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中国人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科学中国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573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100041
  • 国内刊号:11-3292/G3
  • 邮发代号:82-592
  • 全年订价:¥ 120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技速递
  • 本刊讯
  • 封面人物
  • 封底人物
  • 封二人物
  • 中国论坛
  • 创新之路
  • 政策跟踪
  • 科技博览等
  • 去除β-淀粉样蛋白新前景

    Nature封面:在Aducanumab作用下,淀粉样蛋白斑块减少,如示例基线与治疗54周后的淀粉样蛋白PET图像所示。Nature杂志第761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Aducanumab.它是一种专门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肽聚集的人类重组单克隆抗体,人们认为Aβ肽聚集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近年来.多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都未能成功研发,因此任何新...

  • 善用工具的夏威夷乌鸦

    Nature封面:善用工具的夏威夷乌鸦。Nature杂志第762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鸦科鸟类的认知能力。一直以来.新喀鸦因其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觅食而闻名。不过,ChristianRutz等人发现,另一种来自太平洋岛屿的乌鸦——夏威夷乌鸦也同样具备这种能力,

  • 科学与不平等

    Nature封面:不平等的实验室,如两款豪装与简装的显微镜。Nature杂志第7621期封面文章以特刊形势报道了“科学与不平等”。本期特刊考察科学对不平等现象有何解释,以及不平等如何影响科学工作者。经济学家Branko Milanovic使用历史数据,追踪了不平等现象在数百年间的起落。MikeSavage在此探寻“阶级”究竟意味着什么。新闻版块的两篇文章中则...

  • 非洲爪蟾的基因组演化过程

    Nature封面:非洲爪蟾。Nature杂志第7625期讲述非洲爪蟾的基因组演化。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是脊椎动物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它是一种古四倍体——数百万年前基因组复制的产物,这使得非洲爪蟾成为了理想的多倍体研究目标,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基因组测序的复杂性。DanielRokhsar及同事报告了非洲爪蟾的基因组序列,并...

  • 通往寨卡病毒疫苗的道路

    Science封面:三条通往寨卡病毒疫苗的道路。Science杂志第630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三种独立的疫苗平台.对感染寨卡病毒的恒河猴提供权利防护。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目前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主要在美洲.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目前...

  • 遗传多样性的人类世地图与纬度梯度变化

    Science封面:一只伊比利亚猞猁。Science杂志第6307期封面文报道了遗传多样性的人类世地图与纬度梯度变化。人类世(Anthropocene)正在经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但人们对全球的种内遗传多样性仍缺乏基本了解。Andreia Miraldo等人的研究运用大量陆生物种的线粒体序列.与地理坐标相联系,发现了遗传多样性的地区与人为影响的差异。

  • 压力下的基因

    SCience封面:一位尼泊尔昆布冰瀑地区的夏尔巴挑夫。science杂志第6308期封面文报道了环境对人类基因组的影响。一些人类的族群在低氧的高海拔地区呈现出很强的耐受力,遗传和外成性质的改变塑造了我们对环境的响应。选择压力改变了地球上的生命,优化了生命体的遗传特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种选择性创造了大量的新物种包括特殊的人类族群...

  • 咬回去

    Science封面:一只正在人胳膊上狼香虎咽的埃及伊蚊。Science杂志第6309期封面文报道了人类与蚊传染疾病的抗争。蚊子能传播诸如登革热.寨卡病毒、切昆贡亚热、黄热病等。冈比亚按蚊就在非洲造成了疟疾肆虐。如果蚊子从地球上消失.许多人肯定会欢呼雀跃。这类爱吸血的动物传播寨卡病毒这类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消除恐惧。人...

  • 珍珠母人工合成方法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俞书宏课题组通过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过程而获得了人工仿生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与天然珍珠母高度相似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并因此兼具强度及韧性,相关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珍珠母主要由文石相碳酸钙和几丁质构成.类似现代建筑的层状有序“砖一泥”结构。软体动物...

  • 棱柱状碳化钴纳米结构用于合成气高效转化直接制备低碳烯烃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研究获重大突破.研究于《自然》。合成气经费托反应路线直接制烯烃是指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费托(Fischer—Tropsch)过程合成烯烃(FTO)过程。该团队研发了一种全新的催化剂.它能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常温.常压-低压).高选择性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甲...

  • 世界最高效的钙钛矿LED

    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王建浦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多量子阱结构的钙钛矿LED,其器件效率和稳定性远超国际同行报道的其他钙钛矿LED,该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钙钛矿LED含有有机一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兼具有机和无机半导体材料的优势:通常无机LED发光管采取点式发光,不能做显示屏.只有OLED才能做显示屏,但钙钛矿LED有别于传...

  • 效率达18.97%黑硅太阳能电池制备

    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陆明研究团队利用黑硅材料制备出了效率达18.97%黑硅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纳米技术》。与平面晶硅电池相比,这种黑硅电池具有宽谱特性。由于硅纳米晶带隙高于晶硅,因此该黑硅电池的开路电压高于相应的平面硅电池.发射极的梯度带隙结构抑制了前表面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由于短波长范围吸收度高,短波长处的...

  • MOF用于高效选择性加氢反应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唐智勇、李国栋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赵惠军(HuijunZhao)等将铂纳米颗粒封装到MOF层间或孔道内构建具有高效选择性催化的反应容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不饱和醇类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在香水、香料和制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 新方法编辑DNA碱基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常兴研究组利用靶向性胞嘧啶脱氨酶在体内实现高效率和高通量的DNA碱基编辑,研究于《自然一方法》。当把核酸酶缺陷的Cas9蛋白和诱导抗体高频突变的胞嘧啶脱氨酶AID融合后。在sgRNA靶向的基因组DNA上.胞嘧啶和乌嘌呤可以随机地向其它三个碱基转变。

  • 人源大麻素受体解析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AM6538复合物28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揭示了CB1中拮抗剂小分子AM6538复杂的疏水结合口袋,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人源大麻素受体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量最高的G蛋白偶联受体。大麻作为药物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大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四氢大麻酚主要作用...

  • 生物基芳香聚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人工合成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朱锦研究团队通过以生物基芳香单体2,5-呋喃二甲酸与乙二醇共聚.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分子结构中呋喃环含量不同的生物基芳香聚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研究成果发表于《聚合物》。生物基高分子如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聚羟基乙酸、聚丁二醇丁二酸酯等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在减少高分子行业对石...

  • 弹道输运二维pn结中实现了电子光学的观测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磁性材料与磁学研究部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团队合作.在弹道输运二维pn结中实现了电子光学的观测,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该研究通过局域的石墨门电压和远程硅片门电压的调控.该型异质pn结能够借助弱磁场下的磁聚焦手段测量得到高信噪比电子折射行为,首次得到了单位斜率的类光学电子正负折射。

  • 光控微流体新技术

    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团队采用新型液晶高分子光致形变材料.构筑出具有光响应特性的微管执行器.并通过微管光致形变产生的毛细作用力.实现对包括生物医用领域常用液体在内的各种复杂流体的全光操控,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微量液体传输涉及诸多领域,如昂贵液体药品的无损转移、微流体器件与生物芯片中的液体驱动等。

  • 预先纠缠分发的独立量子源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在合肥量子城域通信试验网上首次实现了预先纠缠分发的独立量子源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为未来可扩展量子网络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结果发表于《自然一光子学》。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光纤网络传输的时间相位纠缠光子源.然...

  • 创纪录高亮度高品质电子束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院士、李儒新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提出了级联尾波场加速新方案.突破了激光尾波场加速中能散度难以压缩等重大技术瓶颈.实验获得了高亮度、高品质的高能电子束.电子束六维相空间亮度远高于目前国际上报道的同类研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接近了最先进的直线加速器上所能获得的电子...

  • 超冷原子量子模拟

    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刘雄军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研究人员的联合团队从理论上提出并在实验上人工合成超冷原子的二维自旋轨道耦合.测定了由自旋轨道耦合导致的新奇拓扑物性,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刘雄军带领的理论小组提出了“拉曼光晶格的量子系统”。基于该系统,不仅可完好地实现二维人工自旋轨道耦合.并能得到如量子反常霍尔...

  • 组装分子“面旋转”多面体实现二维手性向三维手性传递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曹晓宇课题组以三聚茚为组装基元,实现了一系列新型手性分子多面体的可控组装。该类多面体具有独特的面方向性.可通过多面体顶点或动力学调控其面方向性.相关组装机理亦得到理论计算论证及动力学实验的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上。自然界中正二十面体病毒衣壳的面上蛋白质亚基具有朝同一方向“旋转”...

  • 统计物理方法处理机器学习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张潘副研究员将自旋玻璃理论与消息传递算法用于机器学习中的统计推断和神经网络等理论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X》。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机器学习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掀起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热潮,并使人工智能成为大众广泛讨论的议题。机器学习程序.例如谷歌公司的Alpha Go。在语音分析、围棋、图像识别等...

  • 鼻咽癌治疗新技术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骏团队牵头全国10个临床研究中心共同参与一项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简称TPF)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相关成果发表于《柳叶刀-肿瘤学》。全球4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以广东最多。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初次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70%以上已伴有周围颅骨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 GRB050709中发现巨新星(引力波电磁对应体)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金志平等人在GRB050709中发现巨新星(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一通讯》。GRB050709是人类首次探测到光学对应体的短暴.对甚大望远镜VLT、HST数据的系统分析发现VLT在伽玛暴结束后2.5天处测得的能谱与余辉模型显著不同,而与巨新星信号一致,可以被将来的观测进一步检验,一旦得到验证,将是中子星并...

  • 黑洞活动性基本面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谢富国副研究员、袁峰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发现了首个符合拐折型相关关系的活动星系核NGC7213.证实了他们早期对射电-X射线三段式相关关系的理论X解释.相关成果发表于《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在基本面研究中,黑洞双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的演化时标较短,往往会发生多次爆发。在爆发过程中它们的射电光度和X射线光度有非常...

  • 射电望远镜发现巨型旋涡星系中一对超大质量黑洞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与中欧射电天文学家合作,在巨型旋涡星系NGC5252的星系盘附近发现了另一颗伴有显著射电喷流的超大质量黑洞,该成果已发表于《皇家天文学会月报》.新疆天文台是第一完成单位。几乎每个星系的中央都存在着一个质量为太阳质量的百万倍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并且不少星系在大尺度上呈现出成双或者成团的现象。GC5252是一颗距离银...

  • 高偏振星系统中发现小行星存在的可能证据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白宇和其合作者Stephen Justham教授等.基于TAP项目平台.利用Palomar天文台的5米口径望远镜在1年中对ARUMa进行了多次光谱观测,探测到显著变化的铝吸收线。这一发现为太阳系外潜在的小行星蓄积结构提供了可能的证据,对ARUMa的演化理论给出限制,同时对重新理解高偏振星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

  • 全球最大单口径(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落成启用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正式竣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FAST.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FAST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

  • 数值模拟为FAST脉冲星观测提供目标源

    国家天文台与西华师范大学合作,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早期科学阶段进行脉冲星漂移扫描观测提供了理想的优先观测目标源.研究成果发表于《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观测使用超宽带接收机和漂移扫描观测模式.超宽带接受机频带覆盖范围大,高低频比达到6:1.可极大提升望远镜脉;中星观测灵敏度。针对使用超宽带接收机和漂移扫...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