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环境与艺术设计8篇

时间:2024-01-15 14:51:01

环境与艺术设计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1

一、环境艺术设计对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

在实际装修中,一些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为了追求优美的设计效果,迎合客户的心理预期,以实现最大的商业利益,往往不惜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如下方面。在室内设计中,许多装饰项目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不惜一切地采用硬装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很方便地制作出各种高贵典雅的艺术造型,给人视觉上的优美享受,但由于室内装修周期一般比较短,在更新过程中被拆除的硬装材料,由于不能循环利用而被丢弃,常常沦为建筑垃圾,成为环境污染源。与此同时,硬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必然会使室内空间压抑,造成空气不流通,加之装饰材料本身的有毒气味需要很久才能散发完,因此,这样的设计,必然会污染室内环境,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在家具设计中,众多设计师为了迎合客户心理,片面追求原木材料的使用。在许多非关键部位,本可以使用人工材料替代,但设计师却一味地全部使用原木,在标准的住宅空间中,盲目追求大尺寸家具的制作,将老板桌、大型沙发、豪华双人床等布置到居住空间中,如此一来,即浪费了原木材料,又使室内空间拥挤不堪,一定程度上破环了室内环境。在景观设施设计中,一些设计案例往往只是注重自身的某一项使用功能,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其设计形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只会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资源的短缺。在别墅、酒店、会所等建筑设计中,为了打造出所谓的金碧辉煌的效果,设计师往往会使用极其奢华的设计手法,大量采用进口的大理石、花岗岩、金属板、玻璃幕墙等材料。如此盲目地追求豪华奢侈,不仅使得整个设计庸俗不堪,同时也导致了环保意识的丧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绿化率是指小区绿化面积与小区用地面积的比例,容积率是指小区建筑面积与小区用地面积的比例。很多设计者为了使小区能容纳更多的居民,往往不惜以牺牲小区居民休闲绿化区域为代价,片面追求低绿化率高容积率的小区规划设计,结果严重破环了整个小区的居住环境。

二、环境艺术设计对环境保护的正向促进

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是紧密联系的,单独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而不考虑环境保护,只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环境保护作为设计工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应将美化室内空间与绿色环保、节能节水、舒适和谐等原则相结合,室内装饰不仅要追求美观舒适,更要追求绿色节能。例如,可在阳台等处设计一个雨水收集器,将平时收集到的雨水集中起来,用于拖地,冲洗厕所,浇花等。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水资源,还能解决部分生活用水。还可通过水管连接到户外屋顶处收集雨水,在水管的中间部位设计一个水箱,并安装一个水龙头,以方便人们使用。也可在水箱的上部设计安装一个小型水壶,水壶中的雨水收集满后,也可以用来浇花。又如,可以在屋顶处设计安装一个太阳能热水器,这样就可以减少对电力资源的依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废弃的物品。这些废弃物扔掉可惜,不扔掉又浪费室内空间,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合理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在家具设计中,可以使用部分废弃的物品,将其制作改造成新的家具,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经济投入,还能减少资源浪费,从而保护环境。比如,我们可以将废弃的汽车轮胎拿来进行改造,制作成全新的休闲座椅。可以先在轮胎表面捆绑上各种颜色的布条,接着在轮胎下面设立一个金属支撑架,将其牢固地支撑起来,之后再将轮胎整理成一个大座垫,这样废弃的轮胎就成为一个可供人乘坐的休闲座椅了。又如,在衣橱设计中,可以将废弃的铁艺钢管焊接成一个衣橱架,在其表面再安装一个活动的布帘,这样废弃的铁艺钢管就能变身为一个全新的衣橱。在景观设施设计中,将节能装置安装在景观设施上,既能给景观设施带来必须的能量,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资源的依赖。磁悬浮路灯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自身能够发电。武汉汉口江滩公园的磁悬浮路灯,在路灯的顶部设置有风力发电机与太阳能电池板,起风时,磁悬浮路灯依靠风能带动风力发电机发电,出太阳时,磁悬浮路灯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发电,从而可以为路灯提供照明所需的电力。又如,设计垃圾箱时,可对循环可回收、不可循环回收、有毒物质进行分类,以形成三个组合式的垃圾箱,便于人们通过各自标明用途的垃圾窗口扔垃圾。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使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在小型建筑设计中使用新型材料,能够减少建筑自身的碳排放,同时也能改善建筑周边的环境。比如,可在建筑屋顶设计太阳能电磁板,并在其下端设计一组滑轮,以方便其自由移动,待其有效吸收太阳光能以形成电能后,不仅能够灵活自如地供给建筑各处所需要的电量,还能输出多余的电能,以供给周边所需的地方。又如,可以在建筑的地下,设置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使建筑物室内不再依靠空调就能冬暖夏凉。还可以在建筑的屋顶与侧面墙壁上,种植攀爬绿化植物,既能有效地阻隔因阳光直射墙壁而带来的高温,也能美化建筑物外部环境。在现代城市的小区规划设计中,为了解决人居问题,设计师首要考虑的往往是高容积率规划设计,因此,在不影响高容积率的前提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建筑空间进行绿化布置,就显得极为重要。对此,韩国首尔的自给自足绿色新城,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韩国首尔的自给自足绿色新城是一个高绿化率的小区,可以容纳77000多人居住。该小区采用小山梯田的规划设计模式。小区的建筑外观如一座座小山,通过曲线的梯田设计,将每栋建筑紧密相连。对每栋建筑的每层楼,设计师采用了退台设计,将绿化区域巧妙地引入到每层楼的观景台中,这样无形中就扩充了小区的绿化面积。这样的设计理念告诉我们,在绿化资源紧缺的居住小区内,可以在建筑的架空层和建筑的屋顶设置绿化区域,开放供人们使用,如此一来,就能扩充小区的绿化资源,使小区形成一个绿色优美的环境。

作者:刘波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2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发严苛,不仅要求室内设计人员所涉及的室内环境达到相关标准,还要与技术、美学相互融合,在保证室内环境设计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室内环境美感。

一、室内环境设计特点

在现代化室内设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主要特点就是自然化、艺术化与民族化,而不是追求华丽的室内环境设计品质,都是为了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进而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一,室内环境设计自然化。人们所追求的室内环境设计自然化,就是最原本、最自然的事物,主要因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不仅要求食物健康,还要求室内环境的自然性,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室内环境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绿色化的改进,例如:室内设计人员在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借鉴北欧的一些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室内环境,设计人员在室内环境中加入田园风格,使整个住宅都充满清新的气息,同时,室内设计人员还可以利用淳朴的艺术手法,不断提高室内环境的设计质量,在良好的室内设计效果下,为人们营造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1]。

第二,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化。现代化室内环境设计人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化特点,保证能够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设计出更深层次的室内环境,将社会与室内环境联系到一起。同时,在艺术化设计室内环境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保证能够整体性的、色彩协调、空间美化与形体虚实的设计美感,从而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统一效果,保证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2]。

第三,室内环境设计的民族化。在国家进步的过程中,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室内环境设计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没有意识到国家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在设计内容中一味的引进其他国家的艺术,导致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得不到传承,对其造成较为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树立民族化的设计理念,保证能够融入民族元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代气息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样的社会现状发展,国家传统文化就会失传,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互结合,进而优化国家室内设计工作[3]。

第四,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国家设计事业发展过程中,现代结构与计算机技术在不断进步,不仅提高了现代设计水平,还对国家建筑经济效益产生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还应用了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内容,例如:在室内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将设计工作与室外环境设计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在室内设计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等,在此类设计体系下,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能够相互穿插,进而形成交换设计方式,在为人们设计舒适生活空间的基础上,可以是人们在生活压力之下,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进而优化人们的生活模式。

二、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

在时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建筑设计水平不断进步,不仅要求室内设计达到一定程度,还要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保证能够形成良好的设计内容,由此可见,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具有较为良好的贯通关系,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是相互渗透的,例如: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树立室外化设计理念,将街道边的水池与花圃引入室内,以确保室内环境的优美,为人们营造轻松的生活环境,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结合方式

我国室内设计中涉及的方面较广,主要内容的就是:调整室内空间、设计生活日用设备、设计室内装饰、融合环境艺术等,室内设计人员要想达到这四个水准,必须全面了解社会科学,保证能够利用自然科学对室内环境进行布置。在实践之后发现,室内设计人员在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室内设计建筑空间进行调整,保证能够创新设计内容,进而创造出较为良好的室内空间。例如:在室内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将室内设计成为两个层次的空间。第一个层次空间就是衣帽间与宴会厅,人们在步入室内大厅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色故乡的雕花隔断,此时的雕花与环境之间产生较为直接的联系。第二个层次的空间就是意境深远的古林山水画,完美的将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设计效率[4]。

(二)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方式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室内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室内设计人员必须要秉承回归自然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设计原则,保证能够融入中国传统艺术,进而提高室内设计质量。在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期间,设计人员可以创新自身设计方式,拜访一些古典家具,加入自然环境元素,使人们在繁华都市生活中,享受富有自然气息的私人空间。同时,室内设计人员还要意识到人是室内环境的主体,保证设计成果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将环境艺术与人文结合,并且强调个性化设计,将环境艺术的个性化与室内设计融合,进而提高室内设计创新效率[5]。

(三)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情感因素

在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期间,设计人员不仅要实现室内空间功能,还要重视情感因素,保证能够展现出时代人文涵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室内设计人员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与人类的追求设计出高品质的空间环境,融合人类情感因素,在追求个性化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搭配色彩。另外,在科技发展期间,室内设计人员可以将室内环境与现代化科技产品融合在一起,为人们设计智能化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结语:

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融合,是中国建筑室内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环境艺术理论知识,并且在生活中不断观察环境艺术形态,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出较为良好的室内空间,进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欧阳尚海.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的设计实践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21):80-80.

[2]李葵,唐开伦.对当代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新趋势研究[J].艺术品鉴,2015(2):39-39.

[3]贾春玲.对当代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新趋势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7774-7775.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3

0 引言

人类进化史,正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营建理想的生存环境的历史。“环境艺术设计史是一部综合性的设计历史,是一部人类栖居形态演变、营造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1]它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历史,是人类积极主动地影响自然和人类所处环境的演变过程的历史,以此来分析和研究人类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园林设计文化和辉煌的园林营建传统,但是现代景观设计在我国却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是解决人地危机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的艺术。

研究中国景观设计史,都是以考虑中国园林史为背景来进行的,近年来研究者研究园林史的新成果和新发展不断涌现,用设计类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景观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甚至有些设计类学科的研究对其的影响密切相关,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史的研究对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影响密切,这样使得景观设计史的研究所触及的范畴和研究方法变得更为丰富和宽阔,其学术研究的广度、研究目的和意义也更为多样化,此专项的史学研究也就更为细致和深入。

1 相关基本概念

1.1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我国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源远流长、建园历史悠久,营建技艺精湛,地域、文化丰富多样,极具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在我国特色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中独辟蹊径,风格独特,彰显中华民族的特有内涵。在设计中它以表现文化情怀为出发点,将人文内涵和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其设计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我国传统园林包括皇家、私家和宗教寺院园林。“气势宏大、用材讲究、装饰华丽是皇家园林的特点,着重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识:私家园林闲逸,具有文人的审美情趣。”[2]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在我国依旧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国人所喜爱,虽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很难见到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影子,但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依然以传统园林设计为根本,以此来体现现代景观设计新的形象。可以说:传统园林设计在前,现代景观设计在后,传统园林设计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石,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辈的生存理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出先人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态度。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从建国到21世纪的今天,其设计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如今在城市、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等都可以看到现代景观设计,景观已经成为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普通人群都能够享用和观赏。(图1)

1.2 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除了有美化环境的艺术作品外,还包含地景艺术、景观艺术以及偶发艺术等。“而景观设计是专门以为人类创造舒适、安全、功能齐全且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为目的,研究如何对土地进行合理安排、如何对土地上的物与空间进行合理安排的一门学科。它与环境艺术是相互独立的关系,但从某个角度来讲,二者还具有一定的从属关系”。[3]

景观设计是一门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设计。所谓景观设计又称风景设计或室外设计,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包括园林设计,还包括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桥梁、河边、绿地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立性室外空间的设计,随着近年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室外环境设计,即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4]景观设计是一门庞大而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与艺术、建筑学、社会行为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地域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进行融合,同时又与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可以这么说“景观设计是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设计,是一种包含了对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工作。景观设计范畴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现改造、城镇景观设计和历史景现保护等。”[5]

2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

2.1 环境艺术设计史与园林设计史

2.1.1 环境艺术设计史

人居环境的营建历史与建筑史、规划史有一定的区别,它是以人类对环境的营造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设计史。何为环境艺术史?虽然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史学家对此概念持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是可以从中总结出,环境艺术设计史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即是一部研究“人类栖居形态演变、营造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思想发展的历史”。[6]事物越往前发展,其研究也就愈深入和进步,其研究门类也就越来越多,对设计史的研究也应如此。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史其本身继承了其他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是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在江滨编著的《设计概论》一书中将室内设计史、公共艺术史、园林设计史、景观设计史等统一规为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范围。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它不仅涉及史学框架和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研究,还涉及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方面。总之,它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工程科学之间的持续不断的对话,它提供了一种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新视角和方法,即一种新史学范式和新通史观念。”[7]

2.1.2 园林设计史

园林设计史包括园林设计、园林历史和园林设计史三个方面的内容,但它们三者之间即相互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一方面园林设计史是对其具体的园林设计所进行的一门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又是以人类文化形态史研究作为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出发点。从狭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是研究园林设计的渊源、演变过程、发展规律及其设计特征,以物化来阐析园林设计的外部形态、格调、体系,以及园林设计师与园林工程技术发展的一门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园林设计史即是在一个人类历史的框架范围里,以尽可能宽广的人类活动为背景去探索和理解园林设计的研究。以园林设计为出发点,来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特性和其研究线索是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内容。园林设计史它不仅只是研究园林设计的历史,还是一门研究一系列园林设计手法的学问。

2.2 景观设计史

“一项人类如何改变外界物质环境的历史”,是《辞海》对景观设计史的最好定义。直到20世纪以来景观设计史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主要依托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借鉴和导入其他学科的历史证据。如导入和借鉴园林设计史、建筑史、考古学、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等。景观设计史的研究由于引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引申出了多样的研究视角。这些研究视角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视角产生极大的影响。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一方面“涵盖了景观的历史与发展,包括研究景观感知的变化以及景观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变革和社会结构之间的联系。”[8]另一方面,如运用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来对景观图像进行研究。随着“历史景观的分类和评价兴起,景观的审美和生态、遗产和游憩价值成为制定保护和管理政策的一部分。”[9]

3 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区别

从两者基本概念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在某些方面虽然包含景观设计的概念,但是景观设计史并不是全部包含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中,确切地来讲,景观设计史只涉及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领域,但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史与园林设计史交叉研究的范畴。在当前大的国际环境下,特别是人类聚居环境危机感的驱动下,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趋于对环境危机催生的历史研究,更特别关注生态环境的过程设计研究。而景观设计史是建立在其视觉艺术美特征基础上,而不是倾向由于环境危机问题引发的历史研究。景观设计史和环境艺术设计史两者是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研究人类所居住环境的两门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

4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对景观设计史的影响

4.1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的相同点

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它们三者都是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的历史研究。历史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智性的形式,而这三者是这种形式的一种探索类别。环境艺术设计史、园林设计史与景观设计史与其它历史研究一样是所谓“历史”研究家族的成员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史本身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独特子集,具有交叉性与跨学科性的关于研究自然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观点,是对人类栖居形态的演变、营建工程技术进步和环境艺术设计思想发展历史的专门研究学科。环境艺术设计史不仅揭示了自然在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剖析了因为人类活动而所导致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这样人类可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便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园林设计史是研究园林的变迁,以研究“第三自然”为出发点的研究,园林是从人与自然的共生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研究,“是人类用自然材料建造的用来代表关于自然的主题的作品。”[10]可以说,园林设计史也是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来进行学问研究的。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也是把自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的,是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自然,把自然进行升华。

4.2 环境艺术设计史对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影响

当下,在环境艺术设计史研究大的背景影响下,园林设计史研究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视角,同时许多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兴的研究观念。如近年来研究园林设计史对人居环境研究的偏重,提出了大量的以针对地域环境的变迁史视角的研究和园林设计史对自然观的阐释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的关注,以及园林设计史中对社会情境分析的研究成为园林史的主流研究方向,以上这些例子的研究视角举不胜举。跨学科研究是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史的一个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影响深远,环境艺术设计史就其性质来说属于边缘科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的研究方法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吸收营养,启发其研究,使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更具科学化、理论化。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方法不仅兼具有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研究特点,并形成了其研究特色。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文化景观,而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因其自身的特点,须结合其文化史来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常把历史文化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作为对园林设计史的阐释。环境艺术设计史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促使和影响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这样使园林设计史的研究走向多元、开放,使得园林设计史研究在关注园林设计本身的同时,也更专注于多学科多元交叉问题的探索。因而使园林设计史所涉及的范围和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的宽阔和丰富起来,其学术研究深度更为提高,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也更为深入。

4.3 园林设计史对景观设计史研究的影响

园林是人为的景观,园林是围合的景观。在某种程度上,园林设计属于文化景观的范筹。以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为例,传统园林设计在前,景观设计在后,传统园林设计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传统的园林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雏形。因而园林设计史的研究和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研究内容必然存在一定的交叉,同时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也会受到园林设计史研究的影响。近年来学者对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愈加深入,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研究视角中,园林设计史研究与景观设计史研究存在交叉,因而景观设计史的研究可以借鉴园林设计史研究的成果,促使其研究向前发展。如研究我国传统园林设计须考虑政治与其的关系,因为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有意无意受到当时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很多传统园林设计正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从而呈现出某种设计偏向。景观设计史研究和园林设计史研究一样,也须考虑其当时的阶级因素,也可从政治的意识形态视角出发而进行深入地探讨。因而园林设计史研究的视角可以借鉴到景观设计史的研究中去,扩宽其研究的思路,同时园林设计史的研究方法也影响着景观设计史的研究方法。

5 中国景观设计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我国景观设计的起源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我国的园林设计对我国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发展也和其他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一样,经历了从起源、发展到高潮的三个阶段。如表1。

5.1 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是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是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景观设计又要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是这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构件。景观是环境中最活跃的、集中的、优化的构成要素,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实现这一条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可通过对环境景观的特征和特色成因进行剖析,从而有利于人们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已有的环境资源,加深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景观设计对于某一特定的环境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社区、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平衡。优秀的景观设计,可使人们杂乱的生活环境变得有条有理,宜人的景观能使所处环境的人们感到舒服,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们新兴的学科,在我国的兴起时间并不算长,设计师的大部分实践都集中在城市公共环境领域,近代以来,如辛亥革命以后,在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相继出现了一些公园和城市广场,像广州的中山公园、汉口市政府公园及南京的中山陵前广场等,在相当程度上都沿袭了我国的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在原有的景区或古建园林的基础上扩建或改建而成(图2),而以这些为代表的公共环境设计作品,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及“都市田园化和乡村城市化”的概念的推动下,严重阻碍了对传统造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我国后来城市景观创作的先天不足,空洞、毫无中国特色的后果,但是,对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经历了改革和探索、模仿与反思、兼容并包与共生三个阶段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如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中心(图3)、广州陈家祠广场、上海延中绿地等一系列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景观设计是一种复合的系统设计,如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即包括区域景观体系的系统设计,还包括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人文系统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在于景观设施的个性形象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常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11]。

5.2 中国景观设计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间互为联系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雏形。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以研究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出发点的,只是两者的研究角度不同而已。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设计实践活动都有许多的交叉,这种交叉在城市的外部空间设计方面尤为集中体现,这种外部空间的设计可称为“景观设计”也可称之为“环境艺术设计”,如(图4)。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继承传统的园林设计、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并与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包括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种学科融合的复合设计体系。环境艺术是以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契机,以“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为设计核心,注重外部空间设计的人文质量的设计学科。由于有“环境艺术”的介入,从而丰富了外部空间设计的景观要素。我国现代景观主要出现在城市,投资大、范围广,它是依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点建造而存在,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为景观设计锦上添花。

6 结语

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联系密切,两者研究之间即有学科交叉又互为区别,两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也可互为借鉴参考。在全球化进程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大环境下,我国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视野也更为开阔,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多样化。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是,我国景观设计史与环境艺术设计史的研究与欧洲发达国家对此领域的研究来说相差甚远,还有待我国此研究领域的研究学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孙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2:61-62.

[3]左小强.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特点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75-76.

[4]邱景源,江滨编著.设计概论[M].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曹瑞林.环境艺术设计02景观设计[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

[6]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英)怀特.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M].王思思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Harley J B. Maps, Knowledge and Power[C].Cosgrove D, Daniels S. The Iconography of Landscape. Cambridge, 1988: 277-312.

[9]金云峰,陶楠.环境史景观史园林史[J].中国园林,2014,8:85-88.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4

1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概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化,其指示更加明确。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明显的差别。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时,主要是根据房屋居住者的基本要求,加之自己的创意,进行建筑设计。久而久之,这种设计方式得到了积累和传播。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现如今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和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造价问题,然后将设计师的灵感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进而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在设计方案上标注建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注意事项等等。

但是从广义上来说,所谓的建筑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建筑物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而且设计工作设计到的领域和学科也相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等。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跟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但是,建筑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一直都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和建筑的主宰者都是人类,人类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的相关需求。具体来说,建筑设计能够解决人们对室内的基本要求,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人们生活的室外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2 生态环境

现如今,衡量建筑设计的标准不仅只停留在建筑的美观程度和其质量标准,而是要将生态环境融入到其中。要进行建筑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另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的功能。从现如今的城市建设中,绿地的面积正在逐渐增加,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被列入了重要的地位,说明现如今人们对于生态的平衡加强了重视。人们要求生活在一个相对较为清新且舒适的环境中,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

3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对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一个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建筑,难么这个建筑自身的设计和周围的环境必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存在着严重的差别,相同,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有明显的不同,这就导致了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艺术的多样性。建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建筑设计也是环境艺术做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反映出任何自然的和谐性。最重要的是由于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造就了不同的地方特色景观,这也是一笔较为宝贵的财富。

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为现如今社会信息共享增添了一定的特色,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减少了建筑风格同化的问题。这种不同的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也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同样,这种特点也是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地区的明显标志。

建筑结构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点,同时也是城市最终要的组成部分。将建筑缝合和绿色的环境相结合,也造就了城市与众不同的景观效果。这就是一个城市的艺术形象。而且,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学科来进行分析,存在着不同角度的美感。从美学角度讲,建筑的艺术性,应该立足于周围的环境,并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上的融合,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完美融合,进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城市规划的和谐布局。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

4 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5

随着现代结构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的水平也得到相应的进步和提高。不仅有建筑设计、庭院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空间序列的整体设计,而且在设计中还应用到室内外空间相互贯通和渗透设计方法,例如室内空间室外化以及室外空间室内化等等,具体做法有把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或花草树木等引入室内,以及把各种形式的遮阳避雨或放松休息设施等安置在大自然中等等。这种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的互相穿插、结合以及变换等方式,打破了原先室内外的界线,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灵活的、舒适的空间。这种灵活的、舒适的空间符合现代人们的快节奏、高效率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体现了现代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使人们工作或生活在大小形态各异、安全舒适的室内空间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大自然中各具特色的优美景色。国内外的室内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和突破,使得室内设计在空间方面的发展,使其对建筑空间再创造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限于室内环境。室内设计不仅配合建筑外形和建筑群的设计,同时也单独进行园林以及庭院的环境设计等等。例如,某个饭店的咖啡厅和大街相邻。设计师在设计时就把街边的水池、花圃引入室内,使得部分咖啡座邻水而立,意境优美。虽然整个咖啡厅的空间不大,但室外的植物流水等被巧妙的嵌入室内,使小咖啡厅显得精致开阔而且生机盎然。这个设计就是对生活环境是进行了室内外相互联系的整体设计,所以室内布局和环境艺术都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都是构成成功的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当前我国室内设计实践主要方面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对室内空间进行调整、对生活设备用品进行设计组合和对装饰艺术品进行选择和布置。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关联和有机整合还需要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室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设计工作。室内设计要求对建筑空间进行调整,以及进行丰富的再创造,在进行调整和创造的工程中对环境艺术进行设计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例如,一九八三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三位设计师赴波恩对我国驻联邦德国使馆进行内部环境的设计。原本的使馆大厅中有两根柱子七个门,不但视觉上十分分散,而且功能也不是太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本次设计的关键是在于调整空间,所以三位设计师借鉴我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并且运用现代处理手法,巧妙地把两根柱子结合起来,设计出了两边落地的隔断,创造出了了两个层次的空间。第一空间层次中左侧是衣帽间,右侧通向宴会厅,其他的门都被隔断遮住,这样以来空间就相对集中并且导向十分明确。人们步入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不失古色古香且又具有现代韵味的雕花隔断,以及第二层次空间中意境深远的具有代表性的桂林山水画。此外,原本使馆从大厅到水榭是很宽的过厅,十分空旷而又单调,所以三位设计师设计了茶色的玻璃圆洞门,把过厅隔欧阳尚海长江大学艺术学院为两个部分,把后部作为大使会的客厅,既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又提高了大使会客厅的地位与格调。为调整空间,三位设计师还进行了大理石墙面、木护墙、花格折叠门、落地隔断、圆洞门等方面的装修设计,使驻德使馆的内部环境以及美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改善。由此可以看出,室内设计不但要解决自身的材料和构造,而且还要解决与建筑原来构造物的结合问题,要适当的空间进行调移和再创造。这些过程不仅是艺术的需要,同时也是室内功能的需要,所以室内设计要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设计和环境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等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具有现代感的室内环境中,摆放古典家具、加入富有自然气息的元素,能够使处于繁华都市中的居住环境变得自然协调,在设计中可使用自然元素和自然色彩,采用民间艺术的手法和风格,为人们营造一种和谐、回归自然的美感;人是室内环境的主体,在室内设计中空间环境与人的和谐是完美设计的最终体现,因此在室内设计中需以人为中心,从室内环境的整体出发,利用蕴含着不同文化和内涵的装饰体现人的个性,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为本,实现环境艺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此外,艺术设计强调个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建筑的外形大多十分相似,这就更需要在室内设计中体现创新的力量,因此在室内中应积极创新意识,使用新的材料、设计手法等营造个性化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中更具艺术风格。

四、结语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理论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人是影响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核心,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着环境正常有序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使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环境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探讨,利用各个实际方式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统一的环境设计过程和手段。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环境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变化模式说白了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中心点,更是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指导其进步的关键手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是将人和环境而这之间的关系综合应用和探讨的过程。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在外部的设计中结构和风格的设计也需要表现出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在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和各种文化底蕴协调统一发展与既不,这样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后体现出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在建筑学的范围内进行设计,主要是为了设计建筑物在构造的过程中各种构造形式和结构,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各种因素的协调和搭配,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需要采用相应的设备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各种设备手段提高其整体性和协调性。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在当前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和指导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是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进行分析和完善的。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做是塑造过程中的目标,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各种设计方案和设计手段的利用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多年的设计经验与总结,在当前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为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新兴专业,在带给人们舒适、适用、美观的同时,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环境,而是综合的文化生态环境系统。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与环境生态学在发展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环境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环境生态的观念,在对系统的环境设计中,培养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审美体验,做到美学与生态相得益彰。当代及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倡导人们以生态审美意识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融自然美、精神美和技术美为一体的环境,从而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和艺术设计间的关系

1、 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其对于现代建筑的功能及美观也逐渐的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设计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基于现代人对建筑环境的高要求,现代建筑在设计时还要充分的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考虑,使其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结合。而且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及文化水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工作。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属于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建筑美必须要满足周围环境的需求,建筑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常常需要凭借环境的作用来体现其外形的美观,但是建筑的实用价值则是其最重要的特点,而且建筑的实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其美观的判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实用性的要求逐渐的呈现出一种趋同性,但是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相处则往往能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2、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的关系

陈设艺术是包含在空间范围内的,但是如果建筑空间内缺乏合理的陈设,空间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将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进行有效地结合对实现建设使用性及美观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建筑进行陈设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的设计,其包含了对陈设品的设计、挑选等各个方面, 比如对灯具的选择和设计、地毯的选择设计等等;二是对具有观赏价值的物品的设计,像是对绘画、雕像、字画等的设计选择等。

在设计时要注意和实际的空间进行结合,给用户提供相应的舒适感,同时也可以适当地通过运用灯光来突出发计效果。在实际的陈设艺术运用中,要确保墙体和画面的色差等较为柔和,避免出现过大的反差现象,合理的选择画面的大小,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倾向于简约的建筑风格,简装修高陈设的理念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主流理念,通过对灯光、形体、颜色等的结合,有效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及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设计、装修等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富丽堂皇的装饰来体现自己的现象越来越少,人们更加趋向于简约的装修风格,而且这种装修风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投入。陈设艺术,就是通过对室内空间中陈设品的设计来满足业主的需求,体现用户的生活品质,提高建筑的美感。因此,将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设计有效的结合起来,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更能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的需求。

3、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地理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相关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系统。在特定的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当其发展到一定稳定阶段时,从而保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是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其实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少的要素之一。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城市的灵魂则是建筑,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艺术的塑造。

参考文献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 环境艺术 关系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wWw.133229.COM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 艺术 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 自然 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 现代 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 发展 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环境与艺术设计篇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本文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的回归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一、建筑设计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二、生态环境艺术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四、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90亿m2,推进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五、结束语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人类聚居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尚未考虑完善。毫无疑问,一个缺乏灵魂和个性的冰冷的建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