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

时间:2022-03-15 11:33:4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乡镇经济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搞好了,对提高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不是一时都能解决的,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实践中找到更适合乡镇经济发展的道路,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品质来解决乡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镇经济更好
关键词: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 乡镇经济发展 乡镇经济论文 乡镇经济 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发展 经济论文 经济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乡镇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1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乡镇干部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乡镇干部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思想不够解放,创新发展意识淡薄,守摊思想比较严重,热衷于日常管理事物和一些农田基本建设项目,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一些干部作风飘浮,纪律涣散,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路子不宽和方法不多,对办规模企业、上工业项目一窍不通。一些干部贪污受贿严重,使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更加反感,干群关系恶化,乡镇政府威信力下降。

1.2经济发展后劲不够足。乡镇经济主体除农业外,基本是小商业、小餐饮、小加工、小流通,缺乏大型工商企业支撑,形不成集约效益,导致经济总量低,带动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1.3小城镇带动能力弱。目前广大农村城镇规模比较小,对发展空间和辐射带动能力,对资源利用能力还很小,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不明显,再加上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产业支撑薄弱,势必妨碍小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和二三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仅凭农业经济发展是不足于支撑财政收入的,导致乡镇财源税源缺乏,财政收入十分有限。

1.4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群众观念落后,小农意识,信息闭塞,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接受缓慢,不能放开手脚投身经济建设大潮。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乡镇干部思想定位错误。现在干部不正之风越来越重,大搞形式主义,大建形象工程,忽略了从实际出发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没能真正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意识差,工作因循守旧,接受新生事物慢。普遍存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思想,小农意识强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2.2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由于乡镇处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末端,水、电、路、通讯、教育、科技、文化、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旧、残缺不全,农业发展后劲堪忧。现有大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顺,其作用逐渐萎缩退化,有的甚至改作他用甚至拆除,削弱了农业发展后劲。

2.3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乡镇那么多,乡镇之间也会发展失衡,大部分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而操之过急,没充分考虑到其实际情况和基础实力,特别是基础设施较差的乡镇,这样带来了很多麻烦,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2.4招商引资力度不够。由于受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科技信息等因素影响,乡镇招商引资非常困难,一个两个项目过来,难于形成群体效应,即使有好项目,但没有配套的优惠政策,客商也不愿意过来,使招商引资成为纸上谈兵。

3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乡镇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基本保障是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和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基本方法是把握政策支持和大力招商引资,因此,要普及文化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化发展,努力提高城镇化程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3.1推动乡镇干部解放思想。要以学习实践“中国梦”为契机,发动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实干筑梦”的大讨论。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使之贯穿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各个方面。着力抓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带动农民致富,帮助村集体增收,以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等人员的培训管理,严格执行干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坚决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实绩论英雄、有为才有位”的共识。

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维护完善老的水利设施,科学兴建新的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平整,推动农业路渠网络建设,逐步推行节水农业,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提升农产品加工精深化、流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促进土地、资本等要素集聚;注重培植特色农业专业户、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加工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农民致富,让农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3注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乡镇要努力提高自身经济的形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技术型、精细化转变,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在本地区的竞争能力,同时要以市场为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形式,真正抓好乡镇企业产业层次低下、产业结构形式诸多因素不合理的现象,使乡镇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民营经济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各个行业的开发建设。要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下大力气培养高科技含量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加强研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名牌企业。

3.4突破性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工业要有选择,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要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保持工业发展的后劲。发展三产服务业要与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程度相适应,重点发展交通物流、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同时,可适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一产与三产结合起来,促进农业效益的提高。二、三产业的发展,可充分扩大就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让二、三产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

3.5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树立经营城镇的管理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参股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3.6加强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之机,高端规划乡镇交通、电力、供排水、通讯、物流、数字网络等,全面改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业,提升乡镇崭新形象,提高乡镇城镇化水平,为乡镇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同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革除小农意识等传统思想,接受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新思想,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大潮中。

3.7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不管发展二产、三产,都要有资金支持,都要有项目支持。招商引资要开拓视野,放开手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知名企业还是新兴企业,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民间资本,不管是大资本还是小资本,只要有可能,有意愿,我们都往乡镇引,让资金带着项目来,企业带着品牌来,共同搅活乡镇经济这盘大棋。当然,招商引资要结合当地资源,结合乡镇实际,要做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能让招商引资成为空中楼阁,不接地气。招商引资抓好了,乡镇经济就会发展得更好、更快,乡镇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丰富。

作者:崔琪基 单位:山东省蓬莱市民政局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乡镇经济发展及路径研究

一、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1、促进城镇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的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加强产业化经营,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使得农业得到再优化升级,通过技术培训的实施及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事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的抵御市场变化的风险。2、用特色经济形成地区品牌效应。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用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份额,提高区域的竞争力。首先,需要深入的了解乡镇地区现实的发展状况及资源地理因素,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地区独有的特色经济,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发展新路。3、促进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促进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盘活地方经济,繁荣地方市场。促进乡镇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大企业进一步发展,扶持小企业做大做好,同时,要注意树立农户务工经商的意识,不断的创新民营经济市场。对于大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最终带动整个地区民营经济的繁荣。对于小企业,政府要注重政策扶持,激励中小企业再创新、再发展。同时要鼓励农户回乡创业,在地方发展。4、通过专业的招商队伍不断的完善乡镇招商引资。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完善的招商引资作为保障。乡镇地区要塑造一批专业的招商队伍,不断的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实现地区招商引资的突破。要注意招商引资的良性循环,选好招商项目,做好之后的系列服务,提升诚信服务,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同时,要对地区的文化及人文有深入的了解,创新地区的特色商业,形成特色招商的品牌效应,通过特色招商,逐步实现资本及产业的汇聚,促进乡镇地区经济的繁荣。

二、促进乡镇地区财源的建设

随着乡镇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乡镇财政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及挑战,一些新状况及新矛盾随之产生。要解决乡镇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就需要加强乡镇财源的建设,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不断的深化改革、完善体质确保财源建设的稳步发展。深化改革、完善体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保障,在乡镇机构进行改革的同时,一方面提升乡镇财政机构的办事效率,一方面通过缩减财政机构的人员编制,减少财政支出。在落实国家的相关税制改革政策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提升乡镇积极性为前提。将优惠政策下放到重点乡镇及落后乡镇,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招商引资,不断的提升工商的税收比率,为财源的补充做努力。2、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培植财源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调整结构、培植财源作为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对于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机构需要不断的分析市场的供需关系,深入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优势,及时的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在安排产业时注意考虑资源及区域优势,发挥特色优势,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及布局。同时注意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乡镇政府要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及经商环境,通过大力支持,发展地区优势产业。3、树立意识转变观念形成乡镇财源建设的精神动力。促进乡镇财源的建设需要建立在提高发展意识,转变发展观念的前提之下。各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强化发展意识,并将财源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转变理财观念,充分利用市场的发展机制,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4、强化征管、合理运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乡镇政府及财税部门要全面掌握本镇的税源发展状况,税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重点税种的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有效的征管办法,配合乡镇完善征管手段,确保各项税收的完善。

作者:张莉萍 单位:诸城市贾悦镇财政经管统计社保服务中心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乡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乡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乡镇管理体制需要改革创新,任何事物的良性发展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统筹各方面的事务。但现实的情况是,乡镇政府无权无钱,就使得各方面工作不好开展,还有县级政府的干预,大部分乡镇政府没有自己独立的财权。2.乡镇政府领导干部问题。乡镇政府的领导干部是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力量,一个良好的政府领导班子,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乡镇人民谋得更好的出路,所以要不断提高乡镇政府干部的整体素养,提高干部处理事物的能力。而现在的乡镇干部贪污受贿严重,最近中央政府查的比较严,这种现象有所收敛,但最主要的是领导干部没给自己准确定好位,没摆正权责的平衡,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谋利益。3.乡镇产业结构不合理,不重视优化升级。先从农民土地问题来看,现在是各家种各家地,没有实行土地集约化管理,会很浪费人力、物力。应该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可以使土地向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发展。农村做一些小企业时,往往喜欢跟风,从很多地方乡镇的土地承包者做的工作就可以看出来。这样限制了乡镇小企业的发展。或者有的企业缺少政府的重视,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展不起来。4.乡镇政府威信不强。乡镇政府鼓励人们统一做一件事时,一些农民不愿意听从政府安排,认为对自己没什么利益可言,牺牲一点点更是难上加难,这就为政府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村民都以自身利益为先,他们认为那是政府的事,需要政府自己解决,这样到了乡镇干部那里,做事就难,导致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农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又会使农民对政府工作人员更加的不信任,导致干群关系恶化。

二、乡镇经济发展中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1.乡镇干部的思想定位错误走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政府工作人员首要的任务。随着乡镇政府工作的目标和对象发生了一些改变,国家近几年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责任和挑战下,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引起重视,但现在的干部不正之风越来越严重,搞形象工程,领导干部来视察就做的很好,弄假账单,说假话,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搞形式主义,忽略了从实际出发,忽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没能真正为人民服务。2.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农民的收入很可怜,因为乡镇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经济,农业经济搞好了才不至于拖乡镇经济的后腿。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飞速发展的事实是不可磨灭的,但往往会忽略乡镇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依然属于止步不前的状态,和县、城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脱节。3.忽视了乡镇间发展的不平衡中国的乡镇有那么多,乡镇之间也会发展不平衡,全国大部分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而操之过急,没充分考虑到其实际情况和基础实力,特别是基础设施较差的乡镇,这样带来了很多麻烦,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4.乡镇政府服务体系要趋向社会化、现代化乡镇政府的工作还是原来旧的工作方式,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应多吸取发展的好的乡镇地区的经验,吸取其优秀成果,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来实现和外面的沟通,不要忽视对人们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乡镇企业中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养。

三、乡镇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

1.强化政府经济职能,提高乡镇政府服务水平乡镇政府是中央颁布的各个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强化乡镇政府职能可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增强乡镇政府的经济实力,同时要创新财政体制改革,县级政府要适当的放权,使乡镇政府有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同时应做好政治方面的工作,给人们最大限度的政治自由。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强调“依法行政”要竭诚为人民群众服务。2.注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扶持民营经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论是企业还是农业都要注重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形成一条有规律的产业链。民营经济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吸引民资、做大做好民营,增加其对乡镇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做到利益共享,同时要有互帮互助的意识,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3.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现在,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应多鼓励他们回乡创业。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色,可以根据其文化,当地资源环境等发展自己独特的经济优势,把特色做成专业化,把优势扩大,打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市场,有特色就有优势,就有知名度,以这些为起点或者中心延伸到其他经济方面,来获得更大效益。4.增加项目的投入我们都知道,项目是发展的前提,但项目的投资也得确保是有实际效果的,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技术的指导,项目不论什么模式,或者大小,都应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需要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的各个环节都应做到一丝不苟,打造品牌特色,注重招商引资,需要培养一批专业队伍,来落实各项业务和服务,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5.完善乡镇政府的管理体系乡镇政府的管理受到县级一定的限制,乡镇政府的职能被弱化,使得宏观调控能力变弱,缺乏一套平时的规章制度体系,导致管理混乱。这就需要政府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灵活的管理体系,具体事务具体对待,使管理发挥其应有效用。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乡镇经济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搞好了,对提高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不是一时都能解决的,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实践中找到更适合乡镇经济发展的道路,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品质来解决乡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镇经济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凤华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农业乡镇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罗店镇只是一个农业乡镇的代表而已,但是据了解,大多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难以突破。

(一)镇村规划建设滞后,产业布局不合理

由于规划编制经费不足,规划设计水平低,编制内容不全,镇村规划衔接不紧,前瞻性不强,导致规划在实际执行中需要重新调整的幅度较大。一些镇村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房屋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2]一些镇村规划只注重空间规划,而忽视了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事业建设布局。还有些镇村只编制了总体规划,却没有编制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严重滞后于当地发展形势,产业布局雷同,新农村社区设计风格相似,毫无特色可言。

(二)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尽管各级财政均有一定的财力扶持,但主要还是靠乡镇财政投入,财力极其有限,资金缺乏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再加上受镇村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的供水、排水、道路、绿化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如大多数村没有建设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村组道路缺乏硬化,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给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产业发展环境不佳,招商引资工作困难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低、风险大以及银行对工业的偏好,造成了金融机构对涉农产业的贷款日趋下降。现行土地政策对农村建设用地保护更加严格,建设用地供应少、土地审批时间长、用地性质变更难,致使招商引资项目受到影响。乡镇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制约,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导致一些引进的产业项目无法顺利落地。另外,乡镇招商引资一般总量偏少,规模小,层次低,且以本地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主,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链,对外地客商的吸引力不大。乡镇资源优势不明显,投资创业环境不佳,本地农民发展第三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或创业,丧失了人力资源优势。

(四)干部守旧思想严重,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镇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意识不强,守摊思想比较严重,热衷于镇村日常管理事物和一些农田基本建设项目,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路子不宽和方法不多,对办规模企业、上工业项目一窍不通,满足于“村里不出事”。三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有些村甚至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支付,导致其凝聚力、战斗力减弱。

(五)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乡镇收入构成以农业税为主,缺乏支柱税源财政收入增长潜力有限。再加上市县级部门支农投入有限,工业发展水平低且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财政收入增长,导致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农村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另外,文体事业投入不足,基础差、人才缺、设施差等状况仍旧普遍存在绝大多数村缺乏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

二、解决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做好镇村规划一体化

镇村规划一体化是乡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把中心集镇和农村社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规划要覆盖到镇村,与山、水、田、林、路一一对应,坚持区域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在规划时,还应综合考虑镇村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镇村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集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支撑体系。另外,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乡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镇村建设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形成镇村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创新投融资管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创新投融资管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一是建立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乡镇要统筹安排有关项目和资金的申报,集中使用各方面的项目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3]二是建立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特许经营、有序竞争、加快发展的要求,放开小集镇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依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三是积极筹办各类融资平台,引导镇村树立市场经营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着力推进乡镇产业发展

坚持产业兴镇战略,鼓励和支持产业向乡镇集聚发展。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优惠政策,主动争取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实施亲情招商、乡情招商、友情招商和以商招商,完善鼓励投资的优惠办法,加强与外界企业的联系和信息共享,吸引更多企业到乡镇投资兴业,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片,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二是深化土地流转、农村金融服务等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向高效农业发展,建基地和产业园,培育示范园和强村大户,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发展目标。[4]三是降低创业贷款门槛,鼓励农民兴办农家乐餐饮、宾馆服务、交通物流和文化休闲等第三产业,政府可帮助申请低息小额贷款,从而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集镇集聚。

(四)推动干部思想解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以学习实践“中国梦”活动为契机,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发动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实干筑梦”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使之贯穿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各个方面。要着力抓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带动农民致富,帮助村集体增收,以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等人员的培训管理,严格执行干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坚决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实绩论英雄、有为才有位”的共识。

(五)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财政稳定增长投入机制,确保每年有一定增长幅度的财政预算实施民生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多方筹资、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乡镇医疗服务水平,并尽快建立健全覆盖镇村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三是加大基层文体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强镇村文体设施建设,整合盘活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文体资源,发挥政府职能部门、镇文化站、基层文体骨干的作用,[5]推动农村文体事业健康发。

作者:李威 单位:京山县罗店镇党委委员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乡镇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一、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经济的特色不够突出

农村地区有很多有特色的人文、特产以及环境方面的资源,可以用来发展乡镇经济,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目前乡镇经济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比较明显,很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较为盲目,企业同质化状况较为严重,这使得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和相对成熟的城市企业竞争,依据乡镇实际状况,发展特色经济是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活跃

民营经济发展的越好说明民间资本越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社会就业和群众生活水平也就越好。民营经济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温度计,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可以用来衡量本地区县镇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速度明显的快于中西部地区,这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民营经济异常的活跃,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乡镇经济发展的策略探讨

(一)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发展乡镇经济

首先分析本地是否存在有乡镇经济发展的资源,了解本地区和其他乡镇比较的主要优势,这主要包含了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地理优势、人文特色等等。在考虑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同时还要考虑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依据自身的优势抓住可能存在的一些发展机会。如果本地区乡镇资源没有任何的优势,则可以考虑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积极有效的发展集体经济,拓宽乡镇经济发展的思路,或者是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促进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创建乡镇经济发展的品牌

发展乡镇经济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引入竞争的机制。在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能够有效的推动科技和管理方面的的进步与发展,强化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近乡镇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区域外的竞争与合作,则能够使得本地区的企业吸收经验,引入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促进本地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乡镇经济的过程中还注意要强化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在营销过程需要特别强调的重点内容,创建乡镇特色品牌,扶植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提升本地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辨识度,促进本地区乡镇经济影响力的扩大。

(三)发展乡镇经济要注意保护环境

发展乡镇经济需要吸取西方国家工业革命致使环境遭受到破坏的经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小结

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品的提升和基层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了目前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同时本文对乡镇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能够更好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作者:田东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规划基建处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乡镇经济的发展对于有效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发展乡镇经济是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挂职锻炼的实践对县镇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探究。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结合实际选择比较好的发展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竞争机制和乡镇的品牌建设,从而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乡镇经济 发展模式 发展策略 环境保护 品牌建设

乡镇是直接面对农民最为基层的单位,和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备建设的还不够完善,交通的不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农民的收入较低、缺少相对稳定的生活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消费的需求,不利于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乡镇经济是有效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实践,分析了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乡镇经济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较好,中西部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中西部乡镇经济的落后严重的制约和影响了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本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通过研究分析,目前乡镇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乡镇经济的特色不够突出

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乡镇特色不够明显,特色意味着有经济点的存在。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形成自身特色就很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经济发展的状况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农村地区有很多有特色的人文、特产以及环境方面的资源,可以用来发展乡镇经济,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目前乡镇经济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比较明显,很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较为盲目,企业同质化状况较为严重,这使得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和相对成熟的城市企业竞争,依据乡镇实际状况,发展特色经济是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活跃

民营经济发展的越好说明民间资本越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社会就业和群众生活水平也就越好。民营经济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温度计,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可以用来衡量本地区县镇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东部发达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速度明显的快于中西部地区,这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部地区的民营经济异常的活跃,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乡镇经济发展的策略探讨

(一)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发展乡镇经济

首先分析本地是否存在有乡镇经济发展的资源,了解本地区和其他乡镇比较的主要优势,这主要包含了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地理优势、人文特色等等。在考虑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同时还要考虑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依据自身的优势抓住可能存在的一些发展机会。如果本地区乡镇资源没有任何的优势,则可以考虑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积极有效的发展集体经济,拓宽乡镇经济发展的思路,或者是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促进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创建乡镇经济发展的品牌

发展乡镇经济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引入竞争的机制。在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能够有效的推动科技和管理方面的的进步与发展,强化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近乡镇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区域外的竞争与合作,则能够使得本地区的企业吸收经验,引入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促进本地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乡镇经济的过程中还注意要强化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在营销过程需要特别强调的重点内容,创建乡镇特色品牌,扶植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提升本地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辨识度,促进本地区乡镇经济影响力的扩大。

(三)发展乡镇经济要注意保护环境

发展乡镇经济需要吸取西方国家工业革命致使环境遭受到破坏的经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小结

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品的提升和基层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了目前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同时本文对乡镇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能够更好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摘要:近年来,山西省沁水县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但仍有少量纯农业乡镇因在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带动、村级党员干部素质、农民素质、村级集体经济、土地流转等方面存在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笔者在对该县几个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之后,厘清了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难题

近年来,山西省沁水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一些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滞后。这些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缓慢已严重影响到了该县区域平衡的大局,也影响到了该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步伐。为了厘清该县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探讨解决办法,笔者对该县几个纯农业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近年来,沁水县提出要在全县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各纯农业乡镇也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在具体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只有金田园、烘茧站等档次较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太低,严重影响农业的比较效益。二是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素质较低,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相对较少,大多数农民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畜牧、蔬菜、蚕桑、林果等方面上规模、提档次,从而使得各纯农业乡镇的农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举步维艰。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难以发挥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近年来该县连续引进了大象肉鸡、枫彩苗木等龙头企业,但调研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村干部和个别农户带头与龙头企业合作。在合作中还存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合同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双方权责利不够明确,致使农民在创业之初就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村级党员干部素质不尽人意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但现状令人堪忧。一是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偏低,个别党员抱有随大流、糊弄应付的态度,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大多数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党员梯队建设迫在眉睫;三是大多数村干部因工资偏低,社会保障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已成为导致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四)农民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纯农业乡镇大部分农民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市场观念淡薄,种地的不懂集约经营只能粗放经营,打工的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再加上各纯农业乡镇不重视农民培训,即使有的乡镇对农民进行了培训,也存在投入不足、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等问题,使得农民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好不容易引来的项目难以落地,这些已严重影响了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步伐。

(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

调研中发现,许多村级集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集体经济基本无收益的村就占到70%,收益较多的村集体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由于纯农业乡镇多数村领导班子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无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壮大集体经济的胆量和思路,依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来发展各纯农业乡镇经济还任重道远。

(六)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使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只有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手中,但各纯农业乡镇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受传统“靠土地吃饭”思想的影响,怕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生活没有来源;另一方面,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逐年上升,致使流转难度加大,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障碍。

二、加快沁水县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具体的操作中,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困难。另一方面,应适时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使各纯农业乡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多地得到政策上的保障,从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

(二)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一要完善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规范合同内容,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购销关系趋于稳定;二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力度,随时掌握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的各方面情况,督促其履行合同,对不合格企业要坚决取缔;三要尝试建立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把龙头企业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

一要强化村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新,解决好决策、债权、约束、激励等问题,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要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集体荒山、荒土、矿产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各村经济发展规划,引进一个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项目;三要落实好上级政策,加大资金、技术、财政、人才支农力度,积极扶持各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提高党员干部致富引领的本领

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必须想方设法提高他们致富引领的本领。一要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先进典型,拓宽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思路;二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三要加强考核,向农村党员干部加压,把他们逼向书本、逼向市场、逼向项目,促使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变消极等待为积极投入,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

(五)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农民是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纯农业乡镇经济的重要基础。一要强化政府指导,强化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农民培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要加大资金投入,除了加大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外,还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民教育培训,改善教学和培训条件;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综合利用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开放式、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四要突出培训重点,大力开展专业农民和创业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人才培训等,为纯农业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要采取优惠政策,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到市场中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进入市场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得到实惠,把农民吸引进来,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另一方面,要“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向他们倾斜”,促进纯农业乡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七)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鼓励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二要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进行大规模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三要建立和培育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中介服务组织,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指导农民工就业,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四要落实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政策,为他们在外地安心务工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水县委党校)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关于不断改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

【摘 要】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乡镇经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近些年来羊场镇在乡镇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手抓基础建设,提高硬件水平,一手抓制度管理,优化服务机制,使羊场镇环境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该镇经济的较快发展。文章分析了乡镇经济管理中的几个存在问题及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思路,旨在改善乡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不断改善;乡镇经济;发展环境;措施

1.主要做法和效果

1.1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

通过大小会议和各种方式努力让乡村两级以及相关乡直单位和站所认识到:如果我们的软硬环境跟不上,势必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更谈不上科学发展。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环境抓好了,投资者“愿进来,留得住,可发展”。乡镇增财税,农民可增就业和多渠道创收。

1.2依托政策加强电网、通信、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近些年,羊场镇立足镇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加强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镇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通过与滇东电力局的多方协调。投资电网改造工程,结合电网改造,完成集镇各类网线的清理整治,使网线布局更趋合理;二是与电信公司加强函接和沟通。在信号塔的搭建和占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做好当地群众工作,现全镇各村通信网络已基本做到全覆盖,信息沟通畅快便捷;三是交通建设日趋完善。投资330万元,完成鸡场8个自然村13条主干道5万平方米的路面硬化;投资260万元,完成兔场、镇兴等11个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完成大松树、宗德、英角、陈湾等十个村的村间道路建设;投资420万元,完成红石岩水库进场公路及马路河移民安置点道路建设;投资280万元,完成鸡场至普瓦7公里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和清水大山头自然村3公里道路改建工程。四是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供水严重不足一直是困扰羊场镇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企业有顾虑、群众有抱怨。近五年来羊场镇协调投资4697万元实施各类水利工程242件,铺设管网43.2万米,安装水表4250个,完成小冲水库和秧田冲水库除险加固。投资260万元,完成7个村10个村民小组、5所完小的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和农资动态沟渠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和保障省级项目红石岩水库建设,配套沟渠建设完成27公里。为今后的人畜饮水和企业用水打下了基础。

1.3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改造危房,以贫困闻名的普瓦村委利用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的项目机会,发动群众采取各级补助一部分自己筹措一部分的方法,翻新了危房,修建了通往国道的柏油路,村间河道修整整齐,东西两个大村村间道路全硬化,并栽上了行道树,村容村貌得到了完全改观,昔日有女往外跑的地方变成了充满魅力的新农村。

1.4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投资4000万元,完成羊场中学教学楼、学生食堂、科技楼、教师周转房及鸡场大硐小学综合楼、宗德完小教学楼、羊煤子弟小学、镇兴完小教学楼排危工程建设和清水完小、兔场完小、鸡场完小、宗德完小等小食堂改造工程。使羊场镇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大大改善。

1.5加快集镇环境建设步伐

主要有:委托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集镇总体规划进一步修编,规划控制范围扩大到16平方公里;投资120万元完成集镇朝阳街延长线街道建设;投资80余万元对集镇街道进行绿化;投资50万元对工业园区大道及入口进行绿化、美化;回填集镇西侧荒沟,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组建镇容监察队,投资26万元添置垃圾清运车1辆,加强集镇卫生环境整治;投资2950万元,完成政府廉租房、镇文化中心综合楼、敬老院综合服务楼建设;投资170万元启动卫生院1200平方米综合楼建设;融资500万元启动占地41亩的三级客运站和农贸市场建设;占地60亩的文化活动广场征地工作正在推进中;占地22亩、计划投资500万元的镇幼儿园已开工建设。通过以上措施努力使集镇环境城市化。

1.6依托管理强服务

全面学习和强化公务员管理八项规定,一是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积极主动研究和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服务工作,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着力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不断深化我镇领导与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做到分工负责,从速解决问题,切实维护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廉政文化教育。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在公务活动中“吃拿卡要”和徇私枉法,各站所工作人员要严守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快捷高效地为群众服务。三是订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从而为羊场镇的和谐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乡镇管理体制滞后

一是乡镇“权小责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造林绿化等各项工作都要乡镇签订责任状,由乡镇“买单”,而乡镇却处处被动,顾此失彼,有责无权,这些都加大了乡镇环境建设的难度;二是干部队伍“僵化”。在各机关事业单位中,占干部总量绝大多数的普通干部队伍因交流轮岗机制不健全,工作后一岗定终身,部门终老以及单位内“体内循环”等情况日显突出。由于干部的长期不交流,产生了干部队伍的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思想僵化、能力单一、因循守旧,接受新知识、创新开展工作能力较弱,越来越不适应乡镇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需要。

2.2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些年,羊场镇在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改善,但随着企业的入驻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的日常维护和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羊场镇经济的发展。

2.3企业经营存在较大干扰

主要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的部分群众缺乏大局和发展观念,个人利益至上,认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喝,在企业征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人为设置障碍,个别的甚至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比较突出的,一是以磷电公司的建设和环境污染为由的堵路和集众闹事;二是以矿区采矿导致房屋开裂和饮水困难为由的集众堵路、堵井口阻止矿区作业。此类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4乡镇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有所欠缺

近些年由于大的制度环境的改变,各地群众的上访缠访案件频发,羊场镇也不例外。群众事无巨细首先就用上访来达到目的,甚至进市、进省、进京集体上访和单个上访,个别条件苛刻,要求无理的主张得不到支持后会长时间缠访,特别是集中在国家或各级重大活动或会议时段上访。较多的上访和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的精力,甚至耗费了基层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

3.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思路

3.1改进乡镇管理体制

一是给乡镇“放权”。主要是下放事权和扩大财权。例如乡镇规划建设的审批权,人员调配权,调整财政分成及部分税费政策,财税收入分配政策考虑源头控管、取之于源头,用之于乡镇;二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等方面适度向乡镇倾斜;三是加强干部交流。大力推行普通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使干部可以在乡镇之间和市直单位之间交流,即允许干部在不改变人员编制、身份、待遇的前提下进行择岗交流。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自主选择的岗位交流机制,给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有利于乡镇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设。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通村道路硬化力争全覆盖;二是加大供水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当前人畜饮水和企业用水紧缺的瓶颈问题;三是加强现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使其能较好的保障经济发展需要。

3.3加强管理,提高乡镇各部门的服务能力

一是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加强乡镇各部门谋划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三是提高各部门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4坚持维护稳定,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稳定是基础,好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以化解信访积案为重点,以“事要解决,息访罢诉”为目标,积极开展信访维稳工作。一是做到常排查,勤调处,抽调骨干人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及时快捷地帮助解决,做到领导重视并调动一般干部一起抓;二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无理访或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即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但暂时又无法解决的合理诉求,要向群众耐心讲明道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如何加快乡镇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经济也异军突起,取得了可喜的好成绩。长久以来,我国很多乡镇都存在着经济薄弱的现象,缺少支柱产业,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有的放矢,加快乡镇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镇经济;生态农业;制约因素;举措

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重点在于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行集约型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适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本文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例,对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五个制约因素

(一)生态农业建设体制不健全。由于缺乏统一的生态农业建设组织领导体系,没有服务于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门机构,没有制定生态农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造成相关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政策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建设效果。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在社会化服务上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不高。尤其是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比例偏低,基层农民得到高水平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现有社会化服务体系动员广大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能力不强、服务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水平不高,也妨碍了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农业生态环境形式严峻。城区企业的“退城进园”,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也威胁农村环境。随着化合制品的增加,塑料袋、塑料薄膜、反光膜、塑料制品等难降解的农资使用量越来越大,农村没有相应的回收措施和机制,导致白色垃圾泛滥,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对农民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威胁。

(四)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农民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力军,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比较淡漠,对科学、安全、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予重视,历史上形成的散乱的自然村布局还未打破,污染防治和废物综合利用没有落实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部分农村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法实现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五)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部分农村身陷“收入来源少,发展慢”的恶性循环中,由于部分农村的集体生产资料统少分多,导致基层自治组织无收入来源,甚至负债累累,根本无法对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资金投入,无法有效的组织基层农民摒弃传统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一)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组织机构,科学规划发展道路。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型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统筹规划,精心运作,大力支持方能取得成效。建议成立服务于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门机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各部门、各乡镇之间的行动,形成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态农业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引导生态农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自觉性

发展生态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生态农业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算账对比等方法,引导广大农民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方式,调动他们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壮大生态农业的主体力量。

(三)双管齐下,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的激励机制、资源节约的价格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运用产业扶持、技术支撑、财税优惠等政策手段,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二是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农技服务体系的完善,农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派出“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切实提高农技人员的各项待遇,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创新农技部门管理机制,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队伍保障。

(四)发扬品牌优势,加大绿色生态农业品牌创建力度。目前,虽然我们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及产品,但农业品牌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支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产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申报国家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有利于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化的行为。要以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扶大扶强,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五)坚持项目带动,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资源配置。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组织实施一批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着力培养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区域性农业产业化品牌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的同时,加大本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比例,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参加生态农业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实行资本联合,开展生态农业项目开发和经营。要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创新涉农金融产品类型,加快农业保险发展,使优良的金融服务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助推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着力破解资金、土地两大瓶颈,确保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六)保护农村环境,加大农村和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要全面推广种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绿色防控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广“养殖-沼气-肥料”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农户、生态自然村的建设速度,尽快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全覆盖。严格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切实保护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切实做好工厂污染源和城市生活废水、废物的处理,严禁工厂废气、废水、废弃物和农村垃圾外流污染农业生产环境。

(七)拓展生态农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观光农业,是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在充分运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的目的。旅游者通过参与农业生产项目,既获得了生活乐趣,体味到田园风光,又学习了农业、农村的知识,健全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胜。

三、结语

乡镇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在深化改革开发的大背景下,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经营的方法,坚持生态农业的理念,坚持走农业产业集约化的模式,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来促进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乡镇经济中仍然存在着领导干部思想落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专业人才稀缺等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进专业的人才,鼓励乡镇居民自主进行创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经济,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乡镇经济;特色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的乡镇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民增收难,社区低收入群众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贫困突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水平不高,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机关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层出不穷,具体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领导及居民受旧思想制约比较严重,对经济的发展缺乏创新性

由于乡镇居民多是以土地为生,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比较保守,对农村的基本的风俗习惯比较熟悉,对农田的基本建设、农村计划生育等工作比较上心,对创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的新项目比较陌生,也不去积极地发展和学习,觉得只要地方治安不出现问题就可以了,缺乏创新的精神和魄力。一些乡镇的居民多是干一些小生意,成本下,风险下,固守于自己的小事业和小家庭,不干放开手脚去干,缺乏把生意做大的胆量和资本。城镇居民的经商意识还不强烈,只是在土地死干,缺乏经商的观念。

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增收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难。乡镇居民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匮乏

乡镇人口中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中总量供给不足,产业结构调整仍有局限性,也不够合理,发展不平衡。农村产业开发的条件差,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少,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很大困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整个经济发展的缓慢。现在大多数地方的乡镇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乡镇整体产业缺乏合理的布局。

目前村民自治没有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强大,领导性较差,村民委员会职责和村民自治工作得不到应有体现,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委员会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在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中,没有号召力、缺少凝聚力。而且乡镇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缺乏固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乡镇的经济建设。

(三)乡镇经济的支柱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乡镇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在总体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许多乡镇企业由于财务及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周转不开,不能对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仍处于较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生产效率低,产品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多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管理,无法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因为乡镇企业的领导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在实际的管理中带有较多的个人感情色彩,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同时,乡镇企业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缺乏对外界足够的交流与沟通,缺少对当前的最新市场信息的了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在员工的聘用上一般采取就近的原则,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就导致乡镇企业难以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乡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以农业为基础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副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鼓励乡镇居民进行蔬菜种植、养殖等比较有前景的副业,实行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经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在发展畜牧业和蔬菜种植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当地乡镇经济的特点,着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镇经济,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以区域的特色来增强乡镇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二)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

乡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乡镇企业的大力扶持,乡镇企业要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和金融市场,协调好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协同发展,提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要加快制度创新,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技术设备,降低生产成本,以质取胜。同时,还要增加对企业设备和技术改良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对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资金投入,从长计议,从而获取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经营者要改变以往传统观念,大力引进企业所需技术人才,摈弃陈旧设备,采用生产效率高,无污染的生产设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先进企业的技术。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科学的管理,发展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结语

另外,乡镇领导还要加强乡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乡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促进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镇领导不但要解放思想,以身作则,还要努力促进乡镇居民的思想改变,摒弃传统的保守思想,努力接受新思想,用新思想中有利的一面来发展乡镇经济,大胆创新,培养对经济发展的企业创办的魄力和勇气,逐步改变乡镇经济的现状,完善乡镇经济发展体制,推动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探讨

摘 要:新形势下的乡镇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都面临着新的状况,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强化。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现状,进而从多个方面给出了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经济;发展;财源建设;加强;措施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现状

(1)经济科技成果掩盖了科技投入水平的不足。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培育出1500多个高产、多抗、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和新组合。然而,我国当前农业经济科技投入水平仍然偏低。现代农业经济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但我国对科技的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不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不够,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农业经济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外相差10~20年,科技在农业经济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仅39%,而欧洲一些国家在70%以上,美国更高达80%。发达国家的农业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率约60%左右,而我国仅30~40%。(2)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掩盖了生产经营规模的不足。经过多年的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努力,我国逐步实现了由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乡镇经济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不断削弱和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逐步增强,促进了乡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和乡镇经济增长。然而,这种市场的扩大也掩盖了乡镇经济生产经营规模太小的困境。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的最大难点。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很难实现规模效应,也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进程。(3)乡镇财政发展矛盾突出。目前困挠乡镇财政发展的矛盾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税源与任务的矛盾。乡镇经济发展不够,原有财源逐渐萎缩,后续财源补充不足甚至没有。二是收入与支出的矛盾。财政收入不高,入不敷出,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管理与服务的矛盾。一方面是预算内资金紧张,预算外资金失控。四是吃饭与还债的问题。由于财政部门承担着担保风险、还款风险,与保吃饭、保稳定形成了新的矛盾。

二、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乡镇经济正处于由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换过程中。乡镇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与城市相比,我国乡镇经济发展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有很大的差距,乡镇经济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前瞻亟需政府提供积极有效的政策加以支持。未来政策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加大乡镇经济投资力度,加强乡镇经济支持和保护体系建设。政府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乡镇经济政策基本方向,加大乡镇经济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减轻乡镇工农业的负担;增加财政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共服务,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乡镇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乡镇经济支持补贴制度及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完善的支持和保护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第二,加强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中国乡镇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科技进步是推动乡镇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力量,中国要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乡镇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不断加快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乡镇企业科研投入体系,增强乡镇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乡镇经济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健全乡镇经济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优良工作方法的推广力度,促进新型资源节约型乡镇经济技术、设备的运用。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的途径,才能确保乡镇经济的稳定发展,并有效遏制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农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保障乡镇经济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不断推进乡镇经济现代化进程。

第三,以农户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是中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元、主要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应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户发展生产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第四,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新型农村劳动者。实现乡镇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了培养和造就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劳动者,为乡镇经济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政府必须推进乡镇经济人力资本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农业劳动力职业化制度,广泛开展乡镇经济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形成适应现代乡镇经济发展,并具有各类专门技艺的职业化农民群体;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针对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的留乡劳动力,从培训的目标、内容、管道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通过教育培训造就现代化的乡镇经济经营主体,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第五,强化乡镇财源建设工作。乡镇财政是我国基层最重要的一级财政。乡镇财源建设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许多乡镇支柱财源萎缩,新兴财源缺乏,如何做活新形势下乡镇财源建设文章,显得尤为迫切。具体而言,应当做好如下几点工作:转变观念,加大扶持,做实乡镇财源建设服务工作;夯实基础,挖掘潜力,壮大乡镇财源建设增长支点;科学管理,深化改革,缓解乡镇财源建设收支矛盾;强化领导,硬化措施,集聚乡镇财源建设整体合力。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民族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欠发达民族地区乡镇在经济发展初期主要的生活方式。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乡镇政府着力招商引资,拓展项目,宣传地区优势,挖掘地区资源,降低入乡门槛,跟进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发展,带动全乡脱贫致富,但近几年突出涌现了乡镇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植被遭到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燕格柏乡为例,阐述该乡历史背景及现状,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历史背景及现状

燕格柏乡位于围场县城西部,因清代境内设“永安湃色钦”围场而演变得名(永安湃满语是沙地的意思)。全乡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含国有林场)。全乡有耕地10640亩,有林地84399亩,林间草场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全乡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6172人,民风淳朴,依山傍水,以田间种植、饲养牲畜、山野采摘、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1.林业经济发展不同程度破坏了生态环境。燕格柏乡森林覆盖率达70%,森林内有多种野生动物,如野猪、狍子、鹿、狐狸、狼、獾、山鸡等,境内山野菜资源主要有蕨菜、苦乐芽、金莲花、山杏、榛子、蘑菇、金针等。近年来,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乱砍滥伐现象严重,部分山体树木采伐过度,出现沙化地,尤其机械采伐工具的使用,人为破坏森林植被现象更加突出,这种掠夺性采伐使燕格柏乡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

2.林间草地过度使用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不复存在,草场上随处可见羊群、牛群、马群成群结队。据调查,草地的过度使用,大部分草地水土流失、土地硬化、沙化,畜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另外,该乡域内矿泉较多,泉水冬暖夏凉,水质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随着草地、湿地的破坏,小流域治理不到位,泉水周边环境的恶化和生活用水以及生产化工用品的使用,使得小流域内水质受到影响,矿泉水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二、原因分析

近几年,燕格柏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事业的发展,但该乡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植被沙化,森林资源出现短缺等现象不得不引起乡镇政府、地区民众反思,主要原因有:

1.森林采伐缺乏规范,缺少监督机制和采伐后的再生恢复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林业、乡镇政府等单位对树木采伐规范和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采伐者为争一树利益,运用机械工具乱开山道,不惜破坏其它林木。二是树木采伐缺少监督机制,这种掠夺性采伐与无监督导致森林资源链条被破坏,动植物尤其动物受到灭绝性冲击。三是采伐后相关责任部门没有建立有效地再生恢复机制,被采伐的山体逐渐沙化,部分区域出现地质灾害。

2.林间草地管理失范,畜牧业发展失衡,缺少准入准出机制。由于当地政府对林间草地管理失范,当地民众为获得田间种植土地,开辟草地成田,导致草地内小流域治理难度增加,河道两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道变窄,夏季常出现洪涝灾害。畜牧业发展与草地形成对立,现有草地已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该乡林间草地区域逐渐变小,部分沙化,矿泉水资源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

3.自然资源过度采集,特色产业面临困境,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为扩大野生产品开发,形成规模,增强经济效益,该乡特色野生植物如苦乐芽、蕨菜等被掘根式采摘,迁移到大棚区培植。由于野生植物对生态环境的依赖较高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导致森林内野生植物物种减少,大棚区植物也逐年减少,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燕格柏乡的生态环境受到>中击,物种、植被、矿泉、森林、草地等特色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困境。

三、建议和对策

1.提高科学发展的思想认识,加大对外宣传,严厉打击非法采伐、偷猎、草地施耕行为,控制林间矿泉水污染源。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思想,加快经济发展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立足乡镇独特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认真研究入乡企业要有益于乡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所辖村的村民宣传引导,制定森林、草地、矿泉水保护规范,建立全民监督、全民参与机制,维护全乡生态环境向好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立足乡情、民意,统筹兼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民族特色乡镇。乡镇政府承担起发展责任,统筹全县和本乡发展规划,协调村民意愿,规划好森林采伐与再生恢复方案,合理发展林业经济。协调村民组意愿,制定草地养护办法,拟定草地使用方案,核实草地供应畜牧数量,严格控制畜牧行为。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让村民从盲目畜牧向科学畜牧转变,鼓励村民从事山野产品养殖、矿泉水养殖细鳞鱼等,打破村民以田间耕种为主,林间采摘为副业的格局,多种经济形式协调生态共同发展。

3.突显地域优势、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集散地。围场县是生态旅游大县,燕格柏位处县城西50公里,北接坝上草原,西邻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研究开发本辖区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草原环境,淳朴的民情,营造乡村土特产品采摘园,乡村农家院,开发草地和湿地公园,协调矿泉水小流域旅游开发,打造林的海洋、甘泉的源头、山野动植物生长的故乡,构建特色乡镇经济发展环境。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微小企业在乡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微小企业在乡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乡镇微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以为我国乡镇微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小企业;乡镇;经济

我国四部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于2011年7月4日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在中小企业中新增了“微型企业”这一分类,并且该规定还对相关的数据指标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由此,我国的中小企业便分为三类,分别为中型、小型和微型,并且依据行业特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标准。新的标准主要根据企业当前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来划分。如对于工业企业的微型企业标准为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或者其营业收入低于300万元;对于农林牧渔类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为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为资产总额低于2000万元,或者营业收入不足100万元。新的标准实行之后,我国政策的扶持对象便成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国家从优化发展环境的角度考虑,相应出台了一些普惠性的政策、完善措施等来对其实施具体扶持。

一、小微企业对支援乡镇经济的作用

1、小微企业是支援乡镇经济发展和支撑地方财政的重要力量

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型和微型企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有着见效快的独特优点,且所生产大多是一些日用品,所耗时间短,投资收益快,对于快速积累乡镇资金、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型和微型企业在就业方面的门槛较低,能很好的吸纳那些文化相对较低、技能相对较低的普通人群就业,相对拓宽了人民的就业门路。因此,小型和微型企业在提高乡镇企业的财政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稳定民族团结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微企业是乡镇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基础

在乡镇地区,丰富的资源,如矿产、水电、生物质等对于小微企业的开办是很大的优势。因此,依据乡镇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小微企业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经济特色的产业结构。同时,小微企业机构简单,产品单一、易管理。既可以采用科学式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可以适应乡镇地区管理水平低的要求,采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保证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小微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是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乡镇地区的产品有了更好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小微企业是乡镇工业化的起点

相对于乡镇的工业化而言,小微企业是其发展的起点和亮点,在国民经济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乡镇经济中,小微企业所占的地位是非常突出。作为乡镇经济中的骨干力量,小微企业正以其独特的强大优势、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发展小微企业既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扬传统文化、发挥民族特色、开拓民族特需品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全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发展是推动乡镇经济快速的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乡镇微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扶持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法律法规支持方面,我国有2000年8月的政策意见,见国办发[2000] 59号。这是一个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综合性政策文件,重点对推进结构调整、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25条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我国在2002年还出台了相关中小企业促进法。所有这些政策、法规都是为中小企业专门定制的,对于微小企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却很少。然而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以政策性指导为主,有关实际的操作规范却很少,因此急需一些具体的操作法律出台来指导微小企业的具体发展。

2、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

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和金融机构方面都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是在融资方面,乡镇微小企业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贷款总量的比例方面,我国乡镇微小企业的比例不足20%,并且有约80%的乡镇微小企业面临非常严重的资金紧张问题,其每年的资金缺口达到300亿元。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他们房贷的主要标准是企业的规模,但是微小企业却并不占优势。虽然有国家政策扶持的专项贷款,可是其标准也是行业风险小,且需要拥有一定的不动产。然而多数微小企业几乎没有不动产,因此在银行不接受知识产权抵押、债务抵押等的前提下,微小企业的融资面临很大的困境。

三、乡镇微小企业发展对策

1、完善相关扶持法律法规

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存在操作上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微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予以补充。如制定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条例、制定微小企业的相关减免税条例等。通过这些法律的补充,进一步明确微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微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规范微小企业的登记管理和财产权属,保护微小企业的各项合法权益,规定微小企业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从而从政策扶持、法律法规方面来推动微小企业的发展。

2、乡镇应为微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微小企业在数量上较多,且其从业人员在素质方面也是参差不齐的。在对微小企业的管理方面,乡镇政府大多还处于真空状态,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面临微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乡镇政府应该设立相应的机构,对微小企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于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

3、乡镇应建设和完善对微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微小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其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都是不具备优势的,因此需要乡镇政府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付出实际行动来解决在它们发展中的问题。如成立专门的企业管理咨询组织,聘请专业人士来为微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关咨询和指导。对于费用方面的收取,应该本着少收费的标准,且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同时要鼓励高等院校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等向微小企业转让,在这方面,政府也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结论: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经济成为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面临多方面的竞争压力,我国的乡镇经济发展有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微小企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格外重视。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对这些新生力量给予一定扶持,促进他们的快速发展,进而有效推动我国乡镇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新形势下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探讨

摘要 提出了加快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乡镇经济;财源建设;措施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是落实国家农村政策基层单位,在新形势下,乡镇经济的发展和财源建设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乡镇的财源建设与乡镇的经济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得好,就自然建立起了稳固的财源,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2005年免除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后,地方财源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1 加快经济发展的措施

1.1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2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

1.3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1.4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一回收一积累一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1.5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上下游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围绕木材加工、轻工食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措施

目前困挠乡镇财政发展的矛盾较多,主要表现:①税源与任务的矛盾。乡镇经济发展不够,原有财源逐渐萎缩,后续财源补充不足甚至没有。②收入与支出的矛盾。财政收入不高,入不敷出,财政压力越来越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③管理与服务的矛盾。一方面是预算内资金紧张,预算外资金失控。④吃饭与还债的问题。由于财政部门承担着担保风险、还款风险,与保吃饭、保稳定形成了新的矛盾。

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深化,要解决当今财政所面临的困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市场活力,就必须从加强财源建设人手。如何更好地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经济发展,支持把“蛋糕”做大,以使税源长流不息,是乡镇财政部门要深思的问题和必要的任务。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乡镇财源建设的前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真正把培植、壮大乡镇财源建设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对乡镇财源建设的指导、扶持力度。各乡镇要积极转变理财观念,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入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以“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推动经济发展。

2.2调整结构、培植财源是乡镇财政建设的关键培植、壮大乡镇财源的根本途径是迅速调整本地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经济结构,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及比较优势,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布局,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中长期利益,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主要表现:①各乡镇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并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跟踪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的大规模经营转变。培育壮大加工、流通型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提高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②乡镇政府要努力营造好良好的群民创业氛围,以创业促发展、在鼓励中创业,对本地的能人志士给予大力扶持,通过能人志士的带动,让农村所有的知识、技术、管理和资金的活动得到充分展现,齐心协力建设美好新农村。③各乡镇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经商环境。④乡镇要结合自身的人才、资源、区位等优势,有目标、有计划,大胆利用本地资源、逐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

2.3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是乡镇财源建设的保障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减少财政人员经费开支,清理清退超编人员,提高办事效益,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是解决乡镇人员日益膨胀的问题。逐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主要表现:①乡镇财政体制在落实执行中央分税制改革过程中,在财力分配上要坚持贯彻保护和调整乡镇积极性的原则下,对下划的人、财、物要充分调动乡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②对落后乡镇和发展后劲大的重点乡镇多给予奖励优惠返还政策,促使其加快发展,为财政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③进一步支持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招商人市,达到以市活商、以商促贸、以贸活财的目的,不断提高工商税收的比重,培养壮大新的后续财源。

2.4强化征管、合理运用是乡镇财源建设的重点乡镇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全面掌握本镇的税源情况,税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重点税种的规范管理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征管办法,积极配合乡镇不断完善征管手段,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江苏省欠发达乡镇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刘老庄乡经济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此,提出了刘老庄乡应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乡镇;刘老庄乡;经济发展;思路

一、刘老庄乡经济发展现状

刘老庄乡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八十二烈士殉国之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刘老庄乡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乡镇,受历史影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于2006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扶贫乡镇之一,全乡有9个村被列入省定重点扶贫村,省政府办公厅挂钩帮扶刘老庄乡。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1.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发展特色显现

“十一五”期间,刘老庄乡采取“以奖代补”、小额贷款贴息的方法鼓励引导人民群众大搞特色经济,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把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把推进农业规模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经之路,多方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同时,通过引导和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总体上来看,全乡农业经济正从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2.招商引资起成效,工业发展有所起色

刘老庄乡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是全乡经济发展的软肋。“十一五”期间,刘老庄乡努力走工业强乡之路,不断推进工业发展载体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于2007年开始建设工业集中区,现标准化厂房、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成为全乡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强乡的重要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项目,工业发展有所起色。

二、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1.发展优势

(1)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刘老庄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其生态环境较为良好,环境污染相对较少,为全乡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环保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特色的旅游资源

刘老庄乡最大的特色就是红色旅游资源,刘老庄是新四军八十二烈士的殉国之地,是一块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2009年9月10日,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揭晓,刘老庄连光荣入选,刘老庄乡也因此而闻名,为刘老庄发展红色旅游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使刘老庄乡在全国打造一个红色旅游品牌成为可能。

(3)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全乡10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图书近千册,供农民阅览。建有农民书画院,许多爱好书法、绘画的农民或退休职工经常在此开展活动。刘老庄乡还成立了红色诗社,村村都有分社,定期开展学诗、写诗活动,定期出版刊物。此外,有一支农民演出队伍,逢重大活动或节日登台演出,春节期间,自编自演一些节目在街头和各村巡回演出,受到群众好评。乡村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农民科学种田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成为了展示全乡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

(4)生产要素低成本扩张的发展优势

相比较,刘老庄乡是一个人多地广的乡镇,其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与发达乡镇相比有显著的价格比较优势,在其他因素处于同等约束的条件下,资本总是流向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地区,刘老庄乡第一产业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加之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无疑具有实现生产要素低成本扩张的突出优势。

2.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目前,刘老庄乡经济仍以农业为主,现代农业刚刚起步,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缺乏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工业发展缓慢,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全乡为数不多的企业主要以服装加工等低利税、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为主,现代工业如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开发几乎为零,缺乏支撑一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工业化进程明显落后;受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服务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速度,层次和水平都不高,无法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标准来发展。总体来看,全乡自身的产业职能较为单一,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较弱,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

(2)空间布局分散,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

受刘老庄乡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乡域村庄布点较为分散,造成宅基地的实际利用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分布不够集中,基础设施配套投入成本较大,财政支出难以满足,造成农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各种生产资源也很难得到有效利用。

全乡现有工业企业不多,但受乡村招商引资分工的影响,各村成立了村创业点,村引进企业主要以村为单位布局,由于招商 引资难度较大,在选址方面呈现出“以引进企业意见为主导的”的分散布局态势,这不仅造成了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大、土地使用效益低,而且导致污染分散、治理困难,难以形成集聚经济,产业竞争力不强。

(3)缺乏投资优势,招商引资难度大

刘老庄乡所在的淮阴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于江苏沿海地区较差,而且从刘老庄乡自身的条件来看,刘老庄乡位于江苏淮安淮阴区西北方25公里处,属于淮阴区的边远乡镇,其交通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乡域范围内有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虽已有明显改善,但高速公路在刘老庄乡内未设出入口,虽距淮安涟水机场15公里,但也没有直接连接道路,交通相对不便。加之人才资源短缺,工业基础薄弱,生产环境、交通环境、通讯、配套能力等产业基础条件相对不配备,吸引外部投资的比较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招商引资难度较大。

(4)财政供需矛盾突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严重不足

刘老庄乡由于经济基础差,现有企业规模小而少,效益低,缺乏支撑一方经济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税源严重不足,政府财力短缺,尽管当地政府为解燃眉之急,采取“引税”办法,即用优惠政策或者奖励措施鼓励和吸引外地纳税人到本地缴税,来弥补本地税源不足,以解当地财政难题。但是财政供养人口的快速增长,调增工资,增加教育、科技、农业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住房、医疗改革等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导致财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财政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支持社会事业严重不足。因此,财政困难是刘老庄乡党委和政府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三、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自身资源优势,努力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坚持与周边乡镇优势互补的总体原则,以“一产为载体、二产为支撑、三产为引擎”作为基本工作方针,大力推进“生态立乡、农业兴乡、工业强乡、旅游活乡”战略,抓好基础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提高经济总量,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名牌企业和规模企业,以规模求效益,以特色创品牌,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全乡跨越式发展。

1.立足实情,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按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思路,运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推进农业产业的开发,努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刘老庄乡是一个农业为主导的乡镇,农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全乡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水平。为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由“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乡、村级干部群众首先要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乡村级干部要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为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服务,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引导,为农产品的销售找市场找出路。同时,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让农民亲身体验自身的落后状况,或者树立典型示范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大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2)统筹发展,合理制订农业结构调整规划

为了避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乡政府应通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市场需要和本地优势出发,制订出本区域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和每年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每个村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总体要求,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步骤。每个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户制定家庭致富计划,这样层层相连,环环相扣,把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落实到实处。

(3)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全乡应紧密围绕当地生态资源,依托郑河村的日光能大棚推动黄瓜产业和刘老庄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以养殖业为主的淮阴种猪场以及村养殖基地,积极发挥其带动效应,对各村资源进行整合,加快全乡农村土地流转,稳步扩大全乡日光能大棚和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和特色养殖规模。其中,夹树村重点发展苗木,姜庄村重点发展花卉,在郑河村首先进行“万顷良田”试点,打造高效设施农业等。

(4)因势利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刘老庄乡推动城镇化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径,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紧紧抓住刘老庄乡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在市委农工办和乡政府的帮助下,指导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外联内引”的形式,推进“公司+基地+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等多种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特色畜禽两大产业,建立相应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的农业生态园等生产基地,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强村。

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发展工业促农业的新发展观,走出一条以发展工业来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和龙头企业(如闵丰菇业有限公司),切实强化质量和科技支撑,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公司+大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引导农业生产,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体制和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把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连接起来,使农业与市场顺利接轨,减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农业整体竞争能力,加快全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增强农民收入。

(5)强化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克服一切困难,加强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水土保持,治理环境污染,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为广大农民搞好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重点对“十一五”遗留下来的郑河村和刘皮村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精心组织郑河村万顷良田整理建设工程,加强刘老庄村、郑河村等农村分散沟渠及河塘整治等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当地农业高效高质生产。

(6)服务先行,大力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充分利用“农民信箱”等信息化工具,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和引导。一是协助搞好交通、邮电、通讯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信息通道畅通无阻;二是搞好信息媒体的建设,如广播电视的接收,图书报刊的发行等;三是充分利用乡农技站(或经济服务中心),设立信息机构,配备专业的信息人员,购置必备的信息工具,使之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联结全国各地的信息网络,可以及时收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给农民。通过信息引导,可以减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2.全力以赴,发展工业振兴乡域经济

刘老庄乡与发达地区乡镇相比,从根本上看主要是工业上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财政实力弱和群众致富难。但是由于刘老庄乡缺乏区位和基础优势,因此,刘老庄乡要缩小发展差距,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内引外联,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企业,打造全乡工业 特色。

(1)培育载体,提高项目承载能力

①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坚持新增工业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的总体原则,扩大工业集中区的规模。根据财力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贪大求洋,应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使园区功能与自身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相匹配。

②完善设施,加强工业园区硬件。刘老庄乡财政困难,政府无力投入园区建设,采取行政性手段、公司化运作的方式,把园区推向市场,通过合理分配开发收益,使园区、乡政府、开发商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取“先多元投入、后税收分成”和“边引入企业、边完善设施”的滚动开发模式筹措建设资金,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工业园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相对独立的投资基地和企业平台,做到引凤先筑巢,为区外企业进入和区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硬件资源。

③创新机制,加强工业园区软件建设。刘老庄乡工业园区在硬件建设上是难以与发达地区乡镇抗衡的,只有在软件建设上增强吸引力,按照相对独立、灵活高效的封闭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刘老庄乡的扶持力度,以配套的优惠政策、务实的优质服务和成熟的优良环境构建客商投资的洼地。

(2)加强整合,加大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按照产业特色、保护生态、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快乡域各村创业点的工业企业传统工艺技术的改造升级,对于改造不达标的企业原则逐步予以关闭,对于改造达标以及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现有工业企业,引导其逐步向工业集中区搬迁。

合理控制和引导村创业点的建设和发展,争取新增工业企业至工业集中区发展,降低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成本,形成工业企业发展的规模集聚效应。同时,有利于实施工业污染的集中治理,保护生态。

(3)结合实际,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和重点

由于内外条件的限制,刘老庄乡在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产业选择上没有发达地区乡镇更多的选择余地,但绝不能低要求地盲目引入和发展。

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劳动力、土地及用电用水等价格优势和农产品、环境、民风等社会人文及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上海、苏南和浙江产业转移,重点选择引入和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的发达地区限制发展的产业。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业集中区门槛,对企业规模设立限定必要的条件,杜绝“散、小、低”和对资源环境破坏性强的企业。二是抢抓机遇,敢于并善于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努力引进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经济效益相对较好、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污染相对较少、就业多的企业,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三是紧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以民营经济为支撑,大力引办飞地工业,实现税源经济新突破。

(4)立足优势,培育资源精深加工为工业特色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先选择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扶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与村组能人大户联合经营发展产业。同时,通过内引外联,搞好资源精深加工,支持建设一批资源省、污染少、就业多的生态型加工业项目,着重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创一批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全乡工业化的支柱。

(5)强化服务,营造工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政府营造环境,环境促进发展”的理念,全乡把创优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近几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和淮阴区委区政府把刘老庄乡的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为全乡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刘老庄乡必须在县委政府的坚强统一领导下,力争部门全力支持和村组群众全力配合,采取切实措施创优环境。一是通过制订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着力营造一个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积聚洼地。二是对现有运行的企业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向上协调办事时,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历亲为,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使企业主要集中精力谋发展。对在谈在建项目、签约项目或已产效的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在资金、技术、用工、用电、土地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正常运转。三是主动帮助企业协调与各主管部门关系,特别是多做银企合作工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争取在资金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

3.突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1)紧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

充分利用“刘老庄连”这一独特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做好“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纪念园旅游开发工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学术研讨、军地共建、影视创作、文艺汇演等活动,帮助陵园申报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镇村建设中“六个一”工程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彰显红色旅游特色;积极做好中小学生和青少年等旅游市场,放大红色效应,做足品牌文章,不断提升刘老庄的知名度、开放度,切实把品牌优势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2)一、三联动和区域协调,进一步做大旅游业

充分依托全乡农业生态园基地、规模化设施农业和特色养殖业等,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依托红色旅游景区、烈士陵园和公墓,在周边村庄(夹树和姜庄村等)培育配套花卉和苗木基地;结合刘老庄乡村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构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特色旅游,做大刘老庄乡旅游产业。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文化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意义,借助核心区设立在码头镇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品牌和规模效应以及码头镇的文化资源,主动做好与码头镇、淮阴区乃至淮安市的旅游衔接和融合工作,串联各景点,形成循环旅游路线,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3)围绕产业发展,积极配套服务业

依托一、二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业。依托旅游业,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休闲、娱乐、餐饮及宾招服务业等,积极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业;依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工业,积极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包装、仓储运输业、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等配套服务业。

(4)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淮安市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沿着京沪、宁连轴线扩展,刘老庄乡应争取在刘老庄乡北部与古寨乡交界处即五古路与京沪高速交汇点附近建设一个高速出入口,并完善刘老庄乡对外交通,这将为刘老庄乡融入大区域发展现代物流提供可能。乡政府应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合理规划物流园地。同时,紧紧抓住淮安市城市空间向北拓展发展空港新区的机遇,依托刘老庄乡生态资源优势,结合休闲度假和旅游业开发北部滨水绿地附近地块的房地产。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经济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近年来乡镇经济处于徘徊不前或迟缓状态。乡镇经济的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我们乡村产业结构的整合和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是开发国内市场消费潜力的根本。因此乡镇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乡镇经济 发展

一、乡镇是基础,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基层单位,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交汇点,因此,发展镇域经济是关系整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和凤镇按照市、区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立足区域特色,壮大支柱产业,统筹社会事业,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改进工作作风,筑强战斗堡垒,凝聚发展力量,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乡镇经济的意义:乡镇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先锋

乡镇经济发展可以有力地支援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同时可以扩大经济辐射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样有利于逐步改变农村单一的生产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乡镇经济的发展自然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支持做大做强乡镇经济,逐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最终达到致富农民、繁荣农村、提升农业的目的。

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镇经济也应该科学合理的发展

(一)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具有较好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综合竞争实力、较大市场发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地方的代名词。要结合和凤镇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其影响。

(二) 招商引资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要围绕和凤镇区位优势,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工业小区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乡镇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和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工业反哺,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近年来,和凤镇在围绕为投资者服务方面,建立了镇招商服务中心、设立了基础设施办公室,为各类投资提供全程立体“保姆式”服务,进一步强化了镇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机制,建立了项目服务跟踪制、个人分工负责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和重大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好地为广大投资者排忧解难。

(三) 人才的培养吸收和基础设施的完备是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的产业化和产品的销售上,人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利于为农业的农贸供应、产后服务、解决农副产品的出售、企业的重组、安置和偿债提供良好的策划方案,尤其在组建产品销售网络、产品经营和招商引资以及队伍建设上等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加速对农业的改造和农业产业化。而且基础设施的完备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支持。和凤镇的千伏变电站,实现了与华东电网双回路输供电。镇内干线道路畅通,支线道路成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而且工业集中区实现双回路、无污染供水,日供水1.3万吨的自来水厂已建成投入使用。

(四)壮大民营经济是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

“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办实体,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镇村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同时可以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凤是南京地区有名的建筑之乡。近年来,我镇建筑企业多次荣获过“标化现场”、“金陵杯”和“鲁班杯”以及省、市等各类建筑业荣誉称号。同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不断繁荣乡镇经济。

四、结束语

始终坚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去做事,并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主导意识,完善协调机制,在加强组织领导上狠下功夫。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和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来带动乡镇经济发展,乡镇经济一定能得到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胡晓春,男,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南京大学会计系学士,溧水县和凤镇经营管理站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探讨

【摘 要】 乡镇是直接面对乡镇居民最基层单位,乡镇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对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有着直接的作用,同时还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高对于乡镇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采用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从而确保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乡镇经济 发展模式 发展策略

前言: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方面严重失衡,加之很多农村地区的很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阻碍。此外,由于乡镇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加之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这就直接导致了乡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到抑制,从而对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乡镇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谈论,希望为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乡镇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1 优势资源发展模式

在乡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优势资源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土地存在的优势来对其独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些现代农业发展、旅游开发以及外贸出口等等,现代农业开发主要是通过对当地一些具有特色的产品进行种植、加工、开发等等,逐渐的开展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市场,形成农产品种植、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的销售链,这样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大力发展。另外,针对乡镇经济的旅游行业开发,主要是针对当地一些具有特色人文、特色地理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乡镇地区自身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来对其进行开发和保护,并且加对旅游地点的宣传,从而带动当地乡镇的经济发展,比如乌镇、周庄等等,都是比较具有典型的乡镇旅游开发资源。外贸出口主要是为了能够将乡镇自身的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吸引一些外资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给乡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将外向型的加工工业逐渐的发展起来,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1.2 创新性发展模式

创新性发展模式在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与发展自然资源不同,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在针对乡镇现有的一些企业或者是工业来进行创新,让其更加具有特色,从而推动乡镇的整体经济。比如以江苏南部的苏锡常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作为例子,其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以集体所有制作为主要的发展基础,利用乡镇居民自身的智慧来将乡镇企业共同的发展起来,并且利用周围一些城市效应,来带动乡镇企业以及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另外一种则是以浙江温州等一些地区作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个体以及私营经济作为主体,将商贸市场和乡镇工业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将两者的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不仅能够将两者的作用力充分的展示出来,而且能够有效的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

2.乡镇经济发展的策略分析

2.1 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在针对乡镇经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对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深入考察,对乡镇地区的独有特色和优势进行详细分析,比如人力资源、矿产、地理位置、人文景观特色等,这些都是能够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在对乡镇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思考和规划的时候,也要注重乡镇未来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能够将发展目光局限于眼下,要保证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乡镇自身的一些优势特点,抓住乡镇经济长效、持续发展的机会。在实际的乡镇经济发展策略分析过程中,如果当地地区的乡镇资源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优势特点,那么就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利用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激发民营经济的整体活力,逐渐的将民营经济发展起来,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乡镇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乡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2.2 创建乡镇经济发展的品牌

在乡镇经济的实际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入一些良性的竞争机制,在乡镇经济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都是能够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不仅能够对企业的管理、经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且能够在良性竞争的影响下,企业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品牌价值和效应,从而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保证乡镇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而对于一些区域外的竞争以及合作,本地区的乡镇企业要吸取一些成功的经验,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根本上促进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并且要注重品牌意识的强化。乡镇企业注重品牌的创建,能够提升自己品牌的辨识度,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而且能够推动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

2.3 乡镇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乡镇经济的实际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很多政府和企业只是注重经济的发展,却对乡镇的环境缺少重视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给乡镇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导致环境被严重的污染,这样即使乡镇经济发展起来,但是为了在对环境进行保护,就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不利于乡镇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乡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影响。因此,在乡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重视对乡镇整体环境的保护,树立正确的发展价值观,将乡镇经济发展和乡镇环境保护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发展,在保证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起到促进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存在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乡镇居民生活水品的提升和基层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了目前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同时本文对乡镇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能够更好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福广大乡镇居民群众。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关于乡镇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

摘 要 当前,随着国内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提升,再加上政府部门对乡镇建设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加速了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令乡镇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现阶段,国内的乡镇发展过程中依旧出现了很多问题,该作笔者主要对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乡镇经济 问题与措施 分析探讨

1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析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乡镇经济对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乡镇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目的是更好地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乡镇作为基础性的行政单位,政府机关通过乡镇可以增进自身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有助于及时将有关的政策规章传递到基层当中,推进各计划方针的有效贯彻落实。乡镇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群众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从我国现如今的乡镇发展状况来说,乡镇的发展水平和城市仍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二者的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完善,例如:农村中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健全,加上交通闭塞不便等,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进一步造成乡镇发展水平和城市间的差距逐渐拉大。除此之外,因为各类资源的匮乏以及文化水平的束缚,使得农民群众的人均收入较低、生活质量更差,不少基本的权利均未能获得有效保障。所以说,要想尽快解决上述难题,就应当更加重视乡镇经济,加大其发展力度,更好地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目标。

2现阶段我国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当今,在国内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显而易见,这种不平衡性的反映十分突出,主要是东西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进步速度远远领先于我国西部地区的乡镇。具体而言,国内各地区乡镇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乡镇特色不够鲜明

现阶段,在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环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即为乡镇特色不够鲜明。一区域必须在拥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前提下,才有助于进一步挖掘自身的优势,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但是,现在我国的大多数乡镇仍旧未能发现自身特色,所以也便无法获取到足够的投资额,进而导致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此问题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较为普遍,而东部地区则几乎不存在这一问题。“一镇一业”固然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模式,为此,各乡镇领导必须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努力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为实现该区域的特色化发展、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2民营经济不够活跃

民营经济是任何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基本反映,它也代表了民间资本。所以说,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民营资本的建设,全面展现出民营资本的自身优势,从而起到让民营资本带动乡镇经济发展的效果。但是,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尚未对民营资本的引导及建设工作形成足够重视,因此造成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多样性缺失、经济缺乏足够的活力。

2.3城镇功能不足

众所周知,乡镇是将城市与乡村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关键环节,除了可以令城市的产业得到延伸和辐射外,还有助于乡村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最近以来,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并且城镇选用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来响应政策号召。目前,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均转移到了城市,这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所以,应充分展现城镇的作用,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给城市减轻负担。然而,因为目前城镇功能依旧不足,无法吸引足够多的劳动力,进而无法实现产业聚集和发展。

2.4二、三产业不够发达

乡镇经济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需要更加注重第二、三产业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才能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人们创造连更好的就业条件,当前我国大部分乡镇企业的二三产业并不发达,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3乡镇经济的发展措施分析

3.1乡镇政府应立足于当地实情做出分析,选取更适宜的发展模式

要想推动乡镇经济的长远发展,各地区政府必须立足于该地区的实情做出科学分析,并选用更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的方式。因此,我们应当提前进行调研工作,同时对其资源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掘,借助各项优势资源带动其他工作。此外,还应当将本地区的优势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进而凸显出自身特色,像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应当长远考虑,避免走弯路。

3.2各乡镇应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构建特色品牌

为了使乡镇经济朝着高效性、长远化的方向演进,相关人员应当制定出更健全的乡镇经济发展规划,从而令乡镇企业发展获得有力保障。另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更加主动地引入有关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不同企业间的竞争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经济目标。还有就是,乡镇还可以同周围区域寻求协作,对某区域或者某资源进行共同开发。区域特色品牌同样是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也是企业营销的必要策略,政府部门应当在大力扶持本地区龙头企业的同时,打造属于自身的特色,增强市场认可度。

4结语

综上,乡镇经济发展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政府及企业首先应当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和谐乡镇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乡镇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民的生活质量状况,也关系着社会稳定,必须不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促进乡镇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档案工作如何为乡镇经济发展服务

摘 要:档案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独有信息资源,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作了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重点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只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促进乡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乡镇;经济;必要性

档案作为乡镇发展历程的记录,为政府日后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依据,同时加强对其的管理,不仅能有效推动乡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科学开展。

1 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档案以图文、音像等形式记录了乡镇各级政府开展工作、进行管理、处理日常事务的情况,是乡镇工作的珍贵史料,不仅能为政府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还能为乡镇的未来规划提供参考。就目前来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1 有利于工作的总结

首先在档案管理当中,部分档案资料记录了乡镇的历史变迁,是乡镇历史发展的镜子,而通过这面镜子可还原乡镇每个阶段发展的情况,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同时档案作为重要的参考材料,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是客观存在的,例如领导人和相关人员的亲笔手稿、机关单位的盖章信件,特别是照片、录像、录音等形式的档案,对我们了解乡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1.2 可更好满足乡镇建设要求

由于乡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无法一蹴而就的过程,所以在乡镇的规划与建设中,务必要真实记录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它是推进乡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参数和参考依据,对创新、传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乡镇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其需要通过档案的形式把一些工作经验及成就永久保存下来,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应把践行乡镇规划建设的瞬间变成永恒,以便为后人观察、研究乡镇的历史、探索规划和建设规律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2 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2.1 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

首先致使乡镇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上级考核部门在考核乡镇目标管理工作时,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中,且没有明确的档案工作考核办法,缺乏目标责任和约束机制,从而使部分乡镇领导主观上产生了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不抓也不影响政绩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对档案工作不问不闻,没有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等问题,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场所、经费、人员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乡镇各项工作中最薄弱、最滞后的环节,影响了乡镇经济的有效发展。

2.2 信息水平尚不能满足管理要求

要想加强乡镇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电子计算机等硬件材料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由于乡镇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管理工作的投入资金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资金使用困难的问题,加之档案工作任务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致使业务档案的采集、整理和归档难以做到整齐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由于乡镇人员变动较频繁,人员少,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因而在档案的接收范围、保管和利用、服务的对象与方式等方面局限性^大,加之缺少专项经费,设备不完善,致使档案归档整理和管理缺乏科学性。

2.3 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不合理

目前,许多乡镇地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对象上,仅对文本类的资料才会予以足够的重视,对碟片、磁带、录音机等实物档案的管理采取忽略的态度,管理方式不规范、不合理,加之实物档案在相关工作中具有更加直观和客观的参考作用,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部分,因此忽视对其的管理,就会存在档案损坏的情况,而这就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不便。其次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和交接,一些人员为了省事,根本不关注对档案的整理和检查工作,并且只有上级指定其完成这些工作,才会被动的去做,没有工作责任意识,而这样的工作态度势必会给档案管理带来许多麻烦。

3 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档案管理对策

3.1 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

档案管理的服务内容是针对相关人员所开展的关于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而创新的前提是具有实务性而不是空口而谈,因此通过把档案的管理和乡镇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结合,对于提高乡镇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对于档案管理来说,其资料的收集关系到乡镇的未来发展,所以在资料的选择上,应关注一些对乡镇政治改革具有影响力的资料,并要对资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管理质量。其次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发展,档案管理部门应对现有的档案进行深入的调查,并要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将有效的档案资料上传到相关部门,在保证乡镇资料完整性的同时,也达到了资源的共享。

3.2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大大缩短了工作人员的手工时间,为档案研究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可促进乡镇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乡镇的整体提升。首先新时期档案的利用,不能只是被动的被利用者所接受,而应当做好档案的开放和编研,并注意做好监督工作,尤其是保密工作,同时科学管理和正确利用档案,能更好地服务基层建设,促进乡镇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要想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要完善与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关的设备,而这就要求相关单位不仅要通过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以使其有能力积极引入一些操作简便快捷的设备,而且还要为档案管理工作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并配置熟悉计算机操作的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3.3 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

对于乡镇政府而言,其档案管理工作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教育、党建、治安、人口管理、社区规划、卫生治理及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并且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也需要较多人员的参与,涉及的范围也较广,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来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充分调动起大家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3.4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各项档案制度,才能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扫除障碍。具体为:(1)档案工作机构应列入编制,并要对应一定的级别,同时对于乡镇档案工作机构来说,其每个科室必须有一名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辅助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完成档案收集、保管、交接等任务,以防止档案丢失现象的发生;(2)就村级档案工作机构来说,至少应设立专职的档案信息员,并要将村里的各类档案信息及时上报给上级档案机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档案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借阅、保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3)鉴于乡镇档案机构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应加强档案保管工作,一旦发生档案丢失情况,应立即查明责任所在,同时还应实现档案库房的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防火、防盗等“八防”安全措施,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4 总结

总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琐碎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此要想使其在乡镇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乡镇经济发展论文:乡镇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道路上,如何建设乡镇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乡镇经济的发展问题及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乡镇经济;发展问题;发展策略

一、引言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乡镇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乡镇经济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安定繁荣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已经刻不容缓。

二、我国乡镇经济的现状

乡镇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农村经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国家一直对“三农”问题进行着不断深入地讨论与探究。当今我国国民经济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相对饱和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情况下,振兴乡镇经济,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发展乡镇经济的道路上也充满着种种问题。一方面,乡镇地区对于城市来讲相对落后,各种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并不完善;另一方面,乡镇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如公路、铁路等交通设备没有及时的完善,极大地阻碍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乡镇经济的意义

在我国,乡镇属于最基本的行政机关单位,对于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发展乡镇经济关乎我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关系到我国城市发展与乡镇发展之间的平衡。所以,发展我国乡镇经济、振兴乡镇企业是维护我国乡镇与城市的安定繁荣、增强国民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我国乡镇经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缺乏乡镇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的乡镇经济发展中,具有乡镇地域特色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这也导致了在发展乡镇经济的道路上,乡镇企业的地域特色不够突出,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乡镇企业的自身优势,打造乡镇地域特色品牌,从而降低了乡镇企业与城市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许多产业与项目上,尤其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上,乡镇企业无法与其他同行业的企业相媲美,极大的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乡镇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在实际发展乡镇经济的过程中,乡镇干部的工作效率低下,极大的限制了乡镇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相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建设,乡镇企业的财力问题也尤为突出,而这一方面则需要我国乡镇政府相关政策体制的扶持与帮助。在这一领域,乡镇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对不够,也是限制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乡镇产业比例失衡

在乡镇的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问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太低,许多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仍然使用着原始落后的耕种方式。乡镇工业也存在着多而不精的隐患,工业产品价值含量少、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技术,难以树立企业知名度;自然资源消耗高,对环境破坏严重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走粗放型的建设路线。

4.乡镇民营企业发展不善

在乡镇经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的数量所占比例不高。就质量而言,乡镇民营企业也相较落后于国有企业,没有发挥出民营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应起到的作用。这也是限制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发展乡镇经济策略

1.因地制宜发挥乡镇地域特色

相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乡镇经济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区特色,我国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和人文资源。想要最大程度的发展乡镇经济,就必须充分开发当地所独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地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挖掘乡镇地区特产,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结构,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乡镇经济的活力,提高乡镇企业的吸引力,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知名品牌。

2.加大乡镇政府的扶持力度

就当前的乡镇经济发展道路来讲,现存的乡镇政府管理机制已经相对落后,已无法满足当前乡镇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行乡镇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要发展乡镇经济,一定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一方面,优化乡镇政府机关管理结构,统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协调各相关机构的经济发展工作,增强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乡镇干部的办事效率,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亮绿灯。

3.优化乡镇经济产业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重点已经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逐渐过渡到第三产业上,这一转变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尤为明显。但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仍然在走过去的经济发展道路。就当前我国乡镇产业的结构来看,应当逐步与城市发展建设接轨,将经济发展中心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上来,提高服务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优化第一产业、第二a业的经营模式,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逐步将过去传统的乡镇工业、农业转化为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经济效益高,产品质量好的新兴产业,实现乡镇经济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4.鼓励乡镇人民自主创业

民营企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乎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收社会闲散人员,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会极大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因此积极鼓励乡镇百姓进行自主创业,增加乡镇民营企业数量,也是促进乡镇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六、结论

乡镇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针对乡镇经济的问题进行改革创新,构建新型乡镇产业模式,发展振兴乡镇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是大势所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