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8篇

时间:2024-03-08 18:09:00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1

智慧城市在秦皇岛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秦皇岛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云平台、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5个一期项目明年上半年即可投入使用。其中,平安城市、智慧旅游项目在暑期安保和民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秦皇岛市政府已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列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纳入重点项目进行管理。为了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秦皇岛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规划、城建、电力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项协调和推进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智慧城市建设的职责和任务。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

同时,成立了秦皇岛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任主任委员,负责秦皇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论证、意见咨询和方案审查。

秦皇岛市聘请了专业的咨询监理单位制定《秦皇岛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秦皇岛智慧城市建设一期工程施工、监理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户,统筹各部门信息化资金,集中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秦皇岛市财政投入396万元,公开招标确定了辽宁北方实验室有限公司为智慧城市监理机构,负责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理,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组建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智慧城市示范精品工程建设

秦皇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即:智慧政府、智慧企业、智慧生活,打造秦皇岛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旅游、移动电子政务、居民一卡通、智能交通、数字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10大示范精品工程。

未来3年,秦皇岛市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覆盖全市、具有国际一流水准、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立体宽带通信信息服务网络和“智慧城市”云计算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城市管理系统化、智能化。同时加快城乡宽带网、数字电视网和新一代互联网建设,实现三网融合。

实施光纤到桌面、光纤入户、光纤进村工程,今后秦皇岛市区所有新建商务楼宇将全部实现百兆光纤到桌面,所有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光纤到户;对48万城区老客户实施光纤化改造,使企事业单位和所有住宅小区全部具备百兆接入能力,并满足三网融合需要;在农村推广光纤到村建设,光纤到村率由目前的42%提升到92%。充分满足各行各业大容量数据及图像的传送和高速上网需求。

提高无线网络的速率和覆盖率,通过扩容、优化3G网络,在下载速率从7.2Mb/s提升至21Mb/s的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和覆盖深度,实现除青龙部分农村外的3G全覆盖,使网络能够支撑大容量移动办公、移动执法及其他行业信息化的需要。

完善无线宽带局域网WLAN建设,在已经覆盖高校、交通枢纽、星级酒店、休闲会所、旅游景点等332个热点建筑的基础上,增加对400个重点区域的覆盖,实现“无线宽带,无限自由”。

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计划投入12.9亿用来优化秦皇岛市的基础网络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光纤网和无线宽带网,全面推动“智慧秦皇岛”建设。

目前,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已经完成投资2.6亿元,对3.2万城区老客户实施光纤化改造,实现了商务楼宇百兆光纤到桌面,居民住宅百兆光纤到楼口,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和三网融合需求。

中国移动投资3亿元,建设秦皇岛市4G新一代移动通信网项目。2014年4月即可投入使用,届时新建的853个4G基站将实现城市区的基本覆盖,为市民提供百兆移动网络接入服务。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雄厚的技术和资金支撑,秦皇岛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投资、管理和运行维护上,大胆创新,率先引入“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充分利用IT企业、电信运营商及社会力量,引进高端企业开展合作,规避项目风险,实现合作共赢。主要建设智慧城市云平台、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5个一期项目。项目建成并通过验收后,由市政府支付服务租金,取得项目的使用权。

秦皇岛市建设了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包括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企业融合服务平台和城市管理服务平台三大部分,主要面向市民、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提供信息公共服务,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前期筹备。

目前,智慧城市云平台项目设备已安装到位,部分开始正式运行,实现了相关部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安城市项目新建改建的2000多个监控点位视频信息,通过千兆光纤电路传送到云平台,实现了政府相关服务部门共享平安城市监控视频信息。智慧交通项目完成路通信号网络化控制,初步实现了道路交通流量的监控识别和 交通事件数据采集。智慧旅游项目建立了旅游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在11个景区的全程监控。智慧医疗项目也完成了方案设计,进入实施阶段。

平安城市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以来,警方通过视频巡控和图像侦查,发现犯罪线索1735条,破获各类案件1376起,认定各类责任事故729起,配合处置交通事故16起,执行警卫视频保障任务378起,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9起。该项目为秦皇岛市在新形势下做好暑期服务和治安保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观点

中国智慧城市论坛组织副主席兼秘书长 陈如明

智慧城市要强调人的核心作用。智慧城市最明显的特征是实现城市与城市人的安全幸福、绿色健康、便捷宜居与智能高效,全面提升城市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智能/智慧创新力水平、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率与水平及全面提升城市民生、幸福、安全、和谐、绿色、宜居水平,开创智慧新生活。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2

关键词:PPP模式;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向。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始于2012年,3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公布了3批近300个城市进行试点,在交通、医疗、政务等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还处于实战阶段和突围状态,智慧城市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运营模式,主要有政府自建自营、服务外包、建设转移、商业建设运营和公私合作PPP5种模式,其中公私合作PPP模式最为业内推崇,众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发展智慧城市应该首先采用PPP模式。在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的嘉宾对话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徐枫表示,做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社会多方介入,多方运营,按照PPP模式进行发展[1]。

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及架构师岳梅樱在她编写出版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2]一书中谈到,在智慧城市运营模式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和长期合作关系,增强智慧城市中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钱斌华在他撰写的《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3]一文中,分析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出了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针对已建项目、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3种情况,列出了公私合作的具体路径和相关建议;张希在他撰写的《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4]一文中谈到,运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管理效率等优点,同时也有国外PPP模式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因此,PPP模式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主流模式。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虽已被业内广泛认可,可如何运用PPP模式进行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相关研究没有给出答案。本文拟从PPP模式视角入手,以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方案为落脚点,构建PPP模式下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运营管理框架体系,为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操作提供理论支持。

2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适用性分析

2.1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分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各有侧重,且差异较大,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尚未统一。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营管理,仿佛更加符合狭义上的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方式,让城市中的各种功能之间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来发展城市。根据智慧城市项目服务领域的不同,可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环保、社区、工业、农业、旅游、水资源和电力等几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每一类目下仍包括很多子项目,这些子项目的运营管理模式可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为此,本文在相关学者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按照所建设施的形态再进行分类,这样可分为实体类项目、软件网站类项目、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类项目。(1)实体类项目。也可称基础设施类项目,是为实现基础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传输、存储原始数据,为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如光纤通信传送网、移动信号基站、大型数据中心等[5]。(2)软件网站类项目。是为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建设的,其主要功能是将各类社会信息整合转化为电子信息,形成专门的门户网站,从而方便各项信息的整合,提高社会利用率。如政府门户网站、征信信息系统等。(3)实体和软件网站相结合项目。主要是指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又需要软件技术、控制技术和网络支撑的综合性信息服务项目,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等。

2.2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

PPP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他的定义有所相同。本文赞同亚洲开发银行对PPP模式的定义,即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方面一系列的合作关系,具有政府授权和监管,私营部门出资、运营提供服务,实现长期合作、风险共担,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等目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针对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但也了一些有关PPP模式方面的文件。2014年,财政部以财金[2014]76号文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2015年财政部又以财金[2015]167号文印发了《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正式施行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方式来确定建设项目是否应该采用PPP模式。结合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PPP模式的推广范围具有一定的交集性,但如何明晰和界定可推行范围,这需要通过研究才能较好地划分。但本文认为,除了完全属于公共服务、没有获利空间的项目和涉及国家机密、保密性强的智慧城市项目严格禁止采用PPP模式外,其他建设项目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通过物有所值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2.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分析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完全采用政府自建自营模式,势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就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能够提高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就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就能促进私营部门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比较容易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有别于传统的土建类建设项目,他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更有利于选择具有信息技术实力的施工企业承接项目,完成项目建设,满足使用要求。

3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运作过程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并结合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特点,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运作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即合作谈判阶段;合作建设阶段;合作运营阶段,各个阶段的参与部门和运作过程。

3.1合作谈判阶段

在合作谈判阶段,要开展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和招投标等。首先由项目发起人(一般为政府公共部门)提出要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然后由咨询单位(第三方)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法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盈利情况、预期风险和可实施能力等,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最终确定所建项目采用PPP模式是否可行。如果评价采用PPP模式优于传统建设模式,则由政府公共部门主持进行公开招标,并根据所建项目的特点,选择具有综合实力和经验的私营部门,成立项目公司(SPV),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协议中应明确合作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各自承担的风险比例,确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并由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由选定的保险公司进行担保。

3.2合作建设阶段

成立的项目公司(SPV),应统筹负责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准备参加项目建设的各方应在SPV的组织下,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确定的投资比例落实资金,由SPV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建设工期和质量。

3.3合作运营阶段

项目建成开通后,可由SPV直接负责运营,也可委托专门从事运营的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如有必要,可聘请有关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软硬件维护等。在该阶段,政府公共部门作为SPV的主要责任者,具有负责运营的权力,同时又是使用者和监督者。所以,要从SPV的角度出发,协调参与项目建设的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等,为运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对项目建设3个阶段的分析不难发现,智慧城市PPP项目的关键阶段是运营阶段,而负责PPP项目运营的主体是SPV,既成立的项目公司。所以,必须理清SPV对所建项目运营管理的本质。本文从PPP项目的三大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公担)入手,通过分析引申出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的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关系。

4智慧城市PPP项目运营管理框架设计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在3个不同的阶段,其权利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是不同的,但又相互影响和制约。为此,需对其3大属性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形成对项目进行动态运营管理的框架。

4.1权利归属

智慧城市PPP项目建设的伙伴关系,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为了实现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通过签订拟建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来体现的。要确定这种拟建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应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力归属。为此,本文认为建立建设项目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是确定在建设项目中合作双方权力的归属过程。本文所说的权力,可分为对建设项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控制权又可分为决策权、经营权、分配权等。所以,要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的权力归属,就要解决所建项目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配问题。

4.2利益分配

采用PPP模式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不是单纯追求政府公共部门或私营部门的投资回报,但又要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这就要求政府公共部门要合理确定智慧城市PPP项目在运营期间的服务价格,既保证私营部门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时又能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明确项目的利益分配,是保证合作双方利益共享的前提。这样就需要解决项目的盈利模式,确定项目的利润来源。在合理制定项目服务价格策略,满足私营部门利益需要,又能保证项目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利润分配机制,合理分配利润。

4.3风险分担

这里所说的风险分担,是指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合作双方应承担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政府公共部门应尽可能承担PPP项目较大的风险,并帮助私营部门规避相关风险,这样才能提高私营部门投资PPP项目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进行项目风险的合理分配,这是在项目运营管理过程中难以合理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将风险分担确定为PPP模式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的第三大本质属性。对智慧城市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和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3个方面。首先应对在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预防和规避,从而预防、降低、规避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双方合理分担风险的目的。

5结束语

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采用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的可行性及运作过程的基础上,针对PPP模式的特征,通过分析提出了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三大本质属性,即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的结论。并针对权力归属、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三大属性,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在各阶段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构建PPP模式下智慧城市项目运营管理的框架,为PPP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杰,赵利娟,等.助力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智慧化———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嘉宾对话[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4(12):54-55.

[2]岳梅樱.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论与实践分享[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钱斌华.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10):15-19.

[4]张希.PPP模式助推智慧城市发展新浪潮智慧建设提挡加速[J].金卡工程,2015(8):29-35.

[5]胡一石,王守清.当智慧城市遇到PPP-ICT项目[J].项目管理评论,2015(2):20-22.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3

智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建设“智慧江山”是促进江山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竞争,提升群众幸福感,营造新一轮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推进“智慧江山”建设,宜早不宜迟。笔者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对照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和新理念,现提出“智慧江山”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智慧江山”建设的现实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江山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光网・智慧小区”、省“宽带乡村”试点、爱江山无线城市工程等建设不断推进,城区家庭宽带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基本达到20Mbps以上,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30G,光宽带覆盖全市90%以上区域;3G/4G已经实现城区、乡镇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爱江山免费无线WiFi实现布点3131个。

政务信息化应用程度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建立。建成数字江山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地理信息共享。包含部门和乡镇网站在内的江山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建成,初步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全市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协同办公、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电子政务系统综合应用扎实推进。

城市治理应用成效明显。自2010年10月试运行以来,江山市数字城管已累计受理城市管理问题95439件,已结案96601件,按期处理89790件,按期处理率达95.71%。数字城管、天网工程的运行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在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治堵等全市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领域惠民服务水平不断深入。智慧旅游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开发完成游客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智慧工商取得实效,实现经济户口基本情况的信息化管理,为经济户口的登记注册、信用信息管理、案件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阳光厨房”、“千顺工程”为食品药品安全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监管提供保障;通过建立全市经济户口数据数据库系统,服务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本数据支撑。

“智慧江山”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现象严重。近五年,全市有十多个部门都在推进智慧城市方面建设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天网工程、数字地理、数字城管等,有些是对照国家、省或衢州市的统一要求,有些是业务需求上的探索创新,由于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的缺失,缺乏“一盘棋”思想,各部门自顾自的建机房,上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各不相同,而且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不够,造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壁垒,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存在较大不足。

投资运营模式需要创新。目前全市智慧城市相关建设以财政出资为主,自建设自运营情况居多。智慧城市项目除了启动资金以外,更大的投入在于项目建成后的日常维护,比如服务器、数据库的维护,数据的采集、分析,这些投入甚至大于启动资金,单靠财政资金难以为继,资源配置的主动性难以l挥。

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城市治理和改善民生,全市的城市治理和民生资源存在于不同部门,以不同形式,不同质量展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各条线数据整合难度大,社会公众获得感不突出,城市管理距离“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慧江山”建设构想

要解决“智慧江山”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信息平台――智慧江山综合运行中心,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协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智慧江山”综合运行中心的基本架构:

智慧江山指挥中心

智慧江山指挥中心是“智慧江山”的“窗口”,将江山智慧城市所有模块的信息化数据,全部统一到这里集中进行日常管理。整合12345、12315等专线受理系统,并与110、119等警务信息系统做对接,同时实时分析和展示全市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稳定等相关工作指标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是“智慧江山”的“心脏”,基于云计算能力的基础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公共信息资源标准化统一化的目标,有效整合全市现有公共数据资源,“一家集采,多家利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协助政府提升管理效能,稳步推进江山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应用可以释放出惊人的惠民福利,比如想要开一个超市或面馆,就可以根据交通大数据和居民消费大数据进行测算,备选地址的人流量、常住人口、居民消费喜好等信息都可以为开设超市或面馆提供合理参考。

三大体系

智慧治理:整合全市城乡管理信息及资源,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标准接入,实现江山城市运营管理相关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共享与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实现高效的统一监测全市运行状态、统一处理全市运行管理问题。

智慧民生:集聚全市涉民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公共信息服务和商务便民服务资源,逐步集成旅游、交通、文化、餐饮、养老、卫生、教育、住房、家政等领域的智慧化民生服务应用,采用“政府搭台、市场运行、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全市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

智慧经济:大数据与云计算综合运用后会产生新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物联网与软件技术如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银江股份、华三通信等,引导鼓励其将研发成果与全市城市建设、特色产业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注重大数据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全市产业智慧化水平。

“智慧江山”建设建议

实行“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慧江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信局,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负责“智慧江山”建设工作日常事宜,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等问题。

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智慧江山”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从江山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江山”建设方案,合理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重点和思路,确保“智慧江山”建设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江山”建设,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项目资金来源由国资公司和总服务商共同组建的项目公司进行筹集,国资公司代表政府占股20%-30%,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融资、建造、运营、维护、管理和用户服务,政府负责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定价管理、公共服务质量及数量的监管、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政府根据与项目公司签订的合同及确认的审计报告,分年度支付回购款;项目公司为用户提供服务,政府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4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建造 工业化 精细化

1 绪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而智慧建造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的一环。当前,中国整体的环境污染状况严峻,在生产率水平低、能源浪费严重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1-2]。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要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应在转方式促发展的同时,积极提升本行业的信息智能技术水平,探索建筑行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已成大势所趋,智慧建造必将迎来自己的时代。

2 智慧建造的概念及内涵

智慧城市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智慧化的建造过程也是未来建筑业成长的必然趋势,由此,智慧建造便应运而生。

智慧建造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建造的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及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变革及改进,以此保证建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慧化,使项目施工过程更加形象化、透明化,并达到了了建设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和高效。

现在,对“智慧建造”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方式。杨宝明博士理解的“智慧建造”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解释:一是产业和谐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能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都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得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给行业嵌入先进的数字神经系统。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项目管理都应该由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在公平和透明的经营环境下,实现高效化和精细化。另一种为在中国发达地区使用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技术,其中最突出的是被称为“智能眼”的监控管理,它采用了视频系统与门禁控制系统。两者的理解和实践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智慧建造是以项目管理(P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管理(DM)、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充分体现了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特点并最终完成整个过程的建设和达到完成后的智慧、连接、合作的目标[3-4]。

3 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是运用现有高新科技成果在城市规划、建造、管理及运营内的综合应用,其形成与发展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造领域的发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智慧化是能否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关键。因此,智慧城市要求智慧建造以此满足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和智慧运营的要求[5]。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开始研究智慧建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智慧建造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对智慧城市中“智慧”二字的解读,与此同时,智慧建造也是智慧城市中最基础的一环。随着建筑规模不断壮大,建设工程自身所附带的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会在施工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实施智慧建造,有利于提升建设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4 大力发展智慧建造的意义

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便是智慧建造,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PIP、物联网等技术改进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拔高行业管理水准和施工的生产效率,使整个建造过程实现智慧化。这些技术的充分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加强了对建筑工程的整合程度,不但降低了整个建设过程的成本,提高了建造质量和效率,并对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施工有着明显的改善。利用智慧建造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和对企业进行集约化管理,是实现建筑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6]。

智慧建造的推进有效的优化了管理和服务的流程,推动了产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并有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改善我国建筑业资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建筑业的绿色生态化。同时,智慧建造还带有一定社会效益,可以改善民生。通过构建智慧家庭、智慧住宅等实践来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宜居环境,改善全社会的生活面貌。

智慧建造将实现建筑产业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使传统的产业模式逐渐转换为以信息为主体现代化产业模式,生产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5 结语

相比于其他产业,建筑行业的工业智能化技术还很落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嵌入到施工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智能系统,从而实现了建设全过程的智慧化,使建造过程完成跳跃性变革。因此,建立和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从而实现不同技术的整合与提升,是推动建筑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智慧建造是PM、BIM、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也是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充分融合的综合运用。智慧建造的发展必将带来建筑产业的一次“信息革命”。

参考文献:

[1]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32-39,45.

[2]师旭颖.智慧环保“呼唤”顶层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3,(11):43-44.

[3]伍晏,周以大.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J].建筑施工,2008(11):983-984.

[4]张希黔.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8(10):116-118.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5

摘 要:海淀区教委从实际区情出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科技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编制并实施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着重从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师资及生源等方面促进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特别注重应用创新、机制创新及专家支持,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并探索出一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海淀区;智慧教育;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03-04

北京市海淀区辖区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中小学校共200余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优势明显,这成为海淀区教育、文化与科技的领先优势。但另一方面,区内人员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摆在海淀区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海淀区教委从实际区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并探索出一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基础与统筹规划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资源积累,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信息化为海淀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

从2013年4月开始,在主管教育的区领导的带领下,海淀区教委对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展开深入调研,具体调研结果如下:一是基础好。师机比达1:2(有效1:1.8),生机比达5:1(有效10:1);二是高标准。率先现宽带网络校校通(90%的学校带宽接入超过10M);三是高水平。全部学校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四是高效率。创新信息化经费管理模式,即实行生均经费+专项经费模式;五是高素养。师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所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均达到中级以上。按照智慧校园能力成熟度模型,海淀区已经有80%的校园处在由基本级向变革级过渡,即处在由数字教育向智慧教育跃升的阶段。同时,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尚存在独立应用多而统筹规划少,硬件网络多而校园标准少等方面问题。这些情况令海淀区教委深刻认识到,技术推进教育变革的态势已愈加明显,数字教育跃升到智慧教育成为必然趋势,海淀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势在必行。

在全面掌握全区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海淀区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以促进教育公平与海淀优质资源共享为价值追求,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着眼点,组织编制并于2014年3月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海政发〔2014〕8号,下文简称《规划》)及《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海行规发〔2014〕6号,下文简称《管理办法》)。依据《规划》及《管理办法》,海淀区组建了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文简称“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海淀区智慧教育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下文简称“区智慧办”)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各项工作,统一负责全区智慧教育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建设、监督和备案等工作。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及区智慧办的组织协调下,海淀区根据《规划》的指引,紧密依照《管理办法》,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大力发展智慧教育,以促进海淀区优质教育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建设思路与经验做法

《规划》描绘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宏伟蓝图,《管理办法》则指明了通过智慧教育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途径。

《规划》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以党和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重要文件为依据,基于海淀区教育信息化现状及现存问题,明确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提出并阐明了海淀区智慧教育“3456”的建设框架与建设内容。

“3456”的建设框架,即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具体来说,建设三类智慧环境:就是全面建设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智慧云(教研)中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以及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就是全面提升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的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等四大应用;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就是全面建立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理念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标准保障等五大保障,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保驾护航;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就是全面实施包括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智慧型学习城区建设以及智慧教研素质提升、智慧学习应用推进、一体化智能运维等在内的六大板块工程,全面推进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

《管理办法》是为贯彻落实上述规划的理念精神及建设内容所设定的。在该管理办法中,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区智慧办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梳理了海淀区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制定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专项经费项目、常规经费及生均经费项目、学校等教育单位新扩建及翻新中所涉及智慧教育项目、智慧教育应用推进研究项目、智慧教育素养提升项目、智慧教育设施运维与信息内容服务项目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并明确了智慧教育项目变更办法及流程,还明确了一系列智慧教育建设管理机制。

依照《规划》和《管理办法》,海淀区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科学、高效发展为重要依托和重要动力,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设:

1.促进办学条件均衡方面

一是推进实施海淀区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2014年(一期)完成万兆核心环和4个汇聚接入环的铺建工作,实现81所学校先期接入。2015年(二期)将189所学校接入环网,2015年(三期)将41所民办校及他办学校接入环网,工程总计接入311家单位。

二是推进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为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工作部署及达标要求,在信息高速公路铺设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全区各中小学校园(单位)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三是着手研制“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及制订“海淀区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以高标准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为主线,构建出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框架,从低到高分别是初始级、基本级、变革级和融合级四个成熟度等级。每个等级又可从基础环境、软件与资源、管理、教学应用、教师信息化水平、学生信息化水平等六个维度来定义这一级目标的若干个关键过程域。由此,可形成一个包括四个等级、二十四个关键过程域的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体系。

“海淀区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将结合“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针对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实际,制订出智慧校园发展各个阶段的标准体系,以明确、具体、可参照的标准体系为指导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在推动实现全区智慧校园基本达标的同时,促进各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并鼓励各学校在整体标准体系框架内实现各项特色发展。

2.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方面

一是推进实施海淀区智慧教育视讯中心建设。该项建设是区域网络电视、网络电话、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和教学观摩等集约整合应用的基础性工程。2014年先期启动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平台的建设工作,试点建设并实现幼儿园组、小学组和中学组共计31个集会点与4个主会场之间点对点会议、组对组会议、划片集中会议、视频电话会议和区域广播等应用。

二是筹划实施区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2014年,开展了区教育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区教育云管理中心硬件集群与虚拟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至2016年,预计基本完成软件平台层建设。2014至2020年,持续完成教育内容库建设。智慧教育云中心将成为海淀区优质教育的汇聚中心及创新生发中心。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将从实质层面推动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共享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产业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工作。在海淀区第90次政府常务会议上,已明确由区教委负责,会同海淀园管委会(区经信办)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促进海淀区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办法。目前,区教委已组织初步拟定了《海淀区互联网教育产业促进办法(试行)》提纲,相关调研及研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相信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完善与兴起必将有力推动海淀区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3.促进师资均衡方面

一是通过名校、优质校向相对薄弱校选派优秀教育管理人员或先进教师,采取对口帮扶、委托管理、合并管理等形式促进师资均衡。

二是通过“一校多址”办学、“名校带动”办学等方式增强优质师资对相对薄弱地区、相对薄弱学校师资的扩充与提升。

三是通过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MOOC教学模式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形式,促使海淀优质名师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海淀区的实践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需要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持,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均衡与共享。

4.促进生源均衡方面

首先,海淀区紧密围绕北京市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一系列相关政策精神,积极推进生源均衡工作。以2014年为例,海淀区教委依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结合海淀区实际,制定了《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既定目标与要求扎扎实实推进招生工作。

其次,增强学校改扩建力度,增加优质学位。2014年,海淀区改扩建六一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新增2000余个入园学位;中关村三小新校区、五一小学新校区建成启用;新建、改扩建育英中学、六里屯配套小学等6所中小学,新增1万余个入学学位。

再次,加大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九年一贯制入学模式。海淀区在已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的基础上,2014年依托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名校多制办学的模式,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十一学校的一分校,即把万寿路地区原来的群英小学和206中学合并。此外还有二十中永泰庄分校,以及将车道沟小学和理工附中合并兴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一系列举措的顺利实施,都与教育信息化的配套与支持分不开。2014年,海淀区通过电脑派位、对口直升方式,就近入学的学生比例达到83%,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海淀区以促进教育均衡为导向,展开了力度空前的综合教育改革。从2015年开始,将陆续新建扩建包括101中学温泉校区、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红英小学六里屯校区、二十中附属实验学校二期、航天城配套学校、首师大附中西北旺校区、育英中学(改建)等在内的8所学校或校区,撤并3所学校的同时承办3所学校,建设5对九年一贯制对口校,并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办学。以上举措为通过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智慧教育建设也必将在更高层面上支撑和促进海淀区教育均衡及教育整体高水平发展。

三、建设经验与发展特色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既有基础上,特别是《规划》及《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海淀区智慧教育驶入快车道。结合全区智慧教育建设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1.特别注重应用创新

根据《规划》与《管理办法》,海淀区已经制定实施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重点(2014-2015年)》(以下简称《工作重点》),按照《工作重点》要求,海淀区正着手开展一系列重点项目。其中,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属于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工程,以上两大项目的实施将确保海淀区智慧教育各项应用高位起步、高水平运行;而智慧教育视讯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则直接为智慧教育各项应用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将有利于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

2.不断加强机制创新

根据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实际,《管理办法》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一系列管理机制:专项经费项目申报评审机制、常规经费及生均经费项目备案机制、企教合作机制、应用推进研究项目支持机制、智慧教育设施运维与信息内容服务统一招标机制、智慧教育素养培训提升机制、智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智慧教育建设奖励激励机制等等。

以上机制既是海淀区智慧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有机地构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将全面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保驾护航。

3.高度重视专家支持

智慧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大课题,亟需专家力量和理论支持。为此,海淀区依托《规划》和《管理办法》,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是筹建成立了智慧教育专家库。专家库由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校(单位)信息化主管、一线教师、会计师(项目管理师)等专家组成,专家队伍将全面支持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

二是经严格的公证程序,成立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并抽选成立了“海淀区2014年度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区智慧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协同区智慧办负责区智慧教育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区智慧教育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由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校(单位)信息化主管、一线教师、会计师(项目管理师)按照2:1:1:1的比例构成,从而实现了专业理论、建设实施、应用发展、管理评估等各方面专家智慧的汇聚与发挥。

三是在区智慧办组建成立了技术创新推进会。技术创新推进会由一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校(单位)中青年骨干教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学生家长志愿者等专业人士组成。技术创新推进会将在增强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技能方面大显身手。相信专家队伍的聚集与理论研究的深入会大力支持海淀区智慧教育的集约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因此,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的一把金钥匙。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6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教育评价;评价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由于教育具有长期性、潜在性、滞后性等特点,在当今技术迅速变革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很容易成为制约国家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短板"。智慧教育是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的延伸,目的是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整合和运用,为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当前智慧教育评价理论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理论指导,智慧教育建设推进过程中难免出现曲折。

一、智慧教育评价现存问题

"智慧教育"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与响应。例如,美国教育部在2010年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增强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g计划2010》的规划战略,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也在2011年了《推进智慧教育战略》。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随后以宁波、杭州、上海等为代表的国内多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以推进智慧教育的规划与实施。

评价是衡量智慧教育标准与水平的关键。纵观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评价一直是薄弱环节,"重建设,轻评价"、"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在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较为突出。对智慧教育评价的不够重视,会导致在教育智慧化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例如,评价理念落后、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评价方法和技术上存在缺陷等。为了突破上述现实困局,有必要对教育智慧化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真实反映智慧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而通过评价促进智慧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与特征

1.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

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的测量过程(闫冉冉,2014)。评价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领域(赵晓声等,2014)。当前有关智慧教育评价的研究较少,大多数学者主要侧重于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研究。例如,焦宝聪等(2004)将教育信息化评价定义为根据一定标准,通过系统、科学的整合、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评判教育信息化价值的过程。张晨婧仔等(2015)指出智慧教育评价就是包括评价人员、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等评价内容在内的动态评估过程,其目的是充分优化教育信息化进程,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本文认为,智慧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全面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化各要素,运用评价指标对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2.智慧教育评价的特征

智慧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慧教育评价的特征是其内在技术载体特点的释放。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整合下,智慧教育评价也呈现如下特征:

(1)评价内容的广泛性

郑燕林和柳海民(2015)指出,虽然教育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成长状态的评价,但教师教学质量、教育环境与资源现状、教育投入与产出等也是教育评价的内容。由于智慧教育涉及的面广,因此对智慧教育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例如,可以考察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以评价智慧教育建设的效率与效果;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正是因为智慧教育评价的维度多,所以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也更为复杂。

(2)评价方向的正确性

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结果,智慧教育评价既强调教育过程的智慧性水平,也考察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程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发现智慧教育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而采取措施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进而保证智慧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3)评价过程的智慧性

信息技术的高度利用是智慧教育的显著特点。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由于难以收集评价依据或限于技术等因素而导致评价信息收集的不全面,容易导致主观评价或过于依赖经验判断(郑燕林、柳海民,2015)。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智慧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评价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能更加客户、形象地了解智慧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4)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智慧教育的涉及面较广,其相关主体包括政府、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等。由于智慧教育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传统的评价方式要么限于技术水平,要么限于评价主体的不明确,导致在评价过程中难以全面反映智慧教育建设的真实情况。

三、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施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教育评价依赖于全面的、可靠的评价依据(郑燕林、柳海民,2015)。目前智慧教育的推进和建设主体主要是政府,智慧教育服务的提供商一般是企业,在中间缺少对政府项目推进过程合理性和供应商产品和服务有效性的评价与监督。

1.智慧教育评价相关主体的剖析

智慧教育涉及的主体较多也较为复杂,智慧教育评价的核心虽然是对学生学习绩效与成长状态的评价,但又并不限于此。一般来说,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主体包括项目建设的规划者、发起与组织者、教育技术提供者、教育资源提供者和教育资源使用者,包括对教育投入合理性、教学资源质量、教学设施设备的先进性与运行的可靠性、智慧教育使用者满意度等。图1是智慧教育各相关主体的关系图。

根据图1,可以按照角色将智慧教育的相关主体分为战略层、业务层和使用层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层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规划者、业务层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发起者和教育技术的提供者、使用层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

(1)战略层面的相关主体。战略层面的智慧教育主体主要是指智慧教育的规划者,通常指教育局等政府单位。由于智慧教育是事关国家未来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政府一直在其发展上扮演着规划者和主导者的角色,跟踪智慧教育发展动态、研究和出台智慧教育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文件是教育事业主管部门的义务。目前,政府对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介入程度是非常深的。以宁波市的"人人通"空中课堂项目为例,政府不仅是项目的发起人和承建人,而且直接组织教学资源并且确定教育资源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方式。

(2)业务层面的相关主体。业务层面的智慧教育相关主体主要指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者和教育技术的提供者。通常来说,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者是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是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开展的教育信息化推广工作。与智慧教育规划者相比,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拥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权,也更注重当时、当地教育面临的困境,有关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计划也更加详细。教育技术提供者的主体是信息通信(ICT)企业,如IBM、科大讯飞等企业,也包括拥有教育技术资源的其他单位,如大学的电化教育中心、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装备中心等。

(3)使用层面的相关主体。教育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师与生的关系,所以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是智慧教育的直接相关者。没有教育者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则智慧教育就只是一种口号;缺乏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即使教育资源再丰富,智慧教育也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如何有效对接两者不仅直接影响智慧教育的推广和扩大,而且影响使用者的使用粘性。目前来说,教育资源提供者的主体是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人员,主要是学校的老师,但是智慧教育技术让任何人都有机会可以创建教育资源,例如教育研究专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等。

2.智慧教育评价内容框架的构建

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发起者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教育机构。尽管信息通信(ICT)企业在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和推广上居功至伟,智慧教育建设进程的真正启动还是始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对概念的认可和采纳。但是,由于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项目实施通常要外包给ICT 企业完成。当然,在特定情况下项目发起者也可以自己完成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投入应用以后效果如何,则主要和项目使用者的感受有关。从第三方的立场评价项目的发起、实施以及应用效果,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合理而充分。ICT 企业提出"智慧教育"概念,主要出于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参与智慧教育建设项目,不仅是配合新技术的推广,更是要借助新技术的运用,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具体而言,合理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立项是否出于对教育现状的准确把握。防止把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演变为"口号化"、"虚幻化"的政绩工程,结果有了"面子"、却没"里子";其次,立项是否基于对智慧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从某种程度来说,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但却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利用,教育环境智慧化、教育资源智慧化、教育管理智慧化、教育服务智慧化都是其目标。

(2)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科学与规范。从第三方角度考察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应主要关注三方面问题:接包方资质、项目财务管理和项目日常管理。

①接包方资质。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涉及高新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最合理的选择是外包o专业团队(如ICT企业、教育机构)实施。那么,就需要考察是否形成了公开的遴选机制,确保最优秀的团队获得项目。此外,政府在某些项目中既是发起者也是承接者,这种选择是否合理也是值得评估的。

②项目财务管理。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切实评价资金来源是否合理,以及资金使用是否恰当。由于是关于"教育"的投资,国内的实践通常是政府出资。但是,国外的做法通常是政策性投融资和商业性投融资相结合。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资金筹集办法;不同类型的资金,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

③项目日常管理。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通常具有创新性、复杂性、探索性、和专业性等特点,良好的日常管理是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必备条件。良好的项目日常管理首先需要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其次需要有力的执行和监督。

(3)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具体项目在智慧教育建设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效果评价。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类的项目,应主要考察定量指标(如覆盖程度、先进程度)的完成情况;而教育应用类项目的建设,则不仅要考核定量指标(如某一应用的点击率和平均打开时间),还要考察定性指标(如某一应用是否对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预期的改变)。

3.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当前,系统构建智慧教育的评价体系不仅是智慧教育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智慧教育实际建设推进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智慧教育不同主体的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评价体系。由图2可知,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评价体系涉及规划者、实施者和使用者三个主体,不同主体的评价内容以及不同评价内容的评价标准都不一致。

(1)对智慧教育规划者的评价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智慧教育的规划者通常是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者,一般是指国家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规划者来说,通常涉及的是较为宏观层面的政策、规划的制定,往往是把握一个大致的方向,并不能做到全面、细致地开展一个项目,因此政策导向的准确性、现实与理论的差距、可行性、投入与可预见性回报等都是对规划者政策制定及其效果的评价。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和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理解是影响智慧教育规划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所以也是对智慧教育规划者的评价内容。其中,对教育发展现状把握的评价标准是项目的可行性,而可行性的内涵比较广泛,包括技术的可行性、设备的可靠性、资金投入的可行性、接受能力的可行性等;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理解的评价标准是定位的准确性,包括发展方向定位、目标群体定位、预期效果定位等。

(2)对智慧教育实施者的评价

由于智慧教育项目实施的主体包括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对实施者进行的评价包括接包方资质、项目财务管理和项目日常管理三个部分。由于智慧教育实施的主体包括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和教育技术提供者两类,因此对不同的实施者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既是资金投入者,也是项目的管理者、监督者和持续跟踪维护和改进者,通常是市区县的教育局,少数是资源条件比较丰富的学校。正是因为项目发起者这些特殊的角色,所以在智慧教育项目的推进和改进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只是关注于对教育信息化这一显著性建设水平的评价,而忽视了智慧教育项目发起者的重要角色地位。

由于智慧教育项目的发起和教育技术的提供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对项目发起者和技术提供者的评价至关重要,对项目建设和推进中的财务情况和其他日常管理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对智慧教育项目实施者的评价包括接包方的资质评价、项目财务管理评价和项目日常管理评价三个方面。其中,接包方资质评价包括遴选机制健全性评价、遴选过程公平性评价;项目财务管理评价包括资金筹措能力评价、资金使用透明性评价两个方面;项目日常管理包括管理制度严谨性评价、管理实效实现性评价两个方面。

(3)对智慧教育使用者的评价

智慧教育使用者是智慧教育建设与推进的直接受益者,对智慧教育的建设水平有着直观感受。通过对智慧教育使用者的评价,不仅能发现现有智慧教育体系的优点和不足、对技术提供者进行客观的评价,也能了解他们对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并期望他们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建议。

整体而言,对智慧教育评价者的使用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外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是指智慧教育的技术先进性、内容的丰富程度等,这此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感受和使用的频繁程度,建设内容覆盖程度和建设内容先进程度是最主要的两个评价标准;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使用者思维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影响。我们认为,积极有效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对其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内层建设内容和建设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对行为方式的影响和行为结果的影响三个方面。

四、智慧教育评价的实践建议

评价是为了智慧教育的更好发展,智慧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是推进智慧教育的关键。为提高智慧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智慧教育评价。智慧教育评价是智慧教育推进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智慧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进行全面的智慧教育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所以,应在充分理解智慧教育评价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局部试点、重点推进的方法,为进行全面的智慧教育评价做好铺垫。

(2)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评r标准的统一性与规范性是开展智慧教育评价的基础,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不仅有利于智慧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也有助于约束智慧教育建设过程中不良现象的产生。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标准制度并出台相关法规细则,进而对智慧教育建设实践进行指导。

(3)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结果能否反馈以及反馈的及时性直接决定了智慧教育评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评价结果作为了解智慧教育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的直接依据,只有反馈至相关主体那里,才能及时做出修正、查漏补缺,进而保证智慧教育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知识爆炸的产物,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前,我国智慧教育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的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的个体层面来看,智慧教育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长期以来,智慧教育建设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面子轻里子"、"重口号轻实际"等不良现象。为了使智慧教育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进行智慧教育的评价十分必要。智慧教育的评价不是目的,通过积极合理的评价使得智慧教育真正"智慧化"才是评价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闫冉冉. 中学信息化教育装备效益评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赵晓声,卢燕,袁新瑞.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J]. 电化教育研究,2014(6):51-57.

[3]焦宝聪,柳少军,陈兰平. 对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智能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12-16.

[4]郑燕林,柳海民. 大数据在美国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5(7):25-31.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7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工程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促使各领域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施工效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产期稳定发展。

1智慧工地系统的具体特点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理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系统具有专业高效化、数字平台化以及应用集成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环境管理、人员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1)专业高效化。智慧工地系统立足于施工现场生产活动,真正实现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集成管理工程项目各项信息资源,为其提供专业管理与决策支持,有效解决施工现场业务问题[1]。(2)数字平台化。智慧工地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使其与实体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映射关系,积累大量数据信息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结果,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系统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切实保障数据的实时获取、共享,增强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3)应用集成化。智慧工地系统完成各类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目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引用目的,满足工程建设施工需求,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智慧工地系统的关键技术

2.1大数据技术

随着互联网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全球数据总量逐渐呈爆发式增长,人们每天可以从中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对于现代社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程建设地点不同,其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更重要。在深基坑建设施工过程中,地下环境比地上环境更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地下周边环境较阴暗[2],一定限度地加大工程建设出错概率。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深基坑内信息,能够让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有效避免塌方安全事故发生。建设地上建筑时,应注重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通过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及先进机械施工设备中,可以有效提升智慧工地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单位通过智能化技术管理工程各项施工阶段,能够促使工程建设整体施工效率不断提升。针对目前发展情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3],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资源消耗,节省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缓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2.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管理人员严格把控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数据的精确性。建设单位可以结合工程建设施工情况,统一调配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使工程各项施工环节有机契合,有效避免工程施工进度延长,减少资金成本消耗过多的不良情况,为施工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工程施工数据监控力度

施工安全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管理内容,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提升工程施工数据的实时监控效率[4]。全方位监控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集与处理施工数据,切实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严格把控建筑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技术和设备多等特点,会给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压力。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材料利用效率。将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装置安装在施工人员防护设备或机械施工设备上,可以通过对工程建设整体施工阶段的全面管理[5],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此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减少工程后期维修成本。

3.3建立健全工程监督体系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优势,对建筑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拥有指导与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促使建筑企业创新发展。(1)全面监督和收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满足信息化工程管理实际需求。(2)有效整合全体员工信息资料,确保其带证上岗。(3)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评估系统,对建筑企业动态管理效果以及管理人员个人诚信进行评估,通过深入分析系统自主计算的数据结果,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使建筑企业长远发展。(4)合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6],将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施工的全过程监控,确保工程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详细性,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数据依据。(5)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智能化检测手段,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以此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发生概率,促使建筑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建筑工程施工范围较大、施工工序较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住宅区以及公路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积极做好周界防范工作,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造成破坏,延长工程施工工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点管理施工区域、材料和设备放置区域、员工生活以及办公区域。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施工现场周边安装全方位的防范红外对射装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红外电子技术实时监测防范区域内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存在入侵行为时,装置会进行自主报警提示具置,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竣工。

3.5电气无功补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部分设备结构较为简单,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运行效率过低的不良问题。建设单位需要应用电气无功补偿机械设备开展工作,并对其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以此提高设备用电效率。电气无功补偿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控制器和隔离开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设定控制器运行功率因素指标,并在后期施工中及时采集功率因素数据,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系统功率,使其与设定指标保持一致,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质量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3.6实时监测绿色施工进度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施工技术不断深入,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控制施工污染方面,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了全新的绿色施工理念,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推动下,绿色施工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各个施工环节的污染监测,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符合相关施工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灰尘、噪声、垃圾等污染对周边居民区及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4结语

将智慧工地系统合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规范工程建设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确保建筑工程顺利。为了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建筑行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效用价值,促使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超民.探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5):208-209.

[2]张庆喆,贾培海,崔志磊,等.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0(33):26,28.

[3]孟昊,张鑫,孙福强.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3):1322.

[4]黄赫.智慧化工地系统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2):1934-1935.

[5]李江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系统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1(5):66-67,70.

工程项目智慧管理篇8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市场监管新体制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监管要实行“监管电子化、信息网络化、检测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创新发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理念,建立现代科学治理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完善辖区食品生产经营的过程控制体系、产品追溯体系、风险防范体系、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作为,“四举措”推进**区“互联网+食安智慧监管”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经公开招标,现确定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负责本项目工程建设实施。

一、学习交流,引用先进地区智慧市场监管经验

今年4月,该局先后派出人员到深圳、广州及杭州的临安区、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参观学习,学习了解市场智慧监管云平台板块构建和运行原理与机制、互联网技术下远程视频监控与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进行科学有效衔接吻合,如何让社会各界和消费群体主动便捷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内容。经过考察和对比,决定选用技术比较成熟、实施效果良好、且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推荐并在浙江、安徽普遍推广使用的杭州南开承盛物联科技公司的“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系统”。

二、领导重视,合力推动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已成立**区“互联网+食安智慧监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各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为小组成员。2019年8月26日,我区召开了“互联网+食安智慧监管”项目建设动员会,明确了各乡镇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对项目实施步骤作了周详安排,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三、制标定规,落实各方职责任务

该局将各行业监管标准与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食品配送企业项目实施标准、学校项目实施标准、食安智慧监管平台监管部门内部工作职责、辖区对应监管股室所工作职责和食品经营单位工作职责。通过制标定规,明确各方职责,落实责任,确保“互联网+食安智慧监管”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实现全过程食安智慧监管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