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8篇

时间:2022-05-12 07:59:48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1

[关键词] 文化 品牌营销 跨文化品牌营销

当企业的品牌营销活动从一国市场扩展至多国市场时,就面临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国内市场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效用减弱甚至丧失。因此,对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而言,需要重视品牌营销中的跨文化因素。

一、跨文化品牌营销的内涵

基于文化的层次性,跨文化品牌营销可以分为跨民族文化品牌营销、跨国家文化品牌营销、跨地区文化品牌营销、跨行业文化品牌营销等多种类型。本文所研究的跨文化品牌营销是基于国别层面的一般性跨文化品牌营销,不涉及其他跨文化品牌营销问题。所讨论的文化环境主要是一国的主要文化元素而不涉及各种亚文化体系。

根据以上界定,跨文化品牌营销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环境中所进行的品牌营销活动,它强调对交易双方的文化差异管理,积极处理和应对各种跨文化冲突,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从品牌营销的流程出发,跨文化品牌营销强调在品牌市场调查、品牌定位、品牌宣传与推广、品牌保护与创新等环节中考虑多元文化的影响,将文化因素与品牌营销策略有效结合进行整体性的品牌营销运作,提升品牌营销跨文化适应能力。从横向上看,跨文化品牌营销理论由品牌营销的文化环境理论、跨文化品牌营销管理理论和品牌营销组合要素的文化理论组成。品牌营销的文化环境理论侧重于文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的影响,企业应将文化作为可以改造的对象和工具,使文化的营销价值得到真正体现;跨文化品牌营销管理理论不仅强调品牌营销战略制定与决策对文化环境的适应或改变,而且涉及如何处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从事营销活动所产生的跨文化冲突问题;品牌营销组合要素的文化理论主要考察跨文化要素在品牌营销组合中的含量和融合。从纵向上看,跨文化品牌营销理论包括跨文化品牌营销的进入、渗透、扩展、结合、巩固和融合等阶段和过程。

二、跨文化品牌营销的模式

跨文化品牌营销模式是指在跨文化品牌营销过程中形成的一定时期内稳定使用的、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适合跨文化品牌营销要求的基本样式。根据企业跨文化品牌营销过程中母国与东道国文化差异的大小和企业自身文化融合能力的强弱,跨文化品牌营销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母国取向模式

在企业跨文化品牌营销活动中,以母国文化为主导,在不同文化环境的市场上不对品牌营销策略做大的调整。此模式坚持母国品牌营销的文化取向,在国际市场上沿袭母国品牌营销战略与决策。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母国的文化资源,使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其缺点主要表现在对异质文化的忽略往往容易导致品牌营销决策的失误,风险较高。因此,此模式较适合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较小,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弱时采用,它往往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初级阶段被使用得较多。

2.目标市场取向模式

目标市场文化取向模式表现在企业从事跨文化品牌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以目标市场的文化取向为主导,充分尊重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根据文化差异对品牌营销策略作出具体调整,以此适应目标市场文化环境对品牌营销活动的要求。此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克服国际市场上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满足不同文化需求的消费者的需要,品牌营销的成功率较高。其缺点体现在品牌营销的发展速度较慢,成本较高。因此,这种模式适合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差异较大,母国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弱时采用,往往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中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经过初期阶段的发展, 虽然文化融合能力较弱, 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品牌营销实力,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能够对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别做出反应和调整, 并能根据目标市场的偏好和习惯, 较为灵活地处理营销活动。

3.统一市场取向模式

统一市场取向模式是指企业在开展跨文化品牌营销时, 把世界看成一个由多个类似文化市场组成的大市场, 在不同的国家市场组合中寻求具有同质文化特质的细分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竞争优势和最佳市场的一种品牌营销模式。此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占有世界市场,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占有率。其缺点是需要花费企业较大的精力、时间和成本去寻找具有同质文化特征的细分市场,增加了企业品牌营销的进入难度。因此,该模式主要适合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小, 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时采用,并且在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高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这个阶段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 有能力在文化差异小的国家市场组合中寻求同质的细分市场, 并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品牌营销策略。

4.多元文化整合模式

多元文化整合模式指企业通过对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的融合与协调,使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学习达到最优化,形成文化协同竞争效应,使品牌营销策略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极大的兼容性和包容性。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发挥两国文化的整体协同效应,品牌营销的成功率较高。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两国文化进行融合的难度较大,需要的时间较长和成本较高。这种模式适用于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较大,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的文化融合能力较强时采取,一般在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高级阶段使用得较多。因为它要求企业要具有“全球思考,地区行动”的战略思维, 要求母国跨文化品牌营销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 既要具有全球战略思维, 又要顾及地区文化特征差异, 力图实现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的真正平衡。

参考文献:

[1](美)保罗・A・郝比格.跨文化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戴亦一.品牌营销[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年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2

1、浅谈企业名牌战略

2、现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及措施再探讨

3、论企业定价工作的市场化问题

4、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5、新产品投放市场的策略

6、服务营销与企业竞争

7、利用需求弹性理论作利润最大化的定量财务分析

8、企业购销合同管理问题探析

9、试论商标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

10、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11、论我国发展绿色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12、试论营销再造

13、论现代企业行销谈判

14现代企业定价目标--顾客满意度

15、价格估测法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16、浅谈企业营销市场化标准及实现途径

17、解决销货款拖欠问题之我见

18、销售战略与销售计划的分析研究

19、强化销售队伍是搞好产品营销的关键

20、浅析生产企业如何控制采购要素

21、国际营销新趋势──全球营销

22、服务营销新模型

23、现代营销必须重视广告定位

24、供应链管理的本质

25、需求弹性对企业价格决策的影响分析

26、企业营销策略浅议

27、决定营销市场因素

28、浅谈企业的营销能力

29、企业营销策略的思考

30、价值工程与广告策略

31、不完全信息下企业的产出决策

32、谈企业如何制定广告费预算

33、新产品营销策划随笔

34、企业营销创新初探

35、实行快速营销的战略分析

36、技术创新与产品推销网络建设

37、试论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

38、对价格竞争策略的认识

39、转轨变型中的企业营销及其战略调整

40、论国际名牌产品的衡量指标

41、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的条件

42、论企业营销管理新技术

43、从整体产品出发创造名牌产品

44、企业营销中隐性信息的开发利用

45、也谈CS营销策略

46、论企业营销决策

47、略谈企业销售的心理战术

48、日英企业营销战略比较与启示

49、新产品的推广经验总结和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50、关系营销有关问题的探讨

51、MPMG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及现状调查分析

52、直接推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53、论发展名牌

54、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

55、营销道德初探

56、论企业产品定位

57、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

58、企业营销商标策略谈

59、运用需求弹性系数确定盈利最大化价格

60、伏击营销一种值得注意的营销手段

61、信誉为本--浅谈系统集成业的营销策略

62、现代企业营销活动中信息作用的探讨

63、以销定产的企业管理模式--圆锥型

64、论生产企业分销渠道的组织

65、成本信息与现代企业

66、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及其结合应用

67、企业营销道德测试与评价系统研究

68、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69、产品滞销变俏销的奥秘

70、不确定条件下存货控制的方法

71、绿色消费的心理分析及对绿色营销沟通的启示

72、企业营销增长方式的转变探讨

73、企业如何应付反倾销

74、试论名牌战略下的营销观念转变

75、论中国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产品创新与顾客满意

77、企业产销中盈亏分析法的拓展

78、论市场调研的不可靠性

79、论营销诊断的价值与导入

80、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

81、面向顾客投诉服务补救和组织学习

82、敏捷化供应链系统的分析、设计与重构

83、敏捷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84、品牌资产的扩张与衍生之道

85、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营销策略

86、论区域市场及营销问题

87、企业的非盈利推销

88、企业的共生营销战略

89、企业的市场细分战略

90、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客户中心论

91、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的互动性分析

92、企业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模型分析

93、企业间接分销通路建设浅论

94、企业兼并与产品定价策略

95、待产品的低价订货问题探讨

96、企业市场适应性分析模式──介绍一种新的市场环境分析矩阵

97、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敏捷性的开发模式研究

98、企业市场营销系统的自适应协调管理控制模型研究

99、企业特色营销范例及其启示

100、企业物流系统诊断

101、企业销售酬赏制度研究 103、企业营销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

104、企业营销渠道系统创新动因分析

105、企业营销中的顾客期望与顾客满意

106、企业营销中的量价决策初探

107、企业营销组织的风险模糊评价与预警管理

108、企业注重允许营销

109、企业资金运营风险管理研究--企业销售过程的风险模拟

110、契约型分销联盟发展变化趋势与盟主问题思考

111、浅谈"需求层次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113、浅谈对企业存货的管理和检查

114、浅谈市场机会的选择

115、浅谈数学在价格决策中的应用

116、浅析供应商开发

117、浅析现代客户关系的价值增加功能

118、浅析中小企业市场战略决择

119、浅议网络对企业营销管理过程的影响

120、柔性化未来营销组织发展的方向

121、如何建立目标成本订价法 123、如何为统计产品定价

124、失控的营销──对一家大型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分析

125、市场机会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26、试论ECR战略的基本原则

127、试论产品营销中的品牌文化

128、试论企业的营销创新

129、试论企业活动中的服务文化

130、试论企业营销价格策略

131、试论企业知识流程与市场营销反应能力 133、试论现代市场分析方法

134、试述顾客导向营销策略在企业中的实施

135、试述销售促进

136、售后服务交通费用管理的竞争策略

137、锁定客户--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

138、谈名牌的内涵与属性

139、谈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选择

140、谈企业营销网络的发展与规范

141、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采购管理工作 143、推销员绩效考核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144、网络营销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145、危机公关及其管理

146、为企业赢得顾客的HM原理

147、文化营销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

148、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探析

149、西门子的供应商管理战略

150、销售报酬制度

151、销售时信息披露的公平原则与互利原则 153、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变革与创新

154、虚拟供应链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研究

155、虚拟企业物流研究

156、一种JIT系统供需综合物料采购模型

157、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158、以核心业务为中心的敏捷供应链研究

159、以人性化设计营销策略

160、营销风险等级评价及预警控制

161、营销观念怎样改变促销方式 163、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

164、用RS打造全新营销理论

165、有限资源能力下的供需问题研究

166、运用市场供求法则指导企业经营

167、支持供应链管理的多主体系统

168、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库存管理

169、知识性企业营销特点浅析

170、E时代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战略

171、"功能性文盲"广泛制约市场开拓及企业营销对策 173、价格和价值如何实现无缝对接

174、"安尔乐"是如何占领市场的

175、HM理论与企业营销

176、QFD在顾客满意评价中的应用

177、采购风险期和零件订货批量之研究

178、BPR与企业营销

179、CIS──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营销全胜战略

180、CRM企业客户管理的重塑

181、CS:年代的营销哲学 183、OMT在企业物流分析中的应用

184、变革条件下的计划工作

185、"泛品牌权益"概念及其在品牌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186、差异化营销策略及应用

187、产品寿命周期营销策略

188、企业价格形象管理探讨

189、企业营销中的文化倾向刍议

190、论销售差异分析技术的改进

191、营销人员心理品质的研究及其测评 193、供销人员经济犯罪主要手段之所见

194、关于总额法下销售折扣处理方法的探讨

195、企业营销信息系统初探

196、试析生产企业的直接销售

197、企业营销层次现状与提升

198、中国企业的销售费用率及其规律性

199、存货计价方法探析

200、营销人员须把握的关键环节

201、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202、企业市场营销竞争机制的系统分析

203、谈如何搞好企业的营销工作

204、企业微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谈谈现代企业的销售组织管理

205、"绿色营销"理论溯源、实践分析及策略探讨

206、论顾客满意

207、关于Ⅵ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208、永远的导向:消费者认知──反论竞争性产品营销策略

209、多层次系统的库存管理战略

210、营销研究是确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

211、略论商品的审美价值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功效

212、燃情:企业扩销的手段之一

213、价值工程与营销策略

214、企业运用营销策略开拓市场刍议

215、先"思"而后"行"──谈经营艺术中的思维技巧

216、企业处于困境中的营销方法

217、市场占有率与综合竞争能力指数研究

218、企业后勤与分销渠道

219、科学技术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因素

220、论企业抢占市场的对策

221、"聚焦"共同点─-企业如何协调与消费者的利益关系

222、略论玻璃艺术品的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

223、上市公司的营销优势及其实现

224、企业成与败的关键──推销人员的挑选

225、由错误构成的营销之道

226、试论企业营销中的竞争意识

227、最优公共交货期决策与排序

228、企业产品销售的计算机模拟综合评判

229、浅谈技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作用

230、论工业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功能

231、专利技术营销策略浅谈

232、单品核算是现代大中型零售企业商品核算的必然选择

233、对营销理论发展趋势的探索

234、企业营销市场定位的依据及方法

235、关系营销有关问题的探讨

236、市场细分:现代企业的入"场"券

237、营销活动的系统管理试说

238、略论企业的广告促销与SP促销

239、浅析广告与企业营销环境的关系

240、刍议企业市场竞争与军事策略

241、快速营销战略分析

242、试论延伸产品的市场营销

243、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探析

244、绿色营销及我国企业的对策

245、企业直销问题研究

246、企业的市场行为与营销观念

247、企业的产品市场组合及其方法

248、市场机会的识别和寻找

249、销售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

250、公共关系策划与市场的拓宽

251、绿色营销的价值分析

252、试论政府营销

253、名牌的创造途径与保护对策

254、确定营销研究费用和估价营销研究的效果

255、应用贝尔曼原理于企业营销的定(购)价策略

256、营销的研究和计划

257、营销渠道的改造

258、营销与开发和运用创新项目过程的一体化机制

259、中小公司营销成绩的组成部分

260、面向顾客的管理

261、浅议产品整体概念及其应用

262、浅谈企业的营销企划

263、论网络营销

264、以品牌管理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制度

265、试论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及措施

266、运用不等式原理巧解经济订货量

267、知识型企业营销部门的知识管理

268、知识密集产品的营销

269、整体营销管理

270、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我国企业营销传播工作

271、战略分段营销专家制订计划的一种方法

272、在买方市场下如何取得营销主动权

273、知识营销--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营销方式

274、运输服务市场上公司的营销活动

275、优化营销结构加大营销力度

276、企业营销不协调的诊治

277、企业营销理念的重整

278、企业营销战略的选择和论证

279、企业营销中的不良行为及其矫正

280、企业营销组织预警管理指标体系初探

281、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应建立比较优势观念

282、企业资源配置及其规模经济的研究

283、浅论数据库营销

284、浅析企业后营销管理

285、浅议强化企业营销能力

286、浅议乡镇企业产品营销的科学程序

287、浅议整合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开展

288、全球营销及其背景下的竞争新战略--兼论中国企业的对策

289、确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可拓方法

290、如何设计销售渠道

291、商品营销过程中的竞争认知

292、商业制代你构筑营销网络

293、生产商和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分析

294、生产销售活动中的营销是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基础

295、实施购销价格指数考核

296、世界顶尖企业的营销创新

297、市场化运行工程

298、市场营销的诊断

299、市场预测初探

300、试论国际营销中的权力障碍问题

301、试论敏捷供需链的构建

302、试论退货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

303、╳ ╳企业(公司)CIS设计 304、╳ ╳ 企业广告案例分析 305、╳ ╳企业(公司)促销方式评价 306、╳ ╳企业(公司)╳ ╳产品企划案 307、╳ ╳企业(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308、╳ ╳企业(公司)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309、浅论推销技巧 310、从"××事件"看危机公关与公关危 326、龙岩市企业如何让广告公司参与经营活动 327、龙岩市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328、市场营销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329、论龙岩市企业名牌发展战略 330、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331、发展龙岩市企业农村连锁超市的问题与对策 332、龙岩市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333、龙岩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 334、龙岩市大中型零售商业的竞争态势分析与战略选择 335、龙岩市企业现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 336、龙岩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状况的研究

337、从营销角度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8、促进战略改变和采购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339、戴尔营销

340、当前龙岩市消费特征及企业营销对策

341、电子商务的一般框架体系

342、电子商务在企业采购中的应用

343、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的"互动工资制"

344、凡事预则立──谈调查和预测在营销决策中的作用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3

[关键词]营销学;发展阶段;理论学派;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2-0033-05

营销学从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由各种途径引入中国, 最初仅局限于大学课堂和学术界交流,后来逐渐走向经济前台并扮演经济发展的主角。中国市场营销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史,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是与国家的改革开放, 特别是与市场经济的深化同步的,30年的中国市场营销见证了中国社会的一场伟大变革。

一、改革开放30年营销学在中国的发展

1.营销学的引进启蒙阶段(1979年~1983年)

解放前的旧中国曾经有零星的市场营销译著和思想引入,中国最早的营销学教材,就是丁馨伯先生1933年翻译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的《市场学》。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主张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学术界才真正开始大量的将西方营销理论引入中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聘请营销专家来华讲学。从1979年起,部分大专院校和外贸部、一机部等,多次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授营销学,香港中文大学闽建蜀教授等营销学者也多次到大陆讲学。1980年,外贸部与设在日内瓦的国际贸易中心(ITC)合作在北京举办了市场营销培训班。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与美国政府合作创办大连培训中心,聘请纽约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教授讲授市场学等课程。1981年夏,中国人民银行在陕西财经学院举办市场学师资班,为综合大学和财经院校培训了第一批师资。此后陆续开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班培养师资,为更多的院校开设营销学课程创造了条件。

(2)引进市场学教材。除高校图书馆从国外购买和交流的外文原版教科书外,还翻印和翻译多种多样的市场学教材。流传较广的中文版本有:王德馨、江显新合著,三民书局1970年出版的《市场学》;Rosenberg著,石衍长编译,正文书局1980年出版的《行销管理学》;William J・Shultz著,朱仁安译,世界书局1975年出版的《市场学》;企业管理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市场学》(大连培训中心外籍教授讲稿译文――教材之二)等等。这些教材的编译出版,在中国营销学的启蒙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组织编写市场学教材。一机部因部分产品取消统购包销,不得不关注市场,较早较多地选派厂长、经理和所属院校教师到大连培训中心学习。一机部所属院校从事市场学教学的教师,1981年初即编写了《市场学》讲义,在多次短训班试用,同年5月印出讨论稿,1982年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郭军元主编)。以此为契机,全国陆续编写出版了一批“市场学”教材,1982-1983年出版的市场学教材就达15本。这一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先行者包括对外经贸大学罗真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吴世经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梅汝和教授、暨南大学何永祺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吴凤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邝鸿教授、北京商学院贺名仑教授、湖南大学郭军元教授、陕西财经学院贾生鑫教授、云南财贸学院吴健安教授等。

(4)开设市场学课程。1979年起,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开设市场学课程,外贸部和一机部所属高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湖北财院、广西商专、云南财院等大专院校,也于1980年、1981年先后开设市场学课程或讲座,商业部所属院校也陆续开出市场学课程。暨南大学的何永琪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和开设营销学(市场学)的学者,开讲市场学在当时是冒很大政治风险的一件事情。

2.营销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段(1984年~1994年)

1984年1月,全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是一个重要标志,它为营销学学习与应用的推广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并为中国营销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阶段,中国市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也见到了效益,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广泛认知和认可。这一阶段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而言,营销在中国都得到迅猛发展,中国营销这十年无疑跨过了在西方国家数十年的发展阶段。

(1)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1984年以后的十多年间,开设市场学课程的院校日渐增多,普通高校包括综合大学、财经院校,以及设有经济类专业的农、林、理、工、医科以至军事院校,几乎都开设了市场学课程,电大、自学考试、中专和干部学校开设市场学课程的也为数众多,估计全国开课院校超过千所。市场营销专业的设置虽然较晚,但不少院校1984年前已在商业经济、企业管理或其它专业开辟市场营销方向,培养营销专门人才。从全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看,暨南大学的商学系,实际上早已属于市场营销专业,其它高校也有类似情况。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开设大专层次“市场营销专业”,1986年又增设“国际市场营销专业”。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山东大学试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本科生,此后本科院校陆续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据资料显示,上海财经学院的梅汝和教授早在1985年第一次招收市场营销方向的硕士生,当年只招到1人。1992年起,中南财大、哈工大、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大、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开始培养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生。

(2)营销学会的贡献。1984年1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综合大学市场学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贾生鑫教授任会长。1987年在哈尔滨召开年会,研究会改名为“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何永祺教授任会长。学会承担了营销学在中国高校这个重要阵地传播者和推广组织者的角色,之后每年(除1989年)都召开年会,每次年会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同时探讨营销学的全球化与中国化发展,以及营销教学与研究的主题。该年会在各高校中影响很大,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高校市场学会成立后的几年中,国内各大区先后都成立了市场学会,各省、市、自治区也逐步建立了学会。地区市场学会不仅有教学科研人员参加,而且广泛吸收企业家参与,为市场营销理论的传播和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1991年3月,中国市场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市场学会成立后,密切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联系,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积极开展学术和咨询活动,建立对外交流渠道,培训市场营销人才,为我国研究和应用市场营销原理、提高企业营销素质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3)国外市场营销教材的编译出版。因为中国营销起步较晚,而西方营销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构建了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这一阶段营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编译出版西方营销学者的著述来实现(这一特征直至今日还比较明显),其中,美国西北大学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所著的《营销学原理》成为市场营销入门读物,对传播营销理论和概念起到了重要的“科普”作用。其后出版和不断修订的《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等科特勒的系列教材著作对中国营销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其中国营销“教父”的地位。此外,唐・舒尔茨、大卫・奥格威、杰克・特劳特、克里斯琴・格罗路斯、库纳尔・巴苏等一批西方知名营销学者著作的编译出版也都对中国营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营销学在中国的应用深化阶段(1995年~2008年)

由于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导致盲目投资和市场饱和,1995年开始的又一轮宏观调控使得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这一经济的转折为市场营销的广泛采用和研究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同时,1995年开始的外资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风潮客观上推进了中国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和营销能力的提升。2001年中国加入WTO,更加推进了中国营销的国际化和深化,中国营销要赶上国际潮流,要与世界接轨。如果说全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营销学从引进启蒙转向广泛传播的时期,那么研究应用与深化发展阶段则是以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1)国内营销教学与交流广泛开展。高校市场学研究会每年的年会都讨论营销教学与营销理论的创新发展(如表1),与会代表积极向大会提交论文,探讨营销理论前沿问题,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还介绍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每次会上,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结果,营销学在“九五”后期被列为“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不少地区和院校都把营销学列为重点课程。教育部组编的核心课教材――《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郭国庆、钟育赣副主编)于2000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各种层次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发展的同时,营销学还发展成为MBA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后,营销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和《市场营销学通论》(郭国庆主编)被评为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这一阶段营销学教材的编译出版处于一种扩张状态,如今国内有关市场营销的各种教材已达600多种。此外,《经济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中国流通经济》、《市场营销导刊》、《销售与市场》等期刊在中国营销研究与推广方面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2)国际学术交流全方位展开。“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的召开是一个标志。1995年6月22-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康克迪亚大学联合主办此次会议,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名外国学者和142名国内学者出席了会议,25名国内学者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英文版),郭国庆等6名中国学者的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会前,朱基同志代表中国政府会见了前来出席会议的国外学者。在这次会议上,郭国庆教授作为亚太地区营销学者的代表,当选为国际学术组织ISMD(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rketing and Development)的常务理事,从此,中国营销学者开始全方位、大团队地登上国际学术舞台,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即已与46个国际营销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刊物上42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10人次。外国和港台营销学教授陆续来大陆讲学,菲利普・科特勒、米尔顿・科特勒、唐・舒尔茨、库纳尔・巴苏、克里斯琴・格罗路斯等营销学权威均陆续应邀到中国巡讲,大陆学者到国外学习、讲学和交流也逐渐增多。1995年以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了多套西方营销系列优秀教材,为营销理论的中国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001年,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在上海获得科特勒教授亲自颁发的“科特勒营销理论贡献奖”,这是大陆营销学者的贡献得到世界承认的一个标志。2007年《营销科学学报》的出版吹响了营销科学研究的号角,2008年1月《Journal of Chinese Marketing》(中国营销学报)创刊号出版,成为全世界专门探讨中国市场营销的第一本学术期刊。

(3)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科研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自2000年开始,陆续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列为重点研究或鼓励研究的领域,仅2000-2003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委批准立项的营销课题就达36项,2004-2007年期间更是达到100项(见表2),且呈迅速增长之势(如图1)。董大海、甘碧群、郭国庆、范秀成、赵平、符国群等是其中的常客,每人都主持过多项课题。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著作也有涌现,如甘碧群教授的《宏观市场营销研究》(1994),郭国庆教授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1995)和《市场营销理论》(1999)以及卢泰宏教授的《中国消费者行为透视》和《解读中国营销》(2004)、陈春花教授的《中国营销思考》(2006)等。经过近30年的辛勤耕耘,中国营销理论学派也呈现雏形。据中国管理传播网(2006、9、27),中国本土已经形成营销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基础理论派――郭国庆;顾客满意派――赵平;品牌营销派――范秀成;营销道德派――甘碧群;营销实务派――卢泰宏;营销安全派――李蔚;精准营销派――吕巍;顾客价值派――董大海。同时,各地各高校也纷纷成立营销研究中心(所),展开对市场营销理论创新的研究,其中最知名的是中山大学的中国营销研究中心(简称CMC,卢泰宏教授任主任)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简称MRCC,郭国庆教授任主任),他们通过编译出版理论专著、研究中国营销理论、提供企业咨询策划服务、举办营销学术会议等方式传播西方营销思想,为中国营销的深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MRCC举办的2008年第二届国际营销学术交流峰会的英文论文集通过了ISTP检索。

(4)市场营销专业的深化发展。全国普通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设市场营销专业,至本世纪初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213所,目前在企业管理等专业招收市场营销方面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超过150所,招收博士生的院校也有超过20所。据估计,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超过6000人,营销从业人员数以千万计。营销学界不仅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还为企业培训大量营销管理人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国还缺少营销学教授,如今营销学教授(博导)已有数十人,博士、博士后已有数百人,成为营销学未来深化发展的主力军。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博士是一个标志,它预示着中国营销学的深化发展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可以培养自己的高标准专业人才。经过30年的培育发展,今天的营销学已经在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随着营销学的深化发展,营销也扩展到了政府、医院、学校等非营利机构和组织,营销正在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市场营销专业也在各级高校学位教育中普及提高,成为当代中国高校最普及和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4.营销学在中国的创新拓展阶段(2008年至今)

有学者提出,营销学在中国“整个80年代只是处于导入和启蒙阶段,90年代才开始被普遍接受和应用,进入21世纪后,营销学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及创新阶段”(卢泰宏,2004)。但本研究认为,应用深化阶段也应该有足够的时段(1995-2007)来完成,创新拓展阶段应该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推进中国营销甚至整个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创新运动,其主要特征应该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更全面彻底的营销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中国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巨大变迁也决定了中国营销本土化的难度。譬如,中国市场分销渠道的变迁就遭遇传统渠道如何转型,新兴渠道(连锁经营、直销、网络营销)如何开展和管理的难题,因此,营销的本土化应用创新研究应该成为未来中国营销的重点和难点

全球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兴起推动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网络营销无疑成为营销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心,网络营销也逐渐演变成为新时期主流的营销模式,菲利普・科特勒1987年就预测了未来网络营销的主流趋势(还有营销泛化与非营利组织营销)。互联网营销时代体现出对消费者个性的关注和满足,催生出“顾客导向”的营销,因此,研究理解消费者,开展客户关系营销就成为必然趋势,事实上,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客户关系营销(CRM)正在中国企业蓬勃开展。

全球经济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的来临。体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体验营销模式的未来趋势,因此,体验营销也是未来中国营销不可忽视的方向,这与未来营销的“人本导向”是一致的。然而,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根本改变,传统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方式、营销工具都将发生改变,甚至可能被完全颠覆,因此,新时期会有新的营销变数,现在可能无法预料。所以,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把握成为未来营销研究的难点,因为未来的营销具有“技术导向”的趋势,前沿技术会主导未来营销模式及其开展。

二、中国营销学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1.理论与实践的错位问题

“由于中国市场属于转型市场, 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水平不高, 必须学习和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 成熟市场中的营销理论、策略和方法尽管具有指导作用, 也不能完全照搬, 因为100 多年形成的西方营销理论基本建立在相对稳定的成熟市场之上, 主要针对市场机制完善环境中的西方企业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 因此, 如何将国际成熟的营销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转型市场完成对接, 是当前摆在我国营销学界和企业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⑥,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西方营销理论与中国营销实践错位的问题。

营销学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学科,由于缺少学术积淀,中国学者往往是通过翻译西方营销学者的著述来研究和传播营销理论,受其自身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影响,现实中往往出现其研究主题的过度超前性和不适用的问题,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学者研究网络营销、绿色营销、非营利组织营销就属于此类情况,也许这些理论在新世纪的中国更为急需,更有价值。因为中国市场的发育程度与西方市场有差距,营销理论存在与现实的匹配问题,当时中国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面临此类营销需求。而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又使得具体营销难题(如应收账款问题、窜货问题等)没有现成的、合适的理论指导、去解决,出现了理论研究的“超前”与实践应用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企业界人士因此对营销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因此,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进行西方营销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营销的本土化理论创新都是一种挑战,所幸现在中西差距在缩小,但这个问题也当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2.中国营销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由于企业界缺乏对西方营销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充分探索,缺乏中国营销理论创新的尝试,营销学依然没有实现和中国具体国情的有效整合, 营销学最权威的指南仍然是‘科特勒’、‘麦卡锡’和‘斯坦顿’。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在介绍他们的理论与观念。”而每一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应用环境和条件,从西方舶来的营销理论也面临中国环境的实用性问题,所以,建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成为中国营销理论界的重要课题,卢泰宏教授就明确提出“创建中国的营销理论架构”的主张。

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体系包括适用于中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营销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体系、观点体系、思想体系、方法体系、策略体系、创新体系、应用条件体系等,需要对世界营销理论和中国营销实践做细致深入的科学、系统的研究,才能对该体系概念、结构、思想、方法、策略做出准确的界定和把握。这是一项艰巨而又极负历史使命的工作,它对于中国营销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它又是一项复杂而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不是任何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承担,也许需要学界共同努力和政府的支持,由相关营销学会或营销学术机构(CMC/MRCC等)、高等院校、科研团体来组织才能完成。

3.“过度营销”现象严重

“过度营销”是企业过分的依赖或使用商业手段(如广告轰炸、价格战、虚假促销、销售回扣等)来获取眼前的商业利润或经营业绩的一种短期营销行为。“过度营销”者往往迷信营销技巧或手段,过分追求自身的眼前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忽视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忽视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对整个商业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伤害,对中国营销学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市场“实践中的营销更多的是广告、促销,甚至不顾道德的束缚,操纵消费者的欲望, 背离了时代特征。”因为“为了影响消费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和个人可能会不惜一切手段,由此可能会产生过度营销甚至非法的营销行为,主要表现为利用消费者人性的弱点来操纵消费者,利用不正当的行为来获取非法的利润”(卢泰宏,2005)。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确出现了“过度营销”的现象,制造陷阱诱导销售、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它违背了营销的本质原则,对中国市场营销的成长带来了危害。

其实,“过度营销”不是营销理论本身的含义,也不是营销学者们的期望,它是中国营销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过度营销”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制度问题,需要全体营销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机构协力解决。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定相应政策强力解决这个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过度营销”问题,营销道德的建设是关键,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全民消费素质的提升是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国庆. 市场营销理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吴健安. 中国市场营销学与时俱进的20年[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57-61.

[3]金永生. 营销学的回顾与中国营销学的展望[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 (7).

[4]卢泰宏. 解读中国营销[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州出版社,2004.

[5]Frederick E. Webster, Jr. The Chang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Corporat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56):1-17.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in China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ZhengRuihong

(Economics and Trade Department,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510510, China)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4

(一)传统营销是以6P’S理论为基础的,即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和政治力量(PoliticalPower)六个方面的组合来开展营销活动。而关系营销则是以4C’S理论为其基础与前提的。

(二)传统营销的核心是交易,企业通过与对方发生交易而获利;而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双方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非交易关系,以保证交易关系能持续不断地确立和发生。

(三)传统营销只注重竞争,处在一个敌对的环境中。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甚至与顾客都是敌对的;而关系营销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与供应商、经销商结成战略同盟;与竞争对手合作研发降低成本,合作渠道开发市场;与顾客保持长久关系赢得顾客终生价值;与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形成自己稳固的网络关系,增强了开拓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竞合的目的在于使参与方都获得收益,达到多赢。

(四)传统营销关心如何生产,如何获得新的顾客;而关系营销强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调保持顾客。

(五)与传统营销相比,关系营销更注重为顾客服务,重视与顾客的关系,以获取有关关系方的满意,甚至力图建立与维护与有关关系方的相互忠诚与归属感,从而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境界。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的比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与协作关系不断加强,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我国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关系营销在我国的产生、运用、发展存在着客观必然性。企业运用关系营销,可以在不断吸引新关系方和顾客的同时,留住老关系方或老顾客;可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企业需要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及市场状况,结合自身条件,正确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根据目标顾客的需要,集中企业的一切资源和力量,运用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从而使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目标。

二、下述几种新型营销观念对我国企业营销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服务型营销观念

服务型营销也称有形商品的无形性营销。该观念认为,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普及及信息快速传播的条件下,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或近似产品,其设计、制造水准已不相上下,使得一些有形产品其有形部分的属性如品质、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小。顾客对商品的判断和选择,主要不再单单依据商品的有形属性,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无形属性的一面。顾客之所以购买某企业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即企业“如何提供商品”,“如何服务顾客”。服务营销将企业间的竞争引向更高层次的竞争领域。未来的市场竞争,就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竞争。因此,服务营销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

(二)包装型营销观念

中华民族的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并一直为世界所称道。可是,在注重人的穿着的同时,却不注意产品的打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披露:我国每年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包装被誉为“无声的推销员”,尤其当人们对某产品不太熟悉时,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的包装。在超市,人们往往根据包装来选购商品。精美的包装会使产品身价倍增,消费者愿意付出高价购买。包装的完善不仅扩大了销售,还减少了商品损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关系型营销观念

关系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企业界兴起的,它以管理企业的市场关系为出发点,核心思想是建立发展良好的关系,使顾客保持忠诚。该观念认为,建立有利的商业关系需要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及其它合作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强调不仅要争取顾客和创造市场,更重要的是维护和巩固已有的关系。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观念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营销观念的核心是商品交换,这是一种短期行为。而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指在双方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则是个长期的概念。关系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交换,因为如果在两个或多个商业合作伙伴间存在相互信任的关系,交换肯定会经常发生的。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不过是对人类商业与贸易活动本源关系的回归,同时顺应了新时期商业和营销环境的挑战。因此,争取稳定的顾客群,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四)文化型营销观念

文化在全球的商务营销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而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活动会影响到营销者在目标国的新环境下做出决策和谈判,具体表现在对目标市场选择策略、渠道策略、产品策略等企业国际营销决策的影响上。文化营销是商品营销发展到最高层次的表现,也是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渗透市场营销组合的策略中,文化营销应用得当,营销者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建立品牌文化,已由简单意义上的产品标识演化为综合营销者形象的文化营销,产品质量和文化内涵的鲜明标志,成为营销者进行市场营销的主力。这种无形的“文化力”为营销者打造强势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提供有利的支撑,并能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打造一个品牌,维护一个品牌并创造一个国际营销市场。因此,成功的把握住跨文化营销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因素,制定正确的跨文化营销进入策略,必定有助于营销者在世界经济营销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

(五)生态型营销观念

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要求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则要求开展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获取绿色标志,以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环保要求,冲破走出去过程中所谓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也使国内企业面对来自外部的绿色冲击,因此实施绿色营销是必然的趋势。

(六)创新型营销观念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关于创新的理论最早见于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实行生产要素的新结合,包括创新产品或赋予产品新品质;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全新共给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五种情况。从这个创新的经济学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营销创新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它是企业市场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营销创新的关键是市场。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营销创新的核心是市场导向,其关键就在于了解市场、诱导市场和开发市场。

参考文献

[1]徐俊,中小企业营销的优劣势分析及其营销战略的选择[J],《中小企业研究》2007年第8期P150

[2]黄宪慧韩海波,《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基于因果关系的检验》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期

[3]彭福伟,怎样看待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J],经贸论坛,1999,(1)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5

[论文摘要]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求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营销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基于此,文章根据市场营销学学科特点,提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 多维教学模式 人际关系 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解决企业生产过剩、打破贸易壁垒、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它更使一大批跨国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理论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和原理,其理论与方法都是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市场营销课程得到普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市场意识,了解和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于市场实践的能力与素养。

一、当前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市场营销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引进了市场营销学科,进入20个世纪90年代后,市场营销学已在中国大学普遍开设。但是当前市场营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件构成的系统,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宰的地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市场营销的思想及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方法传递给学生或者说是灌输给学生。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情况与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相脱节,与营销职业的岗位要求脱节,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脱节。我们必须看到,市场营销课程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加之学生阅历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市场营销理论的综合能力显得较弱,与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二、市场营销课程多维教学模式介绍

(一)市场对营销人员的要求

外部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营销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罗斯福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与人相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市场对营销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营销工作的许多方面,比如推销工作、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环境分析、产品试销、与客户进行洽谈、产品的促销等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一是具备系统的营销专业理论知识,二是敬业的精神,三是良好的合作态度。在市场营销领域有一句经典的行话,要做好营销工作必须先学会做人,再做营销。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倍速改变的社会,目前的社会不崇尚英雄,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起来,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个人的能力面对如此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实在是有限得很,而营销工作更是如此。所以,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跟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需要具备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3.营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从事实际的营销工作,要求能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原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才能产生相应价值。

(二)多维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运行机理

市场营销学具有灵活性、实践性与不断创新的特征,发展到现在已具备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这给市场营销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现状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市场营销学特点以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多维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多维教学模式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放到首位,并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在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捕捉当代市场营销的前沿信息,接触市场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切实将所学营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1.培养学生人际关系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式的学习。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把市场营销定义为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其包括的核心概念为需要、欲望和需求,产品,价值、满足与质量,交换、交易和关系等,其中交换是最为核心的概念,反映出市场营销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因产品或服务交换而产生的关系,营销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所以营销就是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一门学问,有员工关系、顾客关系、合作者关系与影响者关系。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意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在校学生的人际关系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认为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意识,并采用分组团队式学习来逐渐培养。本文的分组是营销教师随机进行分组,一般5~7个学生为一组,学生失去选择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友好和谐相处,要求学生能自如地面对陌生人并处理好相应的关系,这在营销课程考核中要体现出来,占35%。

2.构建系统的营销理论知识——课堂学习。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要启迪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堂学习作为其教学主渠道宜在形式上灵活多样。(1)理论学习。教师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向学生传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2)学生讲课。事先把教学内容安排给语言技巧好、学习严谨的学生,让他在教师的辅导下做好准备,再给班上其他学生上课,然后由教师作重点内容的强调说明,这样一方面能为优秀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也具有针对性。(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理论知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4)问题诊断。对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诊断,可让学生熟悉常见营销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3.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实践中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实践,将营销模拟实验室,给企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假期社会实践和营销专题策划等多元实践活动加以整合。(1)营销模拟实验室。可在课堂学时之外安排一定学时的营销模拟实验课,这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营造出的一个真实、完整、有效的营销环境,让参与练习的学生通过模拟竞争的方式演练市场分析、营销战略发展和营销决策制定的营销管理过程,体验完整的营销方法体系。(2)为企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可结合科研课题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布置一定的市场调研,让学生分组走到熟悉的超市、商场、快餐店等观察并作实地的体验调研,且将调研成果渗入课堂的专题研讨中。(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应聘营销职位,积累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并将营销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4)营销专题策划。专题策划尽量要真题真做,这是对所学市场营销理论综合而具体的应用,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系统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大作业。市场营销理论学完后,教师应将专题策划的任务安排给各组学生,通过专题策划使学生熟悉市场营销策划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资料的收集、处理及应用、策略的分析,方案的制订、评价与优化等方面能与具体对象结合起来,提高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三)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

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教学方式与内容的调整和考试方式配套改革。

1.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本文所倡导的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首先要分组,并取得学生的认可、支持与配合。那么,后期的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这一点的培养,并且在市场营销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在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中获得调整。

2.改革考试方式。市场营销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考核方法,无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市场营销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成绩计算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尝试。将考核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理论知识考试、口试、实践能力和课业的完成情况结合起来,综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既要对理论学习进行考试,又要对实践技巧的培养、经验的积累情况进行考核,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平时成绩融入最终成绩中,减少理论考试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最终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综合加权而得,其中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占35%,理论知识考试占30%,实践能力占35%。通过这种方式考核,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重视人际关系、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不搞考前突击。否则,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精力放在应试上,这样反过来会限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利于营销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营销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多维教学方法的实施。完全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人际关系交往和营销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实施的风险

市场营销多维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事物就需要有恰当的土壤,没有合适的环境其成功实施就会遇到障碍,总体来讲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风险。

一是学生配合的意愿是否强烈关乎成败。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关键,而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长大的孩子,其主动性一年年地被抹杀,如果学生没有强烈学习的意愿,则市场营销多维模式改革的目标就无从实现。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6

一、市场营销概念

营销学最早源于20世纪的美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多是对“推销术”与“广告术”的介绍,真正的现代营销学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生成,标志着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主要为了适应激烈的卖方竞争需求。

综合来看,营销学形成与应用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买方市场、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日益扩张的市场环境等方面。

二、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一)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发展,人们对营销学中的一些词汇不再陌生,对营销理论及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一些经济速度发展快的区域里,大型跨国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并且在经营中获得市场营销带来的效益。虽然如此还是有多数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较为浅薄,中国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与阻碍,不能确保营销理念的运用,无法保证营销学的顺利开展。从一些数据分析来看,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状况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发展现状并不理想[1]。

(二)受到落后经营观念的影响,营销理念不清晰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领导虽然对市场营销有所认识和理解,但是在企业经营运作中却无法将理论用于实践中,工作成效相对较低。在企业中,库存过高、竞争力低下、运作水平低一级市场丢失等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竞争力日益激烈的状况,消费者发展越来越成熟,但是中国企业开拓、把握市场的能力却在形势发展之后,一方面是企业改革造成的各方面矛盾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竞争力没有出路,企业经营管理人不知道该如何将市场营销理论应用在经营时间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的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没有进入国际竞争中,企业人思想观念落后,没有将工作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对市场调查研究的不够重视。从而在扩大市场、提高经营能力中,很多企业多事单纯的追求广告投入、宣传手段不具备优势、竞争方式单一、缺乏品牌意识,再就是缺乏长远眼光,这些落后的观念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能力。

(三)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品牌内涵广泛丰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代表着企业及企业产品的形象。品牌内容涵盖了产品质量、企业服务质量、对消费者承诺的兑现以及消费者满意程度等诸多因素。品牌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策略,由此,塑造品牌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只有企业行为与形象广告的统一,才能对品牌推广起到强化的作用[3]。

(四)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素质没有达到要求。中国市场营销从业者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一些生产性企业的销售队伍。往往工作人员的认识局限于营销等于销售的认识,管理工作落后,营销网络与策划水平低,有的甚至缺乏这方面的工作,在企业中没有地位无法实现长足发展。

(五)市场营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营销学刚刚起步,很多市场并没有得到开发,特别是农村市场。在中国,农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决定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中国市场营销中,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4]。

三、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和变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绿色营销。绿色营销顾名思义,是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对绿色环保、社会价值等意识的充分表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后期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手段,以保证在产品消费过程中所采取与应用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利于保护环境。

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能源与资源的利用少,而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属于低能耗产品;使用后的产品易拆解、回收翻新。绿色营销不仅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营销策略,而且随着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变,在工业化程度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合理的营销手段方式处理工业对环境的压力,有效的解决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长远发展提供一个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球环境。

(二)文化营销。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生活平的提高,人们消费除了满足基本生活层面的需求外,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这就是产品的文化内涵。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因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文化营销基于市场与消费者,赋予了企业、产品文化内涵,增强企业产品的吸引力。文化营销的市场营销观念应当以消费者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为导向,营销策略组合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品格,营销手段与服务也应当以文化观念作为前提。

在现代化技术力量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下,同类产品性能十分接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的文化差异性,借助文化营销实现企业经营目标[5]。

(三)品牌营销。当前企业营销已经由实体营销转变为观念营销,从产品营销发展成品牌营销。企业市场营销不再局限于形体的产品,重要的是对一个品牌、形象以及价值观念的推销宣传。企业品牌塑造源于产品销售,只有领先的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同时,受到人们日益提高生活水平的营销,消费者追求更高层次、个性化的消费,在购买因素中产品功能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追求。不过,品牌的创立需要企业上下的共同努力,是一个长期付出的过程。

(四)全球营销。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对全球优势资源的配置,需要在成本、资源、法律、竞争以及销售等基础上充分考虑,做出科学的营销决策,从而成功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全球营销战略下,一方面企业面向全球的消费人群,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对手,是机遇与挑战的并重[6]。

(五)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简历多是依赖顾客对服务质量评价,企业以口碑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维护与增进与顾客的关系,最终实现营销的目标。在现代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是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之下一个新兴的领域,其中“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观念,是市场营销的基本范围,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市场营销 教学体系

1 《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介绍

《市场营销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中,卖方如何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订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实现卖方长远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比较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加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管理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初步地掌握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从而切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市场营销原理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

2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的重要性说明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锻炼,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对核心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其系统性和针对性。《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让同学们更好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营销策略的有效途径。很多高等院校在《市场营销管理》的课程教学上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比如地域文化、学生来源地等,《市场营销管理》的教学管理应该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系统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同学们学习的认可,进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树立对课程和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独立学院有其非常明显的特点,如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比公办高校弱些,学生的生源地较公办高校要跟集中些,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受到更到的刺激,这些都是独立学院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因此在独立学院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加强我们对《市场营销管理》在独立学院中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在课程学习和专业学习的目标。接下来就以本文作者所就职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的独立学院)来进行《市场营销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

3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教学模块改革

在理论教学模块中,独立学院跟其他本科院校一样,都非常重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逻辑,按照营销导论、营销战略、环境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调查、竞争战略、STP战略、营销4P、营销管理和策划、营销的新发展这一条清晰的营销知识链进行理论授课,结合我们学院超市和零售店铺的经营实际进行案例教学,通过让同学们去店铺的实际感受所获取的营销感知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对比学习,同学们能比较好掌握营销知识链的各个知识点。同时,为了让同学们能在接触市场营销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正确的营销理念的学习进行了一定课时的安排,这些课时也安排在《市场营销管理》授课的前面,如对营销伦理这一知识点进行了重点讲述与讨论,通过营销伦理这一知识点的案例(如蒙牛伊利事件等)分析与讨论,使同学们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非常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并为其后续营销专业课程指引了方向,通过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一个扎实和良好的授课基础。为了将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教学模块改革的成果进行更好的宣传与交流,我们教研室将教学的成果出版成书,那就是有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8 月出版的有我们学院严宗光老师主编的《市场营销管理》,该教材出版后发行情况良好,广西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课程基本上都采用本教材,同时我们的老师在与其他院校同行专业探讨该教材时,将《市场营销管理》新的知识架构与同行专家交流,得到同行专业的认可。

4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模块改革

我们学院之前的《市场营销管理》课程实验内容由任课老师根据实验课时的时数来考量,如有12个课时的实验课时要求就安排3-4个实验。同时我们也发现,各实验之间没有形成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有些随意,二是在实验研究对象没有延续性,如第一个实验是研究A公司,第二个可能是研究B公司,这样不能让同学们对实验教学形成系统认识,这与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和目标是有一定差距的。

因此,《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应该从有一个整体架构上的体系,我们也梳理了《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实验体系,见下表。

每个独立学院的具体情况不同,开展实验教学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独立学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来开展实验教学。

以作者所在的独立学院,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进行说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是桂林的一所独立学院,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基础要较二本院校弱,但我们也发现,我们学院的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手段又较二本有很大差异。首先,我们学院的学生与外界沟通手段上更便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并能无线上网,在线时间也比较长,对网络的应用更熟悉和有兴趣;其次我们的学生更乐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些对于开展《市场营销管理》实验也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另外我们学院在尧山(花江校区)远离市区,出去市区开展实验活动受到更大的限制,因此实验开展以校园作为核心平台,充分利用我们的校园这个资源。比如对产品组合实验,就让同学们利用对我们学院后勤的生活补给站进行实验研究。。

5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管理》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通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相互支撑和验证,让我们的《市场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反响良好,尤其是结合了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等,让独立学院的《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系统学习提供了更扎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志明,严宗光.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0,1.

[2]王瑞丰.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下).

市场开发与营销论文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 企业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27-01

引言

什么是市场营销?有许多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所谓的销售,简单地认为卖出一件商品就是市场营销,就是销售。简单的交易过程确实是销售的过程,但绝对不等同于市场营销。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将商品送到商店、商场有人来购买就是市场营销,其实也不然,只能说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小之又小的部分。市场营销的概念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不能以点带面。销售和营销有本质的区别。推销是以生产为导向的,而营销是以市场为向导的。本文将从企业和市场营销的概念入手,来探析市场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企业与市场营销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一)企业

简单地说,企业就是一种经济组织,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具体地说,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也被称作市场行销,简称营销。它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我们这里避开理论的学科意义上的市场营销,来挖掘作为动词解释的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内涵。

市场营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一种理念,一种管理的方式,以人为本。其次,市场营销是一系列的活动,是对理念管理方法的一种实施过程。

二、市场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

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优胜劣汰是所有企业面对的最现实问题。新时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才能长盛不衰,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找到并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了所有企业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每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都深知,市场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企业的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企业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营销出发点和归宿,准确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合理的分销渠道方便购买;制定适当的价格策略,运用有效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

有许多人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所谓的销售,简单地认为卖出一件商品就是市场营销,就是销售。简单的交易过程确实是销售的过程,但绝对不等同于市场营销。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将商品送到商店、商场有人来购买就是市场营销,其实也不然,只能说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小之又小的部分。市场营销的概念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不能以点带面。

销售与市场营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销售以产品为导向,而市场营销则以市场为导向。

(二)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企业和市场营销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是具有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如果一个企业一直处于非盈利状态,那么这个企业迟早将面临着破产的危险,那么企业也不复存在。而市场营销是包含了销售并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产物,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不关注自己的市场,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就不能不关注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不可能脱离市场而存在,没有市场就没有平台,没有可观的市场,就没有可观的利润。市场营销正是以市场为导向,因此关注市场营销理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机遇把握主动权。

另外,创新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主旋律,同样市场营销理念的创新至关重要。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过程当中,企业要想生存,就要跟紧时代的脚步,勇于创新。

三、结语

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重视市场营销理念,不断更新思路,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不断获得主动权,让企业获得持续的生存与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鲁成,陈明霞.消费行为学——市场营销策略的立足之本[J].济南纺织化纤科技,2005(04).

[2]龙韬.论新制度经济学与市场营销理论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05(10).

[3]严学军.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3(03).

[4]郭长春.市场营销的发展、创新与品牌营销[J].大众科技,2005(12).

[5]陈志堂.市场营销的理论展望[J].商场现代化,2006(05).

[6]贾常富.浅谈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

[7]苏文浩,潘城文,黄金铝,张敏.中国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趋势探讨及其前瞻性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