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8篇

时间:2024-03-15 10:39:30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1

一、“尝试五段教学模式”,用“尝试”驱动真实性的学习

园丁小学在“尝试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探索、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构建了符合园丁校情、生情的“尝试五段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五段式”),具体环节是:出示目标,依标激趣;自主学习,以学解标;展示交流,以展化标;点评提升,以评验标;检测验收,以测达标。“五段式”呈递进态势,预习为前提、展示为核心、点评为提升。

“五段式”主张“先练后讲”,先让学生根据“尝试题”自学课本;遇到困难到小组中向别人请教;做完“尝试题”后再在全班面前展示交流,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更深入的学习提升;再经过教师 “点评”将学生的“尝试结果”进一步升华。点评有几种不同形式,一是教师随机点评,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状态,进行有效引导;二是阶段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尝试阶段”进行小结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三是集中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尝试结果”进行概括总结、突出重点,达成三维目标。“五段式”整个过程充分体现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的“尝试教学思想”,还原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性。

从尝试教学走向尝试教育,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正如邱学华所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要看到它背后培养的尝试精神,这种精神将会影响人的一生。我校的“五段式”从“尝试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自学”,再让学生大胆地“尝试练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展示”,最后测评“尝试结果”,每节课都以尝试为中心,长期坚持就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勇于尝试的精神。

邱学华指出,“尝试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样式,必须建立尝试教学模式体系”,这为我们的创新留下了空间。我校的“五段尝试教学模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鼓励教师在深入把握尝试教育的理论精髓、把握“五段式”的核心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追求学科和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例如四年级的语文教师的“还原阅读”五段模式,就在第四段点评提升处,加入拓展阅读的感悟点拨。五年级的语文教师进行了“教材重组”五段模式改革,通过对单元教材的删、增巧妙地整合教材,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我们还形成了不同学段的尝试学习的不同要求,低段的“尝试学习”强调“学生初步感知,教师启蒙引导”,中段要求“学生逐渐独立,教师半扶半放”,高段采取“学生百舸争流,教师画龙点睛”的课堂教学特色。

二、“两活动三感悟德育模式”,用“尝试”激发生命的活力

“尝试”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样也适用于学生的自主成长。我校以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导,“创新德育形式、强化尝试养成”,在德育上构建了“两活动三感悟德育模式”, 让学生大胆“尝试”,采取“先行后知”、“先做后导”策略,在尝试中去养成、去实践、去体验,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全面实现以“尝试”为核心,自主与发现相结合、尝试与成长相结合的德育生态。

“两活动”即:实践活动、体验活动;“三感悟”即:活动前感悟、活动中感悟、活动后感悟。倡导“体验中树德,尝试中立人”的育人思想,以品德活动课为主渠道,实施以活动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关注“表悟――顿悟――领悟”的三个内化阶段,强调“尝而后感、试而后悟”的八字育人方针,力求让认识的提高和思想的升华浸入学生的骨髓。

点燃“尝试”激情,在“尝试”中实践,滋养美好品质。“请不要代替我,让我自己试一试”,是园丁德育在尝试教育理论中的个性解读,学校将管理落实到每一名学生,细化到每一件事情,做到管理无死角,教师不包办,形成“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学生自主管理格局。学校大胆启用“学生秘书”,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为每一名任课教师乃至校领导都安排一至两名“学生秘书”,开通上传下达的绿色通道,由学生协助校领导和老师完成部分日常工作;实施“十员十长”的角色定位,在各班设置“花长”“灯长”“刊长”“楼长”“眼操管理员”“红领巾管理员”“课间监查员”等自我管理角色,从而使班级内的各种事情都有专人负责;招募“学生体验者”,针对学校的每一个管理和活动决策进行研究式体验,以便广泛地推开……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善于沟通、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让“和谐”彰显于形,让“责任”深植于心。

依托“尝试”平台,在“尝试”中养成,使学生拥有良好习惯。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以活动搭平台,把尝试当成好习惯培养的切入点,再将尝试不断深入,让学生习惯养成渐渐化虚为实。在尝试实践活动中 “校园分担区”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毽王争霸赛”培养学生爱运动的习惯;“文明社区行”培养学生讲文明的习惯。此外每周班级评选“读书小能手”、每月大队部评选“书博士”、每学期学校评选“读书之星”,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遵循“尝试”宗旨,在“尝试”中体验,描绘成长历程。学校以班会为主阵地、以尝试思想为引领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主题班会是通过“全班学生出题――班委会选题――学生组织――学生开展”的方式进行,把班会的组织权、策划权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做主,将他们在生活中所思所感所需融进班会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尝试的热情,发挥了学生活动组织的智慧和力量。这是在体验中的一种自我教育,考试前的“考试来了”,开学初 “我要做个好学生”,母亲节“妈妈,我爱您”等经典班会,创意、组织和实施大多都来自学生,由此释放了学生成长的激情,打磨出他们生命的光泽。

此外“读书周”、“班级文化创建月”、“艺术节”以及节假日主题系列活动,如:环保日――环保小卫士、劳动节――家务体验活动、教师节――尊师重教活动、母亲节――理解母亲活动等,都让学生在尝试体验中形成了探索、质疑、耐挫、创新的意志品质和爱国、感恩、负责、环保等道德品质。

三、“尝试教育管理体系”,用制度维护“尝试”的推行

园丁小学的“尝试教育管理体系”既是“大尝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他环节顺畅运行的基石与保障,由尝试教育管理机制、人本化尝试激励机制组成。

尝试教育管理机制,是为了保障尝试教育的有效推行而确立的。它由尝试教育监督网络、尝试教学保障制度组成。尝试教育监督网络由课堂教学监督网和教学质量监督网经纬交错构成,课堂教学监督网由校长带头主抓,以随时巡课,临时听课,教师课后反思,学生日报告等形式来督促尝试教育的实施。教学质量监督网则由校长、教务处、学年组和班级组成,采用“当堂检测、单元检测、周检测、月检测、单项检测”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学校成立了各个学年、班级的考试成绩数据库,制订了《教学质量进步奖实施方案》,每月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反思一个月来的教学,为下一步尝试教学的推进找出新的生长点。

尝试教学保障制度包括“尝试五段教学模式”实施推广制度、“两活动三感悟德育模式”操作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课堂改革奖惩制度、小组合作评价制度、尝试体验活动条例等32项保障制度,从学校、年组、教师、学生等多个角度保障尝试教育的稳定发展。

人本化尝试激励机制:它是“尝试精神”引领下的“向心管理”文化,把握了尝试的精神实质,补充了“尝试教育管理机制”在激励性、人文性上的缺失。它以“尝试教育研究评价委员会”为抓手,以“教师尝试积分制”为主线,通过对各种尝试教育活动的考核,实现教师由被动地“受管”到主动的“自理”的过渡。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2

关键词:尝试法 体育教学 对策

“尝试”一词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早在2300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就说过:“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我虽迟钝,也要尝试。这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查阅中国的权威语言辞典,都有尝试一词的解释。《康熙字典》中说,尝――试也;《辞源》中说,尝――试探;《辞海》中说,尝――试,如尝试。《左传•襄公十八年》中载有“诸候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何”,西晋学者杜预对“尝”字的注释为:“尝,试期难易也”。词语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延伸,按现代社会对尝试的理解认为,“尝”是指探测问题的难易;“试”是指探测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为“尝试”,是指对问题的一种探测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关于问题的难易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性的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具体到我们的体育课堂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缺乏学生尝试和探测的机会,进而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性。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对于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尝试教学法的发明和成功推广,为广大体育教育者理清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尝试教学理论简述

“尝试教学理论是以尝试思想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以现代教学论为时代特征的一种教学理论”。它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它改变了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和学生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行讲解。

尝试教学把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一般尝试活动至少有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尝试活动的主体,即进行尝试活动的人;二是尝试问题,这是尝试目标;三是探测活动,指尝试的过程。

由此得出尝试教学活动的特点:首先,尝试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次,尝试问题,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提示;最后,探测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一种有指导的尝试过程。

尝试教学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二、尝试教学法与体育教学的契合

通过对尝试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其是将学生的主体摆在第一位,为学生腾出自由发展的空间。一些体育教学工作者,引用尝试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习比较主动。青年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那就是爱表现自己,乐于在大众中展露自己。而体育学科跟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那就是必须通过身体练习而不是用笔解题的手段来达成目标。体育课可以说是学生的演绎舞台,学生的练习就像是上台表演,其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其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的身心才会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培养。所以说尝试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引用是必要的。它的完整教学过程可包括以下六个步骤: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再次尝试。其教学程序可分为六步进行:出示尝试题、自学、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再次尝试。

三、阻碍尝试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因素

张新华的尝试教学法认为:“促进学生尝试成功的因素很多,如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这些因素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运动构成了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和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来实现尝试成功,而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则为上述因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但回过头来重新巡视我们身边的体育,似乎仍然在走“应试教育”的极端,学生的体育意识越来越模糊,体育在大多数学校中的实际地位每况愈下。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根据尝试教学法的理念,审视现行体育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阻碍:

首先,以传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传授式教学法实际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么学并不重要。换而言之,教师重视的是“跟我做”。因此,学生的所做动作必须和老师所做的一样,如果老师的动作不规范,那么,这个班几乎所有学生的动作也可能不规范。学生可以不知其然,更不必知其所以然,只要“依样画葫芦”,就会被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老师说做就去做、教师说不做就不做的教学方法,表明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不管学生的身体差异,而是一视同仁,不管学生要不要,盲目地进行灌输,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不能得以体现,不适宜时代的发展。

其次,教学模式过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已经不再是从前那种教师说向东而不敢向西的学生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喜欢独立思考、喜欢挑战,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形式单调,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甚至被剥夺,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再次,教学互动仍以单一模式为主导。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对话、沟通与合作互动交往的过程。互动,不要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要真正从知识技能、思维、情感上进行互动。互动交往,要求参与者要有一定的素养,要有实现互动的行为,要会参与、会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参与、互动学习的效果。

当前体育课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地表现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一问一答、讲与听、示范与模仿上。师生真正的对话、沟通与合作缺乏,学习的过程有时没有师生思维的交流,教师讲的、要求的,不能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或学生只出汗不动脑,不能引起思维的碰撞,缺乏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造成思维的浪费。而在情感交流方面,则是“同学们今天活动的或学习的高兴不高兴啊”,不能发自内心地、自然地进行情感交流,没能达到情感的交融,总觉得有些教师与学生有装样子的嫌疑,没有真的情感体验、情感激活、情感深化、情感升华的过程。这种情况意味着教师还是权威,学生还是服从者。

四、对策建议

1.紧扣尝试教学法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课前思考存在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弥补教师的不足。通过学生启发,教学相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得到加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全面、具体,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实际,以此达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只有通过师生交流,通过体育委员传递了解学生多方面建议和意见,掌握学生和场地器械情况,总结归纳符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根据他们的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知识,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各个学校不一样,同一年级各个班不一样,同一班级学生性别不一样,相同性别个体差异不一样,不同层次决定了我们必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让学生去思维去创造。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教学形式突出的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在教法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致使学法的目的性、方向性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性。现在,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讨论互动式与思考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练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如投沙包掷远。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提出简要的教学要求和一些练习方法的提示。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练习,同时在各组中选出一名动作较规范的学生协助组长帮助同学进行动作练习。结果,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的组在组长的统一口令下集体练习,协助同学在旁边逐个纠正;有的组两人一伙互相帮助纠正;有的组请动作好的同学示范,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有的组跟随动作规范同学进行练习。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学生有了自主性,更加认真,动作达到了目标要求。

2.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正确的“导”,学生主动的“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两者是统一的。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把二者关系对立起来,认为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放弃老师的主导作用,以致于把一堂体育课上成了“放羊式”的课,教师完全放任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处于盲目、混沌状态,达不到学习的效果。或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应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对立起来,他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能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过分放纵学生,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注意教学相长,使教师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

首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主导”与“主体”间的关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体现者和设计者,始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对学生来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学习,掌握各项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即“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而“主体”则是在“主导”作用下的主体。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其实也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个体差异、不同的兴趣爱好来更好的组织教学,合理的安排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创立新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结束语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根据邱学华的研究,利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讨论的相互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相信80%以上的学生尝试成功。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也是尝试教学法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凯.试论体育“新课标”教学设计的特点和要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丁钰.尝试“尝试教学法”[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9).

[3]张新华.创新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浅析[J].新课程(中学版),2009,(3).

[4]袁志钢.“尝试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教育科学,2009,(6).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3

尝试教学的经验总结

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学习模式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尝试教学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邱学华教授倡导并亲自实验的教学法,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尝试的重要性。现在,尝试教学法仍然体现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尝试学习是理想的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笔者认真拜读了《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并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内容: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学特点: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尝试教学环节(如下图)。

尝试教学实践步骤

提出问题(知识点)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能释疑,问能解惑,问能创新。没有问题,学生将迷失方向,点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奋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全身投入,自寻解题的切入点,于是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既触发了学生的学习灵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了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尝试问题(知识点)一般根据教科书提出,问题难易程度做到横向拓宽,纵向深入,既要体现基础知识,又要突出能力培养。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5“因数和倍数”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上课铃开始,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将知识点写在黑板的左面。①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②根据下面的算式说明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12÷2=6,63÷9=7。③因数与倍数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④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⑤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自学课本(寻求途径) 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自学课本一般10至15分钟,以知识点为依据,做到“看、划、读、议、做”结合,真正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如果仍有悬而未决的问题,通过同学互助,合作讨论,教师点拨,共同攻关,使学生变被动尝试为主动尝试。教师采用鼓励的语气,只要学生对问题有所答复或对结论有所归纳,都应给予肯定。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不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分组讨论中曾经闪现出如下精彩的一幕(前面是4位学生的不同发言,括号中是教师所说):生1:2是因数,12是倍数(不能孤立地存在)。生2:他说错了,2是12的因数(有理)。生3:12又是2的倍数(好)。生4: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好极了)。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畅所欲言,把因数与倍数说得淋漓尽致。

教师点拨与信息反馈相结合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些。”在信息反馈时,应根据学生自学后提供各不相同的信息,让人人都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以学为乐,回答问题时跃跃欲试,知识点反馈则能尽如人意了。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尝试学习得出结果,活跃了思维,探究了知识,得到了收获。但尝试学习并没有结束,此时学生自我评价,相互鉴别,谁做对了,谁做错了,还有什么问题,最终教师给予指导、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学会正确的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通过实验曾指出:“只有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有效的帮助,95%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习好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从上述数据看来,二班在四年级(尝试学习之前)领先,到了五年级(尝试学习后)却落后,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一班在尝试学习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思维,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学习能力显著提高,这已被全校教师所认可。由此可见,每位学生都有潜能可以开发,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否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境界。

结束语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课前设计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日益推进,许许多多的老师都在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教无定法,但不能没有法。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使用开始引起了一些教师的关注。“尝试教学法”最初由邱学华提出,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吻合。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有七个:“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再次尝试”。尝试教学法要求学生先开始尝试练习,将学生推到了课堂学习主体的位置。因此,在使用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倾向、已掌握的知识深度、已有的思维能力的层次,找出尝试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确定尝试活动中的“尝试点”,精心地做好课前设计。

一、围绕“尝试点”,设计精当的准备题

尝试教学法要求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旧知识的迁移作用,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因此,每一节课必须为本节课的“尝试点”做好铺垫,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准备题,让学生把所要应用的旧知识回顾一遍,引起联想等思维活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两块三角板,先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面积、底和高,然后同桌的两人把相同的两块三角板拼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形状。这时,教师拿出自己准备的同样大的两块锐角三角板、两块钝角三角板魔术般拼来拼去,形成一波三折的情境,学生尝试的兴趣就更浓了,也为尝试成功创造了条件。

二、把握“尝试点”,设计难易适度的尝试题

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活动的主切入点,必须设计得难易适度,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又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时,可先让学生尝试求单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形成一定的认识后,再尝试求火柴的外盒或内盒的表面积,最后让学生尝试求一个“长方体上面叠加一个小长方体”的物体的表面积。通常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对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求法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不只是停留在最初对六个面的机械套用上,同时为其他图形表面积的求法打下了基础。

三、突破“尝试点”,指导要精讲、明理

在尝试活动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成功;有些学生虽然取得成功,但对道理的讲解尚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讲。教师应在学生尝试后,针对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材的关键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尝试讲道理,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明白道理,确保突破“尝试点”。

例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学生尝试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它的对应关系,写出数量关系式。此时学生就会发现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仍然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只不过要明确题中所要求的量是否与已知分率相对应,如果不对应的分率就要找出对应的分率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四、紧扣“尝试题”,对比、深入地练习

学生的认识是由浅入深,逐步强化的。因此在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正确的思维形式后,教师可再设计一组稍有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灵活运用。这对发展学生的辐射式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先练习一组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积的题,再练习自己量三角形的底和高求面积的题,然后练习已知三角形的底、高和每平方分米需2.8元,求共需多少元的题,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巩固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知识,也加强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拓展了知识视野。

综上所述,每一次尝试活动的成功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多种形式的练习之上。教师在课前设计中,只有考虑周到,精心设计把握好每一节课的“尝试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娟.从分形理论到班级整体学习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尝试[J].江苏教育研究,2009(23).

[2]杨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9).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5

从此,邱老师有了大胆的设想,在任教班级展开教学实验,试图证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实验取得了成功,设想得到了证实,他的“尝试教学法”也逐渐声名鹊起,被广大的一线教师纷纷效仿和使用。截至目前,邱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补充和完善,不仅仅成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手段,更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育人理念。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它的优越性体现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正好与新课标的要求完全吻合,也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也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操、球类等教学工作中,总是习惯性地先讲解理论知识,再动作示范,最后让学生练习,在反覆地纠正中不停地再练习,所以,教学效率有待提高。为了突破这种教学瓶颈,我开始学习尝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在课堂上开展尝试教学。目前,我的课堂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了很大改观。所以,特别在此总结这段时间以来的尝试,以指导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要求学生围绕着老师的讲解和要求进行练习,动作质量也只局限于老师的水平,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性。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学习、生活以及认知经验,他们很有主见。如果老师在练习前花一定的时间讲解,会压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一心想着新知识,很有可能集中不了注意力,听得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必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讲解完后,学生只会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机械式地进行练习,结果可想而知,必定会效率低下。

为了摆脱“先讲后练”的局限和束缚,唯有采用尝试教学法,先利用挂图的动作图解,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究,从而根据图解自主地建立起对新知识动作技能的初步印象。所以,在我的体育课上,我事先不会作任何的理论讲解,而是开门见山地提出课时目标,展示挂图动作,然后抛砖引玉地提出问题:“我们也一起做做挂图上的动作,好吗?”“好!”学生们总是迫不及待,好奇不已,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也不会阻止他们,而是理解他们那种急切的心情,看着他们开心地、自由地练习。刚开始时,动作完成情况并不好,也正是如此,学生会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地出面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点评,相互比较,尝试着分析完成图示动作的重点,归纳技术动作要领。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教师来回巡视并作动作指导和纠正。这个环节中,学生又会发现一些解决得还不够完满的问题,也就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时教师才作讲解,学生听得也认真,必然会有豁然开朗、若有所悟的成就感。

只有在这种“先学后教”,或者称为“先练后讲”的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在第一次尝试中遇到困难挫折,才愿意自觉地思考,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通过相互的讨论、补充和完善,学生才能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尝试,这一环节中发现的问题是更高级的问题,教师适时的讲解和补充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也必定聚精会神,听懂后就会主动进行第三次尝试,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所以,“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更容易活跃课堂氛围和融洽师生、生生关系。

在传统的“先讲后练”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听完讲解之后的练习中仍然会犯许多错误,老师被迫要立即给予改正,但这种做法并不高明。于是,尝试教学法的优点就显而易见了。这种先进的尝试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大家交流、探讨,齐心协力,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克服个体认识上的局限性。新课标提出了一种重要的体育学习方式,就是加强合作学习。从这个层面来看,尝试教学法毫无疑问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练习中会相互比较、相互点评,在讨论中可以把不同的思维进行优化组合,进而依靠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攻克难关,突破重难点。因此,尝试教学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融洽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6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 ; 优化 ; 尝试教学法 我国古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论著《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在《实践论》中也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强调要亲口吃一吃,这是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活动,都必须由认识者本人亲自去进行,别人不能代替。我国著名的教育教学研究家邱学华所提倡的“尝试教学法”正是对这一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

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尝试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命令主义和权力作风,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在尝试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观察、感觉,自主评价、调整,自我发现、总结,在自主尝试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美丽春天。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远教资源已成为当今教学的趋势,它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了广大教师“用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旧貌。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也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我校对如何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尝试教学法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践。

1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准备题

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依靠外部环境的刺激,感兴趣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创设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吻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二年级识字(一)中,我让学生预习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词典描述得很详细, 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我,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 ,我把在远教资源中查出的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如下图),

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表现出一脸的释然。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出示尝试题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尝试探究教学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和探究讨论。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学生准备练习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出示尝试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尝试,学生无疑更乐于接受。

在进行《田忌赛马》教学时,老师是利用接收到的课件这样出示尝试题的:

通过图片让学生动手尝试怎样让田忌赢得比赛。这样设计的尝试题一下子就将孩子们吸引到了学习中,马上就开始思考、尝试、查资料、看课本、讨论,进入了下一个学习环节。

3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帮助自学

出示尝试题不是目的,而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定向的作用。如果说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书,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我们还应重视让学生利用网络自己来搜集一些资料,学习一些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问题,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这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通过色、光、画、音乐等来创设富有渲染力的情景,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而强化学生思维,不断刺激学生的兴趣,乐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兴趣盎然,充满自信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我通过flas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每一脚都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就能自学掌握新知。

这样的实践证明,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自学,全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形象、直观、生动、全面的网络文化,其作用大大的超过了一本教材所起的作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果。

4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讲解

前面两步“尝试练习”和“学生讨论”让教师得到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是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如果在讲解时配上现代教育技术,让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来辅助老师讲解,学生将会接受得更好、更快。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时,书上有这样一段话:“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很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于是我运用图片演示:

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演示,辅助教师讲解,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我”的发现的内容,有效地实现了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

5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练习

进行尝试练习是尝试教学法必不可少的一步,尝试题设计的好坏,尝试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尝试教学的成败。我们在教学中用上了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来出示练习,创设一些生动、直观的生活情景,不仅使题目的出示形式变得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还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语文的学以致用。例如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运用PPT课件出示:

课文的重点就是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这样的练习降低了学生的思考难度,比单单让学生举例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要有意思,而且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就容易多了。这样不仅加深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远程教育资源可以运用于尝试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在尝试教学中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增强学习时效性、扩大知识含量,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课堂情境,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进行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7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育 “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法 运用

在由应试教育现象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改变单纯的传授知识和空洞的理论说教,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迫切任务。通过若干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启发、讨论、尝试”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

一、“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方法的基本结构是“教师启发学生(设疑)—讨论—学生尝试—教师答疑—迁移练习”,巩固提高。其核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造条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享受新体验,获得新能力。

1.“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方法的历史渊源。

“启发、讨论、尝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宋代教育家朱熹提出:“指引者,师之功也。”无一不闪耀着“启发、讨论、尝试”教学的曙光。

2.“启发、讨论、尝试”教学的哲学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基础。

同志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观点,强调教师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讨论和尝试本身是一种实践,应让学生先尝试,促使学生先实践。学生不断尝试的过程,也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而起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用认识结构理论分析,迁移过程一般是对先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改组,结合新学得的知识、产生的新体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能容纳新知识、新体验的更高一级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方法有其坚实的教育理论依据。

二、“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方法的一般程序

1.创设教学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语言的描绘,探索性问题的设置,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启发、感染的目的,必须指出:教学情境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的思考,以达到学生主动探索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启发作铺垫。

2.启发式提问。

“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创造性思维,激疑引思。而启发式提问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状态和思想实际精心设置的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式提问是多种多样的,有反问启发、举例启发、联想启发、悬念启发等。关键是准确把握启发提问的切入点、力度。在这里“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地启发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一环节应讲求短时、高效,不能过多地占用上课时间,一般3—5分钟即可。

3.讨论和尝试。

创设教学情境和提出问题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尝试解决问题,起着使学生产生动机,组织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旧知识的迁移活动也将从此开始。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环节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书、讨论,而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重要的过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讨论和尝试”在时间上必须有保证,不能走过场,起码要求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的大意,再留1—3分钟思考,讨论的内容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必须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指导、扶持,让学生尝试说明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4.答疑解惑。

这一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和尝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疑问、“怪论”进行回答或解惑的过程,这一过程不需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这里要完成三个任务:(1)阐述科学观点;(2)引导科学思维;(3)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5.迁移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教师的答疑解惑,学生对书本上的基本观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有的学生还处于“依葫芦画瓢”的状态。要真正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例如:在学生明白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迁移知识。问:为什么在奴隶社会初期、封建社会初期、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生产力都能得到迅速的发展?是什么原因?答:是因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样学生不仅会明白: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会明白我国改革开放的适时性和必要性;不仅能形成观点,而且能学会归纳和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启发、讨论、尝试”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它明确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它不只是调动学生的思维感知知识与巩固教材,更重要的是,它调动学生的思维运用旧知识探求新知识,发现规律,领悟真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只是把知识传导给学生,更主要的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和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阀,即用“授之以渔”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

四、“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方式的五大特征

1.在教学思想上,它能正确处理好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关系,重视发展思维能力,强调培养思维方法。

例如:在讨论与尝试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进行评判,进行思考,要求学生言之有理,各抒己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2.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重引导,学生重探索,教师不代替学生的探索。

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讨论,尝试的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积极的甚至是“怪异”的问题,其中旧知识会产生迁移。例如:在学习“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内容时,在讨论过程中,一些学生提出:“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不是也很发达吗?”有的学生从社会发展过程寻找答案。这说明学生在思考、在探索、在尝试解决问题。

3.在教学形式上,重讨论、重回答,不搞单向传导,而搞双向交流。

实践证明:讨论式、问答式教学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把学与思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形式,是“教—学—思”三结合的产物,是一步步启发、诱导得出的结果,学生的思维也随着教学的深入一步步展开。

4.在指导原则上,重质疑追问,提倡质疑存疑精神,反对盲从。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启发、讨论、尝试”教学方式通过把握学生学习心理,让学生按“启—读—思—疑—析—解”这几个必要的环节学习、实践,不仅有明显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反弹琵琶”,敢于向别人学习富有新意的见解的品质,初步具备创造性思维。

5.教学程序上,自始至终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训练学生思维摆在重要地位。

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使学生“好学”、“乐学”,而“启发、讨论、尝试”教学的程序是“学生思考—讨论—质疑—尝试—迁移—巩固”等,不仅使学生明白“是什么”,而且明白“为什么”。因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大任务便能得到圆满完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自主讨论尝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它的具体实施办法还不很健全、不很完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点,随时调整,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之更趋科学、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2]孔子.论语.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篇8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事国际贸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就业背景看好,因而在中职学校招生时,国际贸易专业受到了众多初中毕业生青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属于理论知识性和操作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基于其涉外性、应用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培养能够应战经济全球化,为绍兴、浙江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便毋容置疑地成为这一专业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作为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的一线教师,遵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也慢慢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得以逾越,开始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以灌输方式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而且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展开使用一种尝试教学法,应用后解决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大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自学能力,许多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颇佳,我们国际贸易专业采用后教学效果也较好,总之全校教师普遍乐于运用,现在业已推广至全校各个专业。但笔者发现,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法时,过于浮躁,流于形式,不管什么内容,学生是否熟悉,能否理解,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自学,自己盲目理解练习,在犯了许多错误之后,逐步纠正错误,希望学生从中学会知识和技能。这种尝试过程,多少带有一点盲目性,有可能让错误先入为主。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当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指责和任课教师的埋怨,很多学生都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欠佳,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心理,如果本专业的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一点也不熟悉不理解的情况下,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那就未免显得过于急进。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固定的教学程序,它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示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2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实施“递进式尝试法”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

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在以前实践应用尝试教学法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针对尝试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相信学生如果在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要求教师的帮助的可能性,看到中职学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素质导致他们在尝试过程中,缺少“遇到困难,主动学习,解决困难”的热情。

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是学生比较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老师引入有一定难度的尝试题时,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学习,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扯一些与课程无关的内容,使课程无法按照教师预想的程序顺利进行。最终导致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采用科学的尝试教学法,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尝试的始终是一小部分基础较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应对以上现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有可能有兴趣有成功感地投入尝试、解决问题,递进式教学法设计了如下实施过程。

2.1引入准备题(架桥),为出现尝试题作准备,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

以一个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各环节的学习,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掌握理论知识点在贸易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授之以渔。为解决尝试题做好准备。

2.2出示尝试题(探索),与例题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尝试题,由于已经有准备题的练习和熟悉,对于尝试题的处理,应该能应用正确的方法,以较高的效率和正确率解决问题,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有80%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尝试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和应用国际贸易知识增强了信心。同时,有准备的尝试,也可以防止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纠正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以及错误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

2.3实际操作。

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与当地外贸公司挂勾,学生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阶段性地到外贸公司进行专业实习。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尝试题解答,毕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模拟。让学生亲历亲为地参与外贸实际工作,才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尝试和实用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把知识直观化,为以后和工作做好准备。并且在现实中,外贸公司具体的操作程序和书本上的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2.4教学中网络的应用。

利用国际贸易实训软件在网上进行。

学生实训可以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在试验室,安排固定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上网进行。实训软件主要是模拟现代外贸业务网上操作的各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经验和能力。

2.5联系外贸公司实际业务,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的动手机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将一些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操作放到课堂上,模拟外贸公司的运作,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实务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亲自做一回“单证员”、“报关员”、“电子商务师”以外,课题组还将尽可能联系当地外贸公司,创造让学生深入现场,亲手操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

[3]邱学华。尝试成功的学习——尝试教学实验研究20年[A].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本文关键词:尝试教学递进式尝试教学法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尝试成功率

推荐期刊
  • 长寿
    刊号:12-1040/N
    级别:省级期刊
  • 市场研究
    刊号:41-1348/C
    级别:省级期刊
  • 国际市场
    刊号:31-1550/F
    级别:省级期刊
  • 环球市场
    刊号:46-1042/F
    级别:省级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