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5-29 16:14:09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根据市卫计委《选派优秀年轻医生到基层担任“第一村医”的工作方案》的要求,从2017年11月27日开始,XX区从区级以上医院选派了10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分别下到10处乡镇街道的村卫生室进行帮扶工作。我区根据省、市、区要求,结合本系统职责和协作任务,我局就第一批“第一村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第一村医”座谈会。我局领导在会上明确了“第一村医”工作要求,1、要结合所派驻村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打算等进行认真规划设计,在认真做好业务的同时,协助乡镇卫生院和卫计局做好农村卫生的社会工作。2、做好“第一村医”的宣传工作。“第一村医”在工作的同时,要做好舆论宣传,通过微信朋友圈、美篇、媒体等各种形式,对工作中的亮点和开展的医疗活动做好宣传。做好工作记录和工作台帐,对工作中的信息要及时做好反馈。3、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要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深入走访调研,做到对村里居民的健康状况底子清。加强与上级部门、派出机构的沟通联系,搞好工作对接,处理好与乡镇卫生院、村委和村卫生室的关系,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期间,争取政策支持,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真正把第一村医工作做实做细,把第一村医这个牌子做好做实。

        二、助力“第一村医”工作。自“第一村医”派驻以来,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村医”工作环境及生活情况,协调各派出单位卫生室送去了被褥、电暖器、空调、电脑等物资,配备了心电图机、病床、输液椅、TDP理疗灯、口罩、轮椅等医疗设备。区卫计局领导走访慰问了每位“第一村医”,送去了羽绒服,对“第一村医”表示了关怀,并提出了表扬:“条件虽然艰苦,工作干劲很足”。

       三、开展义诊活动。为了持续做好医疗及相关工作,我局将抽调乡镇卫生院医生、乡村医生和“第一村医”组成义诊团队进行巡诊,并督促医务人员在义诊的同时进行政策及健康教育的宣传,给患病群众一一进行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时解决贫困人口在健康方面的需求,让当地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的温暖。

        四、健全服务体系,夯实人才根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思路,继续推进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了以各“第一村医”派出机构为培训地点,对卫生室医务人员免费进行培训,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2

为切实加强我省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15号)的有关规定,现就改革畜牧兽医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通知如下。

一、健全市、县(市、区)两级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理顺体制,明确责任

(一)根据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将市、县(市、区)两级畜牧兽医站改为监督管理性质的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市、县(市、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在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下,具体承担或受委托承担畜禽养殖、饲料、兽药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指导畜牧业发展;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和动物疫病的控制扑灭;饲料、兽药、种畜禽的管理和畜产品安全监控;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及动物疫病诊疗组织的管理等职能。各地应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员,所需经费全额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二)现有市、县(市、区)两级畜牧兽医站中从事动物疫病诊疗和经营饲料、兽药、畜禽产品等的经营实体,要与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在人员、机构、财产上彻底分离,并改制为企业。凡是能够实行市场化运作的职能都要尽可能转给企业承担。

(三)实行乡镇动物防疫检疫派驻制度。按照执法主体在县,工作在乡镇的原则,由县(市、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对乡镇实行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派驻制。各地要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状况和防疫检疫任务的需要,在乡镇或按区域设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派出机构,或派驻工作人员,其编制、经费均纳入县(市、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派出机构或派驻工作人员承担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的工作,并协助乡镇政府做好动物免疫和疫病扑灭等的组织工作。派出机构或派驻工作人员由县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管理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所在乡镇政府管理。具体由各市、县(市、区)政府确定。

(四)严格把好人员的入口关。市、县(市、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原则上实行全员聘任制。市、县(市、区)政府及其农业、编制、人事部门要按照健全畜牧兽医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参照《市、县(市、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派出机构或派驻工作人员配备参考意见》(见附件),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从紧核定人员编制。要制订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具体录用标准,采取“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程序,从现有市、县(市、区)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中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不足部分可在畜牧兽医类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凡是从现有市、县(市、区)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中招聘的,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助师级以上职称,具备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人员、派驻工作人员一般实行两年一聘,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用。市、县农业主管部门要具体制定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派出机构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考核办法,切实加强管理。

二、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充分发挥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机构在畜禽防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按照稳定队伍、深化改革的要求,整体转为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机构,继续从事畜禽疫病诊疗和饲料、兽药、畜禽产品等经营服务,使之成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力量。

(一)按“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切实解决好原在编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问题。*年12月31日在编在职的人员,凡未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各地可以制定补缴的办法,所需一次性补缴的费用,除个人按规定补缴外,其余费用由当地县(市、区)财政承担。省财政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和财力情况,确定不同的标准给予补助。

(二)乡镇畜牧兽医站改为动物诊疗服务机构后,其受委托承担的畜禽免疫、疫情普查、疫病扑灭、畜牧技术推广及培训、畜牧业生产和疫情统计等各种公益,以及政府对其补助的各项费用可继续保持不变;也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机构承担的公益,付给合理的报酬,充分调动其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深化动物疫病诊疗机构的改革。要研究制定动物疫病诊疗机构整体改制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动物疫病诊疗机构的员工参与改制。动物疫病诊疗机构改制后,优先获得“购买服务”的相应业务及经费,在一定的过渡期内原有的经费补助仍可予以保留。具体由各市、县(市、区)政府决定。

(四)加强执业兽医队伍建设。各级动物疫病诊疗机构、畜牧业龙头企业、动物饲养场、畜禽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执业兽医以及村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力量。省农业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动物疫病防治的工作。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要组织当地的动物疫病诊疗机构、畜牧龙头企业、畜禽专业合作社、民营动物诊疗机构的兽医队伍和村动物防疫员等力量,切实做好动物免疫、疫情普查和动物疫病扑灭工作。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增强对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3

 

按照《**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我院认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年度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开展干部驻村帮扶是新阶段改革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管道”和“总漏斗”。其中,强化组织领导又是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基础。对此,我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 认真落实领导分管及具体承办部门。

在2016年10月首次接到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多次将驻村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党委会讨论议题,研究驻村帮扶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学院构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党委江书记全面负责学院驻村帮扶工作,确定党委办公室为具体承办处室,统筹推进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并指定一名专门人员为帮扶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江涛作为我院帮扶村**村的联系领导,多次听取驻村帮扶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工作情况,主动关心指导我院驻村干部,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院校领导强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选派了政治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并把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学院的党委会议事议程,定期研究,组织和动员班子成员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做好此项工作。多次与驻村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驻村干部工作、生活动态,推动驻村干部生活补助、差旅费用等待遇的落实,关心、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

在前期调研摸排工作基础上,还结合**村和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学院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明确了驻村帮扶工作具体举措。

(三)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村调研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

2018年6月,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等,深入**村检查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在学院驻村干部前期调研摸排基础上,明确了扶贫对象,明确了结对帮扶实施办法,每户贫困户确定了帮扶责任人。我院还因地制宜,结合村民情况及学院实际,制定了2018年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先后开展了送医下乡、爱心小书包等多项活动。学院领导干部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求解决村民具体问题和困难。

二、认真选派干部,夯实人才保障

(一)严格按照规定选派驻村干部。

结合省委《关于在直属单位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认真遴选驻村帮扶干部。经综合考虑,确定了原学生处副处长同志为学院驻村帮扶干部人选。该同志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热爱农村工作,是我院一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

(二)认真落实驻村干部待遇和工作保障。

学院认真落实第一书记各项待遇。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并按照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关于落实第一书记生活工作待遇保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待遇。每年安排一次体检,并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60元/天的标准为第一书记发放生活补助费,并一次性发放2000元补助费,用于购置到村生活用品。对其从学院到派驻村往返交通费用和途中住宿费用,由《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据实予以报销。

三、扶贫出真招,工作重实效

(一)制定**村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村“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帮扶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组,从2018年3月8日开始,进行了为期20多日的村情、民情调查及春耕准备情况调研。驻村工作组走遍了**村11寨子114户家庭,实地查看了所有家庭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了解了家庭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实地调研了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对23户贫困户进行了重点走访,详细了解其家庭成员构成情况、经济收入状况、劳动力情况、适龄儿童入学、对脱贫的需求等情况。

驻村工作组先后主持召开村干部大会、村委会、村民大会及党员大会,充分听取干部及村民意见建议,多次与村干部召开会议商量,因地制宜最终研究制订**村2016-2019年“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及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确定了开展爱心小书包、送医送药下乡等多项帮扶措施。

(二)扎实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确保**村贫困户每户均落实了帮扶责任人。

按照“六个精准”中扶贫对象精准的要求,按照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驻村工作组对**村贫困户按照贫困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通过规范程序,最终确定**村精准识别贫困户23户107人,并建立了专卷,实行一户一卷,对他们的人口信息、劳动力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每户贫困户都确定帮扶责任人,其中确定了4户贫困户为我院领导干部直接帮扶对象,开展结对帮扶。

(三)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在教育扶贫、医疗培训、医疗救助等多个方面为**村、贫困户提供支持帮助。

学院在扶贫工作中,领导高度重视,从项目、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支持,发挥教育行业及附属医院的特点,开展以教育扶贫、医疗培训、医疗救助为重点的扶贫工作。我院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主要领导到村开展调研指导,参加座谈会,听取吾依乡整体现状、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及产业项目开展情况介绍,共同研究讨论**村精准扶贫的方向和措施。

2.与乡村干部、贫困户及老党员代表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及精准扶贫情况,并向患病的精准贫困户代表、老党员代表赠送了药品。

3.学院附属医院专家们对**村80余名群众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发放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开展健康教育130人次,现场到患急症昏迷的群众松依家中详细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发放药品,并提出后续治疗建议。

4.走访贫困户,到贫困户**家进行慰问,了解其家庭状况及脱贫致富的想法,鼓励一家人劳动脱贫致富。

5.在**中心小学为159名学生发放由全体党员捐献的价值13000余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走出大山,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为家乡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6.医院专家们对**乡全体村医开展医疗技能培训,根据村医们文化水平不高,医学知识基础薄弱的特点,着重培训村医的现场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等,要求他们现场学习,现场操作,人人过关。

7.开展教育扶贫。发挥教育部门的行业优势,解决贫困户及村中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就读的问题。目前,贫困户学院与省教育厅、招办、县招办等多方联系,已被学院“9+3”护理专业录取,并在学院顺利就读。

8.加强党组织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公布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联系方式,同时组织党员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活动。

9.在11月中旬,学院开展“走基层,送温暖”行动,向全村23户贫困户、8户特殊困难群众,捐赠棉被62床、棉军大衣58件,让他们能过上一个暖暖的冬天。

(四)按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情况及工作简报。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4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健全对口帮扶机制,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科发展,促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根据县委组织部和长沙县卫计局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相关要求,我院扎实开展相关工作,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总结

 (一)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确立目标

从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工作以来,县第二医院和我院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工作开展之前,四名科技特派员多次来我院调研、实地考察,根据我院的病人就医情况、发病特点制定周密的支援计划,我院业务副院长和综合科主任也多次到县二医院就我院的业务发展想法和要求进行汇报。通过双方多次沟通和协商,制定了周密的、可实施的工作计划,确定了方便群众就医、提高我院整体诊疗水平的工作目标。

 (二)大力宣传,合理布局,提高群众知晓率

为促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我院积极开展宣传,迅速布局诊疗环境。一是在我院醒目位置张贴科技特派专家简历简介,设立专家诊室,为下乡的科技特派员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二是积极跟镇政府汇报,利用村卫生计生专干会议等布置工作时一并宣传、培训村上各类基层干部,并安排他们一并宣传。三是利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老年人体检、慢病随风等,深入各村(社区)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群众知晓面。做到本辖区内老百姓了解、认可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帮助服务对象了解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目的、意义和任务。

 (三)真诚帮扶、落实职责,提高水平

科技特派工作在制度制度建设等工作完成后,每周二、周五会准时到我院来开展工作,甚至有时利用晚上的时间到黄兴来授课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受益面从我院职工到乡村医师到普通老百姓,层层普及。充分发挥上级专家作用,以专家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例讨论等多方面的业务帮带,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组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定期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以科技特派员服务为支点,积极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等服务。2018年8月- 11月,四位科技特派员共计驻点工作时间为68工作日,共计指导查房68工作日,共计查看门诊病人1882人次,开展手术台次5台,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二、目前的不足和困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底子薄,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就医服务的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特技特派这类帮扶行动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急诊、心内科、普外科等诊疗项目上,希望特派员与我院医生一起积极推进技术能力的上升。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5

省级医院跨行政区划托管区级医院的模式,此前并无先例,但两家医院的共同努力,让改革结出了硕果。

托管起航

1985年,宁波将镇海县划分为北仑区与镇海区两个区域。原本的县医院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被归进了镇海区,北仑区只得新建一所区级医院。 1991年底,由港胞捐建的宗瑞医院即北仑区人民医院落成。但新医院由于缺乏人才梯队,学科薄弱,医院整体发展力量不足,即使在2005年被评为二甲医院时,也是“低水平的二甲”,北仑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沈志峰坦诚介绍了医院的历史。

也正是在那一年,北仑区的经济走向了快速发展。与经济的腾飞相比,北仑区的医疗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舍近求远到上海或杭州就医,几乎是北仑患者的第一选择。除了谋划迁建新院、扩大原本占地面积仅两万平方米,床位仅200张的北仑区人民医院,当时新上任的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将目光瞄准了提升医院的软实力。

北仑区委区政府找到浙江大学,请浙大在附属医院中寻找一家实力强的医院,以托管模式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以帮扶北仑区人民医院。经过曲折的努力,浙医一院同意了这一新的协作形式。“浙医一院的郑树森院长很有战略眼光,对医改的思路很超前,合作各方一拍即合之后,只用了一个多月就拟定了托管的细则。”沈志峰表示。

2008年11月,浙医一院与北仑区人民医院正式建立托管合作关系,挂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托管合作期限为15年,医院权属关系、独立法人地位、公益性质和职工身份不变。浙医一院输出管理、技术团队,全面负责北仑分院的行政、人事、分配和经营决策。

沈志峰告诉记者,签订托管协议的次月,被任命为北仑分院新院长的浙医一院副院长顾国煜及两名主任立刻走马上任。在对北仑分院的情况进行全盘了解后,顾国煜委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对北仑分院进行“医院管理诊断”,初步制定了新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并策划了医院经营项目。

2009年1月,浙医一院委派的管理和技术团队进驻分院。“当时浙医一院派来了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部长3人,以及11名涵盖了主要临床科室的技术专家。似乎一眨眼的时间,北仑分院就不一样了。”回忆起数年前的变革,沈志峰仍记忆犹新。

管理求变

按照托管协议,浙医一院需要选派主要行政领导,并按北仑区人民医院在编在岗人员数3%~5%的比例选派管理干部和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北仑分院工作,其中副主任及以上职称专家比例不少于50%,并确保北仑分院每个重点科室至少有一名浙医一院专家。管理人员与技术专家派驻的时长与职责,与15年托管协议中将北仑分院建成三甲医院的最终目标息息相关。

北仑分院技术实力不强、学科不全面的根源是缺乏人才,但人才梯队的培养、学科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如何在前10年的托管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出专业的人才队伍,在后5年的托管中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浙医一院采用了独特的技术输出策略。

在浙医一院托管北仑分院最初的5年内,“抱着走”是浙医一院的阶段目标。大量的技术专家以学科带头人和科室管理者的角色被派驻到北仑分院,帮助医院提高技术水平,组建原本缺乏的学科并规范科室管理。目前在北仑分院担任副院长的金晓东,正是根据托管的阶段目标,二次派驻到北仑分院的管理与技术专家。“第一次到北仑分院时,我是以技术专家的身份被短期派驻的,这一次则是在兼任科室主任的基础上,常驻从事医院管理工作。”金晓东表示。

2013年1月,北仑区人民医院高分通过评定,成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在这之后,浙医一院将北仑分院科室中层干部的岗位逐步换为原本北仑医院的科主任,技术骨干也以北仑本地医生为主。浙医一院团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北仑分院的自我发展能力,并提升医院的内涵建设。“因此,目前只有在北仑分院担任行政职务的浙医一院人员是两年以上的常驻形式。浙医一院技术专家的派驻,则主要变为短期轮换形式,每名专家以3个月到半年为周期,对北仑分院进行技术指导;还有部分专家是每周三晚到达北仑分院,周四周五在医院坐诊。”金晓东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目前浙医一院团队进驻北仑分院的模式。

除此之外,期望实现两家医院技术水平与服务同质化目标的浙医一院,于2013年初在北仑分院推出了“名医点将”活动,以满足病情较为复杂患者的需求。理论上需要进行三类手术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从浙医一院的知名专家中挑选一名,作为自己的主诊医生进行诊治及手术,名医的差旅费则由北仑分院承担。这一绿色通道的建立,使得北仑分院在更大程度上留住了本地患者。

除了致力于提高北仑分院的医疗业务能力,给北仑分院中的浙医一院专家与本院医生创造和谐团结的环境,也是负责订立托管协议的合作管理委员着重考虑的问题。如何制定恰当合适的绩效分配方案和托管管理费使用方案,被率先提出。

北仑分院副院长陈中告诉记者,“考虑到保护北仑分院原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合作管理委员们经过协商,提出将浙医一院专家、管理团队的绩效独立,不参与北仑分院的绩效分配,避免北仑分院同事间的经济利益交合。”浙医一院专家在北仑分院工作期间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由浙医一院按医生职称发放的基本工资、浙医一院全院绩效平均奖、北仑区委区政府发放给专家的年薪补贴。

而在托管管理费的使用上,浙医一院也以平衡为出发点,进行了合理配置。按照托管协议,浙医一院每年收取的管理费是北仑分院年收入的5%。然而浙医一院每年将这部分管理费的20%返还到北仑分院,用于支持分院建设,再由分院负责将返还部分的10%给到浙医一院派出技术专家的相关科室,做为派驻造成浙医一院科室人员缺少的补贴。“如果只计算经济账,浙医一院不一定有营收的利益,主要是从激励和平衡的角度处理好本部与分院的关系。”陈中表示。

扎根本地

“这5年时间,是北仑分院发展史上变化最大的5年。医院从2008年的280张床位到目前实际开放700张床位,门诊服务量由2009年的59万人次增加到了2012年的109万人次,业务收入则由2008年的1.4亿元到2013年已突破了4亿元。医院的二级临床专科由12个增加为20个,部分科室的技术水平甚至达到了三甲医院的标准,多项手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北仑区内空白,更是填补了宁波市的空白。患者的外流率则由2008年末的46%,降至2012年的38%。”谈到北仑分院的环境、技术能力、整体水平的飞跃性变化,沈志峰脱口而出了这一组组代表着托管硕果的数据。

北仑分院医疗水平质的飞跃,除了与浙医一院技术专家的直接技术指导有关,更与北仑本地医生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而浙医一院优秀管理模式的输入以及人才培养的手段则是根基。根据托管协议,浙医一院除了向北仑分院选派技术管理专家进行系统管理,还需要对重点学科科主任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并免费接收北仑分院职能科室和临床卫技人员到浙医一院进行三个月到半年的进修培训,而新入职到北仑分院的住院医师则可免费到浙医一院进行两至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分管医疗的金晓东表示,浙医一院的技术管理团队入驻北仑分院后,最早改变的是北仑分院的工作氛围。“当医生将医疗工作看成职业理想时,大查房、手术讨论等医疗管理制度的落实就更为顺畅。”浙医一院团队之后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学科建设,培养北仑分院的人才。

沈志峰告诉记者,在北仑分院没有建立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之时,所有的北仑肾内科患者只能到宁波就医。考虑到这一巨大的病患群体,浙医一院就将本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何强派驻到北仑分院,创建肾脏病中心。北仑分院的血透中心以20台血透设备起步,逐步建成今日两层楼的肾脏病一体化诊疗中心,以45台血透设备的规模,长期服务着150名左右的患者。“与我们同级的医院发展肾内科,起步都是2~3台血透设备。如果北仑分院依靠自己的能力建科,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达到满足本地患者需求的能力。”沈志峰对此感触颇深。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6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受援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功能以及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更好地满足乡镇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工作目标

通过我市7所二级医院对口支援10所乡镇卫生院,帮助乡镇卫生院改善和加强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医疗服务功能。2012年完成二级医院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支援的全覆盖,达到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切实担负起乡镇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工作,使群众就近得到及时、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二级医院技术优势及乡镇卫生院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组织安排对口支援工作。

(二)支援方式以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定期驻点支援为主要形式,同时可以采取免费接收所帮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支援。

(三)二级医院要选派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主治医师为主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所选专业以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等其他方面。由援受双方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志愿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定期分批轮换,对口支援时间不少于1年。

(四)派驻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通过开展专家门诊、带教查房、组织病例讨论、示范操作、业务培训等活动重点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的开展,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应用适宜技术等。通过人员培训,为受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举办学术讲座,对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传帮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

(五)支援的二级医院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能力可及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经费或适宜设备。

(六)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协调援受双方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指导受援医院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并对支援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实施步骤

(一)下发工作方案。2012年6月15日前,市卫生局制定下发《市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确定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的对口支援关系,明确对口支援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内容。

(二)制定计划,签订协议。2012年6月30日前,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实际和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制定年度和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对口支援目标、任务、方式、内容等。确定派驻人员专业,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并切实履行。

(三)开展对口支援。2012年7月30日前,支援单位选择确定派驻人员,对派驻人员就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同时,将派驻人员情况报市卫生局。派驻人员入驻受援单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四)总结评估。2012年12月30日前,进行年度工作总结、评估和经验交流。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把握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落实“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工作的体现,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障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7

截至2005年底,我院年门诊量达到了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5%;住院病人数达到了6800人次,同比增长15.3%;手术例数达到了2100台次,同比增长15.3%;业务收入达到了2027万元,同比增长54.7%;开设床位250张,使用率达68.5%,同比增长11.8%;门诊单人次费用为53.19元,住院病人1404.98元;开展新技术项目20余项。全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升,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市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赢。

现将我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首先成立了以院长王云清为组长,副院长和医教科、护理部、院办室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常务副院长段天祥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向各科室及时进行了通报,明确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从而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与河科大一附院结成对子后,我院主动向该院领导详细介绍我院现状和发展思路,并多次邀请河科大一附院领导和专家到我院实地考察,针对本地医疗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一附院的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从而使四院领导和专家对我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能立足我院实际,共同协商确定了力争在三年内,不断完善、提高我院内科、骨科、儿科,妇科的专业水平,帮助这些专业走在我市同级医院的前列,选择适合我院发展的援助项目,派出我们需要的专家队伍。双方同时商定,在今后的援助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援助协议,确保援助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为抓住机遇,乘势借力,积极配合好帮扶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援助医院和派驻专家的技术优势,力争获取最大收益,我院要求各科室本着“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专业,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专业走向和发展需求。这样,不仅为我院制订远期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真正做到了认真选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重点,精心实施,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通过双方有效地协调沟通,河科大一附院把为我院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帮扶的根本任务,对我院进行全力支援.2005年6月派驻了5名专家,并经常为我院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涉及了妇产科、小儿科、内科,骨科等多个专业。他们中,既有在知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为尽快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他们发扬无私奉献和“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我院各科室的不同需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疗、教学、护理工作中。他们从不摆架子,服务态度也好;而且每人每周都要给我们上课,在专家们的影响下,我们的学习风气浓厚了,就连附近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听说这里有专家讲课,也都赶来听讲座。

此外,我院还根据发展需要,先后派送了10余名进修人员到河科大一附院进修。还将为我院提供了价值18万元的消毒锅,和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省四院的专家先后开展教学查房52次,举办全院大型学术讲座4次,科内讲课30多次,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20多次,帮助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指导和实施各类手术近100例;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快速发展。

通过此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不仅使我院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服务能力,而且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改善了群众的就诊条件,使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受到全县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尊重专家,贴近感情,营造尊知重才的良好氛围

河科大一附院的专家不仅为我院带来了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也带来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他们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到我们这样一家部级贫困县的县医院进行帮扶和指导,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全院干部职工尊重和学习的。原创:为此,我院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工作上配合,感情上贴近,生活上照顾”,把派驻专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朋友、亲人,切实解决派驻专家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一是我院尽力为专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们为专家们精心安排了宿舍,配备了床上用品、有线电视、电话、空调、暖气等生活用具,并有专人负责他们的饮食,保证他们的营养和健康,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二是医院有关领导经常与专家们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和不便,并责成有关科室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以派驻专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勤恳工作、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良好氛围。

另外,我院还注意加强宣传,扩大卫生支农的影响和派驻专家的知名度。向广大病患介绍专家的专业特长和医疗信息,使“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家喻户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篇8

截至2005年底,我院年门诊量达到了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5%;住院病人数达到了6800人次,同比增长15.3%;手术例数达到了2100台次,同比增长15.3%;业务收入达到了2027万元,同比增长54.7%;开设床位250张,使用率达68.5%,同比增长11.8%;门诊单人次费用为53.19元,住院病人1404.98元;开展新技术项目20余项。全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度提升,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市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赢。

现将我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首先成立了以院长王云清为组长,副院长和医教科、护理部、院办室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常务副院长段天祥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向各科室及时进行了通报,明确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从而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与河科大一附院结成对子后,我院主动向该院领导详细介绍我院现状和发展思路,并多次邀请河科大一附院领导和专家到我院实地考察,针对本地医疗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与一附院的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从而使四院领导和专家对我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能立足我院实际,共同协商确定了力争在三年内,不断完善、提高我院内科、骨科、儿科,妇科的专业水平,帮助这些专业走在我市同级医院的前列,选择适合我院发展的援助项目,派出我们需要的专家队伍。双方同时商定,在今后的援助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援助协议,确保援助工作取得实效。

同时,为抓住机遇,乘势借力,积极配合好帮扶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援助医院和派驻专家的技术优势,力争获取最大收益,我院要求各科室本着“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专业,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专业走向和发展需求。这样,不仅为我院制订远期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真正做到了认真选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重点,精心实施,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通过双方有效地协调沟通,河科大一附院把为我院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帮扶的根本任务,对我院进行全力支援.2005年6月派驻了5名专家,并经常为我院派出专家组进行指导,涉及了妇产科、小儿科、内科,骨科等多个专业。他们中,既有在知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为尽快提高我院的诊疗水平,他们发扬无私奉献和“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我院各科室的不同需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疗、教学、护理工作中。他们从不摆架子,服务态度也好;而且每人每周都要给我们上课,在专家们的影响下,我们的学习风气浓厚了,就连附近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听说这里有专家讲课,也都赶来听讲座。

此外,我院还根据发展需要,先后派送了10余名进修人员到河科大一附院进修。还将为我院提供了价值18万元的消毒锅,和物资,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省四院的专家先后开展教学查房52次,举办全院大型学术讲座4次,科内讲课30多次,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20多次,帮助开展新技术项目16项,指导和实施各类手术近100例;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我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院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快速发展。

通过此次“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不仅使我院提高了技术水平,扩大了服务能力,而且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改善了群众的就诊条件,使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享受到市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受到全县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尊重专家,贴近感情,营造尊知重才的良好氛围

河科大一附院的专家不仅为我院带来了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也带来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他们远离家庭、远离亲人,到我们这样一家部级贫困县的县医院进行帮扶和指导,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全院干部职工尊重和学习的。原创:为此,我院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工作上配合,感情上贴近,生活上照顾”,把派驻专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朋友、亲人,切实解决派驻专家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一是我院尽力为专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们为专家们精心安排了宿舍,配备了床上用品、有线电视、电话、空调、暖气等生活用具,并有专人负责他们的饮食,保证他们的营养和健康,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二是医院有关领导经常与专家们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和不便,并责成有关科室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以派驻专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勤恳工作、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良好氛围。

另外,我院还注意加强宣传,扩大卫生支农的影响和派驻专家的知名度。向广大病患介绍专家的专业特长和医疗信息,使“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家喻户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