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调度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3-23 13:44:29

调度管理论文

调度管理论文篇1

对于网络系统的稳定和后期维护工作,主要由网络集线器来连接控制,这样会使设备同设备间连接性更好,在集线器还可以选择10兆8口的智能HUB,这升级版的集线器可以在网络系统部分出现问题时也能正常安全的工作。网络系统中的交换机是非常重要的,交换机可以使服务器同客户端之间很好的连接。交换机可以按照端口的不同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端口来选择相适应的交换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可以使用10兆8口的交换机,这样就比较方便对煤矿生产安全的管理,在成本支出方面也比较少。

二、电子邮件、可视电话、计算机互联、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一)电子邮件在调度管理系统中应用电子邮件的应用非常广泛,当然,其系统也是非常强大的,在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设定的时间来发送电子邮件,并且可以将所有需要传输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通过邮局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进行发送,在收件时,收件人打开计算机时,就会提示收件人,这样就不用考虑收件人在不在的问题了,收件人只需要按照提示尽心阅读就可以完成收件。电子邮件的发送时间比较短,这样在发送过程中减少了问题的发生概率,这样就不用考虑邮件内容缺失的问题了。因此,电子邮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高效性,由于这些特性也使得煤矿生产调度系统的信息完整性得到了保障。

(二)可视电话在调度管理系统中应用可视电话在调度系统中使数据共享性大大增强,通过Windows软件作为平台,同移动性较强的视频镜头相配合,可以实现网络客户之间的电视会议,会议的客户之间还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交流经验,谈论的内容还会被记录下来,过后可以根据记录的文本进行排版然后将需要打印数据打印出来。想要上述功能全部可以运行,还要安装视频解码器、可视电话的驱动软件、打印机等设备。此外,由于煤矿生产调度室同工业电视很好的链接,就可以进行交互混联的方式在可视电话中进行视频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会造成视频的连接中断等问题。

(三)计算机互联在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进行互联,这样可以使调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得到加强。可以根据远程网络互联的特性,通过在煤矿之间设置局域网络和局域服务器,设置完成后就可以利用数字编程对煤矿的局域网之间进行联系拨号,这样就可以对其他数据进行了解,实现了煤矿数据共享功能,还可以向各个煤矿之间通报信息漏洞、传递信息报表等功能。计算机互联在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监控力度,使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三、针对多媒体网络调度管理系统结构图进行分析

为了方便更好的观察多媒体网络在调度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图一进行了解。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系统主要由数据库工作站、集成工作站、显示系统等组成。在这整个系统结构主要是WindowsNT,其可以提供运行平台。对于多媒体服务器来说,就需要选择WindowsXP系统,因为此系统除了可以提供平台外,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记录,这样更加方便观察。如果想要对系统进行更好的监控还可以在多媒体系统中接入可视电话、电子邮件系统,这样可以对不同的施工现场进行观察和数据传输。从目前来看,这个系统在很多矿业中应用很多年了,无论在煤矿的生产、管理、调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为煤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总结

调度管理论文篇2

假设生产调度问题研究对象为:生产任务每个环节由若干个生产单元构成,生产单元包含生产因子(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等),辅助因子(检修、运输、辅助等),经济因子(生产率、能耗、工资、损耗、时间等)。调度做以下假设:①特定订单各生产环节生产因子关系不变。优化使生产符合均衡生产要求。②支持因子是生产过程中公共资源,是调度要素,是生产调度研究的主要对象。③各生产单元经济因子是在生产调度时的目标要素,存在不确定性和多目标优化问题。为了满足以销定产的快速调度需求,每个生产要素Agent体根据需要向调度系统发出资源申请,从调度处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响应其他单元任务。车间内部生产异常和不确定性的存在,生产要素冲突和闲置现象经常发生,所以调度必须基于车间当前知识进行动态优化。

2制造车间生产抽象化描述

将车间抽象化为三个层次:车间管理层、生产层、支持层。第一行为车间管理,各管理环节如CAPP、ERP、CAE等分别作为一个Agent,信息化程度很高,不是本文研究对象。第二行为生产层,环节Agent中设备属性不易移动,位置属性值基本为定值,在订单不稳时,对物流资源(天车、叉车等)依赖较大。第三行为生产支持层,由各类生产支持资源Agen(t如天车)集合体构成,接受并响应各类Agent申请,担负主动向Manager报告故障,处理简单故障,为生产层服务,受管理层指挥,是调度中最活跃的因素。Agent在收到与查询相关的信息后,一些资源Agent形成自己独有的调度机制,直接响应各类申请,主动向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以及相关服务,响应函数是整个车间调度的重点、难点。车间调度服从以下原则:①生产调度必须服从生产工艺要求,必须按工艺要求顺序进行。②生产调度促进新的均衡生产产生。新订单导致均衡生产被打破,调度期望以最小代价优化可调环节尽可能接近均衡生产要求。③支持因子生产调度服从生产环节需求,服从经济原则,避免浪费和冲突。优先响应造成车间总体损失大的环节,避免某种资源集中响应。④满足时间需求的最小投入原则,完工时间必须满足订单需要情况下,进行成本优化。

3Agent集合体知识获取

车间生产环节地点固定、任务繁重、环境恶劣,随着传感设备及物联网的发展,Agent资源采集应该简便、可靠性高,达到虚拟车间和现实车间结合。有三种类录入Agent特征值方式。集中录入单元Agent在车间设置录入站,采集、录入数据采集,获取生产、设备状况等信息。环节录入单元Agent通过环节终端设备带有的网络接口输入采集、录入知识。自动采集单元具有资源调度率高、接口复杂的资源Agent等充分利用传感器自动采集及时输入车间数据库以保证迅速及时调度。实时策略对Agent属性进行分类、分机管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车间Agent的请求。

4生产调度的优化

车间调度存在两类问题:前面环节生产不足导致后继环节停工和前面环节过剩导致后继环节阻塞问题。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下,车间建设初期按照均衡生产要求,环节要素构成的Agent集合体不再是完全刚性的,需要考虑柔性Agent集合体与刚性Agent集合体的搭配,以最小投入达到最大柔性效果,产品变动时,通过简单Agent集合体调整促进新的柔性Agent集合体产生与新的流程再造,达到以最小的移动、整合达到新的均衡,减少两类问题的产生。满足服务整体效益优先,整体生产时间最小或整体经济损失最小,提高作业满意率,减少作业环节拥堵现象。

5结语

调度管理论文篇3

电力调度的信息化是一个综合的技术而不是单个的业务。而是将计算机、电子和与通讯统一的一个业务。这也是我国的电力行业不断进步和集约化的体现,运用的知识等也越来越高科技,不再是传统的旧模式。和所有的系统一样,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达到最大化的经济程度,是每个系统的基本要求。那么作为工作人员,对于系统的操作就必须能够迅速准确的进行电力系统的运行趋势的判断和对其未来状态的预测以及对对发生的问题的处理。那么,要想将调度系统的电网运行和信息的智能化控制以及实现对电网的经营管理,调度系统可谓是一个完善的关系模式。目前,信息化的电力调度模式有节能发电的模式,自动化的模式和信息管理的模式等不同的调度模式。

2.电力调度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1工作流管理系统概念。所谓的工作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运作机制,它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工作流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业务过程中的各个事件的有效管理,自动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事件的自动激活和事件间的自动连接。一个客户端驱动工作流模型体系结构分为三层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也可称为客户端、服务端和后台数据库。整个调度管理(DMIS)系统采用的是两层加三层的结构体系,涉及到两类客户端程序:运行于应用服务器上的程序和运行于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在三层应用程序中,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在页面上完成一些简单的活动。最上层的数据服务层使用工作流数据库来控制工作流程程序,包括工作流定义数据库,工作流实例数据库和用户应用数据库。中间的逻辑层,使用数据库来管理所有用户需执行的工作,并产生每一用户独立的工作清单。底层的用户界面,采用HTML和.NET2008C#技术,用户通过IE浏览器以Web形式进行操作。

2.2电力调度分布式工作流系统的相关设计。作为电力调度系统的另外一个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对调度进行分区和分级的模式来进行,从而实现电力调度机构对于相关调度功能的控制。这个特点也是进行正常电力调度工作的流程进行相关设计和应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分区和分级并不代表这些调度机构是孤立进行的,而是通过相辅相成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每个级别和区域的正常工作,所以在各个级别之间的调度过程必须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和交换等措施。对于流程的流转也必须进行相关的纵向的布置和相应区域内的传输,这个方式就是广域传输。而这个广域传输的实现必须采用分布式的流程交互集成才能满足。就像上文提到的广域传输,在进行电力的调度和相关的实施的时候,每个过程的上下级的信息交流和交换属于纵向的信息传递,分布式的流程能够满足纵向的广域部署的传送和运输。多个系统之间的流程和多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协调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流系统的设计时必须注意到的。跟调度工作流系统一样,调度类流程也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进行调度业务的相关工作时对其他业务系统的调度也是必然会发生的。DMIS流程在现实的背景里,主要是进行事物处理的相关工作的,这个流程所管理的对象以及各个数据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实现工作流系统我们可以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平台基础进行相关的操作,这是由于工作流所管理的相关对象都存在于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的设计平台中。同时,如果要查询或者统计流转的现实结果,那么管理系统的操作是必须的流程,如果是对于数据的管理功能和加工功能的管理可以采用管理系统,这样一来可以对工作量进行缩减。流程引擎是基于智能化电网的调度技术,同时支持系统的开发,也是工作流服务的核心。首先是路由器的分配,然后是访问缓存、解析模型,进而处理相关的流程模型性格元素,最后,进行最终的启动、发送和追回以及回退等的操作流程的工作。这几个相互关联的模块就组成了流程引擎的流程的流转工作。

3.结语

调度管理论文篇4

金盆水库是西安黑河引水工程的主要水源工程,是一项以西安市供水为主,兼顾周至、户县37万亩农田灌溉,还有发电、防洪和养鱼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如何合理的调度金盆水库,发挥其最大效益,对缓解西安市供水紧张的局面以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水库优化调度是一典型的多维非线性函数优化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模拟法、动态规划及其系列算法、非线性规划等等。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但应用中也常有一些问题,模拟法不能对问题直接寻优,动态规划(DP)随着状态数目的增加会出现所谓“维数灾”问题,增量动态规划(IDP)可能收敛到非最优解,逐步优化算法(POA)需要一个好的初始轨迹才能收敛到最优解[1]。因此,这些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遗传算法(GA)作为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思想和自然基因机制的全局随机搜索算法,可模拟自然界中生物从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GA在优化计算时从多个初始点开始寻优,对所求问题没有太多的数学约束,而且优化求解过程与梯度信息无关[2],因此在多个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GA在水库优化调度方面GA应用相对较少[3],马光文等[4]使用基于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水库优化调度进行了研究。由于二进制编码存在的编码过长、效率低及需要反复的数据转换等问题,畅建霞、王大刚分别提出了基于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5-6],并将GA与动态规划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自适应遗传算法(AdaptiveGA,AGA)使得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能够随个体适应度的大小以及群体适应度的分散程度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因而AGA能够在保持群体多样性的同时,保证遗传算法的收敛性。本文根据黑河金盆水库的具体情况,建立了水库长期优化调度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模型,并将其与动态规划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2.水库优化调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金盆水库为多功能水库,其优化调度应使其达到城市供水量最大、灌溉缺水量最小、年发电量最大和弃水量最小等目标要求。但此多目标优化模型如果直接采用多维多目标动态规划或其它方法求解,则可能因为目标、状态、和决策变量较多的占用计算机内存和时间,因而有必要先做适当处理,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再进行求解。考虑到城市供水和灌溉用水要求保证率高,因此将水库优化调度目标定为年发电量最大,而将城市与灌溉供水当作约束条件进行处理。

这样,金盆水库优化调度的目标函数就可以描述为:在满足水库城市供水、灌溉用水和蓄水要求条件下,使水库年发电量最大。

目标函数:F=max(1)

上式中,N(k)为各时段的发电量。

约束条件:

①水量平衡约束:(2)

②水库蓄水量约束:(3)

③电站水头约束:(4)

④水轮机最大过流量约束:(5)

⑤电站出力约束;(6)

⑥城市供水约束:(7)

⑦灌溉供水约束:(8)

⑧非负约束。

其中,Nmin与Nmax分别为电站允许的最小及最大机组出力,Hmin与Hmax分别为电站最小及最大工作水头,qmax为机组过水能力,WCt、WIt分别为第t时段城市和灌溉供水量。DIt为第t时段灌溉需水量,DCt,max与DCt,min分别为第t时段城市需水上下限。

3.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实现

在水库优化调度中,水库的运行策列一般用发电引用流量序列来表示,而该序列又可以转换为水库水位或库容变化序列。对于水库优化调度的遗传算法可以理解为:在水位的可行变化范围内,随机生成m组水位变化序列,,…,,其中,m为群体规模,n为时段数,再通过一定的编码形式分别将其表示为称作染色体(个体)的数字串,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按预定的目标函数评价其优劣,通过一定的遗传操作(选择、交叉和变异),适应度低的个体将被淘汰,只有适应度高的个体才有机会被遗传至下一代,如此反复,直至满足一定的收敛准则。

3.1个体编码

为简化计算,本文采用实数编码。个体的每一向量(基因)即为水库水位的真值。表示

为:(9)

式中,分别为时段t水库水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m为控制精度的整数,Nrand为小于m的随机数。

3.2适应度函数

在遗传算法中,用适应度函数来标识个体的优劣。通过实践,采用如下适应度函数,效果更好。

(10)

式中为目标函数值,c为目标函数界值的保守估计,并且≥0,≥0。水库优化调度为约束优化问题,关于约束条件的处理,本文采用罚函数法,

(11)

式中,为原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值,M为罚因子,Wi为与第i个约束有关的违约值,p为违约数目。

3.3遗传操作

交叉运算交叉的目的是寻找父代双亲已有的但未能合理利用的基因信息。设x和y是两父代个体,则交叉产生的后代为=ax+(1-a)y和=ay+(1-a)x,这里,a为[0,1]内均匀分布的一个随机数。

变异运算通过变异可引入新的基因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成熟前收敛的发生。具体方法为:个体Z的每一个分量Zi,i=0,1…,n以概率1/n被选择进行变异。设对分量ZK进行变异,其定义区间为(ZK,min,ZK,max),则

=(12)

式中,Rand为0到1之间的随机数,rand(u)函数产生最大值为u的正整数。

3.3参数的自适应调整

遗传算法的参数中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的选择是影响遗传算法行为和性能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算法的收敛性,Pc越大,新个体产生的速度就越快。然而,Pc过大,遗传模式被破坏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变异概率Pm,如果Pm过小,不易形成新的个体;如果Pm过大,则遗传算法就成了纯粹的随机搜索算法。自适应遗传算法(AGA)使得Pc和Pm能够随适应度按如下公式自动调整:

Pc=(13)

Pm=(14)

式中,为群体中最大的适应度值;为每代群体的平均适应度值;为要交叉的两个个体中较大的适应度值;为要变异的的个体的适应度值。,,,为自适应控制参数,其变化区间为(0,1)。

综上所述,算法的运算步骤为:

(1)初始化,设置控制参数,产生初始群体;

(2)计算各个体的目标函数,应用(5)式进行适应度变换;

(3)按随机余数选择法对母体进行选择;

(4)对群体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pc和pm分别按式(2)与(3)计算,得到新一代群体;

(5)检验新一代群体是否满足收敛准则,若满足,输出最优解,否则转向步骤2。

4.模型求解及成果分析

金盆水库坝高130米,总库容2亿方。该水库是以给西安供水为主(按照设计年均向西安供水3.05亿方),兼顾周至、户县共37万亩农田灌溉(年均灌溉供水1.23亿方),还有发电、防洪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库的特征参数为:正常蓄水位594m,死水位520m,电站出力系数8.0,装机容量2万KW,保证出力4611KW,水轮机过流能力32.6m3/s,汛限水位591米,汛期7-9月,以某中水年为例,入库径流已知,用上述算法按年发电量最大求解水库优化调度,结果见表一。

表一自适应遗传算法计算结果

Table1.Resultsbyadaptivegeneticalgorithm

月份

入库水量(108m3)

月末水位(m)

城市需水(108m3)

城市供水(108m3)

灌溉需水(108m3)

灌溉供水(108m3)

弃水(m3/s)

发电流量(m3/s)

水头(m)

出力

(KW)

7

1.5160

572.63

0.3050

0.3050

0.2301

0.2301

20.10

40.04

6437.88

8

1.3178

591.00

0.2898

0.2898

0.2196

0.2196

24.75

68.87

13637.35

9

0.6973

591.00

0.2593

0.2593

0.1342

0.1342

26.90

77.50

16679.24

10

0.8464

594.00

0.2410

0.2410

0.0000

0.0000

30.05

78.69

18918.95

11

0.2063

589.33

0.2349

0.2349

0.0879

0.0879

12.47

76.88

7667.76

12

0.1963

587.96

0.2257

0.2257

0.0440

0.0440

10.08

75.26

6069.95

1

0.1513

585.61

0.2257

0.2257

0.0000

0.0000

8.43

73.38

4947.77

2

0.1260

582.23

0.2349

0.2349

0.0000

0.0000

9.72

70.31

5467.50

3

0.3000

581.54

0.2410

0.2410

0.0810

0.0810

12.20

68.38

6673.10

4

0.3732

581.75

0.2440

0.2440

0.1206

0.1206

14.07

68.14

7671.54

5

0.2373

561.68

0.2593

0.2593

0.0226

0.0226

31.83

59.00

15023.79

6

0.1776

520.00

0.2898

0.2898

0.2900

0.2900

32.56

32.06

8350.21

注:年发电量E=8608.3万KW·h;POP=100;Gen=200;==0.85;==0.01。

作为比较,本文又使用了基本遗传算法(SGA)、动态规划法(DP)进行计算,其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完全相同。对应的计算结果见表二,其中,DP的离散点为300。

表二动态规划及基本遗传算法计算结果比较

parisonofResultsofDPandSGA

月份

动态规划(DP)计算结果

基本遗传算法(SGA)计算结果

月末水位(m)

弃水(m3/s)

发电流量(m3/s)

水头(m)

出力

(KW)

月末水位(m)

弃水(m3/s)

发电流量(m3/s)

水头

(m)

出力

(KW)

7

572.5

20.23

39.95

6466.38

572.65

20.08

40.05

6433.56

8

591

24.62

68.82

13553.20

591.00

24.77

68.88

13650.11

9

591

26.90

77.50

16679.20

591.00

26.90

77.50

16679.24

10

593.5

30.02

78.72

18905.40

594.00

30.05

78.69

18918.97

11

588.5

13.10

76.68

8037.72

589.33

12.46

76.88

7663.79

12

586.5

10.53

74.83

6303.83

587.96

10.09

75.26

6075.39

1

584.5

8.79

72.28

5084.92

585.21

8.85

73.20

5180.34

2

581.5

9.82

69.17

5434.83

581.83

9.88

69.90

5524.98

3

580.5

12.46

67.30

6706.82

581.04

12.39

67.93

6733.84

4

580.5

14.40

66.90

7705.63

580.87

14.66

67.46

7911.34

5

562

29.42

58.24

13706.00

561.62

30.56

58.38

14273.88

6

520

0.32

32.60

32.31

8426.54

520.00

32.50

32.02

8323.96

注:DP年发电量8568.9万KW·h;SGA年发电量8581.3万KW·h,POP=100,Gen=200。

比较表一和表二可见,动态规划在控制精度为0.5m时,优化结果为8568.9万KW·h,低于SGA的8581.3万KW·h和改进本文算法的8608.3万KW·h,主要是因为DP的离散点数较后两类算法少。为了说明本文算法的优越性,将其与SGA在不同的进化代数时分别进行10次计算,结果列于表三。

表三不同进化代数的两类算法年发电量比较比较

parisonofResultsoftheTwoAlgorithmsinDifferentGeneration

编号

本文算法(AGA)

基本遗传算法(SGA)

Gen=200

Gen=500

Gen=200

Gen=500

1

8607.1

8596.8

8374.1

8594.2

2

8597.5

8607.2

8581.6

8571.9

3

8604.7

8612.7

7957.2

8433.1

4

8601.2

8603.5

8593.4

8475.3

5

8596.6

8595.4

8599.1

8596.2

6

8606.8

8607.2

7837.2

8608.4

7

8608.3

8608.4

8365.9

7892.1

8

8525.4

8611.3

8521.5

8592.6

9

8605.9

8551.6

8575.3

8610.3

10

8603.4

8603.7

8121.6

8441.2

注:表中年发电量单位为万KW·h。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进化代数的增加,两算法计算结果都越接近最优解;无论是自适应遗传算法还是基本遗传算法,其计算结果明显优于动态规划;在进化代数相同时,AGA的计算结果优于SGA,并且未收敛次数也有明显减少,表明AGA能够有效加快收敛速度。

5.结论

本文建立了水库优化调度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模型,并将其用于黑河金盆水库优化调度。与动态规划相比,遗传算法能够从多个初始点开始寻优,能有效的探测整个解空间,通过个体间的优胜劣汰,因而能更有把握达到全局最优或准全局最优;自适应遗传算法通过参数的自适应调整,能更有效的反映群体的分散程度以及个体的优劣性,从而能够在保持群体多样性的同时,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

ApplicationofAdaptiveGeneticAlgorithmstotheoptimaldispatchingofJinpenreservoir

FuYongfeng1ShenBing1LiZhilu1ZhangXiqian1

(1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Xi’an710048,

2HeadquartersofHeiheWaterDiversionProject,Xi’an,710061)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ituationofJinpenreservoir,acomprehensiveoptimaloperationmodelisdevelopedwithconsiderationofitsmulti-objectiveandnonlinearfeatures.Themodelissolvedbythethreemethodsofdynamicprogram,thesimplegeneticalgorithmandtheadaptivegeneticalgorithm.Itisshowedthattheadaptivegeneticalgorithm,withthecharacterofitsparametercanbeadjustedadaptivelyaccordingtothedispersiondegreeofpopulationandthefitnessvalueofindividuals,hasthefastestconvergencevelocityandthebestresultcomparedtoothertwoalgorithms.

Keywords:optimaloperation;geneticalgorithms;dynamicprogram

参考文献

[1]方红远,王浩,程吉林.初始轨迹对逐步优化算法收敛性的影响[J].水利学报,2002,11:27-30.

[2]潘正君,康立山,陈毓屏.演化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RobinWardlawandmohdSharif.Evaluationofgeneticalgorithmsforoptimalreservoirsystemoperation[J].WaterResour.Plng.andMgmt.,1999,125(1):25-33.

[4]马光文,王黎.遗传算法在水电站优化调度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1997,8(3):275-280.

调度管理论文篇5

电力生产企业都设有电力调度中心,也就是调度。在现有情况下,地调主要负责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调度,县调(配调)主要负责35千伏及以下的调度,两者之间的工作重点虽有不同,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配网管理中的电力调度工作需要服从地区调度的工作原则,在地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与操作,及时进行事故处理。但对于配调自身而言,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其调度业务更接近影响用户,更影响整个电网的对外服务。

2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对配网管理的影响

2.1安全隐患。配网长期以来并不受人们重视,配网调度还没有正式被纳入配网管理的行列,因此配网调度的专业化管理水平较低,配调人员业务水平也不高。配调人员对配网特性的了解并不深入,还不能深入分析配网管理及调度管理。配网调度的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就无法深刻理解配网调度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此外,配网调度组织的管理模式、管理范围、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等形式繁多复杂,缺乏统一的制度和规范,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隐患。2.2局限性。目前,配网管理水平还属于较低层次,配网运行缺乏系统的管理与分析,并且配网运行的方式和二次精细化管理水平都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检修计划管理、优化配网工程,电压无功管理、电网经济运行等。此外,配电网负荷分布及其薄弱环节也缺乏全面掌控,配网的规划建设与改造立项指引工作非常具有局限性。2.3配网调度精细化管理困难。由于长期以来配网调度并不受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配网运行监控、调度记录、停电管理、图纸管理、操作票管理等业务功能都分布于各个信息系统,因此造成配网调度精细化管理的困难运作。还需要整合其所有业务功能,利用高效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系统构成高效应用集成平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服务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现有的配网调度管理还存在许多弊端,例如信息通讯不够畅通;配网调度与客服中心、抢修小组之间的工作不能统一等,这些问题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用户优质服务与快速排除故障复电的需要。

3配网调度管理的有益思考

目前传统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全面适应配电网的快速发展及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传统配电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配网调度管理,加强调度运行工作。例如复杂地区调度管辖的统调电网、独立地方小电网、企业自备电源要统筹调度。虽然该公司对于政府要求及社会期望总是积极响应,但还是难以全面发挥公司本身的电网系统优势。为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公司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电网技术的大力改造,充分利用系统自动化、信息技术等方式促进电网系统的快速发展,并大力改造配网调度的管理模式。最终建成营配调一体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及调度自动化系统等,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使电网系统能长久稳定运行。其中,改造配网调度管理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配调定位。输电网的难点在于无法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和功率平衡、完全发挥电力输送能力;而相比之下,配电网调度暂不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故障隔离、减少停电、快速复电及确保对用户的供电。由此可以看出,输电网在技术上的难度较大,而配电网在管理上较为困难。鉴于两者特点不同,配网调度还需要在传统的调度方式基础上,重新建立一系列与配网发展相适应的配网调度业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实现调配职能的全面发展。在强化调度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等业务时,将配网运行信息集中,分析处理有效资源,全面掌握配网系统的运行。3.2配网调度管理范围。在配网调度的管理范围之内还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调度管理范围应该多大;二是如何用调度管理的要求与方式将暂时还没有纳入调度管理范围的配网设备进行系统管理。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知低压网络是辐射供电,配网的10部分已经逐渐形成多端电源进行供电,其对于操作安全的要求更高。由于10供电范围比低压供电范围更广,用户也更多,检修时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其调度范围的第一阶段应是10设备;其次,从故障及检修方面考虑,公用电网配变及0.4出线开关建议适时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其中,出线开关以后的配网设备在低压智能配电网技术完全成熟之前,暂不要纳入调度管理范围之内。3.3明确主网、配网调度管理模式。对配网调度实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化主网调度的管理权限,加强配网调度管理,使主网、配网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能及调度业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主网和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优势,维护地区电网调度工作的稳定运行,大幅度提升整个电网的调度管理。3.4配网调度集约化组织模式。一直以来,供电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都十分紧密,由于传统原因,省级以下的供电企业在组织模式上一般都是按照与行政区划依次对应的方式进行设置。但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行政区划及政府设置为适应资源优化配置与宏观管理的需要也做出了较大改变,依照集约化管理模式逐渐向地市级集中。而资源优化和宏观管理也是调度本质,因此配网调度要实行集约化组织模式,不仅要考虑电网的规模扩张、水平提升及供电企业的管理需要,还要考虑行政区划和政府设置的相关内容。目前许多输变电业务已经逐步实行地区专业化管理,县区及市区供电公司的主要职责是配网管理及营业。因集约化规模效益、可行性和管理风险等因素,配网调度集约化组织模式至少要集中到县区供电局。3.5提高配调人员职业素质。尽管当前形势下的配网调度管理模式一直在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但是先进调度管理模式的成功实施仍旧离不开专业管理人员的操作。许多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调度值班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提高配网调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招聘人员时,不仅要考核其业务水平,还要考核该人员是否具有责任心与职业操守。此外,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配网调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进行培训,将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隐患彻底杜绝。3.6加强制度规范建设。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涉及面较广,危险较大,稍不注意就有导致生命财产受到损伤的事故发生。因此,必须全面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制定强制执行条款与参照执行条款。在进行配网调度管理过程中,各级供电单位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工作,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

调度管理论文篇6

调度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供电运行诸多环节调控、部署,将相关信息传发给企业管理人员,使他们采取一定措施,提高供电效率。以此,调度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计划管理计划管理通常包括停电计划管理及生产计划管理,其中前者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阅读停电管理、周停电计划管理及带点作业计划等。而后者主要包括周生产管理计划、月生产管理计划及每项生产管理计划等。

1.2电网资源管理它是供电管理的核心部分,只要是有关供电企业中的各类电网资源,都归于电网资源管理。主要功能是为其它管理模块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为提高供电效率提供基础性作用。电网资源管理根据功能,可以分成五大部分,分别为低压、输电、配电、图形资源管理及变电。其中低压主要负责供电系统中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低压线路的维修及护养工作;变电主要负责变电中的维护及统计工作,在供电运行中,很多供电设备如变电站、变电设备、变电单元及基础参数等,由于供电稳定需要,必须给予维护,才能保证供电正常、安全。所以,在实际供电时,要对这都些设备给予维护。输电资源,主要包括供电中有关电能输送相关的设备及材料,如输电电缆、杆塔、架空线路等,对这些材料给予系统管理,才能够保证供电的稳定性。配电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配电线路查询及统计工作。图形资源管理。在供电运行中,通常包括大量的供电图谱,如输电线路图、变电站二次图、基本图形维护等,将这些图形管理到位,对于供电系统运行管理以及维修护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1.3电网运行管理电网运行管理是供电运行的基础环节,只有对运行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才能够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备缺陷管理。在供电中,由于众多原因,导致供电设备出现故障,应采取一定措施,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将设备故障出现原因、处理过程,分类、汇总及统计,制成缺陷汇总统计表格。其次,设备评定管理。为了保证供电运行正常,不出现差错,在每个季度,要对低压、输电、配电及变电进行一次评级,并将评级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管理。再次,设备试验管理。在供电运行中,要经常对运行设备的试验周期进行检验,以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数据。第四,设备巡视管理。在供电运行中,为了避免出现供电故障,通常要对输电、配电及变电设备进行巡视管理,将巡视中有关信息数据及时存档,为后期的设备检修提供数据依据。第五,设备检修管理。主要负责对供电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包括故障位置、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措施等。第六:运行记录管理。主要将供电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为日后维修工作提供依据。

1.4综合应用管理首先,它具有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所以,在供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表生成时,需要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如变压器情况统计、全局设备数量统计及配电网基本情况等。生成的报表以words形式输出。其次,查询统计分析功能。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中包括多个模块,其中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能够为其它模块提供自定义查询,从而实现了运行信息多样化查询功能。再次,数据接口功能,它能够为供电系统提供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及对外共享。

2应用效果分析

首先,实现了诸多管理,如流转批审、员工档案归档及作废;能够对供电企业月度停电计划及时上报;调度员通过交接班操作,实现了早中晚三次交接班管理工作。其次,优化了供电企业的运行结构,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供电效率。再次,提高了供电运行稳定性,并且为供电设备维护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另外,根据供电需要,对供电运行过程进行适度调整。第四,加强了供电运行中的检修工作,同时也增加了短信等业务,以提高供电效率。此外,对供电设备检修申请时间和申请进度进行督促,从而提高了短信提醒的实用性。第五,目前,供电企业在供电数据管理上,通常采用两台服务器,在运行数据备份时,采用Oracle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的逻辑导出,也提升了服务器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风险。

3结语

调度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行政调解制度在法律规定方面存在法律法规不统一,内容简单,对象狭窄,缺乏程序性保障以及法律效力,原则、方法等不明确等缺陷,应当加以改进。从统一法律规范,扩大对象范围,规范程序及赋予协议法律效力等四方面对我国行政调解制度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行政调解制度;法律规定;不足;完善 行政调解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出面主持的,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让互谅、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诉讼外活动。 但客观地分析,随着人们对行政调解制度的专注度以及使用率逐渐增加,我国现行的行政调解制度存在的不足也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法律规定严重缺失,使得调解活动过程中,调解人员仅凭经验办事,甚至自创调解程序进行调解。从而导致当事人对调解协议及结果的不信任,以至于调解制度所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值得认真分析。 1 我国行政调解制度法律规定的不足 1.1 行政调解设定不统一,缺乏规范性 我国行政调解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而是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文件中予以规定。目前设定行政调解的法律文件种类形式多样,层次参差不齐。“据不完全统计,涉及行政调解的法律有近40部,行政法规约60部,行政规章约18部,地方法规约70部,地方规章约45部,另有大量一般规范性文件。”有关行政调解的规定分散在如此众多的文件中,人们难以掌握。并且这些规定内部不协调,相互冲突的地方屡见不鲜。在名称上也不统一,有用“调解”的,有用“处理”的,不仅纠纷当事人无所适从,就是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也搞不清楚。由于法律法规过于分散,导致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 1.2 行政调解制度内容简单,对象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的行政调解相关法律条文十分简约,其内容仅涉及调解发生的情形、调解的主体和对象。而且调解的对象相对含糊,并无确切的范围和限度。对象主要包括民事纠纷对财物损害赔偿纠纷,对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轻微违法行为权属争议行政赔偿、补偿的数额争议。呈现出较大的人为确定因素,容易与其他处理纠纷的方式相混淆,不利于当事人选择正确解决纠纷和争议的方式。调解范围设置的局限性,将难以充分发挥其在现代行政管理中应有的作用。由于规定得不详实,缺少与之相应的程序,操作性不强,容易导致凭经验办事,使行政调解的运作呈现一定的盲目性和任意性。 1.3 行政调解缺乏基本的程序性保障 我国设定行政调解的法律文件几乎都只设立了行政调解,而没有设立具体调解程序实践中行政调解主体往往依照其他行政程序或自创调解程序进行调解,随意性大。程序是公正、合理、及时解决纠纷的有力保证,行政调解缺乏基本程序保证,当事人很可能因程序不公而对调解结果不满,从而使调解协议难以自觉履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调解程序规定的极少,只在《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中有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而《办法》也只规定了申请—受理—调解—终结—归档五个简单的程序,缺少了行政调解所必须的一些程序性措施和原则,比如在调解之中,应该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对重要事项进行调解采用听证程序等。这是程序民主、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这些程序性缺陷常常使当事人对行政主体失去信任,导致行政调解功能难以发挥。 2 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的设想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行政调解制度在法律规定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导致该制度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不能将其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挥。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积极完善行政调解制度。针对我国现有的行政调解规则,笔者认为应当从

调度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调度配电一体化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开放性

1系统的总体构成

本系统是以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为原则,结合仓山区调度自动化的要求及可将来扩充到配电自动化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当前国内先进水平的电网监控系统。DF9100主站系统采用调度/配电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设计思想,统一网络结构、统一数据库平台、统一应用平台以及统一界面风格等;同时,不同的应用运行于不同的节点,不同的功能分布配置,成为一套完整的、统一的、一致的调度/配电自动化系统。

1.1监控和管理中心层

中心层是整个调度/配电一体化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主要采集、管理整个系统中变电所RTU、配电子站传上来的数据,负责数据的处理、存储、事故的报警、远方的控制;配电网络故障的隔离、无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负责与多个子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共享。

其主站系统基于100M高速以太网,采用10/100M自适应集线器。系统采用分布式的处理结构,各功能软件分布在不同计算机上,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两台DELL4000服务器构成数据库和实时库服务器实现双机热备用。两台通信工作站及调度员、巡检、维护、WEB工作站选用了DELLPIII高档微机,在基本配置的基础上添加了AGP显卡(带16M内存)、声卡和音箱,满足图像加速处理及多媒体要求。以上机器按双网配置使整个系统实现双网分流和冗余备份。

1.2配电子站与变电所RTU

由于配网中监控设备点多面广,不可能把所有的站端监控设备直接连在主站上,这样必须增加中间一级,称为配电子站。由配电子站管理附近的开闭所、柱上断路器、配变的配电终端监控设备,以管辖范围内10kV线路的故障隔离、无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并将处理结果上报主站。

1.3配电终端监控设备层

他们是整个系统的底层,完成开闭所、柱上断路器、配变的配电终端监控设备。本期共安装5台FTU(JA-196PK)、2台TTU(JA-196PB)、2台RTU(JA-196PKB)实现两条10kV线路馈线自动化,与配电子站通信采用载波的方式。

1.4结构图

图1

2调度/配电一体化自动化系统主站的特点

2.1采用调度/配电自动化系统一体化

减少投资,只投资一套主站,便具有完整的调度SCADA功能,还具有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同时考虑系统将来的发展,将来在具有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运行环境时,能完成AM/FM/GIS功能;以及能完成DMS功能。避免了重复投资。

采用调度/配电自动化和AM/FM/GIS系统一体化设计思想,具有统一网络结构、统一数据库平台、统一应用平台以及统一界面风格,实现变电所实时数据与配电实时数据的统一,同时考虑将来扩展GIS因此DF9100系统在GIS与SCADA低层平台的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实时数据库、实时通信网络、规约处理等方面共用Xopens平台,提供基于软总线的平台接口函数直接供GIS系统取得实时信息,不需要通过中间环节转接,实现SCADA与GIS的无缝连接。

2.2结构分层,功能分布式的开放系统

全面采用开放的工业及国际标准作为基础支撑平台,硬件平台:Intel系列PC机、服务器;RISC技术的ALPHA、SUN工作站等。本系统采用Intel系列PC机。操作系统:WindowsNT操作系统,系统也支持UNIX操作系统。网络:采用TCP/IP协议等国际标准协议。

应用系统具有分层开放平台结构,历史数据库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支持ANSI-SQL访问的关系数据库SQLServer,主要用于历史数据存储,数据库模式建立,以及对外部系统的访问接口。实时数据库常驻内存,支持数据的快速访问和处理,支持CLIENT/SERVER模式SQL访问。历史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均支持冗余双服务器热备用机制,冗余服务器之间自动地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标准网络分布通信协议的广义软总线接口规范化,针对逻辑通信对象,透明支持各种内部应用及外部应用。

人机界面系统中全部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所有图元和电力系统符号作为对象处理,使处理更加方便。支持用户化的各类计算及控制。

各关键功能节点分别采用2N或N+1冗余方式。如前置机系统,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历史库服务器,调度工作站以及以太网络等均采用此种配置工作模式。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采集直接通过终端服务器进入以太网络,不需要通过前置机转接,可靠性高。系统扩展性好,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固定驻留在数据处理机上也可以任意切换到其他在线运行的机器中。处理速度快。

3系统实现的功能

DF9100系统主要功能是完成变电所和配电网的监测控制功能,并进行对配电网络故障的隔离、无故障区域的供电恢复。通过变电所RTU和配电子站采集变电所和配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对实时数据的工程处理和计算处理及形象化显示;对断路器变位事件、遥测越限和事故跳闸报警处理;通过变电所RTU和配电子站远程控制变电所内和开闭所的断路器、柱上断路器、配变等;对运行过程产生的实时和历史数据的管理;根据采集的实时遥信量进行网络拓扑分析,断路器变位时可进行网络动态着色;对所有通道进行监控和对终端设备进行主站端维护功能。

系统可通过网桥机和用电管理系统及MIS系统接口,实现数据共享。用电管理系统及MIS系统可以读取存储在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可以访问用电管理系统及MIS系统的数据。两个系统可以相互传递数据。同时本系统可提供Web浏览服务器,对MIS网上的所有节点可利用Web方式进行电网实时数据浏览和画面监视。计划到2005年全面实现仓山区配网运行管理自动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