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航空安全管理8篇

时间:2024-04-10 14:41:53

航空安全管理

航空安全管理篇1

关键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控

0前言

民用航空项目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民用航空工作人员提出更高技术的工作要求。因此相应人员,需借助现代技术,强化民用航空专业知识吸收,根据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时了解当前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处理好安全隐患,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1当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人员自身缺乏对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未意识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比如在日常管理中,某监管人员未及时树立正确的安全控制意识,未形成安全管理思维,因此在平时监管中,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意见,无法运用安全意识指导风险管理工作,这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质量[1]。专业指导不到位:监管人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平时管理的过程中,未第一时间发现部门工作存在的不足,无法及时给予基层人员引导意见。当基层人员遇到问题,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专业引导,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教育不够,造成安全事故出现。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时掌握专业化的安全管理知识,没有主动学习安全管控知识的意识,片面化的以为,安全管理需要基层人员共同努力,只要大家一致努力就可避免隐患发生,自身掌握的专业内容不足。

2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风险管理措施

2.1构建安全管理机制

体现风险管控的权威性,根据民用航空工作现状,及时构建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以此实现对基层人员的有效约束和控制,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能力。科学的管控民用航空的风险问题,及时展开安全评估工作,主要对各项工作涉及到的风险、危险程度等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基层对民用航空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2]。加强风险管控建设,制定完善的风险排查机制,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能力,比如在风险问题检查环节,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风险控制,还要注意法律风险,科学评估可能发生的隐患问题。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将管控制度完善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结合起来,使其在民用航空发展中发挥出很好的安全控制作用,以联动机制调动人员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便于全面把握管理工作的要点[3]。

2.2强化风险检查

定期开展风险排查活动,以专项活动的形式扩大风险排查范围,以此提高全部人员的安全意识。认真排查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对各项成本控制、资金投入等的风险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以有限的资金广泛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强化成本管控,确保民用航空的健康运行。积极分析市场风险,考虑民用航空在市场上发展的潜力,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注重分析管理中的资源成本和人员因素,了解各项资源对管理工作起到的作用,以便有计划的推进安全管控工作。

2.3安全管控的案例

某民用航空为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事故演习制度,通过演习形式增强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分析飞机着陆中的安全隐患,从网络了解近几年发生的飞机坠机事件,明确飞行部所处的环境和温度要求,根据安全管理现状,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同时将班组人员与基层人员组织起来,定期进行安全隐患专项检查[4]。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引导基层人员打牢安全生产基础,加强日常工作监管,积极执行安全管控措施,构建安全管理、定期演习、培训教育等为一体的管理体系,让员工加强对民用航空安全知识的了解,同时利用大屏幕展示飞机坠机的事故现场,播放飞行中安全管控的过程及相应图片,注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增强安全管理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某民用航空为例,通过介绍安全管理问题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然后分析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通过将管理理论有培训教育相结合,提升安全管控效果。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需以人员安全为主,及时展开安全评估工作,以专项活动的形式扩大风险排查范围,分析管理中的资源成本和人员因素,落实主体责任,从而深化民用航空安全管控。

参考文献:

[1]杨舟,范丹红.基于D-S证据理论的民用航空情报原始资料上报工作风险评价和安全对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02):628-635.

[2]刘俊杰,赵永正,张丽娟.基于知识地图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事件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02):640-645.

[3]崔刚.民用航空器维修中的风险管理方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2):279-279.

航空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风险管控

0前言

民用航空项目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民用航空工作人员提出更高技术的工作要求。因此相应人员,需借助现代技术,强化民用航空专业知识吸收,根据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状,及时了解当前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处理好安全隐患,这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1当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人员自身缺乏对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未意识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比如在日常管理中,某监管人员未及时树立正确的安全控制意识,未形成安全管理思维,因此在平时监管中,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专业化的安全管理意见,无法运用安全意识指导风险管理工作,这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质量[1]。专业指导不到位:监管人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平时管理的过程中,未第一时间发现部门工作存在的不足,无法及时给予基层人员引导意见。当基层人员遇到问题,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专业引导,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教育不够,造成安全事故出现。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及时掌握专业化的安全管理知识,没有主动学习安全管控知识的意识,片面化的以为,安全管理需要基层人员共同努力,只要大家一致努力就可避免隐患发生,自身掌握的专业内容不足。

2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及风险管理措施

2.1构建安全管理机制

体现风险管控的权威性,根据民用航空工作现状,及时构建有效的安全监控体系,以此实现对基层人员的有效约束和控制,进一步提高隐患排查能力。科学的管控民用航空的风险问题,及时展开安全评估工作,主要对各项工作涉及到的风险、危险程度等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基层对民用航空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2]。加强风险管控建设,制定完善的风险排查机制,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能力,比如在风险问题检查环节,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风险控制,还要注意法律风险,科学评估可能发生的隐患问题。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将管控制度完善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结合起来,使其在民用航空发展中发挥出很好的安全控制作用,以联动机制调动人员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便于全面把握管理工作的要点[3]。

2.2强化风险检查

定期开展风险排查活动,以专项活动的形式扩大风险排查范围,以此提高全部人员的安全意识。认真排查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对各项成本控制、资金投入等的风险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以有限的资金广泛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强化成本管控,确保民用航空的健康运行。积极分析市场风险,考虑民用航空在市场上发展的潜力,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注重分析管理中的资源成本和人员因素,了解各项资源对管理工作起到的作用,以便有计划的推进安全管控工作。

2.3安全管控的案例

某民用航空为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事故演习制度,通过演习形式增强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分析飞机着陆中的安全隐患,从网络了解近几年发生的飞机坠机事件,明确飞行部所处的环境和温度要求,根据安全管理现状,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同时将班组人员与基层人员组织起来,定期进行安全隐患专项检查[4]。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引导基层人员打牢安全生产基础,加强日常工作监管,积极执行安全管控措施,构建安全管理、定期演习、培训教育等为一体的管理体系,让员工加强对民用航空安全知识的了解,同时利用大屏幕展示飞机坠机的事故现场,播放飞行中安全管控的过程及相应图片,注重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增强安全管理效果。

航空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航空 安全管理 措施 分析

保证航空飞行的安全性是民航永恒的主体,也是促进民航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如何实现航空安全管理,是摆在民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如何加强航空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航空不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航空安全作为集中点、线、面到体的系统,因此要加强航空安全管理,离不开全方位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航空不安全事故产生,航空不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1飞行员安全意识不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航空安全事故中,几乎有占70%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而这些事故绝大部分是因为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民航的相关规定和操作进行。

1.2乘客缺乏安全和配合意识

对于航空安全的保障,一方面需要飞行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更需要乘客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配合意识,能够全力配合乘务人员开展各项工作。例如: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要听从机组的指示,认真系好安全带,及时关闭手机等,如果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紧急迫降,那么乘客的有效配合是确保航空安全运行的关键。

1.3天气对飞行产生的影响

航空飞行对天气具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大雾天、阴雨天以及暴雨天气飞机都是禁止起飞的,当然在飞行过程中也难免遇到紊流、风切以及湍流等对飞行造成影响,另外积冰、积霜等也会对飞行安全产生威胁。

1.4乘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航空的安全管理也离不开乘务员,在飞行过程中,乘务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和高度的安全意识,认真观察每个细节,杜绝一些安全隐患,及时洞察每个乘客的需求。

2.加强航空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加强机场的安全监察

在飞机起飞前,要严格按照机场使用许可证以及机场使用册的政府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实现机场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规范机场周边的环境,避免因为高层建筑和通信行业的发展对机场的环境和通信产生影响,不断建立、健全机场应急救援系统,加强对机场飞行区的适用性的检查,并定期指派相关人员对机场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评估。

2.2加强客舱的安全管理

2.2.1确保地面安全检查工作到位。飞行员在上机后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检查自己负责的区域中的各项紧急设备是否处于待用状态,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各个紧急设备处于正确的位置,这里面也包含了各种紧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主要是为了保障一旦飞机遇到任何紧急情况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这也是防范各种航空不安全事件的有效方式之一。

2.2.2落实地面清舱工作。为了保证乘客在登机之前,能够及时的清除环境中存在的外来物,从而防止在飞行中引发各种意外事件,保证飞行的安全运行。

2.2.3限制超大行李进客舱。个别乘客因为担心物品遗失,就将行李带进了飞机客舱,这样容易造成在飞机飞行途中因为发生强烈颠簸将行李砸在乘客身上或者是散落到过道上。

2.2.4处理好特殊乘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残疾人、无大人陪伴的儿童要尽可能安排在靠近紧急出口的地方。

2.2.5加强卫生间的检控。乘务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卫生间是否有吸烟现象,从而避免因吸烟造成的客舱起火。

2.2.6加强厨房设备的检查和操作。厨房是飞机乘务员最应该细心检查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厨房的电源多、东西多、设备多,难免因为各种因素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厨房设备的检查和操作。

2.3完善紧急救援理论和实践操作

我国的航空安全管理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还缺乏一个完整的灾难快速处理的体系,主要存在着指挥体系反应不灵敏、反应时间长、装别配置不尽合理以及施救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等缺点,导致各个施救主体处于混乱的状态。因此要针对我国航空的安全管理现状,我们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和制定出符合我国灾难对策程序与紧急救援的理论和操作体系。

3.加强航空安全文化建设

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求民航树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从而提高民航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特别是要加强对“人为因素”的研究和“组织和管理因素”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规范职工的行为,采取多重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安全文化的建设还应该通过安全教育解决人的观念问题,实现安全教育的制度化,促进航空企业的职工自觉形成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的观点,正确认识到航空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另外安全文化的建设还应该跟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相结合,在加强民航职工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对社会公众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广泛宣传民航安全知识和民航安全管理的法律和规定,促使每个民航安全管理成为每个乘客和公民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航空安全管理篇4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理论引入了空管安全理论研究,阐述了当前空管安全管理的现状,总结并展望了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民航;交通管制;安全管理

一、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概念的提出

民用航空运输生产有三个主要参与者:民用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简称空管)、航空公司。民用机场为民用航空运输生产提供必要场所。航空公司是直接进行民航运输的企业,它具有机队、航线、销售服务网络等。空管则是民航运输的飞行管制中心,对飞行的航空器实施管制。空管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空管安全管理的提出有其必要性。

二、空管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空管安全管理概况

1、空管体制改革。我国的空管长期实行“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体制。1994年,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成立;1996年2月,全国民航6大地区空管局相继成立;1996年6月,京沪和沪穗航路由军队管制交由民航管制。民航业的发展及空管手段的不断完善对空管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初步形成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局、地区管理局空管局、空管分局站的空管体制。

2、空管机构和职能。我国的空管机构主要包括:飞行服务室、塔台管制室、进近管制室、区域管制中心、地区管理局运行管制中心、总局空管局管制室。其职能分别为:飞行服务室负责审理进、离本机场的航空器飞行预报,申报飞行计划,办理航空器离岗手续,向有关保障单位和管制室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负责协议公司的航务服务和延伸服务。塔台管制室负责提供塔台管制区域内航空器的开车、滑行、起飞、着陆和其有关的机动飞行的管制服务。进近管制室负责一个或几个机场的航空器进、离场的管制服务。区域管制中心负责本管制区域内的飞行管制工作,还受理本管制室区域内通用航空的飞行申请。地区管理局运行管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的飞行管制,协调各管制室之间和管制室与航空公司航务部门之间的组织与实施工作,控制本辖区内的飞行,掌握重要客人、边境地区、科学实验和特殊任务的飞行。总局空管局管制室负责监督、检查全国范围内的国际、外国航空器的飞行和跨管理局的高空干线飞行,协调地区管理局之间和管制室与航空公司航务部门之间飞行组织与实施工作,控制全国的飞行流量,组织承办和掌握专机飞行,处理特殊情况下的飞行,承办国内非固定干线上的不定期飞行和外国航空器的非航班的飞行申请。它有权干预各级空管机构的工作。

(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制存在的问题

1、空管人员素质存在缺陷。空管人员素质缺陷主要包括思想素质缺陷、业务素质缺陷和心理素质缺陷三个方面。思想素质缺陷是指某些管制员责任意识差,安全观念淡薄,纪律松弛,从近年来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来看,主要是责任意识差,工作不认真,马虎大意和不按程序操作等。业务素质缺陷涉及空中交通管制、气象、导航、航空器性能、英语等相关的业务能力,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一旦遇到复杂的情况,就不能做到快速研判,果断处置,从而造成工作被动。心理素质缺陷是管制员缺乏胜任管制工作所需的特殊能力,包括评快速估决策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应变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景意识能力,精力分配能力、预测统筹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立体感知能力、记忆和心算能力等。假设飞行流量突然增大,某位管制员情绪控制能力差,可能会出现情绪紧张,思路不清,语调失控;情景意识能力差则不能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洞察力,不清楚管制区内的所有航班动态、目前及未来形势和处置措施。

2、生产运行中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

1)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一些安全形势平稳的空管单位对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单位对管制员思想和技术上的问题重视不够。即使出现安全隐患苗头,或事故案件倾向,不能发现,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灾难和损失。

2)对违章行为监控不力。空管单位的目标是为航班提供主动、准确、及时和不间断的服务,但是因管制员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甚至航空事故时有发生。由于工作标准不高,执行制度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管制员不使用规范通话程序、用语,不能准确及时报告飞行动态,造成误解,或致使飞行员多次询问,造成地空通话拥挤;同时不按规章使用进程单也容易形成安全隐患。

3)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据事故调查分析,所有单位都制定安全责任制度,但在执行中却各不相同。例如,某航空公司的两个航班航班号相近,管制指挥席管制员不按相似航班号程序操作,呼错航班,发错指令,造成飞行冲突。而监控协调席也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失去对管制指挥席的有效监控。

3、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

1)人员引进安置不合理。当前民航发展迅猛,科班出身的管制员较少不能满足要求,非空管专业学生经过一年培训和实习即上岗,导致业务素质不高。行政管理也会造成管制员心理素质不高。管制员的工作不是根据专业知识来分配,行政干预较多,新上岗人员把关不严,上岗后有很难转岗。

2)薪酬不平衡。管制员普遍反映工资低,与国内同行相比差距大造成他们生活压力较大。管制员的岗位特殊和工作压力很大,但是薪酬待遇不但不高,反而被忽视,造成管制员心理不平衡,职业认同感不高,影响了工作热情。许多业务骨干流向行政岗位,造成值班力量紧张,技术力量薄弱,导致过度疲劳,造成了人的不安全状态。

3)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有思想负担且精力分配不当、上岗前没有休息好或短时间头脑不清醒、带病上岗等都会造成管制员在工作中出现无意识状态,如发生口误及其他差错。这些都反映出劳动组织不够合理。由于工作制度是三班倒制,需要持续工作24小时,连续休息48小时,再加之管制人员数量较少,超时工作现象严重,扰乱正常生物钟,造成精神状态不佳。

4)业务培训不足。在飞行流量增加和管制设备改进时,不能及时对在职管制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面对突然责任的工作量和新问题应对不足,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4、班组资源管理问题

每个班组的人员数量是多少?以某单位飞服部门的人员安排为例,实际上有三个工作席位,由于管制人员数量不足,只安排两个人值班,两个人值24小时班,这样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只有一个人,如遇特殊情况,休息的人必须加入工作。此外,每个班组成员的年龄层次、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都应在班组人员搭配时予以考虑。

航空安全管理篇5

关键词 民航飞行;空管;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012-02

空管安全是民航飞行学院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方面很多很多,千头万绪,方向是关键,抓住了关键就抓住了安全,只有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为民航飞行学院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空中交通环境。为此我们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明确安全工作目标

要明确工作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促进发展的理念统领全局,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方针,抓好空管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加大培训教训力度,扎实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以预防和消灭事故为目标,提高空管安全水平。

2 明确工作重点及措施

2.1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管制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结合学院的安全文化,着力打造空管文化。一要弘扬管制员“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为空管安全服务的精神;二要强化理念渗透,弘扬学院宗旨、学院安全精神,努力培养全体管制员爱校、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和“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和荣辱观。

要以空管行业内组织开展的各种安全活动为契机,激发工作干劲,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管制员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各分院航站空管干部培训班,重点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大局意识,增进各管制室的相互了解,促进他们的相互合作,建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达到1+1>2的效果。全院定期开展管制员培训班和交流会,重点学习空管知识,交流各自的经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要严格把好新管制员的“三个关口”,即入口关、培训关、放单关。对于引进新管制员一定要做到宁缺毋滥,培训必须一丝不苟,不能流于形式,尤其是放单更是要慎之又慎。

2.2 强化空管班组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空管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空中情况复杂,所有安全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空管班组去完成。空管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院空管安全目标的实现。搞好空管班组建设,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降低空管事故率和保证安全的关键。好的班组能分工合作、协调配合、互相提醒、取长补短、相互弥补。

1) 班组成员的搭配

每名管制员都有自身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对管制员进行合理的搭配,组成臻于完善的班组,要做到性格互补、智能互补、年龄和性别互补、职位、资历、能力成梯度的搭配。

2) 加强空管班组资源管理

首先必须明确班组成员之间,保证安全的责任完全相同。只有这种责任共担的制度才能消除各人管各人的现象,才能保证组员之间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局面。沟通是班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联络,也是配合协作的先决条件。沟通应注意时效问题,空管工作是一个时效性相当强的工种,信息的发出一定要及时,并与对方接收的信息在内容上完全一致。管制员之间的沟通应包括态度、情感、思想、观念、意图的交流。态度的交流贯穿于沟通的整个过程,非常重要。

2.3 合理利用空域资源、严格流量控制

合理利用空域资源就是改善学院管制区域的衔接状况,缩小学院各机场空中交通管理的技术差别,缩小学院各机场空中交通管理能力差别,提高整个学院空管系统的工作负荷承受能力,回避空间利用弱环,正确应用间隔。

由于民航飞行学院飞机出动多、流量大,流量控制是空管安全保障最有效的手段。民航飞行学院空管中心是第一层面流量规划控制的主体,空管中心统一协调各机场避免出现某一机场飞机流量过大,各机场空管部门是第二层面流量规划控制的主体,提前规划控制避免本机场飞机过多。

2.4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空管安全标准化体系

要把空管安全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把开展“三看”、“三个转变”作为空管安全管理的重点和目标。“三看”即文本资料看内容,抽查考试看效果,现场查证看落实;“四个转变”即:一是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二是从集中开展空管安全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三是从事后查处向强化预防转变,将各个管制单位、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有机结合,形成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抓好空管安全标准化相关工作规章的落实。每位管制员要熟知学院空管安全方针、目标、安全工作规程、本机场的重大危险源、管制设备的使用及各种应急方案等。

2.5 强化隐患排查和整改,提高空管安全预防水平

定期开展“事故防范活动”,组织全体管制人员实施安全检查、隐患整治、事故防范等工作的风险识别能力,切实做到“全员参与、超前管理、系统防范。各级空管领导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指挥现场发现的违反规章现象,本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确定整改负责人及验收负责人,明确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确保隐患排查和整改取得成效。坚持经常性检查和集中性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每月至少对指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检查一次,从制度上、机制上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

充分发挥全体管制员的能动作用和参与意识。各管制室主任、带班主任、和管制人员,都要结合本单位和本岗位实际情况,切实把隐患排查作为空管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各管制室要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周报制,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并将检查结果汇总到空管中心。

2.6 强化特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进行特情演练,是提高管制员应急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特情演练工作要有实战性和实用性,增强每一位管制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保障空中安全,维护空中秩序的安全稳定,全面促进学院空管应急工作。

每学期各管制室要组织两次以上的特情应急演练并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工作,通过每个班组的广泛参与演练,使他们熟悉特情内容,应急处置程序,救援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完善预案,以提高特情应急的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中东.空管安全管理六准则的实践与思考[J].民航管理,2001,4:38-39.

航空安全管理篇6

摘要:

结合我国通用航空运行的实际,从通用航空运行控制系统、飞行运行系统、机务维修系统和综合保障系统四个模块构建了通用航空的安全管理系统,并详细探讨了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方式。建立通用航空的安全管理系统,旨在提高通用航空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其他航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借鉴。

关键词:

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运行控制系统;飞行运行系统;机务维修系统;综合保障系统

0引言

自2013年12月1日《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付诸实施,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将逐渐消失,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通航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通用航空,首先必须改变以往对于通用航空的理解,转变对于通用航空不重视的观念,并且真正意识到通用航空对于中国民航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1]。预计今后10年间中国通用航空年均增长将超过15%[2]。国家也将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上了战略层面,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通用航空发展路径,即包括近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近期规划包括制定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改善通用航空发展的宏观环境,健全管理体制并理顺发展政策;推进完成低空空域的开放试点工作,完善运营服务环境,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培养体系。而中长期规划则是将通用航空发展纳入到国家长远规划,培育和延伸通用航空产业链,建立完整的通用航空运行管理、行业监督系统,完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在全社会建立起成熟的通用航空文化。然而由于通用航空所使用的航空器机型繁多,飞行任务时间不定,并且飞行高度差异较大,飞行任务多样化;另外,我国通用航空保障条件和作业环境较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因此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高于运输航空[3]。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是民航发展的两翼,民用航空的持续安全也包含通用航空的安全[4]。因此随着通用航空的不断壮大,安全管理问题必然会成为通用航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已成为当下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ICAO安全管理体系手册》的基础之上,实地考察通用航空单位,借鉴国内空管、航空公司、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模式,参照我国通航的发展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理论,考虑通用航空的多种影响因素,将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划分为运行控制系统、飞行运行系统、机务维修系统、综合保障系统四个模块,并构建一个以安全管理为核心的通用航空安全运行大系统。这四大模块构成一个闭合循环的安全管理系统,伴随着通航的持续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将会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运行控制系统和飞行运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侧重于对运行阶段的通航飞行进行的管理,机务维修系统是对通航运行的所有机型的飞机的维护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而综合保障系统则是对整个通航运行结束后进行的综合保障性的管理。

2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实现

2.1运行控制系统安全管理模块

运行控制是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航班管理业务和航班保障业务。航班管理业务主要包括航班计划管理、飞机及各类空勤人员的排班等;航班保障业务主要包括飞行签派、飞机和空勤人员的调度、商务调度等。从数据流上划分,该系统主要由航班计划信息流,以签派为源头的当日航班执行信息流(起飞、降落、备降、延误、取消等)和以商务调度为源头的商务保障信息流组成[5]。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依托于对当日航班计划信息及当日航班执行信息进行有效的管控,侧重于对这些信息的安全检查和安全处置。安全检查是运行控制系统中信息收集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开展主动识别风险的有效途径。针对当日航班计划信息、执行信息和商务调度信息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以查找各业务系统以及各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制定检查计划,再根据计划制定检查的方案,之后制定出检查单,这样便可以实施检查。在安全检查结束后总结检查情况,若结果符合情况则保存检查记录。如果发现不符合项,则执行预防和纠正措施,若发现新的危险源或者风险控制措施无效,则须执行风险管理的操作。运行控制阶段执行安全检查是为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执行,并保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持续有效。安全工作信息处置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2飞行运行系统安全管理模块

通用航空飞行运行系统的安全运行主要依赖于对航班安全和作业人员安全的风险评估。航班安全的管理主要包括飞机状态的报告、飞机位置的报告、飞行计划报告及各类静态数据的报告,并对报告来的内容进行评估,飞行运行系统飞机动态监控的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鉴于目前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航班安全的风险评估可以主要通过评估问卷的方式进行管理。具体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构建通航企业自己的评估问卷管理系统,用于管理航班安全风险评估问卷内容的编制及管理工作;二是填写评估问卷,向涉及飞行运行的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定期将其汇总并得出风险值,便于后期进行设计支持工作;三是根据得出的历次风险值,汇总后得出相应的统计图表并记录存档。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评估可划分为三个模块,即指标管理模块、安全风险评估模块、统计分析模块。指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在飞行运行过程中用于安全风险分析的指标,安全评估模块主要是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统计分析模块是针对飞行运行系统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2.3机务维修系统安全管理模块

机务维修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模块可以细分为工作计划指派、工作执行检验、工作进度管理、告警信息管理、工时绩效管理以及上岗培训管理。针对机务维修系统的运行特点,须对机务维修的流程进行程序化的管理。建立一套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机务维修运行系统,将机务维修班组长以及工作者和检验员通过互联网的联系达到对整个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持续监控。机务维修系统的安全运行依赖于整个工作流程的程序化管理,因此构建一个维修人员的工卡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工卡控制系统包括工卡进度管理和定检工作包进度管理。将整个维修工作的进度进行可视化的展现,将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行程序化管理,确保对整个维修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对应于每个人以及每一工作步骤,确保维修工作进度的连续性。借助于计算机可以初步构建一套机务维修的工卡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显示维修人员姓名和所负责的飞机号,维修的计划开始时间、工作时间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维修的实际开始时间以及已用时间,另外,还可以跟踪每项工作的完成进度及步骤数。

2.4综合保障系统安全管理模块

通用航空的综合保障系统是对整个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结束后进行的保障服务,需要对运行后飞机做全面系统的管理,还需要将该次通航飞行的相关运行记录及时整理并进行归档处理。需要整理的运行记录包括本次飞行的飞行任务书、飞行计划、飞行放单和运行阶段相关的航行通告等。将通航运行数据整理成册入档,可以为以后的通航运行积累经验教训,另外,通用航空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该运行数据来分析运行中的不足,并对运行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加以改正。通用航空运行中高效、准确、实时的信息是极其重要的,精确的信息服务为通用航空的运行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通用航空一般为目视飞行,所以其对导航的依赖性较小。针对通用航空飞行的实际,可以将空中交通管制转化为信息的自动传递,这样通航飞机可以实现信号连续的跨区域运行,另外,飞机之间可以利用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完成信息传递和相关监视的任务,这样可以克服雷达监视的缺陷,使飞行机组的到更加准确的信息,还可以使空中交通更加流畅,达到空域利用的最大化[6]。或者利用多基站测量定位系统(MDS),实时对场面和终端区进行高精度的监视,为频繁的通航飞行提供实时可靠的航行信息。综合保障系统运行记录处理流程图如图3所示。

3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风险管理

在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中,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这个系统是一个包含多个部分的复杂系统,并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关和共存的,因此对于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的实施主要通过系统和工作分析,识别通航危险源,分析评价相关风险,制定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最终达到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目的,确保通用航空的安全运转。针对通用航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或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识别,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分析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发生后果,确立危险源登记,之后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案,实施风险控制,通过收集、更新、编辑、整理和分析风险数据,追踪风险降低计划的有效性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安全信息和通航飞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处理、、信息储存和反馈,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不安全事件调查、安全监督、审核与评估和安全目标制定等安全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实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闭环管理是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关键,风险管理如图4所示。

4结论

安全管理保障了民航的正常运转,对通用航空来说极其重要。参考通航安全管理的特点,本文从运行控制系统、飞行运行系统、机务维修系统、综合保障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构建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安全闭环管理,以实现对整个运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本文尝试建立的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对于通用航空及通航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另外通航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将通航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通航甚至民航的发展做出贡献。鉴于本系统还未在实际通航作业中运用和推广,其中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问题,希望可以在以后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董念清.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0-111.

[2]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EB/OL].[2013-09-10].

[3]陈勇刚.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6)8:216-219.

[4]陈农田,周长春,谭鑫.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3):198-199.

[5]任瑞玲,张晓钰,王忠.航空公司飞行运行控制系统应用方案[J].信息技术,2004,(1)1:7-8.

航空安全管理篇7

通过对航空公司组织机构及职责的调研与梳理,得到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的六大流程。

1.1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获取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始于安全信息的获取。航空公司航安部负责获取与收集各类与其运行有关的内部、外部安全信息和数据。航空公司内部安全信息有强制信息与自愿信息两类。强制信息是公司规定员工必须上报的各类安全信息。自愿信息则是员工自发上报或举报的信息。外部信息则主要是来自于外部各类相关民航安全的法律法规及信息。

1.2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预处理

航空公司航安部获得安全信息后,通过对各类信息的筛选、判断,最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编码、分类,即安全信息的预处理。该环节为航空公司安全信息后续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1.3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传输

经过预处理的安全信息,航空公司将根据各类信息的重要性及其使用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宣传媒体(广播、电视、板报等)、媒介形式(报表、通知、文件、通报)、安全例会等不同形式传递安全信息。其中,运行类信息,传递给值班经理室;服务类信息,传递给服务发展部;空防类信息,传递给保卫部。

1.4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处理

安全信息的处理是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流程的核心环节。通过该环节,航空公司各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事件管理措施,进而提高运行安全水平。对于各类强制报告信息,航空公司将根据信息类别启动事件调查程序。对事件原因、经过、设施设备、责任人等进行严密调查,得出事件结论交由职能部门评估。若评估不符合要求,则重新由责任部门获取信息,进行事故调查,直至结论符合要求。随后由接收到信息的部门进行最终审核。对于自愿报告信息,将判断信息的清晰性与完整性,审核后进行统计。

1.5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储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储对于整个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该流程从安全信息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便开始进行,航安部获取到安全信息后对各类信息进行存储和归档。由于安全信息的类型和形态的多样化,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储形式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存储形式有数据类、文字类、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同时由于安全信息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变化,对于已经失效的信息,还将进行归档及作废处理,以免引起后期的错误使用。

1.6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反馈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过程由最后一个反馈环节构成一个闭环系统。航空公司利用反馈不停地去调节、修正原有的安全信息管理流程,进而完善其安全管理工作。航安部在经过上述五个环节的安全信息处理后,会将最终的安全信息处理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①外部信息反馈。航空公司将外部信息如规章、要求等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有关指标和要求反馈各部门。②内部安全信息反馈。航空公司通过对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将安全数据和态势传递给各部门及一线人员,进而提高一线安全运行水平。

2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核心业务仿真系统设计

通过对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流程的分析和梳理,其仿真系统主要实现两大业务功能与模块:安全信息展示平台和安全保证运行平台。安全保障运行平台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信息的上报、处理、反馈及各类安全信息的统计分析、调查;安全信息展示平台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各类安全信息的、传递、展示功能。

3结束语

航空安全管理篇8

【关键词】民航;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前言

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呈现一种迅速发展趋势。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民航以16%/年的速度增长,可见民航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民航凭借自身便利、快速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出行首选交通工具,越来越大的民航客机需求直接增加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难度。因此加强对影响安全运行因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以此来提高民航空中交通安全性、可靠性。

1、空中交通管理概念

所谓空中交通管理,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之上,对飞机的飞行状况进行跟踪定位及控制,及时调整和控制飞机航线,最终实现航班安全飞行。通常情况下,民航在空中飞行会按照规范要求航行,遵守空中的交通管理规定。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情况,给安全航行埋下了一些隐患。

2、制约因素分析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心理、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影响交管水平。如果飞行过程中,管理人员遇到问题,会凭借以往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缺少对问题的客观判断和分析,使得空中交通置于危险境地中。另外,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尚未全面掌握技术操作能力,对设备运行存在的问题不够敏感,无法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

2.2设备因素

现阶段,我国很多航空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远落后其业务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民航业呈现逐渐上涨趋势,且在信息时代影响下,设备管理制度的滞后性越来越突出。加之很多设备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直接增加了空中交通安全隐患[1]。我国民航公司使用的很多交通管理设备仍然由国外引进,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且很多设备没有充足的冗余,直接增加了交管运行风险。如飞机设备故障情况下,通讯信号会受到一定影响,机组人员无法与地面人员保持高效沟通,促使处于危险中的航行不能够得到专业的指挥和帮助,进而影响空中交管工作安全性。

2.3管理因素

一些民航公司并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组织体系,无法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尤其是安全技术、设备的稳定性都将影响民航管理系统运行。具体表现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效性较低,反馈工作不及时,无法为交管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依据和支持,直接影响了我国民航空中安全运行目标都实现[2]。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良好的飞行环境也是影响交管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缺少良好的天气作支撑,即便是再先进的管理设备,也无法安全航行。

3、提高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水平措施

3.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民航与国民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势必会影响航空业未来生存和发展,且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针对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应充分利用现有管理制度优势,并立足于空中交管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各类违章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应积极落实责任追究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强化个人安全意识,认真落实设备、人员等多方面保障工作,从而加快空中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3.2完善空中交管法规

针对当前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严格遵守民航组织的最新标准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工作,制定针对通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促使其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减少人为和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无秩序航行情况[3]。随着民航事业改革进程,及时调整规章体系,从而促进空中交管工作有序开展,形成良性循环格局。

3.3增强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空中交管水平单纯依靠制度、管理人员远远不够,还需要人民群众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增强对该项工作的认知,明确认识到提高交管水平,确保民航安全运行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人民树立安全意识,从而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民航公司管理者要针对当前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系统性培训体系,侧重对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教育,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促进民航空中交管工作有序进行,在乘客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奠定自身在民航行业中的重要地位。除上述措施外,我国一些中小型机场管理工作存在很多薄弱关机,其保障能力交托,且缺少空中交管体系的支持,基于此,机场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型机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促使其能够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民航交管工作来说,需要将上述措施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提高交管水平,以此来消除乘客的出行压力和疑虑,构建安全的航行环境。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民航空中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受到人为、自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常客生命、财产构成了一定威胁。因此重视空中交管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在实践工作中,机场负责人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并加大对该方面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强全体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同时结合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逐渐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空中管理技术水平,从而为我国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及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昊飞.关于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0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