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8篇

时间:2024-03-19 14:46:42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1

关键词 省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模型;阶段目标分解

中图分类号 C9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4-0100-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4.016

规划包括三要素,即什么时机、采取什么措施、完成什么样的指标。不同的规划是在此基础之上不断的迭加约束条件。如能源规划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资源约束,在开采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当前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的均衡,还需要考虑未来能源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由于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总重较低,因此,当前的规划并不需要考虑可再生能源对整体能源系统的均衡的影响。其主要约束条件是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约束和可再生能源配额产生的市场约束。

1 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方法概述

当前我国的规划处于一种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折点。保留较多的计划经济特点,同时又增添了较多的市场经济特色。魏后凯认为我国规划体制的改革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国家、省级和市县级规划的编制也缺乏科学的技术规划[1]。樊元也认为对规划目标如何在各地区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2]。

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我国目前情况下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2007年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2010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占能源消费总量15%。如何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可再生能源规划与政策体制相关,美国可再生能源规划是由各州自己确定,然后,汇总成国家总体可再生能源规划,这些规划通常是由一个研究机构或咨询公司制定,广大群众参与,最终以立法的形势体现出来。

在目前国内研究中,把目标分解到各个省市的国内文献尚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其他行业规划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如官义高研究了节能降耗目标的分解,提出一种如何将节能降耗目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分解的模型,主要考虑了各地能耗比重、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等因素[3]。樊元考虑各行业能耗比重,构建基于部分方案偏好强度的赋权方法、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均方差法得到权向量矩阵,以甘肃省为例求出各地区的节能减排目标[2]。尧德明研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的分解,综合考虑影响土地使用四个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用地面积的权重[4]。

申兵认为,应加强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评价和“三期”评估。加强评估工作可以发现规划执行中的问题,以便根据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于规划目标等进行调整[5]。任东明认为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不仅能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而且还应提出可再生能源的阶段性目标,即提出的目标要分成几个阶段来实现[6]。但这种把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到各个阶段的研究尚处于建议或萌芽状态。类推,把可再生能源目标落实到各个省的各个阶段的研究目标的研究更不多见。官义高[3]采用指数平均方法把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每一年,求出“十一五”期间每年降低率、降低量和累计降低量。欧盟在监督各成员国可再生能源目标实施进度时,采用的是等分方法把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以每二年作为一个阶段,分解到每一阶段[7]。南非西开普省到2014年的电力消费将有12%的来自到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到2030年将达到30%。

上述研究文献为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分解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在上述研究文献的研究上,考虑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特点,构建了可再生能源行业成长曲线,依据成长曲线,确定各个阶段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省各个阶段的可再生能源份额。

2 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模型

2.1 行业增长模型

产业经济学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其产品的需求,而不是它的供给。因此,若以变量Y=F(t)表示t时刻能源行业的总开采量,则其任一时刻的增长速度不仅与此时刻的总量成正比,同时还要同它与其的资源开采上限Ymax之差成正比,即:

dYdt=γ′Y(Ymax-Y)(1)

=γ′YmaxY1-YYmax

则微分方程的积分形式为:

Y=F(t)=Ymax1+C•exp(-γt)(2)

Y(t)=A(1+Be-kt)

对方程求导,得

dYdt=γY1-YYmax=γCYmaxexp(γt)+2C+C2•exp(-γt)

(3)

S(t)=kBAekt+2B+B2e-kt

方程(3)是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这里定义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生长曲线。方程(2)显示其相应的积累,可定义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生命曲线。下面,我们依据产业发展的特点,求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长模型及其曲线。2.2 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模型实证研究

以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来代表可再生能源的生命曲线。表1给出了历年中国主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状况。

Y(t)[WB]=A(1+Be-kt)1+Be-kt=AY(t)AY(t)-1

=Be-kt

lnAY(t)-1=lnB-kt

令,u=lnAY(t)-1,c=lnB,

则U=C-kt

利用Eviews进行对该模型回归分析可得:c=8.29,k=037,则B=exp(c)=3983.83。

其可再生能源的生命曲线函数为:

Y(t)=20000(1+3983.83e-0.37t)

S(t)=2948034.2e0.37t+7967.66+1587091.47e-0.37t

以逻辑曲线模型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各阶段进行预测,可行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起动点(1995),起飞点(2007);飞跃点(2018);成熟点(2025);鼎盛点(2035)。

从图1、图2可以看出,2007年之前,中国可再生能源

图1 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生命曲线

Fig.1 The Life curve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industry

图2 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增长曲线

Fig.2 The growth curve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industry

产业尚处阶段仍为孕育期,增长速度较慢;到2007年才进入成长期,此后,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2018年左右是飞跃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速提高;2035年以后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全盛时期,可再生能源的接近到技术装机容量,此后的发展速度渐缓。

2.3 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曲线特征分析

综合比较分析图1 和表1, 对之进行定量与定性意义上的双重再思考, 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1) 生长曲线上升段拐点处, 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最大; 下降段拐点处其负加速度最大, 这两个时刻分别被定义为“起飞点”和“成熟点”。以前者为例,“起飞前”, 加速度递增,“起飞”后, 加速度递减; 对应在生命曲线上,“起飞”前, 生长量的累积由缓而急, 呈指数型增长;“起飞”后, 增长性质变为准线性。换句话说,生命曲线上的“起飞规模”也就是生命曲线的性态由指数型增长变为准线性增长的转折点, 此时的可再生能源行业产能在理论上等于其极限值的13+[KF(]3[KF)](即21%)。

(2)当可再生能源产业产能达到技术可开发极限值的1/2时, 生命曲线线性最显著(因为曲率为0), 发展速度最快, 故谓之“鼎盛点”。当可再生能源产业产能累积至极限值的13-[KF(]3[KF)](即71%)时, 生命曲线又由准线性增长变为反指数型增长, 相应在此点曲率又是最大(与“起飞点”曲率相等)。当能源产业产能达到“成熟点”后, 生命曲线开始由疾而缓趋近极限, 至“淘汰点”时累积量一般已达极限值的99%以上(因为一般C 值均大于100), 在实践中此时可以认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过程已暂时告以段落。

3 省域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的确定

依据可再生能源的行业发展曲线,可以得到不同年份的可再生能源量占装机目标的份额。

依据表2所提出的数据,为了便于监管,取较为接近的值。从而可以制定出如公式4所示各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

Ri,2001-2012=Ri,2007+0.15(Ri,2020-Ri,2007)

Ri,2013-2014=Ri,2007+0.30(Ri,2020-Ri,2007)

Ri,2015-2016=Ri,2007+0.50(Ri,2020-Ri,2007)

Ri,2017-2018=Ri,2007+0.75(Ri,2020-Ri,2007)(4)

其中,Ri,2007是省在2007年可再生能源占本省总能源的实际份额。Ri,2020是各省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本省总能源的目标份额。

依据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得到各省域的2020年目标份额,在2007年期初份额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曲线的特点,对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及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份额,通过公式4进行计算求解。其求解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这看出,由于初始份额和目标份额不同各省的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份额增长不同。对于资源量较优的省份,其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增长速度大王发资源量较差的省份。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可再生能源份额是依据能源消费而定的,可能有些省份的可再生能源份额远远大于其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进行调整。其一是采用减少按可再生能源消费进行份额分配的比重,同时提高按资源量进行分配 的比重。这样,更多的依据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减少了消费对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影响。当经济发展处于调整增长阶段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其二是,构建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允许可再生能源在不同的省份之间进行交易。这样,可激励各省充分利用本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通常采用市场交易机制。因为此时更看重的是各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公平性。

4 结论及发展

本文提出一种可再生能源阶段目标分解模型,模型考虑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特点,构建了可再生能源行业增长曲线,在国家和各省当前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基本上提出了不同时期的各省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目标。从而有效的实施国家总体可再生能源目标战略。

本研究考虑了不同省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份额和资源储量份额所占的比重,可以有效地平衡地区间的利益关系。这是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中等发达国家时所需要考虑的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问题。即规划中考虑了两个重要原则:①目标可分解原则。国家的总量目标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在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进行分解,由全社会共同完成发展目标。②公平性和区域间差异的原则。制定规划时,考虑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因此各地的总量目标应该有所区别,为实现总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也同样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魏后凯. 规划编制中的“央地矛盾”[J]. 望新闻周刊, 2005,(45). [Wei Houkai. Planning the “Centralperipheral Contradiction” [J]. Outlook News Weekly, 2005,(45).]

[2]樊元, 王红波. 节能指标的分解模型与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09, 24(1):32-34. [Fan Yuan, Wang Hongbo. Energysaving Model and Empirical Indicators of Decomposition[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9, 24 (1):32-34.]

[3]官义高. GDP能耗降低指标如何分解[J]. 中国能源, 2006,28(9):19-31. [Guan Yigao. How to Decompos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arget per GDP[J]. China Energy, 2006, 28 (9):19-31.]

[4]尧德明, 陈玉福,张富刚. 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34):11175-11178. [Yao Deming, Chen Yufu, Zhang Fugang. The Application in Land Index of AHP in Land Use Planning [J].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 35 (34):11175-11178.]

[5]申兵. 国外规划体制与规划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 宏观经济管理, 2008,(3):72-74. [Shen Bing.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Planning System and Planning Policy in Foreign Countries [J].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2008, (3) 72-74.]

[6]任东明. 关于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能源,2005, 27(4):21-25. [Ren Dongming. How to Establish the Target System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J]. China Energy, 2005, 27 (4):21-25.]

[7]刘贞. 欧盟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对我国省域规划的启示[J]. 中国矿业, 2009,18(9):66-70. [Liu Zhen. The Revelation of EU Renewable Energy Target Decomposition to Provincial Planning [J]. China Mining, 2009, 18 (9):66-70.]

[8]张庭伟.转型时期中国的规划理论和规划改革[J]. 城市规划, 2008,32(3):15-24. [The Re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Reform of Planning Theory and Planning [J]. Town Planning, 2008, 32 (3):15-24.]

[9]Coakley S,Dunsky P, Faesy R, et al. New Jersey’s draft Energy Master Plan, Modeling Report for the Draft Energy Master Plan, Draft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Report[EB/OL]. [2010-01-08]. state.nj.us/emp.

[10]European Commission.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Use of Energy from Renewable Sources[EB/OL]. [2010-01-08]. ec.europa.eu/energy/climate_actions.

[11]Winde A, Gildenhuys A, Stegmann J C, et al. The Renewable Energy Plan of Action[EB/OL]. [2010-01-08]. capegateway.gov.za/Text/2008/3/4._ses_re_banks_resources_scenarios_plan_drafoctt20070523v5_print.pdf.

[12]Lund H, Mathiesena B V. Energy System Analysis of 100%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The Case of Denmark in Years 2030 and 2050 [J]. Energy, 2009, 34(5):524-531.

[13]Connolly D, Lund H, Mathiesen B V, et al. A Review of Computer Tools for Analys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to Various Energy Systems [J]. Applied Energy, 2010, 87(4):1059-1082.

[14]Denis G, Parker P. Community Energy Planning in Canada: The Role of Renewable Energy [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8):2088-2095.

Target Decomposi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Based on Industrial Growth

LIU Zhen1 ZHANG Xiliang1 GAO Hu2

(1.Institute of Ener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NDRC, Beijing 100038,China)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2

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视角出发,概括分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特点,提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宏观促进策略和市场架构要素的微观促进策略,还对市场发展的风险提出应对控制策略。旨在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初步探索出一套完整的促进策略体系,有助于推动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促进策略

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品—再生资源,这个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关键环节。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十二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被重视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由此开始了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顶层设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必须主要依靠市场来驱动,才能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这里所描述的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主要包括的品种有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玻璃、废电子电器、废轮胎和废塑料等。根据商务部在2015年5月的报告,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在2014年的回收总量约为2.45亿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总量惊人且逐年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流业也进入新常态[1]。针对新常态,国家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及时推出创新制度和政策体系[2]。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在新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依靠市场发展机制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来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抓住产业转型机遇,设置合理的产业转型目标和路径,重在执行,提高转型升级活动的有效性[3]。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主要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市场的发展问题[4]。文章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出符合市场规律的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促进策略体系。

1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特点

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是一种逆向物流,相对于一般的正向物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主要包括经济性、社会性、产品非标性、高成本性和复杂性等(见图1),只有充分了解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特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的促进策略才会更有针对性。

1.1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再生资源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资源,原因在于其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作用也就是为了帮助再生资源能够实现经济价值而存在,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企业也理所应该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这就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特点。2014年国内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回收总值为6446.9亿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只有充分利用好这种经济性特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才能获得蓬勃发展。有些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归类为市政环卫公益事业的思路是错误的。

1.2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社会性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社会性在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和整个社会是联动的,特别是生活消费类再生资源的回收,几乎和每个人都有联系,比如垃圾投放要分类等;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地产生可再利用废弃物;所以说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涉及的社会层面非常广。有部分低价值再生资源回收单靠市场力量还不行,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涉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系统的建立,在起步阶段,因初期投资大、短期回报少的因素,单靠市场力量还很难发展好,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协助才能走上良性市场发展机制道路;这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将之作为一项物流重点工程来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1.3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产品非标性[5]再生资源都是废弃物品,原来物品的标准性大部分已经因为被使用而被破坏了,所以再生资源天生就是非标准,很难用一种精致的产品标准去定义,这就造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具有产品非标准性的特点,这种特点给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物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交易等环节增加了难度。往往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流通加工处理,使其向标准性产品靠拢,比如将废纸分类并打包;将废塑料粉碎;将金属设备分解等,否则不利于再生资源的物流流转。

1.4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高成本性相对于市场上的原生产品,再生资源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而诸如物品的体积和重量等往往都没有太大变化。比如运输同样数量的汽车,汽车公司的出厂汽车和废品公司所回收的报废汽车两者的经济价值相差甚远,但两者的运输费用相差不大,而且一般再生资源回收还要经过多个交易环节,这就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对高成本性的直接体现。其次再生资源来源一般不集中,存在的面广量大的特征,这就大大增加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系统建设的成本。还有目前很多城市对再生资源物流分拣场地没有先前规划好,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张,造成再生资源物流分拣和集散场地一再被驱赶到城市边缘的状态,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成本。

1.5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复杂性以上这些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性、社会性、产品非标性和高成本性等特点综合起来,就造成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复杂性。也可以用“低值量大面广流程长”来概括形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复杂性的一些方面。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在高速发展,但市场秩序有待完善;物流技术有所进步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信息化水平非常低;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企业和人员非常多,但有实力的企业还比较少,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能源与环境压力已经在倒逼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加快发展,但物流成本近年来也在快速上升[6]。这些复杂的问题都需要尽快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出发,研究出促进市场发展的有效策略。

2市场发展的宏观促进策略

由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时间短,产业成熟度低,目前市场还不发达,所以在宏观上要有产业促进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顶层设计、法规完善、金融支持、科技促进、人才培育和组织协调等。

2.1顶层设计再生资源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关系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抢占新一轮产业制高点[7]。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密切相关,政府最高层面的决策机构最近几年对再生资源回收及其物流工程非常重视,已经做出初步的顶层设计。2011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作为重点物流工程来建设。这两次有关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重大决策对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2015年1月,商务部作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联合公布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其中对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建设,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划。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还应当利用地方优势,结合具体情况,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的建设进行落地规划,丰富和完善顶层设计的体系,促进地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发展。国家部委层面还应该跟踪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的各地落实情况,必要时还需补充和更新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8]。

2.2法规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法制环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不可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目前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法规体系急待完善。应加快生产商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比如研究建立以汽车制造商为主导的报废汽车回收物流网络[9]。还应加快公布更多详细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因为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已经给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10]。就废纸来言,美国就有多达51个品种的细分废纸标准,我国商务部于2014年也公布了废纸的25个品级分类标准,这给我国的废纸回收物流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流通加工领域,压块、破碎、热熔、提炼、打包等处理技术还缺少很多工艺标准。在物流信息化领域,未来互联网物流、物联网将持续深入发展,目前是建立物流信息化标准的最佳时间,否则,各家企业无序大力发展的结果就是各家系统因为没有统一的基础标准而无法联网兼容协同发展。在产品设计规范领域,为方便回收和再制造利用,应更多地考虑可拆卸设计和零部件兼容设计[11]。

2.3金融支持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网络是长线投资,先期投入非常大,短时间内收益低,但长期是个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双赢系统,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应该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企业加以特别支持,比如提高信贷规模和降低利率等。目前建设用地成本和场地租赁成本都非常高,这给物流相关的收购网点、分拣中心、集散中心和加工中心等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地方政府应该站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供一些金融支持。资本市场也应当积极宣传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的建设意义,拓宽相关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比如专注旧手机回收的上海爱回收网获得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就是资本市场青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一个佐证。积极推进现有大型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资产证券化,加大资本运作,将更多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推向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进一步的规模发展提供资金筹措来源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外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监督和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再生资源行业上市企业数量有15家,但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上市。

2.4科技促进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协同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12];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比如再生资源分拣技术、电子废品贵金属提炼技术、大型金属粉碎技术等领域,现在我国的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技术还很落后,有实力的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目前互联网正逐渐影响每个行业,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也应该吸收“互联网+”思维,根据行业特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完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发展在线物流和再生资源回收物联网;比如北京盈创公司研发的智能塑料饮料瓶回收机,与地铁公司充值卡联动,使用即投即冲模式,调动了百姓投递的积极性,回收机还能完成空瓶的识别和压缩功能,与北京发改委绿盟物联网平台链接,实现了政府监控、回收机、分拣中心和企业流通加工中心的全面联网。有条件的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跟踪并应用“工业4.0”发展的最新成果。鼓励开发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大数据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挖掘技术,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大数据的商业价值[13]。政府作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关公共数据的拥有者,应依法公开和分享相关数据,供社会使用[14]。强调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来扩张企业物流系统规模的发展模式。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科技创新还应当关注如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动,提高整个产业链运转的效率和竞争力,并促进精益物流的发展。

2.5人才培育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一直是行业发展的难点,特别是游走于街头巷尾的废品收购个体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形象,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收编了一些个体户,并加以正规化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特别是流通加工领域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准,企业应该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尤其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信息化人才,以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大专院校目前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也应该增加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方面的教育。行业协会可以利用便利条件,适时举办行业培训班,加强国内外企业之间的行业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地方政府财政也可以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提供职工职业能力培训教育费用的补贴,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2.6组织协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且由于其“低值量大面广流程长”的复杂性特点,需要从宏观方面来统筹组织协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开会讨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就充分说明组织协调的重要性。组织可分官方组织和非官方组织。官方组织就是国务院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就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建设形成一套行政协调促进机制,常态化宏观动态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的发展,引导和调控发展的方向和内容,营造良好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非管方组织就是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来协调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各级再生资源回收协会、物流协会和工商联组织等非官方组织进行行业自律、企业交流和科技推广等活动,组织协调“政、产、学、研、资”的互动,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自组织能力。需要充分利用组织协调的力量来促进产业链整合,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链整合的目的是使链上企业协调运作、信息知识共享、风险与收益共担,避免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引导产业链内企业形成长期合作的共赢关系,最大化地获得报酬递增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14]。

3市场架构要素的微观促进策略

在宏观层面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进行促进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在微观层面,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自身的运作规律,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架构要素进行微观层面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架构要素主要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信息等[15](见图3)。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碳足迹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走低碳管理之路。

3.1运输目前再生资源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路、公路和铁路;进口再生资源主要靠国际航运途径实现。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公路运输是目前再生资源回收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但公路运输有运输半径的限制,超过一定运输半径,经济性将变得很差,加之再生资源产品的低值高成本的特点,造成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有一定的区域限制,所以企业在做物流市场运输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平衡好运输经济性距离和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区域市场范围之间的关系。世界最大的废纸环保造纸企业—玖龙纸业在早期阶段抓住中国货船运货到美国返航时有很多空仓的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运输折扣价格进行废纸的进口运输,完成原始积累后,在港口城市东莞和太仓设立废纸加工利用工厂,节省了大量废纸回收运输费用,保证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生资源运输还需要提高标准化程度,尽量用标准箱式货车,提高运输流转的效率和减少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运输的满载率,设计并不断优化运输路线,变零担运输为整车运输;在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的状态[18]。根据国情,运输车辆可以采用公司自有车辆和租赁个体户车辆相配合的复合形式。为降低运输成本,国内长途运输尽量使用铁路/货车联运的方式。

3.2仓储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仓储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分拣中心和各回收网点的仓储,特别是许多城市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废旧物品露天堆积如山,影响城市的生态文明;而另一方面,一般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的设备还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很多企业再生资源加工设备未被充分利用,这是产业链上的物流仓储分配结构的不均衡,不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做好城市规划,将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分拣中心和众多加工企业整体性规划,或者圈区管理,而不是有些城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见缝插针式的临时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应该运用信息化仓储模式,有效利用及时生产方式(JIT),尽量减少库存,平衡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关系,提高资金利用率;要利用企业ERP系统来管理库存。因为土地成本因素,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还应该提高仓储效率,有序高效堆放再生资源物品;设立区域物流中心仓库,便于物流体系的完善和高效运转。社区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因场地租赁成本的限制,必须和区域物流中心仓库加强联动,减少回收网点的仓储量。

3.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再生资源非标准性的特点造成的。不经过流通加工,一般再生资源体积都比较大,形状也不规则,不利于运输和进一步的市场交易;比如废旧家用电器,其包含的金属、塑料和玻璃等都需要进行分解归类。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加工行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企业必须提高再生资源加工自动化水平;而且社会环境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也在倒逼企业提高再生资源加工的能力。深圳格林美公司就是因为掌握废旧电池的回收加工处理技术,拥有废电池循环利用方面的100多项专利和40多项标准,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成功上市,取得了极大的市场效益。尽管国内再生资源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还成功上市,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再生资源加工设备科技含量还有待提高。很多高端设备仍然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比如上海电子废弃物交投中心从瑞典引进的能回收节能灯中汞的废节能灯加工设备,价格高达近千万。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协调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研发一些急缺的高端再生资源加工设备,以解决国内日益急需的状态。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也应该抓住市场机遇,加强科研资金投入,优化流通加工的组织安排,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4信息充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在开发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相对滞后,智能化的仓储、运输等技术装备的普及率较低,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19]。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深入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成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的一个关注重点,比如上海新锦华公司运用在线回收物流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还可以将自身的运输、仓储和流通加工信息充分融合到ERP系统之中,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企业还可以将再生资源供应单位的产品供应信息、再生资源需求单位的产品需求信息和本企业物流系统进行有效链接,做好产业链上的信息联动,防止因供应链失调而造成的牛鞭效应[20]。因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社会性的特点,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还应该建立国家和区域性的再生资源公共信息平台,方便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关企事业单位掌握市场行情,满足供需双方的内在需求;比如从2014年12月开始,上海边角料交易中心和新华社上海分社联合编制“上海边角料交易价格系列指数”就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再生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当然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市场差异也比较大,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我国需要很多个这样的公共信息平台来共同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

4市场风险控制策略

市场机制是主导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发展的基础,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失灵的风险,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的风险控制也是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20]。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风险、市场垄断风险和经济波动风险等。

4.1环境风险控制环境污染风险一直存在,不论是在进口再生资源的过程中,还是在国内的再生资源流通加工处理过程中。因为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我国对部分进口再生资源实行配额管控,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国内很多小企业,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加工处理过程中,简单粗放,对环境、特别是对地表水的污染经常发生;对于这样的小企业必须要求整改,污染严重的必须强制关闭,要形成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为一体的多渠道环境监督体系。用科技创新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一些再生资源品种的流通加工新技术,新技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2市场垄断风险控制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相对于其它的物流有一定的区别,比如一个城市的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数量不可能非常多,有的地方政府一般从环境和文明城市建设角度考虑,只批准有限数量的企业从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甚至对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的网点建设进行企业承包制管理,这就可能造成市场垄断的风险,结果可能就是局部市场只有少数的企业,或者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得市场准入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这样的垄断风险,应该建立一个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依法监管机制,防止出现局部区域的市场垄断。

4.3经济波动风险控制市场经济因为其内在的增长周期因素,时而发生经济波动,甚至是大幅波动,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回收物流收益相对比较低,甚至是亏损,不利于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市场的稳定发展,比如目前废铜价格大幅下跌造成很多回收物流企业亏损。要预防这种风险,相关企业自身在平时运行中就应该建立一套市场波动应对机制,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提前一些预警信息。市场上还可以完善再生资源产品的期货市场,增加企业对冲市场波动风险的可选工具。当风险发生后,相关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经营和提高产品流通深加工能力等措施来变危机为机遇。

5结论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3

关键词:物流 可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

中国图书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The thing flows in the process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the use

SunQiuju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Abstract: My enterprise regenerates the resources is the enterprise produced in the processing manufacture process, still had the use value to discharge the thing. Enterprise renewable resources type many, the place is dispersible, therefore, to regenerated there sources the recycling and the use set the special reques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 renewable resources concept, the type and the thing flows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to obtain, and propose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this foundation to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use way

Key words: The thing flows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use

一、企业再生资源的概念、种类和物流特点

1. 企业再生资源的概念、种类

钢铁冶炼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废金属和废渣:废金属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物流,更新进入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渣主要是进行厂内处理(如水淬),进入全社会废弃物物流,或由其他行业实行再生加工利用。

煤炭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煤矸石:煤矸石的物流特点是装运量大,占地面积大,物流成本高,回收利用的关键是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

电力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粉煤灰:粉煤灰形态特殊,污染严重,一般不能利用社会回收物流来利用,电力企业内部一般很难消化。这类资源常采用专用物流管道排放或输送到利用粉煤灰的其他企业,形成稳定的、专用的物流线。

机械加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金属废屑、边角头残余和机械加工废品等。这些资源往往经过压块的流通加工后再运输,利用社会公共物流设施送至需要单位。也有的企业内部设熔炼设备,再生成原状态后再重新使用。

粮食加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是谷、壳和糠等。这些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企业再生加工成饲料和其他产品,也可以利用社会物流运输出厂,供其他企业使用。

化工工业的主体再生资源。主要有化工原料、材料、化肥、日用、化工、化工产品及这些企业生产的排放物(电石废渣、废油脂、废碱、废酸等)。这些资源主要是企业内部综合利用或提供给相关企业。

畜物屠宰业的主体再生资源。主要有废毛、畜此、角壳、骨等。这些资源主要是参与社会物流综合加工利用。

2.再生资源物流的特点

再生资源物流种类繁多。再生资源种类繁多。是由于它的产生渠道多,方式复杂,这就决定了再生资源物流方式的多样性企业再生资源种类繁多,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①生产企业都有可能产生再生资源,企业类型不同产生的再生资源不同。②几乎每个生产企业的每一个工序,每个阶段的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再生资源。③社会各行业,几乎所有人类的成果,最终都可能产生再生资源。

企业再生资源的物流数量大。许多种类再生资源有单独处理数量较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再生资源物流需要消耗较大的物化劳动及活劳动,需要有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来支撑。

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粗放运作。企业再生资源中除少数特别有价值外,绝大多数价值低、数量大。一般经过一次生产或消费之后,主要使用价值已耗尽。因而在纯度、精度、质量、外观等方面都不是很好,这就决定了采取粗放运作的物流方式处理企业再生资源是很必要的。

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路程较短。企业再生资源物流的路程一般都较短,这是由于企业在处理再生资源时,承受的物流费用较高。企业一般都尽可能在企业内部解决或由相关企业消化。

二、企业几种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1.废钢铁的回收和利用

废钢铁是企业再生资源的重要一部分。废钢铁虽然是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废料。但是它又是生产建设的重要材料。随着企业生产和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回收废钢的经济意义。企业产生的废钢铁在不断增加,非常有必要很好地回收和利用,使之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回收的废钢铁,通过直接回炉冶炼,旧物换新,加工改制,可以扩大社会的钢铁资源。

节省矿产资源和能源。钢铁是工业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劳动工具的主要原材料,在工业原料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废钢铁的回收和利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运输能力等。

可以节省企业生产运作资金。企业加大对废钢铁的回收和利用,不仅可为国家扩大资源,节省大量的能源,同时,还可以节省企业的生产运作资金。企业充分利用社会回收网络,充分利用废旧钢铁,要比直接购进原钢铁材料要经济得多。

企业废钢铁的回收利用途径。企业废钢铁的回收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企业生产性回收。②机械加工生产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的废钢铁的回收。③社会回收。企业对废钢铁的加工利用方法:①企业对废钢铁的回收加工。企业对废钢铁的回收加工主要经过气割、剪切、破碎、打包压块、分选等过程。②企业对废钢铁的再利用。企业回收的废钢铁用于社会再利用。废钢铁的用途很广,它是炼钢、铸造、制造中农具及小五金产品的重要原料。

2.企业对废纸、纸板的回收利用

企业废纸、纸板资源较分散,回收难度较大。废纸、纸板的回收利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废纸收集系统。有足够的废纸、纸板的回收力度,才能批量供给再生加工。

3.废玻璃瓶、废玻璃的回收利用

废玻璃瓶的回送复用。回收复用运输并不用专门安排运力,而是一个配送回程的“捎脚”运输。企业废玻璃的原厂复用。玻璃生产企业的碎玻璃原厂复用,是将各生产工序产生的碎玻璃都回运到配料端。这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再生资源物流方式。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资料:

[1]孙秋菊,郭兴宽.物流环境与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8-82.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4

关键词:政府规划;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Abstract:The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frenewableenergyisacomplexsystemengineering.Scientificgovernmentplanningcaneffectivelypreventitsoperationfrombeingblindfoldandimproper.InChina,therearelotsofshortagesingovernmentplanninglikethestategovernmentplanningandlocalgovernmentplanning.Systemtheoryshouldbetakenintoaccountwhendrawinguptheplans,suchas,thinkingovertheexternalityofgovernmentplanning,theentiretyofstategovernmentplanning,andterritorialityoflocalgovernmentplanning.

Keywords:governmentplanning;renewableenergy;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

可再生能源,是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可以循环再生,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减少,主要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这些能源基本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是可连续再生和永续利用的能源形式。这类能源的推广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同时又依赖于环境的支撑,受环境的制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影响因素出现不协调,都会阻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按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的要求以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笔者拟从宏观上考量政府规划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政府规划是对将来一定期限内实现某个特定目的或构想的确定,科学的政府规划可以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明确的目标和途径,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推广,避免因为发展目标不明确而带来的浪费。政府规划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对系统内部与外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可以避免机会主义的政府规划至少应该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应该有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宏伟蓝图,应该包括细化的目标及其达成时间、具体的发展区域划分、具体的考察指标等等,由这些细化的目标构建一个整体的发展前景。其次,一个确保目标能够得以顺利实现的配套方案。为实现既定目标或构想,政府规划必须同时综合、系统地选择和提出一系列必要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规划实质上是为未来的大规模活动制订的行动方案。再次,应变方案。政府规划对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应该有所预料,并对可能采取的政策调整做出合理估计。

实践证明,制订这样的政府规划并不容易,而科学的政府规划将会给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发展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以英国为例,在1990~2003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英国都没有逃脱机会主义的模式,直到2003年,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对不确定性的研究出现在政府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白皮书中,英国的可再生能源推广才取得了重大进展,而这一进步也被英国评论界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注:CatherineMitchell,PeterConnor,RenewableEnergyPolicyintheUK1990-2003,EnergyPolicy(journal),2004。)。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并非一件简单事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先纳入系统的政府规划范畴,以避免盲目和不当。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政府规划,应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集合,大致可以划分为整体意义上的国家规划和作为其子系统的区域规划(注:事实上,区域规划下还存在次一层或多层的政府规划(如江苏省长三角区域),为论述的清晰,在此不论。)。我们一方面需要从整体和宏观上把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统筹考虑国家的能源需求和大政方针,另一方面也需要同时考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系统下的区域子系统的发展特点,整体与局部相统筹,实现最优目标。

二、全国性规划:我国可再生能源国家规划的现状及检讨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订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例如,欧盟提出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达到150吉瓦,风力发电装机占整个欧盟国家发电装机总量的15%以上。到2050年,再生能源要占整个能源比重的50%。更重要的是,各国纷纷通过可再生能源立法,把提出的目标变成强制性的指标。如,澳大利亚2001年4月通过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法》,提出了强制性可再生能源目标政策(MRET)。该法案规定,到2010年,全国增加9500GW·h(2%)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以提供相当于整个悉尼市的用电量,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产值在2010年要达到40亿澳元。总量目标的制定,对未来的市场容量和走向起到一个明确的指示作用,特别是通过立法明确表明了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投资者可以清晰地知道国家支持的重点所在,从而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做出果断和正确决策[1]。

可见,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国家规划而言,明确性和强制性是确保其成效的重点所在。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

“九五”规划期间,原电力部明确提出到2000年我国风电装机达到100万kW的规划目标,但这一“宏伟”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强有力的立法保障和相关有效的配套政策。事实上,这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缓慢和市场容量狭小的主要原因[1]。

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法》)在人大常委会获审议通过。该法明确提出了政府和社会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该法明确提出了总量目标制度,但是,在总量目标制度中并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据查,2004年8月5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发给各相关部门的草案征求意见稿,曾在最能体现该法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总量目标制度中明确提出201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低于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不低于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然而,这些规定却在最终审议稿中被删除了。《可再生能源法》最终还是成为一部以综合性、原则性、指导性特征为主的法律,其所确定的发展总量目标制度虽然具备了政府规划的外形,却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定而存在先天欠缺,立法的强制性在无形中被卸去了功用。

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此规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水电总装机达到3×108kW,风电装机目标为3000万kW,生物质发电达到3000万kW,沼气年利用总量达到4.43×1010m3,太阳能发电装机180万kW,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108m2,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t,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t。并且将采取以下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一是建立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特别是对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定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二是落实优惠电价和费用分摊政策,按照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产业体系建设等;四是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服务体系,根据需要整合现有可再生能源技术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设立综合性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机构[2]。虽然在目标明确性上符合政府规划的要求,也配套了相关制度和措施,但终究欠缺了法律的强制力保障。

三、区域性规划:我国可再生能源区域规划的现状及检讨

可再生能源区域规划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地方规划为主,还没有真正将目光投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合作中。而且,我国关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专门性的区域规划极少,基本上都是容身于地方政府规划中。

据查,我国目前以规范性文件形式确定的地方规划仅有:《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意见》(2006年10月30日)、《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意见》(2007年2月2日)(注:此搜索结果来自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数据库(http://law-),特此感谢。)。2005年11月28日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湖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与2007年2月12日经晋城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晋城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办法》虽然效力层次较高,却未涉及规划。

总体来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区域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能源区域规划很少,缺少更为宏观的规划视野,没有考虑到地方区域合作的优势;②缺乏专门性的可再生能源区域规划(包括地方规划),如此,便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规划,也无法给予具体的制度配套;③存在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全国规划脱节的现象;④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区域或地方特色,脱离实际情况,缺乏操作的可行性;⑤规划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与制度保障,规划目标停留在口号阶段。

四、政府规划科学制订的保证:系统论的考量

鉴于我国可再生能源政府规划的现状,笔者认为应用系统论的思路对其进行考量。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其实质即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这句名言正可谓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家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系统性整合的最佳指导。可再生能源政府规划的系统性整合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其一,国家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规范之间。国家发展规划系统是一个有着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它与区域发展规划子系统整体处于一种动态的关系之中。系统整体提纲挈领,对子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子系统的某种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到系统整体,这种影响力主要反映在规划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以及规划目标的实现效果上。其二,区域发展规划之间。系统论认为,任何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遵循组合规则,从而形成相应结构。同时,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这一理论主要体现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合作和互补。

1.充分考虑“外部性”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生存、运行和演化的,不存在脱离外部环境独立存在的系统。在制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府规划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其“外部性”。笔者认为,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其最为重要的“外部性”因素。第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因素。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约占70%左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粉尘、SO2、NOx等地方和区域大气污染的70%~90%来自煤炭燃烧。酸雨面积已占全国的1/3,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相当于GDP的2%~3%,每年超过1000亿元[3]。我国一些大中工业城市如沈阳、兰州、太原等消耗的能源仍以燃煤为主,冬季污染指数常常高达300以上。这样的能源结构现状使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们对环境价值越来越多的认识和重视,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争议也越来越多。而与以煤、天然气、石油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则要小得多。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几乎没有污染物的排放,生物质能的利用不会增加大气中的碳排放量,粉尘、SO2、NOx等地方和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也很少,沼气不但可以解决农村的用能问题,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增加农民的收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第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因素。不可再生能源是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它们会随着大规模的开采利用,储量逐渐减少直到枯竭。因而,不可再生能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有限性。我国从不可再生资源总量看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源小国”,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依据我国煤炭探明的可利用储量近2×105Mt这一数据,专家预测,如果按照年产2.5×104Mt原煤的速度推算大概还可以供应80年。而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为2.3×104Mt,仅可供开采14年左右[4]。加之我国不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以及节能观念与措施的落后所导致的能源过分消耗,无不加速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

与此相应,目前我国正面临新一轮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因素都增加了我国对能源的依存度,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日渐突出。目前的能源供应已经满足不了能源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以石油为例,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1/3,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这种状况使我国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石油产区政局动荡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最佳思路之一。相比较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重视。我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富,进行开发的潜力巨大。①太阳能。太阳能辐射量在3300MJ/(m2·a)到8400MJ/(m2·a)之间。其中2/3国土面积超过6000MJ/(m2·a)(200w/m2),年日照数大于2000小时,相当于每年2.4×108Mt标准煤的储量。可以说只要技术可行、成本可接受,如此巨大的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量是没有上限的。②风能。我国陆地上离地面10米高度层上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109kW,可开发利用的储量为2.53×108kW。近海可开发利用的储量有7.5×108kW,共计有1×109kW。③水能。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其中技术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量为1.28×108kW,年生产电力4.5×1011kW时,占我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总量的29.7%,也居世界首位。④生物质能。目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有7×103Mt,可用作能源的约占50%,为3.5×103Mt,薪材合理年开采量为2.2×103Mt,各种工农业有机废弃物通过技术转换成沼气的资源潜力有3.1×1010m3,而且,秸秆、薪材、各种废弃物资源都随着时间在不断增加。此外,通过我国大量低质土地种植能源作物以及对自然生长的多种能源植物通过改造育字,在未来也将有几亿吨甚至更多的生物质资源潜力。⑤其他。我国有几千公里的海岸线,有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各种海洋能资源。据专家估计,可供开发利用量为5×107kW,其中在我国已能够开发利用的潮汐能为2.2×107kW。我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其资源潜力占世界的7.9%。总盆地资源潜力在2×108Mt标准煤,其中可供开发的高温发电和中低温热利用的资源量分别为600万kW和3.3×103Mt标准煤[5]。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的供需问题,有力支持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环境和经济这两个外部因素直接决定了我国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在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府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经济的影响,如减排量。

2.国家规划“整体性”与“全局性”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家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原则和方向,是对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全面把握,“整体性”和“全局性”是其精髓所在。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家规划应立足能源战略的高度,考虑全球能源态势以及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情况。

第二,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且由于当前技术的局限,必须经历一定时间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既要有中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的阶段性目标,而且,这种目标必须具备明确性,且相互配合和保持动态一致,为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提供明确的行动导向。

第三,国家规划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地域特点。我国地域广阔,可再生资源分布不平衡,情况复杂。而与此同时,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开发利用的能力也不平衡。因此,在制订国家规划时应从整体考虑,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协调和互补考虑。

第四,国家规划应配套以强有力的政策与制度保障。简单而言,一个完整的国家规划应包括目标与达成目标的途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政策与制度保障即是典型的达成目标的途径。而且,这种政策与制度保障也是区域规划中次级政策与制度的基础和指导。

第五,国家规划应贯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和商业运作四个环节,全面考虑国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校和社会公众各自的定位和合作。

第六,国家规划应考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全局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七,国家规划的制订,应考虑与当前不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关系,充分突出且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优势特点,更好地扮演替代能源的角色。

3.区域规划“地域性”与“特色性”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区域规划是国家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制订符合区域特点且专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区域规划,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区域发展,进而促进国家规划目标的达成。区域规划必须与国家规划保持一致性,但同时,区域规划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应充分体现“地域性”与“特色性”。

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环境要素,地区特征突出,差异性较大。以风能为例,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这些地区缺少煤炭及其他常规能源,并且冬春季节风速高,雨水少;夏季风速小,降雨多,风能和水能具有非常好的季节补偿。另外,在中国内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有些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适合发展风电,比如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以及湖北省通山地区。因此,区域规划在国家规划的指导下,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状况,在制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策略时应因地制宜,不能随大流,盲目跟进,否则事倍功半。对此,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第18条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卫生综合治理需要等实际情况,制订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沼气等生物质资源转化、户用太阳能、小型风能、小型水能等技术。

此外,对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区域规划而言,“区域”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可大可小,不必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也不必是相邻的区域。区域规划在制订中综合考虑区域内的技术、资源、环境、空间等因素,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起到互补长短的共进作用,并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东明.关于建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能源,2005(4):21-25.

[2]主持国务院常委会审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EB/OL].[2007-06-07].

[3]王玉庆.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R].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3.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5

在这种背景下,华北电力大学高瞻远瞩,提出了“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建设可再生能源学科”的发展战略,将可再生能源学科作为学校新时期的增长点,下大力气进行培育和发展。作为学校新兴学科,可再生能源学科以热能动力等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2004年高起点、高标准地组建了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水资源两个本科专业,2006年率先筹建了国内首个风能动力专业。2007年7月,学校在水利水电学科和风能动力等学科基础上,整合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研究方向,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2010年增设国内第一个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经过近5年的建设,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了水电能源与工程、太阳能、生物质能、风力发电、新能源材料与光电技术、新能源热物理等7个研究中心,培养了若干个新的学科增长点,丰富了“大电力”学科体系的内涵。

举全校之力 高起点打造学科人才队伍

可再生能源学院成立之后,学校提出“举全校之力,办好可再生能源学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学科快速发展的政策,统筹人、财、物资源,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地健康发展,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条件保障。

发展新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由于学校长期以火电专业为传统优势学科,新型能源学科的研究人才储备较少。新的学院建立后,人才队伍成为制约学院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华北电力大学采取了一揽子积聚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一是“聚才”,即打破校内人事壁垒,抽调其他学院的新能源研究骨干人才到可再生能源学院工作;二是“引才”,即采取倾斜政策,增强吸纳人才的引力,在较短时间内,先后引进了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世界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已在国内成为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的优秀人才11名;三是“育才”,即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导有发展后劲、有创新思维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学习、培训,转向研究新能源学科。

为了尽早实现学科的异军突起,学校引进了多名学术大师,实施“大师+团队”队伍建设模式,形成人才“高原”,并迅速占领了一批学科的制高点。学校引进在水资源与能源科学学术带头人纪昌明和王丽萍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水专项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引进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风电领域的知名专家田德教授,在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与仿真实验、新能源发电并网等领域先后负责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引进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进良教授,成立新能源热物理研究中心,在能热物理、微能源系统、低品位能源及节能领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进中科院半导体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诺夫研究员,发明了组合式聚光组件,研制成功高效聚光太阳电池、集成太阳电池和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5年时间,可再生能源学科汇聚了66名高层次人才加盟,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7人,教师队伍的博士率为99%,拥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学科的师资队伍呈现出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显著特点,为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异军突起 学科实现快速发展

在学校全力支持和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5年的建设,在校本科生人数从2008年的108人增长到2011年的849人,研究生招生规模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学院拥有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交叉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水利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下设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先后获批为部级特色专业,清洁能源学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在加快建设原有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可再生能源学科重点建设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部级平台,同时增强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平台的研发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通过国家拨款、“211”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等渠道筹措资金,该学科初步具备了从事高端新能源基础理论研究及技术研发的实力。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6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发电 发展 应用

1.1太阳能发电技术原理

当今,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光伏发电和太阳热能发电。光伏发电时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原理直接把太阳辐射能装换为电能。

1.2太阳能的分布特点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到纬度和季节、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它的分布具有地域特色。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宁夏北部、甘肃北部等地,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 MJ/m2,西部的太阳能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 KWh/ m2,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1.3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与应用

太阳能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无限性,光伏发电是光到电的纯物理转换,是与传统靠机械发电完全不同的方式,无任何转动部件,没有任何污染物的排放。再者,太阳能发电仅仅只消耗了太阳能,具有非常高的可持续性。光伏发电技术已非常成熟了,商业开发也已具有一定规模。然而太阳能发电同样也面临着电池效率低,成本高,受气候的影响较强,不稳定等因素,仍然需要技术不断地完善达到最好。

2.1水利发电的原理

水利发电的原理是将山川河流中所蕴藏的势能通过一定方式转换为动能,水流流向水轮机,带动水轮机转动,水流的势能转换为水轮机的机械能,水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运作,从而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

2.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水资源蕴含总量占世界第一,但是却有着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其中80%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云贵川等西部地区。年际间降雨量有较大的变化。

2.3我国水电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竣工,我国水利发电的技术可谓是达到了世界的前茅,并且大部分大型的水电站已经很好地投入到生产。 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工程有220多座,其中装机100万kW以上的25座;50万kW以上的40座。在建与准备开工的大中型水电工程包括:三峡、龙滩、溪洛渡等。目前所能开发的大型水电站基本上都已开发,在建的大型水电项目基本上属于国外的援建项目,所以小水电成为了我国发展建设的首要目标,它能够大幅的解决偏远地区,西电东送不能到达的地区解决用电南的问题,并且也能够大大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已建成小水电站4万多座,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kW,年发电量达1500亿kW·h。

3.1风力发电的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指将利用风带动风车叶片的转动,将风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增速器提高旋转的速度,将机械能转换为电力动能,使得发电机能够发电。

3.2我国风能资源的特点

我国风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陆地和东部沿海地区。其次,在东南沿海及附近的岛屿的风能也是比较丰富的。

3.3我国风能资源的发展与应用

由于化石燃料的不断枯竭,使用风能这样的低污染,低成本的清洁能源是势在必行的。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国家对于风电的发展目标定为到2010年和2012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GW和3GW。实际上2008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5GW,预计2020年会超过5GW。

4.1生物质能发电的原理

生物质能是指具有一定能量的天然生物质资源,是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有机体,是指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它是一种清洁的、能较方便的供人类利用的能源。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大体上有四种:生物直接燃烧发电、生物质混合燃烧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沼气发电。

4.2我国生物质能的特点

生物质能主要分为:农作物类、林作物类、水生藻类、石油类以及各种工农业有机物。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就秸秆和农业加工剩余物每年产量在7.2x108 t,扣除非能源的用途,能提供能源的资源潜力占50%。约3.5x108 t。

4.3我国风能资源的发展与应用

由于生物质能的可再生性、多样性和低污染性,生物质能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电能质量好、可靠性高, 与小水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发电比较要好得多,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物质能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的主力军。

5.1海洋能发电的原理

海洋能指的是海水运动时产生的能量,主要包括了温差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等等。人们利用这些能量,通过特定的装备,将其转换为电力动能。

5.2我国海洋能的特点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拥有6500多个大小岛屿,海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能资源十分丰富。

5.3我国海洋能资源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潮汐能开发已有40年的历史,已建成的潮汐电站有8座,总装机6120kw。海洋能资源有着蕴藏量大、能量密度低、开采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路上,还需要克服不少难题。

6.1地热能发电原理

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但和火电不同的是,地热能发电不需要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来产生热蒸汽。

6.2我国地热能的特点

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资源也较丰富。主要集中在四川一带、天津等地。据勘测,在距地表2000米以内的浅层范围内,热能资源储量大约相当于137亿吨标准煤燃烧的热能。

6.3我国地热能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在技术和利用方式上都是比较成熟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在广东建成了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勘探技术体系,再利用规模和经济上也行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参考文献:

[1]吴治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能源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

[3]鲁华永,袁越.可再生能源发电介绍;2007.3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7

关键词:新能源;时间与速度;经济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出口增长的同时,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也日益成为中国人担忧的对象。

为此,本版近期特推出“可持续发展”系列,共8篇,聚焦新能源及环保主题,希望引起读者的进一步关注。

新能源是相对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成熟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而言,已经开发但还不能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

新能源开发空间有待拓展 

新能源包括海洋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等。也就是目前通常说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除外)。新能源技术在世界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例如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地热直接应用,生物发酵及热分解以制取沼气和气体燃料,潮汐发电技术等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体系。自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投入和可再生能源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比较完整地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有益于解决中国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恶化问题。

除了《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发改委还牵头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制定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委还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此外,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的普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它清洁且对环境无害或危害很小,其另一特性是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2007年中国风电装机累计已达到605万千瓦,在建420万千瓦,该年的装机比过去20年总和还要多。但相对于中国目前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业界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仍不满意。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电力工业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到200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1%。对于大型水电是否列为可再生能源,仍有争论。然而,除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尚不足1%。

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的原因 

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它相对高的成本和所需的电价。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一般比煤电高,生物质能发电为1.5倍,风力发电为1.7倍,光伏发电为11-18倍。可再生能源发展迟缓,与快速增长的火发电装机容量相比微乎其微,因此比例可能进一步减小。以风能为例,中国风能资源相对丰富,据估计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其中,陆地风能资源约2.5亿千瓦,海上7.5亿千瓦。中国推动风能发电近十年了,尽管近期增长较快,然而风电装机容量也只有约605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焦点集中在降低成本,这是共识。然而,过度关注成本和所需的电价,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的一个误区。表现在,一是过于迫切降低成本而急切要求设备国产化,二是对可再生能源电价控制过紧。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必然有一个大发展,这一点不应当怀疑。但是,开发时间和速度很重要,这应当是可再生能源战略乃至能源战略的一个重点。简单地说,无论利用不利用,风一直在吹,阳光普照。但是,煤越挖越少,大气污染排放越来越多。

大规模地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显然需要设备国产化。但是,设备国产化有一个先引进技术还是先做成市场规模后再国产化的选择。在市场规模很小的情况下,引进技术需要政府行为和干预。除了扭曲市场之外,引进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谈判过程。相反,有了市场规模,国产化必然随之而来,且速度很快。以火电30万和60万千瓦机组设备为例,当笔者10年前做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机组的电厂项目时,设备基本进口,政府并没有刻意要求国产化。事实是,几年前30万和60万千瓦设备已基本国产化。大市场吸引了技术,造就了中国30万和60万千瓦发电设备的制造能力。

另一个问题是行政控制电价。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风能项目的电价实行特许权招标,企业则为了获取项目压低竞标电价,以不到0.4元/kWh中标。而根据风电的基本情况测算,除了自然条件特别好的风场,加上特别乐观的假设之外,能够达到商业要求的风电价格都应该超过0.6元/kWh。经验证明,中标企业可能没有想真正地按建设承诺经营这些风电场,而是先拿下项目,慢慢做,或等待政策,或再与政府讨价还价。当然,为装饰门面,亏本建设经营风电的企业,可能有,但不多。

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和价格问题上,必须包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资源耗尽溢价。环境治理成本很容易理解,资源耗尽溢价则需要解释。涉及对能源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经济分析中要计算资源利用的经济成本。由于这些资源无法再生,被耗尽时必须用进口或国内替代品来替代,因此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包括了资源耗尽后其替代品的成本。耗尽溢价或费用可根据经济价格和年开采量占总储量的比例来确定,该溢价与经济开采成本相加后就得到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总经济成本。如果在可再生能源定价时,将目前的可再生能源成本价格,扣去用煤发电的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耗尽溢价,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不会比煤电高。

此外,还应当动态地来看可再生能源成本和价格问题,不应当将目前国家批给可再生能源的价格看成是一成不变。长远的看,不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会上涨。因为,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会因为稀缺和增加环境治理成本而上行,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则可能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带来的迅速国产化而下行。现在认为被批高了的电价,以后可以下调。除非价格当局认定已经批复的价格永远不变,但是这样一来,那能源价格还改革什么?

当然,许多价格上的考虑是出于对提高目前电价水平的担忧。这种担忧是合理的,但至少在现阶段不能成为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原因。因为,以目前可再生能源占发电

的极小份额(大水电除外)来看,可再生能源电价再高一些并不足以影响整个电价水平。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篇8

【关键词】 浙江 供销系统 循环经济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一、浙江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构建的价值分析

再生资源产业是目前全球蓬勃发展的绿色新兴产业,德国是世界上发展循环经济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也被重新利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废料工业是美国经济和环境生命的主要构成部分,据估计,废料工业每年销售产品价值至少为200亿美元。

2010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委先后了《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等。2011年,商务部研究建立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这些新政的出台,预示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在未来一个阶段迎来黄金发展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宏观形势,使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浙江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1、浙江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2011年浙江省供销社决定对全省系统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该次调查覆盖了全省11个地区,调查对象为供销社全资、控股、参股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市场、加工园区、集散中心,情况汇总如表1和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浙江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规模一般,从业人员少,力量比较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回收利用的项目亟待增加,跨省项目的合作有待加强。这些企业的利润日趋下降,说明政府与社会对这个行业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不高,这些企业的生存存在一定的困难。

2、浙江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影响因素。

(1)政府推动。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与环保事业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尤其是当政府在建立、推广可再生资源的新型回收利用体系时,对相应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固定门店以及加工企业予以必要的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甚至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构建的重要条件。同时,政府应承担起监督、保护可再生资源体系正常运转的职责,保障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正常运转。

(2)制度促动。制定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构建非常重要。通过法律规范,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和政策导向,打消相关企业的疑虑,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地政府尽快出台以促进可再生资源为中心内容,结合就业、财政补助、交通运输等相关内容的地方性法规,然后设立专门性的职能管理机构如浙江可再生资源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

(3)项目驱动。可以根据本区域再生资源产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独立或联合投资、兴建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和特色园区。以金华市为例,各地区产业特点不一,如永康的小五金加工制造业、东阳的废塑料回收加工经营、浦江的水晶加工、兰溪的编织袋制造业等。

三、浙江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构建存在的问题

1、缺乏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目前,再生资源利用大有可为、利国利民的观念还未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媒体,往往把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与假冒伪劣、污染环境画等号。

2、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不稳定。由于我国还没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其行为也得不到有效规范,不利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

3、网络体系不完善。再生资源行业社会认知度浅,进入门槛低,企业大多规模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再生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不完善。目前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往往只局限于回收一个环节,不能有效形成规模效应和连锁效应,从而使产品中的加工利用这一关键环节流于形式,导致产业链脱节。

(1)规模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大多数回收站点采取挂靠回收公司经营,以“夫妻店”形式简单买卖,表现为经营场地小,经营资金薄弱,加工设备简陋。

(2)技术水平低,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从事废旧物资回收人员大多自身素质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加上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加工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3)资源利用率低,二次浪费严重。由于网络体系不健全,回收经营者“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再生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4、市场竞争不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无序化。缺乏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企业各自为战,有的地区缺乏上规模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增加了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企业之间在国际市场上存在哄抬收购价格、竞相压低出口价格的无序竞争问题。

5、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不合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散乱化。网点分布情况有着以下几个特性:一是城乡结合部为主,极少数位于城市或城镇居民区附近;二是基本散落在各自然村居或城中村等城市急待改造的旧村区域;三是网点分布杂乱、不均衡,设置随意。

6、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以上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为例:商贸办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几乎没任何实质性管理权限,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发改委负责研究发展政策、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公安局负责治安管理和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实施经常性监督检查;工商局负责经营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环保局负责资源回收过程环境污染监管。

7、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弱向化。我国对再生资源利用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投入少、科技攻关及推广缺乏资金、发展缺乏后劲等一系列问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负担过重,特别是国家取消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后企业面临的困境,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四、浙江供销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行业管理、规范和监督职能。政府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有效管理等有效途径,全力构建起覆盖全省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达到提升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资源节约国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的。

2、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在布局规划上,要整合规范原有站点,建设完善居民社区回收站点,建立功能齐全的集散交易市场,形成面向全县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在功能配套上,构建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对企事业单位即非居民区再生资源的回收,应采取回收企业(站点)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的方式,由统一标识、封闭式分类回收车运输至集散(交易)市场。以网络为媒介,建立虚实结合的网络交易新模式,就能实现电子交易、在线回收。

3、促进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市场化运作。要保证新型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正常运转,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为继,市场化运作必不可少,更何况可再生资源作为环保产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朝阳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过程中,除了政府提供一部分资金外,可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

在产业链上游,成立多方投资的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然后筹建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主要承担集中堆放、整理、交易和加工的功能。在产业链下游,可以对可再生资源回收门店和流动人员进行规范,经营门店应具备一定的经营条件如场地、规模、资金、人员资质等,符合要求者可予以税收优惠或者提供建设补贴。

4、逐步恢复供销社在行业中的龙头作用。

(1)牵头成立行业协会,促进业内联合。在当地供销社指导下,由当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牵头,共同发起筹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通过协会的运作,将提升供销社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2)参与城市社区回收站点建设,打造形象工程。需要有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来承担当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供销社要积极参与,可以学习宁波市供销社社区回收站点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此举,可以打造企业品牌形象(统一店面、统一标识),美化城市社区环境,加强对流动回收人员的管理。

5、应通过长期有效的舆论宣传、政府奖励等手段,使得循环经济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离不开市民的自觉和自律,特别是在居民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时,首先要得到居民的密切配合,经过一定时间的推行之后,才能转化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应该说,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全民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意识,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才能真正建立并日渐完善。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