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光伏产业概念8篇

时间:2024-01-22 14:55:34

光伏产业概念

光伏产业概念篇1

上一轮上升的经济周期中,每公斤多晶硅曾从40美元一路上涨到500多美元,假如真要重启新一轮的疯狂,现在的多晶硅价格只是一个“起步价”?

多晶硅涨得毫不疲惫

7月下旬,多晶硅现货的价格还只有每公斤55-60美元,之后连续跃升,至9月份每公斤价格已经达到85美元,涨幅达到55%。

但这个价格似乎并非尽头。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硅片企业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表示,如果光伏需求持续在高位,今年年内多晶硅价格有望突破到每吨68万元,也就是说重回每公斤100美元之上。包括湘财证券、光大证券等在内的机构,也持有相同观点。

多晶硅概念股也随着行业景气度的回升被热炒。7月份以来,最受追捧的南玻A和航天机电的最大涨幅均达到70%,乐山电力接近60%,天威保变超过40%。其中,天威保变在四川的两个新建多晶硅项目可变成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1年将见效益。同时,该公司整体上市预期强烈,有望注入中下游天威新能源光伏组件1GW纵向一体化产能。

光大证券认为,乐山电力是A股中多晶硅业务弹性最高的公司,乐电天威项目同时受益乐山“硅谷”和天威光伏产业链的支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突出。

另外,江苏阳光两个月来的最大涨幅接近30%。该公司在宁夏石嘴山一期15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近期重启了与浙江海润的供货合同,该公司表示,年内多晶硅业务将能扭亏。

在未来的50年,还没有其他材料能够代替多晶硅。2006-2008年,多晶硅的价格曾从每公斤40美元一路上涨到500多美元,假如真要重启新一轮的疯狂,现在也只是一个“起步价”。

不过,与价格同样飙升的是产能。据中投顾问的“2010-2015年中国多晶硅产业预测报告”,我国多晶硅产量2005年时仅有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2007年猛增到1156吨,2008年狂飙到4000吨以上,2009年已达1.5万吨。

新能源概念催生多晶硅行情

“你再看看成飞集成!”知名私募经理人童第轶接受《投资与理财》采访时表示,以锂电池、多晶硅等为代表,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光伏、核能、风能等整个新能源概念发起了冲锋。

市场氛围着实起到催化作用,而行业本身景气度的上升则是关键内因。由于2010年整个光伏行业的复苏,其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如太阳能电池硅片、电池片、组件等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光大证券认为,光伏市场需求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给低预期,多家大厂的多晶硅项目均延后投产,国内硅料供给显得紧张。此外,多晶硅散货市场小,易纵,部分省市取消针对多晶硅项目的优惠电价,导致成本上升。

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研发应用,早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从需求层面看,德国宣布将在今年三季度及明年年初分两次下调补贴,刺激系统安装商在补贴调整大限前“抢装”,这带动了新兴市场加大投资,也带动了全球光伏市场走暖。

由于日元汇率持续飙升,考虑到成本,近期日本Sharp便计划扩大委外代工比例,大量的订单将涌向中国大陆和台湾。凯基证券认为,中国光伏厂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2010-2011 年将持续走高,股价走势也将强于欧美厂商。

又一个“网络泡沫”?

从锂电池到多晶硅,从新能源汽车到太阳能、风能、核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能源概念的炒作波澜壮阔,这是否又是一个“网络泡沫”呢?

某券商机构的王总对《投资与理财》表示,现在的状况给人的感觉有点像2009年的4月份,似乎是一个“热炒新能源的时代”。

另一位资深投资人也有同感,他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概念得到政策支持,有些泡沫也是正常的,但如果过度炒作,难免会令人联想到2001年的“网络泡沫”。

童第轶认为,多晶硅属于光伏产业的上游原料级产品,和锂电池上游的中信国安、矿业等个股类似,并且股价都有不俗表现。

不过,也有看空的观点。“涨价这么厉害,太阳能行业不就有巨大压力了吗?”国都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肖世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向记者表示,多晶硅价格上涨不会太久,后续随着国内外多晶硅新建与扩建产能的释放,供需略微紧张的局面扭转后,将重新步入下降通道。

光伏产业概念篇2

掌趣科技(300315)主营游戏开发、发行与运营,目前主要包括移动终端游戏,互联网页面游戏及其周边产品的产品开发等。

7月17日,公司公告称,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有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13年7月17日开市起停牌。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可能会再度收购“手游”公司。而该方案距离7月3日公告收购动网先锋获证监会正式批复不到半个月,今年2月5日,掌趣科技公告,拟以现金+定向增发的方式购买动网先锋的100%股权。动网先锋主要经营网页游戏,2012年实现净利润5708万元,净资产为5240万元。这次收购的总对价为8.1亿元人民币,对应动网先锋的交易市盈率为14.19倍。掌趣科技7月3日公告称,上述交易已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复,预计并购将进入最后交割阶段。

“手游”是今年以来市场热门概念。二级市场上,掌趣科技走势强劲,涨幅接近300%。公司预计2013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467.82万元-5106.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60%。而掌趣科技2012年5月11日登陆创业板时总市值仅26.19亿元,市值现在翻了五六倍,市盈率已超过200多倍。鉴于股价涨幅已达,投资者还是观望为主。

天龙光电:二季度业绩有望扭亏

天龙光电(300029)是目前国内太阳能电池硅材料生产、加工设备领域中产品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和单晶硅切方滚磨机等光伏设备,覆盖了人工晶体生长和加工的多个工序范围。

2012年,光伏行业普遍受需求萎缩及产能过剩的影响,光伏企业间摩擦加大,导致光伏产品持续跌价,销售锐减,公司受到巨大冲击。由于行业低迷,天龙光电2012年出现5.76亿元的巨额亏损,使得公司成为当年创业板的“亏损王”。今年一季度,公司亏损额为1629万元,形势有所好转。7月12日,公司业绩预告,上半年亏损500-1000万元。这一数据意味着公司二季度大约实现了600-1100万元的净利润,成功扭亏。

二级市场上,受到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最终出炉的影响,光伏概念股在近期迎来了爆发式飙涨,分析人士指出政策的力挺给光伏概念股带来了生机。同时,光伏企业的中报有望持续改善。因此“光伏行业或将反转”,而作为多晶硅概念股天龙光电近期同样出现暴涨,考虑到该股从最高点累计跌幅较大,短期仍存在反弹空间。

上海钢联:疑似获私募一哥青睐

上海钢联(300226)无疑是本周最牛股,该股连涨7天累计涨幅高达73.64%。上海钢联作为从事钢铁及相关行业信息服务为的互联网平台综合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热炒是其股价飙升的主要原因。

据7月17日龙虎榜数据显示,5个营业部游资共卖出8702万元,占日成交总额的30.43%,其中中国银河宁波大庆南路证券营业部净卖出6098.52万元。同时,接盘方皆为游资,买入第五位的是市场传闻私募大佬徐翔所在席位国泰君安交易单元,买入金额659.09万元,而五矿证券深圳金田路、光大证券深圳金田路、中信建投济南泺源大街、上海证券深圳南山大道分别买入1674.79万元、1263.12万元、1008.82万元、766.25万元,显然游资也正是看到“有利可图”,集体炒作电商概念股。

然而从基本面来看,公司的业绩并不出彩,公司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30%-50%。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概念在目前不能对公司业绩形成实质性支撑,而该股在经历了5个涨停板之后,该股也累积了较大的获利回吐压力,不宜再盲目追涨,毕竟风险性在逐步加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介入需要保持谨慎。

天药股份:FDA认证已获通过

光伏产业概念篇3

如果此次顺利过会,那么它将成为继南都电源、环旭电子之后第三例境外私有化而后登陆A股的企业。

但是,在“光伏全行业亏损”的背景下,浚鑫科技的IPO前景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已有包括皇明太阳能、辉煌太阳能、思可达光伏、恒基光伏等9家光伏企业IPO搁浅。

据浚鑫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拟发行17550万股,将用于投资达5.6亿元年产3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其招股书称,为了配套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与销售, 2011年浚鑫科技自产太阳能电池片产量为212.26MW,外购83.41MW。

这正是浚鑫此次谋求上市融资目的之一。

联系不久前,业内巨头阿特斯阳光表示考虑将其太阳能电池片扩产700MW,英利则称将海南工厂再启动1GW产能计划,而中电光伏1GW的扬州高效电池基地已然动工。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难以判断浚鑫的抉择的对错,毕竟行业过剩的风险是存在的。”

逆势融资扩产

2007年7月,浚鑫科技成功登陆英国伦敦AIM创业板,首发融资7500万美元。获得融资后,浚鑫科技产能迅速扩大,2008年光伏电池产能为100MW,直接升至第一集团军位置。

而仅仅在三年前的2004年,浚鑫科技还是一家为无锡小天鹅生产配件的家族企业。许多评论称,其发展迅速归因于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

比如成立之初,浚鑫科技所需的5000万元启动资金,即为当地政府协调地方商业银行所解决。而2007年,因往伦敦上市需要改变企业性质,江阴有关部门领导为此召开联席会议,仅用11天即把所有图章全部盖完。

2009年,随着西班牙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欧洲光伏市场呈爆发式的增长,但此时国内光伏企业却产能不足。

“彼时,国内处于产能不足的光伏企业急需资金扩大产能。但是,AIM市场容量较小,浚鑫科技又是小公司,关注度不大,难以增资扩股。”光伏行业某高管对记者说。

因此,2010年3月,浚鑫科技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但后来因故于2010年9月宣布无限期推迟香港IPO。

2011年4月,浚鑫科技最终退出在伦敦AIM市场的上市交易,决心谋划在国内A股上市融资。

浚鑫科技2011年度电池片产能为217.48MW,组件产能 240MW,在整个中国光伏行业中处于第二集团军位置,但对比行业巨头阿特斯阳光与英利等,差距不小。

募投前景黯淡

据浚鑫科技预披露招股书显示,其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45亿元、26.79亿元和28.60亿元,对应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2.09亿元和1.17亿元。

同时,在其主营业务销售方面,其中电池片对外销量,2010年为16.62MW,2011年为21.26MW;电池组件总销量2010年为166.15MW,2011年为288.54MW。

这表明,在主营业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2011年净利润却骤减逾50%。

而其他核心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经营净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也被部分媒体评为“急剧恶化”。

“2009年的光伏后,国内光伏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状态,电池片、电池组件价格下降严重,而进入2011年,在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之后,这使得对外依存度达90%的光伏企业中80%都在亏损中挣扎。”光伏行业某高管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报告期内的2009-2011年度,浚鑫科技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97362.30 万元、232092.72 万元和170095.89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8.18%、86.62%和59.48%。

这被认为浚鑫科技对外依存度过高。

除此,浚鑫科技还被认为其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及其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过高。

而据其招股说明书,浚鑫科技辩称,其在美国市场销量只占1%,受美“双反调查”的影响有限,而其对外依存度,2011年度为59.48%,同比下降27.14%。

鉴于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行业的不景气导致监管层对光伏企业上市融资实施严格对待。也正是由此,进入2012年以来,国内已有9家光伏企业IPO搁浅。

“在光伏行业大面积亏损的状况下,如尚德、赛维都亏损厉害,浚鑫的财务数据并不难看,但证监会特别注意其持续赢利能力。”

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上市肯定都不是很乐观的,因为证监会对光伏企业的行业前景是不看好的,其中主要是对其持续赢利能力的不乐观,所以,之前有9家光伏企业IPO为证监会所否决。”

而另一面,不容忽视的是,光伏概念股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也是一片寒冬。

中信证券一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说:“光伏概念股不容易。近期,向日葵、超日太阳等几乎所有光伏概念股都公告业绩下滑,而新股珈伟股份上市两月即业绩大变脸,这都是证监会看在眼里的。”

绝望的等待?

“浚鑫科技现在扩产,好处是设备更加便宜,导致产品成本降低,但英利、阿特斯等光伏巨头扩产的规划更大,或会导致成本更低。”

弘亚世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文平说。

“我不认为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不可解决,目前全球约有54GW光伏组件产能,但其中16个GW是没有竞争力的产能,但如果巨头扩产,过剩仍在,小企业的淘汰进程将会加快。”

而浚鑫科技或许是不想成为在行业危机所致的淘洗过程中的牺牲者。

因此,在整个行业景气度急剧下降的形势下,受资金周转困难(据浚鑫科技预披露招股书显示,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9年为15.59次,2010年为15.92次,而2011年仅为5.41次,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融资需求扩大的影响,浚鑫科技上市募资的欲望非常强烈。

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裁谢潇拓则这样说:“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前景肯定是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谁还能活那么久。”

如今,除了浚鑫科技外,仍处于审查状态的光伏概念股还有福斯特光伏材料、福莱特光伏玻璃、山西天能科技等。

相比于上半年,近期国家政策的变化似乎给光伏市场带来了利好消息。

6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称,政府部门正式将光伏发电十二五装机目标增至21GW(2100万千瓦),是最初版本的4倍多。

这被某些媒体称为光伏行业回暖的一个迹象。

这似乎提振了浚鑫科技的信心。

它的另一自信还表现在招股书中所显示:已取得52项专利,其中6项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太阳能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19.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光伏产业概念篇4

中环股份原本是国内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领域的龙头,目前则积极参与光伏领域,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为中环股份创造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达51.26%,光伏产业已晋级为中环股份的主业,半导体反而成了副业。援引业内人士的表述,“一来传统的半导体不好做了,二来光伏概念太吸引人了”,中环股份致力于产业转型并无可厚非,不过,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冒进、短视则是无法掩盖的。

简而言之,中环股份依靠“”和“换汤不换药”的手法,成功的扮靓了财务报表,但其所揭示的内在问题则是,在传统半导体产业步入下降通道时,中环股份选择部分放弃;如果光伏行业景气度不振,中环股份是否又会抛弃光伏?

当前重点是扮靓财报

坐落于天津华苑产业区的中环股份成立于1969年,颇有历史积淀,这种积淀主要表现在半导体产业方面。中环股份在半导体领域确实是行家里手,然而其固有的技术优势迅速被产能的急剧放大和可替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埋没。

早在中环股份上市之初(2007年4月),公司的主打产品高压硅堆就因受到LCD、PDP等新兴技术的冲击而备受质疑,现在看来,这种质疑已经成为现实版了。此外,中环股份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大手笔募投项目(6英寸0.35微米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线项目)已于2009年正式投产运营,当年即亏损6131万元,去年则继续亏损3620万元。更为严重的是,投资额高达6亿元的募投项目所造成的产能释放让中环股份颇为尴尬,因为产能释放是行业的共同行为,中环股份非但没有享受到产品溢价,反而要为行业的产能过剩埋单。

在这种背景下,中环股份200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64.58%,亏损近一个亿,而这是在是上市之后的第三个年头发生的。戏剧性的一幕则是在去年上演的,中环股份去年净利同比增幅达到206.62%,盈利近一亿元,“过山车”景象显露无疑,背后的业绩推手正是光伏材料。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更是再接再厉,让中环股份的净利同比大幅增加逾10倍,前三季度预增470%-520%。

但是仔细分析,不难看出,由于中环股份2009年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基数效应导致2010-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幅普遍较大,但上市之后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相对较低。数据显示,2007-2010年,中环股份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18%,即若不考虑今年的业绩,中环股份上市之后非但没有创造出过硬的业绩,反而在走下坡路。与近两年业绩爆发相伴的是资产负债率的持续提高,中环股份已熟练掌握“以负债扩充资产”的操作手法;而与业绩爆发相对的则是毛利率的持续走低,去年的整体毛利率是26.05%,今年上半年则是25%,相比于2008年的30.42%,有不小的差距。

以技术自居的中环股份显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因此近两年业绩发力明显。分析人士指出,表面上,中环股份表现出了极强的爆发力,但企业的长期存续贵在稳健驱动,10倍的业绩增长不可能持续存在,中间不排除故意扮靓财报的可能性,如果这种可能性真的存在,那么中环股份的后期发展依然是值得担忧的。

产业转型或是昙花一现

其实,中环股份并非是近两年才涉足光伏产业的,公司的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与光伏材料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技术上可以实现转移。只不过此前中环股份的光伏产业尚未形成气候,近两年光伏概念持续升温,中环股份在半导体领域大面积升级换代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便积极介入光伏领域。

进军光伏领域的首要问题便是资金,截至去年年底,中环股份IPO的募集资金花得一分不剩,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也只有区区3638万元。于是,中环股份便迫切需要融资,去年5月份推出的增发方案在今年年初“扩容”之后,拟投23亿元到孙公司内蒙古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中环光伏),后者正是中环股份在光伏领域的主力军。

中环股份希冀以中环光伏为利器占领光伏市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环光伏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材料产业化工程一期已经竣工,规划中的二期项目也将在增发资金到位后展开。需要说明的是,中环股份的定增计划为24亿元左右,而中环光伏将在接受该笔增资后变成小巨人,注册资本增加三倍。中环股份认为此举将奠定公司全球一线硅材料供应商的地位,而申银万国亦有报告指出,中环股份在硅材料方面形成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将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对于上述乐观展望,业内人士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第一,产业转型是被迫的,中环股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降低半导体的业务比重的,事实上,半导体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中环股份也面临技术升级不力等问题。前不久,研究机构Gartner曾表示,半导体库存将在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而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格罗方德半导体CEO也明确指出,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警报已经开始响起。作为国内曾经的半导体龙头,中环股份不可能没有预见到,因此才被迫向市场潜在容量较大的光伏领域进军。

第二,以光伏作为业务突破口不见得就是最佳选择。中环股份是以光伏材料供应商的角色出现在光伏产业链中的,其高调宣称的单晶硅相比多晶硅确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今年以来,光伏概念的热度已有所下降,尽管光伏市场潜在空间很大,但光伏产业居高不下的成本却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发展,而近年来的“光伏热”又让产能过剩的顽症降临在本不应该出现这种状况的光伏行业中,由此造成某种程度的悖论。此种悖论的本质是,光伏行业容量巨大,但扩容需要时间和规划,而国内诸多企业却是一窝蜂的掀起光伏建设潮,扰乱了光伏行业的正常节奏。因此,中环股份在近两年可以借助光伏让业绩实现井喷,但此后几年就未必能做到。

将大干快上作为扭亏砝码

中环股份是资深半导体企业,理应发挥龙头示范效应,但并未引领行业走向规范化运作;相反,在半导体领域,中环股份“做不下去了”,从而转向所谓的高科技聚集的光伏行业。其实,不管是此前的半导体,还是现在的光伏,中环股份经营的要诀就是“”,虽然中环股份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技术升级势头远不及大干快上。

从2007年的IPO到今年年初的增发计划“扩容”,中环股份均将作为首要目标,并乐此不疲。前述的“6英寸0.35微米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线项目”对于当时的中环股份是非常大的产能,纵然该项目对于中环股份而言是一个创新,也不乏科技含量,但显然忽略了市场的供需,导致2009-2010年的连续亏损。目前中环股份是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区熔单晶硅供应商,掌握6英寸及以上大尺寸区熔单晶硅生产技术。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顺应行业发展脉络,中环股份或可继续保持优势,毕竟在6英寸区熔单晶硅领域,行业集中度极高;但如果中环股份突然抛出大额投资计划,势必打乱正常节奏。

光伏产业概念篇5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K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何改变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新焦点。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且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随着全球常规能源的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太阳能被用在供热、空调、制冷及发电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直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具有安全可靠、清洁卫生、无噪声、无污染、建设周期短、维护简单等特点, 正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而被广泛应用。其中,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这项技术为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动力,也开辟了新的光伏应用领域。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综述

1.1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概念

(1)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称BIPV)技术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或结合到建筑上的技术, 它不但具有护结构的功能,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是“建筑物产生能源”新概念的建筑,是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的建筑。

(2)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等于太阳能光伏加建筑。所谓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根据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和经济实用的总体要求, 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建筑的一种体系进入建筑领域,纳入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设工程同时投入使用,同步后期管理, 使其成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的一种理念、 一种设计、一种工程的总称。

(3)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核心建筑是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制造、一体化安装,而其辅助技术则包括了低能耗、低成本、优质、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是光伏建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光伏建筑一体化赋予了建筑物以新的属性,首先它使建筑物具有了能源的功能,建筑物不仅能够供人居住,还提供能源。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房产的升值将会逐步地转变到更多地依靠科技价值的含量和提升,以及采用更加科学和严格的价格评价体系上来。BIPV极大的丰富了建筑物的科技内涵,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1.2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在光伏建筑方面,德国、日本走在了前面,代表了人类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德国、日本光伏推广模式都非常成功,值得借鉴。这两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将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主导产品,并采用屋顶计划和并网发电的基本形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政府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和银行贷款的激励机制。如德国政府带头利用太阳能,像柏林的议会大厦、柏林火车站等许多公共设施与场所,都大量采用光伏发电设备[2]。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发展观念和经济实力分析来看,在太阳能光伏示范推广方面,上海、江苏和广东有望像发展经济和高技术产业一样走在国内的前沿。我国政府拉动光伏产业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日臻完善,各方利益逐步协调,将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同时,还会推动我国太阳能科技快速跨入国际前列。

二、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

2.1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安装类型如下。

建材型,指将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或建筑材料,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玻璃光伏幕墙、光伏采光顶等。

构件型, 指与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雨篷构件、遮阳构件、栏板构件等。

与屋顶、墙面结合安装型,指在平屋顶上安装、坡屋面上顺坡架空安装以及在墙面上与墙面平行安装等形式。

(2)屋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做成屋面板或瓦的形式覆盖平屋顶或坡屋顶整个屋面,后者与建筑的整体结合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为在旧房改造中使用PV板提供了可能。PV板与屋顶整合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且可兼做屋顶的遮阳板或者做成通风隔热屋面,减少屋顶夏季热负荷。PV板与屋顶的构造做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兼为屋顶防水构造层次的部分,要求PV系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另一种是单独作为构造层次位于防水层之上,对屋顶防水具有保护功能,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墙面一体化方式是指PV板与墙面材料一起进行集成。现代建筑支撑系统和维护系统的分离,可使PV板能如同木材、金属、石材、混凝土等预制板一样成为建筑护系统的贴面材料。 PV板墙面一体化主要有PV板外墙装饰板和PV板玻璃幕墙两种方式。PV板玻璃幕墙是指透光型PV板和玻璃集成制成的光电幕墙。 该组件由太阳电池芯片和双层玻璃板构成, 芯片夹在玻璃板之间, 芯片之间和芯片与玻璃板边端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便透光,芯片面积占总面积的70%,也即透光率为30%,可有效解决幕墙的遮阳,降低建筑的热负荷,同时可为室内提供特殊的光照气氛;更因其特殊的颜色和质感,拓展了建筑的表现空间。目前PV板价格和某些天然石材己没有差别,今后随着PV板的发展,成本只会越来越低,这就为PV板在建筑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光电屋顶与光电幕墙的出现,为建筑师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多了一种新的选择

(4)建筑构件一体化方式是指将PV板与建筑的雨篷、遮阳板、阳台、天窗等构件有机整合,在提供电力的同时可为建筑增加美观的细部。 PV板和遮阳板的结合不仅可为建筑在夏季提供遮阳, 还可使入射光线变得柔和, 改善室内的光环境, 且使窗户保持清洁。但应注意,高效率的PV系统并不一定是高效率的一体化系统。一体化建筑除要求美观外,还要求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设计,满足建筑构件所要求的强度、防雨、热工、防雷、防火等技术条件。

(5)光伏LED一体化——光电LED多媒体动态幕墙和天幕。 将光伏LED一体化夹层内的太阳能电池和LED半导体的透明基板放置在幕墙、屋面边框内构成光电单元,可以模块化。常规交流供电系统作为LED供电电源,必须将电源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才能使用。考虑到功率因素的影响和LED供电的特殊性,需要合理设计复杂控制转换电路,这不仅增加了照明系统成本,又降低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LED结合的关键,在于两者同为直流电、电压低且能互相匹配。因此两者的结合不需要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太阳能电池组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通过串、并联的方式任意组合,可得到LED实际需要的直流电,再匹配对应的蓄能电池,便能实现LED照明的供电和控制,无需传统的复杂逆变装置进行供电转换。 因而这种系统可获得很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照明LED一体化是太阳能电池和LED技术产品的最佳匹配,是集发电、照明、多媒体、建筑节能、动态幕墙和动态天幕于一体的多功能新产品。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工作原理

(1)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是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光伏组件用于建筑屋顶(光电屋顶)、墙面(光电幕墙)、遮阳(光电遮阳板)来获取电能的一种方式。光伏系统工作时,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光伏组件产生直流电源,通过接线盒与逆变器连接,将直流转换成交流,给建筑物负载供电或给建筑物以外其他负荷供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的供电系统,即所发电能直接用于建筑物内部分负载;另一种是过剩时采取蓄电池储存。

(2)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系统和混合光伏系统。带蓄电池可独立运行的PV系统是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从长远角度来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更有优越性。因此,建筑物光伏市场正在或即将从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混合光伏系统是独立发电加并网发电,又称防灾型系统。

2.3 在我国发展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必要性

(1)我国人口多,电力需求很大,大、中城市更为突出,电力负载主要在建筑物内或其四周,BIPV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面积,自产能源,减少电缆线架设及电力输送(就近利用),BIPV使PV系统与建筑、艺术及生活紧密结合。

(2)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系统,如幕墙光伏发电系统,其成本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和光伏电池与建筑装饰材料生产过程的结合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如果设计院、建材生产商和光伏制造商能够充分协作,建材光伏一体化的发电单元制造成本与单独生产光伏组件的成本类似,甚至比建材加光伏组件的成本还低;而逆变和布线系统则可整体并入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中去,BIPV的成本可能比单独的光伏发电低得多。

三、结语

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还处于示范项目阶段,虽然不断有示范项目建成,但大部分项目都是由政府全部或部分投资建造,光伏建筑技术本身难以在能源市场竞争中获得份额。这与德国、日本等光伏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问题是光伏技术发电成本高,而我国缺少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的法律和经济激励政策[4]。为此,光伏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适合光伏产品的建筑,并在新建建筑上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通过对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经济与社会评价,增强投资者和民众的信心,引导生活习惯及居住理念的转变,鼓励民众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太阳能光电板在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J].建筑,2005(2):80-83.

2.陈维,沈辉,褚玉芳,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J].新材料产业,2007(7):36-39

3.龙文志.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J].建筑节能,2009.

光伏产业概念篇6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是有限的,中国的常规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也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光伏产业自90年代初开始维持了超过30%的年增速,其中2000 年到2002 年增速都在40%以上,如此持久而迅速增长的行业非常少见,各国在可再生能源规划中均重点考虑PV(Photo voltaic光伏的简称)发电。

根据EPIA预测、欧洲新光伏计划以及可再生能源白皮书的预测,到2010年,欧盟内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700MW,预计将有50%年装机增速;近年来日本PV 行业发展速度惊人,增速超过70%,未来两年预计仍将维持接近40%的增速。

尚德引爆风险投资

2005年太阳能概念刮遍全球证券市场,已经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股价成倍上扬。例如全球光伏产业一体化龙头之一的德国Solar World AG,2005年初股价还在10欧元左右,近期已经涨到了140欧元以上。2005年7月28日,台湾茂迪公司股价创下566元新台币的历史新高,并于其后冲至700元以上,取代了台积电在台湾股市的老大地位,成为台湾新一代股王,而一年前,茂迪的股价仅在40元左右徘徊。与此同时,未上市的光伏企业积极筹备上市,2005年接连五家太阳能相关概念企业IPO。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了发展的根本大法。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将借助国家政策力量,促进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2005年对于中国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内忧外患”,国内遭遇能源危机,煤、油、汽等传统能源价格飞涨,海外能源并购扩张受阻。由此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又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对此国内资本市场也迅速做出反应,囊括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煤变油、乙醇汽油、建筑节能等概念的新能源板块被不断推出,并立刻得到市场认同。而主导新能源板块的龙头当属太阳能板块,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也依仗其可观的盈利预期开始了迅猛的涨升过程,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光伏概念股中的“五朵金花”。根据数据统计,2005年截至年底,上证指数下跌了14%,而新能源板块平均涨幅达到14%,太阳能板块的平均涨幅更是达到了40%,其中,G天威以逆市接近200%的升幅成为近期中国股民口中的神话。

2005年12月14日,太阳能行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首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的中国民营企业,并成为2005年全球最热的IPO之一,掀起了全球投资机构的疯狂追捧。根据12月29日收盘价28美元估算,尚德的老总施正荣的身价逼近20亿美元,成为中国新一代首富。

无锡尚德顺利登陆纽交所,隐藏其背后的国内外VC功不可没。无锡尚德在成立之时,本土的VC无锡创投和高新创投即注入首笔资金。在尚德进行海外重组之时,国外PE和VC共同注入8000万美元,协助尚德完成重组,并顺利在纽交所上市。不仅是无锡尚德本身,本土VC和国际VC均获得巨额的回报。对于2005年中旬参与尚德私募的风险投资来说,依据年末每股28美元计算,半年内给每家公司带来了大约十几倍的回报。尚德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风险投资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太阳能产业的投资力度,深度挖掘投资机会。

产业链解析

太阳能发电产业从硅料到电池的产业链划分,产业结构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太阳能电池产业最上游原料为硅料,从硅料到最终可以使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间包括以下步骤:硅料生产、硅料到硅片、硅片到电池、电池到组件、组件到工程安装。

太阳能行业今年的光景非常好,2005年产量将从2004年的1.15GW 增长到1.5GW,年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83亿美元增长到111亿美元,利润从12亿美元增长到23 亿美元。预期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增长4倍、销售收入增长3倍、利润增长3倍。

预计2005年全球光伏产业可实现产量1.5GW,销售收入111亿美元,利润23亿美元,光伏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分享行业大餐。

2005年全球光伏行业产业链中的硅原料将实现销售收入7亿美元和2.5亿美元的利润;硅片企业将实现17亿美元销售收入和1.7美元的利润;电池将实现35亿美金销售收入和5.2亿美元的利润;而组件将实现5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和5.4亿美元的利润。从绝对值上来看,销售收入高地排列依次是组件、电池、硅片和硅原料,从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量上呈现出“正金字塔”分布。但是从收入利润率和每项平均利润两个指标来分析,却得出不同的结论。

尽管硅原料整体的收入排名最低,但是硅原料利润率却最高,达到35.71%,并且单个硅原料企业的平均利润接近3600万美金,远远高于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平均利润,呈现出“倒金字塔”分布。

因此,硅原料生产企业最有投资价值,其次是电池制造企业,第三是硅片制造企业,最后是组件生产企业。

聚焦中国PV产业

视线再转回到国内,我国目前太阳能产业链中也分布了一些厂家,而且有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发展潜力巨大,按照其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情况,分为婴儿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四大类介绍。

1 婴儿期―硅料生产

中国早在60年代末就具备了硅材料的生产能力,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1984 年有14 家硅料企业,产量144 吨,到2004 年只剩2 家:峨嵋半导体和洛阳单晶硅厂,产量不到60吨,企业生存日渐艰难,与境外大厂难以进行竞争,主要原因是工厂规模小,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并且产业配套能力差,副产品无法综合利用。

境外硅料大厂多数是大型化工企业演变而来,原料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高,可以降低成本,国内企业多为单一型硅原料企业,不具备这一条件,且技术水平较低,质量不稳定。国内目前硅片的商用化生产水平是100~150mm,只能小批生产200mm硅片,而国际主流的商用化水平是200mm,已经可以量产300mm硅片;深加工能力低。直拉单晶硅的后续加工、腐蚀抛光,国产设备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设备的引进一直受到国外制约,难以向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足量的合格产品,制约了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虽然国内硅产量仅不到60吨,但2004年全国消耗量却高达3000 吨,绝大多数依靠高价进口。为配合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需要,近期有三个多晶硅项目在建,包括新光硅业、峨嵋半导体扩产和中硅高科项目。

新光硅业计划产能1260吨,天威英利的控股公司天威保变在其中参股一亿元。根据目前了解,正式出产品要到2007年,今明两年无法形成生产能力,亦无法向国内硅片企业供应原料。峨嵋半导体扩产项目明年投产;洛阳的中硅高科在无锡尚德的支持下,将迅速实现量产,确保无锡尚德公司的原料供应。2005年12月14日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募集4亿美元,12月18日,尚德太阳能洛阳分公司的成立,将扭转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其2008年进入世界同行“三甲”,埋下了绝妙的伏笔。

2 青年期―硅片生产

硅片生产的第一步骤,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而分为铸锭或者拉单晶,之后抛光、切片,铸锭炉(单晶炉)和线切割设备为这一过程的关键设备。太阳能用单晶硅国内供应基本可以满足,主要厂商包括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的松宫、晶隆等厂。

国内单晶生产能力在2004 年已经超过1000 吨,占全国硅单晶产量的一半,主要原料是半导体级的硅碎片、硅头尾料和不合格单晶硅。

由于线切割能力不足,多数企业只能将单晶硅棒出口日本,由中国承担了污染最重、能耗最高的环节,将很大一部分利润拱手让与日本人。国内硅片生产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河北宁晋基地外,还有两家需要着重提到的企业: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和乌鲁木齐的新疆新能源。天威英利一期硅片6MW、二期正在建设中,建设完毕之后多晶硅片的年产能70MW;新疆新能源硅片生产线亦在建设中,10 月左右投产,采用单晶炉,年产能20MW。

相比较下游的电池和组件生产,硅片生产技术要求和投资规模均较大,目前下游电池产能大量释放,对上游硅片的需求大大增加,硅片生产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的关头,只要原料保证,盈利前景比较理想。

3 壮年期―电池生产

2004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能70MW,2005年底产能超过100MW。国内电池企业众多,但相当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弱,从目前的市场构成来看,第一梯队的企业有三家:江苏无锡的尚德、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和江苏南京的中电光伏。

无锡尚德是业界领袖企业,其产品结构与台湾Motech和德国Sunpower接近,不介入硅片生产,集中于电池及组件,目前电池产能60MW、组件产能180MW。有望在2005年成为世界第六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

天威英利:具备核心技术,能够生产关键的部件――多晶硅片。待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将达到硅片70兆瓦、电池片60兆瓦、电池组件100兆瓦的年生产能力,产值可达到30亿元。参股新光硅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问题。

中电光伏为后起者, 2004 年10 月开工,目前第一条32MW 电池线已投产,年底再投产两条线,达到100MW 的电池产能。

4 老年期―组件生产

组件生产,行业竞争相对比较激烈。有竞争力的企业仍是前面的主要电池企业,预计2005 年底产能分布:尚德180MW、天威英利100MW 与新疆新能源30MW,另有小厂诸多。

VC深挖产业机会

海外PE和VC簇拥下的无锡尚德豪华上市并创造了诸多中国神话。但是对于VC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深度挖掘国内PV产业的投资机会。

思路一:VC投资行业第二名

VC有个不成文的理念,如果行业第一名上市了,就投资行业的第二名。比如说携程登陆Nasdaq后,Elong成为VC最佳的投资目标。同样,无锡尚德上市以后,未上市企业中电光伏将成为最佳的投资标的。

思路二:分拆上市模式

通过学习华平与大唐电信的合作模式,尽管华平和大唐的合作出现问题,但是双方的合作思路值得学习借鉴。通过深度挖掘国内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分拆出符合VC投资标的项目。针对光伏产业来说,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资金的支持才能取得领先和发展。国内的光伏相关的上市公司天威保变、特变电工、上电集团以及航天机电均是不错的合作对象。如果上述公司希望引进外来资本,共同做大做强光伏产业的话,分拆出光伏业务单独海外上市融资,共同做大蛋糕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就以天威保变为例,构造光伏产业海外重组的操作方式。

重组模式的选择还需要注意,在合作以前,一定要符合国家政策规范。根据2004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赴海外上市应符合通知要求,比如说分拆业务的利润对国内上市公司的贡献不超过50%等。

光伏产业概念篇7

2014年9月当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所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面世后,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

作为中国智能电网的先行者,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了持续探索。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仅仅依靠国家电网,中国能源互联网还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很多在国网体系以外的能源电力企业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而光伏产业正是最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概念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能源领域已经开始探索开拓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互联网道路。

据了解,目前从光伏全产业链上来看,行业中正掀起了一场从制造端、应用端,到融资租赁等环节的光伏互联网浪潮。这番热情的背后,则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

在刘振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二氧化硫5.8亿吨,全球能源碳排放115亿吨,仅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100万亿美元。

不难看出,光伏在清洁能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的光伏市场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电站开发的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据了解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和行业外的资本,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上来,因为电站建成并且并网发电之后能够带来几十年持续的收益,而电站的转换率成为一个电站效益高低的关键。

能源行业大佬开始布局

当前,与“互联网+”结合已成为光伏市场的最大卖点,携手“互联网+”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无限想象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强大的颠覆能力对光伏产业既是发展机遇,也是巨大挑战。部分看似无坚不摧的光伏龙头企业,极有可能在短期内被率先找到“互联网+光伏”新路子的小企业颠覆。

在这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中,光伏企业要想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化商业模式。据了解,目前光伏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光伏制造领域的B2B平台、光伏系统服务领域的B2C和B2B平台、第三方大数据运维公司、互联网众筹和互联网金融、光伏电站交易平台、光伏发电量交易平台。

日前,华为集团在黄河上游水电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发电技术相融合,通过“智能化”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运营管理效率。同时,华为还通过无线宽带集群和多媒体运维系统,实现专家和现场运维人员协同工作,用实时的视频和语音通讯,让远程专家提供“一站式”专业、安全、准确的技术支持。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大数据挖掘及在线专家分析系统,可使电站自动体检,给出最优清洗、部件更换和维护等建议。

而光伏行业龙头协鑫集团目前已经建成并布局“六位一体”能源微网、清洁能源电商交易平台、能源智能建筑、区域能源互联中心、“能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在从多晶硅到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中,互联网将成为协鑫集团整合金融、产业、市场及服务等各种资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数月前,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远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阳神名字“阿波罗”命名的第三方光伏电站管理云平台。行业大佬的诸多新动向表明,光伏产业正在开始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能源行业

光伏互联网市场的炙手可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两者结合的诸多不确定性。在国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仍未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数据的缺失导致投资光伏电站风险过大,进而“逼退”金融投资机构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数据的收集上,国内光伏电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国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模式并高效运作。“有了大数据基础,国内光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扎实。”欧文凯说,“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运行数据的集散地,完全可将其看作是能源互联网在可再生能源电源侧的‘入口’,这也是光伏电站相关大数据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已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市场潜力。4月1日,阳光电源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台,共同推动新能源向“互联网+”的产业革新。阳光电源此次强势涉足互联网,引起行业极大关注,近20年逆变器生产、太阳能电站运维管理采集的大数据会令人刮目相看,被行业认为是光伏互联网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身“互联网+”发电站,对电力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启示性影响。

据了解,阳光电源仅一项新型的智能精准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就可为光伏电站提升3%-7%的收益。未来,阳光电源将融合企业太阳能电站的运维管理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系统设计能力和产品技术,通过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向太阳能电站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光伏发电将从单一的电站管理进入集团化电站管理阶段。”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告诉记者,“我们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与阿里云计算的结合,为光伏产业里程碑升级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航禹太阳能董事欧文凯向媒体表示,众多光伏企业在剖析自身优势之后,都在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光伏互联网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试图将互联网的思维和光伏产业进行结合,目前已经有公司初具成效。

光伏产业概念篇8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当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能源和环境问题促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研究重点。在可再生资源中,太阳能廉价、易得、资源丰富和环保,在我国总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相当大。本文将阐述可再生能源的概念以及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手段

2.1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按照形成条件能源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界中以天然形成存在的能量资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燃料、植物桔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统称为 "一次能源",也就是天然能源。

另一类是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成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如煤气、焦炭、人造石油、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电力、蒸汽、热水、酒精、沼气、氢气、激光等,统称为"二次能源",也就是人工能源。

"一次能源",还可以根据它们能否 "再生"(即根据产生周期的长短)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两类。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它们可以供给人类使用很长时期也不会枯竭。

非再生能源是指不能在短时期内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和核燃料等,这些能源的产生周期极长(往往需达数百万年之久),因此产生的速率远远跟不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速率,总有一天会被人类耗用竭尽。

3.太阳能

3.1国内外利用情况

3.1.1国外利用情况

目前国际上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各国日益关注的热点,其中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热利用与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系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其中希腊、以色列等国与我国一样,太阳能热水器主要供应生活和洗浴热水;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作为辅助热源与常规能源系统联合运行,既能供应生活和洗浴热水,还为建筑供暖;在美国,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用于游泳池的加热。欧盟90%以上的太阳能热能用于居民住宅。OECD(经合组织)国家能源消费中的15%-20%用于水加热,太阳能热水器的潜力是巨大的。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太阳能热发电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以、德、意、俄、澳、西等国积极开展了研究开发工作,相继建立起塔式系统、槽式系统和碟式系统等不同形式的示范装置。

3.1.2国内利用状况

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工程主要包括太阳热水、太阳房、太阳灶、采暖与空调、制冷、太阳能干燥、海水淡化和工业用热等领域。

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中产业化发展最成功的范例。

2008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总产值为430亿元,太阳能集热器产量为31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70%。至2008年底,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为1.23亿平方米,约占世界总保有量的60%。在太阳能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颁布实施了20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4项,已建成北京和武汉两个部级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检测中心。中国热水器的户用比例只有3%,与日本的2O%和以色列的80%相比相差甚远。

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光伏电池,1971年首次成功应用于东方红二号卫星上。

1995年,在的无水力无电县中,建成两个功率分别为10千瓦和20千瓦的光伏电站。

2004年,国家计委启动“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光伏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700多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光伏用量达到25.5兆瓦。

到2008年底,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累计装机已经达到80兆瓦。

至2013年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约为35万千瓦。

我国光伏发电的市场主要在通信和工业、农村和边远地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商品及其他应用。

3.2太阳能利用技术

3.2.1太阳能光伏技术

目前在全世界,太阳能光伏板在都是无法回收投资的。

北京,10m2最大输出功率1kW,能瞬时带动1.5匹空调,价格约8-10万元

适宜条件:日照充足、无电网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应应用于需要高品位、特别是直流电能的场合室内照明、路灯、电脑、电视机、绿地浇灌泵同样投资,边远农村,西北沙漠等地的发电量高的多高层建筑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多数只能安装在垂直的立面上,而且以南立面为主热带地区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局限性太阳高度角高,垂直光伏板获得的日照量小,日照时间短大部分地区大气透明度低,等级为5,仅好于重庆 (等级6)

3.2.3太阳能热水器

3.2.4太阳能热水系统

3.2.5被动式太阳能采暖

3.2.6太阳能制冷与空调

夏季。被太阳集热器加热的热水--贮水箱--吸收式制冷机提供热媒水--贮水箱--太阳集热器加热;当太阳能不足以提供高温热媒水时,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

冬季,太阳集热器加热的热水--贮水箱--空调箱 (或风机盘管)--供热采暖。当太阳能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由辅助锅炉补充热量。

非空调采暖季节,太阳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直接通向生活用贮水箱中。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实际上是将太阳集热器与吸收式制冷机相结合,目前主要应用于大中型中央空调。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是将太阳能系统与制冷机合二为一,结构比较简单。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多用于制冰,也有用于空调,而且主要应用于小型家用空调。

吸附剂一制冷剂组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沸石一水、活性碳一甲醇等。

白天,吸附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吸附床温度升高--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解吸--吸附集热器内压力升高。解吸出来的制冷剂迸人冷凝器,经冷却介质 (水或空气)冷却后凝结为液态,进人蒸发贮液器。这样,太阳能就转化为代表制冷能力的吸附势能贮备起来,实现化学吸附潜能的贮存。

夜间或太阳辐照不足时,环境温度降低,太阳能吸附集热器通过自然冷却后,吸附床温度下降,吸附剂开始吸附制冷剂,产生制冷效果。产生的冷量一部分通过冷媒水从风机盘管 (或空调箱)输出,另一部分贮存在蒸发贮液器中,可在需要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制冷量。

在太阳能吸附集热器的埋管内通冷却水,回收吸附床的显热及吸附热以改善吸附效果,还可为家庭或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

3.2.7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4.结论

太阳能是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资源,其分布非常广泛。充分利用自然界再生能源,很大程度上缓解石油和天然气日渐紧缺的危机。建筑作为耗能大户,有必要进行节能。而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在建筑应用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龙夫,美国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与措施[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