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于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的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解

周志刚 郑明亮 农业工程学报 2015年第02期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变化影响的大小,分析粮食产量波动变化的机理,该文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建立了粮食产量无残差因素分解模型,将中国粮食产量的波动分解为播面单产、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变化的贡献。基于1996-2012年数据,对该期间影响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播面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表现为增长效应,种植结构和耕地面积的变化表现为减量效应,其中播面单产变化促进粮食产量增长8592.25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01.03%;复种指数变化促进粮食产量增长6926.97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为率81.45%;种植结构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减少3909.11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5.97%;耕地面积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减少3105.61万t,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6.52%。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具有阶段性,1996-2003年种植结构效应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较大;2004-2007年,播面单产、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的贡献相互交替,2004年播面单产的贡献最大,2005年、2007年复种指数的贡献最大,2006年则是种植结构的贡献最大;2008年开始播面单产效应起着主导作用。该研究可为政府有关部门粮食生产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粮食作物农业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产量

单位: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潍坊26106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2020.00

关注 19人评论|1人关注