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8篇

时间:2024-02-06 10:13:40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1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其次再来谈三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选择。企业应根据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较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不能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物流费用,采用该方法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精确度相对较差。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

很全面、系统地把握物流这一概念,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可考虑使用该种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处于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企业。

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会计原理连续、系统、全面地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核算,期末汇总出物资总成本。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核算的物流成本较为精确;(2)有助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通过这种方法,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日常的物流成本;(3)与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相比,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与会计成本核算之间的重复性工作,有助于物流工作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便于进行成本分析,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提高。但其弊端在于核算过程较为复杂,且现有的会计核算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不能适应物流跨边界性这一特征,不能跟踪物流成本的真实发生环节;另外该种方法所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因为物流会计核算、计算与产品成本计算是一项交叉工作,需要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等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良好会计核算基础、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2

    数据精细程度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是按照会计制度设定的明细科目核算到会计主体;而成本会计核算要按照最末级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摊,核算出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并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基础核算出每个病人的成本和每个病种的成本。涉及部门不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而成本会计核算涉及医院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如对于人员经费,要求按成本核算单元和工作岗位进行归集与分摊;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要按照经费来源、成本单元、管理目录等进行精细化核算;对于药品成本,要按进价(个别计价)核算到单个品种规格及批次;对于材料物资,要核算二级库房的真实消耗;对于水、电、气等可计量的公用开支,要按相关计量信息核算各单元的成本;对于内部服务,要建立相关的台账,为间接成本分摊打下基础。信息支撑要求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医院经济活动过程中以货币计量的汇总式金额数据;而成本会计核算则要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和核算流程,通过医院HIS、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处理,需要完善、统一、可靠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撑。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均属于医院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业务范畴。虽然两者核算流程与路径不同,但基础信息同宗同源,在同比口径下数据产出结果应具有一致性(见图1)。这给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体系的并轨创造了条件。

    2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并轨作业

    成本核算与管理新政出台之前,医院一般是在会计核算以外单独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产生用于内部考核的科室损益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提供财务信息。这种成本核算模式不能从全成本角度揭示科室的真实损益,不能为诊次、床日、出院病人、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成本及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精细数据,不能建立财务会计报表与成本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时,数据的重复采集,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产生了两类核算结果的差异。因此,必须建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核算的并轨作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一般采用两种并轨模式:一种以记账凭证为核算起点,另一种以原始凭证为核算起点。

    2.1以记账凭证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流程

    即所有收入、支出数据按会计科目和成本核算单元先行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会计核算系统”),由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转入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归集处理。这一流程模式从统计学角度解决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但在实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以会计核算系统作为科室支出数据的采集工具,大大增加了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分项数据量,使会计档案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会计人员以汇总方式采集录入科室支出数据后,难以进行追溯调整。以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作为支出的最末级项目单元,无法应对今后会计制度的变化。该模式只采集科室的支出汇总数据,无法核算动态变化的人力成本,不能给其他对象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该模式在核算区间、核算内容、责任对象等方面都采取抽象汇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核算流程过于简化,难以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不能为医院基础工作的提升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支持。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3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4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与纳税实务。(8)财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5

[关键词] 制造企业 物流成本 核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从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看,其物流成本包括供应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销售过程中的验收、分类、仓储、保管、配送、废品回收等物流作业的成本,以及贯穿其中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的成本。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全面了解自身的物流总成本及其构成,并对物流成本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企业才能充分理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并挖掘、实现这一利润源。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确实存在着物流成本定位不清、物流成本计算无从下手、物流成本管理无据可依的状况,其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不完善。

一、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不足

1.物流成本计算的标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在物流成本计算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直至2006年底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才正式。这个标准借鉴了日本、美国的成熟做法,结合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编制而成,主要包括适用范围、物流成本内涵及计算对象、物流成本构成和物流成本计算四部分,目的在于统一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内容,指导企业按统一的内容和要求从会计数据中分离出物流成本,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行业及社会物流统计奠定基础。但是该标准还不够细化,企业在依据这一标准建立满足自身需要的核算体系时仍会面临诸多问题。

2.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下物流成本没有独立核算。物流成本计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核算资料,但是现行的会计制度下没有独立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部分物流费用被分散在不同的成本费用项目中,无法单独核算,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物流成本分摊依据,在进行物流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时操作难度很大。此外,由于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是显性成本,对隐性成本没有反映,这使得一部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无法从会计核算资料中进行分离。

二、现有的几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是物流成本核算的核心内容,目前各制造企业采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置完整的证账表体系。这种方法主要是参考会计核算方法,设置完整的证账表体系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建立独立于其他成本核算的物流成本核算的证账表体系;其二是对现有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调整,建立一套与其他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共同的证账表体系。这种方法下成本信息比较真实准确,但是比较复杂,工作量大。

2.依靠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和汇总。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企业现有成本核算资料的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加上现有成本核算资料没有记录但应归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之后重新归类、分配、汇总,加工成所需要的物流成本信息。这种方法下成本信息精确程度会受很大影响,但是比较简便。

3.会计核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可以借鉴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中给出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1)分散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各科目中的物流耗费,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根据本企业需要选择在期中同步登记相关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得到物流成本资料;或在期末通过对成本费用类科目的再次归类整理分离出物流成本。

(2)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按规定的公式计算。比如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计算公式为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价值×企业内部收益率(或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这种方法也需要有选择地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这些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体系,是一种账外核算和辅助核算,操作既简便又相对可靠。

三、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

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是指对各项物流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计算出物流总成本和单项物流成本的过程。不同的核算方法,其核算程序也有所区别,采用会计核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核算程序如下:

1.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即成本计算过程中归集、分配物流费用的对象,物流成本计算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归集物流费用的过程。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设置成本明细帐、分配物流费用和计算物流成本的前提。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选取,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物流成本项目。这是最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项目可分为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其中,物流功能成本是与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等物流功能相关的成本。存货相关成本是与存货有关的成本,比如物流活动中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等。

(2)物流范围。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范围包括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物流范围的具体起止点在哪里,对物流成本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

(3)物流成本支付性态。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支付形态可分为委托物流成本和企业内部物流成本。委托物流成本指委托外单位组织物流活动而支出的运输费、保管费、装卸搬运费等。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指物流活动中的人工费、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维修费、利息费等,是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2.确定物流成本计算的时间范围。由于物流成本计算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物流成本计算的分期可以与会计期间的划分相一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以月度作为基本期间,对营业周期比较长的,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期间的物流成本。

3.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从一定意义上讲,物流成本计算就是成本归集和成本分配两项工作,两者密切联系、交错进行。

(1)物流成本归集。物流成本归集,是指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按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数据的收集或汇总。首先要搜集相关成本费用的发生额及明细,并分析哪些与物流成本有关;然后对与物流成本有关的进行汇总,列出明细和发生额;再根据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将上一步的汇总情况逐项分析,分别填入相应的物流成本明细账户;最后编制物流成本计算表,汇总计算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分配。物流成本分配,是指对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在归集后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与其他成本核算类似,在选择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时也要遵循谁受益谁负担、成本效益性等等原则。传统的分配基础多是与产量有关的的数量标准,比如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现在需采用多元化的分配基准,比如物流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准,可以将间接物流成本和辅助资源更为合理地分配到物流作业、运作过程、产品及服务中去。

4.确定物流成本计算的会计科目。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下,与成本费用相关的会计科目主要有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企业的部分物流成本分散在各个成本费用科目中,部分物流成本根本没有记录,不便于物流成本的汇集计算。

为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可以在现行的会计制度框架内,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和相应的二级、三级账户等,例如按物流成本项目设二级账户,按物流范围设三级账户,按费用支付形态设四级账户,这样可以方便、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企业每个期间的经济活动不会涉及所有的物流成本项目,也就不需要每个期间都设置所有的物流成本账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上述物流成本二级、三级、四级账户的次序,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换。

以上的会计科目确定和辅助账户设置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对于隐性物流成本,其计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的,就不涉及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物流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对物流成本及其核算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我国已建立起初步的标准并逐步推广,但是还不够成熟,在充分调研我国企业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需要对标准进行细化,在国际分工与合作日趋深入的背景下要逐渐实现国际趋同,这都需要不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家四部委联合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3]冯耕中 李雪燕 汪应洛 汪寿阳: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M].2007年

[4]傅桂林 袁水林:物流成本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年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6

论文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核算,是固定通过某一形式来实现的,这种形式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流程。一般说来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随着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以应对这一趋势。于是引起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会计业务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优化组合,其中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具备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存在的问题

顺序化的业务流程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基础流程,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摘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即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顺序化的业务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在日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传统核算流程日益显得迟钝、僵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更具灵活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内外部信息建立最合适的流程,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单位的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真实性有些漠视。各单位之间的也缺乏沟通,加之会计体制复杂多样,在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前进论文格式范文。然后是会计管理环节的弱化以及缺乏指导,加上会计队伍缺乏主人翁意识,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计为打工人员,缺乏归宿感,其职业道德和开拓的精神的淡化了。最后是我国总体上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虽然每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总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担当某一职务,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缺很少,加之,我国每年的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是当前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的。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已经显露出了迟钝、僵化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认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是打破企业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安排工作,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业务为重点转变,从人为分工向业务需求转变,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和服务质量【2】。随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问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逐渐突显,我国学者也对会计业务流程作了一定的研究。

吴旺盛认为会计核算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他强调的“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与国外研究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树民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现代会计应该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新时期,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向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处理服务器直接汇总,实现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核算流程再造,动态会计平台通过向中央服务器传送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成本的真实性。还有优化核算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记录、汇总、查询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取消内部往来的单据传递和重复核算、对账等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人员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袁树民依然强调了“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主张以技术手段来达到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目的。

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各行业的渗透,会计核算也引进了传统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技术手段。就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来说,它与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无论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化软件,还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软件,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流程在细节上都差不多。

流程中,消除了原始系统中的账簿等数据重复存储的部分,使得数据更加单一,直接明了;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输入的自动化,尤其自制凭证部分的数据来源,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成本;自制转账凭证直接记账,不再审核,遵从“上游审核过的数据没必要在下游进行二次审核”的设计原则,简化的审核程序,数据的真实可靠行更强;增加了预测未来、辅助决策部分,提高了预期值;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调用尽量实现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增加了共享交流的机会【3】。同时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数据传递关系,而且存在系统间的控制关系,包括调用控制、时序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会计核算流程更加便捷、迅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实施办法

(一)首先要确认核算流程重组的内容和目标整个核算流程的重新组合,需要先行制定计划,明确重组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要结合当前具备的资料条件,评估优化的等级以及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的程度。而且,这个任务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流程重组更多的是属于服务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速度、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追求。因此,它不是对传统流程的全盘否定【4】。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干预手段使得在原有流程有所突破,屏弃传统核算流程中滞后的因素。

(二)转变会计人员陈旧观念

以往的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会计核算缺乏积极探索的愿望,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重点在于要解决好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障碍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从核算向管理与控制的转变,从而将信息技术、会计方法与管理融合。企业方面要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培训,促成会计人员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使会计人员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积极的风险观念。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对于存在风险要改变过去的消极态势,要具备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网络系统观念论文格式范文。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限状态,以网络为桥梁重新认识会计核算,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会计人员思想中构建新的核算理念【5】。

(三)会计部门组织结构的重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也必然带来部门组织的变化,由于上述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再对诸如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开核算,所以也不再需要按此划分专门的岗位,并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前移到业务部门进行,会计人员不会再被困于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中,所以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部门需相应地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部分职能部分的工作重心也要转移。各职位的主要工作如下:

系统部门主要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定期维护;财务小组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会计实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由前线工作转为后台管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由原来的数据整理、收集、操作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监督与分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分析。

(四)注重会计系统流程监控

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参照COSO模型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框架对我国企业进行整改,必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以梳理和重构。同时,萨班斯法案重要的要素之一即是对工作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的控制,将原有的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转变为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这正是我们创建严密的会计系统流程监控体系的有力依据。在SAP新版本的设计中,已经融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本要求。这无疑为我国建立标准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总之,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了协同和无缝连接,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变成现实,使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核算流程,以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手段的创新,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职能更新,只有会计核算流程中参与的各要素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让会计核算优化深入人心。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当前,还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跟近过程,后期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科学地实施会计流程优化,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人员更好地认识核算流程,最终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14-2O.

[2]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19):69-71.

[3]蒋尧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J〕.当代财经,2001(9):56-61.

[4]陈良华.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与研究框架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59.

[5]陈虎.基于网络的会计核算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88-90.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7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是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利器。我国企业要向“第三利润源泉”--物流领域要效益,就必须对物流活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反映,才能为物流成本管理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以加快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我国现行的成本会计和费用核算体系中,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没有系统、全面地记录和核算,使大部分物流成本得不到揭示,导致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困难,影响了物流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我国对物流成本的研究与实践多是技术流程或运作管理上的,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研究却比较贫乏,造成这一领域的研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提供全面、系统和连续的物流成本信息,准确把握物流成本大小和它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地位,从而提高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物流成本的分布构成,及时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利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为预测物流成本、制定物流计划提供依据,从而为调整物流活动、评价物流效果,并通过统一管理和系统优化,降低物流费用服务。

    (3)根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结果,可以明确物流活动中不合理环节的主要责任,为评价物流工作者的工作业绩,落实相关的经济责任提供依据。总之,只有正确的核算物流成本,提供物流成本的准确、完整的信息,才能运用物流成本数据,配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是计算、控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2目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中对企业物流成本的确认、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单列、物流成本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等都没有作出规定,导致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不全面,只涉及部分物流费用。其结果不仅使企业大量的物流成本被掩藏在“冰山”之下,无法开发物流这个“利润源”,而且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相关利益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来看,目前企业日常物流会计核算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按照现代物流的内涵,物流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费、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等。与此相应的物流费用包括: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企业内部物流费等。从核算内容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物流成本,而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由于常常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没有列入物流成本。

    (2)部分物流费用是企业间接费用的一部分,其分配方法依然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的分配方法。随着物流费用对企业利润贡献的加大,传统成本会计核算中的对中间费用依据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的分配方法不仅歪曲了[摘要]阐述了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物流产品、服务成本,影响物流产品、服务价格的制定,而且高级管理人员基于这些数据所做的决策也是不正确的。

    (3)物流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其他成本费用的披露混杂,致使企业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只能从相关会计信息中归纳,不仅影响物流成本信息的完整性,而且过程复杂,数据的时效性差,不利于物流管理和绩效的评价。我国企业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其目的在于归结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并指明所有者的净利。损益表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收入和费用成本,其目的在于确认企业的利润。由于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反映物流成本,因此,企业的物流成本只能综合反映在这两个报表中。如果企业要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必须从这两个报表数据中重新进行“剥离”计算,这样势必会影响物流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2.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关于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因此大部分物流企业会计核算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参照《行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是一个多环节、多群体合作的全程服务过程,决定了其成本确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度对物流企业的具体物流业务规范缺乏针对性,再加上物流企业认识水平、理解程度的不一致,导致各自确认的物流成本内涵不一致,区分依据不统一,成本归集分配方法各不相同。不仅使物流企业间物流成本的核算结果缺乏可比性,而且也造成了物流企业经营成果的不可比。

    (2)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费用支出缺乏合理的分摊办法。物流企业特别是集团性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维护方面的投资巨大,动则几千万,甚至上亿。但物流运作是一个多环节的联动,且每一个环节人工、工时、产量标准完全不同。因此,比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分摊办法,物流企业难以操作;那么如何将整个物流环节服务的信息系统费用合理的进行分摊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价格透明,竞争激烈,目前物流服务的价格仅含盖了物流运作的直接费用,而作为支撑物流运作的信息系统所发生的巨大费用,并不被市场认可,这就造成了物流企业的绝大多数项目看上去是赚钱的,而实际上是亏损的。2.3由于我国会计法规中对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没有具体的规范,因此在大多数企业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中,就没有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的人员保证,加上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即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导致物流成本的基础数据难以完整计算不说,各部门对物流费用的管理也是各自为政,从而无法保证企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影响企业物流整体效益的实现。

    2.4物流成本的计算缺乏参照标准,行业物流成本比较没有标杆数据近几年,我国国内的物流业迅速发展,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企业物流都在数量、规模以及在服务创新、业绩表现上迈出了一个新台阶。但我国至今仍未制定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这样,每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不仅企业之间计算出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使行业物流成本的比较缺乏标杆数据。

    2.5企业有关物流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职责权限不明确

    ,导致企业内部监督松懈,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物流成本浪费严重,管理成本高。

    3加强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对策为完善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强化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为物流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应采取以下对策:

    3.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宏观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1)应尽快制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规范和计算标准,使物流成本的核算有统一规范,计算有统一标准,结果相互可比,分析和评价有客观依据。(2)定期调查、公布全国物流成本数据。通过物流成本数据的调查、公布,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对其物流成本数据有一个对比的参数,以判断企业的物流营运状况。

    3.2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强化对内部物流费用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应制定、完善本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是保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包括规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程序、核算方法、核算人员等,以确保其核算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从而达到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

    (2)企业应建立、健全物流成本控制的岗位责任制,规范成本控制的操作流程,包括物流成本的预测、核算、控制、分析和物流成本信息的反馈等,以明确各控制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具体责任,也有利于对物流成本控制业绩的评价。

    (3)企业应在国家会计准则、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自己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办法: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企业可以根据物流成本的基本属性或性质来确定,也可以依据其他标准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满足本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

    其次,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水平的高低,选择采用单轨制--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

    再次,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要按时准确的编制和上报。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而定;表内内容的设置可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设计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而且,物流成本报表的种类和内容一旦确定下来以后,按照一贯性和可比性原则的要求,不要随意变更。

    (4)强化对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控制和监督,防止浪费、杜绝漏洞。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要加强对物流费用开支的内部审计,严格开支标准和手续,杜绝浪费和贪污行为的发生。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篇8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

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两种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应该如何选择和运用,以满足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笔者提出了以下五个选择标准。

(1)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对物流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以,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一样,需要遵守规则制度并且必须与公认的会计准则相符。在我国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这是选择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标准。

(2)符合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内部人员决策提供物流成本信息。这正是在传统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所缺乏的,这是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直接要求。

(3)收益与成本匹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为了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通过对成本资料的详细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同时,成本核算本身也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即成本核算本身也有成本。单轨制和双轨制在核算中的具体操作不同,其成本也不同。另外,两种模式反映物流成本信息的信息程度也不同,这样对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同。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模式时,应将不同核算模式所需的成本和能带来的收益进行配比。这是企业选择核算模式的重要标准。

(4)与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相适应。物流成本的核算有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思想与特点不同,各自适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也不一样。两者匹配的好,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可以得到简化,提供的成本资料也准确完整;两者不相适合,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可能费时费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受到不利影响。

(5)符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不同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也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的这两个因素。

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2、1 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会计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2 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电子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

3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为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可专门设立账簿,并增设“物流成本”一级账户,并设置“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账户五个二级账户,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在“物流成本”的二级账户下设置“运输成本”、“材料费”、“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管理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若干明细账户,对于账户的选择可由企业依据自己的实际业务种类进行划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一步细分各项费用科目,如下设:“材料费”、“燃料费”等。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模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的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汪小勇等,一种适用于物流企业的成本计算法一一作业成本法[J],系统工程,2007。(3):26-27

[2]黄更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52-54

[3]陈志祥,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5):32-36

[4]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