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8篇

时间:2024-02-20 15:50:10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1

关键词: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委托

中图分类号:F2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152-05

一、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提出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是以人力资本作为投资标的物的风险投资活动。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过程中,具有资金、专业经验或其他资源的机构或个人通过对潜在的投资对象进行充分测评,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人员(或团体),双方建立一定的合同,并依据合同对投资对象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此同时对投资对象加以指导与管理,增加投资对象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机会,最终投资机构从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超额个人财富中,取得一部分作为投资回报。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体系由资金提供者、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 投资对象三方组成。这三个彼此相互独立的利益主体,由于各自掌握着一定的内部信息,加之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特殊性,由此产生出复杂的委托关系。

投资者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间存在着委托关系,风险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间同样存在委托关系,这种双重委托关系是风险投资重要特征。与普通的风险投资不同的在于风险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间的委托关系是双向的(如图1)。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

(一)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双层委托关系

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运行过程中,资金及其他各种资源从提供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投资机构,最终运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个人。在风险投资机构的投入(包括物质投入与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的努力共同作用下,个人的人力资本得以积累,创造的个人财富的能力得到了增加。在此情况下,个人将其个人财富的一部分按约定提供给风险投资机构,形成风险投资机构的收益,而风险投资机构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风险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了风险资本的周转。在循环过程中,风险投资者把资金委托于风险投资机构经营和管理,风险投资机构将资金、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投资于投资对象。这个委托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风险投资的运行和发展。因此,风险投资中的委托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层次:投资者与投资机构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间也存着委托关系,即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活动首先表现为双层委托系,如图2所示。为了表述方便,在本研究中将前者称作第一层委托关系,而将后者称作第二层委托关系。

1.投资者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

在筹资阶段,风险投资机构从资金提供者那里筹集资金,组成风险投资基金。此时,资金提供者是委托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是人,组成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第一层委托关系。

在这层的委托关系中,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家经营和管理着资金与各种资源,而资金提供者投资者却无法监控每个人力资本投资项目的具体操作,无法观测到投资家是否努力工作,是否勤勉地把资金投向具有投资价值的投资对象。相比之下,投资机构作为人更占有信息优势。

风险投资机构占有信息优势可能会导致其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违背委托人的利益,需要制定一定的制度对其行为加以约束。

2.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间的委托关系

在投资阶段,投资机构将其从投资者处筹集得到的资金,并辅之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投向其所选定的投资对象,通过被投资对象的勤奋与努力形成人力资本的积累,并最终分享从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财富。在实现投资收益的整个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间形成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二层委托关系。

在这层的委托关系中,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之间同样交易信息的分布不对称,呈现出一种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关系。信息不对称正是风险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投资对象的个人行为无法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在风险投资机构所提供的激励机制不足以对投资对象进行完全激励时,投资对象的追求不符合风险投资机构的目标的利益,以期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则成为了必然。

(二)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双向委托

双层委托关系是风险投资所共有的特征,除此之外,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活动中,还存在着相互依存又方向完全相反的双向委托关系,如图3所示。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因其具有能动性,物质资本则不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投资机构,作为投资者,他付出了物质资本,将资金与宝贵的社会资源与管理技能投入到对投资对象的培养与人生设计上,以期通过被投资者的努力获得好的收益。投资对象则在投资机构的指导与约束下,运用投资机构提供的各种资源,积累人力资本,创造个人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风险投资机构是处在委托人的地位,而投资人则处在人的位置。

另一方面,作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对象的个体,依据契约拿出了其最宝贵的财富,将其所拥有的各种先天禀赋、知识与技能以及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提供给投资机构进行管理,希望能在投资机构的设计、管理以及运营等方面的支持下,取得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又是委托人,而投资机构反过来成为了人。

双向委托关系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一种特有的现象。由于双方利益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维护了委托关系的稳定性。为了区别起见,在本文人为将前者称为正向委托,而将后者称为反向的委托。

可见,由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存在着复杂的委托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根据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各方当事人会按符合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法行事,这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如图4所示。

三、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及其解决机制

(一)逆向选择的概念

所谓“逆向选择”,指的是在特定市场上劣质品排斥优质品的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市场无效或市场失败。“逆向选择”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场合,阿克洛夫(Akerlof) 的旧车市场模型、斯蒂格里茨和温斯(Stiglitz and Weiss)的信贷配合模型,斯宾塞(Spence) 的教育信号传递模型,均是逆向选择理论的经典模型。

在逆向选择理论看来,劣质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取代”优质品,存在三个条件:

1)买主不知道商品的真实质量;

2)劣质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优质品,具有相对价格优势;

3)劣质品可以“伪装”成优质品,且伪装后的总成本不高于买主所出的平均价格。

(三)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造成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活动中存在着典型的逆向选择现象。这种现象在人力资本初始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本的转让与投资机构的选择上都会出现。

1.人力资本初始价值确定中的逆向选择

由于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产,非激励难以调度①,为了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本风险资本的投资作用,降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风险,最大化投资活动的收益,则首先必须准确地为人力资本的初始的价值进行确定。然而,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对象的选择过程中,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这将大大影响对投资对象判断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整个投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活动的失败或中止。

前面已经分析过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是一个双向委托过程。在这两个方向正好相反的委托行为,都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问题。

(1)正向委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风险投资机构按照能否带来高投资回报这一根本标准,来选择的投资对象进行投资地开发人力。这些投资对象多为在智力、体力等身体素质上具有超常的能力的个人,也可能是具有特定社会资源的个人,或者是某些怀才不遇之人,总之这些投资对象具有创造出远大于所需投入的个人财富的能力。

在投资双方签订投资合约之前,投资对象对其自身个体的有关情况,比如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社会关系以及个人经历等某些方面,掌握着一些不为风险机构无法获得,至少需要一定成本才能获得的知识。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1) 对个人素质的任何一个评价都难以建立一个公认的客观的评判尺度;

2) 许多评价指标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相互替代的关系;

3) 部分评价指标,如IQ、EQ 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这些关于人力资本测定的困难性就使得投资对象有着风险投资机构所不具有的信息优势。这可能产生人,即被投资对象,大致知道自己的人力资本定价而委托人知之甚少的逆向选择问题,也可能产生签约前投资对象与投资机构都不甚知道人力资本的定价,但履行合同后人逐渐知道自己的人力资本定价的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一般情况下也将后一类问题归入逆向选择问题) 。为了自身利益,人有意识地强化那些可能高估其初始价值的一些信号,或弱化那些可能低估其价值的一些信号,比如通过作弊的手段影响某些测试值,引导委托人做出错误的决定。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委托人也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会刻意去低估投资对象的价值,双方博弈的结果是增加了交易成本与减少投资机会。

(2)反向委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在反向委托中,投资对象(委托人)将其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社会关系等,交由投资机构(人)管理运作。由于投资机构(人)据有专业上的便利,能够运用他的测评技能对投资对象进行全面的评价,有能力发现一些投资对象(委托人)也无法意识得到的一些优势条件。投资机构(人)并不将真实情况全部告诉投资对象,同时还会夸大自身人力资本开发能力,以确保在同投资对象(委托人)的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基于对于投资机构的理解与认识,投资对象(委托人)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不信任情绪则不可避免,可能会在谈判中压低投资机构的水平,抬高自身的价值。当双方分歧过大时,投资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活动的契约无法建立。

2.人力资本转让中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

不仅存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逆向选择还存在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间相互转让被投资对象的投资权与受益权的过程中。

由于人力资本价值度量的复杂性,当人力资本的投资权与收益权在市场上进行转让时,转出方相对于受让方占有信息上的优势,他们更加了解人力资本真实价值。不仅如此,而且为了得到高的回报,人力资本的转出方会对转让标的物,即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价值,加以“包装”,甚至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此时的人力资本转入方,根据市场惯例,对此情况也有所了解,只是对哪些信息是真实的,而哪些信息是虚假的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是一味地压低受让价格,即便是对于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人力资本也是如此,经过多次博弈,价值高的人力资本会先后退出人力资本市场,留下的将只能是那些价值被高估的人力资本,这就是所谓的“柠檬”效应。现代资本市场的不完美性也在于此,它会影响人力资本转让的数量与价格。

3.投资机构选择中的逆向选择

投资者在将资金交给投资机构之前也存在一个选择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投资者仅将资金提供给那些能,投资业绩良好的投资机构。而为了从最终投资者那里吸引资金,风险投资机构必须提供,包括有效的审查、适度谨慎态度、合约格式、风险投资经验等必要的“市场信号”来证明自己的行为能力。为了赢取投资者的青睐,有时投资机构会过度包装,而制造一些虚假的“市场信号”。

通常,投资者能够意识到投资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中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成分,但无法去除。为了补偿可能受到的损失,投资者会对投资者提出苛刻的条件。

(三)逆向选择的问题解决

在不同的场合下,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的双方是不一样的,有时存在于风险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之间,有时却又存在于人力资本转让的双方,但其基础都是对于人对于委托人拥有人力资本相关信息方面的优势。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作为“理性人”的人不愿暴露其自身的真实信息,而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影响委托人,而理性的委托人也不会相信人所传递的信息。要解决这种逆向选择问题的根本就是减少事前双方的信息的不对称。

1.建立测评系统测评人力资本价值

在人力资本价值的确定,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逆向选择高发环节。在此过程中,一味地压低投资对象工资是无效的,这样导致有潜力的投资对象流失。相反,投资机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建立完善的人才测评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应聘人才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性格特点、诚信、人际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并根据职位要求分别设定不同的权重,综合评分。以此分析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对不同的投资对象的发展潜力做一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为筛选投资对象及针对投资对象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积极建立诚信体系

光有测评系统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信息失真现象的存在会诱导其得出错误的结论。要解决逆向选择问题还需要积极建立诚信体系。

通过建立诚信体系,广泛地搜集个人和投资机构的诚信信息,并记录于数据库档案,使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可以通过信息查询了解对方的诚信状况,降低交易成本。诚信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减少人力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个人与投资机构所拥有的私人信息通过信息传递转变为共同信息,有助于消除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现象。诚信体系使市场上双方失信的成本会加强,一旦欺诈行为发生,重则受到法律的制裁,轻则将会将其行为见诸征信信息提供机构,使失信者信用水平降低。因此,双方在守信和失信选择的时候,会更多地

倾向于守信。

四、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

在委托过程中,委托人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人的利益相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对人的行为不能实施充分有效的监督,人便有可能利用占优势的决策地位,采取委托人难以观察的私人行动,达到争取自身利益的目的,从而出现偏离委托人的目标的行为,引发委托人的最终利益受到损失,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风险。与逆向选择发生在委托合约订立之前不同的是,“道德风险”是发生在委托―双方订立合同之后。道德风险将严重影响风险资本的使用效果,直接威胁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直接提高了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可以得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活动中的道德风险的产生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活动当事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当事要作为一个经济人,总有寻找机会促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倾向。二是投资活动的有限理性。这是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当事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共同决定的。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活动中,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均在一定范围内占有信息上的优势地位,是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客观条件。而有限理性又使其难以用道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因此道德风险的发生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比较典型的就是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不够,或贪图享乐,以及人选择不利于最终收益结果的行为,这些都是风险投资中经常遇见的道德风险的形式,对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而言,有其特殊的形式。

既然所谓有道德风险都是在合约订立后由人引起的,为了清楚起见,在分析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时以前面所述的委托关系为依据来分别分析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

1.第一层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在第一层次的委托中,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人,经营与管理着资金提供者的资金,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如下道德风险

1) 在从资金提供者那里在获得资金后,风险投资机构用假账或转移资产等手段处理账目,造成虚假财务信息,出现实盈而账亏现象;

2) 另一种情况是过度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可能会冒不必要的风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并不理会所投资的对象是否最优以及投资规模等问题;

2.第二层委托关系中的道德风险

对于第二层次委托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我们仍分为正向委托与反向委托进行讨论。

在正向委托中,投资对象作为人,主要的道德风险是投资对象没有按照合约的要求努力工作,得过且过。投资对象占有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的有利条件,自然地拥有一定的对于人力资本的信息优势地位,使得风险投资机构难以观察到投资对象的努力程度和行动,作为投资对象的个人因此而可能出工不出力,或者不按照委托人的利益努力。例如:风险投资机构对一个具有一定潜力的运动员进行风险投资,为其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与制定一定运动强度的计划,而作为运动员则可能在运动场上并不努力的训练,只是享受舒适的生活,把精力放在各种交际娱乐活动,或者培养个人的其他爱好。由于运动员的不配合,导致风险投资机构所付出的投入无法得到预期的收益。

在反向委托中,风险投资机构是人,管理着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委托人缺乏人力资本开发与培养的经验与知识,他们期望着人,即风险投资机构,能按其价值最大的目标来培养开发个人的人力资本。由于委托人的这一目标与人以最大财务收益的目标并不一致,致使人在管理、开发、委托人和人力资本,针对委托人制定人生设计时,考虑更多的是投资机构的财务利益,而且,人也可能在合约签订后不勤勉工作,这些行为影响委托人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这个目标的实现。

可以看出在第二层次的委托关系中的当事人双方不仅同是道德风险的始做蛹者,而且同为道德风险的受害人。这一点与普通的风险投资有着显著的区别。

不仅如此,方的道德风险基于两方面的原因还会被进一步放大:其一,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收益不确定性是源于对于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以及人力资本的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这种收益不确定性特征与道德风险相互作用,使得风险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能在更大程度上威胁对方的利益;其二,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资产结构中全部是无形资产,除了通过运用体现其价值外,没有其他体现其价值的办法,一旦项目失败,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三)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

1.第一层委托关系中“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

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引发“道德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克服投资机构的“道德风险”,国外风险资本业在投资机构的组织上普遍采取了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同样值得运用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投资机构组织中。另外,还可以对投资机构实行业绩报酬相关机制,使其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其短期行为和过度投机。此外,建立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发挥市场对风险投资家的声誉约束职能,也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2.第二层委托关系中“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

对于第二层“道德风险”问题,为对当事双方的道德风险进行制约,可以采取分段合约的办法,在每一个合约阶段,风险投资机构只提供投资对象发展到约定期限的资金,而保留放弃追加投资的权利,也保留对投资对象继续投资的权力;而合约同样赋予投资对象参与下一轮 投资合约的选择权。

为了保证风险投资机构的必要利益,避免投资对象利用其是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的条件,滥用下一轮投资合约的选择权,合约对停止投资后的投资对象的活动做出必要的约定,恰如公司劳动合同中的同业禁止条款。分段合约使得当事人双方同时面临停止具有道德风险行为的压力,迫使双方互相配合,全力搞好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活动。

五、结束语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体系呈现复杂的委托关系,其中既存在投资者与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之间的双层委托,也存在着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体系中投资机构与投资对象间的双向委托关系。其中双向委托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所特有的现象。

信息不对称必然地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表现为不信任、压低对方报价、工作不努力,从而提高了交易成本与监督成本。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根本就是减少事前双方的信息的不对称,可以采取建立测评系统测评人力资本价值,积极建立诚信体系的办法。而通过的完善投资机构的治理结构以及采取分段合约的办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力资本风险投资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70672085)的阶段成果,研究工作同时得到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支持

注 释:

①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06).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 论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程静.风险投资项目退出的时机与方式选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1).

[3]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周其仁.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 经济研究,1996(6).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2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特点;优势;风险管理

一、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

1、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和优势

其实就资产本身的客观属性而言投资并无长期和短期之分,所谓长期投资实际是由投资者的主观意愿来决定的。与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一般指投资者对投资对象股权的持有时间不确定,且不关心投资期间资产价格的波动,而更关心投资对象在长期的增值的一类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而不是简单地买入并长期持有。在投资过程中,随着资产某些特性的变化,投资者的意愿也会变,所以投资者需要积极进行投后管理并制定合理的退出策略。

长期股权投资的优势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避免或减少频繁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和市场影响。二是获取结构性的风险溢价,主要包括股权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股权风险溢价指由于股票投资的风险高于债券,所以股票的长期收益率超过债券。流动性风险溢价是指为了补偿投资者承担的流动性风险,非流动性资产的收益超过流动性资产。三是通过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成为投资对象的股东,从而参与公司的管理,控制或迫使被投资企业采取有利于投资企业利益的经营方针和利润分配方案。四是长期股权投资对投资者来说还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有效的避免行业系统风险。

2、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

无论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有以下情况,一是由于投资团队能力或经验不足,导致尽职调查不彻底,财务分析不全面,预期经营收益不准确,交易价格高于资产实际价值等情况形成的风险。还有就是道德风险,即投资团队是否与投资对象存在某些私下的利益交易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风险。此外还有投资后的管理风险,一般指在负责管理项目的投资团队成员或派驻投资对象企业的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优势,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产生道德风险危害投资者的利益。

除了上述风险外,长期股权投资面临最主要的风险是最终收益的不确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投资期间过长,导致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二是可能面临多重风险形式,包括市场风险(比如投资对象估值水平下降)、信用风险(比如投资对象破产或违约)、流动性风险(比如投资对象没有成功上市,退出渠道受限)以及法律和声誉风险(比如投资对象发生重大丑闻或法律诉讼)等;三是非预期因素的可能性增加。比如自然灾害或战争等不可抗事件在较长的投资期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二、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1、重视投资决策和投资后的风险管理

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投资者与投资对象的联系会非常紧密,因此项目执行和投后管理的风险更为突出,这是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最大的一个不同点。风险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四点:

一是在投资前,投资团队是否充分识别和评估了风险,是否有清晰的投资意图、投资策略、持有期限、预期回报率和退出计划等。投资团队需要从多渠道全面的了解投资对象,从基本面分析财务指标,从行业的发展前景到政策方向都要作为风险点来全面考虑,最终找出一个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契合点。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投资团队与投资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利益,避免出现道德风险。

二是在投资过程中,投资团队是否争取到了有利的定价和交易结构,特别是交易结构中是否考虑了下行风险保护、是否有反稀释或优先购买等权益。合理的交易结构设计可以避免在投资后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保证投资者的相关权益。

三是在投后管理中,投资团队要密切监测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投资对象行业环境变化、管理层变动、项目收益表现和退出时机等,使用法律和公司治理机制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在投资项目达到或超过预期收益时,投资团队应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实施退出,兑现收益。对公司运营状况的监测一定要全面深入,形成制度化。如果投后管理只浮于表面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全面的掌握风险点,会对投资管理决定的判断造成重大影响。

四是在投资项目实在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投资团队要及时止损,避免投资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可以释放占用的投资者资本。因为投资总有退出的时候,投资者在最初投资时就应该对退出的条件和退出的方式设计规划好。同时对于止损的设计也必须提前规划好,否则一旦出现重大意外变故时很难快速有效的做出反应。

2、加强投资对象基本面恶化或业绩显著低于预期时的风险管理

投资对象企业基本面恶化或业绩显著低于预期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不可抗事件(自然灾害和战争等)、重大技术革新、重大政策变化、重大战略或管理失误、重大人事变更等因素造成投资对象的商业模式和经营出现困难、不可持续或显著低于预期。

例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展现出核电产业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对核电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如果此前将核电业视为安全的清洁能源进行投资,在这种整个行业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就需要重新审视核电业的商业模式和投资前景,分析是否需要提前退出或减少相关投资。又例如,我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早期快速发展后,从2012年开始逐渐步入严冬。一方面是大规模资金盲目的进入使得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利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欧盟等国一系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导致占据销量很大比重的出口严重受阻。内忧外患下很多中小型光伏企业纷纷倒闭或者被兼并收购,即使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处于长期亏损。但在经历将近两年的调整期后,全国多个省份相继推出光伏产业的相关补贴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先后了两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并推动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在政策扶持的同时,国内光伏企业也在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所以在投资对象企业行业整体遇到困难的情况下,除了对企业个体本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厘清风险点,提前预判可能的风险点并给出风险警示。同时还应对政策趋势和行业的商业环境,发展前景等全面分析。从个体风险到行业风险全面考虑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持续投资或退出决策。

3、处理好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的关系

短期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价值在短期偏离趋势的上下波动,常用波动率来刻画。长期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回报长期低于预期水平。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之间存在两类关系。第一类是短期风险在长期相互抵消或平滑,对这类短期风险长期投资者要有较强承受能力。第二类是短期风险演化为长期风险,对这类短期风险要防微杜渐。

长期投资的风险计量和业绩评估与短期或流动性投资没有本质不同,主要差别在于时间尺度长短以及对风险计量和业绩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应用上。在长期投资风险管理中,要平衡好长期和短期两个视角,避免两个极端。第一个是只注重长期风险,对短期风险不管不顾。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投后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造成问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第二个是注重短期风险,视野不够宽阔,这样也不利于执行长期投资策略。完善长期投资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所以应该以短期风险监测为信号,将非预期的短期波动作为风险预警的启动条件,然后再基于长期视角进行审视,看有无必要采取风险对冲、减仓或止损等应对措施。由于长期风险事件很难准确预测,而且从短期风险到长期风险并没有逻辑上完全的对应关系或因果联系,所以长期风险预警很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偏“激进”或偏“保守”。风险预警偏“激进”可能会带来一些额外工作量甚至损失,但如果风险预警偏“保守”则可能导致风险预警机制的失效。所以,宁可发出预警而未发生相应损失,也尽量不出现发生重大风险而未预警的情况。

总之,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无法根本的消除和避免,只能加以防范。要确保投资收益并有效的减少投资损失,就必须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防范风险。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基本的制度层面构筑保障要件,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张军花.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管理策略与风险防范.时代经贸,2012.04.

[2] 刘海英.浅议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控制.上海会计,2003.7.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3

1、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和优势

其实就资产本身的客观属性而言投资并无长期和短期之分,所谓长期投资实际是由投资者的主观意愿来决定的。与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一般指投资者对投资对象股权的持有时间不确定,且不关心投资期间资产价格的波动,而更关心投资对象在长期的增值的一类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而不是简单地买入并长期持有。在投资过程中,随着资产某些特性的变化,投资者的意愿也会变,所以投资者需要积极进行投后管理并制定合理的退出策略。

长期股权投资的优势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避免或减少频繁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和市场影响。二是获取结构性的风险溢价,主要包括股权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股权风险溢价指由于股票投资的风险高于债券,所以股票的长期收益率超过债券。流动性风险溢价是指为了补偿投资者承担的流动性风险,非流动性资产的收益超过流动性资产。三是通过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成为投资对象的股东,从而参与公司的管理,控制或迫使被投资企业采取有利于投资企业利益的经营方针和利润分配方案。四是长期股权投资对投资者来说还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有效的避免行业系统风险。

2、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

无论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有以下情况,一是由于投资团队能力或经验不足,导致尽职调查不彻底,财务分析不全面,预期经营收益不准确,交易价格高于资产实际价值等情况形成的风险。还有就是道德风险,即投资团队是否与投资对象存在某些私下的利益交易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的风险。此外还有投资后的管理风险,一般指在负责管理项目的投资团队成员或派驻投资对象企业的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优势,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而产生道德风险危害投资者的利益。

除了上述风险外,长期股权投资面临最主要的风险是最终收益的不确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投资期间过长,导致不确定性风险的增加;二是可能面临多重风险形式,包括市场风险(比如投资对象估值水平下降)、信用风险(比如投资对象破产或违约)、流动性风险(比如投资对象没有成功上市,退出渠道受限)以及法律和声誉风险(比如投资对象发生重大丑闻或法律诉讼)等;三是非预期因素的可能性增加。比如自然灾害或战争等不可抗事件在较长的投资期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二、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1、重视投资决策和投资后的风险管理

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投资者与投资对象的联系会非常紧密,因此项目执行和投后管理的风险更为突出,这是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最大的一个不同点。风险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四点:

一是在投资前,投资团队是否充分识别和评估了风险,是否有清晰的投资意图、投资策略、持有期限、预期回报率和退出计划等。投资团队需要从多渠道全面的了解投资对象,从基本面分析财务指标,从行业的发展前景到政策方向都要作为风险点来全面考虑,最终找出一个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契合点。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投资团队与投资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利益,避免出现道德风险。

二是在投资过程中,投资团队是否争取到了有利的定价和交易结构,特别是交易结构中是否考虑了下行风险保护、是否有反稀释或优先购买等权益。合理的交易结构设计可以避免在投资后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保证投资者的相关权益。

三是在投后管理中,投资团队要密切监测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投资对象行业环境变化、管理层变动、项目收益表现和退出时机等,使用法律和公司治理机制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在投资项目达到或超过预期收益时,投资团队应按照制定好的方案实施退出,兑现收益。对公司运营状况的监测一定要全面深入,形成制度化。如果投后管理只浮于表面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全面的掌握风险点,会对投资管理决定的判断造成重大影响。

四是在投资项目实在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投资团队要及时止损,避免投资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可以释放占用的投资者资本。因为投资总有退出的时候,投资者在最初投资时就应该对退出的条件和退出的方式设计规划好。同时对于止损的设计也必须提前规划好,否则一旦出现重大意外变故时很难快速有效的做出反应。

2、加强投资对象基本面恶化或业绩显著低于预期时的风险管理

投资对象企业基本面恶化或业绩显著低于预期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不可抗事件(自然灾害和战争等)、重大技术革新、重大政策变化、重大战略或管理失误、重大人事变更等因素造成投资对象的商业模式和经营出现困难、不可持续或显著低于预期。

例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展现出核电产业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对核电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如果此前将核电业视为安全的清洁能源进行投资,在这种整个行业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就需要重新审视核电业的商业模式和投资前景,分析是否需要提前退出或减少相关投资。又例如,我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早期快速发展后,从2012年开始逐渐步入严冬。一方面是大规模资金盲目的进入使得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利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欧盟等国一系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导致占据销量很大比重的出口严重受阻。内忧外患下很多中小型光伏企业纷纷倒闭或者被兼并收购,即使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处于长期亏损。但在经历将近两年的调整期后,全国多个省份相继推出光伏产业的相关补贴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先后发布了两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并推动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在政策扶持的同时,国内光伏企业也在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所以在投资对象企业行业整体遇到困难的情况下,除了对企业个体本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厘清风险点,提前预判可能的风险点并给出风险警示。同时还应对政策趋势和行业的商业环境,发展前景等全面分析。从个体风险到行业风险全面考虑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持续投资或退出决策。

3、处理好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的关系

短期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价值在短期偏离趋势的上下波动,常用波动率来刻画。长期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回报长期低于预期水平。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之间存在两类关系。第一类是短期风险在长期相互抵消或平滑,对这类短期风险长期投资者要有较强承受能力。第二类是短期风险演化为长期风险,对这类短期风险要防微杜渐。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4

关键词: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决策

一、风险投资概述

所谓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本支持,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在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以退出投资的形式实现融资,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被投资企业发展,还能促进投资方自身资本产值进一步提升。由于风险投资属于新型投融资方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投融资存在差距,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风险大、收益高。任何企业家在投资阶段最关系的莫过于能否获得收益,收益多少,很多企业家在风险投资阶段,经常会将潜在价值大、技术含量高的作为首选。而需要风险投资的企业多是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大的行业,一旦项目成功将带来巨额经济效益,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但由于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新产品出现以后不一定能够获得高收益,使得风险投资经常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只有20%的风险投资能够成功。由此可见,风险投资风险较大,但收益也很大。第二,权益性与长期性。风险投资与常规投资并不相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属于权益资本,并非借贷资本,因此,在应重视投资对象的发展潜力。权益型风险投资多以股权为主,这种投资方式可以将投资者与投资对象的风险与收益整合起来,同时也可以强化风险资金运作,做好经营管理。另外,风险投资属于长期性投资,一旦投入,资金需要长期掌握在被投资对象手中,平均时间在6年左右,这就决定了风险投资具有长期性。

二、我国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现状与问题

对于我国风险投资来说,其运作机制以政府主导风险投资为主,这种运作机制无论是在运行上还是在发展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这也是其中存在的最大隐患,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风险投资缺乏转向。在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在风险投资阶段会将传统项目作为主要投资对象,他们认为传统项目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将资金投向这些企业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风险,有时为获得更多的资金,他们也会将资金投向股市,即便知晓股市风险极大,但依然无法抵制高额利润的诱惑,这样就出现了收益不确定的情况。第二,缺少良好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所有企业归国家所有,在改革开放以后部分企业在管理上依然采用国有企业管理方式,尤其是在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后,这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传统企业在新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环境,这样就出现了缺少良好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问题,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第三,运作机制完善程度差。由于风险投资的风险较大,如果投资失败将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所以,为做好风险投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运作机制,做好风险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决策。这些都是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解决,将限制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

三、风险投资决策

对于风险投资来说,由于其风险较大,所以,在投资决策中经常需要开展很多工作,实现从多角度多方面做好评估与分析,并从多种的投资方案中选出最有效的投资方案,如果所选择的投资方案增强,那么企业投资将获得巨额收益,反之则否。因此,为做好风险投资决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项目收集阶段。对于风险投资来说,在寻找来源阶段多采用三种方式,一种是投资者主动收集,第二种是相关人员举荐,第三种为资金需求者自荐,在这三种投资方式中,前两种取得成功的几率最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将近70%需求风险投资的企业在推荐的作用下取得了成功,其原因在于这种风险投资方式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信任感。第二,项目筛选阶段。在风险投资中,项目筛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投资者要做风险投资以前,经常会将需要风险投资的企业整合在一起,经过一系列的评估,从中选出认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但由于筛选中不同的公司所采用的标准并不相同,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几乎所有有意做风险投资的投资者都会将项目的发展状况、企业发展规模等作为主要考察内容。第三,项目评估阶段。项目评估也是风险投资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该阶段风险投资者需要全面做好考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一般来讲,其评估内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企业预期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包括企业家能力与市场环境等,另一种是可能获得的收益。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的决定对风险企业的影响较大,为做好风险投资工作,在风险评估阶段,应将评估重点落在风险家管理能力与风险预见能力上,风险家这些能力够强,投资失败的几率就越小。由于风险投资多出现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以在实际评估的过程中经常将产品与技术能力作为重点,针对这种情况应全面了解投资对象财务状况等,做好进一步分析,资金需求方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强化生产能力,缩减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以此提升成功几率。第四,签订契约阶段。进入到签订契约阶段往往意味着风险企业已经符合投资者要求,得到了投资者认可,双方对各项条件也满意,这也是风险投资决策最后阶段。在签订契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股权形式与价格。之所以重视股权形式与价格,主要是投资企业的风险有关,它是影响风险报酬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股权形式有普通股等几种,这些都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所以,应重视这些内容。其次,股权保障形式。对于投资企业来说,为减少不必要的风险,经常会在契约上知名股权保障形式,在股权保障形式确定以后,一旦出现股权稀释等情况,投资方可以决定是否增加新投资方式,保护了投资方的利益。再者,撤资时间与方式。对于投资企业来说,在达到一定年限以后有权将自己投入的资金收回,这些也需要在契约中明确,并指出在撤资中需要承担的责任等,避免发生纠纷,导致资金迟迟不能撤回。最后,经营管理方式。在处理投资的问题中经常会涉及到经营管理范围与程度等,为防止出现问题,指派权应被高级经理人掌握。这些都是风险投资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些内容将直接影响投资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风险投资中应注意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我国风险投资运作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彻底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在风险投资决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风险投资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5

高科技风险投资

资本、技术、管理与创业精神是生产力的主要动力来源,在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观点下,如何结合资本、管理与创业精神,将是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而风险投资事业就是一种以非传统融资方式,结合资金、技术、管理与创业精神为支持创新活动与高科技产业发展,所形成的新投资模式。

技术拥有者在将具有潜力的技术创新与产品构想经由具体的经营活动加以商品化的过程中,还需具备资本与管理两项资源条件,而这两者往往又是技术拥有者所欠缺的;尤其是高科技投资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在技术未转化效益之前,既无法银行贷款,又很难去发行股票或债券,在常态融资市场上筹集资金有很大困难,许多良好产品构想因此胎死腹中。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投资家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而无自有资金的创业家进行创业,并承担创业阶段的失败风险,投资家以获得红利或出售股权获取利益为目的,其特色在于甘冒风险来追求较大的投资报酬,并将回收资金循环投入类似高风险事业,投资家以筹组风险投资公司,招募专业经理人,从事投资机会评估并协助被投资事业的经营与管理,促使投资收益早早实现,降低整体投资风险。

高科技风险投资事业起源于美国,美国一批商学院教授与新英格兰地区的企业家在1946年筹组的“美国研究发展公司”,可视为现代风险投资事业的始祖。该公司专注于与国防科技有关的事业投资,当年以7万美元投资dec公司,10余年后售出股权,获得近五亿美元的回报。60年代以后,由于高报酬的吸引,许多资金逐渐流向风险投资事业,主要的投资对象为半导体、计算机、精密机器、通讯、软件、医疗设备等高科技产业,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与风险投资公司合作成功的优良典范如电脑公司,加深了美国政府鼓励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到了7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将资本利得税由49%降至20%,更造成一股风险投资的风潮。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事业活动已遍及所有先进国家、新兴工业国、部分发展中国家,形成一股推动全球高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

风险投资不仅体现着一种奋斗、创业、开拓、冒险精神,而且还是经营管理艺术。与生产企业相比较,风险投资公司职员不多,大部分风险投资公司仅有一、二十名职员,这些人主要是来自大公司和银行的高级职员,他们懂技术,熟悉市场,了解金融;同时,还聘有律师、会计师等。这样,既有能力对申请投资的项目进行技术评估,又能对新产品的市场销售前景作出科学预测。

高科技风险投资是由资金、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和市场机会等要素组成的投资活动,并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由专业人员周而复始地进行各项风险投资;

2、以股权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投资事业,并协助进行经营管理;

3、是一种长期性、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

4、追求投资的股权早日回收,而不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5、风险投资公司与创业者的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

高科技风险投资提供哪些服务:

1、提供创业者所需的资金;

2、作为创业者的顾问,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与专业人才中介;

3、协助进行企业内部管理与策略规划;

4、参与董事会,协助解决重大经营决策,并提供法律与公关咨询;

5、运用风险投资公司的关系网络,提供技术资讯与技术引进的渠道,介绍有潜力的供应商与购买者;

6、协助企业进行重组、购并以及辅导上市等。

高科技风险投资投向何种企业:

1、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创业者的构想能够解决一个重大的市场课题,而且顾客对此能感兴趣。

2、具有可证实的竞争优势:公司的产品被证实较对手更被顾客中意,这个优势可以是成本、功用或品质,它必须要比竞争对手好得多,而且这种优势将来要被证实。

3、全新的技术:创业指的技术应是全新且具特色的,能被列为专利并可视为商业秘密的,它应该具备竞争优势、胜过对手,并有很大的特色吸引顾客。

高科技风险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风险投资公司针对投资公司的事业发展阶段,规划不同的投资策略。风险投资公司一般将所投资企业区分为种子阶段、创建阶段、成长阶段、扩充阶段,成熟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通常越属于早期阶段,投资的风险越大,但投资报酬也越高。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会基于投资策略与分散风险的观点,投资不同数量资金比例于各事业阶段,形成最佳报酬及投资组合。

1、种子阶段:此时投资对象仅有产品构想,未见产品原型。 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考虑投资对象的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市场潜力,以及是否与风险投资公司目前的专长领域、产业范围密切关联。如果整体评估投资风险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风险投资公司会以10%—15%的投资组合资金比例投入于种子阶段事业。

2、创建阶段:此时投资对象虽已完成产品原型与企业经营计划。但产品仍未上市,管理队伍也尚未组成。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考虑投资对象的经营计划可行性以及产品功能与市场竞争力。如果觉得投资对象有相当的存活率,同时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上也可以提供有效帮助,则将以15%—20%的投资组合资金比例投入于创建阶段的事业。

3、成长阶段:此时投资对象基本上已过渡企业阶段,初期产品完成上市,在市场上已有一点基础,但有待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市场行销,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需要较多的营运资金投入。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考虑是该公司的成长能力、市场竞争力、财务计划,以及彼此间的资源互补程度。如果觉得投资对象有相当成长机会,则会以 25%—30%的投资组合资金比例投入于成长阶段的事业。

4、扩充阶段:此时投资对象已占有相当比例市场,且有相当程度盈余,生产线已具规模,管理队伍发展也达成熟水准,因此计划大规模扩充生产规模,扩大销售量与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多的利润。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考虑是该公司的获利稳定性、财务结构与组织健全程度、防御替代产品能力、回收期长度等;如果风险投资公司觉得投资对象在扩充阶段可获得满意的回报率,则会以20%-30%的投资组合资金比例投入于扩充阶段的事业。

5、成熟阶段:此时投资对象的经营规模与财务状况,均接近上市公司审查的要求条件并计划在公开市场筹集资金,进行多角化的经营。风险投资公司对这一阶段投资的主要考虑是:能否成功上市,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接受程度,以及财务操作的效果。如果风险投资公司觉得投资对象在上市能获得合理的报酬,则会以 15%-25%的投资组合资金比例投入于成熟阶段的事业。

高科技风险投资在国际上的发展

美国的风险投资: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硅谷是美国风险投资的“大本营”。其风险投资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发展速度之快是首屈一指的。

从美国风险投资的产业结构看,主要集中在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业,大部分资金投在信息、计算机和通讯产业,其比重大约占60%-70%。但是,目前生物工程产业的投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从风险投资的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如纽约、加利福尼亚、马萨诸塞,约占52%。

美国的风险投资从5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以后发展得较为迅速,并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风险投资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水平,支持整个工业中最先进的部分。美国的信息、电子计算机和通讯产业正是由于有这种特别基金“开路”,才得以从获利微薄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获利丰厚的领航产业,并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正如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所长w.f米勒所说:“由于在科学研究的早期有风险投资的参与,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已由20年缩短至10年以下。”

风险投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美国会计总署(gao)的调查 (以70年代初建立起来1300家风险企业为调查对象),上述1300家风险企业1980-1989年间,累计营业额已达5400亿美元,出口额为1000亿美元,目前税收收入达400亿美元。创造了一批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目前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有生力量。大量实例表明,在高技术产业中,许多成效卓著的企业最初都是靠风险投资起家的。例如英特尔公司、苹果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微软公司等等。

日本的风险投资:

日本是除美国以外风险资本投资成就最显著的发达国家,20世纪 70年代,日本政府采取了“科技兴国”的方针,一些具有技术革新型、研究开发型特点的风险企业,伴随着微电子等高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大批涌现。

为了保证高技术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资金优惠政策:

日本政府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个主要工业区各设置了一家资的投资公司“财团法人中小企业投资会社”,其主要任务是购买新创立的风险企业的股票和可兑换债券,并为新创立的风险企业提供28种经济难题的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工商会金融公库”等,为一般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6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司 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项目评估分析

一、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分析简介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采取一系列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等有关生产经营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以及所实现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潜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能够为企业相关的利益者提供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资料,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为相应的决策提供依据。由于风险投资公司于投资公司十分相似,它能够利用拥有的资金,根据项目评估,投资具有发展和盈利前景,但缺乏资金和高效管理的高科技企业,通过被投资企业发展增值达到获取高额资本报酬。风险投资公司需要募集资金,然后选择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并向企业提供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企业迅速成长,然后通过转让股权收回投资资本并获得高额利润,最后寻找新的投资项目进行重复性的投资。

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投资过程中,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使得投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并且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选取的投资对象具有发展不成熟,管理水平低等特点,使得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高于一般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决策和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导致投资金额不能全部或者部分回收,造成风险投资公司的损失。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筹资风险。由于风险投资公司选取的投资对象具有规模小,发展晚,资信差,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很难从一般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吸收直接投资为主,使得所筹集资金成本高,存在资金供给风险。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风险投资公司面临最主要的风险。由于项目选择需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市场类型、项目可行性、市场发展前景、主要风险点、核心技术和财务信息等各种因素,风险投资公司在项目选择上与风险投资公司决策者的经验、认识、关系等密切相关,导致项目选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如果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判断失误,很容易产生决策失误,导致风险产生。另外,由于所投资企业产品周期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管理水平比较低,导致投资损失的概率也比较高。3.收回投资风险。由于风险投资公司的目的是获得高额资本利润而不是对所投资企业进行控制,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会选取时机退出投资。在企业起步、成长过程中,资本退出风险较大,因为在企业刚刚起步阶段,风险投资公司主要以股权方式投资,在尚未盈利的状况下很难转让股权;而在企业成长阶段,企业尚未形成市场规模和明显的盈利,新的投资者并不看好使得风险投资公司难以抛售股权。只有在企业出现盈利并且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稳定发展阶段,风险投资公司很容易退出投资,获得高额回报。

二、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风险投资公司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范,导致其管理水平比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资本收回风险,使得风险投资公司需要加强财务分析,选择最优投资项目,把握投资和退出时机,确定合理的投资资金,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目的但在现阶段,风险投资公司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财务分析不到位,无法实现风险投资公司的最终目的。

(一)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足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等资料为依据,对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能够反映过去的经营成果,找出经营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而改善企业经营效益。财务分析能够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等数据的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企业领导者决策提供依据。但是,风险投资公司的领导者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没有把财务分析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导致财务分析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二)财务分析资料局限性

财务分析主要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并结合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企业发展护额财务状况。但是,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分析人员通常利用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等进行比例分析、趋势分析。这些主要反映的是货币化的信息,存在于货币之外的其他信息很少包含在会计信息中,如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领域的风险收益、投资产品市场需求等很难在风险投资公司财务报表中反映。因此,仅仅依靠简单的财务数据分析,很难把握和预测风险投资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三)财务分析目的性不强

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把握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预测发展趋势,为各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分析并不被风险投资公司重视,财务分析仅仅是为了满足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以及定期报告的要求,真正利用财务分析结果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管理水平进行改善。使得财务分析结果与财务分析目的相背离。

(四)财务分析综合性人才缺乏

风险投资公司由于存在各种财务风险,使得财务分析更为重要,而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则决定了财务分析的好坏。现代管理战略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还要求人员具有综合性知识,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能够从各方面而不仅是财务方面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但在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分析中,综合性人才缺乏,导致财务分析仅从风险投资公司本身的财务角度来分析,缺乏从行业层面、宏观层面的研究,更缺乏对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甚至投资对象的详细分析,很容易导致风险投资公司决策失误。

三、提高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分析能力建议

科学的财务分析对风险投资公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公司了解经营成果、财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为公司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有效防范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和资产损失,保证公司稳定持续发展。提高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分析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项目评估分析

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对投资对象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够使公司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降低财务风险。风险投资公司首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尽可能了解将要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并运用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多种方法,确保风险投资公司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由于投资对象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随时可能因为产品问题、经营不善等倒闭,因此风险投资公司不能将所有资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要根据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利用各种财务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每阶段投入资金量,应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发生。

(二)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风险投资公司领导者需要带头重视财务分析,把财务分析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重视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成果,积极利用财务分析的结果进行科学决策。而有效的财务分析结果要以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为基础,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因利用财务分析做出的决策错误的现象产生。

(三)有效拓展财务分析范围

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要以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为基本依据,通过各种指标分析把握公司基本经营状况,然后需要根据投资状况、政策变化、投资企业相关信息等进行详细分析,以深入把握公司发展前景,防范因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公司投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四)提高对财务分析成果的利用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寻找存在问题,并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解决问题,为公司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公司应重视财务分析成果,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议,讨论财务分析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等落实,使财务分析成果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发挥特长,使财务分析做的更好。

(五)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综合素质

由于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大于一般企业,因此财务分析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意义更加重要。很多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员知识上存在局限性,实践经验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因此,公司应重视财务人员建设,选择和吸收优秀的财务人员,尤其注意选择具有综合性素质的财务人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此外,风险投资公司应向国外具有完善管理经验和财务分析能力的风险投资公司学习,选派财务人员出国交流学习,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培养国际性财务分析人才。

参考文献:

[1]蓝宁.风险投资的财务运作[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第九期

[2]胡淑姣.对我国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思考[J].2001年第五期

[3]贺彩萍.论企业财务分析的局限性[J].上海企业,.2004年第十二期

[4]王红梅.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一期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7

一、创业金融投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关系

一是多数投资者以集出资金的形式形成基金,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二是基金管理人将基金资产委托给所投资的创业企业,由所投资的创业企业通过技术、产品开发与产品经营来促使创业企业本身的资本增值,然后基金管理人在适当时机通过退出投资方式实现创业基金的自身的资本增值。

二、创业金融投资运作的方式

创业金融投资的核心是创新融资与组织更新,它不仅是一种投资同时也是一种融资,并且投资和融资都以权益的形式存在。创业金融投资机构首先从投资人那里筹集一笔以权益形式存在的资金,然后又以掌握部分股权的形式对一些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进行投资,当风险企业经过营运、管理获得成功后,风险投资机构再安排其股份从风险企业中退出。整个风险投资过程涉及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者三个主体。在此,着重讨论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投资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风险投资机构可以说是一种利用创业资本生产新企业的企业。

1、评估市场需求

首先会从市场的角度来评估技术,比如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如何发展新产品如何打入市场?其次,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来评估。企业的产品最好是市场上独一无二或远远优胜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是否有一支能把技术变为产品的有经验管理队伍,因为只有他们才能保证产品及时进入市场。因此,创业金融投资机构期望的管理队伍是由一批具有高度成就欲的人所组成,他们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高手,如工程、市场、销售和研究开发等领域。

2、核算投资成本

既然创业金融投资的成功率不高,投资公司就需要极为谨慎地计算为发展风险企业所需的成本。计算企业的财务预算,常常是要计划预算至三、五年或八年甚至更长,需要估算一个新起步的公司由亏损转盈利所需的总资本,还需要知道这个公司大概要花多少年时间才可由亏转盈,评估至10年后的公司收入和利润,从而研判他们投资收益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

3、有把握地回收投资

创业金融投资机构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控制他们所投资的公司,而是要把投资资本及大部分的收益回馈给原始投资者。在所司成功之后,创业金融投资机构便要开始寻找将资本变为现金的各种可能。途径有三条:(1)公司的股票上市;(2)股份转让;(3)公司清理。创业金融投资机构会研判最佳转出方式的可行性和困难性,如果他们对转出的方式毫无把握,他们是不会轻易做出投资决定的。

三、创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克服创业资本投资者选择创业资本运作者时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安排。如果投资者仅仅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自我推介就做出取舍则很可能选择一些夸夸其谈而其专业管理水平和诚实信用品德均与投资者意愿相反的基金管理人,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要避免这种问题就要做到:⑴通过基金管理人在相关领域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传递有关能力的信息;⑵通过既往业务表现尤其是相对业务比较考察基金管理人的能力与道德水平。

2、防范创业资本运作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的制度安排:⑴对基金管理人实施监督;⑵实施与管理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⑶发挥市场对基金管理人的声誉约束机制功能。

3、克服创业资本运作者选择拟投资创业企业时可能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安排。

4、防范所投资创业企业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的制度安排:⑴实行参与决策性即关系型投资;⑵采用分阶段多轮投资策略;⑶灵活多样而仍不失控制权甚至绝对控制权的投资方式;⑷预先作出基金退股权和企业购回权安排;⑸管理权与雇员股票期权。

5、把握好创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规划不同的投资策略。一般将风险企业区分为种子阶段、创建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以及成熟阶段五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投资风险大,但投资报酬也高。因此,风险投资机构会基于投资策略与分散风险的观点,将资金分比例投于各事业阶段,形成最佳报酬及投资组合。

⑴种子阶段:此时投资对象仅有产品构想,未见产品原型。因此创业金融投资机构主要考虑投资对象的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市场潜力,以及是否与风险投资机构目前的专长领域、产业范围密切关联。如果整体评估投资风险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创业金融投资机构会以10%—15%的投资组合资金比例投入于种子阶段事业。

⑵创建阶段:此时投资对象虽已完成产品原型与企业经营计划。但产品仍未上市,管理队伍也尚未组成。因此创业金融投资机构主要考虑投资对象的经营计划可行性以及产品功能与市场竞争力。如果觉得投资对象有相当的存活率,同时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上也可以提供有效帮助,则将以15%—20%上投资组合资金比例投入于创建阶段的事业。

⑶成长阶段:此时投资对象基本上已过渡企业阶段,初期产品完成上市,在市场上已有一点基础,但有待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市场行销,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需要较多的营运资金投入。创业金融投资机构的主要考虑是该公司的成长能力、市场竞争力、财务计划,以及彼此间的资源互补程度。如果觉得投资对象有相当成长机会,则会以25%—30%的资金投入于成长阶段的事业。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篇8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1.引言

全球化竞争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和升级,逐步从原始资源禀赋间的竞争转变为资本资源投入、使用间的竞争。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产品技术升级、成本削减控制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企业和个人成为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由于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本文立足于企业这一投资主体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进行研究。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即是企业以员工为投资对象、采用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的企业投资行为[1]。

由于收益与风险共存,使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除了给企业带来收益外,也不可避免的行程了风险。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而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管理投资对象的原因使得预期投资目标与实际投资结果不一致。导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不仅会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波及企业今后的发展。如何辨识并提前避免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2]。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性

要了解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就要先明确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其他投资资本相比所具有的新特性。概况起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殊性: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象具有自主性

人力资本投资都是依附于“人”这一载体而实施。相对于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人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自主性,能够自主决定主观意识的发挥。因此,投资活动的实施与效果,需要与其生活及个体特征相联系,才能发挥作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考虑员工个体间的差异,分别按照不同方式与内容进行投资。同时投资内容接受程度、投资结果的产出大小,受个体自我意识的控制,由投资对象自己决定。

(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目的具有功利性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收益,无论是获得直接经济利益或是长远发展等间接利益,收益是企业评判投资是否值当的依据。只有当企业投资大于收益时,企业才会继续进行投资。可见,企业所投入的人力资本,均是针对自己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独占性较强。一旦企业发现该项投资活动不能大于企业获得收益时,其投资意愿就会减弱并停止该项投资。

(3)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活动具有多样性

企业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在内容上除了对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进行投资外,还逐步向其他领域过渡,包括员工的精神、健康、团队协作、生活等,以求在面临将来环境变化时,获得竞争优势。另外,从投资方式上看,除了采用培训投资等方式外,还采用了非正式组织团体打造、员工迁移等方式进行各种投资。通过各种投资方式的组合进行相互补充,达到人力资本投资的最终目标。

(4)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果具有复杂性

企业以人为载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其投资的结果不是使企业利润增加,而是通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结合,使人力资本中增量部分发挥出来,其投资结果是一种间接结果,因而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在:

首先,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滞后,回收周期较长。物质资本的投资可以将企业产品变现为收益。企业人力资本却并非如此,因为企业人力资本无法立即全部发挥作用,是在长期积累后,逐步转变为企业的收益。其投资期和收益期之间明显不对应,具有滞后性,回收周期较长。

其次,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可控因素较多。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时,个体存在质的差异,一样的投资不一定能产生一样的产出。另外,人力资本的载体具有流动性。由于企业人员的流动,依附于个体上的人力资本投资也随之流失。此外,人力资本的价值还有时效性。现阶段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随着技术或环境的改变,其价值会相应出现减值,处于可变状态。

最后,人力资本投资结果的所有主体与收益主体具有双重性。与其他物质投资不同,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候,投资对象也投入了时间与精力,按理企业和员工都具有所有权。企业的投资成果需要通过员工获得,无法从员工身上进行转移或抵押,随企业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类型及影响

由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以上特性,可见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对象、投资目的、投资内容、投资结果具有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的独特特性,导致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预期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从而使人力资本投资面临风险。风险的分类有很多种,可以基于风险形式、可控性、范围等进行分类。基于企业管理的视角,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流失风险。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特性不同,不能实现投资与所有权的同步转移。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尽管可以通过与员工签订相关合同获得投资的收益,但是企业只拥有员工在合同期内的收益权。当员工这一投资载体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未收回期间就离开企业,导致企业对员工做的相关投资出现损失。

员工流失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出现了成本与收益的损失。成本损失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企业投资支出的培训费等直接成本损失;其二是由于投资牺牲的生产率等间接成本损失。收益损失也包括两类,其一是由于投资对象流失使得岗位空缺所产生的收益损失;其二是因投资对象流失之后对其投资的相关效益发生丧失[1]。受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流失风险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收益低于成本,最后使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低于企业进行该项投资活动的综合成本,企业投资出现直接性亏损。

(2)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风险。这主要源于用人单位对投资对象的能力估计不够、层次区分不准确,使投资对象的胜任力与岗位需求不能达到最默契的契合,使得人力资本的效用不能发挥到最大,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结合实际来说,这可能会对企业投资对象造成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导致该员工在工作时容易产生情绪,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对企业整体效益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如今存在的个别企业盲目追求员工学历或者员工才艺,这是人力资本结构出现的典型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风险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实际收益少于预期收益。主要外在表现则是企业人力投资收益的成果,虽然会超过企业投资的综合成本,但是并未达到企业预期目标,人力资本增量未满足企业需求。

(3)人力资本投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主要源于企业委托人(人力资本投资者)与人(被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企业委托人通过契约委托人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才干为企业服务。在企业实际中,表现为有的员工虽然接受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并签订协议,但是该员工出于自利性,在企业中消极怠工,更有甚者出现、贪污受贿等情况,不仅不能给企业创造利润,还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道德风险会使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实际收益少于其他形式收益。主要外在表现则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成果没有给企业该项经营活动产生高于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外包等其他形式投资的收益,导致企业产生机会成本的损失。

4.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控制对策

无论是投资流失风险、结构风险还是道德风险,都会给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造成损失,需要企业在投资时进行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与控制。具体来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流失的风险,企业要将员工作为一个投资载体,给其分享收益的权利。只有让员工从人力资本投资中享受到其正常工资福利以外的好处,对留住该员工才是一种积极的吸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良好的企业凝聚力留住员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增强员工的企业价值观认同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达到降低企业人力资本对象流失风险,减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2)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风险,企业要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的策略,并随时根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应对。企业要随时留意国家、行业、市场的动态,根据相关政策和企业实际制定最适合企业的人员招聘与配置计划,以达到企业和员工需求的最佳匹配。对于按计划配置到岗的员工,除了要及时跟踪其岗位胜任度情况外,还应该跟员工保持积极沟通,采取灵活的改进措施,让员工与企业均有调整的机会,让员工能在最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才能,这也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得到提高。

(3)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道德风险,一方面是要建立完善的员工考核机制和与之配套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不愿意全力投入与付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相应机制与配套体系不健全,导致员工感觉“不公平”或可以“搭便车”,进而产生不满,造成其工作积极性持续低迷,不愿意尽力发挥其才干。再者,企业的激励措施要关注员工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提供不一样的激励。不符合员工心理需求的激励不能真正使员工得到满足感。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只有员工的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员工才会发自内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因此,企业要根据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工作贡献率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与奖励措施,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收益比。

总的来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的风险不是唯一的。因此,企业在规避和控制相应措施时,不能割离各项风险来进行应对。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综合采用各项方法,建立风险控制架构,才能提前规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风险。(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文,罗润东.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91-96.

[2] 陈通,许琳红.如何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J].科学管理研究.2003.105-108.

[3] 冯晓宪,王传鹏.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防范对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84.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