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常用的化学元素8篇

时间:2024-03-08 18:09:01

常用的化学元素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1

实践证明,化探是寻找各种类型金矿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而且从金矿的区域普查―详查―勘探各阶段,都有相应的化探方法。目前化探找金除了最常用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外,还研究了包裹体地球化学找金、矿物地球化学找金、同位素地球化学找金、石英脉露头深部含矿性性评价等方法。在外来运积物厚层覆盖区找隐伏或盲矿,也有相应的化探方法,除了土壤中气汞和吸附汞之外,还研究和应用了地电化学法、热释卤素法、盐晕法、水电化学等方法,国外对生物地球化学找金也做了相当的工作。

国内外金矿勘查的实践表明,化探不论是在普查中圈定金的成矿带或矿田,还是在详查中发现隐伏矿或盲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美国卡林型金矿的发现主要应归功于化探,该区几乎所有的金矿都是用化探发现的,我国化探找金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用化探方法找到金矿产地72处,已查明为工业矿床的28处。

二、化探找金的指示元素

金矿床在宏观上表现为矿物共生组合,在微观上表现为元素共生组合。金矿床中矿物有70多种,从金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实际分析资料可知,金矿床中元素有几十种,主要包括⑴成矿元素:Au;⑵伴生元素:Cu,Ag,Pb,Zn,Hg等;半金属元素As,Sb,Bi;亲铁元素Ti,V,Cr,Mn,Fe,Co,Ni等,酸土元素W,Mo,Sn。⑶阴离子:S,Se,Te;卤素F,Cl,Br,I,其中S,Cl,F可能是Au的重要携带剂。⑷金的控矿元素:Si,k,Na,Fe及其伴生元素Sr、Ba等。

金矿的成因类型不同,其矿物组合、蚀变特点也不同,相应的元素组合也有区别。例如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床的主要元素组合是Au、Ag、Cu、Pb、Zn、As、Sb、Bi、Se、Te、Ba以及Ti、V、Co、Ni、Mo、W等;热水溶滤性(卡林型)金矿床的主要元素组合是Au、Ag、As、Sb、Hg、Ba等。

化探找金的指示元素主要是选择那些能在矿床周围形成异常的元素,其中原生晕的指示元素有两种:一种是成矿热带来的元素,一般在矿体周围形成正异常,另一种是在成矿―蚀变过程中将围岩中某些元素活化转移,在强蚀变带内形成带出负异常,而在弱蚀变带内形成带人正异常。确定金矿的指示元素的原则是少而精,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Au作为直接指示元素;⑵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元素,如前缘晕指示元素,尾晕元素,对预测矿床剥蚀程度有价值的元素;⑶由于金的分析灵敏度已达ppb级,因此用与完全正相关的元素作间接指示以不那么重要,但如其异常范围大于Au应选入,如其异常范围与Au异常范围接近,就应去掉。

在找金的实践中,我国化探工作者总结了不少金矿的指示元素(表1)。由表可见,有些矿区的指示元素符合少而精的原则,有些矿区选用的指示元素较多。各种类型金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还需进一步总结。

我国某些类型金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表1

矿床 类型 指示元素

吉林夹皮沟 变质热液 Au,Ag,Cu,Pb,Hg,Mo,Mn,Ni,Co,V,Ti

辽宁五龙 变质热液 Cu,Pb,W,Bi,Ag,Au,Co,Zn,Sb

河北金厂峪 混合岩化热液 Au,Ag, Pb,Bi,Hg,As,Sb,Cu,Zn,Mo,Co,Ni

山东招掖 混合岩化热液 Au,Cu,Ag,As,Hg,W,Mo,Mn,Pb,Zn

广西龙水 硫化物石英脉 Au,Ag,Cu,Pb.Zn,Hg,As,Bi,Ti,Mn,Co

湖南益阳 火山沉积―变质热液 Au,Ag,Cu,Pb.Zn,Hg,Cr,V,Ti,Co,Ni,Sn,W

浙江银坑山 变质热液-火山热液叠加 Au,Ag,Cu,Pb.Zn,Mo,Sn

云南墨江 热水溶滤 Au,Ag,As,Sb,Cu,Ni,Co

陕西二台子 卡林金矿 Au,Ag,As,Sb,Cu,Pb,Zn,Co,Ni,Mo,Mn

山东七宝山 斑岩型 Au,Ag,Cu,W,Mn,Pb,Zn,Bi

鄂东风头 铁帽 Au,Ag,Cu,Mo,Pb,Zn,W,Bi,Sn,Mn,As

广东某地 含金靡棱岩带 Cu,Hg,Pb,Zn,As(Ag,Bi)

甘肃老金厂 岩浆热液 Ag,As,Pb,Zn,Sb,Bi,Mo,Cu,Au

地球化学找金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指示元素数量有所不同,如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只要分析Au,Ag,As就足以圈出金矿带(矿田),指出金的成矿远景区。1/2.5万―1/1万化探普查,经常采用土壤测量和岩石测量,其目的是进一步圈定矿带甚至矿体,并为异常评价提供依据,这时指示元素应多一些,一般分析Au,Ag,Cu,Pb,Zn,As,Sb即可达到目的。对于大比例的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异常评价、露头深部含矿性评价、构造地球化学找金等,主要目的是圈定矿体、找盲矿或预测矿床剥蚀程度等,除了Au之外,还要选择经常出现在前缘晕的指示元素As,Sb,Ag,Hg等,以及尾晕元素Mo,Sn,Co,和其它一些伴生元素如Bi等。

上述只是考虑了找金的指示元素组合,在普查时应主意综合找矿,要增加相应的指示元素。

三、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及原生晕分带序列的研究

研究和建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计算和总结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是化探找金选择有效的最佳最佳指示元素组合的重要依据,也是找盲矿和预测矿床相对埋深或剥蚀程度、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和找矿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实际是一种异常评价标志和找矿预测模式,它是对所研究地质体的各种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地球化学分带特征的提炼和高度概括。研究的思路是从成矿―成晕作用人手,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岩浆岩的演化特点;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元素、伴生元素、矿化剂元素和控矿元素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配特点;通过对已知矿床的地球化学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性研究,最后建立模式。即用一张图(或表)清楚地反映出异常与矿体在空间、时间和成因上的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异常分带规律(指示元素的浓度分带和组合分带)特别是轴向(或垂直)分带规律。在模式上要反映出异常评价标志,即寻找盲矿和预测矿床剥蚀程度的标志。

金矿床(田)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多年来,我国化探工作者已相继研究并建立了山东招掖金矿带、吉林夹皮沟金矿床、河北金厂峪金矿床、小秦岭金矿床、广西龙水金矿床、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等地球化学异常模式。这些模式的建立对相应矿区的找金起了积极作用,用于成矿预测已经取得很好的找矿效果。

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的研究和计算是表达金矿指示元素分带(轴向,水平和横向)特征的重要方法。前苏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总结出各种原生晕的分带序列,其中高温热液金矿床指示元素

垂直分带序列(从上下)是Sb,As1,Ag,Pb―Zn―Cu―Co,Ni,As2,Au,W,Be;中温热液金矿床(从上下)是Sb,As,Ag―Pb―Zn―Au―Cu―Mo, Sn―Bi―Be,W,Co; 低温热液金矿床(从上下)是:Hg,Ba―Sb, As―Ag―Au―Pb―Zn, Cu―Mo―Sn,Bi,W。金矿床总的轴向(垂直)分带序列是(从上下)As―Ag,Au2,Sb―Bi―Wu―Co― Au1,Sn, Mo―Co。有些元素在序列中两个位置是由于其存在形式不同所致。

我国也研究和总结了一批金矿床的分带序列(表2)。尽管在

中国某些金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 表2

矿床 垂直分带(从上下) 水平分带(从外内) 资料来源

吉林夹皮沟 Hg―As―Pb―Ag―Cu―Au―Co―Mo―Ni―Mn 朱太天

辽宁五龙 Cu―Pb―W―Bi―Ag―Au―Co―Zn―Sb Pb―As―Zn―Co―W―Cu,Sb,Bi―Au 周广学

河北金厂峪 Hg,Sb,Ti,Ni,Cr,Zn―Cu,Mn

Co,V―Mo,Pb―Au,Ag,Bi Cr,Ni,Co,V,Ti,Mn―Zn,

Sr―Ba,Cu―Pb―Ag,Mo―Au,Bi 李富国

山东玲珑 Sb―Hg,As,Ag,Mo―Pb,Cu,

Au―Zn,Mn 刘汉忠

山东焦家 Cu,Zn,Ag,Se―Au―Pb―Te―As―Sb 李富国

广西龙水 Cu―Mo―Pb―As―Zn―Ag―Ni 秦英俊

湖南益阳 As―Pb―Ag―Au―Cr―V―Sn―Co―Ni―Cu―Mn―Zn―W 罗献林

浙江银坑山 Au―Ag―Cu―Zn―Pb―Sn―Mo Mo,Sn―Cu,Pb―Zn,Ag 刘英俊

云南墨江金厂 Sb―As,Ag―Au―Cu―Ni―Co 洪树琪

陕西二台子 As―Pb―Ag―Sb―Au―Zn―Cu―Ni―Co―Mo―Mn 郭瑞栋

计算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取值范围和元素多少问题,对计算带来一定影响,但总的看来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总结我国某些金矿床的原生晕分带序列可以看出:Hg,As,Sb,Ag等总是在分带序列的上边,是前缘晕的重要指示元素,Mo,Sn,Co,Ni是尾晕的特征元素。根据分带序列可进一步计算分带性指数及其回归,它可更清楚地放映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垂直分带规律,并可得出预测盲矿埋深或剥蚀程度的具体标志。

四、对化探找金的建议

随着国内外找金热的兴起,化探在找金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找细粒浸染性金矿,化探已成为重要手段。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除了边远地区外,寻找盲矿和在外来运积物厚层覆盖区找隐伏矿或盲矿已成为化探找金的主要研究课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化探在找金中的作用,提高找矿效果,根据国内外化探找金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㈠加强区带化探普查找金

区域化探找金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圈出金的成矿带、矿田或矿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区域化探普查找金中,除了应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外,还应主意研究和应用低密度(4~5点/km2)的岩石地球化学和水化学找金。

㈡研究和建立我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我国的金矿可分为7大类(包括25个亚类),各类型金矿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点不同,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规律、蚀变特点、矿物组合和元素组合及地球化学分带各有特色。在地球化学找矿中,要提高异常解释水平和找矿效果,必须研究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点,建立不同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并总结出其个性和共性,得出各主要类型金矿的有效找矿预测标志。

㈢研究和建立某些重点金矿区带地球化学异常数学模型预测系列

它是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基础上,由定性向定量预测的发展。即建立一系列地球化学预测的数学模型,包括金矿与非金矿引起异常的判别、金矿化类型的判别、矿化相对规模和矿床相对埋深或剥蚀程度的预测等,并使数学模型系列化、判别自动化。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异常评价速度,而且使地球化学找矿从定性向定量发着迈出了新的一步,使化探找金技术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对提高化探找金效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在此开发一系列软件,极大的提高了预测效果,但要结合各个矿区的具体情况。

㈣加强包裹体地球化学找金和矿物地球化学找金的研究和应用

矿物包裹体是矿物形成过程中捕获的成矿物质,它可灵敏的反映成矿介质的成分和成矿的物化环境。研究包裹体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有助于取得很多成矿过程中的信息,为找金提供直接或间接地标志。矿物地球化学,尤其是与金矿最密切共生的黄铁矿的杂质成分,对金的富集和成矿环境具有灵敏的指示作用。应用包裹体和矿物地球化学找金,尤其是快速评价和预测石英脉或构造破碎带深部的含金性是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因此应逐步研究和建立我国主要金矿类型应用包裹体和矿物地球化学找矿预测的系列标志。

㈤加强厚层覆盖区化探找金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在外来运积物厚层覆盖区,除应用壤中汞气(或吸附汞)找金取得效果外,岩晕和热卤素及CO2气体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可喜的进展。此外应开展CH4,CS2等气体的地球化学,以及地电化学、水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找金的研究。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2

【关键词】地球化学模式;成因分类;原生模式;次生模式

0.前言

所谓地球化学模式指的是元素在地球表面或者地下分布的一种样式,从当前对于地球化学的研究发展水平来看,已经能够很轻松的发现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模式但是却很难对地球化学模式进行准确详细的解释,这也是困扰许多从事勘察化学研究的学者、专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篇论文主要从地球化学模式的成因角度对地球化学模式分类进行探讨,简单的叙述不同成因下的地球化学模式。

1.按照成因不同对地球化学模式进行分类

按照成因不同可以讲地球化学模式分为原生模式与次生模式,所谓原生模式指的是在原固结岩石中存在的地球化学模式,而所谓的次生模式则指的是在原生模式在地表风化的作用下转移到各种地表介质中的一种地球化学模式。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化学模式进行叙述。

1.1原生地球化学模式

由于原生地球化学模式定义及实际应用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本篇论文中的原生地球化学模式指的是各种岩石中的化学元素,而原生地球化学模式又可以分为同生模式和后生模式。同生模式是指与围岩同时形成的分散模式,后生模式指的则是元素以一定的方式进入基质岩石中所形成的分散模式。而从地球化学模式形成的原因来看,同生模式是在火成岩浆的群儒、沉淀作用或者是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同生异常通常是表现为大到与整个矿源层相当的地球化学省或者地球化学域,小到和局部岩体相当的局部异常。后生模式指的是在热液分散作用下所形成的分散模式。其中而形模式与围岩模式在我国的研究中被统称为扩散模式。这种后生模式的异常通常是变现为局部原生晕。此外渗滤模式对于矿体勘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渗滤模式是原生晕组成分带与几何形态建立的基础,因此对渗滤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我们寻找隐伏矿床带来帮助。

1.2次生地球化学模式

次生异常指的是岩石中的矿体以及原生异常在风化作用下其含有的元素受到浸蚀而从原地点分散出去并进入到表生环境介质中。

与原生地球化学模式相同的是次生分散模式也分为同生模式和后生模式。所谓同生模式是指与介质同时形成的分散模式,而后生模式指的是晚于介质形成的分散模式。在同一种介质当中,同生分散模式与后生分散模式可以同时存在。同生模式与后生模式的分类是根据时间而进行的,次生模式又可以根据其形成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形成方式不同次生模式在最初的研究中可以分为水生模式、碎屑模式及生物成因模式三种,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人数,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次生模式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因,单纯的用最初划分的三种类型已经很难全部概括,因此气成模式与物理化学模式也被人们纳入到次生模式的成因中来。

次生模式中的水生模式是一种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元素的液体搬运而此形成的一种异常模式。碎屑模式则是由水、冰、风的机械搬运以及重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模式。生物成因模式则是由植物代谢将元素从土壤中积累,在植物体中形成的一种模式。

上面说到次生化学模式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下面就简单的叙述一下次生模式形成的过程。一般而言次生化学模式的形成需要经历元素释放、元素结合、元素搬运及元素固定这几个过程。

在此生化学模式形成的最初就是元素释放,元素从原生矿体后者原生晕中被释放出来这些释放出来的元素为之后的搬运的实现奠定基础,在元素释放的或承重有些可以直接形成次生异常。通常来说在元素释放过程中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的碎块会对元素的释放产生影响。物理风化对于元素释放的影响一般是出现在干旱、高寒及地形切割地区。温差变化所引起的岩石收缩及膨胀、冰川摩擦、河流冲刷和风的侵蚀等都是风化的过程。而化学风化则是一种通过水、生物、气体对岩石进行氧化剂溶解从而使元素释放出来的过程。而生物风化可以之间通过产生微生物、有机物的方式来对元素进行溶解释放又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来加速岩石的物流风化从而实现元素的释放。

经历了元素释放之后就进入了元素结合的过程中。那些被释放出来的元素可以直接形成独立矿物而进入元素搬运的阶段,也可与其他的介质进行结合然后进入搬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元素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吸附、溶解也可以是吸收。这三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属于物理形式,溶解属于化学形式而吸收则是属于生物形式。物理形式的元素结合主要是胶体的吸附、粘上吸附和微气泡表而的吸附。化学形式的元素结合则是元素通过在地下水、地表水中的溶解,与水中存在的离子等形成可溶性的溶液。生物形式的元素结合则是依靠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来实现的。

元素被释放之后可以呈现出独立的形式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结合,此后就进入了元素的搬运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元素会被各种物理营力,化学营力和生物营力所搬运。此后就是元素的固定过程,但是这个固定也只是暂时稳定的一种状态。元素的固定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主要有水动力减弱、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氧化物及硫化物等的吸附、有机物结合、生物累积。

2.结论

对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在矿体受到风化剥蚀时,从矿石中分散至周围介质中,使其在周围介质中的含量增高的现象或者是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在矿石沉积后,残余热液继续向前缘的围岩中分散,导致围岩中元素含量增高的现象是勘察地球化学家所致力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指的就是元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浓度、变化梯度、均匀度及存在形式有别于四周广大范围内的元素分布特征。对地球化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追索找寻矿床,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探讨地球化学模式的分类及成因对于研究异常的此乃构成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地球化学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类型,本篇论文研究的是按照成因不同进行分类的地球化学模式,对原生模式及次生模式的成因进行探讨,但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还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1]谢学锦.走向21世纪矿产勘查地球化学[M].地质出版社,1999.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3

关键词:化学用语;教学方法;化学教学

一、元素、原子、离子的教学

1.含义

(1)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离子符号:表示这种离子,表示这种离子所带电荷数,如,Mg2+表示镁离子,还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书写要点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主要是注意大小写。(2)离子符号:“离子符号右歪帽,先写数字后写号”。

3.常见书写错误

(1)元素符号:主要是大小写错误。(2)离子符号:①电荷数写在正上方;②“+”“-”写在电荷数前;③电荷数“1”没有省略;④电荷数错误(化合价不熟)。

4.注意事项

(1)知道不同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原子里质子数相同。(2)重视元素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并加强这种训练。(3)微粒符号前面有数字(不是1)的都只能代表微观意义,如2Cl2、2Cl、2Cl-等。(4)明确元素组成物质、原子构成分子的含义。(5)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6)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三种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这种物质,如Fe、He等。(7)初步读懂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

二、化合价的教学

1.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六;化合价实质要认准,金正非负单质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正负总价和为零。(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是铵根。

2.书写要点

“元素头上正戴帽,后写数字先写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离子符号右歪帽,先写数字后写号”对比较起来教,并举例解释说明。

3.化合价书写常见错误

(1)标写位置错误。(2)“+”“-”号写在价数后面。(3)原子团化合价标在某一元素的上方。(4)价数错误。(5)标写物质中某一元素的化合价未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4.几个注意点

(1)某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中某元素化合价的书写。(2)可变化合价。(3)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价。(4)根的化合价:组成根的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5)0价元素不能再组成新的物质。(6)化合价的运用要抓住两个关键点。①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②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三、化学式的教学

1.书写要点

(1)单质。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②气态非金属,一般用元素符右下角标小数字“2”表示。(2)化合物: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口诀: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倍数为简,交叉写数;是一省略,总价和零。

2.化学式书写常见错误

(1)元素符号错误。(2)元素符号右下角小数字错误(未注意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3)原子团未用小括号。(4)根据物质的分类书写和记忆化学式

教师可将教材中出现的化学式按物质分类归纳好,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填空,并提醒学生书写化学式一定要注意化合价。

3.能读懂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以H2O为例:(1)表示这种物质:表示水。(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4)表示分子的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四、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1.书写要点

(1)注意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2)正确地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和配平是化学方程式教学的重点。(3)配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就是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配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小数字。

2.化学方程式反映的信息

(1)反应物和生成物(质的关系)。(2)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3)各微粒的数目之比。(4)各物质间的质量比(量的关系)。

3.化学方程式书写常见错误

(1)化学式错误。(2)未配平。(3)未标反应条件或标写错误。

4.能读懂化学方程式中反映出的信息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4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新县苏河—千斤地区钼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对区内钼、金、银、铜、铅、锌、钨、铋、砷、锑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初步查明了钼、金、铜等元素的含量分散富集与地层、构造的关系,及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规律。该区的化探异常成果对找矿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关键词 ]新县苏河—千斤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前景

1.前言

本区属秦岭地层区北秦岭分区桐柏-商城小区南部、桐柏山—大别山分区北部,处在桐柏-大别褶皱带上,基本构造格架表现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被低缓伸展滑脱片麻理带所改造的片麻岩穹窿带,后期岩浆活动及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本区化探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区已完成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部分地区完成了重砂及土壤测量工作,为本区矿产资源调查及基础地质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通过对部分异常野外查证和进一步工作,发现了一批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地,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地质找矿成果。本文以此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选题,着重对其具有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总结,以期对本区同类矿床的找矿工作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2.地质概况

2.1地层

本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为:太古宇大别岩群变质表壳岩(msr);中元古界浒湾岩组(Pt2+3h);震旦系-奥陶系下统肖家庙岩组(Z-O1x);泥盆系南湾组(Dn);第四系更新统洪冲积相(Qp3apl)。

2.2构造

本区地层为单斜构造,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向,片麻理产状倾向北,倾角60°~70°。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白洼韧性剪切带和八里畈韧性剪切带总体走向呈北西—南东向从该区穿过。

3.地球化学特征

3.1各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根据本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结果,对本区分析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可知,Mo、Cu、W、Au、Ag、Bi元素呈偏正正态分布,Pb、Zn、As、Sb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元素分布形式呈单峰模式分布。

本区土壤中Pb、W、Mo、Ag、As、Sb、Bi七种元素的富集系数q均大于(等于)1,说明区内土壤中这些元素含量与地壳元素丰度背景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表明该地区Pb、W、Mo、Ag、As、Sb、Bi等金属的地球化学背景较高,具有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丰富的特点;Cu、Zn、Au三种元素的富集系数q小于1,说明区内土壤中这些元素含量与地壳元素丰度背景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散,其中Au元素的分散较为强烈。

将本区10种元素做了R型聚类分析得各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α=0.05)。

该区10种元素做因子分析结果:F1因子Cu、Mo、Ag;F2因子As、Sb;F3因子W、Bi;F4因子Pb;F5因子Au; F6因子Zn。

根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因子分析结果,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可见元素Cu、Mo与Ag之间;As、Sb之间;W、Bi之间相关关系最密切。其他元素之间相关系数小于0.4,相关关系均较小,相关性较疏远; Au、Zn、Pb与其它元素相关关系更远。化学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反映了区内矿化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

3.2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根据本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该区中,Mo、Cu、Au、W、Bi元素异常规模较大,具内、中、外浓度带;其次为Ag、Zn元素面积较大、异常数量较多,多只具中、外浓度带。Pb、As、Sb元素面积不大、数量较多,多只具外浓度带。

3.3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空间分布特征

本区内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空间展布以宽带状、小面状及孤点状为主。

Au异常呈宽带状主要分布于本区北东部一带,总体上呈带状分布于八里畈剪切带北侧震旦系-奥陶系下统肖家庙岩组中,与剪切带走向一致。金异常数量多,面积较大、强度高,规模显著。与部分铜异常组合分布性较好。

Cu、Mo、Bi、W、Zn、Ag异常主要分布于本区南中部一带,总体上呈带状分布于白洼韧性剪切带北侧太古宇大别岩群变质表壳岩(msr)、早白垩世烧香尖二长花岗岩(K1S Xηγ)和晚古生代四面山含榴混合花岗岩(Pz2γ)中,与剪切带走向一致。该处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规模显著。Mo、Bi、W异常具内、中、外浓度带,且内、中浓度带具一定规模; Zn异常面积较大,多只具中、外浓度带; Ag异常多呈小规模面状零星分布;Cu异常数量较多,除本区北东部的及下李南部规模相对较大,其它多呈小规模面状及孤点状分布。

Pb、Sb、As异常多呈小规模面状分布于本区多地。Pb异常数量较多,具中、外浓度带,总体强度不高,规模不大,与其它元素异常套合性较差。

4.异常评价

本次共圈定区内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4处,其中土壤扫面区圈定9处、土壤剖面区5处。总体来看,本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其异常特征为:数量较多,组合复杂,且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现以其中一处进行评述:

该异常位于下李塆-汪岩一带,异常区见早白垩世烧香尖二长花岗岩、晚古生代四面山含榴混合花岗岩及元古代黄毛老钾长花岗质片麻岩大面积出露,及少量第四系上更新统洪-冲积层的粉砂质粘土,未见断裂等构造。异常区元素异常局部套合性较好、局部浓集中心明显,形态不规则。总体是一处具规模较大、找矿前景较好综合异常。

钼异常面积1.089km2,峰值为250.0×10-6,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带且内中带面积较大;钨异常面积1.005km2,最高峰值98.2×10-6,具内中外三级浓度带;铋异常面积0.862km2,峰值18.7×10-6,具内中外三级级浓度带;铜异常面积0.664km2,峰值1703.1×10-6,具内中外三级级浓度带;银、砷、锌、铅、锑异常在该区具亦一定规模,多呈小型带状或不规则状分布。

5.结论

(1)本次对区内钼、金、银、铜、铅、锌、钨、铋、砷、锑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初步查明了钼、金、铜等元素的含量分散富集与地层、构造的关系,总体来看,本区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其异常特征为:数量较多,组合复杂,且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

(2)从全区元素的富集系数(q)和变化系数(Cv)看,高背景而变化系数较大的元素有W、Mo、Bi、Ag元素,它们在本区内有着高背景值和高变异系数,区内成矿的可能性较大;高背景而变化系数较小的元素有Pb、As、Sb,由于分异能力不大,该元素成矿可能性较小或对找其它矿种起指示作用;低背景而变化系数大的元素有Cu、Au元素,表明这元素在区域内整体呈贫化状态,但同时又具有一定分异现象。局部一定地质条件下富集成矿的可能性大,尤其Au极强的分异能力;低背景而变化系数小的元素有Zn元素,一般来说较难具有成矿性,找矿前景不大。

参考文献

[1] 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 000)[S]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5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1元素富集分异特征

侏罗纪中细粒钾长花岗岩(JNC):样品中Sb元素明显富集,其他元素呈贫化状态。元素含量变化上,Sb、Bi、Hg、Pb、Cu元素显示为强分异,As、Mo、Ag元素为分异型,Au、Hg、Pb、Zn、Sn、W元素为弱分异型。

二叠纪中细粒花岗闪长岩(PCD):样品中Cu、Mo、Zn、Ag、W元素明显富集,Au、Pb、Sn元素略有富集,Bi、Sb、Hg元素呈贫化状态。元素含量变化上,Au、Cu、Mo、Bi、Hg、Pb、W元素为强分异型,As、Sb、Zn、Sn、Ag元素为分异型。上述元素富集和分异常特征不仅是岩性的一种反映,更主要与断裂构造及岩浆后期热液活动有关。

2微量元素相关关系和聚类特征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0.3的相似水平上,可将12种元素分为3个簇群,¹Cu、Zn、Ag、Hg、Au;ºMo、As、Sb、W;»Pb、Sn、Bi。第一簇群Cu、Zn、Ag、Hg、Au元素与第三簇群Pb、Sn、Bi元素为一套典型的亲硫元素,说明在空间上一定的伴生程度,其中Cu、Zn关系最为密切,在0.83水平线上聚为一类,是重要的成矿元素组合。与第二簇群呈曲线性正相关,反映了成矿作用的元素组合和内在关系。

第二簇群Mo、As、Sb、W在0.78的水平线上聚为一类,应该代表着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Mo矿化的主要阶段,同时Mo元素与W、As、Sb为明显正相关,元素间相关系数较大。加之As、Sb元素迁移能力较强,为头晕异常元素,Mo又通常是元素地球化学晕的近矿指示元素,因而该簇群是对Mo成矿最有利的元素组合。受构造线影响,总体呈北西向展布。

3含矿性评价

通过各地质单元元素浓集比率(Ck)、变化系数(Cv)、相对成矿指数(P)等地球化学指标综合统计,对矿区含矿性进行分析评价。

3.1侏罗纪中细粒钾长花岗岩(JNC)。所测元素Ck、Cv、P之和大于3.0的元素只有Sb,且强度较高,其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与二叠纪中细粒花岗闪长岩接触带区域,受构造热液影响明显。其他元素较为贫化和均匀,含矿性较差,因此,从地球化学角度分析该岩体成矿可能性极小。

3.2二叠纪中细粒花岗闪长岩(PrD)。工区成矿(伴生)元素富集,分异最好的单元,∑Ck、Cv、P>3.0的有Hg、Cu、W、Zn、Mo、Ag、As、Sn,3项条件均达到要求的有Cu、Mo,表明其成矿可能性极大。

而且该岩体内断裂构造发育,有多种矿化蚀变类型,是区内最佳含矿控矿体。

重要综合异常特征

异常区构造特征主要为发育在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的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倾向东,倾角60°~80°,破碎带长约2000m,宽50m~200m,带内岩石为糜棱岩化的花岗闪长岩。破碎带中发育有多种蚀变种类,地表观察主要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伴有孔雀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局部可见呈细脉状产出的磁铁矿脉。构造破碎带呈现出北宽南窄,蚀变种类受其影响明显,表现为构造破碎带愈宽,蚀变种类愈全、蚀变愈强。金、银、铜、铅、锌、钨、钼异常浓集中心均分布在北部区域。由图2看出,成矿元素Cu、Mo、Pb、Zn、Au与其他伴生元素吻合好,并沿构造破碎带NW向展布,具有规模大、强度高、有明显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等特征,头晕元素As、Hg、Sb、Ag异常显著,尾晕元素Bi、W、Sn异常较弱,无明显浓集中心,位于成矿元素和头晕元素异常中,矿致异常特征明显。综合异常特征见表3。

对异常区内279件样品的12种元素作因子分析(见表4),其结果表明:第1因子主要由Mo、As、Cu、W、Sb、Au、Hg组成,各元素在F1因子上载荷均较大,其方差贡献占总因子贡献的38%,代表着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Mo、Cu、Au矿化的主要阶段;第2因子主要由Cu、Zn、Pb、Ag、Mo、Bi元素组成,其方差贡献占总因子贡献的26%,表现出中高温热液的特点,是一期重要的成矿因子;第3因子主要由Zn、W元素组成,呈中等载荷,可能为矿化较晚阶段热液作用的产物,其中Zn元素在F3公因子较大的载荷表明它对矿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第4因子各元素相关系数小,和其他公因子相比,对矿化意义不大。

从因子载荷矩阵表上可以看出主要成矿元素Cu、Mo在F1、F2因子上有较强的载荷,说明其活动的历史较长,异常成因较为复杂,再从正交因子的方差贡献来看,F1因子对原始变量提供的贡献最多,F2其次,F4最少。综合分析认为,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相当良好,有最佳的含矿地质单元二叠纪中细粒花岗闪长岩,是工区成矿、伴生、指示元素富集,分异最好的单元,再是处于NW向断裂破碎带中,各种矿化蚀变颇为发育。是本区异常面积最大,组分最复杂,具有多期热液特点的综合异常。是寻找以铜为主多金属热液型矿床的有利靶区。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6

[关键词]地球化学块体;成矿率;成矿预测;新巴尔虎右旗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97-01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兴安造山带东段,蒙古―鄂霍茨克断裂与得尔布干断裂之间。额尔古纳地块的南西端,其北与俄罗斯接壤,西南部与蒙古国为邻。蒙古―兴安造山带东段主要由古生代四个微型地块(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布列亚一佳木斯一兴凯地块)以及中生代完达山外来地块碰撞拼贴组成。其中,佳木斯陆块时代最老,代表晚太古到早元古的古陆;额尔古纳陆块则代表中、新元古的古陆;而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可能具有统一基底,代表新元古到早寒武的陆块(陈静,2011;程三友,2006)[1][2]。

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大陆增生、鄂霍茨克洋闭合以及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其先后发生了三个与金属成矿有关的构造旋回:前寒武纪克拉通化、古生代多旋回开合、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前两个构造旋回形成了该区内中生代构造的双重基底(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为中生代活化及相伴随的成矿作用带来成矿物质(宋丙剑等,2007;代双儿,2001;李双林,1996;周建波等,2009;赵越等,1994)。

1.1 区域地层

区内地层发育,元古界地层零星出露,古生界地层在区内缺失,中生界分布广泛,新生界地层次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93;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1997)[3]。

1.2 区域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明显,断裂大多为北北西向推测性质不明的断裂。断裂在研究区内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在研究区北东角和南西角分布较为密集,因为大部分为推测断层,产状未知。断裂形成时间推测为白垩世之后。

1.3 区域岩浆岩

区内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侵入岩,尤其中生代以来受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表现为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

根据侵入顺序和岩性特征及邻区对比 ,有晚二叠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3个侵入期,尤其以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侵入最为强烈,以浅成侵入为主,岩石类型复杂,分异作用明显,与成矿关系密切,特别是岩浆活动演化较晚期的浅成火山侵入体,常伴有多金属矿产出现。

1.4 区域火山岩

区内火山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发育较全,火山活动集中于中生代,受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多呈带状展布。区内中生代火山岩可划分为五期,分别为塔木兰沟期、满克头鄂博期、玛尼吐期、白音高老期、梅勒图期。

2 钼元素地球块体圈定

笔者通过利用研究区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对数据进行迭代法剔除3σ以上的离群点,计算得出X=1.33,S=0.54,则异常下限值为X+S=1.87。后用0.1logμg/g值逐步提高元素异常分级,共分出6级。

通过钼元素异常下限值,及元素分级值,根据大地坐标利用Surfer软件绘制出研究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图。

随后用AutoCAD软件计算得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面积。分析得出研究区内分布诸多面积小于100km2的钼元素局部异常,其中有一面积在100-1000km2的钼元素区域异常。

3 研究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评价

根据钼元素的地球化学区域异常参数,来计算区域异常的钼元素金属量。

计算公式为:ME=Cm×(Sa×Dh×σ)

其中经过区域异常内数据计算得出Cm=3.60μg/g,Sa通过AutoCAD软件计算得出Sa=292.32km2,Dh为给定的厚度,本文采用Dh=1000m,区内岩石密度σ=2.7t/m3。

故经过计算得出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异常Ⅰ的金属量Me=2.84万吨。

成矿率的确定,Mc=R/Me,因为查干特莫图钼地球化学区域异常Ⅰ勘查程度较低,未能得知确切钼元素已探明储量,所以尽可能用成矿环境相似,勘探程度较高的地球化学块体或区域异常内已探明的总储量与其金属供应量之比作为该地区的成矿率,故取钼元素已探明储量R=0.22万吨。

成矿率Mc=0.075。

研究区内Mo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结构特征清晰,可追踪研究区内Mo的浓集趋势,并能分析出其物质来源。根据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圈定出一个元素区域异常,和若干个元素局域异常。通过对数据信息分析钼元素资源潜力还是不错的。其中根据钼元素元素浓集的趋势,可以预测主要的成矿区。

绝大多数的钼矿床都产于各自的地球化学块体之中, 但也有一些矿床并不产在对应的地球化学块体内,而是以独立的、分散的小异常见矿,需对研究区内这类小异常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通过研究区内钼元素数据分析,可以大概推断出两个钼元素的富集带,大致方位在研究区的北东部和南西部。

4 结论

通过对内蒙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地区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剖析及地球化学块体与已知矿床在不同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的讨论,认为成矿物质来源是影响矿床形成的首要因素,物质供应可以通过地球化学块体的形式在地表直观的表达出来。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环境有关,利用地球化学块体与成矿的内在关系,以地球化学块体为突破点,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是预测找矿靶区的有效手段。

论文通过大量的图形、数据统计、单元素分析,系统的、全面的介绍了地球化学块体方法在内蒙满洲里至新巴虎右旗地区的应用,对成矿有利的地段进行了成矿预测分析,并对不同次的地球化学块体进行了成矿预测。在预测过程中,对不同景观区地球化学块体的圈定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块体下限的确定根据不同的构造单元的元素丰度的不同进行调整后,能够更客观的反映该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预测起到了更好的指导作用。

对研究区内钼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几个级次内的块体做预测金属量计算,并对不同成矿率下的预测金属量进行对比,最后对研究区内的具有找矿前景的几个级次的块体进行成矿预测。通过这种对比发现,研究区内高温元素Mo有很好的异常带,应该在寻找高温元素上有所突破。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异常突出,面积达八百多平方公里,根据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已达到地球化学区域异常,其估算钼资源量在2.84万吨左右,但在此区域内,并未发现矿点,因此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工作来寻找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参考文献

[1] 程三友.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7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 深部找矿 伴生元素

[中图分类号] P6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93-1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现有的众多生产矿山保有储量正日益枯竭,浅覆盖区矿体日益减少。一方面是日益加大的矿产资源需求,一方面是越来越复杂的找矿条件,我国矿体勘探面临着极大的找矿压力和不断加大的找矿难度,深部找矿已经成为我国矿产勘查的主要方向。土壤地球化学是矿体勘探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在我国矿体勘探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不过长期以来这一方法主要集中应用于浅覆盖区矿体勘探上,而在深部找矿方面还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但通过理论推演、实验模拟和实践应用发现,土壤地球化学在深部矿体勘探中依然能取得极佳的效果。下面,本文就土壤地球化学在深部矿体勘探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我国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发展

在土壤地球化学找矿中,通常将覆盖在基岩表面的细粒疏松物质通称为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溶液、土壤空气组成。在不同的母质土壤剖面中,其常量元素的分布通常越向上层主要元素含量差异越小,与母岩原始含量关系越小,因此其主要元素的成分很难反映下伏基岩的岩石成分,但其中的微量元素丰度则主要取决于基岩。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即是对土壤中元素的分布进行系统测量,分析其分散、集中规律和矿床表生破坏的联系,通常发现异常并解释异常进行找矿的一种方法。我国最初所采用的化探方法,主要借用国外现成技术进行应用,如水化学法、放射性法、土壤盐法、微生物法等,不过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些方法的灵敏度和精度都有所不足,这一方法的应用一直处于低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化探技术开始走向辉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矿物勘探之中,并催生了很多新技术,在实践应用中获得巨大成果,很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2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基本依据

2.1成矿元素垂向运移

矿物元素在地球固体内部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高速运动状态之中,部分元素的迁移速率极高,远超过利用扩散模式所计算出来的速度。此外,除了成矿作用和地质作用会造成地球化学异常外,已成矿体的元素迁移也会造成地球化学异常,这种成矿元素的迁移通常表现为垂向运移,这种垂向运移与其成矿环境的空间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深部矿体勘探中,由于深部矿体处于地下水中,受地下水酸碱度、氧化还原性、有机无机物质等的影响,矿体会受到物理化学、电化学、生物化学等的作用,形成大量金属离子。随着这些金属离子在矿体周围不断聚集,最终造成地下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差,因此而发生扩散作用发生垂向运移。同时,矿体在氧化还原作用下会释放热量,并产生气体,使地下水溶液形成温度差、密度差、压力差、电位差等,造成水溶液产生大规模环流使金属离子发生垂向运移。

2.2土壤次生晕异常

成矿元素的垂向运移最终使金属离子迁移至潜水面处,在毛细作用、地下水蒸发作用、有机物、吸附作用等的影响下运移至地表形成矿体金属元素浓集区。当浓集于地表的金属元素受水流冲刷、风化剥蚀作用后,最终分散并于汇水盆地以土壤次生晕异常的现象表现出来。金属元素在汇水盆地形成土壤次生晕异常,通常可以将汇水盆地分为背景区、异常元素供应区和异常消减区三个部分。背景区位于异常元素供应区的上游,异常元素供应区位于元素浓集区水系方向的投影上,异常消减区由于受背景物质的冲淡作用呈现出逐渐削减水平。不过,由于采样位置及周边地貌的影响,在实际测量中依据形成异常的距离的线性函数进行计算还有所不足,还需要依据次生晕规模等进行计算。总的说来,矿体的大小、埋深决定了次生晕的规模,以此为基础进行矿石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深部矿体勘探中土壤地球化学应用方法

3.1建立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在深部矿体勘探中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技术,应当先结合测区所具备的成矿地质条件建立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以分析该测区地质空间成矿作用、控矿因素,把握深部矿体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之间的关系。如结合区域重力场、航磁资料等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深部盲矿体、隐伏岩体、热液活动等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再如结合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包括气候、地形、人文活动等,分析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规模等的影响,最终建立起一个附合测区特点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3.2采样

在深部矿体勘探中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技术,采样应当注意采样的类型和深度。通常来说,采样为腐殖层样本时,所确定的异常面积较大强度较弱;采样为土壤B层时,相对于腐殖层采样面积小强度较大,但会受大量非矿致异常因素的影响;电极或电解液吸收金属离子采样时,异常规模相对较小且强度大,能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勘探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类型。采样深度方面,由于部分元素形成异常涉及土壤厚度较大,部分元素形成异常涉及土壤元素较小,应当根据检测元素采取合理的采样深度,以降低检测噪音的影响。

3.3异常提取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强度与规模同矿本埋深、矿体大小、景观地球化学等都有关系,地质过程的差异性造成了地球化学元素在宏观区域和微观尺度上分布的不均匀性,从而造成了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的不均匀性,因此在深部矿体勘探中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技术,提取异常时应当结合这些因素的影响来进行,充分结合样本的空间结构、自相关结构等考虑。如近年应用较多的分形技术、多重分形技术等,能很好的从背景中分离异常,在异常提取中能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勇.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湖北段深部找矿的几点建议[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S2).

常用的化学元素篇8

化学用语的第一层次

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第一层次的内容,它相当于建筑的“砖瓦”。这一层内容的复习笔者将其化解在三步中:第一步,结合1号至l8号元素序列,记忆常见元素符号。第二步,联系金属活动顺序记忆常见金属元素,经上述二步的复习记忆,学生不仅记住了常见的元素符号,还强化了“二条顺序”的记忆。第三步则为识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对于元素的化合价要与1号至l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联系,找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在数值上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并结合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化学用语的第二层次

有关化学式的书写是化学用语的第二层次内容。笔者又将化学式的书写分为三步来讲:第一步称为“排队”,按规则将组成化合物的元素及原子团以正价元素在左、负价元素在右的原则排列。第二步称为“标价”,即给排队的元素符号及原子团标上它们正确的正负化合价。第三步称为“约简交叉”,即在正确标出元素、原子团化合价的基础上,将正负化合价在数值上约至最简,然后将约简后的数值用小号数字交叉写到元素符号、原子团的右下角(如数值为1时省略不写,原子团个数超过1个时应用小括号将原子团括起来)。例如:写出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按上述三步法:(1)按规定顺序(正左、负右)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符号和原子团——铝和氢氧根(Al OH)。(2)标价:标出铝元素和氢氧根的化合价(Al OH)。(3)约简交叉即得化学式Al(OH)3(上述方法可先在草稿上写出,熟练后在心中默想即可)。当然也应注意识记不符合正价元素在左、负价元素在右的特例化学式。如氨气(NH3)、有机化合物如甲烷(CH4)、酒精(C2H5OH)及复杂化合物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03]等,以免出错。

化学用语的第三层次

第三层次的化学用语即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它是化学用语的重头戏。笔者也将其分为三步。首先称其为“联想”,即联系化学反应的具体实验和文字表达式,想出该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其次为“写配”阶段,即先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然后利用常规配平方法(如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将反应方程式予以配平。最后为“等注”,即将上述配平后反应式中的短线改为“等号”,并根据规则注明生成物的状态。对此,笔者概括为两句话:如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的气体要在其化学式右边注“”号;如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物中无固体,生成的固体要在其化学式右边注“”号。譬如:写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

第一步,“联想”实验。明确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为双氧水(二氧化锰根据实验是反应条件),生成物除氧气外,还有水。第二步,“写配”。先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H2O2H2O+O2。然后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将其配平:2H2O22H2O+O2。第三步,“等注”。先将反应式中的“短线”改为“等号”,然后标出生成物的状态。如氧气应在其化学式右侧注“”号,由此得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22H2O+O2。在正确掌握上述书写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请学生按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将所学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类书写,以巩固上述书写方法,在此特别提醒学生两点:一是有关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应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联系,考虑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二是有关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充分考虑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无沉淀、气体和水三者之一,也应考虑反应物能否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至于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以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为基础,明确离子符号的书写与元素化合价二者在写法上的“二同、二不同”。所谓“二同”是指离子符号与化合价之间在数值、符号上的相同。而“二不同”是指离子符号与化合价在写法和书写部位上的不同。例如,锌元素化合价与锌离子符号书写的异同。锌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表示为Zn+2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在前,化合价数值在后)。而锌离子符号表示为Zn2+(其带电符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若电荷数为“1”时,应省略不写)。通过这样对比联系,学生很容易写出离子符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