始终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最高管理者及各层管理者的重视度,领导者应求真务实、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确定综合档案馆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为确保组织的宗旨与运作方向相统一,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具有创新、发展、挑战性的战略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在全面考虑各方(包括供方、员工、利用者、社会等)的因素,为综合档案馆制定具有本馆特色、创新发展、富于挑战性的战略目标,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策划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2.创造适合员工发展的内部环境

为员工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空间,对员工在本岗位所作出的特殊贡献给予肯定并加以褒奖,营造竞争的氛围,鼓励创新,激发员工潜能的发挥,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员工在融洽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各部门之间权责分化、互相推诿,各岗位员工擅离职守、工作怠慢的现象发生。

3.建立具有良好道德伦理、价值共享的管理文化

尊重人才、吸引人才是综合档案馆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将综合档案馆的管理升级为馆内文化,使得员工在软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办公。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可利用的相关软硬件资源,让员工在自范围内发挥其创造性。

(三)全员参与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馆创新发展的源泉,是档案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从人力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本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人本管理是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通管理模式。综合档案馆在进行人本管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让档案工作者明确自身在馆中的价值

树立档案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明确其所处岗位的重要性,对本职工作的职责、权利有所了解,勇于承担责任,面对挑战,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本岗位的工作目标,并配合好下一步的工作,正确处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让档案工作者主动进行自我鉴定

档案工作者的自我鉴定主要是指档案工作者根据各岗位的目标对其所完成工作进行鉴定,肯定其对档案工作做出的贡献,让档案工作者在完成任务与目标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继续工作的热情与斗志,同时也是档案工作者发现不足并予以改进的有效措施。

3.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自我修养

自我工作意识、服务意识的提高,要比强加的责任更有成效,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单凭某一领导或组织去发现新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档案工作者自主思考、领悟的能力,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四)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是将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档案工作从接收直至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采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可以确保每个过程都按照最终目标组织运作,达到预期的结果。

1.必须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方法

增值的活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实现档案工作质量管理的增值活动,是基于对每项工作环节遵循相应的准则与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用户提供超过其期望的服务。采用过程的方法,降低工作中的成本、减少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工作时间、优化工作流程,确保过程间的协调运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持续改进提供动态的循环过程,进而使档案馆的整体工作处于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每一次的循环都是一次增值活动,为档案用户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务。

2.将档案管理的所有活动及相关资源视为过程进行管理

档案质量管理工作由用户需求分析、立卷归档、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过程监控、反馈、持续改进十二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视为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的输出都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也可以是多个过程的输入,将这十二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的环节,不断循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档案工作的十二个过程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四大基本要素,以顾客的要求为输入,顾客满意度为输出,同时也要将各种资源纳入到过程控制中,包括人员、方法、设施、环境等。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链形成的过程网体系,综合档案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个部门都是它的子系统,各个科室又是下一层次的子系统,直至每一位馆员也是系统构成的一个部分,各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利用系统的方法实施管理,以提高档案馆工作的整体效率。

1.确定分析系统内各个过程的运行状态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过程可以说是系统的基础,每一个过程的运行状态都对整体的系统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确保每个过程都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为综合档案馆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综合档案馆系统功能发挥的前提和保证。

2.识别与控制各过程之间的“接口”

档案工作的每一个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档案工作质量的形成依靠每个过程的有效实施,每一个过程都有各自要实现的目标,且这些目标都是以满足用户为宗旨的。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对接是保证系统运行的重要节点,控制、协调档案质量管理各过程的运行,使之有效的运行,减少制约,加强合作,实现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

(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综合档案馆发展的永恒不变的目标。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用户需求的更新与提高是持续改进的内在动力,持续改进的核心是提高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提升综合档案馆的竞争力、迎接外界挑战。

1.将持续改进作为一种制度加以强化

持续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测量、分析、改进不断循环的过程。培养档案工作者持续改进意识,对档案工作者进行持续改进方法的培训,将持续改进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深化理解,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每一次循环改进都有一个设定的目标,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每一次改进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不懈地贯彻持续改进,使综合档案馆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提高档案馆的应变能力,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整体意识。

2.将各类评价结果纳入到持续改进的范围

持续改进是每个过程、每个系统都需不断坚持的,因此,每一个过程的测评、每一个阶段性的测评都是持续改进的动力。基于档案馆总体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通过对内部审核、用户满意度测量、第三方审核结论等相关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定,并将测评的结果纳入到持续改进的范围内,这些结论是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直观结论,是持续改进工作最准确的数据支撑。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决策贯穿于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始终,依靠决策才能持续改进每个过程的业绩。可以说,没有客观的、基于事实的决策,质量管理体系很难取得有效的管理,最终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1.确保信息、数据来源可靠

在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保证相关信息、数据来源、获悉渠道、接收方式准确无误。决策是以所采集的信息、数据为依据的,弄虚作假的信息、数据将会阻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务必要保证所采集的信息、数据源于基层工作及真实的工作记录。

2.确保分析方法正确

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技术分析,确保其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改进提供凭证。科学的统计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分析、调查、取证等方法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寻找需改进的方面,防止决策失误。

3.基于事实的分析

基于事实的分析,要求避免主观的直觉判断与经验判读。客观的证据是支持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真实性数据,完全依靠经验或直觉得来的数据往往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比较片面,难以准确地说明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利因素,不利于体系的检验与改进。

(八)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综合档案馆最关键的供方是同级党政机关,是案卷的来源,也是资金的来源,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综合档案馆与其供方是隶属关系,二者虽然有互利的关系,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次是相关设备的投入方。在综合档案馆在与关键供方建立互利关系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权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立档单位形成的案卷是档案质量的关键,综合档案馆不能脱离各级政府而存在,同时,党政机关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其服务理念同样是满足用户需求,这与综合档案馆的质量管理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文书部门与档案部门相互扶持,案卷质量的不高将严重阻碍综合档案馆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收集案卷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深入指导立档单位进行规范化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长期的互利共赢的工作机制。

2.与供方建立合作基础上的互利

与供方部门所要建立的互利关系,首先是合作,只要有效的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互利。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行透明地、开放式地交流,与同级党政机关共同理解用户的需求与期望,肯定党政机关在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共享成果,增强双方共同创造价值的能力,密切合作,实现成本最优化,共同取得档案用户的满意。同时关注同级党政机关的状况,为其便民服务提供帮助,增强党政机关提供高质量案卷的积极性,以达到互利的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档案馆具备建立与实施ISO9000标准所描述的三大基本要素,ISO9000标准适用于综合档案馆。同时有效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用户为关注点、加强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倡导全员参与、采用过程方法与系统方法、以事实为决策方法,坚持持续改进,是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档案馆服务模式的最佳途径。

注释:

*本文为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1028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①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1.2条款.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1996:第八条.

基本综合素质篇2

关键词:民办本科;成长规律;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作者简介:巩丽荣(1975-),女,黑龙江大庆人,三亚学院大学生学业信息咨询中心、大学生学务协调中心,工程师。(海南?三亚?57202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131-02

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在同所有高校学生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践行者。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影响着中国未来的面貌。为此,要把数以万计的这部分大学生培养成为信念坚定、品质优秀、能力卓越的人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掌握其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其成长和发展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他们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依据未来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要求提出综合测评指标框架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对未来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上述要求,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办学理念(如三亚学院办学理念为“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我们考虑将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发展素养作为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点(三个一级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测评办法,对学生的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评和成长引导(见图1)。

二、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建立综合测评指标体系

1.基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人格发展规律建立思想品德修养测评指标

人格是自我多方位折射。大学阶段是在校学生人格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但这恰是他们人格发展的良好契机。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显现出一些行为特征:

一是心理发展呈现过渡与可塑性,心理趋于成熟。一方面,他们渐于成熟的生理基础为其智育的成熟提供了先决的物质条件,同时,日益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也使其思考能力发展突飞猛进。另一方面,他们实践与经验的匮乏导致其举止行为还带有幼稚和盲从的一面,但正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状态还未完全成熟,随着学习、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和视野的不断拓展,他们独立、自主要成为成人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这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可塑性。笔者对三亚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成熟稳重”的评价因子呈一种上升状态(大一至大四分别为34.2%、38.5%、39%、39.8%);而相对的“热情活泼”呈急速下降的状态(大一至大四分别为55.9%、45.2%、48.6%、39.8%)。大学四年中,学生的心理呈现可塑性的波动性变化,但是整体上在走向成熟和稳定。

二是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成功欲望强烈。我国在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转型,传统的社会制度与价值体系也随之在解体和消融,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建立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新鲜的思想养分,这对于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有很强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富于想象力的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无疑是注入了强化其特点的催化剂。在众多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念有了新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是他们较为突出的价值取向,他们热衷于自我设计,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实现;价值取向中功力与超越并存,这部分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和对远大理想目标的追求。但同时,在如汶川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国家重大事件面前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同许许多多的当代大学生一样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勇敢、忘我精神,让社会震撼和感动,这说明他们并没有被功利主义吞噬,超越功利、追求崇高的精神,依然是他们高尚心灵的体现。

三是生活中体现出享乐主义。“时尚和新潮”成为他们常态的心理需求,消费时存在攀比和盲目性。

基本综合素质篇3

摘 要 伴随着人们对体育事业的不断关注,中国对体育事业也更加重视,这就意味着中国体育事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举重作为体育赛事中一个重要的项目,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更高,所以举重运动员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技术就变成他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本文中,就是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以及综合素质,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素质水平。

关键词 青少年举重 技术 综合素质 训练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国家未来举重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训练好青少年运动员的举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1]。

一、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应当要注重基础训练,主要就是让他们训练自身的力量,目的在于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注重专项训练,两者相结合之后,就会将获得的力量与技术,从而很快取得良好的成绩。

青少年在13岁之前,在训练方式上主要是以技术训练为主,因为在这个年龄上的青少年正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通过训练能够增加技巧的熟练度的,所以只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时机。而在13到16岁之间,则需要以训练力气与专项相结合的办法,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基础,并且不断地增加其力量,才能为将来的举重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和综合素质训练方法

(一)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训练方法

1.培养正确的静力姿势

在举重的过程中,全身的姿势都需要进行收缩运动,它可以分为两种动作,一种是静力动作,另外一种是动力动作,不管是在抓举的过程中,还是在挺举的过程中,两者都是肌肉收缩,可以说,运动员在完成这一整套的动作时,都需要进行收缩肌肉的动作。运动员需要不断学习、总结如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持动力动作以及静力姿势的平衡性[3]。经过实践检验,培养一个运动员的动力动作要比培养静力姿势要容易得多。在正常的训练中,主要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也是在比赛过程中的得分点,主要包括:

(1)提杠铃预备姿势;(2)动作开始一刹那的起举姿势;(3)支撑;(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5)上挺预备姿势;(6)屈膝预蹲动作中突然停顿一刹姿势;(7)箭步分腿接铃姿势。

2.建立正确静力姿势的要求和手段

(1)提铃预备姿势:由于人类生理的自然条件的局限,在完成举重动作时,不可能在站立的条件下完成,所以在举重时,应当要将臀部放低,聚集身体上所有的力量,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以为承担重量做好准备,两腿弯曲,为自身留下一定的弹力空间。

(2)起举动作开始一刹那的起举姿势:起举动作与提铃姿势是有一定差距的,首先在时间上,起举动作发生在提铃姿势之前,其次是位置的不同,提举动作是在身体的前部完成,而提铃动作是在身体的上部进行的。

(3)支撑:支撑这个动作在整个动作中是最关键的,因为我们知道,支撑这个动作是考验力量的时候,如果力量过小,支撑的动作就难以完成,也就表示比赛失败,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力量的培养。

(4)下蹲翻接铃的姿势:在这个动作中,翻接铃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它不仅考验的是运动员的力量,同时也考验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运动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一鼓作气,集中精力。

(5)上挺预备姿势:这个动作可以称为是全过程中的预备姿势,它也属于考验运动员的身体的协调性的姿势,在这个姿势中,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信,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动作。

(6)箭步分腿接铃姿势:这个动作中主要要注意的是速度,可以说,速度越快,对比赛的成绩就越有利[4]。

(二)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训练方法

关于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青少年从整体的方面来分析自身的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关的培训项目,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一个完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案应该包括饮食以及锻炼两方面,在饮食的方面需要摄取合适的蛋、奶、肉等营养物质,每天摄取的比例应该为25:20:55,这样才有助于身体健康地成长,也有利于肌肉的发展,其次就是每天需要定时定量地完成大量的培训动作,比如大重量、地次数的举重,这样能够提升青少年力量、速度以及耐力,因此当次数在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手臂的力量提升地更快。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给青少年训练时,需要根据他们的年龄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训练要有计划、有要求、有规律地进行,力量训练就会不断增长。任何一件事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则不利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发展,寻找一些更有效的方法,帮助青少年是教练的职责所在。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举重比赛获取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2-30.

[2]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8-310.

基本综合素质篇4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财经类院校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通过考核应聘大学生档案中的“综合素质测评表”可更全面的了解应聘者。在西方国家,用人单位常使用“人才测评技术”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能胜任某种职位。这与我国的“综合素质测评”是如出一辙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评估人才,以便于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同时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岗位。其次,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综合素质测评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起到“指挥棒”的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改变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弊端,更为客观、全面且准确的评价学生。同时,通过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的素质教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让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主动性与时效性。再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来的情况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从而增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时效性。最后,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起到了自我衡量与鉴定的作用。实际上,测评的目的并非局限在打分和等级划分之上,而是通过测评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及有待提高的地方。

二、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分析

1.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行办法。安徽财经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中一级指标由德育、智育与体育三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德育测评成绩×40%+智育测评成绩×50%+体育测评成绩×10%。其中,“德育测评成绩=德育测评基本分(80分)+德育测评奖、扣分”,“智育测评成绩=智育测评基本分(各门考试课成绩平均分)+智育测评奖、扣分”,“体育测评成绩=体育测评基本分(80分)+体育测评奖、扣分”。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上,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由各学院具体组织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测评一次。首先,由各班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担任组长,班干代表和三名以上普通同学代表组成),组织学生对德、智、体三方面进行自评;随后,由有关职能部门为学生提供考核等级后的加、减分依据,由学生个人提供相关的加分材料;而后,各班在此基础上根据平时记录考核资料对全班学生学年内的德、智、体等方面逐一进行测评,并填写综合素质测评表;接下来,各学院在班级综合素质测评组测评意见的基础上,对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审核评议并予以公示;最后,将综合素质测评的最终结果向学生公布,并报学生处,存入学生个人档案。

2.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本调查在研究了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安徽财经大学本科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4份,其中有效问卷356份。与此同时,本研究对安徽财经大学的专职辅导员进行随机访谈,从综合素质测评的执行一线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在了解本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同学中,对德、智、体三者间指标比例的构成和整个综合素质测评的评比过程的肯定度较高,认可率分别达到了78.8%和89.9%。但仍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改善:其一,加分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中发现,当问到同学们对德育/智育/体育的加分细则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时,仅有10.7%的同学认为德育加分细则“很合理”,15.2%的同学认为智育加分细则“很合理”,13.4%的同学认为体育加分细则很合理。且通过总结归纳访谈中辅导员的意见及建议,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加分细则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德育部分不同活动加分准则难界定,各项活动加分方式欠合理。该现象的存在一来导致同学们对学生会成员的超高德育分数感到不服,二来形成误导认为做班委和参加班级活动不如做学生会干部和参加学生会活动划算。二是智育部分基本分的算法存在疑问。如英语作为考试课,由“大学英语精读”和“大学英语听力”两门课程组成,但一门英语考试的成绩在成绩单上却同时体现了这两门课程。那么在算基本分的时候,英语到底算一门还是两门?手册上没有做相关解释或者说明。三是体育部分的分数测评意义有限。每人80分的体育基本分+体育测评奖、扣分(奖励分由参加校体委组织的各类体育竞赛加分和参加校、院组织的体育比赛积分构成;扣分由体育课不及格者减3分构成)。此项既无法体现学生体育课上体育能力的差别,又无法区别二、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与一年级有体育课的区别。此外,仅以参加竞赛作为加分标准,很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毕竟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多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其二,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调查中发现因为对测评标准的不同理解,辅导员具体实施起来有难度,于是每个班级都分别制定了不同标准的加分细则。不同学院、不同班级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导致在同在一个学校的班级很难横向客观的比较测评结果。如不同班级在德育加分部分的具体操作就大相近庭,不同活动的加分、学生干部不同职位的加分等,很多班级都有超越或者偏离学生手册的自我定义;如各班级在智育基本分处以“考试”课平均成绩为标准,但有的班级“考查”课不及格在智育扣分栏中体现,有的则忽略;如有的班级英语算一门课程,而有的班级则算两门课程等等。其三,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落实。调查中发现对于学生手册上要求的一些评价标准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繁琐,很多班级便将其变成形式化打分。如:手册要求“德育基本分为80分,其中自评分占30%、辅导员评分占30%、班级综合测评评议小组评分占40%。”但调查中发现,真正按此要求执行的班级不到5%,绝大多数班级此处的算分方式是将80分标准分固定分配给了每一位同学,从而省略了自评、师评和小组评议的过程;手册要求“校、院、班级学生干部以及广播台和学生团体主要负责人,经有关部门考核后,分三档加分,兼职职务不重复记分。”其中,每项职务的加分分为“A、B、C”三个档次,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班级都忽略了定级的步骤,直接给予A档次。如此无差异打分,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公平性;手册要求智育部分“每旷课1学时减1分,迟到、早退3次算一次旷课。”但到实际操作中,有的班级因为考勤不严格而将此处忽略,有的班级因为担心扣分太多会给学生综测成绩带来不良影响而自行设置了考勤扣分上限。

三、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1.关于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问题的几点

思考。一是活动参与的多能否代表德育水平高?在现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德育加分部分有7条,分别由参加“参加校内活动”、“学生干部”、“卫生检查”、“检举、劝阻、制止各种严重违法违纪者”、“参加社会活动获表彰”构成,其中“学生干部”、“卫生检查”、“检举、劝阻、制止各种严重违法违纪者”各占1条,参加活动加分共占4条。其比例之重不禁引发笔者思考,活动参与的多能否代表德育水平高?如果不能,那么如此评价方法是否会给予不恰当的引导,让部分同学带着功利心去参与活动。调查中就发现,当问到“你会为了综合素质测评去参加你不感兴趣的活动吗?”就有60.1%的同学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去。二是“考试”课成绩能否体现学生的智育基本分?现行智育部分基本分由学生本学年各门考试课成绩平均分构成,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疑问。考试成绩是以“考试”课为准,那么“考查”课如何体现?完全以“考试”课成绩代表智育基本分,导致的不良影响是一部分学生为了追求综合素质测评的高分而忽略了“考查”课。调查中我们就发现,辅导员和学生普遍反应“考查”课的到课率明显低于“考试”课。一位辅导员说:“因为大家不重视,'考查'课的考试学生们也仅仅是应付了事,认为及格便可。”“考查”课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还有助于发展知识的延伸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存在的“考查”课,其成绩没有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得到体现,是不合理的。三是各班级的测评加分细则是有自己班级规定好?还是统一好?是否需要监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班级在德育和智育部分的分值算法存在不同,很多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套超越学生手册的加分方法。一方面,各班级作为学校这个大的集体中的小集体,如果不统一评价的“单位”,则没有办法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各班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统一测评细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违背大方向的有特色的创新与构建,是有利于班级建设的。但是,这种特色创新的度如何把握呢?显然,需要有关部门分层级的有效监督。

2.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方向。一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中央的精神,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培养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综合体。以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为导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二是以财经类为特色,培养财经类高级专门人才。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科学、管理科学、法学等为主体的多科性院校,担负着培养和输送满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对财经类院校学生进行考评时,一方面,从财经类学科角度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专业测评与考核,这是财经类院校学生区别于其他类别学生的特色考核。然而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人文素质,将造成学生素质上的缺陷、精神的空虚与发展上的畸形,从而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另一方面,还要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角度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文化底蕴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考核面。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依托,确保测评工作的贯彻落实。通过完善统一的运行模式,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测评的规程,统一行动准则,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公正性。首先,明确并细化考评细则的加减分项目,让各班级在评判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其次,明确各层面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学生个人、班委评议组、辅导员、学院负责人、校学生工作部各层面在测评的阶段做好本职测评工作;最后,以各班级的文件备档方式确定每一位同学的加、减分项目,一人一表,随时接受班级公开或上级部门的抽查,杜绝形式化打分、杜绝不合理打分,确保测评过程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参 考 文 献

基本综合素质篇5

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因为:第一,个人美好生存的首要条件是自身的素质;第二,社会发展、繁荣、和谐的首要条件是社会成员的素质;第三,素质发展本身也是重要的内在目的,因为人都希望自己素质高;第四,我们现在较普遍地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人并不是空洞的躯壳,人的基本内涵是人的素质;第五,基于上述四点和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素质。这里的“素质”取广义,指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征,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主要包括性格、价值观、知识、技能、智力、学习力、创造力、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

人的素质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本素质,这些既是其他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终身直接起根本性作用的素质,主要包括性格、价值观、智力、身体素质等;二是学科素质,主要包括内化在个人身上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等,如数学学科中的知识、技能与研究方法;三是综合素质,这是基于各种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等的综合,主要包括学习力、创造力、实践能力、职业关键素质、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等;四是特殊素质,这是适应特殊情境之需要的素质,如野外逃生能力、书法特长等。

中小学课程整体结构,应该兼顾这四个层次的素质发展。在此前提之下以促进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为重心,主要理由是:第一,就总体情况而言,人成功与幸福、人对社会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其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第二,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可以训练的,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第三,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都需要及早的训练;第四,至于学科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在中小学阶段,一般只要学习最基本的部分即可,比较高深的学科知识、技能和研究方法,放在大学和大学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结构,需要整体转变。

这种转变的基本目标是,逐渐构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基本导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其中重点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完整发展。因此,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完整地包含基本素质课程、学科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特殊素质课程这四个层级,其重心应该是基本素质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份量居第二的是学科课程,份量居第三的是特殊素质课程。当然,这个体系应该是多元化和弹性化的。

无疑,这一转变的实现需要较长期的努力。目前,校本课程是实现课程整体结构转变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因此学生除了学好国家课程之外,还可以学习较多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就可以以基本素质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为主了。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有集中的一面,即在专门的课程中实行专门训练;同时,可以适当地渗透于学科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可包含性格发展指导课程、智力训练课程、价值观课程、身体素质课程等领域,每个领域下面可以设若干个课程门。例如,笔者领导的团队为河南一所小学开发了多元智力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可以包含学习力课程、创造力课程、实践能力课程、职业关键素质课程等领域,每个领域也可设置若干个课程门。例如,笔者指导和主持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发了创造力训练课程。

基本综合素质篇6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能否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可以担任企业的某些专业岗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不仅仅要包含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更要体现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要求,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目前还是仅仅以教师评价为主,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为企业服务的,如果忽略了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具有企业要求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是单一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而言,评价的主体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登记判断,学生的各种专业特长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很难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另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缺乏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理论基础,许多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是不是科学合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多个方面,但是对于高职类大学生来说,制定的评价指标应该反映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本人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制定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4个考核指标,即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具体如图1所示。道德品质素质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综合的表现。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职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主人翁意识。能力素质是指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于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快速的解决,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本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身体心理素质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素养的评价。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基本的体育和心理学常识,具有强健的体魄,达到企业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个性创新素质是指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创新的社会,因此应该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的知识的发现,积极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图1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析图

区间直觉模糊集分析步骤及实例分析

采用区间直觉模糊集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般包含三个步骤:

(1) 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或者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中第i行的所有元素,得到相应于该方案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2) 采用定义的得到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值;

(3) 根据排序准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佳方案。

实例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选择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四个考核指标。根据经验,假定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用人单位以及社会人士进行打分,确定了8所高职院校。针对每所高职院校在各个指标下的评估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后,可以表示为区间直觉模糊数,如表1所示。

表1 决策矩阵表

对这8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为了更好的强调打分者的群体作用,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

第一步:利用加权算术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 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为了进行比较,体现某些专家的作用,采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利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二、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服务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如何有效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重点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应该将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通过横向的比较为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意外的大范围和大群众中追寻自己的目标,克服由于纵向比较带来的优越感,进行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和个性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发展,适应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华文, 直觉模糊与区间值模糊环境下的多准则决策与推理算法, 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05.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中的线性规划方法[J] .中国高等教青评估,2002,(2):9-12.

[3]徐泽水, 区间直觉模糊信息的集成方法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7, 22(2): 215-219.

基本综合素质篇7

关键词:灭火救援,指挥员素质,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判

1 引言

在消防部队遂行灭火救援的各项任务中,基层指挥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指挥员,即消防大队大队长、教导员,基层中队中队长、指导员,在灭火救援的现场是最末一级指挥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对于灭火指挥活动以及灭火作战行动是否发挥出最佳的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见于各兵种部队中,如苏飞[1]对于炮兵旅作战能力进行了评估,确定了部队作战指挥能力评估标准;熊刚等[2]对防空兵作战指挥中指挥员的可靠性的评估指出,指挥员的持续作战能力和人体极限强度的作业能力对于指挥决策中差错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对现役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能力素质评估,目前研究还较为缺乏,文献较少。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评估,是促进消防部队基层管理和灭火救援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最佳效能的发挥提供前提条件。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对基层消防指挥员素质进行了合理评估。

2 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素质评估方法

指挥员综合素质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对于这类主客观评估分析都存在的问题,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等。

AHP,即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系统、灵活、简约的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将要求达到的目标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按因素间的隶属关系,将其层次化,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按层次分析,最终获得最低层次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重要性权值。

模糊综合评判[4],模糊综合评判法是美国控制论专家艾登于1965年创立,是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因素集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各因素权重的获取和隶属函数的建立,其次是模糊算子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处理。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本文采用AHP确定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各个评估指标以及各因素集的权重,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指挥员的素质做出综合评价,进而得到较为科学准确地评价结果。

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评估的内容根据其为灭火救援指挥行动中的贡献的权重判断。由于灭火救援行动是一项复杂、综合、全面的任务,指挥员只有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才能履行其担负的职责。因此笔者从指挥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构成进行综合评估。

指挥员的知识结构即个人掌握或储备的知识在量与质上的分布及彼此间的配置状态[5],主要包括指挥员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消防专业知识结构。因此对指挥员知识结构的评估主要由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消防科学知识学习情况两方面进行评估。

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能力是其立足本职岗位,凭借技能和知识完成各项灭火救援任务的基本条件。由以下7个方面组成:谋划决策能力、管理部队能力、组织训练能力、统筹全局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计划控制能力。

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的基本素质,主要指政治素质、消防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任职经历。为了客观、准确、完整地对指挥员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必须要筛选出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指挥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反映其多指标评价的层次结构。根据这一原则,对基层消防指挥员知识、能力、素质涉及主要因素进行细化,形成各个结构的共性评估指标,构成指挥员评估标准体系,见图1。

评估体系中,指挥员综合素质为总指标,其下有3个一级指标,即,每个一级指标下有不同的二级指标:

4 消防基层指挥员评估步骤

4.1应用AHP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4.1.1 构造层次模型的权重判断矩阵

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将上一层次的某一元素作为判断准则,由专家根据该准则对下一层次相应元素按9 标度法[3],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A。

以指标集U为例,邀请消防部队专家及经历丰富的指战员两两比较各个一级指标,进行判断,建立判断矩阵A。不妨假设汇总专家打分表,得到矩阵A,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A,表示成矩阵形式为:

4.1.2指标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AHP的指标权重计算问题,可归结为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的计算,本文采用方根法进行计算。其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的元素乘积:

(4-1)

计算Mi的n次方根: (4-2)

对ωi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4-3)

则所求权向量: 。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式中, 是Aw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

为了提高权重评价的可靠性,需要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

算法为: (4-4)

式中,n等于矩阵的维数,实际为同一矩阵指标的个数,当指标数较多时,一致性指标还需要加以修正。算子如下:

(4-5)

其中RI为修正因子,取值见表2

通常情况下,当CR

按照(4-1)—(4-5)式对矩阵

进行处理得表3结果。

计算数据结果得到三个一级指标权重,并且矩阵A满足一致性要求。

不妨假设通过专家打分获得二级指标; 的评判矩阵:

。则按照以上算法,通过分析计算评判矩阵,得出表4- 6。

根据CR1,CR2,CR3的值,判断矩阵A1,A2,A3,全部符合一致性检验。

4.2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

4.2.1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建立相关评价集。二级指标U11可采用评价集V =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太好, 很不好},5个评价等级来进行评价;U12可采用评价集V = {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差, 差},U33采用评语集V= { 很丰富, 较丰富, 一般, 较欠缺, 欠缺},其他指标则可采用评语集V = {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差}。

对于单因素评判采用专家评判法,由专家对指标做出评语,确定每个指标集到评价集的模糊关系矩阵R1=(rij)2×5,R2=(rij)7×5 ,R3=(rij)4×5, 。 rij表示某一个指标属于评价集V 的程度, rij的值为做出相应评语的专家所占专家总数比例。

4.2.2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判

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层的模糊权重向量,

A=(0.11 0.58 0.31), A1=(0.75 0.25)

A2=(0.25 0.15 0.11 0.06 0.13 0.23 0.07)

A3=(0.11 0.41 0.12 0.36)

计算模糊判断分析集,运用取大取小模糊算子进行矩阵计算:

B1=A1R1,B2=A2R2,B3=A3R3

对于模糊算子),有

归一化判断分析集,由B1,B2,B3组成一级判断矩阵:

进行二级综合评判:,归一化后得最终评判矩阵。

4.2.3对基层指挥员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评判

由灭火救援专家通过对某指挥员履历、火场及救援现场作战指挥情况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判断,给出相关指标的评语,然后根据对应评语的专家比例得出模糊矩阵,进行评价。不妨假设得到二级指标的三个模糊关系矩阵:

运用) 模糊算子进行矩阵计算,

同理,

归一化得

于是由二级综合评判矩阵得,

B=AR=(0.11 0.58 0.31) R=(0.19 0.19 0.19 0.31 0.19)

将B归一化得B=(0.178 0.178 0.178 0.290 0.178)

将模糊综合评价转化为百分制,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指挥员的能力素质综合评价一般以上的得分为100×(0.178+0.17+0.178)=54.4分 。

4.2.4对基层官兵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判

对某支队或某总队全体指挥员,灭火救援专家通过分析判断指挥员的各方面材料,给出全体指挥员的相关指标评语,然后根据对应评语的专家比例得出模糊矩阵,进行评价。同样假设得到总体评价的三个模糊关系矩阵:

通过模糊矩阵计算,并归一化得

由二级综合评判矩阵得,

B=AR=(0.11 0.58 0.31) R=(0.24 0.31 0.28 0.16 0.11)

将B归一化得B=(0.22 0.28 0.26 0.14 0.1)

将归一化得,转化为百分比为:22%,28%,26%,14%,10%。

5结论

对灭火救援基层某一指挥员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该指挥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没有达到及格(综合评分分数为60分)的要求,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才能适应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实际需求;对某支队或某总队全体指挥员的综合素质情况分析表明,该支队或总队有22%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很高,28%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较高,26%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一般,而有14%及 10%比例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评价为差和较差。

本文中,层次分析法可以定量地计算出灭火救援基层指挥员综合素质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指挥员总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两种方法的相结合评价不但可以分析出指挥员综合素质中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且可以做出总体评价,从而有针对有侧重地提高单个或者全体基层指挥员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

参考文献:

[1] 苏飞.炮兵旅作战能力评估[D]. 南京理工大学, 2011.

[2] 熊刚,王炳华,庞志兵,等. 防空兵作战指挥中指挥员的可靠性评估[C]. 中国云南昆明: 2001.

[3] 董尤心.效能评估方法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7

[4] 宁晓秋.模糊数学原理与方法[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基本综合素质篇8

1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是美国加强发展和改进的音乐课程,是一种用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综合学习的音乐教育观念。1965年4月,由cmp(当代音乐计划)赞助的为期4天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大学音乐教育基础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会议研究的内容包括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定义、培训音乐教师的计划和提高各级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途径等。“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当代音乐计划”由原来比较强调现代音乐转向强调基础宽广、综合全面的音乐教育方向上来。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由此产生”。本文由收集整理

1.1思想原则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将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通过音乐共同因素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它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①共同性因素原则,在风格、时期、传统不同的音乐中有构成其相同的因素: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相同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其相互关系,在由浅入深的教授。②实践性原则,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主张参与表演、分析和作曲三方面并重的实践活动来获得音乐素质。③综合性原则,采用各国、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大师作品、民间作品等,并且主张与其他姊妹艺术联系。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课程不应该是孤立的,学习音乐应该了解音乐学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

1.2教学方法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由五个基本概念: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曲式。他们以“螺旋式课程”呈现,由简单到复杂,共16个螺旋水平。螺旋式课程是在《曼哈顿威尔音乐教学大纲》中被设计成型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被分为五大环节: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的即兴创作、巩固概念。

2 对中初中音乐教学的启示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带来的启示就是其综合性和有序性的融合。由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其综合性,从16个螺旋水平可以看出其有序性。音乐学习是一个有序的学习过程,由16层螺旋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框架,这个框架,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有序性”,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以音乐家的身份在“发现式”的学习中,形成对音乐要素的整体认知。初中学生心理、生理渐趋成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以及途径较小学生增多,能够自己运用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所以适合在初中进行综合性音乐教学。

2.1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初中音乐课程基本上以歌唱课和欣赏课为主,内容多由唱歌、律动、器乐、创作、乐理、聆听等内容组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各内容之间没有很好地体现其内在关系,互不关联的单项活动内容取代了对音乐基本概念的掌握,技能的培养也自然成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得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可见单项的技能是不能符合要求的。

音乐自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有音乐基础理论,音乐技能技巧,情感、表现创造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将这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初中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可以借用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概念的综合性学习法。

2.2初中音乐教学的有序性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螺旋式课程是根据学习的程度不同进行16个螺旋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本体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分为更多的层次,按照学生学年和学习情况具体划分,每一个层次都相比前一个层次增加难度,这样按照学习的难度安排学习的顺序。比如,从音乐本体来分三个层次:最基础是音高感、节奏感、音强感,音色感,中层为旋律感,调性感,曲式结构感,最高层为和声、复调、织体及音乐风格。当然初中的音乐教学需要按照新音乐课程标准来做具体的分层。除了音乐本体学习的有序性外,之前所提到的综合性学科的加入同样也需要有序性,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分不同的层次结合音乐本体的有序性进行教学。

2.3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性与有序性的有机融合

其实想想看,不只是美国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中有螺旋式课程,在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从1—9年级的总课程目标和总课程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每个学段在大的目标和课程内容下又细分,细化。其实我国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中也是这样的螺旋式的教育,数学、语文这些学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是一直或者逐渐增加上的。这无疑说明了,可以将这种螺旋式的教育模式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因为它既尊重了音乐教学的基本逻辑,又满足了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概念、技能,并且运用音乐概念和技能,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探索、合作、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接触多方面的知识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喜好,又体现了新音乐课标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基本理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