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阅读材料论文8篇

时间:2022-06-10 21:33:01

阅读材料论文

阅读材料论文篇1

一、迁移学生的阅读范围

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差别为,初中英语涉及到的英语词汇更多、英语语法更复杂。许多初中生因为这道障碍,就不愿意积极阅读英语材料。初中英语教师要意识到:因为学生有自己较熟悉的阅读范围,那么如果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能够迁移学生的阅读范围,就会让学生感到阅读材料的难度降低了。

比如,有一名学生对宗教知识很感兴趣,他本身就是基督教徒。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宗教相关的材料,这名学生就会因为文章中出现很多与宗教有关的词汇而感到熟悉,他就会减少阅读时的恐惧感,从而愿意自主阅读英语材料。这名学生的英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片断如下:

……

There is total religious freedom in the U S. And people worship in churches, temples, and mosques depending on their religious affiliation. Most major religions are found in the US, such as Christianity, Judaism, Islam, Buddhism, and Hinduism.

……

教师迁移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会帮助学生减轻阅读的压力,让学生愿意自主阅读英语材料。

二、迁移学生的阅读基础

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只顾自己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布置统一的阅读材料,这使部分学生觉得自己阅读的英语材料太难,他们就不愿意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先给学生阅读一些难度不太大的英语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累英语知识,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时,再逐渐提高阅读的难度。这样学生才不会畏惧英语阅读。

比如,以一名英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下的英语材料为例:

……

A: I like the culture course. Because of the culture class, I fell in love with Japanese painting.

B: Like manga?

A: Yeah, manga is also my favorite. Japanese painting consists of manga, ukiyo-e and many other kinds.

……

在这篇英语材料中虽然有一些比较生僻的词汇,然而它的语法构成却比较简单。它经常使用的句式为“I like...”“I fell love with...”,还有一些单词如“ Japanese ”“ Because”等,这些都是学生常见的英语词汇。初中英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迁移学生的英语基础,然后让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英语知识,学生就不会再畏惧阅读英语材料了。

三、迁移学生的阅读方法

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了解到虽然英语材料各不相同,但是阅读方法却是相同的。比如,不管阅读哪篇文章,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用理解语境的方法阅读英语材料、结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阅读英语材料等。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迁移阅读方法,同样也可以帮助学生降低阅读的难度。

以初中英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以下的英语文章为例:

……

No place will ever be perfect. Throughout the long story of human being, since human can write and record information, there is no kingdom and society even close to perfect. Perfection is a myth that can become a disease to someone who tries to build an ideal fantastic world.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篇英语材料就是描述历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文章。学生只要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境,就可以通过句式结构大致揣摩出这篇文章的意思。

阅读材料论文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材料;高考阅读材料;切合程度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高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重要的语言输入渠道。本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比较高中英语教材中Reading部分的文本材料(北师大版)和高考英语试卷中文本材料在话题和常见文体方面所占的比例,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探讨如何选择阅读教学材料,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二、理论依据

阅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如何使用教材,英语课标给教师提出的建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安徽省《考试说明》对阅读材料的话题和文体的考查作了较详细的说明,即“要求考生读懂有关日常生活或体的简短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教材和《考试说明》在编写和选用阅读材料时,都考虑到材料与日常生活贴近,与学生的需要贴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

三、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课程标准、安徽省近三年的《考试说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模块1~8和近3年来全国各地英语高考试卷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进行了研读和比对,探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在话题和文体的类别和数量等方面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课题组结合英语测试基本理论,以课题学校为单位选择一年的高考真题卷进行话题、文体和题型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比归纳,初步总结高考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规律和特点,为最后实现本课题研究成果提供必要的实证材料。我们对全国一卷与二卷和十六个省市从2009到2011连续三年高考完形填空的体裁和题材以及阅读理解的体裁和题型做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教材1~8模块中的阅读材料(共84篇)所涉及的话题不能完全覆盖课标中所列出的24个话题;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材料在话题和文体覆盖方面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话题和文体的覆盖的相关程度不高;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六类阅读理解题在4类阅读文体的语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文体)中所占的比例高低不一:教材话题和《课标》话题的相关程度较高;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材料的话题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所覆盖话题的比例有高有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材料的文体与高考语篇阅读材料(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所涉及各有关文体的篇数和比例存在不太切合的现象;2009~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在考查考生阅读技能6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有高有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文本材料的话题范围、阅读材料的选材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和高中毕业生的阅读量都有明确的要求;高考试题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阅读材料在有关话题和文体的覆盖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高考“阅读理解”题不同文体的语篇在高考阅读理解6类问题中所占的比例各有侧重。因此,在合理使用教材、选择材料补充课堂阅读材料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所补充的阅读材料应与课程标准中所覆盖的话题保持一致。二是阅读材料的选择标准要参照〈课标〉中对教材编写的一些原则要求。三是针对教材中阅读文本所覆盖的话题和文体与高考试题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阅读材料在有关话题和文体的覆盖方面不完全一致的特点,重点选择补充阅读材料。四是结合高考试题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对阅读选材的要求,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是合并或删减教材中的某些阅读语篇,为学生释放更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六是结合不同文体结构,运用不同的阅读技能解决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常考的6类问题。七是结合高考中对语篇的选材要求,选择与教材大话题相吻合,与教材小话题的外延相一致的阅读补充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结合考点,把考点和课时目标的设定结合起来,有重点地安排阅读活动;结合考查要求,灵活使用教材中的练习和教师自编练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解题能力。

阅读材料论文篇3

但从命题分析,申论一直遵循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设定题目。从考生的答卷来看,议论文写作,考生都具有一定的谋篇布局能力,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的问题常常是偏离主题。在小题目中,考生的问题是要点不全,看不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考生忽略材料的阅读,说明考生阅读方法,阅读理解能力欠缺,这方面殛待加强。

申论材料把握的重要意义在于,申论能力的考查是在材料背景下进行的。命题的设计围绕材料主题展开,问题的回答也要从材料中寻找素材,如果把握不了材料,思维就没有了方向,问题回答便无从着手,考生的思考和分析必须紧紧围绕材料。小题目的答案,从近十年来的众多命题规律可以得出结论,评卷的采分点都在材料中,当然这需要考生进行挖掘和归纳。议论文同样是在材料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文章立意,角度选取、论证取材都无法脱离材料。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申论都是在给定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回答特定问题。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考生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给阅读以充分的时间,并提高阅读速度。考生拿到试卷后常常急于做答,要知道知答案只是分析的结果,没有对材料的充分了解何谈回答。在时间分配上,阅读不要匆忙,在两个半小时的整个考试时间里,考生要在阅读上分配5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有两个目的要实现:一是把握材料的主题和主要线索,二是要把握题目涉及的材料。总之,要对材料形成整体印象。由于阅读不充分,在做题时必然反复阅读,那么整个做答时间一定很紧张。把握这一点的同时,考生还要在训练中提高文字阅读速度,提高快速反映能力,迅速捕捉材料相关信息。

二、阅读顺序要科学。从试卷来看,大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题目总体说明,第二部分为交代背景材料,第三部分为题目要求。从阅读顺序来看,应首先阅读总体说明,了解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主考机关的考试大纲中会有说明,考生应提前了解。然后再阅读题目要求,对题目要求考生要字斟句酌,明确题目数量,题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样注意力在阅读时会有意识地思考相关问题。最后是材料阅读,阅读重点、时间的绝大部分要放在材料阅读上。

三、材料阅读的重点与方法。背景材料会围绕主题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内容,材料给付的角度不同,提供问题不同方面的信息。材料对于特定题目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某个题目的答案通常在特定的几则材料中。总体看,第一则材料要引起重视,理论性、分析性材料也要引起重视。第一则材料与主题有密切的联系,往往会揭示主题。理论性、分析性文字会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对于认识问题的原因、意义和作用可以提供极大帮助。其他材料则是现象的描述或者事例,为我们发现问题提供基础、为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在阅读方法上,首先,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捕捉。关键词通常就是采分点,反复出现的词一定是主要问题或问题的主要方面,这些词通常在一则材料或某一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则是材料的总结或概括,其表现的方式通常用“说明了”、“表现了”等字样。其次,考生要注意及时做眉批,把阅读时把材料的核心思想进行勾画,并按照现象、问题、原因、对称、意义作用进行归纳,或者对应题目涉及的材料做出标记。这是基础工作,在紧张的时间里,这样做会提高做答的速度。第三,学会快速阅读。平时重视这方面的训练,事例只要浏览,说明政策或道理的,要在阅读中要从宏观上快速把握。

四、如何提炼挖掘有用信息。在与考生的交流中,考生对照试题答案,常常苦恼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答案,或者是找不到答案。那么如何从材料中发现有用信息呢。

对于概括题型,考生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逻辑结构,即“现象-问题-原因-对策-意义作用”结构,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主题抓住了,概括的内容就会比较全面,且不会偏离主题。具体要点来看,要紧紧把握关键词和关键句子,从概括题型的评分上看,要点重于逻辑。

对策题型,要注意借鉴,要从材料中的事例、政府行为和学者建议中获得启示,材料中或许还有国外的做法,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还有,要注意原因的分析文字,原因找到了,问题便能得以解决。前者,可以为对策的可行性提供借鉴,后者则会提高对策的针对性。

对于分析题型,要注意整体把握。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或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题型的本质要求在于做出结论,做出定性或明确观点。那么材料中的结论性文字或者矛盾关系范畴要注意,比如材料中出现的“说明了”、“表现了”等文字。考生要善于比较与联系,比较范畴之间的关系,联系材料的主题。

阅读材料论文篇4

当前,对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对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尤其是对数学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况、功能价值、教学策略和编排设置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反思,以期推进阅读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数学阅读材料 回顾 反思 展望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进行十余年,新增的“阅读材料”不仅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也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初,数学“阅读材料”便日益为大家所关注,相关研究逐渐丰富。阅读材料的设置促进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

一、对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回顾

1.阅读材料的使用情况研究

2002年,邓建等人对15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应试”的阴影以及教育观念的限制,阅读材料基本上还处于被封闭的状态。同时,研究者也认识到,阅读材料绝不仅仅只是作为教材的点缀而出现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它的潜在能量不可低估[1]。

徐永忠对使用过新教材的60位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43位表示阅读材料不属于考试范围,怎样讲都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己课后看看的方式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教师的现代课程观念仍然淡薄,二是教改意识还不够强[2]。

2012年,殷长征对240名学生以及1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访谈。结果发现,教师对这些内容的处理相对来说还是很“现实”的,阅读材料需不需要讲解主要还是取决于它们在习题、考试、竞赛中是否会被考察到;对学生的调查则发现有阅读意向、阅读目标的学生较少,学生对阅读栏目的功能期望总体上带有强烈的应考意识[3]。

2.阅读材料的功能价值研究

一方面是对教材的作用。魏为升认为,阅读材料的类型广泛、内容丰富,涉及了天文、地理、历史、艺术、计算机等领域,教材通过这些内容,展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教材更加综合化;阅读材料对正文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使教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示了数学的完整性;阅读材料的设置还为学生留下了探索的空间和方向,使教材内容更具弹性化[4]。

另一个方面可概括为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这也是研究关注较多的地方。刘建永通过对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加以列举,认为阅读材料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治学态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发展能力[5]。钟建新指出,“阅读材料”之所以被编入教材,一方面是使教材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正文内容加以理解、掌握,激励学生探究新知、开阔视野、培养人文精神。具体来说,数学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史学教育功能。数学史料是阅读材料的主要素材之一,通过建立数学与人文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2)整合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3)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提高数学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同于知识的教学,其效果依赖于教师的理解程度,更需要学生用心体会,阅读材料所提供的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对应思想、分类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无所不在,学生学习这些材料的过程也即数学思想渗透的过程。(4)凸显数学建模的示例功能。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能力的最佳结合点。(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功能。阅读材料中设置的问题、建议,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6]。

3.阅读材料的教学策略研究

徐永忠在对阅读材料教学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建议:首先,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材料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材料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其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互动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质、到达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其次,应当“以史为鉴”,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德育功能,进行科学方法和态度、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最后,还要将阅读材料的教育与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2]。

再综合之后魏为升、朱广科、钟建新等人的研究,阅读材料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利用阅读材料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中均多次出现“通过问题情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字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适度挖掘阅读材料,通过改编以及设计与教材内容相统一的问题,使之成为问题情境[4]。(2)利用阅读材料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对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加工、组织,设计成研究性课题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构建具有个体意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7]。(3)利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学习数学家科学严谨、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应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德育因素,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渗透教育,发挥阅读材料的育人价值[8]。此外,通过阅读材料还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4.阅读材料的设置编排研究

“教材应当通过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9]。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目标,对数学阅读材料的价值、使用策略进行探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从源头出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其在教材中进行编排、设置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

李雪认为,阅读材料的编排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规范。材料的语言应当力求精炼,同时还应保证内容的科学性、表达的流畅性和阅读的趣味性;另外,还应把所呈现的问题表述清楚,内容应当饱满。(2)编排位置。由于阅读材料的位置都放在相关章节之后,加之字体和正文也有差别,这些都“暗示”学生这些内容实际上是“无关紧要”的、不用去看(在相关调查研究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阅读材料在网络上呈现,及时更新、充实。(3)内容。选择阅读材料内容时编者应考虑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体系,从学科的横向和纵向考虑。(4)均衡性。编写阅读材料不能只考虑正文中可能出现阅读材料或是某部分的材料不够丰富而大量编入,应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整体去考虑,发挥阅读材料的特有功能。(5)新颖性。阅读材料应该多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适当多点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6)编排方式。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阅读材料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校的教师还可以集体研究,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把有关内容编排进校本教材中等[7]。

二、对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反思

1.对研究价值的认识

回顾新课程推出以来对数学阅读材料的研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了数学阅读材料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从教材的篇幅上来说,阅读材料所占的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其教育功能和作用却不应被忽视。关于阅读材料的研究的丰富一方面反映出研究者对该内容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促进着教师对阅读材料本身认识的不断提高。(2)学者的已有成果初步架构并完善了这方面研究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阅读材料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对阅读材料价值的认识、如何进行阅读材料的教学以及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这也为今后更加细致、全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思考角度。(3)已有的理论可以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参照现有成果,尤其是阅读材料的价值和使用策略研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对自身观念、教学实践进行更新、反思和完善,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重要作用。

2.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1)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视域还可以拓展

已有研究大都将数学阅读材料理解为是教材正文后的相关“版块”和“栏目”等。事实上,单就教材而言,注释、章头图、章引言、习题中的古算题等,这些内容无不体现着“数学阅读材料”的作用,因此,数学阅读材料的内涵还可以更加丰富。如果从更广的角度去认识数学阅读材料,那些具有科普性、趣味性的、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影音、网络等资源都可作为“阅读材料”的载体,都可以进行充分利用。简言之,阅读材料的范围绝不限于教材,应当拓宽视域,将其视为广泛存在的一种资源去挖掘。

(2)研究方法还可以更加多样

回顾现有的研究,对阅读材料价值及其使用策略的论述可以说已经相当丰富,但其中从学理上进行探讨的“书斋研究”相对较多,有了这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支撑,今后还应更多地扎根于实际的教学,在有血有肉的课堂中、学校里进行研究。因为,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阅读材料的教学。

虽然现在教师对阅读材料的看法已有很大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其处理还是比较“现实”、“无奈”,若要真正改变这个现状,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数学阅读材料进行研究和实践。

三、对数学阅读材料研究的展望

1.作为一种资源加以挖掘

信息时代,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及情感的培养已远远不局限于教材或者课堂。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若将阅读材料看成是教材中区别于正文的内容,教师就只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而若将其视为一种资源加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则大为丰富,教材中、生活中,“阅读材料”无处不在。教师可以主动挖掘这些资源,进行再创造、再组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材的编写者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些素材。

2.追求与教材相融的教学

了解数学体系、体会数学文化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是数学阅读材料的设置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使用阅读材料?以数学史内容为例:在教学中需要使用数学史,原原本本的照搬、叙述绝对不是数学史的教学,更不是数学阅读材料的教学。应依据学生的数学现实,“重构”历史,融于教材。这是理论演绎的必然,也是实践需要的使然[10]。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史是一个图式化不断演进的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儿童无需重蹈人类的历史,但他们也不可能从前人止步的地方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应该重蹈历史,尽管不是实际发生的历史,而是倘若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我们今天有幸知道的东西,将会发生的历史”[11]。大到教材中的设置、编排,小到一节课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在悄无声息中以最完美的方式体现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材使用阅读材料所应追求的境界。

3.扎根于课堂实践的研究

尽管现在已有相当多关于阅读材料的论述,但很多都是源于书斋的,缺少扎根于真实课堂、经过实践检验和评价的内容。今后的研究,可以结合上面两点内容,通过教师个人思考、群体合作,充分挖掘数学阅读材料,在课堂实践、校本课程中进行尝试、运用和反思,实现现有理论成果的转化,从而体现这些研究的服务功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邓建,汤国铎,雷忠强.关于“数学阅读材料”情况的调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

[2] 徐永忠.“阅读材料”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通报,2004(4).

[3] 殷长征.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材阅读栏目使用情况的调查及思考[J].中学数学,2012(11).

[4] 魏为升.数学阅读材料的功能和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10).

[5] 刘建永.对高中数学新教材“阅读与思考”的认识与教学建议[J].中学数学杂志,2008(7).

[6] 钟建新.关于高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思考[J].数学通报,2011(4).

[7] 李雪.高中数学阅读材料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8] 朱广科.充分发挥“阅读材料”应有的功能[J].中学数学研究,2010(3).

[9] 章建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与编写[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10] 蒲淑萍,汪晓勤.数学史怎样融入数学教材:以中法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2(8).

阅读材料论文篇5

第一步 阅读理解的应试方法 考生要想完全驾驭材料,至少要将材料读两遍,每一遍都有必须要完成的内容。

一、阅读第一遍——了解材料内容

(一)材料形式。考试提供的材料一般都为“半成品”。

(二)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心句。

二、阅读第二遍——理清脉落

经过第一次阅读,考生对材料内容已 的了解,第二次阅读材料的目的就是:由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理解。

下面就理清脉落的步骤具体作一介绍:

2.技巧的二次使用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

通过对各段之间、各 在的逻辑联系,达到思想认识上的系统化,再通过整体系统的抽象和概括,就水到渠成在脑海中归纳出了材想。由此,考生完成了由表象向本质的过渡。

第二步阅读理解的原则 为了保证真正“读懂”给定材料,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时间原则

申论考试一般提供5000字左右的材料,花多少时 料便成了一个首要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应为40分钟为宜,但根据华图学校课堂的多次测试和总结的实战考试经验,我们认为以30分钟为最佳,因为申论考试看似时间宽裕,实则也很紧张,而且考虑到每次作答前都要草拟提纲,这实际上是二次阅读,完全可以补充一次阅读中没弄清楚的地方。

(二)整体把握的原则

申论阅读往往涉及很多材料,如何从总体上把握这些材料,并依此进行分析得出这段材料要说明的中心问题,这是申论考试的关键。而这个关键的前提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而不是对材料一知半解。只有全面掌握了材料,才可能全面概括材料,挖掘材料的主旨,制定全面、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进论证。所以说整体把握的原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也是申论考试的基础。

(三)筛选性原则

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庞大杂乱,但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如2000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还包括:噪音污染引发纠纷的信息,法院审判陷入困境的信息。对于这两个信息,有些考生就没有从整体把握进行筛选,有的将纠问题,有的将法院的司法审判列为主要问题,可想而知,这将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三步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要素 只有阅读完了,阅读好了,阅读透了,才能了解文意,理解其中的思想,掌握其中的信息,也才能着手去写,去形成文字来表神主旨。下面我们来谈一下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要素。

一、认识材料 认知材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

认知材料就是认字、读字、识词、解句的过程,即通过文字符号的认读和词义的感知,来了解字词所包含的意义,进而感知材料表达的内容的一种能力。

二、理解材料内容

阅读材料不能仅是局 生动、具体的认知上,还必须进 材料内容的抽象理解上,以获得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理解材料内容就是对材料阅读的悟意明理的过程,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深化。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理解材料内容需要经过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多层分析过程。

阅读材料论文篇6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阅读 设计

Abstract:Nowadays the reading is becoming more andmore important,So the choosing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isespecially important,This passage focuses on the theory ofZDP and discusses how to choose the benefit material forchildren,Then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exoeri-ence.

Keywords:ZDP Reading Design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字信息大量涌现,所以,阅读成为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高阅读效率已经提到每个人的议事日程上来。如何提高阅读。大量阅读,有效阅读。成为近几十年来各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儿童处于成长发展和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的选择显的尤为重要。阅读材料应能吸引儿童,能使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阅读困难,同时又能学习新知识。这需要精心的选择和设计。笔者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基石来研究儿童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外延

维果茨基是苏俄早期一位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苏俄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维果茨基扬弃国内外心理学界对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人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在此之前,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教学是充当发展的尾巴的,发展总是走到教学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儿童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智力发展,它标志着儿童一些官能的成熟:而最近发展区则意味着那些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官能还未熟。后来,西方一些学者在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新的阐释。比如:在伯克看来,“最近发展区”是指智力主人(儿童)的一种追求。他认为:“儿童虽然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成人指导或有经验儿童的帮助而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显然,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与许多成熟的学习参与者在对话中合作,所以,他们内化了这些交往的语言并以相同的方式把它们用于他们独立组织的活动中,儿童正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超前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这一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它作为儿童发展的指导,它试图让教师知道运用一些中介的帮助便能使儿童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水平,从而使教师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引导帮助儿童达到其最高的发展。

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分析得出对于儿童阅读材料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呈梯形增长方式。内容应该使儿童的知识体系也呈梯形增长方式。第二,在难度设计上应该适合各个年龄阶层。难度高于儿童的现存水平但在教师的辅助作用下又能达到那个水平。

二、研究分析过程

1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的设计和选择儿童阅读材料。笔者决定分析现存的一本阅读材料从中得到现存材料的利弊并得到启示。

2 研究对象: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保定市剑桥少儿英语初级班的学生和使用教材“看,听,说”作为研究对象。

3 研究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得到结论一直注意三个方面的影响:教师的“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是如何发挥出来的。内容的难度设计对儿童阅读的影响,以及视觉设计的作用。

试验一:主要检验“看、听、说”这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维果茨基的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使儿童在知识方面增加。这个试验笔者仅从词汇量这个方面来说明问题。学期开始初级班的学生在单词量和知识方面大体处于入门水平,他们的单词量大体在150字左右。使用的教材是“看、听、说”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期末对这些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的单词量平均提高20%。由此可见:这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比较合理,学生在学习时并教师的指导下使他们的水平有所提高。

试验二:主要是检验“看、听、说”这本教材在难度的设计上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循序渐进的增长。很多研究表明,阅读材料的难度和内容极大地影响儿童从阅读中学习的可能性,材料难度适合时儿童能从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阅读材料在内容和难度的选择上要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知识的增长上呈梯度上升。如何在“最近发展区”内测定阅读材料的难度?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希望能找到一个简单、客观的方法以确定文章的难度: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易读性公式”。易读性公式即通过对文章中一些可测量因索的直接计算获得文章难度的估价。易读性公式的优点是比较客观的,因为公式中使用的都是直接可测量的指标,如计算英文阅读材料难度的易读性公式常常包括单词的长度、单词的难度(用词频作指标)和句子长度几个因素。易读性公式的最大的优点是它的使用非常容易。在“看、听、说”中随机选择三个100单词左右的英语阅读段落,然后计算段落中每句的平均词数和每词的平均音节数。以得到句长和词长的估价,这样可以给出文章的大致的年级难度。试验结果显示这则故事的平均句长为14个词,平均词长为1.24个音节;这个故事是典型的五年级儿童合适的读物。事实表明笔者随机挑选的文章的确是适合五年级学习的教材。

试验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这本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阅读材料的内容上虽然试验表明内容设计属于梯度呈上的状态。但在阅读内容素材上有待完善。在视觉设计上笔者认为“看,听。说”这一系列教材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儿童阅读材料的选编与设计的启示

阅读材料,尤其是大量课外阅读材料的选编应立足于儿童独立阅读,也就是说,阅读材料应能吸引儿童,能

使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阅读困难,同时又能学习新知识。这需要精心的设计。

1 阅读材料内容的设计上的启示:儿童阅读起始于非常简单的故事,大约从三、四年级开始,当儿童获得了基本的阅读技巧,阅读的重点应从“学习阅读”转向“从阅读中学习”。儿童必须逐渐发展阅读文学、社会和科学文献,使阅读成为一种学习、获取新信息的途径。并通过阅读建立、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精心选择和编写阅读材料,儿童可以更容易地完成这个转换。笔者认为阅读材料的内容应引导儿童更多地了解现实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现代科学技术等,引入更多的低频词、书面词、抽象词、专业词,使儿童获得大量新信息、新概念。文章的结构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写作手法的,如:插叙、倒叙等。与给低年级儿童特别写的、简化的故事相比,高年级儿童的阅读材料中改写的成分越来越少,内容和题材上越来越多地接近成人的读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把阅读学习与文学、社会和科学的学习联系起来。甚至对初学者。也不要把阅读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技巧,对每一年龄的儿童,都应有一些童话、寓言、传统的和现代的作品,一些反映现代社会、道德、科学技术的材料是他们应知道的,这些作品中贯穿着我国文化的精华,世界文化的精华。

2 阅读材料难度的设计的启示:低年级和高年级儿童文章难度的标准是不同的。低年级儿童读物应考虑的最重要标准是使用的词汇。低年级儿童的阅读是很艰难的,这时。儿童虽然已有大量口头词汇,但对书面字词是陌生的;虽然他们已能较好地理解口语,但没有阅读书面语言的经验;虽然他们已有一些生活经验,能理解许多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的事务,但总的来说他们知识很有限,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然而,在这许多困难中。最主要的障碍是书面字词识别的困难。因此控制低年级阅读材料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慎重引入生字词,生词密度、词的概念难度、生字词出现顺序、出现频率、生字词的重复率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在内容上选用儿童熟悉的故事,尽量利用儿童已有的口头词汇,生字词在文章中的分布较均匀等,都有利于儿童克服阅读中的生字词障碍。但控制词汇经常导致简化故事,从而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应仔细斟酌儿童读物内容和语言难易之间的对应的关系,

高年级儿童读物的难度需考虑其它一些标准,随着高年级儿童阅读材料内容的丰富,传递新信息的增加,文章的逻辑性、理解难度可能成为影响材料难度更重要的因素。尤其对四年级以上的儿童,他们的阅读理解更多地依赖对内容的背景知识,因此,提供各方面的丰富的知识,以增加他们阅读中的背景知识应受到更多的注意。

3 阅读材料的视觉设计的启示:对低幼儿童插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儿童字词识别的困难。阅读技巧缺乏,插图可帮助儿童提取阅读需要的知识,整合阅读内容,提阻碍阅读理解,主要取决于插图的性质、位置、阅读材料的难度等因素。因高阅读兴趣。但研究也表明,插图在有些情况下能促进阅读理解,有些情况下此,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插图的设计能引导、帮助读者理解的程度。

四、结语

阅读材料论文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 高职学生 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28-02

英语阅读一直以来都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之能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涉外业务能达到书面交流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试对高职英语教学开展课外阅读训练进行探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开展课外阅读训练的必要性

(一)从理论角度。Krashen认为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的核心部分,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产生的,这些可理解输入材料是指学生听得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要略高于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即Interlanguage+1理论)。胡壮麟(1994)也认为阅读是学习者获得语言习得的一种有效途径,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本保证。但是由于设备、经济等条件的限制,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社会环境(即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通过“听”来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那是不可能的,而“阅读”就成为提供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阅读,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增加可理解输入,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帮助学生习得语言,从而应用语言。

(二)从现实角度。高职学生即将踏入的社会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新闻报道,产品说明都采用英文来报道和描述。没有快速的英语阅读技能,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充满活力和求知欲,对英语学习也有着强烈的渴求,也希望通过英语阅读能扩展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他们也普遍反映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差,词汇量低,阅读困难,觉得难以提高。虽然,阅读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很大比重,但是只靠课堂那区区45分钟就想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交际能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来实现。90后的高职学生活泼好动,但学习自制力较差,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强,教师要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就要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精读、泛读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培养高职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B级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因此,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阅读材料多样化。提供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多样化,即从形式上要变换体裁,从内容上要变换题材。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涉外日常业务需求,教师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类型可分为应用型和欣赏、消遣型。应用型应该包括各类信函、通知、海报、合同、广告、产品说明书、菜单等各种应用文。欣赏、消遣型应该包括报刊、杂志、诗歌、各类图书、故事、散文、歌曲等。这两大类型已包括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内容上的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阅读目的、兴趣爱好等各种需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类型,如因学习和工作需要对合同、技术说明书进行字面理解;为消遣,扩大知识面对英文小说、报刊、杂志进行阅读等。

(二)阅读材料难易要适度。阅读材料难易度要适当是指材料难度要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对学生的难易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学生读不懂,阅读不下去,积极性就会受挫,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没了积极性。太易,一读就懂,没有挑战性,学生得不到提高,就会觉得这课外阅读可有可无,不屑一顾,同样会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那么如何达到阅读材料的难易适中呢?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认为,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略高一点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是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

(三)阅读材料要适用。阅读材料内容要适用是指材料内容要适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只有当阅读材料使学生产生兴趣或为满足某种需求的时候,学生才会积极地、专心致志地去阅读。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是学生喜欢的、关心的;对学生实际有用的;符合学生现在、将来的学习生活或职场需要的。

(四)阅读材料多多益善。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量的积累过程,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完成从语言学习理解到语言应用自动化的转换过程,语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因此,要使学生获得足够多的语言知识,掌握阅读技能,达到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就必须接触大量的英语阅读材料,多多益善。

三、课外阅读训练的开展

虽然开展课外阅读训练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相对较差以及阅读方法、技巧等还需英语教师的(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28页)进一步指导,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训练时要时刻注意监控和监督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外阅读任务,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策略的指导。阅读策略就是指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信息,解决各种阅读问题的方法和方式。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成为流畅阅读者,就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常见的阅读策略有:

1.生字词处理策略。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阅读上下文、构词法等猜测词义;不影响语篇理解的,可跳跃过生词,不必停下来猜词义或查字典。

2.图式利用策略。指导学生阅读中通过文本联想自己所了解的背景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通过问题提示学生进行文本与图式之间的联结,读后让学生谈论自己是如何利用图式信息理解的。

3.整体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以语篇为连贯整体,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式阅读模式来阅读材料。教师注意提供整体阅读方式的一些文章,提示学生采用整体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阅读后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自己阅读的感受。

4.信息、结构分析策略。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区分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区分文章的结构。教师可提供不同类别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识别不同信息;通过图表,信息填空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5.文本利用策略。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已知信息或语篇轨迹对深层含义作出判断、推理和引申,通过已知信息或信息词去判断作者观点和态度等。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一些推理问题,让学生阅读中利用已知信息和上下文信息进行推理。

(二)阅读技巧的培养。通过阅读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师倍加关注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时既要注意微观阅读的技巧培养,如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词义和句法、体会语篇风格、了解语篇结构、掌握文章细节等阅读技巧,也要注意宏观阅读的技巧培养,如预测文章内容、快读掌握文中要点、略读获得文章大意、识别并回忆文中细节、根据语篇内容进行推理、推测作者写作意图和观点等阅读技巧。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适度的英语阅读技巧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总之,加大高职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各方面英语应用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坚持课外阅读,必定会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和阅读兴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Krashen,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胡壮麟,封宗信,罗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熊丽君.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基金项目】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外阅读与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11JGB190);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研究(2011ZY004)

阅读材料论文篇8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图式理论 交互式阅读理念

一、引言

随着国际商务交往的日益频繁,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上迫切需要高素质、能力强、善交际的复合型商务人员。其中,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阅读并获取和分析商务信息是很多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迅速提高学生在商务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阅读理论出发,结合商务英语特点,阐述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商务英语阅读能力。

二、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课程是与商业密切相关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于商务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需要专业教师对有关商务概念做必要的讲解和分析。这些知识的缺乏经常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阅读材料和有针对性地深入讨论。例如,在阅读《新剑桥商务英语(高级)》第27单元“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增长的影响”时,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国际贸易理论中“相对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因此,无法理解自由贸易是如何对国际贸易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的。

第二,教师没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技能训练机会。现在有些“所谓的阅读训练”无非是常用的略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没用引入阅读策略的恰当运用。造成这种现状常常是由于部分教师不清楚有关阅读理论,无法领会阅读过程的实质要求,不能举一反三,对各种阅读策略的运用灵活施教。

第三,Dudley-evans,T and John,M(1998)提出,应用阅读材料信息是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的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语言学习的层面上,阅读教学依然以教师讲解和翻译课文、学生做好作课后练习题为主,教师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来就阅读话题进行后继的讨论、公众演讲、会议主持、论文写作、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课堂学习效

果。

三、英语阅读相关理论介绍及相应商务教学策略

1.图式理论(Schemata theory)和其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图式理论显示阅读实际只是一个偶然的视觉效果,更多信息是由读者揣摩出来,而非来自书面印刷文字,(Mark Clarke & Sandra Silberstein,1977,P136-137)即读者能明白他们阅读的材料,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这些视觉刺激提炼成超越文字图形的各种含义,再把这些含义分配给已储藏在他们大脑记忆中合适的概念组,进而完成思维过程中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的高效交流。图式包括两大类:内容图式和正式图式。内容图式是我们了解关于人、世界、文化和宇宙方面的知识;正式图式则是关于文体结构方面的知识。

商务英语阅读材料以商务内容为基础(business content-based),广泛取材于原版商务周刊、财经杂志、专业期刊、合同和法律文件、技术说明书和手册以及原版教材,存在篇幅较长、句式复杂、术语多的特点。为了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理解阅读材料,则要求:1)学生广泛阅读,丰富和扩充图式知识。2)邀请专业教师对学生商务概念进行讲解和分析,并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2.相关阅读策略和其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根据Hudson(1998),“由下到上”策略(Bottom-up strategy)认为“意思”是由字母、单词、词组、从句、句子以直线的方式构成,但仅采用“由下到上”的阅读策略往往是不够的,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有时还需要采用“由上而下”阅读策略(Top-down strategy)激活学生原有知识框架(Schematic knowledge)。这些知识框架包括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修辞知识,(Carrell,Devine,Eskey,1988)包含“由下到上”策略和“由上而下”阅读策略的“交互式”阅读理念可能是一种实用、有效的阅读方式。Hudson(1998)认为:“阅读本质上可看成双向的过程,其既有高级思维和背景知识的应用过程,又有原文本身的加工过程。”为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这种阅读策略。

基于商务英语阅读材料大量涉及专业术语和基础专业知识,题材丰富多样,在阅读这类材料时,学生不能呆板、套用某种阅读策略,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阅读材料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如:(1)阅读材料难度大,或学生语言基础差,但学生相关背景知识或专业知识丰富,学生可能更多地用到“由上到下”策略,即通过激活学生原有知识框架而进行的阅读;(2)而阅读材料难度小,或学生语言能力强,但缺乏相关商务知识,则学生可能会更多用到“由下到上”策略,即由字母、单词、词组、从句、句子以直线的方式阅读;(3)介于(1)和(2)情况之间,学生则可能更多地采用包含“由下到上”策略和“由上而下”阅读策略的“交互式”阅读策略。

四、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以阅读IBM管理为例)

1.课前阅读和专业学习

课前,我们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源了解IBM来历、经营状况、发展历史。加强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邀请专业课教师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并组织相关议题讨论等。

2.课上预读阶段

在预读阶段,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对内容预测可能是阅读的重点。在这个阶段,可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相关商务术语或词汇后,看或听相关话题影像、录音材料或案例资料,然后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师生间互动,让学生列出关于此话题已知、未知或渴望知道的信息,并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即将阅读的内容、文章结构,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某些话题直接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如:(1)Do you know IBM?(2)Do you ever hear about the culture of IBM?Can you describe some of it?(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BM’s culture?(4)Is the text a descriptive story or a formal exposition?

3.阅读过程

在阅读整个过程,学生验证他们阅读前的预测,用他们框架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语言元素如单词、句法知识等解码文字意思。(Carrell,Devine,Eskey,1988)在阅读阶段,学生安静地阅读,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自身语言、背景知识状况,灵活地采用通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的阅读技巧。常见问题类型如:(1)What does the text talk about?Is it about the IBM’s management style?(2)What is every IBM employee’s ambition?

在阅读的后期阶段,常用的阅读任务为:对细节理解(reading for detailed comprehension)、细节归纳(summary from details),或根据上下文推断文章意思(inference from context)(如:Is the journalist Robert X.Cringely positive or negative about IBM’s working culture?)。学生可以通过配对活动校对他们的答案,并分析、讨论。

此时,学生经过课前学习准备、课上安静阅读、交流讨论,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以及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内容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上述内容涉及的语言也有了初步的掌握。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运用进行讨论,突出基于学生基础和阅读材料难度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应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包括“由上到下”策略、“由下到上”策略和“交互式”阅读策略,因此,灵活使用各种策略应成为阅读中的关键。

4.知识运用过程

知识运用要充分体现出以任务型学习为主、以满足学生在日后社会商务活动中需求为主导的教学。因此,常见的任务有案例分析、情景表演、项目报告,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包括:对阅读材料有关的议题进行讨论(辩论)、个人公众演讲、角色表演等,最终以演讲、论文、报告等形式呈现任务执行结果。

执行过程为:

(1)教师确定并公布任务。(2)学生课下准备。(3)课堂讨论、表演和实训操练。(4)教师评估或学生互评,侧重面是语言交流和专业知识应用。(5)学生完善和修正原有任务。(6)递交任务结果(演讲或论文)。

通过一学期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对象为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商务专业三年级62名学生。通过定期测试和期末采用调查卷调查等形式,结果发现:84%的学生喜欢新的教学模式,88%的学生认为他们提高了阅读技巧,82%的学生觉得他们掌握了商务英语课程中75%以上的词汇量,92%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比较实用;从测试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阅读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平均成绩由期初的67分提高到期末的78分。因此,不难看出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是有效的,对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五、结论

为了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为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商务英语读物,应加强商务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增进学生商务知识、概念的理解,并加大学生课外商务内容的阅读量,丰富他们原有商务知识框架,发挥图式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根据阅读材料难度大小、学生语言基础、相关背景知识或专业知识的强弱,灵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课堂教学通常经过预读、正式阅读、读后运用三个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快速阅读。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Regents.

[2]Carrell,P.Devine,J.Eskey,D.1988.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Clarke,Mark A.and Silberstein,Sandra.1977.Toward a realiz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principles for the ESL READING CLASS.Language Learning 27:135-154.

[4]Hudson,T.1998.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reading.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18 pp.43-66.

[5]Krashen,Stephen 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London:Longman.

[6]Robinson,Peter.2001.Task complexity,cognitive resources,and syllabus design:a triadic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task influences on SLA.In Peter Robinson(Ed.),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李冬燕.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15期.

推荐期刊
  • 阅读
    刊号:32-1729/G4
    级别:省级期刊
  • 新阅读
    刊号:10-1001/C
    级别:部级期刊
  • 现代阅读
    刊号:11-5566/G2
    级别:部级期刊
  • 快乐阅读
    刊号:41-1366/G4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