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8篇

时间:2024-01-11 15:55:22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1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视察组来*检查、指导工作,并向多年来对*发展给予关注、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视察通知要求,把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东南部,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占长春市区总面积的46.5%,辖4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人口38.5万人。*1995年撤县设区,是长春市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城区。我区属典型的丘陵半山区,系第二松花江支流饮马河流域。目前,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7条,其中较大河流有饮马河和*河2条,*河流域面积1270平方公里,饮马河*境内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共有饮马河、*河和城区3条主要堤防,全长197公里,保护耕地面积1.1万公顷。

我区现有中小型水库4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26座,塘坝67座,总库容为13789万立方米。在中型水库中,*水库位于饮马河支流*河上游,距城区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库容7598万立方米;黑顶子水库位于*西南部,距城区1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54.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532万立方米。

我区共有中小灌区15片,其中*水库、黑顶子水库等中型灌区2片,肚带河水库、柳树水库、小营子水库等小型灌区13片。工程配套率为35%,工程完好率为5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5。建成双饮重点治理涝区1片,佟家、奢岭等治理涝区4片。

另外,我区还进行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12条,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二、建设情况

多年来,我区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生产安全这一目标入手,切实加大了争取、投入和建设力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投入2700万元在全省率先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不但彻底解除了水库安全隐患,而且还将*水库打造成为长春地区一大旅游景点,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投入1300万元对黑顶子水库坝体防渗、大坝护坡、防浪墙等工程进行了全面建设,一次性解决了安全问题,成为我区水利建设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堤防建设方面。先后加固了饮马河堤防55公里,*河堤防70公里,建设灌涝区土方工程千余项,使两河堤防建设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从整体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标准,在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抓住撤县设区有利契机,争取了16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资金,高标准完成了10公里的城防堤坝治理任务,保证了我区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不受内涝之苦。另外,我们还投入1100万元,对石溪河堤防进行了美化亮化,同北广场共同构筑起城区居民的休闲场所。

在抗旱工程建设方面。几年来,我区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水库灌区东营拦河闸、黑顶子水库灌区黄家拦河闸、山咀子拦河闸等建设工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但保证了全区1.2万公顷农田灌溉需要,而且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我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过去的0.53提高到现在的0.65,旱涝保收面积由过去的70%提高到现在的85%。另外,我区为了尽量避免2001年大田因旱灾大面积绝收的情况,累计投入980万元,打抗旱机电井2600眼,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主要做法

应该说,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的水利工程已基本形成“蓄、提、灌、排”四大格局,在抗御自然灾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可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倍受关注的民生工程。如果没有一个组织得力、敢于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很难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重大、重要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都能亲自参与研究,为工程建设把关、定向。区水利主管部门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论是工程的前期论证,还是工程的在建,都能做到工程包保组织明确、责任明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各乡镇(街)作为工程的受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该说,正是这种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全力以赴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组织体系,保证了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快速而有效地推进,为我区的农业安全生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坚持把多元筹资方式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老化与财政实力的相对薄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客观现状,也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矛盾所在。对此,我们不等不靠,主动采取“政府投、农民筹、招商建”的形式开展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投入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向上争取和区里配套的力度,高标准完成了两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3条主要堤防等除险加固和维修任务,水利设施综合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在农民自筹方面,近年来我区在应急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全区集体、农民自筹资金600余万元进行水库、堤坝的除险加固和抗旱工程建设,这在*农田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免征农业税后国家取消了义务工,但我区每年仍有受益群众投入义务工不少于1万人次,或自觉地进行必要的筹资兴建。在招商助建方面,目前全区67塘坝在乡镇和水利主管部门的监管下,采取面向社会承包的形式进行日常的管护,各承包者都能及时地进行维修和抢险,基本都能够保证安全和灌溉需要。据统计,近年来通过多元筹资方式,我区累计投入10192万元,加高加固防洪堤120多公里,新建防洪堤10公里,维修排涝泵站4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座;渠道硬化5公里;建设抗旱工程2800项;建设农村人畜饮水项目55项;修复水毁水利工程520多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三是坚持把发挥主体作用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这一主体作用,才能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区始终牢牢抓住农民群众这一主体,动员和组织受益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我省连续12年开展的农村水利“天池杯”竞赛活动中,我区采取“以工换工,集中力量上大项目”的办法,平均每年动用有效劳力200万人次,动用土方1000万立方米,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保证了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开展。免征农业税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村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的缺位。为此,我们利用国家、省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政策、约束小型水库承包者加强维修管护、通过我区特有的屯务理事会引导等措施,有效克服了“一事一议”经常出现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坚持把落实管理条例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自95年省里出台《吉林省农村水利管理条例》以来,我区就结合区情实际,不断加大《条例》的贯彻落实力度,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顺利开展。为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条例》要求,我们于96年建立了水利建设基金,目前我区累计收取水利建设基金3000余万元,新建、加固和维修了1000余项水利工程,水利基金项目在战胜5年干旱和抵御2年大洪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水利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按照《条例》要求,通过水管体制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重新划定了河道堤防管理站、两座中型水库,以及乡镇水管站的单位类别性质,将原来的差额或自收自支单位全部转变为全额拨款单位,保证了水利基层组织必须的工作条件和办公经费,彻底解决了水管人员的后顾之忧,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工作的开展。另外,我区针对小型水库所有权归乡村集体所有,重使用少投入,防洪安全和水利效益无法保证的实际,于1999年克服重重困难,将全区13个小(一)型水库划归水利部门管理,使小(一)型水库管理走上了正常化。2003以来,累计投入维修资金近130万元,对病险的小(一)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基本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同时,通过水利部门的积极运作,目前全区13座小(一)型水库已有5座列入国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有2座已列入年度计划,预计总投资达到790万元。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市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工程设施老化严重。我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损坏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据前段时间调查摸底,目前,我区小(一)型病险水库6座,80%的小(二)型水库坝体或坝基存在安全隐患;95%的小型水库闸门、启闭设备等配套设施破损严重;6块涝区工程设施不配套,排水不畅;30%的抗旱机电井破损严重,抗旱应急能力下降。

二是工程建设投入渠道狭窄。目前看,我区近年来95%以上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通过向上协调争取来的,而通过承包、自筹等渠道建设的工程仅占极少一部分,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筹资筹劳渠道变得更为狭窄。即使是国家、省市有政策,但受自身财政实力限制,1:1的匹配比例也使很多建设工程无法实施。现在看如果没有国家、省市政策的强力支撑,*就会陷入想建难建的尴尬境地,势必制约我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三是传统的水利建设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虽然我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保证了免征农业税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但仍有象跨村、跨乡的工程项目不能通过村民议事会的“一事一议”。加之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经济来源锐减,造成群众性集资难,致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和实施项目减少,传统建设模式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五、今后打算

着眼于省城未来发展对水源和环境的特殊要求,认真履行省城水源保护区的神圣职责,努力建设清洁优美的植被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安全、健康、和谐的水环境,着力构建生态水利、经济水利和服务型水利的新格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契机,分阶段,分批次完成全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达到小型水库正常运转、良性运行。

(二)继续抓好抗旱节水灌溉工程。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改变不合理的渠系布置,形成规范的灌排系统;完善各级渠道配套,改善灌区排灌现状。到2012年重点灌区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0公顷。

(三)继续抓好农田排灌工程。加强灌区排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灌标准,充分发挥灌区整体效益。加大涝区治理力度,新增改善易涝面积7000公顷,排涝标准到2012年全部达到5年或10年一遇治涝标准。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搞好组织协调,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的格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加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为项目施工创建良好环境,通过亲手抓重点工程、办示范项目,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开展。不断完善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定项目、定任务、下指标,签责任状,搞奖惩,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明晰、责任明确。

(二)完善制度,突出主体。不断完善“一事一议”村民议事制度,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建立规范的议事程序,特别是把制定水利规划、开展项目筛选、提交工程效益分析报告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减少议而不决的现象。同时,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督促检查力度,避免决而不干。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开展。

(三)创新方式、多元投入。主动适应当前水利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抢抓机遇,创新方式,争取水利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财政将逐年增加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预算,不断提高对农村纯公益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二是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三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探索对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对发展节水、水保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投资、参与的信心和决心。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全省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较差,配套不齐全,加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工程老化、机电设备陈旧、能源单耗高、效益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

1.2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大量电力设施被损坏、被盗现象严重,灌区渠道被侵占、侵种和人为毁坏的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渠道成了随意倾倒垃圾的场所,给渠道行水安全带来后患。

1.3水源干枯严重,许多河流来水量的减少,水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地下水逐年下降,形成多处大面积漏斗,导致许多地区农用机井吊空报废。

1.4水价节节攀高,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农业效益大幅减少。另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发展现代水利的问题仍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就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缺少了重要基础。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2.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甘肃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少浇地、高产稳产地尤其短缺。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最大的威胁,洪涝灾害也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决定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不断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水土资源,促进水利工程技术和粮食种植管理技术有机结合,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

2.2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从传统的大田粮棉作物种植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生产在供水量、水质、灌排保证率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由主要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向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由主要适应小规模生产向适应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转变;由主要适应传统农业向适应农业集约化、精细化、产业化转变,更好地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3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需要,适应农业标准化的需要,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供支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

2.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外延式地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次生盐碱化,水环境污染加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加强水土保持,推行节水灌溉,整治农村水环境,加快农村沼气、小水电代燃料和电气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5甘肃省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农村人口只有700万人,还有8%约160万的农村人口由于居住分散、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水源而饮水困难,有1 200万农村人口饮用达不到安全卫生标准的水或苦咸水、含氟水、污染水,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要考虑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改善农民生活的需要,尽快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措施

3.1增加对小型农田设施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各级政府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2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同发展。

3.3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扶持力度。不仅要通过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等惠农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且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县水利设施,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粮食主产区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供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优良外部环境。

3.4大力普及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当前,在甘肃等西部干旱地区,要把抗旱和节水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要由单方节水向全过程节水转变,树立结构节水意识、推进生物节水、耕作节水、结构节水、管理节水。继续实施旱作农业工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地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等不同形式的节水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3

一、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弱化

一是乡镇机构改革中,地方政府过于强调撤并机构和减少人员,对水管站的特殊性重视不够,新组建的农业服务中心难以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履行;二是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但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农水机构工作人员偏少,工作能力急待提高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不高

全省大部分地区在项目前期规划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还是以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和单户型供水工程为主,兴建集镇供水工程覆盖周边农村和尽可能联村兴建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不多。

3、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 现在大部分工程都到了设计年限,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问题严重,难以为继。

4、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水利服务站被撤销了;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是农民用水户协会,但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5、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

多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摆上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投入资金呈递减趋势,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为重点,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县、乡认真研究兴修项目,合理安排兴修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乡、村、组应抓住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使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貌彻底改观,保证我县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2、以提高农民饮水保障能力为着力点,精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一是要从农村供水事业发展的长远考虑,优先实施集中供水工程。要克服目前部分村庄相对较分散,实施集中供水工程所带来成本偏高的困难,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农饮工程规划、可研、实施方案编制质量。三是水利部门要从确保农饮工程长效运行的考虑,积极成立县级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并将总站建设成以农饮项目实施、运行管理和建成后进行技术服务为“三位一体”的专业队伍,为工程建设和长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采取多种投资渠道,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抓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通过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县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县水利部门要积极会同各乡镇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特别是机电站、渠道等基础性设施拟定出分期分批改造计划,根据工程的规模和质量,县级财政予以一定的补助。

4、加强设施管护,提高建设效益

要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鼓励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田水利管理群众组织,加强管护,保障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建设效益。

5、精心部署,强化宣传发动

各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进一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和信息上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6、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灌溉水;利用率

水资源是人们在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资源,这就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全面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清楚的发现我国水资源在社会上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浪费的情况,尤其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幅度的使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对水资源和造成严重的浪费。针对于此就需要对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从根本的角度上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进一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要求

要想促使我国的农田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农田进行合理的规划。众所周知要想促使农田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使用相应的水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正处于逐渐减少的地步,因此在农田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水资源就要对其自身的利用率进行有效的提高。也就是说在现在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农田水利基础进行更合理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程。但是在进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的要求也非常多,以下笔者就针对于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论述。

1.1 农田水利建设的自然要求

农田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水资源,还需要良好的自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我国农田的发展。而且在相应的实践中也清楚的了解到不同的环境和气候下对农田都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在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就会导致农田的生产受到阻碍,对其生产能力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在这里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改善农田水利建设来保障农田的生产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自然灾害和气候对农田产生的影响。在对我国气候进行合理的研究,发现在春季和冬季这两个季节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非常大,这就需要在这两个季节对农田水利进行合理的建设,从而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这样对农田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效的降低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影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农田水利建设对我国农田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农田的影响,而且对农田自身产量的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想使得农田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农田进行合理的水利基础建设,从根本的角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对农田的影响,提升农田自身的生产能力,为农田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1.2 农田水利建设的农业体系要求

传统的农业体系在农田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下,对传统的农业体系进行改善。目前我国大多数农田在进行水资源使用的过程中都是按照传统的农业体系进行水资源的使用,其主要工作方式就是灌溉。而且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水田发展,这就导致我国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非常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尤其在我国现在水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这样大幅度的农业灌溉就会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储量出现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对我国农业的继续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阻碍。另外由于我国的地理分布的关系,我国的水资源还存在区域性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引起一些农田有水而一些农田缺水的现象发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改善我国传统的农业体系,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1.3 农田水利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要求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农田的水利建设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时间研究中,笔者发现不同地区对水利基础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进行水利基础建设的力度也有很大的差异。第一,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我国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升。第二,由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对农田水利发展的相应事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2.1 在进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就在农田建设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防渗体系,将在农田灌溉中使用的水资源进行一个合理的收集。而且在设置防渗体系的条件下,还需要对整个防渗体系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对农田的输水管道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其能够在农田发展中得到良好的使用。这样对在灌溉水进行收集和输水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运行,进一步减少水资源在进行农田灌溉后的损失,这样能够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对水资源节约的作用。

2.2 在灌溉水进行田间灌溉的过程中提高利用率在进行

田间灌溉的时候,要想使得灌溉水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就需要合理的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并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来对田间灌溉进行强化处理,以此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田间工程来进行灌溉水利用率的提升,但是要保障田间工程能够得到合理的建设,并且可以将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管理的力度,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水资源可以得到节约另外,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处理,这样能够使得田间的灌水量相对的合理,水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田间部分区域出现盐碱化的问题。

2.3 要想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关键的在于提升作物自身对水分的吸收。对于提升农田作物自身的吸收来说,就需要从农田内部的基础设施上入手,并根据农田对水资源的需求程度制定高效利用的农田灌溉措施。而且还需要对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传统的灌溉方法中的缺陷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

另外,我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应注意三个方向:第一,以农田渠道的防渗为中心的灌区工程建设与完善,来增加灌溉水的利用率。第二,引进世界先进的灌水技术,建立和完善我国灌溉产业基地。第三,不断创新农田基本水利工程管理方法,以保证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化。

结束语

我国目前存在的水源紧缺的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继续发展,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就需要对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分析中清楚的表明,导致我国农业发展中水资源的稀缺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社会上进行的农业灌溉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农业灌溉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整个农田建设中的灌溉水不能得到良好的应用。这就需要针对于灌溉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行全面的改善,从根本的角度上促使我国农业中使用的灌溉水的利用率有所提高,推动我国农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提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萌,黄嘉添.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农民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4).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关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60-1

1 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在整个国民人口中占有将近70%的比重,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搞好农业发展,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构建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近些年来,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出台了大量的文件和政策措施,积极的推动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201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7月初,又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会议,总书记、总理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在建国以来都是首次。从中央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此重视来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大量问题逐渐得以暴露出来,尤其是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和漏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低,配套设施不齐全,后续建设和投入不足,工程使用时间长,年久失修等问题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和解决。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被逐渐暴露出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于农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是一个对于基础设施要求非常高的产业,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就离不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修建了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例如秦朝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云南少数民族修建的梯田等,都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农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又好又快可持续的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非常落后,很多地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现状下,就必须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总理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之后,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化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从土地里脱离出来,这就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都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很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场化经营提供很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2.3 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的刺激投资,拉动内需,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首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这样,可以直接拉动我国投资需求的增长;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拉动我国的内需增长。

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3.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田水利建设的面比较广,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并不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隐患。其次,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比较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得不到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的保障。另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对于其能否发挥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农田维护体制的建设一直不健全,导致大量的基础设施长期无人看管无人维护,年久失修的现象很普遍。

3.2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大型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要对于大中型水库和其他水利设施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利设施,要予以加固,同时,要做好农田田间配套设施的修建和完善,发挥好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其次,要推进小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难以修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地方,要将资金和人力物力重点投入到一些比较小的设施建设上去,比如帮助农民因地制宜的修建一些水窖和集水池等储水和灌溉工程,另外,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的修建和完善。要在农场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根绝具体情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项目。从中央到地方,一定要将各个措施和政策予以落实,大力投入人力和物力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

参考文献

[1] 杨朔.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 韦金保.税费改革后安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4.

[3] 刘贵书.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V 文章编码:

众所周知,农业大国的背景下,其农业人口规模大,比重高,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促进农业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尤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审视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证合理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渐渐的显现出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的地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过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全,相关的资金投入难以到位,工程耗时太久,缺乏相应的维修体系等。由此角度出发,注重理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争取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1.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起着保障作用

我们知道,农业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比较高,无论什么时候,农业的发展,其前提就是需要健全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古时候的都江堰,现代的云南梯田。其都是水利工程,在区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更加需要我们去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之最大限度的去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将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结构起着调整作用

随着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的重视,要求我们现在的农业发展做出实时的改善与调整,尤其在农业结构方面。我们知道在城镇化程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势必会渐渐的融入到城市中去,由此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这就要求农业的产业结构做出实时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其二,农业规模化的形成。这两者的顺利完成都有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1.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消费起着激发作用

显然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激发农村地区的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微观上来讲,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使得农村地区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另外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备,势必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二.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处于低下水平,难以保证长期的服务于现在的农业发展;其次,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大,在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来源于人力来源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其三,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意识差,难以保证水利设施能够长久的服务于农业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维护体制的不完善。其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融资问题明显,一时之间难以得到解决。若果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对其需求,不利于农村地区的稳定,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综上所述,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系列问题与缺陷,由此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经验,总结教训,保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得其充分的服务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出发:

3.1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我们知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隶属于公益性质的基础工程范围,需要公共财政给予大量的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每一户,其经济效益低,却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受惠者来说,其是弱势产业,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财政予以扶持;综合历史来说,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到了,加大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其应尽的职责。由此三个角度来讲,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得其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作用,这一点是很明确的。也应该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将其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是现实需求。

3.2加强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力度

以良性的工程管理制度去促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这是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关键点。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其一,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对于使用劣质材料,违规操作的建设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保证整个工程开展的顺利,从根本上保证农田基础设施的质量;其二,不断总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工程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相关的调整与改革,明晰工程的所有权,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其三,结合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开展全面深刻的改革,实现办事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四,建立责任体制,以此来管理与维护农田水利工程,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负责的原则,使得工程所有权进一步明晰,保证其长期的运行下去。

3.3保证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职权分明

长期以来,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都处于资金缺乏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其筹资主体涉及面太广,相关的部门太多,其中甚至出现了很多的交叉行使职权的时候,这不利于其资金的有效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不断加大对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的同时,明确其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保证其能够合理的分配其专项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整个农田树立基础工程的顺利开展。

3.4建立以政府为主多元化的农田水利筹资渠道

在农田水利的资金问题上,需要以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筹资体系,使得农田水利的筹资渠道进一步扩展。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积极创造有利于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其招商引资的作用,使得资金流融入到农田基础设施上;其二,对于农户来说,积极引导农户以投资主体的身份进入到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量,从而保证农村地区经济内需的扩展;其三,积极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田基础设施领域,在筹资贷款的时候,以担保人的身份去协助农业获取资金来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发现,实时总结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在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争取在科学策略的引导下,能够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健全,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这将有利于极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农户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桂鹏,蒋志胜,谢俊莹.浅谈办工自动化系统(OA)在测绘生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3)

[2] 励剑. 秦山三核GIS系统的建立及完善[J]. 中国核工业. 2010(06)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关因素;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07-01

在现在农业的发展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基本的条件,并且也作为国家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短缺的水资源以及较少的土地和较多的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就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以及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所决定。但是效益衰减、建设滞后以及老化失修这样的问题都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的,因此我国就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和重视力度提升。所以,为了使得我国农业可以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特征

(一)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多样性特征

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一般的情况下就是在田间建设,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灌溉的时候所选择的就是抽水、引水、蓄水以及堤水。其非常的容易受到区域水源以及外界环境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将具有多样性特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造成,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具有较强地域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较小规模

支渠、毛渠、斗渠、干渠、农渠等,都是水利灌溉的渠道,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水分配的就是斗渠以及农渠,主要输送水的就是干渠和支渠,而农村小型的水利工程灌输渠道在临时的灌水系之中存在,毛渠、凹、灌水沟都是其较为常见的。所以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最主要的就是特征就是规模较小,位于最末端,关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体系。

(三)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季节性特征

之所以说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具有着较强的季节性,是因为对其的使用,主要的使用时候就是干旱的季节,在雨季的时候是比较少使用量的。大幅减小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寿命,是因为其长时间进行的超负荷工作所导致的,并且其长期的处于露天的状态之中,没有人们对其进行保养和维修,自然就缩小了其耐久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循环使用是非常不利的。

二、影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因素

(一)有效管理机制的缺乏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管理机制的缺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现如今,我国在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有着不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其产生的问题就是对有着严重的维护和建设上的缺失;在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还有着不明朗的产权,其出现的原因就是不充足的资金以及缺乏的管理制度所导致的。

(二)缺乏的地方财力

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需要地方的财力对其进行支持。尽管我国有着较大的变革在农田水利的建设层面上,但是却有着有限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并且地方财政资金的每一项都应该具有着自身的用处,所以真正的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所用到的资金更加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着较为重要影响因素的就是地方财力的匮乏。

(三)落实不到位的监管机制

在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将财政项目的绩效评价进行使用,然而不能够将其在较大的项目中进行运用,仍然处于初级的阶段,没有办法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约束。除此之外,还没有落实到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机制,从而致使没有将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尽情的发挥其作用。

(四)较低的资金使用效率

现如今真正的被用于农业生产之中所发放的补贴是越来越少的,因为政府将大部分的补贴都给了农民。然而,并不是说发放给农民的就会真正的将农民造福,其存在着较高的津贴发放成本,所以农民最终也只有着较少的受益,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农业发展的步伐制约。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因素的规避。

(一)补偿机制的完善

进行补偿所采取的就是政府所提供的资金,其最为主要的三个方面就是加大补贴、贷款以及法规,这就是补偿机制的完善。

1、水利补贴比例加大

各地的政府应该将水利方面的补贴比例加大,那是因为对于水利方面,政府的补贴仅仅占有者不到一半你的补贴率,而大部分的还是需要农民去承担,所以为了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就应该将政府的补贴力度加大。

2、完善建设法规及贷款制度制定

为了将更多的优惠享有,就应该将贷款的法律政策制定,并且将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因为每一个地区所具有不同贷款金额,所以在制定贷款制度的时候就应该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

(二)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

地方财力的缺乏,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将其一个系那个因素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将政府的投资力度加大。其一,国家要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来源拓宽,其不仅仅需要借助于企业的支持,还需要通过地区政府以及国家对其进行的支持,对于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应该将企业额政府积极的结合起来,从而将弄讯水利资源的来源解决,并且将企业盈利所提供;其二就是与其相关的水利投资制度,国家要积极地将其建设起来,从而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可以提供给每一个需要资金保障的水利建设。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

所出现的有着较大投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有着较小的利用率这样的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较低的配套率和管理不当的设施管理。所以就应该将每一个地区和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主,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制定完善,处罚那些违法操作的情形。为了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行工作以及设施管理加强,就应该将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机构构建,将其定期的维护制度构建。对于提高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将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所解决,还可以充分的使用能源,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率提升。

结语: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广大的农民群众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为了从人们群众的利益出发,将人们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应该将人们群众的实际进行考虑,重视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在对于其进行的建设中,总是有一些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存在,关于管理、资金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有效性阻碍和制约。因此,我们国家就应该将其中的影响找准,积极的采取措施应对,从而将我国农业的发展积极促进,促使我国经济可以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困境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67-01

1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困境及问题

1.1 供给能力较弱,供给总量不足

水利工程的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长、公共物品特性明显,并且随着水资源开发率的增长,水利工程的边际开发成本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现有财政状况的承载力。建国以来的前30年,我国灌溉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06.67万km2,但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增长幅度趋缓,平均每年增长40.66万km2。这说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随着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变革,政府对水利投资相对其他行业投资比例减弱,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降低,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不足,农田灌溉规模增长速度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有效需求。

1.2 产权主体不明确,维护资金缺乏

传统理论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特性,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需要政府集权制度的有效干预,政府既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又是产权主体,政府理应提供必要的维护。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若缺乏必要的维护投人,造成基础设施“有人用无人管”,降低基础设施的更新速度、老化失修和工程效益递减,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是以农民义务工的形式提供,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农民个体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投人与自己的预期收人的不确定性预期,维护投人明显不足,降低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灌溉效率低下。我国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建于上世界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组织功能的弱化,缺乏必要的维护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老化,灌溉效率降低,我国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平均为0.45。据统计,灌区已有10%灌溉设施丧失了灌溉功能,60%的灌溉工程受到损坏。20世纪80年代,虽然平均每年以79.33万km2的速度递增,但同期减少了840万km2,净减少47万km2。2001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减少6658.80万km2,其中因工程设施损坏报废减少3063.30万km2,占46.02%,因机井报废减少108.80万km2,占1.63%。

1.3 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在灌溉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管理部门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节水意味着减少收人,节水意识淡薄,传统灌区的运行成本越来越高。政府拥有所有水资源,直接管理所有供水设施,几乎不考虑水利投资的回报率,不太关心水价间题、也不需要对水权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由于供水不计成本或低成本,使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用于供水设施的财政预算压力过大。行政管理下的供水只承认管理者与供水者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不承认水利设施经营管理者和取水许可证持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这使得水利工程或供水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缺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积极性。由政府包管供水,不利于民间资本参与供水活动,也不利于在水资源领域建立市场机制。

2 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钟玉秀.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水利发展研究,2008,(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