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8篇

时间:2023-09-06 09:30:39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1

关键词:就业 发展空间 前景 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一、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个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人,占35.8%,女生22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人,占61.3%,其中女生13人,男生6人,县级以下医院7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就业率达到100%。

二、就业前景分析

1、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年代,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学生来解决这种矛盾。

3、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三、就业对策

1、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2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职业认识;医学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151-02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BAO Xuan, CAI Li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how to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five aspects consist of orientation of market demand, basis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post function as the goal, teacher's ability as a support and students' ability as a fundamental.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full employment and perfect career.

Key words: bio-medical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knowledge;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作为一个理工医相结合的高度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崛起于上世纪60年代,并从80年代开始,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类产品销售额每年保持6-10%的增长率,因而被誉为产业界的“常青树”,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如此大的规模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大多医科类院校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造成了经济社会的求贤若渴、高校教育的捉襟见肘、专业人才的凤毛麟角互相矛盾的局面。所以,有针对性地作好思想教育疏导工作,并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圆其成才梦,是新设专业的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各有关部门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过调查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状态的突出表现为:初期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导致思想困惑迷茫;中期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压力加大;后期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缺乏学习动力[1]。为了帮助学生消除以上的顾虑,本文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对如何使学生对于未来求业择业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认识作了探讨。

1 以专业特点为基础,培养什么人才

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器械方向)是一个集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新兴专业。所学跨学科的课程,既有医学成像原理和电离辐射防护的知识,又有图像重建算法和图像后处理内容;既有理科工科知识,又有医科内容。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培养方式以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从事各类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使毕业生具备在医学影像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的能力。

此外,当今的医学影像学科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高级人才也要与时俱进,掌握专业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富有科学思维能力,勇于在专业前沿领域探索与创新,应具有使用新型功能设备和应用新颖科学技术的能力。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要什么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指为开展医疗或医学研究,以非侵入方式获得人体某部分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其中出现最早的装置是X线机,随着影像技术在不断地探索中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为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涵盖了解剖、病理、功能、代谢等多个领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变,也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帮助。具体体现在:现代医学影像率先建设并实现了数字化与网络化体系,成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数字成像技术将数据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从传统的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映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为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从单一的诊断学过渡到了诊断与治疗并举的临床学科[3];从简单的信号传导跟踪到实现定量成像;电阻抗成像作为无创无放射损伤的成像技术,既能显示形态改变又能反映功能变化;利用多模成像技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活体病理成像;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根据医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实现影像;无创、无害性的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辐射剂量的控制逐步得到强化等等[4]。时至今日,医学影像的应用领域已经遍布人体主要的器官和疾病类型,从神经疾病、代谢紊乱到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疾病,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也有相当进展。医学影像技术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可靠工具和活力平台。

3 以岗位职能为目标,从事什么工作

总结近些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分析可知,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综合性医院、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3.1 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放疗科、设备科、核医学科

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具有常规放射学、超声医学、核磁共振及CT等系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②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电子学等有关理论知识;③在疾病诊断中比较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④比较熟悉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2]。其中,理论知识内容在本科教学过程能够充分体现,而技术应用及操作技能则必须在各功能科室第一线长期工作并积累经验才能够获得,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前沿技术的关注是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者对自我提升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为良好开展工作必须做到的知识储备。

3.2 中外医学影像设备研发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

相关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市场和销售、研发和技术支持,产品注册和产品质量检测。前两者对从业者个人能力的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如沟通交际和处事应变能力,从事产品营销和市场推广等工作;中间两者看重专业素质,从事产品研制、开发设计、维修保养等工作;后两者主要是在品管部门,需要熟悉产品质量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质量检测、控制和监督工作,了解产品注册要求和撰写标准并能独立完成产品注册、申报、体系认证等工作。

3.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组织拟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医疗器械标准、分类规则、命名规则和编码规则;拟订医疗器械注册许可工作规范及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要求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拟订医疗器械互联网销售监督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监督抽验及安全风险评估;拟订问题医疗器械召回和处置制度等[5]。

4 以教师能力为依托,具备什么知识

生物医学工程本身是一门多交叉学科,教师具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对于研究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注重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的同时,将生物医学与药学、化学、统计学、材料学、电子信息学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中来,并将这种优势带到学生的学科设置以及综合实验当中,去启发学生的思维。理工科背景的教师深入临床接触病例,医科背景的教师参加理工科理论培训,任课教师深入行业调研,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充分利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优势进行教学和科研,为共同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5 以学生能力为根本,锻炼什么技能

理工医相结合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色,在知识结构上培养既懂医学又掌握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是社会的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医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医学电子仪器的系统设计、医学影像设备的系统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接受典型医疗器械应用的训练,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他们的特点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医疗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6]。

此外,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为产业服务的技能,这些综合素质在学生的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影响深远。尤其是对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深切关注,会为学生今后在广泛领域发展创造条件。

总之,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代表的新兴边缘学科自身特性决定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学校要在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上下功夫,多管齐下解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学生要多角度充分认识专业背景及就业前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就业预期,实现完美“择业”。当然,新兴边缘学科的毕业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我们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才能早日实现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丁长松.中医药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82-83.

[2] 赫明锋.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3):171-172.

[3] 李延静.医学影像结构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3,34(7B):85-88.

[4] 张艳天.生物医学影像研究:展望未来[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5,13(5):4-7.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3

P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学;就业前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29-02

一、引言

在影像专业发展之初,就业前景可谓一片大好,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甚至可达到100%。而随着医学就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各大医学高校对影像专业的扩招,使该专业就业率连年下降。本文以当前严峻的就业市场形势为背景,分析未来影像专业就业市场的趋向,为该领域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就业需求区间化发展

就业需求趋向于区间化发展,而不同于区域化。这不仅是地域单纯划分,还是在就业需求整体结构中多层次全面的三维立体分析,涉及到体制、经济、专业特性、人文等多方面,故表现形式也多样。对此,综合其矛盾深度、影响力等将其分为三大类。

1.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需求区间化。近年,大型最新型影像设备在全国使用率逐年上升。三级甲等医院高速螺旋CT,大场强MRI,各类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均已成为常规配置。就设备而言,虽然不同区域的医院整体水平都在提升,但在尖端配置上拉开了较大差距。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远远落后,然而沿海发达地区的尖端医院大都以最新型医学影像设备作为向患者彰显自身医疗实力的证据。这就导致各地区就业导向性的差异也极其明显,以及所需要的人才差异明显。例如:2008年7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全国医学影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五届二次学术会议中,上海卫校、上海职工医学院周进祝、胡兵、桑玉亭撰写的论文《超声技师培养制度的思考》认为,超声医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医技分离,能级分离,迫切需要分别培养诊断、技术专业的人才。而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唐陶富等人的科研论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研究初探》则表达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然而,各大院校在医学影像学的教育上很明显投资相对较小,除了在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有不同侧重以外,整体区域之间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人才流通性相对较差,更加剧了这种地域上人才培养泛化与就业区间化的矛盾。

2.大中型医院与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就业需求区间化。近几年,医学影像学就业虽较乐观,但具体到医院合理利用人才和毕业生选择进入医院类型仍存在不小问题。大中型医院对高学历盲目要求。许多大中型医院更是对应聘学生提出了学历必须本科以上甚至硕士学位以上的要求,而这些医院大多已经实现了医技分离、诊断与技术分离,对于部分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未免过于严苛。出现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受到专业限制,不具备出诊断报告的资质,而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学生虽具备出诊断报告的能力,但由于其专业的对口性窄、技术能力弱,又不具备完全承担“琐事”的能力,导致教育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外,由于大中型医院多医技分离,对诊断医师不仅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要求,对设备研发、科研创新等也有诸多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要的并非大中型医院所提倡的具有极高专业诊断能力的人才,而是复合型实用人才。但是因为中小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条件所限,其专业的诊断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被白白浪费了。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大中型医院与中小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需求的区间化并调整体制与人才培养,有利于解决中低学历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合理配置高学历高水平的医学影像人才资源。

3.医院内部就业需求区间化。其实,这里所说的医院内部就业需求区间化是医学影像专业本身与其他医疗科室之间的区间化,是尚未明确区间之区间化,而笔者认为,此区间化迫在眉睫。医学影像学在目前中国的医院中,与临床外科学相比仍然作为辅助科室。但近几年的发展,介入核医学临床应用水平的提升,医学影像学在临床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大多数医院医学影像仍然定位为医疗技术部门。为此,无论是影像医师还是临床医师,在实际操作中都面临极大的障碍。面临抢救患者和医疗事故追责的两难选择,影像医师因其权限不明和职业内容合法性不明而束手无策。例如:放射科医师在从事放射诊断中,要给某些患者使用一些造影剂和药物,若在造影中发生过敏,必须立即注射抢救用药物。如不给放射医师处方权,患者就可能失去最宝贵的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与影像职能划分不明确,一方面导致临床医师与影像医师交流受阻,医疗护理的连续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断层;另一方面导致医学影像医师受到掣制、新兴医疗手段难于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生就业时,因为就业需求未能明确区间化,导致医学影像专业受到轻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招募。

三、就业策略

1.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扩大研究生教育。市场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逐渐从传统的大影像、全方位、多功能向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临床应用型人才方面转换。本科教育是重视全方位的基础教育,毕业生不具备个人特色和专长,更加谈不上强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必须提高和完善自己。因此,学校应在稳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扩大研究生教育。

2.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特色和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品牌专业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是高校获取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是赢得生存空间的关键。在培养人才和学科建设方面要与时俱进,改善教育,更新设备。坚持对传统影像学的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内容、模式以及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具有一系列一流硬件设备,如校园网络系统和学校教学平台等,充分使用互联网、多媒体、远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施医学影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使我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与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控制U招并建立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队伍。目前专业招生每年60人左右,通过调查分析,目前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负担已经过重,如再继续扩招,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并影响就业,因此招生人数不宜太多。同时,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队伍,与学生多沟通联系,形成上届带下届的阶梯队伍。

4.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沟通,积极发掘、拓宽就业渠道,广泛搭建就业平台。信息是基础,广泛准确的用人需求信息能使就业工作事半功倍。学校可通过召开招聘会,以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把握人才市场动态,掌握就业信息,争取就业岗位,同时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联系方式统计归纳,在学校内部网上运行,供学生参考。

5.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大量的人才,学校应引导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无论是科研、实习还是教学都应该是以就业为最终归宿,以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大众为根本目的。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虽然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大,但还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时刻关心医学影像的日后发展,为日后打下扎实的就业基础而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延静,高慧,闫伟.医学影像结构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3,(14).

[2]唐陶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研究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3]李延静,高慧,闫伟.医学影像结构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3,(14).

[4]张在沛.适应就业需求,开展影像专业本科专业特长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14-15.

[5]牛志敏.浅谈新形势下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理想就业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14.

[6]赵宇.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

[7]赵宇.医学影像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Imaging Profession

SUN Xin-jie,SHI Yue,LIU Qin-chen,SONG Xu-ming,ZHAO Yu,ZHONG Shan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China)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4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比较影像学;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从传统X线诊断逐渐发展成为当今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四大影像技术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综合学科。在该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影响专业教学需求,比较影像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临床教学中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该种背景,从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入手,仔细对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二、比较影像学的相关理论

1.比较影像学概念。比较影像学是近些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影像诊断模式,其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医学影像学基础上,在临床应用的角度之下,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各个学科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使多种学科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物链”进行综合教学的方法。

2.比较影像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B型超声波、磁共振(MRI)以及核医学影像一起组成了当今医学四大影像手段,它们在功能性成像以及形态学检查方面的应用相对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目前各类新的医学功能分子影像层出不穷,如各类组合型一体化设备SPECT/CT、PET/CT、CAT等广泛应用,逐渐体现出了生物医学影像开始出现由分散逐渐走向融合的主流趋势。在该种背景下,比较影像学的出现及其发展开始成为了必然。

3.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在讲授某种影像学技术时,总是放大该种技术的优势而忽视其他技术的特长,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疑惑,或者造成学生的片面之感。因此,教师在讲授医学影像学课程时,需要注意对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讲清各种诊治方法的不足和优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法应用的必然和必要性。

4.比较影像学的应用模式。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中,首先应该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真正明白和理解比较影像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然后以多组病例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方法进行讲授,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尽量多和学生一起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

三、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1.满足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依次对各个组织系统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正常和异常影像的表现等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影像学的表现很少涉及,显然学生很难从整体上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把握,同时对各种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手法也缺乏系统的认知。目前,随着各种成像设备的横空出世,比如三维后处理软件工作站等,使得影响图像质量和检查范围不断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在未来的临床工作需求。因此,在授课中加入其它医学影像学的表现,并对图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能够显著提升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求。

2.疾病的全面、多角度分析。应用比较影像学可以向学生更加全面以及多角度地对疾病进行了解,一般情况下在对某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时,适当地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展现,能够通过比较来找出该种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而在各种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析为什么会出现该种影像,比较适合于学生在本质上对疾病的成因、发展和预后进行了解。可以说,每种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同,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下的图像特征,有利于从全面和多角度下对疾病进行分析。

3.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学生在实习时面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非常多的,其往往在面对CT、MRI、普通X射线以及超声等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时显得无从下手,即使当时掌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被遗忘,从而不得不回到岗位后再重新学习。而比较影像学将从根本上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良好思路,学生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手段之下,可以对各种不同医学影像手段进行横向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教学的效果,从而建立起了影像专业整体框架,能够认识到影像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充满信心。

4.比较影像学的具体应用内容。一般情况喜爱,比较影像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1)影像设备的进步、更新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这些进步给临床带来的益处;(2)显像剂的发展史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技术的采用;(3)介入显像的发展史以及有针对性地解决的临床问题;(4)从各影像学各自的纵向发展史中找出共性和规律,以预测今后的发展。

其二是对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横向比较:(1)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方法、适应疾病、诊断效能以及优缺点等;(2)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3)同一患者各病程的影像学比较;(4)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性能及成本比较;(5)创伤性及其不良反应;(6)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在疾病决策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提出对某一疾病检查的优选方案。

四、结语

总之,医学影像学作为当今发展迅速的一门医学学科,分散和融合必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这也是比较影像学教学方法应用的必然性,从而为未来培养出高素质医学影像综合人才的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芳,王志强,罗红缨,李涛,张盛甫,刘晨. 比较影像学结合CTM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1:71-73.

[2]王少雁,王辉,李佳宁,冯方,陈素芸,吴书其,傅宏亮. 比较影像学与PBL教学模式改革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04:294-297.

[3]杨欣,孙鹏,李丹,潘宁,王薇,卢晓潇,郑春梅,曹霞. 比较影像学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2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5

关键词:大数据 医院 档案管理 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海量信息输入与输出衍生出来的庞大数据量迎来了信息量暴涨的崭新时代,即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式,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上高速增长的海量数据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大数据的发展现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内涵由过去单纯的信息逐步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数据。在信息时代逐渐转向数字时代、智能时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背景的数据成为了信息,而经过提炼的数据具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就是知识,通过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的分析结果能够运用到决策中,即可将其视作为资源。作为一个数据更加全面、信息更加丰富的时代,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借助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能够轻松、快速地占领之前很多因数据缺乏而无法探索的领域,例如,与医院发展息息相关的档案管理领域。在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在云计算、云存储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运作过程中,其直接产生的数字信息正处于“爆炸式”增长的状态,面对数量庞大、结构异化的文档信息,加上现代人类对信息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过去的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求。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的背景

现阶段,医院档案已经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存储与查询。然而,随着技术研发工作的深入,电子化管理使得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总量越来越大。随着CT检查、磁共振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以及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医学影像文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同时,医院档案存贮期限较长,通常情况下,住院病历存贮期限为30年,而门诊病历的存贮期限最少是15年以上。

当前实行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医疗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医院近、远期规划进行分析可知,通常情况下,在医院规模、诊疗科目、医疗设施、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方面均较为详尽。而在档案管理、档案设施投入等方面则较为粗略,导致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难以与医疗业务按照同等节奏发展,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致使业务技术水平难以提升。一些医院甚至还沿用过去手工收集、检索信息的方式,所获得的有用信息较少,制约档案管理作用与价值的发挥。

医院档案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囊括了病历、基础建设档案、设施设备档案、人事档案、文书档案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并且随着医院的发展,档案信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到医院影像、B超、病历分析等业务系统中的图片、影像、文档、文本、视频、音频等,也包括医院行政办公邮件、超文本标记语言、报表、资源等数据。而大数据技术的本质就是促使数据获得集中处理,将其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急需转变

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对自身各项业务的发展与新技术的运用较为重视,却未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源管理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档案资源应用方面只限于浅层次的资料查阅,其他方面并未应用。与此同时,医院也没有认识到充分利用档案资源能够帮助各项工作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医院较为重视医疗主业,对自身各项管理工作较为忽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放任自流、疏于管理的问题。并且在管理人员、设备设施、经费等的限制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常常受到“冷遇”。

(二)档案管理失范

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可知,医院发展档案管理通常由院办负责,而其他临床医学档案却归属于临床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较为分散,不利于医疗管理工作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常常出现失范的情况。

(三)n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对专业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还要求其拥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现阶段,国内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职业素质、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难以很好地适应医院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数量较少,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学历有待提升,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知识较为匮乏,并且高层次、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四、将大数据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指定专门的档案管理主管领导

在大数据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院领导的支持与各科室主管的参与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果将产生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医院领导的思想认识对大数据应用实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科室若是没有知识型领导带头从事相关业务工作,那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等工作均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提高医院领导者的思想意识,选派专门的档案管理主管领导,主抓医院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工作。

(二)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在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对现阶段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为了促进医院信息基础平台得到良好的建设和整合,除了应当保证技术、产品配备的齐全外,还应当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合理核算成本、分析投入产出的前提下,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所需要的各类设施,加强对满足大数据管理各项要求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三)加强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除了创造良好的大数据档案管理环境、强化对软硬件设施建设外,还需要加强对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缺乏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会导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效果受到严重不利影响。所以,实现大数据档案管理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具体来说,医院应当在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加大投入,促使医院档案管理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促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四)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安全管理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若是数据设备、相关程序发生故障,会对医疗分析与疾病诊断等工作的准确性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档案存储的安全性关系着医院业务的连续性。数据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数据存储、数据灾难备份、数据恢复等能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若是数据未能及时、完全恢复,将对医院的各项业务、就医人员的满意度造成直接损害。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是医院对大数据技术的首要要求。以往的数据规模相对较小,数据备份、数据恢复较为容易,并且实时备份工作难度较小。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充斥着医疗系统,临床信息逐渐向着数量大、种类多的方向发展,临床信息系统甚至会多达数十个,服务器规模较为庞大,数据备份、恢复等工作难度较大,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促使医疗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五)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实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是一项较为重要的项目,在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为医院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为院领导、各临床科室进行诊断分析提供帮助。若是在完成平台构建后,未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难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致使医院档案管理出现发展滞后的问题。所以,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而且还能使医院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不管大数据如何定义,其在本质上都是信息管理者借助信息技术处理海量信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卫生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树立了数据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改变了卫生系统管理在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特别是针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医院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1] 孙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探讨[J].速读(下旬),2014(11):250- 252.

[2] 贾方琦.新医改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4(5):80.

[3] Z文倩.大数据时代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卷宗,2015(4):94- 95.

[4] 于海永.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及意义探寻[J].养生保健指南,2016(19):158- 158.

[5] 汤慧军.探析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308- 309.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6

关键词:微信;脑功能;医学影像;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96-02

随着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以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脑功能影像技术日新月异。它在探求人类正常认知、行为的奥秘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天津市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是以天津市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影像科和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教学、科研人员组成,脑功能影像是本学科主要的教学和研究方向。然而传统“填鸭式”教学和“闭门造车式”研究早已经不能满足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脑功能影像教学、科研方法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课题。微信是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通过手机网络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也可以群聊,是一款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通讯工具[2]。实验室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在辅助功能影像教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共享国际研究前沿和展示教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微信平台在脑功能影像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一、利用微信辅助功能影像教学

脑功能影像后处理技术是功能影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静息态局部脑活动分析、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和任务态脑功能分析等技术[3,4]。教学对象的主体是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和神经病学专业的医师和医学生。学生们通常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脑功能影像数据的合理解释、深度挖掘十分重要。然而,脑功能影像后处理技术对于医师和医学生抽象、费解,尽管采取理论、实践结合的授课方式,有限的授课时间仍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微信在脑功能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现实中的时空限制,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微信,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抽象的技术理论形象化,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针对微信的难点、热点问题,学生在平台上参与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解答,可以实现师生课上和课下的有效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利用微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在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从事脑功能影像的人员通常具备生物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理工科背景,以建立功能影像方法学体系为主要方向,但他们常常缺乏对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变治疗及转归的深入认识。然而,面对各自专业领域科研与教学的繁重任务,医科和工科教学、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妨碍了对共同关注课题的深入讨论。利用微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可以突破时空与专业的限制,实现医科、工科背景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在线交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能够即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教师能够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重要的是,微信交流平台拉近了医科、工科专业人员的距离,对实现跨学科融合,培养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微信共享国际研究前沿

微信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可以将《science》、《nature》、《JAMA》等国际顶尖综合类期刊及《journal of neuroscience》、《human brain mapping》、《cerebral cortex》等国际顶尖神经科学专业期刊上最新发表的电子版论著整合起来。在实验室教师在线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学生对论著内容进行分组翻译、剖析、解读,并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格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供群内成员在线阅读和转载,客观、即时、准确地向同行传播脑功能影像前沿研究进展。共享国际研究前沿为师生共同进步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国际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研究者对热点方向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团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四、利用微信展示学术成果

由于运行成本低、传播效率高、受众面广等特点,微信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借助微信特有的媒体效应,在公众号和朋友圈中定期向外界同行脑功能影像实验室最新的教学进度、课题进展、、专利申报及教学科研获奖等情况,有助于增进国内外同行的认识,有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助于多学科团队的加盟合作,有助于提升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利用微信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学术交流平台、紧跟国际研究步伐和宣传学术成果是脑功能影像教学和科研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李恩中,高家红,卢光明,等.神经功能成像及其在重大脑疾病中的应用[J].中科学,2015,45(3):237-246.

[2]微信百度百科[EB/OL].http:///item/%E5%BE%AE%E4%BF%A1/3905974.

[3]王辉,卢洁,李坤成,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29(4):651-654.

[4]窦社伟,王恩锋,张红菊,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态fMRI在原发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1):1677-1680.

Application of WeChat Platform in Brain Functional Imag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HEN Jun-lin,YU Chun-shui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 300052,China)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7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BAO Xuan, CAI Li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how to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five aspects consist of orientation of market demand, basis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post function as the goal, teacher's ability as a support and students' ability as a fundamental.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full employment and perfect career.

Key words: bio-medical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knowledge;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作为一个理工医相结合的高度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崛起于上世纪60年代,并从80年代开始,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类产品销售额每年保持6-10%的增长率,因而被誉为产业界的“常青树”,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如此大的规模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大多医科类院校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造成了经济社会的求贤若渴、高校教育的捉襟见肘、专业人才的凤毛麟角互相矛盾的局面。所以,有针对性地作好思想教育疏导工作,并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圆其成才梦,是新设专业的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各有关部门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过调查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状态的突出表现为:初期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导致思想困惑迷茫;中期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压力加大;后期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缺乏学习动力[1]。为了帮助学生消除以上的顾虑,本文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对如何使学生对于未来求业择业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认识作了探讨。

1 以专业特点为基础,培养什么人才

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器械方向)是一个集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新兴专业。所学跨学科的课程,既有医学成像原理和电离辐射防护的知识,又有图像重建算法和图像后处理内容;既有理科工科知识,又有医科内容。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培养方式以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从事各类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使毕业生具备在医学影像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的能力。

此外,当今的医学影像学科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高级人才也要与时俱进,掌握专业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富有科学思维能力,勇于在专业前沿领域探索与创新,应具有使用新型功能设备和应用新颖科学技术的能力。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要什么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指为开展医疗或医学研究,以非侵入方式获得人体某部分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其中出现最早的装置是X线机,随着影像技术在不断地探索中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为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涵盖了解剖、病理、功能、代谢等多个领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变,也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帮助。具体体现在:现代医学影像率先建设并实现了数字化与网络化体系,成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数字成像技术将数据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从传统的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映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为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从单一的诊断学过渡到了诊断与治疗并举的临床学科[3];从简单的信号传导跟踪到实现定量成像;电阻抗成像作为无创无放射损伤的成像技术,既能显示形态改变又能反映功能变化;利用多模成像技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活体病理成像;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根据医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实现影像;无创、无害性的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辐射剂量的控制逐步得到强化等等[4]。时至今日,医学影像的应用领域已经遍布人体主要的器官和疾病类型,从神经疾病、代谢紊乱到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疾病,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也有相当进展。医学影像技术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可靠工具和活力平台。

3 以岗位职能为目标,从事什么工作

总结近些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分析可知,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综合性医院、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3.1 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放疗科、设备科、核医学科

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具有常规放射学、超声医学、核磁共振及CT等系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②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电子学等有关理论知识;③在疾病诊断中比较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④比较熟悉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2]。其中,理论知识内容在本科教学过程能够充分体现,而技术应用及操作技能则必须在各功能科室第一线长期工作并积累经验才能够获得,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前沿技术的关注是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者对自我提升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为良好开展工作必须做到的知识储备。

3.2 中外医学影像设备研发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

相关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市场和销售、研发和技术支持,产品注册和产品质量检测。前两者对从业者个人能力的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如沟通交际和处事应变能力,从事产品营销和市场推广等工作;中间两者看重专业素质,从事产品研制、开发设计、维修保养等工作;后两者主要是在品管部门,需要熟悉产品质量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质量检测、控制和监督工作,了解产品注册要求和撰写标准并能独立完成产品注册、申报、体系认证等工作。

3.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组织拟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医疗器械标准、分类规则、命名规则和编码规则;拟订医疗器械注册许可工作规范及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要求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拟订医疗器械互联网销售监督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监督抽验及安全风险评估;拟订问题医疗器械召回和处置制度等[5]。

4 以教师能力为依托,具备什么知识

生物医学工程本身是一门多交叉学科,教师具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对于研究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注重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的同时,将生物医学与药学、化学、统计学、材料学、电子信息学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中来,并将这种优势带到学生的学科设置以及综合实验当中,去启发学生的思维。理工科背景的教师深入临床接触病例,医科背景的教师参加理工科理论培训,任课教师深入行业调研,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充分利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优势进行教学和科研,为共同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5 以学生能力为根本,锻炼什么技能

理工医相结合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色,在知识结构上培养既懂医学又掌握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是社会的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医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医学电子仪器的系统设计、医学影像设备的系统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接受典型医疗器械应用的训练,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他们的特点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医疗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6]。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分析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改革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探讨和研究以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本门课程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既包含部分医学内容也包含物理、化学内容,是检查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建立了“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的教、学、做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加强,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述4个环节中得到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1.预习式临床见习

在普专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课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将本专业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影像科室,进行临床观摩见习,提前接触影像设备,提前接触病人。见习半年后于第二学期初,开始课堂讲授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内容,完成“先看后学再练习”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做好铺垫。此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预习式临床见习”。

2.理论教学

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环境。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等科室去讲授,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3.实训教学

改革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1]。采用“模拟临床实训”的教学模式。影像实训中心有2个专业多媒体教室,4个先进的阅片室,3个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分别安装有2台200mA、1台500mA国产X线机,1个胃肠造影实训室并配有1台X-TV及1个示教室,1个CT实训室等,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实训教学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学生自己操作”、“综合设计性实训”等教学方法。在理论及实训课程结束之前2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培训的重点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方法,以缩短学生与毕业实习的距离。

4.毕业实习

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外46所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进行毕业综合实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许多基层医疗机构,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针对临床实际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按照高职高专“影像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势在必行。为此,教研组将教学内容做了重大的调整,删除掉了超声检查技术内容(因我校本专业开设了超声诊断技术这一独立课程)把教学重心放在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X线照片冲洗技术、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的实践教学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强化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各种临床应用影像检查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实施“课证融合”以提高学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六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X线检查技术重点进行摄影和技术及造影技术教学;数字X线摄影技术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处理教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注重摄影和减影设备及造影器材的教学。第二模块CT检查技术,重点讲述CT成像原理和CT扫描技术。第三模块MRI检查技术,重点讲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扫描技术。第四模块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重点讲述核医学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第五模块X线照片冲洗技术,重点讲述照片人工冲洗技术、自动胶片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胶片技术及操作注意事项。第六模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着重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述质量管理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院校结合、理论课堂搬入临床影像科室的教学方式,将70%以上的课程安排在附属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在医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影像技术岗位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突出了工学结合的特色。

1.讲解法和示范法

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中,讲解法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讲解,说明所学摄影技术要领、做法、要求等,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示范法则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向学生演示所学摄影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虽然两种教学方法侧重点不同,但正确运用都能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教材的理解,从而加速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2.角色扮演法

技能训练由学生之间模拟操作,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名学生扮演病人,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医生的责任,又能体会到病人的感受,加深了学生对病人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德理念。

3.实训基地场景教学法

“学校与附院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训相融合”,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核素扫描室去讲授,为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

4.强化实训法

统一安排实训内容,充分利用空间、时间、人力、物力,以强化学生技能操作,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操作的方法。

5.现代教学方法

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采用模拟教学软件开展模拟实训,购置了《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动画、图片、文字于一体,给学生一个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和实训环境,通过交互式操作实现启发式引导学习,并通过多媒体、实践性实训完成实践性教学。

同时还采用网络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如在网上组织教学讨论;课程组教师采用提供给学生资料名称或搜索途径,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在课程网站提供了与影像检查技术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下载或浏览,这样有利于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该课程学习的开放性。

四、考核内容的改革

采用“笔试+技能操作+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持平。考核内容以临床放射技士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改革的体会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体现了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为基层医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中“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影像技术的操作技能,毕业即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时刻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教学中采取学校与附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中心及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5(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6%),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理论水平扎实、技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毕业生。学生结业后能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独立完成X线投照技术、CT检查技术、照片冲洗及影像质量管理等技术,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反馈均表明“学生的动手力强,基础知识扎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