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8篇

时间:2022-05-03 12:20:39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1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2006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2005〕++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5〕++号)文件精神,在2005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版权所有!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2002〕++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2002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2003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2005年10月,就2005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2006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2002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2002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2005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版权所有!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2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2006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2005〕++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5〕++号)文件精神,在2005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2002〕++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2002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2003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2005年10月,就2005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2006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2002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2002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2005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3

根据秘书长会议讨论的意见,经请示秘书长同意,、两片分别召开县乡党委系统文件管理工作座谈会,目的就是通过座谈,完善文件管理工作的意见,然后下发执行。刚才,各个区县(市)以及乡镇的同志围绕这个管理办法草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同志和同志就这个即将出台的文件的背景作了一些说明,从业务指导的角度就有些提法和要求进一步讲了意见,我都完全同意。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我最后讲这么几点:

一、几点感受

通过今天大家讨论发言,我有四点感受。一是常委主任高度重视。二是分管主任认真履职。三是专职人员积极研讨。四是乡镇人员极大关注。这四条就体现在各个区县的发言之中,时间不长,提的问题很准,考虑得很细,各个区县(市)都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武陵区的辛主任、汉寿的彭主任、桃源的傅主任,在发言中都体现了这四点。

二、几点认识

这次市委秘书长会议,根据省委办公厅的要求,决定出台党委系统文件管理工作办法,从秘书长的要求和秘书长会议讨论的意见来讲,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两个月前,由春阶同志率秘书科、业务指导科的同志,到各个区县(市),深入到有关乡镇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秘书长会议又进行了研究,要求出台管理办法,秘书科和业务指导科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起草这个文件,文件出来以后在我们这个层面又进行认真地学习、阅读,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修改以后,再又提前下发到各个区县(市),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地讨论,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那么,我们为什么对这项工作如此地重视?春阶秘书长在主持会议的开始就作了相应的说明,文件产生的由来、要求、现实指导意义,我这里不再与春阶同志讲的重复。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契机性的认识问题,大家一定要通过这个座谈把握住。

1.这是一件规范性的工作。由于党的文件涉及到落实到基层,由于党的文件又涉及到相应的机密,这就有一个精神及时到基层,还有一个文件相应要保密,可以设想在一个不规范的渠道和工作环境之下,是很难做到这两条的,因此,必须通过规范的手段,达到及时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又能够保证党的文件按照密级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的目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规范性的工作。

2.这是一件提升的工作。我们办公室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就文件的收发、传递来讲,它涉及到基础条件、专业人员和现代技术。如果从这三个条件,把它放到办公室工作的整体来考虑,它涉及到办公室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它不是一个局部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收文登记、传递的工作,它需要通过改善基础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掌驭现代科技,才能够把文收进来、传出去、保密好,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提升办公室整体水平的工作。

3.这是一件抢抓机遇的工作。两个机遇:一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近几年要改善乡镇的办公条件;二是省委办公厅对电子传输网络正在研究和关注。那么,在这两个机遇面前,把我们办公室的工作掌驭进去来考虑,这就涉及到办公室系统现代科技手段的掌驭和基础条件改善保障的问题,收文管理恰恰就与这两个东西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出台这个办法是一个打提前量,对各级党政领导和我们办公室领导的及时提醒。就是在乡镇办公室条件改善的时候,在省委办公厅加强党政电子传输网络,极大关注和即将要建设延伸到基层的时候,我们把这个东西出台,能够规范运作,不至于造成吃后悔药,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不至于造成在办公室工作的问题上搞不切实际的一律化。所以说这是一件抢抓机遇的工作。

4.这是一件加强基层办公室的工作。我们通过党委系统文件管理这个工作的加强,最终是想提升加强我们乡镇办公室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涉及到办公室的基础条件,如果能够按照文件管理要求所涉及到的这些问题解决好,我们乡镇的办公室的工作就是一次平衡的推进和提高,所以这项工作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锁定方向,从现在开始,扎实推进。

三、几点要求

1.把讨论稿进一步修改好。大家发表了很多的意见,要按照文件的针对性、简便性、逻辑性、完整性、周延性、时限性的要求,把大家提的意见吸入进来,使这个文件更贴近实际,达到踮起脚能够摘桃子,符合办公室发展预期,基层都能做得到。

2.把重点问题明确好。分两大块。第一大块,县及县直单位,必须是高标准、严要求,设标要高,要求要严,步伐要统;第二大块,是乡镇。乡镇要实事求是。乡镇涉及到这么几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第一,人员问题,从数量上来讲,就是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不少于3人,从事收文登记的必须是中共党员、公职人员,相对稳定。培训一年一次。新进人员坚持集中培训,老的人员可以跟班学习。第二,基础条件。所有乡镇必须达到“一室三铁”,铁柜必须是电脑密码柜。有条件的乡镇要达到:第一是开通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第二是配备文件打印的设备,第三是设置阅文室。有条件的乡镇锁定在两个区域,一是区县(市)委、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乡镇,二是工业园区所在地的乡镇。从实施上来讲,第一步区县(市)委、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乡镇要达到标准。一般乡镇要用3年的时间向有条件的乡镇标准靠近。这样,在文件修改的时候,不仅是有3年时限要求,要有分期分批量的概念。这样不搞一刀切,做到县乡有别、乡乡有别。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4

一、乡镇医院基本情况

石门县辖19个行政乡镇和1个行政管理区,现有乡镇医疗机构37个。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辖区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爱国卫生、红会、血防等社会公益事业。

1、内设机构。石门县乡镇卫生院一般设有办公室、财务室、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办公室以及门诊部、住院部、护理部和其它医技功能科室。中心卫生院(一般为一级甲等)的门诊和住院部均设置了内、外、儿、妇、传染、中医等科室,乡镇卫生院或分院(一般为一级乙等)只设立门诊和住院部,一般内部未再细分。

2、人员情况。石门县乡镇卫生院现有在编在册工作人员77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54人,占总人数的97%;工勤人员21人,占总人数的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9人,初级职称632人。现有临聘人员161人,其中卫生专技人员118人、工勤人员43人。

3、经费运行情况。*年度,石门县乡镇卫生院实现收入5005.6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30.61万元,占总收入的6.6%,经营服务收入4542.58万元,占总收入的90.7%,其他收入112.5万元。共计支出4926.68万元,其中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支出1717.34万元,占总支出的35%,基本建设支出111.2万元,占总支出的2.3%,其他均为经营服务性支出。

二、乡镇机构编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乡镇医院管理者编制意识淡薄和缺乏科学合理的乡镇医院编制测算标准,导致乡镇医院编制管理重数量轻质量,行政机构设置小而全,人员流动困难,并形成了以下一些问题。

1、乡镇卫生院人员缺乏且结构不合理。一是卫生专技人员不够。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分院甚至就是夫妻店。二是业务骨干不够。特别是临床一线的业务骨干,像外科、妇产科等重要岗位60%的单位不能实现双线配置。三是结构不合理。在年龄上,青黄不接,年龄普遍老化;在技术结构上,石门县乡镇卫生院只有3个副高职称,无资质人员在专技人员中比重较大,约占25%左右,业务开展比较困难。

2、乡镇卫生院现行体制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一是人员编制不足。原编制数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编制部门近些年来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干预较少,各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超编现象。二是现在体制留不住人才。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属自收自支,人员过多,单位负担不起,聘用矛盾突出。乡镇卫生院工作、生活条件及福利待遇不如上级医院,引进、留住人才困难,业务能力较强的卫技人员不安心基层工作。三是人员管理不到位。受石门县乡镇卫生院目前体制的影响,县人事部门近三年来未办理乡镇卫生院新聘人员手续,因每年退休、调离等自然减员因素,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单位正常业务工作无法开展,只得大量临时聘请所需人员。四是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设置随意。一般随单位规模大小设置,没有统一模式。

3、乡镇卫生院普遍发展艰难。一是负债较大。石门县乡镇卫生院总资产6644.4万元,负债2748.6万元,占资产的41.4%。二是基本建设投入不足。虽然乡镇卫生院经过了几轮国债项目建设,但国家投入太少,主要靠单位自身筹集资金进行改扩建,导致大部分医院债台高筑,举债经营。医疗设备和人员技术培训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三是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普遍偏低。乡镇卫生院病床平均使用率仅为53%,并且不平衡。四是以药养医情况普遍。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占55%左右,有的单位甚至达到了60%以上。

三、乡镇医院编制管理核定建议

1、合理分布机构设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一个乡镇设置一家卫生院,现有乡镇卫生分院逐步撤消,可在原小集镇设立乡镇卫生院门诊室。

2、科学核定人员编制。人员编制的核定应考虑服务人口、近3年的业务开展情况、单位的病床设置情况、事业的发展势头和国家的相关规定等因素。乡镇卫生院床位核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和县级医院一个标准,充分考虑区域性、服务人群的特殊性和单位发展趋势。乡镇卫生院编制实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分块核定,统一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编制核定按一类乡镇6-8名,二类乡镇3-5名,三、四类乡镇3名的标准核定,基本医疗编制核定以床位为基数,按床位与编制比1:1.2的比例确定。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5

一、乡镇机构改革后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2008年镇级机构改革后,我区乡镇统一设置了党政工作机构4个: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设置镇级事业机构5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政经管服务中心、镇村建设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016年又进一步调整,镇党政工作机构调整为6个:在原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基础上、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单独设置、新增设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挂环境保护办公室牌子)。镇事业机构数量保持5个:在保持原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政经管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不变的基础上,撤销了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将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由挂牌调整为单独设置。

(二)人员编制核定。根据《山东省乡镇分类办法和机构编制核定标准》相关规定,从严核定了三镇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三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123名、事业编制116名。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效

(一)转变了政府职能。改革以后,镇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转变,将乡镇领导干部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收催种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近几年的实际运转表明,镇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普遍增加,民生改善效果突出,农村和谐稳定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民主不断夯实。

(二)理顺了管理体制。通过此次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区镇条块关系。逐步建立健全了与镇职能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了镇与派驻机构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协调配合更加顺畅。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各镇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与区级行政审批中心联网,实现了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互联互通。

(三)强化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此次改革对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置,政府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得以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行政事业编制的重新核定、适当精简,在减少了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的基础上,确保了必要的干部队伍力量,避免了人力资源的重叠浪费。

三、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履职上出现的主要问题

乡镇机构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调动了乡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和激活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动力。不过在政府履职工作运行中,逐渐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职责界定不清,出现权责不一致的问题。镇级机构改革一方面适度扩大镇级行政管理权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乡镇承担的职责任务越来越重,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权责不一致的情况。与此同时,虽然经过科学调整完善,乡镇工作的考核日趋科学合理,但是由于乡镇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越来越高,对乡镇政府在劳动就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方面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上级政府对乡镇的考核力度更加细化,乡镇自身压力越来越大。

(二)机构设置动态调整及人事、财政保障不够到位。根据镇级机构改革的要求,镇政府的党政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设置整齐划一,但是与各镇实际结合的紧密度有待提高。另外,个别部门如党政办、经济办对上对应条线过多,存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镇级所属的事业单位规格设置为股级,规模小,功能发挥与实际需求不符,在实际工作中,乡镇一般将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作为一种人员激励手段,事业单位难以独立发挥作用。机构改革后,镇级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重新进行了核定,但是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以我区为例,近两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乡镇经济体量、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社区广泛建设和外来人口持续增长,按当时基数核定的乡镇工作人员的编制数量已经满足不了日常工作开展的需要,为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乡镇只能使用大量的编外人员。为了节约开支,乡镇编外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偏低,客观造成了编外人员素质很难达到政府期望,且因编外人员无执法权,也给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现行的财税体制,采取地方财政收入各级分成,导致乡镇一级财力更加有限,而中央现推行的各项惠民政策,往往要求地方配套,无形增加了镇级财力负担。上级不断加大对镇级工作的考核力度,不断要求镇级增加投入,而上级投入资金不足,客观上造成了镇级财力保障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域经济与社会各项事务的协调发展。

(三)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镇级机构改革后,乡镇没有设置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人员在职务晋升上难度增大。特别是随着乡镇管理职能的变化,专业技术指导职能逐渐弱化,日常社会事务管理服务职能不断增强,具有技术职称人员数量较少,无法通过技术职称实现待遇水平的提高,而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对事业单位人员职务的晋升又有一定的限制,长此以往不利于干部工作e极性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难以实现有效配置。与此同时,目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年龄较大的中坚力量,全日制高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干部”较少,大多数干部在参加工作时,学历仅为高中或中专,大多为边工作边深造,后继教育取得的学历“含金量”较低。从专业知识结构看,多数干部大多是只受过单一的专业教育,且与其从事的工作不符,真正懂管理的复合型干部并不多,许多业务量较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人员缺乏。

四、深化镇级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

(一)科学赋予乡镇政府相应职能。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乡镇政府主要职能为“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从以上界定看,乡镇政府职能具有较强的直接执行性。经过近两次机构改革,特别是最近的第三次理顺,镇级机构设置逐步趋于科学,但在具有的职能方面依然偏重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搞好公共服务”,而与“促进经济发展”有关的职能,特别是与镇域经济发展相关的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职能还相对较弱,有的虽然设置了机构,但是只能负责基础工作,没有相应的审批、检查、处罚权。建议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根据简政放权的有关要求,逐步下放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审批、许可、处罚职权,赋予镇级相对完备的职责功能。如直接下放确有困难,可采取委托形式或派驻人员、机构的形式,赋予镇级城建、规划、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如可探索建立镇级综合监管执法体系,赋予相应执法权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监管执法工作水平。

(二)合理划分区镇两级人权财权。一是根据职责范围,合理确定与派驻机构关系。上级部门在乡镇派驻或下设的机构应实行双重管理,接受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派驻机构人事权、财权应统一,由镇负担经费保障的机构原则上以镇管为主,使其更好地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对派驻机构的考核应实行条块结合、以镇为主,其主要负责人的任免事项需征求镇党委同意,对工作不力的派驻机构负责人,镇党委可向其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二是适当灵活调整镇级机构设置。一方面在核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限额内,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特别是当人口、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在区县编制总额内对镇级编制适当增加。与此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区县可根据各个乡镇的不同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的实际,适当调整镇级机构及下属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或名称,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支持力度。建议明确划分区、镇两级政府的责任,属区镇两级共同管理的事务,要充分考虑乡镇政府的承受能力,尽可能降低镇级财政的负担比例。应加大对镇级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支持力度,对上级拨付的环保、水利、农业等专项经费应全额拨付到镇级,确保专款专用。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6

20*年*县科技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已经展开,截至5月31日,已收到景市镇、黄都乡等20个乡镇的申请,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今年申报科技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的乡镇,全部列为科技示范乡镇建设对象,年终进行考核评比,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和资金补助。现对科技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技示范乡镇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工作机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各科技示范乡镇要明确科技工作的分管领导,建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的职责要明确。科技领导小组每季度研究科技工作专题会议不得少于两次,有会议记录。及时了解科技工作动态,抓好“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积极贯彻实施有关科技法律法规,督促本乡镇各项科技工作的开展。有专(兼)职的科技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日常科技工作。

(二)落实配套物质,创造工作条件。各科技示范乡镇要设立专用科技办公室,办公室建设要规范化。做到:两簿三册五有三上墙。两簿:“科技工作会议记录簿”、“科技咨询登记簿”;三册:“科技领导小组花名册”、“科技大户和科技示范户花名册”、“村社科技联络员花名册”;五有:有电脑、有牌子、有办公桌椅、有资料柜、有科技工作专项经费(建议一年不少于2万元);三上墙:“科技副乡镇长职责”、“科技办主任职责”和“科技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三项内容上墙。

(三)打造科技亮点,凸显科技成效。各科技示范乡镇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对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实用价值高(符合科学规律、本乡具备实施条件、能满足社会需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及时在所属辖区内推广应用。各乡镇要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科技人才优势,打造科技工作的亮点。要制定出当年工作计划及未来五年的科技工作规划。建立、完善科技工作的考核奖励办法,激励本乡镇土专家、田秀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党政主要领导要挂包本乡镇的重大科技项目,并对项目实施作好协调服务。建立和完善基层科技管理服务网络,在村、社确立一名科技工作具体联系人,以确保上级科技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乡镇要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工作示范村。与此同时还要抓好科技项目申报、专利申请、成果申报、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7

【摘要】:洋口镇位于江西广丰县城西部,东连县城,西接饶市,国土总面积66.5平方公里。乡镇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建制单位,在一般意义上,乡镇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解释;二是从城镇的角度解释。洋口镇政府管理主要是以洋口镇的公共需要为基础,即洋口镇政府的职能是管理当地社会公共事务。经调查研究洋口镇政府部门中长久积累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存在着职能部门重叠、行政人员行政素质低下、办事效率不高、浪费极其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内职员安于现状不思上进导致的,通过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把政府形象做好。

【关键词】: 乡镇政府部门

存在问题 积极性

乡镇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建制单位。作为基层行政建制单位的乡镇目前处于何处状况,面临什么问题,今后如何解决这些发展的障碍,这是学习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况且自2002年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完成。本人通过暑假到洋口镇政府实践从中得出了一些认识,希望通过这些认识对中国乡镇管理以及新农村建设有一些帮助。

一、乡镇的基本涵义

乡镇可以说是一个既为人们所熟悉又为人们所陌生的对象。说熟悉是因为中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工作、居住在乡镇,说陌生是因为人们很难一时全面准确理解它,正如“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1】。

在一般意义上,“乡镇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解释;二是从城镇的角度解释。如由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语言研究所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把乡镇解释为:(1)乡和镇,(2)泛指较小的市镇”【2】。

“从行政区划角度解释,乡和镇又称建制乡和建制镇,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条件(主要有人口、面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以行政法令或批文的形式经有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在农村(又称乡村,泛指城市以外的区域)地区设置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3】。

“从城镇的角度解释,乡镇是指地处广阔深远农村腹地的镇,即乡村里的镇,它以与其有直接社会经济交换关系的乡构成的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信息中心。这里的乡不是泛指城市以外的一般区域,而是指与镇有密切联系的区域,是镇的组成部分和依托。乡镇既区别于普通乡村,又与周围的乡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4】。

二、 洋口镇概况

洋口镇位于县城西部,东连县城,西接饶市。国土总面积6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4015,其中旱地有1072亩,林地34600亩,森林覆盖率33%,总人口6.7万人,辖12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一个林场,除传统产业——烟花爆竹外,有酒、药、矿产、纸业、鞋等产业,镇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人口有2万余人。2005年被评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全省畜牧产业百强乡镇,为全省12个建设样板镇之一。

三、洋口镇政府部门存在的一些问题

洋口镇政府部门大致可以分为应急办公室、办公室、民政所、医疗保险所、社会治安办公室、民意接待站、财政所等七大部门。政府部门职权较为清晰,乡镇政府改革取得了较好成绩,乡镇民主得到较好的发展。但洋口镇政府部门仍存在着一些比较辣手的问题。

1、 政府部门机构较多、人员庞杂

政府部门中应急办公室、办公室与民意接待站其实职责、功能都差不多,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急办公室只是多余的政府部门。我在洋口镇政府实习一个月之久,发觉应急办公室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在生产发展乡村民主不断发展的今天,应急办公室不应该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设立,而是在特殊情况下临时组织人员。在镇政府里一般由一名副镇长领办公室工作,而民意接待站又和办公室实质上都是一样,一般上访的民众就直接找办公室主任就是副镇长,因为他有权处理事情,民意接待站差不多是一个“候车室”。

政府部门人员庞杂,政府冗员现象严重。一个部门一般都有四人负责日常工作,可真正忙时才三四个月,如医疗保险所是专门负责办理农村医疗保险。而农村青年一年大部分时间在外打工,回家的时候也大多在1月与12月份,所以医疗保险所真正工作的时候是1月与12月份。平常的时候职员只是看看报纸玩玩电脑等着下班。而且医疗保险所一般都有四个人,政府花了一大笔工资在闲职人身上。所以医疗保险所就可以裁到一个人,由他负责日常工作。到忙时可以从其他部门调人来帮忙,这样就可以减少开支。

2、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镇政府要求职员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三点上班,可各部门没有晚半个小时是不会开门的,上班时间一般在九点。不过要来政府办事的农民也是在九点多到政府大厅的,可见农民也已经“习惯”政府机关的办事惯律了。下午的时候几乎等于没有上班,因为大部分有事者都是上午办事的,这就养成政府工作人员下午不想做事的坏习惯。如一位家长想为儿子转学籍,需要当地镇政府盖章,下午他老早就来了可一直等到三点半才见到办公室的人。办公室职员一听他要盖章就说政府的章不能乱盖叫他明天再来问问副镇长。那名家长就问副镇长的号码,办公室人员迟迟不给,想用拖延时间办法把他逼走,那家长坚持要最后办公室工作人员才给他,后面过了半小时章才盖好。我仔细留意了一下,那家长足足理论了一个小时等了半个小时终于把章盖好了。只不过于事盖个转学籍的章就要耗费半天,这行政效率可真低下。

3、 政府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低下,办事拖拉

有一位老奶奶生活贫困,无生活能力想办理个最低生活保障业务,数次来到政府民政所,可每次来民政所人员都说证件不齐,每次只是多说一件,来了大约五次才最终办好。之所以给这位老奶奶带来多次不便是因为政府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低,不能把一件事情一次性交代清楚,而要慢慢“折磨”人。我后来思考是不是到政府办事是给工作人员添麻烦,所以会有这个不成文的习惯。政府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低可以说是无行政道德,没有真正把人民利益放首位,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由于素质低下,办事就拖拖拉拉,素质低不止是职业素质低下更重要是知识水平比较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是中专高中学历,受过高等教育很少,对计算机接触也很少,他们的能力根本赶不上电子政务需要。所以县级来的电子公文总是当天看不到,要第二天那才会到各部门,行政效率很低。

4、 政府部门牌匾不清

走进乡镇政府办事大厅可以说是“深入豪门”,我第一次进有洋口镇政府找镇长办公室谋求暑期实践机会,可是转了好久都没有找到。问其他部门他们都是随便一指或是干脆说不知道。我是一个个问过去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找到了镇长办公室,原来它没有牌匾。我一直很无奈现在想想,应该是为了不让人找到可以少被人打扰,多享受生活。其他部门牌匾也不是太清除,因为有三个部门共用一个办公室的。要是在政府大厅有一幅直观地图可以让群众看清楚的话绝对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

5、 浪费极其严重

夏季来临之时,政府各部门用电量大增,电风扇、电脑一天到晚运作。无论室内有人无人,风扇都是开着的,下班也无人会顺手关掉。洗手间的水龙头一天都是开着的,水流不停。据说是省得为开水龙头麻烦。由于条件有限配备不了空调,不然全年的用电量绝对居高不下。在政府上班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提供中饭和晚饭,可饭桌上浪费十分严重,每顿都是新鲜菜,剩菜就倒掉,几乎每个碗都有半碗剩饭,这样的伙食成本实在太高了。有的时候连职员的朋友亲戚都可以在食堂吃饭,镇政府相当一部分财政是给职员吃掉和浪费掉。有点名符其实的“吃饭型”财政。

四、洋口镇政府管理调研的一些启示

鉴于乡镇政府近几年来改革与合并,许多人员安置问题没有解决,政府部门有增无减,这样合并就等于简单的相加,根本毫无意义。洋口镇政府应“从‘全能政府’和‘无限政府’走向‘专业政府’和‘有限政府’,现实政府职能市场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5】。洋口镇政府管理首先应从管人开始,裁汰冗员是当务之急,合并部门精简人员是节省开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在政府部门建立激励机制,利用福利、薪金、工作机会激励职员向上,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思想教育,把为人民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在政府大厅建好各种服务设施,至少有政府部门直观图和座位提供,给上访群众提供方便。

洋口镇政府应加强行政组织制度建设,建设一系列用以规范行政人员与行政组织行为的正式行为规则,从行为规范上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使政府部门工作走向规范化、高效化,“正是这些行政组织制度决定了行政组织本身的效益和绩效”【6】。

严格控制各项日常开支,水电用费控制一个标准,精细化管理,超出标准的由各部门职员支付,对生活开支也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按照企业管理成本的方法管理政府,建设“袖珍企业型政府”。通过开源节流,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把政府形象做好,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好政府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63页。

【2】侯保疆:《中国乡镇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3】侯保疆:《中国乡镇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4】侯保疆:《中国乡镇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5】何增科等编著,《基层民主与地方治理创新》,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页。

【6】傅大友等著,《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地方政府改革的制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66页。

【7】温德诚:《政府精细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8】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乡镇办公室科员工作篇8

关键词:乡镇机构改革 主要问题 控制力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沪委办发【2007】17号)要求,上海市N区在2007年下半年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

1.改革的主要任务简介:

1.1进一步转变镇政府职能。

1.2综合设置镇级机构。

1.3合理核定镇人员编制。

1.4严格控制镇级党政机关领导职数。

1.5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2.浅谈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上海市N区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政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地调整,机构设置得到了进一步地规范,机构编制得到了进一步地精简,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地优化。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乡镇机构职能界定不清

2.1.1党政不分,人大权力虚化,权力高度集中。

很多党的政策和现代的法治原则的贯彻实施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特别是偏远的有强势领导人的乡镇,党政不分的一元领导体制更为明显。在此情形下,党委就是乡镇的中枢,乡镇政府的决策实际上是由以党委书记为首的乡镇党委来完成。而与此同时,乡镇人大的权力被架空,乡镇决策、行事实际上也是由党委书记“一手遮天”,乡镇政府和乡镇人大沦为党委的“助手”,这不仅违背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也不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对乡镇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领导千部的约束和监督。

2.1.2部分新设机构的职能定位不清晰。

横向上的政府职能交叉不仅表现在行政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也表现在党、政、群之间,也即机构职能和工作秩序不是很清晰。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主要表现在:由于“党政关系”没有完全规范化,机构改革主要在“政”,党群机构涉及相对较少,职能定位还存在矛盾。

2.1.3部分新设机构职能存在分割不清的状况。

2007年上海市N区乡镇机构改革后,镇级党政机关内设机构设置为7个: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社会稳定办公室(挂办公室牌子)、社区建设和管理办公室。以新成立的社区建设和管理办公室为例,这个办公室的职能存在着和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职能冲突的地方。这些分割不清的职能工作往往又是由不同的领导分管,协调管理难度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同的机构往往会拖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苦不堪言。

2.2编制数和职数控制力不够

2.2.1编制数设置不够灵活。

2007年上海市N区乡镇机构改革后,撤并镇机关行政编制为55名,未撤并镇机关行政编制为45名。撤并镇事业单位编制总数为80名,未撤并镇事业单位编制总数为70名。这种笼统地设置每个乡镇的编制数,不符合不同乡镇的实际需求。不同的乡镇,地域范围不同,人口不同,区域功能定位不同,侧重的工作不同,而编制数却设置相同,这样的话,部分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下达的编制数计划与实际需求肯定不对称,计划的编制数不能满足服务经济发展和强化社会管理的需要。笼统地设置编制数,有些大镇的编内人员无法满足行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乡镇政府只能大量聘用很多编外人员。

2.2.2领导职数精简不够。

2007年上海市N区乡镇机构改革和以往的改革有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无法精简领导职数。55名机关行政编制的镇和45名机关行政编制的镇,领导职数设置大体相同,处级领导干部基本在20名左右,正科级领导职数在11个左右,副科级领导职数在5个左右,这样剩下的普通公务员少之又少。领导职数设置得多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和关心,但往往会造成领导多,工作人员少,领导只布置工作任务,工作人员无法完成工作任务,造成人多却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编制内工作人员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势必又会增加大量编外工作人员了。

2.3人事管理混乱,行政效率低下

2.3.1机构庞大,混岗混编现象严重。

编制数设置不灵活以及领导职数精简不够势必会造成编外人员的大量招录。由于编外人员的招录不像编内人员那样有一整套规范程序,往往是关系户,权力的衍伸,势必会造成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甚至会出现争权夺利、相互扯皮的现象。除了编外人员的不断增加,混岗混编现象也很严重,比如机关内设机构的编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编制是事业编制,现实往往会是事业编制人员在机关内工作,机关公务员很可能在事业单位或村居挂职。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乡镇财政不堪重负,人事管理混乱,行政效率低下。虽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每次机构改革时都很强调人员的规范管理,但实际情况是,编外人员受年龄、学历等条件限制难以通过公务员及事业编制人员招录考试,杜绝混编混岗、清退编外人员就比较困难。另外,由于人员混岗、编制限制等,可能会造成同岗不同考、同岗不同酬等问题,既严重影响乡镇机构在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又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

2.3.2人员性质繁多,人事管理困难。

一方面是由于乡镇政府编制数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上级各个部门打着解决就业岗位的旗号,通过职权纷纷推出“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有志青年”、“社会工作者”、“协管员”等岗位,一般都由上级部门招录后派往乡镇政府工作,由于这些岗位一般都有服务期限,并且在服务期限内的人员经费由上级部门承担,故乡镇政府也欢迎这些“免费劳动力”的进入,没有考虑服务期结束后的“吸收消化”问题。这些人员服务期满后,基于人情考虑,乡镇政府一般都不会予以清退,一般都会继续留用,由于没有编制,只能以编外人员的形式聘用,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编外人员的数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