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8篇

时间:2024-03-16 08:12:04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1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与防范

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

1.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构架没有实质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组织来说,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在形式上基本健全了“三会一层”及相关专业委员会,但是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运作要求,“三会一层”运行质量不高,风险监管部门未能真正有效履行职责。董(理)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对本机构与风险相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特别是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外的其他类别风险知之甚少,所以,要确保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相当困难。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将组织构架没有健全,只重形式,没有实质。

2.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薄弱

(1)风险监管的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时间相对较短,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2)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由于目前大多数机构的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尚处于未规划或初始开发阶段,数据积累匮乏,难以满足有效风险控制的适时、精确、高效的需求。

(3)风险监管的文化建设落后由于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大多数机构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普遍存在以机构风险支撑个人业绩、以未来风险支撑眼前利益的现象。

二、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存在的风险

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是银行经营最为重要的三要素。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最欠缺的也恰是这三要素,这些正是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所在。

1.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偏低,容易导致经营危机

按照信贷资产无级分类,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偏高,资本金不足。再者,受区域经营限制及业务拓展水平等因素的困扰,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化解、资本积累方面都受到一定影响,单凭积累资本增长,难以跟上风险资产增长速度,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此外,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能达到外部监管、内部风险缓冲的要求,因此,一旦出现较大额度非预期损失,就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本覆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决策不力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框架虽然已经建立,但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现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职责分工不明晰,影响风险管理执行效果。内部审计稽核部门权威性、独立性不够,审计过程中合规性检查多,内控、风险稽核少。

3.内控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效能低下

农村商业银行某些业务缺乏操作细则,内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滞后于业务和形势的发展,尚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内控制度动态管理机制等。有时表面上各项制度齐全,但实际执行中控制效果差,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效能低下。

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1.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

由于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整体性过剩问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管理首先应转变观念,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再增加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贷款种类,然后制定适当的信贷制度,设计出符合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信贷产品,同时要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信贷投入,并且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安排一定比例的贷款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

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农村驾驭风险的产品、建立灵敏的信息和预警系统,能够从整体上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

(2)创新农村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

第一,根据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第二,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组合,如发行次级债券。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2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地方性商业银行。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伊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在分析各种金融案件的时候,人们对于道德风险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道德风险已成为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道德风险来源

道德风险是最早在保险业中被发现的一种现象,即一个人购买保险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以至于降低了买保人防范风险的努力;或投保人不诚实行为、不良企图或敲诈行为对保险公司利益带来损失的可能。经济学家由此把涉及到契约或合同的其它经济领域本质相同的问题归结为“道德风险”问题。在银行业尤其是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与其他风险相比,道德风险最难控制。

(一)银行外部来源

这方面外部主要包括来自地方政府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第一,来自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扩大百姓就业出发,在规范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其需要时,便会倾向于干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认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最终会被剥离或核销掉,有了风险也无所谓,纵容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蓄意破产逃废债务,进而增大了银行防范风险的难度。

第二,来自借款主体的道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为市场定位。其市场定位决定了农商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区域中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以及农户贷款。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户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导致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出现问题,使得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此外,有些农户道德水准较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应有的诚信观念,在贷到款后违背当初的合约规定,擅自改变当初的资金用途、投资方向或从事高风险投资,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从而给银行业带来了风险。

(二)源于银行内部自身

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可总括为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决策层(如董事会成员)的道德风险:在目前国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这是决策层仍然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第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如总分行管理级员工)的道德风险: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第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层(如操作/执行人员)的道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案,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此外,个别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贷款前调查不认真,贷款中审查不严格,贷款后跟踪检查不及时,导致贷款准入把关不严、贷款退出不及时、贷款失去诉讼时效;对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以及抵押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审查不严,导致保证或抵押无效等现象的发生,违规操作带来风险隐患。

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定义,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长期以来的制度缺陷和较低水平的金融监管,道德风险较为严重。无论是对农村商业银行业本身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无论是对整个农村经济形势,还是对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进程和效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造成银行经营低效,不良资产比例过高

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除了与本身的经营有关,基本上都是由于道德风险所致。许多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了行政干预因素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行长们以贷款作为资源,与地方政府作交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本身的道德风险是产生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制定了种种详尽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措施,但是再严密的评估制度和风险预测公式,对于非理性的恶意行为都防不胜防,道德风险己成为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

(二)滋生金融腐败

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高盛欺诈门及希腊债务危机等金融事件, 引起社会对道德风险问题的广泛关注。农村商业银行由于道德风险, 诱发不良资产, 滋生金融腐败, 例如一些金融高管和信贷人员以支农政策性为借口而滋生的道德风险乃至金融腐败,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严重影响着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三)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道德风险既给农村商业银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又给农村金融机构的声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不仅损害了存款人尤其是广大农户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而且损害了公众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心,扭曲了其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道德风险管理的思路建议

(一) 实行金融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关键,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必然选择。以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作为参照系,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一步进行改革,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一是调整股东结构,适当集中股权。鼓励股权份额过小的自然人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适当提高单个自然人和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自然人持股总比例的低限要求,允许形成相对控股股东。这是增强股东利益相关性和监督意识所必需的。二是建立权利和责任对称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要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三是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应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以利于绩效考核和奖惩。

(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健全各项业务规章制度

目前,股东大会及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产权-管理体制,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此外,在农村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也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最有效手段。银行要组织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 使职工真正懂得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其自律意识;对重要岗位实行双人双职、岗位轮换,以消除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减少其作案时机;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各部门之间因业务交叉、职责不清、不规范操作造成的事后扯皮、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要建立全面的责任追究制,银行根据每一类业务的操作规程,明确划分每个操作环节应承担的责任,对不同违规行为,有不同的处罚办法。

(三)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内部诚信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是要严格人才选拔的标准和程序,严把进人关。增加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比例,考试可能无法做到对人才的全面评价,但可极大地提高选拔的客观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二是要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降低人事任免工作中的主观性;三是要真正落实重要岗位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及离任审计制度,任期责任审计结论及离任审计结论要真正成为人事考察的重要依据,改变任期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在人事任免中仅仅是例行程序的现状。

与此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对当前金融从业人员建立诚信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农村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3

在商业银行中,信贷业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的来源,但是银行在经营中产生的风险也几乎都来自于信贷业务。与国有的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性质比较特殊,其面临的信贷风险更高,所以,要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防范工作。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其中,信贷业务促进了商业银行利润的上涨。但是,信贷业务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信贷资金不能及时地收回导致商业银行存在各类风险,导致商业银行不能长远地发展。所以,为了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要完善金融市场的秩序,通过相应的措施,对信贷风险进行合理的防范。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

现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获利的主要方式是信贷业务,但是信贷业务的形式还不够丰富。农村商业银行开设的范围主要是乡镇地区,而且一般都是农民去农村商业银行办理各种业务。农民办理信贷业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农业生产或者发展养殖业,但是这些产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果出现了自然灾害后,导致农民不能在这些产业中获利,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归还银行的贷款,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产生信贷危机。而且,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绝大多数是保证类贷款,而且还包括企业的信贷投放,如果企业出现了问题,会产生严重的信贷风险。

2.缺乏完善的信贷管理方法

现在,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管理的过程中,各类方法还不够先进。不能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科学的评价,而且不能对贷款人的实际信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对贷款人的信用评价只是采用主观的方式,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在进行信贷投放的过程中,不能采用科学的评估方式。在进行贷款申请的环节中,不能采用合理的审批程序,导致各类风险的产生。

3.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也针对信贷业务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内部控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农村商业银行在运用内部控制的环节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个别部门的权利非常大,很多部门负责的内容非常多,这就导致了部门的职业不清晰,银行内部不能采用科学的制度,在进行内部核查的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

4.信贷服务对象的质量低

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服务,在这个环节上存在很大的风险。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非常落后,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获利。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足,在贷款的过程中抵押在银行的固定资产更少,银行不能充分的处置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信贷队伍中,信贷人员的责任心不足,而且工作的态度不够严谨,不能按照规定实行贷款的各项操作,对相关的法律也不是特别的了解。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创新精神,导致各类信贷风险的产生。

二、农村商业银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

1.对信贷资产结构进行优化,降低贷款的集中度

在进行信贷管理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贷资产的结构进行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信贷的管理方针,从而有效地解决信贷资金的问题,对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降低信贷风险。而且还应该防止贷款的资金过于集中的问题,不能将贷款集中在一个企业中,应该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商业银行应该对自身资金流动的情况有充分的掌握,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2.建立健全的信贷管理制度与风险管理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对信贷资金和信贷风险进行管理,从而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通过完善的机制对信贷风险进行制约。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银行内部,应该完善相关的预警机制,对相关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的收集,并且将潜在的风险集中分析,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制定科学的风险的防范机制。

3.为信贷业务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对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商业银行应该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升管理的效率。商业银行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在贷款的过程中,应该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运用奖罚结合的方式,防止各类信贷风险的产生。对贷款的流程进行审批,防止贷款人将资金私自的挪用,也防止大量的贷款资金被闲置,对整个贷款的流程进行完善,完善流程的检查力度。

4.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

农村商业银行要通过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的评估,确定贷款的额度。因此,在银行的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测制度,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项目小组,对具体的任务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合理的评级的方法,确保评级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银行应该对信贷客户的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从而建立数据库,做好数据的动态管理工作,对客户的偿还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随着金融市场地不断地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瞿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6(20):34-35.

[2]向国州,吴玉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A行为例[J].企业导报,2016(08):28+30.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4

摘 要 近几年,我国的消费信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在发展中,其风险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体系和环境下,消费信贷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中, 农村商业银行要做好自身的信贷管理工作,其核心是个人资信评估。

关键词 消费信贷 风险分析 信贷管理

引言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风险主要在信贷环节中产生,这种现状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在银行整体工作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现代商业银行特别重视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对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所起的积极作用,而完整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信贷风险量化分析机制、信贷风险预防机制和信贷风险处理机制等四个方面、木文拟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1.1.1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由于体制、历史、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逐步解决。首先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单一,贷款占银行资产的70%以上,而且不良资产占比大。从负债情况看,品种有限的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是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通过发行金融证券筹集资金形成的负债比重极低,这种负债结构难以形成各项负债之间的相互转换,难以根据资产结构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节。其次,资本充足率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仍然低于5%、巴塞尔协议6%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的要求,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到8% ,核心资本充足率也达不到4%的要求。资本积累的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

1.1.2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明显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已基本建立了一套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但仍存在诸多弊端:信贷组织机构不健全。信贷风险管理队伍还无法向西方商业银行一样自上而下的自成一体,缺乏较强的独立性。信贷业务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没有从行政上分开,信贷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往往起不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1.2信贷制度执行无力

尚未建立专门的信贷决策机构负责全行的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客户信用评级标准,经营部门无章可循,只能按传统的下达规模和比率指标进行经营管理,无法保证整个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机制的有效运作。

1.3信贷管理技术落后

虽然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借鉴外资银行做法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努力发展一些科学的贷款分析方法,但评级系统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1.4信贷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责权利不对称

许多信贷审查人员在前期审查项目时没有否决项目的权力,或该权力形同虚设,一旦所审查的项目出现风险造成损失却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2加强和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2.1提高和形成信贷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文化认同氛围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要对目前后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存在以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着充分的估计,将提高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兼顾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和营利性。 应该深入学习、研究和探索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发生、扩散 、防范、控制等规律,提高对信贷风险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摒弃传统的同业跟随、依赖经验和简单比较的模糊评审方法,同时对于信贷业务过于集中的投向要给予应有的关注,注意控制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规模。针对目前外贸出口受挫、国外市场需求萎靡的情况,要严格控制信贷业务中的出口押汇行为,从而控制来自于商业信用、授信、船舶预付款保函以及金融信用等的风险。

2.2 建立健全信贷业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构应该由银行的高层决策管理人员进行直接控制。从实践经验上来看,内部信贷风险控制体系的管理人员越是由级别高的决策层担任,其运作的效率和实际效果的发挥就会越好,这是因为银行高层管理便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并在其执行过程减少内外部阻力和提高整体认同感,从而容易形成较好的全员参与、全员支持环境。

(2)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进行强化。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明确其系统职责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密切合作保持协同,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和效果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反馈,从而提出修正和改进建议以便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得到持续化改进和发展。因此可以说内部信贷控制体系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环节风险控制的基础。

2.3依靠银行内部审计来诊断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和扩散

内部审计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综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在银行的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这使得其审计结果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目前银行信贷业务操作的模式框架下,前台业务经营部门和单位构成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而后台的业务复核构成了整个防范系统的第二道防线,而内部审计对于一般的操作风险、舞弊环节和其他错误不当行为则构成了第三道防线。这也为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标榜。

3.总结

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压力在不断增加,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因素呈现出错综交叉的现象,这使得我国银行系统本来就相对薄弱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管理的范围和领域必须拓宽,将银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重要活动和关键业务环节等纳入到信贷风险管理中来,加强对银行信贷业务经营中各种内外部变量的侦查和监督,寻找银行信贷业务的安全性、效益型和流动性的均衡点,从而确保银行信贷业务乃至整体业务保持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瑶.浅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05).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5

【关键词】COSO-ERM 农商行 内部审计

农商行作为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股份制银行,发展的不完善使其在特殊的竞争市场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从而影响其独特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内置性、独立性、保密性及专业性等特点使得内部审计在农商行风险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实现农商行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2004 年,美国 COSO 委员会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下称COSO-ERM),为农商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COSO-ERM框架与农商行风险管理

COSO-ERM对于风险的定义更加宽泛,它涉及企业全部风险的分析和处理。它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渗透于一个主体的各种业务活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这个过程考虑主体从企业到业务单元的各个层级的全部活动,需要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合作参与完成。COSO-ERM框架建立了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度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ERM是一个多方向、互动的流程,八个要素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各个要素相互影响,企业各个层级都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在八个方面开展风险管理活动。

我国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所出台的监管文件和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一直以来大多参照BASEL委员会的研究成果,而对于COSO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只有部分借鉴或是参与。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更多地都是以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为基础,以迎合监管为主要标准,这在农商行的风险管理中体现地尤其明显。

农商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着农商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需高度重视。目前农商行风险管理体系过于简单,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部门,方法落后,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能很好地履行对信贷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金融创新、理财业务、金融合作等方面的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职能,大大削弱了风险管理水平,难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农商行应该结合自身特殊的风险结构,加强COSO-ERM为基础建设风险管理体系。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和定位

风险管理是现代内部审计的核心导向和关注对象。风险管理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审计计划制定、资源配置、技术水平和报告内容等具体工作。风险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的运用,使得内部审计的效率得到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流程得以完善。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风险管理进行客观、独立的评价和监督,并对此提出报告和咨询。在农商行内部,内部审计的内置性、独立性、保密性及专业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农商行风险管理中的第三道防线的地位,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起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三、COSO-ERM框架下农商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一)评估农商行内部环境

内部审计在评估农商行的内部环境时,应该着重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农商行的组织架构

农商行的组织架构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以及参与风险管理的效力。评估农商行组织架构时,务必明确内审机构与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联系以及地位,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2.农商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结构

农商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结构决定着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质量,也是农商行的核心竞争优势。内部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都是评估农商行内审队伍的重要要素。

3.农商行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是内部环境的重要要素,其体现着农商行的价值观与风险偏好。内部审计着重评估风险管理文化是否与农商行战略相一致,是否普及风险管理理念。

(二)评价农商行目标

COSO-ERM设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及遵循目标四个层级。在获取关于农商行战略目标的书面文件后,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通过询问、访谈等调查方法去了解公司员工对目标的认同、知晓程度;通过查阅相关报告文件、观察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来评价目标的落实情况;此外,还要审查各目标有没有存在相互协调促进、有无矛盾情况,与市场定位、银行资源等有没有存在冲突,各目标有没有得到进一步分层和细化等等。在农商行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的设定应该与其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期望和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农商行的报告目标、遵循目标要求农商行必须制定业绩考核的标准和相应的银行监管要求以及内控、内审规章制度。农商行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评估时,明确目标的制定是否与农商行风险管理相结合,若发现目标的制定与发展防线相冲突,要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并对其提出修改的建议。

(三)识别农商行风险事项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农商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应以风险因素为中心向外辐射,将风险导向渗透到内部审计的各个阶段,从而在常规的审计工作中积累和识别风险点。在审计准备阶段中,内部审计不能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更能在审计范围中考虑吸收风险管理目标的成分,确定范围后进行年度风险识别,在确定关键风险领域的基础上建立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中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各项风险因素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同时在实施审计时,通过舞弊评估、有针对性地调查、运用适当地检测和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风险。对于审计终结阶段和后续阶段两个阶段结束之后仍未消除的风险因素则将其纳入重新制订审计业务计划时应考虑的风险因素之中。

内部审计运用统计概率预测分析等数理方法找出未被预测到的风险。检查各种风险概率并进行数据化记录。目前,农商行的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授信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以及结构性风险,审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具体的审计程序,从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动态拨备状况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分析入手,确定上述风险涉及的风险因素。

(四)评估农商行风险

识别农商行的风险之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对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形成报告文件递交管理层。评价完风险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测试相应风险是否得到风险预警,风险程序和规定是否得到严格遵循,已经发生的风险是否得到相应责任人的及时处理。由于金融环境与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农商行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持续监督风险评估程序,对过时的风险评估程序提出修改意见。

(五)评价农商行风险应对

风险反应的策略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共担风险和接受风险,风险应对的策略依据管理层对风险可能性和影响效果、成本收益、风险偏好等因素而定。所以,在对风险反应策略的检查中,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和风险排序的重新核实。在风险反应和控制中,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分析和评价风险回报的合理性、减少风险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接受风险、转移风险、和风险分担的其他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核风险的可容忍水平是否和战略风险计划相契合,风险把握的准确性,风险反应的适当性、经济性、有效性。实际工作中,风险处理措施和方法是否科学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所以审计评价应基于实际。

(六)评价农商行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针对风险因素实施的控制重大风险的措施。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通过对风险责任人的访谈,进行必要的穿行测试等程序识别出农商行所采取的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相关的交易是否符合农商行规定,是否有批准文件和明确授权,业务交易是否与农商行发展目标相一致。其次,交易是否与农商行各个发生层级目标相一致,例如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对于不易检测的风险,内部审计应该进行多重控制评价,比如业绩评价,职责分离评价。

(七)评价农商行信息和沟通

信息与沟通在现代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内部审计在评价农商行的信息与沟通时,应首先评价信息的价值性,再评价信息的报告与沟通路径。

农商行的信息资料来源需要着重评价风险信息的获取、储存、传递过程的有效性。

此外,评价信息沟通的核心是评价沟通机制。它包括评价报告路径、沟通力度、沟通层面、沟通渠道和沟通手段。农商行是否建立信息化沟通渠道,提交报告路径是否独立、是否有效都是考量沟通进程和质量的重要要素。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根据农商行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部门的信息要求。

(八)监控农商行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对于农商行风险管理的监控,实际上包括加强后续专项审计和持续监督。具体而言,它包括持续监督风险评价与监控措施的有效性,跟踪往期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个别评价重大风险问题的整改,提高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持续性作用,实现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稳,王东.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审计研究,2010(04).

[2]董大胜,韩晓梅.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理论、实务、案例[M].辽宁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3]王学娟,谢潮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基于COSOII和BASELII的监管与协调[J].财会通讯,2012(02).

[4]朱泉.浅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农商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金融纵横,2012(04).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121-02

随着金融环境以及政策的逐渐放宽,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促进。基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实质意义在于降低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并且在不同的角度保护着农村金融环境的和谐发展。但三者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充分的协调好各方之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本文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

1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

分析

1.1 内部控制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金融产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保证资产的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性,实现金融产业内部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以及控制的一种手段与措施,其主要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全面性

内部控制在农村金融产业当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能够贯穿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全过程中,并渗透到各项业务以及环节内容的开展中,覆盖商业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岗位。实现在整个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做到决策信息以及具体操作内容有据可查。

1.1.2 审慎性

内部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能够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内部控制优先发展贯穿于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全过程中。

1.1.3 有效性

内部控制具有权威性,能够约束商业银行内部的任何人,保证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合理性,并且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馈。

1.1.4 独立性

内部控制部门独立于整个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当中,具备直接向高级管理者进行汇报的权力,充分的体现出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通过上述性质可以分析得出,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其根本的职能是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避免风险的产生,并针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1.2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出现,将会严重的阻碍农村金融产业的完善。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使得银行在实际发展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具体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电子商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但其中由于以网络计算机为操作基础,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

②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大规模的银行并购、拆分以及测试新系统运行状况,使得操作风险严重增加。

③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也在寻求新系统的建设,造成商业银行的人工操作风险转变成为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方面的风险。

④新型技术被应用于信息系统当中,使得结算以及清算系统中的技术使用范围逐渐广泛,在避免其他风险的同时增加新的风险因素。由以上的风险分析可以看出,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影响问题较大,如果有效的规避操作风险至关重要。

1.3 合规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的合规主要是指按照规则、规定、规章、规律、规程以及规矩进行商业银行内部业务的处理。合规风险管理主要强调按照具体步骤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发展,强调严肃性以及规范性。基于内部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3.1 全面性

合规风险管理覆盖整个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内部的所有人员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以及规程进行操作。

1.3.2 权威性

合规风险管理过程中发展的任何违规行为以及会严重的损害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操作并带来风险的行为,都需要及时的向管理层反映,避免风险难以控制。

1.3.3 独立性

合规风险管理与其他的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别,具备独立的报告路线以及调查权力。

1.3.4 预警性

合规风险管理应该及时的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风险,并明确风险的及时评定、审查以及检测。针对合规风险向管理层提出具体建议和报告,保证在风险来临之前有效的规避风险,体现出预警性作用。通过上述的特性分析,合规风险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银行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业务活动,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使得内部控制更加完善。

2 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三种制度,这三者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下面对三者之间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进行分析。

2.1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涉及在整个商业银行的发展全过程中,并通过具体形式保障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操作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造成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阻碍,使得农村金融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方面,操作风险主要主要是由内部操作人员、技术以及系统的不完善引起的,这就造成内部风险因素的产生。操作风险的产生最为常见的形式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以及内部勾结的欺诈行为,严重影响农村金融环境的发展。使得农村金融本就较为脆弱的体系遭到破坏,内部控制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操作风险当中的内部程序、人员以及系统都属于内部控制的具体范畴,内部控制需要对具体内容进行管理,保障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由此可见,两者既能够相互影响也能够相互控制。只有两者充分的协调,才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更加完善,减少风险因素的产生。

2.2 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制度、措施、程序以及方法所构成的动态控制活动,严格约束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是一种控制内部业务操作过程以及文化构成的综合体系,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视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以及优化,而合规风险管理较为侧重对人员行为的管理,对人员的自身行为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约束,避免由于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造成的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中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与全面,其主要涵盖合规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等内容,两者是在内部控制领域的深化。

2.3 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操作风险与和合规风险管理之间存在一定交集,并且两者重合的部分主要在针对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管理方面。操作风险内容涉及到人员的方面,主要是由于内部的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得系统或者技术层面出现相应的问题,导致风险的产生。而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人员方面的管理也主要体现在人员不遵守商业银行的操作规范以及基本准则,使得操作过程中自身的主观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导致在进行商业银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风险。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商业银行的专业化管理需求,内部控制方面通常分散在各个业务的条线、职能部门以及内部审计、法律事务、风险管理、纪委监察以及财务控制等不同的层面当中,并且在农村商业银行的每一个职能部门当中负有内部控制的责任。合规管理能够在商业银商内部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分散式管理以及集中式管理。分散式管理的方法主要的适用范围为一些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分散到各个业务层面区进行管理,保证管理内容能够分布于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而针对于农村的商业银行,则需要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合规风险管理。在农村商业银商的总行设立单独的合规管理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个部门当中进行工作,在保证操作高效性的同时,能够提供合规风险管理的效果,对健全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操作风险的管理模式也被分为分散管理模式以及集中管理模式两种。分散的管理内容是将农村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分散,分散到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管理,银行内部的决策层设立操作风险委员会,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集中管理模式则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设立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并将风险管理的内容在各个渠道进行收集,保证集中管理模式发展,避免风险的出现。

3 结 语

总而言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保证内部控制的完善性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效率,满足现代农村金融环境的发展需求。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冲击下,充分协调内部控制、操作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只有保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商业银行内部能够实现统一发展,才能够实现并且促进农村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生产经营奠定笔实的基础并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阅兵.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2] 刘敬.润昌农村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 代绍华,何广文,邵一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3,(3).

[4] 陆丰.基于操作风险管理视角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北京金融评论,2012,(1).

[5] 卢灵娟,李花.从操作风险特征角度透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大众商务,2010,(14).

[6] 刘绪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基于某商业银行县域经营行内控合规创建考核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9).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7

关键词 农村 商业银行 风险 分析

一、前言

21世纪初,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度的变迁,农村商业银行兴起,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完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于2010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至此拉开了农村商业银行上市的序幕,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已迈入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作为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本质依旧是经营风险的组织,以经营风险来实现风险收益。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尽量降低或者规避风险,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就需要对自身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所存在的风险

(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整体上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其在实际工作中所注重的是自身业务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其业务中所存在风险的管理。大多数业务人员认为风险管控工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与自身的工作不存在联系;也有很多员工认为要想控制风险,必将影响业务量的增长,对于风险控制与业务利润的关系缺乏全面且正确的认识。此外,在很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将风险控制的途径选择在了降低业务量上,致使不仅没有降低风险,反而影响到了农村商业银行利润目标的实现。

(二)风险计量体系尚未完善,致使风险管理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计量体系的建设上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风险管理所生成的数据无法实现全面的分析,而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逐渐增多,从而致使其对自身所存在的风险无法实现有效地降低或者规避。事实上,这一现象并非农村商业银行所固有,而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在风险管控中所处的困境。

(三)缺少必要的风险管控人才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所涉及的知识系统较为复杂,其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其具备金融学、统计学以及管理学等综合知识素质能力。而当前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由于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其本身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风险管理人才的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成因

(一)农村商业银行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且实际执行力度差

目前,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相应制度体系不健全且执行力度差是造成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业务人员的流动性过弱、相关的用人机制不完善且考核体系不健全等。例如,在开展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职能进行细化分离,以通过相互制约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并没有以此原则来落实工作,一人兼任数职的现象很普遍,审贷制度的分离致使贷款制度执行效果差,从而无法对贷款风险进行防范。

(二)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防控措施

目前国外的商业银行以内部评级制度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统筹,而在国内的商业银行中,缺少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部门对所存在风险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信用风险“有机可乘”。加上“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致使风险集中,而风险管理决策滞后,从而无法形成对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

(三)基于国家对农村政策上的市场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是建立于“三农”基础上的,其自身具有与其他银行不同的特点,即承担着国家对农村政策性扶持任务,而这就使其无法避免市场风险。由于农村发展的状况不一,农业收成也就有不确定性,这些因素的高度变化性致使其风险很难预知。农村商业银行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其资金贷款的流向便是农业贷款,而农业生产需要周期且又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上农产品价格也具有不稳定性,因而可以说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流向了具备高风险特征的农业生产。当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尚未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农村生产力水平受限,农民几乎处于“靠天吃饭”。因此,其还款能力完全取决于农业的收成,所以这就加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

(四)贷款风险机制不明确,致使操作风险与不良贷款风险并存

当前,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落实贷款风险责任上存在着承担者不明确的现象,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分行行长的实际权力过大,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致使在操作上与贷款上的风险剧增。由于无法明确责任到个人,致使出现问题无法追究,最终只能以不了了之来结束问题。但事实上,这种权责失衡的局面不仅打击了一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有效风险管理模式的途径

首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要强化自身的风险观念,提高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从而才能为实现风险回避奠定基础。这就要求要将风险意识传播到内部的各个角落,使员工意识到风险控制力度与实际业务发展是成正比的,从而强化其风险意识;与此同时,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确保风险观念的深入。其次,要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以实现风险管控相结合,并要完善风险监督工作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控能力,进而全面提升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实力。再次,创造风险管理文化。创造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将风险意识全面传播到银行员工思想中,从而强化其风险意识,银行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文员会,以道德评价标准体系来形成风险性纪律,并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以将此项内容在落实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思想监督,确保银行员工的行为能够以预防风险出发,从而强化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最后,针对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其应大力加强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风险管理团队,从而在全面提高风险管控人才质量的同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在制定此项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将人才培养的对象全面覆盖于银行内部人员中,以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强化其风险意识与能力,并能够为企业人才的筛选工作奠定基础。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篇8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改革;财务风险

一、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1.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义

农村商业银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金融机构。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也出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农村对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传统的农村金融系统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占主要地位,但农村信用社多以提供存取款业务为主,贷款供给极少,这也严重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金融背景下,通过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系统,从而极大地完善农村金融环境。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有支持“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的特色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抵御金融危机等重要作用。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不断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着更复杂的形势,风险和机遇共存。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3年我国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至今,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农村商业银行在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农村信用治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据统计,我国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约303家,并有农村合作银行约210家,另外,还有约1400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基本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由此可见,在短短的十年间,农村商业银行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研究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地域分布可以发现,我国南方省份的农村商业银行数量远超过北方省份;其次,由于东南沿海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也相对较多,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就要少很多;另外,农业大省山东、河南、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份也是农村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省份。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1.内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过程中,原有的农村合作农村商业银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股份制改革,体制上完成了转变,但管理层人员在思想上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性质及职能认识不足,农商行不能发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作用。

(2)经营管理制度欠缺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银行的组织架构,股权主要为法人股及自然人股,法人股则主要是以地方的民营企业为主,相比其它商业银行,缺少优质股东,独立董事及监事等管理层人员主要为科研学者,对于银行缺乏相应的掌控及管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商行的发展;其次,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员的选拔、聘用、考核、监督及激励制度不完善,影响了工作人员日常的办事效率。

(3)缺乏优秀的管理创新人才

农村商业银行尚处于发展初期,各项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金融产品创新人才,极大制约了农商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缺少资金支持

农村商业缺少足够的公信力,缺少像国有银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那样的资金支持,在吸收存款时也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地域限制,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撑。

2.外部危机

(1)外部竞争压力较大

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系统制约农商行的发展,二是只从事存款业务的邮政储蓄对农商行造成的挤出效应,另外,现存的其它金融机构也增加了农商行的外部竞争压力。

(2)消费者的选择增加

伴随着某些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商业银行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特别是在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村镇,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拥有较高认知度的国有银行,且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偏好发生变化,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3)银行业务发展滞后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服务方式、管理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增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都新型服务方式逐渐完善,而农村商业银行受限于自身资源的缺乏,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滞后,这也是农商行的外部危机之一。

三、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及产生原因

1.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各个经济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因各种因素的不确定变动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货币的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资本风险等。一般情况下,不确定的经济行为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银行往往会因经营策略不恰当而引发财务风险。当前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财务风险的增加。农商行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在金融活动中往往会选择淡化财务风险,这也使得本就处于高风险银行业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更为危险的境地。只有认真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才能真正保证农商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1)银行自身的粗放式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粗放式管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作为农商行经营策略的制定者,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理念对于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若经营策略不当,则很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一方面,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改革组建而成的,农商行的管理层大多是原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这也造成了农商行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粗放式管理理念增大了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作为一个服务“三农”的银行企业,如果不能实时得了解关于“三农”的市场信息,那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势必给农商行的财务状况带来极大的风险。

(2)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

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组建时间较短,对于金融风险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也没有良好的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这种控制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放贷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放贷流程缺乏规范;在放贷过程中,只注重放贷速度,忽略放贷质量,潜在风险逐年加大,也弱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其次,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失衡,筹资负债规模较大,资本周转困难等。另外,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农民及农村中小企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降水情况、旱涝灾害以及其它自然灾害都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造成了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对于本来就缺乏控制与管理能力银行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新形势下面临更多挑战

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不断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与严峻的挑战。首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政府放开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限制,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新的利率风险;虽然在国家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支持下,农商行的存贷利差相比其他银行有优势,备付金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商业银行,但农商行存在资产质量不高、“钱荒”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面对新的利率风险也增大了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另外,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缺失,服务方式单一,现代化建设滞后,而当前各大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不断增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明显落后,这些新的挑战也给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控制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改革对策

1.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银行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控制首先应从人事改革入手,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加强金融服务理念的转变;工作人员应学习最新的财务风险控制理论,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其次,应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尽可能引进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指导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制定,提高管理水平,从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另外,应逐步重视控制逆选择,对于不合格的被担保人和标的,应该一律排除,不断提高贷款质量。

2.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不断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至最低。首先,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清算回收,将任务分配给个人,并将个人利益与责任挂钩,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完善担保制度,将信贷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其次,应加快银行资产结构调整,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在融资手段上多向外部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融资。另外,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应不断提高利率风险控制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利率波动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

3.加强信息交流

信息是金融行业的命脉,要有效控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就应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分享平台,方便农村商业银行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结合“三农”工作,坚持立足于农村市场。根据实时的农业信息推出特色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展银行业务;另外,针对可预见的财务风险,组织专业金融分析人员研究应对策略,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4.积极扩展银行业务

积极扩展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提高银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首先,应扩宽贷款支持范围,对农民的生产、建房以及其它合理消费活动予以支持;其次,应拓展业务类型,针对农民个人理财的具体要求,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形成更多的理财产品;另外,还应加强现代化银行建设,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联合其他商业银行建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平台,并改进银行经营模式,以适应国家金融改革的要求。

五、总结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至今,全国已陆续有303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完成,这些农商行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农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农商行的高速发展也暴露出了管理制度不完善、外部竞争压力大、存在财务风险等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银行自身的粗放式管理、农村信息流通不畅、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等几个方面;要想控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就应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加强信息交流,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并积极扩展银行业务,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改革,真正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金娴.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财税金融,2011(7)

[2]张灵艳.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

[3]张书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J].南方金融,2012(5)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