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决策的原则8篇

时间:2024-03-05 14:40:03

科学决策的原则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1

Abstract: They have expected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t has directly impacted o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Decision-making is essential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of leadership. In order to make more scientific leadership decision-making, we must a deeply understand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leadership theo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eadership decision-making practices,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deepening leadership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ology. how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in leadership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关键词:科学化决策 领导决策 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 方法论基础

Keywords: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leadership decision-making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based on methodology

作者简介:郭彦(1980.8―),河南省周口市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专业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政府与信息管理、绩效管理。

决策是行动的导向,也就是说领导决策最终是要付诸社会实践的,并会对现实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现代领导将如何应对?怎样才能使领导决策的科学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使领导决策更科学化、更具有前瞻性?同时如何才能使领导决策更具有创新性?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这些就成了新时代的领导决策者首要面对和迫切思考的问题。领导决策是领导的开始,也是领导权力运作和领导责任发生的开始。领导的决策科学化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决策本身的效率和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领导主体的得失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整个领导客体的切身利益和现实命运,并且影响深远而重大。

一、科学化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一) 究竟什么是决策

时至今日,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不可能有统一的看法,诸多界定归纳起来,决策基本有以下三种理解: 一是把决策作为系统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二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三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所谓决策,就是为未来的行为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用某种方案的过程。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为实现某一目标,就需要拟定行动方案,并选择决策者认为是最佳的方案执行。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1]。

综上所述,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或实现某目标,在掌握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方法,依据现实的客观条件,从提出的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完美而科学的方案所进行的分析、判断、研究和抉择的过程。

(二)领导决策的实质和意义

1.什么是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就是通常讲的领导“拍板”[2], 即提出问题、拟定方向、制定计划、分配任务、解决出路和对策,作为最重要行为是领导主题履行职责的。领导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程度的高低,更取决于决策的科学水平。

2.领导决策的意义

拍板是领导决策的关键环节。从分析问题或进取愿望开始到制定并分析各种可行方案为止的一系列前期活动的必然结果,又是选择活动的艺术性的体现。

拍板选择的是未来实践行动的方向、目标以及策略、方法和技巧,所以它是至关重要的一瞬间。虽经过拍板前周密的分析,许多备选方案的优劣在数值上或在决策者的观念上却仍是相近的,没有决定性的优胜劣汰,此时导致最大后悔的可能性也最大。另一种使拍板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拍板本身受到决策者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且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决策的艺术性本身就包含着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内容。[3]

(三) 领导决策一定要科学化、民主化

1、科学化决策的重要性

既然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各级领导干部就要高度重视决策的科学化,力求减少和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万里同志说:“决策失误最大的失误。避免决策失误,就要做到科学决策。”[4]

所谓科学决策,就是在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方法最终所做出的有客观依据的、经过择选的并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首要是科学的决策的理论原则和程序必须严格执行, 其次是依靠专业人才,运用先进和科学的决策技术和方法, 最终领导者用科学的思维依据科学的方法最终作出决断。

2.民主化决策的重要性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绝对离不开领导决策的民主化。没有民主化,就没有科学化,这是我们多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强调必须把决策建立在民主与科学的基础之上。早在1980年,陈云同志就指出:“一切引进项目,都必须有专家参加,必须是领导干部和专家共同商量。”[5]。1986年7月31日,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政治体制上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决策制度不健全。决策失误己经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比如。他严肃批评说:“我们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没有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咨询系统,评价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决策的科学性无从检验,决策的失误难以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直到今天,领导人凭经验拍脑袋的做法仍然司空见惯,畅通无阻。决策出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纠正,只有等到出现了大问题,才来事后堵漏洞,或者拨乱反正,而这时己经悔之晚矣。这种盲目拍板、轻率决策的情况,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6]

3.正确把握领导决策中民主化科学化的关系

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事实上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表明,现在比较流行的“科学决策”就是建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之上的理论和方法,其整个决策程序都依托于民主并贯穿着一根民主的红线。这使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趋于一致,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或错误,确保决策的正确和成功。[7]

二、稳操胜算的深层理念――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

(一)实事犹须求是

1.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最基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

领导决策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于大量信息的获取。其第一步就是在收集大量信息情报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的比较,发现问题,提出决策,并制定目标。其次,对领导决策主体状况的估计也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再者,在决策的方案选择上也要遵循实事求是,并对多方案进行综合的实事求是的决断。最后,要对最终模型做可行性研究和评价反馈,利用科学的方法手段来最终论证目标和模型是否科学和实际可行。

2.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化领导决策的方法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化领导决策必须遵循的方法原则:高质量的情报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决策必须切实可行,决策不符合实际,不可行,就毫无价值;决策具有时代性;可调节性是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实际所反馈的信息对初始的决策做出相应的调整;科学化的决策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讲究实效,重视效率,符合又快又省的要求;群众性原则,科学化的决策同时应该是民主化的决策。在决策活动中,应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体决策的作用。决策程序的科学化需要决策方法的民主化来保证。[8]

(二)决策全方位理念:系统思维

1.系统思维的含义

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个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系统必备的条件:一,凡是系统必定是个整体;二,凡是系统都有两个以上的组成要素;三,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四,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第五,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9]历史和现实都反复告诉我们:任何决策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因素,包含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用系统方法进行科学的领导决策。

2.用系统方法进行领导决策

现代系统方法把对象放在系统的联系和结构中加以研究和处理,将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要素、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从而使目标从整体上获得最优的方案。[10]从而系统方法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三)植牢坚定性这块基石,勿做“刻舟求剑”般的愚事

1.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一项斗争艺术

任何一个有作为的领导,为了实现其领导目的,保持正常的领导秩序,总是要确定一系列原则。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不可能忽视必要的策略的灵活性。早在1938年5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就提出了战术运用上的灵活性问题。他说:“灵活性就是具体地表现主动性的东西。” [11] “灵活地使用兵力,是转变敌我形势争取主动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12]

2、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一方面,灵活性要有原则性作指导。如果离开原则性讲灵活性,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另一方面,原则一定要灵活执行。因为原则是长期起作用的,并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如果不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条件采取符合原则的灵活的策略和方法,原则就会僵死;离开环境和条件,机械地搬用原则,必然导致事业的失败。

(四)总揽全局抓好局部的协调

1.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证:总揽全局抓好局部的协调

领导者需要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完善决策,落实决策,并在落实决策的过程中酝酿新的决策。做好协调工作,提高协调水平,探求协调规律,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程、领导的声望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新形势对领导决策提出的迫切要求。

2.协调在领导决策中的重要地位

“协调是一种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密切结合的综合行为”[13],就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性就是把握根本点,灵活性就是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坚持原则立场是任何协调的必备前提。一个明智、冷静的领导者,无论何时,何地,面临怎样的复杂情况,都绝对不能偏离原则立场。[14协调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作为领导首要确定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有的协调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只能是致力于维护人民的总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对合格领导最理性的检验。

三.总结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决策贯穿于一切领导和管理工作的始终,并直接影响着领导和管理的绩效。决策是领导的基本活动和职能。只有深刻的理解并遵循领导决策的理论及原则,才能使领导决策科学化。随着领导决策实践的发展,对领导决策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的研究也将日益深化。只有坚持了正确的领导决策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我们就有了稳操胜算的深层理念,这样领导决策科学化才有了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丽芬,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2][7] 邱霈恩,《领导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尤远文,领导决策方法论[J],中共中央党校,2002

[4] [6]《万里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

[5] 《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8] 贺善侃,《解读和谐社会领导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9] [10]张秀华,栾树森,姜秀英,张海波《领导与决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1]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12]《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2

关键词:政府公共决策 伦理原则 正义原则 呼唤

在人类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正义始终是其永恒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追求。在现代社会,社会正义是与政府公共决策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政府决策什么,怎样决策,决策的结果又如何等等都将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利益与幸福,关乎社会的正义。那么什么是政府公共决策?政府进行公共决策为什么又要遵循正义伦理原则?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

一、政府公共决策的含义及特点

按照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的概括,政府决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这里所谓“价值”,是指社会上一般人都想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权力(power)、财富(wealth)、技能(skill)、知识(knowledge)、安全(security)、声望(prestige)等。①与此相关,国内学者钱再见等认为,公共决策是社会公共权威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

受上述学者的启发,结合决策本身的固有特点,本人认为,政府公共决策是指政府作为公共决策主体为解决社会公共事务问题,实现社会公共目标而制定、选择合理行动方案的过程。显然,政府公共决策的内容或对象,指向的是社会公共事务问题,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国家或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的公共决策的正义与否,常常决定了民众的获益或损失,以及获益或损失的程度,并且进而影响到民众的幸福或不幸,以及民众幸福或不幸的程度。” ②

政府公共决策除具有一般决策的特点即目的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择优性外还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具有公共性,政府公共决策的公共性是指它是基于社会公共事务,针对的是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它的目标旨在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满足社会的公众需求; 二是权威性,这首先是因为公共决策并不是由个人随意就能做出的,它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集思广义,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比较选优;组织实施,反馈完善等四个阶段;其次,它一旦形成,便由政府保证实施,具有某种强制性;三是社会性、持久性。公共决策致力于社会公平,维护、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或某些人的私人利益。政府公共决策自身的这些特点使其对整个社会影响必定深刻而持久,因而政府公共决策必须坚持正义的伦理原则。

二、政府公共决策主要遵循的伦理原则

只有科学合理的政府公共决策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才能维护、实现社会正义。这既依赖于决策的科学化,也依赖于价值目标的合理定位,以及在此种价值目标的基础上的某种价值原则的遵循。政府公共决策所遵循的伦理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功利主义原则。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边沁和密尔,边沁认为,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说:“功利原理是这样的原理:它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边沁还特别强调,自己所说的“任何一项行动”,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动,而且是政府的每项决策。密尔继承了边沁的基本思想,并将其完善化、系统化。功利主义的价值原则,以行为所能带来的客观效果来衡量该行为的价值,属于行为的“效果论”。在政府公共决策中,它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大的“功效”,它所关注的是即该决策能给我们自己及利益相关者带来最大的好处吗?客观来评价,功利主义的伦理原则,对社会来讲,它有助于国民经济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并发展;对于政府公共政策以及公共决策的绩效评估而言,也非常简捷、明确。但是,单纯地强调功利,它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使政府决策行为企业化、市场化,政府维护社会正义与秩序的行为走样,腐败现象的普遍蔓延;第二,产生独断专权,搞“决策上的霸权主义”;第三,导致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总之,政府公共决策的功利原则,就是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过于注重目的而忽视手段,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2、科学原则。科学原则源自科学主义,它是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盛行于现代西方。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原则,就是以科学作为决策的道德标准,以此来确定目标,制定、选择方案,评价其结果的一种伦理原则。无疑,科学原则有其合理性,因为决策本身是一门科学,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同时,科学决策也有助于实现形式正义。但是,政府公共决策基于本身的性质而不能只要求具有科学、形式正义,它更强调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实质正义的实现。因此,科学原则对于政府公共决策来说也有其局限性,它并不是万能的,当今科学主义在西方的“不如人意”就能说明这一点。

三、政府公共决策本身呼唤正义之伦理原则

1、关于政府公共决策的正义原则

罗尔斯将正义视为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为了建立平等的社会,他认为社会制度必须建立在正义原则的基础上。正义原则包括两个:一是平等自由原则;其二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第一原则优于第二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平原则又优于差别原则。这种以正义原则为核心的正义理论适应了西方社会解决经济矛盾的价值需求,但是,它基于个人权利的视角,加之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所以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政府公共决策的正义原则是指政府作为决策主体在确定社会公共事务问题、制定并选择合理方案的过程中,为充分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遵循的客观规律。正义原则的内容既应该包括实现个人的基本权利方面如人身权利(生命权与生存权)、人格权利、相关政治经济权利等,又包括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的进步。政府公共决策的正义原则应该是这三者的统一体。

2、政府公共决策本身要求遵循正义原则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③正义也是政府公共决策的首要价值原则。政府公共决策因为政府正义性的要求、公共决策本身的公共性特征以及其合法性来源而必然诉求于正义之伦理原则。

1、政府的正义性要求

关于政府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要存在,以及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政府?这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理论话题。实际上它涉及到政府存在的价值问题、合理性问题。对此,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做了经典性论述。他指出,在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之前,存在着一种“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们虽然过着自由、理想、美好的生活,但是,由于缺乏有权威的公共管理者和裁判者,因而,当发生争端或它的成员受到伤害时,就有无法申诉和决定争端等种种“不方便”之处。为了避免自然状态下的种种不方便,于是,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让渡一部分天赋的基本权利,共同形成政府的公共权力。政府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机构,其基本职能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分割的权利;而一切都只是为了公众的福利。” ④根据洛克的这一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一是政府公共决策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上帝或神赋予的,而是人们达成契约的结果,是人们让渡的;二是人们让渡给政府等公共权力机构的一部分权力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共管理,促进公共利益,维护社会正义;三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实质上是通过政府的公共决策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政府存在的首要价值,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的,只能是为了实现善和社会的和谐,使国家和社会处于最佳状态即“至善”,“政府的本质在于主持和实现社会正义”,⑤总之,从政府的起源和本质来看,政府等公共权力机构进行公共决策的过程,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权力的回归,是还政于民的过程,理所当然的应以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公共决策的正义原则。

2、政府公共决策公共性特征的内在要求

政府公共决策必须遵循正义原则,还在于其公共性性质。公共性是政府公共决策最显著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政府公共决策首先必须以正义作为其伦理原则。 第一,公共决策的决策权力是公共权力。在现代社会,一方面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但另一方面又不可能人人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工作,因此,根据社会契约理论,需要每个人把自己所有的或一部分权力交给政府,形成社会的“公意”,决策权力从木质上讲就是这么一种公共权力。决策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它的行使必须遵循正义原则;第二,决策对象的公共性。公共决策只能着眼于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具体体现为一定共同体成员普遍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它具有成本的社会分担性与效用的社会共享性”。⑥在现代社会,政府不再是“管制政府”、“全能政府”,而是服务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政府的责任重点是集中精力解决社会公共事务,通过公共决策的正义性来凸显自己的角色,谋求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第三,决策目标的公共性。政府公共决策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目前理论界没有普遍一致的标准和意见,多数人的观点认为“明确定义‘公共利益’是不可能的”。⑦但是,这并不表示公共利益不存在,与其说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事实问题。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社会个体或群体在同一社会关系和同一社会环境里,彼此存在着诸多相互关系诸如依赖,因而有着普遍的利益交叉,这此交叉的公共需求和利益便构成公共利益的基础,并以社会利益的形式表现出来。它为一定共同体的不特定多数人所普遍享有,其利益关系基础和利益行为指向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在外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非竟争性与非盈利性,这正是公共决策正义性的精髓所在。⑧

3、政府公共决策的合法性要求

政府进行的公共决策本身要想具有合法性,最根本的是要获得社会公众的接受和认同,否则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而且也不可能存在。从合法性的结构来看,作为统治者的国家政府与作为其属民的社会公众共同构成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结构。在这个结构当中,政府通过公共决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公共政策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而社会公众则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二者在这个双向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使这个合法性结构呈现出动态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人民已习惯于根据公民的经常性利益来评价政治”,⑨因此,“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能否赢得政治忠诚和支持的重要因素”。⑩而这种“需要”,本质上就是对正义或正义原则的理性诉求。因此,作为实现政治目的工具之一的政府公共决策是否坚持正义的原则,是否具有正义性,必将影响上述合法性结构的互动性关系,影响社会公众对政治的功利性评价,进而影响政府甚至政治的合法性。是否遵循正义原则正是政府公共决策乃至政府本身的合法性来源及价值基础。

注释:

①Easton David《The Political System:An Inquiry into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Y.: Knopf,1953

② 钱再见、高晓霞《论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③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1页

④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⑤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第213页

⑥⑧张学泽《论公共政政策的正义性》,行政论坛,2005

⑦ [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76页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3

【关键词】易经;现代决策原理;对接研究

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个人或企业、组织管理未来变化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现代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个人行动或企业、组织未来行动的有效无效、有利无利、成败得失直接于决策的正确与否相关。该文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现代管理这一决策平台,以充分运用易经的伟大智慧,正确、有效、科学地支持个人或企业、组织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决策。

一、现代易经决策的概念、任务

现代易经决策指在个人、企业或其它组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未来目标,依据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充分发挥易学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智囊作用,利用现代易学与现代管理科学的各自优势,设计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或合理可行的方案,以实现正确、科学、有效的决策。

现代易经决策主要用于对个人、企业或其它组织的规划、计划、管理等问题进行以咨询、策划、顾问等为主要方式的决策。决策支持以哲学的、文化的、道德的法则、策略为主,现代易经决策的基本任务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针对未来决策需求,以现代易经决策原理为依据,结合现代管理理论,规范、系统、科学的描述未来变化状态、变化趋势、应变原理和策略,更有效的支持现代管理解决方案,实施合理、可行、最优的决策,最大程度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二、现代易经决策的特点

现代易经决策相对于现代管理决策具有12个方面的特点:

(1)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决策目标;(2)存在实施愿望;(3)决策者寻求最优或合理、可行的方案;(4)存在若干个可行的备选方案;(5)体现智能性。即由管理专家、易学专家、工程师等组成“智囊团”,对预测获得的信息结合决策对象的现状、问题,依据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提出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多个方案;(6)体现服务性。决策问题是依据客户需求而确立的,是直接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对决策的评价主要是满足客户要求的程度;(7)体现创造性。要立足现实,因时因地,识变应变,不能默守成规戒律,必须高瞻远瞩,用系统方法提出运用于未来变化的决策选择方案;(8)体现科学性。现代决策对象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战略决策,涉及面广,需要收集、分析、整理、加工大量信息,必须综合利用现代易经、现代管理等科学化手段,才能解决好决策问题;(9)接近性决策。即决策只能不断接近未来变化状态,即决策过程体现模拟性,近似性、可能性、估计性,决策有时还体现为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甚至黑色性;(10)对立统一性。现代易经决策与现代管理决策是殊途而同归,相互参照、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用适时适宜的正确行动和方法,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成功;(11)差异性。现代易经决策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变化信息、变化趋势、应变原理、应变策略及重要提示和建议等,而现代重大决策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及必然性、现状、条件、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重点及对策措施等;(12)互补性。现代易经决策是一种综合的、宏观的、定性为主的、前兆的、或然的、突发的、大体的、无形的、全时空的、理性的、经验的、无具体约束的、模拟的、策略的、抽象的、发散的、观念的、道德的、法则的、策略的、决策过程,而现代管理决策是专门的、定量为主的、因果的、必然的、计划的、精确的、有形的、多目标的、科学的、实践的、有具体约束的、分析的、对策的、具体的、集约的、技术的、经济的、原则的、对策的决策过程。

三、现代易经决策的要素

现代易经决策的要素主要包括:(1)决策目标。指决策方案作用于决策对象系统后所期望达到的新状态或新境地;(2)决策者。指作出决策的人、群众或组织;(3)各种方案。指为实现决策目标而制定的思路、法则、目标、重点方法和策略措施等内容构成的多种行动计划形式;(4)客观存在的不能被决策者改变的自然状态。指决策对象过去的历史特征、当前的存在状态已成实事,不可改变;(5)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指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P(A)满足o≤P(A)≤1;(6)各种方案的结果。指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不同方案的结果对比;(7)方案选择的标准。指判断方案优劣、可行与否的观念、法则、原则、标准、指标等。

四、现代易经决策分类

现代易经决策有很多分类。主要包括:(1)依据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结合程度高低而分成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依据目标的多少而分成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3)依据决策信息数量表达的确切性可分成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4)依据决策目标的时间和决策作用的期限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5)依据决策结果的确定性程度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6)依据决策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7)依据决策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程度可分为静态决策、动态决策;(8)依据约束条件的性质可分为线性决策、非线性决策;(9)依据决策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企业决策和其它组织决策、个人决策可分为学习决策、发展决策、理财决策、出行决策、合伙决策、健康决策、争讼决策等,企业决策可分为投资决策、财务决策、市场营销决策、产品组合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定价决策、分销决策、广告决策、设备更新决策、工艺改造决策、人事决策等;(10)其它决策类型。如,专家决策、科研决策、最优决策、可拓决策、辩论决策、满意决策、柔性决策、协商决策、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竞争型决策、灰色决策、模糊决策、集成决策、冲突决策、序贯决策、主观概率决策、追踪决策、信息不全型决策、效用函数决策等。

五、现代易经决策原则

现代易经决策原则主要有:(1)最优化原则。即制定、选择决策方案时要选择最优化或合理、可行的方案;(2)理想化原则。即确定理想目标,选取离理想目标最接近的可行方案;(3)满意化原则。即选取客户满意的方案;(4)系统原则。即把决策对象看成一个系统,把系统论方法作为决策者必须遵守的思维原则;(5)方法论原则。即必须遵循现代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此为所有决策的最高理念、方法加以遵守。(6)文化价值原则。即必须遵循现代社会已经形成并为绝大多数人提倡和遵守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价值准则、生活信念、道德规范,以约束任何决策行为;(8)时位原则。即必须按照未来变化的时位特征,合理采取各种策略实现决策目标;(9)法理原则。即必须遵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应变法则(原理)来进行决策;(10)目标原则。即必须确定目标,才能制定决策方案,而确定的目标要达到客户满意的要求;(11)发展原则。即决策对象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决策者的认识也随之变化,为此,决策方案必须具有预测和远见,留有余地,善于捕着机遇,提出应变对策;(12)创新原则。即科学的决策方案必须从现实出发,既要善于改变现实,又要与时俱进,适应未来;(13)集体原则。即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意见之后提出多个决策选择方案;(14)行为原则。即要求决策方案要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经过决策后能立即付诸行动;(15)反馈原则。即要求决策方案执行后,能够适时追踪反馈实施中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节、控制。

六、现代易经决策程序

现代易经决策程序指依据易经智慧,结合现代管理方法实现科学决策的全过程所遵循的先后次序和步骤。具体见图1所示。主要步骤过程:(1)获得信息和阐明问题。首先,通过预测获得易经提供的未来变化信息,变化趋势、应变原理和应变策略,其次,利用电话、网络、信逐实地等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获取决策所需要第一手信息,做到资料收集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然后整理、分析、加工各类信息,分析、现状问题,有利条件、不利条件等;(2)预测并明确目标。在整合、分析、利用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易经预测原理进行预测,以获得未来变化的趋势信息,同时,并根据易经预测结果和决策者要求,进一步明确要实现的目标;(3)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时,首先利用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寻求实现目标的各种哲理的、文化的、管理的、科学的对策,然后从总体上加以利弊权衡,消除排折性,集中优势表、观念方针、法理原则、重点和管理对策等方面提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兼备的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4)验证和评价方案。对各种可能方案以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进行系统分析、实验判断、模型判断;(5)选择最优方案。对各方案作出综合评价,区分优劣,从中选取最佳方案;(6)组织实施即用决策方案指导个人或企业、其它组织的未来行动;(7)反馈。即反馈决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偏差,并进行及时控制处理,以上程序可符化为:确定目标拟定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执行方案跟踪反馈和调控。

七、现代易经决策方法

现代易经决策方法指由软技术方法和硬技术方法构成的决策方法体系,具体祥见图2所示。软技术方法主要以现代易学理论为主,依靠易学专家、管理专家、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因素,它间接方便,省力、反应迅速,是决策方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对硬技术的重要补充,特别是现代易经决策更长于利用软技术方法进行决策支持。硬技术方法主要以现代管理方法为主,以现代易学理论为辅,以相关科学理论为支持手段,通过双向结合,主次协调,求同存异,集中易学、管理学各自优势共同解决决策问题。硬技术方法系统直接科学实用,是现代决策方法最重要的方面,由此可见,在现代易经实际决策活动中,必须坚持软技术与硬技术相结合,双向并用的原则。现代易经决策体系主要包括:

1、确定型决策。指每一个方案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只对应一种确定的后果的决策。这类方法包括:(1)变化位序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位序进行决策的方法;(2)变化密码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密码进行决策的方法;(3)变化结构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结构进行决策的方法;(4)变数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数进行决策的方法;(5)变化幅度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幅度进行决策的方法;(6)简单法。指决策的因素很简明,无需复杂计算,靠直觉或简单计算就可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7)线性规划法。指在约束条件下使一个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如,产品产量、原材料控制、行动计划安排、项目布局、物资调运等决策问题;(8)网络分析法。指寻求最优化指标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有网络最小树法,主要解决交通、通信线路布局、城镇项目布局等决策问题;网络最短路法,主要解决最短输送路线,厂区合理布置、设备更新等决策问题;网络最小费用最大流法,主要解决一个具有两个最优性指标的决策问题等;(9)盈利平衡分析法。指根据盈利与亏损的临界点分析计算,选择最佳“量―本―利”方案的方法。该法可用于风险评价最佳方案选择等;(10)存储分析法。指在各种不同需求与供货条件下,货物最经济的存储数量、生产(订货)间隔期与生产(订货)批量的方法。该法主要解决最高库存量、最低保险库存量、最低存储费用等决策问题。

2、非确定型决策。指决策备选方案已知,自然状态已知,备选方案的后果已知,但自然状态概率未知,即各个状态出现的可能性一无所知的一种决策问题,这类方法主要包括:(1)变化模式法(周期法)。指易经某个时期(卦)的变化模式即变化周期特点进行决策的方法;(2)图形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的变化趋势图进行决策的方法;(3)变化环境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或某个阶段(爻)的变化环境进行决策的方法;(4)变化速度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速度进行决策的方法;(5)变化能力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能力进行决策的方法;(6)变化期名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时期(阶段)名称进行决策的方法;(7)变化方向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方向进行决策的方法;(8)变化符号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符号进行决策的方法;(9)变化性质法。指用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性质进行决策的方法;(10)大中求大准则(乐观准则)。指如果采取任何一个行动,都是收益最大的状态发生,则比较各行动的结果,收益最大的行动就是最优行动。该方法是从最好情况着眼的带有冒险性的一种决策方法,适用于出现最好状态的可能性甚大,且即使出现最坏状态,损失也不十分严重的场合;(11)小中求大准则(悲观准则)指如果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损失值最大的状态发生,则比较各行动结果,具有最小损失值的行动为最优行动;(12)大中求小准则。指如果采取每一个行动,都是收益最小的状态发生,则比较各行动的结果,收益最大的行动就是最优行动,这是从最坏处着眼的带有保守性质的一种决策方法。适用于企业规划、资金薄弱,经不起大的市场冲击,或最坏状态发生的可能性甚大,对好状态缺乏信心的决策,或为了避免重大损失的决策等;(13)等概率法。指假定各状态发生的概率彼此相等,然后求各行动收益的期望值,选择具有最大收益期望值的行动,就是等概率原则下的最优行动。(14)逻辑推理准则。指根据等概原则,计算损益期望值,以损益期望值作为评选标准;(15)后悔值准则。指在计算出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以后,从中选择每一方案最大后悔值,然后从最大后悔值中选其最小者以作为中选方案。

3、风险型决策。指根据状态参数出现的概率,确定备选方案的决策。风险型决策能够克服不确定型决策的各种方法的缺点,把状态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并且赋予它一定的客观或主观的概率分布。这类方法主要包括:(1)变化概率法。根据易经某个时期(卦)、某个阶段(爻)的变化概率进行决策的方法。(2)期望值法。指根据参数的概率分布,计算出每个行动的收益期望值,然后比较其大小,具有最大收益期望值的行动便是期望值原则下的最优行动方案。这种方法逻辑上合理且具备多种优点,在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中经常被采用。(3)最可能状态法。从所有可能的状态中,选择出可能性最大的概率,并选择使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行动方案,这个行动就是最可能状态下的最优行动。(4)渴望水平法。指已知收益的一个渴望水平,对每一个行动,都求出其收益达到渴望水平的概率,使这个概率最大的行动,就是渴望水平原则下的最优行动,当收益的多少没有必要细致区分或细估每个行动方案的结果比较困难时,可用此法。(5)表解法。指通过决策损益表选择风险型决策方案的方法。决策损益表主要包括决策方案所面临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和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等。(6)树解法。指应用期望值法进行多级决策的方法。决策树由节点和分枝组成。(7)灵敏度方法。指研究系统的最优解对系统内外条件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若内外条件发生一定变化,使则决策者选择灵敏度低(稳定性强)的方案。(8)效用曲线法。指以损益值为横座标,以效用值为纵坐标的曲线,并以效用值为标准选优决策。(9)马尔克夫法。指对多阶段、多状态问题进行的一种决策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决策。

4、其它决策方法。这类决策方法主要包括:(1)模糊决策法。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一些复杂的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具有大系统特征,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存在不能准确赋值的变量,这些变量属于模糊因素,涉及到一定的主观因素,使得子系统之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从而必须借助排序、模糊评判等方法来进行处理;(2)灰色决策法。指用灰色系统理论,就灰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中决策问题进行决策;(3)层次分析法。指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然后根据某些判断准则就每一层次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赋予定量化的度量,并依据数学方法推算出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和排序,最后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与调查的决策;(4)柔性决策法。指通过可调整性,反馈与超前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而增强柔性、应变性和有效性的决策;(5)集成决策法。指采用知识集成、方法集成等集成式的综合性方法的决策;(6)群众决策。指多个决策者在一定规则下协同作出决策的过程;(7)冲突决策法。指在冲突条件下所进行的决策。

八、现代易经决策方案

现代易经决策方案可分为个人决策方案、企业决策方案等个人决策方案可分为谋事方案、理财方案、学习方案、出行方案、经营方案、情感方案、健康方案等,企业决策方案可分为投资方案、财务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产品组合方案、新产品开发方案、定价方案、分销方案、广告方案、物流方案、设备方案、人事方案等。

现代易经决策方案按工作深度可分为机会研究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方案

(1)机会研究方案即初步可行性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行动必要性和依据;现状情况、存在问题(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的初步分析;结合易经的变化信息、变化趋势初步选择目标;结合易经的应变原理初步确定面向未来的基本思路、方针、原则、重点、进度;结合易经的应变策略初步提出策略及对策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结论。

(2)可行性研究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背景、行动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需求预测;现状问题、有利条件、不利条件分析;结合易经的变化信息、变化趋势进目标确定;设计方案,即结合易经的应变原理设计未来行动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任务、重点;结合易经的应变策略提出对策、措施;可行性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结论。

九、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

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指对决策方案实施后的效果或结局进行评价,以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利用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支持个人、企业或组织进行科学决策,具体祥见图3所示。具体讲,现代易经决策效果评价主要包括:(1)决策顺序分析。主要分析决策的方向、重点和突破点是否正确,是否抓住了主要问题、主要矛盾;(2)决策程序分析。主要指决策过程是否符合程序要求,是否依据易经的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决策;(3)决策技术分析。主要分析决策方法选择是否得当,是否坚持了软、硬决策技术相结合,双向并用的原则;(4)决策现状分析。指在决策中,是否对决策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深入分析;(5)决策思路、方针、原则、目标、重点分析,主要结合易经的应变原理判断决策思路、方针、原则是否符合易经义理和现代管理观念的要求,是否吸取了经验、教训,是否结合变化信息、变化趋势进行了目标设定,达到实际、符合实际、可行、适中的要求,判断是否抓住了影响未来变化的根本环节;(6)决策措施分析。主要结合易经的应变策略判断决策的谋略、对策、措施是否符合实际、合理、可行,应付危机、控制偏差的措施是否具有预见性、主动性、可操作性,通过以上对照易经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对决策各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决策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执行的方案是否最佳或最满意作出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董福忠.现代管理技术经济大辞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王在华.王在华现代易学研究文集[Z].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甘出准016字总0214号(2009)074号.

[3]王在华.现代易学概论[J].兰州交大学报,2006(5).

[4]王在华.王氏易学[Z].世界易经学会,国际易学研究院,涪陵易经学会,甘出准016字总0216(2010)003号.

[5]王在华.易经新传[M].香港:世界文明出版社,2006.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4

一、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科学决策的基本认识

经济管理是一项相对严谨的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决策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现状开展进行,在充分了解相关问题,把握关键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科学的决策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进行,而对于科学决策来说,它就需要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切实的反应客观问题,符合实际管理活动的需求。要实现科学的决策,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在决策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全面的了解经济运行的状况,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做好记录和统计,不能盲目的去开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规律的变化来分析。与此同时,在进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还有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决策的程序。企业相关管理者和领导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有相应的流程来进行约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制定。对于决策的制定要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调查分析,不仅要实现和企业战略发展上的统一,同时也要满足实际战术上的要求,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严格审慎的开展决策分析。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方式和方法

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所以在进行相关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开展进行,只有这样决策的制定才会更加科学而严谨,才会适应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1、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然的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统计和分析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前提和基本的保障。所以,要在决策之前做好信息的收集、分类并且进行比较研究,信息的管理对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直接的关系到了决策的成败,所以一定要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只有遵循这一基本的原则,企业的经济决策才会科学有效。

2、判断决策是否可行,即可行性

决策不是一个口号,它是用来指导具体工作的,所以确保其是否可行是判断决策是否科学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就要求在进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科学有效的分析相关的问题,分析其是否可行,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风险或者是阻力,这些都要在决策过程中作为决策依据。

3、对比选优的原则

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是决策的重要原则,我们知道,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不同的执行方案,做好这些方案的比较和分析,从而选取最优的方案设计对于决策来说意义重大,没有比较就没有更加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同时在评估和对比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找准关键点和重点,从而综合考量,实现最优化的决策。

4、集团决策原则

经济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制定不是一个人或者是某个领导说了算,而要进行集体的分析和讨论,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实现集中,所以要在决策的过程中落实开展民主集中制得原则,以便更加民主和科学的进行决策,避免专制和盲目的决策,这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这一方法也避免了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受少数人的影响,能够在更大程度突破信息量不足的局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断。

5、经验判断和科学的数量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经济管理要进行系统化的决策评估,这就需要我们在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对相关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进一步的缩小选择的范围,充分的权衡利弊进行选择。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企业的经济决策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数量分析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决策更加精确和科学。

三、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制定问题探讨

前面我们对于科学决策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于其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哪些准备,遵循哪些原则,那么制定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予以落实,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确保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1、科学的进行调查,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现权,对于决策也是这样,决策的过程建立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决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决策的一个基本起点和出发点。如果开展决策分析和讨论的话,还不能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决策就是无效的,也耽误了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决策之前一定要明确需要决策的分析,做好总的问题设定,进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

决策的目标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在明确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就要根据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从而确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这也使得决策的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因为如果目标选择的不正确,也就会有错误的决策方向和决策要求,决策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和有效性。

3、科学的拟定相关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5

从领导与决策的涵义来看,领导与决策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领导活动包含着决策过程,决策过程就是领导活动,领导离不开决策,决策也离不开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决策,没有决策也就不可能实现领导目标。因此,决策是领导的基本职能,又是领导素养的集中表现,也是衡量崐领导者领导水平的主要标志。

一、领导工作的首要职能是决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就把决策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领导科学的角度看,决策是领导工作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领导工作的首崐要职能是决策。决策之所以在领导工作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社会各个部门的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且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地出现,这一切都需要领导者审时度势,统观全局,于千头崐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权衡利弊,及时作出有效可行的决策。因此,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把决策的地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在领导工作中,决策与领导者的其他职能相比处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领导者的其他职能主要是:建立组织机构、选用人才、激励群众的积极性、日常指挥与管理、对外交往等等。与这些职能相比,决策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因为决策是确定领导者奋斗目标的工作,它规定着领导者的努力方向。如果没有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那么其他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如果决策失误,即在目标错误与方向错误的情况下,其它工作做的越好,问题就越大,损失就越严重。另外,在领导者的其它职能中,也包涵着决策。如建立机构,建立什么样的机构,多大的规模,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等都需要决策。再如选用人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选用,怎样用好等等都需要决策。因此,领导离不开决策,决策是领导工作的首要职能。

二、科学决策是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首要环节。

决策自古有之。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因决策而成就一番业绩者,不乏其例。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些决策大多是凭借领导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属于“经验决策”。其特点一是由于决策是凭直觉认识为依据,带有较大程度的表面性;二是由于决策是以已往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往往带有较大的片面性;三是由于决策手段落后,难以进行准确、迅速的定量分析。这种决策虽然往往也能行之有效,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大的偶然性、科学性。特别是面临现代复杂的社会活动,就显得更不适应了。

现代决策要求从个人决策向集团决策发展;从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发展;从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决策发展。传统的经验决策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需要了。因此,现代决策,不仅需要领导者个人的经验和才能,更需要集中不同层次的专家集团的智慧;不仅需要领导个人的直觉,更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程序,科学的论证进行决策。简言之就是需要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程序,依靠专家的智囊组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技术所进行的决策。实现决策科学化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领导目标的核心,是我们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三、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决策作为一个出主意、做决策的活动,是由一系列要素组成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过程。无论什么决策,一般都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等要素组成。在这些要素中,决策者也就是领导是决策的主体。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定有一个由夫妇二人和两个孩子组成的四口之家,需要对每日的收入如何花费、生活如何安排

作出决策,如果这个家庭处在夫权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那么决策者无疑就是家长即丈夫一个人。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男女地位平等。家庭经济与生活的安排往往是家庭成员共同商量后决定的。这就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以丈夫为主,在作出决策前先征求妻子和孩子的意见,但最终的决策仍由丈夫拍板;第二种是以妻子为主,在作出决策前先征求丈夫和孩子的意见,最终的决策由妻

子拍板;第三种是夫妻相敬如宾与孩子共同商议作出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在前两种情况中,决策者都有主次之分。第一种是丈夫处于主导地位,第二种是妻子处于主导地位,而第三种则不分主次,夫妻和孩子共同处于决策的主导地位。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决策者可以是孤立的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人以上的集团。决策者所作出的决策是否科学、合乎事物的规律,取决于决策者的自身素

质。决策者素质的高低、修养好坏,对决策的正误关系很大。俗话说,只有不能打胜仗的将军,没有不能打胜仗的士兵。兵悚悚一个,将悚悚一窝,这是从军事角度上,说将军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其实,治国安邦、管理企业等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决策者除了要具备一般领导者的素质,如政治思想素崐质、道德品格素质、文化素质、组织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崐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决策素养:

1、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列宁讲过: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所谓领导者的科学素养,是指他要经过科学的基本训练,具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如数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基本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要有丰富的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且要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经济的发展

趋势。

2、要有敏锐的目光和创新精神

决策是创造性活动,它总是以变革现状为出发点和归崐宿。因此,决策者要目光敏锐,有辨别分析的能力,能一崐针见血地看出问题的症结和本质。同时思路要开阔,如果崐不善于发现问题或者安于现状,就不能前进。可以说没有崐创新就没有决策。决策者有开创创新精神,才能着眼一个崐地区或企业的未来,冲出传统制定新战略,才能冒一定的崐风险去实现较为先进的决策方案。例如,我局三处在任务不足、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经过市场调查,得知上海土方市场的容量很大,毅然决策,贷款买了二十辆翻斗车和挖掘机,组成土方运输队,开进了上海。几年来,不但还清崐了贷款,还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如果思想保守,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他所作出的决策,也只能是崐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决策,不可能促进一个地区或企业崐的发展。

3、要有当机立断的魄力

当机立断的魄力是指决策者,必须善于和勇于不失时崐机的作出决策,迅速实施。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别人犹豫崐不前,看不准形势的时候,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作崐出抉择。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要审实度势,综观全局,崐权衡利弊,把握时机,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促进改革和崐发展。如果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就会错过良机,这是领崐导的大忌。当机立断的魄力,是建立在真实的情报和细致崐的方案比较基础之上的,决不是主观臆断,更不是盲目武断。

4、要有集思广益的民主作风

民主作风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它在领导决策中表现为广征博采,集思广益。在决策前,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本行业专家的意崐见;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善于听取不同的声崐音;善于从众说分纭中,找到客观真实的信息,获得符合崐客观规律的认识,将各种方案的优点,综合成一种方案。崐切忌先有结论,然后去搜集与自己相同的意见来论证自己的结论。更不能以权势去压服不同意见。不同意见的充分讨论,是使领导者避免受错误意见愚弄和左右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科学正确的决策,必须经过正反两方面意见的交锋,论证后才能产生。而这一切必须以领导者的民主作

风作保证。领导者要善于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环境和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

四、领导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决策是一门科学,有许多规律和原则可循。从实践来崐看,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选准目标原则。在决策前,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准确地确定决策课题。课题不准,崐决策非但无效,还可能走偏。决策目标是指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决策效果的好坏。决策目崐标明确了,选择就会有依据,行动就会有指针性;决策目崐标不明确,选择就会发生偏移,甚至还会出现目标转换、崐南辕北辙的惨痛后果。

2、信息准确原则。现代决策涉及各方面的因素,需崐要取得比较广泛的准确信息。如果信息是“一鳞半爪”、崐“道听途说”,决策的依据就不可靠。必须深入实际作调崐查,获取全面的、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崐决策。目前一些领导靠听汇报,或走马观花式的调查出的崐信息,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崐决策是不可能正确的。

3、可行性原则。决策方案必须切实可行,否则即使崐是美妙的方案,也是纸上谈兵。决策方案是否可行,就要崐对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做出周密而细致的分析。对已形成的多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必须作认真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比较,作出评估。只有经过审定、评价、可行性分析后的决策,才能有较大的把握和可实崐现性。过去靠长官意志、个人拍脑袋决策造成的教训是深刻的。

4、系统的原则。这是决策的灵魂。任何决策都应从崐整体出发,以整体利益为重。一切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要崐服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然而全局利益又寓于局部利益崐之中。这个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是系统原则的精髓。崐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使决策促进全局和局部的协调发崐展。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就是缺乏系统原崐则决策的恶果。

5、集体决策的原则。在小生产条件下,主要靠个人崐的经验决策。决策的正误,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个人学识、崐经验和胆略等。在大生产条件下,决策的内容是很复杂的,崐个人的经验决策已行不通了,要吸收多方面的意见。特别崐要听取专家的意见,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集中正确合理崐的内容,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往崐往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在市场经济崐中必然碰壁。

6、分层次多系统决策的原则。就是根据总的决策目崐标,由各个层次、各个系统进行具体目标的决策。也就是崐把总的目标,变成各个层次、各个系统的具体责任。这样,崐才能最终实现决策目标。一般情况下,上级领导不应过于崐干涉下级决策,更不能代替下级决策,而应让他们根据本崐地实际情况自主决策,这样可以增强各级组织的责任,调崐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总目标。目前,一种很不正常的情崐况是一些小事,也得一把手拍板才能解决。这是管理之大

忌。必须要改变。责权利相统一,才能推动发展。

科学决策是一个过程,由一整套决策程序,即若干决崐策步骤所构成。领导者在决策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拍板”决断,在“拍板”的前前后后都有大量工作要作。一个完崐整的决策过程,一般需要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处理事物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即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崐和解决矛盾。可见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因而发现问题和确认问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要经过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老老实实地深入到实际中去调查,才能发现和确认问题。确认矛盾以后,就要分析矛盾,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总体设想,即目标。

第二步:分析价值,拟订方案

目标确定后,要分析目标价值,就是做这件事的投入崐与产出合不合算。效益有多少、有没有负效益等等。确认崐了目标价值,就要寻求实现和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即拟订方案。要拟订多种方案备选。只有一种方案是很难实现科学决策的。

第三步:专家评估,选定方案

对于拟订的若干方案,只有进行充分的评估,才能成崐为决策的基础。而正确的评估,只能由各方面的专家来实崐现。所谓评估,就是对方案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预测崐方案近期和远期、局部和整体、经济和社会的效益,如果崐同时具备这些效益则是最佳方案。但在现实中,同时具备崐多种效益的方案是极少的,那么就要在各种方案中进行比崐较,选出那种正效益较高、负效益较低,即比较满意的方崐案。

第四步:实验试行,检验效果

方案选定后就要实施,为了减少失误,在方案全面实崐施前,一般都要进行实验或试点,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崐实效性。在实验试点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和教崐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具体分析出成功与失败的崐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如果试点成功,就可进入全面实施崐阶段。如果失败,则迅速反馈回去,改变决策。

第五步:修改方案,普遍实施

这是决策程序的最后一环。如果在实验试点后证明:崐这个方案在总体上是可行的,那么在修正弊端的基础上,崐就要全面推广实施。由于实施方案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观崐和客观条件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要加强方案实施崐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并且及时进行反馈。如果出现小的崐偏差,那么只做微调;如果主客观条件发生了大的变化,崐影响了决策目标的实现,那么就必须对原定目标做根本修崐改。以上决策程序,只是一般规律,在不同的决策中,各崐个步骤可以互相交叉进行,有时也可以合并或省略。

决策程序图示如下:

──────────

│初│───┤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

││

│步│─────────

─││───┤分析价值,拟订方案│

│最│─┤决│─────────

││││

│终│││─────────

│││策│───┤专家评估,选定方案│

│决│──────────

││─

│策│─┤实│─────────

─││───┤实验试行,检验效果│

│践│─────────

│││

││检│─────────

│││───┤修正方案,普遍实施│

││验│────┬────

│─│

───────────────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6

【关键词】 健康安全环境决策 经济杠杆作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1 引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继“六大禁令”之后,又颁布了“HSE九项管理原则”。开宗明义,针对管理层的HSE管理原则在第一条中首要提出:“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从而,在决策中把健康安全环境因素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其实是与决策本身的特点与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要求所共同决定的。因为首先,决策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对事物的预先设计与推动,会影响到事物以后的发展过程。而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本身就包含设计环节,它是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在决策时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因素,才能向前深入HSE管理各环节,达到全过程管理的科学性[1,2]。从另一方面讲,决策是一种对行动方案的抉择过程,这一过程伸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说,现实中的决策活动无处不在。并且,在每一过程中,都决定着一种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HSE管理原则把健康安全环境做为决策的首要事项加以规定,具有一定的理论科学性与现实必要性。对此加以梳理与不断深入认识,可以有效指导HSE具体实践。

2 有效践行原则条款需要明确几点认识

人的认识水平会直接决定人的行为后果,认清决策与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各自特点与逻辑关系,对于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实践是很有必要的。这其中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健康安全环境效益[3,4]。而厘清以下认识,对于实践原则条款会大有裨益:

2.1 任何决策活动都会带来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风险

在一定意义上,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因为从广义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威胁人生命、健康、安全及环境的风险,只不过这种风险存在于事物中的或大或小而已。实际上我们是生存于风险的王国中,风险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这是决策活动所立足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决策是针对某一事物的活动,过程需要人的参与。决策做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要受到人的认识水平、情感、动机、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是决策活动的主观风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加以甄别与克服。原则条款提出的这一首要规定,是对我们的一种提示与约束。

因此,任何决策活动都会带来健康安全环境风险,做为一名管理者,就要树立起这样的风险敏感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在决策时才能首先考虑到风险,然后去评估与控制风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决策失误所带来的健康安全环境损失。而健康安全环境风险意识的形成,是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加以培养与锻炼的,从某方面看,决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取决于这些基本功。而这些又是由对决策的认识水平所直接决定的。

2.2 健康安全环境资金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

在企业各类决策活动中,特别针对重要项目的决策,会涉及到健康安全环境资金上的投入,在面对这类决策时,决策者往往两为其难,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规定,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济原则要求更少地成本付出[5-7]。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需要决策者树立起科学的经济效益观。因为从短期看,这种投入与经济效益也许是矛盾的,但从更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它们却是统一的。因为极少的成本支出,正是为了预防更大的事故损失。很多的企业实践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即“健康安全环保投入所避免的支出是其投入费用的好几倍”。美国国家安全理事会在《工业生产事故预防手册》中曾写到:每支出一个货币单位用于安全措施,可带来百分之几百的利润。因此,在进行项目投入决策时,不但要考虑健康安全环境,而且还要优先考虑。因为只有首先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风险,才会去权衡用于控制这类风险的支出企业是否能够承受。这样可以提前给予准备,从而避免由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高风险违规、无效投资项目的发生。投入与支出在这一点上是统一的,对此,要学会辩证与发展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矛盾,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统一,从而找到那个使两者联系起来的投资点,这个点一定会存在。我们要树立起这种经济效益观,以有效实施科学决策。

2.3 原则条款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理念价值观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战略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利益为根本,当其他利益损害到人的根本利益时,首先要维护的是人的利益。当人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生矛盾时[8,9],首先要维护的是人的长期利益。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掉环境,从而损害人的长期利益。一定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而要坚持科学发展,又要必须以人为本,要牢固树立起这样的价值观念。决策优先原则条款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价值观上是一致的。可以说,决策优先原则条款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在HSE管理的一种实践。“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必然地包含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实施决策的要求在内。只有树立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保证我们始终以人的利益为核心,实现科学决策,这与HSE管理精神是统一的。

2.4 决策活动同时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机会

在经验中我们知道,在各类生产实践活动中,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在不同的时间段上所产生的管理效益及发生的经济成本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决策点――是进行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最好的一个时间点。这个点所产生的效果与效益是其他任何阶段都无法比拟的。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以后管理就会变得更艰难、更复杂,会有更大的成本付出。这是就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时间性来说的。而一旦决策付诸实施,成为现实,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先期时机就会失去。因此,管理者形成一种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机会意识很重要。

2.5 任何决策都会带来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责任

决策活动需要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因此,决策活动本身就存在健康安全环境风险,那么,做为决策者就要为这种风险承担责任[10,11]。决策活动首先赋予了决策主体一种权利,它就必然要为这种权利承担责任,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说,一些违反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决策,不管这决策主体是企业还是管理者个人,都要为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一是法律责任,第二是企业管理制度责任。管理者只有具备了这种责任意识,才能在决策中去更主动地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因此,就要认识清楚“任何决策都存在健康安全环境责任”这一内涵。

3 科学决策实践流程

原则条款中的“任何决策”包括了企业内各系统与职能部门所发生的所有决策活动。从重要性上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三种类型。战略决策,是指企业长期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如,企业管理方针或战略目标的重大调整。战术决策,是指有关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途径、措施的决策。业务决策,是指为了提高日常活动效率而做出的决策。可以说,这三种类型的决策包含在企业高层、中层、基层各层次、环节的活动中。科学决策需要遵循以下管理流程:

从科学决策程序看,决策问题提出后,首先要为决策确定一个目标。落实原则条款,是要我们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即在健康安全环境上,我们的期望有哪些,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为此,要具体参照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另一个是企业的健康安全环境方针。然后,再对决策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落实多种配套措施,再分别与决策目标对照,来最终决定最佳方案的选择。这就是决策活动考虑健康安全环境的科学实践过程。

在落实决策优先原则的实践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做法:“在思想认识上,健康安全环境工作要高于其他工作;在管理职能上,健康安全环境权责高于其他权责;在资金安排上,健康安全环境费用优先于其他费用;在管理举措上,健康安全环境投入多于其他举措;在绩效考核上,健康安全环境指标,要严于其他指标;当健康安全环境与生产、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健康安全环境优先”。

4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深入挖掘“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环节,加以正确认识,才能保证原则条款的有效执行,落实健康安全环境各方面要求。原则条款是一种制度规定,更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作用,让这种外在规定成为人自身的一种内在素养,从而在决策时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这一行为,从一种无意识的上升为有意识的,从盲目地试探、碰运气转变为科学的合理呈现,来获取最大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家军.对壳牌HSE作用机理的系统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4):168-170

[2] 李晓明,侯殿龙,王勇,等.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法探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4):85-88,122

[3] 张龙,刘建斌,杨洁.组织行为理论在HSE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717-718

[4] 刘景凯.基于管理实践的HSE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2):99-102

[5] 刘书庆,陈晓盛.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维护[J].科学管理研究,2006(5):151-156

[6] 杜民.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及标准研究[D].清华大学,2005

[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学习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8] 胜利石油管理局HSE培训中心.石油作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Q/SHS0001.1-2001[S]

[10] 高俊梅.石油业HSE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应用[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16:64-67

[11] 李志刚.中国石油HSE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74-80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7

一、在经济管理中进行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决策是对未来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多种方案的最优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决策活动主要凭借经验而逐步走向科学化。科学决策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面对这种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经济管理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决策正确,能够避免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科学协调发展;决策失误,从宏观经济方面讲,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微观经济方面讲则会造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巨大经济损失。对党的事业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实践证明,一次大的宏观决策失误,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我国1958年出现的严重失误造成的“大折腾”,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只能来自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所谓决策的科学性就是决策能真正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不能以良好的愿望代替客观规律,不做三拍领导干部:即一拍头脑上项目(由于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政绩,没有调查研究,盲目上重大重点项目),二拍胸膛表决心,三拍屁股走人(当决策失误时,要求调动单位);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因此,领导者在经济决策时,就要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全局到局部,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果进行周密的方案论证工作。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事物作出定性的研究,还要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事物作出定量的分析。为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决策就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原则,并运用一系列科学的决策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

二、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怎样进行科学决策

笔者认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方法进行。

(一)决策的原则。

1.信息准全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可能作出科学决策。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是与所掌握的各种情报资料的准全性成正比的。情报资料的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可行性原则。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是为其实施的,因而必须是可行的,要从实际出发,慎重论证,周密审定,评估、确定其可行性,最大限度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3.对比选优原则。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对比,无从选优。因此,对于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重大重点项目、巨额的经济投资都应作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优。

4.集团决策原则。所谓集团决策,一方面是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咨询参谋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经济决策的科学化需要有决策民主化作保证。在缺乏制约机制的集中决策体制下,重大经济决策过程往往受到“长官意识”的严重干扰。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可以避免重大经济决策受少数人的影响,能突破信息量不足的局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断。

(二)科学决策的方法。

1.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等具体方法。淘汰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评价标准,对全部备择方案筛选一遍,把达不到标准的方案淘汰掉,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排队法是经过综合判断把备择方案按优劣顺序排队,权衡比较,从优选择。归纳法是把类似的方案分成几类,先从每类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进行比较。

2.数量分析法。在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定性分析,依靠经验判断方法很难直接找到最优或满意方案时,必须借助数学方法,电脑辅助等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达到精确化。

3.试验法。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无形因素起重大作用,而不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的问题,先选择少数几个典型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以此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

三、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制定

科学决策是科学地制定决策的结果。科学地制定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正确的方法。它是调查研究、精确计算、系统分析论证、审慎抉择、付诸实施的连续完整的运转过程。按其客观进程,经济决策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发现、提出和论证有待决策的经济投资问题,是决策的起点,应该看到发现问题并不容易,确认问题更是十分严肃的事,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需要运用一切现代化的电脑辅助工具作手段,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全面地调查研究。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领导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以后,为了正确地确定经济决策目标,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目标选择不正确,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确定决策目标是经济决策的重要环节。只有确定了正确的决策目标,才能为经济发展明确方向和要求,才能有目的地去搜集资料、提出方案,并为方案的选优提供具体标准,才能为最终衡量决策的正确性、效果性提供起码的依据。

3.收集资料,科学预测。信息系统是决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缺少了它必将导致经济决策失误,经济管理混乱。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国家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国内外的市场动态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一个企业重大经济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状况、设备构成、人员构成等。不但要有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还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主管部门的意图,同类型产品,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状况,以及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4.拟定方案,全面评估。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客观上存在着多种途径和办法,所以应该提出几个方案加以比较和选择。必须坚持节省、创新、精心设计和求实的原则,使提出的每一备选方案切实可行,并有确切的数据,反映其结果,说明其优点、弱点及其在实践中的条件。在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条理化、直观化,以便领导者择优决断。评估方案,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权衡和论证:一是可行性研究。着重分析每个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制约条件下,是否具备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二是协调性分析。经济决策的制定,要看其是否处理好经济系统,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三是效果的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备选方案对经济客体性能的影响,又要全面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是潜在问题的分析。要估评到每个方案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研究预防措施以及万一发生问题时如何补救等;五是充分估计人的因素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

5.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决策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在全面评估、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之后,将各个方案按优劣顺序排序提出取舍意见,交由领导决策。因此,领导者应集中全部精力,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的方案。为了追求优化的“满意决策”,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选优标准:①照顾全局;②技术合理;③经济合标;④见效快。对于风险型经济决策,还应该根据其特点确定选择的标准。风险型经济决策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它要面临和处理多种不确定因素。这类经济决策不仅受到决策变量即控制变量的制约,而且受客观状态:即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经济决策,应当制定出具有不同决策变量的各种备选方案,列出可能发生的影响决策后果的各种客观状态,估计各种客观状态下的可能结果,按照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确定出期望达到的标准。

四、科学决策的实施

决策方案择定后,决策者要有气魄和胆略坚决执行决策。

1.拟定实施计划。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等制度。作出时间和进度的安排,要有层层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层层保证总目标的落实,尤其要充分注意起点计划的编制。它不仅有马上起指导行动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和其它方面的影响。

2.建立组织,落实责任。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挑选合适人才,放到重要环节的关键岗位上,并且制定出各级各部门及执行人员的责任制。

3.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要做好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工作,以求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共同执行,实现最终目标。

科学决策的原则篇8

一、在经济管理中进行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决策是对未来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多种方案的最优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决策活动主要凭借经验而逐步走向科学化。科学决策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一方面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面对这种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经济管理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决策正确,能够避免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科学协调发展;决策失误,从宏观经济方面讲,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微观经济方面讲则会造成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巨大经济损失。对党的事业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实践证明,一次大的宏观决策失误,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我国1958年出现的严重失误造成的“大折腾”,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只能来自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所谓决策的科学性就是决策能真正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不能以良好的愿望代替客观规律,不做三拍领导干部:即一拍头脑上项目(由于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政绩,没有调查研究,盲目上重大重点项目),二拍胸膛表决心,三拍屁股走人(当决策失误时,要求调动单位);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因此,领导者在经济决策时,就要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全局到局部,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果进行周密的方案论证工作。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事物作出定性的研究,还要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事物作出定量的分析。为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决策就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原则,并运用一系列科学的决策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

二、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怎样进行科学决策

笔者认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进行科学决策时必须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方法进行。

(一)决策的原则。

1.信息准全原则。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对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可能作出科学决策。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是与所掌握的各种情报资料的准全性成正比的。情报资料的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可行性原则。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是为其实施的,因而必须是可行的,要从实际出发,慎重论证,周密审定,评估、确定其可行性,最大限度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3.对比选优原则。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对比,无从选优。因此,对于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重大重点项目、巨额的经济投资都应作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优。

4.集团决策原则。所谓集团决策,一方面是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咨询参谋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经济决策的科学化需要有决策民主化作保证。在缺乏制约机制的集中决策体制下,重大经济决策过程往往受到“长官意识”的严重干扰。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可以避免重大经济决策受少数人的影响,能突破信息量不足的局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断。

(二)科学决策的方法。

1.经验判断法。经验判断法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等具体方法。淘汰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评价标准,对全部备择方案筛选一遍,把达不到标准的方案淘汰掉,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排队法是经过综合判断把备择方案按优劣顺序排队,权衡比较,从优选择。归纳法是把类似的方案分成几类,先从每类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进行比较。

2.数量分析法。在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定性分析,依靠经验判断方法很难直接找到最优或满意方案时,必须借助数学方法,电脑辅助等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达到精确化。

3.试验法。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无形因素起重大作用,而不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的问题,先选择少数几个典型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以此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

三、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制定

科学决策是科学地制定决策的结果。科学地制定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运用正确的方法。它是调查研究、精确计算、系统分析论证、审慎抉择、付诸实施的连续完整的运转过程。按其客观进程,经济决策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发现、提出和论证有待决策的经济投资问题,是决策的起点,应该看到发现问题并不容易,确认问题更是十分严肃的事,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需要运用一切现代化的电脑辅助工具作手段,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作全面地调查研究。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领导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以后,为了正确地确定经济决策目标,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目标选择不正确,势必导致决策的失误。确定决策目标是经济决策的重要环节。只有确定了正确的决策目标,才能为经济发展明确方向和要求,才能有目的地去搜集资料、提出方案,并为方案的选优提供具体标准,才能为最终衡量决策的正确性、效果性提供起码的依据。

3.收集资料,科学预测。信息系统是决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缺少了它必将导致经济决策失误,经济管理混乱。因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国家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国内外的市场动态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一个企业重大经济的科学决策,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状况、设备构成、人员构成等。不但要有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还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主管部门的意图,同类型产品,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状况,以及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4.拟定方案,全面评估。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客观上存在着多种途径和办法,所以应该提出几个方案加以比较和选择。必须坚持节省、创新、精心设计和求实的原则,使提出的每一备选方案切实可行,并有确切的数据,反映其结果,说明其优点、弱点及其在实践中的条件。在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条理化、直观化,以便领导者择优决断。评估方案,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权衡和论证:一是可行性研究。着重分析每个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其它制约条件下,是否具备充分的技术、经济依据;二是协调性分析。经济决策的制定,要看其是否处理好经济系统,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促进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三是效果的综合评价。既要研究备选方案对经济客体性能的影响,又要全面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四是潜在问题的分析。要估评到每个方案可能发生问题的原因,研究预防措施以及万一发生问题时如何补救等;五是充分估计人的因素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

5.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决策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在全面评估、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之后,将各个方案按优劣顺序排序提出取舍意见,交由领导决策。因此,领导者应集中全部精力,善于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具体条件下相对最优的方案。为了追求优化的“满意决策”,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选优标准:①照顾全局;②技术合理;③经济合标;④见效快。对于风险型经济决策,还应该根据其特点确定选择的标准。风险型经济决策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它要面临和处理多种不确定因素。这类经济决策不仅受到决策变量即控制变量的制约,而且受客观状态:即自然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经济决策,应当制定出具有不同决策变量的各种备选方案,列出可能发生的影响决策后果的各种客观状态,估计各种客观状态下的可能结果,按照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确定出期望达到的标准。

四、科学决策的实施

决策方案择定后,决策者要有气魄和胆略坚决执行决策。

1.拟定实施计划。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等制度。作出时间和进度的安排,要有层层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层层保证总目标的落实,尤其要充分注意起点计划的编制。它不仅有马上起指导行动的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和其它方面的影响。

2.建立组织,落实责任。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挑选合适人才,放到重要环节的关键岗位上,并且制定出各级各部门及执行人员的责任制。

3.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要做好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工作,以求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共同执行,实现最终目标。

推荐期刊
  • 科学
    刊号:31-1385/N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课
    刊号:42-1625/G0
    级别:省级期刊
  • 小学科学
    刊号:22-1388/G4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启蒙
    刊号:43-1251/N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