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展专业8篇

时间:2022-04-14 21:25:53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篇1

依托优良的硬件环境,规模提升

会展的发展除了需要市场、产业等条件的支持,硬件设施对展会发展的助推也不容小视。新近建成的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为烟台制博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于今年3月份全部竣工投入使用,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馆,国内一流的餐饮配套设施,以及周到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助推了展会的发展。

本届烟台制博会展会移师新展馆,终于打破桎梏,规模上大幅提升。博览会展出面积8000平米,参展展位400个,分别比上一届增长了30%和25%:本届展会聚集了国内外参展商262家,其中来自韩国、日本、台湾、美国等参展商有30多家,比上届增长了20%,境外展商分别来自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9个国家与地区。

充分发挥专业特色

作为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己任的烟台制博会来说,不断汲取前几届展会的成功经验,始终以专业化打造品牌影响力。

本届展会的专业性首先体现在招展的严格把关。仔细甄选参展商,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展会品质。由于国内会展业竞争激烈,有些展会,只要出资就可以参展,甚至有些与展会主题完全无关的展商都可以参展。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损失了展会的品质,同时也降低了展会在参展商心目中的形象,对于展会的长远发展,弊大干利。区域性展会品牌化不能急于求成。

本届展会的专业性还体现在观众的掌控上。展览会虽然由烟台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但是却完全遵循专业展会的市场化模式运作,以参展企业为主体。没有奢华冗长的开幕式,也没有动用政府的力量组织观众,增加人气。

据组委会统计,本届制博会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英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55人到会参观,其中来自境外的为75人,同比分别增长20%和15%。

作为烟台制博会的承办者――烟台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表示,追求表面的盛况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对于专业展会来说,人流量并不能说明展会的质量,参展商最终认可的是展会的专业观众的比例,专业观众的潜在购买力。通过组织者系统邀请或通过大量的宣传吸引而来的专业观众才是参展商所需要的。

会展专业篇2

关键词:会展 会展专业 实践

一、会展和会展教育

会展是会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会展的外延很广, 它包括各种大型会议、展览展销活动、体育竞技活动、集中性商品交易活动等。会展最早起源于德国,迄今为止,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无烟的绿色经济,不会对城市造成污染。同时举办会展给城市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一般认为,在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城市举办一次会展,能对该城市的相关产业拉动产生9倍的效应,带动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建筑业、商业、广告 、旅游、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交换愈来愈频繁,举办会展成为人们展示新产品,促进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会展作为研究对象, 是会展成为学科的前提。1978年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旅游会展管理在美国开设了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德国瑞文斯堡大学于1986年成立了会展管理系。

我国会展专业最早由中央美术学院在1991设立,那时国内开展会展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2000 年 12 月 10 日的《证券时报》上,记者于凌波在《中国会展业迈向入世高门槛》 一文中曾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学院和专业机构设立会展专业,展览从业人员大多靠自我摸索,专业知识不足。在与国外展商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劣势地位,难以靠专业服务取胜。”

十几年时间里,会展专业在我国高校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截至到2009年,全国至少已有123所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高职院校97所)、76所高校在其他专业下设有会展方向定向招生(其中高职院校57所)。每年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约达1万人。会展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二、我国会展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会展专业开设红红火火的情况比较起来,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并没有那么好。据报道:“上海凡高展览策划有限公司天天在招聘,每天投入邮箱的应聘者简历众多,可就是难以觅到合适的人才。”“在宁波,1500人应聘华博会议展览公司的6个职位,招聘方开出了10万元年薪的诱人条件,却招不到一个合适的会展职业经理人。” 一方面很多公司需要会展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会展专业的学生却应聘不上这些岗位。针对这一问题,不少企业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从学校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多,但缺乏实践经验,工作不能很快上手。

实践在会展这一学科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会展专业著称的德国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因此,许多专业人士指出:会展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没有太多高、精、尖的东西。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开设会展专业是都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特别是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在开设这一专业时业已与诸如会展中心的会展企业开展了合作,确保了学生有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为什么仍会出现培养出来的会展学生应聘不上对口专业的情况呢?

(一)培养目标与实践实际的偏差

事实上,学生确实在大型的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实践的岗位往往是引导、验证、接待服务员等层次较低岗位,学生所学的会展策划、会展营销等知识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经过几次这样的“实践锻炼”之后,学生怨声载道,甚至不愿意再去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

如是情况,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其所属学校对会展和会展就业市场的认识不无关系――一般认为,会展的顺利进行需要三类人才: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人才和会展支持人才,其中对会展核心人才的要求最高,需要的人数最少。会展强国德国的瑞文斯堡大学每年招收这方面的学生仅为70人,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高校的会展专业的目标定位都在会展策划,那么,这么多的学生想到本身就寥寥的岗位实习,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引导、验证、接待服务员等岗位对劳动者的需求量非常大,自然欢迎学生去实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岗位虽然对劳动者的劳动技术要求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属于会展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是否把其考虑在培养目标之内?是否考虑到如何把这些工作做出特色、做得更好?若未考虑在培养目标之内,学生在实习中产生抵触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二)师资力量与实践要求的偏差

我国会展专业的师资力量绝大部分来自于管理、旅游、酒店、外语、中文等传统专业,进入会展可以说是半路出家。这些专业虽然都与会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绝不代表会展专业的全貌。老师固有的知识不能很好的与会展很好地融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欠缺,至于有会展的实践经验那就更谈不上了。没有参与过会展实践的老师如何培养得出能真正懂得会展的学生?创意是会展的灵魂,会展企业同样需要真正懂得会展的学生为他们带去会展发展前沿的、给企业注入活力的东西。而目前我们培养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那也就是说,在实践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需求并未得到很好地满足,那么企业积极性不高也在所难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宁波华博会议展览公司的合作活动说明了这一问题,华博公司大胆地安排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参与到其品牌展会“第五届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的展会设计中。将自己的展会拿出来给学生们练兵,企业不惧怕风险吗?宁波华博会议展览公司董事长杨杰的解释颇值得玩味:“将‘家博会’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考察实践对象,对我们而言其实是利大于弊,不仅能让我们对家博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完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令我们的服务对象――展商受益,但合作首先是基于对学校实力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师资力量是这次合作的保证,会展系主任吴亚生主持过众多品牌展会设计,屡获设计大奖,同时学校引入了荷兰、日本、英国留学归来的师资力量。可见,师资力量的强弱与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也紧密相连。

三、如何解决上述实践中的问题

要解决“培养目标与实践实际的偏差”,首先要求学校对市场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哪些人才需求较大;以及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培养的学生需要胜任怎样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可避免学校盲目寻找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岗位和学校预定的实习目标不符,造成时间、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另外,学校在寻求实践单位时也不能只盯着大型会展,应该放开视野,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合作单位。

要解决“师资力量与实践要求的偏差”,派教师到会展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会展人才,派教师到会展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者要求教师与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都是可行的。

但是,上述的措施操作起来随意性较强,推行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练”――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知识载体”和“实践载体”撞击出璀璨的火花需要制度的保障。也就是说,让“知识载体”(学校)和“实践载体”(企业)联合办学,使二者成为一个利益整体。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处于学生培养的主导地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具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话,文中提到的实践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吧!

参考文献:

[1]沈丽:《会展人才培养的“伤口”该敷哪味药》[J].中国会展;

[2]卢小金:《关于高校会展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 2006年第10期;

会展专业篇3

我们在会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经历了,行业市场调研(特别是就业市场)——岗位能力要求调研——课程环节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四个阶段。

首先,通过行业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开设有会展专业的院校都面临一个问题:一方面会展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缺口大,导致全国不少院校都相继开设会展专业。但另一方面,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会展企业的就业率却并不高。这种“供需不通”的情况让一开始信心满满,充满热情的大家都有点始料未及。

我通过调研后分析了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

1. 专业定位与初入职岗位间的延迟性

我们目前在教育部下发的《高校专业目录》中,只能看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但是无论是对本科生还是大专生而言,策划项目与管理的工作都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能胜任的工作。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仅强调策划的部分,会造成学生在就业时的认识误区。以为一入职就是干策划的,而不愿从一线的岗位锻炼起。在一般的组展公司,要想做到项目策划,至少是项目经理以上级别的职务者。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个几年到十几年的历练是不会有公司敢委以重任的。即使是在做活动策划的公司,也是由执行督导做起。所以,一个学策划的学生,必须经历一些初级岗位的锻炼,才有可能在熟悉了行业运作的基础上进入策划岗位。因为做策划的人,必须是一个对行业非常熟悉和了解,并且具备一定洞察力的职业人。

因此,我们在学生的专业引导上,也应该为他们树立从初级技能型岗位入职的思想准备,养成脚踏实地的职业素养。

2. 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尚需得到强化。

既然我们的毕业生是要从初级的技能岗位入职,那么对于他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就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经过调研,我们将职业入口定位在展会销售、客户信息整理、现场服务、执行督导和参展咨询等几个岗位上。

3. 目前整个国内会展行业尚处于标准未明的状态,企业分工也正在形成中。以致我们的学生在求职时摸不到门朝哪边开。

其次,针对行业调研的结果,我们对会展行业入职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技能划分到各门课程中进行学习和训练。主要有:销售能力、电话营销能力、平面与3D设计软件的初步使用能力、简单预(决)算能力、英语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在课堂教学环节,结合高职高专的学习特点,我们在改革中鼓励每门课的教师都以案例,实训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才会对接下来讲述的理论知识要点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样一来课堂氛围也会活跃很多。当然,这样的课堂对授课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求也更高。只有在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驾驭得住这样充满疑问和变数的课堂。绝对不是勾勾书,备备课就能应付的。

最后,我们改革的力度还拓展到了考核领域,力求探索一条完善的配套考核体系,来检验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我院考试改革的步骤经历了如下的过渡:

1.逐步建立“技能题库”,将各门课程的技能点细分理清,成为技能考核的重要出处和考试题的衍生源。

2.在考核中融入技能考核,强调对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应用。

以《商务谈判》为例,考核是以全班同学的分组商务谈判模拟为形式。

老师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后,提前一个月让同学们分好组,抽取谈判主题案例,再由同学们自行做好谈判准备。这期间,各小组都可以把遇到的问题随时跟老师交流。在评判的现场会请各位专业老师来进行打分和点评。

3.进一步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考核标准,试探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反馈。

以《会展项目策划》的课程为例:先是以一个学期的项目策划过程为线索,每学到一个阶段,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出一个阶段的成果(如选题策划、展会市场调查等)。最后到学期末,成为一个完整的策划案。每个小组大概也是预留一个月的时间,来结合策划准备一份PPT演示文稿。考试时各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上台,分工进行策划案的讲解介绍。我们请来的是各会议、展览和节事活动策划公司的负责人做评委,让学生的策划案经历现实市场的撞击。而且在每个小组汇报项目后还有专家提问环节,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刺激的考验。

其实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企业了解我们学生的水平,给他们一个向企业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能和企业一线的管理者和领导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同学们因为知道要接受企业的考核,也在准备过程中比较紧张和慎重,这样一来,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就在压力下加强了。

由于考核是建立在学生对本门课程所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上的,所以在考试过程中甚至会涉及到原来学过的其它知识。如《商务谈判》考核中,我们的学生就灵活运用了“商务英语”、“涉外经济法”、“公共关系”及“商务谈判”等知识。《会展项目策划》的考核中,也是综合运用了“会展文案写作”、“广告创意”、“财务基础”、“平面设计”等课程的知识。这对学生也说,也算是一种对知识的大综合运用。

会展专业篇4

关键词:校内模拟实习 公司制模拟实习 校企结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专科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文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分析了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和学生实习与就业时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措施,让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有路、上岗有能。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时常会碰到自己已毕业的学生在商场里当导购员或其他无关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令作为会计老师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教学结构和开设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论,轻操作”。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的学习和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认为学生在毕业前只要考出会计证就万事大吉了,导致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践训练。校内的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只是走走过场,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从事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战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对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解决。用人单位对职校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放心,也不称心。

        2、造成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现状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专业。

        很多教师自己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就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真正到企业或公司去体验过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教学生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即使毕业实习时参与了企业会计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纳,简单地记记账,没有涉及到整个会计流程,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会计实习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指导实习,有可能会和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发生冲突。

        (2)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资源落后。 

        模拟实习这一实验教学手段模式单一、内容简单、方法落后,有的就是给学生几张凭证、账页,几套模拟业务,让学生机械地做分录、填凭证、登账簿。这些枯燥的工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工作,比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如何到税务局缴税和买发票、如何开具各种票据等,更是云里雾里。

        二、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可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会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来为校内的老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可聘请有经验、理论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担任辅导老师,教授学生一些会计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整合和改进学校的会计资源,建立全新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实习体系。

        应健全会计档案资料,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同时创建软硬件齐全的会计实验室,使会计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一体化并配备多媒体教学。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可创建公司制的模拟实验室:一般以四到五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出纳、会计、制单、审核及主管等角色,有序协同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定期进行轮换,通过财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会计模拟流程外,可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比如会计电算化、点钞小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职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习机会,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习我校和鲁泰纺织在服装和纺织方面的合作。比如和新星、银座等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走见习与就业一体化道路,这样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时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又能消除私企老板对实习生不放心的顾虑,从而达到双赢。

        总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务之急。这离不开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学校和企业能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和谐的就业新体系,达到校企共商、校企共建、校企共享、校企共赢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谭利云 提高企业规模实习的教学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6,(29):84-86。

会展专业篇5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女| 26岁(1989年4月23日)

居住地:厦门

电 话:157********(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3个月]

公 司:XXX伟创力公司

行 业:外企

职 位:机动小组组长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 校:厦门理工学院

自我评价

我个性开朗,自律性好,擅于总结经验;注重信诺,具有高度责任感;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很强,工作有条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组织与执行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压力下工作。四年的会展专业学习,让我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多次的实习经验,使我在展览与会议流程方面的策划能力、操作和执行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基本上我能从事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奖励旅游等)及其相关项目的调研、立项、招商、招展、营销、推广、实施、预算、运营管理及评估工作。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外企

目标地点: 厦门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策划专员

工作经验

2013 /7—至今:XXX伟创力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外企

机动部 机动小组组长

1.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如人力资源部的职工信息整理与入档;

2.负责在机场接待与会人员和大会现场的咨询服务和就餐安排;

3.积极配合分责人的工作,学习了如何组织和管理露天集会活动,以及了解露天活动举办应该注意的事项;

4.学习了大型外资生产企业的组织架构与日常管理。

2012/7—2013 /7:XXX会议中心[ 1年]

所属行业:政府机构

策划部 策划员

1.负责赢时代全球搜索引擎营销大会的会前资料准备,咨询以及现场服务;

2.积极学习会议的操作流程,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会议的出席率;

3.进行完整的实践操作,自己的提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完成了现场讲解人员的分配与管理;

4.获台交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1/7—2012 /7:XXX博览中心[ 1年]

所属行业:展会

策划部 实习生

1. 负责厦门国际石材展观众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2. 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拦问和定点访问,克服被拒绝的心理障碍;

3. 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与客户沟通,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4. 认真完成问卷填写并及时追问观众真实意见;

5. 获厦门会展协会优秀信息采集员。

教育经历

2007/9 --2011 /7 厦门理工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会展专业篇6

关键词:广州 高职高专院校 会展专业建设

近年来,高职高专会展教育发展迅猛。以广州为例,开设会展类相关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

1.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现状

广州会展经济的持续发展,促成了广州高职高专会展教育的繁荣。从各校的官方网站上来看,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南华工商学院等位于广州的院校,多数已经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研究方向。

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有显著的特征:(一)公办院校对会展专业兴趣浓厚,位于广州且没有开设会展相关课程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数量越来越少;(二)民办院校对会展专业的兴趣正在上升;(三)专业名称丰富。例如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策划、工商企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文秘(会展文秘方向)、酒店管理(会展经营管理方向)等。

2.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经验

多年的发展,为广州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专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从一些院校的发展情况来看,会展专业的培养模式与风格虽有所趋同,但也不乏特色:

2.1校内学习

2.1.1课程创新。会展专业常用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项目引领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卡片法、思维图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公司教学法”等[1]。这些方法已被不同程度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一些院校充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补充物流、文秘、金融等学习内容,例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开设剑桥商务英语及口译课程,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口岸商贸学院开设会展物流管理课程,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会展融资课程等。

2.1.1校内实训基地。多所院校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会展实训硬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硬件方面,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投入100余万元建设的同声传译室与高级数字语音室,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语音室设备[2]。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项目包含策划、外联、招商、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总经办工作7个部分[3]。此外,广州科技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综合实训室的会展管理教学系统,“以展览企业实际业务运作为开发背景,使师生通过上机操作可以对会展服务、布展及撤展等具体工作进行模拟实训”[4]。合理使用会展软件,有助于大幅提高学生在模拟环境下学习与运用会展知识的兴趣。

2.1.1校内协会、模拟企业与校中展会。服务业竞争的本质是服务细致程度的竞争。校中展是将学生、专业教师、校内协会与模拟企业四个实体紧密联系起来的途径之一,正成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主要形式。例如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在近年都举办过校园展销会。真实的组展经验与经历(如某个招展团队获得大单时),有助于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磨练心志、增长才干。

2.2校外实践

学生在校外认真开展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扩大学校品牌效应,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2.2.1展会与节事活动。为学生在展览会寻找现场实习的机会,是许多学校努力在做的事情。学校的支持力度与学生的过硬素质,共同决定着学校与会展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这方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介绍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该校不仅强调实习实训国际化,而且坚持走“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建设道路。该校优秀学生不仅有机会进入香港家庭用品展等国际展会提供现场翻译,而且进入更多泛珠三角城市服务。这些给其他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2.2.2 学生技能竞赛。会展竞赛考验参赛团队的整体实力,帮助学生打开视野。一些广州院校积极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会展专业总决赛。但是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广州近年举办的会展竞赛数量却明显不足。虽然有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广州选拔赛(广州大学承办),但不同院校的学生直接或间接交流的机会明显不多。从竞赛的发展趋势来看,北京的会展竞赛组织者们正在与台港澳开展交流,广州在这方面不应落后。

3.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突破口

广州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建设仍有许多发展空间,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大。

3.1课程建设。会展专业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旅游管理、国际商务与外语专业的特殊关系。完善知识学习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旅游管理专业适合增设1~2门国际商务课程(如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际商务专业适合增设1~2门旅游课程(如商务旅游、旅游学概论),外语专业适合增设1~2门经管类课程(如管理学原理、市场调研分析)。此外,刘大可先生近期提出的“版块式教学理念”(先将会议、展览、节庆等各自分块,再将它们揉起来打成包后进行教学[5]),对课程改革亦有指导意义。

3.2师资建设。良好的师资是促进微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为企业的基层员工来自高等院校已是大趋势。2011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多名骨干教师,参加由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和思研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共同举办的“全国会展师研修班”培训[6]。重视培养会展师资力量应当成为广州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条件的院校如能加大与会展企业的合作力度,同时为教师提供会展设计等提升性培训,教师、学生与会展行业都会受益。在这方面,广州会展行业协会、会展企业与相关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仍有很大的交流空间。

4.结束语

广州高职高专院校会展教育建设的经验,是相关公办与民办院校共同探索的结晶。各所院校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因此院校间、校企间的交流仍将继续。广州会展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是:探索-创新-总结经验-交流-再探索-再创新,直至广州会展教育模式趋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惠雯等:《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载《中国会展》,2009年第23期。

[2]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专业设置-会展策划,2012年1月20日摘录自

[3] 广州康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会展实训室建设方案,2012年2月1日摘录自。

[5] 叶灵燕:《会展教学定位不清》,载《中国贸易报》,2010年5月18日。

[6]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会展专业教师参加“全国会展师研修班”培训,2012年3月1日摘录自省略.cn/news_view.asp?newsid=3263。

会展专业篇7

关键词:会展业;专业化;产业集群;产业链

一、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会展业的专业化主要是指会展题材的专业化、会展经营与运作的专业化以及运作人才的专业化,它要求以某种产业为依托,以一类商品、一类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由业内专业厂商参加,主要对专业观众开放,并且要将会展经济活动的分工细化,形成会议专业组织者、展览专业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特殊事件策划管理公司等专业化分工体系,打造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相互配套的会展产业链条。会展业的市场化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会展项目,逐步培育会展品牌,通过商业运作获得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在经济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变化过程。

会展业的专业化与市场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专业化是市场化的基础,专业化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或分工)的过程就是企业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来专门承担的过程,在市场结构方面表现为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各种专业化组织的增加,专业化或者分工在市场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是专业化的根本,市场化决定专业化。专业化分工起因于交换,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也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只有需求随市场范围增长到一定程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够实际出现和存在。

(一)产业集群:会展业专业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集群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形成供给聚集效应,还有助于各类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而会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市场形式。会展是集群内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是生产商、采购商、批发商进行交流、沟通、交易的汇聚点。地区产业集群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展商品、有竞争力的参展商、采购商,进而促进了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物流、会展场馆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会展产业链的形成与拓展,并使的会展业的发展也相应产生了地理集聚的特征。

会展业与产业集群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的地域集中,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目的是将其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由于受时空、信息和资源的限制,产品并非一生产出来就能够找到合适的买家。企业要想将产品销售出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搜寻买主及其相关信息。会展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市场形式,是集群内同类企业、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汇集了大量产、供、销的各种信息,提高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思维的扩散速度。有利于形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环境,给集群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的产品、技术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实现集群产业升级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二)会展产业链: 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核心

产业链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企业合作关系。会展产业链,是围绕某一主题,借助场馆等设施,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将会展业的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和相关方(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产业关系。会展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以展览公司为中心,形成会展策划开发、会展组织实施、会展宣传等具体业务。上游环节是会展项目的开发者和会展品牌的拥有者,即我们所说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会展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也就是通常讲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将会展活动方案落在实处,具体执行会展设计的要求,处于会展产业链运行的实施阶段。会展中游环节主要涉及场馆为中心的展览、会议、活动场地的出租和管理、场馆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会展服务等业务。会展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指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包括直接或间接为pco、dmc、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这些支持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支持,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工业结构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双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以机械、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为代表的十大传统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并拥有一定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2003年深圳颁布了《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上述产业集聚基地进行了认定与规划建设。2007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形势下的优化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高新技术十大潜在优势行业。

(一)深圳会展产业链发展状况

深圳目前的会展场馆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主,还包括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园博园综合展馆等。深圳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可以举办5 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大型展览。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拥有两座各4 000平方米的展馆,展览面积为8 000平米,可以承接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展览会议及商务活动。园博园综合展馆总建筑面积7 000平方米。建成于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馆,按规划将迁至深圳龙岗奥体新城成为龙岗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将有能力承办6万平方米左右的展会。深圳将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形成分工合理的会展场馆体系。深圳会展中心将侧重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综合类、专业类展会,以及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消费类展会;龙岗会展中心将重点发展专业类制造业展会项目;园博园展馆将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专业展会项目、科教类展会活动;华南城展览馆将重点发展生产资料类专业展会项目等。

深圳市会展主办机构分三类:政府部门、事业和社团组织、公司。目前上述类型主办单位的主办大致比例分别是为20%、60%、20%。事业和社团组织和政府举办展览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市注册的可从事展览的企业18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约占60%;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约占20%,5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约占7%,1 000万元以上约占13%。在这些企业中,专门从事会展业的少,多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项目,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从没有过会展业务和经验。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条件

深圳具有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良好条件。一是深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基础。深圳是著名的高科技城市,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城市。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深圳市gdp总量居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2007年人均gdp合10 474美元,是大陆第一个突破10 000美元的城市。二是深圳具有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深圳比邻国际自由港香港,处于大珠江三角洲的咽喉要地,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具备中国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三是深圳具有良好的城市配套环境。深圳是国际著名的“花园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深圳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通畅。深圳为中国一线口岸城市,国际国内客商往来十分方便。深圳通讯设施完善,旅游业发达,并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法交易的法制环境。四是深圳拥有会展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会展发展促进政策。

三、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一)建立专业化的会展举办机制

必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展馆经营者和展览经营者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定位于会展业的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应突出服务与协调职能;展馆经营者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为会展商提供会展设施及服务;展览经营者开发、主办、运作各种类型展会,并获得经济效益。在办展机制方面,对那些不具备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展会,政府应该彻底退出。对一些具有某些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的展会,政府可以考虑实行“官办民营”的办会体制和运作机制,再逐步过渡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而对那些政治性、公益性很强的展会,也要注重发挥专业公司的作用,采取补贴方式将部分具体项目外包。为引导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制订有关行业法规,对一些政府、协会、场馆管理、展览公司以及各类服务机构的职能及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创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市场运作体系

一要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为使会展业能充分竞争,展馆经营必须与办展业务分离。但在这种情况下,展馆作为纯粹的公共物业如何管理,达到既可减少政府投入,减低展馆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必须解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问题,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具体可以通过成立合资、合作或顾问公司形式等选择与组建优秀的场馆管理受托企业。

二要培植多种成分的会展市场经营主体。首先要加快国有展览企业改革和专业化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其次要大力引入国际跨国大型展览企业,组建独资合资会展服务企业;最后应当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扶持和壮大民营展览公司。另外,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专业化作用,推动深圳优势产业与专业展会的互动发展。

三要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服务体系和企业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不是审批机关而是服务部门,其作用主要是服务和协调。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涉及的会展设计、会展运输、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应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形成专业化的企业服务体系,提高配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依托产业集群与综合优势着力发展品牌会展

一要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深圳虽然拥有了以高交会、文博会为龙头,以服装、家具、光博会等专业展会为代表的品牌展会,但品牌展会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深圳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产业联动战略,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主要措施是依托深圳市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和壮大国际机械及模具工业展、国际珠宝展、国际品牌服装服饰及制衣设备交易会、国际家具展、国际印刷展、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国际自行车暨健身器材展览会等传统展会品牌。依托深圳市十大潜在优势产业,着重发掘和培植与电子通讯、光电一体化、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会展品牌。围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开拓与培植物流运输、进口产品消费、金融保险、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视听等产业的相关会展品牌。

二要整合会展资源,促进品牌展会国际化发展。应按照国际惯例打破部门分割,加强沟通与协调,全面整合会展资源,构建科学合理、良性循环、互动发展的格局。具体措施是对主题类似的展会进行整合和重组,突出重点,合理定位。对科技含量高、国际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品牌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集中资源促使其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向国际顶尖级品牌展会方向发展。而对那些无论资金、规模、管理还是服务都难成气候,且主题不鲜明、专业特点不强的会展活动,应进行整合和兼并重组,避免多头办展、无序竞争。

三要发挥深圳的综合优势,实施会展品牌移植。深圳会展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应发挥自身的经济、区位、市场辐射以及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移植和引入符合深圳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外品牌展会,有的放矢地吸引国外著名展览公司来深开设展览子公司或办事机构,引进他们现有的名牌会展和办展经验,“借鸡下蛋”,并与对方共同研究开发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会展项目,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客户等资源在深圳市举办更多的世界著名专业展,借以带动深圳会展业的名牌培育与发展。

(四)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协作机制

一要建立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协作机制。近年来,广州、东莞、中山等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市会展业在立足本市资源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珠三角地区会展业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努力使各城市根据经济、产业及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区内各市会展业的大体分工,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二要加强与国际会展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国际会展业协会及相关组织在世界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加强与这些组织的交流与联系,可以在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不断获得经验支持。要积极地建立和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专业性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贸易展览参展协会(isea)、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全球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借鉴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力求最终使深圳会展业融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同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五)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专业人才是深圳会展业专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会展业市场化的基础。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离不开会展专业人才的专业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会展专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措施包括巩固与发展会展专业学历教育、大力发展会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力推动会展人才国际化、完善会展业用人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刘天祥.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研究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导刊,2007(1).

[3]陈柳钦.专业化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演进[j].北华大学学报,2007(8).

会展专业篇8

关键词:会展业;专业化;产业集群;产业链

一、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会展业的专业化主要是指会展题材的专业化、会展经营与运作的专业化以及运作人才的专业化,它要求以某种产业为依托,以一类商品、一类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由业内专业厂商参加,主要对专业观众开放,并且要将会展经济活动的分工细化,形成会议专业组织者、展览专业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特殊事件策划管理公司等专业化分工体系,打造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相互配套的会展产业链条。会展业的市场化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会展项目,逐步培育会展品牌,通过商业运作获得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在经济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变化过程。?

会展业的专业化与市场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专业化是市场化的基础,专业化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或分工)的过程就是企业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来专门承担的过程,在市场结构方面表现为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各种专业化组织的增加,专业化或者分工在市场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是专业化的根本,市场化决定专业化。专业化分工起因于交换,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也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只有需求随市场范围增长到一定程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够实际出现和存在。?

(一)产业集群:会展业专业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集群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形成供给聚集效应,还有助于各类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而会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市场形式。会展是集群内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是生产商、采购商、批发商进行交流、沟通、交易的汇聚点。地区产业集群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展商品、有竞争力的参展商、采购商,进而促进了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物流、会展场馆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会展产业链的形成与拓展,并使的会展业的发展也相应产生了地理集聚的特征。?

会展业与产业集群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的地域集中,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目的是将其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由于受时空、信息和资源的限制,产品并非一生产出来就能够找到合适的买家。企业要想将产品销售出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搜寻买主及其相关信息。会展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市场形式,是集群内同类企业、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汇集了大量产、供、销的各种信息,提高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思维的扩散速度。有利于形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环境,给集群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的产品、技术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实现集群产业升级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二)会展产业链: 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核心?

产业链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企业合作关系。会展产业链,是围绕某一主题,借助场馆等设施,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将会展业的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和相关方(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产业关系。会展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以展览公司为中心,形成会展策划开发、会展组织实施、会展宣传等具体业务。上游环节是会展项目的开发者和会展品牌的拥有者,即我们所说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会展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也就是通常讲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将会展活动方案落在实处,具体执行会展设计的要求,处于会展产业链运行的实施阶段。会展中游环节主要涉及场馆为中心的展览、会议、活动场地的出租和管理、场馆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会展服务等业务。会展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指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包括直接或间接为pco、dmc、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这些支持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支持,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工业结构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双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以机械、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为代表的十大传统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并拥有一定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2003年深圳颁布了《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上述产业集聚基地进行了认定与规划建设。2007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形势下的优化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高新技术十大潜在优势行业。

(一)深圳会展产业链发展状况?

深圳目前的会展场馆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主,还包括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园博园综合展馆等。深圳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可以举办5 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大型展览。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拥有两座各4 000平方米的展馆,展览面积为8 000平米,可以承接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展览会议及商务活动。园博园综合展馆总建筑面积7 000平方米。建成于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馆,按规划将迁至深圳龙岗奥体新城成为龙岗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将有能力承办6万平方米左右的展会。深圳将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形成分工合理的会展场馆体系。深圳会展中心将侧重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综合类、专业类展会,以及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消费类展会;龙岗会展中心将重点发展专业类制造业展会项目;园博园展馆将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专业展会项目、科教类展会活动;华南城展览馆将重点发展生产资料类专业展会项目等。?

深圳市会展主办机构分三类:政府部门、事业和社团组织、公司。目前上述类型主办单位的主办大致比例分别是为20%、60%、20%。事业和社团组织和政府举办展览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市注册的可从事展览的企业18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约占60%;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约占20%,5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约占7%,1 000万元以上约占13%。在这些企业中,专门从事会展业的少,多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项目,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从没有过会展业务和经验。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条件?

深圳具有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良好条件。一是深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基础。深圳是著名的高科技城市,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城市。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深圳市gdp总量居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2007年人均gdp合10 474美元,是大陆第一个突破10 000美元的城市。二是深圳具有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深圳比邻国际自由港香港,处于大珠江三角洲的咽喉要地,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具备中国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三是深圳具有良好的城市配套环境。深圳是国际著名的“花园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深圳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通畅。深圳为中国一线口岸城市,国际国内客商往来十分方便。深圳通讯设施完善,旅游业发达,并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法交易的法制环境。四是深圳拥有会展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会展发展促进政策。

三、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一)建立专业化的会展举办机制?

必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展馆经营者和展览经营者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定位于会展业的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应突出服务与协调职能;展馆经营者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为会展商提供会展设施及服务;展览经营者开发、主办、运作各种类型展会,并获得经济效益。在办展机制方面,对那些不具备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展会,政府应该彻底退出。对一些具有某些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的展会,政府可以考虑实行“官办民营”的办会体制和运作机制,再逐步过渡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而对那些政治性、公益性很强的展会,也要注重发挥专业公司的作用,采取补贴方式将部分具体项目外包。为引导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制订有关行业法规,对一些政府、协会、场馆管理、展览公司以及各类服务机构的职能及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创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市场运作体系?

一要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为使会展业能充分竞争,展馆经营必须与办展业务分离。但在这种情况下,展馆作为纯粹的公共物业如何管理,达到既可减少政府投入,减低展馆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必须解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问题,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具体可以通过成立合资、合作或顾问公司形式等选择与组建优秀的场馆管理受托企业。?

二要培植多种成分的会展市场经营主体。首先要加快国有展览企业改革和专业化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其次要大力引入国际跨国大型展览企业,组建独资合资会展服务企业;最后应当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扶持和壮大民营展览公司。另外,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专业化作用,推动深圳优势产业与专业展会的互动发展。?

三要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服务体系和企业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不是审批机关而是服务部门,其作用主要是服务和协调。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涉及的会展设计、会展运输、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应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形成专业化的企业服务体系,提高配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依托产业集群与综合优势着力发展品牌会展

一要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深圳虽然拥有了以高交会、文博会为龙头,以服装、家具、光博会等专业展会为代表的品牌展会,但品牌展会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深圳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产业联动战略,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主要措施是依托深圳市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和壮大国际机械及模具工业展、国际珠宝展、国际品牌服装服饰及制衣设备交易会、国际家具展、国际印刷展、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国际自行车暨健身器材展览会等传统展会品牌。依托深圳市十大潜在优势产业,着重发掘和培植与电子通讯、光电一体化、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会展品牌。围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开拓与培植物流运输、进口产品消费、金融保险、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视听等产业的相关会展品牌。

二要整合会展资源,促进品牌展会国际化发展。应按照国际惯例打破部门分割,加强沟通与协调,全面整合会展资源,构建科学合理、良性循环、互动发展的格局。具体措施是对主题类似的展会进行整合和重组,突出重点,合理定位。对科技含量高、国际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品牌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集中资源促使其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向国际顶尖级品牌展会方向发展。而对那些无论资金、规模、管理还是服务都难成气候,且主题不鲜明、专业特点不强的会展活动,应进行整合和兼并重组,避免多头办展、无序竞争。

三要发挥深圳的综合优势,实施会展品牌移植。深圳会展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应发挥自身的经济、区位、市场辐射以及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移植和引入符合深圳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外品牌展会,有的放矢地吸引国外著名展览公司来深开设展览子公司或办事机构,引进他们现有的名牌会展和办展经验,“借鸡下蛋”,并与对方共同研究开发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会展项目,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客户等资源在深圳市举办更多的世界著名专业展,借以带动深圳会展业的名牌培育与发展。?

(四)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协作机制?

一要建立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协作机制。近年来,广州、东莞、中山等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市会展业在立足本市资源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珠三角地区会展业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努力使各城市根据经济、产业及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区内各市会展业的大体分工,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二要加强与国际会展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国际会展业协会及相关组织在世界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加强与这些组织的交流与联系,可以在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不断获得经验支持。要积极地建立和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专业性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贸易展览参展协会(isea)、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全球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借鉴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力求最终使深圳会展业融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同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五)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专业人才是深圳会展业专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会展业市场化的基础。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离不开会展专业人才的专业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会展专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措施包括巩固与发展会展专业学历教育、大力发展会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力推动会展人才国际化、完善会展业用人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刘天祥.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研究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导刊,2007(1).

[3]陈柳钦.专业化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演进[j].北华大学学报,2007(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