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8篇

时间:2024-02-02 17:13:41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1

【中图分类号】R 179G 479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6-0548-02

【关键词】健康教育;结果评价(卫生保健);比较研究;学生

学校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培养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儿童时期 是健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学开始接受健康教育,使儿童及时获得相应的卫生知识, 将为其成年后拥有健康的身心奠定基础。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要求,笔者在丹东 市2所乡村小学和1所城市普通小学进行了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以探讨学校健 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乡、大安平河乡2所乡中心小学和1所市内 普通小学三~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健康教育前发放问卷2 813份,回收有效问卷2 789份,有 效率为99.1%,其中农村小学有效问卷2 139份,男生1 213名(56.7%),女生926名(43.3 %);城市小学有效问卷650份,男生347名(53.4%),女生303名(46.6%)。健康教育后, 调查农村学校学生1 773名,其中男生981名(55.3%),女生792名(44.7%)。

1.2 方法 2005年9月进行基线调查,之后进行了为期1个学期的学校健康教 育 活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班主任统一组织,现场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内容主要 涉及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情况、就医取向以及对健康教育需求 、认同情况。2所农村学校为干预学校,另1所城市普通学校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一系 列健康教育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措施包括在校园内设立健 康知识专栏、发放宣传折页、每周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健康知识讨论、组织学生开展以健 康为主题的班会、黑板报及绘画比赛、在班级内构建健康知识图书角等一系列活动。

1.3 统计分析 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

2结果

2.1 干预前后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农村学生相关知识知晓 率明显低于市内普通学校(P值均<0.01),大部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50%,市内普通 学校相 关知识的知晓率虽然比农村学校略高,但许多知识点的知晓率仍很低。通过干预,农村学校 学 生的各项知识点知晓率明显提高(P值均<0.01),均高于城市普通学校(P值均<0 .01)。见表1。

2.2 干预前后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 干预前,农村学校学生健康行为形 成 率明显低于城市普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选项(除刷牙和饭前洗手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农村学校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提高,部分项目接近城市普通学校学生的健康 行为形成率。见表2。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别学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同。干预前,城市普 通 学校显著高于农村学校,但通过1个学期的强化干预,农村学校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提 高 ,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干预效果明显。系统的教育可以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缺乏良好生活条件的农村学生养成讲卫 生、爱清洁的健康理念和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首先应提高知识知 晓率,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先普及、后提高需要一个过 程[1]。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健康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健康 需求明显,但对健康知识掌握和理解不够全面,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基本健康知识、生活技 能健康教育的力度,系统规范地学习有关知识,以达到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提高学 生素质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石文惠,史平.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44-746.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2

辖区内居民,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二、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1.开展合理膳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盐防控高血压、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控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2.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3.开展食品安全、职业病、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4.开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干预。

5、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提供健康教育材料

1、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放置在服务中心门诊或观察室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2个月更新一次。

4、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公众健康咨询宣传活动不少于9次。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3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计划;策略;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38-01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 [1] ,2009年国务院、卫生部推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其中包括了健康教育服务规范,项目运行近三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均以全面铺开,对于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有效控制疾病流行、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差异、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在开展《非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中,对市内七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1 调查情况

对市内七区2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每个区随机抽出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打分,取4所机构的平均分为该区得分。

2 问题分析

2.1 在调查中发现约有6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三个年度中基本没有变化,并且没有在社区诊断的基础上制定计划,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2.2 干预策略随意、方法简单、不灵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策略主要集中在组织社区义诊、发放宣传材料、出版宣传栏和组织讲座几个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

2.3 调查中发现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方面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效果评价无有效依据缺乏代表性,更有2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不掌握效果评价方法,故而没有开展效果评价工作。

3 总结

3.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2]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并非是健康教育人员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到人群和社区中去,对健康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确定健康教育项目的主攻方向。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组织的个人(如健康教育人员、卫生人员等)在没有预先计划的情况下按照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帮助目标对象实现认知、信念和行为改变所进行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就不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针对大众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知识,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它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全面的、完整的健康教育项目应该从科学的设计开始。首先要了解社区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调查,分析社区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了解健康需求,从而根据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在计划中要确立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确立规划目标,制定教育策略。

3.2健康教育(干预)策略:[3]在确定了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3.2.1确定教育方法:可将教育方法分为信息传播类、行为干预类和社区组织方法三大类。要考虑这些方法是否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方法是否简便?效率与效果如何?是否经济?

3.2.2确定教育内容:计划中的教育内容,应针对目标人群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项目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要讲究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

3.2.3确定教育材料: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材料主要有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可购买出版发行物,也可自行编印。不论选择哪一种教材,其内容设计都必须符合教育(干预)内容的要求。

3.2.4组织与培训:以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主体,吸收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大众传播部门、学校等参加,对执行计划的各类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和担任的任务,分别进行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质量。

3.3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2]效果评价就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通常,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实施之后,较早出现变化的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态度、信念的转变,然后才是行为的改变,而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则是远期效应。因此,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项目服务中目前重点讨论近、中期效果评价。

3.3.1近期效果评价 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的近期效果,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上,因此,近期效果评价,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知晓(或正确回答)某项卫生知识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 100%

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测试(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被测试(考核)的总人数×100%

卫生知识平均分数=被调查者卫生知识测试总分/被调查测试的总人数× 100%

健康信念(态度)形成率=形成某信念(态度)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 100%

3.3.2中期效果评价健康教育的中期效果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的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4]。

健康行为形成率=形成某种特定健康行为的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行为改变率=一定时期内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人数/观察期开始时有该行为的人数×100%

健康教育是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因此,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扎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尽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工作目标[4]。

参考文献:

[1] 白碧荣,王颖,刘成利.用“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2):659.

[2] 医学教育网 护理理论/社区护理 发表时间:2008-06-24

[3] 洪山教育信息网 http://.cn 社区教育/社区论坛 发表时间:2007-7-31

[4] 金阳,吴佳兴.浅谈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措施.黑龙江医学,2010,34(5):388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4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48-0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压力过大,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失调压力、情感挫折压力、就业压力和贫困压力等。面对压力,一些比较脆弱的学生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有的因此悲观厌世、精神抑郁。种种压力使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大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达到退学总人数的 50% 以上,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是高校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心理危机干预指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危机干预的重点在于当下的创伤应激内容,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简单的技术达到个体行为表现上的恢复。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由于无法克服心理冲突或外部刺激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对应措施,给予支持与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大学生一旦产生心理危机,就会对个体自身、他人(包括亲人、师生甚至社会)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对于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一)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档案

目前高校已普遍实行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筛查,这对于在入学初期适应期开展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部分高校已建立起比较系统的学生心理档案,并提供实时的心理测试服务,更新心理档案中相关数据,这对于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高校应培养自己的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队伍,由于各高校自身条件所限,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咨询人员往往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他们一般是以心理健康临床工作者为主的包括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工作小组来完成的。高校可组织学生工作相关人员如:班主任、辅导员、学生骨干、心理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等参加专业培训,逐步构建起自己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

(三)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基础

实践表明,心理危机的产生基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手段。高校要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以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还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最终目标,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智为根本任务,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体系,多途径、多方法去落实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发挥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 也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在整个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辅导员要形成清晰准确的定位, 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 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

(五)构建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

危机干预内通容体系的贯彻实施需要制度的保障。因此,高等学校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制度。(1)设置校园危机干预机构网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机构应该包括:校领导—— 院、系领导—— 团委、学生处—— 心理健康协会—— 保卫处—— 校医院—— 学生社区管理部门—— 心理咨询中心等,形成系统全面的危机干预体系。(2)建立危机干预信息网络系统。危机干预的各机构之间要协调合作,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实时信息共享。

四、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控机制、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研讨缓解、防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措施与对策,构建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中亮.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5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95-01

对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出院后健康教育是促进其康复的重要干预手段,通过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专业、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知识要点的掌握和落实,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方法,这对控制和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需求,以便采取更合理的教育方式,我们对我院35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科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出院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16-65之间平均年龄38岁;白血病 23例,淋巴瘤7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其中非血缘关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同胞异基因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2例。HLA全相合29例,半相合 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2例,高中或中专16例,初中以下7例。

1.2 调查方法

在出院前对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调查人员详细讲解问卷中的各项内容和要求,使患者理解后逐项填写完成。无文化、视力不佳者者可由调查人员或家属代为填写,不署名,现场收回。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采用百分比构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1.3 调查内容:问卷内容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等);(2)健康教育需求;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饮食指导、生活起居、用药的知识、复查时间及内容、健康教育方式。

2 结果

从本次调查中可看出,绝大部分患者对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的需求强烈,不同文化程度、年龄阶段的患者对出院后健康教育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3 讨论

3.1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出院后仍然对健康教育需求强烈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后对移植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知识、饮食忌宜、生活起居、复查时间及内容等知识极其关注。因此应充分运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在出院前一周,就对出院后饮食、活动、服药、复查、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等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出院时再次评估宣教效果及健康教育需求,作为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依据。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3.2 根据不同患者,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

出院责任护士时应充分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等情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年患者,由于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强,可采取网络在线咨询、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中老年、偏远地区的患者,由于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宜采取电话回访个别指导、短信提醒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市区的患者由于地域的优势,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移植病员座谈会、听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或掌握移植后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完善自我保健措施。

3.3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不同个体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由于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期间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程度存在差异。而且由于基础疾病、移植方式的差异,所用抗排异药物、复查内容也存在差异。因此责任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患者后,确定教育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以便在电话回访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有效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可提高移植病人的生活质量【1】。不同个体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需求具有普遍性及特殊性。责任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的特点,在全面宣教的基础上结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采取以医护电话回访和网络在线咨询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种教育方式,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教育需求。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6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评价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9-0794-02

Impact Evalua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of Prevention AIDS Health Educatio n for Freshmen/ XU Liu-chen, ZHANG Jun-li, WEI Xia, et al. Shandong Pr 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an(2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condition of AIDS knowledgein freshmen in some universities, and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AIDS preventionin universities. Methods A base-line investigation about AIDSknowledge was taken when the new termbegan. Then the freshmen were given the prescription and studied by themselves,on e month later, an effect accessment was taken to compare the two results. Results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AIDS knowledge was 80.13% in ba sis investigation and 89.42% after the intervention (P<0.01).Before the int ervention,the mastering of AIDS knowledge was not balanced,but the general knowi ng rate was high.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knowing rate increased and the imbal anced mastering of AIDS knowledge was improved. ConclusionItis an 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universities to provi de health education prescription.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ealth educati on;Evaluation studies;Students

当前,艾滋病(AIDS) 正威胁着全人类,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和妇女的健康生存。艾滋病 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上升期,我国正面临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形势。研究表明[1],我国79%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20~40岁的人群。目前对艾滋病既无有效疫苗又无可治愈 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在大学,预防的关键是让大学生认识艾滋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为了解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以下简称“处方”)对大学新生的教育效果,笔 者于2005年8-10月,对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 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山东省5所大学。每所大学按照新生入学 名单随机抽取参加调查的学生,每校参加调查的新生不少于200名。基线调查学生1 148名, 获得有效问卷1 125份,其中男生520名,女生605名,问卷合格率为98.00%。效果评价调查1132名,获得有效问卷1 117份,其中男生514名,女生603名,问卷合格率为98.67%。

1.2 方法 根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内容编制调查问卷,包括预防知识 30题,效果评价问卷增加5个处方发放信息反馈题。基线调查在新生入学后即 进行,然后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每人1份,自学1个月后在原调查班级进行效果评 价调查。问卷不记名,由卫生专业人员现场发卷,学生答卷后当场收回。问卷经粗筛、编 码后用Epi Date 3.0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 晓率(%)=[答对总题数/(问题题数×答题人数)]×100%;问卷每题1分,满分30分,答对1 题得1分,答错、不答或不知道为0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处方发放前后知识知晓率和得分比较 处方发放前、后大学生预防艾滋 病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0.13%和8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1 )。处方发放前、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均分分别为(24.04±3.67)和(26.82±3.20)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1,P<0.01)。

大学生对、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以传播艾滋病的正答率较高,基线调查时的正答率都在 96%以上;对在不正规的美容店纹眉或纹身、与他人共用牙刷、到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拔 牙是否有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正答率稍低,但干预后正答率提高了10%左右,效果明显;蚊 虫叮咬、咳嗽、打喷嚏、共用浴缸、马桶、游泳池、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礼节性亲吻是否传 播艾滋病的正答率较低。见表1。

2.2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态度干预前后比较 “对艾滋病感染者是否应 给予强制隔离?”干预前后大学生正向回答率分别为77.7%和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2,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是否享有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 权利 ”和“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是否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基线调查正向回答率 分别为85.3%和91.8%,干预后的正向回答率分别为87.8%和93.5%,干预前后的正向回答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1.46,P>0.05)。

3 讨论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13%,得分为(24.04±3.6 7)分,高于康殿民等[3]2003年的调查结果。提示近2 a山东省中学艾滋病健康教 育初见成效。发放“处方”干预前、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和得分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干预效果明显。

调查结果还发现,大学生对各类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平衡,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尤其是 对、静脉吸毒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都在96%以上。对“到不正规的美容店纹眉或 纹身”、“到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拔牙”是否有感染艾滋病危险的知晓率稍低,对“与他 人共用牙刷”是否有感染艾滋病危险的知晓率仅为66.9%。对非传播途径及基础知识的掌握 较差。这些内容应该是今后大学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后大学生对各类艾滋病知识掌 握不平衡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对非传播途径及基础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通过发放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生进行知识干预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大学生现有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媒体(书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而来源于学校 教育(专家讲座与咨询、大学选修课) 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大学生真正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主 要是学校教育。学校的相关健康教育目前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4],而媒体报 道的知识多是不系统的。笔者认为,每年在大学新生入校时发放“处方”,做到人手一份, 进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干预,应该是大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基 本措施。

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5]。大、中学生是艾滋 病病毒感染的脆弱人群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6],在大学生中通过健 康教育课全面系统地进行艾滋病的安全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在以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学校应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采取发放“预防艾滋 病健康教育处方”的方式,同时开展专题讲座、报栏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 系统的健康教育, 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 康教育,2000,16 (11):648-649.

[2] 尹利军,樊红光,尹晓静.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中国健康教育,200 0,16 (1):47.

[3] 康殿民,刘学真,黄涛,等.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6):660-661.

[4] 马迎华,王超,张冰,等.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中国 学校卫生,2006,27(4):300-302.

[5] 廖文科.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其政策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 005,26(2):172-176.

[6] 刘利容,刘民.北京地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综述.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4 6-148.

[7] 郭建丽,徐勤,刘瑛.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2 :18(9):554-556.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7

一、预期目标

(一)通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干预,使全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2%;

(二)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干预队伍;逐步完善全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干预体系和监测网络;

(三)进一步促进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建设,规范全县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二、工作范围和目标人群

(一)干预范围:全县所有乡镇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对干预后的效果采用抽样技术进行评估,全县以镇为单位覆盖率100%。

(二)目标人群:15-69岁(年满15周岁、不满70周岁)的城乡常住居民,包括在干预监测范围内居民或寄宿达6个月以上的亲戚朋友、家庭保姆以及其他外来人口。长期在外工作、学习的家庭成员,如果在外时间超过6个月,则不纳入入户监测的范围。

三、主要健康干预活动

以推广、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核心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分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干预活动。为确保健康干预的有效性和覆盖面,各乡镇直接干预的人数不少于当地总人口的2%。

(一)各乡镇按照本方案工作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开展干预和监测工作;

(二)由卫生人才培养“双百”战略活动的县级各医疗机构选派100名优秀医务人员及县红十字会讲师成员组成县级巡讲团开展巡讲活动,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100%以上,组织和指导乡镇开展健康素养知识于技能讲座;

(三)乡镇级巡讲团开展巡讲活动,覆盖率以行政村为单位达100以上;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素养讲座不少于12次(不包括医务人员及村医培训)、村卫生室不少于6次,并提供必须的健康咨询服务;

(四)加强《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指导手册》、《居民健康读本》等健康素养传播材料入户率发放工作;围绕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主要慢性病的防治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健康咨询、义诊等活动,相关健康知识与卫生防病资料入户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入户率达80%以上;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各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须向居民提供12种以上健康知识宣传材料。以上材料由县健康教育所统一印发,费用由各卫生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中列支;

(五)县健康教育所继续与《报》报社、县广播电台及电视台合作,开展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目,组织并指导所辖乡镇卫生院(卫生室)等利用专栏、展板、报纸、广播、电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和卫生防病技能传播活动,播放《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系列宣传片》、控烟宣传片等录像带、VCD、DVD等视听音像传播资料;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每个行政村卫生室播放健康宣传片每周3次以上;

(六)组织乡镇在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对学校、企业、机关、社区等单位组织师生、职工、居民直接登陆县卫生局(或省卫生厅)、省(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点击《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进行测试;对不具备网上在线测评的人群,采用人工出卷的方式进行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评。每个卫生院每月完成100人次以上测评任务,全年测评人数达1200人以上。辖区内有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负责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的测评工作。县健康教育所每月将乡镇网络评估学习情况进行通报;

(七)县进行加强石桥中学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并指导所辖乡镇在社区、企业、学校、乡镇卫生院等开展健康场所建设。如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小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一条街等形象化健康促进场所的方式,大力营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性环境和氛围。我县创建健康促进场所不少于10个;

(八)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创建工作。县人民医院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医院,青口镇卫生院、塔山镇卫生院、沙河镇卫生院创建健康促进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九)制定《健康家庭创建计划》,开展健康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健康家庭,实现“家庭带动社会,社会创建家庭”的协调健康发展;

(十)按省、市、县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各项干预和效果评估工作,并按规定时间和方式向上级上报各类报表。

四、效果监测和评估

(一)县、各乡镇按照本方案完成主要干预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估工作。现场监测采取主动监测,入户询问和互动方式开展。现场监测原则、抽样方法、监测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等要求均按《健康素养水平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二)全县抽样调查1000人,按照辖区卫生院平均分配监测样本量,在每个卫生院辖区内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村抽取相应调查户数(加10%),用KISH表法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驻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三)县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小组将按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培训和指导、现场调查、健康干预、数据录入、资料提交、总结报告等内容对各乡镇的干预监测工作进行考核。

五、时间进度

(一)2013年6月上旬完成县级方案;

(二)2013年6月中下旬各乡镇完成本级方案;

(三)2013年7月上旬—9月中旬按照县级方案完成干预工作,并按时提交各项报表;

(四)2013年8月10日——9月30日完成干预的现场监测样本的抽样调查及质量控制工作;

(五)2013年10月8日前各卫生院完成干预后的现场监测数据双录入工作;

(六)201年10月10日前县完成干预后问卷调查数据的审核工作,并将数据库提交给省市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组;

(七)2013年11月10日前县完成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六、项目管理

(一)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健康素养项目工作组和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小组;

1、项目工作组

(二)保障措施

1、各单位要加强项目管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和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小组,开展师资等专题培训,提高项目的执行力;

2、各单位要通过组织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项目,强化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专业技术操作规程,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全面发展;

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内容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中学生;艾滋病

青少年时期是性成熟期,性探索、性活跃、多性伴、无保护、酒精和药物滥用及对艾滋病信息和服务的可及性差等,都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5年12月)报告[1],估计全球有HIV感染者4030 万人,50%左右的新感染发生在15~24 岁的年轻人中。由于艾滋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行为,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最佳选择。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现状,评价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对深圳市南山区8所中学进行了基线调查,选择其中4所作为实验组实施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另外4所为对照组,对比教育结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 象随机抽取深圳市南山区4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一、二年级全体学生为基线调查研究对象;根据基线调查结果两两配对,其中2所高中和2所初中为实验组,作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象;另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

1.2方 法参照国内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预防措施、态度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分析基线调查资料,进行两两配对,选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作为实验组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流行现况、基本知识、对患者的正确态度等;教学方法为参与式教学,形式有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绘画、演讲、板报、观看电影、签名活动等。另外2所高中和2所初中作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实验组健康教育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

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使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录入程序双份录入,并使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基线调查学生2929名,其中男生1633人(55.75%),女生1296人(44.25%);初中学生2155人(73.57%),高中学生774人(26.43%)。二次调查学生2135名,其中男生1118人(52.37%),女生1017人(47.63%);初中学生1488人(69.70%),高中学生647人(30.30%)。

2.2实验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情况调查问卷中有11题涉及艾滋病基本知识,7题涉及艾滋病的传播方式,8题涉及艾滋病的非传播方式,5题涉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实施健康教育前,实验组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59.93%、79.37%、73.68%和65.54%。教育后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各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

2.3对照组两次调查艾滋病知识情况基线调查时,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非传播方式和预防知识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59.84%、78.92%、74.27%和68.35%。二次调查时,31道问题中有18题的正确回答率明显高于基线调查(P

2.4两次调查实验组与对照组艾滋病知识比较情况基线调查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非传播方式和预防知识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次调查时,实验组在这4部分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不足,平均知晓率低于70%,仅达到及格水平。虽然国家曾多次强调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规定初中至少要安排6个学时的教学内容,但很多学校根本未开设相关课程,即使开课的学校,在安排教室、课时、授课时间时也要让位于学校其他课程,给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学生难以真正获得相关知识[2]。学校领导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是导致学生知识得分较低的原因之一。

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均衡,对于三大传播途径等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在90%左右;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不足,近一半学生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艾滋病病毒,四成左右学生认为共用马桶、毛巾或打喷嚏、咳嗽可传播艾滋病;对于某些知识如“一般消毒方法能否杀灭艾滋病病毒”的正确回答率仅为13.01%。知识的缺乏有可能会引起对艾滋病的恐慌,歧视、不理解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会蔓延[3],更不利于艾滋病的总体预防和控制[4]。

对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各个问题回答正确率均较基线调查有不同程度的上升,31题的正确回答率平均上升16.51%。提示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和有效的。从自身前后对照发现,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正向态度和行为都有明显促进作用。

对照组学生在二次调查时平均知晓率也有所上升,说明学生有一定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对这第一次问卷中不了解的问题可能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寻求答案。二次调查中,艾滋病全称、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哪个系统、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等问题的知晓率上升明显,而一般消毒方法能否杀灭HIV病毒、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知晓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学生自主获取艾滋病知识时,对于浅显的知识较易获取,需要结合基本知识再思考或相对专业的知识不易获取。

虽然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次调查知晓率都有所上升,但实验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85%,符合在人群中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知晓率要求。对照组知晓率提高程度有限,未能达到在人群中预防艾滋病传播的知识知晓率要求。

中学生属于可塑性较强的年龄阶段,接受新知识及新事物能力较强,善于提出问题和见解,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必要且可行[5]。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氛围,对健康教育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此项工作是有远期效果的工作,应长期坚持,相信一定会对控制艾滋病蔓延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 UNAIDS/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December 2005-Complete report [OL]. 省略/epi/2005/doc/report_pdf.asp.

2 闫静弋,杨育林,徐留臣,等.山东省部分高校校医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31-132.

3 曾转萍,许雅.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68-71.

4 吕姿之.北京某医科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安全教育需求的定性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1998,19(1):1-6.

5 杨怀霞,茅露平.上海某区中学生艾滋病宣传关于策略及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254-255.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之友
    刊号:11-1460/R
    级别:部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