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8篇

时间:2023-11-23 10:11:28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1

1.1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脱节

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往往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象其他职能管理部门一样,专门从事企业文化的管理。比如,在企业文化受到重视后,一些企业简单地将以前的宣传部门改为企业文化部,错误地认为只需要一部分专业人才用管理财务、运营、销售的方式及某些刚性指标来管理企业文化。这样极易使得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之外的企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某个具体部门的事,与自身关系不大。而实际上,这将导致很大一部分员工缺乏共同参与意识,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意。从而使得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员工严重脱节。

1.2忽视了企业价值观的推广工作

很多企业为了让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能够脱颖而出,都统一了一套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提炼出来后,还要慢慢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并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最终为每位员工的工作言行和企业的发展作出指引。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然而对于个别企业,它的企业价值观只出现在讲话稿、年终总结中,平时并未及时开展对企业价值观的推广活动,或者推广力度不够,使得企业价值观只是徒有其表,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并不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更无从说起了。

1.3企业文化建设违背行业规律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不同领域的企业来说,各有千秋。不同领域的企业有着它自身不同的发展规律。而部分企业未真正领会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于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潮流中,盲目跟风,一味模仿企业文化建设较成功企业的方案与创意。倘若两企业并非属于同一领域,将可能导致借鉴成果并不能为借鉴方所用,从而并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甚至会出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2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目前四大行、城商行以及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进军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份额,社区银行、直销银行等新的银行发展模式也正在成熟,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中小银行也正在寻求转型方向。在此形势之下,银行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便尤为凸显,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唯有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才能跟上银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崇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13年7月,一年来发展势头喜人,各期业绩在县内同业位居前列。这与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传播工作密切相关。在进行了自身现状分析和市场研究后,崇阳农商行提出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物化于境、固化于制”的企业文化战略思路。

2.1“内化于心”

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不仅要让员工认知,更要让员工认同。崇阳农商行进行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较全面的宣传引导,让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这些宣传引导方式包括:领导身体力行,作表率;员工中树榜样,立典型;提倡该行价值观,讲故事;举办文化活动,助入心;设置文化特使,做推动等。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让所有员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最终使员工对该行的价值理念体系从认知、认可,到真正的认同。

2.2“外化于行”

崇阳农商行结合自身发展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改革和尝试,从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到具体措施的出台;从内部管理机制的转变到外部新的经营模式探索;从改变人才晋升机制到搭建员工沟通平台;从加强团队内部凝聚到网点服务行为的整体提升。努力地践行该行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把内化于心的价值理念体系日常化、具体化、工作化甚至生活化,从而真正做到企业文化理念的“外化于行”。

2.3“物化于境”

由于崇阳农商行从崇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改制成为崇阳农村商业银行,时间较短,同时进行了更名。为了让老百姓快速了解新成立农商行与曾经的农信社之间的关系,崇阳农商行在内部,加大网点品牌形象整改,创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打造品牌文化个性;在外部,致力于重塑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加大对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的综合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和老百姓的品牌认知度,为品牌形象的塑造打好了基础。

2.4“固化于制”

制度保障文化执行,监督巩固文化成果。为了让企业的价值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崇阳农商行在制度建设中,也进行了同步的完善。该行借助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工作体系等对职工行为给予规范性限制,通过不断向职工进行感化、教育、督促、检查等,用规范来约束和指导全员的行为,从而为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推动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3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它渗透在企业所有的活动中,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因此,作为企业,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从宏观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2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之间的关联度

企业文化不是自发的,而是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与每位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应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和发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各项工作,立足本职岗位,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企业文化精髓去指导每一份工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炼出企业的精神。

3.3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企业都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准备。对于企业内部,可通过开展逐级培训,来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员工最终把企业文化理念细化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对于企业外部,可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增强社会大众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3.4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有效建设企业文化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2

关键词: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农村信用社曾经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柱。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以2003年8月国务院公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为标志,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开始试点,并于近年逐步在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中全面推开。但是,农村信用社在长期的发展中政策性导向过强,同时存在着业务开展局限,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人员素质及管理等方面都与其他金融机构存在差距。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弥补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2012年12月17日,临海农商银行在浙江省内首批升格为农商银行,也是浙江省首家直接从农联社升格为农商行的银行。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还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变、管理体制的改变、经营范围的改变,不仅服务功能和社会认可度大大提高,而且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服务将显著改善。这也对临海农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对企业员工产生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把不同员工的爱好、目标、诉求以及由此带来的结果融合。企业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它不会随着企业领导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也不会随着企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物质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与精神层次。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保障,是企业文化外在表现形态。行为文化是全体员工的行为表现形式,它展现的是企业的人文风貌和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外在表现。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一起构成企业形象文化。制度文化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企业的集体价值观,是上述三种文化层面的指导根源。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指将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为银行的战略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对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进行科学管理、提升管理层次的重要手段。

二、临海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临海农商银行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情系三农,树人兴业”的使命感,以及“责任、品质、和谐、有为”的核心价值观,“信为基,人为本,稳健致远”的经营管理理念。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一)内容过于形式化。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化、表面化。商业银行除了通过一些活动和品牌设计来表现企业文化,还需要把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培训告诉员工,并归纳整理成一套价值体系。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将这些理念通过各种日常行为和活动方式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如果只注重表面的一些形式,忽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它就非常乏味和无用,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它太形式化,所以无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以临海农商银行来说,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等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更多时候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内化成为全体员工自觉、自愿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需要从根本上分析企业生存的环境,以及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从而确立正确的、具备可操作性的企业文化方案。

(二)深度与广度有所欠缺。正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渗入到每一个员工血液中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深入、细致的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深度和广度就不能局限于简单的陈述和口号,不能局限于组织几场员工活动。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从物质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做好充分的论证和准备,深刻挖掘企业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够正确地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够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三)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尤其如此,要使企业文化深刻地固化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与递进的发展过程,需要临海农商银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分层、分阶段进行计划与安排。企业文化也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生存环境,企业文化的核心保持稳定,但其表现形式、建设手段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四)企业文化的感知度不够。从物质层面看,临海农商银行早在农村信用社发展时期即已统一了服装、标示、服务用语等,从企业外部看与其他商业银行有明显的区隔,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感知。然而,更高层次的行为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方面仍相对滞后。例如,在服务流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瑕疵,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就是不良企业文化。从内部看,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制度层面,对于精神层面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

三、临海农商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临海农商银行已经站在新时期发展的转折点,基于此,在从农村信用联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转换中,更应该建设以“合规文化、业绩文化和创新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一)合规文化。依法合规经营是保证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合规经营的理念、意识、制度设计、安排,体现了合规经营、审慎经营的宗旨。

银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引》对合规的含义进行了如下明确:“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性体现的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银行的合规文化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合规风险衍生出来的关于银行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界定,推而广之,是对银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实行管理的文化体现。通过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强化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奖惩,用铁的制度、铁的规章规范和约束员工等一系列具体行为,能够逐步建立起银行业的合规文化。

临海商业银行在长期作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过程中,在服务“三农”、支持“三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从股东结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员工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优先建设合规文化,有效控制风险,是临海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业绩文化。业绩是组织和个人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和质量,业绩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从临海农商银行的角度看,业绩包括了银行本身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度和质量,也包括员工完成工作的程度和质量,两者是统一整体的不同层次。作为转型中的临海农商银行,在合规、合法,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业绩,尽快做大、做强,乃是发展中的应有之义。

业绩文化是指以提高银行组织业绩和员工工作业绩为导向,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考核、激励、提高等手段,追求良好的组织业绩。同时,业绩管理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又可以作用于企业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与精神等各个层次,从而进一步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创新文化。银行业的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产品与服务创新,这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体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大都是围绕着这方面的创新进行的。但是,面对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银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很容易被模仿,竞争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经常是这家银行刚开发出一个新的业务品种,其他银行就蜂拥而上,各种“山寨”版本层出不穷;二是管理与技术创新,这是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前提与保障。没有来自这方面的创新,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就不会有新突破,也难以持续;三是理念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前面两个层次创新的源泉,也是银行金融创新的关键推动力。任何一家具有持续成长力的银行,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把成熟的理念和先进的文化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并且一以贯之、忠实地遵循。

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业务创新的具体规划、战略和研发机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可供客户选用的金融工具及业务品种不多,基金托管类、担保类、承诺类、咨询顾问类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未能充分发展,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以同处临海的工商银行为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市支行的公司业务涉及存款业务、信贷业务、结算业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机构金融业务、企业年金业务等。而临海农商银行的公司业务只有存款业务、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和资金业务(主要品种有债券回购、债券买卖等),而且现有业务未能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全面落后于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

因此,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制定业务创新的具体规划、战略,成立产品研发机构,加强业务创新,塑造品牌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市场和农户需要,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提高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是转型之后临海农商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临海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从战略高度提高认识。临海农商银行应根据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的理念、发展模式和制定推进措施。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建设,而且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不仅仅局限在宣传口号、统一标示或者组织员工活动等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将银行的愿景、使命、战略、发展方向、行为规范等转换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思想和行为。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文化体系的设计,即通过设定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不同层面的建设目标,构筑出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企业文化框架,来指引未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来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树立、加强、固化的过程。也需要制定一个以时间为主线推进计划,明确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和目标,以及相应的检查、核对关键指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必须坚持领导倡导、持之以恒推进。总行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责人是本部门、本分支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推进临海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全面负责所在部门和分支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

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既是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又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进者,是保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关键。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自觉融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策划布置工作时,要实行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中,在薪酬分配、绩效挂钩、文明评比等各类评比、评选、考核中都要将企业文化执行和建设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四)提高员工素质,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承载者,员工的思想、行为、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来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在工作实践中将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最高准则。

具体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可以按照临海农商银行人才规划的要求,为企业文化建设骨干人员搭建成才平台和职业发展空间,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和选拔人才,组织起企业文化理论骨干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教材,组织课件的编写制作,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不断提高骨干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使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必然趋势,临海农商银行在这一阶段走在了台州地区乃至浙江省的前列。通过建设以合规文化、业绩文化和创新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临海农商银行必然能够在新的历史阶段获得更大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延增,曹雅伟.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J].金融论坛,2008.4.

[2]葛兆强.企业文化与商业银行成长[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

[3]许乃丹.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成长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3

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牢固地占领自己的金融市场,就必须创造出完美的企业整体形象,努力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文章对农信社改制农商后企业文化具备的主要特征、农信社改制农商后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打造农信社改制农商后企业文化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信社改制;农商行;企业文化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顺应发展大势,纷纷进行了农商行改制,其服务地方经济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地凸现出来。但是在新形势下,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牢固地占领自己的金融市场,就必须创造出完美的企业整体形象,努力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笔者试就农信社改制后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一、农信社改制农商后企业文化具备的主要特征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已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农信社同时也是农商行发展的核心内容,农信社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中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突出个体性。农信社企业文化是长期在实践中形成的,与其它金融企业有不同的特征。因为农信社是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合作金融企业,这是由农信社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也必须紧紧围绕“三农”,高举支农旗帜,突出“支农”特点,无论是在企业精神、服务宗旨、服务理念,还是在形象识别系统、员工用语等方面,都必须突出“农”字,建立个性鲜明、品牌独特的企业文化。

2.讲求目标性。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也是最能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独(特)”的服务特色、服务理念以及最高形式的指导思想和服务理念、经营目标的本质要求。农信社改制后,各级领导者必须牢记自己企业的文化内涵,始终坚持这一宗旨和原则,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凝心聚力,团结奉献,让大家更加清醒地懂得自己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努力方向,将实现企业目标自觉转化在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上。

3.体现时代性。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业务不断发展,管理经验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现代金融的风貌,与时俱进,一方面要能够完整地体现农信社传统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反映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和内涵;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当代金融的高品质、高科技的特点,既要注意文化的传承,也要积极开拓创新,还要科学预见未来的发展。总之,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入不同的“正能量”和不同的内容,才能使企业文化永葆活力,长盛不衰。

二、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1.确立农商行之“道”。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经营理念和经营发展战略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规划和部署,通过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去实现。因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去努力:(1)要进一步确立经营理念。首先,要准确把握体制机制转型之后企业的经营理念有了根本的提升,特别是要重点关注核心、主体以及基础这三个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的凝聚、激励与规范的功能,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热情都凝聚到实现企业的中心目标上来。“心往一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其次,要根据农商行的业务中心、各阶段的工作目标、新形势的具体要求以及员工的思想情况,“接好地气”,深入调查研究,高度概括、总结、提炼出农商行科学、鲜明的经营理念,做到既简明扼要,文字精炼,又突出重点,具有强烈的向心力。第三,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经营理念确定下来,从而使广大员工行动有指南,工作有方向。(2)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农商行经营发展战略。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要摸清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同时要达到标准化、科学化。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将实现预期目标的努力落实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中。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把握超前性与竞争性,要使战略目标的制定建立在切实可行并且有一定难度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员工“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热情,从而取得各项工作的预期与成果;另一方面,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必须将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确保自身效益的提高。同时,要将战略发展目标层层分解,逐一落实。通过推动每个部门、每个二级单位分目标的完成,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2.打造农商行之“魂”。农商行之“魂”就是农信社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也是广大农信社员工积极追求和探索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所信守的经营宗旨、职业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在长期的发展中,农信社一贯提倡的“民主办社,灵活经营,高效廉洁,优质服务”,充分体现了农信社的企业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农信社业务经营的内涵。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首先,要进一步发扬农信社的优良传统,切实做好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自觉融入建设与打造农商行文化的每一项工作中,不断地从理性的高度加以提炼与升华,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农商行企业精神。其次,要从本单位具体的物质文化状况出发,认真总结自己的产品、服务、制度等,将传统文化与进一步体现时代精神风貌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宣传和表彰先进人物,树立标兵等实际工作,打造适合自己单位发展的企业精神。第三,要开展形式多样、方法多变的工作,通过行歌、行徽、行服、行旗等建设和培养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第四,在农商行精神的表述上,要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要针对自身的特点,注意语言的准确鲜明、突出内涵。第五,要大力加强农商行精神的宣传与教育,让每一位员工都深深懂得农商行文化与农商行精神与自己同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农商行文化与农商行精神在广大员工心中生根开花。

3.塑造农商行之“形”。首先,要精心营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农商行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广大顾客对农商行的第一印象。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科技装备,进一步绿化公共环境,全面改善员工工作条件,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为工作在农商行这一个大家庭而自豪。其次,要推出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精心打造牢固的支农品牌和特色业务品牌,树立优良的形象。如信用工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是过去农信社叫得响的品牌。第三,要创造良好的服务。优质的服务是提升农商行内涵、吸引更多的顾客慕名而来最好的“利器”。因此,要全面制定服务规范,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按照规范来开展服务,在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之间,点滴小事之中,都能够展示农商行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为客户着想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第四,要大力培养优秀的服务标兵与服务能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员工的语言、行为、文字等方面进行训练,尽快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4.完善农商行之“本”。一切“以人为本”,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企业文化建设的道、魂、形也得靠人去体现。首先,要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爱党、爱行以及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教育融入到农商行文化、精神建设中来。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念中,从而打牢企业发展的基础。其次,要建立“育人”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将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第三,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身边的优秀员工,带动广大员工发挥“正能量”,进一步确保农商行精神的体现。

三、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建立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

1.进一步加强观念文化的建设,积极培育广大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要加强对广大员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辨是非,反对“”,开拓创新,拼搏奋进。其次,要积极培养和打造农商行整体的价值观,通过树立农商行正确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向上,为农商行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2.进一步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首先,要在广大员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要让广大员工都建立起明确的“底线”意识,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越雷池一步”,以农商行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约束自己的行动,建立现代金融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农商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其次,要加强广大员工的技术、业务培训。当今时代,“学习者胜,学习者强”,只有使广大员工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农商行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将管人与管业务、管工作与管思想统一起来,将农商行文化、农商行精神、农商行形象融入到管理科学中,推动农商行的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3.进一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有效地确立凝聚职工的精神支柱。首先,要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各项政策,积极引导员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要积极占领员工的业务文化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业务文化生活,培养广大员工的审美情趣和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

4.进一步加强物资文化建设,建立与完善职工生活的优良环境。首先,要在办公设施、营业场所、集体宿舍、文化娱乐、工作条件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为自己是农商行职工而感到自豪。其次,要扩大社会影响,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多种舆论工具,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与渗透力。第三,要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每年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公益事业,树立美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使农商行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同时也使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扬光大。

作者:乔志军 单位:晋中经济开发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商业银行;战略转型

一、前言

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实现战略转型才能够加快自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自从改制以来就陆陆续续的都进行了战略转型,银行的各项业务都获得了平稳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存在的问题

1.战略目标不明确

在新形势下,许多进行战略转型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理念严重落后,并没有因为制度的转型而有所转变,在战略上还是定位在与本地的大中型银行有多相似,主要的业务来源还是大集体,相对而言有些过分依赖这些大集团业务。大集团业务一般的信贷都比较大、时间比较场,可以说不同符合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后的业务标准。

2.缺乏差异化转型战略

根据调查显示,已经成功转型的农村商业银行,大多都存在这同质化竞争问题。在许多建设和发展制度上,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农村银行制度,并没有由于战略转型而去改变自身的制度。这样就导致了转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与未转型的没什么差异,转型的意义不大。

3.银行建设缓慢

根据调查表明,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组织构建、业务流程、部门沟通、风险管理、监督机构等方面的都比较落后,建设非常缓慢,都没有达到转型前制定的目标,另外许多农村商业银行科技水平还不算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建设极为缓慢。

4.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水平落后

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上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对文化的要求,文化反应的是一个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文化水平的好坏,决定这企业能否快速平稳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当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行对都比较落后,没有培养出具备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1.明确战略目标

明确转型的战略目标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意义。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的预期效果的评估,战略目标的设定是企业宗旨展开的具体化,是企业确定经营的目的,达到自己目标的具体规定。农村商业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民,我们不应该将业务的重心放到大企业上,应该将重心转化到贷款较小、贷款时间较短的个体业务上,这样的业务是符合农村商业银行转型的最初目的。

2.确立差异化的战略目标

确立差异化的战略目标是对农村商业银行实行战略转型任务的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未完成转型的农村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速度。确立差异化的战略目标就要求我们对转型后的建设和发展要有所改进,不能够采取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转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与未转型的农村商业银行形成一定的差异性,促使未实现转型的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战略转型的步伐。

3.加快银行建设

新形势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后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银行的建设,只有加快银行的建设,才能够使农村商业银行适应战略转型的改变。加快银行建设首先我们要对转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构建、业务流程、部门沟通、风险管理、监督机构等方面进行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接着还可以深挖客户的需求来加快银行的建设,转型后的农村商业银行要将业务的重心围绕在广大的农民和城市居民等个体业务户,这样可以很好的对风险进行控制,有益于银行的安全建设。最后可以强化业务合作,将资源集成处理,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与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各种企业进行合作,包括技术上和信息上的共享合作,这样可以很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加快银行的建设。

4.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与企业文化的重视,我们在银行建设过程中,要积极的开展战略文化建设,明确企业文化的意义,激发员工对于企业的热情。接着要规范企业的制度文化,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很大的问题就是人员素质问题,规范企业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最后在内部员工对企业具备一定的归属感和认知感,之后构建企业的人文文化,打造企业的团队文化,这样能够很好的帮助农村商业银行战略转移后的建设。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运动,它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部署,解决中国上亿人口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国家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就一定要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作。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也会被企业和农户所认可,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只有利用科学技术指导农产品进行生产、组织和贸易,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现代化、信息、标准化和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很多农产品的产品都是居于全国的前列。因此,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贸易的电子化运作,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地区农产品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真正提高我国农民的收入。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体系并不健全

从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发展趋势来看,各省市在建站、购机和入网都设立了相应的程序,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国家在行政上条块分割了网络发展,甚至还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国家对于农产品的信息不够重视,导致农业信息化系统与规范化水平低,农业信息的收集和的格局也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尤其是农产品信息的加工、利用和农业信息的开通方面更加欠缺,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发展非常地缓慢,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农产品加工市场和农产品设计市场也会非常地滞后。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运作也无法形成农业信息化体系。农业信息服务缺乏针对性,使目前农业信息建设还局限于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传播,导致对于农业市场的信息传播的力度不够。

(二)政府没有起到建设电子商务的主导作用

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农业仍然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弱质的产业,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所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国外为了发展农业,制订了更加详细的规划和政策,同时加强立法和增加投入,因此从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在政策方面发挥得并不是很够。尤其是在1996年制定了《“九五”期间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的建设规划》,整个过程只重视纸质的信息,并没有对信息网互联及信息共享上花功夫。在项目的投资上,农业部也没有进行过多投入,虽然在前几年就提出了“金农工程”,但国家并没有针对农产品贸易提供专项资金,加强信息体系的建设。

(三)农业信息的渠道不顺畅

由于农产品的信息并不顺畅,信息接收的方式过于落后,农民的信息意识也会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过去农产品信息,都是由于农村的基层主要是通过开展办班、发资料和有线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农业信息,这种方式显然是跟不上市场变化。农民过于被动地接受基层干部和农业信息机构的传播,导致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出现了问题。农村信息的单向性和被动性,极容易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引起价格波动,无法真正体现农产品的价值。过去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已经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和养什么,在整个过程都需要经验,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限制,他们没有及时直接地从事市场所需要农产品的生产,因此农业信息的渠道不顺畅,直接导致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受阻。

(四)电子商务管理资源分散

由于国内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化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组织构架过度老化,在组织架构中,缺乏电子商务的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的电子商务运作只是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管理资源的分散,更加不利于农产品的贸易。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充分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

只有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的建设,才能够构建农业信息中介机制。农产品企业要有选择性地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并通过规范农业信息标准,提供更多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需要市场供求信息和科技信息,加强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方面的建设,直接扩大信息采集的覆盖面。

农业企业还需要构建农业信息中介传递方面的机制,保证农业信息能够进村,然后传递到每一个农业企业。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是联结互联网和农民的纽带,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推销哪一类产品,都需要通过农业信息服务站在互联网上进行。农业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企业的电子商务化的建设,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工程,将信息化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强化管理层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建立信息的责任制和企业信息主管为核心的信息组织体系,为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建设,从技术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配套设施,都能够实现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真正培养一支强大的信息化的队伍。

(二)政府推动现有的基础设施资源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资源,需要通过政府推动并整合信息基础的构建,建立一个完善的乡村多级农产品贸易的信息网络,农业信息是一个典型的公共产品,而且有非常强的外部性,无法通过市场进行提供,在网络经济时代,农村基础建设概念过于广泛,而不应该局限于水利和中低产田方面的改造。还需要将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由各级政府共同组建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针对当前农业的需要,提供农业信息基础资源,节约投资,缓解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

要积极从上到下构建信息平台,形成综合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全国区域内信息的连通。同时,在农业电子商务机构内部组建农业专家咨询机构和技术配货服务公司,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咨询。在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公司,并在公司内部设立信息化专家坐席,专职负责整体策划,建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整合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资源。建立适合各农业生产单位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分行业或分地区建立网页,便于农户和顾客及时方便了解信息,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另外,农业信息也是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的依据,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出发应对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试点

我国的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一定要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内部建立互联网系统,利用网络进行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同时在企业内部实现电子化管理,降低管理的费用,提高企业动作的效率,农业企业还需要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将产品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农产品的贸易调查,签订合同,履行电子商务契约,全国有部分企业已经建立综合性强的电子商务系统,将贸易活动尽可能地转移到网络系统中进行完成。

为了着力提高农产品的效率,农产品电子商务总体上还是处于一个网上传信息的初级发展阶段,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需要配套条件和市场发展机制并没有形成。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并没有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最终趋势,只有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顺应网络经济时代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提高农业产品的流通,真正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需要推动农产品的认证,健全法规和完善农产品贸易的信用制度,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还需要改革传统的物流方式,开展大范围的限时送货,设立专职人员通过电话营销和互联网进行业务沟通。

(四)重新整合电子商务管理资源

农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不能只是停留过去只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进行利用,利用电子商务庞大的资源网络,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农民、企业、顾客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模式下信息的沟通,它与传统的商务模式截然不同,农业企业也需要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系统,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改造,从而实现企业组织扁平化管理,扫除电子商务管理的障碍,真正提高企业和效率,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要将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资源的ERP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打破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组织进行重新组建,建立一个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新企业。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中国的企业在互联网交易上进行了不断实践和探索,要想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和交易业务平台,就需要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问,为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施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引导企业进行重新整合资源和商务流,真正改变传统的交易,形成更多高效的产业链。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激烈的商务模式和产业链的竞争,因此企业需要进行重新评价和继承原有的业务方面的流程,真正整合产业链,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商务运作,可以说给企业带来更多新的价值,包含了观念和管理意识的创新,加强信息技术的改进和渠道的拓展,起到品牌提升,标准统一改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明.农贸企业电子商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海大学学报,2012.

[2]王佳.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贸易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

《道德经》中“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告诉我们:“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一个具有璀璨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生命力必然是强大无比、仄仄生辉,璀璨的企业文化犹如神奇的魔力,使其员工在其金色闪光下游刃有余、不遗余力的工作,使企业与其合作伙伴拥有“义结金兰”、攻不可破的合作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张华丽明信片成就魅力无穷的企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唯有高扬品质高雅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1]”。各省农村商业银行于2012年改制成立,要使农商行在在众多同行业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构建独具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农村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之解读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他们时刻都要有一种文化来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规范和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协调和激励,协调机制着眼于职工自身的能动性,则赋予人们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思维、行为方式,是一种柔性的潜移默化的协调;激励机制在社会责任、企业的目标支持下为职工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提供了手段。

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之所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先进的法人治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经营管理,是为了紧跟时代节奏,适应发展要求。但是农村商业银行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以“农”为基点、以“农”为核心又包涵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这一特色是由它最初创立的目的是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决定的,其经营网点主要遍布于中国广阔的农村,主要客户是被看成弱势群体而又是刚刚崛起的新时代农民。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承担着农村与城市之间主要金融业务往来。开拓创新企业文化精神是使它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支柱。

二、构建意农村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农村新形势呼唤农村合作银行拥有新的企业文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功,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经营逐渐展开,农村的信贷业务骤增,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以良好的“法人治理”现代企业文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第二,激烈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更需要我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第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后身,既继承了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历史责任,也保留了农村信用社单纯、封闭和乡村化的“企业文化”[2],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员工是不堪一击的、老化的、没有战斗力的,因此,我们必须塑造一种新的企业文化来做为农村商业银行全体员工的最高行为标准和规范,为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构建独具农村商业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

《金融时报》的记者在2003年对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所做的短评已经指出:对深切体验着金融改革与开放的带来的文化大震荡的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特别对于进行公司治理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企业文化还像一只芳香扑鼻、色泽诱人的大苹果,想吃却不知如何下口[3]。十几年探索之后,中国的金融企业文化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们农村商业银行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但只靠借鉴远远不够,事物各有千秋,关键我们自己还要据实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一)“爱”字当头以人为本,“农”字为中心扬职业道德,培育诚信文化,树我农商行良好信用形象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以人为本可浓缩为三个字,那就是“要爱人”。常言道“大爱无疆”,爱是一切困难的软化剂。对于我们农村商业银行爱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爱我们的客户,融入乡村文化。招银较早推出了“客户是上帝、也是亲人”等理念,要求员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农商行之所以以“农”字为品牌,是因为它服务三农,形象定位于百姓银行,区域定位农村市场,客户定位于广大农户;品种定位于农村小额信用贷款[4]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大多是农民朋友,通常人们对具有斤斤计较、爱贪便宜的小农思想的农民报以很大的偏见,难缠、愚钝、无知是对农民朋友的惯有的评价。理解农民,消除偏见,做好农民的理财管家,把当地的乡村文化融入我农村商行企业文化里面,这是农商行特色文化的一个方面。小额的品种贷款更需要农商行的员工耐心、细致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爱员工。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点60%以上设置在经济、文化等落后的农村,相对于繁华的城市,农商行的员工的心理极为容易失衡,呈现出心情浮躁和情绪波动的状态。要守住员工的“心”,就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知识竞赛、歌唱比赛等,其次为员工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形成“你追我赶、能者多得,兼顾大局的和谐文化氛围,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

(二)“改”字推进,完善经营制度管理,引进人才,培育创新文化

美国经济学家科特研究表明要使企业长寿并使业绩持续增长,必须建立与市场环境适应度高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是银行基业长青的秘诀。首先、创新始于改革,农商行企业文化改革就要革掉脏乱的旧环境与精神面貌、粗暴的旧服务态度、封闭狭隘的旧思想观念,创立因地制宜的科学管理制度,如制定详细的卫生管理制度、与时俱进的礼貌礼仪制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等,以优美整洁的办公环境、员工整齐的仪表仪容、文明友好的态度服务于客户。其次“因您而变”,创新个性化金融产品,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起个性化特色形象,亲民便民利民,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如中行凭借丰富的外汇经营经验和完善的全球网络,成为外汇业务的首选,以此为鉴,要使“农民发家致富就找农商行”成为农民的口号,我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凭借覆盖中国99%农村经营网点及企业雄厚的实力把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办成独具特色、不可取代的金融产品。

企业培育创新文化,重中之重是“引进人才,培育人才、重视人才。”首先,培育杰出的银行家,《创造卓越》一书指出领导者应具备应变力、敏感力、忍耐力、远见力等品质,既是战略策略思考家,又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者。在花旗发展历程中,先后有10多位总裁为花旗的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农商行因主要在农村经营信贷业务,容易被“与农民打交道不需要什么高深的谋略”的想法所蒙蔽,新时代的农民需要理财能手,并会自主的选择理财能手,因此农商行也需要具有“农民”思想的银行家作为领导者,这样农商行才能有绘声绘色的创新理念;其次,着力打造人才平台,疏通人才通道,构筑人才高地,彰显人才效应,这就要求农商行敞开胸襟、不苟一格加强、保持对外交流,引进专业金融与企业管理人才,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以“稳”字求可持续发展,培育农商行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任何企业的未来目标都不是单纯追求规模无限扩大,而是追求规模与效益之间最好的平衡。实践过程中逐步培育成“稳健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农商行的生存发展之计。作为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农商行,由于它的起点低、底子薄弱、人员素质较低、受农村经济影响大等先天不足,在目前其经营形势良好的情况下,更要放眼未来,注重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使风险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每一个员工日常行为中。首先,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适时改善经营管理制度,调整发展方向,形成独具“农业”特设的风险防范管理文化;其次,加强法治化建设,使农商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国家的法律规章密切接轨,把法治理念融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中。最后,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切实做到为农民客户“量体裁衣”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以便产品适销对路,防范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浅谈农商行企业文化.http:///newsinfo.asp?/=248.

[2]范英健.浅议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J].经济师,2009(8).

[3]胡迎春.国内外优秀银行企业文化借鉴与启示[J].2006,ADF第1期.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7

为加快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渝府发〔*〕9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加快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进传统商贸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场法制监管、监测调控及商业信用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和谐发展。

(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一保(保障市场供应)、一建(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为抓手,完善县城商贸“十个一”和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建设,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12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构建三峡库区旅游商品“购物天堂”和“风味美食之都”,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区域聚合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即到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40亿元、64亿元、50家、4个;商业增加值、商贸从业人员分别突破10亿元、5万人。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00万美元,外派劳务实现200人。

二、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打造商贸服务平台。加快城乡商业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县、乡(镇)、村三级商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县城商贸“十个一”工程,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专业、特色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四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会。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各乡镇在2012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建设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2009年底,全面改造或新建每个乡镇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超市,以及每个村级日用品和农资便民放心商店,确保两年内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四)推进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农村商贸流通“六大”网络。一是加快完善以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两年实现全覆盖。二是支持农资龙头企业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具租赁、维修等多样化服务,为现代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三是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着力打造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终端一条龙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四是坚持统一规划、标识、协调价格、衡器、车辆、服装、管理及规范经营等“七统一规范”,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五是大力发展城乡餐饮、洗染、摄影、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网点。授牌确认有实力、有信誉的服务企业、经营大户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农民生活服务网络。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信产、农业、供销、通信等部门的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立集“信息、交易对接、咨询互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五)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发展护老托幼、维修、回收、洗染、美容美发、送餐服务、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等便民服务业,增强社区在家政、看护、保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汽摩、建材、家具、机电、化医、服装和农村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风味小吃及“农家乐”等社区餐饮,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推进餐饮业特色经营,着力提升餐饮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引进商业企业落户社区,促进典当、拍卖、再生资源企业发展。鼓励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引导街道居委会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县商委、发改委、财政、劳动、质监、药监、工商、移民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商业发展。

(六)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规划建设南北两岸货运中转中心,重点打造水天坪工业园、镇江精细化工园、丁庄溪、高家镇等物流园区,逐步构建各种物流配送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导本地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县外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的货运部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的领域。支持物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县外及境外先进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七)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完善和落实《*县突发公共事件生活物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粮油、猪肉、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棉被、帐篷、民爆物品等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持合理储备量。建立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调剂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储备商品的管理及定期轮换,保证应急物资质量。县商委、物价、工商、农业、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对日常商品供应和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预测预警,引导供给需求,维护市场稳定。

(八)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抢抓沿海梯度转移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引进商贸流通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零售企业全球销售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商贸企业到县外及境外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鼓励生产性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强做大。加强与市内外其他区县(城市)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及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藠头、榨菜、肉牛、药材等基地纳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对肉牛、藠头等实行原产地保护政策。

(九)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鼓励商贸流通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垄断经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产品购销随附单制、可溯源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种商品、危险化学品及民爆物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商业文化建设,将*神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峡移民文化及风土人情融入商业设施和商业经营活动,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三、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委,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机构和人员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及协调服务。发改委要跟踪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国土房管部门要为商贸流通协调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农业、畜牧、粮食、供销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农村市场的开拓,文化广电部门及新闻媒体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旅游、统计、工商、质监、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完善建设规划。坚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旅游、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等产业相促进,加快编制完善商贸中心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等商贸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要进行合理调控,在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匹配机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后每年按10%增加预算,用于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项目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应急保供物资储备轮换和贷款贴息的部分费用,以及商贸流通十强企业的考核奖励和项目工作经费等。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逐步降低餐饮店的银行刷卡费率;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向商贸流通业领域投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要向商贸流通产业倾斜。对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餐饮住宿、居民服务业的连锁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征收后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对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且实际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年终按企业当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给予奖励,由财政资金予以兑现。

(十三)加强发展扶持。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十强商贸流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坚持每年开展“商贸流通业十强”评选表彰活动,对其法定代表人进行奖励。工商、质监、国土房管、环保、市政、卫生防疫、公安等职能部门涉及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费,按收费标准的低限予以收取。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收费的监督检查。市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重点企业举行节日促销活动。加快推进工商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

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篇8

为加快我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发展的决定》(渝府发〔20*〕9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加快商贸网络体系建设,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进传统商贸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场法制监管、监测调控及商业信用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和谐发展。

(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一保(保障市场供应)、一建(建设城乡统筹商贸网络)”为抓手,完善县城商贸“十个一”和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建设,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培育大企业、搞活大流通。到20*年,实现“四个翻番”、“两个突破”,构建三峡库区旅游商品“购物天堂”和“风味美食之都”,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区域聚合辐射能力明显提高。即到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数在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40亿元、64亿元、50家、4个;商业增加值、商贸从业人员分别突破10亿元、5万人。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00万美元,外派劳务实现200人。

二、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三)打造商贸服务平台。加快城乡商业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县、乡(镇)、村三级商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县城商贸“十个一”工程,两年内至少建成一个中心商圈、一条商业特色街、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专业、特色市场)、一条餐饮娱乐夜市街、一个商业示范社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龙头商贸企业、一家四星级以上宾馆、一家餐饮名店、一个品牌展会。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五个一”工程,各乡镇在20*年以前至少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商业集聚区)、建设一家品牌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农贸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培育一家知名餐馆、一家星级农家乐。2009年底,全面改造或新建每个乡镇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超市,以及每个村级日用品和农资便民放心商店,确保两年内实现所有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四)推进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农村商贸流通“六大”网络。一是加快完善以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两年实现全覆盖。二是支持农资龙头企业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和技术服务,以及农机具租赁、维修等多样化服务,为现代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三是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着力打造从基地、加工到市场、配送、终端一条龙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四是坚持统一规划、标识、协调价格、衡器、车辆、服装、管理及规范经营等“七统一规范”,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五是大力发展城乡餐饮、洗染、摄影、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生活服务网点。授牌确认有实力、有信誉的服务企业、经营大户和专业服务队伍,建立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农民生活服务网络。六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科技、信产、农业、供销、通信等部门的农村信息资源,搭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立集“信息、交易对接、咨询互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五)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实施便民服务工程,发展护老托幼、维修、回收、洗染、美容美发、送餐服务、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等便民服务业,增强社区在家政、看护、保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汽摩、建材、家具、机电、化医、服装和农村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风味小吃及“农家乐”等社区餐饮,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推进餐饮业特色经营,着力提升餐饮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引进商业企业落户社区,促进典当、拍卖、再生资源企业发展。鼓励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社区创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引导街道居委会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县商委、发改委、财政、劳动、质监、药监、工商、移民等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商业发展。

(六)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规划建设南北两岸货运中转中心,重点打造水天坪工业园、镇江精细化工园、丁庄溪、高家镇等物流园区,逐步构建各种物流配送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导本地流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县外物流企业,重组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的货运部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积极发展理货、采购、仓储、分拨、配送等第三方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视购物等新型流通方式的领域。支持物流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县外及境外先进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七)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完善和落实《丰都县突发公共事件生活物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完善粮油、猪肉、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日常生活用品和药品、棉被、帐篷、民爆物品等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持合理储备量。建立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提高区域调剂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储备商品的管理及定期轮换,保证应急物资质量。县商委、物价、工商、农业、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对日常商品供应和价格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预测预警,引导供给需求,维护市场稳定。

(八)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抢抓沿海梯度转移契机,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引进商贸流通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零售企业全球销售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商贸企业到县外及境外拓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丰都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鼓励生产性企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强做大。加强与市内外其他区县(城市)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及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大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藠头、榨菜、肉牛、药材等基地纳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农产品标准化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对肉牛、藠头等实行原产地保护政策。

(九)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鼓励商贸流通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垄断经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产品购销随附单制、可溯源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种商品、危险化学品及民爆物品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商业文化建设,将丰都神曲文化、民俗文化、三峡移民文化及风土人情融入商业设施和商业经营活动,营造商业文化氛围。

三、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委,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机构和人员负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及协调服务。发改委要跟踪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国土房管部门要为商贸流通协调落实好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农业、畜牧、粮食、供销等部门要积极参与

农村市场的开拓,文化广电部门及新闻媒体要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旅游、统计、工商、质监、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完善建设规划。坚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旅游、金融、房地产、文化、体育等产业相促进,加快编制完善商贸中心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等商贸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要进行合理调控,在规划部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十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匹配机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从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以后每年按10%增加预算,用于商贸流通产业建设项目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应急保供物资储备轮换和贷款贴息的部分费用,以及商贸流通十强企业的考核奖励和项目工作经费等。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大力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逐步降低餐饮店的银行刷卡费率;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向商贸流通业领域投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要向商贸流通产业倾斜。对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餐饮住宿、居民服务业的连锁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征收后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对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且实际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年终按企业当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给予奖励,由财政资金予以兑现。

(十三)加强发展扶持。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十强商贸流通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坚持每年开展“商贸流通业十强”评选表彰活动,对其法定代表人进行奖励。工商、质监、国土房管、环保、市政、卫生防疫、公安等职能部门涉及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费,按收费标准的低限予以收取。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收费的监督检查。市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重点企业举行节日促销活动。加快推进工商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同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