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金融扶贫的意义8篇

时间:2024-01-19 14:52:07

金融扶贫的意义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1

关键词:黄冈市;金融扶贫;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125-02

1 黄冈市金融扶贫现状

对于金融扶贫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正式严谨的界定。金融扶贫主要采用投放金融产品的形式,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相对于传统的扶贫措施,金融扶贫有着以下特点:一是主体性,二是可持续性,三是市场性,四是创新性。金融扶贫作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一种有力武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被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所运用。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下辖七县二市,其中五个县市是部级贫困县,一个县是省级贫困县。根据调查摸底,截至2014年底,黄冈市有892个贫困村,占全省贫困村18.5%,居第一位;贫困人口102.8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17.71%,居第二位。由此可见,黄冈市扶贫任重而道远。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黄冈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方案》、《关于实施小额信贷主办行制度的通知》等金融扶贫文件。黄冈市金融部门也大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持续加大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上也取得积极成效。

首先,黄冈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各类金融与泛金融机构的引进与设立,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大力引进设立各类银行机构,二是大力推进保险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其他各类金融业态;

其次,黄冈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扶贫方式。为了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黄冈市金融机构纷纷参与其中,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助推医疗救助扶贫、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这些方式在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最后,黄冈市金融扶贫成效显著。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 黄冈市金融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黄冈市近些年来金融扶贫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2.1 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基层干部对于金融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面对小额信贷可能出现的风险,害怕承担责任,不敢签字、盖章,导致工作中宣传金融扶贫政策、主动配合不够。同时,在大部分贫困农户的传统意识中,一旦跟“扶贫”二字沾上边,就片面以为是免费和无偿的,根本没有到期偿还意识,因而贷款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2 扶贫任务较重

黄冈市贫困县市多、贫困人口多,此外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弱,这都给扶贫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贫困地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黄冈市贫困县文化程度的初步调查,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均低于高中。因此,黄冈市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弱,我们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必须注重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引导其掌握某种谋生的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而不是暂时地脱离贫困。

2.3 扶贫资金不足

虽然金融机构为黄冈市精准扶贫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对于黄冈市扶贫资金的总体需求而言是远远不足的。贫困户几乎没有积蓄偿还贷款的本金,偿还能力差,而经济效益对于金融机构来言又是重要的经营目标,考虑到收益和风险,因而金融机构倾向于把资金借贷给较为富裕的农户或企业,往往导致扶贫目标的偏差。此外,资金外流比较严重,严重影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甚至可能加剧贫困地区的落后。

2.4 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一,基层金融网点不健全,黄冈市的很多金融机构虽然在给农民提供资金以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贫困地区基层金融网点服务出现空白;第二,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黄冈市是农业大市,农业风险发生率高,但是黄冈市农业保险发展比较滞后,一方面开办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少,险种少,另一方面农民的参保意识差,对于农业保险认识不够,主动投保的农民少,农业保险覆盖率和承保率都比较低,因而农业投资风险极大,金融机构往往不愿进行贷款;第三,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信用担保是在农户和农村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获取信用贷款时所提供的第三方担保。由于农户和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他们自身没有有效的抵押物,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担保机构。虽然近年来黄冈市政府组建了金财担保公司,全市担保公司也发展到19家,但是总体而言信用担保机构还是偏少。

2.5 金融环境有待提高

黄冈市金融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金融环境有待优化。金融扶贫工作牵涉多个部门,需要进行统筹领导和协调。但是目前来看,黄冈市金融扶贫机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金融扶贫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以及金融扶贫政策落地速度较慢。信用意识淡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贫困地区人口的信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造成金融机构的扶贫贷款无法回收。更有甚者,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有些农户把扶贫贷款当成国家给予的扶贫补贴,认为不需要进行返还。还有一些借款人通过作假的方式骗取扶贫贷款,并且不按照合同使用资金,将资金投放在一些高风险项目上,导致贷款无法回收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此外,贫困地区的征信体系不完善,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了解,容易产生风险。

2.6 创新力度不足

黄冈市金融扶贫创新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扶贫操作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二是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不够丰富。从金融扶贫操作模式的角度看,黄冈市目前虽然探索形成了“政府+农商行+保险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政府+农商行+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政府+农商行+农户”以及“农商行+保险公司+农户”等四种模式,但是还不够成熟,还有继续探索创新的空间。从金融扶贫的产品来看,金融扶贫的产品和服务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有农户的小额信贷和个体经营户以及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在农业保险以及涉农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创新非常有限。

3 黄冈市金融扶贫的对策

3.1 应加强金融扶贫的舆论宣传引导

全市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广泛宣传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整合宣传力量,创新宣传方式,大力宣传金融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形成全力推进金融扶贫的强大气场,真正让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家喻户晓,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的过程中,通过金融手段脱贫增收。其次还要讲透政策,要防止金融机构和乡镇干部对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造成农户误把扶贫贷款当作政府发的补贴款,引导农户正确认识到金融扶贫的贷款是有偿的且需要按期还本付息。再次,加大对农户信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诚信环境,引导广大贷款农户遵守贷款合同,按时归还贷款,减少恶意拖欠、拒不还款等问题。’

3.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黄冈市扶贫资金目前存在着供不应求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要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量。在贫困地区,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其次农商行要多元化集资,大力组织存款,尽快回收到期的扶贫资金,促进循环使用,惠及更多的贫困人口;还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对积极参与到金融扶贫中的民营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放宽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政府可以在税收和贴息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的商业银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置村镇银行等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另一方面,要遏制资金外流的状况。

3.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离不开一个有效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黄冈市金融扶贫目前存在的问题,黄冈市必须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促使金融服务乡镇、村组全覆盖;大力发展保险,完善风险分摊和化解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通过政府保费补贴以及税率优惠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以此来调动保险公司和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通过拓宽担保抵押物的范围,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完善担保体系。

3.4 优化金融环境

金融扶贫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合力攻坚的金融扶贫机制,更离不开一个讲信用的金融环境,为黄冈市金融扶贫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信用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为确保金融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一是要增强贫困户的信用意识,进行观念教育,培养诚信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贫困户和市场主体的评级授信力度,构建可操作性强且统一的农村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并建立档案激励信用状况,推动金融机构共享信用评定结果;三是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形成激励机制,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

3.5 推进金融扶贫创新

创新是动力之源,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金融扶贫同样也离不开创新。我们要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创新,一方面要创新金融扶贫操作模式,积极推进政银保合作;另一方面要努力创新信贷产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中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 版社,2015.

[2] 陶建武.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与过程[J].重庆社会科学,2015,(9).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2

【摘要】我国滇西北地区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还很贫困,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发挥金融服务体系的资金扶持作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金融服务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精准扶贫战略下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本文能对我国精准扶贫战略下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战略;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是指运用金融服务与工具,对贫困地区资源实行优化配置,解决贫困地区担保难、贷款难问题,利用金融扶贫资金促进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脱贫工作仅靠政府是不够的,还应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有效激活市场活力,撬动资金参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一、金融服务对精准扶贫的意义

目前,我国尚有7000万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奔小康的进程。以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因闭塞的自然环境、跨越式的历史发展因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至2015年末尚有贫困乡5个,贫困村36个,贫困户13181户,贫困人口44394人。扶贫工作刻不容缓。在2016年6月份召开的金融扶贫会议上,副总理作重要讲话,对金融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金融扶贫不但是政治任务,更是社使命。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身信息技术、政策、人才优势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为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金融服务主体单一

滇西北地区精准扶贫攻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因素制约,金融服务主体较为单一、服务缺失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尤其在广大贫困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撤并、授信权限上收趋势突出,金融服务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撑。乡镇金融机构固定网点缺失率高达67%。由于金融服务主体较为单一、服务缺失直接导致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成效和作用。

(二)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不完善

滇西北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且少数民族聚集,由于长期受惯性思维影响,居民理财和金融意识淡薄。目前,该地区金融服务机构仅有银行,农村期货、保险和证券等,金融产品严重不足。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县城,乡镇数量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市场。

(三)信用体系建设缺失

在滇西北广大贫困地区,贫困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盲、半文盲人群居多,在这种状况下,人们金融意识不强,自觉还款的很少,在金融扶贫中容易出现坏账现象,金融扶贫风险增加。

(四)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滇西北地区聚集了大量少数民族,他们的一些文化传统和观念习惯与法制环境不相适应,法治意识淡薄,形成该地区办案难、立案难的现状,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数量,不利于金融支农积极性的发挥。

(五)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单一

在滇西北地区,金融产品和业务以传统的存款和信贷为主。在广大贫困县域和农村,信用卡、网上银行业务覆盖率较低。

三、精准扶贫战略下滇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一)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帮扶农村脱贫

利用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可以有效带动农村脱贫。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贫困人群可以通过经营民族手工艺品和特色产品实现脱贫。但在该地区发展电商的过程还存在金融机构网点少、支付方式单一、资金贷款难等问题,无法满足电商经营需要。因此,金融机构应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增加金融产品服务功能,在人口密集的村庄设立POS、ATM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自动化水平,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持。

(二)实行金融制度和农村产权改革

目前,农村在金融改革中存在第三方评估能力和资源欠缺、风险补偿不完善等难题。农村产权改革不但要明确资产的归属,还应当实现农村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实现金融机构服务提供条件。在农村资产确权之后,农民可通过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抵押等形式,获得金融贷款,有效盘活农村“死”资产,为实现脱贫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步伐

一是加大金融产品市场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在目前现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加强三农信贷产品、保险新产品开发,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高金融普惠性。由于滇西北地处边远,因此要做好金融产品的宣传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大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更好的服务贫困农村群体。二是增强金融网点建设。滇西北地区的金融网点较少,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在增设金融服务网点基础上,加大对金融市场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村服务水平。

(四)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实施精准扶贫

首先,将金融资金精准投放到贫困户和贫困群体。对整个乡、村贫困地区,要将金融资金投放到电力水利、交通设施、信息网络、危房改造等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扶持生物产业、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扶持贫困地区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对贫困群体开展贷款服务,对重点支持的扶贫项目和企业开展资金支持。其次,精准衔接金融政策。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发挥扶贫专项资金作用,对扶贫小额贷款进行全额贴息。对金融扶贫信息进行专项登记,建档立卡,开展精准扶贫。另外,金融机构明确定位,将重心下移,增加信贷点,延伸服务触角,全心全意为广大贫困农村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普荣.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滇西北的探索[J].经济论坛,2017(2)

[2]王帅,冯晓光.吉林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3

关键词:财政金融;精准扶贫协调机制;策略组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4-0152-02

精准扶贫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中非常关键,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属于主要问题,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也明确提出,一定要赢得脱贫战役的胜利,并保证我国在2020年能够使贫困群体彻底脱贫。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所有方式方法都需要的因素就是资金,而财政、金融都属于表现资金的主要形式,对于精准扶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但财政与金融在扶贫中缺少合理配合与协调,这就会导致相关政策的作用无法得到完美发挥,还会大幅度减少财政与金融对于精准扶贫的作用价值。因此,在精准扶贫时一定要针对财政金融双支柱的协调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再通过合理、有效的策略建议开展扶贫工作。

一、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的重要性

自我国在建筑、金融等多方面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后,开始逐渐步入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在扶贫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成果,在1978年我国的贫困人数约为2.5亿,在2002年贫困家庭的人均收入约为2500元左右,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至2012年我国贫困人数已经降到两千万,贫困家庭的人均收入也涨到了8000元左右[1]。但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发展之中,开始逐渐面临新的难点与挑战,例如:对于扶贫工作所投入的财政资金一直都缺少最佳规模,随着财政资金的持续增加导致资金在支出方面的比例越发不稳,越发偏向重点扶贫区域其他贫困区域容易被忽略、很多企业被选为扶贫对象而贫困家庭却很少作为扶贫对象,等等。在贫困人数不断上升,财政金融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需要针对财政与金融这两个支柱制定协调机制,再通过协调机制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从而在发挥出财政与金融的主要作用同时,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与保障,因此,财政金融双支柱的协调机制对于精准扶贫而言至关重要[2]。

二、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的现状分析

自我国在2014年初發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并实施以来,我国财政金融扶贫机制也在逐渐完善。相关政策中对全面完善并实行金融服务机制定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财政金融扶贫工作应全面创新与改革,从根本上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针对落实我国扶贫政策与精准扶贫协调机制,需要充分提高对于贫困国民脱贫致富、充分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等方面的重视,同时也需要全面且有效地提高对农村金融机制的建设,从根本上推动农村金融体系与城市金融体系,帮助城乡金融机制的完善与发展[3]。因金融与财政是推动精准扶贫协调机制与策略组合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因素,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在财政金融双支柱的精准扶贫协调机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金融双支柱体系较为传统

在实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因传统的农村扶贫措施与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同时在现代社会发展市场中,未能构建出更加完善的财政金融双支柱扶贫体系,仅仅通过传统的发放扶贫资金方式,已经无法确保资金可以顺利到达农民“手里”,并且通过传统的方式也会促使贪污腐败的情况越发严重。

2.财政金融双支柱与精准扶贫仍处于未融合情况

在实际进行精准扶贫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财政资金的正常拨款与信贷资金对农民的发放,但就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财政与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仍存在未融合的情况,这时就会对新农村的建设与农村金融机制的发展造成影响。

三、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的策略建议

1.充分提高财政金融双支柱机制的融合

在针对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进行改善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提高财政金融双支柱机制的融合,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理念与政策,而后通过财政金融双支柱扶贫协调机制对扶贫对象进行改善与完善。此外,现阶段需要将财政资金向精准扶贫方向不断靠拢,同时也需要将财政资金向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方向划分,全面完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信贷体系与资金下发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运用农村金融体系的各项措施,将财政资金与金融造血相互融合,通过金融造血完善财政资金,帮助实现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的构建,为农村扶贫工作的有效进展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2.有效提高金融造血与财政资金的结合

在开展与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金融中较为独特的造血特点与优势,使其可以在精准扶贫中与财政资金之间相互结合,从而通过金融造血来实现获取财政资金的主要目的。同时,在各个地区的政府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扶贫资金链,虽然相关城市企业为农村扶贫工作起到诸多资金支持,但在扶贫时,仍然需要相关政府将企业所捐助的扶贫资金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根本上规避出现农民在扶贫情况下才可以实现正常生活的情况。此外,在提高金融造血与财政资金的相互结合时,需要相关政府机构与村级政府帮助贫困户提高自身的生产积极性,并充分开发贫困户的劳动力,使贫困户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为自身今后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从根本上规避出现在停止资金帮助时,贫困户出现生活困境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财政资金的支出,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了贫困户的劳动能力,最终实现推动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行与有效性。

3.合理创新财政金融双支柱扶贫协调机制

为了可以更好地实现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同时加快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就需要全面更改传统的财政金融扶贫政策,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创新财政金融双支柱扶贫协调机制。在创新财政金融双支柱扶贫协调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財政公寓与金融工具,例如:在进行财政支农村金融量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农村内的贫困户实现优先配股、双创配股的方式,使贫困户可以得到双重保障,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实现推动我国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进度,同时也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帮助实现新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同时,在创新财政金融双支柱扶贫协调机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政府向农村下派技术人员与专业人才,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与传授,帮助农民更快地掌握技术与专业知识,并提高农民对技术与机械的掌握度,从根本上实现带动农村技术与农村知识发展。此外,相关政府需要切实进行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并为贫困户开放相应的扶贫小额度信贷,帮助贫困户实现借贷资金,使其可以通过借贷资金完成对自身生活的改善。

4.全面完善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

在完善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充分完善财政扶贫政策。在完善财政扶贫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出转移支付在农村医保、低保、社会补贴等相关政策的识别系统、评估体系、动态调节体系与监管体系,从根本上确保财政资金在下发时,不会出现因部分官员贪污现象而导致贫困户无法顺利得到下拨资金的情况。同时相关政府也需要构建出完善的资金、财政补贴、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相关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扶贫下拨的各个款项不会在某一中间环节出现问题。(2)健全金融扶贫政策。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在健全金融扶贫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完善精准扶贫再贷款制度,同时也需要构建出完善的精准扶贫区分MPA考核制度,确保可以及时发现贫困户并帮助贫困户,并从根本上规避出现部分村民随意申请扶贫款项的情况。同时从微观的角度而言,相关政府需要构建出完善的金融扶贫制度、金融风险识别制度、风险防控体系、扶贫产品等,同时也需要充分完善对农民个人征信的调查,从根本上确保在发放信贷资金时,不会出现因征信资质不足而导致资金无法顺利下发的情况。(3)构建扶贫联动体系。在构建扶贫联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且完善的构建出财政、民政、金融机构等部门精准扶贫联动机制,从根本上在财政金融双支柱的情况下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同时通过联动机制帮助城镇实现城镇化扶贫体系、产业扶贫体系、农业扶贫体系、教育扶贫体系等,从而为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现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财政与金融这两者都可以在我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支柱作用,所以这两者对于精准扶贫的意义无法代替。但在精准扶贫的开展过程中,这两者因为无法协调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机制较为传统严重降低财政金融的造血性能,或是财政金融的协调机制与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彻底融合等,这些问题都会对扶贫工作造成多种影响。因此,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前,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财政金融双支柱协调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展开全面了解,并针对现状与问题制定相关策略与建议,从而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坚固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可权,黄珊.财政金融双支柱精准扶贫协调机制与策略组合——基于家庭收入增长与福利改善的视角[J].财政科学,2019,37(01):67~76.

[2]张智富.稳中求进 奋发有为 推动江西经济金融迈向高质量发展[J].金融与经济,2018,(2):4~9.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4

xx行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将金融专业与社会痛点结合起来,带着金融的思维和深厚的情怀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大电商扶贫、信贷扶贫、捐赠项目、定点帮扶的投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面,我重点就做好高质量扶贫攻坚工作谈几点意见。

当前,能否如期完成扶贫攻坚的各项任务目标,已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在这一过程中,全行上下要高度关注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我行扶贫特色产业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作为押品的信贷措施的落地还有待于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基于贷款项目风险、承贷主体信用风险和贷款的财务风险等原因,扶贫贷款风险较高;在业务开展中,因利率倒挂和利差补贴不到位,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扶贫贷款的风险;基于扶贫贷款风险的客观性、多重性因素,扶贫融资所投入的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回报率较低,扶贫贷款投放的积极性不足;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及人文环境脆弱,贫困户数和人数较多,定点扶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等。

因此,我们在下一步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从合规的角度确保扶贫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政策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刚才行长已经作了深入的阐述,全行上下要严格按照分行党委的要求,把扶贫工作与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站位,学懂、吃透、弄通党中央、分行党委关于抓好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作为指导我们推进扶贫工作的指南,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推进扶贫任务的同时,做到“三不”,即违背政策的事不做、不合规的业务不做、不该赚的钱不赚。

二、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构建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把扶贫质效放在首位,做好“三个坚持”:坚持把扶贫与普及金融知识相结合,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素养,为我行培养良好的农村客群;坚持扶贫与普惠金融相结合,推进三大战略的实施,切实加强贫困地区的公共金融服务;坚持扶贫与完善把优化总行扶贫工作机制与全系统协调推进结合起来,建立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只有在推进具体工作中落实长远打算,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要聚焦扶贫短板,靠实脱贫责任,全面落实普惠金融战略,创新定点帮扶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一是要把风险意识和合规理念贯穿到扶贫信贷的准入、授信、投放、使用等每一个环节,既要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鼓励扶贫资金投放,也要坚决防止不计风险盲目进行贷款授信或者违规发放贷款现象的发生。二是对扶贫项目要强化管理,强化对项目的监管,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扶贫,采用“贷款+监管”的模式有效降低精准扶贫贷款的政策风险。三是在发放扶贫贷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扶贫贷款和主体的准入条件的严格要求,对参与推荐贷款的政府部门或组织,注重发挥其风险关联体的作用,落实扶贫贷款监督、清收、追偿的职责。坚决杜绝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不顾风险、不管质量盲目发放精准扶贫贷款。四是要准确把控扶贫信贷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加强监督检查,严禁扶贫信贷资金挪作他用,确保不形成新的风险隐患。五是要用绣花的功夫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精打细算,用活用好扶贫资金,确保用在关键;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让扶贫工作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5

关键词:金融扶贫;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60-05

一、引言

近年来,“粗放式”、“漫灌式”金融扶贫模式的边际效用已呈显著递减趋势,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使金融更好地为扶贫攻坚服务,有效帮助贫困人口减贫脱贫,是现阶段金融扶贫工作实践面临的一大难题。“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不仅为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扶贫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金融扶贫是否达到了“精”与“准”,是否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效果,必须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证明。因此,进行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研究,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完善金融扶贫机制、深化精准扶贫模式,进而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认为,金融精准扶贫的绩效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扶贫绩效应从社会、经济、管理和生态效益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狭义的精准扶贫绩效则是针对扶贫项目个体而言,评价单个扶贫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以及最终项目目标是否达成。本文主要是针对广义的金融精准扶贫绩效进行研究,即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研究金融扶贫是否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精确瞄准和确定扶贫的目标地区和人口,依据国家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扶贫对象实际需求,经济高效地投放金融扶贫资源,帮助其实现减贫脱贫,并且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具体扶贫项目绩效和政府综合扶贫绩效,Flynn(1997)提出了“4E”原则,即扶贫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t)、公平(equity)和效能(effectiveness)等方面。世界银行(2009)为了对政府扶贫绩效进行研究和评价,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分别确定了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选取一系列指标开展了相关研究及分析评价。亚洲开发银行(2011)也立足于经济、社会、环境效应三个维度,从目标与效果的相关性、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扶贫项目进行了系统评价,其评价体系相对全面,包括扶贫资金从生效益等方面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指标间的博弈对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进行了研究。

从已有的研究看,目前国内外对于扶贫绩效的研究仅限于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国际组织有关基金支持的扶贫项目或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的事后审计评价等方面,而在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方面尚未有专门的研究,尤其是]有系统地构建有关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框架、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基于此,本文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关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金融扶贫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的平衡计分卡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并按照层次分析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权重分配和标准化,进而构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创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应用分析。最后,提出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机制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精准扶贫背景下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金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本文对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参考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优化两对接”普惠金融工程,这一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目的在于全面优化对扶贫开发、弱势群体、现代农业、小微企业和科技文化五大板块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对接,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指标通过结合金融扶贫的特征对传统平衡计分卡财务绩效、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维度的修正,涵盖了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管理绩效、生态绩效四个维度的28项指标,以及5项修正指标。

(二)金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指标组成,见表1。指标权重的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

四、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模型的应用――以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

(一)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模型的应用

由于全国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中的数据采集难度极大,为了实证检验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客观评价模型的应用,本文选取了贫困度非常集中、代表性较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应用检验典型样本,并将选取的2011-2015年的28项基本指标和5项修正指标数据按标准化参数进行标准化,如表2所示:

(二)评价结论

根据利用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对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所得出的总体结果看,“十二五”期间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绩效整体上呈逐年上升之势,其中2011―2014年增长趋势较缓且不够稳定,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之后的2014―2015年绩效增长最为显著且明显加速。

从四个维度定量指标看,五年间金融扶贫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明显,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绩效最佳,说明评价期内由于贫困地区金融扶贫资金投入增长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增长率、拥有金融服务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指标的不断上升,使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贫困人口的减少率、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人均住行消费支出增长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等指标也随之明显上升。但是,在评价期内,管理绩效和生态绩效效果不佳,2015年分别排在第4和第3的位置,较2014年明显下降。从具体指标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扶贫资金的到位率、扶贫资金使用率在2013―2015年增长趋势明显减缓,且贫困地区的基本农田面积增长率、森林覆盖面积增长率、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也呈下滑之势,说明金融扶贫资金的“瞄准度”不够、使用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精准地支持农林等贫困地区主要产业的l展,而且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度也不高。

从定性指标来看,贫困人口对扶贫资金投入的主观满意度较高,并且五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贫困人口对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以及金融扶贫的绩效持肯定态度,五年来金融扶贫资源的投入使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关于建立和完善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金融扶贫绩效科学长效的监测评价机制

按照管理学理论,金融扶贫绩效评价不可能是一时、一事的,必须按照循环、持续、长效的原则,方能确保绩效评价结论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为此,应建立科学长效的金融扶贫绩效监测和评价机制。一是坚持全过程监测评价。即制定规范化的程序,对金融扶贫资源的考察、投入、使用、管理和效果等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测和评价。二是坚持及时纠偏补弊。应通过监测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金融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并辅之以定期的研讨“会诊”制度,既解决问题,又推广经验。三是坚持持续监测评价。对金融扶贫的绩效不仅要注重整个实施过程,而且要关注其后续影响,尤其是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等带来的长期效应,使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更具全局性。四是坚持扶贫退出制度。开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金融扶贫的绩效,而且应判断是否适时退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倾斜支持,毕竟普惠或特惠的金融资源是稀缺的,有的资源还是准公共产品。一旦经评价后认为扶贫对象已经脱贫致富并迈上发展的正轨,就应更多地使用市场化的金融手段对其进行继续支持。

(二)促进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成果的转化应用

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目标应是多重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反映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结果;二是发现和纠改问题,促进金融扶贫效率不断提升;三是作为对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及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考核奖惩依据;四是分析金融扶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五是总结推广金融扶贫经验。除第一项目标外,后四项目标都是对金融扶贫绩效评价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因此,应充分利用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的成果,使之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奖惩激励的重要参考、延展分析的重要工具、推广经验的重要素材,起到一举多得、一石多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Fan,Hazel,Throat.Agricultural growth,Poverty Reduction and Agro-ecological zones in India[J]. Food Policy,2000(28):423-431.

[2]Flynn.New Incremental Isoconversional Method for Kinetic Analysis of Solid Thermal Decomposition[J].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11(2): 679-683.

[3]Ravallion.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不平衡的进展[R].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2004。

[4]庞守林,陈宝峰.农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2):20-23。

[5]世界银行.世界银行2009年度报告[R].瑞士伯尔尼:世界银行,2009。

[6]王美霞.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6

一、前言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贯彻执行中央金融扶贫决策部署的战略举措,是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有力手段,更是金融系统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为了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扶贫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金融扶贫等七项扶贫行动,突出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信贷政策的精准性。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也在201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发挥金融扶贫重要作用,切实提升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宁夏固原市不仅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更是革命老区。作为宁夏唯一的全域贫困市,全市5个县区均属部级贫困县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均占全区一半或以上。按照固原市扶贫攻坚整体?划,全市到2018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26.7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3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016年宁夏固原市实现地方生产总产值为240亿元,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7.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为7646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85%,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22.5亿元,财政自给率仅为10.25%,因此,仅仅依靠财政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手段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宁夏固原模式”是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全力支持贫困农户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研究和推广“宁夏固原模式”对在国内集中边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宁夏固原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管理机制科学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支持效率

为了深入推进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宁夏固原市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人民银行等45家单位为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专门制定出台了《固原市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等,加强对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划指导,建立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指导和统筹推进全行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扶贫信贷投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金融扶贫信息数据库,开发了《固原市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金融扶贫信息“精准采集、精准对接、精准支持、量化考核、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信用等级分类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无缝对接效率

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宁夏固原市以村为单位,在全市824个行政村专门组建了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第一书记、包村信贷员等为成员的村级信用协会,以“五有两好”(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需求、有经营项目、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好、信用观念好)贫困户为主体,以综合诚信评价、家庭劳动力和人均纯收入作为主要量化评价指标,分A、B、C三个信用等级,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信用评级授信系统,为不同信用等级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建立失信行为修复机制,专门建立了“黑名单”农户分类释放制度,对以前进入信用“黑名单”的贫困户进行认真识别,实施特惠政策,分类释放。对不属于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的农户,采取减息收本等措施,在清偿贷款本金后,重新评级授信。对担保人进入黑名单的,本人愿意偿还担保责任应承担贷款的,先解除黑名单贷款限制,放宽参考不良信用记录贷款标准,重新评级授信。

(三)支持方式县域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产业带动效率

一是加大对县域主导产业的“输血”力度。为推动实现扶贫开发政策效用的最优化,当地人民银行全面推行“扶贫再贷款+小额信贷”机制,探索建立扶贫再贷款与金融机构信贷产品挂钩制度,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向带动贫困户发展力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具体扶贫过程中,宁夏固原市重点围绕全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扶贫产业链,全力支持多元产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增强金融资源承载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原州区“冷凉蔬菜+马铃薯”、西吉县“马铃薯+西芹”、隆德县“冷凉蔬菜+中药材+花卉”、泾源县“苗木+肉牛+中蜂”、彭阳县“菌草+辣椒+经果林”的“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不断增强对县域主导产业的“造血”功能。从建立完善扶贫机制激发贫困农户的内在活力入手,建立完善了“主办行、示范行、示范点”制度,引导各金融机构科学确定金融扶贫支持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退耕还林还草土地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服务方式,如原州区建立的“涉农企业+贫困户”的订单融资方式,彭阳县建立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方式,西吉县建立的托管代养融资方式,泾源县建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全产业链融资方式,隆德县建立的资产收益融资方式以及“两个带头人+贫困户”的熟人融资方式。

(四)信贷创新精准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资金供给效率

宁夏固原市建立11.49亿元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充分发挥信贷担保基金对金融资源引导、放大和风险补偿功能,利用乘数效应为金融扶贫融资需求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有效克服了财政扶贫规模有限和效率不高等难题。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当地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按照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村集体经济、企业和经济联合体等类别,分类建立多种形式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有效解决了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截止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先后建立了2.37亿元就业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创业就业;建立1000万元特色农业发展担保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村和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建立1500万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门建立2000万元肉牛养殖融资担保基金,用以引导撬动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养殖企业、家庭农(牧)场和养殖大户等。

(五)宣传教育基地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能力提升效率

为了教育引导贫困农户转变思维观念,克服“等、靠、要”等依赖心理,充分激发贫困农户“穷则思变”的自我反贫困潜能,激活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宁夏固原市坚持扶贫先扶智,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扶贫宣传教育“六个”(校园基地、农村基地、旅游基地、宗教基地、社区基地和网络基地)基地,构建金融扶贫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努力打造“金融扶贫宣传教育基地”样板工程,扩大金融扶贫政策和信贷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普及率,促进宣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六)风险防范系统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风险保障效率

一是主动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为防范扶贫贷款风险,宁夏固原市专门建立了金融扶贫风险补偿机制,对贷款损失实行分类分担补偿。截止2016年12月底,宁夏固原市已建立风险补偿金1.16亿元,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损失补偿。二是全面开展脱贫保险。为了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宁夏固原市以政府全额补助的形式,积极开展精准扶贫“脱贫保”,兜住因病、因灾、因意外伤害返贫的底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撑起扶贫脱贫的保险“保护伞”。 截止2016年12月底,宁夏固原市脱贫保险参保农户9.8万户,参保人数15.79万人,占贫困户总数的139.01%,占贫困人口总数27.2万人的58.08%。三是探索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建立农业灾害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增??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宁夏固原市充分利用国家农业保险政策,采取国家补助(中央、自治区、县区)和农户自缴的方式,在全市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截止2016年12月底,宁夏固原市农业保险参保基础母牛、母羊2.1万头,参保小麦、大棚等农作物131.1万亩。四是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通过保险为贫困户增信,为贷款安全提供保障, 2016年宁夏固原市累计农村小额扶贫贷款人身保险参保农户达5.13万户,投保额15.38亿元。

(七)服务体系的网格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满足效率

为了增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宁夏固原市主动探索建立以便民金融服务点建设为综合平台的金融扶贫新模式,实现金融扶贫资源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助推全市精准脱贫。当地人民银行将100个便民金融服务点选择建设在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100个美丽村庄中。按照统一外在标识、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要求,通过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自助存取款机、三农服务自助终端以及其它非现金支付工具,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取款、转账等金融业务,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八)考核方式最优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评价奖惩效率

为了真正发挥脱贫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宁夏固原市专门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对于地方政府部门,宁夏固原市逐级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制定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监督清单,将脱贫攻坚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考核权重由7%提升到45%,并把贫困县区贫困人口减少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程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状况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对于金融机构,宁夏固原市专门制定金融扶贫考核评估范围和标准,将金融扶贫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终考核评价中的权重由40%提高到50%,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统计监测和分析报告等专项制度,专门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并将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容忍度提高到3%。同时,加大对金融扶贫成绩突出优秀机构和个人的奖励力度,对于金融扶贫工作不力的金融机构,在通报批评的基础上,当地政府部门还将建议其上级单位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

三、“宁夏固原模式”效果评析

(一)“宁夏固原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1.有效扩大了金融精准扶贫综合效应。截止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贷款18.37亿元,增长328.21%,已获贷款户4.73万户,占固原市贫困户总数的67.09%,在金融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持下,2016年固原市150个贫困村,9.6万贫困户实现脱贫,分别占全市贫困村、贫困户总数的34.48%和35.93%。

2.有效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截至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完成评级授信14.5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5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00%,通过失信修复机制共释放贫困户1.52万户,重新予以信贷支持的贫困户达到2084户。

3.金融扶贫信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没有发生一笔扶贫不良贷款,不良率为0,低于固原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

4.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共有助农服务点1268个,覆盖村级行政区820个,行政村覆盖面达95.13%;全市农村地区共有特约商户4417户,同比增长38.1%,累计布放ATM机390台,POS机5835台,同比分别增长52%和40.5%。全市农村地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客户数为108万户,办理借记卡246.3万张,办理贷记卡11.2万张,办理惠农卡10.3万张,富农卡5.44万张。

(二)“宁夏固原模式”与国内其它金融扶贫模式的比较

比较“宁夏固原模式”与“新疆模式”、“甘肃陇南模式”、“湖北模式”、“内蒙古模式”、“福建宁德模式”等国内典型金融扶贫模式发现,“宁夏固原模式”与这些典型模式在模式主导方、组织机制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组合扶贫、风险管理等方面均不同(见表1)。“宁夏固原模式”通过八个方面构建起涵盖“财政+金融+产业+扶贫”四个维度的全方位金融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了金融风险,为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相对其它模式更为全面成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政策建议

(一)关于“宁夏固原模式”推广的政策建议

作为六盘山集中边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宁夏固原市建立的“宁夏固原模式”对包括六盘山集中边片特困地区等14个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均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建议各地区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试行“宁夏固原模式”。一是建立金融扶贫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二是信用等级评定是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已被实践证明的可行方式,能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和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金融扶贫的信用风险。三是金融扶贫要围绕扶贫地区的优质特色产业展开,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四是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满足贫困户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将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给效率。五是金融宣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既能提高扶贫户的金融素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也能从根本上改善扶贫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六是金融扶贫的风险防控是金融扶贫长久开展的基础,关系到贫困地区的金融稳定和金融供给方的供给信心。

(二)关于优化“宁夏固原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7

2015年11月1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黔南审计中心在罗甸县边阳镇举办精准扶贫示范镇启动仪式暨黔南农信首期“金融精准扶贫特训营”开营典礼。全州12家行社52名学员在省联社黔南审计中心的悉心指导,金融办、人行、银监等部门的亲切关怀,罗甸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县信用联社和边阳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边阳镇直各单位和村支两委的密切配合下,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特训目标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切实解决民生难题

“金融精准扶贫特训营”历时8周,52名学员每天早上6∶30准时晨练后,召开晨会、背上挎包和水壶,开始训练。8周时间所有学员车辆行程36620公里,徒步行走8163公里,爬山涉水、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足迹踏遍了边阳镇529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惠及近10万群众,在边阳掀起了一场金融精准扶贫的热潮,为农信人在广大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全面真实扎实开展信用工程回头看。累计走访农户15553户,建立农户经济信息档案15185户,评级授信3156户,授信金额8712万元。其中,走访见面贫困农户1876户,建立贫困农户经济信息档案1732户,评级授信269户,授信金额262万元;走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1209户,建立经济信息档案337户;走访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户,建立经济信息档案15户,授信金额50万元。

创新“金融夜校”授课方式,接地气结硕果。按照“金融夜校”进村组、进商户、进学校、进园区、进单位“五进”活动的要求,学员们走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学校操场、学校教室、集镇街道,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夜校151场,播放贵州农信系列微电影88场次,发放宣传折页5000余份,现场为群众解决问题430个,惠及群众5000余人。讲老百姓听懂的话,举老百姓身边的例子,多措并举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在边阳镇形成“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

信合村村通“升级版”建设实现新突破。集训期间,罗甸联社完成边阳镇34个行政村信合村村通“一点五站”升级版建设,建立了34个行政村返乡农民工金融服务点,开展特约商户巡查指导59户次,现场解决问题100余个,变“村村通”为“村村懂”“村村用”,“户户懂”“户户会”“人人用”。

金融精准扶贫政银互动迈上新台阶。“金融精准扶贫特训营”累计召开村组干部见面会(座谈会)49场,参会人员近500人,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讲清、谈清政策及目的、意义,得到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与此同时,在村(居委会)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35个,以油海村为试点,明确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职责,为“特惠贷”及其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把好第一道关。

勇担社会责任 传递温暖关怀

贵州省联社黔南审计中心审时度势,先试先行,创造性地在全州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特训营”,聚全州农信之力贯彻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既响应党和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又能锻炼队伍、提高员工素质,凝聚强大正能量,为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很多启示。

必须重视信用工程。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指出,现在群众面临贫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缺资金,二是缺技术、缺技能。信用社把资金解决了,政府就能将其余问题解决。要让农民能贷到更多的钱,就应该走信用贷款道路,让贷款能更精准的贷给贫困户。书记的话,语重心长,既是期望,更是要求。实践证明,解决资金问题,信用工程建设就是最好的抓手,关键是要坚持全面真实扎实。罗甸县委、县政府于2015年9月7日召开了罗甸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现场推进及金融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大会,出台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实施意见,力争到2016年,确保到2017年成功创建信用县。罗甸县信用联社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先后联合召开了边阳、木引、罗悃、沫阳、逢亭、茂井等乡镇创建信用镇及创新金融服务支持脱贫攻坚大会,签订银政合作协议,创新开展了信用工程“四位一体”双向承诺活动,掀起以信用工程为抓手支持大扶贫战略行动的热潮。

必须制定落实方案。罗甸联社先后制定出台了《县联社2016-2020年实施脱贫攻坚金融服务行动方案》《县联社创新金融服务信贷支持精准扶贫指导意见》《信用工程建设“四位一体”双向承诺活动方案》《边阳创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镇实施方案》,以木引镇为试点与镇政府联合下发了《创新金融服务信贷支持木引精准扶贫和12个行政村实施方案》。

必须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全面推广“特惠贷”产品的基础上,罗甸联社结合“五个一批”工程和罗甸大扶贫战略行动,正在研发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农居”农户住房按揭贷款、针对产业扶贫的“红湖贷”水产养殖和钓棚贷款等一系列精准扶贫信贷产品。以边阳镇油海村为试点,探索建设村级“两校一站一基金”(金融夜校、金融扶贫学校、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和小额信贷风险代偿基金)的集“融资、融惠、融智”“三位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模式。

必须转变工作作风。首期“金融精准扶贫特训营”带来最大的收获和启示就是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转变工作作风,重拾农信人的“挎包”精神。只有进村入户与每家每户拉家常、问需求、摸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扶贫。只有与县直部门、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合作互动起来,才能形成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本次特训营还倡议发起“暖冬”行动,得到北京、南京、广州、贵阳等地爱心人士的关注、关心和支持,累计收到各类物资140袋,受惠群众500余人,让困难群众这个冬天不再冷。罗甸县联社与特训营学员自发捐款捐物建立关爱行动基金,深入养老院、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困户家中,捐赠各种物资、现金累计金额5万余元,帮助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亲人通话16次,通过贵州农信微信平台帮助走失儿童信息。“暖冬”关爱行动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彰显了贵州农信脱贫攻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落实联动责任 开展真情帮扶

金融扶贫的意义篇8

金融企业作为一种资本经营的特殊企业,在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运行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环境更为多元和复杂,金融企业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如何进行把握和实施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出发,分别阐述了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环境责任,以促进和引导全社会各类企业为创造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而努力。

【关键词】

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道德责任

0 引言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基于商业运作而提出的一种既符合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财政和经营状况),又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的法律与道德的统一形态。财政是国家经济的命脉,金融企业则是和国家命脉息息相关的支撑部门,处于国民经济的枢纽环节。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可称为金融企业。无论是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证券保险等公司由于其具备的配置和调控职能以及掌控经济命脉的核心社会地位,决定着其不仅是经济的基本组织,也是社会的基本组织,肩负着比其他一般企业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不能仅视自身的利润为存在目的,在经营的同时,还需要不断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担负起对客户、员工、相关利益者等社会其他主体以及社区、环境的重大社会责任。

1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之经济责任

金融企业经营的是资本和货币,是国家经济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则依赖于实体经济。因此,金融企业承担的最根本的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即服务于国家实体经济的责任。近年来,我国金融企业迅猛发展,同时也衍生出了盲目投放信贷资金、过度支持高耗能行业发展等负面效应。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金融企业敲响警钟。只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违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使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产业渐行渐远,甚至凌驾于产业之上而忽视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必将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对于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来说,更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应该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发展需要相联系、相适应、相配合,避免由金融衍生工具和市场自由化所引发的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保证引导沉淀资本到贫困地区实体经济部门中去,使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企业都要围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环节,以产业优先、实业致富为原则,不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改善担保服务,为贫困地区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提高实体经济运作效率保驾护航。

2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之法律责任

中国是文明法治性的国家,法律约束和规范是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根本保障。然而,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排斥良性的市场竞争原则,暗箱操纵股市、榨取非正常利润、受贿放贷、胡乱收费等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财产安全,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公众心中的信用度。因此,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更需要在业务拓展中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法律责任,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带动企业员工共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金融企业需要明确各项业务的服务规章制度,保护银行存款人的资金安全,逐步探索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切实改进理财咨询、风险评估等业务,严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等违规违法现象发生。要求从业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对于金融企业内部员工的聘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与职工签订聘用劳动合同,构建完善合理的用人机制、激励措施,通过不断地沟通和帮助,推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同时,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应该承担起法律知识的普及者和教育者。由于低收入群体对于金融知识的认识度有限,并不能准确的掌握相关信息,无法避免盲目购买现象的发生。所以金融机构应当积极主动地开展金融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宣传健康的信用体系,提高贫困人群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信用意识。金融企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重大,有步骤、有目标、有根据的履行其责任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

3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之道德责任

金融企业的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自发的从事慈善活动、进行弱势群体改善等方面。金融机构在获得长足发展之后,更多的关注到社会民生突显出来的实际问题。我国许多金融机构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贫救助活动。中国工商银行长期以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送温暖”、“教育救助”等众多公益性活动,招商银行发起的“天使之翼百 万助学行动 ”举行捐助失学儿童。08年的四川地震,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为了帮助当地进行实际有效的抗震救灾活动,各金融企业分别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同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共同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中国建设银行在四川地震期间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协调安排灾区抗震救灾所需的信贷资金供应和其他金融服务措施,及时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同时加快救灾资金的审批和发放,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确保救灾资金及时到位,为灾区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提供支持。中国人保集团在震后第一时间作出紧急部署,迅速启动大灾处理应急预案,设立人保慈善基金,向四川灾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很多的基金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向灾区人民送去温暖。这些企业的善举无不彰显了金融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扶贫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金融企业在社会扶贫中的作用。近年来,众多金融企业紧密围绕国家有关的扶贫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不断丰富金融扶贫合作的内涵,积极创新合作新模式,努力探索金融企业与扶贫的最佳契合点,如为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方向,促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自2007年开始与国务院扶贫办开展交流合作。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长期金融合作协议》,确立了由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向银行推荐扶贫金融合作试点项目、银行“自主选择、独立审贷”的工作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组织协调、项目推荐、定期培训、共同调研、支部共建等一整套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扶贫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截至2012年12月末,双方共同开发了四批扶贫金融合作试点项目,已为50余个扶贫金融合作试点项目提供了贷款支持,合同金额近70亿元。项目覆盖我国云南、广西、青海等22个省市区。项目类型从初期的以支持部级贫困县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项目为主,扩展到近期以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支持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园区建设,带动地方产业体系形成等项目为主;合作领域从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机电产品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境外投资,扩展到旅游文化国际化和外派劳务基地等领域。经过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密切合作与项目对接,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先后培育了广西莱茵生物和青海藏羊地毯等多家扶贫龙头企业,支持了新疆棉花加工、岷县当归深加工等扶贫带动效应大的项目。金融支持直接和间接带动了贫困地区群众的就业与增收,推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体系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出口银行的金融扶贫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和贫困地区政府、扶贫企业、当地农户的普遍好评,充分展现了银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金融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研究,寻求资源与社会服务项目的切入点。同时企业组织好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将扶贫工作有效合理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业务当中。通过参与扶贫巩固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战略体系,形成企业与社会共同长期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从接受扶贫帮助的对象上来讲,依靠金融帮助所带来的优势,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地提供实施措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扶贫的效果和意义。可见,扶贫工作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扶持,单向引导和发挥作用,而是双方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互利共赢。同时,扶贫工作也不仅仅是金融企业停留在物质表层上的帮助,它呈现的更是一种精神、人文、道德层面上的净化过程。

4 贫困地区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之环境责任

中国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共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同时,无论是从有型资源或者是无型资源来讲,中国也是一个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因此,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必须站在国家的战略目标角度上,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金融行业的经济环境,制定全面细致的经营策略、操作流程,自行防治环境公害支持环保资源回收,使每一环节有的放矢,合理资源配置。如采取无纸化办公、实施电子公文流转制度、启用即时消息工具和网络视频会议、改进对账单的寄送方式等积极措施不仅可以降低金融企业异地之间的通信成本和差旅成本,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对社会资源的占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没有企业的支持奉献,国家的未来也无从谈起。我国金融企业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通过自主研究和学习国外相关的经验,根据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贫困地区的金融企业秉承企业自身性质、职能和特点履行社会责任,为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环境,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实现共同目标而贡献力量,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于扬等.抗震救灾.金融企业在行动《证券时报》,2008-05

[2]贺江兵.捐款超6亿.金融业救灾强力出手《华夏时报》,2008-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