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8篇

时间:2023-12-27 10:40:46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1

(1.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衡水053000;2.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收稿日期:2015-01-14)

《河北渔业》2015年第3期(总第255期)调查与分析

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薛建民(1960.8-),男,高级工程师,衡水泥鳅和淡水虾养殖综合试验站站长。2016345187@qq.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06

多年来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因受土质和水质的影响,养殖品种较少、产量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影响,养殖效益下滑更为严重。为了摸索一套适于黑龙港流域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增产、增效的养殖新模式,2013-2014年,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创新团队衡水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给养殖用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4年笔者对衡水地区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三种套养模式进行了全面跟踪调查,通过跟踪调查对不同的套养模式进行了增产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养殖模式在黑龙港流域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养殖生产情况

为了降低养殖的风险系数,本研究遵循生态套养的理念,在不改变原有淡水鱼养殖池塘条件及鱼产量的同时套养南美白对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不增加投饵量,利用残饵和粪便来增加水产养殖的亩产量。

1.1养殖户和养殖模式选择

根据衡水市范围池塘养殖方式、方法,在引进

南美白对虾套养时,针对现有条件科学制定了三种养殖模式,分别是:鱼种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成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定置网箱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共选择了8家养殖户进行,主要在冀州市、桃城区和武邑三个地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2苗种放养情况

8家养殖户根据实际的养殖模式制定了各自具体的套养方案,不同养殖模式的具体放养品种、规格、时间和数量分别总结如表2-表4。

2养殖生产结果

采用以上三种养殖模式进行了养殖生产实验,均没有投喂对虾饵料,只是按照淡水鱼养殖过程进行正常的投饵和管理,除苗种成本外没有再增加任何额外的投资成本。经过4月左右的养殖,对8个试验养殖户的增收对虾产量进行了统计汇总,结果显示三种养殖模式均没有影响到淡水鱼的生产产量,均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具体养殖生产结果汇总如表5所示。

3增产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套养南美白对虾采用地笼捕捞的形式进行陆续上市,受商品虾规格和市场价格的影响,8家养殖户的增收经济效益不一。经过连续统计,8家试验养殖户最终的对虾增产效益汇总见表6。结果显示:在不改变原有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环境和鱼产量的同时,大宗淡水鱼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纯增效益达9450~18000元/hm2,2014年衡水市采用套养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共计产南美白对虾76038kg,总增经济效益213.08万元。

4前景展望

4.1示范和推广应用价值

本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给试验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已经在整个衡水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成果可推广应用于黑龙港流域所涉及的44个县的大宗淡水鱼养殖池塘,并且原有的养殖池塘不用进行刻意改造,只需增加套养南美白对虾苗种的费用,具有养殖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前景。

4.2生态效益

本研究是依据池塘生态套养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在不改变原有鱼类饲养条件下,充分利用了饵料残饵、粪便、饵料生物等,对池塘环境起到了节能减排的生态作用,这为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养殖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对于调整现有的淡水养殖结构,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3进一步提高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的思考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2

[关键词]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1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

1.1水体富营养化随着现阶段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峻,造成许多大水面围网养殖、围栏养殖的取消及“退鱼还湖”等政策的实施,促使淡水池塘养殖在我国养殖业中发挥了不可更替的作用。但是,如今养殖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单位水体载鱼量的增长,投放大量饲料及鱼类代谢物造成池塘水质严重污染,而养殖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河道,导致了周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1]。1.2氮失衡问题现阶段,磷和氮在水体中的含量虽已满足富营养化的指标,但是池塘中能够参与生产力活动的可用磷含量相对比较匮乏。这主要是因为在pH为7.5~8.5的池塘水体中,磷的可溶解度偏低,很容易被淤泥和重金属等络合。再者,因为我国在池塘养殖中施用的氮肥远高于磷肥,还有就是天然饵料及市场中商品饲料的氮含量更高,这些都是导致池塘养殖氮含量失衡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池塘养殖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饵料及鱼类的排泄物。通过对池塘养殖水体氮循环过程的研究分析可知:①因硝化细菌在硝化过程中其速度偏低,从而换成亚硝酸盐,这就导致氨氮浓度偏高;②由于浮游生物对生长过程所需的亚硝酸盐含量要求较少,这就造成池塘后期水质比前期水质环境要差,从而氮的失衡对池塘水体造成的影响也就不同。池塘水体内部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氨氮和亚硝酸盐氮,9-10月是水体污染最严重的阶段。水体中高含量的氨氮对鱼虾体内的酶进行催化,影响其细胞的稳定性,从而对排泄系统及渗透平衡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鱼虾处于极度活跃状态,严重时导致鱼虾发生抽搐,失去平衡,甚至导致其进入昏迷状态。而高浓度亚硝酸盐可将鱼虾血液中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亚铁血红蛋白,高铁亚铁血红蛋白不能运载氧气,从而削弱了鱼虾血液载氧能力,使鱼虾严重缺氧,失去摄食能力,情况严重的导致其失去生存能力。

2治理淡水池塘养殖环境的对策

2.1淡水池塘养殖环境的修复技术现今,我国淡水池塘养殖环境的修复技术主要有2种,即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2.1.1原位修复技术。其又称立体修复,主要是在池塘水体的上层设置生物浮床,在该浮床上种植一些水生蔬菜及其他植物来改善水体环境。在水体中通过投放生物来促进硝化作用,从而为有益微生物提供固定生长环境,使其能够较好的繁殖,以此促进水体中氮的循环。同时,在下层水体投放贝类等软体水生动物,加强池塘水体营养的多重利用,从而改善水体的整体环境。2.1.2异位修复技术。其也可称为平面修复,主要是把池塘养殖生成的污水排入人工设置的湿地,通过湿地来改善水质,以此达到水质净化目的,处理后的净化水用于池塘养殖,以此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2.2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该技术主要是把将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建立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2]。当前,这无非是解决池塘水质环境的有效办法。该模式的提出可以将两种技术优势和缺点进行互补。从生态角度来讲,池塘水体上层种植蔬菜不仅可以降低排污系数,而且还降低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处理的负担,减少人工湿地的建设面积。从实现经济价值来看,水体种植的蔬菜可以改善该模式内部的收支平衡,种植蔬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可以支付人工湿地建设的成本支出,从而缓解资金压力。建设淡水池塘合作养殖模式,不只是单纯地将二者集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加大合作养殖鱼类等水生物。如今在我国合作养殖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主要是做好鱼苗采购以及成品鱼类的便捷销售,更是要体现“好买好卖”的合作理念,实现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林兴榕.连城县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改造成效分析[D].厦门:集美大学,2013.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3

关键词:池塘;鱼虾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51

前言

鱼和虾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2种食物,有着很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很多人钟爱的食物,随着鱼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鱼虾受到污染水量急剧减少,池塘养殖鱼虾就肩负起了主要供应的来源。根据现阶段池塘养殖鱼虾的基本情况作出分析,对鱼虾养殖技术类别进行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淡水龙虾为基础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的使用,对不同种类的池塘,进行分别研究,找出适合的养殖方式,再以草鱼为例,对草鱼的养殖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问题,研究池塘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对鱼虾的养殖有什么成效。

1现阶段池塘养殖的现状

现阶段,为了供应市场的需求,池塘养殖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很多的池塘养殖只注重产量,没有做到对池塘的养殖技术做研究,这就出现了很多的养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高密度的养殖下,关于饲料和渔药的投喂问题,还有鱼虾过多,排泄物问题,饲料、饵料、渔药的残留在池底大量的堆积问题,导致了池塘的水质差,鱼虾病害严重,死亡率高。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因为需要大批量的换水,导致水体有大量的污染,如果将这些污水进行排放,还会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污染。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传统池塘的养殖使用的水体被污染,还会造成周围的水质的恶化,严重的还会导致水质的富营养化。但是由于我们认识问题比较晚,水环境已经呈现出了恶化的趋势,对于其中的问题,很多的专家已经开始研究对策,经过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对比,我们发现,生物修复技术相比其他方式,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污染较小、修复成本较低,但是修复的效果十分的良好,适合大多数的水资源修复工作。

2生物修复技术

2.1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现阶段关于养殖方面使用研究比较频繁的一种技术。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将水中有害的物质或者是污染物质进行吸收、转化、降解等步骤,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物质的生长,微生物法利用的是细菌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较短且新陈代谢的速度比较快,所以,其降解污染物的速度比其他的方式要快。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对养殖水的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能够及时的修复水中存在的问题。

2.2植物修复技术

使用植物修复技术对水质进行改良,主要就是通过对水生植物的使用对水中含有的氮磷进行吸收和去除。使用不同种类的水生物能够起到不同的效果,要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取适合的植物进行修复。植物修复技术的使用,不仅仅能有对水中的磷成分进行控制,还能够对水底的淤泥的富营养化进行优化,水底淤泥的多少也会对水质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方式能够在控制淤泥的同时,对水中的氮磷进行回收使用。通过不同植物的组成方式,既能够达到一定的修复效果,还能够节约修复的成本。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水生植物的方式进行水质修复,其占水面积比较大,修复的过程比较长,还会受到不同季节的影响,不建议大面积使用,但是可以与其他的方式搭配使用。

2.3动物修复技术

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似,通过对一些食用水体中的藻类生存的鱼类进行放养,能够有效地减少水中造成污染的植物,也可以选择一些微型的浮游动物,对水中的藻类进行有效地抑制,还能够控制富营养化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动物修复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动物的投放比例,按照水体内实际情况进行投放,避免水中的动物因为抢夺食物而死亡,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投放的动物过多,还会出现大量的排泄物,对水体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违背了动物投放的目的,反而加重了水体的复合程度。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对动物投放进性配置,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

2.4生物膜修复技术在池塘养殖的应用

生物膜指的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聚合物,以及对其进行包裹的基质网,这种技术现阶段在工业污水的排放中比较常见。生物膜修复技术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占水体的面积较小,对整体的空间使用率比较大,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管理,还有着耐冲击力强,能够有效地减少淤泥的堆积等特点。经过大量的实验表明,这种生物膜修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质起到修复的作用,还能够节约修复的经济成本,生物膜本身不会造成过多的二次污染,在现阶段池塘养殖的水质有着十分宽广的发展前景。

3池塘对虾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无论在江河、湖泊、池塘还是在水田均能生存,对水质要求不高,且虾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但是淡水龙虾在养殖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淡水龙虾对有机的或无机的化学物质非常敏感,超限就会引发虾中毒症。使用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淡水养殖池塘的水质进行优化,净化了水质的同时也改善了水体环境,还能够对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藻类生物得到相应的控制。

4池塘对草鱼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

草鱼作为四大家鱼之一,是现阶段我国的鱼养殖业普遍养殖的淡水鱼。现阶段大多数使用的养殖方式都比较传统,在草鱼的池塘中,鱼的密度比较高,也会因为饲料、饵料、药品的大量投掷,造成水体的污染问题,草鱼在养殖的过程中还可能因为疾病原因,造成死亡。针对这些问题,利用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进行改进。能够对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分解,控制了有害藻类的生长,还能够吸附水中的颗粒物,将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形成可食用物质,进行二次喂养,提升了饲料的使用率。

5结语

综上所述,池塘鱼虾使用生物膜低碳的养殖技术,能够很好地起到水质净化作用,减少生物的死亡,吸收分解了水中很多的微生物,提升了水体质量的同时,保证了鱼虾的健康生长,能够有效的增加鱼虾的总产量,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江兴龙,邓来富.生物膜“细菌-藻类”协同系统改良淡水池塘养殖水质与沉积物的效果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5(03):603-610.

[2]李俊伟.刺参—海蜇—对虾综合养殖系统和投喂鲜活硅藻养参系统的碳氮磷收支[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朱祥宇.应用生化标记物色素及脂肪酸研究不同养殖环境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生理生态学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

[4]江兴龙,关瑞章.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精养殖水体生物膜原位修复低碳养殖技术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0(05):769-775.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4

1.英国南安普顿郡TestValley虹鳟养殖场

该场年产虹鳟约600吨,每年的用水费用大约为2000英镑。养殖排放水需经环保部门检测总氮、总磷和悬浮物等指标,达标后才允许进入湿地净化处理。湿地和养殖池塘面积比例达到1∶1,经湿地净化处理,悬浮物总量明显下降,总氮和总磷降解80%。

2.荷兰Wangnigen大学欧洲舌鳎养殖试验渔场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以3个池塘为一组,1个池塘生产欧洲舌鳎、1个养殖贝类、另一个种植藻类。要求养殖用水达标排放,并按人的生活用水排放量标准核定排污费。该养殖场共有12000米2,每年收取相当于23人废水排水量的排污费。

3.匈牙利Jaszkiser现代渔场

是集养殖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精养渔场,主要养殖鲤鱼。整个渔场的生态养殖布局有11个3亩左右的养殖池通过独立的生态进排水沟渠与1个约360亩的湿地净化池相连,构成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

4.池塘高密度循环流水养殖

吴江四大家鱼部级良种场将一处池塘分为套养池和主养池,主养池一端设置有将套养区内的水引入主养区的增氧推水装置,另一端与沉淀池相通。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将鱼类粪便和残饵等收集至集污塔内的处理装置。

二、大宗淡水鱼池塘循环水养殖研究

1.净化池中种植的水草筛选

在净化池中种植芦苇、菖蒲、再力花、千屈菜、凤眼莲、睡莲、藨草、菹草、狐尾藻、空心菜等水草,并将它们进行实验比较,得出在相同使用面积的前提下他们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差异(图1)。

2.微生物净化水质技术研究

实验表明:复合芽孢杆菌对试验水体总氮下降显著,同时对试验水体氨氮去除显著;EM菌对试验水体总氮、氨氮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

3.池塘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技术研究

固定化材料:弹性生物填料(生物刷,长度1米,每立方米44根)。微生物的来源:土著微生物,外源性微生物采用固体浓缩型(以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固定化微生物净化效果:(1)生物刷可将池塘水体中103数量级的细菌提高到菌膜上106以上的数量级,外源添加微生物可比池塘土著微生物提高10倍的附着量。(2)水面下50厘米处主要富集了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以好氧为主的菌群,近底层50厘米处主要富集了以反硝化细菌等兼性和厌氧微生物为主的群落。(3)对水体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COD的处理效果明显,特别是池塘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对于控制水质富营养化效果较好。

4.生物浮床水质净化技术研究

当生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面覆盖率为7.5%时,可使水体透明度增高,氨氮、亚硝氮含量降低,养殖产量可提高20%,并能提高鱼肉品质。

5.背角无齿蚌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净化特征研究

背角无齿蚌能够有效地净化养鱼水体水质。对氯化物、总氮、硝酸氮、总磷、铝、硌、铁、镍、锌和钼的最大降低(去除)率分别为90.9%、90.8%、24.1%、23.1%、23.4%、63%、78%、12.7%、100%、80.6%。

6.净化池塘和养殖池塘之间的关系研究

(1)按净化池塘所能承接的养殖池塘一次总排放水体计算:1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15亩养殖池塘,也就是养殖池塘和净化池塘的面积比为15∶1。(2)按养殖池塘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降解力计算:1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7.5亩养殖池塘。这个比例我们只考虑了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而没有考虑净化池塘中的微生物、藻类,以及净化池塘的沉降和过滤等作用。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养殖池塘与净化池塘的面积比约为10∶1。

三、大宗淡水鱼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

1.大宗淡水鱼池塘三级净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一级净化:一级净化池以河道为主体,在河道两边种养凤眼莲、水花生,吊挂生物刷(进行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同时放养河蚌、青虾、花白鲢,形成一个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二级净化:二级净化池是一个有一定面积的土池,在深水区设置浮床;在浅水区种植有多种水生植物,有浮水的、挺水的、沉水的,同时在池中也放养河蚌、青虾、花白鲢等动物品种。三级净化:三级净化池是一个浅水池塘,这里以挺水植物为主,种植有各种各样的挺水植物,同时也有一定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水生动物有河蚌、青虾、花白鲢等。以武进三级净化养殖功能小区主要养殖模式为例,从生态循环池塘养殖模式水质净化效果看,从三级净化出来的水质要好于水源的水质。经三级净化出来的水体,氨氮的去除率平均为60.49%,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平均为86.51%,总氮的去除率平均为74%,总磷的去除率平均为68.5%,叶绿素(藻类)的去除率平均为73.67%。武进水产养殖场主养团头鲂,通过循环水工程建设、池塘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免疫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团头鲂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多介质层复合潜流湿地在池塘循环水养殖中的应用

湿地主体由上行-下行垂直潜流湿地复合而成,多介质层。复合湿地对于水体中氮、磷、农药、重金属等均有较为稳定的处理效果,处理能力为100吨/天,湿地和养殖池之比可达1∶90。复合湿地工程建设:管道铺设。利用混凝土整板技术建设好湿地池体部分,然后开始进行管道铺设,根据进水量进行打孔后布置在池体底部,利用青石对管道保护。第一、二层滤料填充。滤料层共为三层,底部两层分别为两种粒径的鹅卵石,先铺设较大粒径的鹅卵石,再铺设小粒径鹅卵石。粒径大小根据进水质量选择。第三层滤料填充。在小粒径鹅卵石上铺设粒径为2~4厘米的生物陶粒,陶粒种类繁多,应选择孔隙度较好的浮性陶粒,便于微生物膜的形成,也可富集较多的微生物。复合湿地植物种植:初期主要选择了三种植物作为种植对象,分别为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种植初期,用纱网打孔对植物进行固定,防止倒伏,待植物根系稳定后,去除纱网。因为三种植物长成后植株大小差异较大,植物在种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好间距。

四、大宗淡水鱼体系其他生态养殖模式集锦

1.鱼——藕互惠种养复合系统:该模式对改变漳泊湖渔场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生态观光水产示范基地,对改变过去鱼病成灾、药残严重、效益低下的现象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2.池塘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以“池塘生物浮床+生态沟渠”为核心构件,运用循环水调控技术建立养殖小区“四个一”工程化水质修复技术模式。

3.“上粮下鱼”和以稻田为净水单元的复合养殖模式:利用无机固定化浮板构建了水稻净化浮床,研究发现,水稻浮床对水体总氮、总磷净化效果显著,浮床水稻的单产为7103.6千克/公顷,比大田水稻减产23.33%。浮床水稻的穗长、每株有效分蘖、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为大田水稻的88.26%、85.95%、68.35%、88.22%和86.22%。

4.重庆综合试验站创新池塘水上立体式浮架,开展水上栽培、水下养鱼的“鱼菜共生”技术,被农业部确立为2013年、2014年农业主推技术,已推广6.2万亩。

5.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开展系统运行监测与检测;不同水生植物对潜流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生态池塘工程附属设施的建设及工艺改造升级;开展池塘生态系统工程示范试验,节水、节能效果凸显。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5

关键词:淡水 养殖方式 养殖管理 改进措施

作为内陆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我国淡水总面积约20×104平方公里,养殖面积及总产量居世界首位。

淡水养殖一般面积较小且分布广泛,集约化程度较高,适于精养,投资小、产量稳定、生产水平较高,收益大,并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控制。淡水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鱼类,包括草鱼、青鱼、鲤、鳙、鲂、鳊、鲢、鲮、鲫、非鲫等经济性鱼类;还有虾类和蟹类,虾类有海南大虾、罗氏沼虾等,蟹类则主要是河蟹。淡水养殖的生产方式,按养殖场所可分为池塘养殖,湖泊、河道养殖,江河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及微流水养殖等;按集约化程度则可分为精养、半精养和粗养。其中,网箱养殖的生产方式是近二十年来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科学养鱼技术,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地应用在湖泊、水库、河道等大中型水域中,以培育鱼种和饲养各种经济鱼类。

一、养殖方式

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

1.根据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

2.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池塘养鱼:一般指在面积较小的封闭水体中的鱼类养殖。这种经常处于静水状态的小型水体,多由人工开挖或天然水潭改造而成,面积一般数亩到数十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养鱼方式。池塘养鱼具有静水养鱼的特点,适宜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种类进行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诱饵,同时还可以使用施肥的方法来培养天然饵料。

湖泊河道养鱼:指在中小型湖泊或河道的进出水口建筑拦鱼设施,进行养鱼。主要利用天然饵料,辅以人工施肥投饵。

水库养鱼:利用各种类型的水库养殖鱼类。在小型的农田灌溉水库,凡可以防逃、容易捕捞的,可采取池塘养鱼方式。一般较大的平原水库,常采取湖泊、河道方式经营。大型综合水库,主要繁殖保护鱼类资源,辅以少量的人工放养。

稻田养鱼:利用水稻田进行养鱼,既可增加鱼产量,又可消除稻田中的害虫、杂草,疏松土壤,肥沃稻田,增加水稻产量。

工厂化养鱼:运用机械的、电气的、化学的、自动化的现代设施,在水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投饵等各方面进行人为控制,创造和保持最适宜于鱼类生长和发育的生态条件,使鱼类的繁殖、苗种培养、商品鱼的养殖等各个环节都处在人工控制的水体环境中进行无季节性的连续生产。

网箱养鱼:用纤维网片、金属网片等材料缝制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具一定形状的箱体,将其架设在较大水体中,使箱体内外水体可以自由交换,在这样的箱体环境中养鱼就叫网箱养鱼。其生产较稳定,投资少,收益高,且发展潜力大。

二、养殖管理(以池塘养鱼为例)

1.环境条件

池塘养鱼,最关键的要看池塘的水质。池塘的水质好比人体里的血液,只有好的血液才能让人健康生活。池塘的水质是水体生态条件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饲养的产量及效益,所以,在鱼塘的选址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找到一个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第一,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要好;第二,要经济实惠,不要投入过大,可以选在荒滩废地上;第三,交通位置要比较方便,这样有利于鲜活鱼类的销售和运输;第四,土质要好,池塘的土质最好是粘壤土,这种土质对水源和肥料的保持性能较好;第五,周围地区要方便鱼池的改造及相关配套设置的建设。

2.品种选择

池塘养殖,首先考虑的是产量及效益,所以在选择养殖种类时,要考虑不同品种的鱼类的习性及适应性,像四大家鱼及鲤鱼这类鱼类适应性比较强,所以在放养时,可以优先考虑,罗非鱼作为引进的优良品种,也可以部分放养。整个池塘鱼类的放养,应多品种、多规格合理搭配混养,这就要求鱼种要规格整齐、逆水性强、体制健壮、体表完整、健康完整。

3.放苗时间

一般是在4月至6月初,当春季水温上升至16℃以上时即可放苗。放苗时水位要求0.8~1.0m以上,由于放苗季节气温变化较大,较深的水位有利于水温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是低温采用充氧法运输来的鱼苗,应先取出虾苗,注意缓慢调整温差,待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放入池中。

三、改进措施

1.改善养殖环境,发展健康养殖

要加强研究不同类型(浅海、滩涂、内陆大水面、低洼盐碱地等)水域的科学养殖方式,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养殖结构,提出降低养殖生态环境负荷的立体利用水域的养殖技术及养殖水域的环境优化和生物修复技术,为养殖方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以生态调控为主要手段的健康养殖技术和病害的监测、预报技术,加强免疫防治技术、疫病检疫技术及安全用药技术研究。

2.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品种开发

要大力开展优良、抗逆新品种(系)选育研究,以传统选育技术为基础,研究建立雌核发育、多倍体、性别控制、转基因等育种新技术,加快良种选育进程;结合生理生态学手段,找出抑制性腺发育和制约早期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性环境和内在因子,突破海水鱼(虾)和溯(降)河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建立全面系统的水产苗种繁育体系。

3.加强饲料研究,普及高效饲料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6

【关键词】: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关键环节

近几年来,淡水小龙虾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也就导致在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促进了大部分的人投入小龙虾的养殖中。要合理的养殖小龙虾,首先要掌握养殖的关键技术。

1 营造良好的池塘条件

一般来说,都要选择通风好、向阳、水源没有污染、土质可以保水的地方建起池塘。而且就池塘来说,要有畅通的给排水及完全的防盗设施,周围要围起防逃墙,材料可选用网纱、竹片等,高度一般为0.5m。水深一般在1.5m以上为好,池塘占地最好为5-10亩,底部平坦为沙泥,池坝比例为1:3-4。在池内种植大概 1/3占地面积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等,产生浮游植物供龙虾食用,并可以为龙虾避荫提供方便。设立一些以砖头、石块、轮胎、瓦砾等材料做成的虾巢,作为小龙虾的栖息地。

2 虾苗的选取和放养

淡水小龙虾一般都小怕大、强欺弱,所以,一个池塘的虾苗规格一定要相同。在投放时间上,一般选取傍晚或者黎明,可以避免水温差过大。在投放前应该先把少量的池水倒入运虾容器中,等到容器里水温和池水水温相近时再倒入池塘。

2.1 清池,在对虾种进行放养之前20到30天时,要做一些活动如把池塘的水排干,消毒暴晒,整理池埂,清除池塘中的淤泥可使用漂白粉等药物,彻底的对池塘消毒。

2.2 施肥,在第一次施肥之后,要根据pH值、水色、透明度的变化等条件,追加化肥,保持池塘水的水色保持在淡绿色和茶褐色中,pH保持在7.5到8.5之间,透明度在20到30厘米之间。

2.3 种草,在虾种放养之前要在池塘周围和池底种植水草,面积在三分之一左右,多选用伊乐藻、苦草等,水草可作为食物和栖息场所,也可作为隐蔽、蜕壳的场所。

2.4 安装过滤网和防鸟网,一般在进水口安装过滤网,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安装防鸟网防止水禽侵害小龙虾。

进行虾种放养的时候,注意控制虾种的数量,由于当前的虾苗没有达到产业化的程度,因此亩放在50-100公斤内,规格大约是100-200只每公斤,如果要放大种虾的规格,那么亩放就要保持在80公斤左右,要合理的控制好虾种放养的数量。

3 饲料的种类和投放

3.1 饵料的种类

在小龙虾生长初期,在稚虾阶段,饲料多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或者水生的昆虫幼体为主。当稚虾长到1.5至3厘米的幼虾阶段时,将鱼肉等动物性饵料制成小颗粒,投碎细的饲料。当幼虾涨到5到8厘米的中虾阶段时,把饵料加工到一定规格喂食即可。成虾阶段时,投喂的饵料可以粗制一些,总之投放饵料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3.2 投喂的方法

饵料的投喂要按照体重来计算,根据天气、虾的活动和水质状况适当的投喂,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投喂干料饵料,是小虾体重的7%-8%,中虾体重的5%和大虾体重的2%-3%。天气良好可以多投喂饵料,天气出现连续阴雨的状况,可以少投喂。虾发病季节少投喂,正常生长时多投喂。投喂饵料保证时间的规律性,在每天的上、下午投喂一次,下午投喂数量占主要成分,占总数的70%,注重投喂的定时、定量、定质性。

4 水质管理

4.1 水草种植

淡水小龙虾的养殖和河蟹的养殖一样,需要注重池塘中水草的养殖,如果想养好虾就一定要先种好水草。池塘中有丰富的水草,能够维持池塘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小龙虾养殖的成功率。池塘中的水草是小龙虾的栖息和隐蔽的场所,能够减少小龙虾之间相互伤害的几几率,还可以净化水质,为小龙虾的生存提供新鲜干净的饵料。平时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确保池塘中水草的资源量,随时注意水草的添加和移栽,保持池塘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水草的合理数量,确保促进小龙虾养殖的成功。

4.2 水质调控

水草的种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质的好坏。虽然小龙虾的适应和生存能力很强,但是如果水质过低,也会影响小龙虾的产量,因此要去的高产量的小龙虾,在养殖中一定要注意池塘水的质量。在夏季时天气过热,要适当的提高水位,稳定控制池塘中的水温。在发现小龙虾反应迟钝时,要注意向池塘中注入氧气,或者开动增氧机增氧。

5 病害防治

淡水小龙虾虽然在抗病能力上比一般的青虾河蟹等水产品强。但是人工养殖与自然生长毕竟还有很大的距离,故在病害的防治上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5.1 烂鳃病

烂鳃病产生原因是由丝状细菌引发的,是由于细菌吸附在小龙虾的鳃上,之后大量的进行繁殖,就会严重的阻塞鳃部的血液流动,妨碍小龙虾的呼吸,可使得小龙虾的鳃丝变黑并且发霉腐烂。防治方法:使用水博士等物质在全池内泼洒,清理池塘中的病害。其次是要定期的清除池塘中的污染物和残留的饵料,定时的注入新水,保持池塘的干净和水体的环境,保持池塘的生态平衡,避免水质被污染,不利于小龙虾的生长。

5.2 黑鳃病

黑鳃病产生的原因是真菌中的半知菌导致的,主要症状是下龙虾的鳃丝逐渐由微红色慢慢异成了淡褐色或者褐色,最后变成了黑色,严重的引发小龙虾的鳃部萎缩,功能彻底的简化,反映较迟钝,最后严重的呼吸出现困难致死。防治方法:首先在放养虾苗之前,要用生石灰等化学用品将池塘彻底清洗干净,保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池水经常换,保持池水的清新,及时清除池底的杂物和残饵。

6 捕捞

由于淡水小龙虾生长速度很快,在本年就可以进行捕捞,一般有干捕和网捕两种方式。将网在傍晚放于池边的浅水处,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收网了,反复网捕后将池水放干,再利用抄网进行干捕。如果池内小龙虾密度过高,还可以辅以撒网、拖网等工具捕捞,捕捞最好在夜里进行。

总之,随着近几年养殖小龙虾事业的兴旺,养殖小龙虾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就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小笼虾养殖的关键技术,以创造更高的养殖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玉堂,胡红浪.淡水龙虾的种类及养殖技术[J]. 中国水产1994(8)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7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水质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55-1

由于海水养殖的病毒性疾病频繁暴发,加上沿海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导致能进行海水养殖的范围越来越小。[1]因此,对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人们只能考虑进行淡水养殖,随着淡水养殖的不断发展,现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化养殖在内陆已经非常普遍了。[2]直至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过利用低盐度或是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成功案例。在对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化养殖的过程中,对于水质的选择最为重要。本文选取了3个虾塘进行试验,对3个虾塘中的水质也进行了调整,并对三个不同虾塘中的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所有进行试验的白对虾均出自同一水产公司,且经过淡化为S=1后再进行入塘放养,且所有白对虾的规格在0.8cm到1.0cm之间。选取3个面积差不多大的虾塘作为试验池,其面积大概在0.8hm2到0.3hm2之间。将其进行标号,分别为1号、2号、3号,其中1号池塘其水体含盐量要高些,另外两个池塘为纯淡水池塘。3个试验池的试验起止时间、放养密度、养殖天数都要保证基本一致。

1.2 水质处理方法与养殖方式

三个池塘所投喂饲料一致。但其中,1号池塘因具较高含盐量,要换水的话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加入神克隆菌微生物制剂来对水质进行调节,频率为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养殖过程中也未换过水,只是依据所蒸发的水量来进行适当地添加。2号、3号池塘都利用同样的水源,并在养殖的早期利用粗海盐将池角已采用塑料膜隔离的小水体中将其调整为S=2~3,进行往返式淡化后再将围膜拆除,使整池的水维持为S=1,然后再将水慢慢加入,使池中的水继续淡化。等到8~9月份时,其水质有所改变,对2号池塘进行了两次换水,3号池塘进行了3次换水,每次换水深度控制在20cm~30cm之间。除此之外,对2号池塘经常加入1%的Vc,3号池塘定期加入浓度为每升10mg的生石灰。

1.3 水质测定

随机选取三个池塘近中点处等量的水进行检测,利用容量法对水体中的主要离子进行检测;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Na+、K+的含量,可根据情况利用差减法进行计算;pH值利用pHS-25型来进行测定;利用SYY1-1光学折射盐度计来检测水体盐度,如果S

2 结果

2.1 养殖效果

三个池塘的淡化养殖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1号池塘因其水质与海水的类型相似,其养殖效果最好,其次是2号池塘。

2.2 水质的类型

对三个池塘的各主要离子进行测定发现,1号池塘的水质为Cl

,其含盐量偏高;2号及3号池塘在前期其水质也为Cl ,但是经过后期换水的淡化,其盐含量较少,但其水质仍与海水的水质类似,因此,也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盐含量仍处在海水水质范围内,可能是导致2号及3号池塘对南美对虾进行淡化养殖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3 结论

在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淡化养殖时,在养殖刚进行的时候,其水体的含盐量仍然要保持在一定的程度,最好其水质要超过S=1,水质的类型应要与海水相符,也就是说其水质主要还是以Na+和Cl-为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除此之外,还要将水体中存在的其他离子进行平衡,在进行淡化时,不仅要往水体中加入NaCl这种粗盐,而且要加入MgSO4等其他的盐类,以避免水体中离子持比例失衡。[3]

掌握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变化规律,为保证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的成功率,不仅要调好水质,还要在养殖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科学合理地投喂饲料,将残饵的数量减少,在饲料中要经常加入Vc,以将饲料的效率提高,同时将南美白对虾的抗病能力增强;定期将微生物制剂投入水体中,或在水体中加入针对性培养的藻类,以对水体中的N、P含量进行控制。相信对水质的整理结合科学的养殖方法,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林启存,余霞奎.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经验浅谈[J].内陆水产,2009(03).

[2] 李正荣,詹年居,沈阳银.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及可持续发展[J].渔业致富指南,2009(01).

淡水水产养殖池塘养殖技术篇8

关键词:山区;淡水养鱼;养鱼技术及环境;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近四十种,然而山区淡水养鱼给我国鱼产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着重从山区淡水养鱼的环境着手,深层剖析在鱼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推广下,山区淡水养鱼通过合理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最终达到对淡水养殖的水产管理进行论述。

1 山区淡水养殖环境及条件

山区淡水养殖的环境因素包含山区淡水养殖点面积要大、光照时间充分、土质和水质要好、水源充足、交通不闭塞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1 鱼类养殖点养殖面积

鱼类养殖点养殖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产鱼量的高低。一般适宜的养殖面积是2666.7~6666.7m2。

1.2 鱼类养殖点养殖土质和水质

土质的好坏是直接导致水质好坏的关键因素。以池塘养殖为例,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鱼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一些饲料、养料、鱼的排泄物、生物死亡物等的不断堆积而形成淤泥。一方面淤泥变的肥沃了能提高养鱼产量,但是如果淤泥过多的话就容易导致水质变质和变坏使鱼类死亡,降低鱼的产量。保持水源充足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

1.3 交通不闭塞

山区相对而言城镇而言交通会相对不流畅。然而保持一个顺畅的交通环境是山区通往外界,走出山区,保持一个不闭塞的交通环境是推广山区淡水养殖的窗口。

2 山区淡水养鱼技术及管理

山区淡水养鱼可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1 山区淡水养鱼因地制宜

以福建西部山区为例,它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当地气温是18~21℃之间,降水量是1300~1600mm,全年气候温和,水量充足。适合山区淡水养鱼。然而1月份之前后气温相对较低,这时便于鱼类放养。因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鱼的活动情况弱,便于捕捞、搬运、和预防疫病发生,大大的减少了鱼种生病的机率,在鱼种的投放养殖中鱼种不容易受伤,从而减少了鱼种死亡的机率。并且让鱼种提前熟悉新环境,有利于鱼种的进食,在气温稳定回升后使鱼种有充沛的精力茁壮成长。

2.2 多种类的配置适合山区淡水养鱼饲料

根据季节的不同来给鱼类配置饲料。春夏季可充分利用自然青草、新鲜的青稻杆、在山区鱼塘养殖地附近就地种植玉米草等优质饲料。冬天可以利用养鱼池塘附近的稻田大量种植黑麦草,以及山区菜农们不需要的那些新鲜的菜叶来填补鱼类饲料。

2.3 稻田养鱼

通俗的讲,稻田养鱼就是一边种植稻田一边同时在稻田里养鱼,稻田养鱼的主要鱼种是草鱼。稻田养鱼的优势是草鱼易病,难养。

稻田养鱼管理方面应注意,如果对鱼类管理不当,将会造成鱼类吃食稻苗,那么水稻的产量将受到影响。稻田养鱼必须确保给稻田里的鱼类足够的活动空间,杜绝平板的方式进行鱼类放养。做到沟坑相连相通,以便鱼类活动自如,保证稻田水量充足。在稻苗生长初期,在鱼坑四周设立牢固的拦鱼栅,控制鱼类进入稻田秧苗处。待稻叶长出稻田水面后再将拦鱼栅拆除掉,这样鱼类既能吃饱又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去寻找更多的食物了。每天定时定量的保证鱼类食物的充足,科学适度的投放饵料,但是拒绝投放过多的粪类和化学类肥料,以免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及产量,而造成后期鱼类的食物量。每天定时定次的对水稻田的视察,避免拦鱼网等护鱼设备损坏及破损而造成鱼类逃走。在雨天时及时排水,干旱时及时冲水。定期对防护拦网进行清理,保持排水的流畅性,防止堵塞。

2.4 湖泊养鱼

将鱼种投放在湖泊里进行饲养就是湖泊养鱼。湖泊养鱼除了一般是利用湖泊水体中原有所存在的自然鱼类群为主之外,同时也投放鱼种养殖。

湖泊养鱼管理方面应注意,为了防止过度饲养鱼类而破坏原本湖泊中所投放饲料的再生能力,必须提高合理和科学利用湖泊水体中的各种饲料微生物。由于湖泊具有水体流的流动性特点,特别注意做好充足的拦鱼措施,避免鱼类逃走。做好清理湖泊害鱼种类,避免所投放和原本湖泊中所存在的经济价值高的鱼类被吞食。

2.5 池塘养鱼

在池塘中投放鱼种进行饲养的方法称为池塘养鱼。池塘养鱼的优势是,投资较小、收益较大、短时间可见高效益并且养殖稳定。

池塘养鱼管理方面应注意,池塘面积宜在2000m2以上,池塘的水深是2~3m之间,池塘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源,排水和灌水便利,池塘水源一定要不受到任何污染,并且淤泥较少。并且要每年定期对鱼塘进行淤泥清理。定时定点的进行池塘巡视,着重观察池塘中鱼类的活动状况。黎明之前观察鱼种有没有发生浮头的情况,如果有浮头情况的话,就要细看浮头的程度有多大。白天在投放饲料及测水温时检查鱼类活动和进食情况。天气突变及高温时鱼种容易严重浮头,故而巡视的次数应该增加并且及时控制浮头现象,防止鱼类泛池。做好除去池塘杂草和污垢,使池塘水质保持纯净优质,给鱼类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降低鱼类生病和防止死亡。合理投食喂养,根据市场行情需要做好鱼类的抓捕和投放工作。认真做好每天池塘鱼类饲养记录工作,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度的做好池塘鱼类养殖记录分析评估,以此提高养殖效率。

2.6 河水养鱼

在河水中投放鱼种进行饲养的方法称为河水养鱼。河水养鱼一般是利用河水水体中原有存在的自然鱼类群为主。

河水养鱼管理方面应注意,所要采取养殖的这条河流是否被污染,此条河流水位是否适和养鱼,水流是否充足,会不会有断流的情况发生,会不会发涝灾,因为大量的河水养鱼会导致下游河水水质腥味。在进行河水养殖前必须上报相关政府部门。

2.7 择选优良鱼种

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经济价值高的鱼种;选择体质健康、体态结实、脊背肌肉宽且厚、腹肌狭小、鱼鳞片完整、鱼身颜色鲜艳明亮且光滑、在水里活动正常、逆水游行能力强的鱼种;选择体型差不多的鱼种;选择将鱼种离开水体后不张鱼鳃、尾巴不弯曲、跳跃能力强。

3 山区淡水养鱼病虫害的防治

如何减少鱼种生病和死亡机率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防治:

3.1 科学的清理鱼类所生活的水体环境

山区淡水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然而水体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鱼类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一般普遍采用的是漂白粉和石灰进行水体净化。给鱼类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3.2 在投放鱼种前要肥水

在投放鱼种前,向水体中科学适度的投放鸡便等进行肥水,给鱼类一个适合的天然肥料,增强鱼种体制,增强抗病能力。

3.3 鱼种进入饲养水体前需消毒

鱼种在经过捕捉、运输搬运中容易划伤鳞片而被微生物所侵蚀感染,故而在将鱼类投放饲养水体前先用2%左右的食用盐水进行消毒处理,再将其投放水体中。

3. 4 一次性鱼种投放养殖

在选择好的鱼种后,一次性将其投入水体中,拒绝后期投入没有经过驯养和粗养的鱼种。

3.5 严格控制好水位和水温

水位控制在1m左右,随着水温的慢慢回升,尽可能快的对鱼种进行摄食训练,让鱼类尽可能快的进行到处觅食,提高鱼类水体生存技能。

3.6 适当的进行药物杀虫

适当的采用硫酸铜对水体进行杀虫处理,以免水体微生物高发季节侵蚀鱼类。

4 结语

通过山区淡水养鱼获得养殖利益最大化,离不开一套完善的科学养殖管理体系。然而山区淡水养鱼的最大利润就是通过对生产成本和鱼种质量及数量来维持的,平衡好饲料的质量、投食量、环境质量等因素是提高山区水产养殖经济的必备战略。

参考文献

[1] 杨品红,李梦军,王晓艳,等.商品鱼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J].内陆水产,2006,31(9):33-34.

[2] 于千桂.多种水产动物混合放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1):46.

[3] 彭作生,朱柳玲,汪自强.稻田养鱼的观状与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8):22-23.

[4] 夏家志,汪为均.浅谈山区流水养鱼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0(9):30-31.

[5] 唐玲玲.皖南山区流水养鱼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339.

[6] 谭乃淙,龙光华,陈文斯,等.山区高效生态流水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1(5):44-45.

[7] 王延东,郑淑梅.提高本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几点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2(3):42-4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