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水资源管理8篇

时间:2023-11-17 09:46:07

城市水资源管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1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影响因素;合理利用;管理;措施

Abstract: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cities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and a region, soci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he key to sustainable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aso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cities, and discuss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cities.Keywords: urban water resources; influencing factors; rational util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而城市水资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而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 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影响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因素

1、人们的节水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水成果。节约用水不仅可以解决水量短缺问题, 还可以由于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而减轻水污染。应以“水资源危机”观念取代“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观念,提高人们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2、节水意识仅是一种道德约束, 并不能很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 必须借助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作用, 以此来推动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工作的开展。现行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等都必须得到贯彻执行。

3、经济因素的影响可分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的影响, 其中经济规模的扩大, 引起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 只会加重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经济水平的提高, 节水型器具的普及, 使得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也更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的措施

1、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城市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有限的水资源和严峻的环境将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出路, 应该依靠自律型的方式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节水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目前,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仍低于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 具体表现在单位GDP取用水量相对较高。

在生活用水方面, 据专家预测, 未来20 年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长将逐渐变缓并趋于稳定, 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更多来自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履行节水, 这关系到未来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因此, 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 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 开发推广雨洪利用技术等都势在必行。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 降低管网漏失率, 是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当务之急。

2、节水是协调人类活动与水资源关系的重要途径。依据水资源复合系统中“天——地——人——水”互相耦合关系, 可以分析某一区域或流域内形成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尺度内,降雨量和蒸发量变化幅度较小;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条件引起产流量的变化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例如: 太湖流域人类活动剧烈, 流域下垫面变化较大, 根据太湖流域1956~ 2000 年降水系列, 采用“水资源产水量模型”计算得出, 2000 年太湖流域水资源产水量为161. 4 亿m3, 建国以来该流域水资源产水量增长10. 2 亿m3, 增长了6. 7% , 水资源产水量增加不多, 这是南方水网地区的普遍情况, 我国北方地区, 由于下垫面改变, 同样降雨条件下水资源产水量减少, 例如海河、黄河流域产水量近20 年来减少10%~ 20%;社会经济发展使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例如: 太湖流域2003 年水资源总用水量达到306. 3 亿m3, 其中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共298. 3 亿m3, 占总用水量的97. 4% ,2003 年总用水量比1980 年的234. 6 亿m3 增加71. 7亿m3, 增长了30. 6%, 其中一产用水量减少33. 8 亿m3, 二产用水量增加77. 8 亿m3, 三产用水量增加7. 7亿m3, 生活用水量增加12. 7 亿m3。由此可见,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是必然趋势, 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将随之增加, 但必须有效控制。这是形成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方面, 也是人类社会可以自我调控的最主要途径。

3、回收可处理利用的工业废水

(1)回收可处理利用工业废水的必要性。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由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的处理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淡水、能源和土地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最重要资源。当前在城市供水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回收可处理利用工业废水, 有利于减少城市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纳米比亚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最干旱的国家。炎炎烈日使水分迅速蒸发, 而雨露给干涸土地的滋润却总是蹒跚迟缓。该国境内没有一条全年不断流的江河。首都温得克市的居民除节水外还必须回收利用废水。1960 年,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温得和克市附近大多数地下蓄水层和季节河都已枯竭。这种危机激励市政官员执行一项极为严格的节水计划, 包括回收家用废水并将其净化至饮用标准。该市的第一座水回收厂1968 年投产时, 每年可回收净化4. 6 亿加仑水, 现在回收净化能力已翻了一番, 足以提供温得克市每年水需求量的23%。

(2)工业废水回收处理利用技术。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工业污水应用“连续微滤技术”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其达到工业循环水的补充水水质要求; 并能继续经反渗透膜深度处理, 使回用水达到除盐水的水质指标, 从而实现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第一、蒸汽回收技术。该技术以闭路循环回收方式, 将用汽设备所排放出来的废蒸汽及高温凝结水,改变原来传统回收方式。去掉疏水阀, 直接将乏汽、乏水通过蒸汽回收压缩机加压, 再以高温凝结汽水混合物直接压入锅筒内, 形成产汽——用汽——回收——再产汽的闭路循环系统, 从而加快了设备的热循环, 有效提高用汽设备的热交换率, 降低锅炉煤耗和燃烧负荷, 90% 的废蒸汽潜热全部回收。节能率达到25% ~95%, 比间接回收热率更高。该技术适用于化工、建材、棉纺、印染、制药、制革、烟草、石化、油田等企业。

第二、冷凝水及闪蒸汽回收利用技术。蒸汽在用汽设备中释放潜热后, 还原成同温度下的饱和水, 即冷凝水。冷凝水具备可观的热能利用价值, 是品质较好的蒸馏水, 最适合重新作为锅炉给水。冷凝水是高温饱和水, 用普通离心泵输送时, 由于水泵发生汽蚀,导致水泵效率下降, 严重时产生断流。采用以喷射增压原理可解决离心泵在输送高温饱和水时的汽蚀问题, 直接将冷凝水站高于120℃的冷凝水送入锅炉除氧器, 省去了软化水喷淋降温。让高低压用汽设备的冷凝水分别进入高压闪蒸罐和常压罐, 再通过射流器将高压闪蒸罐内的闪蒸汽提升后供给低压用汽设备。这样, 既解决了闪蒸汽的回收问题, 又解决了低压用汽设备因背压过高造成的疏水困难问题。

4、减少城市污水排放

据统计, 全国城市污水的日排放量已达6 822 万m3, 而其中大约80% 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或湖泊, 水质污染和水质恶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切实保护好城市水资源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教育和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 对污染严重、日排放量大且不达标的工厂、企业进行曝光, 并采取一定的经济处罚, 以观后效。

(1)依靠媒体, 扩大对城市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松花江遭受苯类污染——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告急, 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日愈显得捉襟见肘。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和门户网站的宣传下, 松花江苯污染事件得到了举国上下的关注。通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 事态得到了控制, 哈尔滨市民饮用上了纯净的水。透过这一事件,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只有全民树立保护城市水资源的意识, 在政府正确的引导下, 才能有效保护好城市水资源。

(2)运用经济杠杆“正本清源”。通过对污染的工厂、企业, 采取不同金额的经济处罚, 并责令其自行处理或委托具有污水处理技术的公司进行处理, 从而达到排放要求。对连年排放达标的工厂、企业, 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并录制专题片在电视节目中报道, 从而达到树立典型、影响一片的效果。对数次治理不彻底的工厂、企业, 我们责令停产, 并由行政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教育, 促使其采取措施, 彻底根除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陈梦熊.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J]. 资源科学. 1990(06)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2

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进一步明晰了我国的国情和水情,把水利列入国家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水利具有了全局的战略地位。同时,文件进一步确定新时期,我国各级水利改革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基本准则等等重要的理论,全面对水利资源进行了规划利用,我国水利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全局的建设安排,在各个方面提出了重要保障,比如资金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和科技保障等等一系列有利措施,这些措施兼顾了目前重点推进项目和水利行业长远发展战略,特别在是水利领域深化改革具体要求上,明确了水利战略定位、投入机制、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些方面均较以往在较大尺度的突破,在我国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水利发展观。可以说,水资源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保障国家战略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保证生态与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要想控制性的解决好水利资源,从长远角度使紧缺的水资源成为再生资源,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进一步形成治水、管水的科学合理思路,从不同的方向解决水资源问题。经济建设紧紧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重点课题展开,进一步落实管水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彻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对水利的管理,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对策

2.1加强水资源规划管理,水资源使用科学合理

由于城市用水种类较多,使水资源浪费空间较大,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约束,通过把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等各种用水途径统一管理起来,达到合理调剂城市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用水紧张问题,通过国家层面,拿出一个能够统筹各方面资源的水利规划,通过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严格控制好各种用水途径,特别是对地下水资源,要严格审批、严格限制、严格审查、严格执行,在规划中,一定在明确国家方向,发展什么、限制什么、审查什么、执行什么。水资源是一种生态资源,国家投入要讲求的就是价值和效益,投入与产出是否正比,才是审批限制的根本意图。不同的用水单位要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比如农业、工业、商业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生产领域,他们有用水量、用水方式就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的生产单位有的用到地下水,有的用的是地表水,有的用优质水,有的用劣质水,那么这在执行的时候,就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生活用水主要倡导节约,全面提高用水效率,生活用水是国家需要优先供给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保护水源地,环境生态得到保证了,水资源才能持续使用。

2.2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可以说,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需要用到这种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取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只有统一的把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筹兼顾科学管理,才能形成城乡统一的用水政策,保证人们需求。水资源管理需求由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把江河、湖泊、地下水、地表水等进行有效分配,划分出不同的水利资源功能,对有排污的单位进行治理,控制好排污口。

2.3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

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形成了水是用不完的旧有观念,这个概念被许多人误传,认为只要下雨就会有用不完的水,不用但心水资源会缺失,这种观念就直接导致了人们严重浪费水资源,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尽管主管部门一再下文件、搞宣传,但人们依然我行我束,很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所以说,在今后对水资源管理上,一定要科学的探索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合理调整水价,改变目前水价偏低的现象,对保护水资源、巩固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3城市水资源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3.1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水资源的管理是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人们还没有摆脱计划的阴影,而在对水资源和问题上,也还保留着许多计划色彩,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贸然还在制约着管水、用水观念。可以说,当前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使城市用水问题不断呈现。在城市管理中,水利、城建、污水归口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就造成了水资源管理上的不协调,各管一段,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不能形成统一的关联词,整体系统被人为分割、条块分割,各个部门说了都要算,又都说了不算,各自为政违背水循环自然规律。只有不断加快推进对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才能有效解决掉我国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保持水资源可健康发展。

3.2水资源管理体制中产权制度

水资源具备一定的公共属性,全民所有的水资源是公共性质的,那么人们就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可以随意开采利用水资源,那么就直接导致了对水资源利用时,产生低效开发、过度开采等不良现象。水资源有一定的产权,但当前情况下,我国水资源产权制度模糊不清,更没有一个完全的表达,使水资源经营权与所有权混乱,不同的部门与不同的团体有着各自的权利,形成了我国水资源缺乏一个明确的界定水资源出现了权责不明晰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使用权和支配权形成了纷争、水资源保护不当、开发不完全,将至于水资源过度开发、效率极低。只有通过科学的需求管理,才能更好地协调利用水资源,那么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把水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通过价格杠杆作用控制好用水量,进一步解决供需矛盾问题。目前,中国水权制度基本框架已部分框定,把各地水量责任分清,明确了各地分配水量自有权。其后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省市之间水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规则进行交易,形成水资源效益,进一步灵活的开发利用不水资源,盘活全流域水资源,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机制。

3.3城市规划

我国各个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但在城市发展中,水资源分配问题却没有跟进,特别是人与自然、人与洪水的矛盾问题,城市防洪、排水建设严重不足。可以说,经济的发展,使各个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张,洼地、水塘被填埋,挤用了原有蓄洪地、绿地,这就导致了农田变高楼、道路不透水,从本质上改变了暴雨产流汇流的下垫面条件,形成了城市积涝现象。城市防洪建设投资不力,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防洪标准。全国约有40%的城市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272座有防洪任务的地级城市,对外河洪水防御能力达到标准的只有65座,近年来我们不断看到,不少城市一场较大的降雨就积涝成患。

4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3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所起到重要作用

水是一座城市的根本,与城市环境的其他自然条件相比,水的合理化利用与管理及其所起到的自然作用会帮助到人类生活,否则会引起一些城市环境问题。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水是城市生活和建设中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命脉,并且不能被其他物质所替代。城市人们生活和城市建设每时每刻都需要用水,水对城市来说就像油是工业的血液一样,水同样在工业生产中不可替代,通常是用作传递热量的介质或工艺过程中的溶剂、洗涤剂、吸收剂、萃取剂,也可以直接作为生产原料和反应物质的反应介质,几乎每一个工业生产部门都离不开水。

水是净化城市环境的最好物质,水体能够一定程度的影响气候,例如调节气温、湿润空气,而贯穿城区的河道又是一条天然的通风走廊,能促进空气流通、扩散城市热能、粉尘。人们渴望亲近水,亲近水能给人以欢乐,建造舒适的水环境景观,恢复美丽的河湖环境,治理水污染,蓄上净水同,并与沿岸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将水体周边环境改造成可供市民休闲的舒适场所,这些都是广大市民想要回归自然,贴近自然的心愿。

二、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位居全球第四。但我国人均占有的淡水资源量只有2304立方米 ,不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排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一)用水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1 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地区成为我国新增用水量的主要集中地区,并且工业用水增长幅度大。而且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水的需求总和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这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困难。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随后我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从而造成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因而水资源需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我们参照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可知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各方面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而且废水的排放量年年也快速增长,根据报道大约会以年增24亿立方米的速度蔓延。废水的增加,肯定会加重水环境的恶化,使人们生活坏境更坏,缺少愈严重。

(二)用水严重浪费现象与水资源短缺共存

水资源短缺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据统计,截止2010年,在全国7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 120 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但是现阶段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存在着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问题。发达国家不仅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远远高于我国,其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也与我国北方地区一样,家庭用水量并没有明显高于我国城市。城市生活用水同样存在严重浪费,多数城市供水管网、用水器具陈旧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损失率占供水量的20%。

(三)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现在对水资源管理实行分散式的管理,水资源分配、水污染处理等管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部门责权交叉多,很难实现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因此人为地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具体表现在无法实现合理的水资源统一调度,又因为没有人能对水供需平衡负总责,故对水资源缺少统一安排,难以真正的实现节约用水,城市用水、生活废水、工业污水处理回用等环节相互脱节,故难以形成统一的水务市场,不能有效地处理污染,没有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必然不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难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与管理的方法

(一)进行节水建立节水型城市

大力推行节水方案,发展与倡导节水工业和服务业,创建节水型社会,工业节约用水和废水处理要以结构调整型节水和技术进步型节水并重,坚持以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为主的方针,并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工业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整个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增长速度快,通过工业发展、通过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和高效利用率一直就是工业节水的重点。

对于城市生活用水则要大力普及与倡导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市供水网络的改造,替换破损管道,降低输配水管网漏损率,并且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建设“节水型住宅”,提高节水效率;且提议城市水价每年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以满足当前的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情况。

(二)回收可利用的工业废水

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工业污水应用“连续微滤技术”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其达到工业循环水的补充水水质要求;并能继续经反渗透膜深度处理,使回用水达到除盐水的水质指标,从而实现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目的,下面是一些回收废水的技术。

1、蒸汽回收技术

此技术是以闭路循环回收方式,将用汽设备所排放出来的废蒸汽及高温凝结水,改变原来传统回收方式。去掉疏水阀,直接将乏汽、乏水,通过蒸汽回收压缩机加压,再以高温凝结汽水混合物直接压入锅筒内,形成产汽用汽回收再产汽的闭路循环系统,从而加快了设备的热循环,有效提高用汽设备的热交换率,降低锅炉煤耗和燃烧负荷,90%的废蒸汽潜热全部回收。节能率达到25%~95%,比间接回收热率更高。该技术适用于化工、建材、棉纺、印染、制药、制革、烟草、石化、油田等企业。

2、冷凝水及闪蒸汽回收利用技术

蒸汽在用汽设备中释放潜热后,还原成同温度下的饱和水,即冷凝水。冷凝水具备可观的热能利用价值,是品质较好的蒸馏水,最适合重新作为锅炉给水。冷凝水是高温饱和水,用普通离心泵输送时,由于水泵发生汽蚀,导致水泵效率下降,严重时产生断流。采用以喷射增压原理可解决离心泵在输送高温饱和水时的汽蚀问题,直接将冷凝水站高于120℃的冷凝水送入锅炉除氧器,省去了软化水喷淋降温。让高低压用汽设备的冷凝水分别进入高压闪蒸罐和常压罐,再通过射流器将高压闪蒸罐内的闪蒸汽提升后供给低压用汽设备。这样,既解决了闪蒸汽的回收问题,又解决了低压用汽设备因背压过高造成的疏水困难问题。

(三)完善水资源市场机制,对水资源实行经济补偿与限量使用

当前,我国城市水资源的使用价格太低,故难以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调节作用。据报道,我国水费仅占工业产品成本的 0.1%~0.3%,占消费支出的 0.23%,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水平。水资源的低价难以有效地约束用水单位和个人,造成水资源浪费惊人。

建议通过建立水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限制城市的取水总量低于全市的总有效径流;对污染水质的行为实行以污染损害费用为标准的收费,加强排污控制。建立水资源市场机制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是非常有益的。

(四)加强针对水资源利用的立法工作

法制法规是管理城市所有涉水事务的一种强制且有效的措施。城市水管理一方面要靠立法,把城市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并以法律形式规范出来;另一方面则需要靠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水管理的立法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现行法律法规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执法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修改、充实和完善。

(五)加强宣传教育

适当的宣传教育同样是城市水管理的重要措施,期中主要包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专题讲座、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强化人们对保护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并且培养专门的城市水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城市水管理合理化管理的技术的培训;转变人们传统的观念,提高公众对诸如再生水利用、水价改革等的心理承受能力,以有利于各项水管理法规、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在城市水管理中,上述各种管理措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成处理城市涉水事务的整体性、综合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志艳.《论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8.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4

城市是人口和工业集中的地方。城市用水主要是人们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城市由天然水体取水,供人们生活和工业使用,用过的水又排回天然水体,这就是水的社会循环,在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用过的水中常会有许多废弃物。一般天然水体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对排入的废弃物有一定的净化能力,称为水体的自净能力。由于社会循环的水量不断增大,排入水体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一旦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质就会恶化,从而使水体遭到污染。受污染的水体,将丧失和部分丧失使用功能,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水环境污染,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而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尤其严重,已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使其排入水体不会造成污染,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称为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城市由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取水,一般是比较经济的,因为为满足用水对水质的要求(特别是生活饮用水)而进行的水处理比较易行。当水资源短缺危机出现时,为减少由天然水体取水的量,可以采取循环回用使用过的污、废水的方法。将清洁的冷却水循环使用于工业用水,比较简单,也比较经济。将含废弃物较多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回用于工业,为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而进行的水处理会复杂得多,且也比较昂贵。将尽量多的污、废水回用于工业,可以显著减少由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

现代的水处理新技术,已能将城市污水处理到符合人们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的程度。在国外,已建起了一定规模的水处理实验厂,也就是说,现在在技术上有可能实现城市污水回用做生活饮用水,甚至做到城市污、废水的零排放,这不仅将最大限度地缓解水资源危机,并完全消除城市对水环境的污染。在载人宇宙飞船中,已经实现了水的封闭循环和零排放。美国公共法规92-500规定,到1983年美国实现城市污水零排放作为全国性目标(后来美国已由这一目标后退)。当然,要将城市污水回用做生活饮用水,以及实现城市污水的零排放,费用是很高的。但是,这说明城市水资源短缺,只是相对的,并且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

从水的良性社会循环角度看,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用过的污、废水排入天然水体以前需要经过处理,为此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如果回用污、废水的处理费不高于上述回用费用,无疑是比较合理的,否则便需从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可行的有以下途径:

(1)节水

我国许多地区,由于水价过低等原因,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浪费水的现象,所以节水,杜绝浪费,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首要任务。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应发展节水型工业,各种工业宜采用节水型工艺,减少单耗。生活方面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器具质量,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一般城市管道漏损量很大,可达10%以上,所以减少漏损是非常重要的。

节水不仅可减少从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并且可减少供水和给水处理费用。此外,节水还可同时减少排水量和污、废水处理费用。据测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会不断增加,相应地排水量也会不断增加,为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城市供排水所需费用将增大到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程度,只有节水,显著减少城市供、排水量,才能将费用降下来,所以不仅水资源贫乏地区要节水,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也要节水,在国外,这也成为目前发达国家的共识。从战略角度,节水应受到高度重视。

(2)污、废水回用前已述及,污、废水回用可以减少城市由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所以污、废水回用也是节水的重要方面。可行的污、废水回用有多方面,工业企业内部水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是应用最广的一种,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不少差距。

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需要进行比排入天然水体更复杂的水处理,但对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它在许多方案中仍是比较经济合理的一种,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技术,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潜力是很大的。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公用设施和住宅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景观用水,浇洒道路等,一般称为中水道技术,也是很值得推广的。

(3)优质优用、合理调配

城市附近的农业灌溉用水,用水量很大,大都取自天然水体。城市用水为满足人们生活饮用需要,也要求取自天然水体。在水资源短缺地区,这就形成了城市和农业争水的矛盾。如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将原来用于灌溉的水供给城市,就能缓解争水矛盾和水资源危机。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污水用于农田灌溉,但有的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或虽经处理但水质尚达不到灌溉要求的水灌溉,结果使农产品受到污染,是有待改进的。如将城市污水经适当处理,使其水质满足农业灌溉的要求,则城市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是可以得到迅速发展的。

(4)海水

海水可大量用于工业冷却用水,从而减少城市对淡水的需求。对沿海地区的城市,利用海水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5)雨水

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现代大城市市区面积很大,大部分地面为不透水铺面覆盖,遇到暴雨会形成洪涝灾害。如将雨水部分贮积起来,则可获得可观的水资源。对年降水量为500mm的半干旱地区,1km2年降水体积为50万m3,例如100km2市区面积,年降水体积可达5000万m3。在城市住宅小区或适当地方贮积雨水,可用于浇洒绿地、道路、水景以及下渗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并缓解水资源危机。

(6)饮用水除污染

由江河取水的城市,若水质受到上游城市或其他污染源的污染而不宜再作水源时,称作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现代的饮用水除污染技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源水处理到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为此只要在现有城市自来水传统处理工艺基础上,再增加除污染处理设施就可以了,为此当然需要增加一些费用,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费用要低。饮用水除污染,可以缓解水质型水资源危机。但要完全解决水质型资源危机,需要大力治理污染源,即需要对城市排出的污、废水进行处理。对一个水系而言,上游城市由水系水体取水,用过后又排入水系,下游城市再由水系水体取水,这可称为水的间接回用。现代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已使水的这种间接回用达到很高的比例。例如,对美国这样水资源充沛的国家,80年代已有40%的水被城市和工业用过一次,所以对排入水体的城市污、废水进行处理,是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重要环节。

我国城市污水的二级处理率至今仅为不到15%,再加上工业废水及农业面污染源,致使城市水域90%受到污染。所以城市水质型水资源危机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测算,即使到205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由于城市污、废水量相应增加,那时水环境污染状况仍得不到根本改善,如果不进行饮用水除污染,人们肯定难以接受长达数十年饮用受污染水。所以,饮用水除污染与污染源治理应该同时给以重视。但现实是,污染源治理已受到高度重视,而饮用水除污染却重视不足,特别是未给予资金支持,致使我国城市受污染水源的饮用水除污染率仅为1%左右,不能不说是一个偏差。

若将水的间接回用作为水的社会循环的一部分来看,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的程度与下游城市取水的水质有关。所以,在经济上存在一个上游城市污水处理与下游城市饮用水除污染处理总费用的问题。显然,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程度愈高,即费用愈多,下游城市的饮用水除污染处理费用就会愈少。极端情况是,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的程度使排放的水质达到天然水体的水质,下游城市只需对源水进行常规处理而不需再增设饮用水除污染设施,但这时上游城市污水处理费用会高到经济发展现阶段无法承受的地步。将上游城市污水处理程度和费用适当降低(当然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时排出的污水对水体水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下游城市就需要增加饮用水除污染费用,但总费用会比上述极限情况低许多,可能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方案。所以,饮用水除污染应是整个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一环。

(7)远距离调水

当城市出现水资源危机时,也可以由远处的水体调水。当然远距离调水需要比较高的费用,且与调水的距离相关,即调水距离愈长,费用愈高。远距离调水应在充分节水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若不节水,用水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低,必然要调更多的水,并且调来的水也会有相当部分被浪费掉,不能充分发挥调水效益。调水愈多,城市污水增加的也愈多,不仅增大调水费用,同时也增大了污水处理和排放的费用,若不能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还会加重对水体的污染。

远距离调水应与节水及污、废水回用进行经济比较。城市节水及污、废水回用在许多情况下比远距调水经济。对水质型水资源短缺,远距离调水应与饮用水除污染进行经济比较。据测算,在城市自来水厂因进行饮用水除污染而增加的投资约和25~50km输水投资相当,即当调水距离超过25~50km时,其投资将比饮用水除污染工程投资要高。为降低远距调水的成本,有的工程采用明渠输水,据调查明渠输水大多数会受到污染,调来的水也需进行饮用水除污染处理,使水的成本更高。

水对于人类社会,虽然是不可替代的,却是可以再生的。水在城市用水过程中,不是被消耗掉了,即水量上不发生变化(理论上),而只是水质发生了变化,失去了使用功能。用水处理的方法改变水质,使之无害化、资源化、特别是再生回用,就能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既减少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又减少了水的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一举两得,这对人类社会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美国工程院在世纪之交,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为评选标准,评出20世纪20项最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中,“水处理”在电气化、汽车、飞机之后,排名第4,足见其重要性。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5

【关键词】城市建设;水资源;管理

0.前言

目前的水资源感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按照现在的使用速度来看,主要使用的水资源还是淡水资源占绝对比重,但是陆地淡水量在全球水资源中仅仅是很少的量,这之中还要有一部分是给人们做日常生活所必须的资源。再生资源中水是属于这类资源,它的再生是源自全球的水循环。

1.城市水资源利用情况

国内水资源是呈现南北分布不均的情况,以黄河为界,东南区域呈现多雨的情况,而相对西北来说就是普遍的干旱少雨,降水量的递减趋势是自东南到西南。国内资源和城市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也不协调的,基于这种情况国内城市的水资源就会出现紧缺。城市的用水方向主要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现在城市生活的质量在逐步的提高,紧跟着用水量也是急剧的增加,因为在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和日常生活的用水量也是相应的增加,这就会使得政府加大对供水的投资,整体的城市用水就会呈现一个很大的数字增长。因为咸阳市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性气候环境,年平均的降雨量不足六百毫米,但是水分蒸发量实际能够达到一千六百毫米。咸阳市城市的用水来源主要是地下水和地表水这两大方面,地表水主要是指引石过渭的水量,但由于一些原因利用程度不高,相较于地表水的总供水量来说,咸阳市城市的地下水供水量就比较多,所以现在使用的开采设施和条件就比较全备,如今的地下水多用来作为市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2.城市水资源可持续问题

城市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就会出现水资源缺失的一系列问题。在20实际七八十年代开始国内的城市就开始出现了水资源缺失的现象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进程的变快,造成了愈来愈严重的水资源缺失的情况。面对城市水资源的缺失,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业用水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浪费严重现象,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很低。对于浪费的城市生活用水,主要是生活的渗漏状况很常见。很多的城市供水线路和用水装置出现渗漏,这些浪费的水资源甚至可以达到总用水量的五分之一。现在的大部分城市不具备污水处理设备,大型的城市在对污水处理这方面通常是采用直接排污的方式,对我国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保护和维护设立了巨大的难题。循环的环境污染对水资源的缺失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迫使一些原本水资源充沛的城市也要面临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一直到九十世纪,城市的水循环主要三大问题就是水资源缺失、洪涝灾害和水体污染,这些问题现在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目光,希望可以找到非传统水资源雨水资源。但是在经济效益方面来讲雨水的利用系统并不占据优势,有很长的投资回收期,在近期就看见它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造成用户对使用这种系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且现在对雨水使用的设备开发技术并不完备,没用完善的系统性,在法律和法规上更是没有明确的保证体系,虽然在很多一线城市的建筑物都有雨水收集系统,但对于收集来的雨水并没有配套的处理回收体系。

3.咸阳市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针对城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就要重视使用有限的水资源来激发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节水型社会就要倡导节约用水,将治理污染作为根本工作,提升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清洁生产的标准。重点措施是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组成政府控制、市场调控和大众参与的节水使用体系,在完善节水管理法规,大力推广水价水费的编改,创建社会化节水服务系统,强化大众节水思想和觉悟性,以便加强节水管理工作和认知能力。

工业用水是咸阳市城市用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节水的重点是用循环使用的方式,进而将工业用水的重复率提高。现在工业在持续的发展,但是工业节水的要点会是将来产业中最新生产设备的更换,对水循环过程进行改建,降低工业用水的定额。

将节水装置安装到咸阳市城市生活用水中,增强节水管理,帮助节水装置在城市生活中大力发展,尤其是在公共市政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等地区要着重的宣传节水措施,使用节水器具,要对技术的改进加快进程,把城市供水的跑冒滴漏消耗降低,进而提高咸阳市城市供水节水的成效。

把污水的处理和污水的回收利用相结合,依据这个原理可以加速污水资源利用的发展,这是防止水资源量持续下降的方法之一,也是对用水供应递增的一种途径。有相关的统计表明,咸阳市城市的供水总量有八成都回到了城市污水管道内,如果对这一污水做再利用处理之后,能回收一半以上的用水,这就是变相的为咸阳市城市用水提供了一半的量。用污水处理之后的水资源可以用来作为咸阳市城市的绿化和灌溉使用,在工业上可以做冷却水和非饮用水使用,处理之后的废水可以当作为城市景观用水的补给,这样做是比较高效的提升了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我国对雨水利用的技术和设备都比其他的发达国家起步晚,就要逐步的增强政策的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进一步转化管理人员、建筑单位和个人的思想。对雨水利用专项规划进行编制,行业主要的管理人员要对其做筹划,进而分别根据规划和有关技术规范调配单位和个人,展开雨水使用工程的组建,全面的加快城市雨水使用工作。对政府投资途径要成立稳健的规范措施,确保雨水使用工程的资金所需。

相关的水资源法规政策要建立并且对其完善,要使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制度得到强化,这是在水资源能可持续使用的情况下保证经济能持续的发展。可做到建立城市水资源管理体系来确保城市供水的良好和稳健;可对城市水资源市场的管理加以强化,这样可以充分的提升水资源的使用率。

4结语

从上文中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就需要强有力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还要严格监管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也是对民生的发展和人民使用水资源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更是对社会将来的发展做好基础。咸阳市城市管理者一定要站在大局和战略的角度,充分的了解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意义,对责任意识要始终提高,紧抓机会进行改革,使用有用的方案来把握好节水型社会的组建,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德清浅析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J].2012(14).:13-52

[2]马平生,完颜华,杨先味.关于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讨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04):39-41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6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发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要的主题之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其中水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突出。因此,缓解水资源浪费,保障城市水资源的正常供应,彰显水资源优势。因此,研究城市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城市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侧重于城市供排水的管理研究。我国水资源调配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供水水库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为重点,并在国家“七五”攻关中加以应用和提高。随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在国家“八五”攻关中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同时,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及优化调度研究”,该研究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二、城市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与实践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部分河系、区域或部分工程,对水资源系统某一单项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表水资源,决策目标相对单一,时空尺度相对较小,流域尺度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目标单一

水资源实时调度主要集中于流域水资源系统的某一方面,综合考虑的是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统一调度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资源,而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仍没用应用于实践。

(二)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与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循环过程缺乏有机联系

现状基于专家经验的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没有与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域水循环过程有机联系起来,仅仅追求短时间的调度可行性,难以保证长期配置的合理性。

(三)缺乏后效性评价

由于现有的监测体系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的需求,容易造成调度的盲目性;同时,流域水资源调度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容易造成不合理调度效应的阶段积累,甚至伴有不可恢复的后果。

(四)流域水资源调度的管理手段落后

现状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仍处于依靠经验和简化计算阶段,与计算机、遥测遥感、GIS、实时通信等现代新技术的结合远远不够,需要开发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系统,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改进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

三、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理论框架的建立

(一)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理论的原则

建议整体项目按照“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统一、改进完善与新建扩建相统一、兼容性与扩展性相统一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得以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不但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应具有扩展性及兼容性以及适应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建设中应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界限,从整体利益和长远战略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引导整体系统的建设方向;充分考虑现有基础,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根据实际需要及可能,分期实施,急用先建,逐步推进。近期应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不断扩大建设内容,逐步形成完整的水资源监控与调度系统。

(二)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理论框架的建立

1.实时调度与管理内涵。

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是指根据实时监测的水量、水质、供用水等信息,通过所建立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进行实时评价与预报,并根据实时评价和预报的结果,按照事先制定的调度规则对城市水资源的供、用、耗、排等过程进行科学调配,以确定未来时段城市水资源的管理运行策略。该系统主要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3S”技术、水情自动监测与传输技术、系统工程和数值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利用实时的动态的配水计划真正指导城市用水,达到“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以及“科学调度与统一管理”的目的。它应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存储及分析、水资源系统模拟、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调度与管理、实时预警以及实时控制等功能模块。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管理理念服务的,也为城市取水许可管理、供水管理、水资源费管理、节水管理、排水管理和供水安全的实时预警等提供决策依据。

2.实时调度与管理框架

根据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的内涵以及水资源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决策以及实施的过程,将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框架分为数据获取、数据管理、评价、预报、管理、调度及实施与控制7个层次,以及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管理和实时调度4个主要决策部分,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相互关系以及整体框架见图1。

四、实例分析

以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要输水干线,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共有九级抽水泵站,形成了江水、淮水、泅水互济互调的水资源系统。该工程运行40年来,在防洪、除涝、灌溉、工业及城市供水、航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江水北调工程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并渐趋完善,但是运行管理水平仍比较低,如:调度所需信息提供不及时、不全面;缺乏方便、快捷、实用的决策支持手段;尚未建立防洪调度与兴利调度之间相互协调的供水调度模型。调度方案的定性分析较多,定量指标较少,科学性还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使已建成的应用系统彼此独立,难以实现综合利用,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为较大幅度地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水平,江苏省决定建设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

根据我国城市水资源量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要解决江水北调供水系统复杂的调度运行问题,必须建立一个能适应各种复杂条件和满足实时调度要求的模型系统。开发的系统组成包括来水预报、需水预测、实时调配模型、在线水流水质仿真等模型。

调度运行系统模拟过程为:

(1)了解掌握与供水调度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天气趋势、水雨情、工情、需水情况等。

(2)根据掌握的信息对下一时段系统的来水和需水进行预报和预测。

(3)拟定系统水量调配的可行方案集。

(4)通过模拟分析工具对可行方案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模拟出各种方案的实施后果。

(5)将模拟计算结果提交给在线水流仿真模型进行水流过程的仿真预测。通过上述过程所得到的综合分析结果,包括水量分配和水流过程的仿真将提交给决策支持系统供决策者进行会商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评价,进行必要的方案调整和补充,最后选出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还将根据具体实施效果以及天气形势、水雨情、工情、需水清况等的发展变化,及时反馈给调度决策者,以便及时进行方案调整。

五、结语

与管理理论技术体系相比较,建立的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模型框架,给出了城市水资源的“评价―预报―管理―调度―预警”的滚动决策过程。城市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理论成果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不断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也是他们今后城市水资源调度管理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士武,等.水资源系统实时调度[J].黑龙江水专学院,1997,12(3):45-47.

[2]邵东国.多目标水资源系统自优化模拟实时调度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1998,16(5):19-24.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7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配置;复杂适应;主体

0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城市水资源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水文地质、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而在复杂的信息中又需要及时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因此,有必要设计和开发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辅助城市水资源的日常管理和规划,实现水资源的集成规划和智能管理。

水资源管理涉及大量水资源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已经成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将GIS与传统的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已经成为目前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主流。

1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目标是结合水资源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GIS、数据库、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水文水资源的专业模型相结合,实现水资源信息管理的数字化、GIS化、网络化,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水平。系统应能实现城市水资源日常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可以对水资源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系统应能够应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结合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情况对供需水资源量进行预测、动态生成水资源配置方案、对方案进行智能优选,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1.2 系统的功能及子系统的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等为设计原则,将系统划分成基础资料管理、业务管理、合理配置管理、水质管理、用水合理性评价和信息六个子系统,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1.2.1 基础资料管理子系统

基础资料管理子系统由降雨量管理、地表水管理和地下水管理三部分组成。降雨量管理实现降雨量数据的输入、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具体包括统计分析降雨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雨量站、降水量分布和降水量等值线等的图形化显示。地表水管理实现地表水资源相关数据的输入、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具体包括统计计算径流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河流水系分布、水库和水文站分布、径流量等值线等的图形化显示。地下水管理实现地下水资源相关数据的输入、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具体包括统计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地下水资源量的相关计算,观测井分布、地下水埋深等值线等的图形化显示等。

1.2.2 业务管理子系统

业务管理子系统包括供水调度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三部分。供水调度管理实现对整个供水管网运行状态的管理,包括实时数据的采集、监测报警与分析、调度方案的生成等,另外,还实现水库水情等的实时水情的查询、供水需求平衡计算及统计报表的生成等功能。取水许可管理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许可业务的办公自动化以及地表水取水口、地下水开采井等空间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主要实现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包括对水资源费缴纳情况、单井开采量以及单位取水量等的统计分析。

1.2.3 合理配置子系统

合理配置子系统由需水预测管理、可供水量预测管理、优化配置及方案评价管理三部分组成。需水预测管理基于历史年份、现状年以及规划年的相关信息分别预测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可供水量预测管理将城市水源工程概化为蓄水、提水、地下水、中水、海水、外调水以及其它水源等,对城市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可供水量进行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方案评价管理基于需水量预测和可供水量预测的结果,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生成水资源配置情景方案,对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推荐在不同发展目标下的最优配置方案。

1.2.4 水质管理子系统

水质管理子系统由地表水水质管理和地下水水质管理两部分组成。地表水水质管理实现三个功能,一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管理;二是,进行排污口或污染源的空间查询与统计、缓冲区分析等;三是,对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以专题图或空间分布图可视化表达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地下水水质管理主要对城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水质监测数据的录入、修改和评价。另外,该部分还提供对地下水运动的模拟功能,对地下水开采进行辅助决策。

1.2.5 用水合理性评价子系统

用水合理性评价子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管理、评价指标标准值管理、评价模型管理、评价结果显示与调控管理四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管理采用与决策者交互的方式建立用水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标准值管理确定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划分及各等级的标准值。评价模型管理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添加评价模型的接口,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已有的评价模型列表,由决策者选择适当的评价模型进行用水合理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与调控管理部分首先根据已有信息对用水合理性进行评价,然后与决策者交互,对关键指标进行调控,模拟在不同调控措施下的用水水平,为决策者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提供参考。

1.2.6 信息子系统

该部分基于广域网向公众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章等的;二是,水资源管理成果的;三是,基于GIS的专题地图查询。

1.3 数据库设计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分成基础资料库、GIS数据库、模型方法库和知识库。

基础资料库存储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业务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不与空间数据直接相关的数据。水文地质数据主要包括降雨、径流、地下水等;社会经济数据包括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工农业产值等;业务管理数据包括与供水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有关的数据,如登记单位、取水水源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包括各行业用水数据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各项数据等。

GIS数据库存储用GIS软件处理过的、可由GIS组件直接调用的数字化产品。主要包括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水利要素分布信息等,如地形地质、地面高程、河流水系、观测井、水利工程、行政区划、降雨等数据。

模型方法库存储辅助决策所需的各种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均以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的形式存放,主要包括水量评价模型、水质评价模型、水资源预测模型、水资源多目标决策模型、配置方案评价模型和水流运动模拟模型等。

知识库存储主要包括与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以及其它各项有助于决策分析的基础资料。法律法规包括水法、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专业知识包括水文地质和社会经济知识等,其它基础资料包括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等。

1.4 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1.4.1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目前,常用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Client/Server(C/S)和Browser/Server(B/S)模式,其中C/S结构又可以分为两层C/S结构和三层C/S结构。两层C/S结构将应用程序分成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主要缺点是维护和升级成本较高。三层C/S结构将业务处理部分从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独立出来,由应用服务器来完成,客户端完成显示和交互的工作,这样大大减轻了维护升级的复杂性。B/S结构是三层C/S结构在Web应用上的特例,将客户端简化为浏览器,主要缺点是客户端的数据操纵能力有限。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基础资料管理、合理配置、水质管理和用水合理性评价子系统的用户相对比较固定,一般为局域网内的管理者,基本使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对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交互性要求比较高,因此,上述四个子系统采用三层C/S结构;业务管理和信息子系统面向的是广域网内的用户,并且以浏览和简单录入等操作为主,因此采用B/S体系结构。

1.4.2 GIS开发模式的选择

目前GIS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独立开发模式、宿主型二次开发模式以及基于组件技术的开发模式。

独立开发模式无须依赖任何GIS工具软件,所有的算法都由开发者独立设计,投资大、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不适于一般的开发用户。宿主型二次开发模式是以原GIS软件为开发平台,开发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应用程序,其特点是简单易行,但不能脱离原系统单独运行,效率低。组件式GIS是指基于组件对象平台,以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的、允许跨语言应用的组件提供的GIS。大多数GIS软件产商都提供商业化的GIS组件,这些组件具备GIS的基本功能,开发人员可以基于通用软件开发工具,如Delphi、Power Builder等,进行二次开发。组件式GIS的开发成本低,易于集成,已经成为GIS开发的主流方式。

对比GIS的三种开发模式,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宜采用组件式开发模式。业务管理和信息子系统的应用对象是广域网内的所有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服务器进行水资源管理相关信息的综合查询,因此,采用Web GIS开发技术;基础数据管理、合理配置、用水合理性评价和水质管理子系统的应用对象是局域网内的管理者,可以将更适合局域网内开发的MapObjects、MapX等GIS组件嵌入到系统中进行二次开发。

1.4.3 集成式设计开发方式

城市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大型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集成已有工具软件的功能,缩短开发周期。

以水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例,配置方案的生成涉及到大量的矩阵计算,如果直接在VB或VC等开发环境下编程实现,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程序的设计与调试。Matlab具有强大的数值分析、矩阵运算等功能,很容易实现配置方案的生成,因此可以将VB或VC等通用软件开发工具与Matlab有效地集成起来,首先,在Matlab环境下实现分析计算功能,然后借助ActiveX技术或动态链接库技术将其集成到VB或VC开发的应用程序中。这样可以将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和VB或VC等在图形用户界面开发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化系统性能。

城市水资源管理篇8

关键字:城市供水,成本审核,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TV697.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供水价格的制定和定价成本监审是供水企业的一大核心内容,一直备受社会大众广为关注,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支出水平以及供水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生产能力及活力,而且还关乎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城市供水定价机制在逐步完善,但是依然很多问题,如何处理好定价成本监审机制下供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成为时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在当下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很多供水企业缺乏制约和激励机制,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定价成本监审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2.1、定价成本监审的概念

所谓定价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过程中在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的行为。是国家价格监管机构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的发展产物,是健全成本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实施有效的供水价格监管,进一步规范、约束和控制企业成本,科学、合理地确定供水价格,提高供水企业的经营效益,制定全国统一的价格成本方面的监审法很有必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定价成本监审的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近十几年来的改革在推动供水设施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定价成本监审的根本任务是,使供水企业在各地在政府的管理体制下尽快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形式,对改革的方向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规范,纠正已经出现的偏差,优化和降低企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改善服务。使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科学健康的发展,进一步保证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维护行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政府与各种模式不同区域的供水企业之间,需要实施监管的准入、定价、投资及绩效评价体系等内容相互衔接和协调,也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统筹规划,全面规范。要有效的开展供水成本监审既要遵循现阶段供水企业的行业特点,也要在不违法、不违规的条件下,遵循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2.1、合法性原则

核定供水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机关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手续齐全的原始凭证及账册等资料为基础。计入供水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刚刚出台试行期间,在全国城市供水行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有些企业甚至怀疑这种新型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以各种不同形式纷纷向中国水协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后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出面对此成本监审办法做权威性报告。

2.2.2、相关性原则

计入供水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与供水本身生产经营过程相关,并反映生产经营活动正常需要。在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中把握好相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凡是与供水经营无关的费用,一律不能计入供水成本。

2.2.3、合理性原则

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应当考虑一定时期供水市场供求状况、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承受能力;计入供水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按照合理方法和合理标准核算;影响供水定价成本水平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公允水平。

2.2.4、差异性原则

我国现阶段城市的供水企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国有独资、中外合资、国有和私营及股份合作制,还有政府直接领导的事业单位等,各地在政府的管理体制和供水企业经营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各地政府在对不同经营模式供水企业的管理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供水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措施

3.1、明确部门职能,强化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需要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观念。供水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必须建立全方位人力资源立体管理模式,在科学建立企业部门结构的前提下,更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包括招聘、培训、选拔、激励、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部门职能,建立起一个在决策层、非人力资源经理和人力源管理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协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支持人力资源部门、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岗位分析、岗位评价等基础业务,并协助非人力资源经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建设和事务;非人力资源经理负责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员工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中把持关键环节,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基础工作。必须建立注重员工观念的转变;在管理层建立良好的人事沟通体制和考核体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的工作。制定与企业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计划,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系统。另外还需要强化管理职能,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企业决策。

3.2、制定考核标准,加强绩效管理

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可行为原则,根据供水企业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考核标准。供水企业在考核制度的拟定上,另外还要考虑企业本身合理考核业绩以及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与权重。制定企业季度目标、年度目标,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各个职员身上,以考核的形式积极调动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通过考核情况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制定人力资源招聘、裁减、调配、培训、开发等发展计划。

3.3、责权一致,奖罚分明

通过编制明确责权,只有明确责权了才能更好的做好部门之间、职员之间的协调、管理,才能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与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供水企业要做到责权一致,首先要做到明确管理层次,使上下级之间从最高层到最底层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等级链。必须明确上下级的责权,各职能部门责权,各个职员的责权,避免相互交叉,防止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职能重复或者责权漏洞。

推荐期刊
  • 城市
    刊号:12-1225/C
    级别:省级期刊
  • 智能城市
    刊号:21-1602/N
    级别:省级期刊
  • 城市建筑
    刊号:23-1528/TU
    级别:省级期刊
  • 城市勘测
    刊号:42-1309/TU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