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报业数字化论文8篇

时间:2022-11-12 10:25:43

报业数字化论文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1

关键词:数字内容产业 数字报业 内容增值

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网络通信专家弗雷德里克・威廉斯(Frederic Wiliams)在谈到互联网有效信息匮乏时不无感慨:“进入万维网(World Wide Web)就像走进了别人的垃圾场。”在互联网及各种新媒介不断出现和发展的时候,需求膨胀的问题日益严重,而有效信息内容却严重匮乏。

目前,随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内容产业日益成为发展空间巨大的全球性产业,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迅速增长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互联网内容日益丰富且热点不断,无线内容蓬勃发展,再加上超过3亿的网民和7亿多手机用户,更加让中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充满无限活力。

一、数字内容产业概述

1 数字内容产业的概念

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这一概念首先出现在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次年欧盟《信息社会2000计划》把内容产业明确界定为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其产品范围包括各种媒介的印刷品、书报、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服务、光盘服务和游戏软件,音像传播影视录像和广播等。1998年经济合作组织的专门报告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把内容产业界定为主要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型服务产业,具体包括出版和印刷、音乐和电影、广播和影视传播等产业部门。

对于数字内容产业的概念,欧盟在《信息社会2000计划》中将数字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

本文认为,数字内容产业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依托信息基础平台,将图像、文字、影像等数字内容进行多层次整合,并通过多种内容途径和手段实现多元化出版,向受众提供全媒体类型的信息产品的产业群。

2 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

数字内容产业作为全球的新型快速发展产业,由于信息技术的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发展,目前其定义所涵盖的领域还不够确定。

在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数字内容产业的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数字内容核心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画、游戏、工艺、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视觉艺术、互动休闲软件、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信息服务等。数字内容关联产业包括:旅游观光产业、文化设施产业、艺术市场、创意农业、生活产业、运动休闲产业、特色美食产业、教育、社区、知识产权。

本文将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做如下分类:

(1)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数字内容产业包括游戏研发平台建设、游戏软件开发及游戏相关产品的开发。

(2)数字教育:以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为辅助工具,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互动平台的在线或离线的数字学习内容的制作、工具软件开发、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学习课程服务、在线学习论坛等。

(3)数字传媒和数字出版:运用媒介数字化技术采集、传送、播放的数字视频/立频内容,包含传统音乐、电影、电视节目数字化后提供的资源服务平台;数字音乐、数字KTV、视频/音频互动点播服务等应用产品;数字期刊杂志、报纸等数字化出版;数字图书馆及电子数据库等。

(4)动漫开发设计:动漫开发平台建设;2DTN3D动漫制作、动漫产品设计,动漫故事创作和编导;基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题材的原创动漫产品等。

(5)数字文化内容:数字文化内容包括构建区域性历史文化内容展示平台;开发制作富有区域性、民族性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等。如数字博物馆、数字主题公园、数字长江、数字长城等。

(6)移动内容:运用移动通讯网路(3G网络)提供数据内容及服务平台,包含手机短信、视频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

(7)网络服务:提供网络内容、联机、储存、传送、播放等服务平台,包含网络内容、应用服务、联机服务、网络储存及网络增值服务等。

(8)内容软件:提供数字内容应用服务所需的软件工具及平台,包含内容工具、平台软件、内容应用软件、内容专业服务等。

数字内容产业的内容并不完全局限于以上8种类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媒介流程再造的深入,数字内容产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特征将日趋明显,其所涉及的领域也会更加广泛。

二、数字内容增值途径

内容增值服务的提出本身是对传媒发展理论的一个拓展,是新闻传播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内容增值服务是一个智力密集型、高经济附加值的产业,具有极其可观的经济发展空间,是提升传媒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美国路透集团充分认识到在传媒集团发展道路上提供内容增值服务的意义。路透集团在由传统通讯社向信息集团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三个重要转变,做出了三个重要选择:一是由一般的新闻信息搜集加工传播为主转向以搜集加工销售经济信息为主;二是由向媒介用户供稿为主转为向非媒介用户供稿为主;三是由主要依赖传统方式、传统技术转向主要借助电子技术搜集加工销售传播经济信息。从路透集团的转变来看,不难发现,传媒集团在目前生态环境下,需要转变角色,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并且要借助信息技术,不仅要为受众提供新闻产品,还要提供更丰富、更多形式的内容产品。

内容产业要求最终向受众或消费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产品,而这些内容产品的获得需要通过内容融合加以实现。内容融合实现了数字内容产品在统一数字媒介传播平台下的多种物理形态内容,如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的数字化,这是应用层面上的融合,目的在于如何立体交叉地全方位满足用户信息的应用需求;实现了多种媒介载体内容的外在呈现,这是经营层面上的融合,是不同的经营组织在资源共享、内容生产、内容集成、内容供应这一产业链条上的融合,带来了生产和应用形态的融合。以上内容融合的实现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力、数字技术的推力、媒介竞争的压力及政策规制的助力等诸多条件。

1 移动终端接收的内容服务

报纸内容进入手机终端,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新闻短信、手机报(利用彩信功能)、WAP网站以及IVR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手机报和WAP网站。

3G时代到来使信息传播速度有了质的提升,使手机信息传播成为一种多媒体、立体式、拉动式的传播,能够真正实现信息传播的5W,即无论何时(Whenever),无论何地(Wherever),无论是谁(Whoever),无论什么内容(Whatever),能找到对方(Whomever),即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信息并联系上任何人。 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手机报迈向多媒体化,具备交互性能提供了充分条件。

手机报及WAP网站的普及和发展与手机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及手机终端的高科技含量有关。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突破9.75亿。截至2011年11月末,在移动电话净增用户中,3G用户所占比重已上升到72.5%。网民达到了4.85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报提供给用户的是有用和愉快的混合物。日本手机媒介运营商根据本国国情及文化特征,全力开发手机的多种应用,提供各种音乐下载、小说下载、漫画下载、游戏下载等娱乐业务;开发手机广告、手机购物、手机钱包等电子商务;同时还大力发展手机与报刊、手机与互联网、手机与广播电视、手机与互动式视频业务等媒介融合及“复合式服务”的增值业务,使手机媒介业务日趋丰富,为移动通信技术与大众传媒业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3G业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手机用户及内容服务商对手机这种媒介终端的利用率还很低,但很多传媒集团已经认识到这点,正逐步从新闻短信业务拓展到更为丰富的手机报业务,并推出了WAP网站。

己数字化报纸(互动多媒体报)

数字化报纸的发展趋势是全媒介数字报纸和互动型数字报纸。除此之外,数字化报纸还应该充分关注全用户化数字报纸的研发,为尽量多的受众服务。

数字报纸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报纸网络版”、“报纸网站”、“报纸网站+数字报纸”及“数字报纸”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数字报纸其表现形式和功能也有所不同。目前,具有全媒介特征的数字化报纸已经出现。2006年3月13日,我国第一份有声报纸《合肥晚报》“有声报纸”在合肥面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其所属的中国宁波网上也专门开辟了“在线读报”栏目,其中的互动多媒体报具备语音播报功能。中国宁波网这种数字报纸类型的推出是数字报纸向全媒介特征和互动型报纸过渡的尝试,由于网络带宽、读者计算机等方面的限制,数字报纸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有了开始,相信未来的数字报纸将会更加成熟。

3 多元化出版

多元化出版的特点是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被明确作为国家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之一,具有新时代“748”工程的地位。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是新闻出版署在全力倡导、希望建立的国家标准,它主要是内容全媒介的出版,通过接纳各种信息,在系统内进行编辑加工,然后进行多媒体的传播,这种复合可以体现多种的复合,比如说像符号的复合,媒介的复合,也包括视觉和听觉,还有传播载体的搜索,以及传播形态的搜索。另外也支持多种的显示技术和制作技术的复合。

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内容融合,借助现代印刷技术、出版技术,实现按需出版印刷。如针对数字报业的某企业客户,报业集团将该客户在集团所属的报纸上全年刊登的与该公司相关的新闻、广告整理成数字杂志、数字光盘或印成书籍,完整提供给他们,不仅便于企业客户保存和查询,还可以让客户了解数字报业的个性化服务,为未来的合作创造商机。

数字报业的多元化出版依赖于数字媒介传播平台的创建,除了跨媒介出版(Cross Media)外,还有跨介质出版,如光盘介质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

4 新闻线索供应服务

数字报业还可以为传媒业自身发展提供信息增值服务。早在2002年,国内重点政府网站千龙网进军咨询业,成为国内首家专业新闻线索提供商,以实现它“信息增值”业务的理想,并以为传媒服务作为主要赢利支点。千龙咨询公司的运作方式是在每个工作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及时准确地发给用户当天制作的《新闻内参》,包括线索型新闻200多条,附有摘要、链接及点评等的精加工新闻线索100多条。电视台、通讯社、杂志和报业的客户通过《新闻内参》获取需要的新闻线索。《新闻内参》共有报纸要目、新闻排行、宏观经济、产业分析、路透资讯、热点难点、数据中国、华尔街讯、独家视点、事件人物、高手酷评、每日提醒和其他排行等十多个栏目,栏目内容借助新闻快递软件24小时跟踪知名中文网站,实时抓取最新消息并自动分类。除此之外,千龙咨询公司还针对电视台制片人等媒介资深人员的特殊需要开发了高级专业型产品――《新闻内参》(财经版),共有10多个子栏目,每天提供重要财经新闻线索300多条。千龙网填补了国内新闻领域欠缺专业新闻线索提供商的空白。

借鉴千龙网的操作经验,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数字报业可以利用新闻热线、广大的通讯员记者资源以及自己研发的新闻线索获取软件为区域性或中央级多类型媒介从业人员提供线索咨询服务。

5 弱势受众专属内容服务

本文所指的弱势受众即指身心存在缺陷的受众,包括视觉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行动障碍(即在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时存在障碍者),认知障碍(包括传统定义中的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除此之外比较特殊的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还应包括老龄用户。弱势受众的信息服务研究在国外已非常关注,如日本公共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世界各国盲人图书馆的建设,为解决存在视觉障碍的网络用户的阅读,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万维网集团还专门成立了推广网页无障碍的机构。

弱势受众在我国有很大的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6000万残疾人,在这些弱势人群中有很大部分是报纸媒介的忠实读者,如何为这些读者提供最佳的内容服务可能成为数字报业下一个研究课题。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2

关键词:优先数字出版 普通高校学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29-02

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印刷期刊之前,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单篇或整篇在网络上优先发表文献,其出版形式包括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光盘出版等。该种出版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缩短学术期刊出版时滞,实现科研成果首发。目前,优先数字出版凭借出版快捷、作品形式灵活、传播广远等优势,已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新动力。高校学报作为传播学术和科研信息的主要载体,在我国学术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积极由传统业态向优先数字出版发展。我国现有高校学报近1140种,其中普通高校学报的数量占8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为数不少的普通高校学报由内部准印获得了公开发行的资格,普通高校学报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此庞大的学术载体,在学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应发挥其优势,积极开展优先数字出版。

一、普通高校学报实现优先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

优先数字出版可以通过最为便捷的网络渠道加快论文的出版、面世、传播速度,实现学术论文的即时数字出版。这种新的出版模式将提高普通高校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加大稿源竞争力,同时,也是普通高校学报转向数字出版的有效途径。但是,就目前普通高校学报的出版现状,实现优先数字出版主要面临主办者优先数字出版意识不强、稿源不足、编辑数字出版技术知识欠缺三方面的问题。

1.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不够。普通高校学报出版从业人员及主办者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不足,主要是观念问题,这是高校学报优先数字出版难以实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些普通高校学报主办者限于学校定位及债务问题,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不到位,再加之对数字技术不够了解,从业人员的数字技术水平不高,因而导致数字化应用意识淡薄。部分编辑部虽然构建了数字化学术平台,但由于对平台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实施不力,导致学术平台未发挥应有的功能。许多普通高校学报的主办者和管理者,虽然能够对学报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但未将学报作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统筹策划,准确定位,彰显学报个性。

2.稿源不足,优质稿件比例小。充足而高质量的稿源是普通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优先数字出版的重要保证之一。普通高校学报稿源不足、稿件质量下滑,主要原因有:(1)部分普通高校在基础学科、基础专业、科研条件、科研能力等方面较弱或较差,导致其科研水平低,科研成果较少。(2)各高校的学术奖励政策和职称评审条件,不利于本校学报发展,造成大量“一类”稿件外流,“二三类”稿件内投,优质稿件数量稀少,大量低水平稿件充斥。(3)学风浮躁及实用主义心态导致低质量稿件数量大增,可用稿件数量降低。(4)高校学报编辑没有主动约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写稿。

3.编辑数字出版技术知识欠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是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的前提。普通高校学报的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业技术人员大部是理论研究人员和编辑技术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欠缺,再加上有些编辑部由教学岗位人员兼任,更无暇从事出版物的优先数字出版。从目前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情况来看,缺乏既懂得优先数字出版技术,又精通编辑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而,严重制约了高校学报的优先数字出版。

二、普通高校学报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的策略

传播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对稿源的吸引力及其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作者在选择投稿刊物时,除了考虑刊物本身的层次和影响力外,更重视刊发速度。为了获得首创性的认可,作者大都倾向于选择出版速度快的刊物。普通高等学校学报是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不可缺少的载体,科研成果的首创性和优先权均都要求提供最短的出版、传播时间,以保证研究成果的首创性和时效性。从本质上讲,优先数字出版是提高学术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种新模式,为学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选途径,是科技期刊价值提升的机遇。普通高校学报更应抢抓机遇,努力实现优先数字出版。

1.加强优先数字出版意识。数字出版具有传统出版无法比拟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出版业的趋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普通高校学报优先数字出版也将成为未来期刊发展的主流方向。普通高校学报的主办者和出版者要明确角色定位,正确认识数字出版,并加以重视,勇于改变常规出版流程。有些属于“核心期刊”的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仍要求投稿作者邮寄纸质稿件。当然,目前来看,核心期刊暂时还不用担心稿源问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编辑流程的弊端必将暴露,稿件的时效性必然差。因此,普通高校学报的主办者、出版者首先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积极进行优先数字出版。

2.积极拓宽稿源,提高学术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和编校质量是学术期刊在未来的数字出版市场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内容为王”的传统认知在数字出版背景之下依然适用。作为普通高校学报,高质量稿源是其学术质量得以保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充足的稿源,即使是高水平的编辑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实现普通高校学报的优先数字出版,必须重视稿源问题。

拓展稿源应“内外兼修”。从内部来看,普通高校学报应打破报道方向杂乱的“大拼盘”模式,依据本校专业特点,调整栏目,按特色专业设置重点报道方向,培养个性。从外部来看,学报编辑部要积极采取措施拓展稿源。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及时的稿件处理机制,实行优稿、优酬、优先发表。(2)争取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与政策支持,鼓励教职工将好稿优先投向本校学报,同等条件下,评职称优先,科研分值高于其他同级别外刊,加大奖励力度。(3)编辑人员深入到教研室和课题组,及时了解各类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围绕学校的重点科研项目,有重点地组稿。(4)编辑可参加社会上的学术会议,加强同与会专家的交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组稿。(5)充分发挥编委会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编辑部积极与其联系组稿、写稿事宜。

3.提高编辑的数字出版技术水平。数字时代出版产业的发展,对编辑出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不仅要具有选题策划能力、审读鉴赏能力、驾驭文字能力、外文阅读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以便于在优先数字出版的过程中承担策划方案、协助开发、运营维护等任务。因此,普通高校学报应加强在职编辑的网络技术水平。优先数字出版所涉及的技术庞杂,编辑可以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的方式,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技术,如媒体加工技术、网站搭建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从文字排版、插图处理,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编辑应熟练掌握相关应用软件,以适应数字出版的需要。另外,出版部门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调、补充一部分掌握网页设计、多媒体以及数字化信息开发等技术的人员,构建一支专业构成和层次梯队合理的编辑队伍。

4.探索适合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期刊数字出版是整个编辑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包括约稿、组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用户下载、读者反馈等全过程。整个编辑过程实现数字化,受诸多条件制约,还需要慢长的过程。普通高校学报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探索适合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循序渐进向全面数字出版发展。

(1)搭建数字出版平台。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学报网页基本限于学报基本信息的、用户仅能浏览诸如学报情况、本刊动态、办刊宗旨、栏目设置、稿约及编辑成员等信息,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对于资金充足的普通高校学报,可以搭建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学术平台。除具有基本信息、引领和规范作者投稿外,应具有采编功能、学术交流功能、编辑读者互动功能、数字出版功能。部分资金不太充足的普通高校学报,可以量身定做适合的远程在线投稿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再通过远程投稿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优先数字出版。

(2)完善学报门户网站。部分普通高校学报可以优化和完善学报门户网站,利用网站为用户提供过刊、现刊的目录、全文、摘要等浏览和查询,还可以按标题、作者姓名和关键词等检索需要的文章,实现在线阅读和下载。编校后的稿件以单篇论文为单位,以PDF文档格式在线,实现优先数字出版,从而缩短论文时效性,提高作者积极性。

(3)利用在线服务平台。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缺乏,学校经费支持力度有限的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可以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以单篇定稿出版或整期出版两种方式实现优先数字出版,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提供便捷服务。

(4)加入各类数据库。数据库是数字出版较为成熟的一种形式。将已发表过后文章交给数字资源技术提供商,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咨询、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论文在线。这种方式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优先数字出版,但却可以加快论文的传播速度。

(5)组建数字出版集团。普通高校学报可以联合起来,或依托于重点高校组建普通高校学报或中国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集团,走规模化、集成化道路,通过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实现优先数字出版。

三、结语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进步和普及为学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选途径,是科技期刊价值提升的机遇。优先数字出版是普通高校学报提高学术影响力、稿源吸引力及核心竞争力以及转向数字出版的有效途径。普通高校学报从业人员应提高对优先数字出版的认识程度,积极拓展稿源,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加强网络技术能力与编辑业务水平兼备的编辑人才的培养,探索适合的优先数字出版模式,努力实现普通高校学报的全面数字出版。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卢有泉.优先数字出版:学术期刊面临的新浪潮[J].编辑之友,2011(3)

2.何红梅,唐奇展.高校学报数字化现状与前景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3.李玲,康鲁豫.数字时代科技期刊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新的出版模式[J].编辑学报,2007(Z1)

4.汪新红.优先数字出版是提高学术期刊出版速度的一种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1)

5.李艳.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出版,2009(9/10)

6.石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J].科技与出版,2011(5)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3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北京

您的学校背景:北京理工大学

要求字数:6000 (开题报告)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先要一个开题报告! 正式毕业论文的要求 学校还没通知 开题报告要求 见 附件 题目方向是 三维制造工艺 对机加企业(车间) 的影响 或 数字化制造 对机加企业(车间)的影响 (最好是针对航天制造企业)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对技术对航天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在国际航空制造业新产品研制中发展迅猛,传统的以模拟量传递为基础的设计制造手段,已经逐渐被以数字量传递为基础的数字化手段所代替,通过全面采用数字化产品定义、数字化预装配、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和虚拟制造技术,极大缩短了机型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二、本选题研究领域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计划进度表

五、经费预算

六、参考文献

[1] masuzwa t, fujino m, kobaryashik. wire elctro-discharge grinding for micro-machining [j]. annals of the cirp, 1985, 34(1): 431-434.

[2] yan b h., chung tsai h, yuan huang f. the effect in edm of a dielectric of a urea solution in water on modifying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XX, 45(2): 194-200.

[3] assarzadeh s, ghoreishi m. neural-network-based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j]. XX, 39(5): 488-500.

[4] soni j s. micro-analysis of debris formed during rotary edm of titanium alloy(ti 6a1 4v) and die steel(t 215 cr12)[j]. wear, 1994, 177(1): 71-79.

[5] murti v s r, philip p k. an analysis of the debris in ultrasonic-assiste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j]. wear, 1987, 117(2): 241-250.

[6] 冯新明,张固.数字化技术在新支线项目研制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XX(10):56-59

[7] 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arj21数字化样机实施规定[g].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XX

[8] 杨玺.基于单一产品数据源的飞机制造信息管理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XX.

[9] 卢鹊.大型飞机的并行数字化定义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XX.

[10]范玉青.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综述[d].航空制造技术,XX(10): 44-48.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4

产业持续发力,取得重大突破

7月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出席并作主旨发言。孙寿山的主旨发言中,对2011年以来我国在数字出版产业的进展给予了总结,对当前数字出版亟待解决的难题给予了深度的解析,并对未来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及措施。

同时孙寿山还指出,2011年是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数字出版自诞生以来,迎来最好发展机遇的一年。在党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内容、平台、渠道、技术、终端五大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步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向“十二五”期末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新闻出版业总产出25%的目标,迈出了更为坚实的步伐。

孙寿山的此次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表示对我国数字出版蓬勃发展信心备增。

产值再创新高,人心大振

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本届年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了《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377.88亿元,比2010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1%。2011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28.34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冽为2.06%。报告认为,单纯地将纸质出版物数字化,难以在市场中立足,应在原创内容上发力,开发出更多适合数字出版的内容,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立足之地。

报告中还指出:在过去一年里,我国数字出版呈现以下特点:数字出版内容开发更有针对性;数字出版应用技术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出版平台竞争加剧、服务升级;数字出版渠道有了新的拓展;数字终端产品日趋丰富;数字版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数字企业进入壁垒开始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日益增多,而未来需要在加强深度阅读内容开发、提高数字创新能力、建立产业链协商机制、加强市场整合力度、规范数字版权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

齐心协力,共创繁荣

本届年会,各部门领导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也一直坚守在年会现场,主论坛、分论坛、圆桌会议全程参与。

本次年会共召开了主论坛二十余场,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朋义和中国科学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柳建尧发表的主题演讲,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程勇的《以工程带动产业升级,科技推进文化创新》、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的《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中的定位》等一个个精彩的报告,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报告内容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高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演讲者对于自身的商业模式,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势,都有了更加清醒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可以看到,近两年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平台运营,抑或是技术研发;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少儿图书,抑或是数字期刊;无论是模式创新,还是阅读体验,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业链各环节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产业链各环节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数字出版阵营不断壮大。

20日上午的圆桌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各自对于发展数字出版的见解。能够可喜地看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2011年,9家基地共实现营业收入419.71亿元,占数字出版营业收入的30.5%,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其中,上海张江数字出版产值达到150亿元。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可以看到相比以往,传统出版业参与数字出版的热隋和参与程度都有了进—步提高,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并已取得了初步进展。虽然现阶段仍面临一些困惑和问题有待解决,但无论是数字出版集团还是出版传媒集团都表达了对数字出版的强烈期许。

在20日下午的分论坛上,广州易博士数字出版集团总裁杨洪的《赛伦纸商业模式,创中国数字出版盈利之道》,获得了业内人士尤其是内容提供商的很大关注。易博士提出B282C的商业模式,能否成为电子阅读器发展的新出路,能否对完善电子书产业机制起到推动作用,能否为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领域带来更多收益,值得期待。在另外一个由龙源数字传媒集团举行的“人文期刊的移动互联网策略”分论坛会场上,龙源数字传媒集团董事长、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介绍了龙源从单刊到流内容的平台模式,并表示在互联网模式下,单个杂志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量不够,需要有大量的“流内容”。此外,在“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设备捐赠仪式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分论坛上,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与出席论坛的代表分享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经验。与会人员就书屋管理经验、数字出版推动农家书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5

关键词 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81-02

1 国内外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转型

在发展过程中,报网走向融合必然是纸媒发展的选择。从纸媒单线发展向报网融合的转型,纵观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成功运用,国内外诸多报业在报网融合的过程中成功地完成了现代报业的转型,促进了现代报业的发展。下文将列举几个国内外报业的转型:世界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甘尼特报业集团都对报网融合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就我国而言,业界对于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也进行了相关探索,报网融合发展之路是报业发展的契机,最早的一批网站就是报纸创办的。2012年8月6日开始,《南方日报》秉持“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进行了第九次改版,“报网融合”的探索有三大创新:一是通过定位创新,坚持差异化发展方向,用“专而精”的定位来进行转型,呈现了报网融合的新价值。二是将平面、广电、互联网与新兴媒介结合起来,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安排和流程再造,发挥出各个媒介之间的协同效应,共同构建新闻无间断传播的创新报道模式。三是充分利用官方微博、问政平台、网络论坛和移动终端, 高度重视内容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即时新闻、问政热点和媒体微博,提高了全媒体运营的拓展能力,使《南方日报》能够在全媒体转型与竞争中占据主动。

2 概述《湖南日报》融合发展新趋势

湖南省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为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也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大大拓展了新闻空间。以《湖南日报》为例,在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方面,“一体化”发展和用主流舆论提升传播力是《湖南日报》融合发展新趋势,其具体内容

如下。

2.1 “一体化”发展

为了适应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潮流,《湖南日报》组织进行了合理调整与部署,建立了相应的官网,并开设了微信、微博以及搜狐聚合新闻客户端等相关平台,充分运用了数字化传播方式。《湖南日报》在报网融合的形势下,立足“一体化”发展方式,试图将报纸的的内容及品牌延伸到新媒体,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扩大影响力。据了解,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和平带领省委网宣办、新闻处的相关负责人,先后走访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南传媒等单位,调研了湖南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孔和平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论述,他认为,“报网融合”是让主流媒体主导思想舆论,把主流媒体做大做强。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湖南日报》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2.2 用主流舆论提升传播力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用主流舆论提升传播力是《湖南日报》融合发展的又一新趋势。湖南日报在2014年8月15日推出数字转型重磅之作――移动新闻客户端。这一数字转型工作的开展,大大便利了人们信息获取的途径。用户只需要通过点击个人手机上的湖南日报新闻客户端,便能随时随地的了解省内政策信息、中央精神与热点新闻、国内外重大消息等,并能查阅最新的湖南日报原版报纸信息。同时,湖南日报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组建了三湘华声管委会,纳入旗下的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以及湖南现代每天传播网,为主流舆论传播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而整合后的三湘华声,由呼叫中心、采编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实体店等五个部分组成,逐渐转化为完整的媒体产业链,促进了多元创新化的三湘华声营销模式的发展。

3 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路径选择

为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水平,在了解国内外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转型和二、概述《湖南日报》融合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路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3.1 创新思维,拓展延伸

用户为王、互动体验、即时快捷为互联网思维最大的特点。在报网互动的情况下,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开展报网融合工作,必须从思维上开拓创新,延伸拓展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路径。如常德全面推进报网融合,在全省市州党报中率先创办尚一网,就是创新思维的有力表现,这一网站的建立,实现了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数字化、网络化。不仅如此,思维创新之后还应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使创新思维应用到新技术上,加强新技术业务的研究和应用,使报业产业链得以拓展延伸,如上线 “掌上常德”手机客户端、“尚一商城”等,在当前报网融合的新数字化媒体时代,形成了多元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传播体系。

3.2 互联共享,综合利用

当前,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使报网融合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举步维艰,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传播迅速、互动便捷为新兴媒体的主要优势,而作为传统媒体,信息权威、内容严谨为其主要优势,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互联共享成为可能,我们通过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功能,整合报业资源,有效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报网融合的数字化媒体时展目标。现阶段,郴州各媒体基本都建立了各自的网络微信公众账号与官方微博,一些资金设备较雄厚的媒体,还开设了相应的移动客户端,打造了用于信息的24小时新闻平台,将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媒体影响力。要深入发展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报网融合,还应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尽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的全媒体新闻队伍。

3.3 主动融合,主动发展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主动融合,主动发展对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至关重要。要掌控主流地位和导向,必须适应新兴媒体发展的趋势,从大局着眼,以报网融合的宏观发展为切入点,对报网融合工作进行微观分析,采取适应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主动发展策略,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报纸主动拥抱网络,以张家界为例,通过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发展,推进张家界旅游信息,成为增强张家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为适应数字化媒体时代的需要,张家界通过报网融合媒体的运用,推荐其“二维码”,游客扫描、访问量大增,可见,数字化媒体时代,以现代媒体的传播规律为指引,实现了社会大众对于新闻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以满足广大游客的信息需求,特别是有关张家界旅游的资讯、美文报道,通过微博转发评论等形式,以及景点炒作,如“张家界版江南style、小苹果”等,使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新闻产品呈现给受众,持续传递着美、传递着正能量。

4 结论

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报网融合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数字化媒体时代,面对传媒生态的变革,现代报业开展报网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应创新思维,拓展延伸;互联共享,综合利用;主动融合,主动发展,面对新形势下数字化媒体时代对报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数字化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有效途径,发挥出网络媒体在即时传播、互动传播的“自主”模式,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为报网融合、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现代报业的发展壮大。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6

ISSN××××-××××

CN××-××××/YY

例如:ISSN1000-0097

CN-11-1340/G2

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际标准刊号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3297《文献工作—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按国际标准ISO3297规定,一个国际标准刊号由以“ISSN”为前缀的8位数字(两段4位数字,中间以一连字符“-”相接)组成。如:ISSN1234-5679,其中前7位为单纯的数字序号,无任何特殊含义,最后一位为计算机校验位,其数值根据前7位数字依次以8~2加权之和、以 11为模数按附录B所示的方法计算得到。在前缀ISSN与数字之间应空一个字距。

国内统一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以GB2659所规定的中国国别代码“CN”为识别标志,由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国内统一刊号的主体,后者为补充成分,其间以斜线“/”隔开,结构形式为:

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

报刊登记号

一个报刊登记号为定长的6位数字,由地区号(2位数字)和序号(4位数字)两部分组成,其间以连字符“-”相接,亦即:报刊登记号=地区号+序号。

地区号按GB2260所规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代号给出。

序号由报刊登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分配,各地区的刊号范围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统一作为报纸的序号,1000~4999统一作为期刊的序号,5000~9999暂不使用。

分类号

分类号作为国内统一刊号的补充成分用以说明报刊的主要学科范畴,以便于分类统计、订阅、陈列和检索。一种报刊只能给定一个分类号。

期刊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给出,其中文化教育(G类)、自然科学(O类)和工业技术(T类)的期刊按该分类法的二级类目给出。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7

进入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传播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网络信息传播应用技术与移动信息传播、多媒体信息传播融合交汇的大趋势下,新闻传播正在或将会出现重大的变革。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模式日益成为报业探索的重点,传统报道方式的多媒体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融合媒体”等新概念新理念影响着报业的内容生产和运营策略。通过流程再造以促进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实践,是传统媒体为了适应变化而推出的重要应对举措。在不远的将来,全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营或将成为数字化时代报业生存的一个重要选择。全媒体传播对报业集团而言,其实质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媒体融合,从报纸产业转变为内容产业。

以媒体融合为目标的多媒体实践在国内外方兴未艾。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新的办公地点中,将独立办公室模式改成了报纸和网站的编辑记者共同办公的大平台模式。同样的编辑部也出现在美国的“坦帕新闻中心”和《纽约时报》采编部门。而在国内,除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运营模式,还有主要通过搭建数字技术平台进行媒体融合生产的,如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有主要通过流程再造、虚拟组织的运作进行全媒体拓展的,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有在主报专门设立滚动新闻部进行多媒体拓展的,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等。

近年来,传统报业的自身价值受互联网等新媒体因素冲刷,影响有呈弱化趋势。一些报业集团出于适应数字时代的报业生存发展考虑,从体制和机制上开始为数字化生产、传播、营销、投资和管理搭建战略架构和统一平台,实现媒介产品的多平台、多介质、多层次和多次销售。

全媒体的核心

在全媒体传播中,新闻内容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加强“多媒体”采访制作同时,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

全媒体新闻特点。首先是具有“多媒体”特质。报纸记者以往都是用图文手段报道一个新闻事实,而全媒体记者须是全能记者,首先学会做视频多媒体新闻,利用视音频和图文等多种手段进行即时新闻报道。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中,传统报业较之广播电视应有更大的危机感。目前一些报业集团,利用新闻网站、3G手机等新媒体拓展多媒体特别是视频新闻宣传,同时在报业集团培养多媒体的新闻队伍,为媒体拓展创造新的条件。4月16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袂推出宁波市市长与广大市民多媒体对话节目。全媒体记者对节目反映的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进行视频跟踪报道,其中市委书记还重点批示了网上反映市区莱条道路垃圾整治问题。宁波手机报即时互动,并推出书记市长对话交流的系列解释性报道,还配发《市委书记与网友对话是阿拉宁波版的“炉边谈话”》等耳目一新的评论。集团下属各报头版配发对话内容和各方反响,使多媒体对话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互动性”优势。全媒体新闻吸收了互联网、手机等的互动优势,使传受双方互为新闻的者和传播者,既丰富了新闻的内涵,又拓展了新闻的空间。受众既是新闻的消费者又是新闻的参与者;传播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又可以是新闻的被报道者。

全媒体新闻一定程度上是“互动性新闻”。以“互动”为抓手,延伸全媒体新闻价值链。通过论坛互动、活动组织等方式,让受众与新闻互动起来,新闻和评论结合起来,体现受众对重大主题新闻的参与价值,并搭建开放性的报道平台。

“聚合性”功能。以“聚合”为形式,突出媒体资源优势。所谓“聚合”,是指全媒体采编人员对主题稿件,组合相关背景介绍、论坛意见讨论、原创评论集纳、视频图片展示、后续新闻跟进等,通过图文新闻、视频新闻、评论新闻、互动话题、相关新闻等整合,使之成为全媒体报道的一个中心。全媒体新闻部通过策划、聚合,将信息搜集、整合、加工、提高,力求滚动性全面地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更广阔更深入地展示。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将中国宁波网与集团各报新闻进行“聚合”和“互动”编辑,在网站、手机等媒体重要新闻时配上新闻评论、论坛互动、相关图片视频等,形成跟进式的全新新闻产品。同时力图实现重要新闻专题化,专题节目新闻化。

在今年人大政协“两会”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全新亮相。通过网络直播开幕式、多媒体系列报道、代表委员视频访谈以及原创评论等,多侧面、立体生动地传递了“两会”实况。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推出“保增长促调整”、“重大项目会展攻坚”、“创新服务,增强活力”、“重民生,保就业”等四期代表委员与市民的视频交流节目。加强系列原创评论,《宁波克难攻坚的民间视角》等评论掷地有声。论坛推出“两会”话题,手机和电话连线形成了网上网下“共话两会共议民生”的舆论氛围。报道充分发挥报纸直面、网络聚合和手机滚动优势,强化了宣传效果。

全媒体新闻的要求。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全媒体的报道要求是“短、平、快”,要从“第一时间采写”变为“第一时间”和“滚动报道”。

短:短小精悍。新媒体传播即使拍摄连续视频,也要注意将报道有机切分,这样内容既丰富,又便提炼不同主题。也便于受众收看阅读互动。

平:面对各种载体不同终端,要多注意平民视角,多考虑受众的普遍接受。同时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与受众平等充分地进行互动。

快:不但要第一时间采写,而且要第一时间。全媒体人员要善于运用各种报道手段,记者尤要学会事发现场用电脑、手机报道。

而对专题新闻则需要有新闻“包场”意识。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全媒体优势,穷尽新闻资源,成为人们了解新闻必须到达的地方。

全媒体记者的要求。全媒体新闻具有非线性的采编播特点,很重要的在于流程再造和寻求规律。“全媒体记者”也不是简单的“视频记者”,除了要做好一般视音频新闻采访制作外,还要掌握全媒体新闻生产所要求的“用脑”、“用眼”和“用手”,

用脑:做全媒体记者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全媒体新闻要适合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其它载体特点, 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用眼:做全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受众的新闻资源,全媒体记者要善于与受众互动。

用手:全媒体记者要会文章、能拍摄、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多种媒体手段通过多种信息载体的聚集,使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全媒体运营

全媒体实践是传统报业向报业融合转型的重要抓手,要探索一种融合型采编传播模式,推进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就目前一些报业集团而言,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解决统一平台问题,新闻网站解决内容载体问题,手机报等新媒体解决多终端问题,报网互动解决资源整合问题。近几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基础平台,以“一网四报一平台”为抓手对新媒体实践进行了积极全面的探索。

搭建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整合媒体资源。内容生产平台是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的核心部分,实现集团所有编辑、记者对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动。记者通过平台制作上传发稿;编辑同时完成对文稿、图片、音视频、Flash等内容的编辑加工,并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内容之间创建关联关系。2007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建设内容生产、业务处理、决策管理、客户服务和网络支撑五平台合一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目前,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全面上线。

以新闻网站为内容平台,先行全媒体新闻生产。新闻网站既是当地主流新闻媒体,又是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基础平台。中国宁波网2004年10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网上视听业务;2008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网络数字出版运营许可证。目前,多媒体新闻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网视》、《对话》、《城事热线》、《天一红人堂》等多媒体品牌。网站成为全媒体新闻的主要运营者和载体之一。

增强新媒体的市场覆盖,发挥信息反复折射传播效应。信息经过多渠道地反复立体传播,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新闻宣传效果最大化。在3G手机时代,移动、联通和电信手机报市场有望更均衡。目前宁波手机报收费用户达到50多万户,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媒体之一。形成了“宁波手机报”新闻主报、“方向盘手机报”交警司机报、“掌握前程”人才报、“笑对人生”娱乐报等多报种。

多媒体数字报市场前景可期待,美国已有停止出纸报而发行数字报先例。互动多媒体数字报“播报”,经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底评估,是全国唯一独立形态的多媒体数字报。与中国宁波网新闻中心合一后,大大拓展了数字报空间。户外电子显示屏报是可以争取的市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如今已有近100个户外显示屏分布在社区、广场、公园。

建设全媒体记者队伍,打造新闻“全种兵”。加强全媒体采访力量,配备视音频采集设备,主要对于热点新闻、民生新闻和滚动新闻的采访,为集团各媒体提供以视频报道为主的多媒体新闻信息。随着3G通信的成熟,全媒体记者更多地以手机+电脑+摄像机结合的方式向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提供全媒体新闻。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成立,由中国宁波网日常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100多人的社区DV播报员。全媒体记者同时兼职论坛博客,与网友播报队伍互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全媒体队伍建设。

通过全媒体流程再造,加强报网融合。在传统流程上,新媒体依然是报纸的配角,新闻只有在平面媒体上刊发后,才能在网站、手机报等数字平台上陆续,难以发挥数字媒体的快捷优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依托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对内容生产流程进行重造,并规定各媒体的电子信息版权归集团拥有,授权中国宁波网使用。逐步把旗下各报新闻资源与中国宁波网融合。一些报纸未见报稿件已与中国宁波网第一时间共享使用。报业集团鼓励报社记者采制视音频新闻,传统纸媒体推广图文、视音频等复合技术的信息采访采集,以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编辑和多媒体。

全媒体思考

报业数字化论文篇8

本报讯 日前,以“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业升级转型”为主题的第3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届数博会是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下召开的,并得到了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科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文在线、龙源期刊网、同方知网、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北大方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参加了本届展会。

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和中国数字出版年会都是我国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大型国际性产业交流研讨活动。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部署,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和中国数字出版年会隔年轮流举行。自2005年起,数博会和年会已分别在京各成功举办两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博会和年会的举行,不仅为我国数字出版技术开发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产品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形成,为出版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目前,我国500余家出版社中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去年以来,我国出版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总体发展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出版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速,发展态势良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此次数博会上表示,数字化技术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出版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以数字出版为标志的出版业态异军突起,数字出版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他在题为《把握新趋势,破解新难题,进一步加快新闻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发言中说,截至2008年12月,我国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已达530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46.42%,2009年数字出版业的整体收入预计将超过750亿元。孙寿山预计,未来几年,数字出版用户每年将增长30%,收入每年将增长50%,数字出版业的发展速度将远远超过其他业态。

此次数博会设立了高峰论坛,包括主论坛和分论坛两大部分,主论坛现场邀请政府部门有关领导、传统出版单位负责人和数字出版企业高层就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作了专题演讲,10多场分论坛也同时举行,共商解决方案。博览会上还展示了近期国内外数字出版领域知名企业、出版单位、数字网络公司的最新技术、成果、产品、服务及相关内容。北大方正展示了其近几年在数字出版及复合出版领域的贡献及技术发展,中文在线了《数字时代的全媒体整合营销》课题研究成果,汉王科技展示了最新型的电纸书产品,龙源期刊网则重点了其为推动全民阅读打造的系列电子阅读产品。国内外数字技术企业、出版机构高层云集大会,洽谈签约,共商合作。

此次数博会上还进行了第3届中国数字出版评选推介专题活动。活动评审组由国内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制定出严格的评选推介程序和标准,评选出了年度数字出版示范企业、年度数字出版知名品牌、年度数字出版优秀作品、年度数字出版创新技术、年度数字出版先进人物5大奖项。12550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