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学影像技术优势8篇

时间:2024-02-08 15:55:59

医学影像技术优势

篇1

关键词:重视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研究

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革新以及相关技术的升级,影像设备的功能也较以往强大很多。纵观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沿革,总体影像技术成像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从事医疗影像技术工作的相关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临床医学知识与影像技术知识、技能,跟上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1 影像技术成像方法概述

1.1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及其研究背景 从技术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影像技术成像方法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能够帮助相关的影像技术操作的医疗工作者更熟悉该技术应用的机理,从而依据影像技术得出更加精准的诊断结论。近几年来,我国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体系当中已经涌现出很多种类,包括X射线、超声、CT以及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技术手段,为医疗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从总体情况来看不同的影像技术在成像原理及其方法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因此,将其应用到不同医疗诊断科室之中,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作为从事医疗机构影像诊断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需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各种类疾病在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中的异常表现及其诊断要点,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比较不同成像技术的应用优势,明确将各类型影像技术成像方法作为诊疗依据的优势与劣势,进而得出更精准的医疗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检查服务。这样一来,便极大地突显出现代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实践价值与社会意义。

1.2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也可以称其为医学影像学,它指的是专业的内科或外科医生用来诊断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身体部位的技术,从而提升临床医疗诊断的精准度。通常我们所熟悉的影像技术为X光、超声等,这些技术的成像方法及其原理有所不同。在进行X-射线成像时,实际应用到的成像方法是"平面"和"断层",其基本技术模式为"模拟"与"数字",而核医学成像方法还需要用到"正电子湮灭成像"模式,超声成像的原理为"杜普勒成像",往往通过黑白以及彩色两种方式来成像的。就以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来看,当该类型射线穿过某一具象化的物质时,部分光子被吸收,其强度呈指数趋势衰减,此时,未经吸收的光子穿过物体后被检测设备所接收,这样便形成了图像[2]。

在以往,菲林影像技术是利用感光材料银化学感光物成像的,现代的医学影像技术是基于以往的技术手段之上升级而来的,尤其是数字化成像设备的出现,使得基于先进技术方法的放射科室无需在暗室之中进行影像操作。实质上,普通的X线的摄影经历了诸多借鉴的演变,最开始的影像成像技术方法是"屏-胶"体系,并在技术升级后,转换为暗室技术,后来,直至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了数字化摄影技术以及激光打印胶片技术等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为现代医学注入了活力[3]。医学成像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极佳的医疗辅助手段用于诊疗以及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相关技术方法也可以被应用于生命科学项目的研究过程之中,促进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2 不同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实践特征及其优势研究

在医疗诊断临床过程中了解到,针对不同的人体系统以及解剖部位,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实际上,由于各种类型的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图像特征较为不同,所以在利用其给出医疗诊断结果的依据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据所要诊断的医疗项目,来选择诊断价值较高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来辅以临床医疗决策。

2.1深入了解各类型影像检查技术成像方法的特点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不同的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较为关键,因为往往一种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并不能精准地判断出患者的疾病种类及其病变的特征,所以,需要凭借临床经验以及技术诊疗方法来进一步确定医疗结论。多项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的效率及其质量。事实上,选择科学的影像检查方法是在了解各类型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而来的,就比如,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最恰当的医疗检查方法则是X线胸部摄影结合CT扫描,选择最佳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仅能够节约检查时间,还能够降低患者疾病医疗检查的经济成本。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需要医疗机构当中相关技术人员的助力,技术人员不仅要不断吸收新的技术知识、理论知识等,还要深入研究成像技术的成像方法,进而提升医疗诊断的精度,使其诊断结果更具价值。

2.2关键影像技术的成像方法及其实践效能分析 从临床诊疗以及影像技术操作的工作经验来看,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所得出的诊疗结果更为精准,因为这种技术是应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是一种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医学诊断技术。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融合了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从而提升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率,使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手段更广泛地应用在医疗临床诊断以及类似项目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中,促进我国医疗科学诊断方面的快速发展。此外,以"CT成像"方法的原理来分析,该技术手段的检查较为快捷,将其应用在CE结肠成像诊断等项目中,具备较高的实践价值,因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较为精准地显示出患者肠管病变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及时进行病患诊疗处理。

总之,通过针对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深入了解,能够明确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对于医疗领域而言,某一疾病的临床检查处理,需要确定所应使用的成像技术后,在进一步选用恰当的检查方法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的准确度要高很多,这样能够保证所给出的医疗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我国医疗健康服务质量的提升。另外,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要不断补充自身的临床知识以及影像诊断知识,掌握必要的影像技术成像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类型的技术方法,从而更好地驾驭影像技术手段来为现代医疗领域服务。

参考文献:

[1]武林会,赵会娟,易茜,等.用于提高成像灵敏度的区域DOT/FMT混合成像方法[J].光学学报,2013,10(10):109-113.

篇2

目的观察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观察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分析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势及缺点,找出漏诊及误诊的根本原因,为法医鉴定提供有力依据。结果肋骨骨折影像学优势及缺点各异,及时找出漏诊误诊原因并及时进行纠正能有效保证检查的准确性,提高法医鉴定的可信度。结论影像学的三维重建技术能作为法医鉴定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

肋骨骨折;影像学;法医鉴定

0引言

在法医鉴定中,常借助医学影像来观察人体内部情况,帮助了解案件发生的大概经过。而在法医鉴定案件中,肋骨骨折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现象[1],医学影像能直接观察肋骨骨折是否发生、清晰观察到骨折的位置、形态、何时骨折及骨折的数量等,为法医鉴定受伤程度提供有力依据[2]。但错误的诊断及漏诊严重影响法医鉴定的结果,甚至影响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的审判。笔者为了观察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针对肋骨骨折影像学进行了观察分析,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影像学发展史:自1895年发现X光后,临床中终于实现了不动刀即可得知人体体内器官变化的医学伟大成就,同时掀开了影像学的帷幕,经过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像检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从最初的X光-CT-MRI等,影像学的发展及壮大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许多便利。目前,临床中主要影像学方式主要包括数字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等。

1.2方法

在进行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过程中,第一次诊断结果可能与第二次诊断结果不一致,主要原因包括:扫描技术条件的差异、肋骨骨折部位的复杂性、呼吸运动、肋骨骨折不同时间段进行影像学显示的结果不同。可能患者在骨折第一周诊断显示图像为模糊期,极易导致部分细微骨折漏诊现象,但在第二周显示的影像学结果与第一周结果不一致。影像学检查机器的先进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肋骨骨折的检查准确性,大部分基层医院内CT主要为多层,在2排以上,其扫描层厚主要集中在5mm至10mm之间,较小进行三维重建技术;而MSCT三维重建较为清晰,若扫描层厚集中在5毫米、10毫米则会严重影响肋骨骨折的诊断结果。影响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因素还包括放射科医师经验不足或存在阅片不仔细等主观原因,这是肋骨骨折误诊及漏诊的又一因素。

1.3观察指标

分析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优势及缺点,找出漏诊及误诊的根本原因。

2结果

肋骨骨折进行CT检验的优势在于检验操作便利、费用低,缺点在于检验可能存在不准确性,极易导致细微骨折漏诊现象;MSCT三维重建技术优点: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量,能仔细观察到细微骨折,减少漏诊及误诊的情况发生;缺点:技术含量较高,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费用较高等。临床中出现漏诊及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a:操作者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阅片不仔细等;b:影像学检验设备较落后,无法对骨折部位进行精确显示;c:肋骨骨折影像学表现结果受时间的影响而变化;d:检验的局限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的不准确性。

3讨论

肋骨骨折属于法医鉴定中较为常见的疑难现象之一,人体外伤后是否存在肋骨骨折现象、骨折部位、骨折数目及骨折严重程度、新旧程度等是决定加害人是否存在犯罪行为及判刑时间长短的重要指标[3]。因此,肋骨骨折影像学对于法医鉴定的影响及价值较大。MSCT是重症及胸部外伤患者最好的诊断影像学方式之一,患者外伤后3周左右应及时采用CT扫描,保证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4],而DR可以作为检验筛查的首选方式,为了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临床在进行检验时应采用正斜位及多角度摄片,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超声检验价格低廉,在肋骨骨折及骨折愈合程度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及特点[5],能广泛应用于法医鉴定中,MS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强大的三维重建技术,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优选检查方式,其主要结合多种三维技术对伤者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及观察。肋骨骨折发生后最危险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伤者受伤后3天左右[6],在临床法医实际案件中,肋骨骨折伤者在此阶段大部分伤者会出现血胸及气胸症状,且逐渐加重,法医鉴定人员应在确定伤者肋骨骨折的同时全面考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准确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7]。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伤者伤后一个月内进行CT三维重建技术复查能有效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发现肋骨细微骨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确保法医鉴定

结果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法医鉴定过程中,应全面考虑综合因素,优化检验技术、先进技术设备,结合伤者受伤时间、骨折时间及影像学报告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与观察。结果可知,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提高影像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法医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推广并使用。

作者:张万伟 周红亲 单位:临汾市曲沃县公安局

参考文献

[1] 冀建华,李新奇,靳永胜,等.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2):S7-S9.

[2] 龚晓虹,孟祥志.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29(4):342-345.

[3] 李跃辉,李富增,苏政,等.肋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J].母婴世界,2015,15(8):387-388.

[4] 赵晓波,高波.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联合应用在肋骨不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6(5):940-942.

[5] 朱建国.探讨法医活体损伤鉴定中的影像学检查判定[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03(8):2421-2421.

篇3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比较影像学;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从传统X线诊断逐渐发展成为当今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四大影像技术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综合学科。在该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影响专业教学需求,比较影像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临床教学中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该种背景,从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入手,仔细对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二、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

1.比较影像学概念。比较影像学是近些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影像诊断模式,其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医学影像学基础上,在临床应用的角度之下,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各个学科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使多种学科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物链”进行综合教学的方法。

2.比较影像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一起组成了当今医学四大影像手段,它们在功能性成像以及形态学检查方面的应用相对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目前各类新的医学功能分子影像层出不穷,如各类组合型一体化设备SPECT/CT、PET/CT、CAT等广泛应用,逐渐体现出了生物医学影像开始出现由分散逐渐走向融合的主流趋势。在该种背景下,比较影像学的出现及其发展开始成为了必然。

3.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在讲授某种影像学技术时,总是放大该种技术的优势而忽视其他技术的特长,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疑惑,或者造成学生的片面之感。因此,教师在讲授医学影像学课程时,需要注意对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讲清各种诊治方法的不足和优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应用的必然和必要性。

4.比较影像学的应用模式。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中,首先应该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真正明白和理解比较影像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然后以多组病例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方法进行讲授,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尽量多和学生一起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三、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满足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对各个组织系统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正常和异常影像的表现等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影像学的表现很少涉及,显然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把握,同时对各种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手法也缺乏系统的认知。目前,随着各种成像设备的横空出世,比如三维后处理软件工作站等,使得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范围不断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需求。因此,在授课中加入其它医学影像学的表现,并对图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能够显著提升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

2.疾病的全面、多角度分析。应用比较影像学可以向学生更加全面以及多角度地对疾病进行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对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时,适当地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展现,能够通过比较来找出该种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在各种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析为什么会出现该种影像,比较适合于学生在本质上对疾病的成因、发展和预后进行了解。可以说,每种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同,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下的图像特征,有利于从全面和多角度下对疾病进行分析。

3.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在实习时面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非常多的,其往往在面对CT、MRI、普通X射线以及超声等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时显得无从下手,即使当时掌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被遗忘,从而不得不回到岗位后再重新学习。而比较影像学将从根本上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思路,学生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手段之下,可以对各种不同医学影像手段进行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教学的效果,从而建立起了影像专业整体框架,能够认识到影像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4.比较影像学的具体应用内容。一般情况喜爱,比较影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1)影像设备的进步、更新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这些进步给临床带来的益处;(2)显像剂的发展史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3)介入显像的发展史以及有针对性地解决的临床问题;(4)从各影像学各自的纵向发展史中找出共性和规律,以预测今后的发展。

其二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横向比较:(1)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方法、适应疾病、诊断效能以及优缺点等;(2)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3)同一患者各病程的影像学比较;(4)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性能及成本比较;(5)创伤性及其不良反应;(6)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疾病决策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提出对某一疾病检查的优选方案。

四、结语

总之,医学影像学作为当今发展迅速的一门医学学科,分散和融合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应用的必然性,从而为未来培养出高素质医学影像综合人才的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芳,王志强,罗红缨,李涛,张盛甫,刘晨. 比较影像学结合CTM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1:71-73.

[2]王少雁,王辉,李佳宁,冯方,陈素芸,吴书其,傅宏亮. 比较影像学与PBL教学模式改革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04:294-297.

[3]杨欣,孙鹏,李丹,潘宁,王薇,卢晓潇,郑春梅,曹霞. 比较影像学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20.

篇4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34-04

特色专业是职业技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职业技术院校办学优势的集中展现。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生源不足,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必然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重中之重是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当前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彰显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呢?笔者认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向纵深发展。

准确定位的同时要有前瞻性

为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特色专业建设不但要以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具有前瞻性,既遵循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又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在创新中保持优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同时具备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常规放射学、CT、MRI、超声、DSA、核医学和放射治疗技术等操作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影像检查、诊断与治疗技术工作,面向城乡社区的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培养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学生必须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培养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结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

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努力向上,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相脱节,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是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决定专业建设,而不是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课程”式的专业建设模式。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办学方针,特别要培养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发挥潜能,满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备有效地解决临床不同影像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广度,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建立“校外评价”机制,尤其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及时反映专业与市场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特色教材

由临床一线专家组成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结合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制定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目前,本专业要重点建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CT摄影与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四门优质核心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标准;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1~2部专业特色教材,完善2部专业特色实验实训讲义;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学资料库,完善和健全人体各系统正常结构影像与临床典型病例影像电子图片和传统胶片等教学资料库。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着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临床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技能训练都能过关,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辅导强化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以实现本专业与临床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在逐步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我院覆盖长三角的16所教学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再扩充建设2~3所教学实习医院,形成教学、实训等功能齐全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本专业学生分组完成X线、CT、MRI、超声诊断技术等专项顶岗实训及综合项目顶岗实习,确保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构建一支以临床影像检查技师

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因此,实施特色战略,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内培”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对紧缺的教师岗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不断创造继续学习和专业深造的机会。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专业骨干教师到临床一线挂职锻炼至少2个月,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专业课教师除了有教师证外,还必须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晋升。(4)建成一支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合作单位,从医院聘请在医学影像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名,引进专业骨干教师1~2名,重点培养兼职教师8~10名,实现院内外师资互动和互通,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线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

通过建设以“双师”结构和专兼结合为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促进特色专业发展,同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学院已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外出培训交流、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和评优以及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没有完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批评,并限期达标;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做到让教师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中获得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纳入教师考核行列,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外聘教师通报到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做相应处理,并不再聘用。对专业建设有突出贡献且表现优秀的外聘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政策支持。

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依托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制教育模式 我校依托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书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经开展的有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员、按摩师、营养师等证书教育,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鼓励学生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获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该专业多证书教育覆盖面近100%,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能力。

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比武 技能比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技能,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比武,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环节,同时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技能比武的引领作用,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标准密切结合,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目前,我校每年都开展相应的技能比武,比武项目以省级或国家级技能比武项目为蓝本,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创造社会效应。我校还成立了相应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常态化的活动。

完善高职专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 为高职专科学生升本科建设绿色通道。目前,我院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二是引导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考试前给予必要的考前辅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并且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本专业的优势地位。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也可以与相关院校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网站维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两门已经建设成精品课程,其他主干课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验收和评审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切实以精品课程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提升特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特色专业的宣传,争取使之成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是自封的,必须为社会广泛熟知和认可。虽然不能照搬工厂宣传产品的做法,但可借鉴企业的营销理念,通过一系列载体和必要的包装进行宣传。我校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特色专业宣传册,放假前一个学生一本,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和周围的人看;加大学院网站对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技能比武平台进行宣传;再加上特色专业本身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够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其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管理运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特色专业建设督导组”,该组成员主要负责督促检查:(1)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责任人。(2)对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到实处,保障有力。特色专业带头人在特色专业经费使用上拥有自主权。(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包括课程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评监控等。我院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以学习委员为成员的教学反馈信息员,实行周报制,通过这些信息员能够及时发现、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通过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4)每周三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参与。

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

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并依托合作单位和专业资源开展本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同时,要建立应用技术研究的导向和保障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增强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能力。还要注意“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学。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变革和创新的教育活动,不仅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还要紧跟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步伐和市场需求,坚持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拓展外延,争取达到“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的特殊优势,以推进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曲家惠,程秀莲.特色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30-31.

[2]卢玲,巴山.培育特色专业 实现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12(6):115-116.

[3]郑蕾,尤凤翔.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1,7(12):1-4.

[4]李义兵,余英宏.医学影像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4):554-555.

[5]李翠莲,喻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17.

[6]陈少斌.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144-146.

篇5

【关键词】 数字合成体层成像; X线数字摄影; 肺内结节; 敏感度

中图分类号 R8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63-02

肺内结节通常是指直径3 cm以下的肺内实性病变[1],其可能的诊断多种多样,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等,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目前临床诊断肺内结节主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系统在我国医疗机构广泛使用,该系统相比CT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清晰地获取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从而弥补CT技术的不足[2],与普通的X线数字摄影技术相比,优势明显。笔者旨在探讨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和X线数字摄影(PA)对肺内结节探测的敏感度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检查的105例肺内结节患者,男61例,女44例,年龄26~58岁,平均(39.6±5.3)岁,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05患者均参与此次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此次研究;(2)在入院后经过CT检查证实至少存在一个肺内结节;(3)无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如哮喘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CT检查证实存在肺内结节。对所有患者行X线数字摄影(PA)检查,再行数字合成体层成像技术(DTS)检查,曝光剂量范围为69~135 mR。

1.3 影像评价

将影像阅读窗设定为标准肺窗,由本院所在医院3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读105例患者的CT影像,统计和记录肺野内的所有直径超过3 mm的结节的大小。随后采用不同检查方案分别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样由3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统计和记录肺内结节的大小和数量,并与CT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案结节个数对比

对比三种不同检查方法患者肺内结节情况,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CT结果显示共有280个肺内结节,而采用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检查发现有173个可见肺内结节,X线数字摄影(PA)共发现4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种不同检查方案结节个数对比 个

检查方案 左上肺野 左中肺野 左下肺野 右上肺野 右中肺野 右下肺野 合计

CT检查(n=105) 84 62 43 35 31 25 280

DTS检查(n=105) 56 31 24 24 21 17 173*

PA检查(n=105) 12 11 6 6 5 3 43*#

*与CT检查比较,P

2.2 不同检查方案敏感度对比

以CT检查结果作为此次研究的标准,可以发现DTS检查结果敏感度要明显高于PA检查结果,特别是在结节直径

表2 280个结节三种不同检查方案敏感度对比 个(%)

检查方案 共同 直径

5~10 mm 直径>10 mm

CT检查 280(100) 64(100) 142(100) 74(100)

DTS检查 173(61.79)* 33(51.56)* 84(59.15)* 56(75.68)*

PA检查 43(15.36)*# 7(10.94)*# 15(10.56)*# 21(28.38)*#

P值

*与CT检查比较,P

3 讨论

数字合成体层成像(DTS)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相比常规的CT具有辐射低的优势,同时比X线数字摄影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于诊断患者肺内结节时DTS相比PA优势明显,检出率更高。目前有研究报道发现DTS技术对肺内结节的探测敏感性较高。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以CT检查结果作为标准,DTS的探测敏感性高达61.79%,在直径10 mm的肺内结节中,敏感度高达75.68%,显著高于PA的28.38%。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DTS替代CT为结节患者进行随访检查,以确定结节的良恶性,避免了患者重复的照射高剂量辐射[3]。以往X线数字摄影其敏感度较低,所以目前多采用CT技术为患者检查,但是CT技术在高敏感性同时带来了高费用和高辐射[4]。因此DTS技术应用而生,其断层融合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要低于CT几十倍[5-6],但是由于该技术尚未完全推广,其使用范围局限在规模较大医院[7],对于县级医院等规模较小医院还未开展该技术。同时临床经验发现DTS技术容易掌握,即便是刚参加工作的放射科医师在1个月的时间内就可以熟练运用并为患者提供诊断[8]。本研究中由于事先已经采用了CT对患者进行了肺内结节的检查,故对于结节的位置和大小已经有了确切的目标,再行DTS或PA检查方法来检查患者肺内结节时,就会人为的提高检查敏感度。若事先无CT检查结果作为参照,DTS或PA技术对肺内结节敏感度会有所降低,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DTS对肺内结节敏感度会低于此次研究结果,但是差距不会太大。目前DTS技术对于发现直径

综上所述,DTS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高的肺内结节诊断敏感度,较低的辐射量和相对低廉的费用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在放射学中,DTS影像可以和CT影像联合使用,从而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平面的断层图像,大大提高了诊断正确率。鉴于该技术还未完全推广的情况下,故仅在规模较大的医院掌握该技术,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实际意义,笔者建议应该大力推广,为肺内结节患者随访检查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梦龙,孙峰,王雅莹,等.数字合成体层成像和X线数字摄影在肺内结节探测中敏感度的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97-600.

[2]费军,黄海滨,张朝利,等.数字化X线胸片计算机辅助检测对肺结节检出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3):509-511.

[3]陈建新,沈永榕.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2):62-63.

[4]张庆怀,李平,付占昭,等.CT引导肺内小结节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24(5):553-555.

[5]陈世沛,赵张平,李剑波,等.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肺内非钙化性结节灶检出能力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1):2234-2237.

[6]夏春华,季亚莉,高斌,等.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3):290-294.

[7]王华斌,李苏建,卢光明,等.初步评估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研究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5):504-508.

[8]韩凤东,李冬,赵英男,等.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3):181-183,封4.

[9]朱智明,周漠玲,刘进康,等.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技术优化与标准化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20):1893-1896.

篇6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检查;诊断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位于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首位,对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其发病呈现低龄化、年轻化态势,并且逐年增加[1]。目前,对于乳腺癌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其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且一级预防尚不健全,所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该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由乳腺钼靶X线摄影(molybdenumtargetmam-mography,MG)、超声、CT、红外线检查(BIS)及MRI等。我们将对于乳腺癌在影像学方面的检查手段的优缺点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MG

MG作为目前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其机制为运用低能量X线软组织摄影技术对乳腺进行投射,并经胶片感光及定影等步骤进行成像。乳腺癌MG主要呈结节状和肿块状改变,此外,还常伴有周围组织浸润的征象,如呈放射性的“尖角征”或“毛刺征”改变等。该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容易掌握、费用较低,且有良好的分辨力及重复性等,主观因素对其影响很小,诊断的敏感性为80%~89%,特异性维持87%~94%[2-4]。及早应用MG检查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检出率,而且使病死率大大降低;除了能够及早发现上述软组织改外,MG在显示乳腺癌早期微小钙化灶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正因如此,即使在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MG仍是该病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2超声成像

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且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也大大提升,尤其是在计算机辅助自动全乳腺超声出现以后,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新出现的超声技术主要由超声影像、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光散射成像等。乳腺癌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强弱不等的回声,有时可见微小钙化等[5-6]。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无辐射、无创伤,对于肿物的囊、实性鉴别较MG和CT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很好地显示病灶内的血流情况。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判读存在很大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有诊断医师的经验所决定,且图像不能进行前后对比。因此,常将乳腺超声与MG相结合使用,起到互补作用。

3CT

与MG和超声检查相比,乳腺CT具有较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成功消除重叠干扰,从而更清楚的显示组织的解剖结构;同时,其定位准确,可从任意角度对肿瘤的形态、边界血供及周围组织等情况进行显示,尤其在乳腺癌的囊变及钙化诊断方面作用更为明显[7-8]。该技术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手段之一有其自身的优势,如能够对致密型乳腺癌病灶进行很好的观察,提高检出率,但因其有X线辐射剂量较大,因而不将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4BIS

篇7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isen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in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 teaching, constructs a simulate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 environment. It takes the man-machine interactive way, and has innovative, alternation, aptitude, simulation, openness and expansibility, etc. It achieves positive result in improv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effect,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fostering students' skills and thinking ability.

关键词: 虚拟仪器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评价;虚拟实验

Key words: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urriculum evaluation;virtual experimen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32-02

1 概述

随着现代医学实验课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医学仪器实验由于场地、维护费用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资源都比较匮乏,使得医学实验教学不得不寻求更新的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实验手段。虚拟仪器技术即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等支撑下,架构支持真实实验环境的虚拟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平台形成了一个虚拟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操作、控制、分析、观察和实验,同时控制真实的实验环境。这一技术有许多的优点,如交互性很灵活、对硬件资源要求不复杂,更简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成为解决可视化知识学习的又一重要媒体技术。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正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虚拟仪器技术与课程整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丰富学科知识、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影响比较大。

近年来,在医学类高职院校实验实践教学中,非常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所以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教学更突出了其优势,因而该技术在医学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医学影像技术传统教学的缺陷

板书教学是医学影像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室动手操作实验。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在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时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在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等方面起到许多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并不完善,还有不少的不足。由于大型影像设备昂贵,验耗材较多,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无法或很少实现。实验资源有限,不能做到人手一机,分组过大,难以反复训练,造成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医学影像虚拟实验的设计和优势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操作大型的影像设备,如CT、MRI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操作使用复杂,需要学生长时间练习操作。一般院校很难满足这些大型设备的教学使用需要,而虚拟仪器技术可以解决和克服这一难题。我们学院和徐州医学院合作,利用计算机仿真、数据库、图像处理、虚拟实现和三维重建等编程技术对现有的影像设备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开发了系列化大型医学影像设备CT、MRI、PET-CT仿真操作训练系统。仿真当今主流CT、MRI、PET-CT扫描工作站的常规操作,不需要设备主机,形成相应的仿真工作站,模仿真实CT、MRI、PET-CT扫描工作站的操作流程;从而实现不需要投入大型设备,就能做到学生人手一机进行操作训练,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大型医疗设备扫描操作基本技术的需求。

篇8

关键词:影像医学;临床作用;价值

影像医学是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包括线片、造影技术、电脑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成像技术等。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将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做如下阐述。

一、影像医学常用的检查方法

常规线成像常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非数字化线摄影、计算机线摄影技术、数字化线成像技术等阶段。影像接收器使用屏胶结构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数字化线成像技术的出现,板、平板接收器取代了传统的屏胶结构,数字化线成像技术成为线成像技术发展的必然。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这是将常规线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合形成的医学影像系统,目前常用于关节、肝肾胰脾及诸多软组织的检查,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对微小病变敏感等优势。年世界上第一台扫描仪设计成功,年螺旋扫描仪出现,随着技术的革新,多层螺旋不断更新。造影技术造影影像技术包括血管性造影技术及非血管性造影技术。非血管造影技术自从线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不久就被应用于疾病诊断,钡剂的发明与应用,促使影像医学实现了功能与结构的结合,如消化道钡剂检查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碘剂被发明并应用于影像医学,实现了血管性造影技术,再随着技术的革新,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出现,具有很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甚至可以将血管结构动态地显示出来。磁共振成像技术技术能够将人体各解剖组织及相关的关系清晰显示出来,对病灶具有良好的定位及定性效果,尤其对早期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检测图像清晰,对人体无辐射,安全可靠,目前在临床医学多种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融合成像技术世纪,诸多影像医学新理念、新思维模式形成,如将或技术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田技术同机融合。

脑磁图属于一种无创的脑功能影像检测成像技术,其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叠加整合后,能够对大脑的解剖及功能学进行准确定位,还可以实时反映大脑功能的瞬时变化,且具有灵敏度高、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促进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可对微小病变、功能及代谢异常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使得疾病的早期治疗、超早期治疗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其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如相比于常规胸部线筛查而言,螺旋筛查能够准确、敏感地发现早期肺癌,使得重度吸烟患者因肺癌而造成的死亡率降低近两成。又如随着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多层技术的应用,血管栓塞性疾病可在早期被准确诊断,且诊断简单、快速、可行性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肿瘤分期及评价疗效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可准确评估肿瘤的大小变化。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应用使得恶性肿瘤的分期取得了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如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在早期发现病灶内由于胞膜完整性改变或组织细胞数量增加所致的水分子弥散受限,为肿瘤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早期准确的判断依据如葡萄糖代谢成像对肿瘤的入分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功能与分子影像学能够在肿瘤形态变化之前测量病灶内部的水分子弥散情况,反映肿瘤组织细胞的数量及细胞膜完整性是否发生变化,还可对肿瘤的灌注参数进行测量,间接反映微血管的密度及通透性是否发生改变,甚至还可以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代谢物的变化,为肿瘤的疗效评价提供参考。获得诊疗证据影像学检查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完整、详实的诊断依据,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如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性疾病,如冠状动脉斑块、钙化及心肌桥的诊断具有巨大的优势。冠状动脉软斑块属于不稳定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无法将其直接显示出来,而血管造影可对的极小软斑块具有高度敏感性。此外,、可以实现心脏功能及心肌灌注显像分析,获得心功能参数及心肌毛细血管水平的灌注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证据。促进诊疗模式变革随着影像医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影像诊断及治疗技术发生了不断革新,诊疗模式也因此发生率较大改变,如复合手术室、多学科协助相继出现。目前,影像诊断室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密切,临床诊疗已离不开影像检查资料,影像诊断资料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影像设备的实时成像特点促使临床治疗的视野延伸到普通外科器械,甚至药物所不能触及的领域,从而使微创医学不断发展。诊疗技术微创化是临床医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外周血管介人、心脏介人等微创治疗技术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首选手段,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影像医学促进临床医学诊疗模式变革的典型案例。所以说,影像医学对诊疗模式的变革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革新,医学影像技术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诊断技术、造影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成像技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不断发展,为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影像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影像医学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振中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王胜先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3]袁立华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中外医疗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