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图书馆汇报材料8篇

时间:2022-06-18 05:13:56

图书馆汇报材料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1

扎实有效开展国家一级图书馆创建工作

——***开发区图书馆评估定级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前来我区检查指导评估定级工作!

***开发区图书馆于2001年6月筹建,2002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在2004年全国第三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检查中被评为县(区)级国家一级馆。近年来,在***开发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及市文化局、市图书馆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发区图书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按照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和市级“文明单位”,获得了全市“援建军营”活动先进单位、“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在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及首届文化共享工程业务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

根据文化部《关于开展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和省、市主管部门要求,我区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定级工作,严格按照《县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初评指标说明》等规定的考核标准,认真开展创级达标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评估迎检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创建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开发区图书馆的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于2009年9月通过了省文化厅评估检查组的初评。针对初评时发现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初评检查组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整改。

下面,我就***开发区图书馆有关创建情况及初评后的整改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重视基础建设,加大政府投入,有力保障各项业务开展

(一)图书馆地位得到全面提升。2009年初,***开发区对部分机构进行了改革,新成立了区文化体育中心,加挂图书馆的牌子,使区图书馆由过去的一个局属二级单位直接升格为区政府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经费性质为全额拨款,使图书馆全面成为政府公益性单位,为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根据区图书馆的工作需要和快速机械增长的人口规模,***开发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决定新建10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为群众读书提供更好的场所,目前新图书馆开工在即。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支持图书事业发展的举措,使我馆的地位全面得到提升。

(二)办馆条件有了新改善。随着***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对群众文化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为图书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2001年工委、管委投资4300万元建成了区文化体育中心办公大楼,投入400余万元作为图书馆专项建设经费,使图书馆初具规模。近年来,先后投入100余万元专项资金,为图书馆更新了设备设施。目前,***开发区图书馆面积达3803平方米,各项功能日益完善,设有采编室、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外语阅览室、学生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老年阅览室、少儿亲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地方文献室、共享工程设备中心、书库、自学室和艺术展厅、报告厅等15个厅室,有阅览坐席457个。

(三)基础业务建设实现新突破。区财政每年为图书馆拨款240余万元,其中2008年拨付经费242万元,确保了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08年图书入藏6029种15413册,订阅报刊430种,入藏电子文献121种229件、视听文献83件。近5年入藏新书88295册,图书总藏量达217615册(件),较好满足了***开发区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

二、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一)建立长效学习制度。***开发区图书馆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由馆领导带头,从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着手,采取周四集中培训、外出交流、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开展各种形式学习,并鼓励在职继续教育,效果明显。目前图书馆在编人员16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其中中级以上职称7人),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人均超过100学时。2004—2008年期间,共有33篇论文在省级刊物或专业会议上发表、获奖,年均6篇;撰写调研报告4篇,对业务工作开展起到了较好指导作用。

(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开发区图书馆从抓好制度建设入手,努力强化馆务管理。先后制定完善了各厅室《工作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制度》等,实行定岗定员责任制,要求职工签订岗位责任书,将工作量化到人,并实行月考季评。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并实施了《岗位服务规范》,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带证上岗,设立服务监督台和读者意见投诉箱,主动接受监督,保证良好服务质量。同时,制定了设备、物资管理制度,各厅室均签订了《设备物资管理责任书》;设有专职档案管理员,按新的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

(三)完善各项业务规范。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及《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中文图书分类及主题标引工作细则》、《中文图书编目著录细则》和《图书采购及流通作业流程图》等,严格控制图书加工整理质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统一,图书标引及著录误差率均控制在2%以下。制定了《书刊排架细则》,图书保持顺架管理,确保了图书排架误差率在2%以下。为方便读者查询馆藏图书,编制了“卡片目录检索系统”《使用须知及说明》,为“机读目录检索系统”编制了《网上图书馆使用、查询、注册、续借指南》。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一)坚持提供免费、全面、周到服务。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开发区图书馆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把读者满意度作为检验日常工作的标准,确保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2008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实行了全免费开放,全年外借图书21.1万册次,年读者流通20.5万人次。同时,从服务设施、服务细节等各方面为弱势人群提供周到、体贴服务,并组织开展了各类信息服务,得到了多个部门、企业及社会大众的好评。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2008年举办“文化大讲堂”等系列讲座、报告会57场次,元宵节、寒暑假及奥运会期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54次,参加读者达6.9万人次。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及全民读书月期间,举办了“抗震救灾科普知识宣传”、“做文明读者,为奥运加油”读者签名等系列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全年开展“摄影知识”、“艺术欣赏”等各种社会培训20多期。上述活动丰富了为读者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受到了广大读者普遍欢迎。

(三)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开发区图书馆在做好日常读者服务的同时,高度重视基层图书馆(室)建设,认真开展基层图书馆(室)辅导培训,指导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了街道图书室,并积极开展社区图书室帮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目前,全区204个社区已有128个建有规范化图书室,覆盖率为62.7%。2008年举办了基层图书室管理员业务培训班,并进行基层辅导19次培训50余人次,新建基层服务点7个。开展送图书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活动,2008年为基层图书馆(室)送书近万册次。

四、积极开展协作协调,扎实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资源利用效益

(一)通过协作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经积极协调沟通,***开发区图书馆与4所驻区高校、14个社区图书馆(室)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书,其中***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已向区图书馆读者免费开放。2008年***开发区图书馆加入了省、市图书馆联机编目系统及数字资源共享体系,积极参加市图书馆的总分馆系统,下步将依托总分馆系统优势,着手组建由各街道、社区图书室及驻区高校图书馆为成员的***开发区图书馆联盟,努力实现图书资源效益最大化。

(二)通过共享工程建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共享工程***开发区支中心于2003年建成后,先后投入近100万元更新了设备设施,目前建有共享工程设备中心、阅览室和视听室,并依托省共享工程“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共享工程专用微机上设立了资源导航,共享工程网站等资源密码标识清楚。中心配备3名专职人员,所有设备符合配置标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档案管理规范。2008年举办了全区共享工程基层点技术培训班,100余名基层点管理员参加;并组织专业人员到基层辅导20余次。中心网站现已采用新版服务网站,实现了卫星资源实时接收、即时,并定时政府公开信息,更好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

(三)通过设备优势开展自动化、数字化业务工作。***开发区图书馆配备了较好的设备设施,采访、编目、流通及书目检索等业务工作均通过馆内局域网实行微机化管理,并于2007年建成综合服务网站,目前网站访问量达15万人次。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建设规划,主要以书目数字化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地方特色视频数据库建设等为实施目标。

五、高度重视,组织得力,认真整改初评中发现的问题

初评检查结束后,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召开了专门总结会议,严格按照检查组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成立了评估整改小组,制定了详细整改方案,整改措施马上到位:一是依托山东省共享工程“一站式”服务平台,对共享工程阅览室专用微机张贴了共享工程资源密码标识,了网站导航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服务;二是对工作人员着装进一步规范;三是对部分窗口的门牌标识进行了更换,使厅室名称更合理。同时,对照评估定级标准,为迎接复评对各项工作做了进一步详细自查,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和要求。

  各位领导:

***开发区图书馆的创级达标工作,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开发区图书馆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书目数字化工作进度不够快等,我们一定以此次评估定级为契机,通过评估促发展,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根据国家文化部规定的评估标准,我们的自评成绩为988分,特申请国家一级图书馆。请各级领导给予指导。我们将加倍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2

扎实有效开展国家一级图书馆创建工作

——***开发区图书馆评估定级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领导前来我区检查指导评估定级工作!

***开发区图书馆于2001年6月筹建,2002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在2004年全国第三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检查中被评为县(区)级国家一级馆。近年来,在***开发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及市文化局、市图书馆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发区图书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按照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和市级“文明单位”,获得了全市“援建军营”活动先进单位、“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在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及首届文化共享工程业务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

根据文化部《关于开展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和省、市主管部门要求,我区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定级工作,严格按照《县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初评指标说明》等规定的考核标准,认真开展创级达标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评估迎检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创建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开发区图书馆的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于2009年9月通过了省文化厅评估检查组的初评。针对初评时发现的问题,我们严格按照初评检查组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整改。

下面,我就***开发区图书馆有关创建情况及初评后的整改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重视基础建设,加大政府投入,有力保障各项业务开展

(一)图书馆地位得到全面提升。2009年初,***开发区对部分机构进行了改革,新成立了区文化体育中心,加挂图书馆的牌子,使区图书馆由过去的一个局属二级单位直接升格为区政府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经费性质为全额拨款,使图书馆全面成为政府公益性单位,为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根据区图书馆的工作需要和快速机械增长的人口规模,***开发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决定新建10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为群众读书提供更好的场所,目前新图书馆开工在即。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支持图书事业发展的举措,使我馆的地位全面得到提升。

(二)办馆条件有了新改善。随着***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区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对群众文化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为图书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2001年工委、管委投资4300万元建成了区文化体育中心办公大楼,投入400余万元作为图书馆专项建设经费,使图书馆初具规模。近年来,先后投入100余万元专项资金,为图书馆更新了设备设施。目前,***开发区图书馆面积达3803平方米,各项功能日益完善,设有采编室、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外语阅览室、学生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老年阅览室、少儿亲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地方文献室、共享工程设备中心、书库、自学室和艺术展厅、报告厅等15个厅室,有阅览坐席457个。

(三)基础业务建设实现新突破。区财政每年为图书馆拨款240余万元,其中2008年拨付经费242万元,确保了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08年图书入藏6029种15413册,订阅报刊430种,入藏电子文献121种229件、视听文献83件。近5年入藏新书88295册,图书总藏量达217615册(件),较好满足了***开发区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

二、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一)建立长效学习制度。***开发区图书馆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由馆领导带头,从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着手,采取周四集中培训、外出交流、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开展各种形式学习,并鼓励在职继续教育,效果明显。目前图书馆在编人员16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其中中级以上职称7人),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人均超过100学时。2004—2008年期间,共有33篇论文在省级刊物或专业会议上发表、获奖,年均6篇;撰写调研报告4篇,对业务工作开展起到了较好指导作用。

(二)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开发区图书馆从抓好制度建设入手,努力强化馆务管理。先后制定完善了各厅室《工作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安全消防管理制度》、《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制度》等,实行定岗定员责任制,要求职工签订岗位责任书,将工作量化到人,并实行月考季评。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并实施了《岗位服务规范》,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带证上岗,设立服务监督台和读者意见投诉箱,主动接受监督,保证良好服务质量。同时,制定了设备、物资管理制度,各厅室均签订了《设备物资管理责任书》;设有专职档案管理员,按新的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

(三)完善各项业务规范。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及《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中文图书分类及主题标引工作细则》、《中文图书编目著录细则》和《图书采购及流通作业流程图》等,严格控制图书加工整理质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统一,图书标引及著录误差率均控制在2%以下。制定了《书刊排架细则》,图书保持顺架管理,确保了图书排架误差率在2%以下。为方便读者查询馆藏图书,编制了“卡片目录检索系统”《使用须知及说明》,为“机读目录检索系统”编制了《网上图书馆使用、查询、注册、续借指南》。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一)坚持提供免费、全面、周到服务。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开发区图书馆一直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把读者满意度作为检验日常工作的标准,确保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2008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实行了全免费开放,全年外借图书21.1万册次,年读者流通20.5万人次。同时,从服务设施、服务细节等各方面为弱势人群提供周到、体贴服务,并组织开展了各类信息服务,得到了多个部门、企业及社会大众的好评。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2008年举办“文化大讲堂”等系列讲座、报告会57场次,元宵节、寒暑假及奥运会期间举办各类读者活动54次,参加读者达6.9万人次。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及全民读书月期间,举办了“抗震救灾科普知识宣传”、“做文明读者,为奥运加油”读者签名等系列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全年开展“摄影知识”、“艺术欣赏”等各种社会培训20多期。上述活动丰富了为读者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受到了广大读者普遍欢迎。

(三)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开发区图书馆在做好日常读者服务的同时,高度重视基层图书馆(室)建设,认真开展基层图书馆(室)辅导培训,指导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了街道图书室,并积极开展社区图书室帮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目前,全区204个社区已有128个建有规范化图书室,覆盖率为62.7%。2008年举办了基层图书室管理员业务培训班,并进行基层辅导19次培训50余人次,新建基层服务点7个。开展送图书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活动,2008年为基层图书馆(室)送书近万册次。

四、积极开展协作协调,扎实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资源利用效益

(一)通过协作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经积极协调沟通,***开发区图书馆与4所驻区高校、14个社区图书馆(室)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书,其中***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已向区图书馆读者免费开放。2008年***开发区图书馆加入了省、市图书馆联机编目系统及数字资源共享体系,积极参加市图书馆的总分馆系统,下步将依托总分馆系统优势,着手组建由各街道、社区图书室及驻区高校图书馆为成员的***开发区图书馆联盟,努力实现图书资源效益最大化。

(二)通过共享工程建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共享工程***开发区支中心于2003年建成后,先后投入近100万元更新了设备设施,目前建有共享工程设备中心、阅览室和视听室,并依托省共享工程“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共享工程专用微机上设立了资源导航,共享工程网站等资源密码标识清楚。中心配备3名专职人员,所有设备符合配置标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档案管理规范。2008年举办了全区共享工程基层点技术培训班,100余名基层点管理员参加;并组织专业人员到基层辅导20余次。中心网站现已采用新版服务网站,实现了卫星资源实时接收、即时,并定时政府公开信息,更好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

(三)通过设备优势开展自动化、数字化业务工作。***开发区图书馆配备了较好的设备设施,采访、编目、流通及书目检索等业务工作均通过馆内局域网实行微机化管理,并于2007年建成综合服务网站,目前网站访问量达15万人次。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建设规划,主要以书目数字化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地方特色视频数据库建设等为实施目标。

五、高度重视,组织得力,认真整改初评中发现的问题

初评检查结束后,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召开了专门总结会议,严格按照检查组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成立了评估整改小组,制定了详细整改方案,整改措施马上到位:一是依托山东省共享工程“一站式”服务平台,对共享工程阅览室专用微机张贴了共享工程资源密码标识,了网站导航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服务;二是对工作人员着装进一步规范;三是对部分窗口的门牌标识进行了更换,使厅室名称更合理。同时,对照评估定级标准,为迎接复评对各项工作做了进一步详细自查,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和要求。

  各位领导:

***开发区图书馆的创级达标工作,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开发区图书馆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书目数字化工作进度不够快等,我们一定以此次评估定级为契机,通过评估促发展,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根据国家文化部规定的评估标准,我们的自评成绩为988分,特申请国家一级图书馆。请各级领导给予指导。我们将加倍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3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政治和文化功能,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和发展趋势。社区图书馆是社会进步和居民文化信息需求的产物,是建立在社区里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虽然目前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它所做的工作影响也十分有限,但其重要性以及对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展示的作用已经逐渐显露出来。

而我们分队的任务正式针对杭州市某几个社区的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及使用现状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做出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总体的分析。

从月号开始的近一个星期时间内,我们莽原实践小分队先后走访了杭州市打铁关社区、黄龙社区、杭钢北苑和新东园社区等4个社区的社区图书馆,以及浙江省图书馆。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炎热的天气,拥挤的公交车,晕车,一无所知的公交路线,不配合的小区居民,还有小区门口严厉的保安等等。但是,这许许多多的困难,最终都被我们克服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流着汗水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4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这里可以接受终身教育,同时,图书馆也保存了人类文化知识遗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图书馆档案管理包括档案收集、保存、传播、开发与利用等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档案要集中统一管理,以维护它的完整性、真实性.档案的管理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对归档的材料要及时鉴别整理,并且要定时检察、收集.本馆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应积极主动提供有关归档材料,保障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现在还有一些高校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有待改进.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13-02

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图书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真实地记载着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历史,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现状,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所以,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既要立足于现阶段的条件状况,也应该着眼于今后的发展,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最新的技术手段把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我们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方法来引导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那些陈旧的观念,不适合工作发展的思路,甚至是阻碍工作因素,我们都要摈弃,只有这样学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才能迅速建设起来,才能让图书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图书馆在高校所处的地位是文化与精神的象征,是师生们崇敬的地方,这就要求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说为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又是图书馆工作极其重要的部分,体现着该图书馆的水准,也反映这该学校办学水准.在社会进入信息化以前的图书馆由于获取信息途径和数量有限,资料没有现在的丰富,再加上管理人员少,很多时候由办公室办事员一类的工作人员兼职档案员进行全馆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成效底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档案工作要敢于破旧创新,用新的思维、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技术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办学水平不断地提高,图书馆规模也是得到很大的扩大,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和作用范围也在增大.为了使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出与之相对应的的重要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当今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档案管理体系,是保障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国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方针的.通过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了解和研究,我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首先是领导层面,鸟无头不飞,一个单位或者是部门工作具体开展得怎样与该领导领导水平是有直接关系的.一个部门可能不止一个领导,但是档案工作必须指定一个领导负责,负责的领导要对档案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发挥领导的作用,档案管理看似单调,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涉及面广的工作,领导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分的依赖各部门的档案管理者,导致工作缺乏组织和系统性,主管领导也应该参加各种培训,加强加深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可以调动的资源为档案工作服务,遇到棘手的问题还可以请主管校领导出面支持.第二级管理:图书馆应该培养出专门管理本部门档案的人员,由专人负责,责,保任心更强证了档案的安全、真实、完整.档案管理员要完成全校各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档案管理员还有上传下达的作用,把学校的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举措传达到学校各部门.第三级管理:就是档案的来源.就是要把全校各部门都动员起来,把档案信息全面、真实、及时、详尽的了解收集在一起,分门别类统一归档到图书馆的档案里面,为了确保各种资料能准确、真实、及时的反馈到图书馆的档案库,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经常的与学校其他各部门的档案管理员接洽沟通,如此形成了档案管理的第三层.一般情况下,学校各部门的档案员通常是由各部门办公室室主任、干事、或者是党支部书记担当,来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档案材料整理上报工作.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图书馆档案管理三个层面的建立是图书馆档案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样坚实的前提和基础,再加上技术上的创新应用做动力和管理机制上的变革创新作保障,另外还有档案工作者努力工作、积累经验、求实创新,相信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崭新的局面即将出现.

二、高校图书馆的档案大致有纸质文件档案、电子档案和其它种类的档案也是非常多.这项工作的材料分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两类,材料形式主要有:纸质文字材料、图纸、图表、照片以及电子形式.它不仅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现状,还能客观真实地记录着图书馆过去的成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是这种枯燥无味的工作却不能出现差错,因为档案的作用是供读者查询的,是不能有错误的.所以要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科学分类.图书馆文书档案按类别归档,归档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行政类.学校以外上级主管部门发文、学校内部分发的文件.上级主管部门文件:政府主管部门下发至我馆的文件.校内文件:学校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下发至我馆的有关文件,包括会议决议、各部门的规章制度等.本馆文件:图书馆内部的有关决定事项,规章制度等.规划计划:本馆制订的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学校各部门、以及图书馆所做的工作总结.报告及批复:本馆向学校及有关部门递交的请示报告及批复意见.二是业务类.包括各业务部门的报表、工作日志、各类活动等.来往信函:我馆与外单位有工作关系时产生的信函.业务工作:有关我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有关材料,如计算机、检索课、书友会等.大事记载:随时对本馆发生事情进行的记录,收集有关报刊对我馆的报道.会议文件:我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会议材料,本馆主办的有关会议材料,我馆人员参加校外会议的材料及递交的论文,本馆各种会议的记录.三是设备类.馆舍资料:有关我馆建筑、内部改建的有关资料,以及内部布置的资料.设备家具:有关我馆设备、家具的购置、制做等方面的资料,以及设备维修记录.四是人事类.包括职称晋升、考勤、考核、职工培训及进修情况等.单位人事档案收集整理之后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找.机构人员:我校图工委、图书馆机构的情况及人员名单,人员进馆离馆情况.晋升材料:有关我馆人员晋升、评职称的有关资料.统计资料:各部室上报的统计数据和全馆汇总的资料,以及我馆上报的数据资料.考勤资料:各部的考勤表及有关材料.考核评估:对个人、部室考核的有关材料,上级对我馆进行评估的有关材料.成果记载:我馆人员出版的著作、在报刊发表的论文,以及其它科研成果的记载.奖惩记载:我馆人员获得奖励的材料和受处分的情况.建议意见:对改讲我馆工作提出的各种书面建议或意见.另外,根据归档材料的实际情况,可增设一些其它类别.

三、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的获取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现在已经发展为一项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面对着这样的一种社会形势,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深刻的思考如何乘此良机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搞上去.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图书馆在高校中所处的地位,更关系到图书馆将来的发展和兴旺.在新技术革新的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将导致档案文件的数量更加庞大,内容更加丰富.改革与发展是并存的,当然这种改变也给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发展机遇.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要抓住这种历史机遇,在探索中不断求实创新,才能把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要求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与推进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改革会碰到许多的新问题,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在变革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要如何运用数据库技术、高速扫描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技术手段将档案资料信息化,将传统介质文件比如纸质文件资料、图片等和视频信息资料归档保存为方便读取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详细目录与内容的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的材料汇集.收集和汇总后的档案材料经过科学的手段分类加工成为各项数据信息,然后把档案资料录人计算机,建立完善电子档案信息库,这样将会提高图书馆档案资料的存储读取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如此便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对档案材料的信息化对各种资料的分类归纳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光有了电子资料还不够,资料信息不光能让本单位的人查阅,还要能够面向社会、造福社会,为教育的社会化出力,这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档案资料信息化的另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建设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档案网站,档案网站是通过互联网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专门提供数据服务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访问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相关宣传.档案网站的主要功能有三项: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为了提供用户优质的服务,网站的管理要有专人负责,网站上的资料要详细、全面,类容要有深度,要有自己的特色,更新资料要及时,要能够提供下载服务.档案网站还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要让信息的提供方与数据的使用方能够有很好的交流,要让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所以应安装档案管理软件,让用户的观点,建议及时的反馈到网站的管理者面前,为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能提供有用的有价值的建议,让档案管理工作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还是有一些图书馆领导能不够认识到档案信息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为部门档案管理是次要任务,这种理念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的.本人写此文就是要抛砖引玉,引起共鸣,和大家一起努力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这才是本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振江.浅谈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创新[J].中国档案,2006(6).

〔2〕朱兴明.我校图书档案信息效益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6).

〔3〕何晓威对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1999(6).

〔4〕曾民生,林乃杰,沈雯.图书档案γ辐照消毒[J].深圳特区科技,1996(01).

〔5〕陆汉荣,钱万里.苏州大学图书馆;新形势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的若干问题[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7(03).

〔6〕李君,张久波.大专院校图书档案为教学服务的思考[J].黑河科技,1995(02).

〔7〕张同梅.谈“7”的乘数效应对图书档案服务的启发——兼谈品牌战略服务[J].兰台世界,2007(24).

〔8〕肖丽.宋代官方图书档案及文化教育的作用[J].档案管理,2009(02).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图书馆统计;自动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5-01

一、图书馆统计工作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数量性

通过数字揭示图书馆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业务的数量特征,以定量和定性分析图书馆各项业务(如馆藏文献量、借阅量、读者数等定量统计及读者偏好、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定性统计),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多样性

图书馆统计方法多种多样,按统计研究方法分类,可分为人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等;根据统计手段分类,可分为传统人工统计、自动化网络系统统计。

(三)连续性

随着知识需求不断更新,新的业务内容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延伸更新,其业务的相关数据不断积累。这些数据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的最真实、完整的记录,也是宝贵的历史数据,是研究图书馆服务质量、图书馆管理活动发展规律的依据。对于这些规律与特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统计工作制度化

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和标准,制度和标准的制订要切合实际、科学、完善,职责清晰,以规范统计工作,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首先,图书馆管理者要对统计工作给予重视,提高统计工作地位,将视为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要有主要领导负责并合理分配人员,加强业务办公室与其他各部门的统计分工合作。专人对统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并负责检查、核算、汇总各部门报送的统计数据。

各部门要有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搜集原始数据、填制报表及其他统计调查工作,从而建立以业务办公室为中心的统计工作体系,实行“馆领导一部门领导一兼职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将统计工作分配到人,做到职责明晰。分工与合作相互协调,这不仅能够减少多头统计造成的“数据打架”情况的出现,还能准确、客观地汇总分析一线数据,确保分析结果真实可靠。其次,完善报表填报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各部门要严格统计报表填报制度,按规定的填报要求、及时登记、提交本部门相关业务数据,并报送业务办公室。此外,各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业务统计台帐,按月登记主要指标数据,尤其是流通部门,更应该按日(周)登记统计台帐,做到日记录、月汇总,保存所有原始数据:数据上报后不得擅自修改,以免重复统计造成数据失真。图书馆还应加强数据质量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对专兼职统计人员均实行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谁负责,用责任意识来保持统计工作的准确性、连续性,不搞“突击”。再次,建立统计报告制度,重视统计分析工作。数据只是统计的原始形态,而统计分析报告则融合了数据、图表、实际情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及对未来预测等信息,更便于领导阅读、理解和利用,有利于上下级的沟通顺畅。各部门不仅要做好细致的数据统计,还要定期分析统计资料,提交阶段统计报告。例如,在每项统计调查结束或部门半年、年度总结时必须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向相关领导报告调查结果及本部门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从而为领导制订各项工作计划、布置工作任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统计分析既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加以重视,以制度严格规范。

(二)统计工作标准化

统计工作标准化主要是指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统计格式等内容的规范化操作。图书馆可以参考评估定级所依据的《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因为《评估标准》的细则就是具体化的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和行业标准,对于评估定级后的图书馆工作及下一次“迎评”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图书馆需要确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便能全面直观地评价图书馆各部门乃至全馆的工作绩效。图书馆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藏书统计、读者统计、文献流通统计、工作人员统计、经费使用情况统计及科研项目统计等。《评估标准》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细化,并在细则中详细列举了具体指标对应的统计内容与方法,图书馆可以据此设置业务统计月报表及图书馆年报中表格的填报项目。随着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图书馆业务分工细致且相互联系,统计工作应将各种业务数据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和加工,以汇总表、一览表、统计表等具体细化表形式体现,并且要保证这些细表与月报表、年报表相一致,形成相对固定的统计表格样式,以免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此外,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地域内、系统内的专题工作研讨会并组织本馆内部的专题工作研讨会,以便于同行之间沟通认识、交流经验,同时根据自身实际,也可在本馆内部甚至在本地域、本系统内形成统一的统计标准模式,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实现信息共享。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 傅兰雅 格致书室 江南制造局 翻译馆 图书发行

分类号 G239.29

格致书室,英文名为“The Chinese Scientific Book Depot”,可译为“中国科学书店”,1885年2月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出资创办,地址在上海汉口路472号,后改汉口路407号,在《申报》馆西隔壁朝北门面,是清末一个重要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史和图书出版发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 格致书室初创时期

格致书室初创时期可追溯到1876―1884年,当时主要销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的图书。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以下简称“翻译馆”),是清末中国官办的西书翻译和出版机构,建成于1868年6月,位于上海江南制造局内,傅兰雅是最重要的翻译者和负责人之一。翻译馆译书数量最多、质量最佳、历时最久、影响最大,出版的译书主要为制造局提供科技资料,并为宁沪两地学堂提供教学用书,已刊各种译著共201种,已译未刊40种[1]。翻译馆初设时,专门设“一人董理售书之事”[2]202,翻译馆和美华书馆都在销售翻译馆的译书[2]。翻译馆于1912年末停办。

1875年10月,在上海英领事麦华佗和傅兰雅等人倡议下,上海格致书院落成,1876年6月开院,院址在今上海市广西北路格致中学,通过展览西学西艺实物,提供图书报刊阅读,招收学生入院学习,进行科技咨询,召开讨论会、演讲会等方式,传播西方近代科技知识,是一个兼有学会、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等多功能的科教机构,傅兰雅是书院主要董事之一。格致书院英文名为“Shanghai Polytechnic Institution and Reading Room”,文献上有时也称作“格致书室”。格致书院销售翻译馆的译书,也销售傅兰雅自筹经费、自认主编和自主经营的《格致汇编》[2](以下简称《汇编》),所以格致书院也兼有书店的功能。

为了扩大翻译馆译书销售量,傅兰雅常在《汇编》上刊登广告。例如,《汇编》第二年春(1877年)载:“本书室专售西学格致书籍,如江南制造局及各埠西人所译各书”,而且称“尚备要书多种,另单详载,要者至本书室取阅可也”,落款为“上海三马路申报馆西首格致书室谨启”。三马路即汉口路。

从对外宣称上看,有“格致书室”和“本书室”,从图书销售地点上看,不是在格致书院,可以认为,格致书室初创时间为1876年格致书院开院时。周昌寿[3]、黎难秋[4]、朱联保[5]等学者认为,格致书室创办时间应从1875年格致书院院舍建成时算起。

对于外埠购书,傅兰雅采用书店直接邮购和《汇编》销售点代购2种方法。1880年傅兰雅说:“凡上海工部书信馆所能邮递之埠镇,如北京、天津、烟台、汉口、武昌、九江、牛庄、烟台、汉口、武昌、九江、南京、镇江、安庆、宜昌、重庆、苏州、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香港、汕头、广州等处,欲购书者本馆皆可代买送上,不取水脚(笔者注,即水路运输费),惟须先将书价寄来,庶不致误,或将钱先交于该处代售《格致汇编》西人,托其寄函来亦可。”[2]

1877年4月《汇编》公布的销售点分布在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5个城市的33个地方。之后,随着《汇编》愈加畅销,销售点又增加多处,如浙江温州、湖北宜昌、河北保定、江苏扬州、山东青州等,另外还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设立了分销机构[6]。

1871年至1880年间,翻译馆出版译书98种235册,1879年6月统计已售译书31 111部,83 454本;已售地理图与海道图27种,4 774张[2]。作为科技翻译书籍,在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社会,能读懂这些西方科技译书的读者非常有限,可以认为翻译馆译书销售量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傅兰雅认为:“阅以上所售之书,其数虽多,然中国人数尤多,若以书数与人数相较,奚啼天壤。惟中国邮递之法尚无定章,而国家尚未安设信局,又未布置铁路,则远处不便购买,且未出示声明,又未分传寄售,则内地无由闻知,故所售之书尚为甚少,若有以上各法,则销售者必多数十倍也。”[2]傅兰雅还在1887年的《格致书室报告》中写到:“民众对这些书籍的需求在显著增加,那么建立一个在各大城市设有分部的中心书库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7]从中可以看到,傅兰雅对译书营销考虑得很多,他认为普通民众的民智开启和社会观念变革需要西方科技知识,由于邮局、铁路、广告等一些客观原因,图书销售量才受到很大影响。正是有了这些切身的感受,傅兰雅觉得应该创办一家全国性的科技书店。

2 格致书室创办时期

1885年2月,傅兰雅在没有任何外界资助的情况下,在原址上创办了新格致书室,销售科技图书,兼营理化仪器、照相器材、铅字铜模及印书机器等科教文化器材,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科技书店。傅兰雅在1886年1月《格致书室售书目录》中自述其创办缘由:“格致书室于去年初建立,目的是要在中国人中传播有用的知识,特别是由西方著作编译而成的书籍、地图等。”[7]在《汇编》第五年夏(1890年)中,傅兰雅进一步说明:“近来格致风行,译书日广,好学之士,争览者多。惟以局刻家刻,购求颇艰,故设格致书室,便人采取。凡已译西学卷帙及中华格致类书,均拟办售。又西学书中所用器具材料,亦能定沽。意在畅行格致,愿中西共出一辙,是以不惮烦劳,乐公同人之好。”

傅兰雅对格致书室经营很有信心,他认为:“对西方知识的需求显示了中国人的头脑正在快速转变,这值得称赞。购买书籍越便利,需求越多――尤其是现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对数学和其他科技知识的考核。”[7]

格致书室所售书籍,覆盖了广泛的科目,有一般的科技书刊,也有普及性科技读物;有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工具书,也有各种图册和人物画像;有来华西人主要是传教士的著作,也有纯由中国学者写的图书;有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地的民间刻本,也有传统的中国经史子集[8]。来源也各不相同,有同文馆、登州书院、江南制造局、各种官办印书结构、益智书会、广州医院及传教士等。宗教书籍也包括在内,其中丁韪良的《天道溯源》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销路很广[7]。几乎所有己译成中文的科技书籍都能在这里找到。1896年以后,格致书室又与广学会建立了批销关系,销售广学会图书。

事实上,格致书室成了全国科技图书的荟萃之地,再通过行政系统、教会系统、报纸网络、书店渠道、邮政系统和人员往来等手段,把图书发散到全国各地。1886年1月,格致书室开办一年后,出售的图书达到878种,其中外国译著650种,中国人自著228种[7]。

格致书室第一年售出4 500元的书籍、图表等,第二年售出不少于6 000元图书,到1887年12月底,三年大约销售价值17 000元的书籍和地图,其中有一些销往边缘地区,还有一些销到了日本和朝鲜,以平均每卷10钱计算,至少售出了150 000卷,其中很多是关于科技和教育方面的书籍[7]。到1897年,销售额跃升为15万银元[9]。

3 格致书室经营特点

傅兰雅经营格致书室,并不是坐店候客,而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扩大发行量。图书售价不高,每本5―10钱不等,“一次购买5元以上可以享受折扣”[7]。

3.1 主营译书,兼顾编译出版

从售书目录上看,格致书室开始主要销售翻译馆翻译出版的科技图书。对于刚刚接触西方科技的中国读者来说,这些书籍过于深奥,傅兰雅等人又编译了益智书会(即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初级自然科学教材,进行销售。他计划编译、出版《格致须知》10集80种(1894年已出版36种),《格物图说》18种(1894年已出版12种),《保身卫生部》5种(1894年出版5种)。这些图书画册,内容简明扼要,图文并茂,便于初读者,被教会学校用作教材,都由格致书室出版发行,对清末普及科学知识起到了启蒙作用。另外,格致书室还出版发行了经《汇编》发表的连载译著和较长译著的单行本,称作《汇编》本书籍,共有28种[10]。(笔者注:在文献[7]第327页中,傅兰雅列出书籍26种,包括文献[10]列出的23种和其未列出的3种。)

3.2 主营售书,兼营科教仪器

格致书室建立了以销售科技图书为主,兼营科教仪器的多种经营方式。当时西学从总体上偏于科技知识,而知识讲授往往需要通过科技实验来配合,即“非备购其器,无从讲求”[11],“各学均有专用之器,均积渐购置,见其器则各学均易学矣”[11],所以实验教学开始进入了各书院的讲堂,新旧书院多方采购科教仪器设备辅助教学。格致书室的经营项目适应了时代需求。

3.3 建立网络,扩大发行渠道

格致书室在外埠各地广设图书发行分部,建成了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发行网,1886年在天津、杭州、汕头,1887年在北京、福州、汉口、厦门等地设有分部[7],在其他一些没有正式设立发行分部的地方,也通过传教士、外国商人和其他一切可能利用的渠道,进行代销。

根据《汇编》及有关资料,格致书室图书可以销售到全国至少有18个省39个城镇:上海,北京,天津、保定,辽宁的沈阳、牛庄,山东的济南、烟台、登州、青州,山西的太原,重庆,湖北的汉口、武昌、宜昌、沙市、武穴、兴国,湖南的长沙、湘潭、益阳,江西的南昌、九江,安徽的安庆,江苏的南京、镇江、苏州、扬州、邵伯,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福建的福州、厦门,广东的广州、汕头,广西的桂林,台湾的淡水,香港[8]。例如《湘报》135号告白:长沙同文书庄“采购上海制造局、格致书室各种时务书籍、画图、仪器,并图象墨水出售”[12]。

到1897年,从沿海、沿江到内地,格致书室的销售网络四通八达,遍及全国90多个地区,一些图书销售到了美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可以想象无论是什么图书只要进入格致书室,就能流通到世界各地。

3.4 开展邮购,满足读者需要

书籍函购业务必须有交通运输和邮寄业务作为保障。上海既沿海又沿江,这就为图书开展函购业务提供了条件。格致书室依靠当时还十分幼稚的邮政力量积极开展邮购工作,各地读者可直接向格致书室购买图书,傅兰雅言明不收邮资,“凡来信购取书图器料者,开示居址名姓,当照寄上不误”[13]。

虽然邮购的办法不足以和分支机构销售图书的规模相比,但它对边远、内地的读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购书渠道。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科技图书出版发行量都很少,很难买到,格致书室的做法,对当时西学的传播及科技图书的流通发挥了重大作用。

3.5 备有书目,注重广告宣传

图书宣传是促进图书发行量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知识传播的效果。格致书室一直把图书宣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在报刊上刊登图书信息,以此招揽读者。

自开张第一天起,格致书室就陆续在《申报》刊登广告。笔者通过查阅认定,1885年3月13日―18日,《申报》连续6天刊登89字的广告:“本书室专售各处所著各种书籍、图画、器具、材料,意在倡开此学,俾中国大得其益,并非射利。凡欲问格致理法或寄售书器或托办各物者,均可移玉面谈。现有书单送阅并器材价目便查。上海三马路申报馆西首格致书室谨启。”

1885年3月25日―1887年2月2日,《申报》又连续24个月,每周三都刊登96字的广告,共95次:“本书室专售制造总局、益智书会、同文馆、博济局等处所著天文、地理、机器、算法、地矿、光热、声电、动植物各学之书,并各图画与《格致汇编》,及格物器材。凡赐顾或寄售或托办各种书籍、器材或问格致理法者可移玉面谈。上海三马路格致书室谨白。”

傅兰雅在《汇编》上多次刊登格致书室售书广告,有时设专页开列格致书室售书目录,例如《汇编》第五年(1890年)夏刊登的售书目录,列有图书491种;《汇编》第五年(1890年)冬刊登的售书目录,列有36种常用书。

格致书室还备有各种售书目录,例如1886年1月编印了《格致书室售书目录》,1894年编印了《格致须知》《格致图说》《保身卫生部》《格致汇编部》《官派特译书部》5个系列的《教育类书籍出售目录》等,方便了读者选购图书。由此可见格致书室对宣传工作特别重视。

3.6 图书连载,开展新书评论

新书连载和图书评论是科技图书扩大社会影响的一种途径,随着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兴起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

傅兰雅在《汇编》上以连载的形式宣传科技图书,吸引读者兴趣,例如翻译馆译书《照像略法》《历览英国铁厂纪略》《电气镀金略法》《入水衣全论》《回特活德钢炮论》《泰西本草撮要》等。此外翻译馆已译未刊的一些图书也在《汇编》上完整或摘要发表,如《海战指要》《火药机器》《测候诸器说》《石板印法》等,这些译著都因刊入《汇编》才得以流传。《汇编》连载译著和刊登较长译著共50部,连载译著的页码单独编排,前后相连,方便了读者拆分后重订成书[14]。

傅兰雅还在《汇编》“新书得读”和“批阅新书”专栏上刊登介绍和评论各种译书的序和系列短文,共刊出“序评文章三十篇”,所评的书籍,李鸿章、曾纪泽都曾为之作序,表彰其“益于中华格致之兴”[6]。

通过《汇编》的郑重介绍,使中国读者逐渐了解、接受新的科学知识,并产生购买科技图书的兴趣,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知识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7 维护版权,坚决打击盗版

在扩大发行自己书刊的同时,格致书室还注意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1898年8月,格致书室控告天禄阁、文瑞楼等八九家华商书肆翻刻其书,苏松太道也为此出示禁[9]。

1902年,上海铸记书庄将《汇编》各期内容分门别类辑为《格致丛书》,影印2 000部,每部售价七元,每部可赚两元多钱。格致书室于当年5月28日将其告到英租界会审公廊,以侵犯《汇编》版权与之对簿公堂。铸记书庄被罚款500元,没有售完的“丛书”也被禁止销售。其实,《汇编》中的不少内容当时都被人收入或改编入各种各样的新学书籍之中,格致书室都没有加以理会,否则官司必然没完没了。这次,铸记书庄几乎就是照原样重印《汇编》,格致书室实在是忍无可忍。尽管对铸记书庄的处罚并不严厉,但格致书室总算赢得了这场官司[15]。

3.8 关心收藏,关注教育和图书馆

傅兰雅还十分关心学校教学用书的发行。其销售策略是:允许学校老师外借教科书样本,以便在学校推介教材[7]。

1896年3月,《教务杂志》“教育笔记”栏目刊登了傅兰雅“关于开办中文图书馆的实用性问题”的讨论。傅兰雅说:“精心选择一所与中国教会学校和大学有关的中文图书馆,收藏由外国赞助出版的所有最有用和最重要的书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书可以供一般学习使用,也可以为学者提供参考,或者提供外借。不仅是学校和大学,凡是没有教育机构的教会所在地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图书馆。”[7]傅兰雅还草拟、印刷了的6份不同规模的图书馆书籍收藏目录,每份列有18-70种图书不等,图书馆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购买收藏。购买10元以上书籍用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或外借室者,可与书室经理洽谈[7]。

格致书室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自由的图书阅览室,探究西方知识的人都可以在那里查阅任何令他们感兴趣的书籍[7]。

4 格致书室主要经营管理者

傅兰雅,英国人,1861年来到中国,1863年任北京同文馆英文教习,1868年―1896年任江南制造局翻译,28年为翻译馆翻译图书98种,其一生翻译了129部译著[6],是清末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1872年曾被中国政府授予三品文官头衔[2]。

从1874年开始,傅兰雅参与上海格致书院的创建工作,以后长期担任书院的董事和秘书,讲授西方科学知识,1877年起任益智书会教科书总编辑,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在西方科技知识传播上。1896年,傅兰雅离开中国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学教授,格致书室仍是由他监管。

在格致书室经营方面,傅兰雅煞费苦心,在自用信笺上印有“格致书室主人”(Proprieter Chinese Scientific Book Depot)字样,反映了他对科学知识传播事业的热爱[8]。在交通不发达的晚清中国,在宣传媒介不多的情况下,傅兰雅积极开展图书宣传工作,并为之付出了艰苦努力。诚如他自己在1880年所言:“余居华夏已二十年,心所悦者,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耳,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2]格致书室经理栾学谦也说:“然傅君常以传授格致为己任,自信责由天委,苟不遵道而行,是违天也。旅华三十余载,此心未尝稍变,以故屡思良法以振兴之,其于格致书院讲西学特一端耳。”[11]由于傅兰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制造局翻译馆译书,还要编辑《汇编》,帮助益智书会工作,所以从1885年格致书室创立之后起,傅兰雅就聘请栾学谦管理格致书室。

栾学谦,山东蓬莱人,毕业于山东登州文会馆,接受了著名教会学校外籍教师的严格、正规、系统的数理化教育,曾在江南制造局翻译西书,在《汇编》创刊不久,他就被傅兰雅私人聘用,《汇编》上刊登的未署名译稿,都是傅兰雅和栾学谦共同翻译的;还曾在格致书院教过化学课。格致书室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栾学谦创造的。栾学谦的儿子栾调甫1889年5月出生在格致书室,1902年在格致书室做过小伙计。其他工作人员不详。

1911年,傅兰雅把格致书室的所有权移交给了栾学谦。格致书室歇业日期不详,但至少存在26年多(1885―1911年)。

5 结语

格致书室创办时影响就很大。1888年(光绪十四年)2月的《教务杂志》上有一则评论,认为傅兰雅“在没有外界资助也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成功经营了格致书室”[7]。时人认为,格致书室的设立,“令中外各等人获益不少”[16]。傅兰雅去美国后,1898年的《教务杂志》还发表评论:“书室做了很有开创性的工作,值得大家关注。”[7]1911年6月11日,上海英文《泰晤土报》上刊登文章赞扬格致书室是“中国青年学生多年来学习的麦加”(即学习西学的圣地)[17]。成就、影响和声望,使格致书室成为清末中国知识分子渴求知识的圣地,这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文献:

[ 1 ] 王扬宗.江南制造局翻译书目新考[J].中国科技史料,1995(2):3-18.

[ 2 ] 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A].//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00-213.

[ 3 ] 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19

[ 4 ] 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239.

[ 5 ] 朱联保.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305.

[ 6 ] 王红霞.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D].上海:复旦大学,2006.

[ 7 ] [美]戴吉礼.傅兰雅档案[M].弘,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8 ]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9 ] 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 王扬宗.晚清科学译著杂考[J].中国科技史料,1994(4):37-38.

[11] 高时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2] 闾小波.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244.

[13] 格致汇编(第五年夏).

[14] 王扬宗.《格致汇编》与西方近代科技知识在清末的传播[J].中国科技史料,1996(1):36-47.

[15] 王扬宗.傅兰雅与近代中国的科学启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8.

[16] 郑翔贵.晚清传媒视野中的日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2.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7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01-02

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是指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纸质、光盘、声像、实物等多种载体、多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读者活动过程如实完整的记录,也是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状况。因此,做好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需要。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管理现状、档案管理的做法等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深化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活动文件通常包括活动文件、计划书及活动过程原始记录材料等多方面,是图书馆举办每项读者活动最真实的记录,这些材料能真实的反映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状况。图书馆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反思,总结本馆工作中的成败得失,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为今后举办读者活动乃至推进图书馆整体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二)档案的有序归档,便于档案资料的再利用。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的再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归档文件通过分类、排列,便于存取利用。二是为今后图书馆制定读者活动方案提供借鉴。在制订方案时,通过对以往举办的活动档案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先前的成功做法,并汲取经验教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以往读者活动在时序方面的安排,从中寻找规律,有效把握活动安排的频率和密度,制订图书馆新学年或近期读者活动的整体计划;可以结合以往某一活动中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或有关工作总结的档案记录情况,进而确定出今后此类活动的规模大小;在组织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方面,可以通过分析档案资料中有关于宣传发动工作的总结和方案,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把宣传方案制订得更为科学、合理、完善,等等。

二、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为了解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本人借助广西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管理QQ群面向15所高校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项的网络调查,问卷共设置15个问题选项,文中将选取5个关键性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管理工作确实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据了解,当前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一般由馆办公室兼管。对读者活动档案的归档范围、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管理人员职责不够明确,普遍存在档案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档案的归档收集呈现出明显的“三不”特点,即不及时、不完整、不系统,严重影响了活动档案管理质量。

第二,思想不够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图书馆领导层面的认识问题。馆领导对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承办重大活动是大事,档案工作是小事,可抓可不抓,造成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滞后于图书馆活动或者其他业务工作业务。二是馆员本身的认识问题。部分馆员认为,举办读者活动过程中,各种事务繁杂,光是应付于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往往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根本无暇顾及档案资料的收集;另外,个别馆员对档案上交管理存在私心,认为重大活动是自己一手安排和组织的,纯属个人劳动成果,应作为私人工作档案资料留存,因此拒不上交,等等。这些使认识上的误区给活动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使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第三,不重视档案的开发利用,只藏不用。从调查中,大多数图书馆不重视对读者活动档案的开发利用,多数采用的还是单一的纸质文献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档案文献管理和利用手段也没有能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同步进行,使得档案的开发利用率不高。

三、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措施适用的档案管理制度,用制度建设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是使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在制定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时,应以学院档案管理的有关制度文件为指导,根据读者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和规律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执行的制度,档案规范管理制度的内容范围包括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应做到详尽全面。只有健全建立制度,才能使图书馆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二)明确读者活动档案内容构建。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基本内容构件大致应该由下列项目组成:一是关于开展读者活动的文件材料。二是关于开展读者活动的领导机构、工作职责、成员分工和活动计划、安排、总结、整改措施以及向学院或相关部门报送、报审的文件材料。三是有关领导或嘉宾出席活动指导工作的讲话(或发言稿)等材料。四是读者参与活动过程产生的原始记录材料,如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汇总以及对读者进行的各种专项调查摸底形成的材料等。五是开展活动的各种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特殊载体材料。六是活动各阶段情况统计表和汇总材料、成果材料、经验交流材料和检查验收材料等。只有划定出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的基本构建,才能使工作人员在收集档案资料室目的更为明确。

(三)做好特殊载体的档案整理工作。由于各类先进电子设备的介入,图书馆在开展活动时,记录活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即举办读者活动中所出现的档案资料除了纸质的档案以外,还涉及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因此,图书馆对于这些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和保存也应做出相应的制度与标准:如为保证数码照片的清晰度,像素应在500万以上,单幅照片不小于3M,并标识有准确的摄影日期;归档的数码照片一般要求为 JPEG、TIFF 格式;而对于重大活动,同一场景的照片选取最佳的1-2张归档,涉及重要活动和重要人物的可视实际情况多保留几张。档案目录编制应包含档号、题名、拍摄时间、摄影者、张数、主要人员等几个基本要素。

(四)加强对重大读者活动的档案移交、管理工作。图书馆的读者活动除常规性读者活动外,还有一些大型或重大活动。这类活动具有涉及部门多、参与人员广、载体形式多、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活动资料的归档整理难度较大。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要求联合举办活动的部门指定出档案管理负责人,明确职责,负责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同时,各部门的档案负责人还应成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全程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开展,这样才有利于档案馆员做到事前了解,事中跟踪,事后检查,全面掌握活动的全过程,有效确保档案收集及时、归档完整。

四、图书馆读者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应注意的方面

(一)注意做好档案资料的编研,最大限度地挖掘档案资源的价值。一是各种档案资料汇编成册,汇编分类方法可以时间段进行分类,如按学期或者学年等,还有可以按照活动类型进行归类整理等方法进行,档案汇编成册不仅方便过往资料的查找利用,还可为馆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二是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的途径之一。为加大图书馆活动档案信息开发力度,根据实际需要,将分散的档案材料加工整理进行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图书馆最好撰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为今后改进工作,提高活动质量提供依据。三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如通过计算机录入、扫描等多种手段将档案资料转化成数字信息,使其变成多载体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全程现代化。加工后的数字化档案资料,便于档案信息的检索、网络传递、咨询服务以及开发利用。

图书馆汇报材料篇8

国家在发展,法制事业在发展;同样作为法律图书馆文献工作者的研究道路也在延伸。特别是近年来法学教育事业的急速扩大、法律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我们从事实务文献工作的人员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过去还是模糊的观念,现在越来越变的清晰;许多大家过去认识不到的事物,随着立法与法制工作的进程而摆在了面前;许多过去被隐蔽的东西,逐步显露出来并公开化了。在发展的背景下,对法律文检理论与体系给予重新认识和定位也变得日益的迫切与需要。在此,重新回顾与检讨16年来出版的各种法律文检教材,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商榷,进一步对其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与提法给以重新定位和认识显得十分必要。笔者依据个人的点滴体会归纳出了以下几个方面,敬希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并重新唤起更多的法律文献与信息工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兴趣,为共同开拓与建立适合我国基本国情需要的法律文献检索理论与研究框架而努力。

一、对检索教材主题定义之检讨

纵观国内出版的20多部法律文检教材的书名,通过其主题名可将他们归纳为:“法学文献检索”“法律文献检索”“法律文献学”“法律文献目录学”几类提法。(见附表一)前者主要集中在对专业文献信息的查找方法领域;后者则大多是从学科文献体系上来论述专业文献的资源分布。除《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与《法律文献学》两部著述是以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述中国古代法制史料之外,其它教材则大多集中在对中外综合法律文献信息的检索技术的范围内。面对这些教材在其书名所确立的主题定义,笔者予以简单的对照分析,产生了一些疑惑之处,例如:法律文献与法学文献是否应有学理上的划分?法律情报、法律信息的定义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律文献检索研究的新发展?笔者认为,以法律文献信息来作为确定的主题应该是符合其学科实际定义的,它的概念囊括了所有涉及法文献的内容;而其所谓法学文献、情报概论、信息论等都是对前者所做的技术上的进一步探讨,它们都应概括在法律文献信息的理论研究框架内。从理论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推论,在任何一部《法律词典》的条目解释中都可以分别查出:法律是指“法”,是泛指法规、法令、条例等带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订与的规范性文件,是法的渊源;法学是指“法律科学”是以法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研究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无论是用情报学还是信息学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来提出新的主题定义,其针对的最终客体都是落实在法律文献本身,法律文献才是检索教材的根本,而检索技术上的手段革新只是在形式上改变或推动了文献载体。这种看法在检察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李振宇先生所著《法律文献学》一书中曾有过较为贴切的分析。[4]

对主题的准确定位不科学或不规范将会导致业内人士对这一领域中所包含的文献信息在未来类分范围上的混乱。简单的说:出发的原点不正确,深入下去的结果就难免会发生错误或误导。通过对出版的教材在确立书名主题上的分析,我们可得知其中大部分题名归结到了“文献检索”的主要定位上,在涉及到的文献研究与系统分析方面也是以现有的一般图书馆目录或文献利用方面现成的方法去套用,主要内容均与一般检索指导教材并无差异,在实际利用上却与我们应该理解的法律文献检索相差甚远。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大概是与教育部下发的(84)004号文件的具体提法有关,进而形成的“文检教材”多为图书馆培训学生而编辑的工具性指南。对此我们必须说明:走进图书馆与法律文献检索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却为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图书馆只是系统收藏有法律文献的一个文献收藏部门;而不是后者的专指。“文献检索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理论上是指从众多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录出所需信息的一种行为、方法和程序。文献检索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检索系统,二是开展检索服务。”[5]笔者理解:建立检索系统就是依据特定的文献领域或特定的学科范围,依照客观存在、被学科所确认的原始文献信息流通渠道与其分布资源体系去确定资询工作的理论原则;而混乱的主题定义与概念最终将导致的后果是无法准确与概括未来你所要建立的专业文献检索系统。既然我们所要论述的是“法律文献检索”,首先应该统一的就是对这类文献在性质上的准确定位;否则就会出现在本节开头所述的情况,使我们对法律文献检索的论述走入误区或盲点,无法使这个领域中对文献体系设置与检索方式的研究工作深入下去。

二、对检索教材所确立的文献对象与特征之检讨

作为法律文献检索教材所涉及的对象首先应是“法律文献”,然而“法律文献”是指那些专门性的资料与信息?它的特征又是什么呢?这是作为专门文献检索教材所需要首先回答与认定的重要基础。只有紧密围绕“法律文献信息”这个对象来展开科学的分析和论述,才能做出符合实际与学科需要的方法论断。再回过头来仔细阅读一下已出版的这些教材,对法律文献的解释、类型、特征等方面的论断却各述所见,五花八门。有的作者提出:“法学文献是记录法学知识的一切载体,是法律及其相适应的各法学学科有关的图书、刊物和资料”。[6]也有作者提出:“法学文献是指记录法学这一专门学科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法学文献的特征带有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和复杂性”。[7]还有作者提出:“法律文献是国家机关中拥有立法权的机构依据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法律、条例、规定、办法等形式。它的特征是阶级性和思想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继承性和联系性、时效性和出版规范性”。[8]还有作者提出:“法律信息是一切有关法和法学文化知识的总和。它是从立法、司法、执法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产生,又是指导法律实践与法律研究活动的依据。它的特征是规范性、时效性、分散性、地域性、广泛性”。[9]最终有作者归纳性的提出:“法律文献是法文化的表象之一,是社会法律制度和法制活动的真实再现。它的特征是规范化、分散化、多样化”。[10]

从上述这些对基本概念的不同论断,我们对其所述专业文献检索所指向的文献对象及其特征的正确与否产生了疑惑?作为法律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应该如何科学地解释与理解自己所面对的专业文献类型与其基本特征,是其今后工作成败的基础。如果连所述的对象都无法认识清楚,哪如何进一步去深入研究检索的系统理论呢?笔者同意作为法学博士的李振宇先生在其所著《法律文献学导论》中对此的论述:“法律文献是人类法文化的表象之一,是一种社会法律制度和法制活动的真实表现”。这个论述抽象的、科学的表明了法律文献的基本概念,从这个概述出发去考察此类文献的对象与特征,可以推论出这类文献包括有不同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所有法律文本文献与法律、法制方面的研究性文献。在图书馆学或文献学角度上去理解的“法律文献”在含义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而不应将其简单的固定为某一类型或某一种的专指性文献。

对法律文献检索对象与特征的论述,一定要遵从学科本身的学术体系,要从文献类型的实际资源分布出发,以法的渊源为导向。在泛化法律文献定义的前提下,从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对法律文献检索的基本原则出发,按效力、按文本、按部门、按体系、按类型、按时期、按地域的分别去细化和归类法文献与研究性文献,并分别指出细化归类后的同类文献的基本特征。最终才能做到在其学科范围内对所有文献检索途径进行正确的梳理并提供科学的指南。

三、对检索教材内容划分之检讨

在反复阅读教材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大部分教材的作者将“法律文献”所涉及的文献按内容而依据一般图书馆的理论进行内容上的划分;即将法律文献与法学文献概括到一般图书馆学检索教材中常用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11]或依据出版形式划分为:图书、刊物、资料;[12]或将其简单定位在:拥有立法权的机构制订的规范性文件。[13]这些对文献内容上的划分方式是否规范,是否科学?笔者觉得很有必要深入去探讨。至少我们可以提出这种区分应该说带有极大的缺陷,它忽视了法律文献本身对文献内容在界定上的基本原则,既法律科学本身的特殊性,而将法律文献检索简单归同于一般文献检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法律图书馆与法律文献信息工作在其理论研究及其实务调研方面的严重不足。笔者认为这也许是与国内法律图书馆的专业工作人员大多数为图书馆学专业出身有关,所以热衷于按照传统的图书馆理论体系来编织法律图书馆检索手册,而偏偏忽略了对自己所要服务的检索对象在内容上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正如留美学者刘丽君女士在编辑《漫游虚拟法律图书馆》一书的前言中所述:“如果法律是一门科学,那么法律图书馆就是它的检索实验室。法律检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法律文献检索的内容是围绕“法律”本身展开的一个特殊的文献体系,它的划分与限定应以“法”为轴心,严格按照这个轴心的特殊性来揭示其庞大文献体系的渊源及其分布与查考方式,而不能简单按载体形式或加工形式将其归结为印刷型、文本型、电子型[14]或将其展示为一次、二次、三次文献。[15]有的教材作者甚至将法律文献按性质划分为几类、按载体分为几类、按出版形式分为几类、按加工程度分为几类,这样过多的在形式上反复划分文献检索的最终效果如何?笔者认为只能是让利用者陷入更加混乱的检索对象中。更有作者将法学文献归纳为五种形式、四个级别、十大类型。[16]然而这些划分的学理依据是什么?是否经过了可靠的论证?是否能为学界与业务同行所认同?恐怕编者本人也很难答复。例如:该书中按出版形式划分的十大类型有“ 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法律法典、公报公告、判例案例法律解释、条约与章程、契约票据商标司法文书档案、法学工具书”。在教材中只有上述十类名词的解释,而并未对这十类文献的内容展开充分的论证,即使对个别类型有简单的说明或定义也未能采用合理的学术规范去严格加以说明,特别是对所谓的“十大类型文献”各自内容的举例说明,在一些提法上完全是凭个人经验的片面看法而提出,实在缺乏让人信服的认同理由。如:其中涉及的“公报公告”类、“条约章程”类,它们与其中的“法律法典”类、“判例案例法律解释例”类在文献内容划分上有何不同,划分的学理依据又是什么?还有的教材中,作者明确提出法律文献的检索内容划分为三类:法律图书报刊、法规标准案例、法律事实数据。[17]仅举其中涉及的法规检索,原作者是这样解释的:法规是法律和规章的总称,在传统文献分类中“法规”属于政府出版物中的一种。[18]然而在学科研究中“法规”一词又是如何解释的呢?国务院法制办杜佐东先生在其《中国法规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指出:“法规也有称其为法律、法律法规等,在法学圈子里约定俗成,这个词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在内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同时在国务院的《法规汇编出版管理条例》中对法规也有解释:法规汇编是指将依照法定程序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按照一定顺序或者分类汇编成册的公开出版物”。[19]可见杜先生的阐述应是较为完整的概括,而不是如前者那样简单、笼统地总括为“中外、古代、近现代”的法规和规章文献的总称。特别是针对当代法律文献检索在内容上的区分,应严格依循一个国家立法体制和法的历史渊源来充分认识其文献所包含的内容,而不能想当然的找一个名词去替代。再如有的教材中所述的“法律案例”按照原作者的观点这类法律文献依照来源划分为:法院案例、教学案例、宣传案例等。[20]这种提法是否正确呢?笔者认为实在大有商榷之处。首先所疑惑的是“案例”一词在我国法律文献中的严格指向是什么?它作为专类文献其特征性表现在那些法的规范性中?作为专业文献工作者这些应该是不难解答。其次“法律案例”的提法本身是否规范?是否符合现实中的文献内容?从已知的学理分析中笔者认为: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指向的案例文献应定位在“司法案例”以及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国家机构在执法活动中的行政执法案例。前者特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审理各类案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献资料,包括公布的裁决、审判与调解文书。而现在我们通指的“案例文献”主要指判决类的文书,也被我国司法机关称为“先例判决”,它与英美法系“判例文献”性质不同的是,我国司法机关的“案例”不是法律渊源,但是对审判活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特别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并公告的典型案例。[21]在上述笔者个人的简单理解中大家可以看到,对法律文献检索内容的定位必须从其规范性特征出发,准确划分不同类别法律文献的范围,才能正确引导读者去检索专业文献资源。古人云:赠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如果你把检索只锁定在仅仅几本书的内容上,那就背离了文献检索的真实目的,仅是为文献而检索文献;背离了为解决法律问题而检索文献的查询宗旨。最后使得你所费心编辑的教材本身不能去深入地、正确地展示法律文献资源的学科内容和科学意义。

四、对检索教材查询方式及途径之检讨

作为专业图书馆员开展必备查询业务的基础应该是以建立正确的检索系统、开展检索服务为先导。而作为检索教材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对文献检索途径与方法的教授。“针对法律图书馆的专业文献工作者来说,具体讲述法律文献检索的工作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是未来每一位法律从业者应需掌握的基本技能”。[22]这种基本技能在目前国内出版的法律文献检索教材中却被偏偏忽视了,大多数教材作者喜欢引用传统的、一般的图书馆教材中现成的思路去套用,就文献而谈文献,只从文献的载体或表面形式上去给予简单说明。以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编辑的教材为例,其中共有六个章节涉及到中文法学文献检索途径,其标题分别为:法学图书检索、法学论文检索、法学名词术语及时事资料检索、典章制度法规条约检索、人物资料检索、历史事件查考。我们抽出其中的第四章“现代法规检索”,来作进一步的分析,[23]教材作者在文字中提出“查找现代中国的法规通常主要利用法规目录工具书与法规汇编工具书两个途径。目录工具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目录1949- 198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目1949-1989》;汇编工具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令汇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年鉴工具书查找;同时”国家公报“是查找最新法律规范的主要工具。国家公报是我国国家机关出版的一种定期或不定期刊物,它主要反映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重大事件、成就和决策”。[24]短短不足千字的一段文字,竟然概括了对当代中国法律文献的检索途径与方式。事实是这样吗?这种归纳实在无法让人接受。在现实的国家法律体系框架下,法律文献信息的检索途径真是如此简单吗?[25]类似这些论述笔者在其他教材中也多次的发现,这里不再过多复述。现在来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导呢?笔者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教材的作者并未深入调研 “法律文献信息”作为一种特殊文献信息在现实法制活动中的规范作用,他们编写的教材缺乏在法律实务工作方面的经验,并未完全了解法律文献信息检索的真正意义,这类教材严格的说不是“法律文献检索”;而只不过仅为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某个图书馆的使用手册。如果再依照上文中提出的法规检索途径与方法来进一步推测,还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质疑。例如:依照《宪法》与《立法法》有关立法权限的规定,是否仅通过教材提出的两类工具书就可检索现行的法文件?法规目录与法规汇编在检索内容上是否相同?是否需考虑时效性、地域性和法律限定性等因素?法规汇编与法律全书是否同为国家立法机关指定的权威性标准文本?年鉴性工具书是否都能够查找各类法律文献?“国家公报”的提法是否正确?是“部级公报”还是“国家类公报?是特殊出版物还是期刊?各级政府的公报是否为”公报“?如何来划分汇编与图书、公报与期刊的检索途径等等问题。对于一位细心的学者或法律专业人士来说,这些都是需要给予标准的答复,不能一带而过,仅以介绍或寻找几本书目提要就可以解决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