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8篇

时间:2024-01-22 15:44:53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1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甘肃省临泽县 734200

【摘 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属于医学专业中实践性相对较大的专业,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医学检验领域也越来越大,对于医学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随之升高,增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是现在办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医学检验专业更好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进行分析,通过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加强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在专业技能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医学检验;实践能力;专业技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属于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要教学目标为基础和能力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于实验室以及检验科工作,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取决于实际操作能力[1]。需要将以往的教学模式作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才可以打造出合格的检验技术人员,满足于现在社会的需求。

1 提高和临床的交流,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实用性

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订制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按照工作项目对学生技能培养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既完成学习内容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在对授课内容选取方面需要按照临床实际内容进行修订,结合临床中的新技术、新仪器以及新理论进行授课,减少学生实验和临床具体工作之间的差距,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提高学生对于检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排除训练,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领域也随之增加,检验设备越来越多,现代临床检验科室不但有血小板聚集仪、显微镜、血液自动化分析仪和尿自动化分析仪等基础设备,还有分子生物学、荧光分析以及流式细胞术等高端设备,所以需要将临床和教学紧密相连,让学生对于先进仪器具有了解,使其视野获得开拓,提高专业知识,还可以使临床工作和技能培训相互结合,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2 通过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率

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效率获得提高,例如在寄生虫检验、血液学检验或者是病理学检验中使用数码显微技术,将文字、影像、声音以及图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立体化、直观化和具体化,摒除了以往教学的单一性,数码显微教学使师生的参与积极性获得提高[3]。

3 将实验室全面开放,对专业基本功加强训练

医学检验专业的操作项目相对较多,学生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操作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但需要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加强练习,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全面开放,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训练,例如寄生虫虫卵、细菌形态、血细胞计数和骨髓细胞形态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完全了解,再例如血片制作、培养基接种、分光光度计、微量吸管使用方法、染色方法和培养基配置等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完全了解[4]。安排专业老师在实验室完全开放的时候,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存在的操作错误实施指导,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起到非常有利的效果。

4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提高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考核属于教学中比较主要的一个阶段,不但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了解情况加以评估,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视度。在对学生培训课程结束的时候开展实践技能考核,一般包括操作规范、检验结果符合率和操作是否熟练等,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礼仪、着装、对器械的摆放、清洗等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考试课程成绩相结合,对于学生自觉重视实践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

5 总结

本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进行分析,通过对提高和临床的交流,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实用性,通过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率,将实验室全面开放,对专业基本功加强训练,加强实践技能考核,提高技能训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属于医学专业的一个主要分支,通过理论基础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是医学检验技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最近几年,通过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加强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在专业技能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慧玲, 邬剑, 李克田, 付晓蕊, 黄春雨, 石琳, 申亚男, 李宁. 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2(10):522-524.

[2]Liang L,Cao LZ,Li QX,et al.Tointensity the nuclear knowledgeand cap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by means of teaching activities.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Medica.2012,1(06):1209-1211.

[ 3 ] D r M . U z a m , A . H . J o n e s . D i s c r e t eevent 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automation Petri nets and theirladder diagram implementation[J].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0,5(10):146-148.

[4] 武海洲, 雷树红, 郭爱琳. 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07):97-98.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2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改革 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32-01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是一门技术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与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实践操作节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检验的需求。

1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操作局面,强化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基本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与方法,全面活跃思维。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其实验技能。在基本与综合实验基础上,积极引进自选与自主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与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改革

1.2.1 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 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 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 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

1.3 考核方式改革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 提高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习、钻研的积极性,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探究。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推动教学研究深入开展的过程,对于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专业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冬,张慧,李敏霞.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6):738-740.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3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我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中总学时是94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部分主要由以下四大模块组成:首先是生物化学检验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仪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原理与应用技术模块;其次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诊断酶学,实验室诊断项目的方法、技术和临床意义模块;再次是重要组织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诊断模块;最后是内分泌疾病和体液相关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诊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标准便于随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把握,也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加条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实践部分学时比例合理增加,更能保证实践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注重教学实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2.1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内容较多,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比如仪器检测系统的评价、校正、质控等部分基础知识内容因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不高而显得“累赘多余”,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等基础知识又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有交叉和重复,而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中的免疫比浊分析、体液肿瘤标志物测定、糖尿病急性代谢综合征(综合性实验)因为实验条件原因教学开展不到位,部分室内质控应用、实验室相关标准等常用的工作内容缺失,教材内容和检验师考试大纲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大量参考规划教材,积极利用网络查阅中外著作和文献,关注生物化学检验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进而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并且从中筛选归纳适宜教学讲授的重难点,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和系统化。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述血糖、血脂、血中尿素测定等传统经典知识点时利用归纳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可通过“探究法”和病例讨论法来讲授肝肾器官病变检测指标、方法和临床意义,利用PBL教学法开展免疫学临床检测知识的讲授。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当积极建设优质、高效的学科网站,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开放式教学,制作重要章节的精品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和名师讲课录像,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提供师生互动平台,教师预留作业习题,学生能及时网上提问,有效沟通师生,增强教学效果[2]。

2.2教师素质“双师化”,教材实用化

高职医学教育着重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任课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比例相对较少,与教学配套的教材又主要是由高校教师编写,有的教材在检验项目中没有详细讲述操作方法,也没有配套的相关实验教材,现有的实验教材多数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且内容多偏向于基础性实验,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这就容易造成学校教学与实际临床检验应用出现脱节,因而需要加大教师的双师化培养,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证书,定期选送教师到医院或检验检疫部门相关检验岗位轮训学习,密切联系临床,切实做到教学相长。积极邀请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检验医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和研讨活动,多编写符合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实用化教材和实验指导用书。通过教材的编写使任课教师自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为更好的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改革实验教学,教学实践一体化

参照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合理制定教学与实验实践计划并严格执行,积极推行教学实践一体化,在理论课讲授以后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趁热打铁”,避免出现“教与学”与“教与做”的分离。实验教学的工作开展上要积极向医院靠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新设备,积极开展新检测项目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上机实验操作,同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依托我校的三所附属医院优势,定期积极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实践,学习临床先进的检验仪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见多识广”和“识多智广”。邀请医院的专家走进实验室共同讨论和制定实验项目并亲自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教,强调规范操作的重难点,并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帮教小组,相互监督和学习,在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4合理开展课外拓展,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海无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无论是走向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向高层次深造都需要有持续性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学之外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医学课程的教授开展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中的最新应用,邀请医院的专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病例讨论,分享经验和技术,讲述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面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积极组织实践技能竞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选派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综合性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教会学生利用检索技术查阅文献,并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操作,处理实验结果,在合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不仅授学生以“鱼”而且授学生以“渔”。

3构建综合、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考核主要是通过闭卷的理论考核、平时实验报告和出勤率、实际操作的实验考核进行总体评价,而且多在学期期末进行集中考核,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同时因为考试主要围绕课本所学内容,容易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因而我们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理论考核内容,改革闭卷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期中阶段性考核,增加实验考核的比重,引入医院专家指导实践技能考核,构建综合性考核评价,真正做到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

3.1优化课程题库,理论考核阶段化和网络化

针对资格考试和职业需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教材不断优化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专业试题库。题库中涵盖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单选题和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多种标准试题,每一题都标示有难度系数、题型、章节等信息。教师可以进行灵活选题组卷,系统也可以进行随机组卷。教师可以分章节或是在期中阶段性选题组卷进行平时考核测试,将同样知识点试题打乱顺序利用数字化教室进行快速考核和成绩汇总,既避免了试卷考试作弊,又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4]。

3.2实验考核的仿真化

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既展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是学生职业素养的体现。该课程的实验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对考核方式和手段积极改革,设置仿真化的实验考核场景,邀请医学专家同行、专职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共同组成评分小组,考核内容也以临床检验中的常规测试项目为主,学生抽取题目,进行操作和答辩,评分小组给出综合评分[5]。这样,实验考核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医学卫生事业,同时医学卫生职业的发展又为高职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的方向,因此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新跃,李欣.临床生物化学与生化检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49-51.

[2]石玉荣,梅传忠,武文娟,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96-97.

[3]周师洁,徐良贤,殷嫦嫦.242例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结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7-120.

[4]张琼,张朝霞,郑铁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思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341-2343.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4

现阶段相关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内容还不够明确,对学生实践考核不够成系统化。因此,应逐渐改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医学检验技术是注重实践性的临床学科[1],医学高等院校要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学生接触临床之前的重要学习途径,在国内各检验院校实践教学的方式都不相同[2-3]。在以前的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多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影响了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4]。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实践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主体内容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教学机构应构建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体、理论基础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检验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加以评估,并对今后的岗位工作情况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以了解,从而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检验技能。

2实践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形式与临床脱节

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都还是在校内,但当前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临床岗位的条件差距很大,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2.2考核制度不完善

当前国内的一些医学检验院校中,主要是基础理论课教学,其次是实践课教学,且实践课占总成绩的比例偏低,因此在校期间学生也不重视对实验课的学习及考核。

2.3校内教学方式过于老套

当前国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中,主要都是教师对学生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将实验过程步骤逐一列出,学生再以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所有实验课程结束后,统一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理论考核。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无任何实际意义,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低,实验报告实用性不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未得到提高。

2.4教学内容枯燥

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较为枯燥,缺少创新性,远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检验工作岗位的需求,致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2.5对临床实践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产生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学习的思想态度,对临床实践不够积极主动,最终导致其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与实际脱节。

2.6临床实践中学生操作较少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临床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现代化先进的检验医疗设备,日常检验工作已经实现了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导致学生的动手机会不多。

2.7技能训练不严格

主要存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定位、教师能力水平以及考核制度等方面,导致临床检验技能训练未达到标准。

3完善实践教学方案

当前我国对实践课程考核的要求是以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程度来评定,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不能完全体现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这种实践考核制度,改进实验考核方式,将实践考核的成绩纳入当年教学的总成绩中,重视学生平时的实践考核,将所有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考勤、操作情况等都融入综合成绩中,这样的实践考核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5]。另外,构建一支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岗位实践,熟悉和了解本专业岗位工作流程、要求和标准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对原有课程安排、教材体系、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手段加以改进。同时,大学医学检验教师应该具备“双师资格”,把当前最前沿的临床实用操作技能带到实验室来,使理论知识巧妙地与实践相结合,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邀请医学检验专业的专家,或者是医院检验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实践操作方面的讲座,或者是组织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教学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加强临床检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同时,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该专业的教师应当针对人才就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1021-1023.

[2]魏巍,赵春艳,黄晓华,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45-246.

[3]李艳.浅析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大家健康,2012(7):150-153.

[4]翟浩利,路园园,王俊平,等.临床基础检验学综合实验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96-97.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5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是一门技术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与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实践操作节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检验的需求。

1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操作局面,强化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基本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与方法,全面活跃思维。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其实验技能。在基本与综合实验基础上,积极引进自选与自主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与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改革

1.2.1 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 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 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 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

1.3 考核方式改革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 提高教学水平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6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已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近年来,检验自动化程度及检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及部分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因此,为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教学改革及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在于培养医学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综合素质较高适应未来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在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适合当地高职教育的最佳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学生就业及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技术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课程设置优化要把帮助考取国家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砝码,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其次,要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特点因地制宜,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主要面向基层社区医院及相关医疗单位,且学制相对本科教育而言时间相对比较短,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如何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合理的课程设置尤重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入校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增加课堂趣味性及互动性,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而医学学科的严谨性决定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及学制长的特点,所以学校要合理安排理论实验课时比例,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此外,医学检验技术作为服务于临床的医技类学科,与高职教育其余学科相比较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故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融入模拟临床工作过程,以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在学生外出实习前,在前两年在校期间教学过程适时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让学生对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有更为感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应增加专业相关核心课程及实验课的学时,明确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验课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3.加快高职院校实训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虽有配套的高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但由于各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及师资力量的不同,部分实验实训教材显得华而不实。当中部分实验,有些院校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而无法正常开设;而部分实验方法,随着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被淘汰,而学校往往又将这些实验作为常规内容开设。因此,学院有必要据自身办学条件及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编写相应的实验实训教材。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延用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特点,其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都不够高,一般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效果不佳。而且本身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不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医学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体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

1.理论教学改革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本着“两个结合”的指导方针,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相结合,重视传统教学的同时积极鼓励方法创新以实现二者结合。既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及多样性,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日常行为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实现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积极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变传统的灌输式为师生互动式,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促进师生之间互动。要改变过去传统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时具进,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各章节内容的不同,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在教学中灵活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分组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师生间互动交流,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的。

2.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转变以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最终实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积极参与教改创新,因材施教,在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其次,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实验内容的不断优化最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实力,选择与时具进、新颖而适用的实验项目是提高实验教学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在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删减临床应用较少而单一的检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强和实用性强的实验,以确保所开实验既有实用性,又能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不能一味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例如,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首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学生则被动机械的进行试验操作,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与预期结果不符时,不知道主动去分析原因,随意更改或抄袭他人结果,因此应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模拟临床实验过程,分小组实验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此外,加强医教结合,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尤为重要。

总之,对传统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强化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飞速发展的医学行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浅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J].北方经贸,2011,(5):13-14.

[2]王光义.实验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6-78+154.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7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了医学检验普通本科及高职本科专业。[1]医学检验专业旨在培养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专门高级医学人才。[2]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2012年,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统一调整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理学学位专业,导致该专业的学科培养目标和内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改为注重技术属性的培养[3]。国家“十四五”教育发展纲要提出要关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现代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医学检验的主体已发生巨大改变,由原来手工操作转变为各种自动化、信息化的检验仪器设备。学制时间更改后,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重点也从临床检验学知识转变为检验技术、技能的掌握。所以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因此,依据行业发展要求,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所需,开展特色专业教学,探索适合当前局势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学仪器落后,专业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情况严重脱节

随着计算机技术、生物科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快速发展,如今临床上多引用高科技仪器设备,其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故效率高、更新也快,但价格昂贵,教学仪器若按此更新成本太高。现实实验课中所用仪器设备大部分退出临床,为之后实习就业增加了困难,与就业岗位适应性较低。

2.培养方向单一,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我们对近几年本地区医学类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医学检验行业人才市场已渐趋饱和,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但病理检验、血液学检验、检验仪器工程师方向人才缺口较大,但多数院校没有相关培养方向。

3.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就业观念陈旧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进入临床后,面对众多问题难以自主解决,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地方院校毕业生无法与重点院校毕业生相媲美,但其就业观念依旧为进好医院、大医院,因此就业难度大大增加。

(二)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因此学科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需要用新的思维来加以改革创新。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主动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权,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专业的前景,使其弄清自身所缺,在大学这一重要阶段填补所缺,为步入医药行业做好准备。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递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的教学范式[4],结合现代教学特色,利用课程教学学术性、民主性、协作性,建立新型的以学生自主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互动型教学模式。

(三)行业现实所需

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医学发展也日新月异,由于临床医学对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和医学研究的需求增多,医学检验方法迅速增多,临床检验仪器的更新换代突飞猛进[5]。掌握现代临床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使用和维护,熟悉各种先进的检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是现代检验医学的刚性需求,更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四)学校生存压力

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指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6]作为一个医学类独立学院,学校一直在改革中求生存,拼搏中求发展。2014年,在“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上,学校正式加入应用技术型大学联盟。坚持“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7]的办学方针,坚持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新常态。

二、课程改革的立足点

(一)明确办学定位,确立培养目标

在高等教育新常态下,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以培养医学检验技师型人才为基本目标,明确职业导向,使学生为社会所需,为行业所用[8],着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和合作意识等。在专业教育改革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增加专业培养方向。如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增加病理学检验、血液学检验、检验仪器工程师、实验室信息工程师培养方向,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调整课程体系

以行业需求为着力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剔除高端科研型检验仪器及技术的授课内容,增加实验室急需的LIS系统等授课内容;通过开放校内实验室,强化基础检验仪器及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准。联合第三方检验实验室,重点突破应用型、技术型高端检验仪器及技术的教学瓶颈。开设创新思维与能力、创新实践与技术的课程,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科研文献阅读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联合教学平台及教学团队

顺应第三方检验高速发展需求,把握当前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紧缺的机遇,深化校企合作。目前学校已与华大基因、艾迪康、臻和科技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合同,深化课程合作,强化“四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学生实习与企业对接[8],以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努力探索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联合教学平台,缓解地方院校因教学经费紧张,无力购买高端检验仪器设备,影响教学质量的矛盾。将第三方检验机构打造成地方院校的高端实验教学、见习、实习、就业基地;地方院校通过改变学生就业观念,使自身成为第三方检验的人才输送中心,从而达到提高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缓解第三方检验人才紧缺、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水平的五赢效果。我校与华大基因、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病理学检验技术和精准医学与组学检验技术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的高端人才。

(四)改革课程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引入翻转课堂和微课等新型教学方式,构建参与式为主的互动型“翻转课堂与微课联合应用”的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方案,以“知识+技能+态度”为新型培养目标,以就业满意度和调研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新型的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9]

专业医学检验技术篇8

通过《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课题的探索和研究,依托学校和三附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的资金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综合办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与同类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省级特色专业的标准,为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研究设计思路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具体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有的学者从高校核心资源和竞争力的角度指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具有如下特征:有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和替代性[1]。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依据,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技能和人际交流能力,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校企深度融合是必经之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必须走校企合作、产研结合之路,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2]。依托学校和三附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的资金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三方共赢,以培育骨干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方式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对理论教材进行优化整合,根据临床检验学科发展趋势和临床实验室现实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开设一批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开设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制、学生自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导选做实践性强的试验并在整合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和筛选整合[3],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强化实践、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企业资金创新教学条件,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了社会和临床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隋秀英(2011)在《部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中指出:所谓“特色”:应该包好如下三层涵义:一是“人无我有”,凸显独特性和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凸显杰出性和优越性,三是“人优我新”,凸显开拓性和创新性[4]。从而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使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达到省级特色专业的标准,为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研究准备

3.1组织团队按梯队组织一批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

3.2资料准备、制定方案通过与各兄弟院校交流、上网查询等多种形式对“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必需的资料准备工作。根据专业需求、临床工作安排等情况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方案。

4实施方案

4.1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和三附院的有利资源,引进企业的资金三方共建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基地,形成“‘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三方共赢。

4.2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以培育骨干教师,“传帮带”等方式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4.3优化构建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对理论教材进行优化整合,根据临床检验学科发展趋势和临床实验室现实需求,有步骤、有计划开设一批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用、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按照“增强能力、强化技能、协调发展”的思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能力”就是要增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交流的能力;“强化技能”就是根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适应社会需要;“协调发展”就是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协调地发展[5]。以开设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制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床工作过程为主导选做实践性强的试验并对实训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与“‘校院企’三方联动,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强化实践、突出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