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身体素质措施8篇

时间:2024-01-13 16:27:29

身体素质措施

身体素质措施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深深的影响房屋建设的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房屋建设质量的提高,我们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优化管理。如今,房屋建设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施工现场便成了我们着重管理的一个环节。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具体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不断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时代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于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苛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施工建设单位应该不断的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当前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建设单位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工程建设的速度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施工过程中问题百出,例如:施工建设队伍流动性大,自身素质低下;工程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质量、技术监管人员职责流于形式;生产建设设备违规操作等等,所有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房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不断的宣扬企业的文化,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源头上保证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加大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人员的职责等等,所有的这些措施都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改善房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不断的提升房屋建设的质量,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为了不断的提升房屋建筑的质量,促进施工建设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我们需要具体的分析当前房屋建设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我们需要对重点环节的重点问题作出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相信这样一来,会不断的优化房屋建设的质量。

施工建设材料不达标

众所周知,施工建设材料对于房屋建设的质量至关重要。相关数据显示,造成房屋建设质量不合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施工材料质量的不合格。造成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又很多,既有材料本身的原因,也有施工现场因素的原因,并且施工现场的因素对于材料的质量影响较大。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操作的不规范,施工当天的环境、气温等等都是影响材料质量的重要因素。面对这样的现状,要想保障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我们就需要不断优化施工建设的环境。

施工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为了更好的降低建设成本,往往选用一批自身素质不高的员工。正是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的不过关,才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施工设备操作不当,质量问题解决的不及时,质量、技术监管流于形式等等。为了更好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我们首先应该选用一批自身素质过硬的建设团队,并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为他们及时的充电,这样一来,便会更好的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进而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促进房屋建设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质量监管缺失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是由项目经理进行安排的,并且项目经理把精力主要花在工程建设的速度上,也正是因为这样,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经常被调配去干一些其他的工作,这样一来,质量监管的工作难免会流于形式。面对这样的状况,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就要不断的强化质量监管人员的职责,把监管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技术水平低

技术水平对房屋建设质量的影响非常的大,新工艺、新技术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会极大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可是在当前的房屋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往往不愿意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正是因为技术水平的低下,我们的房屋建设质量一直不高。

三、解决房屋建筑施工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有的问题,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面对这样的发展局面,我们需要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提高房屋建设的质量,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

强化质量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

房屋建筑的价值在于使用,因此如果没有了质量保障,那么我们的建设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影响房屋建设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方面便是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我们要不断的增强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从企业的领导到每一位员工都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的为自己充电,了解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等等。

加大对材料之间的管理

针对材料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的改善措施有很多。针对材料本身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提高建材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而对于因施工环境造成的质量不合格,我们则要进一步加大管理。例如: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禁止投机倒把现象的产生;进一步加强材料的管理,及时做好材料的保管;严格落实操作流程,保证建设材料的合格等等,所有的这些措施都将会更好的提高材料质量。

加大监管措施的落实

技术、质量监管人员在建设施工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加大监管措施的落实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当前是施工过程中,造成质量不合格的很重要一个原因便是质量监管工作流于形式。落实监管措施的手段有很多,例如:不断强化监管人员的职责;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评价机制等等,相信随着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行,我国房屋建筑的质量会不断的提高。

结语:

在过去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房屋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不断的加快房屋建设的速度,可是让我们心忧的是,建设速度提高的同时,房屋建设的质量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面对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施工现场的混乱。面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及时的寻求新的对策,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提高房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曾运.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2]杨卫军.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0(12)

身体素质措施篇2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事故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关注。如何控制施工中的关键危险因素,最大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下本文就针对这通过了解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原则,探讨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鉴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可以知道建筑施工是一项具有高危隐患的工作形式,为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明确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做好关键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对于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效益的良好实现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施工现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任何一方面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事故调查分析中,通常将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为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几大项,有时候产生事故的因素还不止一种,而是由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笔者结合多起事故调查情况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人员的因素。在目前我国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差别。有些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经验不多,对于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掌握都不太熟悉,工作中对于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较差,再加上有时候施工人员的心理或生理状况不佳,或者工作中没有摆正工作心态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2.2物的因素。指物的不安全状状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原材料、构配件的存放和加工,中小型工器具、防护性用品及所使用的动力资源。

2.3工艺技术因素。指作业人员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正确,技术组织措施有无不当等。

2.4环境因素。指作业人员施工场地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如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等。

3、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3.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3.1.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3.1.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3.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3.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3.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3.5.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5.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5.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

3.6应急管理措施

以上5种对于施工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但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危险因素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也是建筑施工危险因素复杂性的体现。在此情况下,除了要做好预防措施的实施,还要制定应急救援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一般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身体素质措施篇3

【关键词】砌体裂缝;建筑;因素防治

在我国住房商品化以及墙改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建筑工程对于裂缝等因素的控制也更加的严格。尤其是当前人们对于建筑自身质量程度评定方式并不完整的情况下,对于裂缝这类直观的表面质量现象,是人们对于质量评定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对建筑工程的砌体进行有效的加强,是尤其是对新型材料的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改进,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中极其重视的一个问题。

1.产生裂缝的原因

导致砌体结构的墙体出现裂缝的因素较多,不仅有来温度、干缩、沉降上的因素,还有由于施工质量、材料质量差、施工缺乏经验、设计存在错误等方面因素所导致。依据大量工程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这类裂缝占到了所有工程裂缝的80%以上。而通常在砌体上所出现的裂缝分为两个大类别,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当然,也有两种裂缝共同出现的情况。

(1)当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其材料的温度变化过于剧烈,导致材料出现了冷缩或者热胀现象,并且在温度影响过大时,其混凝土就会出现变形应力,从而导致墙体产生温度裂缝。这其中最为常见的裂缝便是在女儿墙、平屋顶、顶圈梁、门窗洞等结构周边所存在的裂缝。

1)八字型裂缝: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纵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的伸长量比墙体的伸长量大的多,从而导致墙体产生裂缝。

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平屋顶的房屋,有时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

3)女儿墙裂缝:由于屋面板和水泥砂浆面层发生过大温度变形,使女儿墙跟部受到向外或向内的水平作用力而引起的女儿墙根部与平屋面交接处砌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所产生的。

(2)干缩裂缝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2.砌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直以来,建筑界都在寻找更为实用、有效的控制砌体结构裂缝方式,并且按照裂缝的性质以及影响因素来有针对性的创造出一些能够起到预防效果以及控制效果的裂缝解决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一直到开始构思多个裂缝解决措施的理念构想,分别是防、放、抗,在这些观点作为中心的基础上,部分观点以及被充分的应用到了现代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进行实践,并且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改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目前的砌体结构裂缝现象仍然处于一个严重的状态,绝大部分建筑工程都无法保证其处在一个安全的比例下,总结其具体原因,可以明显看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久以来,住房一直保持一个公有制的状态,并且裂缝并没有产生大范围过于严重的后果,也没有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威胁,导致人们开始对砌体结构上所出现的各种不同裂缝开始习惯。而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也认为多层砌体要比房屋更加简单,在对建筑工程的强度进行一定的计算之后,再选择相应的解决措施,绝大部分都应当采用国家自身的标准和图集,极少会有设计师针对某建筑部分提出更好的防裂要求和解决措施,所以,解决裂缝可行性的调查甚至于没有得到设计师自身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此以往,即便结构安全性没有受到巨大的威胁,但是仍然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2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1)屋面设置保温层,减小温度变形;屋盖施工尽量做好保温层。

(2)屋面和挑檐等位置出现温度裂缝的时候,可以利用分块预制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或者在屋面或者挑檐之上预留下伸缩缝,也可以采用在屋面和墙砖这两个部分之间设置滑动面的方式,利用这一方式,能够极大的减少屋面伸缩过程中对于墙体所产生的影响。

(3)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钢度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盖、楼盖、墙体或其他有关构件断开,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

(4)提高砂浆强度,保证砌筑质量,在易开裂处设置水平钢筋承受拉力。

2.3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1)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2)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3)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4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1)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2)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3)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4)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所可能的出现的温度裂缝质量问题,必须要从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从而对该现象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事后修复措施。只有在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对其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力度,才能够深入的去探讨解决方法,并且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而当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温度裂缝,就应当立马根据当前的变化来采取加固措施或者拆除返工措施,总之,要第一时间发现质量问题才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方继武,王言庆.砌体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身体素质措施篇4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容易发生基础轴线发生位移、基础标高出现误差、基础防潮层失效等质量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l)由于桩孔的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导致桩身松散甚至断裂、倒塌;(2)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导致局部尺寸比设计文件要求的尺寸规格小,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饱和的粘性土或地下水位以下情况中;(3)设计施工的技术文件与实际要求不符,导致建筑基础的桩尖标高和最后的贯入度不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4)桩身夹土、分段级配不均匀;(5)预制桩的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桩身垂直度偏差过大。保证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首先是要消灭上面的这些问题。

2影响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整体建筑的质量状况,是保证整体建筑物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质量。对施工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分为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偶然性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指的是因为随机产生的材质施工等方面的微小差别造成的质量波动,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小。系统性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会造成建筑质量的巨大波动,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如原材料材质不符合要求,尺寸规格超出允许范围,工艺的设计与实际施工不能很好的衔接,施工设备检测器具不合格,操作技术不符合规范,操作人员不遵守施工程序,作业环境不符合相关要求等,都是影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系统性因素,凭借一定的经验或者技术完全可以消除系统性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正确认识并分析,通过人为的控制,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系统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因素:

2.1人与环境的因素

人是进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活动的主体,人的行为差异与技术水平的发挥程度及环境中的噪音、强光或是震动对人或其工作状态是否有利,是否有妨碍,是否适于开展检查与监督等因素,都属于影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系统性因素。

2.2材料与用具的因素

材料与用具也影响着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包括施工材料构件的质量是否满足规定标准,材料的处理是否按照技术标准与设计要求执行,材料的验收入库、存储、发放是否按标准规范进行操作以及日期记录是否正确,施工用具的性能是否满足保质书所规定的稳定程度与操作的难易程度等。

2.3施工工艺的因素

施工工艺与施工措施的设计与实际情况能否相互协调,施工措施与施工器具的制定、质检方法的确定与采取的相应措施是否得当,工序与工序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否准备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3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对技术性文件的控制

加强对技术性文件、报告与报表的控制,是全面控制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开展好技术性文件控制与审核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确保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有:(1)对有关技术资质证明的文件的审核与控制;(2)对开工报告与现场的审核与控制;(3)对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措施的审核与控制;(4)对有关计划修改、图纸的变更与技术核定的审核与控制;(5)对采取工艺的工序衔接、分工质量检查报告及其相关证明资料的的审核与控制。

3.2.加强对原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

保障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还需要加强对原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原材料与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与设备质量,严格审查原材料、构件与设备的质量,实行“先检后用”的原则,切实实行责任人制度,便于管理。首先要检验钢材的质检报告,对于达不到规格的钢材一律弃之,对于那些表面有瑕疵或者锈迹的钢材必须仔细查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检查已安装好的钢材是否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其次,钢材接头的焊接方式要符合一定的规格样式,确保规格一致。另外,要检查模板的标高与几何尺寸。

3.3.加强“预防”式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会造成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因此,要积极预防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加强“预防”式管理理念,在施工前控制系统性因素,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预防”式管理理念,采用的是科学手段,对潜在质量缺陷的构成要素、危害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系统性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与调查,并进行定比定量的判定,提出修改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对建筑基础工程的组织和管理人员素质、施工工艺的设计、生产材料材质、设备故障、质量缺陷和伤亡事故情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收集并整理有关质量缺陷、设备故障及伤亡事故方面的数据和资料。(2)开展异常缺陷排查活动,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对基础工程质量缺陷进行初步的辨识,随后在操作现场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异常缺陷排查活动,组织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员和材料员等,从材料、设备工艺与管理状态等进行分析辨识,总结出导致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

3.4.加强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大型建筑的建设不断增多,工程上广泛采用砖孔灌注桩作为基础承载力。砖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大半在地下进行操作,以至于操作过程无法全面掌握,而灌注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将严重影响灌注桩的基础承载力,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严格控制导管的埋入深度,埋管越深,混凝土与导管的作用面积越大,产生的浮力越大,导管内外的压力差越小,混凝土越不容易灌注;埋管越浅,容易造成导管脱离混凝土层,造成桩身夹渣等现象。其次,采取反循环加振动筛进行除渣。实践证明,与正循环相比较,反循环的过滤清渣的效果更明显。不同与正循环依靠泥浆的流动清除泥浆中的大颗粒,反循环则依靠泥浆泵将大颗粒石块排出孔外,同时辅以振动筛,筛除泥浆中的泥渣,从而更有效更彻底地进行清渣。

3.5注重对基础工程桩竣工时质量控制

确保基础工程桩竣工时的质量满足设计文件和各项标准的相关要求是保障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最重要也是最后一环。首先建筑施工单位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认符合验收条件即可申请竣工验收。根据国家标准对基础工程质量进行外观检查,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环节,采取修补、整改措施,而经过修补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质量标准,拒绝验收。验收合格后,建筑施工单位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结语

身体素质措施篇5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300例社区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其中男130例,女17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1.8±4.4)岁;体重40~64kg,平均体重(45.9±6.6)kg;病程30~335d,平均病程(177.3±4.9)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B组患者对发现疾病、认识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3],A组患者对发现疾病、认识疾病、防治疾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改善着装,使行动方便;日常活动注意安全,避免摔倒;配备良好的照明设备,营造良好的居室环境;高龄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顾;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免摔倒受伤;调整药物,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2)预防骨质疏松症。应注意锻炼身体,改善骨代谢,保障良好的骨结构;注意营养均衡,获得足够的钙剂,保证骨量。(3)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再次骨折情况的发生。多食奶制品、蔬菜、虾皮、豆类等含钙食品;充足的日照和适量运动,如体操、慢跑、散步等;采用双膦酸盐、钙制剂、中药、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4]。(4)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问题讲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社区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具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每天坚持实施防治措施为良好,每3d实施防治措施1次为一般,每5d实施防治措施1次为差)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A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总了解率93.3%显著高于B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具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A组患者具体防治措施良好、一般总实施率为96.7%均显著高于B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以骨强度下降、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骨微结构破坏、容易导致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有:遗传因素,低峰值骨密度的子女是骨质疏松易患人群,应早加以预防;营养因素,长期的蛋白质营养缺乏可导致骨基质蛋白质合成不足、钙剂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重与骨密度成显著正相关,低体重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烟、酒及咖啡因的过多摄入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它能够通过加速凋亡破坏新骨,导致骨量丢失和骨折风险增加;疾病因素,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重要发病因素,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骨质疏松;运动量少,应适量运动,可以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减少老年时期或延缓绝经后的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健康管理包括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生长,保证达到合理的峰值骨量,减少因其他继发因素和年龄增长所致骨量丢失,保证骨骼结构的完整,预防骨折[5]。对已患骨质疏松症者应积极进行促进骨生成的药物治疗,抑制骨吸收,加强防碰、防摔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从补钙、早期活动、心理、营养、体疗、理疗、止痛等方面加强骨质内固定,遏制骨丢失,促进骨生长,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综合治疗[6]。本研究显示,A组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后,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总了解率、具体防治措施良好及一般总实施率均显著高于B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身体素质措施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管理;关键因素;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对工程项目从规划、施工到投入使用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与施工单位的信誉地位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更是关系到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控制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键因素分析

1.1施工材料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是组成工程结构的基础物质。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建筑材料种类越来越多,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建筑材料质量的把控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1.2施工技术与方法因素分析

施工方法即施工方案,其中包含了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施工方法主要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所用的方法,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时间的安排等。技术方案是进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作业方法和施工工艺,组织方案主要对施工的空间进行划分和对施工时间进行安排。因此,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操作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技术与方法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1.3机械设备因素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具有机械化趋势,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此,机械设备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机械设备可以促进工程项目高效完成,同时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成本,并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必然会造成设备损耗,设备的长期损耗容易出现设备故障等质量问题,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

1.4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作业环境、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特点[1]。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多变特性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影响因素众多而复杂;施工环境的防护设施及平面布局等是否科学完备对安全生产有重要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科学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总之,环境因素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1.5人员因素分析

人员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人员是参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人员,例如工程施工人员、项目决策者、项目设计人员等。这些人员参与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例如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管理者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德国相关数据表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有75%~90%是由人员因素导致[2]。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员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因素的控制措施

2.1施工材料因素的控制措施

施工材料方面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需求[3]。因此,对供应方进行严格的评估衡量,对施工材料必须进行甄别,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和适合的供应方,从源头上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材料的选择、采购、进场到使用过程需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建筑工程需求,避免假冒伪劣产品的进场和使用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2.2施工技术与方法因素控制措施

主要由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保证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可以从整体上把控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不利因素。二是按施工工序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则。三是严格控制各个工序的完成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验,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四是要先行设计好样板和方案,从中发现每道工序的潜在问题和缺陷,并及时修正。五是要保证施工技术水平的先进性。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与方法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2.3设备因素的控制措施

机械设备的采购及租赁必须严格把关,机械设备需符合质量标准。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资格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持证上岗;设备的使用需遵循“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三定原则,确保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充分发挥设备功能,保证安全生产;在使用设备的过程需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查维修,避免机械设备故障引起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和对自然环境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施工环境的控制主要是施工单位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管理环境进行优化,保证施工环境的质量。自然环境因素的控制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反应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或降低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

2.5人员因素的控制措施

人员因素的控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决策者素质的控制措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决策者主要是做出相关决策,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须对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考评再任用。二是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控制措施,管理者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直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因此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因此高素质的管理者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三是对施工人员素质的控制措施。对施工人员素质的控制主要是对施工人员健康方面的控制,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进行严格要求,防止任用身体健康方面不符合相关建筑施工作业的人员,例如高空作业不可任用有心脏方面疾病的人员。四是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和技能水平,使施工人员能够按要求完成施工作业,保障施工质量,同时防止违法违纪、偷工减料行为的发生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五方面,即人员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材料因素、施工技术与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五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殷小惠.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张燕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身体素质措施篇7

1.人的因素

监理工程师在质量控制的的各环节必须要求各施工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个岗位操作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岗位人员都必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在取得相应的各种岗位合格证后,持证上岗。还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和相适应的专业人员配备,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质量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禁止违章作业和制止野蛮施工,做到对参与施工的各专业、各岗位、各工种的施工人员,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确保将人的因素控制到最佳状态,进而将工程质量保持在可控范围。

2.机械设备的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形成建筑工程产品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完好率、技术状况、使用情况等对工程项目建设等相关的施工质量均有直接影响。监理工程师必须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工程特点、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状况及组织管理能力,指导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合理配置相应施工机械设备,使施工设备能做到合理装备、配套使用,并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

3.材料的因素

工程材料,是由物质单体组成,将每一满足设计要求、符合规范和满足功能、质量合格的单体材料构成建筑实体,建筑实体的质量就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因此,材料的质量控制就非常重要,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完善材料控制措施,制定项目机构材料监理控制细则。对建设单位和工程所需的材料质量标准、性能要求、材料适用范围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认质认价,对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供应商的经营资质、生产许可证、特殊行业等相关资质严格审查,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按有关规定检查、检验和见证取样及复检、复验,认真审查材料的合格证和质验报告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及在工程上使用。

4.方法的因素

施工组织方案是贯穿施工全过程的指导文件,施工组织方案编制是否完善将直接关系建设工程的目标能否实现。施工组织方案是施工单位对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等目标实现的具体工作安排,如何在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情况,以及相关的自然因素(冬季、夏季)施工技术措施等质量保证措施。监理工程师在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审查时,要分析其工期、造价、质量三项控制内容之间关系是否合理,针对质量控制、质量通病采取的的技术措施与施工部署能否满足工程实体要求,与之配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在施工方案保证工程质量总体目标下,还要根据方案做出更详细的施工工艺及与之配套的具体施工方法,解决施工中技术问题和控制工程质量,确定和选用原材料、使用原材料的具体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在重要部位及主控项目施工前落实施工措施,从技术、组织、管理、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工艺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5.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建设工程现场的技术环境、管理环境、劳动生活环境等因素。既有有利的和不利的客观环境因素,又有如何正确把握和排除错误判断的主观环境因素,这些主客观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其对工程施工质量能产生重大影响。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将控制环境因素与施工方案紧密相联。针对工程环境对施工质量存在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工程是一个极为复杂过程,工程质量受“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大因素的影响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监理工程师深入分析这五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制定消除五大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在工程建设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并使之顺利完成的关键。

二、结语

身体素质措施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影响因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和社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也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而一直以来,水利工程管理极具复杂性,不仅要加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现场人员及材料安排,还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善于协调各部门的有效力量,坚持按法律法规办事、按图纸文件施工,保证各项基本措施的真正落实,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和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环境差。水利工程经常在河流附近进行,会涉及到围堰截流、导流、排水、基坑等施工环节,自然会受到很大的环境限制,如地形、水文、地质、气象等。

(二)成本高。水利工程通常位于郊外山区、河区,十分偏远,采购和运输各种材料、机械设备极不方便,导致价格变动很大,成本费用增加。

(三)工程大。水利工程经常会逢山开隧道、遇水建桥梁,技术工种多,施工强度高,还会受到季节性洪水、山体滑坡的干扰,需不断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

(四)危险多。水利工程在施工时,经常会开挖隧洞、爆破石方,或者水下、水上和高空作业,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二、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人员因素。无论是组织者、设计者、指挥者,还是操作者,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安全。因此,提高工程质量,关键在于提高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每一个参与者对工程施工的了解、自身行为的规范。

(二)材料因素。由于水利工程十分庞大,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常会用到钢筋、水泥、膨润土、粗骨料、外加剂、细骨料以及砂、土工布等。水利工程对材料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一旦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自然会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机械因素。在现在的水利施工中,大量使用的机械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但如果操作不当,同样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选用机械设备时,不仅要注意技术上的先进性,更要注意操作上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四)方法因素。参考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水利工程,往往是因为设计、管理、施工上存在问题,导致发生工程事故,增加投资成本。因此,要加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审核和论证,综合管理、技术、经济、组织等方面予以分析,确定施工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在管理上的科学性,从而为整体工程质量服务。

(五)环境因素。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难以预料。在工程设计阶段,做好地质勘探,做好溶洞、暗河及土质等对工程的影响评估;桥梁、隧道的施工不易,所以一旦遇到河流、山川,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更会影响施工质量。所以,工程项目有必要加强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的防控,并注意环保、安全措施。

(六)技术因素。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技术因素,体现于两点:一是技术落后;二是操作不当。如测量技术贯穿于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整个过程,目前常用的仪器是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成图周期长,精确不够准;或者在操作测量仪器时,由于使用不当及不了解仪器,导致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质量保证体制。质量安全是水利工程的生命,加强质量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同时,应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参与工程的每一个。充分总结经验,完善各类质量标准和制定,以此约束不规范的施工行为。

(二)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在施工前或施工中,要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将“质量第一、安全生产”的口号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预防为主,把质量事故或质量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做为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和基础,施工质量管理意识有必要予以加强。

(三)严守水利建设程序。水利工程的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必须循序渐进,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相关文件精神。施工单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任何材料或工序未经质量检测,不得投入使用,或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

(四)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工程施工一般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水利工程的质量防控要贯穿始终。施工前期必须清楚各顶技术措施、施工方案、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做好质量源头控制;施工中期主要控制好施工工序和工艺,遵守施工流程、施工技术的基本要求,加强质检人员的监督力度,完善工程初检、复检、终检的质量检测体系;施工后期主要是工程结束时的质量检测和工程护理。落实每阶段的控制措施,才能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立于不败之地。

(五)科学规划工期进度。水利工程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程,必须进行严格的工期进度规划。由于前期规划或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延误工程施工,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按期完工或节省成本,往往会出现缩减工序、加快施工的现象,导致一些倒虹吸、暗渠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些状况,施工单位应该考虑到具体的施工工序和工艺要求,做好影响因素的预防措施,客观科学地规划工期进度。

(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我国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土石方施工中,如深厚覆盖层的坝基处理、坝体填筑、高边坡加固、沥青混凝土防渗、混凝土面板防裂等技术,以及工程爆破技术、土石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等;建筑物施工中,如混凝土施工技术、泵送混凝土技术,及聚脲弹性体技术等;测量新技术,如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全自动测图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集成等。这些技术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工程实践运用,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质量。

四、结束语。

只有做到工程质量完全达标,才是真正优质的水利工程。因此,最主要的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只有不断地提高质量水平,克服工程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善用人才、机械和材料,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沈伊荣.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休系[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S1).

[2]史洪亮.论述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J].四川建材,2006,(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